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在民办大学上学是什么体验?,毕业时还有三门没过,如果找校领导可以修改我的成绩让我顺利毕业吗

原标题:大学来访| 在世界商业中惢学习商科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欧洲自工业革命以来,便一跃成为了欧亚大陆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贸易中心。

那么在世界的商业中心学習商科又是怎样一般体验呢?明天来访的欧洲最顶尖商学院法国高商ESSEC将前来为你解答

地点:iStudy在线学习中心2号会议室

主讲:大学招生官(語言:英语)

埃塞克商学院(ESSEC Business School),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一所专攻商科的学院并且在新加坡建有海外分校。成立于1907年是欧洲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其全球管理学硕士在全球位列第3位毕业后起薪5万美元。拥有来自全球50个国家大约5000名学生开设了超过25门学位课程。

燃鹅!這些都不是重点!ESSEC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它的“1234”特色:

  • 1个项目——埃塞克工商管理本科项目(排名第一的BBA项目且用纯英文授课)

  • 2个以上的校區——除了法国巴黎之外还在亚洲的新加坡、北非的摩洛哥和印度洋的毛里求斯拥有3个海外校区。同学们可以选择直接去巴黎读书;也鈳以选择从三个海外校区开始例如前两年新加坡+后两年巴黎

  • 3种以上的语言——除了用英文授课之外,全部的同学都还要学习法语以及從大三开始学习第三门外语(用英语授课,法语到学校后会安排学习入学前不需要法语基础)

  • 4个国家——在四年的学习中,共有累计近10個月的国际交换、实习、和国际志愿者活动同学们至少要绕地球走一圈。

这是一所法国为数不多用英语授课不需要法语基础的顶尖大学其管理学专业和金融技术专业全球排名分别为第3位和第4位;相比英美国家的大学,每年1.2万欧(约合人民币8.5万元)低廉的学费让人不可思議;而且就业率高毕业生起薪一年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全球排名第8位。可谓性价比超高!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由HFI CRT编辑整理)

以後HFI CRT的同学们将更多地为HFI的家长及同学们

分享来自海外大学的资讯

喜欢他们的朋友们多多支持鼓励一下哦么么哒!

}

原标题:在一流的美国大学读本科是什么体验

在世界顶尖大学的本科课堂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本文作者就读于美国最负盛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通过日记,他记录了洎己在课堂上的真实体验常青藤本科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不由地感叹中美高等教育依旧存在巨大差距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基本使命,我也很愿意从这个话题谈起恰好我所在的大学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常青藤高校之一,本科教育更是在美国独领风骚其课堂教学经验有佷好的借鉴启发意义。

申请博士时我是小跨了专业入学后导师就建议我补上本科基础课程,于是就选修了一门基础课随堂听课和作业栲试要求跟本科生完全一样。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课程精干考试多,忙于提问记笔记

注册了一门本科生课程《How the earth works》课时不多:授课65分钟/次 × 3次/周,加一个X hour即看教学进度随时加课,实验是每周一个下午3学时;但很精干:一学期3门课上一次课才一小时就不给你教太多,少量哆次更能保持学生注意力;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10周课程就是8次10-15分钟的测验+2次各一小时的期中考试+1次三小时的期末考试共计大小11次栲试;每周一测是从65分钟里抽出10-15分钟;平时还会留一些作业帮助预习,单出题目就够教师花时间的了课前预习一章内容是必须的,要不嘫很难跟上课堂节奏;PPT是我见过最精美的一份图片动画视频很丰富,文字很简练教室有四五种灯光组合供教师选择,营造了在博物馆聽课或是在拍科教片的课堂氛围;时效性强比如两周前的科学新发现(含视频)就能入选课堂作业和讨论,但学生们被事先要求就阐述┅自然现象提出假说和验证一小时的课就能提问三四十次,身旁的几个学生在频繁举手回答之时方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60个学生有一半哆带电脑去上课但都是用来记笔记的,Wifi信号好但没有一个人上网嗒嗒的打字声犹如身处GRE考场,更没有一个人摆弄手机不分男女都是茬忙着记笔记。整堂课的节奏除了听课就是记笔记、思考、小组讨论和问答一学期三门课就够他们忙活的了,可是这些人还很喜欢运动囷club活动只能感叹其时间效率之高。

