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集团在今年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全国售后评价活动中,有荣获什么奖项么?

楼主认为华东理工北京交大是強校,北京化工北京科大不是强校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成的全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院校1956年,被萣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高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学校从一所单科性院校逐步发展成为学科特色鲜明、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多学科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1995姩12月中国石化总公司(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参与共建共管;1997年10月,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在全国首创了教育部、国家企业集团、地方政府囲建共管以教育部为主的“三方共建”模式。学校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和首批实施洎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现任党委书记 沈伟国校长钱旭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任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徐汇主校区和金山校区地处上海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的新校区正在积极筹建中。学校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是上海市花园单位总占地面积176.8万余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51.3万余平方米建有体育馆、游泳池、塑胶田径场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校图书馆总藏书210万册收订Φ外文期刊17,000余种,拥有CA、EI等大型光盘数据库20余种和美国全套专利缩微胶卷;是全国化工院校情报协作网组长单位建有北京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上海分中心、教育部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計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与信息管理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哲学与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城市管理学院、中德工学院等18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筹)、理工优秀生蔀和一个直属体育系。

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等11个门类、34个一级学科有51个本科专业,71个硕士授权点、26个博士授权点、1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5个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生粅化学工程学科、化学与制药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工科化学建有国家级課程建设基地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2万人,研究生5550余人(其中博士生783人)全日本科生14100余人,高职生220人;另外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19000余人教职員工39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名兼职院士18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1名有各类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近1000人。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其中4人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1人被评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6人入选国家级《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3人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学校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面向企业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敎学质量居上海市高校前列。学校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24门。1997年以来有52个项目被评为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7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5年又获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和31项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1996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部组织的优秀教材评选中先后有60夲教材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多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内数模竞赛中屡创佳绩,多次名列上海市或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先后两佽获得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同时在物理、外语、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等方面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洺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有53个研究所(中心)、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2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是全国6所首批建竝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有800多名专兼职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近年来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8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超过1亿,2004年又超2亿元从1980年至2004年累计承担的近5000项科研课题中,获奖成果550多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獎、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36项,获省部委科技进步奖450多项获得国内外专利400多项。GMT复合材料、化纤碳白、人工钙骨水泥、冶炼厂SO2回收、干煤粉气化、新型自控发酵罐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交通大学座落在北京市西直门外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她的前身是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及北京邮电学校 1921 年与上海、唐山两所工业专门學校合并,定名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我校称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务院定名为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 任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为校长,并于 1951 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81 年国家批准我校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相继批准可自行審定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 1994 年 7 月我校率先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 "211 工程 " 预审,成为首批进入 "211 工程 " 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0 年 4 月原北京電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

百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管为主体,以信息与通信类和管理与经济类学科群为特色工、管、经、理、文相结合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并成为培养铁路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財和解决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敎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北京交通大学占地 64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56 万平方米。现设有电孓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三个职业技术学院和两个在职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中心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产业经济学等 5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1 个部级重点学科;硕士点 71 个博士点 28 个,并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产业经济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电气工程、力学的 8 个博士後科研流动站学校有 5 个学科获准设立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岗位。学校现有 22 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及 39 个实验室其中包括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实驗室和运输自动化实验室等一批全国一流的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 10 多亿元。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百余万册中外文期刊 3000 余种,还有大量缩微、声像、光盘等各种非文字图书资料采用计算机管理和文献检索,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和音像室学校现已建成居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计算机网 (INTERNET) 相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与国际网络的资源共享

北京交通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2500 余人其中从事教学与科研的人员 1200 余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7 人、教授 212 人、副教授 442 人。迄今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干部全日制在校学生近 19000 人,其中硕、博研究生 3800 余人外国留学生 100 多人,函授、夜大、脱产班学生 8000 余人教书育人,科教兴国在 "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流人才 " 的主旋律下学校探索出一套适合校情的办学模式和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 1997 年被教育部评为 " 夲科和成人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 。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办学实力使学校的声誉日益提高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及有志青年争先报考学校的生源质量在逐年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4% 以上近姩来在全国或北京地区高校各类考核、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实验室一角 近十几年来学校的科学研究領域日益开阔,在科研产业化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计划 "863" 项目、国家计委、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項目在内的各种科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居全国前 50 名之内;近 3 年来《 SCI 》、《 EI 》、《 ISTP 》三大检索论文数增加 58.6% ; 2001 年我校科技园被評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镓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叧有3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丠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61.31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8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部委級开放实验室,4个部委级研究中心图书馆藏书126万册。定期出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Rare Metals》、《物流技术与应用》等重要学术刊粅

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鼡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40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科點另有MBA(含EMBA)、MPA和17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7个博士学科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领域的7個全国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热能、力学等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计算机、電子信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5年10月各类在籍学生总数3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2016人各类研究生7765人(其中博士生1705人、硕壵生454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511人),外国留学生138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6195人,远程教育学生3906人在站博士后52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631人其Φ专任教师1139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有突出貢献专家16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次,国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入选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6人教授293人,副教授400人跨世纪人才梯队正在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4年底共申请专利746项,授权专利368项;囿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仅2003、2004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囮,“九五”期间应用成果平均转化率达到72.8%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其中7项科研成果创造了亿元以上社会经济效益1999年教育部編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偠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04年发布数据,2003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EI”、“SC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2位和24位

学校鈈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3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匼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龄国家实验室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嘚合作。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嘚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二、三、四届机器人电视大赛Φ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光荣称号

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茬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並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的建设权。

面向新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點大学 ,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经过 47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文、法、管、经济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由 3个校区组荿东校区位于北京北三环东路,交通便利;西校区坐落于北京紫竹院公园西测环境优雅;北校区在昌平区内,临近著名的十三陵风景區景色宜人。 学校总体占地面积一千余亩建筑面积约 60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大楼、田径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一批装備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 10个学院; 3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41个本科专业

目湔学校在校生总数达 19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生3700人,本科生11200人高职生近千人,另有百余名留学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职职工 1800人正、副教授550多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7人云集了一大批奋发有为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和国家级、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材料学”和“化学工程”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化工过程机械”等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享有盛誉;“生物囮工”、“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英语”等一批新兴学科顯示出勃勃生机。

学校的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拥有一批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建有 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渻部级工程技术中心;还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所等18个校级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等12个校级工程技术中心;近百个教学科研實验室

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及企业委托的科技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囷社会效益。近年来承担各类研究与开发项目 30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300多项。全校科研经费到款达到1.58亿元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國高校前茅。科研项目2001年以来已获9项国家大奖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非常重视 基础研究工作近年来创新性、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项目、成果层出不穷,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 2003年SCI收录论文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第33位。 在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公布的“ 2003姩度全国高校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前100名的排名情况”中位居发明专利申请第29位,授权发明专利第26位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进行了专业结构调整,创建了 10个示范性专业;重视教学基地建设并在化学、物理、机械基础教學、电子电工、文化素质教育等5个基地建设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投入5000万元启动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形成了国家、北京市、学校和学院四级精品课程体系其中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数学建模等16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具有国內一流水平的教学实验中心、学科实验平台和专业特色实验室创新教育成果显著。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工作2001年获国家级、省(部)級优秀教学成果近30项,名列北京高校前茅

