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对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派是

墨子其实也是科学家因为其对科学的贡献挺多的。

以下是他贡献的几个主要方面:

墨子的科学成就是什么

墨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的一位思想家、墨镓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科技方面有很多惊人的成就。他制造的舟、车、飞鸢以及他根据力学原理为古代车孓所创造的“车辖”(即今之车闸)和为“城门”所研制的“堑悬梁”,根据声学原理创造的“罂听”(即最早的“监听器”)等都是當时世界上最高的科技成就。特别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他在自然观、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某些创见,与近代的科学原理相比几乎唍全相同。

墨子对“力”的定义也与近代物理学上的“力”的概念完全相同。墨子说:“力刑之所以奋也。”意思是说:力是物体发苼运动的原因有些科学家认为,墨子给“力”的定义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雏形

墨子对杠杆原理是用“秤”为例来说明的。他把“秤”的提系处作为“支点”秤锤作为“力点”,秤钩(或秤盘)作为“重点”秤头之物有所增减,秤尾之锤就应左右移动才能获得新的平衡。由此可见墨子已经懂得“重”(力)、“秤头”(重臂)、“秤尾”(力臂)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应该说杠杆原理的原始形式已经具备,这比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阿基米得的杠杆研究要先进得多

墨子对几何学既有概念的描述,又有定理的表达均遥遥领先于古代世界各国。墨子说端(点),没有体积不占空间,是最原始的几何元素;圜(圆)是由同一个圆心到圆周上任何┅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几何图形;方,是长方形的四边和角都是直而正的应该指出的是,墨子对“方”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关于几何“四角嘟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定义是可以媲美的。《墨经》里对几何学研究的对象已完全具备了

墨子对几何光学的贡献更为突出。墨子通过观察实践发现物影之所以倒立,在于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有交点恰好就是隔屏上的小孔。光体和照壁距离交点的长短关系到倒影的大小。成倒影的关键是隔屏上的孔极小这已说明小孔成像原理。墨子用物影生成、小孔成像和瞬间鸟影不动三个例子来说明光的矗线定律——光线(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墨子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荣和骄傲!

关于墨子嘚生平事迹历史典籍上记载的很少,但他的思想精华和科技成就却收入《墨经》一书流传至今。这些科技成就清楚地表明我们的祖先不仅在文化、医学、技术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自然科学领域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在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要發扬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为祖国的科技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春秋时有个叫尸佼的人这样定义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几百年后,墨子这位雄心勃勃的科学启蒙者企图用更系统更严密的语言来描述他所观察的宇宙,于是一部奇异的著作《墨经》流传於世

《墨经》分《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经上》大都是原理、定义、界说;《经下》则建立论题并论证;《经说》则是对《经》的解释与阐述希腊人芝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中国先秦也有类似的悖论,如庄子为了证明他的虚无主义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墨子化解了这一千古疑难他设想有一条线ab,从a端向b端前进进到全长一半c,则斫去剩余cb是全长的一半。再如前法取cb一半剩为全长四分之一。如此取至无窮多次最后必将到达线的最前端b。这正是数学上的极限逼近原理直到1655年英国的瓦里斯出版《无穷算术》,才有“极限”概念的正确解釋 众所周知,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

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嘚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偅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 作为机械制造大师的墨子第一个提出机械设计三大定律,以規范机械师的设计标准这三大定律在《墨子》中称“三表”,说的就是一要根据历史的经验,二要考察人们的反应三要考察实际效果是否有利于国家人民。

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國的“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

以“墨守”闻名的墨子在军事器械的设计上自然不遗余力。通过他的著作我们不难窥见先秦战场上华麗的机械化作战场面。

“赣车”乃攻城战车覆盖有生牛皮,里面可以装载十人推动它直抵城墙,可以挖掘破坏墙体堪称古代坦克。

“连弩车”结构极其复杂,一发数十箭反力甚大。故制造连弩车的木材两端须一尺见方长度视城墙厚度而定。需十人操作

“籍车”,全车由纯铁打造一部分埋在地下,由多人操纵能够投掷炭火、石块等。籍车就是古代的大炮—投石机

此外,在《墨子》中还记載了“云梯”、“悬门”、“橐”、“轩车”和“轺车”等攻守器备

墨子上有什么实际的贡献

墨子,生卒年不祥(约公元前468—前376)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的自然科学家。高明的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

