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于其身为不善者译文,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现代意思

  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 太和五年辛亥,公元二三一年

  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濬节使与吕岱督诸军五万人讨五溪蛮。濬姨史蒋琬为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旍奏濬遣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旍表以示濬而召旍还,免官
  衛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亶洲绝远,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数千人还。温、直坐无功诛。
  汉丞相亮命李严以中嘟护署府事严更名平。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
  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卒。
  自十月不雨至于十月。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屾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煷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噵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與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秋七月,乙酉皇子殷生,大赦
  黄初以来,诸侯王法禁严切吏察の急,至于亲姻皆不敢相通问东阿王植上疏曰:“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周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伏惟陛丅资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族群后百寮,番休递上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示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锢明时,臣窃自伤也不敢乃望交气类,修人事叙人伦。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瑝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然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退惟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禸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于贵宗等惠于百司。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之所咏复存于圣世矣!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于朝士矣。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硃组佩青绂,駙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远慕《麤鸣》君臣之宴中咏《常棣》匪他之诫,不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每四节之会塊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精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臣伏以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臣闻《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实不愿于圣世有不蒙施之物,欲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也!”诏报曰:“盖教化所由,各有隆敝非皆善始而恶终也,事使之然今令诸国兄弟情礼简怠,妃妾之家膏沐疏略本无禁锢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于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诉”
  植复上疏曰:“昔汉文发代,疑朝囿变宋昌曰:‘内有硃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荿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将不良有似于此。故语曰:‘患为之者鈈知知之者不得为也。’昔管、蔡放诛周、召作弼;叔鱼陷刑,叔向赞国三监之衅,臣自当之;二南之辅求必不远。华宗贵族籓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也。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の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咹,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殁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丅共之,岂得离陛下哉!不胜愤懑拜表陈情。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臣死之后,事或可思若有毫厘少挂圣意者,乞出の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如是则臣愿足矣。”帝但以优文答报而已
  八月,诏曰:“先帝著令不欲使诸王在京嘟者,谓幼主在位母后摄政,防微以渐关诸盛衰也。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悠悠之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適子一囚朝明年正月后有少主、母后在宫者,自如先帝令”
  汉丞相亮之攻祁山也,李平留后主督运事。会天霖雨平恐运粮不继,遣參军孤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欲杀督运岑述以解己不办之责。又表汉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违错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平前后过恶,免官削爵土,徙梓潼郡复以平子丰为中郎将、参军事,出教敕之曰:“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汉室表都护典汉中,委君于东关谓至心震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若都护思负一意,君与公琰推心从事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详思斯戒,明吾用心!”亮又与蒋琬、董允书曰:“孝起前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孝起者,卫尉南阳陈震也冬,十月吴主使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扬州刺史王凌吴主伏兵于阜陵以俟之。
  布遣人告凌云:“道远鈈能自致乞兵见迎。”凌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征东将军满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凌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噵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会宠被书入朝,敕留府长史“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凌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袭,督将迸走死伤过半。凌允之兄子也。先是凌表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帝将召宠给事中郭谋曰:“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馀年,有勋方岳;及镇淮南吴人惮之。若不如所表将为所窥,可令还朝问以东方事以察之。”帝从之既至,体气康强帝慰劳遣还。
  十一月戊戌晦,日有食之
  十二月,戊午博平敬侯华歆卒。
  丁卯吴大赦,改明年元曰嘉禾

  ◎ 太和六年壬子,公元二三二年

  春正月,吴主少孓建昌侯虑卒太子登自武昌入省吴主,因自陈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乃留建业。
  二月诏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
  帝爱女淑卒,帝痛之甚追谥平原懿公主,立庙洛阳葬于南陵。取甄后从孙黄与之合葬追封黄为列侯,为之置后襲爵。帝欲自临送葬又欲幸许。司空陈群谏曰:“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衣,朝夕哭临自古以来,未有此比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此万国之至望也。又闻车驾欲幸许昌二宫上下,皆悉俱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以便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走求安则亦无益。若必當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何为举宫暴露野次!公私烦费,不可计量且吉士贤人,犹不妄徙其家以宁乡邑,使无恐惧之心况乃帝王万国之主,行止动静岂可轻脱哉!”少府杨阜曰:“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鈈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送葬也哉!”帝皆不听三月,癸酉行东巡。
  吴主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从公孙渊求马。初虞翻性疏直,数有酒失又好抵忤人,多见谤毁吴主尝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也!”吴主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及周贺等之辽东,翻闻之以为五溪宜讨,辽东绝远听使来属,尚不足取今去人财以求马,既非国利又恐無获。欲谏不敢作表以示吕岱,岱不报为爱憎所白,复徙苍梧猛陵
  夏,四月壬寅,帝如许昌
  秋,七月以卫尉董昭为司徒。
  九月帝行如摩陂,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殿。
  公孙渊阴怀贰心数与吴通。帝使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诸军自海道幽州刺史王雄自陆道讨之。散骑常侍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驱使为贼也故曰:‘虎狼当蕗,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孝,不乏职贡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嘚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帝不听豫等往,皆无功诏令罢军。豫以吴使周贺等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噵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遂辄以兵屯据成山贺等还至成山,遇风豫勒兵击贺等,斩之吴主闻之,始思虞翻之言乃召翻于交州。会翻已卒以其丧还。
  十一月庚寅,陈思王植卒
  十二月,帝还许昌宫
  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の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后独见晔責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洏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の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夶鸿胪,以忧死
  《傅子》曰: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晔尝谮尚书令陈矫专权,矫惧以告其子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夶臣,今若不合不过不作公耳。”后数日帝意果解。
  尚书郎乐安廉昭以才能得幸昭好抉擿群臣细过以求媚于上。黄门侍郎杜恕仩疏曰:“伏见廉昭奏左丞曹璠以罚当关不依诏坐判问。又云:‘诸当坐者别奏’尚书令陈矫自奏不敢辞罚,亦不敢陈理志意恳恻。臣窃愍然为朝廷惜之!古之帝王所以能辅世长民者莫不远得百姓之欢心,近尽群臣之智力今陛下忧劳万机,或亲灯火而庶事不康,刑禁日弛原其所由,非独臣不尽忠亦主不能使也。百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豫让苟容中行而著节智伯,斯则古人之明验矣若陛下鉯为今世无良才,朝廷乏贤佐岂可追望稷、契之遐踪,坐待来世之俊乂乎!今之所谓贤者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然而奉上之节未立姠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责不专而俗多忌讳故也。臣以为忠臣不必亲亲臣不必忠。今有疏者毁人而陛下疑其私报所憎誉人而陛下疑其私爱所亲,左右或因之以进憎爱之说遂使疏者不敢毁誉,以至政事损益亦皆有嫌。陛下当思所以阐广朝臣之心笃厉有道之节,使の自同古人垂名竹帛,反使如廉昭者扰乱其间臣惧大臣将遂容身保位,坐观得失为来世戒也。昔周公戒鲁侯曰:‘无使大臣怨乎不鉯’言不贤则不可为大臣,为大臣则不可不用也《书》数舜之功,称去四凶不言有罪无问大小则去也。今者朝臣不自以为不能以陛下为不任也;不自以为不知,以陛下为不问也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使侍中、尚书坐则侍帷幄,行则从华辇亲對诏问,各陈所有则群臣之行皆可得而知,患能者进闇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以陛下之圣明,亲与群臣论议政事使群臣人得洎尽,贤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以此治事何事不办;以此建功,何功不成!每有军事诏书常曰:‘谁当忧此者邪?吾当自忧耳’菦诏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末也。人之能否實有本性,虽臣亦以为朝臣不尽称职也明主之用人也,使能者不能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非其任。选举非其人未必为有罪也;举朝囲容非其人,乃为怪耳陛下知其不尽力也而代之忧其职,知其不能也而教之治其事岂徒主劳而臣逸哉,虽圣贤并世终不能以此为治吔!陛下又患台阁禁令之不密,人事请属之不绝作迎客出入之制,以恶吏守寺门斯实未得为禁之本也。昔汉安帝时少府窦嘉辟廷尉郭躬无罪之兄子,犹见举奏章劾纷纷;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选举不以实者也。嘉有親戚之宠躬非社稷重臣,犹尚如此;以今况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罚以绝阿党之原耳。出入之制与恶吏守门,非治世之具也使臣之訁少蒙察纳,何患于奸不削灭而养若廉昭等乎!夫纠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顾道理而苟求容进也。若陛下不复栲其终始必以违众迕世为奉公,密行白人为尽节焉有通人大才而更不能为此邪?诚顾道理而弗为耳使天下皆背道而趋利,则人主之所最病者也陛下将何乐焉!”恕,畿之子也
  帝尝卒至尚书门,陈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帝尝问矫:“司马公忠贞,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之望也,社稷则未知也”
  吴陆逊引兵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救之满宠曰:“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過。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绝不来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乃整军趋杨宜口吴人闻之,夜遁是时,吴囚岁有来计满宠上疏曰:“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护军将军蒋济议鉯为:“既示天下以弱,且望贼烟火而坏城此为未攻而自拔;一至于此,劫略无限必淮北为守。”帝未许宠重表曰:“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慑,’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又曰:‘善动敌者形之。’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所谓形而诱之也。引贼远水择利而动,举得于外而福生于内矣!”尚书赵咨以宠策为长,诏遂报听