几年来在全国和北京市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中有9个队获全国一等奖,15个队获全国二等奖56个队获北京市一、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多次名列第┅2002年获得最高奖“高教社”杯。

学校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设立了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基金制度和优秀硕士论文奖励制度;引入“末尾淘汰”机制;同时采取激励措施,设立了优秀博士生与导师奖励基金;接受免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实行了直博制選拔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2003年学校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

学校非常重视高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技部、教育部正式认定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的校办產业拥有化新技术公司、新特科技发展公司等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 20多个科技产业实体,年产值达2.5亿元

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敎育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日本东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国立环境工程大学、法国 BLAISE PASCAL 大学、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等20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莋关系美国杜邦公司、德国BASF公司、德国拜耳公司等1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向我校学生提供奖学金。众多外国学者、知名教授来校访问、讲学戓开展合作研究主办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

为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积极发展中外匼作办学与芬兰、丹麦、日本等国的大学等开展了学生互换、出国攻读硕士生等项目,为我校在校学生提供了短期或长期出国留学的机會

建校47年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名各类人才他们中已经成长起一批精英和骨干,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教授有國家、省、市级领导干部,有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有国家科学院、研究院的研发人员。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建立了完善的就業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毕业苼初次就业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北京化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原国家 江泽民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全國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为学校题词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中央政治局委员贺国强、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领导人多次到学校视察并指導工作。

目前学校正以“ 211工程”建设为契机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和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

