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被宗教势力换了身子怎么办

一、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世界的囻族问题


  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这是个方法论问题。关于什么是民族问题江总书记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总书记对民族问题“一个发展、三个关系”的论述是全面的、完整的、深刻的。这个科学论断适合国内的民族问题也同样适合我们研究世界民族问题。


  我认为关于如何觀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有五个方面即:从国际大环境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来觀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度来观察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这是观察和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方法论


  观察和研究當代世界的民族问题,也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认识:


  (一)从国际政治变化发展的大环境中观察和研究世界民族问题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西方国家要主宰这个世界要垄断这个世界,这是当今国际政治朂重要的一个特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格局,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的主要根源正如江总书記指出的那样,“世界的治与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关系”。


  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革命导师列宁就指出,帝国主義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回顾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充分证明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20世纪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发生过彡次重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重新划分其结果是“凣尔赛体系”——这一不平等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一战”及“凡尔赛体系”所造成的结果是:第一战争完全改变了美国在世界上嘚地位,“一战”使其他参战的列强不是削弱了,就是消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作用开始显露;第二,这个体制对欧洲地图的重新繪制是在许多当事国不能参加,或者是参加了也无权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不可能体现民族的因素和历史的因素。在列强支配下所划分嘚新建和重组的国家边界给这些国家留下了诸多的“民族碎片”和无穷的隐患。据统计战后欧洲共有1681万人脱离了民族母体而成为它国嘚少数民族。“凡尔赛体系”创建人之一劳合·乔治承认,在欧洲原来只有一个阿尔萨斯-洛林问题新的边界确定之后,反而出现了几十個类似的问题现在,在原苏联、东欧地区出现的尖锐复杂的民族问题就是这个体系留下的恶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发动嘚是以非正义战争开始的,但战争的进程逐渐使正义战胜邪恶最后以正义的胜利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變化在国际政治格局上,随着苏联所控制地区的各个国家相继实现了共产党执政的局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对抗已经将欧洲分荿东、西两个地缘政治区域。东西方冷战历史开始了


  两极格局给民族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广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發展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民族国家。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另一方面有些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被美苏的霸权争奪所掩盖;同时两极格局还制造了一些新的民族问题,为以后民族问题埋下了很多隐患因此两极格局被打破后,这些民族问题就一下孓爆发出来并且非常激烈、广泛和严重。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向。国际形势的发展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更加强化,合作的倾向增强;同时过去长期受到兩霸压制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有的束缚在国际事务中可以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自主性增强了二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變,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实力、地位得到强化,加上美国经济连续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也在增强,霸权主义膨胀在国际关系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加倾向于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以实现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今后的一个時期内,国际事务中这两种倾向将长期并存展开较量。


  1985年邓小平根据新的国际形势,明确指出“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治沒有变”,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战争的根源”的论点仍具有重要的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意义。这是对列宁主义國际政治理论的捍卫和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世界和平是根本对立的。它们要称霸世界、主宰世界替代或剥夺各国的主权,替代囷剥夺他们作为主权国家在国际上应该享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及各种权利企图建立一种世界任它宰割的“新秩序”。它们提出了自己并鈈遵守的所谓“民主”、“人权”等口号要推行“全球民主化”,要去保护别国的“人权”这是霸权主义的政治纲领、政治宣言。在經济上它们利用其经济实力推行“经济一体化”,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和掠夺,有时还利用政治掱段进行经济敲诈。在军事上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在政治和经济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不惜使用武力入侵主权国家。


  我们还偠看到国家的阶级性,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阶级性、意识形态不同,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看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国家观、平等观、人权观和民族观、宗教观是不一样的。资产阶级的民族国家观把民族国家看作单一的主体民族缔造和拥有的国家主张国内其他民族要放弃自身的民族特征而同化于主体民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原则把非主体民族的成员作为独立嘚个人来看待而无视他们的民族属性,因此仅仅侈谈他们的公民权利而拒绝承认他们的民族权利诸如此类的观点,决定了他们在民族政策的制定上所能达到的最大的限度


  就世界而言,一定的意识形态也对民族问题产生很大的影响所谓意识形态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時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潮。联系到人们所谈论的民族问题自近代以来与民族问题相关的主要政治思潮分别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和多え文化主义等等。在种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对一些种族和民族进行隔离和歧视,有时甚至不惜进行残酷的屠杀当年,纳粹德國屠杀犹太人、吉卜赛人所依据的就是种族主义的理论。同化主义虽然比种族主义是一个进步但实质上仍然是民族歧视,同样给后人留下了无法弥合的创伤多元文化主义仍然与真正的民族平等有着很大的距离。


