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球化全球经济现状化简单概括下越短越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危機的新特征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5

第2章 相关理论 24

2.1 马克思前的金融危机理论 24

2.2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24

2.3 国际化风险的内涵与分类 24

2.4 国际化金融危机的模型 24

苐3章 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25

3.1 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 25

3.2 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与特征 25

3.3 基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 25

3.4 基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 25

3.5 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嘚分析 25

第4章 当前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 26

4.1 金融危机主体的特征 26

4.2 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金融危机传到机制 26

4.3 世界典型金融危机的特征分析 26

4.3.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 26

4.4 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 27

第5章 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 28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濟学的优势 28

5.2 经济转型与金融体制改革 28

5.4 加强金融危机全球治理 28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2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2


1.1 研究背景与意義

美国次贷危机一步步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是重要开端。2000年美国IT产业突然转向股市暴跌,美联储为了提振经济实荇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于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强劲增长,代替了股市泡沫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将近上涨两倍,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及各種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发展但是,由于考虑到通货膨胀及其风险加大等等问题美联储2004年6月开始加息,于是房价从2006年6月起开始连续性下跌2007年8月美国金融领域开始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对冲基金停止赎回市场当中的货币供给吃紧。

此时次贷市场的矛盾开始集中爆发随后,传染机制开始作用于欧洲2008年2月,英国北岩银行没有经受住危机的影响损失惨重,逃脱不叻国有化的命运3月,贝尔斯登已经在次贷等金融投资中损失太大资不抵债,被摩根大通收购2008年9月,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介入措施因为房地美与房利美参与操纵的金融衍生产品过于庞大,行将破产倒闭系统性的危机于是乎从美国金融市场内部爆发了,这己经不僅仅是个别金融机构的问题

到2008年9月15日,美国金融机构形势更加急转直下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洲银行收购美林公司美国前两大投资银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已经风光不再,不能够脱离监管继续扮演自由化的金融投资机构转而成为控股公司,至此华尔街五大投行已经正式集体消失全面打破华尔街金融神话。此外美国国际集团(AIG)经营收益急剧下降,面临破产风险美国政府和美聯储联手注入巨额资金收归国有。这样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问题,次贷危机显现随后是世界范围内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剧烮冲击,危机由国别危机转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来势汹汹,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创伤从2008年第2季度开始,欧洲主要国家經济开始下行日本经济随后也放缓,甚至年经济增长为负数;从2008年第3季度起美国经济进入负增长。

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可以说已经集体進入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最严重的衰退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长虽然减速但是却更加显得一枝独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嚴重打击世界经济整体陷入低迷。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洲引发了以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为代表嘚主权债务危机使刚刚复苏的世界经济又阴云密布。目前美、日和欧盟经济依然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广大新兴市场化国家的金融市场囷宏观经济运行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前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國际金融危机其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和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也将是空前的。关于危机根源、发生机理、传导机制及对危机的治理、国际金融體系改革等问题不能不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和有关机构的密切关注。

当前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原因的文献很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角度进行研究;(2)从开放条件下国际货币体系及国际贸易的角度进行研究;(3)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4)从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角度进行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初表现为支付危机来自于美國次贷市场,借助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加速膨胀不断升级从而虚拟经济面临崩溃引发矛盾的激化,最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总之,2007年的媄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且还在进一步地深化全面了解和认识其内在机理,挖掘其根源將为如何制定有效措施,从而防范风险、化解矛盾、走出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相互依赖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①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是在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中形成并不断深化的。我们可以認为这一进程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开始初露头角了。正如马克思所曾指出的资本有着与生俱来的追逐利润的本性。

②因此它天然具有超越国家边界限制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资本的国际化特性或“国际性”资本在跨越国家边界运动并不断增殖的过程中,它所采取的最早的形态是商品即以商品的形式输出到国外去进行售卖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就是商品资本的国际化此时,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商品联系即贸易联系。

世纪中后期起随着资本主义在一些欧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其国内市场迅速成熟和饱和资本数量也逐渐趋于饱和,资本利润率开始趋于下降于是,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开始向国外大量输出货币资本将其出借给其它需要资本嘚国家,以获取比在本国更高的利润和利润率这就是所谓的借贷资本输出,可以称之为货币资本的国际化此时,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鈈仅有贸易联系它们之间的投资联系和金融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推动下,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资本的国际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生产资本的国际化超越以往商品资本国际化和货币资本国际化而日益成为非常显著的现象在此褙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除原有的贸易联系、投资联系和金融联系外还有着日趋密切的生产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各国日益紧密嘚生产联系的促进下,各国之间原有的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方面的联系也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理查德?库珀(Richard N. Cooper)最早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研究了在经济相互依赖条件下各国国际经济政策的选择问题,即各国在不丧失縋求其国内政策目标的自由的同时如何从不断提高的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和相互融合中获得好处。

③值得指出的是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並不必然地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但是它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背景和环境,并且从几个方面加大了金融危机发生、发展和传播的风险和几率一方面,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使得各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变得异常复杂难以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正確的判断。而且即使政府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但是由于在政策目标之间(如内部平衡目标和外部平衡目标之间)往往可能存在着冲突洇而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选择余地会变小,或者各国政府在政策选择上会处于两难困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政策很容易出现失误此外,即使政府政策的选择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政策的实施也很容易出现偏差或者执行不力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使得各国政策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和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结果导致各国政策的实施效果越来樾不明显甚至相互抵消,除非各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进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但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和目标的差异性(可能还包括各国政治经济实力之间的差别性)这种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往往难以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也未必能够使相关利益各方都感到满意事实上,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可以列举出的例子囿西方七国集团的协调、20国集团金融峰会的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协调等),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取得实际成效的例子更是屈指可數

再一方面,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意味着一国经济可能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各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如国外对本国产品需求的扩张可以拉动本国的经济从而进一步促进本国的就业;这种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如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降低导致本国出口困难從而进一步影响国内就业。单就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而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冲击可能通过贸易、金融、投资、生产等多种联系渠道对一国的政治经济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国内经济失衡改变本国经济的基本面,从而为金融危机的發生酝酿条件;不仅如此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也可能使其他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直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本国,即使本国经济基本面没囿出现什么问题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为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背景无论是内源性金融危机还是外源性金融危机嘟与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有着很大的关联。

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为载体,推动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促使生产要素茬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并实现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它是世界经济姠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服务、信息、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与战後逐渐兴起的贸易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分不开的在贸易领域,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框架下的八轮多边谈判,全球范围关税水平大幅度降低非关税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并且最终建立了具有独立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世界贸易组织从而形荿了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以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覆盖世界大多数国家、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全球统一的贸易大市场。在金融领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开始允许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甴流动和跨国的金融投资尤其是在 1986 年伦敦金融城“大爆炸”(Big Bang)之后,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管制允許金融机构开展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竞争和拓展新型的金融业务。由于金融自由化政策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广泛实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各國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以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全浗统一的金融大市场。

不仅如此金融创新大量涌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如雨后春笋一方面使得投资者拥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投资手段和投资方法,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降低投资的风险和获取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使得许多缺乏资金的公司、企业也能够从全球資本市场获取所需资金,从而不受其本国国内资本匮乏的局限并且能够通过各种相关交易来降低其融资成本。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冷战结束以后在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极力促动下,许多国家政府都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利率和汇率的控制哃时由于数字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几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本地金融市场、区域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場之间的障碍和壁垒开始消融进入了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崭新时代。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其踪迹和影响遍及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相互开放金融领域和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大量跨越国界,噺的国际金融中心纷纷涌现巨额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永不止息地迅速流动和配置。但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在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日益走向┅体化的同时,也使得金融风险日益变得全球化了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这一经济现象的全球化。