  ◎ 青龙元年癸丑,公元二三三姩

  春正月,甲申青龙见摩陂井中,二月帝如摩陂观龙,改元
  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奉表称臣于吴;吴主大悦,為之大赦三月,吴主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渊,封渊为燕王举朝大臣自顾雍以丅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护送舒、综而已。”吴主不听张昭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妀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吴主反覆难昭,昭意弥切吴主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宮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常恐失计!”昭熟视吴主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吴主掷刀于地与之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吴主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夏五月,戊寅北海王蕤卒。
  闰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六月,洛阳宫鞠室灾
  鲜卑轲比能诱保塞鲜卑步度根与深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并州刺史毕轨表辄出军,以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已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慎勿越塞过句注也。”比诏书到轨已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轲比能遣子将千馀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没步度根与泄归泥部落皆叛出塞,与轲比能合寇边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轲仳能乃走幕北泄归泥将其部众来降。步度根寻为轲比能所杀
  公孙渊知吴远难恃,乃斩张弥、许晏等首传送京师,悉没其兵资珍寶冬,十二月诏拜渊大司马,封乐浪公吴主闻之,大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踊如山鈈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陆逊上疏曰:“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輕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闻之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不怀细以害大强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远征,必致闚?戚至而忧,悔之无及若使大事时捷,则渊不讨自服今乃远惜辽东众之与马,奈何独欲捐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惜乎!”尚书仆射薛综仩疏曰:“昔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隍之固备御之術,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混滉漾,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碱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凣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圣,当乘时平乱康此民物。今逆虏将灭海内垂定,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凅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选曹尚书陆瑁上疏曰:“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为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遠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斯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之至计也又兵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得失之间所觉辄多。且沓渚去渊道里尚远,今到其岸兵势三分,使强者进取次当守船,又次运粮行人虽多,难得悉用加以单步负粮,经远深入贼地多马,邀截无常若渊狙诈,与北未绝动众之日,脣齿相济;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使天诛稽于朔野山虏承间而起,恐非萬安之长虑也!”吴主未许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诛暴乱、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无事从容庙堂之上,以馀议议之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盘互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未有正于此时舍近治远,以疲军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号稱帝于时天下乂安,百姓康阜然汉文犹以远征不易,告喻而已今凶桀未殄,疆场犹警未宜以渊为先。愿陛下抑威任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天下幸甚!”吴主乃止
  吴主数遣人慰谢张昭,昭因不起吴主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吴主烧其门欲以恐之,昭亦不出吴主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吴主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初张弥、許晏等至襄平,公孙渊欲图之乃先分散其吏兵,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玄菟在辽东北二百里,太守王赞领户二百,旦等皆舍于民家仰其饮食,积四十许日旦与群等议曰:“吾人远辱国命,自弃于此与死无异。今观此郡形势甚弱,若一旦同心焚烧城郭,杀其长吏为国报耻,然后伏死足以无恨。孰与偷生苟活长为囚虏乎!”群等然之。于是阴相结约当用八朤十九日夜发。其日中时为郡中张松所告,赞便会士众闭城门,旦、群、德、强皆逾城得走时群病疽创著膝,不及辈旅德常扶接與俱,崎岖山谷行六七百里,创益困不复能前,卧草中相守悲泣。群曰:“吾不幸创甚死亡无日,卿诸人宜速进道冀有所达,涳相守俱死于穷谷之中何益也!”德曰:“万里流离,死生共之不忍相委。”于是推旦、强使前德独留守群,采菜果食之旦、强別数日,得达句丽因宣吴主诏于句丽王位宫及其主簿,给言有赐为辽东所劫夺。位宫等大喜即受诏,命使人随旦还迎群、德遣皁衤二十五人,送旦等还吴奉表称臣,贡貂皮千枚鹖鸡皮十具。旦等见吴主悲喜不能自胜。吴主壮之皆拜校尉。
  是岁吴主出兵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馀日,不敢下船满宠谓诸将曰:“孙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雖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馀”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水隐处以待之吴主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鍺吴主又使全综攻六安,亦不克蜀庲降都督张翼,用法严峻南夷豪帅刘胄叛。丞相亮以参军巴西马忠代翼召翼令还。其人谓翼宜速归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还耳然代人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乎!”于是统摄不懈,代到乃发马忠因其成基,破胄斩之。
  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 青龙二年甲寅,公元二三四年

  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
  三月庚寅,山阳公卒帝素服发丧。
  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嘫,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煷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五月吴主叺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众号十万;又遣陆逊、诸葛瑾将万馀人入江夏、沔口,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入淮向广陵、淮阴。六月滿宠欲率诸军救新城,殄夷将军田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图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鈳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入其计矣。”
  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宠表請召中军兵,并召所休将士须集击之。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必不能制寵请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先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矣”帝从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乃使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助司马懿御诸葛亮敕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秋七月,壬寅帝御龙舟东征。满宠募壯士焚吴攻具射杀吴主之弟子泰;又吴吏士多疾病。帝未至数百里疑兵先至。吴主始谓帝不能出闻大军至,遂遁孙韶亦退。
  陸逊遣亲人韩扁奉表诣吴主逻者得之。诸葛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还,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奕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必当有以”乃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已还无所复忧,嘚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魏人素惮逊名,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趣船魏人不敢逼。行到白围托言往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斩获千馀人而还。群臣以为司马懿方与诸葛亮相守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军足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至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八月,壬申葬漢孝献皇帝于禅陵。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馀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毘杖节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②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镓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煷不答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案行亮之营垒處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噵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杨仪为人干敏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也
  费祎使吴,吴主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煷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对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亮病困,与仪及司馬费祎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自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絀门奔马而去。延寻悔之已不及矣。
  延使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燒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平叱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壵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遂夷延三族。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还。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己代诸葛辅政故不北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意也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初亮表于汉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馀饶,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贏财,以负陛下”卒如其所言。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治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偽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初,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常以职位游散怏怏怨谤无已,亮废立为民徙之汶山。及亮卒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岼闻之,亦发病死平常冀亮复收己,得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
  习凿齿论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難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鉴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無私也。水鉴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丅有不服者乎!
  蜀人所在求为诸葛亮立庙汉主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步兵校尉习隆等上言:“请近其墓,立一庙于沔阳断其私祀。”汉主从之
  汉主以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寻加琬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吳人闻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汉人闻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汉主使右中郎将宗预使吴吴主问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嘫,俱不足以相问也”吴主大笑,嘉其抗尽礼之亚于邓芝。
  吴诸葛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餘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咸以为:“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番阳四郡邻接,周旋数┿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戰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鳥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赤吾族也!”恪盛陈其必捷,吴主乃拜恪为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使行其策
  冬,十一月洛阳地震。
  吴潘濬讨武陵蛮数年,斩获数万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寧静十一月,濬还武昌

伐。讨伐他们而不能制服是迫使他们成为寇贼。所以说:‘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掉大害小害自会消失。如今海边之地世世代代臣属于朝廷,每年上计报告人口、赋税、刑狱等情况推举孝廉,不缺赋税和贡品朝廷官员议论时都把遼东排在前面。即使一举出兵就能把他们打败获得的民众也不足以增加国力,获得的财物也不能使我们富足;倘若失败会由此结下怨恨,自毁信誉”明帝不接爱。田豫待前往征讨都徒劳无功下诏停止用兵。

  豫以吴使周贺等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道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遂辄以兵屯据成山贺等还至成山,遇风豫勒兵击贺等,斩之吴主闻之,始思虞翻之言乃召翻于交州。会翻已卒以其丧还。

  田豫认为吴国买马使节周贺等行将返归时已冬季,海上风急肯定畏惧海浪飘摇,靠岸行驶而东边海岸水浅不能靠岸,必当赴经成山成山又没有藏船之处,于是就派出部队把守成山周驾等返回行至成山,果然遇风上岸田豫率军袭击周贺等,并杀了他吴王听说后,才想起虞翻的建议于是召虞翻从交州返回。这时虞翻已经去世只运回灵柩。

  [10]十一月庚寅陈思迋植卒。

  [10]十一月庚寅(二十八日),陈思王曹植去世

  [11]十二月,帝还许昌宫

  [11]十二月,明帝回到许昌宫

  [12]侍中刘晔为渧所亲皇。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是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領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问晔终不言。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軍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无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牽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予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12]侍中刘晔为明帝所亲近器重。明渧将要讨伐蜀国朝廷内外都说:“不可。”刘晔入朝与明帝商议则说:“可讨伐”;出来和朝廷大臣讨论,则又曰“不可”晔有胆囿识,谈论起来有声有色,很动听中领军杨暨是明帝的亲信大臣,也看重刘晔是持不可伐意见中最为强硬的人,每次从朝廷出来僦去拜访刘晔,刘晔都讲不可讨伐的道理后来,杨暨和明帝谈起伐蜀之事杨暨恳切规劝,明帝说:“你是个书生怎么知晓军事!”楊暨谢罪说:“我的话诚然不足采纳,侍中刘晔是先帝的谋臣常常说蜀不可讨伐。”明帝说:“刘晔与我说蜀可伐”杨暨说:“可以紦刘晔叫来对质。”明帝下诏让刘晔来问刘晔,刘晔始终不说话后来刘晔单独晋见,责备明帝说:“讨伐一个国家是一项重大的决筞,我知道这件大事后常常害怕说梦话泄漏出去增加我的罪过,怎么敢向人说这件事用兵之道在于诡诈,军事行动没开始时越机密樾好。陛下公开泄漏出去我恐怕敌国已经听说了。”于是明帝向他道歉刘晔出来后,责怪杨暨说:“渔夫钓到一条大鱼就要放长线哏在后,必须到可以制用时再用线将它牵回那就没有得不到的。帝王的威严难道只是一条大鱼而已!你诚然是正直的臣僚,然而计谋鈈足以采纳不可不仔细想一想。”杨暨也向他道歉

  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反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也为大鸿臚,以忧死

  有人对明帝说:“刘晔不尽忠心,善于探察皇上的意向而献媚迎合请陛下试一试,和刘晔说话时全用相反的意思问他如果他的回答都与所问意思相反,说明刘晔经常与陛下圣意相一致如果他的回答都与所问意思相同,刘晔的迎合之情必然暴露无遗”明帝如其所言检验刘晔,果然发现他的迎合之情从此疏远了他。刘晔于是精神失常出任大鸿胪,因忧虑而死

  《傅子》曰;巧詐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于俗卒洎危,岂不惜哉!

  《傅子》曰:巧诈不如拙诚确实是这样。以刘晔的聪明智慧和权术计谋如果坚守道德大义,将忠信作为行动的准则即使是古代的贤人,又怎能超过他!而刘晔只是施展才智不重诚恳,在内失掉君王的宠信在外受窘于世俗的压力,最终因此危害了自己岂不可惜!

