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和合之物皆无常是什么意思用与其无常的本质,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这话怎么理解?为何不可分割?

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

好以前从鈈去评价,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现在知道积分可以换钱,就要好好评价了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走了,既能赚积分还省事,走到哪复制到哪最重要的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不用想还差多少字,直接发出就可以了推荐给大家!!

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

昨天正好是馫港的公众假期——佛诞节,也就是释迦牟尼诞辰纪念日感谢他老人家的奉献,让我们这些信与不信他的众生有了一个难得的假日我吔趁此机会,将前段时间的学与习总结一下

现代所谓的科学其实是古希腊人发展出的一套探索宇宙万物之背后规律(事物的本性)的方法,但它本身却并非真理或真理的化身;同样华夏文明也孕育出了一套从表象推演以知其道(事物的本性)的数理体系,其代表就有阴陽、五行、易、老子等等;而几乎在同时代的释迦摩尼则创立了一整套的教育方式——佛教其目的也正是教导众生透过事物的显现来证悟事物的本性(实相)而从对现象的执着(无明)中解脱出来。

本书的作者出生于不丹是藏传佛教的导师,而本书原为英文后译为中攵,因此其思维用语及行文风格与汉传佛教所依托的传统中文可以说是迥然两致但也正因如此才为我们提供了从另一个文化视角来审视與理解佛教的机会。对我而言恰如清风拂面,我也正是通过本书印证了之前从南怀瑾先生、圣严法师、净空法师等著述中学习领会到的佛法心要比如:佛教是无神论的;佛教实乃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或者说是超越宗教的但因世人的需要(宗教情结)而提供宗教的形式作为方便法门;实相或真理是超越一切概念包括思维、语言、哲学、宗教、科学、逻辑、道德等等。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佛教的基本見地——四法印或四真谛作者在自序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凊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正是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鉯轻松平实的现代语言观念对四法印进行了全面解说我相信一般受过中等教育的有心读者会因之对佛教有个大致正确的认识并有所收获囷启发。

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

《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姒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薩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卋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囚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囷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朂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鈈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

很好喜欢着本书。速度快送貨包装完好,书本完好之前看了《能断》非常浅显直白。然后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了 正见。就冲评论买了一本出乎意料,如此有深意而且文字直白,但是意义却非常深奥而且法人深醒我忽然发觉我放下了很多东西,人也轻松很多感谢这本书。另外买了他嘚姐妹篇《佛教的见地和修道》正在看也是本好书。

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

目前还没有看完究其原因大概是这本书里的任意观点都让人思考良久,前一个好像刚刚消化掉第二个又接踵而来,好多困惑好多不解但如果给我机会见到仁波切本人,又觉得好像什么问题都问鈈出来
经历的浅薄让我对一切充满好奇,却只能任其存在无法深入。

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

开始看那么多人评论说很好很好的自己就買来一本看,结果真让人失望啊里面都是在讲佛陀的故事,后面说的道理和故事联系的很牵强语言读起来挺枯燥的,我一直无法理解什么是和合里面一直都在说和合~反正读过之后,没法产生心灵的共鸣!很郁闷还不如那本赠送的叫红尘禅心的书!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嘚问题或者是我没法达到那种高度。总之不满意!

版本: 平装已确认购买

很好的书包装很普通。但是内容很充实写的很朴实,很实用原来佛和佛教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佛是一种境界,你我他都可能无形之中实践着佛的正见值得看.......

此书买来,已送人原有一本为恩人所赠,在过去在现在,乃至未来都对我有极为深刻的指引。我由此书渐渐从足以摧毁自己的纠结中走出渐渐赱进自己的内心。虽然我现在依旧是也将永远是个普通人,但此书对我的帮助直同再造。


您最近查看的商品和相关推荐

浏览产品详情頁后点击此处即可轻松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

}

正见 —— 佛陀的证悟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 著

献给印度王子净饭王之子

至今我还不明了我是一个飘泊的人

  在这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敎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叻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擬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姠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叻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论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对佛教徒而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鉯其清新、幽默、高证量的说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众多信徒的追随,其爽洁而又带刚强之气的独特形象为新一代的修行人树立了典范。对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导演」。他曾随贝托鲁奇学习电影并且协助拍摄「小活佛」;他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高屾上的世界杯」,曾经是票房黑马因此取得拍摄「旅行者与魔术师」的资金,在金马影展掀起一阵旋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的工作人员及影迷同时身为佛教上师与电影导演,二者角色看似冲突但仁波切以一句:「电影可以视为现代的唐卡(传统西藏佛教绘画)。」说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现了仁波切不为传统及名相所缚的风格。

胡因梦推荐序——生命的真谛 5

李连杰推荐序——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6

自序 又是一本介绍佛教嘚书 7

第一章 造作与无常 9

婴儿摇鼓及其他分心物 10

追寻真理可能像个坏事 11

然而我们仍然忽略它 14

因与缘:蛋已煮熟你无法改变它 15

第二章 情绪和痛苦 19

社会化的快乐定义 21

无法计数的各种情绪 22

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23

习气:自我的盟友 24

第三章 一切是空 27

昨日之河流:接受部分逻辑 29

佛陀不是被虐待狂 30

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31

“是你的执着困住了你” 32

实相:不是寓言,不是魔术不会致命 33

领带与情绪的圈套 34

佛陀嘚教法:佛法作为安慰剂 35

明了的利益:续集 36

第四章 涅磐超越概念 37

天堂:终极的假期? 38

希望以及本初清静 40

“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 41

超越时間与空间的好处 43

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 44

出离心:虚空是尽头 45

许多人问我这本书是给什么样的读者看的作为悉达多的追随者,能為他的教法和他所

留给我们的一切提供服务一直都是我强烈的愿望。我所有的上师们都曾说过将悉达多的

话语与想要了解的人分享,昰最好的服务因此,纵然已经有极多的佛教典籍和教法存在

我想再写一本也许不是坏主意,因为它可能会利益一些我跟他们有缘的人因此,我心中没

有特定的读者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缘,因此这本书可能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

不久之前,我和一位住在北京的友人陈冠中先生闲聊谈起佛教在中国的情形。他的看

法令我既惊讶又困惑我一直以为佛教曾深植于中国,因此起了这个话头但他却告诉我倳

实上基督教才是现在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宗教。他的解释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基督教代表现代化

与民主而把佛教和帝制、封建甚至迷信联想在一起。我对于大家选择基督教没那么困惑

但他所说的理由却令我不解,也更加强了我动笔讨论佛教的意愿我的感觉是,虽然中国囿

极大的成长和改变但一般人对佛教基本教法的接触还是非常有限;即使有一些,也大部分

都是混杂而不纯正的佛教被视为古老、过時、非民主的事实,就是它受到误解的最佳明证

虽然所有的宗教都各有优点,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佛教比基督教更平等,更现代佛陀

曾说, 你是自己的主宰”还有什么比这更平等的呢?佛陀以这句话肯定了每个人最基本的

人权而大乘教义认为每个人都本具佛性,不是更平等的观点吗事实上,佛教基本上是非

神论的——佛教徒并不相信有个全能之神独裁地控制着一切佛教徒也尊崇僧众的概念,和

佛法、佛陀本身一样重要

不过也许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因为佛教起源于亚洲由东方的大师和信徒们所弘扬,因

此我想象中国会骄傲地拥抱这些教法一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中东,而由西方世界所

1982 年我首度造访中国其后又有数次机会前往。每次我都注意到两件事:巨大的经

济成长以及愈来愈多人对心灵性和精神面的渴望。许多混杂了健身和民间信仰的新式宗教

兴起支持了我的观察。最近┅次的中国之旅当我了解到有多少藏人在内地教法之后,我

开始感觉到急迫性因为在西藏虽然还是有许多优秀的喇嘛,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货除非你

能遇见具足佛教正见而且慈悲的具格藏传佛教上师,他们真正关心众生的证悟而不只是想

号召大群弟子以便获取供养;否则的话,相当容易受到误导

从我身为藏人的一点体验,我注意到一些藏人倾向于教导西藏法——西藏文化、西藏习

俗等——多于佛法我认为传达佛陀确实说过的话语,譬如: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现象既非无因也非源于创造者,而是来自因缘;行之善恶取决于褙后的动机而非行为本身等

等将这些教导给世人是非常重要的。举止穿着像个藏传佛教修行者反而是比较不重要的。

另外令人忧心嘚是,在这个物质主义的世界中精神层面也物质化了。世世代代以来

无数的佛教大师们,以大菩萨的发心和事业化现各种形式,从苦行僧到国王不一而足。

然而乔达摩佛陀在街上赤足托钵的简单身影,似乎愈来愈不受重视了现今,许多西藏喇

嘛和他们的信徒们比较热衷于建造金顶大庙。我怕再过个五十年中国佛教徒会以为大寺

庙、大佛像、大僧团就是佛教的全部了。

从内地和西藏的友人口Φ我听说各式各样的郎中从四面八方涌现。而这些人大都前往

了内地因为大家渴求心灵与精神面的事物。这种渴求更加强了必须把倳情弄对的急迫性。

中国是个高速成长的国家然而,在物质进步的刺激中很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迷失而忘记了

心灵的一面。也许对实用主义的中国人要说服他们心灵方面的努力会有利益是不容易的。

在经济如此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心灵层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从

非常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以心灵为目标的物质主义比起纯粹为物质的物质主义,更具有长

最让我不解的是我们花叻这么多努力,却只去获得只能享用于此生的物质回报如果

唯一的价值只是让自己、眷属和朋友有钱有势的话,那么抢劫、诈欺、贩毒等各种可怕的事

情如果不是怕被逮捕,还有什么做不出来设若连这也不怕了,那么我们何必还需要伦常、

道德、善行、慈悲甚至对國家的忠诚?因此如果所有人想的只是这单一、相对短促的一

生,结果可能是社会瓦解难怪我们在报道中读到,在中国许多人贩卖赝品不只是衣服,

还包括药品、婴儿食品等不良甚至危险的货品这都是只想到眼前、短视的后果。我们不必

考虑来生人类只要考虑到丅一代的福祉,就会对整个世界带来极大的利益即使来生不存

在,业报也不存在你就如植物般地活着,我敢毫不迟疑地说即使你的目标只是满意和谐

的此生,佛陀的智慧还是可以帮助你或至少对你无害。

有一回我在缅甸的一个购物中心看到一位比丘对着一小群人,正在给一个简短的开示

我的翻译者不太会说英文,但从我所了解的这位比丘是在教导类似不要杀生或盗窃的基本

善行。在这个世纪當中追求物质的强大力量,已经让这种出家众的身影变得稀少了能维

系实际支持并供养出家众的传统,会带来世界的和谐珍视这种系统,本身就是和谐的行为

最后,我想说的是除了几个不太长的朝代,几世纪以来极度实用主义的中国人采用了儒

家,而非佛家或噵家以至于道家几乎了无踪迹了。这是很令人伤心的事因为即使是《道

德经》的只字片语,都是无价的我对儒与道所知有限,但是峩的猜测是儒家所提供的是

常识,因此实际的中国人喜好儒家;而道与佛提供的却是超越常识的智慧它不能带来即刻

的获利,但是如果中国人能看到拥抱智慧的长远利益我有信心中国人会再度拥抱佛教。毕

竟这是一个与文殊师利及观世音两位大菩萨有深厚渊源的民族啊!

胡因梦推荐序——生命的真谛

结识宗萨仁波切应该是十年前的事了。那一日在友人家里为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是否

能代表中观思想一事与这位作风西化的仁波切辩论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在场的几位仁波切

弟子包括多年老友赖声川及丁乃竺在内,都明显地让我感覺到我的表现有点大不敬但仁

波切却落落大方、耐性十足地提出他的观点供我做参考。他超然的客观态度当时留给了我

第二次见到这位精神导师是在《小活佛》这部电影上映后不久。那是一场为他的佛学院

举办的募款晚会坐在我身边的贵宾是当时内地的文化部长英若誠先生,也是这部戏的主角

之一我记得仁波切上台面带难色地为那次募款事宜感谢在场来宾时,英先生转头对我露出

了会心的一笑我們都被这位不善求人的老师的真实表现所触动。不久之后英先生就过世了

第三次见到仁波切,我正面临严重的气脉上的困境晚饭过后,他安静地看了我一眼

便立即提出了只有过来人才具备的洞见──他建议我把注意力由内向外拓展开来,不要再缩

小焦点于身上的经络變化他的指点解除了我多年来对色身的过度认同,同时也令我深深领

略克氏指出的“自力救济之道”有多么强人所难了老师毕竟还是囿作用的。

最近一次与仁波切会面则是在他的《旅行者与魔术师》这部电影的记者会上。就一位

执导技术上仍然处于学习阶段的导演而訁这部影片启发人心的程度,远远超过我前一天晚

上观赏的那部技术上几乎无懈可击的《舞动世纪》(由刚过世的大导演罗伯?奥特曼所

執导)我直率地将这番想法对在场的人士表白,仁波切听了姚仁喜先生的翻译之后点了

我被这部影片憾动的部分,其实和《正见:佛陀嘚证悟》这本书是类似的:我看到一位

承继藏传佛教最优良传统及训练的老师仍然以虚怀若谷的观察和学习态度,寻幽入微地探

索着现玳文明与文化的琐屑内涵然后以洗炼的笔锋和诚挚的执导风格,清晰地勾勒出现代

人如何背离了佛陀四法印中的生命真谛

就在阅读完創巴仁波切前妻所写的传记而未能免俗地对上师制度彻底幻灭之际,这本

《正见:佛陀的证悟》带给我的意外惊喜适时地让我体认到情緒与论断的无恒常性,以及

仁波切在书里提到的那句对自由或证悟的观感:“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

因为我们无法免除洎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 —— 胡因梦

李连杰推荐序——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人生如梦转眼间在届满四十二岁的此时,突然这位峩尊敬的上师——宗萨蒋扬钦哲仁

波切嘱我为他的新书写序,真让我又惊又喜回首过往,我从没好好地上过学既不会写

中文字,也呮会写一点点英文叫我写序,可真是考倒我了!还好人生就是一场戏,我是

演员而上师是导演;不熟练的演员时常忘了自己在戏中,幸好有导演指导演员演戏并且

不断地提醒演员他正在演戏;既然是戏梦一场,那就斗胆下笔吧!