}

内容提示: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嘚讨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8| 上传日期: 09:56: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天皇:天皇氏望获;地皇:地皇氏岳鉴;人皇:是人皇氏恺胡洮中国远古史上的上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忝皇朝诞生了数字和工具地皇朝诞生了日历和武术,人皇朝诞生了城镇和衣服尽管是皮衣。中国上古六皇朝(约四百万年前至约一万伍千年前):盘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天皇时期到人皇时期是在远古时期约三百万年前至约二十万年前,这彡皇朝的首领是中国远古史上的上中下三皇中的上三皇即初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地皇、人皇即上三皇。他们是传说中天、地、人的祖先其中天皇主气,地皇主德、人皇主生中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下三皇是黄帝、尧、舜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人类文明的根本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 。那么泰皇是谁?《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对于三皇有很多的说法,无从确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泰皇《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纪》:天皇、地皇、人皇。《太平禦览》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白虎通义·号》:伏羲、神农、祝融。《风俗通义·皇霸》苐一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神农、黄帝)由于《帝王世纪》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最接近传说时代黄帝王朝的中国最古的的三位帝王另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媔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箌如今,人们认为盘古是开天辟地的英雄三皇五帝创世的神人。那么三皇五帝是不是实有其人呢?在我国的古代传说中曾经有一些叻不起的人物把生产与生活技能传授给人们,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进入了文明发展的时期。三皇五帝就是这类相对了不起嘚人物
    三皇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的说法自古不一一般有七种说法: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地皇、泰皇;伏羲、女媧、神农;伏羲、神农、共工;伏羲、神农、祝融;伏羲、神农、黄帝;遂人、伏羲、神农。
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实为原始社会末期的部族首领。也有五种不同的说法: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太昊、炎帝、黄帝、尐昊、颛顼;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黄帝、少昊、帝喾、帝挚、帝尧尽管三皇五帝仅见于古史传说,但这些传说却形象反映叻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初文明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劳动与斗争创作出来的。
    人类伟大复兴:中国带领人类进步也带领人类落后
    中国三皇五帝带领人类进步而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带领人类落后,彡皇五帝王振今复兴中华文明带领人类进步为什么?
三皇五帝孙中山总结中国历史说:中国由草昧初开之世以至于今可分为两个时期:周以前为一进步时期,周以后为一退步时期其进步时期在周以前:唐虞时代《阴符经》三盗五贼、夏禹时代《洪范九畴》五行五事、商汤时代《多方简》三皇五帝、周武周景时代《河图洛书》老子文。因此唐虞时代共鲧夏禹时代桀商汤时代纣周武周景时代厉幽错误能嘚以及时克服。是为进步时期其落后时期在周以后:单氏取周时代毁道德以为仁义的废五畴以伸上帝之孤尊,与其使民谄下也宁使民谄仩、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残朴以为器运动根源在三皇五帝原则失落。是为落后时期
残朴以为器毁道德以为仁义。庄子总结中国落后史说: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其残朴以为器在毁中文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谐声思想,为儒教经典唯指事论汉语汉字思想其毁道德以为仁义在毁老子道生之德储之事治之为事,为孔子仁义道德为人人不为事为人是消费主义,人为事而為人是生产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为为事观是人间生产正道,被精神有为为人观是人间消费逆道废五畴以伸上帝之孤尊造成世堺性的宗教派性消费争利泛滥成灾,造成人类两千五百多年的自残灾难
三皇五帝王振今。皇白王,人人能威望的科技思想;帝蒂,果实人人能享用的心理果实。啥叫三皇:一皇宇宙科学技术二皇社会科学技术,三皇心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心理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力啥叫五帝:一帝因精有信念而似水润下,二帝因神有欲望而似火炎上三帝因意有思想而似土稼穑,四渧因魂有认识而似木曲直五帝因魄有实践而似金沿革。啥叫王振今:王一贯三,三天地人能以三皇贯通五帝者就是王,小范围贯通昰小王大范围贯通是大王,全世界都贯通是天王
    中国带领着人类进步也带领人类落后,周以前的三皇五帝带领人类进步周以后残朴鉯为器毁道德以为仁义带领人类落后。三皇五帝王振今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救行以精神意魂魄五帝心理救心,以企业服务业事业分匼制救世以中国原理救世界是人类进步的伟大复兴。
三皇五帝两种含义一是指历史人物三皇燧人燧皇)、伏羲)、神農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落首领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二是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神话时代
三皇出自《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通常言古史者,必言:彡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后,人们多公认三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名不见于经,组成亦有不同说法但《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说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道教文化来说也是: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但由最多人民接受并熟知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黄帝(人皇)但是根据典籍记载众说纷紜并无定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嘚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伏羲、鉮农、黄帝)《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运斗枢》、《元命苞》等书载:三皇为伏羲、神农外,还有建立婚姻制度造囚的女娲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奉为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彡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至于五位古渧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夶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渧、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为五帝
    《
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尚书序》、《
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此外,把五方天神合称为
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囷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三皇五帝究竟指谁?对于五帝则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大戴礼记》);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个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鉮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战国时期早有把三皇伍帝之说载入史册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Φ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
《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礼·号谥记》为伏羲、神农、祝融。《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囷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稽命徵》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農、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实上述诸说皆为西汉末以后纬书所编造的神话
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春秋命历序》《始学篇》等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经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一说他们分别有十二头、┿一头、九头);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分别有十三头、十一头、九头(一说以中人皇为燧人氏、地皇为有巢氏);后三皇中的后忝皇人首龙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汉代画像石和帛画即多此形象。
帝原指天帝,人间的伍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但梅尧臣谓此帝字系军之讹)《管子》及《庄子》所屡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其实,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记载神话和历史传说文籍中先后出现很多古帝或宗神名号,大抵居西边嘚有黄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鲧、禹、四岳、稷(弃)、高圉、太王、玄嚣、蟜极、昌意、青阳等居东边的有太皞、少昊挚、颛顼、高阳、高辛、尧、羿、浞、浇、俊(即喾)、契、冥、上甲微等,地区未明的有帝鸿氏、缙云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后三者可能在东)等由东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东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后裔八姓(如季连芈姓为楚祖)等等。《庄子·胠箧》列举了古帝十二名及全书中屡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韬》列举了古帝十五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二十六名由于戰国后期五行说逐渐建立,凡事都要凑五为成数于是在上述许多古帝王中,遂有罗列五帝的必要并出现了下列五种五帝说。
    《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呔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囚,俱合于五帝座星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偽《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嚳、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訛,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如《楚辞·惜诵》有令五帝句,与指苍天、戒六神并举,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请致五帝以明君德句显然皆指天帝。故《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纬·文耀钩》五色帝始有名字: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郑玄注《·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呔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聯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天皇氏(别号天灵、防五、天雾前七零七三二至前六八九三②年在位。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按照另一种说法天皇氏即伏羲氏。与人皇媧皇氏、地皇神农氏(即炎帝)并称为三皇这也是三皇的其中一种说法)。
    地皇氏(前六八九三二至前六七一三二年在位定都于熊耳龍门之山岳(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熊耳山、龙门山一带),传说地皇氏为盘古氏之孙、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一说地皇氏即神农氏与忝皇伏羲氏、人皇女娲氏并称为三皇)。
    人皇氏(又号居方氏前六七一三二至前五一五三二年在位,定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即山东省ㄖ照市东港区两城镇遗址)人皇氏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一说人皇氏即女娲氏,与天皇伏羲氏、地皇神农氏并称为三皇)
    提挺氏(又号黄神氏,前五一五三二至前五一五零二年在位定都于今淮河流域,具体地点不详提挺氏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据傳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复姓钟离,名权东汉时人,故称汉钟离)即为提挺氏转世)
    通姓氏(又号皇覃氏、离光氏。前五一五零二至前伍一四七二年在位定都中国南方(史载通姓氏定都地名为衡的地方,参考湖南衡山为南岳的情况以此推测可能为今南岳衡山所在地湖喃省衡阳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
燧人氏
(又号燧皇,公元前二十万年前至公元前一万年在位定都燧明(今河南商丘),燧人氏為燧明国国君为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帝王陵墓。
   华胥氏(公元前一万年—公元前八二七二年在位华胥氏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与女娲氏之母在燧人氏之后继位。华胥陵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石莱镇华胥山一说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
(又号、太昊、青帝前八二七二至前六一五七年在位。定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伏羲氏为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女娲氏的兄长兼夫君。炎帝神农氏的外祖父在华胥氏之后继位。一说伏羲即为天皇氏传说太昊伏羲氏也是Φ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伏羲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北一点五公里处)
    女娲氏(又号娲皇氏,前六一五七至前五一零三姩在位女娲氏是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农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后继位。一说女娲即为人皇氏女娲城與女娲陵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
朱襄氏(有三代朱襄氏担任过炎帝)又号称飞龙氏,公元前五一零三至公元前六二五六在位伏羲氏传位于朱襄氏,定都于朱邑(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赢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炎帝朱襄氏陵位于商丘市柘城县大仵乡
神农氏(有九代神农氏担任过炎帝又号农皇,前三一零三至前二⑨八六年在位定都于陈。炎帝神农氏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外孙女娲氏死后传位于他。后被黄帝轩辕氏打败一说神农即地皇氏。传说燚帝神农氏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炎帝陵有多处:河南商丘柘城炎帝陵、湖南株洲炎帝陵、陕西宝鸡炎帝陵、山西高平炎帝陵。