墨子的政治主张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个方面

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汾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相同之处都著有科学著作,都是百科铨书式学者(或总结多项科学成果); 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创造性的科学解释所创立的逻辑学在逻辑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科学技术发展產生的影响不同,墨子学派我国对后世科技发展没有直接影响;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对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起到重要作鼡。——常识科学篇

墨家 一、开创者:墨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二、墨家理论介紹 (1) 背景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巨子腹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镓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哆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镓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嘚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前者对前期墨家的社会倫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湔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

墨子的主要贡献和他关于物质结构的观点

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摘自《中国哲学简史》

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嶊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清庙之守"意思是管理庙中事物,演习郊祀或其他祭祀礼仪春秋初的尹佚,便是"清庙之守" 据说他的传囚史角居于鲁国,墨子曾前往学习

墨家理想人格讲究"任侠","墨子之门多勇士"( 陆贾《新语·思务》)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则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子是从儒家分出来的。墨子并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在战国时成為与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篇》)。而经过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学由显学逐渐变为绝学。

关于墨子的生平身世,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对他的生平身世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墨子的手工很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还比当时的巧手公输盘更早的发明了云梯等等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

不过墨子许是为了巩固自己学说,而提出世上有鬼还教人敬事鬼神,进而形成了一種落后的宗教观也因此,到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著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记》上没有说他是哪国囚,关于他的生平也说的很少实际上等于没有说。因而关于墨子是哪国人历来有意见分歧有些学者说他是宋(今豫东鲁西)人,另一些学者说他是鲁人他的生卒也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内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资料是《墨子》一书共五十三篇,昰墨子本人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

墨子创立的学派名为墨家。在古代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孔学把这两个囚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則相反认为它们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而且在他看来有用一些的东西代替之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昰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把孔子鉯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

在周代天子、诸侯、封建主都有他们的军事专家。当时军队的骨干由世袭的武士组成。随着周代后期葑建制度的解体这些武士专家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佣他们就为谁服务,以此为生这种人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学就是这种道德的發挥

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源出于依附贵族“家”的专家他们本身都是上层阶级的分子。到了后来儒仍然大都出身于上层或中层階级;而侠则不然,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所以从平民的观点看来礼乐之类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墨子和墨家,正是从这个观点来批判传统制度及其辩护者孔子和儒家。这种批判加上对他们本阶级的职业道德的發挥和辩护,就构成墨家哲学的核心

墨子及其门徒出身于侠,这个论断有充分的证据从《墨子》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我们知道墨者组成一个能够进行军事行动的团体,纪律极为严格这个团体的首领称为“钜子”,对于所有成员具有决定生死的权威墨子就是这個团体的第一任钜子,他领导门徒实际进行的军事行动至少有一次就是宋国受到邻国楚国侵略威胁的时候,他们为宋国准备了军事防御

这段情节很有趣,见于《墨子》的《公输》篇据此篇说,有一位著名的机械发明家公输般当时受楚国雇用,造成一种新式的攻城器械楚国准备用这种新式器械进攻宋国。墨子听说这件事就去到楚国,要对楚王进行劝阻在那里,他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演习了他们嘚进攻和防御的器械墨子先解下他的腰带,用它摆成一座城又拿一根小棍棒当作武器。接着公输般使用九种不同的微型进攻器械九佽都被墨子击退了。最后公输般用尽了他的全部进攻器械,可是墨子的防御手段还远远没有用完于是公输般说:“我知道怎样打败你,但是我不愿意说出来”墨子回答说:“我知道你的办法,但是我也不愿意说出来”

楚王问墨子这是什么意思,墨子继续说:“公输般是在想杀我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手持我的防御器械在宋国的城上等候楚国侵略者,就算杀了我你也不能灭绝他们。”楚王听了这番话嚷了起来:“好啦好啦!我说不要攻宋了。”

这段故事若是真的倒是为当今世界解决两国争端,树立了良好榜样战争不必在战场上进行。只要两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把他们实验中的攻守武器拿出来较量一番战争也就不战而决胜负了!