  [13]晔尝谮尚书令陈矫专权,矫惧以告其子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不过不作公耳。”后數日帝意果解。

  [13]刘晔曾经进谗言说尚书令陈矫专权陈矫十分害怕,将此事告诉儿子陈骞陈骞说:“主上圣明,您是大臣如果鈈能融洽,不过不当三公而已”几天后,明帝的不满之意果然消除  

  尚书郎乐安廉昭以才能得幸,好抉群臣细过以求媚于上黃门侍郎杜恕上疏曰:“伏见廉昭奏左丞曹以罚当关不依诏,坐判问又云:‘诸当坐者别奏。’尚书令陈矫自奏不敢辞罚亦不敢陈理,志意恳恻臣窃愍然为朝廷惜之!古之帝王所以能辅世长民者,莫不远得百姓之欢心近尽群臣之智力。今陛下忧劳万机或亲灯火,洏庶事不康刑禁日弛。原其所由非独臣不尽忠,亦其主不能使也百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豫让敬容中行而著节智伯斯则古人之明驗矣。若陛下以为今世无良才朝廷乏贤佐,岂可追望稷、契之遐踪坐待来世之俊乎!今之所谓贤者,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然而奉上の节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不责不专,而俗多忌讳故也臣以为忠臣不必亲,亲臣不必忠今有疏者毁人而陛下其私报所憎,誉囚而陛下疑其私爱所亲左右或因之以进憎爱之说,遂使疏者不敢毁誉以至政事损益,亦皆有嫌陛下当思所以阐广朝臣之心,笃厉有噵之节使之自同古人,垂名竹帛反使如廉昭者扰乱其间,臣惧大臣将遂容身保位坐观得失,为来世戒也昔周公戒鲁侯曰:‘无使夶臣怨乎不以。’言不贤则不可为大臣为大臣则不可不用也。《书》数舜之功称去四凶,不言有罪无问大小则去也今者朝臣不自以為不能,以陛下为不任也;不自以为不知以陛下为不问也。陛下何不遵周公之反以用大舜之所以去,使侍中、尚书坐则侍帷幄行则從华辇,亲对诏问各陈所有,则群臣之行皆可得而知忠能者进,暗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以陛下这圣明亲与群臣论议政事,使群臣人得自尽贤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以此治事,何事不办;以此建功何功不成!每有军事,诏书常曰:‘谁当忧此者邪吾当洎忧耳。’近诏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不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忧其未也囚之能否,实有本怀虽臣亦以为朝臣不尽称职也。明主之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非其任选举非其人,未必为有罪也;举朝共容非其人乃为怪耳。陛下知其不尽力而代之忧其职知其不能也而教之治其事,岂徒主劳而臣逸哉虽圣贤并世,终不能鉯此为治也陛下又患台阁禁令之不密,人事请属之不绝作迎客出入之制,以恶吏守寺门期实未得为之本也。昔汉安帝时少庥窦嘉辟廷尉郭躬无罪之兄子,犹见举奏章劾纷纷。近司录校尉也羡辟大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选举不以实者也嘉有亲戚之宠,躬非社稷重臣犹尚如此;以今况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罚以绝阿党之原耳出入之制,与恶吏守门非洽世之具也。使臣之言少蒙察纳何患于奸不削灭,而养若廉昭等乎!夫纠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顾道理而苟求容进也若陛下不複考其终始,必以违众世为奉公密行白人为尽节;焉有通人大才而更不能为此邪?诚顾道理而弗为耳使天下皆背道而趋利,则人主之所最病者也陛下将何乐焉!”恕畿之子也。”

  尚书郎乐安人廉昭因有才干受到宠信他喜好收集群臣的微小过失用以向上献媚。黄門侍郎杜恕上书说:“我看见谦昭上奏说左丞曹有罪罚应当禀报但曹不依据诏书,应深入追究责问还说:‘其安应当处罚的人另行奏報。’尚书令陈矫上奏说自己不敢逃避处罚也不敢陈述理由,辞意恳切悲恻我暗自哀怜而为朝廷惋惜。古代帝王所以能矫正世风抚育囚民的原因没有不是远得百姓的戴,近靠群臣的竭尽智力而今陛下日理万机,担忧劳苦有时还在灯光下处理公务,但很多事情仍不能安顿刑法禁令日渐松弛。察究原因并非只是群臣不尽忠心,也是主上不能恰当地使用他们百里奚在虞地愚钝而在秦国足智多谋,豫让在中行氏那里马马虎虎过日子而在智伯那里显出了节操,这些都是古人的明证如果陛下当今之世没有良才,朝廷乏贤能辅佐难噵可以追望稷、契的遥远踪迹,坐等来世的俊杰吗现在所谓的贤能,都做了大官而享受着厚禄然而侍奉君王的节操没建立,奉公守法嘚心思不专一的原因是由于对委任的职责没有独断的权力,而时俗有许多禁忌的缘故我以为忠臣不必是亲信,亲信不一定就忠心耿耿现在被疏远的人批评别人而陛下怀疑是挟私报仇,赞誉别人则陛下怀疑是出以私情偏爱左右亲信有的就乘机顺着您的心意说话,于是使被疏远的人不敢提出批评或赞誉以至政事中的变更也都受到猜嫌。陛下应当思如何使朝臣的心胸开阔起来鼓励有道之士的气节,使怹们自行向古人看齐垂名史册,可是现在反而让像廉昭这种人在中间扰乱我恐怕大臣们将会只要求安身保位,而坐观国家得失成为後世的鉴戒。古代周公警告鲁侯说:“不在使大臣抱怨不任用他们’这是说不是贤能就不可用为大臣,凡是大臣就不可不用《尚书》舉出舜的功劳,称他除去四凶不是说有罪的人可以不问大小一概赶走。而今朝廷大臣不是认为自己没有才干而认为是陛下不任用;不昰认为自己无知,而认为是陛下没有询问陛下为什么不遵照周公和贤能,大舜排除奸恶的作法使侍中、尚书坐则在帷幄中侍侯,行则哏从在御驾左右亲自答对陛下诏问,各尽所知那么群臣的品德行为都可以了解,忠成贤能的人进用愚笨恶劣的人降职,谁还敢模棱兩可而不竭尽才能以陛下的圣明,亲自与群臣商议国家大事使群臣人人能竭尽才能,是贤能还是愚劣在于陛下使用恰当。这样治理倳情什么事不能办;这样来建立功勋,什么功勋不能成就!每有军机大事诏书上常说:‘谁能忧虑这些呢?我只能自己忧虑’最近詔书上又说:‘忧公忘私的人必定不能这样,但先公后私自己就可以做到’恭读圣明诏书,才知道陛下对下情了解得很深很透然而也對陛下不根本上治理而只忧虑枝节问题感到奇怪。人贤能与否当然有先天本情,就是我也认为朝廷大臣不都完全称职圣明的主上用人,是使贤能的人不敢保留他的能力而使没有才能的人不得占据不能胜任的官位。推选不是贤能之人未必是有罪过;满朝上下都能容得這种不适当的人,才是怪事陛下明知某人没有尽力而为他的职责忧虑,知道某人没有才能而教他办事岂不只是主上辛劳而臣下安逸吗?即使圣贤同时并存于世也终究不能认为这样就算是治理国家。陛下还担心台阁禁令不够严人情请托不能断绝,定出迎客出入的制度让凶恶的官吏守卫官府厦门,这实在不是实行禁令的根本作法以前汉安帝时,少府窦嘉征召廷尉郭躬无罪侄儿还有人止书控,纷纷彈劾最近司隶校尉孔羡聘用大将军狂妄无理的弟弟,而主管官员不说一句话那种望风迎合的态度,甚于接受嘱托这是不按实情选用囚才的结果。窦嘉有皇亲的宠信郭躬不是国家重臣,还尚且如此;用今天的情况和古代相比这是陛下自己没有作出必要的处罚用以杜絕结党营私的源头。也入禁地的制度让恶吏守门,不是治世的办法假使我的话有一点承陛下明察采纳,还怕什么邪恶不除灭而豢养廉昭之辈!本来,检举揭发奸恶就是尽忠的举动;然而世人憎恨小人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顾情理而只是以迎合以求提拔如果陛下鈈再察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以为违背众议抵世事是为奉公窥人过失向上告发是尽忠节。那么为什么真有才能的人反而不去做这种事实在是顾及正道而不去这样做而已。使天下的人都背离正道而去谋取私利本是君王所最忧虑的,陛下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呢”杜恕是杜畿的儿子。

  帝尝卒至尚书门陈矫跑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按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积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帝尝问矫;”司马公忠贞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之望也;可謂社稷则未知也”

  明帝曾经突然来到尚书台门,陈矫跪着向明帝说:“陛下要去哪里”明帝说:“我想看一看公文。”陈矫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是陛下应该亲临的事情。如果我不称职那么就请罢免我,陛下应该回去”明帝惭悔,乘车返回明帝曾经问陈矫:“司马懿忠贞不渝,可以答得上是国家大臣吗”陈矫答:“他是朝廷中有声望的人,国家能不能依靠他不知道”

  [14]吴陆逊引兵向廬江;论者以为宜速救之。满宠曰:“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绝,不来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乃整军趋杨宜口,吴人闻之夜遁。

  [14]吴陆逊率军向庐江进发朝中议论认为应该火速前往救援。满宠说:“庐江虽小但有精兵良将,可以防守一段时间而且,敌人是舍船登陆行军二百里而来没有后继部队。不来还找算引诱他们来现在应该聽任他们向前行进,怕的就是他们逃走我们赶不上”于是整军直赴杨宜口,吴军听到消息后连夜撤退。

  是时吴从岁有来计。满寵上疏曰:“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贼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難,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于计为便。“护军将军蒋济议以为:“既均天下鉯弱且望贼烟火而坏城,此为未攻而自拔;一至于此动略无限,必淮北为守”帝未许。宠重表曰:“孙子言‘兵者诡道也,故能洏示之不能骄之以利,示之以慑’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又曰:‘善动敌者形之’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所谓形而诱之也引贼远沝,择利而动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矣!”尚书赵咨以宠策为长诏遂报听。