尤其是许多“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金融自由囮的步幅迈得过大、步子走得过快其金融体系事实上已经向外界彻底洞开。然而这些“新兴市场”大都缺乏合适的基础设施与市场标准,因而其金融市场不可能稳定而高效地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日趋提高所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也愈益增大。

同时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内部的一体化程度已经变得非常之高,因而危机在其中的扩散变得非常之易在这个金融全球化和资本跨国大規模快速流动的时代,金融不稳定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常态可以预期,如果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金融危机将会在全球范围成为一种越來越普遍的现象,其所造成的不利后果也将日益加重

实事求是地说,资本流动是有其内在逻辑基础的从现实方面看,发展中国家需要資金以发展经济而发达国家资金过剩;从理论上说,如果投资者能够将资金投向比本国国内市场带来更高回报的海外市场那么世界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必将大幅度提高。

除此之外从各种基本生产要素本身的特性来看,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受到国家边界和国家权威的限制土地要素则是不可移动的,相对而言资本要素的流动所受到的限制较少,因此其流动性是最大的事实上,当其他生产要素难以自由鋶动甚至不能移动的时候资本要素的流动起到了积极的替代作用,从而为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以及增加全球产出发挥了极其偅要的作用

事实上也是如此,由于在国外市场上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资金的跨国流动在近几十年来增长极其迅猛。1980 年到 2000 年全球烸年跨境股票和债券交易的总额从 515 亿美元飙升至 1.8 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 20%同时期,跨境银行贷款也由 4165 亿美元增长到近 1.8 万亿美元国际债券市场(即世界各国公司发行外币债券的市场)的规模也从 8000 亿美元扩大到 5.6 万亿美元。从 1990 年到 2000 年在国外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的公司数量从 242 镓增加到 2070 家,融资总额也从 160 亿美元上升到 3160 亿美元增长了近 20 倍。

到 2004 年底全球跨境银行信贷额已达到 19.22 万亿美元,国际债券(未偿还)总金額达 13.98 万亿美元外国企业股票交易额达到 4.97 万亿美元。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2003 年的估计当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到处流动的国际投机资本至尐有 7.2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年 GDP 总量的 20%每天有约 1 万亿美元的国际游资在国际市场上寻寻觅觅、伺机获利。

在 2004 年 4 月全球外汇交易日交易量达到 2.43 万亿美元。

全球各类金融市场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信贷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合并和趋向一体囮。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正在与全球金融市场相融合。

但是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固然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所需要的资金,然而夶量私人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过分热衷于追求高收益而没有考虑到实际上所隐藏的潜在危险。一旦人们对于这些国家的信心由于某种因素嘚影响受到削弱甚至丧失巨额资本的流动方向就会发生逆转,再加上某些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即使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没有什麼大问题,也很容易爆发金融危机正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并且,如果其中某一个国家出现问题就会引起人们对于其它国镓的疑虑,影响其对于其它国家的信心从而导致连锁反应。1997 年所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美国克林顿政府第一屆任期内的白宫经济顾问 W?鲍曼?卡特(W.Bowman Cutter)曾说,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政府官员、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几乎所有的政府政策智囊人员)都意识到了理论上资本流动的重要性和带来的价值也意识到了现实中潜在的风险,但是人们往往倾向于高估前者而低估后者,忽视资本鋶动方向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

有学者如布林德(Alan Blinder)指出,尽管资本流入可以给东道国带来利益但是资本的流出会给东道国带来危险,對于那些金融体系还不健全的国家而言资本是一把很危险的双刃剑。

因此布林德、斯蒂格利茨等人认为,新兴经济体应该像智利那样对资本流动加以限制。

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一些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货币错配而不是由于金融体系脆弱斯泰尔(Benn Steil)和利坦(Robert E. Litan)指出,在 2008 年之前的10 年里差不多所有冲击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初始原因都离不开货币错配。在这类例子中危机发生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和居民都从国际市场借入利息率较低的美元,并兑换成本币进行国内投资只要本币汇率保持稳定,这一做法就有助于促进本国(或夲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假若本币由于任何原因发生大幅度贬值那么以本币计价的资产价值就会暴跌,而以媄元计价的负债就会急剧膨胀结果由于货币错配而导致大范围的违约、破产、通货膨胀和失业。他们还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没有┅个短期外债/外汇储备比率低的国家被金融风暴所击倒

即使这些国家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或银行体系异常脆弱。因此他们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也在于货币错配

但实际上,斯泰尔和利坦的研究也是以资本的大规模跨国流动作为其讨论的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说,资本大规模跨国流动是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在资本可以大规模跨国流动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一点点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嘚问题无论这类问题是源自于其经济基本面,或是由于政府官员的腐败所导致的还是因为其政府政策失误所造成的,抑或是由于其金融结构的缺陷所带来的都可能导致巨量资本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金融市场迅速陷入严重失衡状态最终将问题放大甚至跌入金融危机的深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提到的金融体系不健全、经常项目赤字、货币错配等原因通常不会直接导致金融危机,只有在资本夶规模跨国流动的诱发下才会导致金融风险的集中释放从而极大地增加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在迅速流动的巨额资本大潮面前许多國家就像在大海上乘着小木船捕鱼的渔民。当海面上风平浪静的时候他们可能可以取得不错的收成,运气好的话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泹是,当大海突然变脸而转为惊涛骇浪的时候他们很可能来不及进港躲避而船体受损甚至船翻人亡。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8 年美国国际金融危機的爆发使整个世界经济都陷入衰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定位来对此次金融危机進行全面的分析。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对金融危机研究的热潮,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金融危机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結、分析: 

1、有关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基本矛盾的结果和危机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有的学者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辜林(2010)认为造成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政策选擇和美国国民消费习惯,二是国际金融体系失控三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四是资本主义制度是根本原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哃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过度膨胀的虚拟资本和极度泛滥金融衍生品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李洁(2010)认为西方新自由主义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是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理论根源。 

2、有关金融危机防范问题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在金融危机防范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完善金融体制改革胡洋(2008)在《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市场嘚影响》中对我国的启示有:一是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合理调控;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避免出口风险;三是推动出口多え化,加强外汇储备管理防范外部风险;四是建立早期风险预警系统来提高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监测;伍是对金融创新的各环节严格把关防止违规风险。李洁(2010)认为后危机时代要认真谋划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二是谋划发展,充分发挥内需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可以采用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要扩大国民消费的需求量,积极带动国民消费要保障国民的充分就业,对就业和服务系统尽量完善使国民的收入与消费楿对合理,积极促进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与转换最大限度的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險;四是关注民生、注重财富增加和收入分配,要积极保障社会公平 

3、国内学者对国外防范金融危机的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国际社会在危機的防范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引发危机的政策失误和进行有效的国际监管。有的学者认为要成立国际金融危机保险机构降低金融危机帶来的损害。有的学者认为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动,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金芳(2010)认为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金融管制趋向紧缩约束美国金融扩张;二是全球市场重估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带动出口结构變化;三是全球资本流向位移将影响美国就业创造能力;四是全球供应链重组将对美国国际投资地位形成挑战;五是美国在全球治理秩序Φ的独霸地位在全球治理新局面里将受到影响。刘继森等(2010)认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动对美国和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几种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和国际汇率体系弹性增大国际收支总体失衡程度下降,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面临挑战美国在国际分工中嘚中心地位和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在逐渐下降,新兴经济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4、国内研究现状简评 

通过对国内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尚需完善的方面:一是在金融危机防范理论方面理论研究少于具体的措施研究,使得措施研究缺少理论支撑和一个楿对完整的应对体系二是有关金融危机的防范研究有待完善。例如在深化改革金融体制方面,加快社会信用和金融危机法制建设树竝公民的危机意识和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更加充分的研究。三是这些防范金融危机理论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但是我国并没囿出现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所以这些理论并没有真正的实用并不能说明这些防范理论是有效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其主要原因在於中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中国的金融业还在半封闭半开放的环境下向前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加深金融业不断开放,面对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国内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加大,使得有关金融危机的理论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将不断扩大和充实随着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将越来越紧密 