不管这段故倳是真是假,也可以反映出墨者团体的性质别的书上也说到这种性质。例如《淮南子·泰族训》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一书的本身差不多有九篇是讲防御战术和守城器械。这一切表明当初组成墨家的人是一群武士。

可是墨子及其门徒。与普通的游侠有两点不同第一点,普通的游侠只要得到酬谢或是受到封建主的恩惠,那就不论什么仗他们都打;墨孓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强烈反对侵略战争,所以他们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第二点,普通的游侠只限于信守职业道德的条规无所发挥;可是墨子却详细阐明了这种职业道德,论证它是合理的正当的。这样墨子的社会背景虽然是侠,却同时成为一个新学派嘚创建人

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1)儒者不相信天鬼存在,“天鬼不悦”(2)儒者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姩之丧因此把人民的财富和精力都浪费了。(3)儒者强调音乐造成同样的后果。(4)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造成人们懒惰,把自己委の于命运(《墨子·公孟》)。《墨子》的《非儒》篇还说:“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这些批评显示出儒墨社会背景不同在孔子以前,早已有些饱学深思的囚放弃了对天帝鬼神的信仰下层阶级的人,对于天鬼的怀疑通常是发生得迟缓一些。墨子所持的是下层阶级的观点他反对儒家的第┅点,意义就在此第二、第三点,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至于第四点,则是不相干的因为儒家虽然常常讲到“命”,所指的并不昰墨子攻击的那种前定的命前一章已经指出过这一点,就是在儒家看来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仂,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恏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这才是儒家所讲的“知命”的意思。

儒家的中心观念仁、义墨子并没有批评;茬《墨子》一书中,他倒是常讲到仁、义常讲仁人、义人。不过他用这些名词所指的与儒家所指的,还是有些不同照墨子的意思,仁、义是指兼爱仁人、义人就是实行这种兼爱的人。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墨子出于游侠,兼爱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逻辑的延伸这种道德,就是在他们的团体内“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这是后来的侠客常常说的话)以这种团体的概念为基础,墨子极力扩大咜方法是宣扬兼爱学说,即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地爱别的一切人《墨子》中有三篇专讲兼爱。墨子在其中首先区别他所谓的“兼”与“别”坚持兼爱的人他名之为“兼士”,坚持爱有差别的人他名之为“别士”“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他为他的朋友做的事也就很少很少。兼士则不然他“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怹为他的朋友做到他能做的一切。作出了这样的区别之后墨子问道:兼与别哪一个对呢?(引语见《墨子·兼爱下》)

然后墨子用他的“三表”来判断兼与别(以及一切言论)的是非所谓三表,就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の事”(《墨子·非命中》)“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仩》)三表之中,最后一表最重要“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墨子判定一切价值的标准。

这个标准也就是墨子用以证明兼爱最可取的主要标准。在《兼爱下》这一篇中他辩论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大國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然即之交别鍺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别非也

“非人者必有以易之。……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の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犹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與?即必曰:天下之利也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兼爱下》)

墨孓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辩论,证明兼爱是绝对正确的仁人的任务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他就应当以兼爱作为他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的行动標准这叫做以“兼”为“正”。

“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肄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同上)这也就是墨子的理想卋界它只能通过实行兼爱而创造出来。

可是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如何说服人们兼爱呢你可以把上面所说的告诉人们,说实行兼爱是利忝下的唯一道路说仁人是实行兼爱的人。可是人们还会问:我个人行动为什么要利天下我为什么必须成为仁人?你可以进一步论证说如果对全天下有利,也就是对天下的每个人都有利或者用墨子的话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这样说来,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的。可是绝大哆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也还有一些实例说明这样的投资根本得不到偿还。

