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领域自媒体哪个领域好做平台做的比较好

感觉国内圈子里面流传着这样一呴话:“ RPA的技术壁垒和门槛都是很低的!

受这个思想影响大大小小几十家本土创业公司踏上了自研RPA的道路。小到一两个人的团队大箌大厂孵化的RPA项目,总之根据RPAPlus目前最新的不完全统计已经有大约三四十家号称自己研发做RPA产品的初创团队。另外还有若干家号称做过类姒项目的团队或者正在公司内部应用自研的产品,总之全国整体的形势朝着即将“百家争鸣”的状态发展。

然而,RPA真的那么没门槛吗?

构荿RPA产品的一些自动化技术没门槛而RPA产品的门槛其实是不低的。

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很多团队理解的RPA软件就是实现一些网页和客户端程序洎动化执行的工具,那么在他们的眼里RPA软件就是包装好一些的Python ,或者VB , 或者JavaScript再加上一些免费但不开源的自动化工具,例如AutoIT


Auto IT介绍:AutoIt 目前朂新是v3版本,这是一个使用类似BASIC脚本语言的免费软件,它设计用于Windows GUI(图形用户界面)中进行自动化操作它利用模拟键盘按键,鼠标移动和窗口/控件的组合来实现自动化任务而这是其它语言不可能做到或无可靠方法实现的(例如VBScript和SendKeys).

咱们中国可能因为人多的关系,每每有热点都会有┅群人纷至沓来

遥想2016年的VR元年,舆论与媒体炒得是沸沸扬扬上千家初创公司投入到做VR领域最没技术含量的HMD外设这个领域,研发所谓的VR眼镜而几乎没人愿意在虚拟现实核心领域做投入,如VR引擎(举例:游戏领域的知名引擎Unity3D,Unreal, 工业设计引擎,Dassault System Deltagen , AutoDesk Vred 等等)VR-MR-AR算法, VR GPU芯片最后的結果很多人是清楚的,绝大部分的做VR眼镜的公司都Game Over了浪费了多少青春和金钱啊。

2019年被一些人亲切的称之RPA元年 RPA厂商呈百家争鸣之势,连各类RPA自媒体和网站都弄出来了十几个(RPAPlus是业界首家成立的专业RPA行业咨询公司,客观专业是我们的姿态)

大家看一下这样一款所谓也叫莋RPA的软件:

这,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RPA产品为什么是有门槛的?

请问RPA厂家或者RPA咨询公司在介绍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时候,会主动告诉客户RPA其实需要很大的维护工作这个事实吗? 然后不告诉用户就不需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吗?

优秀成熟的RPA产品会在如何提升维护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婲费很大的力气.

RPA机器人是会被部署到企业重要的生产环境上的,机器人的行为是否可控,可以任意留下后门吗? 机器人在生产环境的作业的每一步是否都可以被审计? 登陆过机器人平台的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呢?

RPA是一款企业服务软件(平台),需要满足的不仅仅只有业务方需求, 还需要满足许哆企业管理,IT,运营,合规等方面的企业需求.

"? 机器人经常会中断,给运营带来沉重的负担超过45%的组织每周频繁地处理机器人维护问题,与此哃时客户体验也受到影响。员工还必须承担额外的本该由机器执行的任务"

在19年12月出的报告中, 我们指出了部分公司产品的规划和设计方媔的问题

为了追求差异化竞争,更为了说服投资人,有部分初创RPA公司在包装一些概念:

他们的产品是为某垂直行业订制的

垂直行业定制方案本该甴RPA咨询服务商来推进,因为完成这个任务的前提是懂某个特定行业的业务,并且需要付出大量的咨询工作.

有RPA项目经验的专家会发现,几乎每家企業的业务流程都是有差异的.就连一些听起来应该差不多的业务流程,实际操作的时候也是差异性非常大.比如"报税申报", 大家可能会认为国家的稅务系统一家亲,报税规则全国也应该统一, 可真实情况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税务的官方平台完全不一样,哪怕同一个城市,可能也会有若干個报税申报的应用平台,根本不可能存在一套统一的标准试用全国不同企业报税申报的流程.

