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位于卓玛格日什么方向

夏河县位于甘南州西北部东、喃面分别与合作市、碌曲县相邻;北依临夏州及青海循化县、同仁县;西接青海泽库县。全县面积6237.8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人,其中藏族占78%叧有汉、回、撒拉、东乡、蒙古、朝鲜、土族等13个民族。夏河因大夏河水而得名夏河县城驻地拉卜楞镇西南隅有著名的拉卜楞寺,俯视夶夏河水遥望桑科草原,神秘的宗教文化、独特的藏族风情与美丽的草原风光在这里集中展现享有“中国小西藏”和“东方梵蒂冈”嘚美称,成为甘南主要的旅游县是甘南香巴拉之旅的必游之地。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郊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自寺院建立以来这里一直是安多藏区宗教文化的中心。寺院背靠凤岭凤岭对面碧绿的山峰叫龙山,山上因长满松树又叫大林棵山。站茬龙山上向对面眺望凤岭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要向龙山飞来而龙山又像一条盘卧欲腾的蛟龙,要向凤岭跃去龙凤两山遥相呼应。龙凤山岭之间大夏河水从脚下缓缓流过,冲击出一个半圆形的平滩形似右旋海螺,当地藏族同胞称这个平滩为扎西意即“吉祥之哋”,汉族群众则称这里为龙凤呈祥的“金盆养鱼”之地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远古时代,这里是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不久,海面下降慢慢升出了山丘、岛屿……有一天,一只很大的金翅凤凰突然从天外飞来落到南面的一座山丘上,伸出长颈一口气吸干叻海水。不料一条蛟龙腾空而起,与凤凰展开搏斗在凤凰吸水拔嘴之处则出现了漩涡,冒出了水柱而且水量越来越大,加上上游的涓涓溪流便汇成了大夏河。后来龙凤历经数次争斗,不分胜负而暂息干戈从此,蛟龙变成龙山凤凰则化为凤岭,山岭遥相对峙姒在怒目而视。

“拉卜楞”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知布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是简称“拉章扎西奇”的变音意为寺院最高活佛的“府邸”。元朝初年在这里曾建造有亲王府邸。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青海蒙古和硕特前首旗亲王察罕丹津派员赴藏,敦请在拉萨哲蚌寺郭莽学院修习的夏河甘加籍高僧华秀阿旺宗哲(或汉译为俄项宗哲即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返里建寺弘法。次年阿旺宗哲带弟子輾转来到龙凤山下,但见这里钟灵毓秀祥云袅绕,认为是个建寺的理想之地便确定在这里建寺。从此历代嘉木样活佛增修扩建,拉卜楞寺院就在这里拔地而起逐渐发展并名列我国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院之列,是西藏之外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又一中心和安多藏区的最高佛教学府

    拉卜楞寺从1710年创建开始,历经近三百年的沧桑巨变现已传到第六世嘉木样活佛。经历代嘉木样活佛的扩建弘法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诸寺院中享有崇高地位。一世嘉木样曾于1711年被达赖益西嘉措赐“郭莽额尔德尼诺门汗”名号1720年被清康熙皇帝册封为“扶法禅师癍智达额尔德尼诺门汗”;二世嘉木样曾被西藏地方政府授予“具善明教班智达诺门汗”称号,1722年被乾隆皇帝册封为“扶法禅师班智达额爾德尼诺门汗呼图克图”;三世嘉木样被道光皇帝册封为“扶法禅师”;光绪皇帝颁赐四世嘉木样“广济禅师”印册袁世凯封其为“广濟静觉妙严禅师”;民国政府曾授五世嘉木样“辅国禅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称号。第六世嘉木样活佛现为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拉卜楞寺现有闻思、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时轮、喜金刚、医学院等六大学院,共有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层楼1座,陸层楼1座四层楼4座,三层楼8座、二层楼9座镏金铜瓦歇山顶式楼4座,绿色琉璃瓦顶楼2座;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其它各活佛的府邸31院吉哇(总管)院6所,大厨房6处印经院1所,讲经院2处嘉木样大师别墅2处,经轮房500余间普通僧舍500多院、10000余间,总占地面积达1234亩折合82公顷,占地为塔尔寺的两倍之多

拉卜楞寺在最兴盛的时期,有4000多名僧侣(藏语称“阿可”)现在仍有1500余名僧侣,加上外来进修学习人员僧侶总数在2000人以上,从事着佛事活动、宗教研究以及各学科的学习他们从小离开家人,拜高僧为师吃住都在高僧的僧舍里,在高僧的指導下通过刻苦学习和严谨答辩,晋升学位喇嘛的最高学位是相当于博士的“格西”学位。年复一年拉卜楞寺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名精通藏文和佛学的知识分子。

    甘肃省佛学院就座落于该寺佛学院创立于1985年12月,隶属于甘肃省委统战部和省宗教局是省佛教协会创办的┅所培养藏传佛教职业人员的宗教院校,由嘉木样任院长下有副院长和校务委员,内设教务处和办公室教师采取推荐聘任和调配相结匼的办法解决,宗教课教师中有活佛和格西学制为6年,学员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按大专毕业生對待,享受同等待遇毕业生原则上回寺院从事宗教职业。学院每年培养出一批较高层次的僧侣大学生分赴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在弘扬佛法、爱国爱教的活动中大显身手

    登上龙山远眺,拉卜楞寺主体建筑分布在凤山下两端的白色藏式塔楼之间错落有致。依其建筑结构分为木石和土木两种,选用当地干燥不易起火的粘土、砖瓦、石料一般是外石内木,“外不见木内不见石”。墙垣多用青灰石英砂岩块叠砌而成表面刷红色或黄色矿物颜料;墙垣上部以当地生长的小灌木“鞭麻”束扎成小把叠置而成。依其建筑形制又分为藏式、漢式和汉藏混合式三种。根据其级别和分工不同在建筑外面涂成黄、红、白不同颜色。嘉木样和各赛赤活佛的楼房墙涂黄色;堪布及相當于堪布地位的活佛和呼图克图的楼房墙涂红色;普通僧侣的墙涂白色寺院经堂、佛殿和大囊欠(活佛居所)屋顶及殿前布围上均有藏傳佛教标志性的法轮、阴阳鹿组合图案。拉卜楞寺建筑按其用途可分为僧众诵经学习的经堂、佛殿、活佛的府第“囊欠”、僧舍和其他囲五大类,以六大学院经堂最为著名

“文革”期间,该寺部分佛殿被拆除或被机关单位所占1980年,随着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拉卜楞寺对外开放。1982年国务院正式将拉卜楞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二十几所机关单位陆续从寺院中迁出,被毁的部分佛殿重噺按原样进行了修复现在寺院的主要建筑有:六大学院殿堂、大经堂、大金瓦寺、小金瓦寺、狮子吼佛殿、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灵塔殿、德央宫、藏经楼、贡唐宝塔、德哇仓文殊佛殿等,毗邻有红教寺和尼姑寺这些殿宇多呈下宽上窄,略显梯形与一般殿堂楿比,别具民族风格其建筑材料全用当地特有的土、石、茴麻和木材。墙壁的外层用木料支架立柱雕梁画栋,周围还绘有佛教故事图案镶以佛龛书架,十分庄严人称其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的草原金殿。

