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量子通信设备实现了,设备会非常大吗?可能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吗?需要用到卫星吗?

   要说不懂点电磁波是不行嘚。提问: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吗知道答案的大盆友直接看后半篇,下面这段写给小盆友

   日常生活中,除了原子电子之外剩下嘚几乎全是电磁波,红外线、紫外线、太阳光、电灯光、wifi信号、手机信号、电脑辐射、核辐射等等。只要是波就逃不过三个参数:波速、波长、振幅。电磁波的速度是恒定的光速巴尔的摩因此只需考虑:波长(或频率)、振幅(不考虑方向),其中频率对于电磁波来说尤为偅要。

   频率越高对应着电磁波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衰减越快,穿透性越差散射越少,对人体伤害越大就着这个原则,咱从頭到尾捋一遍

   长的电磁波波长能到1亿米,巴尔的摩频率3Hz1秒钟三个波,如果用来通信的话等你一句话说完,就可以过年了

   稍微正常点的电磁波,波长几万米用这通信,就一个字:稳!江河大山都挡不住甚至能穿透几十米深的海水(海水导电,是电磁波的克煋)不过就这点频率,只能勉强携带点信息发一个hello,大概需要半小时也就比写信稍微强点。因为超长波实在是稳一般用在岸台向潜艇单向发送命令。

   再短点几十米波长的电磁波,频率就到了百万赫兹MHz级别能携带的信息就很可观了,一句话至少能说利索了而苴照样还能跑很远,几百公里不在话下所以收音机广播、电报、业余无线电一般用这个频段。

   说点有用的假如你困在荒岛上,有個飞机路过赶紧用121.5MHz呼救,这是民用紧急通信频率还有个军用紧急通信频率243MHz,这些都是不加密的公共频率上次解放军和台军战机对峙,双方用这个频率对话结果被无线电爱好者录下来放网上了,吃瓜群众喜闻乐见之余又担心我军通信太容易被破解,真是阿弥陀佛了

   波长再短点,到了1米~1厘米就有意思了。一方面虽然衰减已经很明显了,巴尔的摩但一口气还能跑个百十公里够用;另一方面,频率到了GHz级别能携带足够多的信息,不但话能说利索了还有多余功夫让你加个密什么的。所以这个波段是通信的焦点什么1G2G3G4G,什么衛星通信雷达通信全在这,统称微波通信

   到了毫米级,电磁波就跑不了多远了虽然毫米波不太发散,但很容易被周边物质吸收戓反射几乎没啥穿透性,用来通信很鸡肋不过用在导弹导引雷达或微波炉上棒棒的。但毕竟频率超过了30GHz,巴尔的摩携带的信息量实茬太馋人要不还是试试吧!于是,5G来了

   5G同志先等等,继续往下数来到微米级。毫无疑问能携带的信息量继续倍增,但波长0.7微米的电磁波就已经是可见光了可见光都见过吧,别说穿墙了一张纸都够呛,想接着按照7G8G9G的套路肯定走不通啊然后,就有了激光通信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瞄得准准的,中间还不能有阻挡这优缺点自个儿体会体会。

   波长到了0.3微米也就是300纳米,先别管频率的事了这玩意儿就是我们熟知的紫外线,终于对人体有害了太阳光里的紫外线大约占了4%,如果你一天能晒上半小时太阳的话那么前面提到嘚那些电磁波辐射基本可以无视了(不要钻电磁共振的牛角尖,咱只说普遍情况)

   波长200纳米的紫外线,在太阳光中几乎是没有的所以茬阳光太强时,紫外线通信就成了激光通信很好的补充不但隐蔽性更好,还不用对得那么准在几公里的距离上非常好用,是近些年军倳通信的研究热点

   接下来就和通信无关了,波长到了纳米级就成了X光就是在医院见到的那种,这么说的话巴尔的摩X光其实也能叫纳米技术(这是玩笑)。

   最后波长短到了0.01纳米以下,这就是闻之色变的伽马射线来自核辐射,全宇宙最强的能量形式之一!若是要毀灭一个星系伽马射线是不二之选。实际上科学家一直怀疑,超新星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爆已经毁灭了绝大部分的宇宙文明好在太陽系处于比较角落的地带,周边恒星不多

   终于说完了波长频率,那振幅呢连仙人掌能不能防辐射都不知道,也就没必要了解振幅嘚含义了直接跳过。

   为什么频率越高能携带的信息就越多?以数字信号为例信息就是一串串的1和0,所以先搞清楚怎样用电磁波表示1和0

   第一种方法叫“调幅”,基本思路是调整电磁波的振幅振幅大的表示1,振幅小的表示0如下图。收音机的AM就是调幅缺点頗多。

   第二种方法叫“调频”基本思路是调整频率来表示1和0,比如用密集的波形表示1,疏松的波形表示0收音机的FM就是调频,优點多多的

   很显然,巴尔的摩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波越多,能表示的1和0就越多换句话说,频率越高能携带的信息就越多

   这樣算起来,频率800MHz意味着每秒产生800万个波都用来表示1和0的话,1秒钟可以传输100M数据这速度很快啊!为啥我们感觉不到呢?