与仁波切一样我也是电影工作者。茬工作时我经常会询问导演该剧本的编剧是谁;

而仁波切这位不平凡的导演却不断地提醒我,我自己是演员也是编剧。收到这本书僦如

同收到一个剧本一样。其实学生遇到上师就像演员遇到导演。我有幸遇到这么多的上师和

导演让我充分了解人生。而仁波切这位導演的方法很直接对究竟与世俗(戏里与戏外)

讲得非常清晰,教我演好戏的方法与技巧

演员常忘了自己正在演戏,就像我们自以为昰佛教徒把文化与佛法混在一起,本书明

白地告诉我们成为佛教徒后,以为自己不再演戏实际上却陷入另一场戏,还持续在演佛

当峩放下工作投入修持,以为不再演戏其实只是换了个角色,身在另一场戏中每

次有缘与仁波切这位导演见面时,他总是提醒我连身为佛教徒,也不过是另一场戏罢了

当你把这部戏都扔掉,才是一场没有戏的好戏看似无戏,实则处处是好戏

若想从无明到无名,嫃诚推荐大家细读这本书 —— 李连杰

作为一个中文读者,我要在此向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致上最大的感恩仁波切这本大家期盼多年的著作,他一直计划要让中文版与英文版同时问世事实上,我知道仁波切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把中国读者放在心上,特别写了不同的內容因为如此,中文版与英文版不尽相同

能为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翻译他的新书,这是极大的荣幸然而,仁波切看似简单的文字卻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仁波切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反复研读,更体会仁波切的用心良苦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我们这些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的大悲大愿

如同仁波切所说的,他要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哋,因此中文的翻译也尽量采取日常而单纯的词汇。在本书中“emotion”译为“情绪”而不是传统的“烦恼”;而“compounded” 一词则译为“和合”;同时,在提到四法印时仁波切在不同的地方用了不同的说法,包括“four truths”、“four seals”及“four views” 中文则依序翻译成“四真谛”、“四法印”以忣“四见地”而不加以统一。四法印第一次出现在书中时除了白话翻译之外,我选择了一种传统的说法附在旁边以供比较参考。其中对第二法印在传统上有比较多的诠释,包括“诸行无常”、“有为皆苦”、“诸受皆苦”等等我还选用了“诸漏皆苦”一词,与仁波切在后记中所叙述的藏文“zag bcas”之意较为接近

我才疏学浅,在翻译的过程中虽然历经多次修改,还是一再地发现疏漏或尚待改善之处尤其是每次再读英文原稿,总又发觉新意然而,我也愈翻译愈焦虑深恐中译本无法完全传达仁波切之原意。然而我也愈翻译愈感激仁波切,多次反复的阅读让我对如何才是佛教徒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要感谢项慧龄廖敏仁两位共修,在翻译期间协助我完成部分初稿感谢田瑾小姐中文输入的辛劳,更要感谢许功化(Florence Koh)以及司待朗觉(C.C.Szeto)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地为我作修改及建议,以及出版社编辑林云小姐的校正当然,所有的错误都是凡于我个人的无知所造成。

谨以此翻译的功德回向给我在三十年前今天往生的母亲,以及一切如母众生

愿所有的近乎佛教徒,读过此书都成为完全佛教徒。


(中文版译者姚仁喜为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弟子)

自序 又是一本介紹佛教的书

有一回在横越大西洋的飞机上,我坐在中间排的中央邻座那位具有同情心的先生想要表示友好。看到我剃的头和穿的藏红袍子他猜测我是个佛教徒。当机上开始供应餐点时这位仁兄主动地提出帮我要素食。他想象我是个佛教徒应该不吃荤。这是我们闲聊的开头这趟飞行相当长,为了免于无聊于是我们讨论了佛教。

多年以来我渐渐了解人们常常将佛教或佛教徒与祥和、禅定和非暴仂联在一起。事实上很多人似乎认为黄色或红色袍子加上平和的笑容,就是佛教徒的全部身为一个狂热佛教徒的我,应该对这种名声感到自豪特别是非暴力这一项。因为在今天这个战争与暴力尤其是宗教暴力的年代,这是非常稀有的在人类的历史上,宗教似乎是殘暴的根源甚至在今天,宗教极端分子的暴力充斥着新闻然而我应该可以很有信心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佛教徒没有令自己汗颜,暴力从未在佛教的传扬中扮演过任何角色然而,身为一个受训练成的佛教徒对于佛教只是被联想成素食主义、非暴力、祥和、禅坐等,还是感到有点不满足悉达多太子,舍弃了宫廷生活所有的舒适与豪华出发去寻求证悟时,所追求的一定不只是消极性和灌木丛而已

佛教虽然在要义上很简单,却不容易很单纯地解说它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复杂、广大、而且深远。虽然它既非宗教也非神学的却又很難让它听起来不理论化或不宗教化。而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种种文化习俗的影响,更让它变得复杂而难以破解诸如香、铃、彩色帽冠等宗教性的饰物固然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但同时也可能成为障碍

有时候,由于悉达多的教法没有如我所愿地风行而引发的挫折感或有时候出于自己的野心,我会想象一些改革佛教的主意想把它变得更单纯、更直接了当、更清教徒式。以歪理歧见来想象(如同我囿时会做的)将佛教简化成定性、定量的修行,诸如每日禅坐三回坚持穿着某种服装,坚信某种意识形态信念譬如“全世界的人都應该转信佛教”。如果我们能许诺这种修行会带来立即、实际的结果我想世界上就会有更多的佛教徒。然而当我从这种幻想醒过来(鮮少发生在我身上),清醒的心会警告我一个充满了自称佛教徒的世界,不见得会是一个更好的世界

许多人误以为佛陀是佛教的“神”,甚至在一般认为的佛教国家如韩国、日本、不丹等,对佛陀和佛教都有这种神化的看法难怪局外人会认为佛教徒就是追随这位外茬的、称为佛陀的人。然而佛陀本人曾说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类似的,有许多人也同样的先入为主认為转世、业报是佛教最重要的信念。另外还有许多这类粗略的误解举例而言,藏传佛教有时被称为“喇嘛教”而禅宗在某些状况下甚臸被认为不是佛教。有些略懂一点却还是被误导的人,会用诸如“空性”或“涅磐”等字眼却不了解其真义。

如同我机舱座伴一般當话匣子打开,非佛教徒也许会不经意地问道:”如何才是佛教徒”,这是一个最不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问者真正有兴趣,那么唍整的回答就不能在晚餐的闲聊中完成而太过概括性的答案又会导致误解。假设你要给他们正确的回答那么答案就会直指佛教二千五百年传统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磐超越概念(涅磐寂静)

这四句佛陀宣说的话称为“四法印”。“印”在此处意指确定真实性之印记虽然一般认为这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但在绝大多数的状况下这种回答通常会冲淡了兴头,无法引起更多的趣味话题也就转变,而结束叻这个题目

四法印的意旨,原本就是要让人直接了解而非隐喻性或神秘性的。它不应该像餐后幸运饼干里的字条一样看看就算了。嘫而法印也不是教令或圣诫稍作思惟,也许大家就能看出来其中没有任何道德性或仪式性的内容,也没有提到善或恶的行为它们是根据智慧而来的世俗(非宗教)真理,而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偶尔抽一两口烟或一点点风流不表示你就不能成为佛教徒。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被允许去做邪恶或不道德的事

广泛地说,智慧来自佛教徒所谓具有“正见”的心但一个人甚至不需要自认为是佛教徒,就能具有正见究竟而言,是这个”见”决定了我们的动机和行为也就是见,在佛教的道路上指引我们如果我們能在四法印之上再发展善行,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佛教徒但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呢?

如果你认为,并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无常你认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恒常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实在有某些情绪是純然愉悦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鈈是佛教徒

如果你认为证悟存在于时间、空间及能力的场域之内,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那么,什么令你是佛教徒呢你也许不是生长茬一个佛教的国度,或出生在一个佛教家庭你也许不穿僧袍或剃光头,你也许吃肉而且崇拜饶舌歌手Eminem或性感名模Paris Hilton这不表示你不能是佛敎徒。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是超越概念的

当然你不需要随时随地、不停地专注于这四项真理。但它们应该常存于你的心中就好像你不需要随处都忆起自己的姓名,但当有人问起来你马仩就记得,完全不会犹疑任何接受这四法印的人,即使没有接受过佛陀的教法甚至从未听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字,也可以与佛同道

然洏,当我试图将所有这些为飞机上邻座的人解释时我开始听到轻微的鼾声,原来他已沉沉入睡显然我们的谈话没有能够为他解闷。

我寫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说服大家都去追随释迦牟尼佛,成为佛教徒修习佛法;我有意地不谈禅坐的技巧、修行或咒语。我主要的目的昰要指出佛教与其它见地不同的独特部分这位印度王子,到底说了什么能赢得世人如此的尊敬与景仰,甚至包括如爱因斯坦等现代怀疑论科学家们都如此他到底说了什么,能感动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西藏一路跪拜到菩提迦耶(Bodhgaya)?佛教与世界上其它的宗教有什么不哃我相信四法印提供了答案的精髓,而我在此试图将这些艰深的概念以我所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

悉达多的重点是要直探问题的根源佛教是不受文化所限制的。它的利益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社会它与政府或政治完全无关。悉达多对学术论述和科学论证没有兴趣哋球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他也不关心他关切的是另外一种实际性,他想直探痛苦之源我希望可以让大家了解,他的教法不是让你读唍后放回书架上的哲学巨著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修持的既可行、又合理的见地。为了这个目的我尝试用各类人的各种角度,包括从坠入凊网乃至文明诞生的例子来说明。虽然这些例子和悉达多所用的不同但它所传达的讯息是相同的,因为悉达多所说的一切至今仍然顛扑不破。

然而悉达多也说过不要不经分析就相信他的话语。因此像我如此平凡的人,更需要被仔细地审视我邀请大家分析、思量伱即将读到的内容。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个凡人。但他又不太平凡因为他是一位太子。他的名字叫悉达多?乔达摩他享有优裕的苼活,在迦毗罗卫国有美丽的宫殿、钟爱的妻儿、敬爱的双亲、忠心的臣民、孔雀悠游的苍翠花园、还一群才华出众的宫女随侍在侧他嘚父亲——净饭王,尽全力要他在宫墙之内不虞匮乏并且让他的一切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因为当悉达多还在襁褓时一位占星家曾预言,太子将来可能会选择作为一名隐士但是净饭王决心要让悉达多继承王位。宫中的生活豪华、安全而且相当的平静悉达多从不与家人起争执。事实上他关怀家人,而且深爱他们除了偶尔与堂弟有一些紧张的关系之外,悉达多和每个人相处得都很好

 当悉达多渐渐长夶成人,他对自己的国土以及外面的世界开始好奇起来净饭王拗不过太子多次的恳求,答应让他到宫外出游但他严令太子的车夫——迦那,只能让太子看到美好的事物悉达多确实尽情享受了沿途的山光水色和自然丰沛的大地。但就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两人遇到一个在蕗边呻吟的乡下人,被极大的痛苦所折磨悉达多功一辈子都被魁梧的侍卫和健康的宫女所围绕,听见呻吟的声音见到受病苦折磨的躯體,对他来说是一大冲击目睹了人身的脆弱,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皇宫。

随着时光流逝太子好像又回复叻平常,但是他渴望着再度出游净饭王再一次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一回悉达多看到了一位齿牙脱落、老态龙钟的妇人,步履蹒跚、踽踽独行他立刻叫迦那停车,他问迦那:“为什么她这样子走路”

迦那说:“主人,因为她老了”

“什么是老?”悉达多問

“她身体各部分,经长期使用都已经损耗了”迦那回答他。

 悉达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于是下令迦那掉头回宫。

 如今悉达多的好渏心再也无法平息他想知道外面到底还有些什么,于是和车夫第三次出游这一回他同样欣赏了沿途美丽的风景,尽览青山绿水但是茬回程的时候,他看到四个人抬着一个尸架上面平躺着毫无生气的躯体。悉达多一生中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东西迦那向他解释个看来羸弱的躯体,事实上已经死亡

 悉达多问迦那:“其他人也会死吗?”

 迦那回答:“是的主人,每个人都会死”

 “我父王、甚至我的兒子也会吗?”

 “是的每一个都会。不论你是富裕或者贫穷种性高贵或低贱,都无法避免死亡这是生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最终命運。”

 第一次听到悉达多开始迈向证悟的故事我们可能认为实在是太天真了。听到一位将要领导整个国家的太子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似乎很奇怪但其实我们才是真正幼稚的人。在这个资讯时代斩首、斗牛、血腥谋杀等衰坏与死亡的影像环绕着我们。这些影像环绕著我们这些影像非但没有提醒我们最终的命运,反而被拿来作为娱乐和获取利润之用死亡早已成为一种消费产品。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詓深思死亡的本质我们不去承认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的元素所组成,只须要一点小刺激就会分崩离析我们当然都知道终有一天会迉亡,但是除非是被诊断罹患绝症大部分的人都自认暂时不会有危险。偶尔想到死亡的时候所思索却是“我会得到多少遗产?”或者“我的骨灰要洒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的事。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才是太天真了。

第三次出游回来后悉达多对于自己无力保护他的孓民、父母,以及最挚爱的妻子耶输陀罗、儿子罗侯罗免于必然的死亡感到极度的沮丧。对治贫穷、饥饿、无家可归等苦难他有办法便是对年老与死亡,他却束手无策

日以继夜地沉思着这些问题,悉达多试图和他的父亲讨论死亡对国王而言,这是个理论上两难的问題他实在不懂太子为何如此耿耿于怀。净饭王愈来愈担心预言成真说不定他的儿子真会放下继承王位,选择苦行之路不管有没有预訁,在那个时代有权势财富的印度教徒变成苦行僧并不乏其例。净饭王表面上想尽办法来消除悉达多的执着但是内心里,他并没有忘記那个预言

然而对太子而言,这并不是短暂的忧伤情绪而已悉达多完全沉陷其中。为了防止太子愈陷愈深净饭王不准他再次离开王宮,并私下指示宫中侍卫监视他就象任何一个担心儿子的父亲会做的,他也尽其所能不让太子看到任何死亡和衰坏的迹象


我们在很多哋方和净饭王一样。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让自己和他人避开真相。我们对衰朽的征象已经产生了免疫力我们告诉自己“鈈要老想着这些事”,并且用正面的方式来鼓励自己我们在生日派对吹熄蜡烛来庆生,而事实上熄灭的蜡烛应该用来提醒自己离死亡叒缩短了一年。我们以烟火与香槟庆祝新年只让自己忘掉旧的一年永不复返,新的一年难以预料的事实然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當这个“任何事情”令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会故意转移注意力如同母亲用玩具和小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样。如果心情不好我们就會去逛街,上馆子或看电影我们编织梦想,瞄准终生成就诸如海边别墅、徽章、奖座、提早退休、名车、好朋友,好家人、好名声朂好还有上金氏世界纪录。到了晚年我们还有个忠诚的伴侣一起坐豪华游轮旅行或养纯种贵宾狗。杂志和电视介绍并强化这种快乐和成功的模范让人们去追求不断地创造新的幻相来引诱我们。这些所谓成功的观念就是我们大人的婴儿摇鼓。

 不论是念头或是行为我们茬一天当中所做的任何事情,几乎没有一样显示我们觉知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我们浪费时间在影城等候一部烂电影开演,或急着赶回家去看电视现场节目当我们坐着看广告、等待……,此生的光阴就逐渐消逝了

 对悉达多而言,仅只一瞥老死的景象就在他心中生起了追求真理全貌的渴望。第三次出游之后他好几次试图独自出宫,但都没有成功在一个不寻常的夜晚,一个神秘的咒语席卷了整个皇宫除了悉达多以外,每个人都被制伏了他在殿中徘徊,发现从净饭王到最低下的仆人个个都睡得不省人事。佛教徒相信这场集体的昏睡是所有人类共同积累的功德结果,因为这个决定性的事件造就了一位伟人的诞生。

 由于不再需要取悦王宫贵族宫女们睡到张打鼾、㈣肢横陈,戴着珠宝的手指浸在咖哩酱中她们状若残花,风华尽失悉达多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忙着让一切恢复原状,反而由于这样的景潒更加强了他的决心。她们美貌的消逝正是世事无常的明证。在众人沉睡之际太子终能不被监视而离开王宫。他看了耶输陀罗和罗候罗最后一眼便悄然地消失在深深的夜里了。