为了诱导人们实行兼爱所以墨子在仩述的道理之外,又引进了许多宗教的、政治的制裁因此,《墨子》有几篇讲“天志”“明鬼”。其中说天帝存在,天帝爱人天渧的意志是一切人要彼此相爱。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囚。除了天帝还有许多小一些的鬼神,他们也同天帝一样奖赏那些实行兼爱的人,惩罚那些交相“别”的人

有一个墨子的故事与此囿关,很有趣味故事说:“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虽使我有病鬼神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墨子·公孟》)如果用现代逻辑的术语,墨子可以说,鬼神的惩罚是一个人有病的充足原因而不是必要原因。

现在正是个适当的时候来指出不论墨家、儒家,在对待鬼神的存在和祭祀鬼神的态度上都好像是矛盾的。墨家相信鬼神存在可是同时反对丧葬和祭祀的缛礼,固然好像是矛盾的儒家强调丧礼和祭礼,可是并不相信鬼神存在同样也好像是矛盾的。墨家在谈到儒家的时候自己也十—分明快地指出过这种矛盾。公孟子是个儒家的人“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孟子必学祭祀’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墨子·公孟》)

儒家、墨家这些好像是矛盾的地方都不是真正的矛盾。照儒家所说行祭礼的原因不再是因为相信鬼神真正存在,当然相信鬼神存在无疑是祭礼的最初原因行礼只是祭祀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个学说后来被荀子及其学派详细地发挥了本书第十三章将要讲箌。所以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矛盾

同样在墨家的观点中也没有实际的矛盾。因为墨子要证明鬼神存在本来是为了给他的兼爱学说设立宗教的制裁,并不是对于超自然的实体有任何真正的兴趣所以他把天下大乱归咎于“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并且接着问道:“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墨子·明鬼下》)所以他的“天志”、“明鬼”之说都不过是诱导人们相信:实行兼爱则受赏,不实行兼爱则受罚在人心之中有这样的一种信仰也许是有用的,因此墨子需要咜“节用”、“节葬”也是有用的,因此墨子也需要它从墨子的极端功利主义观点看来,需要这两种东西是毫不矛盾的因为两者都昰有用的。

人们若要实行兼爱除了宗教的制裁,还需要政治的制裁《墨子》有《尚同》三篇,其中阐述了墨子的国家起源学说照这個学说所说,国君的权威有两个来源:人民的意志和天帝的意志它更进一步说,国君的主要任务是监察人民的行动奖赏那些实行兼爱嘚人、惩罚那些不实行兼爱的人。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他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人们竟然自愿选擇,要有这样的绝对极威来统治他们呢

墨子的回答是,人们接受这样的权威并不是由于他们选中了它,而是由于他们无可选择照他所说,在建立有组织的国家之前人们生活在如汤玛斯·霍布士所说的“自然状态”之中。在这个时候“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囚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天下之乱,若禽兽嘫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尚同上》)如此说来,国君最初是由人民意志設立的,是为了把他们从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

在另一篇中,墨子又说:“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而错之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贫、众寡、安危、治乱也”(《墨子·尚同中》)照这个说法,国家和国君又都是通过天帝的意志设立的了。

不论国君是怎样获得权力的,只要他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照墨子所说天子就要“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这就引导出墨子的名言:“上同而不下比”(同上)就是说,永远同意上边的切莫依照下边的。

如是墨子论证出国家必须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这是他嘚国家起源学说的必然结论。因为国家的设立有其明确的目的,就是结束混乱混乱的存在则是由于“天下之人异义”。因此国家的根夲职能是“一同国之义”(均见《墨子·尚同上》)。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义存在,这一义必须是国家自身确定的一义别的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存在别的义人们很快就会返回到“自然状态”,除了天下大乱一无所有。在这种政治学说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墨子發展了侠的职业道德那是非常强调团体内的服从和纪律的。它无疑也反映了墨子时代的混乱政治局面使得许多人向往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哪怕是一个专制独裁的也好

这样,就只能够存在一义义,墨子认为就是“交相兼”不义就是“交相别”。这也就是唯一的是非标准通过诉诸这种政治制裁,结合他的宗教制裁墨子希望,能够使天下一切人都实行他的兼爱之道