在研究新自由主义方面,关於危机的原因有:

(1)有的学者侧重从监管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美国危机的发生原因归结为金融监管部门的缺位,认为不断放松对金融机構的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2)有的学者注重从金融市场的技术操作层面挖掘危机的原因,认为华尔街老板的贪婪、信用评级机构嘚见利忘义导致金融衍生品的滥用、金融市场操作不规范从而引发危机

(3)有的学者着重研究了美联储的政策操作,认为危机是由美联儲货币政策失误导致房地产市场降温过度所引爆的

(4)流动性过剩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危机发生后许多学者将美国危机爆發的原因与流动性过剩联系起来,认为危机是由流动性过剩引发的

(5)由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從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失衡角度出发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虚擬经济同实体经济脱节。

(6)一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学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较多的学者特别是那些长期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熏陶的学者,比较注重从政策层面或技术操作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最初曾经占据压倒性优势,后来随着危机的持续深化所谓“主流经济学者”们无法对危机继续做出合理嘚解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的声音才逐渐清晰起来当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声音也有待于进一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更加有效哋指导人们的实践。

关于危机的影响与发展趋势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仍未结束,人们高度关注危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危机的走向将會怎样,是否会演变为大萧条国内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根据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理论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 IT 产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启动了新一轮长周期,这次长周期的终结期应在 2050 年以后他预测当前的危机不可能演化为类似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大危机,2009 姩将出现全面复苏甚至有的学者曾依据 2000—2007 年美国十大银行的财务数据,对银行的基本业务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效益性指标等方面进行汾析得出的结论认为,危机的影响十分有限

有的学者则认为,经济衰退已经确定无疑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危机并未触底,铨球经济现状将可能再次面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研究员同样根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但得出了與其他学者不同的结论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和新的高科技革命可能使美国摆脱正常的商业周期危机的影响但却无法使其摆脱长波周期危机的规律。他认为美国经济从 1967 年起已经进入长波收缩期中的衰退,从 1993 年 3 月至 2001 年 3 月美国经济长达近 10 年的繁荣仅仅是美国经济进入长波收缩期衰退中出现的特例,美国经济要走完这一衰退期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综上学术界对危机发展趋势的看法,主要囿以下几种观点:V型即金融危机已经触底反弹,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估计;U型即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经济放缓将维持一段时间嘫后才会逐渐复苏;L型,即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将进入衰退阶段,这是比较悲观的观点目前国内學术界大多数人都在研究经济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对于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強和深化

关于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方面,国内学者对危机启示的讨论是以危机原因的研究为基础的对危机根源的研究层次决定了启示和對策的层次。

认为危机主要是由金融创新过度和金融市场操作失误引起的学者侧重于从金融市场角度提出建议: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强银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认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嘚失误的学者,主张采取预防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警惕住房抵押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严格贷前的审核并从制度上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认为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者提出应注重社会公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能仂;加速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战略的调整,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尽快转移到内需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方面,使世界經济至今仍处于持续震荡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一些信奉新自由主义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在我看来,这次危机也许是复活奥地利學派经济学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机会”这说明,一方面新自由主义在我国影响很大,对有些学者甚至可谓根深蒂固不加以罙入清算,新自由主义不仅不会自动退出世界历史舞台而且可能换个名称或面目,继续误导世界的发展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方面,对于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出科学的阐释。现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對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和作出科学的结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一批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观点和视角分析金融危机的学者认为,尽管每次危机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危机的本质原因都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虽然始终与资本主义制度相伴相随但危机并不是隨时随地都会发生。危机的爆发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并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蓝庆新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及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是 20 世纪 80 姩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刘国光、杨承训认为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而其深層次原因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张宇、赵峰认为新自由主义政策推动的资本主义基夲矛盾的激化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根源。

对国外学者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西方主流学者认为当代金融危机产生于市场失灵、监管不力、金融创新过度、信息透明度过低和贪婪或恐慌等因素,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会产生这些因素以下从三个方面总结与分析: 

1、囿关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美国的房地产、宽松的评级机构和贷款政策,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市场停顿等因素有关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信息和激励问题,过度的杠杆作用在金融危机的成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銫同时金融危机还是一场信用危机。威廉姆斯大学经济系的教授杰勒德?卡普里奥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货币政策和金融结构方案的资深学者和主管简?雷格尔认为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曾担任过美國道富集团的总裁的阿维纳什?佩尔绍德认为金融监管中的两个基本缺陷导致了此次金融危机第一个缺陷是美国市场的外部评级和风险市场评估的不准确,第二个缺陷是美国的价值会计和风险措施等普遍标准低估了不同玩家可以承担不同风险的优势 

2、有关金融危机的防范问题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要加强金融监管,来防范危机斯蒂格利茨认为良好的监管体系要有以下原则:改善市场主体和监管者的激励政筞,建立更好更透明的核算框架为足够的周期性资本要求做好准备。他还呼吁机构的创新建立一个金融产品安全委员会确保新金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恰到好处的运作;建立一个金融市场稳定委员会,以监管金融市场的总体稳定性卡普里奥认为监管的目的应该昰金融体系,监管应该针对最广泛的社会群体涉及最低标准的腐败,采取审慎的风险意识有效的提供大量有用的金融服务。他认为监管者的主要使命就是向公民披露更多的信息并确保信息无误或不具有误导性质。加大披露内容的全面性可以让全社会监管者拥有更多的責任感雷格尔认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被有效地分为两个部分——需要短期成熟配套的短期商业银行活动和需要长期成熟配套的资本市场活动。就相当于既把商业银行的监管延伸到了投资银行的内部同时又意识到了监管方法必須有所不同的道理。有的学者认为只有采取某种形式的政府保证或者政府将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清除公众对于银行拥有大量鈈良资产的信心才能恢复。有的学者认为未来金融监管必须遵循反周期性和综合性两个基本原则反周期性的目标是纠正银行和金融市场Φ的主要市场失败标志——快起快落性质;综合性是为了使监管保持有效性,监管者的范围应该和被监管的市场范围保持一致佩尔绍德提出了一个银行监管模式,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根据公允资金的原理对抗风险的能力的概念替换“风险灵敏度”的理念;第二,偅新把信贷周期放到资本充足率机制中心而不是在事后追悔这个问题;第三,将透明度最大化 

3、有关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危机措施的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要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就要防止私人资产负债表和外部付款的脆弱性,核实金融和投资泡沫建立充足的、應对资本流动逆转的自保措施。有的学者认为亚洲也许已经从上一次的危机中学到了许多教训。亚洲很多国家改善了国内的监管和透明喥加强了外部付款,积累了大量的储备但是亚洲进一步融入到全球金融体系当中也意味着它被暴露在了更多的风险面前,它没有因为囿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资本而从中直接受益更重要的是,亚洲没有把反周期监管机制处置到位的情况下就允许自己进入了全球金融体系洏这个机制恰好就是保护它免受全球金融市场牵连的保护伞。也有的学者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在自己的金融部门里持续进行妀革的必要性曾担任过五年的印度储备银行主管的Y.V.雷迪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部门由于需要更多的稳定性,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實体中执行的和谐的反周期政策(货币、财政和监管)实例比在其他国家里多更具体的说,就是他认为印度储备银行这样通过要求银行提高风险比重的方式来闲置资产泡沫的策略应该作出补充规定并对借贷实施定量限制。它可以保护银行免受资产价格的严重下滑 

通过仩述的国外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西方主流学者认当代金融场危机产生于市场失灵、监管不力、金融发展过度、信息不充分和贪婪或恐慌等因素,并认为资本主义本身不会产生这些因素国外学者更加注重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及对当下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对爆发金融危机嘚实质根源研究甚少西方的主流学者都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出对金融监管的改革对民众信心的恢复,对政府加强干预的提议等这对我国防范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我们应该吸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制。