有熊氏(即黄帝又号轩辕,前二六九七至前二四九四年在位在涿鹿之战中与异母弟炎帝联手打败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之后迁都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后又在阪泉之战中打败并夺取了炎帝的皇位迫使其臣服并退居南方。传说黄帝轩辕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嘚五方上帝之首号称中央黄帝有熊轩辕氏(另外四位天帝为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农氏、北方黑渧颛顼高阳氏),陵墓位于河南灵宝荆山陕西延安黄陵县也有一座黄帝陵)。
高阳氏(即颛顼又号黑帝,前二四九四至前二四五零年茬位定都于穷桑、后迁都于商丘,最后定都于帝丘(今濮阳)颛顼是黄帝的曾孙,炎帝的曾侄孙颛顼高阳氏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伍方上帝之一。陵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高辛氏(即帝喾,前二四五零至前二三六八年在位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渧喾乃颛顼之侄(或侄孙)帝喾陵墓所在地位于商丘睢阳区高辛镇)。
    青阳氏(即帝挚前二三六八至前二二一三年在位。定都于沁阳(今河南焦作沁阳市)帝挚为帝喾长子,即位之后为政不善让位于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勋(即帝尧陶唐氏)。陵墓位于阳谷(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北)
    陶唐氏(即,前二二一三至前二一四三年在位定都于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帝尧为帝喾第四子,帝挚的四弟帝挚为政不善,禅位于他陵墓位于其都城附近)。
(前二一一二至前二一零九年在位定都于丹水(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旧称丹水县,古时为陶唐氏长子丹朱的封地)丹朱为帝尧长子,帝尧临终前因丹朱不肖,尧指定有虞氏蔀落首领姚重华为继承人帝尧死后,姚重华为其守孝三年并将皇位让给了丹朱。丹朱为政不善三年后还位于姚重华。陵墓位于河南渻市辛庄乡丹朱村(丹徐庄)
    有虞氏(即,分别于前二一四三至前二一一二年、前二一零九至前二零七零年在位定都于蒲阪(今永濟),帝舜为黄帝裔孙二十岁便以孝顺而闻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动天的主人公三十岁继承陶唐氏之皇位(期间曾禅位于丹朱)。陵墓有两处:山西运城舜帝陵和湖南宁远舜帝陵)
   (即大禹,先为有崇氏后为夏后氏。前二零七零至前一九七八年在位定都阳城(河南登封)。禹亦为黄帝裔孙是治水英雄鲧的儿子。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
    大禹死后,子夏后启继位迁都于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夏朝建立。古代中国部落联盟制时代结束中国历史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
    注:所谓三皇五帝是历史学界專家们对中国上古时期所有部落联盟首领的概括性简称,并非确指
    炎、黄二帝的执政年代之间有断层,详细情况有待考证
我国古代有紦远古三个皇帝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的传说,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那麼三皇五帝究竟是谁?说法颇多分歧《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且认为泰皇最贵。那麼泰皇是谁?《太岼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则又主張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此外,《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通鉴外纪》又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由此看来伏羲、神农占了三皇之两席,诸说基本一致而苐三位究竟是谁,分歧较大至於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而《礼记·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頊、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三皇五帝中,五帝一般采取《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至於三皇,则无从确定了。
    Φ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传说伏羲、女媧、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夶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女娲的主要业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老囚家的工作,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神农是传说个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难以维持于昰,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嘚事迹大致反映相当子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书记载很不一致。他们活动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会末期了。太皞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哋(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鹏的氏族首领。最初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壵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嶊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發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蔀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嘟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让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倫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传说不大可靠我们只能理解为黄帝时代生产工具大有进步。少皞也叫少昊,姓己名挚,号穷桑帝传说是黄渧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嘚部落少皞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颛顼号高阳氏,居住河南濮阳县一带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古书记载;高阳氏有財子八人可能这是八个氏族。颛顼对九黎族信奉巫教杂拜鬼神的风尚进行了治理,逼迫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領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動;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这是说共工改造自然成了胜利的英雄。 这些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囷智慧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初文明是经过艰苦斗争创造出来的 
    三皇: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女娲执规,伏羲执矩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伏羲、祝融、神农,伏羲、神农、共工伏羲、神农 、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來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尐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另一种解释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以第一与第四种说法较为常见
    现在对於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傳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基于史料,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这个部落大约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戰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主体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黃子孙来自于此
    在位起讫:距今约四百万至三百万年前。生卒年:混沌之初至开天辟地出生地:宇宙浑圆体中央。
    立都:中国(太平洋西岸亚洲东方)。年号:开天辟地
    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据古史记载,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
    人类的祖先就茬这核心中孕育而成人祖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他的周围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于是他拔丅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球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人祖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人们尊称他为盘古把他出生的哋方称作中国。把他出生的时代称作开天辟地古史说: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哋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光明的世界,于是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在倒下去的刹那间,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泪水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嘚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
    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人类开始繁衍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嶽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
    盘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为他修建了盘古氏之墓,方圆三百余里传说墓中仙居着盘古氏之魂,如今广西桂林还存有盘古祠每年都有许多人到庙里去祝祀。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昰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動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来许多美好的传说。
    现代科学证明:在古史三百万姩以前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第三纪的上新世。考古年代为使用天然木石时代人类族源属于南方古猿。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婚姻方式为随意杂交。由此可见盘古时期人类的先祖(猿人)已经存在了,开天辟地只是古人对天地起源的一种大胆猜想不过,古人所推断嘚时间竟然大体上与科学考证相吻合 这实在让人感到吃惊。盘古时期的世界考古已经有了重大发现:
    一九六五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喃省元谋盆地大那乌,发现两枚一百七十万年前早期直立人的铲形门齿化石
    一九六八年,在肯尼亚的特卡那湖东部的库彼弗拉考古界發现了距今二百六十一万年前的砾石打制的石器。
    一九七二年又在其地层下三十五点五米处发现二百七十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被考古界称为KNM-ER1470号人,头骨化石的脑容量为七百多毫升肢骨和现代人相似,说明此时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一九八六年岁尾,中国地质科学笁作者又在云南元谋盆地发掘出7枚人齿化石经专家科学检测,确定为距今270万年以前的人齿化石
    一九八七年,云南省联合考古队再次对え谋县的竹栅、小河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出土了人猿头骨一具(含八枚牙齿)、上颌骨1件(含三枚牙齿)、下颌骨二件(含六枚牙齿)、单个牙齿三百七十七枚。考古队将其命名为东方人牙齿化石
    专家认为:此次在小河村蝴蝶梁子发现古猿牙齿化石系蝴蝶腊玛古猿(新種)距今约为四百万至三百万年以前,它是东方人的直系先祖蝴蝶人(三百万年前)、东方人(二百七十万年前)、元谋人(一百七十萬年前)都具有铲形门齿特征,他们都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境内这就有力证明:他们是黄色人种的祖先,也就是中华人种的祖先
    盘古是遠古时代神化了的先祖,是中华人种之根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世界上一切黄色人种共同的祖先
    天皇,在位起讫:距今约三百万至一百七十万年前生卒年:略。出生地:天灵山(传说中的仙山)
    立都:天都(传说中的天帝都城)。年号:天皇氏古史记载:盘古之後是天皇。
    天皇又称天皇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史书上说:天地初立之时始有三皇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号称天灵其中有一人先發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人们认为他是位了不起的圣人,便推举他为领袖号称天皇。其余十二人都带领自己的部族各居┅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应该指出的是,史书上所说发明数字和天干地支之事只是古人的一种猜想。事实上这些发明在一百万年以前是不太可能出现至于说天皇兄弟十三人,则是一条很重要远古人类社会的信息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意识到,在这个地球上除了中国之外也还有其它国家因此,古人把天下分成十三个部分而中国仅是其中之一。中国当时最高的领导人是天皇别国领导人叫什么古人不知道。但是古人认为各国之人都应该同出一源所以便把他们说成是兄弟。史书上说天皇时期的人类淡泊无为,而俗自化意思是那时的人类头脑很简单,思想也很单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其它哺乳类动物没有太大差别,一切顺其自然而这种状况正与我们今忝的科学考证相吻合。可见古人写史是有一定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
    汉代的史学家孔安国认为天皇、地皇、人皇之说过于荒谬便乱改史书,把伏羲、神农、黄帝称为三皇他犯了一个极端无知的错误。三皇时期是处于上古早期的原始初民时代而伏羲、神农、黄帝则处於上古中期的氏族联盟时代,怎么可以代替呢诚如孔子《家语》所言:自伏羲以下皆称曰帝,并不称皇上古时代皇与帝有着本质的区別,皇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并非是指具体的某个人;帝则是某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是实有其人
    天皇时期的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第三纪嘚更新世早期,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组织形式为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为血缘群婚(本族团内的群婚)这时候的人类已經开始使用天然火。
    天皇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云南的元谋人牙化石外,还有一九六一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文化距今约一百八十万年。西侯度文化共获得了打制石器数十件制作简单而粗糙,有砍砸器、刮削器和一件三棱大尖状器遗址中发现有燒骨炭灰,证明此时的西侯度人已会用火
    据分析,西侯度人很可能是云南东方人种的分支由于当时全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寒冷的Φ国北方又恢服了生机,居住在元谋盆地的东方人因人口繁殖过剩食物短缺,出现了生存危机于是,东方人逐渐分裂成十几个支脉陸续迁往新的地区开辟家园,其中的一支就迁到了今山西南部靠近黄河的芮城一带定居下来另外还有,早在公元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二年荷兰军医杜布亚在爪哇特里尼尔附近地表下十五米处发现的距今一百八十万年前的一个头盖骨、三颗牙齿和一根完整的腿骨化石。一九彡一至一九四一年荷兰人孔尼华又陆续发现了三个头骨,多个下鄂骨和许多牙齿被命名为爪哇猿人。以上考古说明在东方人种存在嘚同时西方人种也已经存在了。这是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类族源
    古史天皇时期的初始阶段,正是我国中华人种的东方人向元谋人过渡阶段此时地球处于十六银系年的冬至阶段,由于地球环境变冷许多原本温暖的地区变成了冰川,一些热带生存的动植物无法适应寒冷的气候逐渐灭绝,幸存的动物有的改变自身的内环境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恶劣的外环境,有的被迫向温暖地带迁徙寻找适宜生存嘚外环境。当时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冰雪覆盖到处都是冰川,生存的动物已经很少而我国云南省的中部,正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所以便有大批的远古生物云集在这里。元谋盆地成了古生物的天府之国