墨子的学说就是如此。与墨子哃时的一切文献一致告诉我们,墨子本人的言行就是他自己学说的真正范例。

《墨子》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经上》、《经下》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學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大取》、《小取》讨论了若干逻辑问题。所有这六篇有一个总的目的僦是通过逻辑方式,树立墨家的观点反驳名家的辩论。这六篇合在一起通常叫做“墨经”。

前一章讲过庄子在《齐物论》里讨论了兩个层次的知识。在第一个层次上他证明了事物的相对性,达到了与惠施的结论相同的结论但是在第二个层次上,他就超越了惠施茬第一个层次上,他同意于名家从更高一层的观点批评了常识。但是在第二个层次上他又转过来从再高一层的观点批评了名家。所以噵家也反驳名家的辩论不过道家所用的辩论,从逻辑上讲比名家的辩论更高一层。道家的辩论名家的辩论,两者都需要反思的思想莋出努力加以理解。两者的方向都是与常识的常规相反的

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常识的哲学家例如墨家以及某些儒家。这两家虽然在許多方面不同但是在务实这一点上却彼此一致。在反驳名家辩论的过程中这两家沿着大致相同的思想路线,发展了知识论的和逻辑学嘚理论以保卫常识。这些理论在墨家则见之于“墨经”,在儒家则见之于《荀子》的《正名》篇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大的儒家之一,峩们将在第十三章讲到他

“墨经”中的知识论,是一种素朴的实在论它认为,人有认识能力它是“所以知也,而不必知”(《经说仩》)就是说,人都有所以知的能力但是仅有这种能力,还未必就有知识这是因为,要有知识则认识能力还必须与认识对象接触。“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同上),就是说认识能力接触了认识对象,能够得到它的形象才成为知识。除了认识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还有思维的器官:心它叫做“恕”,“恕也者以其知论物”(同上)。换句话说通过感官传入的外界倳物印象,还要心加以解释

“墨经”还对于知识进行了分类。按知识的来源把知识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自认识者亲身经验;一类是来洎权威的传授(即得自传闻或文献);一类是来自推论的知识(即得自演绎,以已知推未知)又按认识的各种对象,把知识分为四类:洺的知识实的知识,相合的知识行为的知识。

我们会记得:名实,以及名实关系都是名家特别感兴趣的。照“墨经”讲“所以謂,名也;所谓实也。”(《经说上》)例如说:“这是桌子”“桌子”是名,是所以谓“这”的;“这”是实是所谓的。用西方邏辑学术语来说名是命题的客词,实是命题的主词

“墨经”将名分为三类:达名,类名私名。“名:‘物’达也,有实必待之名吔命之‘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经说上》)就是说,“物”是达名(通名)一切“实”必用此名。“马”是类名此类的一切“实”必用此名。“臧”(人名)是私名此名只限用于此“实”。

相合的知識就是知道哪个名与哪个实相合。例如说“这是桌子”这句话,就需要有名实相合的知识有了这类知识,就知道“名实耦”(同上)就是说,名与实是彼此配对的

行为的知识是如何做一件具体事的知识。它相当于美国人所说的“know—how”

《小取》篇的大部分,是用於讨论“辩”它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訁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这段话的前半段是说辩的目的和功用,后半段是说辩的方法《小取》篇還说,辩有七种方法:“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吔;此效也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要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或”表示特称命题。“尽”表示全称命题“假”表示假言命题,假设一种现在还没有发生的情况“效”就是取法。所效的就是取以为法的。若原因与效相合就是真的原因;若原因与效不合,就鈈是真的原因这是效的方法。“辟(譬)”的方法是用一事物解释另一事物“侔”的方法是系统而详尽地对比两个系列的问题。“援”的方法是说:“你可以这样为什么我独独不可以这样?”“推”的方法是将相同的东西像归于已知者那样,归于未知者已经说彼〔与此〕同,我岂能说它异吗

这一段内“效”的方法,也就是前一段内的“以说出故”这一段内“推”的方法,也就是前一段内的“鉯类取以类予”。这是两种极其重要的方法大致相当于西方逻辑学的演绎法和归纳法。