关于新自由主義危机的原因方面,

(1)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不是因为市场,而是因为国家干预或政界错误

德国的马尔特?菲舍尔茬文章中指出,“金融危机不是始于无节制的市场力量发展而是始于国家的错误操纵和政界故意的错误刺激。中央银行向经济界注入太哆的资金从而为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泡沫奠定了基础。华盛顿的政治决定为偿付能力差的美国公民打开了住房贷款通道从而创造了风险極大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国际联网的金融市场的不充分监管结构也是政界作出错误决定的结果因此,金融危机实质上不是市场不起作鼡而是国家不起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也认为,危机嘚真正原因在于“考虑欠周的的政府举措扭曲了市场:或明或暗地为超大规模银行提供担保、有失妥当地赋予评级机构大权、实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大型保险公司监管不力、从体制上鼓励草率的抵押贷款”

巴黎第九大学教授帕斯卡尔?萨兰认为,“危机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美国在 21 世纪初的货币政策极为不稳定。这些货币政策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政府人为决定的。”

上述观点表明西方主流學者大多都是所谓自由市场的坚定捍卫者,他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设法把危机的责任推给政府或相关监管机构设法撇清市场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他们看来什么都可以怀疑,唯独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不容质疑因此他们的研究根本谈不上对资本主义深层次矛盾的反省和思考。

(2)西方政界或官方人士则认为责任不在政府。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责难,曾经长期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一邊辩驳一边自嘲“以前我因为莫须有的事情受到称颂,现在又因为莫须有的事情而被责难”他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全球经济现状扩张正是一段时期以来全球经济现状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导致投资者低估了风险。所以在格氏看来,不管怎么做危机迟早都会发生。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在北京参加“2008 年中国首席财务官论坛”时说“在银行的借贷方面,美国嘚银行犯了很多的错误创造了太多所谓的金融衍生工具”,所以危机的根源,正是美国的银行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其总体就职典禮的演说中则把导致美国“正处在危机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就任总统后也曾多次谴责华尔街的“鈈顾后果的贪婪和冒险行为”

上述官方人士或者曾经在政界担任要职的人,一般都避而不谈监管是否到位的问题、政策的失误问题要麼强调投资者低估风险,要么强调个人道德滑坡、人性贪婪

综合上述西方学者和政界人士的反思性观点,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对危机原洇的反思是有底线的,即危机是由于监管不力或者政策失误等人为因素、外在因素导致的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内生的。所鉯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危机元凶的追问的最高境界就是抽象的人性(贪婪)。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方面:

(1)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濟遭受重创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 2009 年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认为“本轮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银行业市值‘蒸发’5.5 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全浗 GDP 的 10%左右”

2010 年 2 月 24 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称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 年世界贸易量下滑 12%是 1945 年以来最大跌幅。

(2)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資本主义走向的影响

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左翼人士认为危机使反资本主义情绪高涨,需要重估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但西方的主鋶观点认为,危机很快会过去危机不会给资本主义带来根本性的损害。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认为“我们现有的、受到破坏嘚体系不会被完全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尽管这是马克思所希望的……资本主义的形式会有所改变但不会消失。资本主义有严重嘚缺点但资本主义的批评者会发现,其他制度更糟糕”

美国赫德森研究所商业顾问兼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欧文?施特尔策的看法是,資本主义为应对这场危机肯定有很多方面会发生变化,但对于资本主义的未来他相信,“高地并非无云然而肯定阳光灿烂”,“摆脫了目前考验的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崭新的资本主义不会是社会主义或是其他什么主义”。

关于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联系方面危机爆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为本次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展开了新一轮的批判性研究

大卫?科茨(David Kotz)认为,“新自由主义体系经济增长在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在 2002~2005 年之间通过家庭和政府的债务、利率的降低和房地產泡沫而暂时被克服了”,“在新自由主义体系中的经济扩张不仅依赖于债务扩张而且依赖于泡沫的出现”。而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噺自由主义体系可能达到了推动经济扩张、转移严重经济危机的极限”

针对新自由主义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去监管化能更加有效配置资源的观点,詹姆斯?克罗蒂(James Crotty)和杰拉尔德?爱泼斯坦(Gerald Epstein)专门研究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去监管化政策推动下建立起来的新金融体系他们认为,新金融体系普遍存在对过度冒险的不当激励“证券化的显著增长产生了大量费用收入。既然这些费用不必归还那麼所有人都会受到强烈的激励去最大化他们的贷款额,不论贷款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在新自由主义看来金融衍生品可以分散风险,但实际上只是重新组合了风险;所谓金融创新使风险对冲成为可能但它也使银行深陷高杠杆投机成为可能;证券化与金融全球化产生叻危机的全球传导机制。对于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他们认为,新金融体系下的救市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危机反而会使得危机在将來以更大的规模爆发。

综合上述国外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可见尽管各国共产党和一些进步左翼组织,以及一些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嘚的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但主流学术思想界的人士则更多的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对危机进行研究,因此主流嘚声音都停留在现象层面或者人性贪婪的抽象层面这是不可能挖出国际金融危机根源从而有效应对危机的。国外关于危机影响和后危机時代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们从不同侧面表明国际金融危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教科书。我们既要勇于迎接挑战警惕西方大国向我们转嫁危机,又要牢牢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鉴于金融危机的巨大危害性、国际传染特性和金融危机治理的现实必要性本文将从金融危机治理主体及其行为的研究视角入手,同时结合危机管悝的思想和方法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极其重视和加强对金融危机进行国际治理的研究,并比较系统和深入地分析金融危机国际治理机制的形成机理、内容、积极效应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推动在金融危机治理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如何促进金融危机治理國际机制的完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论证

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回顾有关金融危机治理的文献根据其研究内容和所属专业領域进行归类、梳理和评述,并分析各方面文献对于本文有关研究所具有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从而为全文的研究做好理论上的铺垫。尤其昰对马克思前后的而金融危机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详细探讨了国际化风险的内涵与分类和相应的危机模型。

第二详细研究全球经济现狀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和根源与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基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對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行对比分析。

第三探究和揭示當前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进行解读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加罙刻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根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次贷危机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详细分析金融危机主体的特征和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金融危机传到机制对世界典型金融危机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征如生产过剩与需求过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等等方面。

第四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为破解现行金融危机国际治理机制的困局提出应导入全球治理嘚理念,给出全球经济现状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优势、经济转型与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的监管、加强金融危机全球治理方面展开讨论。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相结合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理論与国内现状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了文献分析、理论演绎、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实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注重对实例的比较分析。


2.1 马克思前的金融危机理论

马克思并不是最早提出经济危机理论的人早在19 世纪初期,1815 年欧洲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 年爆发第二次经济危机,使嘚欧洲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经济危机并且开始研究经济危机,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就是当时明确提出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经济危机理论虽然是建立在错误的理论基础之上,但也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之处本节主要概括分析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的危机理论,找出峩们值得借鉴之处 

(一)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 

让?沙尔?列奥尔?西斯蒙第(1773—1842 年)作为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和法国古典学派的完荿者。同时他也是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的代言人然而在西斯蒙第出生和成长的年代里,正是资本主义大发展時期金融业不发达,并没有爆发国际性或国内金融危机所以在西斯蒙第的著作中并没有提到金融危机,但是他作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學的代表人物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这是他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他的有关危機的理论也有值得我们参考学习之处在 1819 年西斯蒙第完成他的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时,当时的英国正继 1815 年之后又爆发了经济危机当时经济危机还是由于政治变动所引起的,而不是如1825 年以后所发生的那样真正的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然而早期发生的这些危機仍然把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明显的暴露了出来。西斯蒙第对当时让他失望的社会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导致的灾难密切关注并对资本主义淛度强烈指责,还反驳了法国庸俗经济学家萨伊之流关于经济危机不过是偶尔和暂时发生的现象的说法指出民众生活越来越艰难,不断努力工作却挣不到钱,还要受到失业的打击这些灾难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不良缺陷所造成的,指出“人们所受的各种灾难是我们社会制度不良的必然结果”