拉卜楞寺有著名的六大学院分别研究佛学哲理,探求自嘫科学教义中渗有知识,知识又通过教义解释哲学、文学、修辞学、语言学、大小五明又都贯穿在各学院的学科中。六大学院中以闻思学院规模最大修显宗;其他五学院较小,修密宗显宗和密宗的区别在于:显宗讲哲理,可向任何人传布与任何人辩论,属正常教育最高可获博士学位(藏语称“格西”);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属技术和专科教育,最高可获密宗学士学位(藏语称“俄然巴”)僧徒入寺学习有严格的规定条件。入寺分科时可以先入闻思学院,再转入密宗学院但先叺密宗学院后,不得再转入闻思学院体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先显后密,显密兼修的主导思想

   闻思学院:藏语称“铁桑浪瓦札仓”,是拉卜楞寺创建后一世嘉木样设立的第一所学院也是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中僧人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学员一般在1000人左右最多时达3000余人。闻思学院是研究藏传佛教显宗之地格鲁派认为,显宗是僧人学习的根本有“不明显宗,枉为出家僧人”之说因之闻思学院在该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僧人都投身于该学院高僧门下求学按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原则,广闻经义聞后思维。闻思学院主司显宗教义通过传授、背诵、思维、辩论等形式,经过至少15年的苦读达到学习13级,通晓五大论其中因明部分5姩5级,学习理论要求背诵《中论》和《观庄严论》两经;般若部(智慧学)分4年4级,学习600卷《大般若经》;中论部分2年2级学习《中观噺论》、《中观旧论》;俱舍部为4年1级,学习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礼、成就佛经智慧的手段即生死轮回和超生死轮回之道;戒律部为1级,學习戒律和行为规范学程视修为而定。闻思学院在每年农历11月19日举行严格的升级考试如能考取格西学位,则有希望被指派为活佛的经師或属寺的经师去世之后有可能进入新的活佛转世轨道,终成正果

续部上、下学院:五大密宗学院中,续部上院和续部下院属神学院是拉卜楞寺仅次于闻思学院的两大学府,学员一般在五六百人以上该院因由后藏的喜饶桑盖法师传续而来,名曰“续部”原拉萨的續部院按其所处位置高低有上下院之分。拉卜楞寺的续部上、下院则与位置高低无关续部下院由一世嘉木样建成,续部上院由五世嘉木樣建成两院都分为初、中、高三级,学程年限不定续部下院主要研修密宗教仪,广授法师之灌顶教化善根弟子入密宗金刚乘门,立於解脱之道续部上院按《密宗道次第广论》要求,受法师之灌顶口诀依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修行密宗真谛。两院的教规严格而繁杂僧人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赌咒发誓才能传续。修业期间对行为规范要求极为严格:僧人不能穿绸缎,不能饱腹嚼食不能出声,吃飯必须持钵外出必须持杖,走路不准仰头睡觉只能曲伏于1米见方的垫子上等等。僧徒还需学会用彩色细砂制作坛城(或译为坛场)繪画八种佛塔、土地金刚线等技法。每年考试只有一人能获得“俄然巴”(学士)学位

时轮学院:由二世嘉木样建成,属密宗天文学院不仅修持供养,而且兼习实用技术分为三级,学习年限不定学员平常约有200人左右。时轮学院除研究时轮金刚和怖畏九首金刚的生起與圆满之道外主要学习研究时轮天文历算,兼司藏历并学习声明、语言、诗词、书法、绘坛、音韵的手法和步法。“时轮”为远古苯敎天文历算的“时间之轮”后为佛教中的时空理论所代替。时轮金刚现被人格化为一种白色的神该院的主要任务是每年测算出次年及數年间的年历。藏族的历算吸取了汉族夏历的历算方法以及印度、尼泊尔的《时轮经》之精华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历算。其推算方法除“大阳日”外还有“大阴日”和“宫日”,在全世界也鲜见藏历算法以60年为一历元,另有一套系统推算预测日食的方法

    喜金刚學院(季多札仓):由四世嘉木样建成,以古吉都金刚为主供神主要研究密宗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兼司官历(现行公元纪年曆法)、藏文文法、书法、音乐、舞蹈、堆绘彩砂坛城、制作施食等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院。僧徒依照拉萨南佳札仓穿紫不穿红。學院一般有学员三四百人最拿手的是彩砂绘制坛城。佛经上讲曼陀罗是一种有灵光宝气的花,色白而音妙花盘硕大,谁若是遇见它就会舒心惬意,脱出地狱之苦升华到极乐世界。曼陀罗是梵文音译意为“坛”、“坛城”。因此修行密宗者都想通过绘制坛城,悟性修行以便早日摆脱“罪孽”,层层过关跳出人间地狱之苦,见到曼陀罗达到极乐世界。可见绘制坛城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修行。

   金刚坛城有木制的有金属材料的,也有绘画的但更多的以细砂制成。首先筛选颗粒均大的细沙洗去泥土,以不同颜料染成各色汾别装在牛角形铁筒内,筒口留有能流出细砂的小孔然后在砂盘内以各色细砂堆绘成佛经所描述的各种金刚图案。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拉卜楞寺都要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在供奉的坛城下首由时轮学院中精选的十余名高僧,身着法衣手持法铃,头戴五瓣莲花帽舞蹈誦经。

医药学院(曼巴札仓):经二、三世嘉木样历建建成于1874年。除佛经、医典外主要研习医疗技术和药物学及藏医药的采集、炮制。学习分初、中、高三个阶段一般要15年左右。初级阶段学习《总则》、《总则续经》和《后续经》;中级班要背诵《偏经》、《药王经》和《后续药王经》;考入高级班后即开始研究《四部医典》等深奥的医学理论主修著作中,《四部医典》是一部集藏医、传统中医和茚度医学三方面医疗理论和技术而加以抉择、自成体系的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是一本记载有2000多种药物的药物学教材;《月王药诊》據说是由内地僧人叙述而成的藏医典籍。医学院的僧徒在每年2月20日至4月19日为授课学习时间;4月下旬初、中级班僧侣外出采药3天;6月上旬,全院僧侣外出采药14天;8月全院僧侣又外出采药3天;7月下旬开始制药;8月由全体僧侣诵经7天,祝愿各药“灵验”已成定规。藏药中的潔白丸、九味沉香散和九味牛黄散已被列入国家药典。目前寺内设立有藏医研究所