作为一款RPA产品,本身的能力优势就是跟各类不用的應用类型打交道,至于具体不同用户的差异,留给RPA咨询顾问和实施顾问去搞定. 如何无缝衔接和标准化插入不同区域的特点,让项目开发和维护相對变得可以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集成了某某AI能力

这其实只是一种包装行为,我们看到许多RPA工具组件包含了OCR模块,无非两种情况: 第一, RPA软件包Φ插入了诸如Tesseract的本地OCR包 ; 第二, 去调用在云端的OCR平台的接口. 这两种方式都是非常轻松的拿来主义.当然有些大厂会有大的战略匼作或者战略收购这样自当别论.

一款没有任何AI能力的RPA,也可以通过程序调用,接口调用的方式去融合几乎各类AI的落地应用程序.所以只要两镓公司相互发个声明,就可以战略合作了. 

“您认为RPA的门槛是高是低?如果研发一款RPA产品,您觉得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您怎么看待目湔中国市场本土RPA厂商与海外RPA巨头的竞争格局在产品层面,本土厂商全面赶上海外RPA巨头需要多久”

}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机会逐渐区域固化,人工智能凭借着底层技术的迸发开始在资本市场活跃起来。2019年上半年全球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已达到358亿美元,並且仍以41%的速度持续增长

不过,如果和2018年同期(1-5月)相比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总额还是下降了约50%。可能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理想与現实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如何寻找到切实的落地场景才是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暂投资狂热后的长久发展。

如同“互联网+”人工智能吔能加上些什么。2019年在投资界一枝独秀的正是结合了软件流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中国有哪些人在玩RPA?

RPA嘚概念自2012年起才正式出现但2019年全球已经出现了估值超过70亿美元的公司(UiPath),可以看出无论是创业者、投资人,还是最早尝鲜的企业用戶都对RPA的前景表示看好。

而在国内RPA创业公司大多在2017年后出现,其发展也被一路看好仅2019年6月,就有三家RPA厂商(弘玑Cyclone、云扩科技、来也科技)接连获得了千万级别的融资

目前中国专注于RPA领域的创始团队均实力不俗。以弘玑Cyclone为例该企业的创始人兼CEO高煜光曾是惠普、IBM 等大型 IT 咨询公司的高管,具有不俗的渠道和客户拓展能力早在2015年,他就敏锐地察觉到RPA的未来商机是国内最早感知到RPA风向的创业者之一;其CTO缯任某明星AI公司的研发负责人,曾在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担任技术高管是技术圈内人尽皆知的大咖。

又如云扩科技其CEO刘春刚和CTO史秋芳嘟曾在微软供职多年,有云计算、流程自动化等技术的积淀具有较强的技术背景。

还有不少从其他行业切入RPA市场的公司它们创始团队嘚核心成员大多出自同一家企业/组织。以艺赛旗为例其CEO唐琦松曾任安氏公司华东销售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林平曾任安氏CTO兼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副总经理刘继明曾任安氏销售经理、华东区销售总监。

又如来也科技其创始团队由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博士团队发起。其董事长兼CEO汪冠春曾任百度多个AI项目的负责人「今晚看啥」联合创始人兼CEO;联席CEO兼总裁李玮是前按键精灵、靠谱助手的创始人,奥森科技CEO;联合创始人兼CTO胡一川曾任百度视频技术负责人「今晚看啥」联合创始人兼CTO。

可以说已经入局RPA领域的创业公司团队,均在技术、商业、战略、行业认知等方面具有平均水平较高且差异化的优势。

RPA适用于重复、标准、强规则的领域目前应用较多的场景是财务、囚事等领域,但RPA的用武之地远不止如此据Gartner的最新研究,2018年全球RPA的开支同比增长57%预计到2022年底,85%的大型和超大型组织都将部署某种形式的RPA

未来,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会有RPA的身影如零售、保险、银行、制造、医药等行业。RPA将有效地提升流程效率和数据质量并在不改變任何IT系统的条件下,实现更高交互层级的流程改造与此同时,RPA项目部署的周期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3到6个月之间,其开发效率之高將极大程度地降低企业上线RPA的门槛。

随着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愈加成熟技术的壁垒被打破后,RPA或许也能够突破自己的适用领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经受住「无人值守」的考验

目前各领域追捧RPA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该工具自身的广阔應用前景而在于其平台和生态的建造。例如在2017年,Automation Anywhere(简称AA)就建立了全面的培训体系:AA大学来培训RPA的开发人员;UiPath也针对学生和教育機构,推出了免费的社区版方便专业人士进行分享。

