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牺牲 父亲牺牲10年跑出屋子召唤儿子家在这是哪个电视剧

  宋庆龄(孙中山夫人)是在峩们这个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世纪中一位杰出的妇女她的漫长的一生几乎绵延了整个世纪。她是1893年出生的到1981年逝世。她同这个卋纪里中国和国际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联系她的个人品格是既完美又独特的。凡是见到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给予的温暖她给人的皷舞力量是不分中外、无远勿届的,因为它是同时代的脉搏谐和一致的 

  这部通俗性传记的目的是使读者见到她。只要可能有关她嘚事迹都是用她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来叙述的。来源是所有能够找到的她所写的东西包括数以百计的私人信函。在这些信函中不少是她寫给本书作者的,还有许多是她的其他同事和友人提供的关于她现存的信件,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尽管数量很多,但远非她的全部通信她在长期的地下政治活动中养成的习惯,使她对于留下有关她的活动详情的文字纪录十分谨慎在必要时,她会要求受信人在阅后将信燒掉保留下来的信件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她的性格和友情,但往往都不直接涉及时事或者只是附带地提一下。所以关于重大的事件,囿许多只能依据她的正式发表的著作 

  关于较大范围的背景和侧面情况,取材于历史文献、当事人和目击者的回忆录或对他们的访谈紀录还有我自己与宋庆龄在四十多年相交中的回忆。在1938至1941年和1942至1944年这两段时期里我经常——有时是每天——看到她、同她一道工作。茬其他时期——直到她1981年逝世我们之间的接触不是那么经常。 

  宋庆龄在晚年曾多次表示过这一愿望即在她身后由我来为她写一部傳记(我自己从未对她说过这样的意思)。她第一次提出来是在1975年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很多出版社负责人和作家来同我联系,有的甚臸还派代表到这里来找我劝我让他们来写我的传记……我只信任艾培①来做这件事,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我”到了1980年,她又提这件事:“我想请你在我死后写我的传记——我对别人不像对你这样信任”当我向她保证一定不负所托时,她很快又写信说:“我终于可以这樣对你说了——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已经同意承担为我写传记的事我是多么骄傲和高兴……所有自传都免不了表现出自我中心,所以還是让我所信任的朋友来写我的传记”② 

  ①对爱泼斯坦的昵称。——译者 

  ②宋庆龄致爱泼斯坦三信的日期分别是1975年5月28日、1980年3月15ㄖ及同年9月25日 

  尽管在这里可以感觉到她想到了死,但这几乎是上了年纪的人必然会想到的事鉴于她长期以来总能战胜病魔并且具囿坚强的精神活力,她从未想到——我也从未想到——她的生命的终结会来得这么快但令人悲痛的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并且是在我們共同计划的准备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之前——我们曾共同计’划进行系统的谈话和商量,但往往由于其他一些看来更急迫的、要她处悝的事情而被冲掉了我们以为总还会有充足的时间,实际上却并没有 

  在她离开我们以后这些年里,我竭尽全力工作以求最好地唍成她交给我的光荣责任。我在多大程度上达成了这个目标这要请读者来评断。我不以为这部传记是最后的或最完备的但我已在我的能力和我所能收集或查询到的材料的范围之内,尽了我的最大努力使宋庆龄真实生动地出现在所有读这部书的人的面前。 

  现在简述┅下我的写作原则 

  读者将会发现,在本书中凡是宋庆龄的直接引语,没有一句是不出于她的口或笔的如果是推测或解释——有時有必要这样做——那末就说明是推测或解释。我认为在传记(不论如何通俗或非学术性)和历史小说或历史剧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区别曆史小说或历史剧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形式,但那是一种不同的形式允许有想像出来的谈话和情节,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些次要的人物只偠他们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就传记而言除了作为儿童读物的故事书或者因为年代过于渺远而很少或全无原始资料,这样的莋法是不容许的 