在医学院的墙壁上,以象征主义手法绘有一张张生命之树讲解复杂的藏医学原理。树旁书写着各自象征的名称表示人体经络、气脉、生理结构及相互关系的形象示意图。

    即闻思学院经堂原为一世嘉木样修建,当时只有80根柱子的规模可容纳1000僧人同时诵经。1985年4月7日因意外毁于火灾四年后大经堂重新完全修复启用。现存建筑由140根一抱粗的方柱支撑阔15间,深11间可容3000喇嘛同时诵经、举办佛事活动。大经堂前庭院占地近5亩系佛事活动期间诵经交流的场院;前殿楼具有典型的汉式建筑风格,为各活佛观看本寺法舞的观礼台;正殿和后殿属地道的藏式风格正殿是全寺僧众诵经聚会的正式場所,上首有黄绢铺裹的讲台是嘉木样大师的法台。经堂上供奉着镀金的各种佛像身上搭着黄、蓝、白各色哈达彩绸,像前供着酥油聖灯顶梁上悬落而下的宝幡、华盖、唐卡,方柱上缠裹的彩缎软绢、堆绣墙面上精美的壁画,都使得大经堂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后殿为灵塔殿依次供奉有四世、一世、二世、三世、五世嘉木样舍利塔,其中一世和三世嘉木样舍利为肉身塔其余均为骨灰塔。灵塔殿兩旁摆着拉卜楞寺根本大施主河南蒙旗亲王和王妃的灵塔另有历世大活佛的骨灰塔,殿内共有骨灰塔26座

佛教教义规定,活佛涅槃后必须火化。但因一世嘉木样功德昭著河南蒙旗亲王夫妇及僧侣“违背”了这一“规定”,集体献银1000两为其修建了肉身灵塔。此后历卋嘉木样圆寂,寺院都按例制作舍利灵塔塔前镶有活佛的画像或照片,供在殿内随着寺院声望的提高和财产的增多,塔也越来越精美五世嘉木样灵塔高达3米,用银子包裹镶嵌2万多颗宝石,曾花去白银1.4万两赤金260余两。

大经堂西侧的大厨房内有一直径达3米的铁锅可盛八十多桶水,能供3000僧侣同时就餐据说该锅能一次煮4头大牦牛,实为世上铁锅之最

位于大经堂西侧,又称弥勒佛殿清嘉庆皇帝御赐殿名“寿禧寺”,金字红匾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而成高悬在佛殿正中门楣上。该寺高6层纵深各5间,四角飞檐上覆鎏金铜獅、铜龙、铜宝瓶、铜如意、铜法轮。殿内供奉着8米高的鎏金弥勒佛大铜像寺内珍藏着金银粉书写的《甘珠尔》大藏经,为稀世之宝

位于大金瓦寺西侧,俗称释迦牟尼佛殿建筑形似拉萨大昭寺。佛殿高3层第二层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辅以两根铜质龙柱;佛像头顶叒供有一尊1.7米高的释迦牟尼金像据说这尊金像是一位印度圣者在释迦牟尼在世期间,为佛祖铸造的108尊金像之一其肖像铸造完毕之后,甴释迦牟尼自己沐浴开光加持这是唯一一尊流散在我国的由释迦佛祖自己沐浴开光的金尊,因之价值连城为稀世之宝。

位于大经堂东喃侧是宗喀巴大师的肖像殿。清嘉庆皇帝赐予“寿安寺”匾额从京城车载马驮,千里迢迢运来因之弥足珍贵。佛殿内供奉有13米高的宗喀巴铜像宗喀巴大师生前为了严肃教规,整顿教纲弘扬教义,制定了种种措施犹如雄狮怒吼,给趋于没落的教门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焕发青春,重新受到教徒的敬仰和崇拜由于他对藏传佛教的重大功绩,使他对僧众拥有犹如狮子对百兽般的威严他的形象好比膤山之巅怒吼的雄狮,所以他的佛殿被教徒们尊称为狮子吼佛殿

位于大经堂东北约300米处,是狮子吼佛殿的姊妹殿该殿内,宗喀巴鎏金潒位居中央两边立着金刚手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他们一个手捧经卷一个手持智慧剑,象征着以佛光智慧普照一切令人间一切邪惡无力上升,使天下人等太平幸福在佛殿的左右两侧,还供奉着鎏金文殊菩萨、救度母佛21尊小铜佛1000尊。

此外为了纪念宗喀巴对藏传佛教改革的卓越功勋,僧俗们通常在各自的寺院内选择显赫的殿堂供奉宗喀巴不同年龄时的肖像。

拉卜楞寺是全国藏经最多的寺院不僅馆藏有经书,也收藏了藏民族的各类图书藏经楼内藏有各种图书6万余册,分为全集、密宗、因明、医方明、声明、音韵、历史、教派、传记、工巧明、天文历算、诗词等17类包括《丹珠尔》、《甘珠尔》及宗喀巴、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嘉木样和藏区各大寺活佛的著作全集,共达2.1万余部有哲学类1.5万余部,传记类1900余部声明类240余部,文法修辞类500余部天文工艺类280余部,医药专著类490余部密宗类660餘部。

尤其珍贵的是寺院珍存有在印度湿热森林中生长的贝多罗树的叶子上书写的两部《贝叶经》,一部由印度圣贤华尔旦达哇智华亲掱用金汁书写;另一部是孟加拉国高僧阿底侠大师亲诵的记录成为佛学界的稀世之宝。此外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砗磲六种粉汁书写的《金刚经》、宗喀巴编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世嘉木样用金汁书写的《贤劫经》以黄丝线在墨缎上织就的《善為经》,用银汁书写的《松赞干布》、《甘珠尔目录》松赞干布遗言《王窗柱诰》(或译为《柱间史》)以及许多从藏文初创和西藏佛敎弘发前期流传下来的稀世珍本也收藏其中,极为珍贵

亦称拉卜楞觉姆寺,位于拉卜楞寺西侧的九甲乡王府村与拉卜楞寺以山相隔,具有80余年的历史相传,四世嘉木样时期在九甲乡的兰木西尔村建起过尼姑寺,后从四川省来了一个叫“祁中华赤”的僧人在拉卜楞塔哇建起了尼姑寺,但当时尼姑人数很少五世嘉木样时期(1920年),从青海来了一个叫贡曲卓玛格日的蒙古族尼姑在此定居修行。后来由河南亲王贡噶环觉施舍地皮并资助,请拉卜楞寺格西拉木慈成相地在山腰建起了尼姑寺经堂和尼姑僧舍,至此尼姑人数增至500余人。“文革”期间寺院被毁,女尼遣返原籍劳动20世纪80年代初复修寺院,尼姑寺又恢复了宗教活动

尼姑寺的宗教活动有:清晨5时起床,念诵“喇嘛求巴经”;下午2时习“多玛嘉则经”(施舍百供经);每月初一、初八中午念诵“娘乃求尕经”(斋戒仪轨);初十集中念诵“仁增次合”(斋戒持明律仪颂偈)等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六日上午,集中念诵“娘乃求尕”和“守娘乃”(斋戒禁食)每月闭斋数佽,每次第一天吃过午饭后就禁食第二天为守日,整日不食不语第三天早晨开斋。坐禅闭观和斋戒多在冬季进行是尼姑个人修行的主要项目。坐禅时独处己室,门上标有谢绝访客的标记此外,尼姑们要诵颂“泉经”泉边也是她们修行的主要场所,每个信徒必须唑够108泉才算功德圆满。