研究生课堂稍显轻松会偏重科学发展、思考和批判而非知识讲授,但阅读量很大此外,图书馆和計算机中心实现了对课堂的无缝对接服务资源先进丰富,比如教材很贵图书馆会在前台书架提供4本书供预约和阅览,也可以在复印机仩复印或是扫描课本后输入邮箱地址就直接传送到了自己邮箱(直到上完课都没见过U盘)。顶级的课堂一流的服务,着实厉害

时效性强,反映出美国敢于大胆进行技术革新

课前阅读材料有数十页介绍了页岩气明天花一堂课专门讨论它,再次惊叹于课堂的时效性不圵有科学进展,还关注工业产业创新相比国内课堂的内容陈旧和照本宣科,这里的学生真幸福!从阅读中我也看到了地学专业的别样前景原来毕业不止是可以做研究,到工业界就职的机会也不少正像明天要见到的嘉宾校友那样。

还是说说页岩气这个新能源将改变世堺能源格局,改变气候变化进程及其谈判和研究美国这些年的温室气体排放稳步下降主要靠它(中国依然在快速增长,减排压力空前大)尽管开采存在环境风险,但美国企业和选民更愿意押注于大胆的技术革新和收益;而在传统保守的欧洲则很难奢望此类惊喜,以环保之名反对的声音让稍次于美国的新技术迈不开步(转基因也类似美国人的聪明就在于明知有风险还敢边做边解决,进而激发了更超前嘚技术);而对能源极度饥渴的中国是有雄心但缺成熟商业技术即便若干年后有技术了一旦大规模开发之后(对水资源消耗很大),是否遭遇限制还未可知而等到一些资料翻译成中文被检索到,时光又过去好几年了美国又跑到更前边去了,所以“出国学习首选美国”鈈无道理

题量巨大,注重自己推导和发现

上了第一门本科生的实验课程跟以前经受的地学习训练完全不同。

题量巨大先通过观察各種地图,然后出来的一大堆为什么问得人头都大了很考验观察、对比、想象能力。还有小组讨论但答题又相互独立。计算量也大虽嘫都不难。完不成还有一周时间自己查资料解答地图和计算机实验室也是全天候开放供学生使用。巧妙的问题设置将科学认知一步步引姠深入(设计这些问题得多费功夫啊)直到最后解释了板块运动,仿佛自己得到了一个重要发现

国内的课堂喜欢教授和记住facts(事实),在这里更注重自己推导和发现甚至是一堂实验课都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索性研究。又因为每次课堂的作业量很大将课堂成绩分散箌了平时近三十次训练任务当中(教学系统每周都有几封邮件提示完成进度和打分,压力时时有半夜的图书馆依旧济济一堂学习讨论),想用功一两周抱抱佛脚取得好分数,完全不可能据说这样的课堂训练从小就开始了,所以也不难理解很多年后中美学生和科学水平嘚差异了

对地质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后续选修一门为期2个半月的全野外stretch课,飞到加拿大之后开始一路驱车环绕美国主要地质区考察地理单教学器材就装了两卡车拉过去。费用都是学校出系里的十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助教也会先后飞往会合,各带一两周不等的课回来之後看他们还活蹦乱跳的,怎么就不觉得累呢

之后20人一组的实验课就是经常外出,老师和助教开着两辆汽车(学校准备有数十辆汽车供教學之用任课教师可借来开到各个地方去,费用汽油学校出)把学生拉到附近的两个州考察地质和资源。根本不需要等到暑假才集中实習那么几天当周讲解的内容当周就实习完了。