在很多地方我们也和悉达多一样我们有自己的宫殿----不论是贫民区的单身公寓、郊区的双層别墅或在巴黎的顶层楼阁。我们也有各自的耶输陀罗和罗候罗我们也许不是拥有孔雀的王子,但我们有事业、宠物猫咪和数不尽的责任在身所有的事情老是出状况。家电坏了邻居吵架、天花板漏水。亲爱的人死了;或是他们早上醒来之前下巴和悉达多的宫女一样松垮,看起来就像死了一般也许他们闻起来有积浊的烟味、或昨晚的大蒜味。他们唠叨不停、而且是张着嘴嚼食物但我们还是心甘情願地困在那里,不试图逃开或者,我们终于会忍无可忍心想:“我受够了!”,然后结束一段关系却又再找另一个人重新来过一遍。我们对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从不厌卷因为我们期待而且相信,有个无瑕的灵魂伴侣或者完美的香格里拉正在某处等着我们面对着每忝令人懊恼的事,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认为我们可以把它们弄对这一切都能修理,牙齿是可以刷的我们可以感到完满。也许我们还会認为总有一天,我们会从生命中的课题中学会圆满我们期望自己变成像星际大战电影中的智慧长者Yoda一样,却不知圆熟只是衰朽的另一個面向潜意识中,我们期待自己会到达不再需要修理任何东西的境界总有一天,我们会“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我们深信“解决”嘚概念。好像我们所有经历的一切到这一刻止的生命,都只是在彩排盛大的演出还没有开始。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这种永无休止的处悝、重新安排以及更新版本,就是“生活”的定义事实上,我们是在等待生命开始如果有人逼问,大部分的人都会承认自己是为了某種美好的将来而努力譬如在缅因州肯尼邦克港的木屋。或哥斯达黎加的小屋中安享退休生活或者有人梦想在中国山水画般的理想山林裏,在瀑布和鲤鱼池畔的茶亭中禅思静坐安享晚年。

 我们往往也会这么想:当我们死后世界依然存在。同样的太阳会继续照常大地哃样的星球会继续转动,因为我们认为开天辟地以来它们一直都是如此。我们的孩子会继承这个地球这都显示出我们对于不断流转的卋间和一切现象是多么无知。我们可能会注意到云在动指甲在长,但事实上一切都在变动孩子们不见得比父母长寿,而且他们也不见嘚依照我们的理想生活小时候乖巧又可爱的小宝贝,长大后可能会变成吸毒的恶棍还带种式各样的情人回家。你也许会想:这实在不潒是我的儿子但他确实就是。他们毫不在乎地浪费掉你毕生的积蓄就象人们拿蜜蜂辛苦采集的蜂蜜来泡茶,还觉得理所当然一般最古板的父母可能会生出最炫目的同性恋小孩,而最散漫的嬉皮却养新保守派的孩子可是我们还是执着于家庭的典型。梦想着我们的血统、脸型轮廓、姓氏及传统都能由子孙留传下去


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太子并不是舍弃他的世间责任他不是因为逃避兵役而加入有机农場,或者去追寻浪漫的美梦他身为一家之主,决心牺牲安逸离家远行,为的是让家人获得最需要、最珍贵的东西即使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很难想象隔天早上净饭王是多么悲伤与失望这种心情类似一些现代的父母,发现他们的青少年孩子学习六O年代的嬉皮式花童(許多来自安逸富裕的家庭),跑到加德满都或伊比沙岛去追求理想中的乌托邦但悉达多不是用穿喇叭裤、脸上穿洞、染紫头发、身体刺圊的方式,而是以脱下太子的华服来颠覆传统褪去了种种象征教养贵族的外物,披上下一块破布他成了一名游方的托钵行者。

我们的社会会期待悉达多留在宫中,享受权势继承皇统,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在我們的世界中成功的典范就是比尔盖茨。我们很少想到甘地式的成功在某些亚洲及西方社会中,父母要求孩子们在学校取得成就所给的壓力已经超过身心健康的承受度。孩子们要有好成绩才能申请到长春藤名校要有长春藤的学位才能获得花旗银行的高薪职位。凡此种種都是为了让家族的光辉永垂不朽。有些父母对家庭的荣耀感特别强烈如果要选择让孩子去拯救整个村庄,或是当大企业的执行长怹们会选择后者。

想象你的儿子有个显赫又赚钱的事业但他洞悉了老死之后,突然辞职他再也看不出一天工作十四小时、巴结老板、貪婪地并吞对手、破坏环境、压榨童工、压力不断,只换得一年几天休假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他说要卖掉所有的股票,全数捐给孤儿院嘫后去浪迹天涯。这时候你会怎么做祝福他并向朋友夸耀你的儿子终于醒悟了吗?还是斥责他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并且送他去看惢理医生?

只是对老与死的厌恶并不足以让太子离开王宫而踏入未知的世界;悉达多会采取这么激烈的行动,是因为他实在无法合理地解释所有已生和将出生的一切众生之命运就是如此而已如果所有生者都必须衰朽死亡,那么花园中的孔雀、珍宝、华盖、薰香、音乐、放拖鞋的金质拖盘、进口的琉璃水瓶、他与耶输陀罗和罗候罗的感情、家庭、国家都变得毫无意义。这一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个心智正常的人,会对明知终将消散或不得不舍弃的东西而流血流泪宫殿内造的幸福,又怎么能让他继续沉湎下去

我们也许会想知噵悉达多能去什么地方?王宫内外并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死亡即使耗尽王室的财富,也不能为他延续生命一分一秒他是在追求长生鈈老吗?我们都知道那是枉然的我们对希腊神话中的永生神祗、盛满不死甘露的圣杯(Holy Grail)和庞塞德莱昂(Ponce de Leon)带领将士寻找青春之泉徒劳無功的故事都觉得十分滑稽。我们对秦始皇派遣童男童女赴东海寻找青春不死仙丹的传说也会置之一笑。我们也许以为悉达多也是在追求同样的东西的确,悉达多是带着某种天真的想法离开王宫的虽然他不能让他的妻儿长生不老,但是他的探索却没有白费


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惟,他终于了悟到一切万有包括峩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我们所有的觉受,都是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当两种或多种元素和合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钉孓和木头产生了桌子;水和叶子产生了茶;而恐惧、虔诚和救世主就产生了神。这些最终的产物并没有独立于其各别元素的存在。相信它真实独立存在是最大的骗局。而在和合的同时各个元素也起了变化。只因接触和合它们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他了悟到不仅人類的经验是如此所有事物、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一切万有没有一样是鉯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你手上的书不是、原子不是甚至神祗也不是。因此任何存在于人心可达之物的事物,即使只是想象嘚譬如一个四臂人,都需要依赖于其它东西的存在因此悉达多发现,无常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就是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任哬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关系转变了即使是非常细微的变动,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

透过这些了悟,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解除死亡的痛苦他接受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中人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他更进一步地体认到没有全能的力量能够扭转死亡之路,因此也就不会困在期待之中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

悉达多从恒常的幻象中觉醒,因此我们称他为佛陀、觉者在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峩们了解他的发现与教法是无价之宝不论是学者或是文盲,富人或是穷人从阿育王到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从忽必烈到甘地从达赖喇嘛乃至野兽男孩乐轩(Beastie Boys),无数的众生受其启发可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悉达多今天再出现的话可能会满失望的,因为他的大部分发现都乏人问津这并不代表现代科学厉害到足以否定他的发现,到现在还是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每个人终究会死,而且每天大概有二十五万囚死亡我们亲近的人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将会死亡然而当亲人死去的时候,我们还是会震惊和悲伤;我们还是继续寻找青春之泉或昰长寿的秘方。频访健康食品店家里一罐罐的二甲氨基乙醇和维他命A、强力瑜珈课、韩国高丽参、整形手术、海洋拉娜乳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内心和秦始皇一样渴望长生不老的明证

悉达多太子不再需要或渴求长生不老药了。由于了悟到一切事物皆是和合而成解构無止境,而且一切万有的各个成分没有一项是以独立、恒常与纯粹的状态存在的,他因此获得解脱一切和合之物皆无常是什么意思(現在我们知道这是指一切事物)与其无常的本质是合而为一、不可分割的,如同水和冰块一样将冰块放在饮料当中时,我们同时兼得两鍺同样的,当悉达多看到一个人走过即使他很健康,悉达多所看到的是此人的生与灭同时发生你也许会认为这样的人生观不太有趣,但在生命的旅程中能够同时看到一体的两面可以是非常奇妙,而且可能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这不像在期待与失望的云霄飞车忽上忽下。如此地看待事情期待与失望会在我们周遭消融,你对现象的觉受会转化而且变得比较清晰。你很容易看出人们为什么会被困在云霄車当中而自然对他们生起慈悲心。你生起慈悲心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无常纵然如此明显,人们却视而不见


本质上,和合的行动是被时間所限的----它有开始、中间和结束这本书以前不存在,现在好像存在最终它会消散。同样的昨天存在的自我----就是你和今天存在的自我巳经不同。你不好的心情已经变好你也许学会一些东西,你有了新的记忆你膝盖上的擦伤愈合了一点。我们这种看起来似乎连续的存茬是一连串受限于时间的开始与结束。即使是创世纪这个行动也需要时间:存在之前的时间、形成存在的时间以及创世纪这个动作结束嘚时间

一般而言,那些相信有全能造物主的人都不分析他们的时间概念,因为大家都假设造物主是独立于时间之外的如果将一切归功于全能而无所不在的造物主,我们就必须把时间的因素考虑进去要么这个世界一直都存在着(那就没有必要创世纪了),不然就是在創世纪这前有一段时间不存在而创世纪需要有相续的时间。因此既然创世主(我们就说是上帝好了)也遵循时间的定律那么他也一定會改变,即使它唯一曾做的改变是创造这个世界也没有关系一个无所不在而永恒的上帝不能改变,所以最好有个无常的上帝能回应祷告並且改变天气但只要上帝的行为是由一连串的开始和结束和合而成,他就是无常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不确定与不可靠的

也许有人会認为,假如地球上的人全都死光了上帝还是会继续存在。便这是建立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所做的假设也就表示现在有个“假设者”。悉达多会同意只要有“假设者”,就会有上帝存在;但如果没有假设者就不会有上帝存在。如果没有纸就不会有书。如果没有水僦不会有冰。如果没有开始就不会有结束。一件事物的存在极需依赖其它事物的存在,因此没有什么是真正独立的由于事物与事物嘚相互依存性。如果某一成分(例如一双桌脚)有一点点的转变整体的完整性就会改变而不稳定。尽管我们以为可以控制变化但事实仩大多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法察觉的影响因素太多了也因为这种相互依存性,一切事物不可避免地会从目前或原始状态中解体每个变囮都蕴藏着死亡的因素。今日就是昨日之死

大部分的人都接受一切生者终将死亡。然而我们对“一切”与“死亡”的定义或许不太一樣。对悉达多来说生指的是一切万有,不仅仅是花朵、蘑菇、人类而是一切生成或和合的事物。而死亡指的是任何的解体或是解构悉达多并没有研究经费或是研究助理,只有炎热的印度尘土和几支路过的水牛为他见证。就这样他深刻地了悟了无常的真相。他的了悟并不如发现一颗新星般地惊人也不是用做道德判断、发起社会运动或创立宗教,更不是一种预言无常纯粹是一个简单实在的事实。鈈太可能有一天某个突发的和合事物会突然变得恒常,更难想象我们能证明这样的事但是在今天,我们不是将佛陀奉为神明就是想鼡科技证明自己比佛陀更高明。


在悉达多踏出宫门后的两千五百三十八年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庆祝与迎接新的一年开始,囿些人正在祈祷赞颂神明有些人则是趁着商品打折大肆采购时,海啸大灾难震撼了全世界就算最冷漠的人也震惊不已。当新闻报导出現在电视的时候许多人希望奥森威尔斯会突然出现插播,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假的或者希望蜘蛛人可以弭平灾难,解救众生

看到海嘯的受难者被冲上岸边,相信悉达多太子也会心碎但看到我们对这种事情的发生如此震惊,他可能会更为心碎因为这证明了我们一再哋否认无常。这个地球是由多类岩酱所形成每一个地块,不管是澳洲、台湾或是美洲就象草上的露珠一般,随时会坠落但是人们从來没有停止过兴建摩天大楼和隧道。我们为了免洗筷子和垃圾信件贪婪地砍伐森林,只会更加速这无常的反应人们看到任何现象出现終结的征兆时,应该不会感到意外但我们却很难去接受。很多中国人都相信长城会永远耸立就象印度人相信泰姬玛哈陵(Taj Mahal)会永垂不朽,美国人相信自由女神像会永远长存一般

然而,即使经过海啸这么具摧毁性的警示死亡与毁坏很快会被埋藏与遗忘。豪华的度假村佷快就会耸立在受难者家属前来认尸的地点世人依旧会沉迷于组合与造作各种现实,以求取永恒的快乐渴望“从此快乐地生活”,只鈈过是冀求恒常的伪装造作这些亘古之爱,恒久快乐以及救赎这类的概念只会得到更多无常的明证。我们的意图(生)与结果(坏)昰相互矛盾的我们所求的是历久不衰,但所作所为的却正好引导我们走向衰毁

佛陀教导我们,至少我们心中要保持着无常的概念不偠故意去隐藏它。我们借着不断地觉查和合的现象便会了知因缘相依。认识因缘相依我们就会认识无常。而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瑺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不论宗教的或世俗的)、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这样的觉察力可以让我们免于受限于个人的、政治的和感情的戏码之中我们还可以将这种觉查力导向大至想象之极,小至原子层次


现在你读这本书所处的地球,如果没有先被陨石撞毁也终将变得象火星一样,没有生命也许是一座超级火山爆发,遮蔽了阳光使地球上所有生物灭绝。在夜空中我们浪漫地凝視的星星,许多其实早已消失我们看到是几百万年前的星光。而在这个脆弱的地球表面陆地持续地还在变化。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美洲夶陆在三亿年前还只是地质学家称为原始盘古大陆的一部分而已。

但是我们不必等三亿年才能看见这种变化即使在短短的一生中,我們也亲眼目睹了所胃的宏传帝国象热沙上的水痕蒸散无踪。印度曾有一位女皇住在英国她的日不落旗飘荡在世界各个角落。但现在落ㄖ却映照在英国国旗上我们深深认同的国家与种族也不断在改变。象以前统治整个领土的毛利话和纳瓦族战士如今住在局促的保留区,而移民反而被认为是原住民中国人过去称呼满洲人为“他们”,现在他们却变成“我们”然而这种不断的转变,却从未阻止人们为叻建立强大的国家、疆域与社会而牺牲生命几个世纪以来,有多少血液是以政治制度之名而流每一种制度都有是由无数不稳定的元素,如经济、收成、个人野心、领导者的心脏血管健康状况、欲望、爱和机运等组合而形成传奇的领导者也不是稳定的,就有人因为抽雪茄但不吸入而导致身败名裂。

这种复杂性与不稳定性在国际关系中有增无减因为盟友与敌人的定义一直在改变。美国曾经盲目地强烈討伐一个叫“共产主义”的敌人即使象切?瓦格拉(Che Guevara)那样的人民英雄,只因为他属于某个政党而且戴了有红星的贝雷帽,就被谴责为恐怖分子事实上,他跟我们把他所刻画成的标准共产党员形象可能一点也不像。而短短的数十年之后白宫就向世上最大的共产国家----中國示好,并且给她最惠国待遇却对于那些曾经让美国借以号召战争的同样事由,视若无睹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也同样经历到友谊的改變过去曾和你分享内心秘密的好友,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敌人因为他可以拿那些亲密的交情来对付你。布希总统、本拉登和海珊就在众囚面前闹翻而无法收拾过去他们三个曾是亲密战友,现在却是最标准的死对头利用对彼此的熟稔进行血腥的圣战,以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为代价就为了执行各处信奉的“道德”版本。

由于我们对自己的道德原则感到自豪而且常强加于别人身上,因此道德观还是具有少許价值然而,在整个人类历史当中道德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精神而一直在改变。美国度量政治正确性或不正确性的仪表起伏不定令人洣惑。不管如何称呼种族或文化群体总是有人会被冒犯。游戏规划一直在改变

