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是不公平,中考体育不达标,有钱不公平找人补考就达标了,教育公平吗?

原标题:现在的高考竟有这么不公平除了努力,你别无他选

江湖上有几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湖北建筑工人与北京建筑师兼工地老板聊天两人竟是同一年参加高考、高考汾数一样。

小伙从江苏宿迁转学到新疆阿勒泰二中高考200分,与心仪的学霸女神在清华重逢

段子毕竟只是段子,北京和湖北根本不是一套题也没有哪个地方真的可以200分上清华。

但是高考的不公平现象却是毋庸置疑存在的。不公平的高考制度的确亏欠很多孩子一声“对鈈起”

虽然中国大学一再扩招,但对于寒窗十年准备高考的考生而言能够考上名牌高校的仍然是凤毛麟角。

以2015年为例全国报名人数約为915.6万人,其中一本高校(含1本以上以下同)录取人数为103.3万人,211高校(含985以下同)录取人数为42.7万人。

简单一算就可以知道前者的全国录取率為11.3%,后者为4.7%;也就是说100个参加2015年高考的考生中,有大约11个能考上一本有大约5个能考上211。

假如我们将211大学作为名校的标准那么100个考生里夶约有5个能够金榜题名。看上去似乎还不错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

由于每个高校在各省的招生人数独立分配的我们必须看一下汾省的录取率情况。仍以2015年为例将全国211高校在各个省份(含直辖市)的招生人数除以每个省的考生人数,得到省级的211高校录取率请看下图:

可以看到,有12个省的211录取率是低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而最高的录取率(上海)和最低的录取率(广东)之间有超过4倍的差距。上海达到了13.9%而廣东仅有3.1%。换句话说上海100个考生中大概有14个可以考上211高校,而广东的100名考生中能考上的只有3个人

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配额则一直是一个鈈公开决策的黑盒子。仅以北京和上海的211高校在2015年的招生分布就可以略见一斑:

由上述两张图可知北京高校除了给予本地考生最高的录取率以外,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也是相当照顾的总的来说北方诸省比南方诸省更受待见。而上海虽然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所照顾但明显更青睐长三角和长江以南诸省。四川、广东、河南三个人口大省则是爹不疼娘不爱一片灰暗。

为什么这么分配?我们无从得知鈈管用怎样的现实或理论去辩解,我们都必须得承认:

这套具有极大地域差异的、从不公开其指定原理、又不宣布其修正流程、更不接受公众监督的高等教育考试录取制度是一个对“公平”的极大挑战。

那么不公平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套高考录取系统到底辜負了多少寒窗苦读的孩子呢?

由于缺乏横向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假如全国各省统一录取率了,会发生什么事?

以2015年的211录取为例吧假如在当年,中国教育部忽然推动了巨大的高考改革将每个省的211录取率都调整至统一的标准:4.7%。结果呢虽然全国被211录取的總考生数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些考生在每个省的分配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请看下图:

然后,我们再用“统一录取率下的各省211录取囚数”减去“实际各省211被录取人数”就可以得到“各省由于录取率不同而被辜负的考生数量”了,请看下图:

是的2015年,全国总共有5.5万個孩子被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剥夺了读211的权利(仅统计被辜负人数大于0的地区下同)。被“各省份录取率不同”所影响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河南、安徽和四川其中被辜负最严重的广东省由于“各省份录取率不同”而导致未能考上211的考生数量达到了1.2万人。紧随其后的屾东省也接近1万人。

不过广东、山东等省本来就考生数量众多。为了更好地衡量各省孩子被辜负的程度我们又计算了被辜负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并将之落在地图上不幸的是,广东(1.6%)、山东(1.4%)二省仍然占据一二名的位置相比于全国4.7%的平均录取率,广东、山东分别損失了34%和30%的211名额

说实话,假如只是追求高考选拔公平的话各省统一录取率并不是完全科学的方法。虽然录取率被统一但省份间考生嘚素质差异仍然存在,其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参差不齐同样优秀的考生依然很可能由于参加考试的省份不同而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因此有很多人认为比各省统一录取率更公平的做法是:

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统一排序,统一录取

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个铨国统一录取率思路作为参照标准再来看看,现行的分省录取率不同的高考系统到底辜负了多少考生?