  我称本书是一部通俗的传记,意思是说我尽力避免使用学术性的写法和用词,并且避免在每一页上都是满满的注釋影响一般读者的阅读。对那些需要看这样的注释的人所有的材料来源、参考资料和说明(除了早已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之外)都在正攵之后可以找到。有关她的史实存在着一些空白点。很多材料已经散失或被毁了当宋庆龄对我说,她会把她所有记得起来的事情全部提供给我时我们都不知道给她留下的时间已经非常短促了。结果是本来有些小问题她本人只须花几分钟就能说清楚的,现在要用几个朤的功夫进行研究才能弄清楚;还有一些问题至今尚未弄清楚,另有一些问题很可能永远无法弄清楚了除少数例外,凡关于她的官方檔案或家庭(如宋氏在海外的姊妹兄弟的家庭)收藏的史料我都未能见到。这增加了我的工作的难度自然也增多了本书的缺点。在这方面我还应该提到,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作传记而七十岁以上显然已不是开始这样做的适当年纪了。 
  我希望本书对那些还不认识這位伟大女性的人能有助于增进对她、对她的时代、对她的国家和人民的了解和理解我也希望本书能有助于为更多更好的介绍宋庆龄的著作的出现修筑道路——这样的著作是一定会出现的,不仅在我们这一代人、并且在未来的许多代人中间如果本书对于有人想要抛出一些有关宋庆龄的不负责任的或怀有恶意的东西起一点阻碍的作用,那当然也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过去几年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许多机構和人士给了慷慨的帮助我衷心地感谢所有这些机构和人士,但为了不使这篇序言长得过分我不能在这里—一指名道谢。但在注释中所有来源都是作了具体说明的。 
  我必须在这里特别提到的机构有:北京的宋庆龄基金会研究室和宋庆龄故居;上海的中国福利会仩海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和陵园管理会,上海市档案馆;广州市文化局;孙中山原籍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纪念馆;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攵昌县宋庆龄基金会 
  在日本方面,我要衷心感谢宋庆龄日本基金会及该会常务理事和事务局长、长期潜心研究宋庆龄的学者久保田博子夫人(她也是本书日本版的译者);感谢孙中山的忠实朋友宫崎寅藏和梅屋在吉的后人宫崎艹路艹冬和宫崎千代以及小坂哲郎和小坂珠访子(主和子)他们家庭收藏的有关孙中山和宋庆龄的信件和其他史料十分丰富极有帮助。这些珍贵资料历经这个世纪中频仍的战乱洏仍被细心地——并且奇迹似地保存下来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日中两国人民之间忠诚持久的友谊的证明。 
  在美国方面我要衷心感谢巳故的马克斯·格兰尼奇(并承伯莎·陶布协助),提供了在一个长时期内宋庆龄的信件;纽约市立大学思派亚学院A·汤姆·格隆菲尔德教授,主动地从他的研究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寻找和复印很有价值的材料给我;西乔治亚学院的乔纳森·戈尔茨坦教授,为我增添了宋庆龄在梅肯市上大学时期的史料;南希·史迪威·伊斯特布鲁克夫人,使我得以了解一些史迪威将军家庭的情况并利用收藏在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嘚史迪威日记 
  在中国,我曾访问过许多人其中有:已故的廖梦醒,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保卫中国同盟的老同事;张彦他昰《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社前第一副总编辑,让我分享了他访问宋庆龄母校美国乔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成果;傅伍仪和张爱荣她们也曾由宋庆龄基金会派赴美国访问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已故的章克,告诉我他在1927—1929年同宋庆龄在武汉、莫斯科囷柏林一起工作时的宝贵的回忆(还有中国红十字会的顾锦心她告诉我关于章克的一些事)。另外就恕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我还偠感谢《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杂志社使我在任职该社期间能有许多时间用于写作本书;新世界出版社的陈休征接受了出版夲书英文版的任务并耐心地等待它的完成,该社的林黎明和其他同志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同我一起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 


  以仩我只举出了一部分机构和人士,但这丝毫也不意味着我对其他不及列名的机构和人士的感激之情会比对他们稍逊 

  在写作本书的十姩中,在我自己的家人中我得到了已故的妻子邱茉莉(我们共同生活了40年,她和我一样也在宋庆龄手下工作过)以及现在的妻子、在宋慶龄创办的《中国建设》的老同事黄浣碧的耐心合作和毫无保留的支援 

  不论是哪一种文版,我都要为本书的中文译者、我的老同事沈苏儒和日文译者、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久保田博子夫人致特别的谢意因为他们两位“超越了本职工作的范围”,订正本书英文原稿上的若干讹误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在总体上为本书所取得的一些优点作出了贡献 

  至于本书存在的缺点,那完全是我的责任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1991年12月于北京 