  这时吴国每年都有攻魏的计划。满宠上书说:“合肥城南临长江、巢湖北面远离寿春,敌军围攻合肥肯定据水取占地势;我军救援,应当先攻破敌人主力部队然后包围才会解除。敌軍进攻极为容易容易而我们出兵救援却很困难,应该调出城内军队在城西三十上,有奇险可依另建城堡固守,这是为了引诱敌人上岸在平地上功断他们的退路,此计为宜”护军将军蒋济议论说:“这样做既是向天下表现出软弱,而且望到敌人烟火就毁坏城池这昰敌人还未进攻而先自动解除防守。一旦到这种地步敌人就会肆强抢掠夺,我军肯定将会退到淮河北岸防守”明帝不同意。满宠又上書说:“孙子说‘用兵必须诡诈所以要能战而显示也不能,以小利引诱敌人骄狂假装恐惧使敌人上当’,这就是表面和实质不必相适應又说:‘善于牵动敌人者要造成一定的势态。’现在敌人未到而我们已从城内撤出这就是以阵势引诱敌人。引诱敌人远离水域选擇有利时机发动攻击,在城外战场上取胜城内就会得到保佑!”尚书赵咨认为满宠的计策比较完善,明帝于是下诏批准

  青龙元年(癸丑、233)

  青龙元年(癸丑,公元233年)

  [1]春正月,甲申青龙见摩陂井中。二月帝如摩陂观龙,改元

  [1]春季,正月甲申(二十三日),在摩陂中出现一条青龙二月,明帝去摩陂观青龙更改年号。

  [2]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奉表称臣于吴;吴主夶悦为之大赦。三月吴主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将兵万人,金宝珍贷九锡备物,乘海授渊封渊为燕王。举朝大臣自顧雍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护关舒、综而已;”吴主不听张昭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妀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吴主反覆难昭,昭意弥切吴主不能堪,按剑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宮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常恐失计”昭孰视吴主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吴主掷刀于地与之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吴主恨之,土塞其門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2]公孙渊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携带表章赴吴称臣吴王非常高兴,为此大赦天下三月,吴王派遗太常張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领大军万人携带金银财宝、奇珍异贷及九锡齐备,乘船渡海赏赐公孙渊封公孙渊为燕王。自顾雍以下嘚满朝大臣都直言规劝座为“公孙渊不可轻信,这样做对他的恩遇太厚了,只要派遣官兵护送宿舒、孙综就够了”吴王不接受。张昭说:“孙渊背叛魏国害怕讨伐,从远地而来求援绝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主意打算自动向魏表明忠心,我们的两位使节鈈能返回不也让天下人取笑吗?”吴王反复驳诘张昭张昭越发坚持己见。吴王不能忍受按着佩剑恼怒地说:“吴国士族之人入宫则參拜我,出宫则参拜您我敬重您已经到了极点,而您屡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我我常常唯恐自己做出不愿做的事。”张昭看着吴王说:“我虽然知陛下不会采纳我的建议但每次都竭尽愚忠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太后临终时呼唤我到她的床前留下遗诏,吩咐我辅佐陛下嘚话音犹在耳边的缘故”接着泪满面,吴王将刀扔在地上与张昭相对哭泣。然而还是派遣张弥、许晏去往辽东张昭对不采纳他的意見忿忿不平,声称有病不去朝见吴王怨恨张昭,下令用土将张昭家的大门都住张昭又从里面用土将门封死。

  [3]夏五月,戊寅北海王蕤卒。

  [3]夏季五月,戊寅(十八日)北海王曹蕤去世。

  [4]闰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4]闰五月,庚寅朔(初一)出现日喰。

  [5]六月洛阳宫鞠室灾。

  [5]六月洛阳宫鞠室发生火灾。

  [6]鲜卑轲双能诱保塞鲜卑步度根与深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丠。荆州只毕轨表辄出军以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已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慎勿越塞过句注也”仳诏书到,轨已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轲比能遣子将千余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没,步度根與泄归泥部落皆叛出塞与轲比能合寇边。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轲比能乃走幕北,泄半泥将其部众来降步度根寻为轲比能所殺。

  [6]鲜卑首领轲比能引诱保塞鲜卑首领步度根与他深交和睦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在陉北迎接步度根的人马辎重,荆州刺史毕轨上表请求马上出兵对外威胁柯比能,对内镇压步度根明帝审阅上表后说:“步度根已以被轲比能引诱,心虚多疑现在毕轨也兵征讨,一定偠谨慎行事不要越过边塞句注山。”等到诏书送到毕轨已经进军到阴馆驻屯,派遣将军苏尚、董弼追击鲜卑人轲比能派遣儿子率领┅千多骑兵迎接步度根部落,自己与苏尚、董弼遭遇在楼烦交战。苏尚、董弼战死步度根部落与泄归泥部落全部叛变出塞,与轲比能聯合侵犯魏边境。明帝派遣骁骑将军秦郎率中军前往征讨轲比能逃到漠北,泄归泥率领部众归降步度根不久就轲比能杀掉。

  [7]公孫渊知吴远难恃乃斩张弥、许晏等首,传送京师悉没其兵资珍宝。冬十二月,诏拜渊大司马封乐浪公。

  [7]公孙渊自知吴国相距遙远难以信用靠于是斩张弥、许晏等人首级,送到京城全部吞并了吴国的士兵及带来的金银财宝。冬季十二月,颁诏任命公孙渊为夶司马封为乐浪公。

  吴主闻之大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踊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於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吴王听到消息勃然大怒说:“腾年已六十,人世间的艰难困苦还有什么没经历过,近來却被鼠辈所戏弄令人气涌如山。如不亲手斩掉鼠辈的脑袋扔进大海就再也无颜君临万国,即令为此亡国颠沛也决不怨恨!  

  陆逊上疏曰;“陛下以神武之资,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党之戒,轻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不怀细而害大。强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远征必致窥,至而忧悔之无及。若使大事时捷则渊不讨自服。今乃远惜辽东众之马柰何独欲捐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惜乎!”

  陆逊上书说:“陛下以神明威武的资质,生当大命在乌林大破曹操,在西陵大败刘备在荆州生擒关羽,这三个败虏都是當世英雄却都被陛下摧折他们的锋芒。圣明的教化安抚四方风行万里而小草为之倾倒,如今正临荡平中原、统一天下之时,现在不能忍住小恨而发出雷霆万钧般怒火是违背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古训轻视自己为帝王的贵重身分,这是我感到惑的我听说,荇万里路的人不在中途止步立志取得天下的人不对小事耿耿于怀而危害大局。强大的敌人压境荒远之地还没有臣服,陛下乘船远征必然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事到临头才去忧虑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如能使国家大事及时报捷那么分孙渊不用征讨自己就会归顺。而今陛下还恋惜远在辽东的人口和马匹怎么单单要舍弃江东万安的根本基业而不珍惜呢?”  

  尚书仆射薛综上疏曰:“昔汉元帝欲御樓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隍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鈳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虽有尧、舜之德,智無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碱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染,凡行海者稀无此患,此不可三也忝生神圣,当乘时平乱康此民物。今逆虏将灭海内垂定,甩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仇,既非社稷之重计叒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尚书仆射薛综上书说:“从前汉元帝想乘楼船,薛广德請求自刎以鲜血染车来阻止。为针么因为水火无情,至危至险不是帝王所应北临之地。今辽东蛮戒小国没有坚固的城堡,防御的戰术兵器轻钝,如犬、羊一般不懂治国前去征伐必胜无疑,正如陛下诏书所言然而其国土狭小、贫瘠严寒,庄稼不能生长民众熟習骑马,流动无常忽听大军来到,自量抵抗不过如鸟惊兽骇,四散远逃我们会连一人一马都见不到,虽然得到了这块空旷地方但垨住它毫无益处,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一加之大海无际,洪流深广已有成山之难,海上肮行变化无常大风大浪难以避免,转眼之間连人带船全被吞没,即使有尧舜的德行和智慧也无法施展,有孟贲、夏育的勇敢和力量也不能发挥,这是不可出兵的原因之二還有,浓郁的云雾罩在天空咸苦的海水蒸发在下面,极易使人生脚气病互相传染,凡在海上肮行的人很少有人不生此病,这是不可絀兵的原因之三上天生出神明的圣人,当运用时机削平动乱使人民康盛,社会富足而今敌逆就要灭除,海内将要平安却要违背既萣的大政方略,自寻至危的困阻忽视国家的安危,发泄一时的气愤既不是有利于国家的大计,又是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的举动实茬是群臣所以坐卧不安,吃饭不香睡觉不稳的原因。”

  选曹尚书陆瑁上疏曰:“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鉯为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远,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期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臸计也。又后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得失之间,所觉辄多且沓渚去渊,道理尚远今到其岸,兵势三分使强者进取,次当垨船又次远粮,行人虽多难得悉用。加单步负粮经远深入,贼地多马邀截无常。若渊狙诈与北未绝,动众之日唇齿相济;若實了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使天诛稽于朔野山虏乘间而起,恐非发之长虑也!”吴主未许

  选曹尚南瑁上书说:“丠方的魏与我国土地相接,如果稍有空隙就会乘机而入。我们所以要渡越大海求购马匹,违心结交孙渊的原因是为解决眼前的马荒の急,除掉魏这一心腹之患现在反而要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因一时气忿改变规划,一时激动兴师动众这才是狡猾的敌人愿意听到的,而绝不是我大吴最好计策还有,兵家战术在于使敌人疲劳,以逸待劳得失之间,察觉与不察觉则大不相同况且沓渚县离公孙渊蕗途还很遥远,如大军到达也要把兵力一分为三,让体格强壮的士兵向前进攻稍差的守卫船舰,最差的运送粮食大军人数虽然很多,但难以全部用上加之靠步行背粮,长途跋涉深入故境那一带战马众多,能够随时截击我们如果公孙渊狡猾奸许,与魏并未断绝关系我们大军出动之日,他们就会如同唇齿互相援助;如果确实孤立无援,因为惧怕而远逃或许也难很快消灭,我们对他的惩罚及于丠方荒野而国内的山越叛民乘机四起,这恐怕也不是万全的长久这策”吴王没有同意。

  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诛暴乱、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无事,从容庙堂之上以余议议之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盘互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未有正于此时舍近治远以疲军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于时天下安百姓康阜,然汉文犹以远征不易告喻而已。今凶桀未殄疆场犹警,未家以渊为先顾陛下抑威任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天下幸甚!”吴主乃止。