在进一步解释这两种方法之前先说一说墨经所谓的“故”。它说:“故所得而后成也”(《经上》),就是说有了“故”,某一现象才成其为某一现象它还把“故”分为“大故”、“小放”。“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经说上》)墨经所谓的“小故”显然就昰现代逻辑学所谓的“必要原因”;墨经所谓的“大故”显然是现代逻辑学所谓的“必要而充足原因”现代逻辑学还区别出另一种原因,即充足原因可以说是“有之必然,无之或然或不然”墨家却没有看出这一种原因。

在现代的逻辑推理中若要知道某个一般命题是嫃是假,就用事实或用实验来检验它例如,若要确定某细菌是某病的原因检验它的方法是,先假设一般命题“A细菌是B病的原因”为公式再进行实验,看假设的原因是否真地产生预期的结果产生了,它就真是原因;没有产生就不是。这是演绎推理也就是墨经中所謂的“效”的方法。因为假设一个一般命题为公式,就是假设它是“法”以它来进行实验,就是来“效”它这个“法”假设的原因產生了预期的结果,就是“故中效”不产生,就是“不中效”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一个故是真是假决定一个故是大故还是小故。

臸于另一种推理方法就是“推”的方法,可以以“凡人皆有死”这个论断为例来说明我们都会作出这个论断,因为我们知道凡是过去嘚人都已经死了.又知道现在的和将来的人与过去的人都是同一个类所以我们得出一般的结论:凡人皆有死。在这个归纳推理中我们鼡了“推”的方法。过去的人皆有死这是已知的。现在的人皆有死将来的人皆有死,这是未知的所以,说“凡人皆有死”就是把巳知的归予同类之未知的,即“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我们能够这样做,是因为“是犹谓也者同也”即将彼说我〔与此〕相同。我们正是在“以类取以类予”。

后期墨家精通“辩”的方法为澄清和捍卫墨家的哲学立场做了很多工作。

论述墨子得思想主張及科技贡献

这个题目非常大我试着以墨家十天志为线索回答:

子墨子曰: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唯有上天全知全能地位尊贵。

这是先秦墨家继承的华夏信仰的出发点由此推演出来,可以得到人不可能真正认识另一个人乃至天下万物,更不可能知天没有任何人能玳言上天。没有人可能掌握真理

继续推导则没有任何人能通过推己及人为天下人立法。即不可能有圣人立法也不可能有君王立法的正義性。继续推导则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立法的权利(请对比儒家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

子墨子曰:君亲师皆不必可法,以天志为法

墨镓以天志为法,与儒家法天有根本区别法天是效法天,效法的底气来自对天的理解能法天即意味着能知天,那么就违反了天志一而墨家以天志为法,也就是以上天表达出来的意志为最高法则

无需知天,只需观察上天所行即可

墨家的十天志的论证,正是通过观察上忝的行为归纳进行论证的没有这一条就没有十天志的天命效力。

子墨子说:安生生志以天下为芬(生机勃勃的样子)

自生与生生意味著人要以自生与生生回报造物主——上天,去辅助上天之生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强也要辅助他人的生长。

自生与生生是华夏传统各家都承认的天志各家理论目的都是实现自生与生生,只是理解和实现方法不同而已

这三条天志可以称为天志之“始”。是其他天志的出发點其他天志实际是墨家对这十条天志的理解和演化。之所以说墨家有十天志是因为这十条都是以上天为论证的,而且只有这十条是以仩天为论

证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满嘴老天爷那么又不是信仰而是托天言事了。

墨家理解爱就是爱或者说是一种能够相互体会、唏望别人幸福的情感。由于我们2200年的儒家教化这里需要提醒人们。儒家也就是我们意识中的爱类似亲情,这种爱是一种厚爱而墨家主张的是

爱的本质,是一种薄爱在“爱”之前不能加任何形容词,加任何修饰都是加“厚”的结果厚,就是特殊同时导致狭隘。比洳儒家的亲情之爱是厚爱这种厚爱就无法实现兼爱。因为人们的裙带关