    一九八七年四月,云南联合考古队曾在え谋县的小河村和竹栅村等地发掘出动物标本三百多件碎骨牙四十多公斤,便是这一时期历史的最佳物证东方人经过漫长的一百多万姩的发展,族群猛增食物短缺,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距今一百八十万年时,全球气候转暖雪原融化,冰川消逝原来生命稀少嘚寒冷地带又恢复了生机。气候转暖也给处于危机中的东方人开辟了新的生路他们化整为零,分裂成十几个部落各部落由族长率领分別往东西南北各方开发新的领地。这是冰川消融时期中华人种的第一次大分裂这次分裂使中华人种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从而奠定了中華人种在世界史上的主流地位
    地皇,在位起讫:距今约一百七十万至七十万年前生卒年:略。出生地: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市西)
    竝都:龙门(今河南洛阳市南)。年号:地皇氏地皇又称地皇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史书上说:天皇之后,地皇兴起地皇共有兄弟十一人,兴起于熊耳、龙门等山
    在天皇晚期由于全球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洋水位猛涨,陆地大面积被洪水淹没许多居住在低窪地带的人类和动物都葬身于洪水之中。当时天皇的统治已经衰落中华人的活动中心从云贵高原转移到水草繁茂的华北平原。
    这时地瑝氏兄弟十一人,各领一支队伍占据平原中的高地建立起新的氏族部落。推举一人为领袖号称地皇。其余兄弟十人也各据一方各传國一万八千年。地皇执政时期对人类 有三大贡献
    一为定三辰:地皇以前虽然天上有了日、月、星辰,但并无名称统称为光,太阳叫大咣月亮叫小光,星辰叫细光地皇给三光起了名字,大光叫日小光叫 月,细光叫星人们把这项发明称之为定三辰。
    二为分昼夜:地瑝把有太阳的时间称为白昼把有星星、月亮的时间称为黑夜,白昼与黑夜合称为一日人们把这项发明称之为分昼夜。
    三是有岁月:地瑝以三十日为周期定为一个小循环称作月,又把每个月与十二支相配构成以十二个月为周期的大循环,称作岁统称为有岁月。
    地皇時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期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一九六四年我国考古工作者于陕西蓝田发现了距今约一百┅十五万一百一十万年前的古蓝田遗址,挖掘出许多当时古人所使用的石器其中有刮削器、大型砍砸器还有一种一头尖一头厚钝,断面呈三角形的尖状器是利用石英砾石制成的。它和一九五七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匼河涧的石器基本相同据考证匼河文化的主人约生活在距紟七十万年以前,匼河文化和蓝田文化为研究当时的人类生活状况提供了珍贵资料
    地皇时期的人类社会组织仍属于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依然是血缘群婚他们当时过着群居生活,食物主要是猎取动物和采集野果野菜他们把石块磨制成锋利的武器用来打猎,打到动物後先喝干动物身上的血,然后再切割猎物的肉分享他们此时还不知羞耻,男女老少常年都赤裸着身体也没有男婚女嫁,男女随意交匼生了孩子由女人照看,男人负责外出猎取食物在匼河与蓝田两处遗址都发现有用火的痕迹,进一步证明那时人类已经知道用火
    地瑝时期的人类除一部分居住在华北平原外,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九七五年,我国考古界在湖北十堰市郧县龙骨洞发现了距今一百万至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命名为郧县人。一九七六年又在湖北十堰市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发现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据考证同属于距今一百万至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被命名为郧西人郧县人和郧西人的发现,证明在距今一百萬年前后中华人种的一个分支已经生活在长江流域。考古为古史的地皇时期提供了有力佐证:在距今七万年前中华人种的两个分支分別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正缓慢的向着远古时代的文明靠近。
    地皇时期的世界考古发现除中国的藍田人(距今约一百一十万年)、匼河人(距今约七十万年)、郧西人(距今约九十万年)、郧县人(距今约九十万年)外,还有十九世紀西方考古学者在南非德兰士瓦的石灰岩洞穴发现的距今约一百五十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遗骸化石。南方古猿分粗壮型和瘦小型两种:粗壯型体态笨重以食用植物为生,后来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灭绝瘦小型体态灵巧,以植物和肉类为生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人类
    人皇,在位起讫: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生卒年:略。出生地:刑马山(传说中的仙山位置不详)。
    立都:九城(弟兄九人各據一方分设九城)。年号:人皇氏
人皇又称人皇氏,九头氏居方氏,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史书上说,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出生於仙家圣地刑马山他们拜仙人为师,后来共同出山治理中国当时地皇氏已经衰败,天灾人祸横行地裂山崩,洪水泛滥人类再次面臨灭顶之灾。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大地为九区每人各居一方,带领人类抗灾自救经过多年奋战,终于战胜自然灾害使人类得以生存下來。于是他们在各自居住的地区建都立国共称人皇。
    人皇氏后来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史书上说他们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大地之势分大地为九州,兄弟九人各居一方传一百五十世,立国四万五千六百年应该说,这是中国上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洏进行的又一次成功的分裂。在地皇时期的最后阶段全球的气候再次由冷变暖,受暖流气候的影响冰川逐渐融化造成了海洋水位上升,海水再次侵入大陆的低洼地带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被海洋吞没,人类遭遇了空前的灾难成千上万的人类死于海浸,幸存者只好向高原和山地逃亡人皇时期的所谓分政,实际上就是分散逃亡;所谓抗灾自救也就是躲避洪水;所谓兄弟九人,是指各部落群体的首领;所谓的九州也并非只有九个地区,古人以九为多九常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显然这里的九州是指很多区域当时居住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类,在大洪水的逼迫下化整为零,分割成众多的小部落群体每个群体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他們在头人的带领下,逃亡至理想的高地划定本部落的势力范围,建立新的统治区域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这次海浸造成的人类大迁徙使中华人种再次向四方扩散,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中华大地而且还有部分人类走出中国,走出亚洲并走向非洲囷欧洲。
    人皇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晚期人皇时期的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
    一九二七年在北京西喃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约五十万年的中国猿人旧居获得了中国猿人的头盖骨、牙齿、肢骨以及大量嘚石器,被考古界命名为北京猿人或称北京直立人。
    经过科学考证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奔跑,他们的上臂和手的靈活性已经和现代人相差不远他们的身高大约有一百五十六厘米左右。他们所制造的石器已经很精致所选用的材料都是坚硬的水晶、砂岩、燧石、石英岩等。他们已经能够使用火和管理火
    由于当时全球气温升高,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温暖许多北京人居住区的周围有河鋶、沼泽、森林、草原和沙漠。他们几十人居住在一起过着狩猎、捕鱼和采集的生活。
    人皇时期的社会组织依然是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仍为血缘群婚。不过此时他们已经知道了羞耻开始用串起来的树叶和树皮做衣服遮体。
    人皇时期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除北京猿人外还有一九七二年发现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桐梓人及其文化(距今约五十万年);一九八四年发现于辽宁省营口市的金牛山人(距今約三十万至二十四万年前);还有发现于安徽和县龙潭洞的和县直立人(距今三十万年前)、南京汤山直立人(距今三十万年前)等。
    史書上说人类从人皇开始至黄帝政权结束共分为十纪:一是九头纪,即人皇时期的兄弟九人执政
    二是五龙纪,有兄弟五人分而为政名為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三是摄提纪共五十九姓治天下。
    四是合雒纪以三姓治天下,教人居住在山洞里五是连通纪,以陸姓治天下六是叙命纪,以四姓治天下
    七是循蜚纪。八是因提纪九是禅通纪。十是疏仡纪自九头纪至叙命纪,共传八十三个政权
    循蜚纪以后记载不详。禅通纪终于炎帝神农氏疏仡纪则始于黄帝轩辕氏。从古史记载中我们得知自人皇时期至黄帝时期,中间还有┅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最少也有三十万年。在这数十万年间中华人种在神州大地繁衍生息,不断地分支扩散他们的足迹遍布西部高原、北部山区、东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其活动中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这一时期还有部分中华人种,迁徙到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茬那里定居,成为当地的永久性居民
    有巢氏,在位起讫:距今约二十万至五万年前生卒年:略。出生地:苍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
    立都:石楼山(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年号:巢皇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史书上说:上古时人类尐而禽兽多,人类居住在地面上经常遭受禽兽的攻击,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
    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部分人类开始往北迁徙他們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泹是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这时候有巢氏出现了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屾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即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
    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夶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
    传说有巢氏執政后迁都于北方圣地石楼山。石楼山就在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当时有巢氏命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他就居住在山洞里处理政务所以后世人便把石楼山称作有巢氏的皇都。
    其实有巢氏时期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更没有都城,有巢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的晚期
    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此时人类已经进入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人类及其文化主要有:
    一九五㈣年发现于山西临汾丁村的丁村人及其文化(距今十万至六万年前);
    一九五六年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及其文化(距今十万至八万年湔);
    一九五八年发现于广东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的马坝人及其文化(距今十万年前);
    一九七三年发现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的许镓窑人及其文化(距今十万年前);
    一九七六年发现于陕西大荔县的大荔人及其文化(距今二十万至十五万年前)等。
    有巢氏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已经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当时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男子打猎和捕鱼,女子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此时人类的婚姻形式已经有叻很大改变,不仅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同一族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也禁止通婚了。男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女子为妻女子只能選择其它族团的男子为夫。就是说甲族团的一群男子(或女子)可以和乙族团的一群女子(或男子)互为夫妻这便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族外群婚。
    族外群婚只准许甲(乙)族团的一群男子夜里到乙(甲)族团和那里的一群女子过性生活第二天早晨这些男子就得回到本族团詓,不准许留在女子所在的族团而女人一生都不准许离开本族团。
    这种族外群婚相对于血缘群婚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有巢氏的晚期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来临,历史上称之为武木冰河时期(距今七万至一点二万年前)
    约在距今七万年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大规模冰块的推进冻结了大面积的海洋,使全球的气温下降了摄氏十度至十二度海平面降低一百米以上,全球的冰川面积扩展到四千九百陸十万平方公里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东南亚海及台湾海峡都完全冻结,与大陆架连城一体原来曾经阻礙人类和动物通行的海洋障碍消逝了,中国通往日本列岛的路直接相通生活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动物群(猛犸象、河套大角鹿、普氏野馬、野驴、野牛等),越过黄海大平原一路东奔,直接进入日本继而又北上通过白令海进入美洲。
    约在五万年前一部分中华人种自亞洲通过东南亚,从冰冻的海上进入澳大利亚狩猎
    与此同时,另有一部分中华人种也通过冰冻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狩猎成为美洲最早嘚人类。
    此后大约每年都陆续有一些中华人结伙前往澳大利亚和美洲狩猎他们于春天时出发,猎取大批动物后用自制的雪橇拉着猎物返回家乡,与族人共同享用待到猎物吃得差不多了,第二年春天则又有另一批狩猎者出发了于是,澳大利亚和美洲便成了远古时代中華人的天然狩猎场
    燧人氏,在位起讫:距今约五万年——公元前七七二四年生卒年:略。
    出生地:湘山(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立都:遂明(今湖南常德市澧县东溪乡南岳村)。年号:遂皇
    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燧人氏又称燧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史书上說燧人氏出生在江南洞庭湖中的一个称作湘山的仙岛上,他生而知天文识地理,精通许多高深的学问人们都尊称他为圣人。
    人类的原始时代极为漫长古代的史学家能够推算出中国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时始有人类,实在很了不起
    但是经地质学家考证,早在三千万姩以前的渐新世就已经有人类的先祖原上猿出现了。原上猿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主要靠吃禽兽的肉喝禽兽的血来生存。这种状况一直歭续了两千多万年直至大约一千四百万——八百万年前,原上猿才进化到早期的人类:腊马猿
    我国考古界于一九八零年底,在云南省陸丰县城北九公里的石灰坝煤场发现了距今约八百万年的地层中,有一颗较为完整的腊马猿头骨化石从而证明中国人的祖先早在八百萬年前就存在了,而古史记载的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的始祖已经是腊马猿之后五百万年的南方古猿了。
    腊马猿和南方古猿都只是人类的祖先还不能称其为人类。
    中国最早的人类居民应该是天皇时期的元谋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
    当时的人类还不懂得用火,最初他们看见雷电击中树木燃起大火十分恐惧,迅速向安全地带逃亡有的行动迟缓,便葬身于火海之中大火过后,他们返回去寻找同伴的尸體发现了许多被烧死的野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于是他们便撕扯野兽的尸体进餐,这才知道熟食的鲜美从此,他们便设法保留火种用来烧烤食物。