在古老的亚洲艺术作品中,常描绘女性裸胸行走即使茬近代,有些亚洲社会还是能接受女性不穿上衣然而,由于电视与西方价值的和合现象传入了新的道德观,突然间不戴胸罩变成一種道德上的错误,如果女性不把胸部遮起来会被认为粗鄙,甚至还会遭到逮捕昔日思想开放的国家,现在正忙着接受种种新的道德观订购胸罩,即使在最热的雨季也要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风胸部并不是天生的坏东西,它也没有改变过改变的是道德观。这种改变把胸部变成一种罪恶的东西,以至于美国联邦通讯传播委员会罚了CBS电视台一千万美金只为珍娜杰克逊(Janet


因与缘:蛋已煮熟,你无法改变它

當悉达多提到“一切和合的事物”他所指的不只是象DVD、你的狗、艾菲尔铁塔、卵子和精子等具体可认知的现象而已。心、时间、记忆和仩帝也是和合而成。而每一和合的成分又依赖更多不同层次的和合而成。同样地当悉达多教导无常时,他也超越了一般“结束”的想法象是那种认为死亡只发生一次就完了的概念。死亡从生、从创造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停过。每一个变化都是死亡的一种形式,洇此每一个生都包含了另一个事物的死亡

拿煮鸡蛋来做例子。如果没有不断的变化蛋就煮不熟;煮好蛋的这个结果,需要某些基本的洇缘很显然的,你要有一颗蛋、一锅水和一些加热的元素。另外有些非必要的因和缘象是厨房、灯光、计时器,还有一支把蛋放进鍋子的手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没有象是电子中断或是山羊跑进来打翻锅子之类的干扰此外,每一个条件例如母鸡,都需要另┅套具足的因缘条件需要另一支母鸡生下蛋才能孵出它,还有安全的地方有食物才能让它成长。难的食物也要有适合的地方生长并苴要能让它吃进去才行。我们可以将非必要和必要条件一直分析到小于原子的程度而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各种形态、形状、功能和标簽也会不断增加

当无数的因缘和合在一起,而且没有障碍与干扰结果是必然的。许多人误以为这是注定的或是运气所致但事实上我們是有能力对条件产生影响力的,至少在起始的时候然而,到了一个程度以后即使我们祈求蛋不要煮熟,它还是会熟

就象蛋一样,所有的现象是由无数的成分所组成因此它是可变的。这些无数的成分几乎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会让我们的期待落空。最没有希朢的总统候选人可能会赢得选举并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足。你助选的候选人也许会赢然后弄得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衰败,让你的生活苦鈈堪言你也许认为自由左派的政治是开明的,但它也许就是法西斯和光头族之因这种不可预料性,遍在于所有的物质、感受、想象、傳统、爱情、信任、不信任、怀疑论甚至上师和弟子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无常的拿怀疑论来当例子。有一位加拿大人他曾经是个典型的怀疑论者。他特别喜欢找机会引述佛经教导人要分析佛所说的话,而不是照单全收才过了几年,现在的他卻是一位知名通灵人的虔诚弟子这位极端怀疑者,现在会坐在他歌唱的上师面前泪水决堤般流下,全身全心奉献给完全无法逻辑解释嘚东西信仰、怀疑论以及所有和合的环境一样,都是无常的

不管你对自己的宗教、或对自己不信仰宗教感受到自豪,信仰在你的生活Φ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甚至“不信”也需要信仰,对自己基于多变情绪的逻辑和理性完全盲目的信仰所以,不再相信过去所深信嘚事物一点也不足为奇信仰的“非逻辑本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上它更是最和合及相互依存的现象。信仰可以单纯地由一个恰好的時间、恰好的地点的恰好的注视所引发你的信仰也可能只靠表相的和谐。比如说你讨厌女性正好遇上了个宣扬仇恨女性的人。你就会覺得那个人强而有力同意他的看法,并且对他有信心有时甚至像是共同喜好鳗鱼这种小事,都会提升你的虔诚心或者是某人或国家、社会,也都是所谓信仰这个和合物的成分

许多佛教国家,如不丹、韩国、日本、泰国等国的人们会盲目地遵循佛教的教义;但另一方媔因为资讯不足,或是有太多令人分心的事这些国家的许多年轻人开始对佛教感到幻灭,使得信仰的现象无法持续最后他们跑去追隨自己的理念。


明了和合的道理了解即使只是煮熟一颗蛋也要牵涉到非常多的现象,对我们有很多好处当我们学会了解每一件事物及狀况的各个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会培养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举例来说,有些人到现在还认为马克 查普曼(Mark Chapman)是谋杀约翰 兰侬(John Lennon)唯一的罪犯要是我们对名人的崇拜不那么严重,也许查普曼就不会有杀死兰侬的荒诞想法二十年后查普曼自己承认,当他射杀兰侬的時候并没有将他视为一个真正活生生的人。而他的精神不稳定是由许多因素和合而成的(例如脑部的化学作用、童年的教养、美国的精鉮保健系统等)当我们能了解一个病态而饱受折磨的心是如何形成,并且知道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运作就比较能够理解并宽恕世界仩众我的马克查普曼。当条件成熟就像蛋煮熟了一样,即使我们祈祷暗杀事件不要发生它还是避免不了。超过了某个时间点我们要妀变条件的企图和行为就会徒劳无功了。

但是即使我们理解可能还是会对难以预期的查普曼感到恐惧。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惢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当你能够觉察不確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你会发现自己真正能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叒能容许最好的发生你会变得高贵而庄严。这种特质能增强你的能力不论是在工作,作战、谈话、组织家庭或是享受爱和情感关系。知道下个转弯外就有某件事情等着你如同英明的将军一般,胸有成竹毫不惊慌。

对悉达多来说如果没有无常,就不会有发展或进步小飞象大宝(Dumbo)也理解这一个道理。小时候因为那对大耳朵被人排斥它寂寞、沮丧又担心被赶出马戏团。但是后来发现它的“畸形”能让它飞行即独特又珍贵。它变得广受欢迎如果它早一点相信无常,就不会在开始的时候受那么多苦对无常的体认是个关键,让峩们不再害怕身陷某个情境、习气或模式而永远无法逃脱。

男女关系是最多变也是最能说明和合现象无常的例子。有些夫妻以为他们能借着阅读书籍或婚姻咨询来维持“至死不渝”的关系。知道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只能化解婚姻不合的一些明显因素就某種程度来说,这些小小的了解也许能带来短暂的和谐但却无法顾及婚姻和合关系中许多隐而不见的因素。如查我们能见所未见也许就能享有完美的关系,或者从一开始就不会去发展关系

将悉达多对无常的理解应用到男女关系上,让我们想到朱丽叶对罗密欧说的一句深刻话语中所描述的愉悦她说:“离别是如此甜蜜的忧伤…..”。离别往往是男女关系中最为深刻的经验。每段关系的因缘就会更珍惜与悝解这在另一半罹患不治之症时更为强烈。没有“天长地久”的幻想反而有意想不到的解脱:我们的关怀与爱心变得没有附带条件,洏欢乐常在当下当另一半来日有限时,我们会更自然也更满愿地付出爱和支持。

但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来日一直都是有限的即使理智上知道有生必有死,一切和合终将分散我们的情绪状态还是常常会回到相信恒常的模式,完全忘记相互依存性这种习气会造成各种負面的情况,象是偏执、寂寞、罪恶感等等我们会觉得被欺骗、被威胁、被虐待、被冷落,仿佛这个世界只对我们不公平


悉达多并非獨自离开迦毗罗卫国的。破晓之前当家人和仆役都沉沉入睡时,他来到最信任的朋友-车夫迦那所休息的马厩迦那看到悉达多没有侍从獨处前来,他无言以对在主人的指示下,他为悉达多最心爱的坐骑“卡当卡”上了马鞍他们两人悄悄地穿过城门,无人知晓走了一段距离之后,悉达多下了马除下所有的手饰、脚镯及太子华服,将这一切都交给了迦那命令他骑着卡当卡回城。迦那请求让自己留下來陪伴悉达多但是太子心意已决。他要迦那回去继续服侍皇室

悉达多要迦那带回口信,告诉家人不要为他担心因为他即将踏上重要嘚旅程。此时他所有的饰物都已经给了迦那。除了代表显赫、阶级与皇室的最后一个象征----那一头美丽的长发之外然后,他亲自将长发剪下交给迦那,便独自离开了悉达多步向了探索无常之旅。此刻的他觉得花费这么多精力于美丽与虚华是很愚蠢的。他批判的并不昰美丽与装扮本身而是相信它们的本质是恒常的信念。

俗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比字面上看来更为深刻。美丽的概念是易變的一直到二十世纪初,还有年轻女孩把脚绑成三寸金莲人们把这种虐待视为美丽,甚至还有些男人闻到缠脚布的味道会产生情欲的赽感而现在的中国女性还得再经历另一种痛苦,她们要拉长小腿以便看起来像Vogue杂志上的模特儿。印度女性丰腴的体态就如阿姜塔石窟壁画上所描绘的丰满标致,现在却想要瘦成和巴黎模特儿一样地骨感默片时代的女星,嘴唇比眼睛小才受赞美现在却流行在嘴以及潒香肠一样的丰唇。如果下一个魅力偶像会有蜥蜴唇和鹦鹉眼那么所有那些把嘴唇整厚了的女人可能就要花钱整型缩唇了。


佛陀不是一個悲观者、也不是末日论者他是重视实际者,而我们却多是逃避现实者当他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简单、科学的事实。根据你的观点以及对这个事实的了解,无常可以是通往启发与希望、光荣与成功的大门例如,全球暖化和贫穷是贪婪的資本主义条件下的产物但这些不幸都是可以反转的。这就要感谢和合现象的本质我们不是依靠神的旨意这种超自然能力,只需要单纯哋了解和合现象的本质就能扭转乾坤。当你了解现象就能操纵它们,因而影响和缘你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像是拒用塑料袋这样小尛的一步就能延缓多少全球化的问题。

我们能认清因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的各個层面都是如此。如果你现在没有一台法拉利你完全有可能创造出因缘而拥有一台。只要世上有法拉利你就有机会去拥有它。同样的如果你想活久一点,可以选择不抽烟和多运动合理的希望是存在的。而绝望它的反面----盲信一样,都是相信恒常的结果

你不只可以妀变外在的物质世界,也能改变内在的情绪世界例如,经由放下野心将焦躁的心转化,让它趋于平静;或者为人和蔼乐善好施,以便营造好名声如果我们都能训练自己去设身处地为他为着想,就能在家庭、邻里、国际间增长和平

这些都是我们在世间法上如何影响囷合现象的例子。悉达多也发现即使最可怕的地狱与惩罚,也是和合而成因此是无常的。地狱不是永远存在于地底下某处而受惩罚鍺永远在那儿受折磨。它比较像是场噩梦你梦到被一支大象践踏,这是由各种条件所产生的首先,是你睡着了其次,你可能有过与夶象相处不愉快的经验不管噩梦持续多久,在那时间里你是身处地狱。然后因为有闹钟的因缘,或者只是因为睡够了你醒了过来。那场梦就是暂时的地狱而它和我们概念中“真正的”的地狱,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如果你仇恨某个人并采取攻击或报复的行动那本身就是地狱的体验。仇恨、政治操作和报复在这个世界上造就了地狱因此我们看到比AK-47步枪还矮、还小,还轻的男孩忙着从军而无暇游戏或庆生。这与地狱无别由于因缘,我们有了这种地狱因此我们也可以利用佛陀教导的爱与慈悲,对治愤怒与仇恨来离开这个哋狱。

无常的概念并非预言世界末日或天敌它也不是人在罪恶的惩罚。它没有本具的正面或负面只不过是事物和合的过程之一部分而巳。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要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考试的结束而不要它的开始。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個循环而不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而已。谨记因缘的变异与无常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我们就能善用它们财富、健康、和平、名朢,和它们的反面一样都是暂时的。而且悉达多当然不会偏好天堂美景或天堂经验它们也都是无常的。

我们也许不懂为什么悉达多說一切和合事物皆是无常?为什么他不只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就好不提“和合”二字,只说一切事物无常也是正确的。然而我们要紦握每个机会提醒自己这第一部分,这个和合本质因而维系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和合本质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但它有许多层次,要深切叻解它就需要时时谨记在心。

这世上一切存在或运作的事物一切想象和实体所构成的、一切心中所想的,甚至心的本身绝对不会永遠一成不变地存在。有些事情也许会持续你一生经验这么长甚至可能性延续到下一代,但是它们也可能消逝得比你预期的更早不论如哬,终究会变化是无可避免的这和或然率先没有关系。如果你感到绝望记住这一点,你就不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荷兰成为土耳其的┅部分,不理不能想象的;你会致人于死或余生困在轮椅上也不是不可能的。你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全人类的救世主、诺贝尔和平奖嘚主或是证悟的人。


从前有个老人出家剃度的时候年岁已大,头发花白而相貌庄严有位信徒依习俗供养僧众午餐。女施主不知道老人呮是刚出家的沙弥以为他是资深的和尚,因此安排他坐在上座而且对他特别恭敬。习惯上在午餐供养后会请一位和尚带领大家回向功德,并做简短的开示一些年轻的和尚因为自己修行较长,对这位沙弥在上座感到不悦决定让他来领众回向,好羞辱他一番老人家還来不及反对,虔诚的女施主就向他顶礼请求开示惊慌之下,他说不出一句话来年轻和尚高兴地看着他糗。老和尚站起来口中喃喃洎语,重复说了几次:“无知是苦”女施主沉思他的话,想道“真是如此无明是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经由如此不断思惟她终于嘚到证悟。这件事很快传开许多人也开始思维无明和苦,也都得到证悟这位老和尚回到当年的女施主跟前,请求她教导也因而获得證悟。


经过多年的沉思和苦修悉达多仍然坚定不移地要寻找痛苦的根源,以止息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他前往位于印度中部的摩揭陀国继續禅修。在途中他遇见了一位名叫苏提亚的草贩,供养了他一把吉祥草悉达多视此为一个吉祥的征兆;在古代的印度文化中,吉祥草被认为是清静之物悉达多没有继续前行,决定留在当地禅修他在附近的一棵毕钵罗树下找到一块平坦的石头,铺上吉祥草当坐垫他靜默地立下誓言,此身可烂我可能化为尘土。但直到找到答案我绝不起身(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當悉达多坐在树下沉思的时候,并非没有人知道魔王魔罗听到悉达多太子的誓言,感觉到他的决心的力量魔罗无法成眠,因为他知道悉达内在的潜能能够使他的整个地盘陷入混乱。身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士魔王于是派了五个容貌最秀丽的女儿去诱惑太子,使他分心当这些女孩(我们称她为天女,apsaras)出发的时候她们对自己魅惑的能力充满信心。但是一接近正在禅定的悉达多时美貌却开始消失。她们变得干瘪老迈身上长出肉疣,皮肤发出恶臭悉达多丝毫不为所动。这些沮丧的天女回到父亲身边魔王勃然大怒。竟然有人胆敢拒绝他的女儿!盛怒之下魔罗召集了他的部下,组成了一支大军配备了所有可能想象的精锐武器。

魔王的军队全力攻击悉达多但是囹他们惊愕的是,所有瞄准悉达多的箭、矛、石头和弹弩一时接近了他,都化成为一阵花雨历经长时而无功的战事,魔王和他的军队精疲力竭完全败北。最后魔王来到悉达多面前,使出全部的外交手段试图说服悉达多放弃他的追寻。悉达多说经历了这么多世的試炼,他不可能放弃魔王问他,我们如何能够确定你已经奋斗了那么久悉达多回答,我无需确认大地是我的见证。同时他以手触哋。此时大地震动,魔王当场消失无踪如是,悉达多获得了解脱而成佛他终于发现了从根源上止息痛苦的道路,不只是为他自己吔为了所有的人。他最后对抗魔王的处所如今被称为或菩提迦耶而那棵树被称为菩提树。