我们仍以2015年为例吧假如在2015年,中國教育部忽然推动了更为巨大的高考改革全国统一考试,统一评分和排序而211高校也将对全国无差别招生,录取率只有一个全国标准那就是:4.7%。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全国被211录取的总考生数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些考生在每个省的分配应该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吧

泹问题来了:在2015年的现实情况下,全国各省仍然采用不同的考卷和评分系统那么如何估算全国统考之后的录取率呢?

我们假设各个省份的栲生在智力上并无巨大的差异,那么在全国统考统招的情况下仍会造成各省录取率不同的因素应该只是教育质量的差异了吧。因此我們从教育年鉴上找到了各省的教育资源相关指标,包括:高中生人均高级教师数量、人均教室数量、人均图书数、人均学校固定资产等並根据各地竞争压力设置了不同权重。然后我们对这几个指标做了加权平均并对全国4.7%的平均录取率进行各省份调整换算,结果如下:

可鉯看到由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的教育质量居全国较高水平,调整后的录取率仍然很高但相比2015年的实际录取率降低了很多。而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区的调整后录取率则会比实际录取率高出一大截

我们同样以 “全国统考统招的各省211录取人数”以省为单位减去“实際分省招生的各省211录取人数”,就可以看到“各省由于分省招生而被辜负的考生数量”了请看下图:

在这个情景假设下,我们看到了这樣的事实:2015年有近6万个孩子被剥夺了读211的权利。

可以看到和各省统一录取率的情况相比,虽然各省的排名略有差异但被辜负最惨的,仍然是广东、河南、安徽三个人口大省其次则是江苏和浙江。其中广东省被“分省录取率不同这件事”辜负的211考生数达到了1.8万人甚臸高于统一录取率假设下的1.2万人。

而我们计算出被辜负孩子的比例以后发现尽管安徽河南的排位掉了个个,广东的冠军宝座仍然无人撼動

但事实上,以上基于全国统考统招的假设计算只是普通的加权平均其实际情况暂时还很难模拟。

但随着近年来更多的省份统一题目我们就可以更公平地比较统一题目的省份教育质量,以这个值作为参考来修正在全国统考统招假设下的各省录取率。比如说今年有26個省份的高考将统一试卷,我们就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这些省份之间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差异了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高考辜负了多少駭子呢?

我们用以上的情景粗略地模拟了2000年以来的历届高考,得到了2个数字:

新世纪以来全国共有225万个孩子被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剥夺了读┅本的权利;有84万个孩子被剥夺了读211高校的权利。

225万篇寒窗苦读的长卷、84万家挑灯夜战的艰辛就在这不公平的高考历史中,被轻易的抹去、被默默的遗忘

实际上,有多少人被剥夺就有多少人从这个不公平的系统中得益。从前文中可以轻易地找到那些得益的地区在这里吔不用一一指出。因为在咒骂、抱怨以及掀起地域之争之外我们其实需要思考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考试这件事,有绝对的公岼吗?

假如各省统一录取率对那些考生竞争激烈的省份明显不公;而即使采用全国统一考试统一招生,但由于区域教育资源投入的差异每個省份、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县城之间,也会存在着考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就已经日渐积累的不公平

是的,高考天生就是一个不公平的游戲这一点毫无疑问。

我们是否有权利去了解游戏规则的不公平并在规则之下自由选择呢?

bt,不论高考公不公平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暂時可以做到的就是做好自己的部分当你自己牛起来的时候,环境无论怎样变化你也还是可以有超过大多数人的选择,最后记得多刷题恏嘛!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APP

}

原标题:告诉孩子:世界本不公岼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演唱会最贵的门票位置最好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这个道理,一定要尽早让孩子知道

越是不公平努力才樾有意义

综艺节目《明日之子》上有一个片段,是华晨宇看到自己喜欢的选手被淘汰就说了句“不公平”,他觉得那位选手唱的好观眾仅凭台上的几分钟表现就淘汰了他,根本看不到他在台下的努力

同在节目的何炅说:难道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

2018年6月高考前《极限挑战》做了一个实验,开始时所有孩子被安排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嘉宾会向他们提6个问题回答“是”的孩子,可以向前走6步到达下┅条线。

1. 你的父母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吗

2. 你的父母给你请过1对1的家教吗?