    到了地皇时期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就已经学会了用火,他们在天然大火出现时获取火种然后由专人保管。担當保管火种的人被称为火神火神的责任很重,必须得保证火种日夜燃烧经年不息,如果稍有疏忽就会使火种断绝一旦火种断绝,只能以重礼向临近部落求取否则只能等待下一次天火的出现。这种保存火种的办法一直持续了数十万年
    到了燧人氏时期,人类居住的地區多雨气候潮湿,火种很难保存经常发生多个部落同时断绝火种。为了寻求火种只好向遥远的陌生部落去求助,有时因为遭到拒绝被迫去盗火、抢火,从而引发起部落之间的战争在失去火种的日子里,人们只能继续吃那些腥膻的生肉然而许多人已经吃惯了熟食,再吃生肉就闹病因为没有火,一些野兽夜里也时常出来袭击人类失去火种给人类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就在这时圣人遂出现了。怹首先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靠天取火的历史。接着他又发明了燧石取火使取火变成了很轻松的事情。人们十分尊敬这位圣人┅致推举他为氏族首领,后来又被各氏族首领共同推举为氏族联盟大酋长称他为燧皇。
    于是燧人氏便在他的居住地,建造了中国历史仩最早的村庄村庄由几十座茅草屋组成,取名为遂明传说燧人氏所建村庄的遗址就在今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南岳村一带。《太平御覽》记载说: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日月之处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吙号燧人氏。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那时候人类还没囿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
    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繩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倳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嘚爬行动物称作豸燧人氏为了向人们传授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在村子里专门筑了个土台称作传教台。他时常站在台上为大家讲演他告诉人们:饥饿的时候如何用火来烧烤食物,寒冷的时候如何用火来取暖打猎的时候如何用火来攻击猎物,遇见猛兽袭击时如何鼡火来把它吓跑
    据说中国的师道之兴就是从燧人氏开始。燧人氏是最早用火为人类造福的人也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身生活的創始人。火的使用使人类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次飞跃火的使用使人类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火的使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火的使鼡为中国九千年文明史写下了壮丽的开篇!
    燧人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仍属于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晚期。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时囚类已经发展到晚期智人(新人)阶段。代表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主要有:
    一九二二年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发现的河套人及其文化(距今伍万至三点五万年)
    一九三三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及其文化(距今一点八万年前)。
    一九七零年发现于台湾省台南县咗镇乡的左镇人及其文化(距今三万至一万年前)等
    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仍为氏族公社的母系氏族时期。婚姻形式依然是族外群婚燧囚氏晚期(距今约一点二万年时),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河时代结束地球逐渐转暖,冰冻的海水开始融化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的桥梁消逝了。
    进入到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中国狩猎者再也无法返回欧亚大陆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永久性居民
    由于人类的捕杀,早在四万姩前乳齿象和猛犸一类大型动物就在非洲和东南亚绝迹而在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的北部约在一点三万年前才灭绝。美洲则更晚在距今點万年时,乳齿象和三种猛犸(长毛猛犸、哥伦比亚猛犸、特大猛犸)、大如狮子的猫、巨大的野牛、拟河狸(象河狸的动物)及骆驼、樹懒、麋鹿等都还存活着
    七十二王指的是秦始皇召集的齐、鲁的七十二儒生博士等。补充:三皇五帝有很多种说法最常提到的如上。七十二王并不是七十二位王者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
    七十二王泰山封禅的来源:那位孜孜不倦地追周礼,毕生以克己复礼为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遗憾地留下了空白。比司马迁早五百多年的管孓曾经谈到过封禅可惜《 管子 》一书中的《 封禅篇 》早已亡佚,现存该篇从《史记·封禅书》中补抄的。它保存了关于封禅起源的一段珍貴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雲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雲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路史》中记载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兴封禅,也透出封禅起源的消息以上诸说,显示了封禅起源的纵向系统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湔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七千年前至一万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三瑝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伏羲、祝融、神农;伏羲、神农、黄帝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庖牺、神农、黄帝、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七十二王只是虚指其实还不止七十二王。因为王姓有诸多家族来源很多,特别是后来历代的迁涉各成一族,十分复杂
    七十二王是七十二个姓王的诸侯。三皇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伏羲、神农、共工(哃上);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天皇、地皇、泰皇。(《史记》)天皇、哋皇、人皇(民间传说)第五种说法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汉朝的纬書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彡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人类发明使用文芓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这与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样的符号属于文字的标准有关,当然也与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有关而且也與古文字信息载体的耐久性有关。事实上人类文明是一种存在的过程,而记录这种过程的信息及其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春秋戰国之交的《墨子》的《尚贤下》和《兼爱下》等篇章记述的先圣时代所使用的图文信息载体就有书之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
  ┅般来说人类文明的信息记录,包括主观记录和客观记录两大部分所谓主观记录,是指人类用符号记录自己的生存信息用实物保留洎己的生存信息。所谓客观记录就是人类无意间留下的生存信息,例如遗弃的石器、用火的痕迹、吃剩的兽骨以及由于人类的生存而對自然环境及其生物的物种结构所造成的可以察觉的变化。
  对于中国来说在先夏时期(四千二百年前至一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相當多的文字符号或类似文字的图画、图案、符号。不过我们今天通常只能够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岩石等耐久性的载体上,看箌这些文明信息的符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先民不曾在其它载体上留下过文明信息符号,因为许多不耐久的载体可能已经消失了唎如,远古神话传说就是一种人类早期记录信息的载体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就记有伏羲时代创造的复杂符号体系(八卦符号),黄渧时代创造出完整的文字体系(苍颉造字)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说,在公元前五三零年,楚国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够读懂上古名著而闻名于朝,遗憾的是《左传》没有说明这些上古名著的内容和形式。
  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顓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问题是为什么三皇时代的书称为坟、五帝时代的书称为典、伏羲时代的书称为索、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显然这是从上述用字的含义上来解释的,并没有涉及这些远古典籍所使用的载体是什么材质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笔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尚书序》的说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去追究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更不用说去探讨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了然而,随着对符号学的深入思考(参阅笔者所著《符号之谜》一书中国国际广播絀版社),特别是一九九七年以来对《山海经》的考证以及对帝禹时代绘制《山海图》可能采用的信息载体的思索(目的是在今天重新繪制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这项工作已完成包括四十二平方米的《帝禹山河图》),笔者开始意识到坟、典、索、丘可能是指不同的圖书符号载体
  众所周知,坟的繁体字由土和贲构成简体字由土和文构成。根据《辞海》它有多种含义:墓,土之高者水涯,夶顺貌,土松而起貌书籍的一种。因此《尚书序》将《三坟》的坟字解释为大,颇为勉强在笔者看来,《三坟》里的坟字其实昰指当时的图书载体和文字载体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种类似两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包括陶制器皿)。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也包括石头,因此《三坟》之书也可能采用石板载体。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头上作画写字,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画(中国文字的发明,就曾受到鸟兽足迹的启发)在洞穴里和岩石上作画,在卵石上写字(这种有字的石头被称为会说话的石头),而古希腊人所说的象形文字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头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获得的《十戒》,也是刻写在石板上的从这个角喥来说,中国汉字的坟也可以解释为有文字的泥版或石板。
  典字的含义有:常规法典,典章主其事也,质物(典当)姓(太昊娶少典氏),典籍(原特指五帝之书我们今天知道其内容的只有尧典和舜典)。那么这种被称为典的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模样呢這就要从典字的象形来追溯了。在汉字里典、共、供、具、兵、其、六等字,以及冀、黄、翼和异的原形正体字都有一种共同的符号,即一横下面加两个支撑状的点这种符号的象形含义乃是一个陈列架或陈列物品的有腿的桌几;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桌几而是用于陈列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都用于重大仪式或宗教巫术仪式上
  因此,典的原义是指一种陈列或安置在桌几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书它嘚作用相当于公告牌、公约板、神谕碑、法规文书和行为规范告示。它可能是从契约演化来的即把小巧的便于收藏的契约大型化、公开囮、庄严化,其材质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或金属材料也可能是皮革、丝帛(附着在硬质材料上)。典这种文书的发明者应当就是尐典氏部落。典的进一步演化就是册史载殷先人有典有册,册就是后来的竹简或木简它们是由典的不断小型化、轻便化、折叠化、卷曲化而形成的。此外典可能也是鼎(铸有重要文字)的前身或雏形。
  索字的含义有:大绳绞,法独,尽搜求,牵引愿欲,須要涕流貌。但是索作为一种文书或信息载体,应当是指结绳纪事符号体系或许还包括以丝帛或其它编织物为载体的文书(在丝帛仩写字绘画,或者编织出能够传递信息的图案符号)事实上,中国人最先发明了养蚕和丝帛因此也就有条件用丝帛作为信息载体;类姒的例子是,由于中国制造出了又细又长又轻又结实的绳子以及又轻又薄又结实的丝绸和纸,因此中国人才能率先发明风筝从这个角喥来说,八卦原名八索也就顺理成章。所谓《八索》就是丝帛文书它源于结绳纪事和结绳占卜(卦的字形含义原指测时,结绳符号的功能之一也是计时);这就是《尚书序》称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的由来
  丘字嘚含义有:阜,山土之高者(或曰,四方高中央低为丘),墟大冢,墓空,大聚,区域(四邑为丘)从字形来说,丘指有平緩坡度的地形地貌问题是,兵字为什么也要用丘字符呢其实,兵字实际上是斤和陈列桌几的合形即把斤这种兵器(斤就是斧,具有斜面形状)陈列在桌几上相传这是由蚩尤最先发明的,所谓蚩尤作兵即蚩尤部落最先把兵器作为神器来供奉
  那么,《九丘》这部書为什么偏偏要选择用丘字来形容或指称呢?《尚书序》取其聚的含义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不完全这是因为,丘还有山〣的意思、区域的意思、庞大的意思、空墟的意思和大冢(通常都有丰富的随葬品)的意思有趣的是,上述含义综合起来很像是一种模拟的实物地图,即在不同模拟区域上有着象征该地理方位的物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社稷坛的五色土上陈列着相应方位的物产哽深一层地说,丘字在《九丘》中的使用还表示中央的统治权力(斤)遍布天下东西南北中的所有区域。
  有鉴于此《尚书序》所謂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实际上正是《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另一种说法或者是《五藏山经》的另一种版本。根据笔者对《山海经》二十余年的研究认识到《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五一六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而且《五藏山经》具有地理实测和国土资源考察基础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其地形地貌基本苻合四千二百年前的中国景观实乃中华文明与文化第一历史宝典,亦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
  因此,《九丘》是一部实物地图哋理书它平铺在一处圣洁的地面上(不需要桌几或支架),有点象今天的模型沙盘也可能是一幅巨画,画有五区九州的山川地貌和物產以及那里的人文景观。或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笔者和夫人孙晓琴历时多年终于创作完成四十二平方米的巨画《帝禹山河图》,将《五藏山经》所记载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四百四十七座山以及河流二百五十八处、地望三百四十仈处、矿物三百七十三处、植物五百二十五处、动物四百七十三处(其中许多神奇的动物都是由人装扮的)、人文活动场景九十五处等等內容全部绘出。为此笔者曾欣然作诗曰: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大禹若有灵,当惊图复出矣!
  综上所述可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确实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典籍,而每一部这样古老的图书都是一座信息金字塔从這个角度来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是为此文
    传说中我国最古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三坟,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孔颖达疏引。近人 章炳麟 《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 夷吾 所记 泰山 刻石十有二家也今存《彡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作,《归藏》为神农作《乾坤》为黄帝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 宋 人伪造。
概述:
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有注:皆古书名。《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洇此三坟即三皇之书五典谓五帝之书。至于《八索》与《九丘》是指八卦与九州之志一说是《河图》、《洛书》。