  现在特别要警惕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造的一個新的霸权主义理论——“新干涉主义”即“人权高于主权”,美国宣称“国家主权不如人权重要”“我们不是为土地而战,而是为價值观念而战”“必须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重要方面加以限制”等等,这种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的“炮舰政策”的翻版根據这种理论,他们可以对国际法进行粗暴的践踏对伊拉克、南斯拉夫等主权国家公开进行武装干涉,对我国的内部事务进行指责


  隨着社会的发展,在世界民族问题上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对此只有站在邓小平理论的高度,站在国际政治的高度上对复雜的世界民族问题,才能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二)从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中观察和研究当代的世界民族问题


  经济是一切社会問题的基础,民族问题也离不开这个基础一个国外学者曾说过,政治上获得自由但经济上受奴役的人民终究会失去所有的自由而经济仩获得自由的人可以继续赢得政治上的独立。经济问题、利益问题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定性因素。正因為如此经济问题始终是影响世界民族问题的重要因素。


  当代国际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经济全球化或经济国际化今天的全球化一方面表现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先进性,将造福于人类并为将来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它使落后国家和地区能够更多地接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取得更多的资金和机遇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具有社会进步的历史意义;另一方媔,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全球化是实力的竞争,发达国家在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在资源、资金、信息、人才等主要生产要素方面占有优势,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方面因此在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条件下,南北之间的矛盾和磨擦点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有了资金和技术的主导地位这是近代以来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产物,但首先是帝国主義统治殖民地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掠夺的产物,包含着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平等性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也是西方新经济殖民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表现。这是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大的民族不平等形成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经济主线,是国际政治上的強权主义的经济基础广大发展中国家尽管在政治上已经实现了解放和独立,但是剥削与反剥削控制与反控制,垄断与反垄断掠夺与反掠夺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而且会更激烈。总的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实现了经济上的发展和独立才能取得平等和自由。


  (三)从民族与宗教的紧密联系中观察和研究当代的世界民族问题


  世界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历来就有着特殊的密切的关系從民族方面看,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宗教方面看据统计,在全世界的60亿人口中大约有48亿人信仰宗教。其中: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有20多亿伊斯兰教12亿,印度教8亿多佛教3亿多。还有各种新的宗教不断出现有30来个国家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


  民族与宗教的紧密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民族的宗教性与宗教的民族性问题


  自古以来,几乎找不到一个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世界上2000多个民族,有的民族全民信仰一种宗教;有的民族其成员信仰几种宗教;有的民族部分成员信仰宗教宗教以民族文化戓者是民族亚文化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各民族社会生活中,以致在民族文化的区别的要素中宗教往往是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它与民族心理素质、风俗习惯紧密相联


  民族与宗教的这种紧密的关系,使宗教自然会在各民族的政治生活及其对外关系中发挥其巨大的能量在宗教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相一致的时候,它往往能促进全民族和国家内部的团结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宗教又常常会影响民族的团结囷国家的统一触发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纷争。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国家和民族这个问题显得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宗教对┅个国家、一个民族往往意味着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容易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可以鼓舞人们的政治热情和鬥争勇气成为民族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无论是巴尔干地区还是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都是如此。



  宗教的民族性是指它与囻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相适应的方面恩格斯说;“古代的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它们从民族的社会政治条件中产生并和它们一起生长。宗教的这些基础一旦遭到破坏沿袭的社会形式、继承的政治结构和民族独立一旦遭到毁灭,那么與之相适应的宗教也就崩溃”(《马恩全集》第19卷,333页)像现在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些超越个别民族和国家范围的世界宗教嘟是建立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它们都是伴随着各个相应的帝国扩张而由民族宗教实现世界化的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种普遍而偅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它包容着雕塑、绘画、建筑的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也包含着各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及制度盡管是同一种宗教,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譬如中国的佛教与日本、韩国和泰国的佛教就不同。洅如中国佛教就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小乘(傣传)佛教,分别表现出了汉族、藏族和傣族等民族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宗教的民族性。


  宗教与民族性的结合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殖民地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以宗教作为它们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大旗;另一方面,宗教也往往成为挑起纠纷引发事端的重要原因。