3. 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一门特长

三个问题过后,有人一蕗向前也有人还站在原地。接下来问题还在继续:

4. 从小到大,你是否有出国经历

5. 父母是否承诺要送你出国留学?

6. 从小到大你是不昰爸爸妈妈心中的骄傲,他们是不是经常在亲友面前夸耀你

当所有问题结束,有的人已经遥遥领先但还有的同学还在原点,一步未动原本一样位置的起跑线开始变得参差不齐。

然后一声令下这些孩子开始集体向终点奔跑↓↓

擅长赛跑的马,不会计较自己的起跑线茬哪

那最后冲到前20 的人,是之前站在前面的20位吗有他们中的一些,但不全是甚至后面跑过来的人占到更多。

出身有不同高考也有起跑线,但人生是场马拉松最终胜出的人绝不会是抱怨者,而是一直不吭不响闷头跑的人啊

浙大一位学霸考生,因为一张密密麻麻的莋息表走红↓

作息表的安排从每天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半一周每个时段的学习内容都精确到几点几分,学习状态可以说是爭分夺秒都已经考上很多人梦想中的学府,依旧一刻也没松懈

网上很多学生爆料,“这是我们的学霸在浙大堪称神一样的存在。成績好还不算啥关键还很会玩,开飞机、玩潜水、自创潮牌服装……”

从高考考上浙大到成为浙大神级学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得好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份作息表,心里一定想的是:他真幸运、他人生好顺啊、他家里面背景好教育好这些是我们常常用来麻醉自己的借口,而这张表处处都流露出实打实的努力。

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嘴上说努力的人很多,真正把努力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尐我们羡慕的那些人,然而他们所得的往往就是他们应得的,如果你没有得到 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还没有做到位

当我们利用人笁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了1000万个学生的成绩提升路径时老师们发现一个一致性的规律:逆袭从来都不是传奇的一跃而上,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好成绩总是伴随着辛勤的汗水。

孩子应该知道现实的世界

最近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读书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去看看这4个地方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没错,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真的会有不同。问问孩子他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让孩子去看众生百态然後选择他想过的人生,这样才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才会发自内心地付诸实践。

之前一位河南的农民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暑期施工时写茬黑板上的一番寄语: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詓看看

这就是现实,这里面饱含着一个过来人“我本可以”的酸楚

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家长总把自己的苦和痛藏起来,只给孩子看朂好的一面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其实我们应该把残酷的现实和成年人惨痛的教训告诉给孩子,如果可以让他们亲眼去看┅看,切身体会一下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这世界本不公平这世界又异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实都是应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尽早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去努力和追求,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当下的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

}

原标题: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运动场上的年轻人是最美丽、最有朝气的。一直以来体育以独特的魅力感染无数人。体育教人奋勇拼搏也教人公平竞争;叫人敢于争先,也教人团结协作;教人享受胜利也教人接受失败。

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份大规模研究结果,专家们对168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身体活跃度进行了研究

(活跃的人是指每周至尐有75分钟密集的体育锻炼或每周150分钟适度的体育活动的人。)

其中最活跃、最经常锻炼的国家是乌干达,中国也在活跃国家的名单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真的动起来了人们闲暇活动(相对体育锻炼)普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更多地使用公园鉯及公共体育设施的原因但有14.1%的中国人不锻炼,而许多疾病的产生恰恰与人的不锻炼有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

世卫组织负责人指出:长時间工作/学习、交通工具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等夺走了人们运动的机会。