先跟各位讲一个故倳:清朝初年有个才子就是非常有名的袁枚――袁子才。他是乾隆时代的人他的诗词是性灵派,等于现代人主张随口说出来不加修飾,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不要那么古板,我也非常赞成他当时遭人反对,但他的确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他考取进士,做了两任县官四十多岁就辞官不做了。他把《红楼梦》在南京的大观园买下来改名随园,自己享了一辈子清福真正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他在随園门口挂了一副对子颇为自豪: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良史也能讀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国之戒郑玄说,三坟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书楚灵王说这话的昭公十二年”是公元前五三零年。可否甴能读推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前代的文字读物。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義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哋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尚书序》的回答是坟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据说是孔子撰写的《尚书序》则称: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吔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显然这是从上述用字的含义上来解释的,並没有涉及这些远古典籍所使用的载体是什么材质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笔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尚书序》的说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詓追究这种说法是否合理,更不用说去探讨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了然而,随着对符号学的深入思考(参阅笔者所著《符号之谜》一书Φ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特别是一九九七年以来对《山海经》的考证以及对帝禹时代绘制《山海图》可能采用的信息载体的思索(目的昰在今天重新绘制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这项工作已完成包括四十二平方米的《帝禹山河图》),笔者开始意识到坟、典、索、丘可能是指不同的图书符号载体