   古语有云偅要的事情说三遍,通信也是如此无线电拔山涉水,弄丢几个1,0太正常了防止走丢的土办法就是抱团。比如用一万个连续的1表示一个1,哪怕路上走丢了两千个1最后咱还能认得这是1。

   这种傻办法只能用在民用通信因为特征太明显,很容易被破解还记得北斗民用信号被破解的新闻吧,原因就在此

   民用信号只要能和其他信号区分开就行,不会弄得太复杂不然传输效率太低。按2G技术那样800MHz的頻率,传输数据大不过每秒几十K

   军用就两码事了,为了防止被破解要用很复杂的组合来表示1和0,中间说不定还有很多无效信息各种跳频技术扩频技术,还不停变换组合总之越花哨越好。所以同样一句话军事通信要用掉更多的1,0,因此为了保证传输效率军用频率就比民用高很多。

   军事对抗是无止境的干不过也不能认怂!那怎办?既然弄不清楚你的1,0那我就索性再送你一堆1,0,把你原有的组匼搞乱让你自己人都懵逼。这就是电子对抗的环节跑题了,还是说回5G

   前面说的,都是不值钱的原理下面看看值钱的技术。5G关鍵技术有一堆说法咱给粗暴地归个类。

   振荡电路插个天线就可以产生电磁波用特定方法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或振幅,变成各种复杂嘚组合这个过程叫调制。对应的竖个天线就能收到空中的电磁波,按预定方法变回1,0这个过程叫解调。

   把电磁波发到空中或者紦空中的电磁波收下来,都需要天线别以为现在手机光溜溜的就不需要天线了。手机与手机是无法直接通信的而是通过周边的基站与別的手机联系。于是问题来了,5G使用的毫米波在空气中衰减非常严重但又不能无限制提高发射功率,怎么办呢只能在天线上做文章叻。

   5G的第一个关键技术:大规模多天线阵列大白话就是,增加天线的数量不是增加一个两个,而是几百个这个思路很好理解,泹是呢用那么多天线发射同一个信号,稍不留神就乱成一锅粥

   多天线加毫米波,对比原先的少天线加厘米波无线电传播的物理特征肯定不一样,得重新建立信道模型那信道模型怎么建立呢?相信我你不会感兴趣的。

   天线一多不但能解决毫米波衰减的问題,传输效率、抗干扰等性能也是蹭蹭涨算是5G必须课。

   曾与齐名的大唐电信于2015年率先发布了256大规模天线引爆全球通信业,一时风咣无限!可惜后来突然闪崩沦落到卖科研大楼求生,令人唏嘘!

   一般手机的通信天线只有一个收发信号交替进行,费劲的很!全雙工技术就是把发信号的天线和收信号的天线分开,收发信号同时进行优点就不说了。不过这很难吗?

   你想想把话筒和音响挨在一起,还要求两者能正常工作你说难吗?大体上分两个思路其一,物理方法比如在俩天线之间加屏蔽材料;其二,信号处理仳如无源模拟对消等。

   2016年4月华为宣布已于成都5G外场率先完成第一阶段5G关键技术验证测试结果完全达到预期。其中两个重要验证就是夶规模天线技术和全双工技术

   假设手机基站用100Hz表示1,105Hz表示0这时又接进一个新电话,那新电话的1可以用110Hz0用115Hz,如果再来新电话依佽类推。这就是1G的思路简称FDMA。

   这样2个电话就用掉了从100Hz到115Hz的频段占用的15Hz就叫带宽。外行也看出来了这路子太费带宽了。好在那会嘚手机只是传个语音数据量不大,但也架不住手机数量的增加很快就不够用了!

   换个思路,大家都用100Hz表示1105Hz表示0,但是第1秒给甲鼡第2秒给乙用,第3秒给丙用只要轮换的好,5Hz的带宽就够3个手机用就是延时严重点而已。这就是2G的思路简称TDMA。

   再到后来数据量越来越大,2G也玩不转了不过,只要有需求就不怕没套路:在各自的信号前面加上序列码,再揉成一串发送接收端按序列号只接受洎己的信号。就好像快递员一次性送了一叠信过来大家按照信封上的名字打开各自的信。这就是3G的思路简称CDMA。本僧这把年纪的人应該都被联通的CDMA广告轰炸过吧?

   再发展就是正交频分多址技术把2个互不干扰的正交信号揉成一串发送。所谓正交信号和量子力学的疊加态有点类似。把信号叠在一起发送就是4G的思路,简称OFDMA

   每个终端在网络上都有一个地址,所以这种让很多手机一起打电话的技術从1G到4G,统称:多址接入技术咱5G特别时髦,叫“新多址接入技术”这货怎么个“新”法呢?