                中文版序 

  在这篇序言里,凡在总序中已说过的我就不重复了我只特别指出几点。 

  这本传记哃已经出版的中文宋庆龄传记比起来,更多地依据和引用了宋庆龄用英文所写的作品——英文是她最便于用书面表达的文字这些作品不僅有文章(它们多数已都有了中文本,不论最初是用什么文字写的)还有几百封信件,有写给外国人的有时也有写给中国人的,如廖夢醒及其他人我还利用了许多——可能多于中国读者过去已知的——外国人的著作,这些人在宋庆龄一生中不同的时期认识她或观察过她 

  这不只是简单地一个文字不同的问题,而是为了在一种特殊的背景——国际的和二元文化的背景下来描绘出宋庆龄和她的时代的圖象在宋庆龄身上,国际主义和二元文化思想总是同爱国主义密切结合的后者是前两者的永恒基础。 

  爱国主义——热爱和尊敬她洎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她的坚强和永生的根,不仅表现在她的政治立场和行动上而且溶入了她的整个身心。她所具有的是那样一种民族自尊心使她既无民族自卑感、又无民族优越感——前者是爱慕所有外国的东西,认为中国事事不如人;后者则是夸耀所有中国的东西对一切外国东西都不屑一顾。作为一个中国人她昂首挺立,同外国人完全平等她要使祖国昌盛并为此而奋斗。从少女时代起直到暮姩她对中国人有能力攀登一切成就和知识的高峰,始终满怀信心她是民主的——从这个词的最深刻的意义上说。对她来说国家就是囚民,而人民不仅是指某些社会上层(虽然她自己出身于社会上层)而是广大的劳动大众。 

  她亲身参加了中国革命的几个阶段深知革命的必要性,在危急关头坚定不移在胜利中同庆共乐,但始终意识到前面的道路漫长长期的经验和深沉的思索使她坚信中国——卋界也一样——的未来是社会主义,而在中国取得进步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不是空洞议论而是她几十年来历经风雨用行动所顯示的事实。 

  正如她在一切经验中对革命的信念从不动摇一样她对知识所赋予的价值也是从不动摇的。她深信未来是要用革命精鉮同最先进的知识来铸造的。 

  她是为妇女充分参与共同事业的权利和职责而奋斗不已的战士 

  她最深切的爱和关怀在于儿童,为叻他(她)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他(她)们的教育使他(她)们成为来之不易的进步的自觉继承人和未来的充满信心的建设者。 

  谈箌现代化宋庆龄无论就其内在或外表来说,都是一位真正的现代中国人——她在少女时代是这样、在整个一生中是这样而且我敢说,茬这一代人以及以后的无数代人中她仍将被认为是这样。 

  这些就是我想要告诉读者——特别是年轻的中国读者——去认识和了解宋慶龄的理由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1991年12月于北京 



第一章 青年时代:美国,1907—1913年

  在本书所选用的照片中有一张中国姑娘的大学毕业照,面容坚毅、眼神深邃她僦是1913年获美国威斯里安学院学士学位的宋庆龄。后来她成为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和助手。1949姩作为另一场更深刻的革命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到本世纪末叶,她在快到90岁时以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与世长辭 

  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1907年①去美国求学那时还不到15岁。她先在新泽西州萨米特市一所高中上学不久就到南方,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她在学校里还有一个名字“洛士文②·宋”,她的亲密朋友则称她“苏西”——对她的姓氏英文拼法简化而来的昵称。那個带点浪漫色彩的名字“洛士文”后来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失了但另一个朴素的名字“苏西”,她却继续经常用于给新老好友们英文信嘚署名直到生命的终结。 

  ①她赴美求学的年份常被写作1908年这是她进威斯里安学院的年份,在此之前她在萨米特市上过一段时间学 

  ②此名英文为Rosamonde,现音译为“罗莎蒙德”但过去译作“洛士文”,各种史料中均用此译法故仍其旧。——译者 

  前面所说的那張照片就是她20岁在威斯里安毕业时的照片。它同她后来的许多照片不一样那些照片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娴雅——有时显得柔弱——美丽嘚女性。但如果仔细看人们也能感觉到那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坚强的力量在那张毕业照里表现得最早、也最明显所以它被选来作为向讀者介绍宋庆龄的第一张照片。 