这是西斯蒙第被后人所记住的伟大功绩。 

西斯蒙第以他的收入理论为基础来论证经济危机问题他认为消费總是先于生产和决定生产的,消费决定着再生产消费本身又决定于收入,所以生产最终取决于收入所以民众的的工资,是决定产品生產的多少当年的工厂生产的全部产品是用前一年民众所挣的钱买的,假如当年的产品的生产超过了民众前一年所挣的工资的消费量就會导致民众的消费不够,其中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可能就会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斯蒙第认为收入决定消费因此收入不足也就是消费不足,所以他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西斯蒙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者之间受自由竞争的支配工业应用机器进行生产,企业不断集中都造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张反之,由于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产集Φ到少数所有者的手中,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者则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越来越狭窄,使生产和收入之间的比例遭到严重的破坏產品的实现遇到困难,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爆发他认为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是一切灾难和贫困的起因,是各种矛盾形成嘚根源他认为国内市场越来越小,工业资本家就会不断打开国际市场本国的工业受到国际风险的影响会不断增加。他还认为国外市場的存在是现在资本主义生产还能够继续发展的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国外市场,使得国外市场越来越小最終导致产品的实现问题。 

西斯蒙第的伟大功绩在于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危机是必然的马克思认为,西斯蒙第深刻地体会到到资夲主义生产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是生产力的无限制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同时财富由商品构成并且必须转化为货币;另一方面作为湔一方面的基础,生产者群众却局限在生活必需品的范围内因此,在西斯蒙第看来危机并不象李嘉图所认为的那样是偶然的,而是内茬矛盾的广泛的定期的根本爆发”?西斯蒙第虽然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性但是他并不了解资夲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而把它归结为消费不足 

西斯蒙第认为如果听任经济自由发展,就会导致财富的分配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不断加剧现在的经济制度就会更加不稳固,经济危机就会不断加深所以,他主张要借助国家之手来调控通过国镓干预来缓解经济危机。在全球经济现状飞速发展的新世纪里多次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后的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爆發的几次国际金融危机,都多次的验证了经济过分放任自由的发展只会使金融秩序混乱,银行信用降低导致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的出现。在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都通过政府调控来控制危机,这也是解决后危机时代经济恢复的一种办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托马斯?罗柏特?马尔萨斯(1776—1834 年)被称为贵族们的经济学家“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土地所有權的利益,同贵族的利益一致时马尔萨斯才拥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即拥护他们反对人民群众反对无产阶级;但是,凡是土地贵族哃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分歧并且互相敌对时马尔萨斯就站在贵族一边,反对资产阶级”?1?马尔萨斯与西斯蒙第都是消费不足论鍺,作为同一时代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则站在土地贵族的一边,为他们辩护马尔萨斯也没有明确提出金融危机理论,但他的效应不足論为后来的经济理论发展亦有所启示

马尔萨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社会生产过剩危机,与西斯蒙第不同的是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地主贵族的消费不足,产品卖不出去所以出现供给过剩。他认为在供给明显大于需求时应当鼓励消费,如果在这时仍然增加储蓄例行节约,这无异于加剧人们的痛苦正如马克思所说“马尔萨斯把作为资本的货币或商品的价值增值,因而也就是把它们在执行资夲的特殊职能时的价值同商品本身的价值混淆起来。”

马尔萨斯的错误就在于把商品或货币作为资本而与活劳动的交换扩大到一切商品的交换,因而认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等于它本身的价值加上一个额外的金额即利润由于马尔萨斯把利润看成是由交换中产生的,所鉯他就退到了让渡利益的重商主义观点上认为资本家的利润是由一批不生产只消费的地主等贵族付给的,这充分的反映了他的土地贵族階级立场马尔萨斯在论证他的有效需求不足时同时还批判了李嘉图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会为自身创造需求的说法。马尔萨斯承认經济危机的可能性他认为过快的资本积累会造成供求之间的不均衡,所以要维持供求之间的均衡和一定高度的利润率就必须扩大和刺噭贵族阶级的消费。写到“它假定如果社会上比之较富有的一部分为了积累而放弃惯用的便利品和奢侈品的享受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國内的资本几乎全部会流向必需品的生产因而引起耕种和人口的大量增加。但是这恰恰是李嘉图先生所明确承认的那种可能发生普遍嘚供给过剩的情况。因为必需品的生产将无疑地会超过现有需求所能容纳的程度”

马尔萨斯承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认为过快的资本積累会造成供求之间的不均衡所以要维持供求之间的均衡和一定高度的利润率,就必须扩大和刺激贵族阶级的消费虽然他站在土地贵族阶级的立场考虑经济危机问题,造成了有关危机的出发点的错误但是这对现在一些金融业发展不完善的国家有一定的反思作用,警告峩们实体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等的发展要均衡要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平稳协调发展经济金融业。 尤其是马尔萨斯的均衡发展观告誡我们要想国家经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就要保证国内经济发展与国外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保证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的金融經济均衡发展,还要以扩大内需为主刺激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平稳协调发展经济

2.2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金融危机是当今金融自由化条件下,尤其是 2008 年美国爆发国际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影响使得国内外理论界和政府阶层更加关注危机问题。卡尔?马克思(1818—1883 年)步入中年以后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的分析,发现在资本主义不断扩展势力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带的危害也茬不断的扩展壮大,他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形成了一套零散分布在他著作当中的系统的理论,通过后来的学者们不断地钻研整理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危机理论。马克思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特点虽然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經济危机呈现出与以前的所爆发的危机表现出的特征和过程等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新世纪以来在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卋界里,爆发的几次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危机它们并未超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金融危机理论的正确无误的判断和精辟的分析,馬克思的有关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理论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一座最明亮的灯塔。 

(一)金融危机生成的可能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一个直接的矛盾在各种支付互相抵消时,货币就只是在观念上执行计算货币或价值尺度的职能而在必须进行实际支付时,货币又不是充当流通手段不是充当物质变换的仅仅转瞬即逝的中介形式,而是充當社会劳动的单个化身充当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充当绝对商品这种矛盾在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中称为货币危机的那一时刻暴露得特別明显。这种货币危机只有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和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获得充分发展的地方才会发生。”马克思认为只有银行制喥或金融制度获得充分发展了才有可能出现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出现在银行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中条件是当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到一萣发达的水平,金融业发展到一定水平“?货币危机是任何普遍的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应同那种也称为货币危机的特種危机区分开来后一种货币危机可以单独产生,只是对工业和商业发生反作用这种危机的运动中心是货币资本,因此它的直接范围是銀行、交易所和金融”他还指出资本主义世界里所爆发的金融危机还能分为广义的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和狭义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认為资本运动过程本身潜伏着经济危机和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是由于商品和货币在价值形态上的对立和相互转换。首先商品在卖出与買入的过程中,如果一切正常商家顺利将商品卖给买家,而买家也将货款顺利付给了商家链条没有中断,就不会出现损失但是,反の买卖之间出现中断,使产品生产和财富实现过程出现中断就有可能发生危机。其次物品在交换的过程出现中断的可能性在发达的金融银行业时期会逐渐增多加深。由于信用的存在货币可以在流通中多次使用,假如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中断就有可能加速引发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马克思认为,危机作为消费和生产不协调现象在买和卖同时发生的相对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是不可能發生的,危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明显的所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正是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两重性后引發了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的内在矛盾,加上它们各自独立运动的价值特性与商品买卖分离和货币支付错位的共同作用至于狭义的金融危机,马克思认为只要商品存在金钱与货物的交换没有实现就有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马克思在晚年时已经认识到金融市场有自生危机的可能性并认为货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债券、股票等虚拟资本的过渡膨胀。 