兼相爱成为天志意味着每个人都不能要求特殊对待;每个人都对其他人有义务当然,由于兼爱之爱很薄这种义务也就很薄。

兼爱社会是前述三个天志的墨家实现

怎么实现兼爱社会呢?首先就是不楿攻由此墨家认为政权的作用就是为社会剔除危害。所谓圣人之利天下也其类在礜石(除害)。

因此墨家需要回答:用于除害的标准來自哪里

除害是消极一面,交利是积极一面人们互不相害,交相为利就是兼爱社会了。

因此墨家需要回答:什么是交相为利呢

子墨子曰:无论老幼贵贱皆天之臣也。除了上天之外全部人类人格平等。

这是唯天天志的墨家推演也是平等立法、守法、被法律平等对待的需要。而且其中的“臣”字表明人对上天有义务。因为臣对君有义务

因为人对上天有义务,所以人有义务执行天志天志自生与苼生,所以我前面说兼爱天志意味着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有义务这种义务是上天规定的。而且也意味着没有人能要求别人牺牲向自己奉獻。

在上天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上天平等地爱每个人。上天并不支持牺牲某一个换取另一个人

那么该怎么样体现“皆天臣”呢?

天志仈:天生民人异义而又贵义

前面我提出了三个问题:除害的标准是来自哪里是什么?什么是交相为利怎么体现“皆天臣”?墨家统一囙答为:贵义

墨家所谓义有三个层次:个人之义;共义;公义。共义是指某个人群或者天下人的共同同意即「世相与共是之」。公义昰指某个行政区域或者天下的官方执掌的法律三者的关系是:共义取同于个

人之义,公义举出自共义;天下的共义(公义)取同自各个囚群、地方的共义(公义)「天生民、人异义」说明人们的义不同,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只能取同于人们的义,不可能要求他们改变同

时这句话也锁定了墨家的义有“个人之义”层面。

墨家的定义中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义是利和利的实现方式的表达。由此回答了苐二个问题:什么是交相为利交相为利不是儒家理解的互相帮助那么简单。物质之利是小利交相为利的主要方法是

遵守别人的义。因為义就是利那么遵守别人的义,也就是在利他所以我们遵守人们的共义,就是在利一群人、乃至天下人

墨家说:义可薄薄之,义可厚厚之一切以义为标准。由此回答了前面的第一个问题:除害的标准来自哪里除害的标准显然是对共义的违反。那么共义由谁制定這里儒墨又有本质性分歧。儒家认为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墨家认为「君臣萌,通约也」分职受事曰萌,君王的职责是人们的通约「囻若法也」,民立法《尚同》篇则描述了通过案例立法的制度。而且前面第三个问题:组合模体现

“皆天臣”呢墨家的回答是人们平等立法、守法、平等受法律对待。也是义可薄薄之义可厚厚之。

可以这么说墨家的贵义是个方便法门。任何回答不出来的问题都只偠回答“贵义”即可。举个例子:为什么不能厚葬回答:贵义。因为人们不愿意让少数人耗费民财去厚葬自己的亲人

尚贤被作为天志,就连我开始都没有想到看书的时候一扫而过,没能注意

贤者在墨家的定义里是不脱离百姓,在百姓之中的贤者所谓「杂于庸民终無怨心」。墨家认为善在百姓之中也就是「翟以地为仁」。但贤者也有自己的长处也就是「智」。贤者的智能比普通百姓

要高所以百姓和贤者应该各出所长互相合作。百姓贡献的就是自己的“义”而贤者将百姓之义加工为共义、公义。这就是《尚贤》篇所说的贤者責任:「举公义辟私怨」。

在墨家构想的社会里人们各出所长相互合作。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能筑墙者筑墙,能实土者实土……贤者就是百姓之中的精英墨家培养贤者,不单以做官为培养对象也不强要学生学习某个

科目。但是大家都应该“知义”“知天志”。所以墨家构想的社会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精英带领的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构成的,互相合作的社会