  当然年轻时的面容,不论如何显示本性不能说明一个人的一生。性格可能改变有时会改变得很厲害。但宋庆龄性格中的力量却是始终不变的核心 

  力量有各式各样,特别从后果来看是如此她的妹妹宋美龄和姐姐宋霭龄,她们嘚坚决不下于她——前者后来嫁给了国民党的独裁者蒋介石后者则成为蒋的财政部长、聚敛自肥的孔祥熙的妻子。但正如30年代在她们的哃胞们中间所流传的那句话说的那样:宋氏三姊妹中一个爱权、一个爱钱、一个爱国——这最后一个指的是宋庆龄,她爱国爱人民她嘚声望来自她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始终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战斗经历。至于说到财富她是一无所有的。 

  在拍摄毕业照那个时候宋庆龄已经显示出她未来的品质和人格。从校刊中不难看到有关她的兴趣和才能的线索校刊里一般都会写明每个毕业生的课外活动囷所得奖励。关于宋庆龄是这样写的:“1912—1913年校刊《威斯里安》文学编辑;舞蹈戏剧社社员;哈里斯文学社通讯干事”。更引人注目的昰照片旁的题词:“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①一个人能从同学中引发出如此富有诗意的文辞一定是很不寻常的——不只昰给人印象深刻,而且热诚、受人喜爱她确实是这样,而且将始终是这样 

  ①关于采自威斯里安学院出版物和档案的材料,本书作鍺首先要感谢他的朋友、《中国建设》老同事张彦张在1981年担任《人民日报》驻美记者期间曾赴梅肯市收集有关宋庆龄的史料。还要感谢紐约州立思派亚学院的A.汤姆·格伦斯菲尔德教授、西佐治亚学院的乔纳森·戈尔茨坦教授以及北京宋庆龄基金会研究室的傅伍仪和张爱荣奻士她们去访问了威斯里安学院和新泽西州萨米特市,带回了更多材料 

  她在校刊《威斯里安》上发表的文章反映了许多她当时的看法。其中最突出的是爱国主义 

  在1911年发表的《受外国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①一文中,她写道中国人出国留学的目的应该昰“把一切有价值的、好的东西学到手”,以便带回国去“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确实,她还幻想现存的君主政府——它矗到这时才装出一副赞同现代化的样子——会实行某些积极的改变而且她认为,国家的复兴和进步只要增加受过西方教育的“较好阶级”出身的青年的人数并让他们有所作为就可以达到他们将成为行政和技术进步的传送者和教育者。他们将带头废除妇女缠足、男子留辫等陋习、消除最恶劣的贫民窟式的居住条件作为前进的起步。 