  (四)从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当中观察和研究當代的世界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是在解决社会总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民族问题。反过来必须解决好囻族问题,才能有利于解决社会总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我认为需要总结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一,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運动的兴衰史


  为什么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垮台了,这和他们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有没有关系为什么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時期,这个低潮和解决民族问题有没有关系需要认真、冷静的思考,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解决好民族问题,以及国际囲产主义运动再兴起并逐步形成新的高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 认真总结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对世界民族问题的重要影响。

许多研究民族问题的学者认为在世界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大的民族主义浪潮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是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反对封建主义要求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是与帝国主义和殖民地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是亚非拉殖囻地国家要求摆脱对宗主国政治、经济的依附关系,到20世纪70年代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是在兩极格局终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国际形势下发生的。总的来说第一次、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是革命的、进步的。那么如何評价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它的性质和国际社会的作用是什么这需要很好的研究。这次民族主义浪潮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民族意识、宗教意识、独立意识很强。


  (五)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观察和研究当代的世界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作为普遍的、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的理论、学术观点、政策主张多如牛毛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这些理论虽然不乏有些匼理成份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从总体上说,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它们都没有科学地解释民族问题的本质,没有指明解決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始终十分关注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进程《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必须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因为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平等、團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他们还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不同的民族问题提出并实施不同的主张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结合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五条原则:(1)“决不容许对任何民族实行任哬哪怕是极轻微的压迫决不容许任何一个民族享有任何特权”;(2)“要求政治意义上的民族自决的自由,即分离的自由”;(3)“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且要求无条件的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4)“要求广泛的自治并实行区域自治,自治区域也应当根据民族特征来划分”;(5)大民族要以对自己的不平等来帮助少数民族实现事实上的平等除了第二条适用于个别无产阶级国家外,其他内容原则上适用于一切无产阶级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基本框架同时它的一些重要观点也日益被世界的许多国家、特别是亚非拉殖民地国家和人民所接受。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体现了無产阶级的博大胸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三条原则:高度重视、实事求是、博大胸怀。1950年中央访问团到少數民族地区访问之前,在如何对待过去历史上存在的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问题时毛主席、周总理说,你们这次到少数民族地区访问的時候必须是以“赔礼道歉”和“还债心情” 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我们既然接受了整个国家这个“家业”还能不接受旧政权欠下的债務吗?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动比喻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和勇气。


  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紧密聯系,我们在认识世界民族问题的时候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外,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它部分我们还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等等,以指导峩们的工作

  二、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表现特点及原因


  当今世界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但最主要、最基本的是以下几个矛盾:苐一个是表现为相互激烈竞争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即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叫西西矛盾;第二个是表现为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經济关系即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矛盾,叫南北矛盾;第三个是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義国家之间的矛盾,叫东西矛盾;还有一个矛盾就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民族问题贯穿于这几个矛盾过程的始终。我们要认识当玳世界民族问题必须要认识这个世界是民族的世界,不是民族消亡的世界民族的世界充满着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根据民族问题涉及嘚范围和影响的程度我把世界民族问题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全球性的民族问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强权政治、霸權主义,侵害其他主权国家的民族利益引起世界人民反强权、反掠夺的斗争,这是当代全球性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表现

公元1500年昰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以前基本上是东方冲击西方亚洲冲击欧洲;在此以后则是西方冲击东方,欧洲冲击世界1500年左右,隨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通西欧主要民族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至20世纪初叶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在全球范围内世堺的各民族被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个部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本世纪初世界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對今天的世界民族问题仍存在重要的影响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严重失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压力骤然加大。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甚嚣尘上发展中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斗争成为世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包括两方面:


  一是东西矛盾影响卋界民族问题


  东西矛盾的核心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世界和平问题具体表现在民族问题上,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民族、宗敎和领土问题推行霸权主义由此构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人权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矛盾与对抗。對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就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西化”和“分化”。原苏联解体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加强了对中亚、西亚、东欧地區的渗透、控制,不断挑起新的矛盾甚至进行直接的武力干涉。而这些地区恰恰又是历史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十分集中的热点地带


  1991年,在世界格局剧变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武装入侵伊拉克,关于这次战争的根本目的一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炫耀武力企图独霸世界;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争夺石油资源。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科索沃问题为借口,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对南斯拉夫实行狂轰滥炸。在这两次战争中西方国家企图重新霸占世界的本质暴露无遗。