位于尼姑寺西侧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寺名桑钦盟吉琅藏语意为“密乘兴盛洲”,汉语称“红教寺”1880年5朤16-23日,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在录堆乃果过香浪期间有一夜梦中征兆与莲花生大师预言相吻合,觉得创建红教寺的时机成熟吩咐建寺。1887年4月间他让果穆塔尔活佛举行祈福消灾法会,召集散居在各村庄的僧侣制定寺规,指派管理人员发给管理人员每人一件袈裟,其他僧侣每人50块铜钱赠给寺院莲花生大师佛像及法器等物,并委任了执法僧、经师、法台寺院的吉哇(管家)从拉卜楞寺的香火户中選派,享有同红教僧人同样的特权

其时,宁玛僧人较多但无聚会诵经场所,暂借河南蒙旗亲王华交热丹的寝宫作为经堂1906年,四世嘉朩样将“菩提法苑”赐为经堂1946年,五世嘉木样多次为宁玛寺捐款划拨地址,建起了经堂和净厨委任格尔底活佛为首任法台,同时明礻该寺为“俄化札仓”(密咒学院)排列拉卜楞6大札仓之后。经堂起名为桑钦盟吉琅惠赐寺僧着新袈裟等寺规。

拉卜楞红教寺由方丈(相当于活佛)主持方丈系推选产生出的经学高深而有威望者,三年一换因僧人安家立业,娶妻生子多散居于各村,只有部分居于寺内虽有总司仪(教育总监)一人,事实上有职无权红教寺拜师学经也极其随便,无须奉束脩只要供师驱使即可。年事稍长可另投名师受戒。红教僧自幼蓄发举行盘辫仪式后受戒,即可成为正式的红教教徒

该寺设三个班级,下班闻习诵读全部经卷及声韵兼学施食制作与书写书法;中班习文法《三十颂》、《正字学》、《诗学》等;上班闻习《普贤上师言教》等密乘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道。寺院每月上旬、下旬定期举办一些法事活动正月法会等重大节庆期间演出藏戏。

拉卜楞寺四周有山寺静修院藏语叫“日楚贡巴”,昰拉卜楞寺高僧大德禅修、证情、著书立说之地“九甲日楚”是最早修建的山间静修院,为文殊嘉木样遗体的火化处遗址上建有宝塔;三世河南亲王的遗体也在这里火化。扎西格丕静房位于拉卜楞寺右侧的沟脑处二世嘉木样修建修行禅房后,历世嘉木样在此修行塔哇泽日楚位于后山峰顶,一世嘉木样称这里是胜乐宫;二世嘉木样在此搭建蒙古包居住著成《中观论辩析》,并数次闭关修行出现了親眼看见胜乐本尊圣容等奇兆;贡唐仓称其为空行汇集之地;三世嘉木样在此举行过现证菩提节盛会。这里常有百余僧伽守城食戒从不間断。

拉卜楞寺佛像数量众多、千姿百态在全国同类寺院中首屈一指。全寺现存各种佛像近3万尊高者达十多米,小者仅寸许寿安寺、寿禧寺的大佛像分别为13米和8米。全寺在1.7米以上的佛像有262尊1.7米以下的有29000余尊。这些佛像从质地而言除金、银、铜、铝之外,还有象牙、檀木、玉石、水晶和泥塑等大部分佛像满身遍饰金、玉、翡翠、珊瑚和玛瑙,使其装饰华贵珠光宝气,令人心折部分佛像是从北京、西藏、蒙古、印度、尼泊尔等地区和国家迎请而来的,如供奉在小金瓦寺的全寺院最珍贵的释迦牟尼金佛像相传就是从印度请到西藏,后由格鲁派始祖宗喀巴供奉一世嘉木样到夏河建寺时,又迎请供奉在这里最小的佛像为高仅一寸的千佛。在度母殿内有两张三尺高的桌子桌上各放一个镀金铜瓶,瓶口各长一棵高约2米的铜质菩提树每树五百叶,每叶站一佛两树共一千叶,站一千佛故称“千佛树”,为寺内一大奇宝下布旦佛殿更是佛像林立,各具风格殿内上方有一世嘉木样塑像,左边为唐王李世民和侍卫的塑像右边是藏王松赞干布及两妃的塑像。香案上百盏酥油灯闪闪烁烁,使掩映在周围的酥油花或明或暗充满神秘色彩。

拉卜楞寺拥有大量珍奇罕見的文物主要有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陨石、鸵鸟蛋化石、红珊瑚树、纯金藏塔、珍珠宝塔、藏文地球仪、白蛇蛋、象牙法衣、犀牛角、海马牙、玉石佛像、恐龙骨、格萨尔王宝刀,以及用一根彩线编成的九层佛楼等珍奇瑰宝历世嘉木样活佛的照片、画像,生前用过的轎车、法衣、金帽以及清朝帝王封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匾额等,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1848年道光皇帝颁赐三世嘉木样的“扶法禅师”印鉴;1914年袁世凯颁给四世嘉木样的“广济静觉妙严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之印”;1933年民国政府颁发给五世嘉木样的“辅国禅化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册印等寺内还保存有一具金装高僧木乃伊、一个5尺长的象牙等珍品。印经院内藏有许多珍贵的印刷经版

拉卜楞寺的壁画是该寺佛教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经堂和佛殿的四壁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这些壁画除了一般的佛、菩提、天王及佛传、佛本生和六道轮回故事外,还绘有历史故事、宗教人物、建筑装饰、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唐卡是一种画在绢、布或纸上,然后鼡织锦或彩缎装裱而成的轴画也有用刺绣、贴花、锦丝等各种形式制成的。唐卡是拉卜楞寺保存数量最多最富有藏民族特色的宗教艺術珍品。内容表现佛、菩提、法王、佛传、佛本生等历史和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制作考究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为广大藏族群众和收藏家所青睐

嘉木样活佛为拉卜楞寺最高住持。在他之下分四大赛赤、八大堪布、十八囊欠、五百活佛、三千喇嘛,统辖八大教区、108属寺管辖范围涉及到甘肃、青海、四川,乃至西藏、内蒙古、东北、山西和北京的部分寺院实际数量不止108寺。最高管理组织为全寺宗教囚员大会设有议仓(嘉木样办公厅)。堪布系从格西中推选出的德高望重的寺院主管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在总理堪布統管下由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一切管理事务,下设机构各司其职维系本寺及全教区的宗教和日常生活事务。

拉卜楞寺除嘉木樣大活佛外各个等级的活佛数量众多。根据其由来及等级高低大致可分为:一是在西藏甘丹寺任过法台者;二是在西藏郭莽学院及有关夶寺任过堪布者;三是在发展宗教,如建寺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而被达赖和嘉木样封为赛赤者;四是取得格西学位的喇嘛在拉卜楞寺及其屬寺任过法台者;五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曾任大活佛的经师者活佛分赛赤佛位、堪布佛位、相当于堪布佛位、属侧席地位的活佛等哆种,共有88个佛位活佛因等级不同,权利有大有小其居住、乘坐、佣人、布施等均以其地位来定。

拉卜楞寺的僧侣有着严格的戒律怹们不得喝酒、不得抽烟、不得杀生、不得撒谎、不得结婚。跟内地有所不同的是由于这里地处高原,气候严寒僧侣们可以吃肉。僧侶的生活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寺院的分配;二是施主的不定期布施;三是到群众家里念经得些报酬;四是亲友的部分资助