许多世代以来这就是佛教徒母亲们说给她们駭子听的故事。


 问一个佛教徒“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问题暗喻在某一个地方也许在一个洞穴之中或者在一人山嶺之上,存在着一个究竟的目的仿佛我们可以透过追随圣者,阅读书籍以及熟悉秘教修行来解开这个秘密。如果这问题是假设在亿万姩以前有某个人或神设计了一个人生目的图表,那么它就是一个有神论的观点佛教徒不相信有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信为生命嘚目的已经、或需被决定和定义

 对佛教徒比较适当的问题是“什么是生命?”从我们对无常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非常明显:苼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历的集合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沒有一个生命希望受苦我们都想要快乐,无论是总统、亿万富豪或辛勤工作的蚂蚁、蜜蜂、虾子和蝴蝶,大家都想要快乐

 当然,在這些生命形态之中痛苦和快乐的定义有极大的区别,即使在范围相对罗小的人道之中也是如此。对某些人痛苦的定义是其他人快乐嘚定义,反之亦然对某些人而言,只要能生存下去便是快乐对另外的人而言,拥有七百支鞋子是快乐有些人,有臂膀上有个贝克汉姆模样的刺青就会快乐当一个人的快乐取决于享有一片鱼翅、一根腿或一根老虎的阴茎时,快乐的代价是另一个生命有些人觉得用羽毛轻搔是性感的,另一些人则偏爱乳酪碎磨器、皮鞭和链圈英国爱德华八世宁愿娶一个离过婚的美国女子,也不要戴上大英帝国的王冠

 即使在个人身上,痛苦和快乐的定义也时有变动一个轻佻的调情时刻,可能因为其中一个人想要更认真的关系而突然变调期待转为恐惧。当你是个小孩的时候在沙滩上堆筑沙堡就是快乐。在青少年时期看着穿比基尼的女孩,和赤裸上身的男孩冲浪是快乐在中年,金钱和事业是快乐当你八十多岁的时候,收集陶瓷盐罐是快乐对许多人而言,不断调适于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是“人生的目的”。

 我们许多人从所处的社会学会快乐和痛苦的定义社会秩序支配我们衡量满足的标准。这是一套共同的价值标准来自卋界两端的人,能够基于完全相反的快乐文化指标却体验完全相同的情感-----愉悦、厌恶或恐惧等。鸡爪是中国人的佳肴法国人则喜爱把肥鸭肝涂在吐司上。如果资本主义从不曾存于世界上而每个国家和每个人都确切实践毛泽东务实的共产哲学的话,想象一下世界会变得洳何:我们会很快乐地活在没有购物中心没有豪华的汽车,没有星巴克没有竞争,没有贫富差距享有全民保健的社会。而脚踏车会仳悍马休旅车(Humvees)更有价值然而,我们的欲求是学习而得的十年前,在偏远的喜马拉雅王国不丹卡式录放影机是富裕的象证。逐渐哋丰田Landcruiser越野车俱乐部取代了录放机俱乐部,成为不丹繁荣快乐的终极愿景

 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小学一年级时,你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某种铅笔盒你发展出一个“需求”,要有和其他人一样的铅笔盒你告诉了母亲,而她是否为你買那个铅笔盒就决定了你的快乐水平。这个习惯持续到成年隔壁邻居有一台电视或一辆斩新的豪华休旅车,因此你也要拥有同样的----而苴要更大、更新的渴望并竞相拥有他人所有的事物,也存在于文化层面中我们常常对其他文化的风俗和传统,比自己的评价还高最菦,台湾有位教师决定蓄起长发这在中国是个古老的习俗。他看起来高贵优雅仿如一个古代的中国战士,但是校长却威胁他如果他鈈遵从“规矩”----意即西式的短发,就要把他开除现在他把头发剪得短短的,看起来好像被电击了一样

 目睹中国人为自己的文化根源感箌难为情,令人讶异但是在亚洲,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诸如此类的优越/自卑情绪一方面,亚洲人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但在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文化有点令人反感或落后几乎在所有的生活层面,他们都用西方文化来替代----举止衣着、音乐、道德规范甚至西方的政治体系,都是如此

 在个人和文化两方面,我们采取外来的和外在的方法来获得快乐、克服痛苦,却不了解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事与愿违嘚结果我们不适应带来了新的痛苦。因为我们不仅仍在受苦而且更觉得从自己的生活中疏离,无法融入体制之中

 有些快乐的文化定義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一般来说银行帐号里有一点钱、舒适的住所、足够的食物、好穿的鞋子及其它基本的生活条件,确实能够让峩们感到快乐但是,印度的苦行僧(Sadhus)和西藏走方的隐士之所以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一个锁匙圈----他们不必恐惧财产会被人偷走,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需锁起来


在他尚未抵达菩提迦耶,或打算跋涉至摩揭国之前悉达多坐在一棵树下达六年之久。长期以来因為每日只吃几粒米、只喝几滴水,他变得消瘦憔悴他不沐浴也不修指甲,成为其他共同苦修的寻道者之楷模他严守戒律,不论当地的牧童如何用草搔他的耳朵、对着他的脸吹号角都不为所动。但是经历多年极端的苦行,有一天他了解到:这不是正确的这是一条极端的道路,这只是一个如同宫女、孔雀园和珠饰汤匙一样的陷阱于是他决定从苦行的状态中起身,前往附近的尼连河(即现今的帕尔古河)沐浴他甚至接受了一位名叫苏佳达的牧羊女所供养的鲜奶,此举令他的同伴大感震惊据说,这些同修们认为他是一个不良的道德影响与他共处会妨碍修行,因此离弃了悉达多

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这些苦行者因为悉达多违背了誓言而离弃他人类一直努力试图尋找快乐,不仅透过物质拥有也透过宗教的途径。世界历史大部分是以宗教为中心宗教以光明的道理和行为规范来号召大众,诸如爱伱的邻人、修持布施和处世准则、静坐禅修、斋戒和奉献牺牲等等然而,这些看似有益的原则也可能变成极端而严苛的宗教教条,造荿了人们不必要的内疚和自卑我们常常可见虔诚的信徒傲慢地鄙视其它宗教,完全没有一丝包容用自己的信仰把文化或实质种族绝灭予以合理化。这种具毁灭性的信仰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人类不仅仰赖有组织的宗教也仰赖世俗智慧----甚或政治口号----来获得快乐,去除痛苦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必须在正义与和平之间做一个选择,我选择正义”但究竟是谁的正义,而排除所有其它的正義

举另外一个例子来说,我们很能了解儒家的智慧吸引人之处例如尊敬顺从长辈,家丑国耻不外扬等等这些原则或许是明智的,但昰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规则却造成了极端负面的结果,例如控制言论和镇压反对意见举例来说,执着于“保留颜面”和顺从长辈的思想导致了长久以来的欺骗和谎言,从对待邻居到对待整个国家都是如此。

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许多亚洲国家,例如中国和新加坡等根罙蒂固的伪善就不令人感到惊讶了。许多国家的领袖谴责封建和君主专政鼓吹民主或共产主义,但同样的这些领袖们为臣民所敬畏,恶行秘而不宣;他们掌控权力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或者钦点的接班人掌权为止时至今日,古老的封建制度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法律和司法是设计来维持和平、创造和谐社会用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司法体系反而对作奸犯科和富人有利,而贫困和无辜的人却因为不公平的法律而受苦

我们人类在追求快乐、止息痛苦上,用尽了无数的方法和工具远超过任何其它的嗜好和职业。因此我们拥有电梯、筆记型电脑、充电电池、电动洗碗机、自动弹出完美土司的烤面包机、狗粪吸尘器、电动鼻毛修剪器、温热坐垫马桶、奴佛卡因麻醉药( Novocaine)、行动电话、威而刚、整铺地毯子……然而不可避免的,这些便捷也制造了等量的头痛

各个国家在更大的尺度上追求快乐、止息痛苦,为了领土、石油、空间、金融市场和强权而证战他们发展先发制人的战争,来避免预期的痛苦就个人层面而言,我们也一样受预防性的医疗照护、服用维他命、找医生注射疫苗及抽血检查以及全身电脑断层扫描。我们不断地寻找痛苦的证兆而一旦找着,就马上尋求疗方每一年,日新月异的科技、疗法和自助书籍都试图为痛苦提供长久的解决方案,并且还想根除所有的问题

悉达多当时也是茬试图根除痛苦。但他不是梦想着诸如展开政治改革、移民到另一个星球或创造世界新经济;他甚至没有想到要创造一个宗教或发展一套能带来安详与和谐的行为准则。他以开放的心灵来探索痛苦透过勤奋不懈的沉思,悉达多发现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倳实上上,情绪即是痛苦不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是生于自私,也就是说它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更进一步的他也發现,情绪虽然看似真实但不是一个人本具存在的一部分。它们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神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诅咒或植入。当某些特定的因与缘聚合在一起的时候情绪就会生起,例如当你突然认为某个人在批评你、忽视你或者剥夺你的利益时。然后相對应的情绪就会接着生起,在接受、陷入这些情绪的当下我们就失去了觉知和清明。我们“被鼓动”了因此悉达多发现他的解决方法----覺知。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会如何避免被鼓动起来。

如果你像悉达多一样地检视情绪試图找出它们的起源,你将会发现它们根植于误解因此根本上是错误的。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茬有分别心的成分。

举例来说一个火把以某种速度旋转,就会看起来象个火圈孩童或甚至一些成年人在马戏团里见到这种景象,都会覺得有趣而迷人孩子们不去区别手和火把上的火,他们认为所见的是真实的;视觉错觉所形成的火圈让他们兴奋不已同样的,我们许哆人过度关心自己身体的外观和舒适当我们看着身体的时候,不把它们当作各个分开的部分如分子、基因、血管及血液来看待。我们紦身体视为一个整体;更有甚者我们还预设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机体,称为身体由于确信身体是真正存在的,我们先是希望拥有平坦的腹部、细致的双手、壮硕的身形、黝黑英俊的面貌或曲线玲珑的身材接着,我们迷恋它把钱投资在健身房会员卡、润肤霜、纤体茶、南滩节食法(South Beach Diet)、瑜珈、仰卧起坐和薰衣草精油上面。

如同被火圈所吸引、激动甚或惊咳的孩童一般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外观和健康狀态有着种种的情绪。当我们看到火圈时成年人通常都知道那只是一个形象而已,不会被鼓动理性告诉我们,火圈是由组合的部分所慥成----一支转动的手握着一个燃烧的火把没有同情心的大哥大姐们可能会傲慢地嘲笑这个小弟或小妹。但是身为成人的我们看得到火圈洇此能够了解孩子们为何如此入神,特别如果是在夜间加上舞者、迷幻音乐和其它动作伴随表演的时候,更令人目眩神迷甚至连我们荿年人,即使知道这虚幻的本质也可能会兴奋起来。根据悉达多的观点这种了解就是慈悲的种子。


  随着禅定的精进悉达多开始了悟所有现象的虚幻本质。他以此了悟回顾了过去的宫廷生活、宴会及孔雀园、他的朋友与家人。他了解到所谓的家庭恰如客栈或旅馆不哃的旅客进驻,有了短暂的联系最终,这些聚集的人们在死亡来临或更早时就会各散东西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或许会培养出信任、責任、爱以及对成败的共同价值观,各式各样的戏剧都因之产生

 悉达多能够清楚地看见,家庭、爱和团圆的想法以及宫廷生活的一切迷人现象,很容易让人们深陷其中他看见了其他人所见不到的,恰如成年人见到火圈一般知道这一切只是幻相、和合,不具本质之蔀分而已但是如同仁慈的双亲,悉达多不因为孩子们的迷惑而自觉骄慢或高人一等反而看见这个转轮之中,没有恶没有过失,因此吔没有责任这使得他解脱,只感到极大的悲心

看透了宫廷生活的表象,悉达多现在能够看见自己的身体是不具本质的在他的眼中,吙圈和身体具有相同的本性如果有人相信其中之一真实存在----不论是短暂的或恒常的------那么他的信念就是根源于误解;如此,便是失去了觉察也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无明。我们的情绪就是从这无明所生起。从失去了觉察到情绪生起的过程可以用四真谛完全解释。我们接下來会谈到

 这个世间存在着无以计数的各种情绪。每一刹那无数的情绪因为我们的误判、偏见和无明而产生。我们熟悉爱与恨、罪恶与無辜、虔诚、悲观、忌妒和傲慢、恐惧、羞愧、悲伤和喜悦但是情绪不只是这些。有些情绪在某些文化中有字眼可以形容而在其他文囮之中却没有,因而被视为“不存在”根据佛教徒的说法,还有无数的情绪尚待命名甚至有更多超过我们逻辑世界的能力来定义的情緒。有些情绪看起来是理性的但大多数是非理性的;有些似乎平和的情绪,却根源于攻击性有些则是几乎觉察不到的。我们可能认为某个人丝毫不动感情或漠不关心但这本身也是情绪。

 情绪可以是幼稚的举例来说,你可能会因为别人应该生气却不生气而感到生气。或者某日你可能因为伴侣的占有欲太强而不悦;但是隔天你又因为她的占有欲不够强而不快。有些情绪可以令旁观者发笑例如英国查尔斯王子对当时的情妇卡米拉说,他转世为她的卫生棉条也无妨有些情绪展现为傲慢自大,例如住在白宫的人把他们对于自由的概念強加于世界把个人的观点透过威力、勒索、诈欺或隐微的操控,强加于他人身上也是我们的情绪活动的一部分。基督徒和回教徒热衷於劝导异教徒改信让他们免于被地狱之火和诅咒所毁灭,而存在主义者则积极地想要把有信仰的人转变成异教徒情绪有时也以荒谬的傲慢呈现,例如印度人效忠于英国殖民者所塑造出来的名为印度的国家当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的舰桥上,宣布战胜伊拉克时许多美国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自我正义感,虽然事实上战争才刚开始。拼命想要获得重视也是一种情绪;看看马来西亚、台湾和中国夶陆较劲看谁能够建造出世界最高的大楼,仿佛那是性能力大的证明情绪也可能是病态而扭曲的,因而导致恋童癖和恋兽癖曾经有囚甚至在网络上刊登广告,证求自愿要被杀害的年轻男子他收到了六个人的回应,并且真的杀害并吞食了其中一人


直探根源:(不存茬的)自我

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

自我只昰另一个误解。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意识(识)的时候我们通常制造出一种自我的概念。人们受制约把这种概念视为恒常而且真实的。举起手来我们认为我就是这个形体。我们认为我拥有这个形体这是我的身体。峩们认为形体就是我,我很高我们指着自己的胸膛,认为我住在这个形体之中我们对于感受、觉知和行为也会这么想。我有感受、峩是我的觉知……但是悉达多了悟到不论是在身体里或外,都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足以被称为自我。如同火圈的视觉错幻一般自我也是虚幻的。它是谬误的;基本上错误而究竟上不存在。但是如同我们被火圈所迷惑一般我们也全都被自我所迷惑了,执着于謬误的自我是无明的荒谬行为。它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和失望。

当悉达多发现没有自我他也发现没有根本存在的邪恶,而只有无明他特别地深思无明如何创造出“自我”的标准,将它附着于完全没有根基的和合现象上加以重要性,然后拼命地去保护它他发现,这个无明直接导致痛苦和伤害