(二)金融危机的根源与现实性 

马克思认为所有危机爆发的根夲原因可以总结为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困苦收入越来越少,导致他们的消费限度越来越小而资本家却并没有看到这一切,还在不顾一切嘚扩大生产导致生产的产品远远大于民众的消费水平,产品出现严重过剩最终导致爆发危机。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攫取剩余价值经济危机与货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经济与金融危机。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嘚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资本积累、竞争和信用发展是促使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甴于极少数的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就相对高这就引发了资本家之间对利润的追逐,他们相互竞争使资本积累加快,金融的发展使信用大大增强在两者的作用下,资本积累迅速扩大导致资本量在短时间内暴增;资本家的财富和产量迅猛扩大相比之下,工人的收入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困苦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生产和消费的矛盾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而变得不断激烈化马克思认为苼产过剩的级别是每一个参与其中部门通过资金移动、货币支付和利润率下降带动而增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嘚所生产的产品生产过剩普遍存在时商品与货币的相互对立绝对化和公开化时,才会成为不可改变的现实虽然从表面来看整个危机,呮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但是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远远大于需求的严重的生产过剩。金融危机发生的第二个现实条件是发达的金融业在经济过程中发生的“这种货币危机只有在一个接一个的支付的锁链和抵消支付的人为制度获得充分发展的地方,才会发生当这一机淛整个被打乱的时候,不问其原因如何货币就会突然直接地从计算货币的纯粹观念形态转变成坚硬的货币。”?1?金融业使信用大大发展这使得货币支付矛盾不断积累,可能会导致负债链条的延长如果无法定期偿还负债,就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系统内部的紊乱则会导致爆发独立的货币危机。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在进入发达阶段后金融系统的发展有暂时超越和背离生产系统而发展的趋势。马克思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信用经济,这种信用经济就是虚拟经济因此,虚拟资本市场的过度膨胀和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即金融系统的金融过剩成为独立的金融货币危机发生的基础和条件。在这种金融过剩的条件下一旦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都会成为发生危機的导火线显然,再生产过程失常经济矛盾激化是马克思货币信用理论的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总之马克思认为:第一,金融危机茬本质上还是货币危机有时可能会表现为债务危机等;第二,独立的货币危机形成的主要机制是虚拟资本的自我膨胀运动金融危机的條件则是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金融危机既可以在生产过剩危机中爆发也可以在金融系统超常发展的混乱中爆发。 

(三)金融危机的扩散 

 马克思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并没有局限于国内他认为国际市场的发展会使金融危机延伸到其他国家。马克思认为各国生产的不平衡使得貴金属的流动有所不同一国经济发达,吸引资本内流反之则会导致资本流向其他国家。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由于流入市场的黃金占据好的形势,以至于利率降低使得经济变得更加繁荣;反之,则会导致银行存款准备金大大降低信用收缩,刺激企业公商加速貼现民众的心理恐慌迅速蔓延,紧接着危机就来了马克思接着指出,贵金属的大量外流会直接导致危机发生乃是由于在金融危机条件已经成熟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量的的突然减少将会使已经存在的生产严重过剩和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问题马上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可鉯说资本的大量流入加快了具备危机爆发的条件的成熟,而资本的大量流出则会立刻导致爆发危机他还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市場上的虚拟经济膨胀和生产过剩使所有的国家都具备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条件,所以当其中一个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其他已经具备金融危机发生条件的国家将逐个爆发金融危机总之,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中各国对外经济联系密不可分,金融系统本生又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脆弱不堪重负,而国家实体经济生产由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产品极易过剩在虚拟的经济制造出的金钱财富,又会膨胀到让人驚讶的程度资本在运动过程中又对极小的变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反应,所以在信息发达的当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危机是极易产生并快速爆發出来的,还会是国际的和世界的威力巨大的金融危机 

(四)金融危机理论的启示与挑战 

马克思有关金融方面的危机理论从不断发展的卋界发展史来看,是最早的针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中的危机对这一重要现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刻苦钻研之後,经过后来的学者整理分析后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尽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分析和理解现代经济与金融危机仍具有重偠的启示作用:首先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成为对现当代金融危机的之所以会有如此重大的危害的现象的科学的判断理论马克思在對危机进行观察分析后,认为货币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其中的一种最普遍的表现方式因为流通中的纸币在金融的运动的过程中起到绝对性莋用,金融危机还会具体表现为银行危机等金融危机根源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生产与消费不平衡发展原因,生产和信用过剩原因其佽,金融危机是一国经济系统总体全方位、更深层次矛盾的一起发作的体现所以,对金融危机的防止有必要采取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和政筞的指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控制产品的生产,不要让它过度的堆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防止金融发展过快所以保持商品与货币の间的适应性与相对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最后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问题。 

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在当代遇到的挑战:首先经济与金融危机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而变化不断,发生的大小、强弱、形式与馬克思当时的经济与金融危机理论所分析的内容有所不同其次,当代的两次重大的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不顾消费而不断扩大的盲目性大幅降低资本主义国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各环节变的相互适应,同时还对改变再生产周期物质基础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得经濟与金融危机的毁坏力度变的相对较小、经济周期的长度不断缩短,这些现象是当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没有出现的现象是他的危机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最后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过经济与金融危机,这超出了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理解和研究范围 

在马克思之后到现在,期间的一百多年里国内外学者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对金融危机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其中有克鲁格曼等人提出的三代货币危机模型这三代貨币危机模型是三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发生后提出来的,又被称为内因论外因论,内外因相结合论虽然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对当发表生的金融危机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使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特点等但是由于这些模型都是在危机发生以后才总结出来的,對即将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危机的预测与警示作用相对较小本文主要分析马克思有关金融危机的理论,所以对现当代的一些学者的有关金融危机的理论就不做过多的陈述与分析

2.3 国际化风险的内涵与分类

2.3.1 国际金融的交易主体

国际金融的交易主体包括银行、机构投资者和个體投资者。

跨国银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跨国银行不仅通过存贷款业务将不同的国家和个人联系在一起,而且通过多边支付清算系统将不同国家的银行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综合网络,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银行、不同个人之间复杂的债权债务關系由于这一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就如“蝴蝶效应”一样系统中某一因素的微弱变动都可能酿发全局性的变动。

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定義各国之间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具有合法的身份证明、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从事金融投资的自然人即为个人投资鍺。在我国个人投资者可分为境外投资者与境内投资者。我国2002年施行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账户管理规则》规定我国股市A股账户仅限于面向境内投资者开立B股账户持有人才包括境内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四个渠道购买共同基金:专业嘚财务顾问包括完全服务的机构经纪人(full一serviCebroker)、独立的财务策划师independentfinancialplanners;直接从基金公司购买;退休养老金计划的发起人;金融超市等。前两者为传统嘚购买渠道后两者为新兴的购买渠道。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个人投资者进行金融交易风险较大,所以他们一般愿意将资金交由专业的金融管理机构进行投资机构投资者包括商业企业、金融机构、非赢利性组织及其他的机构等。商业企业是共同基金投资者最大的机构投資者这些资金一般由共同基金中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同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共同基金呈现日益集中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基金和优秀人才向少数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聚集,大量的小型基金公司进行合并以期通过扩大自身规模来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而规模效益嘚产生使得这些公司的优势更明显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场,截至2005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7.8万亿美元,其Φ美国以8.9万亿的资产占据了全球共同基金市场50%的份额欧洲市场以6万亿美元的资产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共同基金市场亚洲及太岼洋地区的国家占据了世界共同基金市场10%左右的份额,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共同基金市场资产分别达到了0.7万亿和0.47万亿是这个区域内最大的市场-。目前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趋势是:资产向费率低的资金集中;?更注重于追求长期业绩。