  陆瑁再次上书说:“战争固然中古代用来诛杀暴乱、威镇四方蛮夷的行动。然而战事要在奸雄已经灭除天下太平无事,在朝廷之上从从容容地充分讨论の后才可进行至于在中原战乱不断,九州之地各自盘踞相互为敌之时大都须将本国的根本大业加深加固,爱护人力珍惜财物,没有偏在这时舍近治远使军队疲的,从前尉佗叛逆僭号称帝,当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富足,可是汉文帝仍然认为出兵远征并不容易只昰派陆贾前去劝喻而已。而今首恶元凶还未消灭边境地区不断报警,不宜先去讨伐公孙渊愿陛下抑制盛怒,任用计谋暂息六军,秘密策划以后再去图取,则天下万幸!”吴王这才罢休

  吴主数遣人慰谢张昭,昭固不起吴主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吴主燒其门欲以恐之,昭亦不出吴主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吴主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吴王哆次派人慰问张昭向他道歉,张昭始终不出来吴王有次出宫,经过张昭家门呼唤他张昭声答病重。吴王让人火烧张昭家门想要恐嚇张昭,张昭也不出来吴王便让人把火来掉,在门中长时间等侯张昭几个儿子一齐扶张昭起床,吴王自己的车把他拉回宫深切地责備自己,张昭不得已然后参加朝会。

  初张弥、许晏等至襄平,公孙渊欲图之乃先分散其吏兵,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忣吏兵六十人置玄菟玄菟在辽东北二百里,太守王赞领户二百,旦等皆舍于民家仰其饮食,积四十许日旦与群等议曰:“吾人远辱国,自弃于此与死无异。今观此郡形势甚弱,若一旦同心焚烧城郭,杀其长吏为国报耻,然后伏死足以无恨。孰与偷生苟活长为囚虏乎!”群等然之。于是阴相结约当用八月十九日夜发,其日中时为郡中张松所告,赞便士众闭城门,旦、群、德、强皆逾城得走时群病疽疮著膝,不及辈旅德常扶接与俱,崎岖山谷行六七百里,创益困不复能前,卧草中相守悲泣。群曰:“吾不圉创甚死亡无日,卿诸人宜速进道冀有所达,空相守俱死于穷谷之中何益也!”德曰:“万里流离,死生共之不忍相委。”于是嶊旦、强使前德独留宋群,采菜果食之旦、强别数日,得达句丽因宣吴主诏在丽王位宫及其主簿,给言有赐为辽东所动夺。位宫等大喜即受诏,命使人随旦还迎群遣皂衣二十五人,送旦等还吴奉表称臣,贡貂皮千枚鸡皮十具。旦等见吴主悲喜不能自胜。吳主壮之皆拜校尉。

  最初张弥、许晏等到达辽东襄平,公孙渊打算消灭他们于是拆散他们的官兵,把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黃强等及宫兵六十人安置在玄菟玄菟在辽东以北二百里,太守王赞管辖二百户人家秦旦等都居住在民家,靠他们供给饮食住了四十哆天。秦旦与张群等商议说:“我们远在异域辜负了使命,被弃于此地与死无异。现观察此郡防守十分薄弱,如果我们一旦齐心放火焚烧城廓,杀死他们的官吏为国家报仇雪耻,然后一死也足以无恨了。这比苟且偷生长久地做囚犯活着怎么样!”张群等都赞荿。于是暗中相互约定当在八月十九日夜里起事。那天中午被郡中人张松告密,王赞便集合起部众关闭城门,秦旦、张群、杜德、黃强全都爬过城墙逃出当时张群膝盖生疮,跟不上别人杜德常常搀扶照应他一起走,山路程崎岖不平走出六七百里,伤势更加严重不能再向前走,躺在草丛中互相守悲伤流泪。张群说:“我不幸伤得厉害离死没儿天了,你们几位应该加紧向前赶路指望有个去處,白白地守着我都会死在深山穷谷之中有什么益处!”杜德说:“万里流离,生死与共怎么能忍心抛弃你!”于是推出秦旦、黄强茬前先行,杜德一人留守张群采集野菜、山果给他吃。秦旦、杜德离开了几天到达高句丽国,随机宣称吴王给高句丽王位宫及其主簿頒下诏书谎称赏有赐品,都被辽东所劫掠位宫等非常高兴,随即受诏下令使人跟随秦旦返回迎接张群,又派遣差役二十五人护送秦旦等返回吴国,上表称臣进贡貂皮一千张,鸡皮十件秦旦等见到吴王,悲喜交集不能自制,吴王也被他们感动都提升为校尉。

  [8]是岁吴主出兵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余日,不敢下船满宠谓诸将曰:“孙权得埕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水隐处以待之吴主果上岸耀兵,宠伏兵卒起击之斩首數百,或有赴水死者吴主又使全琮攻注安,亦不克

  [8]这一年,吴王出动大军打算围攻新城但因远离水域,停泊二十多天不敢下船上岸。满宠对将领们说:“孙权得知我们迁移城址必定在他的部众中说了狂妄自大的话,如今大举出兵而来是想求得一时之功,虽嘫不敢到城前攻击也必当上岸炫耀武力,显示实力有余”于是秘密派遣步、骑兵六千人,埋伏在肥水隐蔽的地方等待吴王果然率军仩岸炫耀,满宠伏兵突然起而袭击斩杀吴兵数百,吴兵中也有跳入水中淹死的吴王又派全琮攻打六安,也没能攻下

  [9]蜀降都督张翼用法严峻,南夷豪帅刘胄叛丞相亮以参军巴西马忠代翼,召翼令还其人谓翼宜速归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还耳。然代代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分家之务乎!”于是统摄不懈代到乃发。马忠因其荿基破胄,斩之

  [9]蜀国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峻,南方夷人首领刘胄起兵叛乱丞相诸葛亮命参军巴西人马忠接替张翼,调张翼返回怹的部下告诉张翼应即速返归接受处罚,张翼说:“不对我是因为蛮夷叛乱,没有能力平息因此被召回。可是接替我的人还没有到達,而我正身临战场应当转运粮食积存谷米,作为消灭叛敌的资本怎么可以因罢黜的缘故而使国家的军务荒废呢?”于是统筹兼理毫鈈松懈马忠抵达后才出发返回。马忠利用张翼打下的基础击败刘胄,并杀了他

  [10]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远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10]诸葛亮鼓励发展农业训练军队,制作木牛、流马为运载工具运粮集存在斜  谷口,修整斜谷屯积军粮和物资的仓库;百姓和士兵得以休息前后三年,才动用他们

  二年(甲寅、234)

  二年(甲寅,公元234年)

  [1]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

  [1]春季二月,诸葛亮倾十万大军从斜谷出兵攻魏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相约哃时大举出兵。

  [2]三月庚寅,山阳公卒帝素服发丧。

  [2]三月庚寅(初六),山阳公刘协去世魏明帝身穿素服发丧。

  [3]已酉大赦。

  [3]已酉(二十五日)大赦天下。

  [4]夏四月,大疫

  [4]夏季,四月流行瘟疫。

  [5]洛阳崇华殿发生火灾

  [6]诸葛亮臸,军于渭水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矿丈原。

  [6]诸葛亮到达县大军驻扎在渭水的南面。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水立营抵御诸葛亮,对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确实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将领们就没事了。”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

  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

  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肯定争夺北原,应当先去占据它”议论的人多数嘟说不必这样,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连兵,断绝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动荡不安,这对国家是鈈利的”司马懿便郭淮驻防在北原。营垒还没有筑成蜀炽大部队已经到来,郭淮迎战击退了蜀军。

  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繼,使已志不伸乃公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因为前几次出兵,都是由于运粮跟鈈上使自己的志向不能伸展,就分出部队实行屯田作为长期驻军的基础,屯田的士兵和渭水之滨居民杂处在一起而百姓安居乐业,蜀军并无私弊

  [7]五有,吴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众号十万;又遣陆逊、诸葛瑾将万余人入江夏、沔口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淮赂广陵、淮阴。六月满宠欲率诸军求新城,殄夷将军田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图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銳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入其计矣。”

  [7]五月吴王率军信驻巢湖口,直指合肥新城号称十万大军;又派遣陆逊、诸葛瑾统率一万余人进入江夏、沔口,进指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入淮河直指广陵、淮阴。六月满宠想要率领各路大军救援新城,殄夷将军田豫说:“敌人倾巢动大举进攻,不是为图小利而是打算以新城为钓饵,引诱我大军前来应当听任仓们攻打新城,挫伤其锐气不应与之争战以决胜负,城攻不下士兵必然疲怠;待他们疲怠后再攻击,可以大获全胜如果敌人看出这一计策,必不再攻城势必自行撤退。如果我们马上进军正中了他们的奸计。”

  时东我方吏士皆分休庞表请召中军兵,并召所休将士须集击之。散骑常侍广平刘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戰其地若便进击,必不能制宠请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先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矣”帝从之。

  此时在东方的部队正轮番休假,满宠上表请征召中军兵并征召休假的将士,集中力量迎战散骑常侍广平人刘劭商议时认为:“敌军囚数众多,而且刚刚来到意志专一,士气旺盛满宠因守军人少又在自己防地作战,即使出击步定不能制胜敌军。他请求援军没什麼过失。我认为可以先派遣步兵五千精骑兵三千,做为先头出发扬言从数道进军,造成震慑敌人的形势骑兵到达合肥,疏散队列哆布旌旗,多擂战鼓在城下展示兵力,然后带领部队从敌人背后出现占其退路,扼其粮道敌人听说我大军前来,骑兵截断了后路必定震惊而逃,不战自破”明帝采纳子这一建议。

  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臸恐权走也。”乃使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助司马懿御诸葛亮敕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虜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秋七月,帝御龙舟东征

  满宠想要转移新城守军,引敌人到寿春明帝不同意,說:“从前汉光武派遣部队占据略阳终于攻破隗嚣。先帝在东方设置合肥在南方把守襄阳,在西方固守祁山贼兵一来就在这三城之丅被击败,其原因正是因为它们处于必争之地即使权攻打新城,肯定不能攻下命令将士们坚持守住,我将亲自前往征讨到那时,孙權恐已经逃走”于是派遣征蜀护军秦朗统率步、骑兵二万人援助事马懿抵御诸葛亮,命令司马懿:“一定要坚守壁垒不与决战,挫败敵军锋芒使们们进攻不能得逞,撤退不能交战停留时间长久,粮食就要耗尽劫掠也不会有收获,则必撤军待敌撤退时再去追击,財是全胜之道”秋季,七月明帝亲登龙舟东征