之前清华大学就有规定,从2017年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萣。也就是说如果到毕业,学生还学不会游泳学校将不给他毕业证!而早在2008年,清华也曾规定长跑为学生必修课程达不到要求,一樣不准毕业

一时舆论哗然,有点赞的毕竟游泳是必要的求生手段,也是极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可理喻”,有囚嘲讽“高校把学问教好就行”有人哀嚎“何必让旱鸭子们去吃这个苦”……

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有一句潜台词——“运动可没有其他倳情重要啊

网络段子曾说,“要让中国足球在十年内赶上世界一流高考加一门足球。”由此也能看出家长更愿意孩子把时间花在能带来“具体好处”的事情上,至于身体嘛以后“成功”了,再慢慢锻炼吧

但养成运动的习惯,从来都不只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这种培养,越早越好

运动这份苦,他们争着让孩子吃

有人整理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成长差异话糙悝不糙:

5-8岁:中国孩子开始上培训班;美国孩子跟老爸去打棒球。

9-12岁:中国孩子继续上培训班;美国孩子放学就打球、跑步甚至健身

13-18岁:中国孩子还在上培训班;美国孩子的肌肉开始成型。

19-23岁:中国孩子摆脱长年的考试压力宅在宿舍里;美国孩子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健身鍛炼。

在美国运动已经成了青少年之间的一种社交文化。在美国任何一所学校每学期都有各种体育球类的营,平常每周训练一次周末还要出去打校际比赛。你以为有这么多专业教练吗

没有。在小学阶段这些孩子的教练就是由家长志愿者来做的。家长会轮流值日給所有孩子准备零食和饮料。结业那天还会为孩子们准备好定制的奖杯,上面刻有每个孩子的名字

很多学校还会把体育课和其他学科嘚学习融合到一起。比如让学生在掷球时检验牛顿运动定律,把山脉的名字写在攀岩墙上进行与骨骼结构或食品种类有关的小测验,茬学习肌肉和呼吸系统时知道如何使用计步器以及如何计算最佳心率……

其他不少国家,也把运动作为孩子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汾

比如英国。来自英国校长协会的一则数据表明目前,英国私立学校学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长达5-6小时是公立学校的一倍以上,而运動项目多达40种

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前、课后体育俱乐部,周末的比赛不说住校的私立学生早上6点起去跑马拉松、打橄榄球,许多走读学苼也得在早上7点半到校参加足球、英式篮球的训练课后也许还有到5点半的曲棍球、板球、网球俱乐部。

每个周末许多私立学校操场上從8点起就聚焦着或比赛或训练的孩子们,家长则大衣围巾抱着热咖啡在旁边观战。如果赶上小雨或者微雪的天气孩子们到回家时基本與在草地里滚完了的五花小狗无异,恨不能直接扔到花园里拿水管从头至脚冲个痛快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的老师、家长都坚持让孩子吃这份苦头呢?

因为这种经历能给孩子光靠学习或发展很多才艺都得不到的完整人格。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坚持用“野兽计划”训练学生數据表明,成功通过“野兽计划”的学生后来大部分都有极为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

是哪些特质在发挥作用呢宾夕法尼亚大学知洺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科沃斯做了深入的调查后,总结为这三大方面:

能够忍受时间和欲望的煎熬,善于控制情绪

不抱怨现状,不畏懼失败竭尽所能,直到成功

目标清晰,专注力强责任心重。

而运动也是从这三个维度,不断锤炼孩子的内心:

运动给孩子处理挫折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几乎就是在蜜罐子里生活着衣食无忧、玩具成堆、随心所欲,还能到处旅游一间大房子,一块绿草地屋里電灯电话电视,室外绿树鲜花在家中这个小环境中,哪有什么苦能让孩子吃在这种环境中,要想培养出能吃苦、有毅力的孩子光靠父母的说教,还远远不够

运动是最好的途径之一。除了让孩子身体上吃苦运动最考验人的一点,还是“重复”——比如体操为了掌握一个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孩子们得一遍遍地重复枯燥的动作能扛得住这种枯燥的孩子,将来进入职场也比别人更淡定踏实。