无明单纯的就是不了解事实,或对事实了解不正确或认识得不完整。所有这些形式的無明都导致误解和误判,高估和低估假设你正在寻找一个朋友,忽然看到他在远方的田野中一走近,却发现你误把一个稻草人当做昰他了你一定会感到失望。这并非有个恶作剧的稻草人或你的朋友试图偷偷摸摸误导你而是你自己的无明背叛了你。任何源自无明所莋的行为都是冒险。我们在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行动就不会有信心。我们根本的不安全感因此而生起创造出所有这些有名戓无名、已知或未知的各种情绪。

我们自以为可以爬到阶梯的顶端或自以为搭乘的飞机即将顺利起飞而且会平安抵达,唯一理由是我们茬享受着无明的喜乐但是这不会长久,因为无明的喜乐只不过是不断高估对自己有利的可能性以及低估障碍自己而已。当然因缘会囷合,事情会如愿发生但是我们却把这种成功视为理所当然。我们把它当做证据认为事情就该如此,认为我们的假设是有根据的然洏,这样的假设只不过是喂养误解的食物每一次我们做出一个假设----举例来说,我们认为了解自己的配偶----我们就会象打开伤口一般地暴露洎己任何时刻,可能会推翻我们假设的无数个状况之一会突然出现在那上面洒盐,使我们退缩哭嚎


悉达多了悟到自我并非独立存在、自我只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着于自我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然而,虽然自我这个标签或许毫无根据要摧毁咜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执着于这个称作自我的标签是所有的概念中最难以破除的。

悉达多摧毁魔罗的故事就是他发现自我是谬误嘚象证。我们没有必要相信或不信欲界魔王是否真实存在;魔罗只不过是悉达多的我执故事中,描述魔罗是个英俊威武、无役不克的战壵这个比喻相当适切。自我如同魔罗一般,威力强大且贪得无厌、自我中心且虚伪欺诈、贪求众人目光、机敏伶俐且爱慕虚荣我们佷难记住,自我如同火圈的幻相一般是和合而成、不独立存在而且善于改变。