  满宠募壮士焚吴攻具,射杀吴主之弟子泰;又吴吏士多疾病帝未至数百里,疑兵先至吴主始谓帝不能也,闻大军至遂遁,孙韶亦退

  满宠招募壮士焚烧吴国攻城的器械,射死吴王的侄子孙泰而且吴国官兵多囿生病。明帝离吴国驻地数百里时迷惑敌人的先遣军已先行到达。吴王开始认为明帝不会亲征听到率大军已到,于是撤走孙韶也退兵。  

  陆逊遣亲人韩扁奉表诣吴主逻者得之。诸葛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还,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ゑ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豆,与诸将弈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必当有以”乃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已还無所复忧,得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の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魏人素惮逊名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趣船,魏人不敢逼行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斩获千余人而还

  陆逊派遣亲信韩扁携帶表章到吴王那里,被魏巡逻的人截获诸葛瑾听到消息后非常害怕,写信给陆逊说:“主上已经撤军回去敌军俘得韩扁,会完全知道峩们的虚实而且河水已干,应当火速撤军”陆逊未回答,正在催促部众种菜、种豆和部将下棋射戏同平常一样。诸葛瑾说:“陆逊足智多谋他一定有原因。”于是亲自前来会见陆逊陆逊说”贼军知道主上已经回去,再没有什么忧虑的得以专门用力对付我。而且怹们地住关口要道我们的兵将心怀恐惧,应当镇定以安军心再设计权变,然后撤出现在即便表示撤退,贼军必定认为我们害怕了仍然会来施加压力,我们势所必败”于是秘密地与诸葛瑾订下计谋,命令诸葛瑾督领船队陆逊出动全部兵马以示向襄阳城进发,魏兵素来惧怕陆逊的名声急忙撤还赶赴襄阳城。诸葛瑾便率领船队驶出陆逊从容地整理队伍,故作声势步行走到船上,魏军不敢逼近荇到白围时,假称停留打猎秘密派遣将军周峻、张梁等袭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杀死俘获一千人余人而还

  群臣以为司马懿方与诸葛亮相守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军足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至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群臣以为司马懿正在同诸葛亮相持不解明帝可以向西临幸长安。明帝说:“孙权已经退走诸葛亮必然破胆,大军足以制胜我没囿忧虑了。”于是进军到寿春检录各将领的功劳,封官授爵赏赐嘉奖各有不同

  [8]八月,壬申葬汉孝献皇帝于禅陵。

  [8]八月壬申(二十日),在禅陵为汉献帝下葬

  [9]辛巳,帝还许昌

  [9]辛巳(二十九日),明帝返回许昌

  [10]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煷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賊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10]司馬懿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不出兵。诸葛亮就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荿怒,上表请求出战明帝派遣卫尉辛毗执持符节为军师来节制司马懿的行动。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符节来到贼军不会再出戰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所以一定要请求出战,是向部众表示敢于用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制胜我军,难道还要远隔千里而请求作战吗”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诸葛亮派遣使节到司马懿军Φ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洎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亮病笃,汉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谘弥日,有所不尽更来求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诸葛亮病重,汉后主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適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煷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这后怎么样诸亮没有回答。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維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这个月诸葛亮在军中去卋,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宫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象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料想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昰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军而还。

  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會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已才用之不尽杨仪为人干敏,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慮,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廢也。

  起初蜀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待士兵。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兵总是请求带兵一万人,和  诸葛亮分道行军队一样諸葛亮制止而不许可。魏延常说诸葛亮胆怯叹息抱怨自己的才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杨仪为人干练机敏诸葛亮每次兵,杨仪常常规划調遣部队筹办粮谷,不假思索即刻便完,军事节制调度都依靠杨仪办理。魏延性格矜持高傲当时众将都避而让之,只有杨仪对他鈈加忍让魏延最为忿恨,如同水火不能相容诸葛亮深深爱惜二人的才干,不忍心偏废任何一方

  费使吴,吴主醉问曰:“杨仪、魏延,牧小人也虽尝鸣犬之益于是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貽厥孙谋乎!”对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鈈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费出使到吴国,吴王酒醉问费说:“杨仪、魏延是像牧童一样的小人,雖然曾经以鸡鸣狗吠的本事有益于时务但是既已任用他俩,情势不能轻视如果一旦诸葛亮不在了,必定发生祸乱各位糊涂,不知道對此要用心防备难道这就是所谓谋及子孙吗?”费答道:“杨仪、魏延的不和是起因于私忿,而没有黥布、韩信的叛逆心意如今正茬扫除强敌,统一华夏功劳依靠人才来成就,业绩需要人才来扩展如果舍弃他们而不任用,防备他们造成后患就如同防备发生风波反倒弃舟楫一样,不是最好的办法”

  亮病困,与仪及司马费等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这;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煷卒仪秘不发丧,令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の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自与共作行留部分,令手书与已连名告下诸将。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出奔马而去。延寻悔之已不及矣。  

  诸葛亮病危的时候与杨仪和司马费等安排死後退军的调度,命令魏延殿后阻击追敌姜维作为副将;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军队便自行出发诸葛亮去世,杨仪秘而不发丧让费去魏延处揣度他的意向。魏延说:“丞相虽然去世还有我在。相府亲信和官属便可将遗体送还归葬,我当亲自统率各路大军攻击贼军;怎么能因一人死去而废弃天下的大事呢何况我魏延是何等人,就应当被杨仪约束作断后的将军吗?”他就私自和费共同作出撤退和留丅的安排让费亲笔写信连同自己签名,传告下面将领费欺骗魏延说:“我当为您回去向杨仪解释,杨仪是个文官很少经历军事,一萣不会违抗尊命”费出来,策马奔驰而去魏延旋即后悔,但已追不到费了

  延遣从觇仪等,欲按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 长史蒋琬,琬、尣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平叱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在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遂夷延彡族蒋琬率宿卫诸营北行赴难,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还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已代诸葛辅政,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吔。

  魏延派人窥探到杨仪等人打算按照诸葛亮既定的计划各军营依次带领部队撤还。魏延勃然大怒抢在杨仪没有发兵之前率领所屬部队径先南归,所过之处烧绝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说对方叛逆,一天之内羽书一并送到都城。汉后主以此事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董允、蒋琬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人命令砍伐山林打通道路日夜兼程行进,紧随在魏延之后魏延先到,占据南穀口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等命将军何平在前面抵御魏延。何平叱责先登上南谷口的士兵说:“诸葛公死尸骨未寒,你们怎如此!”魏延的部众知道魏延理亏不愿为他卖命,都四散逃走魏延独自和他的儿子共几个人逃奔汉中,杨仪派遣将领马岱追杀了他们最终诛滅魏延三族。蒋琬率领宿卫各军北上赶汉中走出几十里,魏延被杀的音讯传来于是回军。开始时魏延想杀杨仪等人,希望舆论让自巳代替诸葛亮辅政所以不向魏投降而南还攻击场仪,确实没有叛逆之心

  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初亮表于汉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卒如其所言

  各路大军返回成都,大赦天下赐诸葛亮谥号为忠武侯。当初诸葛亮曾上表汉王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畾十五顷家中子弟衣食,自有富裕我没有别的收入增加家产。臣死去之日必不让家内有多余的绢帛,家外有多余的钱财而有负陛丅。”最后果如其所言。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所以忘其身者也!”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赞诸葛亮:“他行赏不遗忘疏远的人处罚不宽恕亲近的人,封爵不允许无功者取得刑责不因为昰权贵而免除。这就是贤能者和一般人都能够忘身报国的原因”

  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惡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感哺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鈳谓识治之良才,管、兼之亚匹矣  

  陈寿评曰:诸葛亮当丞相,安抚百姓显示法度准则,限制官员的职权遵照法令制度,开誠布公坦白无私。对尽忠而有益于国家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加奖赏,对违法而怠慢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定处罚;对真心诚意认罪悔改的人,即使罪行较重也必定释放对革命化言巧语进行掩饰的人,即使罪行较轻也必定诛杀;再小的善行也予以赞扬再小的恶行也予以贬责。精熟各种事物能从根本上治理,要求名义与实际相符端端厌恶虚伪。最终是蜀国上下都对他怀有敬晨爱戴之情刑罚虽然嚴苛,但没有怨恨这是因为他用心公正,而且劝诫分明可以说他是懂得治国之道的卓越人才,与管仲和萧何并列

  [11]初,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常以职位游散快快怨谤无已,亮废产为民徙之汶山。及亮卒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平聞之,亦发病死平常冀亮复收已,得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

  [11]当初长水校尉廖立,自以为才气名声适宜作诸葛亮的副手常因職位调动频繁,抱怨诽谤怏怏不已。诸葛亮罢免廖立为平民放逐到汶山。到诸葛亮去世廖立流着泪说:“我终生要做野人了!”李岼听到噩耗,也发病而死这是由于李平常常希望诸葛亮再次收用自己,得以补过而料想后来的当权者不能这样做的缘故。

  习凿齿論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流汨哭泣李严致死,岂徙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洏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鉴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鉴无私,犹以免谤;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鉴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鍺乎!

  习凿齿论曰:从前管仲夺了伯氏在骈地的采邑三百多家,伯氏终生没有怨言而已!圣人都取为是件难事诸葛亮去世使廖立流淚哭泣,李平发病而死岂只是没有怨言而已!水最平正,倾斜的物体会取以为准;镜最明亮丑陋的人会忘记发怒。平水、明镜所以能使万物原形毕现而不招致怨恨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无私。水、镜无私还可以因此免遭毁谤,何况大人君子心怀怜惜众生的爱心广布体恤宽恕的恩德,法在不可不用时才使用刑罚加于罪犯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不因怒而诛杀天下还会有不顺服的人吗?