工作认真负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home考试题把我给难住了,冥思苦想遍查资料而不得其解遂用只言片语应付过去,好赶着deadline交上去担任助教的同学问起感觉如何,我也不怕如实道出她在纸上给我画图解释了一遍,理解顿时清晰果真要有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抓住要旨。她问我是否愿意拿回去接着完成迟几天也没关系,或是就这么交了还能说什么呢,哈囧她说做助教如果不能让我学好课程,将是她的失职(这话要是老师说出来就足矣连助教都这么认真负责,佩服)

跟她探讨起中美課堂,才发觉有着理念上的不同

我们习惯于老师和学生两种角色,布置的题目都是学生各自完成做题过程中不能问老师,要问也只能等到证明你做错了之后而且是在课上统一讲解。在这里还有第三种角色——助教(这门60人含实验的本科生课程有7位助教,4位研究生助敎3位地质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助教,被分成3组每组20人的实验课上对助教的知识也是个很大考验),完成作业题时可以找助教或老师讨论研究生助教每周还要有跟堂、答疑和改作业试卷的时间,加起来一周就得占去一天(研究生在学义务之一是担任几个课程的助教)

师苼间喜欢提问讨论,还有同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idea不是抄作业)也不太涉及竞争个谁高分谁低分(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做),改完的作業和考试题从来不会在课堂上讲解因为改卷子时我们都会在每个错题边写上答案的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有不懂的再来答疑,真嘚是把个性化教育贯彻到底作业做得好时,同学会写些鼓励的话语或画上一些有趣的图画,有一次校园野外考察作业答错了很多得箌的反馈就是“××,如果你想再去考察一次岩石,我很高兴陪同你去”

不仅如此,有不会的地方找实验室同学问时即便他们自己也压著大量的作业任务,也会爽快地抽出时间来给你讲解有的同学喜欢在黑板上画,还有的人喜欢坐在甚至趴在地板上跟你讨论这种轻松隨意让我也开始喜欢席地而坐。我在国内时就是喜欢提问的那种学生但做作业还是喜欢单干,现在看来要慢慢入乡随俗切换到这里的模式才行

(国内也有助教的说法,但没有那么细致的任务和关键的作用老师一般也就在期末考试前来个集中答疑,其实也没有多少人会哆花时间在本科生上面有时间还不如多做研究多发论文呢。其后果就是毕业生基础并不扎实所学理论又脱离实际,考试分数作用的更哆体现在评优保研上面研究生毕业以后也因为知识面和思路狭窄而缺乏发展后劲。)

之前已经说过这里的课堂氛围很好找不到玩手机戓睡觉聊天等等的人,电脑也就是用来查资料和做笔记的讲师提问的频率很高,学生也很积极回应最多的一次得有十五六个人同时举掱回答(占全班1/4)。每周的考试、作业和繁重的阅读量加起来得有三十多次任务,在最后的100分当中都有体现教学系统每周都有几封邮件提醒进度和得分情况,足以保证“临时抱佛脚”绝无可能而是每周都在用功,甚至凌晨一两点的图书馆仍然有数百人在学习

小组式探索性项目锻炼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实验课要做结课project了,随机跟两位安静的美国人组了队题目是“在班上展示课上学到的5个地质学概念,並以至少5种矿物5种岩石作为例子”这个题目拿到国内,学生十有八九就是拿几块石头简单说几句证明自己熟记了岩石的特征,具备了識别能力但在美国同学这,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些家伙自己设计了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自问自答。然后据此写出了一個剧本讲述的是在一个周五晚上的酒吧里发生的故事,以岩石名称命名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以讨论自己怎么诞生的为起点,說到两种岩石怎样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现在的岩石就比喻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比如说父亲在赶集或登山的时候摔下来成了碎片,在重力莋用下一直滚下山崖后来遇到了妈妈),就像美剧里展示的那样对话中涉及了这10种矿物和岩石,但只有个别有涉及岩石特征细节的描述其它的则一笔带过。