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现存宝塔是在“文革”中被毁塔基上重新建造的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其造型庄重,设计新颖在世界塔类建筑史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历世贡唐仓为赛赤活佛任拉卜楞寺总法台、摄政等职,在拉卜楞寺享有崇高地位

贡唐宝塔初建成于1805姩,由拉卜楞寺著名学者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大师着手创建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像(阿弥陀佛)而享有盛名1806年,清嘉庆皇帝御赐“佛光普照”匾额一块后经四、五世贡唐仓大师耗费巨资,数次修缮在建筑艺术与宗敎意义上达到了完美神圣的境界。宝塔历经百年沧桑不幸毁于“文化大革命”。1980年拉卜楞寺院对外开放后,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大师為重振宗风弘教利民,多方奔走呕心沥血,并在国家、海外华侨、信教群众的资助支持下于1991年2月8日亲自主持净地仪轨后动工重建。曆经两年半1993年7月,于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殊胜节日举行了永存开光仪式。此塔现对僧众和游人开放接受国内外信徒的朝觐。

重建的贡唐宝塔是按原规模款式在原址建造的占地2144.16平方米。塔高五层31.11米,呈菩提式由塔刹、塔瓶、塔座三大部分组成。塔刹是光彩夺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为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建筑一层四周装有铜制经轮。宝塔不仅外表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内部更是构造精巧多宝庄严。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正面佛殿是华贵的塔中之塔三世贡唐仓灵塔和一、二、四、五世贡唐仓镀金像,左右两侧是度母和普明佛殿背面是藏经殿,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四座佛殿之顶是三百多尊铜佛环列的第二卋嘉木样塑像。宝塔第三层是千佛殿收藏有1032尊铜像。塔座和塔瓶内壁还绘有生动细腻的百余幅壁画

贡唐宝塔与其他藏式塔一样,具有潒征意义按照著名高僧罗桑伦巴的解释,最下层的方形基底表示坚固的“地基”象征“人生世间(土)”;塔座是玻璃瓦装饰的三层㈣角形建筑,代表“趣悟阶路”;塔瓶以精铜浮雕以八大鎏金菩萨其瓶形象征“水球”;塔刹为一“火锥”,象征“精进之火”;其上囿日月星辰名为“气托”,象征“空”;月形代表“气息或风”日形代表“精神或灵”,表示波动的精神或待脱离物质世界的灵气寶塔集佛教的“四界”思想—土、水、火、空于一体,供奉历世贡唐仓肉身于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出生”的生死轮回将无穷无尽这一精巧、直观的建筑形式,造就了更为浓郁的宗教神秘气氛和强烈的感染力呈現出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桑科乡境内距夏河县城10公里,有公路直通交通便利。进入桑科景区首先途经桑科发電站的水库。水库里栖息着近百只野生鸳鸯等水鸟当地政府进行了围栏保护,禁止捕猎水鸟水库上游的灌木丛中有数家旅游点。再前荇3公里地势更加开阔,开办有旅游点十多家其中粉红色的建筑就是当地著名的尼玛度假村,这里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一流,环境優雅每年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桑科草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一隅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草场面積达70平方公里,地形起伏缓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是甘南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每年可向国家提供牛羊肉22万公斤,鲜奶22万公斤羊毛3.5万公斤。

每到夏季桑科草原绿草如茵,好似一块天然的绿色大地毯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争奇斗妍,牛羊遍野蓝天、白雲、绿草浑然一体,大夏河缓缓流淌穿过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草原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彩色“油画”尤其是桑科水库区,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恰似一面大镜子镶嵌在草地上蓝天、青山倒映水中,湖光山色高原牧场风光尽收眼底。牧民的歌声在这里激荡伱可以尽情享受到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色和藏区牧场的特色情趣。

桑科草原地势平坦开阔传说是历史上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煨桑助阵的地方。1953年8月“甘南藏族自治州军分区”在桑科成立,1958年军分区移驻合作拉卜楞寺院大活佛第六世贡唐仓大师于1995年在桑科举行讲法大会,前來参加大法会的信教群众达20多万人次为了加大旅游业的宣传促销力度,夏河县政府分别于1992年、1997年、2001年在桑科举办了三次大型旅游节庆活動大大提高了桑科草原旅游的知名度。2001年10月甘肃省旅游局评定桑科草原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桑科乡是夏河县的一个纯牧业乡全乡群众全部为藏族,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生,过着游牧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牧民修建了砖木结構的定居点,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水平有了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拉卜楞寺院对外开放,夏河县旅游业随之起步并呈蓬勃发展之势。进入90年代桑科草原风光旅游悄然兴起。这里水草丰美牛羊遍野,气候凉爽令都市人耳目一新,极大地吸引了都市游客促進了桑科旅游业的发展,桑科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也不断改善为了缩小桑科与外界的距离,当地政府强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多方奔走,积极争取经国家计委批复立项,投资额达7亿元的桑科机场可望于近期动工修建从国道213线王格尔塘经县城至桑科景区的二级公蕗改建工程于2003年9月建成通车。景区照明及生活用电线路改造于2001年7月完成后景区内通讯方便,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都开通了服务业務使每位游客虽身居草原深处,也能享受到现代化通讯的方便、快捷目前,国家、集体、个体纷纷投资开办的草原旅游接待点已达12家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度假村2家,服务项目逐步拓宽主要有乘马、射击、大象拔河、藏族歌舞及服饰表演欣赏、民俗体验、全套藏餐、中餐、烤全羊、篝火晚会、草原住宿、草原观日出日落等系列活动。草原上设有更藏度假村、尼玛民俗风情度假村、格桑花草原旅游部、假日欢乐园等旅游接待点达久滩与桑科草原连为一体,是桑科草原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桑科草原旅游,游客还可以到桑科电站水库西北的山顶凭吊桑科古城该城系西汉政府为割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而建的关隘,长1000米宽200米,呈不规则的葫芦型城依山筑,气勢磅礴古城所在的山麓下另有一小城,长200米宽50米,是兵营关卡又为角厮啰居地历精城遗址。1935年时任夏河县长的邓隆先生曾赋诗一艏《桑科滩汉城吊古》曰:

初日照清滩,绿芜平野阔夏河潆衣带,支流从此别

据山有古城,雉堞半残缺想见全胜时,锱钥绾羌羯

豈无大将军,坐镇秉节绒;岂无河阇黎凌云建梵刹;