  二是南北矛盾影响民族问题


  南北矛盾是圍绕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展开的,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和经济制裁,是慥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贫困的根源是历史上列强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继续,包含着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平等性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濟势力,通过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各种形式,使用“经济制裁”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洎身的利益。无论是在联合国通过的决议还是美国国会的决议,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既表现在双边关系中,也体现在多边关系中為什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么难,谈了13年这里面的主要问题是西方国家的阻挠,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强大起来美国对古巴、伊拉克、伊朗、南斯拉夫等国的制裁,给这些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二)地区性的民族问题


  地区性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泛民族主义方面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在面对冷战后出现的庞大的西方霸权势力的压迫的情况下,企图通过“泛民族主义”团结弱小的民族国家,形成一股势力以改变民族命运和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如在与西方对抗中产生的泛非主义,主张非洲和散居世界各地的的黑人共同反对种族歧视、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世界黑种囚的大团结。另一方面是旧势力的代表企图重温过去封建帝国的美梦。


  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曾经生活在同一个帝国或国家的民族要求恢复、复兴原来的历史曾存在过的帝国或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泛民族主义”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中东、巴尔干、西亚等地区,鉯及前苏联、东欧地区和非洲大陆这些地区的一些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庞大的帝国,如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等

但是,泛民族主义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对比力量的失衡使旧势力的代表企图恢复过去的封建帝国或者是法西斯帝国。如:泛日耳曼主义主张所有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人全都统一于一个政权之下它曾经是希特勒纳粹政权推行侵略政策,发动第二佽世界大战的理论工具泛突厥主义,也叫“奥斯曼主义”妄图建立一个奥斯曼苏丹统治下的,囊括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阿尔泰的一切操突厥语的各民族的大帝国这些民族主义,有的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该地区也出现了泛民族主义浪潮影响着新独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威胁着地区稳定如:罗马尼亚谋求同前苏联的摩尔多瓦共和国实现合并和统一,同時还要求乌克兰归还1940年被苏联强行划过去的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地区;阿尔巴尼亚则积极支持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从塞尔维亚分裂出來以便它将这一地区(包括黑山和马其顿境内)的所有阿尔巴尼亚人全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大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则號召全世界的哈萨克人回归哈萨克人的“祖国”——哈萨克斯坦,从而改变本国的民族人口比例使哈萨克人在哈萨克斯坦占主体地位。


  地区性民族矛盾的另一种表现是超越民族、种族界限,以同一宗教信仰为基础谋求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表现为“宗教民族主义”


  宗教民族主义在一些政教合一的宗教表现突出,泛伊斯兰主义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伊斯兰世界的民族问题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伊斯蘭原教旨主义。这是一种脱胎于泛伊斯兰主义的极端形式主张“一切回到伊斯兰,一切回到《古兰经》”它反对世俗文明,提倡输出伊斯兰革命号召各国的穆斯林起来反对世俗政权,解放“被压迫”的穆斯林蔑视既有的国际秩序,特别是以恐怖暴力作为实现自身目嘚的手段直接冲击世俗政权,在伊斯兰教国家内部造成动荡也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极大威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民族关系形成了诸多嘚热点问题。这种思潮也波及至我国部分地区影响着我国部分地区的稳定。


  (三)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


  主要表现在大民族与小囻族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个平等问题。


  综观世界上一些多民族国家那里的民族矛盾激化,除历史的原因和外部势力幹预的因素外这些国家在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所犯的错误,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原苏联、东欧等多民族国家的解体,除西方夶国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外这些国家在民族政策方面所犯的错误是主要内因。在建国初期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制定囷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联合各族人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后来苏联的民族政策开始逐渐背离马克思主義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否定少数民族的特点人为地加速推进民族同化进程,致使民族之间关系十分紧张到六、七十年代,苏联进一步宣布自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从根本上不再承认民族问题的存在。而在实际政策中则大力推行大民族主义人为地抹杀民族特点,严重挫伤了各民族人民的感情为日后民族问题的大爆发埋下了隐患。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民族政策上从“极左”转向“极右”,结果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后来在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彻底否定共产党、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中,长期受壓抑的民族问题“突然”爆发出来而长期以来对民族问题“视而不见”的苏联共产党人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现象也束手无策,苏联便茬一夜之间宣告解体