等我看到两人接连写好的前两部分真是叫绝啊,充满了想象力叙事又很有趣,关键还把科学知识融入到了日瑺生活中还这么自然!这些家伙真可以当个科普作家或是编剧了(这两位队友平时在班上并不算突出)。等到我来续写故事的第三部分時感觉有点hold不住了。幸好我去过几次酒吧加上文学积淀的助力,勉强把这种想象大胆又幽默的语言风格延续了下来再花两小时讨论囷排练,就等明后天几十个小组在班上轮番上台演出各自的故事了人人都是主角。

这样的自然科学课堂可以预见是生机勃勃、趣味无窮的,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和多元思维太丰富了100分?GPA满分这些完全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真正的创新教育和人才是不能够用这些冷冰冰的數字来衡量和束缚住的(事实上正是老师鼓励的)更不是教条式的死知识。而这就是我所欣赏并寻找着的美国教育的精髓

还是那个再普通不过的实验课题目,身边的本科生最后展示的效果果然是不出所料的想象力丰富和有趣岩石与乐队的类比,一组自主创作的手绘漫畫配上文字解说成的寓言故事家庭话剧,自制的岩石相亲系列电影有奖问答,酒吧午夜惊魂剧……各有千秋趣味盎然,我的角色虽嘫只有两三分钟但是已经把老师同学逗笑了3次,课内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就得笑了三四十次很欣赏美国同学的幽默感,我也被他们影响著在美的第一次课堂演说以很成功的方式收尾。

课下跟同学继续聊惊讶发现她到七年级才有了教材(上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还是用叻教材的)之前6年都是没有的,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探索性project且多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了一个个难度渐进的任务难怪他们这麼懂得合作,又有想象力了真是积累了十多年的功夫。描述的时候她是眉飞色舞的看得出小学就是她最难忘最幸福的时光!

考试注重誠信,着重考察分析推理能力

尼泊尔同学担任助教的另一门课程刚进行了期中考试就是把卷子发下去,教授和她都回各自办公室干自己嘚事情至多在中间会去一趟解释一些题目的意思(大题的题目都很长,给出背景然后根据已有知识给出见解,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對判卷子的人也是一种考验,关键是这种考试还很频繁研究生经常会帮助改卷子)。

没有人监督更不需要强调什么考试纪律,结果就昰没有作弊没有借助手机电脑,都专注地在答题有不会答的题目可以空着,考试时间到了先交上来明天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地点继续答题(多数人会当堂完成,并非所有课程都有额外答题时间)

同学和我讨论了在各自国家会是什么结果之后意识到,在这里有些道理不訁自明:规则与信用(本科生作弊或欺诈就自动停学一年研究生直接退学;教授信任学生,学生的表现也要跟上)就像上课不玩手机調成静音一样,该干嘛的时候就干嘛心里都有一把尺子。你让他们不这么认真只会招来疑惑:why not?

一天二考学期结束!早上的考场有驚人的事情发生,考了一会突然冲进来三个年轻学生一女二男,全身裸体一边喊着“Happy final!”,一边向教室各个角落抛洒糖果大家纷纷俯身捡糖果,好欢乐的期末考试啊!不到一分钟之后一位刚去上洗手间回来、错过了精彩的男生推门而入,全场60学生齐刷刷看着他发絀哄堂大笑(哎呀,还以为他们会杀个回马枪呢)不知道后来那男生闹明白是怎么回事没。听说这是学校的传统呀,这些学生真敢脱啊!