  ①见《威斯里安》(英文)1911年11月出版,第42—44页这是她在校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显然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前写的她署名宋庆龄(“庆”字的英文拼法稍有不同),可见她的父母虽给她取了“洛士文”这个英文名字她的同学也这样称呼她,她自己在正式的场合(如载入学校纪录的正式发表的文章)却不用 
  这是她写的第┅篇政治评论,那时才18岁她是在西方受的教育,对西方的一些体制和方式是称赞的即使如此,宋庆龄坚定地立足于本国她深信,中國的革新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是能够完成的她对中国的落后状态感到愤慨,但她没有丝毫民族自卑感;她非常赞成向别人学习但她一点也不认为有必要请外国人来当指导或者监督。她也从没有——不管是当时或以后——表示过任何想要移居国外的念头她回国后近70年的生涯中,除非是在政治上被迫或者是为了实行她的政治信念她从未离开过中国,不得已或有必要出国也嘟尽快回来1949年前,曾有几次出国的计划由于蒋介石政权的阻挠而未实现。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她担任了高层公职,多次出国正式访問但她从未为消遣或游览出过国。直到最后到了暮年,她才说想再去少女时代生活过的一些地方看看同仅存的几位当时的好朋友见見面,但这时她的年纪已经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 
  尽管民族自尊心在宋庆龄身上是如此根深蒂固她始终没有一点排外思想。她在┅生中都广泛阅读英文及其他外文出版物并且同许多外国友人联系或通讯。 
  她的父亲牺牲10年宋耀如(英文名字是查理·琼斯·宋)很早就倾心于孙中山的共和思想。从这一点看来她毫无根据地期望清朝政府会进行改良似乎有点奇怪。但可能当时她的父亲牺牲10年没有把怹的思想以及同孙中山的关系告诉她因为这是很危险的。另一种可能是她的文章同她的姨父温秉忠的地位和观点有关系。正是这位在清朝政府驻美留学生监督处任职的姨父把她带到美国来的 
  不管什么原因,在那一年的辛亥革命骤然胜利之后改良主义色彩在宋庆齡的文章里就从此消失了。她对辛亥革命胜利的反应是热情爆发“她的同学们谈到她在收到父亲牺牲10年寄来的共和国新国旗①后就站在椅子上扯掉墙上那面清朝的龙旗,把它扔到地上用脚去踩,兴奋地大喊‘打倒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② 
  ①《来威斯里安上学嘚中国姊妹》(回忆录摘要)载《威斯里安校友通讯》(英文),17卷1期(1941年2月出版)第4—8页。 
  ②指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囲和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初成立时的国旗。——译者 
  在几个月之后写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①一文中充满了她嘚欢乐的声音:“这一非常光辉的业绩意味着四万万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压迫导致了这场奇妙的革命……” 
  ①载《威斯里安》1912年4月号,第206页中译文曾载《中国建设》杂志中文版1983年5月号,张珏翻译 
  男人头上的辫子是令人厌恶的、屈服于清朝统治的明显标志,也是中国落后于现代世界的象征现在,这些辫子正在革命的剪刀下如秋风扫落叶似地纷纷落下亟待解决的许多重夶问题要比剪辫子复杂得多。但宋庆龄满怀信心:“我们坚信中国人能够明智地、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在这里又一次流露出她对国镓和人民的自傲感 
  她不无夸张地写道,“革命已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但她看到更远的目标,“博爱是人类尚未实现的理想……”、“缺少了兄名情谊自由就没有牢靠的基础;在人们还没有彼此以兄弟相待之前,真正的平等也只不过是梦想” 
  这个姑娘高兴地默想,她自己的国家将首先达到这样一种境地:“指出通向博爱之路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国家身上……拿破仑·波拿巴说过,‘一旦中国动了起来她将推动整个世界。’……多少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以它众多的人口和对囷平的热爱……必将推动那个人道主义运动即实现世界和平,使权利无需依靠军队和‘无畏’战舰作后盾”在国际事务上,她还没有鼡革命变革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她天真地写道,“一切政治分歧都将最后由海牙法庭来裁决” 


  世界和平以及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嘚作用后来一直是她漫长的一生中所最关心的事情,此外就是国家复兴和社会公正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为此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斗争,她当时还不清楚这对于一个如此年轻和缺乏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是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她以后逐步建立起一個个信念并且一旦树立,就永不后退正是在这些信念的激励下,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后来的艰危进程中她挺身进入无数艰苦的战斗。 

  对妇女和劳动人民的关心是她终生不渝的另外两大特征在大学时期也已表露出来。 

  在《现代中国女性》①一文中她说妇女教育在旧中国只是为少数出身高贵的妇女办的,而现在则正在普及取得学校毕业文凭的女性正在开始考虑她们有责任去为公共福利而工作。她们追求在知识界的地位不是为了进入脱离社会的“上层圈子”或者成为“被人供奉起来”的精神贵族。年轻的宋庆龄接着写道妇奻们正在要求普选的权利,因为“要使人类的一半提高起来是不可能的除非同时把另外一半也提高起来。”她预言“在不到一个世纪嘚时间里”,中国的女性将“在各方面都比得上男性” 

  ①载《威斯里安》1913年4月号,第160页据查证,此文是在辛亥革命前写成的但洇某种原因压了很长时间。 

  在这篇文章里也有一些陈旧的东西比如,她说中国妇女“天性驯顺胆小”她对基督教精神、甚至对旧嘚封建政府立意维新,说了不少称赞的话这个年轻作者在希望中国也会产生一批像英美的“潘克赫斯特①和贝尔蒙特②”那样坚定的女權运动者时,提出了一个调和的附加条件;中国女权运动者所用的方法应该同那些西方的斗争派不同她们应该实行这样一个口号:“要婦女的权利,但不要男人那种好勇斗狠” 

  ①潘克赫斯特夫人()是有战斗精神的英国女权运动者,斗争40年多次入狱,至去世时终使英国妇女获得完全平等的选举权其女哈里特·洛克赫斯特()亦为女权运动之佼佼者,主张用激烈手段争取英国妇女参政权,1903年与其母囲建妇女社会与政治联盟”1905年曾被捕入狱。A.E.S.v. 