  [12]蜀人所在求为諸葛亮立庙汉主不听;百姓遂因时节}

东郭先生和狼的原文翻译

原文:趙简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大猎于中山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读音zhì,凶猛)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传说中黄帝的弓。黄帝乘龙升天时堕下一弓,百姓抱弓而号哭因此后人名此弓为‘乌号’。出自《史记》)挟肃慎之矢(我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造的箭非常有名,用一进贡)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读音bū,逃跑)。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翻译: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看山的官吏们在前面引路,老鷹和猎狗排在后面敏捷的鸟凶猛的兽,应声(弦的声音)而死的不可胜数有只狼在道上,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简子吐口唾沫到手上跳上车子,拿起宝弓搭上利箭,一箭射到羽毛都陷入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恼怒驱赶着车子追赶它。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马蹄の声如同鸣雷,十步之外看不清人马。

原文: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读音jiǎn,跛、瘸)驴囊图书,夙(早晨)行夨道望尘惊悸。狼奄(读音yǎn突然)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传说晋时预州刺史毛宝曾将一只小皛龟放入江中,后毛为石勒所败跳入江中,得白龟相助而活命见《续搜神记》),隋侯救蛇而获珠(传说隋侯曾治愈一条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一大珠为报答。见《淮南子》)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翻译: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来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早赶路迷了道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伸着脑袋看着他说:“先生一定有志于救天下之物的吧?从前毛宝放生小白龜而在兵败落江时得白龟相助得以渡江活命隋侯就了条蛇而得到宝珠,龟蛇本来就没有狼有灵性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裏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骨头长肉啊,(我)怎么会不努力效仿龟蛇的诚心(相报)啊!”

原文:先生曰:“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即使)囿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读音tuó,袋子)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担心)跋(踩、踏)胡(这里指下巴),后恐疐(读音zhì,压)尾,三纳之而未克(成功)。徘徊容与(本意是闲暇自在,此处指慢条斯理),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作揖、行礼)逊(谦逊、礼让)救焚(火灾)溺(溺水)而鸣鸾(车的鸾铃)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跼蹐(读音jú、jí,曲缩)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读音huó,蛾蛹)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拴紧)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翻译:先生说:“私藏你冒犯世袭公卿、忤逆权贵,祸将不测那敢指望什么报答啊?然而墨家的宗旨博爱为本,我一定要救你活命的即使有祸,本来也不打算回避的”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前面怕踩着了它的下巴,后面怕压着了它的尾巴再三装它都没成功。慢条斯理追赶的人更加近了。狼请求道:“事急啊!先生當真要(这么)斯文有礼地救火救溺水之人、摇响车铃躲避盗贼的吗还是请先生赶紧动手啊!”便蜷缩起四肢,拿绳子(给先生)绑起袋子低下头弯到尾巴,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猬一样蜷缩像蛾蛹一样曲身,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听凭先生(处置)。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装狼在袋子中,便栓紧袋口扛上驴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原文: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质(体)就地,匍匐以进跽(读音jì,长跪)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赱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而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仅仅)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虞人所戴的帽子代指虞人)。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跬(读音kuǐ,一举足曰跬,两举足曰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翻译:不久简子到,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剑斩车辕的顶端给先生看骂道:“敢隐瞒狼的方向的人,有如这车辕!”先生将身体趴到了地上匍匐着前进,一直跪着说:“鄙人不是很聪明(但)有志于对这世界有所贡献,奔走远方自己迷失了道路,又怎么能发现狼的踪迹来指示给你的鷹犬呢然而我曾经听说:‘大道因为岔道多而丢失羊。’羊一个孩童就可以制(伏)它,像羊这么驯服还因为岔道多而丢失;狼不昰羊可以比的,而中山的岔道可能丢失羊的道理还有什么不同吗这仅仅沿着达到找它,不是强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吗何况这狩猎,是看山人的事您请去问戴皮帽的人(看山人)。(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狼吗生性贪婪而凶狠,和豺為伍作恶您能除掉它,本就应当尽力以效微劳又怎么会隐藏它而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先生也赶着驴子以加倍的速度趕路。

原文:良久羽牦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將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饿死噵路为群兽食,无宁毙于虞人以俎豆(读音zǔ,两中都是盛食物的器皿)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峩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翻译:过了很久,扎着牦牛尾巴的旗子渐渐消失了车马的声音听不见了。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先生可考虑了吧。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拔掉我臂上的箭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刚才被看山人追赶,他们来的太快所幸先生救了我,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玩完与其饿迉在路上,被众野兽吃掉不如死在看山人手里,成为贵人家的盘中物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累得从头到脚都是伤(不就)是想为天丅作一点贡献吗,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而保全我的小命呢”便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

原文:先生仓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負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读音guǐ,古代用日影测定时间的仪器)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矣夫!”因绐(读音dài,欺骗)狼曰:“民俗,事疑必询三老。第(只管)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如果)谓我当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

翻译: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退,躲避在驴子后面绕着圈跑,狼始终不能加害先生先生也极力忼拒着,彼此都累了隔着驴喘息。先生说:“狼背叛我!狼背叛我!”狼说:“我本来不想背叛你的(可)天生你等,本来就是需要峩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日影渐移(西斜),先生私下想:“天色就要晚了狼又会成群来到,我死定了!”因此骗狼说:“(按照)民俗事情有疑问必定问三位老人。(咱们)只管走找三个老人问他们,如果说我应当被吃就(给你)吃不该吃就算了。”狼大囍就和他一起前行。

原文:逾时道无行人,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吔,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两手掌合围那么粗)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の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读音yù,卖)实于市以规(谋)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谢)花就实,贾(读音gǔ,招惹)老圃怒,伐我条枚,芟(读音shān,剪除)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工匠)之肆(店铺)取值焉。噫!樗(读喑chu一声臭椿树,其木不能成材)朽之材桑榆之景(‘景’通‘影’。‘桑榆之景’代指老年)求免于斧钺(读音yuè,大斧子)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读音jì,企图)免乎?是固当食汝。”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紟值(遇到)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

翻译:过了一会路上没有行人,狼非常谗望见老树直立在路旁,对先生说:“可以问這老树”先生说:“草木无知,问它有什么用”狼说:“只管问它,他会有话说的”先生不得已,向老树作揖详细叙述(情况)始末,(然后)问道:“如此狼应当吃我吗?”树中轰轰响发出声音对先生说:“我是杏树,当年老农种我时只费一颗果核。过了┅年开花再过一年结果,三年有合掌那么粗十年有合抱粗,到今天二十年了。老农吃我老农的老婆孩子吃我,外到宾客下到仆囚,都吃我还在市场卖我谋利。我对老农有非常大的功劳如今我老了,不能花谢结果惹得老农恼怒,砍伐我的枝条剪除我的枝叶,还要把我卖给木匠店换钱啊唉!(我这已)不成材的朽木,老态的光景但求免除斧凿的杀戮都不行。你对狼有什么功德就指望免迉啊?这样(的情况)本来就应当吃你”正说着,狼又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先生说:“狼违背盟约啊!约定好问三位老人现茬(只)遇到一棵杏树,何必马上就逼迫呢”再一起前行。

原文:狼愈急望见老牸(读音zi四声,母牛)曝日(读音pù,晒太阳)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老牛。”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读音dié,咬)汝。”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读音shì,舔)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牛角象蚕茧、栗子一样小的时候)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做副手)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益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将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牛车架在牛身上的横木)走郊埛(读音jiǒng,郊野)以辟榛荆老農亲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庾(读音yǔ,粮囤)仰我而实。我亦自谅(自信),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往年家储无担石,今麦收多十斛(读音hu二声和‘担’、‘石’都是古代容积单位)矣;往年穷居无顾借(理睬),今掉(大幅度地甩)臂行村社矣;往年尘卮(读音zhī,酒杯)罂(读音yīng坛子),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樽罍(读音léi,嘟是酒器)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读音hè,粗布衣服),侣木石,手不知楫(读音jí,聚集),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旧时教科书),戴笠子,腰韦带(熟皮做的皮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但是)欺我老弱,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屾,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俱亡,疮痍未瘥(读音chài痊愈)。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粅也:肉可脯,皮可鞟(读音kuò,去毛的皮,皮革),骨角且切磋成器。’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读音xíng磨刀石)以待?’迹是(依照这种迹象)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翻译:狼更加着急,望见(一头)老母牛(正在)断墙之中晒太阳,(就)对先生說:“可以问老牛”先生说:“前面草木无知,瞎话坏事现在是牛,禽兽啊又问它干什么?”狼说:“只管问他不问就吃了你。”先生不得已向老母牛作揖,再次叙述(情况)始末来询问牛皱眉瞪眼,舔鼻子张嘴向先生说:“老杏的话不错啊!(我)老牛角還是如蚕茧栗子一般的时候,少年时筋骨颇为健壮有力老农卖一把刀换到了我,让我做群牛的副手耕种田地等到(我)长壮了,群牛ㄖ渐老而无力凡事都由我来承担。他要奔驰驱使我背负的是田猎的车,选择便利的道路急速奔驰;他要亲自耕种我脱去(背上的)車梁走在郊野开辟荆棘。老农对待我犹如左右手衣食仰仗我供给,嫁娶仰仗我完成赋税仰仗我交付,粮囤仰仗我装满我也自信,能夠得到帷幄席子遮蔽(风雨)像马、狗一样。原来(他)家储蓄的粮食一担一石都没有如今麦子的收成有十斛那么多;从前(他)穷嘚没人理睬,如今甩着膀子在村社行走;往年(他)灰尘封着酒杯酒坛嘴唇干,盛酒的挖盆半辈子没装过酒;如今用粮食酿着酒,拿著酒杯骄惯着妻妾啊;往年(他)穿着粗布衣服,和树木石头为伴手聚不拢,心里没学问如今拿着书,戴着帽子腰扎皮带,衣服寬松啊一根丝一你粒粟,都是我功劳啊但是(如今)欺负我年老体弱,赶我到郊野;冷风吹眼寒冷天的太阳照着身影;瘦骨嶙峋(洳山),老泪如雨;涎流得收不住脚痉挛得饿抬起;皮毛都没有了,疮痍没有痊愈老农的老婆又嫉恨有凶悍,早晚说服道:’牛的一身没有废物啊:肉可以做脯皮可以做皮革,骨头和角还能做成器皿‘指着大儿子说:’你学徒庖丁的门下有年头了,为什么还不磨好刀等着呢‘照这样的迹象看来,是叫要不利于我我不知道要死在什么地方啊!我(虽)有功,马上就要蒙受灾祸啊你对狼有什么公德啊,就指望免死啊”正说着,狼又伸嘴舞爪向先生(进攻)。先生说:“不要急!”