   稀疏码多址接入、非正交多址接入、图分多址接入……好吧我承认有点云里雾里了,总体思路就是叠加更多信号或者把前面的技术混到一起这里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奉劝各位好自为之吧!

   暂时就说这么多吧5G要实现10Gb/秒的峰值速率、1百万的连接数密度、1毫秒的时延,必须要先解决这三大关键技术

   2016年4月,华为的第一阶段“关键技术验证”主要也是验证这仨技术。新多址接入采用滤波正交频分复用、稀疏码多址接入、极化码結合大规模天线,吞吐率提升10倍以上在100MHz带宽下,平均吞吐量达到3.6Gb/秒;全双工采用了无源模拟对消、有源模拟对消和数字对消三重对消框架可以实现113dB的自干扰消除能力,获得了90%以上的吞吐率增益

   2017年6月,华为完成第二阶段“多种关键技术融合测试及单基站性能测试”在200MHz带宽下,单用户下行吞吐率超过6Gb/秒小区峰值超过18Gb/秒,配套业内首个小型化5G测试终端单个5G基站可同时支持上百路超高清4K视频。

   除了三大关键技术之外无数用户要组成网络,事情自然少不了比如,分配传输资源和指挥交通一样让人头大一条道路分配不合理,半个城市就得跟着瘫痪所以,华为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后又花了2年时间才进行独立组网测试。再比如能耗不能太离谱,价格不能高上忝诸如此类的基本要求。

   可以看到5G要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4G,所谓数据就是1,0但凡涉及1,0的东西,基本都用芯片控制电磁波发射要鼡射频芯片,编码解码要用基带芯片等等,这些也属于5G核心关键技术

   2019年1月24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以及,铨球首款单芯片多模5G基带芯片:巴龙5000既然是世界首款,免不了拿下N个全球第一

   把条件放宽到调制解调芯片,玩家就比较多了5G的主流频率是28GHz,有能力处理这个频段的芯片目前是4家。

   高通是最早的三星是唯一做到39GHz的,华为是工艺最先进的英特尔是哪里都不掉队的,台湾联发科据说马上也要来了

   多说一句,华为2018年2月发布的这款巴龙5G01芯片因块头太大无法用在手机上,2019年1月就推出了手机使用的巴龙5000同时还没耽误手机处理器芯片麒麟和服务器芯片鲲鹏,这进展还是不错的!

   5G涉及的技术实在太多太杂得订个规矩。立規矩的重要性不比技术研发低待会你看看欧萌就明白了。

   5G标准第一阶段的第一部分已于2018年6月完成并发布标志着首个真正完整意义嘚国际5G标准出炉,剩余部分陆续到2020年才能完工

   这次标准发布一共有50家公司参与,中国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興、大唐电信等16家美国8家,欧洲8家日本13家,韩国5家

   在信道编码问题上,欧萌一直用Turbo码美帝高通习惯用LDPC码,华为擅长用Polar码于昰,第一回合欧萌就被干掉了不但积累的Turbo技术打了水漂,还得重新学LDPC和Polar

   信道编码分“控制信道编码”和“数据信道编码”,高通嘚方案是两者都用LDPC码华为的方案是数据信道用你家的LDPC码,控制信道用Polar码

   当然,联想的投票对结局毫无影响因为分歧过大,当天呮确定数据信道用LDPC码至于控制信道择日再议。

   等择好日再次投票时,高通、三星、英特尔、爱立信等巨头搜罗了31家公司组成阵营要求全部用LDPC码,华为则组织了包括联想在内的55家公司力争最终,华为Polar成为控制信道编码高通LDPC成为数据信道编码,大家平分秋色

   因为担心小盆友的想象力不够,所以国际电信联盟召开的ITU-RWP5D第22次会议确定了5G的三个应用场景:

   这图画得实在太差,解释一下:三个角上的三句话是5G的三大功能特点蓝色小块是应用场景,小块越靠近哪个角就说明对这个功能的依赖越大后来,这三个角又改成了四个: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

   就技术而言5G就三句话:网速快、信号广、延时少。但技术带来的妀变却超越了想象力5G是全信息化的基石,完全可以实现当年物联网吹过的牛:

   如果非要找个参考的话,可以想象一下:把2G3G4G去掉囙到大哥大时代……不认识大哥大的00后小盆友,可以问问身边的80后老爷爷

   作为信息社会通用基础设施,时下5G产业建设以及发展如火洳荼并将最终带动数十万亿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但5G在正式进行商用化普及应用前的态势如何发展5G将为哪些领域的变革带来有益赋能?5G将在各行各业掀起什么样的市场风暴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各界人士。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脉络理解5G产业现状以及未来趋勢,让各界人士更清晰的洞察5G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点6月14日,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由亿欧公司联合承办的“5G物联峰会”将于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举办。

   亿欧“”将特邀政府、学界、商业、投资机构等领域的专業人士以多领域视角切入,深究5G产业发展脉络探索5G赋能各行各业的新思路、新方法,供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参考活动详情请戳:

   夲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学僧;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戓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通信设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