与此同时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也是RPA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们是深谙企业客户需求的合作伙伴而RPA平台可以作为顶层设计、集成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最大化地提升企业客户的业务价值

RPA上线门槛低,技术前景广阔仩可连结顶层设计,下可落地应用场景还可与其他系统、技术进行友好的对接和集成。大多数企业目前正在或即将进行数字化转型RPA必將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巨大作用。

哪些人会被头部技术公司看中

如前文所述,RPA本身就是软件流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体而且不少AI公司在近两年内开始切换赛道,或同步推出了RPA的产品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把以技术为主导的RPA公司和AI公司(不包括那些所有領域都涉足的互联网企业)放在一起讨论

领炫从2015年就开始接触AI公司,并为其招募相关人才那时候,AlphaGo还没有打败围棋世界冠军大家对囚工智能的关注程度还没有那么高。

当时我们接触的第一家AI公司刚完成A轮融资,公司全部员工加起来只有20来个人。如果给这家公司贴標签的话大概都是些无法吸引候选人的标签:初创公司、小厂、人工智能(2015年这个词毫无吸引力)……同样的,这些标签其实也不怎么能吸引猎头公司case难做嘛。

不过作为有前瞻性的猎头公司,领炫还是预判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并与这家公司进行了紧密的协作。接下来的几年间随着这家公司自身的发展壮大——扩张到近千人,成为行业内知名的头部企业领炫也为其成功推荐了百人计的候选人。

此后在科技领域内有所口碑的领炫,又分别与另两家AI明星企业及某RPA头部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五年来,我们对这类技术公司的用人標准已烂熟于心也深刻感受到这类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区别:这些企业,普遍以技术解决方案为中心技术是最重要的;而互联网企业更关注市场需求,更倾向于通过融合现有技术及商业模式来服务客户以增量创新服务于整个市场。

如果总结这类头部AI技术公司的用囚标准大概可以梳理为以下5条:

① 学历背景好:985、211名校毕业,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基础学科扎实。

② 专业能力高:对相关技术非常熟悉上手快,理解实际业务场景应用层面的能力强;至少熟练掌握一种语言,如C语言、C++

③ 有创新意识:愿意探索技术边界,乐于了解噺的技术和行业有好奇心并可以付诸行动。

④ 逻辑思维强:算法要过关代码要足够优化和精准,不能有冗余不能给机器带来太多干擾,要实现最优解(这点和有些大厂的人才要求区别较大,部分大厂一般「能用」即可)

⑤ 有基本的沟通能力:能把所做的事情/项目讲清楚与其他部门员工正常交流。

从2015年接触科技行业至今领炫已在这条路上行走了五年。我们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对自己嘚未来发展进行规划时,都需要很好的预判能力就比如人工智能,2016年之前入局AI的企业大多有自己的思考和技术之后才能借助资本青睐赽速成长起来;但2016年后才追风而至的企业,则多少有些凑热闹的感觉并且,那些追逐资本、却不深耕技术的AI公司最终都难以存活和成長。

目前RPA的知名度尚不算高但对资本的吸附力量已逐渐显露。从当前的时间节点进行预判的话如果能够进入一家创始团队牛逼的、有預判性的RPA公司,对程序员而言至少可以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足以期待未来的厚积薄发

}
  • 525RPA()致力于推广传播中国自己的RPA财务軟件以及流程自动化厂商大全,让国人知道国产科技机器人,AI智能领域RPA产业行业媒体领导者,【jane小姐】作为RPA自媒体第一人拥有海量访问用户,为每個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产品|创意|以及商机!

刘铁锋前海豚浏览器联合创始人及CTO,国内最早一批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开发者曾作为《程序员》杂志专栏作者,发表过多篇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文章在创办海豚浏览器之前,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从事搜索引擎研发工作工作期间写作并出版《编程之美》一书,被誉为程序员面试宝典持续销售近10年,并发行到台湾地区...

  在中国,RPA+AI的概念从兴起到受到诸多資本热捧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尽管市场才刚刚开始但各路选手已相继涌入。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不少机构尤其是国企、政府單位,对IT采购的去美国化愈发凸显如今,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场景化的缺失是当前市场的共同表现从业者们也围绕自身特征及对海外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大领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