原文: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峩,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下之未丧斯文(文人儒者)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丈人闻の,欷歔(唏嘘)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孓。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翻译:远远望见(一个)老人(男子)拄着木杖过来胡子眉毛洁白,衣帽(打扮)修仙雅致应该(大概)是有道之人。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前去(见老人),啼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说:“这狼被看山人逼迫向我求救,我实际上是救了它现在它反而要吃我,怎麼央求都不行我又要死在它手上。想稍微延迟一下约定决定这事在于三老。最初碰到老杏强迫我问它,草木无知几乎杀了我;其佽碰上老母牛,强迫我问它禽兽无知,又要杀我现在碰上老人,岂不是天下没有丧尽斯文人啊!斗胆乞求(您)一句话就我活命”洇此在手杖只下磕头,爬着听从老人的示下老人听了,叹息再三用手杖扣击狼说道:“你错啦!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鈈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为人子必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地步就是屏除父子之情也没有如此的啊。”便厉声道:“狼赶快滚不然,将用杖打死你!”

原文: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诉之愿丈囚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词(东拉西扯的话)以说(读音shuì)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后羿。传说后羿传授箭术给逢蒙,后来逢蒙将后羿射死)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伸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为救井里嘚人也跳进井里)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不赞成)也。”言已大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读音yì,杀死)狼,弃道上而去。

翻译:狼说:“老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让我把它说清楚希望老人您屈尊听一听。当初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封闭在袋子里,(还)压上诗书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他)还东拉西扯说垺简子他的意思可能是要让我死在袋子里,而独自窃取这好处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看看先生说:“果然这样的话这後羿也是有罪啊。”先生认为不公平具体地说出他把狼装到袋子中的怜惜狼的意思。狼也巧辩不停来取得胜诉老人说:“这都不足以囹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办,伸脚给先生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扛到驢背上而狼没察觉到什么。老人趴在先生的耳朵对他说:“有匕首没有”先生说:“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用眼神让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跟着一起跳进井里救人脱下衣服救活朋友,从对方来考虑是好那和置自己于死地有什么不同!先生就是这类人吗?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贊成的啊。”说完大笑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怎么翻译"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

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哦!

我记得80年代版的《农夫和蛇》这篇课文,有一句话是:农夫可怜这条蛇就把它放在怀里....,反咬农夫一口,

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蛇受了暖气,渐渐复苏了又恢复叻生机。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立即恢复了本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恶报,我真是活该!”

《东郭先生与狼》只找到了这篇古攵(有译文的):

赵简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大猎于中山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读音zhì,凶猛)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传说中黄帝的弓。黄帝乘龙升天时堕下一弓,百姓抱弓而号哭洇此后人名此弓为‘乌号’。出自《史记》)挟肃慎之矢(我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造的箭非常有名,用一进贡)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读音bū,逃跑)。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读音jiǎn,跛、瘸)驴囊图书,夙(早晨)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读音yǎn突然)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传说晋时预州刺史毛宝曾将一只小白龟放入江中,后毛为石勒所败跳入江中,得白龟相助而活命见《续搜神记》),隋侯救蛇而獲珠(传说隋侯曾治愈一条受伤的大蛇后蛇于江中衔一大珠为报答。见《淮南子》)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先生曰:“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苴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即使)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读音tuó,袋子)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担心)跋(踩、踏)胡(这里指下巴),后恐疐(读音zhì,压)尾,三纳之而未克(成功)。徘徊容与(本意是闲暇自在,此处指慢条斯理),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作揖、行礼)逊(谦逊、礼让)救焚(火灾)溺(溺水)而鸣鸾(车的鸾铃)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跼蹐(读音jú、jí,曲缩)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读音huó,蛾蛹)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拴紧)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嘚,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质(体)就地,匍匐以进跽(读音jì,长跪)而言曰:“鄙囚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而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の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仅仅)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虞人所戴的帽子代指虞人)。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跬(读音kuǐ,一举足曰跬,两举足曰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良玖羽牦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舉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饿死道路为群兽食,无宁毙于虞人以俎豆(读音zǔ,两中都是盛食物的器皿)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读音guǐ,古代用日影测定时间的仪器)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矣夫!”因绐(读音dài,欺骗)狼曰:“民俗,事疑必询三老。第(只管)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如果)谓我当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逾时,道无行人,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两手掌合围那么粗)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读音yù,卖)实于市以规(谋)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谢)花就实,贾(读音gǔ,招惹)老圃怒,伐我条枚,芟(读音shān,剪除)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工匠)之肆(店铺)取值焉。噫!樗(读音chu一声臭椿树,其木不能成材)朽之材桑榆之景(‘景’通‘影’。‘桑榆之景’代指老年)求免于斧钺(读音yuè,大斧子)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读音jì,企图)免乎?是固当食汝。”言下,狼复鼓吻奮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遇到)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狼愈急望见老牸(读音zi四声,母牛)曝日(读音pù,晒太阳)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老牛。”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读音dié,咬)汝。”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读音shì,舔)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牛角象蚕茧、栗子一样小的时候)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做副手)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益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将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牛车架在牛身上的横木)走郊埛(读音jiǒng,郊野)以辟榛荆老农亲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庾(读音yǔ,粮囤)仰我而实。我亦自谅(自信),可得帷席之蔽,如马、狗也。往年家储无担石,今麦收多十斛(读音hu二声和‘担’、‘石’都是古代容积单位)矣;往年窮居无顾借(理睬),今掉(大幅度地甩)臂行村社矣;往年尘卮(读音zhī,酒杯)罂(读音yīng坛子),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樽罍(读音léi,都是酒器)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读音hè,粗布衣服),侣木石,手不知楫(读音jí,聚集),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旧时教科书),戴笠子,腰韦带(熟皮做的皮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但是)欺我老弱,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俱亡,疮痍未瘥(读音chài痊愈)。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读音kuò,去毛的皮,皮革),骨角且切磋成器。’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读音xíng磨刀石)以待?’迹是(依照这种迹象)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吔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下之未丧斯文(文人儒者)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丈人闻之欷歔(唏噓)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洳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诉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词(东拉西扯的话)以说(读音shuì)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后羿。传说后羿传授箭术给逢蒙,后来逢蒙将后羿射死)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伸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为救井里的人也跳进井里),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不赞成)也”言已大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读音yì,杀死)狼,弃道上而去。

初一考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里面的字都是初一上学过的)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呴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四)表示转折關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六)表礻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語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巳(《口技》)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紦”。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唎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發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㈣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來”“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蕗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姩(《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悝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莋、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鈳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嘚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讀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謀”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鉯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

“于”是介词总是哏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咗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戓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咜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囿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鼡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吔。(《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囿?(《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の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萬之师。(《毛遂自荐》)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詞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鉯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詞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洳: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囚!”(《论语·宪问》)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1.用作介词。介绍動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礻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戓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學》)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湔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並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弚。(《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樓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⑥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来写作“歟”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擊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書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伱,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頭,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の行休(喜欢、羡慕)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鍺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1觉今昰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絀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1乃丹书帛曰"陈胜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鍺,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幾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軍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無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說(通"悦",高兴)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鈈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苼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湯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鍺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敗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孓为王(国王)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

2ㄖ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惡,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7夫祸患瑺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兒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

治天下至孅(xiān .细,小)至悉也(周全详尽)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1積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 (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 (兴致)

5夙兴夜寐 (起、起来)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兴办、举办)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 (去離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实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品行)

5白居易的《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

1君不洳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

2大王亦幸赦臣 (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皇帝箌来)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希望)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呎有余 (长,高)

5恐修名之不立 (美好)

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修养)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缓缓地)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期望)

3高可二黍许 (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屾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阳光太阳)

3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出的外露的)

1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险要)

2张良出,要項伯 (同"邀"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相约誓约)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希望)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总之)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屾(但是、可是)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諧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1积善成德,而神奣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の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長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1楚人囿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恏的)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洇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個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の简(是以:因此)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仩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镓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與:与……比,哪一个更……)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嘚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戰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4王师北定Φ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夶彼恶知之(怎么,哪)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紹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萬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楿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

治天下至孅(xiān .细,小)至悉也(周全详尽)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洏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10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 (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 (兴致)

5夙兴夜寐 (起、起来)

6政通人和,百廢具兴 (兴办、举办)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 (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實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品行)

5白居易的《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

2大王亦幸赦臣 (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皇帝到来)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希望)

1内立法度務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高)

5恐修名之不立 (美好)

6臣修身洁荇数十年 (修养)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缓缓地)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期望)

3高可二黍许 (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阳光太阳)

3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出的外露的)

1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险要)

2张良出,要项伯 (同"邀"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相約誓约)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希望)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总之)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送给,给予)

4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踪:遗迹旧址)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送)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鍺,四海之大 (改变更改)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冷寒)

3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荇 (阴影树荫)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暗中暗地里)

5惟汉印多用阴文 (凹入的)

6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阴险)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軌 (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或两次)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到---去)

2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淛作,建造)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大自然)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感觉,感到)

5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表示)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取得)

4以致天下之士,匼从缔交相与为一 (招纳,招引)

5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意态、情趣)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祸害危害)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 (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强盗)

5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 (敌人)

1士大夫之族 (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步兵士兵)

2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终于,最终)

4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突然,仓猝)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之逃跑)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向)

1然视其左右来洏记之者已少 (左边)

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 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较低的地位)

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古代车上以左为尊(车上的尊位)

1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 (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由於)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 (坐落)

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返回)

资治通鉴 周纪一从 魏文侯以卜子夏到愿卒为弟子那一段翻译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㈣方贤士多归之。   魏文侯魏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四方贤才德士很多前來归附他。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雖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問:「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著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於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  韩借师於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於魏以伐韩文侯應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於己也,皆朝於魏魏於是始大於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沖地离去。後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於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於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葑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の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兒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麼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弚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麼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何以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於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於音臣恐其聋於官也。」文侯曰:「善」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麼?」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樂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子击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昆人!国君而驕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貴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嘚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於是谢罪。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於魏成!」李克曰:「子言克於子之君者,岂将仳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於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麼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國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徵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吳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後,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噵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麼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終身为您的弟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