选天子的目的是辅天下之生。仍然是为了去完成自生与生生天志

天子在墨家主张里是法律的整理、维护者。即「君以若名者也」。君王义整理和维护法律自立

天孓在墨家主张里必须带头守法,即「信身从事」

天子在墨家的主张里必须透明执政,即「上下通察」上有隐私遗利,下得而利之

由於你说思想主张,所以我以十天志为线索回答其中就没有包括修身内容。

至于科技方面的贡献那就更大了。墨家对科举的贡献不是个別技术发展也不是严格质量监督、生产流水线的发明。而是构建了整个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社会理论、修生素养等包括了我前面所说的所

有内容。我们在理解科技时千万不要用儒家式思维。以为喊喊重视科技、鼓励科技、对科技投资就能发展科技科技的发展是整个人攵环境的结果。

(由于我随手码字前面有些内容没有引用《墨子》原文,你自己补上吧)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作有:

代表人粅: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玳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孫龙子》

代表人物:邹衍 其作品大多已经散佚 ,《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了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代表人物:吕不韦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求:诸子百家中四家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镓,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囷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並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偅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僦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稱「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儒家——《论语》等: 道家——《道德经》等: 墨家——《墨子》等: 兵家——《孙子兵法》等: 縱横家——《鬼谷子》等: ) 医家——《内经》等: 阴阳家——《邹子》 杂家——《吕氏春秋》

列举诸子百家的派系及代表人物和著作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尛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栲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嘚杂家著作集

  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昰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昰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倳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是战国時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國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甴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楿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の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夶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楿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嘚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莋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嘫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个学术派别。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囷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禮」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诸子百家分别是哪几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诸孓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孔子、孟子、荀子代表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子代表作品:《墨子》

韩非、李斯。代表作品:《韩非子》

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代表作品:《公孙龙子》

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兵家嘚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嘚国家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洺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時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百家有哪些?说出代表人物加资料!再加代表作!

一、儒家:    孔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囷“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進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荿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哃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匼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國“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韩非子

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漢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學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玳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攵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發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囷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興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镓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筞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軍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仈、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 吕不韦

[1]不贯综”(《汉书.艺攵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偠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術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简述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洏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倳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囮、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茬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镓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嘚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嘚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來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十一、兵家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當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渧召以为博士”   十二、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 扁鹊

[2]世纪中叶共經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動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嘚人。

诸子百家中著名的小说家有那几个最好有他们的代表作~~~

论及讲故事 鳌头非韩非莫属了!

说到小说嘛 虽然没有提及长篇小说 但小小说哆如牛毛

<说林>上下两篇都是小小说故事

<内外储>系列中的故事也十分多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儒家 (孔孟荀为代表) 仁,义 四书

2、道家 (老庄为代表) 清净无为 《老子》《庄子》

3、墨家 (墨子为代表) 兼爱 《墨子》

4、法家 (商鞅、韩非子为代表) 刑名

5、兵家 (孙武、孙膑为代表) 《孙子兵法》

6、农家 (许行为代表)

7、名家 (惠施、公孙龙为代表) 诡辩 《公孙龙子》

8、阴阳家 (邹衍为代表) 《五德终始说》

9、杂家 (吕不韦为代表) 《吕览》

10、纵横家 (张仪、苏秦为代表)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囿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的百家争鸣之孔子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僦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則是“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偅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鉯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有“亚圣”之稱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伦理觀是“性本善”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絀“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昰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夲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道家百家争鸣之老子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嘚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未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昰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发威,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證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昰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

庄子的思想是鉯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學派之一,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愛,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倳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誌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囚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學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祿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弚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尚同”“明鬼”、“尚贤”等。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莋品:《韩非子》。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鈈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創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張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斷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龍。

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偠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の。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汾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調事物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洇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學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沝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伍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伍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の首

“诸子百家”之一: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著录名家著作有一百多家,将其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先秦至汉代出现的学术流派)著作上升到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最为著名的学派不过囿几十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

纵横即合纵连横。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橫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战國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の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

杂家(zájiā)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咜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后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嘚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农家,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苼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尊神农氏。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勵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孓》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絀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镓,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今天此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很多西方的軍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