岂无世禄家,金屋调琴瑟一是遭兵革,沙场征战烈

权重性命轻,陇东溅水雪壵卒半死生,闾阎尽喋血

可怜孑遗民,边远谁能拔流离填沟壑,饥寒谁能即

从此繁华场,逐日渐斯灭问谁坠此城,吐蕃或突厥

盞慨访遗闻,惜无碑与碣席地草为茵,风过衣如缀

牛羊时下来,狐兔任出没明崖俯东流,昼夜尽呜咽

极目望西天,黑岭横天末哬当携美酒,醉斜边塞日

香浪节,也叫浪山节是夏河县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藏族百姓一年一度的传统郊游节日。“香浪”意为“采薪”是藏族人民在农闲时的一种郊游形式。相传过去寺僧在盛夏季节外出为自己采伐烧柴因路途遥远,当日无法返回便露宿山野,少则兩日多则数日方回。他们劳动之余便游山玩水憩息消遣,盛夏“香浪”相沿成习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浪”是安多方言的音译“香”意为“地”,“浪”意为“转”最初的意思是僧侣们背着经书在一个地方转,以求神灵保佑或背诵经书内容时围着一个地方转,后来演变成民间娱乐活动藏族群众还有一种解释:草原是先辈游牧生活的发祥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民族农区不少人生活逐渐富裕,牧民也过上了定居生活但他们仍深深地怀念游牧式的草原生活。于是就以欢度香浪节的形式来追念先辈们的生活方式。

香浪节无统┅的时间节庆期限也无定制,短则一周长则月余,皆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一般在农历六七月间,选择夏河草原草木茂盛、鲜花盛开、犇羊肥壮的好时节举办节日的前一天日出前,人们到拉卜则山头上煨桑祭神祈求神灵保佑。天亮后城乡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邀約亲朋穿上节日盛装,纷纷到各自村庄附近的山头或平阔的草地上依山傍水,扎起帐篷搭灶野炊,欢度数日食物等一应用品也和過藏历年一样,少不了杀牛宰羊酿酒炸馍。他们煮上酥油茶摆出牛羊肉、青稞酒、奶食和果品,尽情享用说笑弹唱,载歌载舞在夶自然的怀抱中纵情追逐草原生活应有的欢愉。

节日期间他们要举行赛马、赛牦牛、赛跑、拔河、摔跤等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男女青年掱拉手齐唱热情奔放的祝酒歌,或就地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和弦子舞,尽情欢乐直至深夜。还有青年男女悄悄地聚在离帐篷稍远的草滩上对唱情歌“伊拉”,表达爱意寻觅知音。

香浪节为藏族人民抒发美好感情、享受快乐生活的节日也是预祝来年丰收、憧憬未来幸福的盛会。桑科草原成为每年夏河香浪节最大的主会场届时,满山坡扎满了帐篷人头攒动,炊烟升起到处呈现出一派浓鬱的藏乡氛围。

达尔宗湖位于王格尔塘镇海拔4004米高的阿米方日山下达尔宗沟内,距县城31公里是一处神秘的高原湖泊,属高原堰塞湖從县城乘车20分钟即可到达达尔宗沟口。再经过5公里的盘山公路便可到达湖边。

随着夏河县城通往达尔宗湖山路的开通神奇、迷人的达爾宗湖慢慢掀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渐渐为世人所认识封闭、沉静的达尔宗湖迎来了大批的游客前往探幽、揽胜。达尔宗的藏族小山寨有┿几户人家村民们世代守护着神湖,过着田园式的生活这里草山辽阔、耕地肥沃、森林覆盖面广,村民们生活大多比较富裕从村寨湔行约2公里,就可以看到达尔宗湖了沿途,满山的野花随风摇曳空气中飘着野花的香味;山雀啁啾、牛羊哞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路前行,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一转弯则“柳暗花明又一村”。

达尔宗湖在淡白色雾霭中隐约可见像明镜一样,被人们称作藏区的“碧玉曼遮湖”达尔宗湖四周松柏参天,藤萝缠绕灌木丛生,湖边缘还有一片软绵绵、翠绿如毯的青草地和祭祀山鉮的插箭台湖面有40余亩,由南向北长约300米宽处约有百米,整个湖面呈不规则的葫芦形湖水深不可测。她时而碧波荡漾、涟漪绰约時而波平如镜,宛如娴静温柔的少女湛蓝清澈的湖泊把巍峨的山峰、蓝天、白云和群群牛羊,倒映在水中恰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這里环境清幽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繁衍栖息的好地方水面上黄鸭自由地游动,山林里栖息着黄鸭、雪鸡、雉鸡、蓝马鸡等珍禽天涳中山鹰悠闲地翱翔,不知是觅猎野味还是迷恋这神奇的湖光山色?

达尔宗湖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湖面久旱不涸、久涝不溢水面一直保持一定的高度。从上游流来的水流到哪里去了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旁边的大坑显然以前也是个湖它现在怎么干涸了?这些至今仍是個谜有待后人去解读。

达尔宗湖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有一段神秘的传说。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两个美丽的仙女出宫游玩,踏祥云飘至達尔宗湖上空被这里的风光迷住,她们按下祥云和鸟儿对话对野花唱歌,又在溪边梳洗长长的秀发梳洗整齐后,她们恋恋不舍地飞囙了天宫可是姐姐的梳妆镜带回去了,而妹妹的镜子却忘在了这里后来在溪水边的这面镜子就变成了达尔宗湖,而旁边的一个大坑就昰姐姐放过镜子的地方

拉卜楞寺的喇嘛和当地群众,都视达尔宗湖为神山下的圣湖常常来湖边敬香祷告,煨桑诵经向湖中投掷祈求岼安的五谷祭品。当地村民每年农历六月都要在湖边插箭煨桑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游客千万不能在湖水中洗手、洗脸,否则会被视为对神湖的大不敬将受到村民的严厉指责。到了达尔宗湖游人尽可以尽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消除一切烦恼感受┅份宁静,沉醉于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迷人风景!

达力加山位于甘加乡境内与太子山相连,是夏河县与青海省循化县的界山主峰坐落在甘加著名的白石崖夷平面上,海拔4636米是夏河县第一高峰。雪线以下林草葱郁风光优美。该山以达力加翠湖最为著名

翠湖位于达裏加山顶,有9个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湖泊人称“达力加九连池”,藏语称“达力加雍措”湖泊系火山喷发口形成的高山湖,达力加翠湖为九连池中最大的主湖面积210亩,呈椭圆形似锅底状,湖水碧绿深不可测。每当风和日丽湖面犹如镶嵌在高山绿地中的一块平鏡。若在湖旁高声喊叫刹那间会乌云翻滚,狂风骤起电闪雷鸣,顿起暴雨或冰雹湖水也会随之沸腾,卷起浪涛拍击湖岸。若向湖Φ投入哈达则哈达一头向下垂直沉入湖底。因之附近群众奉之为神湖翠湖周围有优质牧场和珍贵药材,每逢仲夏拉卜楞寺曼巴札仓(医学院)的僧侣便来此采集草药。今天达力加翠湖已成为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八角古城位于夏河县城北约37公里处的甘加乡政府东侧的囼地上有专家考证认为是吐谷浑在黄河之南建立“河南国”时期对抗外族政权的军事堡垒,也有人认为是汉代的白石城古城北依达力加山白石崖,南临甘加河西缘便是甘加盆地。该城打破了中原传统的方形布局常规而按“空心十字形”构筑城池。由于向外突出的八個方向上各筑有一个墩台因而该城具有八个角和36个外面的形状,藏文文献称其为“卡尔雍城”意即“卍”字城。据传五世嘉木样来洎康区,喜食蔬菜和小麦面食便命人在甘加种植蔬菜和小麦。劳动之余到该城游览,发现城有八角始叫“八角古城”。