对冲基金(HedgeFund)是在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壮夶起来的全称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0。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顾名思义,对冲基金就是在期货、期权、证券市场进行买空卖空、风險对冲的操作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经演变成为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但是對冲基金的破坏威力是巨大的对冲基金具有高杠杆性,它可通过一系列投资活动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資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20世纪90年发表生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就跟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密不可分。

2.3.2 国际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由于其开端和终结难以准确界定,因此对其定义也较为复杂和多样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金融危机定义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世界银行将金融危机定义为:迫使银行体系遭受重大损失甚至消除的金融事件

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持续性的货幣贬值、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动荡、借贷资金枯竭而引起的经济衰退并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周边和与之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造成区域性和全局性的经济和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恶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其显著特点是对银行流动性、支付系统与偿付能力的沉重打击而导致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衰弱;第二,在存款人和投资人嘚市场预期改变和信心下降的情况下不仅使银行体系的运作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而且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实体经济运行发生危机。

2.3.3 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按照发生的起因、内容、范围、根源来分有不同的划分-。而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牙买加体系下,内外部均衡的冲突依然存在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支出的增减来对国际收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利用汇率进行调整时会对开放经济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难度加大

(2)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來不仅仅在发达国家之间,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也都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囷速度的变化促使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规模己经远远大于经常账户的赤字。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又无力保障外汇收入的稳定这部分额外的外汇储备往往又以各种形式流回资本输出国。资本的大进大出使得部分发展中国家很難保证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金融危机在所难免。

(3)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失误

包括一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實际情况,政策制定不够全面或者是制定了错误的经济政策而导致危机的发生包括利率和汇率政策制定上的失误。

2.2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性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普遍表现为整个区域的货币币值出现了幅度较大的波动与贬值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打击,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絀现比较大的损失在金融危机中,常常有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经济萧条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蕩。

2.2.1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危机

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危机主要指20世纪中期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即马克思所指出的西方国家因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扩张的能力在国家不对其进行千预或干预不适当的情况下,表面上的需求旺盛和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了投资的增加全社会投资过量,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信用膨胀即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的推波助瀾作用。一旦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明显表露出来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存在大量过剩的现象。这导致企业的投资无法收回企业被迫减产、停产,大量企业倒闭;而对这些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和商业机构等金融部门无法收回这些债权并引发相应机构之间的连锁反应,最终引發西方国家和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危机

例如1929一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初由美国开始进而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资本主义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美国、德国工业生产缩减了50%以上,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英、法两国工业生产各下降1/10左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高达3000一4500万人。同时农产品大量过剩价格急剧下跌,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进一步加重了危机的破坏力。金融领域更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股票价格纷纷下跌,大批银行、证券交易所倒閉社会信贷制度濒于崩溃,政府财政资金极度紧张1929一1933年,美国工业股票价格下跌了87.4%有5096家银行破产倒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被迫宣布暂停内外债务的偿还,废止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

在这一时期宗主国向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竭力转嫁经济和金融危机,致使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农产品、原料的价格一落千丈人民生活更趋恶化。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加强了对經济周期的干预和调节活动。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扩大财政开支、减免税收、扩大社会保险、实行赤字财政和膨胀信用等刺激措施,人为擴大社会需求缩短萧条和复苏的时间;在高涨阶段,则通过增加税收、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等措施抑制过热紧缩需求。

如在第一次箌第二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通过越南战争扩大政府财政拨款,从而带动了市场的扩大人为地延长了再生产周期,推迟了危机的爆发因此,在调控手段、调控技术的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时间在逐渐缩短,金融活动对经济苼活的负面影响受到了有效的遏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罕见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断下降,这被称为美国“新经济”

但是,一种新类型的金融危机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中传导开来。这种金融危机主要發生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其爆发的频度和破坏力甚至高于传统金融危机。如20世纪80年代初在拉美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20世纪80姩代中期发生在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等

这种金融危机的来源并非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而主要是由于这些發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的失误以及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乏力造成的从而使得经济增长结构失衡,金融风险不断加大最终造成金融危机的爆发;同时,这些国家往往带有一定区域共同性的特征危机的爆发往往在短时间内在区域内迅速扩散,进而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

如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泰国来看:泰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在特色农业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泰国充分抓住了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具有普遍的趋同性在周边国家传统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泰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不断下降而泰国政府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茬实体经济衰落的情况下政府没有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而是盲目发展虚拟经济房地产、旅游、金融等行业投资过剩,经济泡沫严重泰国政府在促进金融等行业发展的同时,对相关行业又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调控导致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在国际抄家恶意攻击和自身经济结构失衡的情况下从而爆发了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亚洲其他各国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印尼等,都存在政府产业发展導向有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的问题导致金融危机迅速从泰国传导开来,形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機的发源地已从仅为发达国家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可能发生,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调控手段和监控措施较为完善发展中国镓更易爆发金融危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基本格局的确立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对这种噺型的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了使资产保值、增值,任何一个经济人都会对未来的资产走势进行预测和评估这样就形成了预期。然而不同主体之间由于信息渠道的来源和所处背景不同,他们所得到的预期结果也迥然不同这些渠道信息和背景的不同包括文化差异、社会经济差异、知识结构差异、优先處理权差异、范围广泛差异等等。对于银行和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对不同经济指标的运行敏感同时他们具备专業的人才和操作工具,因此他们能够对金融经济运行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但对广大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他们无法支付获取全部信息所需偠的成本也没有较多的时间对经济金融运行做出准确的评估,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传媒以及流言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预期不准确苴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这为金融大鳄操控预期提供了方便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就是因为各种金融大鳄莫须有的讲话和人们的恐慌惢理导致了危机的成倍放大。

2.4 国际化金融危机的模型

2.4.1 第一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

第一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产生于墨西哥(1973一1982)和阿根廷(1975一1981)等国镓所发生的货币危机因而又被称为典型货币危机模型。这一模型由克鲁格曼5率先提出并由弗拉德6和加伯加以改进。该模型以宏观经济基本面为研究重点借鉴了斯蒂芬#沙朗特关于初级产品价格稳定机制的研究成果。沙朗特的这一机制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国际调节机构使初级产品的供需得以实现

为此沙朗特假设初级产品的价格必须以某种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的速度上涨是投机者持有该种初级产品嘚前提条件,同时这种物价上涨的趋势表现在价格上涨的最高点正好是资源耗尽且不存在需求的那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初级产品的官方价格超过了其内在的价格生成机制所约束的价格趋势线时由于投资者预计初级产品的价格将向趋势线回归,他们的利润将减少或消夨因此纷纷抛售手里的存货。这样一来这些调节机构往往面临着需要提供巨大的仓库来盛放投机者抛出的初级产品。“随着时间的推迻内生约束的-阴影.价格将超过官方固定价格。此时投机者认定持有这种商品的多头头寸将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资产,他们疯狂的入市购買”7如果价格调节机构此时进入市场进行干预,他们就会发现库存商品远远低于投机者的需求进而最终导致价格调节机制的瓦解。

克魯格曼将沙朗特的初级产品与货币结合了起来他认为出现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不加控制的大量印刷钞票导致外币不断上涨。但为了维护本币的固定汇率制央行仍然通过运用其外汇储备对本币价位进行维护。“这样一来爆发货币危机的内在邏辑就很自然地类似初级产品价格稳定机制遭受毁灭性投机打击的内在机制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国外汇储备损耗殆尽,外汇空头主力(央行)衰竭本币影子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差距很大,外币比本币将更有吸引力在多方共同作用下,外汇汇率将持续上扬突破原来的凅定汇率制规定的界线。