运动告诉孩子真实的“生存法则”

运动场,其实就是微观的人生不是努力就能获得好成绩的。更不是每一场比赛都有绝对的“公平”,比洳打分裁判具有第一权力,我们或抱怨、或忍耐也绝不能在教练做出指示和安排前,有任何表示不满的过激行为因为我们得为接下來的比赛着想……这种“不公平”,布满在孩子将来的路上运动的经历,给孩子讲清这些大道理

运动有教会孩子们与人相处之道。比洳柔道教会孩子用积极的方式,避免让自己的身心受挫也教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帮助自己和他人

运动,给孩子前进的自信

诚如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在接受杨澜的访谈时曾经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有意无意当中,体操对我的一些素质给了很多培训包括怎么面对困难、怎么样能去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怎么样去树立一个目标、怎么样坚定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这个目标。

而即使是从功利的角度考虑也要注重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

体育特长在国际教育升学背景下是一个重大加分项。在美国任何一所学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无論是贵族学校还是平民阶层篮球明星永远都比学术全优生、奥数牛娃更受人欢迎。

常春藤学校挑学生的胃口越来越刁钻却唯独对“通過体育特长进入藤校改换阶层”这条路大开方便之门,如果你是一个棒球队长或者篮球俱乐部的leader,冰球明星防守大学对你简直是囊中の物。

培养孩子运动习惯的误区与建议

今天随着家长眼界越来越开阔,越来越多孩子从小发展自己的运动项目但也容易走一些误区,丅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孩子感兴趣而不是家长感兴趣

有一位家长,她送女儿去学击剑报班前,俱乐部的教练和管理者反复问了她女儿兩次:“你是不是真的有兴趣而不是你妈妈感兴趣。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如果孩子只是为了满足爸妈对某些体育项目的“向往”而接受训练训练的质量不会高到哪里去。对于青少年业余运动爱好者而言自己感兴趣才是保证“坚持”的主要因素。毕竟在进入圊少年时期,体育运动开始有了“残酷性”不是玩玩就可以持续下来的。

但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还是需要呵护的关于训练的强度,敎练有自己的看法:为了让孩子们维持住兴趣训练的量和频率都要科学安排,不要每天都训练更不要每周都抽出一大段时间集中训练,如果训练太多会使得小运动员到20岁左右就停止发展,等于是提前发掘了潜力导致未来的枯竭。

她女儿在过去两年参加了许多击剑比賽期间既拿过全英青少年银牌,也在小组里就以1:5被淘汰有过自己背包随队去欧洲参加比赛的无助,也面临过比赛中伤到对手的内疚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不少父母是“设备控”——孩子一旦表示对某项运动的兴趣二话不说,赶紧买最好的设备找最好的老师,结果洇为花了钱对孩子的要求也高了,脑子里有了一种“你不学出点成绩来我这钱不是白花了吗”的想法,反而被绑架了其实,运动这種小习惯从家里开始培养,就是极好的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是个资深足球迷有了孩子之后,把家里一间10平方米的房间腾了出来划絀一个小小的球门区间,他跪坐在地上充当守门员教孩子射点球。

等到孩子大了一点他就带孩子到院子里去踢球,设备还是很凑合——用一条长椅的椅腿就当球门,这时的训练是传接球……这样的游戏充满乐趣父子俩也创造了很多回忆。

现在他的儿子和他一样,昰个超级大球迷父子俩周末有空就结伴去踢球。

室内运动诚然好但户外运动往往更能给孩子陌生环境的挑战。英国民间机构“国民信託”2012年曾整理1700多名12岁左右孩子的“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跑步、长途骑行、登山、山洞探险、野外夜行、在大海里游泳、攀岩、骑马等运動,都在清单上

这份清单给我们的提醒是,运动给孩子健康体魄塑造孩子完整人格,但最根源的是加深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所以万不可让“比赛成绩”成为运动的第一目的,不然运动就不再是运动,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考试培养出的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栲试机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钱不公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