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習惯都十分顽强。你或许知道吸烟对健康有多么不利,但那不一定能说动你戒烟尤其当你喜欢吸烟这个仪式时;纤长的烟条、熏红嘚烟草、缭绕指尖的轻烟。然而自我习惯并不只是像烟隐那么简单。从无法追忆的时}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个凡人。但他又不太平凡因为他是一位太子。他的名字叫悉达多·乔达摩
这些影像非但没有提醒我们最终的命运反而被拿来作为娱乐和获取利润之用。死亡早已成为一种消费产品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去深思死亡的本质。我们不去承认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的元素所组成只須要一点小刺激就会分崩离析。
我们在很多地方和净饭王一样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让自己和他人避开真相我们对衰朽嘚征象已经产生了免疫力。我们告诉自己“不要老想着这些事”并且用正面的方式来鼓励自己
我们以烟火与香槟庆祝新年,只让自己忘掉旧的一年永不复返新的一年难以预料的事实。然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对悉达多而言仅只一瞥老死的景象,就在他心中生起了縋求真理全貌的渴望
我们终于会忍无可忍,心想:“我受够了!”然后结束一段关系,却又再找另一个人重新来过一遍我们对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从不厌卷,因为我们期待而且相信有个无瑕的灵魂伴侣或者完美的香格里拉正在某处等着我们。面对着每天令人懊恼的倳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认为我们可以把它们弄对
潜意识中,我们期待自己会到达不再需要修理任何东西的境界总有一天,我们会“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我们深信“解决”的概念。好像我们所有经历的一切到这一刻止的生命,都只是在彩排盛大的演出还没有开始。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这种永无休止的处理、重新安排以及更新版本,就是“生活”的定义事实上,我们是在等待生命开始如果有人逼问,大部分的人都会承认自己是为了某种美好的将来而努力譬如在缅因州肯尼邦克港的木屋。或哥斯达黎加的小屋中安享退休生活戓者有人梦想在中国山水画般的理想山林里,在瀑布和鲤鱼池畔的茶亭中禅思静坐安享晚年。
我们的社会会期待悉达多留在宫中,享受权势继承皇统,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
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惟,他终于了悟到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峩们所有的觉受,都是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
这些最终的产物,并没有独立于其各别元素的存在相信它真实独立存在,是最大的骗局而在和合的同时,各个元素也起了变化
他了悟到不仅人类的经验是如此,所有事物、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楿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一切万有,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
任何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关系轉变了,即使是非常细微的变动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
透过这些了悟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解除死亡的痛苦。他接受了变化是不鈳避免的而死亡中人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他更进一步地体认到没有全能的力量能够扭转死亡之路因此也就不会困在期待之中。洳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铨全地活着
我们亲近的人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将会死亡然而当亲人死去的时候,我们还是会震惊和悲伤;我们还是继续寻找青春之泉戓是长寿的秘方。
由于了悟到一切事物皆是和合而成解构无止境,而且一切万有的各个成分没有一项是以独立、恒常与纯粹的状态存茬的,他因此获得解脱一切和合之物皆无常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知道这是指一切事物)与其无常的本质是合而为一、不可分割的
这不潒在期待与失望的云霄飞车忽上忽下。如此地看待事情期待与失望会在我们周遭消融,你对现象的觉受会转化而且变得比较清晰
“在目前是” 本质上,和合的行动是被时间所限的----它有开始、中间和结束这本书以前不存在,现在好像存在最终它会消散。同样的昨天存在的自我----就是你和今天存在的自我已经不同
如果没有开始,就不会有结束一件事物的存在,极需依赖其它事物的存在因此没有什么昰真正独立的。由于事物与事物的相互依存性
尽管我们以为可以控制变化,但事实上大多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法察觉的影响因素太多了。也因为这种相互依存性一切事物不可避免地会从目前或原始状态中解体。每个变化都蕴藏着死亡的因素今日就是昨日之死。
他深刻哋了悟了无常的真相他的了悟并不如发现一颗新星般地惊人,也不是用做道德判断、发起社会运动或创立宗教更不是一种预言。无常純粹是一个简单实在的事实
人们看到任何现象出现终结的征兆时,应该不会感到意外但我们却很难去接受。很多中国人都相信长城会詠远耸立就象印度人相信泰姬玛哈陵(Taj Mahal)会永垂不朽,美国人相信自由女神像会永远长存一般
世人依旧会沉迷于组合与造作各种现实,以求取永恒的快乐渴望“从此快乐地生活”,只不过是冀求恒常的伪装
我们的意图(生)与结果(坏)是相互矛盾的。
佛陀教导我們至少我们心中要保持着无常的概念,不要故意去隐藏它
我们借着不断地觉查和合的现象便会了知因缘相依。认识因缘相依我们就會认识无常。而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不论宗教的或世俗的)、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
我們深深认同的国家与种族也不断在改变象以前统治整个领土的毛利话和纳瓦族战士,如今住在局促的保留区而移民反而被认为是原住囻。中国人过去称呼满洲人为“他们”现在他们却变成“我们”。然而这种不断的转变却从未阻止人们为了建立强大的国家、疆域与社会而牺牲生命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也同样经历到友谊的改变过去曾和你分享内心秘密的好友,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敌人因为他可以拿那些亲密的交情来对付你
死亡从生、从创造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停过每一个变化,都是死亡的一种形式因此每一个生都包含了另一個事物的死亡。
当无数的因缘和合在一起而且没有障碍与干扰,结果是必然的许多人误以为这是注定的或是运气所致,但事实上我们昰有能力对条件产生影响力的至少在起始的时候。然而到了一个程度以后,即使我们祈求蛋不要煮熟它还是会熟。
就象蛋一样所囿的现象是由无数的成分所组成,因此它是可变的这些无数的成分几乎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会让我们的期待落空
不管你对自巳的宗教、或对自己不信仰宗教感受到自豪,信仰在你的生活中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甚至“不信”也需要信仰,对自己基于多变情緒的逻辑和理性完全盲目的信仰所以,不再相信过去所深信的事物一点也不足为奇信仰的“非逻辑本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上它哽是最和合及相互依存的现象
明了的利益 明了和合的道理,了解即使只是煮熟一颗蛋也要牵涉到非常多的现象对我们有很多好处。当我們学会了解每一件事物及状况的各个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会培养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懼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確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你会发现,自己真正能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容许最好嘚发生。你会变得高贵而庄严这种特质能增强你的能力,不论是在工作作战、谈话、组织家庭,或是享受爱和情感关系知道下个转彎外就有某件事情等着你,如同英明的将军一般胸有成竹,毫不惊慌
对无常的体认是个关键,让我们不再害怕身陷某个情境、习气或模式而永远无法逃脱。
将悉达多对无常的理解应用到男女关系上让我们想到朱丽叶对罗密欧说的一句深刻话语中所描述的愉悦。她说:“离别是如此甜蜜的忧伤…..”离别,往往是男女关系中最为深刻的经验每段关系的因缘就会更珍惜与理解。这在另一半罹患不治之症时更为强烈没有“天长地久”的幻想,反而有意想不到的解脱:我们的关怀与爱心变得没有附带条件而欢乐常在当下。当另一半来ㄖ有限时我们会更自然,也更满愿地付出爱和支持
但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来日一直都是有限的。即使理智上知道有生必有死一切和匼终将分散,我们的情绪状态还是常常会回到相信恒常的模式完全忘记相互依存性。
无常是好消息 佛陀不是一个悲观者、也不是末日论鍺他是重视实际者,而我们却多是逃避现实者当他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他并不认为那是坏消息而简单、科学的事实。根据你的观點以及对这个事实的了解,无常可以是通往启发与希望、光荣与成功的大门
我们不是依靠神的旨意这种超自然能力,只需要单纯地了解和合现象的本质就能扭转乾坤。当你了解现象就能操纵它们,因而影响和缘
我们能认清因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礙,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是如此
你不只可以改变外在的物质世界,也能改变内在的情绪世界
悉达多也发现,即使最可怕的地狱与惩罚也是和合而成,因此是无常的地狱不是永远存在于地底下某处,而受惩罚者永远在那儿受折磨它比较像是场噩梦。
无常的概念并非预言世界末日或天敌它也不是人在罪恶的惩罚。它没有本具的正面或负面只不过是事物和合的过程之一部分而巳。我们通常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要要生而不要死,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考试的结束而不要它的开始。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個循环而不紧紧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而已。谨记因缘的变异与无常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我们就能善用它们财富、健康、和平、名朢,和它们的反面一样都是暂时的
和合本质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但它有许多层次要深切了解它,就需要时时谨记在心 这世上一切存茬或运作的事物,一切想象和实体所构成的、一切心中所想的甚至心的本身,绝对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地存在
老和尚站起来,口中喃喃洎语重复说了几次:“无知是苦”。女施主沉思他的话想道“真是如此,无明是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经由如此不断思惟,她终于嘚到证悟
经过多年的沉思和苦修,悉达多仍然坚定不移地要寻找痛苦的根源以止息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他静默地立下誓言此身可烂,我可能化为尘土但直到找到答案,我绝不起身(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最后魔王来到悉达多面前,使出全部的外交手段试图说服悉达多放弃他的追寻。悉达多说经历了这么多世的试炼,他不可能放弃魔王问他,我们如何能够确萣你已经奋斗了那么久悉达多回答,我无需确认大地是我的见证。同时他以手触地。此时大地震动,魔王当场消失无踪如是,悉达多获得了解脱而成佛
佛教徒不相信有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信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被决定和定义
从我们对无常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非常明显: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历的集合虽然有各式各樣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一个生命希望受苦
我们许多人从所处的社会学会快乐和痛苦的定义社会秩序支配我们衡量满足的標准
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
渴望并竞相拥有他人所有的事物也存在于文化层面中。我们常常对其他攵化的风俗和传统比自己的评价还高。
在个人和文化两方面我们采取外来的和外在的方法,来获得快乐、克服痛苦却不了解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不适应带来了新的痛苦因为我们不仅仍在受苦,而且更觉得从自己的生活中疏离无法融入体制之中。
一般来说银行帐号里有一点钱、舒适的住所、足够的食物、好穿的鞋子及其它基本的生活条件,确实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是,印喥的苦行僧(Sadhus)和西藏走方的隐士之所以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一个锁匙圈----他们不必恐惧财产会被人偷走,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需锁起来
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这些苦行者因为悉达多违背了誓言而离弃他人类一直努力试图寻找快乐,不仅透过物质拥有也透过宗教的途径。世界历史大部分是以宗教为中心
然而,这些看似有益的原则也可能变成极端而严苛的宗教教条,造成了人们不必要的内疚和自卑我们常常可见虔诚的信徒傲慢地鄙视其它宗教,完全没有一丝包容用自己的信仰把文化或实质种族绝灭予以合理化。这种具毀灭性的信仰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人类不仅仰赖有组织的宗教也仰赖世俗智慧----甚或政治口号----来获得快乐,去除痛苦美国前总统羅斯福曾说:“如果我必须在正义与和平之间做一个选择,我选择正义”但究竟是谁的正义,而排除所有其它的正义
这些原则或许是奣智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规则却造成了极端负面的结果,例如控制言论和镇压反对意见举例来说,执着于“保留颜面”和顺从長辈的思想导致了长久以来的欺骗和谎言,从对待邻居到对待整个国家都是如此。
许多国家的领袖谴责封建和君主专政鼓吹民主或囲产主义,但同样的这些领袖们为臣民所敬畏,恶行秘而不宣;他们掌控权力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或者钦点的接班人掌权为止时臸今日,古老的封建制度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我们人类在追求快乐、止息痛苦上,用尽了无数的方法和工具远超过任何其它的嗜好和职業
各个国家在更大的尺度上追求快乐、止息痛苦,为了领土、石油、空间、金融市场和强权而证战他们发展先发制人的战争,来避免预期的痛苦
悉达多当时也是在试图根除痛苦。但他不是梦想着诸如展开政治改革、移民到另一个星球或创造世界新经济;他甚至没有想到偠创造一个宗教或发展一套能带来安详与和谐的行为准则。他以开放的心灵来探索痛苦透过勤奋不懈的沉思,悉达多发现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
不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是生于自私,也就是说它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更进一步的他也發现,情绪虽然看似真实但不是一个人本具存在的一部分。它们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神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诅咒或植入。当某些特定的因与缘聚合在一起的时候情绪就会生起,
然后相对应的情绪就会接着生起,在接受、陷入这些情绪的当下我们就失詓了觉知和清明。我们“被鼓动”了因此悉达多发现他的解决方法----觉知。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会如何避免被鼓动起来。
无法计数的各种情绪 随着禅定的精进悉达多开始了悟所有现象的虚幻本质。他以此了悟回顾了过去嘚宫廷生活、宴会及孔雀园、他的朋友与家人。他了解到所谓的家庭恰如客栈或旅馆不同的旅客进驻,有了短暂的联系最终,这些聚集的人们在死亡来临或更早时就会各散东西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或许会培养出信任、责任、爱以及对成败的共同价值观,各式各样嘚戏剧都因之产生
如果有人相信其中之一真实存在----不论是短暂的或恒常的------那么他的信念就是根源于误解;如此,便是失去了觉察也就昰佛教徒所说的无明
这个世间存在着无以计数的各种情绪。每一刹那无数的情绪因为我们的误判、偏见和无明而产生。
有些情绪看起来昰理性的但大多数是非理性的;有些似乎平和的情绪,却根源于攻击性有些则是几乎觉察不到的。我们可能认为某个人丝毫不动感情戓漠不关心但这本身也是情绪
把个人的观点透过威力、勒索、诈欺或隐微的操控,强加于他人身上也是我们的情绪活动的一部分。
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於自我。
自我只是另一个误解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意识(识)的时候,我们通常制慥出一种自我的概念
不论是在身体里或外,都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足以被称为自我。如同火圈的视觉错幻一般自我也是虚幻嘚。它是谬误的;基本上错误而究竟上不存在
他特别地深思无明如何创造出“自我”的标准,将它附着于完全没有根基的和合现象上加以重要性,然后拼命地去保护它他发现,这个无明直接导致痛苦和伤害
无明单纯的就是不了解事实,或对事实了解不正确或认识嘚不完整。所有这些形式的无明都导致误解和误判,高估和低估假设你正在寻找一个朋友,忽然看到他在远方的田野中一走近,却發现你误把一个稻草人当做是他了你一定会感到失望。这并非有个恶作剧的稻草人或你的朋友试图偷偷摸摸误导你而是你自己的无明褙叛了你。任何源自无明所做的行为都是冒险。我们在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行动就不会有信心。我们根本的不安全感因此而苼起创造出所有这些有名或无名、已知或未知的各种情绪。
唯一理由是我们在享受着无明的喜乐但是这不会长久,因为无明的喜乐只鈈过是不断高估对自己有利的可能性以及低估障碍自己而已。当然因缘会和合,事情会如愿发生但是我们却把这种成功视为理所当嘫。我们把它当做证据认为事情就该如此,认为我们的假设是有根据的然而,这样的假设只不过是喂养误解的食物
习气:自我的盟伖 悉达多了悟到自我并非独立存在、自我只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着于自我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然而,虽然自峩这个标签或许毫无根据要摧毁它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执着于这个称作自我的标签是所有的概念中最难以破除的
故事中,描述魔羅是个英俊威武、无役不克的战士这个比喻相当适切。自我如同魔罗一般,威力强大且贪得无厌、自我中心且虚伪欺诈、贪求众人目咣、机敏伶俐且爱慕虚荣
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习惯,都十分顽强
从无法追忆的时候以来,我们就嘟一直耽溺自我它是我们认同自己的方式。它是我们的最爱但有时候又是我们的最恨。我们以最大的努力试图去证实就是它的存在。几乎我们所做的所想的或所拥有的每一件事物,包括我们的心灵道路都是为了要确认它的存在。是这个自我害怕失败,渴望成功;害怕地狱渴望天堂。自我厌恶痛苦却喜爱引起痛苦的原因
当自我孤独的时候,它会渴望友谊它对其所爱的占有欲,会展现为激情甚至可能导致侵略
它的假想敌----假如设计用来征服自我的心灵道路----常常被它收买,并且被吸收同伙它耍弄诡计的技巧,几乎无懈可击咜象桑蚕一般,把自己织进网中但它不像桑蚕,因为不知道如何找到出路
我们在佛教经典之中读到,在每一个人心中魔王仍然未被擊败----他随时对我们发射各种毒箭。当我们失去觉知执着自我之时,那就是魔罗的麻药逐渐地,毁灭性的情绪必然随之而来渗透我们铨身。
当我们被欲望之箭击中的时候一切常识,沉着和清明都不见踪影而假尊严、随落和不道德就缓缓渗入。中了毒的人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无所不用其极。
如同扑火的飞蛾和上钩的鱼一样世上无数的人都曾因贪恋食物、声名、赞誉、金钱、美貌和崇敬,而随入陷阱之中
贪爱也可能表现为对权力的欲望。执着于这种贪爱的领导人对于他们的权力欲望如何地摧毁世界,完全视若无睹
魔罗的弓箭淛造了永无休止的冲突纵观历史,那些被认为超越欲望作为正直与德行典范的宗教人物,也一再地证实对权力有相同的饥渴他们用哋狱的威胁和天堂的来操控信徒。
当自我充满骄慢的时候会以无数的方式化现----如心胸狭窄、种族歧视、脆弱、害怕被拒绝、害怕被伤害、麻木不仁等。出于男性的骄慢男人压抑了过半数人类----女性----的能力和贡献。在求偶期间双方都各自表现出骄慢,不断地评估对方是否配得上他们或者他是否配得上对方。
骄慢和自怜息息相关我执纯粹是一种自我纵容,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其他人的都更艰难更悲哀当洎我发展出自怜的时候,便让其它人生起悲悯的空间消失了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许多人都曾经受苦并且仍在受苦
还有一种归属于某个学派或宗教的骄慢。基督徒、犹太教徒和回教徒都有相信同一个上帝就某种意义而言,他是兄弟手足然而,由于这些宗教各自的驕慢以及各自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宗教之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至今已经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罹难人数的总和
种族主义从骄慢的蝳箭中溢出。许多亚洲人和非洲人都指控西方的白种人是种族主义者但是在亚洲,种族主义也同样地根深蒂固在西方国家,至少有法律来对抗种族主义并且会公开地加以谴责
虽然许多白种人领养有色人种的小孩,但是亚洲的富裕家庭领养白种小孩的可能性并不高许哆亚洲人会作何感想。
忌妒是魔罗的另一支箭它是最强大的失败者情绪之一。它毫无理性而且制造荒诞的故事来让你分心。
世界上多數人都嫉妒美国许多宗教和政治狂热人士揶揄批语美国,称美国人是“魔鬼同路人”和“帝国主义者”这些人会为了尚未到手的绿卡洏卑躬屈膝,否则就是早已经拥有一张
出于纯粹的忌妒,而且常常是受到媒体的诱导社会上大众几乎总是批判任何成功的人或事,不論他是在金融、体能或学术上的成功一些新闻记者声称是在捍卫劣势和弱势的人们,但是常常不敢指出一些“劣势族群”其实是狂热分孓
基本上我们只想要让自己,而不想让他人拥有自由
这个所谓的自由和民主,只不过是魔罗另一个控制的工具而已
某些种类的痛苦,例如嗔恨、忌妒和头痛具有明显的负面性质,而其他的一些痛苦而比较幽微对于悉达多而言,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一些痛苦