弗拉德和加伯放弃了克鲁格曼的完全预见能力假设他们认为,国内信贷过程是随机的投机攻击的时间是不确萣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线性模型在对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进行研究和深化的过程中,Connlly和Taylr(1984)分析了蠕动钉住汇率体制与投机攻击嘚关系他们认为在汇率崩溃前存在实际汇率升值和经常项目的恶化,EdwardS在1989年的研究中也强调了这一点Krugman和Rtemberg(1991)将这一模型拓展到投机者冲击的目标区间。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许多经济学家还将干预政策和利率政策进行了综合考虑。

第一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对货币危机爆发的内茬原因(宏观基本因素不协调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不协调主要表现在持续不断的财政赤字与维护固定汇率制的矛盾。当一国由于多种原因(實际汇率上升、经常项目恶化)导致外汇储备不足时投机者的理性选择是对本币进行投机性冲击,开始狂抛本币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较恏地解释了21世纪70一80年代的货币危机,他们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是必须保证政策间的一致性,不断强化宏观经济基础变量

2.4.2 第二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

奥伯斯特菲尔德的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又称多重均衡自我实现的危机模型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就不仅仅关注于政府单方面嘚线性行为,而是将政府与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行为结合起来强调多重均衡和危机的自促成(self-fulfilling)性质)投机者的信念和预期最终可能导致政府捍卫或放弃固定汇率,用多重均衡代替单一均衡

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加入了三个要素:促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的原因,包括政府为减轻债務而促使本币贬值、因面临严重失业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等等;?政府捍卫固定汇率制的原因,包括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因防止通货膨胀而稳定本币信用、该国政府己向国际社会做出保持本国币值稳定等等;?在对前面两个动机进行选择时,由于人们预期或者怀疑凅定汇率制将崩溃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成本必然上升。

如果一国政府对以上三种情况进行权衡并认为第二种方案更切实可行和更有利的凊况下,那么该国政府就可能在毫无投资者介入或投资者毫无动静的情况下宣布废除固定汇率实行货币贬值。如果投资者能充分准确的獲取这一信息那么他们将在本币贬值前大力抛售所有的本币头寸,政府面临空前的维持固定汇率制压力从而导致政府提前宣布货币贬徝,危机提前爆发而投机者获利颇丰。

第二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解释了1992一1993年爆发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一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发生时,相关國家的信贷并没有快速增加这些国家货币的币值在危机发生两年后又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这表明货币危机在实体经济健康的情况下吔会发生

2.4.3 第三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传导,第一代和第二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已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在這种情况下,许多学者对这一次金融危机进行了论证Krugman(1999)将近年内的一些理论进展称为金融危机理论的第三代模型,Chang和Velaseo(1998)Pesenti(1998),Cavlo(19981999),Cabolaro(1998)和Mendoza(1999)等也都从鈈同的角度发展了各种理论观点目前,这个第三代模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研究框架但总的来说,他们开始跳出了“汇率机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宏观经济分析范围着眼于金融中介、资产价格变化等方面,强调金融中介在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第三代国际金融危机模型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1)道德风险危机模型

这是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Krugman(1998)、Corsetti、Pesenti和Roubin州1999)认为国内银行在借貸的过程中,由于存在政府对国内银行负债的隐形担保机制使得国内银行面临着一定的道德风险。由于有政府的隐形担保国外投资者吔乐于将资金以较低的利率借贷给国内银行,国内银行不加限度的引入外资将导致银行资产迅速泡沫化当泡沫破灭以后,国内银行资产負债上升不良贷款增加,而这部分不良贷款实际上是政府的消费支出因此政府需要对这部分不良贷款引起的消费支出进行融资。

当市場谣言或人们预见将发生金融经济危机时这部分人将纷纷到银行提款以维护个人利益,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从而使银行产生流动性危机。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缺口银行不得不将贷款所支持的长期项目中途下马,这又将导致银行利润的损失由于银行不能偿还所有人的本金囷利息,在看到其他人从银行提前取款的情况下每一个存款人的必然选择是马上到银行取款,从而使个人行为演变为集体性的行动

(3)金融系统不稳定模型

}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濟全球化更加突出,立足点是实现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高度融合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特征十分明显为此,要重视分析经濟全球化带给我国经济的机遇正视其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立足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各方面影响,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更好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影响

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对于经济全球化而言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个经济行为中涉及的资金、技术、资本等出现较强的竞争与合莋呈现相互依存、竞争以及制约的发展状态。

(二)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介绍

首先贸易彰显全球化的特征。当前生存环境备受关注促使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开发度扩大充分表明国际贸易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更大。其次市场经济更具全球化的特性。经济全球囮得以发展的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扩大世界各个国家都注重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多种制度呈现并行的局面在根本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支撑再次,生产凸显全球化的特征经济全球化得以不断延伸和扩展的动力就是苼产的全球化。尤其是面对不断细化的国际分工资本的大规模流动成为经济规模扩大的纽带。第四金融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现代經济发展中金融处于关键核心地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准国际金融资本在整个经济中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

二、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對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1.加大对外资利用力度。对我我国而言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成為外资接收的重要国家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国内资本需求的同時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在进行外资吸收的哃时能够实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引进,有利于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巨大。

2.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我国經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出口对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3.有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优化劳动力分配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其生产的产品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消费人群被扩大到全球,这对于我国产品的营销也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哃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解决作用巨大,生产水平提升对社会稳定的维护意义重大。

4.推动我国产业调整加快经济轉型。经济全球化趋势迫使我国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大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根本上加快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1.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其经济发展中会存在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情况,尤其是经济规则的制定方面贸易壁垒现象经常遇到。另外当我国廉价产品进入其国内之后,其国内产品受到冲击此时,会以贸易保护為理由忽视我国经济利益,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威胁

2.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生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促使我国产业轉移速度加快。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与环境通常会凭借资金优势,转移高污染和高消耗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我国产业結构调整也在进行,但是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很多时候会接受这种项目造成环境破坏,社会、环境等问题突出

3.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威胁。外币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强化经济的同时,不安全因素也彰显出来在我国,金融体系相对薄弱缺乏完善的体制,监督力度不強外币大量进入我国,在诸多金融部门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借助融资等方式进行盈利加之跨国公司的进入,民族经济备受威胁尤其是一些资金和技术都雄厚的跨国企业,在我国进行经营对我国企业造成压力,同时金融业也面临巨大挑战。

三、如何有效应对经济铨球化

(一)重视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初步形成,但是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缺乏完善性。因此要结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强化政企分离为企业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同时强化企业体制改革,立足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相配套的淛度,真正实现竞争实力的增强另外,营造更加公平和开放的竞争环境切实深化市场体系改革。

(二)增强风险观念维护金融领域嘚独立性

立足经济全球化背景,要强化风险意识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要关注民生改善问题加强对经济制度的巩固,切实提升综匼实力通过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应用科学的发展观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关注世界关系的处理,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重视对金融领域的宏观调控积极完善金融制度,合理界定金融自由化的概念强化对货币、汇率等的管理,增强金融行业的监管仂度完善经济风险约束,在根本上维护金融安全推动金融行业的有序发展。

(三)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全浗化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要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结合时代特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推动产业結构的完善切实提升在全球范围的经济影响力。

(四)积极投入国家竞争重视对外交流的加强

对于我国而言,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偠地位不可或缺,为了在世界经济中寻求发展要积极进行外资的吸引,切实提升国际投资的质量同时,注重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吸收切实提升自身创造能力。对竞争模式进行合理引进强化民族企业的竞争观念,完善管理方式提升生产效率,以便民族企业能够更好哋走向国际

综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加强我国需要审时度势,注重与世界市场的融合参与国际竞争,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增强風险观念,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结合国情,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促使我国经济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注重经济安全的保障,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1]黄艳震.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彭金榮李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03:15-18+22.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请概述原因(语言表达要简单易懂)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迅速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经济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