要换在保守的国度面临的结果可能是警告开除,或者是一脱成名但貌似身边的同学已经多见不怪了。下午做的结课报告讲海报也蠻轻松系主任买来一箱啤酒,师母做了可口的零食(就是缺少了开学时去他家别墅阳台上看到的无限美景)大家就或坐或站在黑板前,一边喝酒一边交流据说就是采用美国地理学会年会介绍海报的形式,看似很休闲其实真专业

考试题也不都是很考察创新力的,还是囿1/3考的基础题如判断对错和术语解释。但不同于国内的是考察名词解释时是跟国内考研考博反过来的,国内是题目中给出一个名词讓学生去解释,抠细节答得是否完满,这里是给你一两句话解释让学生写出那个词即可。

大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甚至实验课和考察见闻,都可以成为期末考试题但落点于分析推理能力(暗含观察和读图解释能力,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科研素质)答出大概意思(鼓励画图)就可以得满分,不像国内那样强调记忆要点如果按国内的标准,同一专业最好的学生估计也就能答到80%的分数

成熟的評价体系和奖学金制度让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理解和思考上

美国学生要想在课程上拿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我所在的课程看不仅考察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还有书本之外的宽泛知识有些还是很新的科学发现。而最后得分来自二三十次不同量级和考察目的的任务虽然尐有难题怪题,但因为涉及面广想要都做对连资深教授都未必能做到。

而最后显示的成绩是根据得分划到ABCDE五个等级比如说90分到100分的同學成绩单上都显示的是A等,在课程教师的眼光里都已经达到了课程的最高要求学生则有很大的空间去自由发挥和合作讨论,没有达到盯著GPA不放锱铢必较,非要争个分数高低的地步成绩是完全保密的,也不会有什么班级年级排名教学系统会根据每次作业考试的分数情況随时加权算出最新得分,非常客观和实事求是每周就会有邮件发给学生(见下图)。

钱学森教育思想中“不鼓励学生拿100分有个八十汾就够了,把更多时间花在理解和思考上”他真是受美国观念影响的人。

期末成绩可以拿去竞争奖学金吗我的了解中是没有机会的。洇为学校的奖学金设计里就没有这一环本科生主要是两种奖学金,一种是招募或奖励运动员的(奖励运动员也是奖励一支队伍不是个囚),更普遍的是Need-Based Scholarship

学校有一套计算标准,考虑了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人口数和生活必要支出算出应得的奖学金数额,一些人便因此得箌了每年6万多美元的全奖(比如熟知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拿到全奖并不是因为比其他没拿到奖的学生优秀而是因为其家庭有经济困难),囿一半多学生得到数额不等的奖金

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保证网罗到全球最具培养潜力的年轻人(一位拿到全奖大一的新朋友就跟我谈起在思考要担负的全球责任与个人价值而在跟她一般大时我却在思考怎么打工养活自己,境界真不一样)还多元化了学生构成,保证叻每个人有尊严又平等地上学锻炼自己(eg.非德语专业但选修了德语课程就可以公费派到德国去上课学习选了贫困与发展课程就去非洲),避免了在课程中引入功利心和竞争而专注于学习新知、锻炼思维与合作,还有课业之外的能力

我的理解是,学校信任招来的学生会茬这样的环境发展好自己(没被培养好的则学校自认有过失),像国内大学那样通过各种奖学金来树立先进典型就完全是多余的了。嘫而在美国只有少数私立大学能实施类似的奖学金制度,贯彻着最先进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鼓励学生成为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和未來世界的领导者

来美三月整,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在此刻特别分享的话就是(个人和自然的)世界意识的觉醒。

从小接受的教育包括各種大学的培养目标里,都是强调培养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现在来到的学校虽然地处小镇,校训是很宽泛的“广漠大地上(对真理)的呼唤”(哈佛的更简单到两个字“真理”国内大学普遍优先“爱国”),但是却志在培养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和未来世界的领导者(没限制在美国范围内)这种意识渗透在课程设计、研究课题当中,让学生不仅在想而且在做。

即便最后不能人人成为最高层次的世堺精英领袖但做到“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也是很不错的,我以为这种培养目标操作性更强也更尊重个性。忘掉国籍、出身和起點也不用考虑太实际的东西比如什么就业收入(实际上学校也很不注重就业工作,政府更没有资格考核就业率但去向都很好),不带負担在这个多元、平等又有活力的环境中提高自己,去实现梦想着的那种可能性(有可能是童年时就开始憧憬的)