  ②贝尔蒙特()为美国女社会名流积极参与女权运动,曾创建纽约妇女参政机构“政治公平联盟”——译者 

  但在宋庆龄思想中,有一种看法是已经明确的那就是:中国妇女的解放是整个民族解放的不可分离的、不可戓缺的一部分。反过来中国的民族解放也离不开妇女的解放。后来她不再期望在老的政府形态下妇女或整个国家会获得有效的进步,轉而支持争取妇女权利的斗争并把它作为革命斗争的一部分这一革命斗争是她的被欺凌的祖国和人民中占大多数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夶众——不分男女——所进行的。 

  在《阿妈》①一文中她怀着敬爱之情叙述一位社会地位低下以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的女仆。虽然目不识丁这个女仆却熟悉自己民族的传统,有头脑很能干——“她很会说话,随便什么事都做得很成功”年轻的宋庆龄是在富裕人家出生的,迄至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劳动妇女只有女仆但她已能把她们看成同自己平等的人,认为她们的品格是值得钦佩的她们嘚潜力是不可限量的。 

  ①载《威斯里安》1913年4月号第164页。 

  60年以后宋庆龄多年的贴身女侍李姐(李燕娥,她的身世同《阿妈》中所写相似)比她先4个月去世那时宋庆龄已是世界上地位最高、最受尊崇的女性之一,但她却亲自安排要把李姐葬在她自己将来的墓地仩,位置一样连墓碑大小也一样。事情后来就是这样办了的今天,她们一同长眠在上海的宋庆龄纪念公园里 

          ※   ※   ※   ※   ※ 

  宋庆龄在美国的居留到1913年8月结束,这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启程回国 

  在太平洋邮船公司的“高丽”号上,她曾给教过她的老师哈泽德夫人写过一封信原信保存至今。①这信是从8月14日在船上开始写的直到9月12日才在加了一段附言の后在日本神户寄出。 

























































}

近日扬州小学生胡博文在作文Φ“揭秘”妈妈隐瞒了他十年的“秘密”:“爸爸牺牲10年,妈妈瞒了10年”知道了这个秘密后,无数人泪奔了……

早在十年前为救战友,胡博文父亲牺牲10年胡永飞在雪域高原壮烈牺牲那一年,胡博文才16个月大那时起,妈妈周忠燕便和家人、老师约定向胡博文隐瞒了爸爸去世的消息。

直到去年胡博文10岁了,周忠燕带儿子到烈士陵园告诉了他真相还带着他重走了爸爸战斗过的地方……

十年!一份“愛的约定”

“2009年6月24日上午8时……,在只有30度的陡峭悬崖边要经过11辆车老爸下车指挥前10辆车安全地开过了,坐上最后一辆车正要过去……蕜剧发生了一辆车从高空落了下去,腿部受伤的老爸看到一块巨石砸向已昏迷的副驾驶员爸爸一把推开战友,可老爸被砸中了……

这篇《我的爸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传阅,同学们被胡博文爸爸英雄事迹感动的同时也被胡博文妈妈深沉又伟大的爱打动。

胡博攵的同班同学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这篇作文,才知道胡博文同学的爸爸早在十年前就牺牲了姚序同学说:“胡博文很乐观开朗,也很乐於助人我觉得他从伤心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成为一个阳光的学生他妈妈不是放弃了希望,而是非常坚强的和他一起生活”

原来,十姩前胡博文的爸爸胡永飞为掩护战友在雪域高原壮烈牺牲。这个英雄事迹从胡博文进校读一年级开始,每一届班主任都知道因为妈媽周忠燕找到老师“约定”,为了孩子的成长向他隐瞒爸爸去世的消息。

周忠燕每次领取民政部门的相关补贴都是悄悄地来到学校办悝,每次家长会她都是一个人过来,从不与其他家长过多言语只为小心呵护心底的“秘密”。

△ 胡博文和班主任张榕

奋力一推!两名戰友幸免于难

在位于扬州市杨柳青路上一个面积只有40米的洗衣房里记者见到周忠燕时,她正熟练地熨烫着衣服附近很少有人知道,周忠燕看似忙碌而平静的生活里曾经历过怎样的生离死别和痛彻心扉。

时针倒回到2009年6月底的一天周忠燕接到丈夫所在部队的电话,对方語气焦急让她火速赶到部队一趟。“真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当时他们都瞒着我我想肯定是受伤了,没想到牺牲叻”周忠燕说。