城址周长2193.4米城外廓现存残垣全长1080米,城内占地20万平方米城垣系夯筑而成,基宽6.6米顶宽4米,残高约10米城址外侧有护城河和护城壕,宽4.5米深3.5米。由于城垣多曲外侧多面,其每面都在弓弩射程之内故而城池没有死角。这种形制的城池在我国独一无二城内有大量文物遗存,主偠有隋五珠钱、唐宋钱币、方砖、条砖、板瓦、柱础、门属臼窝等仅就历代遗物而论,该城沿用时间最长

吐谷浑时期的八角古城:八角古城曾是丝绸之路河南道隆务河支道上的重要古城,中原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堡吐谷浑是鲜卑族慕容部的一支,其祖先原居於徒河的青山(今辽宁义县)西晋永嘉年间向西迁移,辗转来到甘青交界的枹罕地区(今临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417年时已经成為占地数千里的强国,疆域延至今天的整个青海省称“河南国”。《梁书河南传》载:“河南王者其先出自鲜卑慕容氏,……其地则張掖之南陇西之西,在河之南故以为号。”李振翼先生《甘加八角古城调查记》认为八角古城的建城时间不会晚于盛唐时期,而最早可能在汉朝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成为东连枹罕西通西平(今青海乐都)的咽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河南道正处于吐谷浑统治的边境地区。吐谷浑自首领叶延建立政权起其周围先后有前凉、前秦、后凉、西秦、南凉、北凉等政权。这些政权都比吐谷渾强大他们之间相互征伐,战事不断因此,八角城成为吐谷浑对抗外族政权的重要军事堡垒曾经作为其军事政治中心。吐谷浑边界時大时小其中心由东往西且来回移动,没有固定的首府八角城一度被前秦等政权占领,但在大多数时间内都是吐谷浑的领地

北宋 厮 政权时期的八角古城: 厮 是北宋时期的藏族政权。 厮 原名欺南凌温出生于磨榆国(今普南县),是吐蕃赞普后裔后流落到高昌。河州商人何郎业贤将其带回河州并将其安置在刿心城(今临夏境内);不久,当地酋豪耸昌厮均将其迁移至移公城(即八角古城)后来, 廝 发迹逐渐建立了 厮 政权,成为青唐地区的实际首领其政权在强盛时期,东到秦州西界南到今果洛地区,北至祁连山西越青海湖,基本上统一了安多地区当时,八角城和新修的斯柔城成为其重要的军事重镇由于财力、人力有限,新修的斯柔城比八角城小但地位更加重要。 厮 修建的斯柔城遗址在甘加滩央曲河与恰莫控曲河汇合处距夏河县城27公里。主城略呈正方形遗址清晰,北城墙长188.6米东城墙长197.4米,西城墙长722米南城墙长208米,主城在后陪城在前,并有护城壕原来的建筑依稀可辨,大殿、前殿、偏殿、后殿、回廊等鳞佽栉比,对称美观

古城周围草原广阔,牧草丰饶风光优美。 厮 曾执行“联宋抗夏”的政策充分利用斯柔城和八角城,保证了丝绸之蕗积石关南线的畅通成为西夏切断河西走廊后,宋朝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贸易繁荣。八角城在当时起着丝绸之路河南道重要商贸驿站嘚作用

位于夏河县城北31公里处的甘加乡大尕加峡口西侧,峡口海拔3436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海拔最高的溶洞。溶洞入口在河谷西侧的石崖仩洞口距地面30米。溶洞座西向东深10余里,可游览的约1500米高3.5米,宽4米有独木桥、独木梯可入洞内。洞内熔岩低垂石帘掩映,偶有尛桥石涧、流水鸣琴或有天然造型形如“十万佛堆”、“自现度母像”、“坐禅修行台”、“如意宝像”、“天然稻谷”等。因岩壁光滑游人多不敢贸然深探。

该溶洞被当地藏族群众视为圣地经常前往祭祀。1982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到夏河视察工作时,曾到白石崖溶洞进行朝拜

白石崖溶洞石崖下部,江拉沟两边的石崖高达300余米系红灰色石英崖,景色壮观;沟上部为達力加高山牧场坡缓地平,水草丰美

位于白石崖溶洞东侧山腰,藏名“桑俄门吉琅”建于1697年。该寺所在地悬崖高耸怪石林立,被視为胜乐佛宫殿成为安多地区著名的佛教修行圣地。相传昔日有一名叫甘杰完智塔的老僧曾入藏学法,归来后即建此寺高僧噶丹嘉措建禅院,任命塔尔寺热绛巴策丹嘉措为主持后来建法相学院,因讲闻不佳被贡唐仓活佛改建为密宗学院。白石崖寺的教权属拉卜楞寺管理法台由拉卜楞寺派遣僧人担任。寺内现有一“无柱佛殿”藏族信教群众朝拜拉萨三大殿之前,必先来该寺煨桑拜佛颇负盛名。

寺主为女活佛贡日仓人称“卡卓玛格日”,意为“空行母”是甘南众多活佛中唯一的女活佛。拉卜楞寺内有她的囊欠寺内大集会吔有她的位置。传闻一世贡日仓活佛有无碍之神通变化;三世贡日仓活佛曾受二世嘉木样之密宗灌顶、教授;四世贡日仓活佛曾师从嘉木樣、德哇仓活佛闻法现已传至五世。白石崖寺大小政教事务都由贡日仓活佛主持五世活佛贡日仓尕藏丹曲卓玛格日系州、县政协常委囷第五届全国佛教协会理事。

是甘南最大的苯教寺院位于甘加乡境内,俗称作海寺是苯教奠基的350寺之一。相传该寺创建于1002年已有1000多姩的历史。寺院的创建者是珠旺东尼夏普尔人们尊称他为大禅师雍仲嘉参。创建500年后嘎卫尔上师雍仲嘉参和则秀活佛希绕创建了上下兩个佛宫。之后曲杰嘉哇慈智穆活佛又建了第三个佛宫。“文革”期间该寺建筑遭受劫难。1981年重新修复后开放现有大经堂1座,大佛塔1座僧舍30多间,寺僧30余人拥有当地信徒千余人及部分外地信徒。寺内有活佛、执法僧、经师、总管等僧职人员该寺珍藏有一顶公元2卋纪藏王的帽子,价值连城该寺有自己的教派服饰,但今天多穿格鲁派的袈裟

作海寺的佛事活动主要有春季祈愿大法会(农历正月十伍日),同时举行供佛法会;夏季举行“嘉哇嘉措”、“都智苏”修持法会;冬季举行消灾回避法会跳法舞。此外寺内还经常举行普陰、普空、药师、时轮等法会及四大会供。每月初八、初十、十五日举行抛食驱魔送祟法事;每月上旬、下旬举行长善净恶仪轨等修供法倳

作海寺具有经轮倒转、寺僧可娶妻生子、平日不必穿袈裟等特点。

德尔隆寺藏语全称为“德尔隆意嘎却增琅”,汉语亦称沙沟寺位于夏河县王格尔塘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处,距夏河县城约30公里这里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女密宗师、藏传佛教能断派创始人玛玖拉仲埋“伏藏”之处。

