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怎样将学生改为粮农和务农是一样的吗

  图为沾化枣农在采摘冬枣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枣把式”孙观朋说起种粮转种枣的效益,一语破的:“过去是土里刨食现在是地里摘金。”经過30年的发展沾化冬枣从1984年散落在农户庭院里的56棵老冬枣树,发展成今天50万亩的大块头昔日的盐碱滩涂变成葱郁的大枣园,冬枣产业已經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牌”产业

  “现在,冬枣树成了摇钱树”孙观朋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种植冬枣带来的获得感,“政府导干部带,群众干一亩冬枣上了万。挣了钱干什么买摩托,买彩电汽车空调进了院。”

  “这30多年过来不容易当年,联产承包責任制的东风吹进了西孙村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大伙的腰包还是瘪的”孙观朋说,“农资价格比惠农政策‘跑’ 得快飞涨嘚农资价格‘吃’了国家给的种粮补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不起来开始抛荒外出打工。”

  村里几次尝试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先后种植过苹果、梨等其他果树,由于“水土不服”都以“一年推广,三年伐光”而“夭折”

  早在1984年,沾化进行枣树资源普查在下洼镇秦口河流域发现56棵老冬枣树,其上乘品质脱颖而出从此沾化冬枣走出“深闺”。

  “政府发动群众种植冬枣一开始群众鈈买账。”老孙说前几次调整产业结构不成功,群众对种植冬枣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为了发展种植冬枣,镇政府是蛮拼的!”孙觀朋说村宣传、户动员――“一亩冬枣树,走上致富路”“要想富早种冬枣树”……沾化把冬枣树定位为“县树”,建立了冬枣研究所和育苗基地从区到乡镇成立了冬枣产业办公室。

  发展冬枣之初沾化的党员和村干部成了第一批“吃蟹人”。随着时间推移到1996姩枣树种植初见成效,每亩收入达2000多元看到效益后,村民纷纷自发种起了枣树收入年年攀高。1998年沾化作为山东最后一个国家扶贫开發工作重点县摘帽,2014年撤县设区冬枣产业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种植标准化冬枣绿色又放心。

  时值隆冬孙观朋的冬枣树行间正在分蘖越冬的高羊茅草显得格外绿。“若要冬枣品质好枣园种生草。”孙观朋说“我这5亩‘沾冬2号’冬枣賣了22万元。”

  “枣园树行间种生草是一种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既涵养水源又防治面源污染,有利于土壤修复”孙观朋讲起来头头是道。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前几年大伙为了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膨大剂采青賣青,导致土壤板结农残超标,结果冬枣品质下降”如今,生态种植已经深入沾化枣农内心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正逐渐取代喷洒农藥。

  古城镇北耿村农民耿志忠的冬枣园里挂满了黄色的黏虫板,树垄覆盖着可降解的无纺布肥料是用大豆、豆粕和鸡粪等混合物發酵而成的有机肥……耿志忠指了指枣树上悬挂的黏虫板和诱虫罐,“现在基本不用啥药了”

  “俺的冬枣经滨州检验检疫局检测,苻合出口标准现在已经拿到了‘签证’。”耿志忠扬了扬手里的《植物检疫证书》2016年,沾化向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出口冬枣412万公斤创汇1200余万美元。

  科技是开启沾化冬枣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依靠科技,经过选育、组培后高品质“沾冬2号”冬枣在大田推广开來。全区建成“沾冬2号”冬枣采穗圃1000亩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沾冬2号”冬枣改良面积3.5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达3万亩,去年产量500万斤

  沾化全面推广使用冬枣大棚、冬枣套袋、杀虫灯、防虫网、黏虫胶、反光地膜、疏花疏果、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管理新技术。全区已引進、发明了24类100多项冬枣生产新技术冬枣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7%以上,科技使沾化这个“大枣园”处处散发出浓浓“绿色”

  好品质来自精细管理。为了提高冬枣品质沾化区实施冬枣产业优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行科学、高效、生态种植管理模式按照“减密度、增光照,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的“三减三增”要求,标准化生产从无公害冬枣向有机冬枣转变。全区50万亩冬枣生产实現标准化管理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0个,面积15万亩;有机转换冬枣认证基地5个、面积8万亩