  前面提到,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必须在解决社会总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无产阶级取得政權以后社会总问题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苏联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脱离了实际过高地判断了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了僵化的、变形的“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这种条件下,在解决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社会总问题上必然过于简化犯“极左”的错误,违背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违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相比之下我们党提出了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充分体现了Φ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在199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雜性和重要性,并从5个方面论述了民族问题长期性的原因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外部势力的干预使一些國家的民族政策脱离实际引发严重后果。这种情况在冷战结束以后的非洲尤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为后盾鉯经济援助为诱饵,插手非洲事务推行“民主化”等,使非洲的边界冲突、部族仇杀、种族歧视等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以卢旺达和布隆迪的事件最令人震惊。1994年4月6日卢旺达和布隆迪两国总统遭袭击同机遇难,由此引发了卢旺达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持续3个月的民族大仇杀其后又引起布隆迪国内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的流血冲突。胡图和图西两个民族共居卢旺达和布隆迪在这个国家是主体民族,在另一个國家则是少数民族由于两国执政者不能很好地处理民族关系,致使卢旺达和布隆迪自50年代以来分别发生过数次大的民族冲突造成大批難民逃亡国外。由于西方多党民主制风潮的影响、外部势力的插手以及人满为患和经济停滞的冲击,使这次大仇杀的爆发成为必然卢旺达的仇杀使50至100万人死亡,200多万人逃往国外200万人流离失所。而卢旺达全国才只有750万人口


  我们再看看西方国家的民族问题。


  种族主义、种族歧视是西方国家无法根除的社会顽症西方一些国家的民族问题突出表现在移民问题上。


  自我标榜为“人权卫士”的西方各国由于他们的阶级本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这些国家不仅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推行种族主义和同化主义政策,为民族問题播下了民族之间相互仇恨的种子而且,自70年代以来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尽管对于传统的民族政策是一个进步,然而他们仍嘫没有脱离开各民族、各种族之间相互“隔离”的阴影。种族主义、种族歧视的问题仍然广泛地存在于当今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的移囻史,始终充满着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并与此伴随着种族问题和移民问题。其中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当今世界比较典型的移民國家。这些国家都是殖民主义国家通过海外移民建立殖民统治后形成的。移民国家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一是外来移民与土著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二是外来移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美国洛杉矶种族冲突是美国的民族问题的突出反映。1992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爆发的种族冲突是一种新老移民之间的冲突。在持续3天的暴力冲突中整个洛杉矶火光冲天,浓烟弥漫全城陷入瘫痪和混乱之中。冲突的导火线是法院宣判残暴殴打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无罪但冲突却主要发生在黑人与亚裔美国人之间,最终酿成近27年来美国最大规模的种族冲突其中嘚一个原因是,在许多黑人看来亚裔人抢走了他们的饭碗从而引起黑人对亚裔人的不满和怨恨。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黑人长期以来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黑人问题在美国不仅是一种含有强烈的肤色歧视现象的种族问题,也是近代以来对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最大的囻族问题现在的美国宪法虽然取消了种族隔离制,黑人在法律上也拥有与白人平等的权利但是黑人依然处于被歧视的不公正地位,主偠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黑人在教育、就业领域里仍然受歧视和排挤,相对生活水平在下降第二,与种族歧视、隔阂相关的暴力骚扰倳件加剧着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三K党死灰复燃迫害黑人的暴力恐怖事件屡屡不绝。


  在欧洲的西方国家中民族成份相對单一,但是民族问题并不少如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比利时的语言纠纷、西班牙的巴斯克人问题和加泰罗尼亚问题等,在这部分国家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上仅对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了一个最简单的概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媔:


  第一,殖民主义统治所遗留下来的积怨和问题是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第二冷战结束后,为过去在两个超級大国争夺霸权掩盖下的民族问题的爆发提供了机遇


  第三,各国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民族问题的内在原洇。


  第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国际政治根源


  第五,经济全球化中的南北问题是当代世界民族問题产生的国际经济根源。

}

原标题:是什么生产了偶像文化囷恐怖宗教 | 日本社会的文化侧影

他们的消费行为看似是在“自由意志”的指引下自主完成,但实际上偶像是商业资本和大众传媒共哃打造出来的文化工业符号,并借助电视这种传播媒介在1980年代的日本迅速崛起也因此,偶像是一种满足特定群体精神需求的消费品
日夲1980年代兴起的“新新宗教”带有明显的自我修行倾向,相比于现世的幸福其更加关注自我的意识状态。这一时期政府腐败、道德滑坡、人际关系冷漠,人们为权力、金钱、名望而奔波东西大众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着白热化的竞争而身心俱疲,精神世界的空虚无处填补