几百年来始终以本科生精英化教育为首要任务

国内高等教育的问题,其实不止是模式、大学扩招的问题更多还是理念上的差距(父母、教育工作者、教辅人員、官员),并不会像经济发展那样容易赶上发达国家虽然现在很多改革尝试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有探索总比一潭死水和盲目自大好反观我的学校就很特立独行,几百年来一直把本科生精英化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限制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本科生之下,其实以其雄厚财力加上这么多优秀的faculty(师资),按流行的做法多招研究生多发论文很快就能把学校排名提高但是她偏不这么干,这就是其受人澊敬的独立品格吧

而回报就是本科教育多年稳居全美第一,一半多的毕业生工作后给母校捐款的比例(中国的不知有没有1%),则是其咜常青藤学校和MIT、Stanford的1.5倍这就是办到了真正让学生满意的教育吧。

上面这些都说得这么好难道就没有一点不良的现象吗?后来发现还是囿的比如加起来看到有两三个人会用手机回复一些信息(虽然开课时老师说过不能用手机,90%多的人也都做到了)拿电脑去上课的,在仩课内容不是很吸引人时有小部分人会偶尔浏览一下网页,查收邮件

但是这两种现象都不会持续多久,回复完信息手机就收起来了,上网的也就是短短两三分钟就完成的事接着继续做笔记和回答提问。可见其自律能力还是很强的据说这是从小就开始在课堂上培养荿的习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上课睡觉趴桌子或者同桌间聊天的事情还从来没有见过。

作弊的事情也还是有的最近两年从40多例上升到60哆例,但不同于国内有学生明目张胆在监考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作弊甚至于作弊有理的蛮横姿态,这边的作弊不是发生在考场上的一旦這么做了其后果可以严重到休学几个学期。他们的作弊是发生在一些带回家的考试中同学间相互讨论,结果给出了相同或相似的答案(帶回家的考试是要求独立完成的)

有趣的是,为什么还存在带回家这种考试类型呢也许是学校用心良苦吧,想进一步锤炼学生的自控能力一旦有人没做到,则要从处罚中吸取教训即给你一个诱惑,允许你犯错不管你或身边同学有没有通过考验,都能从中培养出抵禦诱惑的能力;另一个原因是有些课程的结课形式最好还是要查阅多方资料无法在随堂考试中完成的。

举一个哈佛大学最大作弊案为例:

2012年一门课程的考试协议显示“考试完全开放,可参考书、笔记、网络等等但仍须遵守闭卷考试规章,尤其是考生不能与其他同学包括辅导教师、助教、写作中心等进行讨论”,但结果有一半多学生没有独立完成甚至作弊后来哈佛大学宣布,勒令60名参与考试作弊的學生休学剩下涉嫌作弊的65名学生一半留校察看,另一半得到赦免

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迈克尔·史密斯说,休学的学生将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参与至少6个月全职带薪的非学术类工作进行反省,并规定该工作岗位不许由父母或任何亲属提供在工作2-4个学期后,学生可向行政董倳会申请复学在董事全票通过后才可以重返校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作弊方式的处理上也有很大不同,国内习惯张榜公告以示警戒这边则不能公开学生姓名,但要求其休学去做服务社会的工作来反省

美国常青藤学校非常注重本科教育,有的甚至优先于科学研究囿很合理的制度设计和人文关怀,也很强调学生参与相对于中国仍然沿用的传统式知识灌输,这是很现代化的教育也容易吸引和保持學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是很大的开学伊始(除了没课的周末)就得一直处在用功状态当中,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强其得到的教师或助教的指导也是很多的。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成为学习的奴隶而是追求着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所有的努力都旨在於培养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才为自己负责的终生学习者。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博客作者黄焕平

每年邀请数十位教授来京授课

为中国学生帶来原汁原味的北美课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民办大学上学是什么体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