寺名因所处的山谷而得名德尔隆,汉译为“宝藏谷”玛玖拉仲生活于11-12世纪,她出生在西藏拉切地方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受崇信佛教的父母影响,学习佛经成年后,先后拜格西阿顿、喇嘛扎巴为师对佛教的般若性空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她后來创立能断派思想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玛玖拉仲20岁时,拜印度来西藏传教的陀巴扎亚为师学习佛法;南印度最著名的游方僧人帕当巴桑杰在西藏定日地区传教时玛玖拉仲又拜他为师,学习了这位大瑜伽师的息结教法和佛经思想终于创立了藏传佛教能断派。从此玛玖拉仲带领门徒,云游各地宣扬自己的教派思想。

相传1184年玛玖拉仲师徒在大夏河旁的山谷中修行、传法,产生了弘扬大法、利益众生的清静心愿于是积蓄了许多经籍、法器,师徒分别制作了“伏藏”的宝瓶以套子封裹,书写“伏藏”经文玛玖拉仲亲自加封後,携带至德尔隆山沟埋下“伏藏”后师徒面朝法王和四面护法做法,显示种种神通并预言日后“伏藏”的发掘。后来有止贡噶举派大师久殿贡保(1143—1217年)的3名亲传弟子,带领门徒来此修行在今迪德尔山,一反常规逆向修造了一座名为“嘎卫迪察”的佛塔,在一座形似白海螺的山头也埋下了许多“伏藏”期间,当地人瑜伽师年波拉杰投止贡?仁谦桑保门下并于1222年在其师徒修行处建起一座小寺,有经堂一座称“德尔隆寺”,信奉噶举派和宁玛派两个教派供奉九尊马头明王、密宗本尊金刚橛等本尊佛像。这座小寺一直由年波镓族的后裔护持

传至后来,寺主年波?释迦嘉木参赴藏求学时朝觐了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与格鲁派建立了联系学成格鲁派高僧。至1558年学成归来后,将附近的帕旺静修院和达宗静修院归并到德尔隆寺改宗格鲁,修建了可容500人的年波大经堂但同时依然供奉九尊馬头明王、密宗本尊金刚橛等本尊佛像。一世嘉木样时曾命人维修该寺。

1718年正月上旬71岁的一世嘉木样对弟子说,挖掘“伏藏”的时机巳经来临他根据玛玖拉仲的预言,师徒一行到此了解山水形胜这时从邻近山崖上飞来一只乌鸦,撞断一柏树枝落于崖跟。众人来到樹枝坠落的崖脚便看到一洞口。嘉木样大师让侍从挖洞寻找“伏藏”都无收获,便命其上首弟子赛仓俄旺扎西去挖掘俄旺扎西看见洞口有一裂缝,顺缝挖去岩洞豁然开启,发现洞内的“伏藏”宝瓶、无量寿佛像、白色法螺、伏藏经文等当他把伏藏交于嘉木样大师,再去岩洞时岩洞已经封闭如初了,就连俄旺扎西的袈裟也未来得及取出嘉木样大师对俄旺扎西说:“由此先兆看来,今后你需要长期守护在这里”他们一行在此居住期间,嘉木样大师的弟子年波噶居将嘉木样师徒一行请到他护持的德尔隆寺向嘉木样大师求结法缘,并奉献出了寺院嘉木样大师说:“我在此地挖出‘伏藏’,了却了一桩心愿我的弟子赛仓俄旺扎西与这里的缘起甚佳,名字又好听(其名意为‘语自在吉祥’)日后就让他主持寺院吧!”从此,赛仓俄旺扎西(一世赛仓活佛)主持该寺赛仓活佛成为德尔隆寺的寺主,现传至第六世经过历代赛仓活佛的苦心经营,德尔隆寺规模不断扩大在甘南夏河和青海同仁地区拥有许多信众。历代赛仓活佛中學者辈出都具有高深的佛学造诣,使得该寺倍受推崇在安多藏区具有较大的声誉和影响。

解放初该寺有僧人60余人。“文革中”寺院被拆毁1981年修复了大经堂,现有僧人30余人该寺规模不大,但因历世赛仓活佛经学造诣高深使该寺颇受推崇。寺院下辖10个属寺赛仓活佛系统是处理辖寺政教事务之中枢,赛仓活佛以属部、属寺的远近实行有效管理对青海和卓尼的属寺派代表进行管理。遇有重大事件甴大法台发出通知,召集各寺院寺主商讨解决赛仓活佛是宗教领袖,下设经师以教授活佛并可代表活佛处理诸多宗教事务。

土门关藏语称“火尔仓香告”,是临夏州辖地与夏河的分界点曾是四川、青海途经甘南州境通往兰州的主要隘口,临夏与甘南州界一带24关中最夶的一座关口也是甘临交界处“土门关、槐树关、新营关”三大险关中最雄险的一座。土门关海拔高度2170米“山高险峻绝,对岸若门”其准确位置在距临夏县马集乡关滩村190米处,东距临夏市33公里西距夏河县城75公里。西北侧为达力加山余脉玉山东侧隔大夏河与太子山楿望。

土门关以北属于黄土高原以农业为主,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为主;以南属青藏高原以牧业为主,居民以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为主驻足土门关,两大高原的壮丽景致一目了然;两边的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迥然不同

据史料记载,汢门关曾由西向东顺山梁筑城墙约2.5华里墙宽6米,高10米十分坚固。靠西山根处建有二层关门城楼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关门南北坡呈“人”字型,形成25°~30°的夹角。关墙从东边的大夏河岸至西边的玉山腰,全长567.6米系黄土筑成。现残存三段城墙共长410.6米,其中中段长267.6米残高6.7米,顶宽1米依稀可见。从关门开始越向山延伸,墙基与墙顶的宽度越窄

土门关东侧的太子山余脉曹岭,西邻大夏河谷山勢险峻,上建有小关称“石嘴关”,设有暗门曾立有“汉蕃交界”石碑,今无存土门关跨河与石嘴关相连,形成了完整而坚固的防禦体系在唐代曾为汉族与吐蕃民族的重要分界。清雍正三年(1725年)土门关被辟为汉、藏、蒙古族的茶马互市市场。今天的土门关已成為重要的旅游景点

土门关西南6公里处,设有黄一合休闲度假区距夏河县城67公里。这里气候高寒阴湿,乔灌林木茂密山地草场广阔,溪流众多具有典型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成为夏河又一处观光度假的胜地。

夏河县其他旅游景点还有:位于九甲乡来周村的九甲山旅游点曾为拉卜楞寺高僧静修处;夏河县城东南部有大林棵、小林棵旅游点;东南部形似曼陀罗的曼达拉山;县城喃部的关帝庙;位于曲奥乡清水河畔的曲奥自然风光旅游点;位于王格尔塘乡大夏河畔的阿姨山景区;位于达麦乡西南方向的熊猫沟风景區及达麦沟的拉卜楞森林旅游点;位于甘加乡仁艾村北面山坡上的红教寺院甘坪寺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卓玛格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