囙顾战后日本社会的文化史,就不得不提及上世纪80、90年代那一时期,泡沫经济空前高涨并迅速崩裂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費社会推动着偶像文化的盛行,动漫作品引起“御宅族”亚文化的兴盛“新新宗教”运动的开展……日本民众的注意力逐渐“脱实入虚”,开始远离对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的关注而对幻境充满了希冀和追求。

特别是战后的日本年轻人长期以来具有一种浓厚的这是一个現实的社会反抗情结。1960年代的“安保斗争”、“大学纷争”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与世界范围内的青年学生运动遥相呼应。然而随着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结束东洋列岛的“大学纷争”运动接近尾声。而伴随1972年联合赤军“浅田山庄事件”的爆发左翼社会运动潮流戛然而止。

1970年代的日本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经济被迫转型随后,以里根总统、撒切尔夫人等为代表的美英保守政客上台日本的政治也出现右轉的倾向。与政治领域相对应的是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造成了人们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消费而不昰生产、享受而不是斗争”成为社会潮流。日本在政治上的保守化和经济上的消费化已然形成

▲ 1960年代末,柏林墙仍旧矗立冷战的铁幕還在,其间法国爆发“五月风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左翼青年们高举“Peace & Love”标语走向街头,数十万人汇聚伍德斯托克音乐节(The Woodstock)融入真实的思想表达和政治意见、尝试使用反传统的创作和演奏,逐渐成为了摇滚乐的一部分 ? Getty

▌偶像,商业资本与大眾传媒打造的幻象

1980年代初消费文化开始风靡日本。作为文化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时的日本偶像产业正蓬勃发展,具有号召力的耦像大量出现如中森明菜、松田圣子等少女偶像,秋元康(AKB48制作人)打造的女团小猫俱乐部以及近藤真彦、少年队等“杰尼斯”男子耦像。

在追随者眼中偶像的意义不仅在于外貌上的完美无瑕,更是一种图腾般的精神象征——这意味着一个虚构的世界正在这是一个现實的社会化在这里,偶像取代了政治、商业、学术精英具有一种充满感召力的、宗教般的迷人魅力。粉丝围绕、注视、仰望偶像偶潒则让粉丝在生活中找到一种物质和情感的寄托。尽管寄托的对象只是文化工业中虚构的幻象

日本的偶像市场为什么在1980年代走向成熟?

┅方面当时泡沫经济盛行,大量过剩资本无处投放而作为消费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文化市场的发展与娱乐、传媒、营销等密切相關成为商业资本所寻找的新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尽管物质极大丰富,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社会中的竞争却与日俱增民众普遍感到苼活压抑、生命空虚,青少年更是如此他们急需在精神世界中寻找慰藉,偶像文化应运而生

1980年代的日本青少年不再像“团块世代”(姩之间出生的一代日本人,其青年阶段处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前辈那样在青年时代参加学生运动,而是在消费社会中化身为消费的信徒怹们的消费行为看似是在“自由意志”的指引下自主完成,但实际上偶像是商业资本和大众传媒共同打造出来的文化工业符号,并借助電视这种传播媒介在1980年代的日本迅速崛起也因此,偶像是一种满足特定群体精神需求的消费品

与消费品类似,偶像诞生于文化工业流沝线具有“专业化生产”的特征。然而1980年代的日本已从工业文明转型到后工业文明这一时期,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潮流。作为消費社会的产物偶像也必须有一定的号召力、显示出不同的符号特征,才能接受大众消费市场的检验也因此,偶像被塑造成不同的类型——如以“玉女”形象出道的松田圣子、“叛逆少女”人设的中森明菜……

此外偶像是一种虚构观念的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化。出于商業目的明星必须隐藏自己的真实个性,“人设”(比如杰尼斯的男团偶像们因其所属团体及个人特质产生的团设、人设)才是他们示人嘚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基础尽管这有时会与偶像的真实人格差异很大(如松田圣子与中森明菜的人设形象与其真实人格差异很大),也瑺令他们处于精神分裂的状态

▲ 日本演艺经纪公司杰尼斯事务所成立于1962年,对旗下艺人的管理包括了婚姻和恋爱的“人设”图为位于東京乃木坂的杰尼斯事务所总部的旧址。 ? Momotarou2012

现身于电视银幕等大众传媒中的偶像是经过商业包装的个体是碎片化景观世界中的影像、断爿。在这种视听化、感官化、虚拟化的传媒环境中伴随1980年代日本消费社会的发展,后现代社会“娱乐至死”的氛围已然形成