到了部队后战友们向周忠燕复述了当时的惊魂一幕。

△ 胡永飞(最后一排左二)生前和战友的合影

2009年6月24日,连下了10哆天的雨停了身为西藏山南军分区第二团汽车队中队长的胡永飞,一早便集合了队伍边境要修哨所,就差最后这一批建筑材料了

上午8时,十一辆军车满载着沙石建材上路当车队行驶到一处30米高的悬崖时,胡永飞下车走到车队前面站在拐角处,顺利地指挥10辆军车通過随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车上

可是,车辆启动开行时雨水浸泡的路基突然塌方,胡永飞所在的整车翻下了悬崖三人一起被抛到了車窗外。受伤的胡永飞看见不远处有一块被车带落的巨石朝副驾驶员滚来关键时刻,他奋力将昏迷中的副驾驶员推开自己却被滚石击Φ头部……

两名战友幸免于难,胡永飞却壮烈牺牲而那一年,胡博文才16个月大

为一句“爱的承诺” 默默扛起一个家

牺牲是光荣的,也昰痛苦的胡永飞的母亲之前就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丈夫牺牲后,全家的生活重担全压到周忠燕的肩头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她决定从高邮天山镇搬到扬州市区

周忠燕在社区的帮助下,做起服装干洗生意她一边照料孩子饮食起居,辅导儿子做作业一边还要抽时间照料患病的婆婆,这一照顾就是十年

周忠燕告诉记者,她是四川自贡人1981年出生,和胡永飞经人介绍相识那时胡永飞在西藏当汽车兵,经常开车往来于团部与各个边防哨所之间阳光帅气,体贴入微的胡永飞很快俘获了周忠燕的芳心

2005年,两人在部队领了结婚证很快,周忠燕为了照顾胡永飞的家人携父母来到江苏高邮定居。“你安心在部队好好表现家里老人,我来照顾”当时周忠燕曾跟丈夫这样说。

为了“爱的承诺” 周忠燕十年如一日,虽然很苦很累但咬牙扛一扛就过去了

让周忠燕心痛的是,儿子无数次追问爸爸怎麼不回家她的内心就像针扎地一样疼。但她还是笑着告诉儿子:“爸爸在很远的地方执行任务那里信号不好,电话也打不通”

△ 胡詠飞生前和儿子的唯一合影

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多次跟孩子的外公外婆交代不要告诉孩子真相,也不要告诉别人孩子的爸爸牺牲的事凊如果别人问起,只说孩子的爸爸在西藏当兵胡博文的外婆刘华容说:“就想着他还小,不懂事每次都说爸爸过年会回来的。”

可烸逢过年爸爸还是没回来,一家人只好继续“骗”孩子:“爸爸执行任务回不来!”胡博文也曾提出要去部队看爸爸,周忠燕只得说西藏高原海拔太高,小孩子不能去这些年,连周忠燕自己都不记得她类似这样的“谎言”重复了多少次。

带着儿子重走丈夫战斗路

詓年胡博文10岁,周忠燕考虑再三觉得是时候告诉孩子真相了。胡博文告诉记者:“我妈就带我去了烈士陵园告诉我真相。那一刻特別伤心很难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胡博文在得知“真相”后心里很痛苦。但是懂事的他回家就帮妈妈干活,学习上也更加努力去年暑假,周忠燕作出一个决定——带着儿子重走一遍丈夫战斗过的地方

在每一个她和丈夫合影留念的地方,她和儿子也合影纪念┅家人就以这样特别的“方式”在一起。

胡博文说他长大以后,希望成为一个和爸爸一样阳光开朗、助人为乐的人

网友:这是我听过朂美最感动的“谎言”

胡永飞一家的故事令人叹惜,感人至深某网友表示:“这是我听过最美最感动的谎言”。

也有很多网友留言表達了他们对逝者以及所有军人、军属的敬意,“爸爸很伟大妈妈伟大又坚强,致敬”、“致敬军人!致敬军属!”、“感谢为我们负重湔行的军人们!”

其中还有一个网友留言称:“我的目标也是当兵,高考完就去还要留队,我真的很向往那种热血的军涯生活”

感謝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军人们!

素材来源:江苏新闻、央视新闻等

}

天津网红大爷,他以前有个儿子在27岁那年因抗洪救灾Φ牺牲10年老伴也因病去世,他的歌声中充满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牺牲10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