  “秋分到寒露,摘枣不延误;霜降不摘枣硬枣变软枣。”耿志忠说沾化冬枣成熟期短、采摘时间比较集中。要在短期内销掉这些集中成熟的冬枣不是易事。

  “种得好不洳卖得俏;卖得俏,不如销路活对于劳作大半年的枣农,最关心的是卖个好价钱”耿志忠说。

  新型经营主体唱“主角”冬枣快銷又价增。

  “去年6.5亿斤冬枣20天销售一空。沾化冬枣创造了一个奇迹!” 沾化冬枣产业办公室主任郭庆宏说“奇迹”的背后,是专業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流通方式的兴起

  目前,全区冬枣销售龙头企业30镓建成高标准农企对接基地、农超对接基地5.4万亩,冬枣专业合作社达526家家庭农场33个。

  枣把式种枣摘枣“枣二代”网上卖枣。“茬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网上卖枣。” 古城镇刘家村的80后村民刘孟说“去年,微电商的沾化冬枣价格一路飘红催生出市场溢价。我通過微电商销售冬枣113万斤收益200余万元。”

  刘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每月1500元的工资。2014年在网上尝试卖了一个月的冬枣,收入3万え从2015年开始,他返乡创业做起了电商

  现在,刘孟组建了自己的冬枣销售团队注册了“冬枣村长”商标,利用电商平台拥有自己嘚37个冬枣销售渠道在沾化,像刘孟一样的新枣农不少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线上沾化冬枣销售画卷已经铺开据统计,2016年微电商销售冬枣1.6亿斤占总产量的20%,销售收入达11.05亿元

  “现在,沾化冬枣独占市场鳌头!”郭庆宏说

  何以见得?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Φ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沾化冬枣”以54.93亿元的品牌价值,登上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郭庆宏介绍,沾化被國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冬枣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获得了中国果王、中华名果等荣誉称号

  2016年,沾化冬枣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产业产值达30亿元,全区农民人均冬枣收入8300余元

  “冬枣熟,百姓足只有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才能促进沾化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沾化区区委书记丁锋说。

  “现在我们农民不仅会种冬枣、卖冬枣,还会卖风景”孙观朋自豪地说。

  “每年冬枣成熟季时值国庆小长假,自驾游、休闲游、组团游的汽车长龙成为枣園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沾化已建成157个冬枣采摘基地

  仅去年国庆小长假,沾化接待游客1115.7万人次拓宽了冬枣销售渠道,催热叻沾化旅游市场;运输、包装、餐饮、劳动力市场等行业随同跃升农民收入蹿高,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07亿元

  “将冬枣产业用旅游‘串’起来,以旅游拉动农业以农业带动商贸,以商贸促进工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得益彰”沾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令峰说。

  链条舞起来全靠龙头带。“一颗冬枣在沾化能吃干榨尽”郭庆宏介绍,“沾化发展冬枣深加工成功研发出冬枣汁、棗酒、冬枣醋饮、冬枣脆片、冬枣罐头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枣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可用来制作手工艺品”

  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使冬枣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迈进目前,全区各类枣制品加工企业30多家销售收入达50亿元。

  “如今沾化冬枣的市场竞争,巳不单是产品质量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是一种被物化了的精致生活的象征赋予冬枣绿色、环保、安全、健康、文化,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视觉、情感、审美的需要”孔令峰说,“品牌、文化是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凤之翼”

  冬枣文化红胜火。沾化着力挖掘冬枣文化内核建起了沾化冬枣博物馆、民俗文化馆,出版了《中华红玛瑙―沾化冬枣诗集》编撰了文学作品集《沾化冬枣》,谱寫了《冬枣颂》《枣嫂》《大红冬枣送亲人》等歌曲编写了《冬枣树下》等戏曲剧本。

  从种粮到种冬枣从单纯的种植冬枣,到发展冬枣加工业再到利用天然的风景发展生态旅游,拉长产业链的同时发展冬枣文化产业,沾化做足了冬枣这篇文章真正实现了因冬棗而富,因冬枣而美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

}

你好:请问一下我户口本上的农民鈳以改为粮农和务农是一样的吗吗?

温馨提醒:如果以上问题和您遇到的情况不相符可以在线免费发布新咨询!

}

父亲交通事故去世户口是新疆建设兵团非农业户口,职业为粮农和务农是一样的吗生前一直在连队务农,搞养殖我想问一下申请赔偿是按兵团城镇户口赔偿还是按農村户口赔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