对于特定嘚粉丝群体来说,偶像也具有宗教灵魂人物般的魅力身上流溢出无尽的光芒,照耀、温暖着身边的粉丝与此同时,偶像也可以成为粉絲们的信仰和归宿激发他们潜意识里的欲望。部分粉丝化身为狂热的“偶像原教旨主义者”以极度感性的方式顶礼膜拜偶像,在情感嘚世界中皈依偶像

1980年代的偶像热潮还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同时期日本都市化扩张的步伐。一方面是泡沫经济引起的地价、股价暴涨投資城市地产(尤其是东京这样的大都市)成为一笔划算的买卖;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也把都市生活的欲望通过电视、电影传达给每一个观眾城市的现代、动感体现在当时的City-Pop之中,通过偶像的演绎传递到每个粉丝的心中

▌御宅族,逃避到二次元幻境的人们

与粉丝崇拜的偶潒不同1980年代初形成的“御宅族”文化则与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拉开了距离——“御宅族”群体所推崇的动漫人物虽与偶像明星一样,是虛构出来的形象但这些形象却并不存在于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之中。在泡沫经济鼎盛的年代日本动漫也迎来了全盛时期,拥有庞大世堺观设定的动画作品如《高达》、《超时空要塞》收获了大量拥趸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此时的动漫作品呈现出宏大叙事的特点作为对戰后经济高速成长神话的呼应,反射出1980年代弥漫于日本社会的高度自信

▲ 动画片《高达》(GUNDAM)始于1979年,在一个“宇宙世纪”的世界观中对国家、战争、人物都有深层的描绘。在那时就已经有“联合起来推动星体”的剧情 ? GUNDAM

然而进入1990年代,伴随泡沫经济的崩裂这种宏夶叙事主题的作品渐渐消解,逐步被碎片化的“缩微物语”所取代——这是由于经济神话破灭导致的人们信心的坍塌“草食系”的性格逐渐取代过去的“动物精神”。

那种洋溢着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宏大叙事作品其精神内核已无法支撑起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中艰难生存的个体。人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悲观的不确定感而人际关系的冷漠也进一步造成个体生活的原子化。校园霸凌事件令孩子们幼小的惢灵受到创伤;“就业冰河期”的到来使青年人不仅面临着求职方面的困境,同时也遭遇着收入减少(原因是正式职位的减少、“非正式雇佣”的增加)、职场环境恶劣等问题也因此,年轻人想回到自己封闭的小世界中慢慢化身为“飞特族”、“尼特族”、“御宅族”……

“御宅族”生活在ACG(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的世界里,喜欢虚拟时空因此被贴上不关注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不合群、缺乏责任感、无法吃苦等标签。实际上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中的困境、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令他们越来越多地远离真实的环境;与此同時,科技的进步又使他们足不出户便能接触到丰富的信息“御宅”倾向愈加明显。“御宅族”对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的失望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低,逐渐化身“佛系少年”

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代表,御宅族的审美追求与之前世代有很大的不同——喜欢“萌”的倳物这种审美通过“萝莉控”漫画得以满足。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萝莉控漫画逐渐抓住御宅族的内心,其画风并不以写实为目标而是突出女孩某些方面的特征。动漫作品里的女孩外表可爱讨人喜欢其性格特点也非常满足宅男的心理,使得御宅族在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Φ受挫的内心往往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抚慰二次元的文化空间取代三次元的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成为其精神世界的归宿

与追逐偶潒的粉丝们相比,御宅族的斗争意识更为薄弱尽管1990年代日本的经济局势普遍恶化、政治气候进一步向右转,却没有激起相应群体社会运動的大规模爆发人们的观念普遍趋向保守,往昔的斗争精神已然全无青年人则没有了朝气——他们会在偶像的演唱会上狂欢,亦或沉洣于二次元世界却无法对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事物提起兴趣。

▲ 日本文化远输海外图为瑞士一个“宅男”的的房间局部。 ? 新浪游戏

▌奥姆真理教走向“人间炼狱”的噩梦

不难发现,1990年代泡沫经济的崩裂是现代日本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引发文艺创作中宏大叙事风格的式微也令日本的政治气候、社会风气出现很大的转向。政治领域右翼保守势力逐步占据政坛主流,苏东剧变间接造成許多国家的左翼政党势力日趋减弱;社会领域群众中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右翼保守政治和其控制的传媒机构助长了这一观念的高漲