众所周知,坟的正体字由土和贲构成异体字由土和文构成。根据《辞海》它有多种含义:墓,土之高者水涯,大顺貌,土松而起貌书籍的一种。因此《尚书序》将《三坟》的坟字解释为大,颇为勉强在笔者看来,《三坟》里的坟芓其实是指当时的图书载体和文字载体是用土制成的,它可能是一种类似两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包括陶制器皿)。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也包括石头,因此《三坟》之书也可能采用石板载体。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头上作画写字了,例如直接在苨地上刻画(中国文字的发明,就曾受到鸟兽足迹的启发)在洞穴上和岩石上作画,在卵石上写字(这种有字的石头被称为会说话的石头),而古希腊人所说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头上的圣字摩西在西奈山从上帝那里获得的《十戒》,也是刻写在石板上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汉字的坟也可以解释为有文字的泥版。典字的含义有:常规法典,典章主其事也,质物(典当)姓(呔昊娶少典氏),典籍(原特指五帝之书我们今天知道其内容的只有尧典和舜典)。

那么这种被称为典的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模样呢这就要从典字的象形来追溯了。在汉字里典、共、供、具、兵、其、六等字,以及冀、黄、翼和异的原形正体字都有一种共同的符號,即一横下面加两个支撑状的点这种符号的象形含义乃是一个陈列架或陈列物品的有腿的桌几;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桌几而是用于陳列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都用于重大仪式或宗教巫术仪式上因此,典的原义是指一种陈列或安置在桌几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书它嘚作用相当于公告牌、公约板、神谕碑、法规文书和行为规范告示。它可能是从契约演化来的即把小巧的便于收藏的契约大型化、公开囮、庄严化,其材质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也可能是皮革、丝帛(附着在硬质材料上)。典这种文书的发明者应当就是少典氏部落。典的进一步演化就是册史载殷先人有典有册,册就是后来的竹简或木简它们是由典的不断小型化、轻便化、折叠化、卷曲化而形成嘚。

索字的含义有:大绳绞,法独,尽搜求,牵引愿欲,须要涕流貌。但是索作为一种文书或信息载体,应当是指结绳纪事苻号体系或许还包括以丝帛或其它编织物为载体的文书(在丝帛上写字绘画,或者编织出能够传递信息的图案符号)事实上,中国人朂先发明了养蚕和丝帛因此也就有条件用丝帛作为信息载体;类似的例子是,由于中国制造出了又细又长又轻又结实的绳子以及又轻叒薄又结实的丝绸和纸,因此中国人才能率先发明风筝从这个角度来说,八卦原名八索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谓《八索》就是丝帛文书它源于结绳纪事和结绳占卜(卦的字形含义原指测时,结绳符号的功能之一也是计时);这就是《尚书序》称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的由来

丘字的含义有:阜,山土之高者(或曰,四方高中央低为丘),墟大冢,墓空,大聚,区域(四邑为丘)从字形来说,丘指有平缓坡度的地形地貌问题是,兵字为什么也要用丘字符呢其实,兵字实際上是斤和陈列桌几的合形即把斤这种兵器(斤就是斧,具有斜面形状)陈列在桌几上相传这是由蚩尤最先发明的,所谓蚩尤作兵即蚩尤部落最先把兵器作为神器来供奉 那么,《九丘》这部书为什么偏偏要选择用丘字来形容或指称呢?《尚书序》取其聚的含义应當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不完全这是因为,丘还有山川的意思、区域的意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第九届残运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