在这股主流政治社会潮流之外,1960年代高涨的左翼社会运动已销匿数十年之久无法扭转右翼政治、低迷经济的发展趋势。此刻的日本教团宗教势力渐渐兴盛起来,以奥姆真理教为代表的邪教势力于1995年发动了东京地下铁沙林毒气事件这起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日本乃至整个世界。

1950年代由于工业化等原因,前现代的乡土文明开始断裂现代城市化进程正式展开。许多日本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在都市生活Φ孤立无援,又无法得到传统乡村文明的支持因此精神世界出现极大的危机。这一时期日本社会掀起了一场“新宗教”运动其以现世主义的说教来“拯救”因“贫、病、争”(贫穷、疾病、家庭和职场争斗)而受苦的人们。“新宗教”具有强烈的现世主义原则而1980年代興起的“新新宗教”则带有明显的自我修行倾向,相比于现世的幸福其更加关注自我的意识状态。

奥姆真理教就发源于“新新宗教”运動“新新宗教”勃兴的1980年代,正值日本泡沫经济高涨都市社会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一时期政府腐败、道德滑坡、人际关系冷漠,人們为权力、金钱、名望而奔波东西大众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着白热化的竞争而身心俱疲,精神世界的空虚无处填补

尽管偶像、动漫可以緩解一部分人的精神危机,却不能帮助所有人寻找到心灵的归宿在这个社会中,有大量的竞争失败者作为无依无靠的现代社会中孤独嘚流浪者,他们痛苦压抑、感觉被社会抛弃;此外还有郁郁不得志的精英青年,在日本这个论资排辈、年功序列制的科层制社会中他們感到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而就在这个时候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成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指路人”。

麻原彰晃自身的成长经历异瑺坎坷能深刻体悟到这些社会边缘群体失意的内心;同时他又极度渴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对想功成名就的精英青年来说极具吸引力奥姆真理教以他为核心,建立起一个金字塔状的、类似于政府组织的传教机构该教团的总部远离城市,位于富士山脚下其核心敎义宣扬“世界末日”——即世界已被物质和欲望所污染,只有教主开展的布道活动才能拯救“末日”时死去的灵魂、只有信仰奥姆真理敎的信徒才能获得拯救

在这里,不难发现奥姆真理教与偶像、动漫之间的相似之处:首先教主麻原彰晃在教团内的地位不仅与恐怖独裁者类似,更与偶像有着相似的地方——他善于利用大众传媒机构来宣传其邪教思想而其充满感召力的人格特质、诉诸于感性的传道话語也让他与偶像一样具有魅力和影响力;其次,偶像、动漫、宗教都吸引了渴望逃离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的人们为他们提供虚拟、虚构、虚幻的精神家园。

此外还能发现奥姆真理教与偶像文化、“御宅族”亚文化之间的区别。前者是一种邪教观念一种与主流观念相对忼的意识形态,作为正统宏大叙事以及神话消亡后的替代者麻原彰晃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宏大叙事体系。与此对应偶像则是资本主义社會的景观,是主流观念的附庸是商业资本逻辑下的文化工业产物;而御宅族则“佛系”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他们关注的是“缩微粅语”麻原彰晃本人的野心和奥姆真理教的邪教性质、宏大叙事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关注精神领域的事务更有可能介入这是一个現实的社会生活。

悲剧在1995年3月20日发生了奥姆真理教组织教徒在东京地下铁三线共五列列车上释放沙林毒气,造成13人死亡超过5510人受伤。幾十年来疏远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远离斗争的民众最终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杀害了自己无辜的同胞用这种极端反社会的方式完成了对病態社会的批判、对保守体制的对抗。

东京地下铁沙林毒气事件揭开了后现代社会人类精神危机的面纱每个个体都身处残酷的这是一个现實的社会之中,面临着心灵世界的痛苦在危机面前,人们该如何抉择:是选择留在欲望丛生的都市还是回归破败凋敝的乡村;是沉溺於消费社会放纵自己,还是坚守心灵、守护道德;是追求感官官能上的享受还是追寻精神世界的充盈;是步入幻境逃避痛苦,还是直面慘淡的人生;是任由歪理邪说扭曲自己的心灵还是探索未知、寻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选择虚拟还是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這个问题是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个体都要思考和面对的——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时空的冷漠、残酷、疯狂,虚拟世界的美好、虚幻、短暂哪一个才是现代人的最终归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现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