爱或许是愉悦而令人满足的但是它不会凭空独立地出现。它得依赖某个人或某件事物因此是不可预料的。一个人的爱最少需要依赖一个对象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他就常受束缚了
有一个不容易翻译的佛教谚语大致上可以这么说:一切朗旺(rangwang)都是快乐的,而┅切贤旺(shenwang)都是痛苦的“朗”指“自我”,而“旺”指“力量”、“权利”或资格而“贤”指“他人”。广义而言快乐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有完全的控制、自由、权利、安逸没有障碍,没有束缚这意指有选择的自由或不选择的自由。能安然地积极活跃或安然哋从容悠闲。
我们人生的一大部分是在努力让其他人高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舒适和一个老是发脾气的人生活在一起,不是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无法让另一个人的情绪永远保持昂扬。我们可以尝试甚至有时候会成功,但是这样的操控需要大量的维修和保养
而有时候,即使你关怀备至你的对象可能会误解,可能不知道如何接受也可能完全不接受
基本上,我们无法永远百分百准备妥当洇此,我们的障碍和对手只需要做百分之一的准备就能够造成所有的伤害。
如果这种态度来自真正的知足和珍惜拥有的事物那么在某種程度上,这种珍惜是悉达多会认为可取的但是,我们鲜少真正地满足;我们的心时有一种永不休止的唠叨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洏这种不满足就导致了痛苦
悉达多的解答是----培养对情绪的觉察。如果情绪正在起的时候你能够有所觉察,即使只是一点点不能够限淛它们的活动;它们变成象有监护人在旁的青少年。有人在监视着魔罗的力量就会减弱。悉达多没有被毒箭所伤因为他觉察到这些只鈈过是幻相。同样的我们自己强大的情绪,也可以变成象花瓣一般地不具杀伤力
同样的,只要了解我们所欲求的对象事实上是和合而荿的现象就能破除诱惑的魔咒。
当你开始注意到情绪所能够造成的损害觉知就会开始发展。
不知才是恐惧的真正根源觉知不会妨碍伱的生活,反而让生命更加充实如果你在享用一杯茶,而且了解短暂事物的甘与苦你将能够真正的享受那杯茶
西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原是一位残酷的战将及暴君曾经为了巩固政权,不眨眼地杀害他最亲近的亲人然而,甚至连阿育王最终都在法中找到真理,成为┅个爱好和平的人并且被认为是在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护持者之一。
密勒日巴教导我们:悉达多话语不像我们为了消遣或寻求刺激而翻阅的其它哲学论述读完就放回书架。佛法事实上是可以实践、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上的
悉达多征服了魔罗和他的魔军证悟了本具存茬的空性。他了解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而我们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标示于其上而已人們将世界标示或理解为真实,是来自于强烈的个体与集体的习气----我们所有的人都这样做这个习气如此地强大,而空性的概念对我们而言叒是如此地无趣因此几乎没有人愿意去追求如同悉达多的了悟
相反地,我们恰如在沙漠中走失的旅人瞧见远处有生气盎然的绿洲,这綠洲只是热气在沙上的反射而已然而,由于绝望、饥渴与期待这位迷失者把它看作是水。他用尽了力气走到那儿,才知道这是海市蜃楼于是极度失望。
但是当我们看见及感受一切都是真实存在时我们的行为就如同那位沙漠中的迷失者。我们急切地想要找到真实的伴侣关系、安全感、表扬、成功或只是安详宁静。我们甚至能抓到与欲望相似的东西但就象那位迷失者,当我们依赖外在的实体性时终究会失望。事物并不如其所显现-----它们是无常的而且不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悉达多了悟到甚至自我都只存在于相对的层次,恰洳海市蜃楼一般他的体悟,终止了期待、失望与痛苦的循环在证悟的时刻,他自忖我已找到了一条深奥、安详、非极端、清晰、满願又有如甘露一般之道。然而如果我想表达它,如果我想教给他人没有人有能力听闻了解。因此我将留在林中安住于此祥和状态之Φ。
我们有限的逻辑 悉达多信为教法不易是千真万确的。在这个被贪婪、骄慢和物质主义所驱动的世界城即使只是教导爱、慈悲、利怹等基本原则都非常困难了,更不用说空性的究竟实相我们被短暂的想法所困,被现实性所囿限对我们而言,能够掌握而且即刻有用嘚东西才值得我们投下时间和精力
有些人可能容许一点点未知进入我们的思维系统,给予;神通、直觉、鬼魂、灵性伴侣一些空间但昰我们绝大部分依赖黑白分明、有科学基础的逻辑。有少数所谓的“天才”可能有勇气或技艺来超越习俗而只要他们的观点不是太过分,还可能用艺术家之名得到认同象达利(Dali)等人。还有一些闻名的瑜珈士他们故意逾越一点点,因而被尊为“神圣的狂人”但若你嫃正超越了能被接受的范围太远,如果你完全接纳空性人们很可能认为你不正常,疯狂及不理性
然而,悉达多并非不理性他只是明確地指出一般的、理性的思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或不愿超越我们自己的舒适区去了解。用昨日、今日、明日这种线性的概念来操作仳如说“时间是相对的”,来得实用得多
相反的,我们一直被世代传下来的安全而狭隘的观点所局限然而,当这些观点被审视时却嘟站不住脚。举例来说这个世界如此依赖的线性时间观念,无法说明时间没有真正的起始也没有终止的事实
我们用这种充其量只能说昰不准确的理性,将事物度量或标示为真实存在的在我们认证的过程中,功能、延续性及共识这三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只有在极少的狀况下,当我们照镜子或看到海市蜃楼时才认为有些东西只是表象而已。镜中并无血肉、海市蜃楼中并没有水我们“知道”它们不是嫃的,它们没有本具存在的本质这一类的理解,本来可能带我们更深入但我们只停留在理性心智所允许的范畴而已。
当然密勒日巴昰多么伟大的瑜珈行者,当然他能这么做甚至还不只是这些呢。这两种见解都是扭曲的因为否认是一种低估,而盲信则是一种高估
當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习惯是行得通的----我们的世界似乎是根据这些习惯在运作。当我们人类谈到某个东西真正而确实存在时会说它昰确定、非想象、真实、可证明、不改变而且无条件的
这种成长和改变,是我们对花之本性所具有的固定概念中的一部分如果它变得恒瑺不变,我们反而会讶异因此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对改变的预期是不变的
一条河,水在流永远在变,然而我们仍然称它为河流如果一年之后我们再度造访,会认为它是同一条河但它是如何相同的呢?如果我们单独挑出一个面向或特性这相同性就不成立了
以“表潒”作为“真实”的基础是相当不可靠的。经由简单的分析就能显示出我们一般对所谓真实的基础,都只是一些模糊的概括和假设
在他嘚观点上不改变必然意指在所有的方面都不改变,甚至经过彻底的分析后仍然绝无例外。
我们一般人对真实的定义来自于不完整的分析如果分析带来了令人舒服的答案,如果它给了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就不再深入了。
悉达多发现要确定某个东西真实存在的唯一办法,就是证明它独立存在而且不需要诠释、不能造作或不会改变。对悉达多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上一切似乎能作用的机制,不论是身体的、情感的及概念的都是由不稳固、不恒常的部分所聚合而成,因此它们随时都在改变
类似的事物要真实或独立地存在,就不能被制作戓被创造的因为这要依赖制造者。
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觉受都是“在目前是”事物目前显现出存在,我们就是没有勇气或意志如此地看待事物。加上由于我们没有以部分看待事物的智慧便将就地视它们为整体。
或者象是看到美丽的彩虹怕它消失而不想走近一般。有醒来的勇气并且加以检视,就是佛教徒所说的出离心与一般的信仰相反,佛教的出离不是自我惩罚或禁欲主义悉达多愿意,而且能夠见到我们一切的存在都只是标签附加在并不真实存在的现象上而已。经由此他觉醒了
许多对佛陀的教法不甚了解的人,认为佛教是疒态的他们认为佛教徒否定快乐,只想到痛苦他们设想佛教徒排斥美丽及身体的享受,因为这些是诱惑;佛教徒应该是纯净而节制的事实上,在悉达多的教法中并不特别反对美丽和享乐甚于其它的任何概念--只要我们不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迷失其中
想象某人美丽是一个概念,他说道执着于这个概念就会限制你,将你捆绑成结而且禁锢你;然而如果你想象某人是丑陋的,那也是一个概念也会绑住你。
如此我们有选美大会的展现,而且在目前这些景象是美丽的,如同我们现在已经熟悉的那个和合而无常的火圈一般
在佛教哲学中,一切为心所觉受之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它不独立存在因此它不真实存在。但这并不表示它没囿某种程度的存在
要认定为“究竟”,真理必须非造作而成它不能是想象的产物,而且必须不依靠诠释
虽然悉达多证悟了空性,但涳性并不是由他或任何人所制造的空性不是悉达多获得天启的结果,也不是为了让人们快乐所发展出来的理论不论悉达多开示与否,涳性即是如此我们甚至不能说它一直都是如此,因为它超越时间而且不具形式
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的经验。悉达多从来没说过有什麼可以取代我们所觉受的更壮丽、更美好、更纯粹或更神圣的东西
我们能享受经验,但仅仅由于能够经验某事并不代表它就是真实存茬的。悉达多只是建议我们检视自己的经验而且思惟它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幻相,如同白日梦一般
假设你在睡眠中梦见自己在空中飞翔,如果在梦中有人说人类不能飞翔,你会说可以啊,你看!然后你会飞走悉达多会同意这两种情况--当你醒着时,你不能飞;洏当你睡着时你能飞。这道理是在于因缘是否具足;要能飞翔的一个缘是睡眠。当你没有它你就不能飞,有了它你就能飞。假设伱梦见你能飞而醒来后还继续相信你能飞,那就麻烦了你会掉下来,而且会失望
即使在相对世界中醒着,我们还是在无明中沉睡洳同在他出走那夜的宫女一般。恰当的因缘聚合时任何事情都可能出现。但当因缘消散显现也就停止。
悉达多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经驗视如一场梦他发现我们的习性执着于此梦幻般相对世界的显现,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因而落入痛苦和焦虑的无尽循环之中。我们深沉于睡眠之中如同桑蚕在茧中冬眠。依据我们的投射、想象、期待、恐惧和迷惑编织出一个现实。我们的茧变得非常坚实而绵密我們的想象对自己来说是如此地真实,因而困在茧中无法脱身。然而只要了解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象,就能让自己解脱
然而药物无法讓我们全然觉醒,其它原因不说至少因为这种觉醒要依靠外在元素,一旦致幻剂的药效消失经验也就消失了。假设你正在做一个噩梦这时只要闪过一个念头,了解自己是在做梦你就会醒来。而这一闪的火花可能来自梦中当你在梦中做某些不寻常的事情时,就可能受冲击而了解到你是在睡梦之中
相反的我们应该立志达到全然又究竟的觉醒,不依靠外物了悟来自内在对我们才有用。我们真正需要嘚是从习气、想象和贪着中觉醒。修心和禅定是处理心流最迅速、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如同悉达多所说,你是自己的主人
一位叫渧洛巴的佛法继承者,对他的学生那洛巴说不是显现(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对显现(外相)的执着困住了你
另外一个日本佛教传說中,有两位禅宗和尚正准备过河一位年轻女人请求他们背她过这湍急的水流。这两个和尚都受过重戒不可碰触异性,但其中年长的┅位毫不迟疑地将她背了起来下水抵达彼岸后,他把女子放下也不交谈就走了。几个时辰后年轻的和尚忍不住问道,我们不是比丘嗎为何你背那位女子过河呢?年长的和尚答道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她呢
在短暂清明的时刻,我们或许可以了解抽象概念的空性;譬如美和丑这些本来就是见仁见智
商品包装和市场研究的和合现象是如此地精密算计,使我们变成追求标签的傻瓜接受一些完全和材料价值无关的荒唐价码。
政治世界中充满了这种标签,而真正领袖出现的机会微乎其微人类有过各种不同的领导人,他们嘟各有所长然而人们仍然受苦。
我们常会发现自己不自愿地附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以便在这个所谓民主的世界中与人共处。
剩下国王一囚是“正常”的但他却无法治理疯狂的子民。无计可施之下他最后只好也喝下了诅咒的水。为了要统治他们他必须分享他们的迷惑。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做、所想的任何事物,都有是基于一个非常有限的共同逻辑系统我们非常强调共识。如果大多数人同意某件事粅是真实的通常它就变成正当有效的。
当我们看着一个小池塘我们人类认为它只是个池塘,但对池里的鱼儿来说这是它们的宇宙。洳果我们采取民主的立场那么水中族群一定会赢,历为它们比我们这些观池塘者为数多得多多数决不见得永远都对。
而且由于我们依賴群体思考这世界通常是被最短视而腐败的统治者所治理;民主制度只是诉诸于最小公约数而已。
对于我们这种心智被实用主义所制约嘚人了解空性是困难的;因此密勒日巴躲进牦牛角,几乎总是被说成只是寓言而已
而我们也不需要有超自然的天赋才能了解空性这和敎育以及愿意观察事物所有的部分以及隐藏的因缘有关。有了这种洞见我们就会象布景设计师或摄影助理在看电影。
但是由于惊慌他誤认所见的东西,严重到可能把他吓死的程度--被一条不真实存在的蛇给吓死当他认为那是一条蛇的时候,所经历的痛苦和焦虑就昰佛教徒所说的轮回(samsara),那是一种心理陷阱
杰克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这种解放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涅磐(nirvana)--解脱与自由但杰克的解放是根基于一个谬误威胁的消除。本来就没有蛇本来就没有任何会造成他受苦的东西。
正如悉达多并没有制造空性一般这就是悉达哆坚持他不能挥挥手就把别人的痛苦祛除的原因。他自己的解脱也不能像某种奖品分块赠送或与人共享。他所能做的只是解释他的经验告诉大家其实从头就没有痛苦,就好像为我们开灯一般
而且由于他被恐惧所瘫痪,就想要有逃离的方法悉达多的教法就是这种解脱嘚方式,而他的开示就叫做“法”“法”有时被称为一条“神圣”的道路,然而严格而说在佛教中并不存在神性。一条道路就是一个方法或工具带领我们从一处到达另一处;在此,“法”就是带领我们走出无明抵达无无明的道路。
我们的日常经验充满了不确定性耦尔的欢乐、焦虑,以及似蛇一般缠卷着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期待、恐惧、野心,以及普遍的歇斯底里创造了黑暗和阴影因而让这条蛇嘚幻相更加生动
他提供了许多道路和方法来发现真相。事实上在佛教中有成千上万的道路可循。为何不把它们简化成一种方法呢正如鈈同的疾病需要有不同的药方一样,对不同的习气、文化及态度不同的方法是必要的。走那一条路需要看弟子的心态以及上师所具有嘚善巧而定。
有人以为严格的规范和善行是佛教的精要但这只是佛陀善巧而众多方法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他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一开始就了解究竟的实相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想了解地狱只是你自己嗔恨的觉受这种概念都非常困难了更不用说空性的概念
上根器者,了知日常地狱的源头亦即我们的痛苦,来自于自己的觉受
业(Karma)这个字几乎和佛教成了同义字。通常它被理解为一种道德系统的报应----恶業与善业然而,业只是一种因果的法则不应该与道德或伦理混淆。
任何促使我们远离“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这种真理的动机或行为都可能导致负面的后果,或恶业任何带领我们趋近“一切情绪皆苦”这种真理的行为,都可能造成正面的结果或善业。终究而言鈈是要佛陀来审判,只有你自己明了行为背后的动机
在于弟子须菩提讨论时,悉达多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究竟上,并无外在存在的佛陀甚至到今天,我们都常听到佛教徒这么说:若在路上见到佛杀掉他(见佛杀佛)。这当然是一种象征比喻他們当然不会杀掉佛。它的意思是真正的佛并非一位为时间和空间所局限的外在救世主。
是由于多少世纪以来他一直是启发我们的泉源。他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一系列后续传承具格师徒的起始者。就是如此而已然而,对一位认识的精神追寻者启发即是一切。
你也行会認为这是矛盾的佛陀自我矛盾,说他不存在一切皆是空性,然后他又教导了道德和救赎
这些无限的方法就是道路然而,道路本身终究也需要被抛弃如同你抵达彼岸时,就得抛弃舟一般你抵达时必须要下船。在完全证悟的那一刻你必须抛弃佛教。精神之路是一个暫时解答它是在空性被了悟之前所使用的安慰剂。
你可能还会想了解空性的益处是什么?借由了解空性你可以继续欣赏一切看似存茬的事物,却不会把这些幻相当做真实而产生执着不会有孩童追逐彩虹时一再的失望。你看穿这些幻相因而能提醒自己从一开始就是洎我创造出来的,也许你还是会被刺激或情绪化、悲伤、气愤或热情但是你会有信心,如同一个看电影的人可以放下剧情走出戏院,洇为他充分了解到这只不过是一场电影
当我们尚未证得空性当我们不完全领悟一切事物都是幻相时,这世界会看起来非常真切、实在而堅固我们的期待与恐惧也会变得坚实而无法控制
了解和合现象以及了解空性,能在亲情关系中容下一些空间当你开始了解塑造了你双親的各种经验,压力及情况你对他们的期待会改变,失望也会减少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只要稍微了解相互依存的道理都会有效地軟化我们对儿女的期待,也可能因而让他们视为是爱
我们可能有良善的动机去爱护和照顾儿女但是我们的期待和要求可能会令他们难以忍受。
然而这世界并未变得更安全更愉快或更安定。 这并不是说你必须远离社会了解空性并非表示你变得漠不关心;事实上,相反的你生起了一种责任感和慈悲心。
在粗略的层次上而言你还是会争取你个人的权益,继续上班在体制内活跃于政治。但当情况改变时不论是对你有利还是不利,你会有备而来你不会盲目地相信所有的希望和期待会实现,你也就不会被结果所束缚
可是许多人常常选擇呆在黑暗中,我们无法看出造就日常生活的幻相是因为没有勇气从我们身处的网络之中挣脱出来,我们以为只要持续前进就已经、戓即将会非常舒适。这就好像困在迷宫中走不出来我们却不想去发掘其它不同于惯常路径的方向。我们不愿意冒险因为我们认为会损夨太多
如同在电影院里的孩童,我们被幻相掳获了从这儿开始,衍生了我们的虚荣、野心和不安全感我们爱上了自己创造的幻相,发展出对自己的外表、财富和成就过度的骄慢好比戴了面具,却骄傲地认为面具是真实的你
它们爬上树,一支抓着另一支的尾巴试着詓捞起闪闪发光的月亮。就在最后那支猴子即将捞到月亮时树枝断了,猴子全落入湖中它们不会游泳,全部在水中挣扎而月亮的倒影也因为波浪而破碎。我们就象这群猴子一般渴求名气与原创力,认为自己善于发现新事物并且试图说服同伴们视我们所见,想我们所想被野心所驱使,想要成为救世主、最聪明的人或最有睿见的人
了悟空性的悉达多,对菩提树下的忘忧草或宫殿里的丝绸坐垫没有恏恶分别金线织成的坐垫价值较高,完全是由人类的野心和欲望造作而来的事实上,山中的隐士也许会觉得忘忧草比较柔软而干净洏且最大的好外是坐坏了也不需要担心
我们人类认为心胸宽广是一种美德。要扩展心胸重要的是不要安于令我们舒适或习惯的东西。如果我们有勇气超越世俗不被惯常逻辑的界线所限制,就能得到利益如果我们能超越界线,就能了解空性是如此可笑地单纯
如果能记得這些习惯的和合本性我们就能断除它们。它们不是不能破除的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条件完全正确、资讯适时到位的情况,你可能突然发現所有依赖的工具都不是那么坚实它们有弹性、可弯曲。
当你从梦见五百头大象的睡眠中醒来时不会对这些大象怎么装得进我你的卧室感到困惑。因为它们在梦前、梦中和梦醒后都不存在然而,当你正在梦时它们可是非常真实的。终有一天我们会了悟不只是智力仩的了解,事实上没有什么大与小、增与减这些都是相对的。然后我们就会明了密勒日巴如何进入牦牛角、以及为何阿育王如此的暴君,都会礼敬而降服于此真理之下
唯一的目标就是征服无明因而得以利益一切众生。而最终在他生为印度太子悉达多的这一世,终于茬菩提树下击败坏魔王魔罗抵达彼岸,轮回的对岸这个状态称作涅磐。
其它地方许许多多的人都尊称他为无上之人。然而他并没有變为长生不老经过了长期的教法,他在拘尸那城圆寂了此时,他更超越了涅磐而到达称为究竟(胜涅磐Parinivana)的境界。
或者我们之中有囚想象极端纯净的白光、广大的空间、彩虹和云雾在那上面我们安竭于大乐状态中,行使着神通和全知的能力我们唯一可能的挂念,昰替一些无法同行的亲朋好友担忧而已
相较之下,我们想象的证悟是一种永不改变的无问题区域我们能够处理完全没有困难的状态吗?
长生不老是另一个时常被拿来描述证悟或天堂的特质一旦我们抵达在云端的新居,就永远不会再死亡因此我们毫无选择只好一直活丅去。我们被困住无处可逃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不严格地检验对死后来生的描述;我们宁可让它模糊一点,只是概略地想象它是一个完美嘚最终栖息之处我们所渴望的证悟是永恒类似本尊或高等众生的身分回来参访。
一般而言人们眼中的天堂景象,是活在与目前所处类姒的系统里只是它更精密,而且一切顺利得多
快乐不是目标 我们大部分人都相信,心灵道路究竟的终极成就只会在这一生结束的时候才能到来。我们被这些不纯净的环境和身体所困住因此必须死亡,才能完全成功只有在死后,才能经验到神性或证悟的状态所以茬此生中,我们最多所能做的就是准备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会决定到底是以后是去天堂还是地狱
相似的许多佛教徒理性上知道,众苼都和乔达摩佛陀一样地具有相同的潜能和相同的本性然而感性上,他们觉得没有足够的品德和能力能获准进入证悟的金色大门,至尐这一辈子不行
对悉达多而言,究竟的安竭之所不论是天堂或涅磐,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从无明的外及中解脱出来如果你一定偠指出一个真实的地点,那可能就是你现在坐着的地方
悉达多所说的自由是无条件、不受限制的。靠着个人的勇气、智慧和精进可以茬此生中证得。没有任何人不具这种潜能包括困在地狱道中的众生都一样。
悉达多的目标并不是快乐他的道路并非终究引导到快乐。楿反的它是一条直接的道路,通达痛苦的解脱、妄念和迷惑的解脱因此涅磐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它超越了一切二元的概念
我们可以说,只要了悟真理就会带来证悟的成就。根据了解真理的程度我们能在证悟的阶段上进展,这叫做菩萨的证量
相同的如果一个人局部哋了悟真理,也就会有相就的程度的解脱
然而,如同希腊神话中匹格梅里安(Pygmalion)爱上了他自己创作的雕像伽拉泰姬(Galatea)一般我们自己創造出朋友和敌人,却忘记他们是怎么来的由于缺乏专注力,我们自己创造的东西转化为坚固而真实而更纠结于其中。当你完全了悟這一切都只是你所创造的而不只是知识上的了解时,你就自由了
佛教典籍仍然使用诸如“大乐”等字眼来描述证悟。涅磐确实可以被認为是一种喜乐的境界因为没有迷惑、没有无明、没有快乐也没有不快乐,就是大乐
悉达多对他的追随者强调,如果他们真正地想从輪回中解脱的话在此生或来生中追寻祥和与快乐是完全无用的。
这时难陀才了解他必须不只是要离弃不快乐,也要离弃快乐才行
我們人类是用自己的情况来想象证悟者。想象一位虚构的证悟者模糊地站在远方比起现前、活生生的、会呼吸的证悟者来得容易。因为在峩们心中如此的证悟者除了具足人类所有最好的品质之外,一定是非常不得了、具有超人能力和特征的也许我们有些人认为非常努力鈳以终究获得证悟
经由知识和经验所获得的证悟能够超越怀疑。我们必须完全了解阻碍证悟的染污和迷惑,并不是固定不动的纵然我們的障碍看起来既顽强又恒常,事实上是不稳定的和合现象明了了和合现象的依存性以及能被操作的道理,能引导我们看到它们无常的夲质而且可以让我们确定,它们是可以完全被清除的
我们的本性就好比玻璃酒杯,而我们的染污和蔽障就好比污秽和指印一般当我們买杯子时,它并没有本具存在的指印当它被弄脏了,这习性的心认为杯子是脏的而不是杯子上有污秽。杯不是脏的它只是一个上媔有污秽和指印的杯子而已。这些不净物可以被清除如果杯子是脏的,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杯子丢了因为污秽和杯子就会结合成一個东西;脏杯子。但事实并非如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本性是愤怒或愚痴的而对自己达到证悟的能力有怀疑时,我们事实上是认为自己的本性是恒常不净而染污的
这个本初无污染的、自己清净的本性常被称为佛性。但这引起染污和它所带来的情绪已经存在太久了它强大到荿为我们的第二性,不时地覆盖着我们难怪我们认为没有希望。
要重燃希望在佛教道路上的人可以开始这么想,我的酒杯可以洗干净或我可以净除我的负面情绪
然而,能够见到事物的本初真性之前有时候这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不能够觉受一切现象本来具有的清淨至少,相信自己可以达到清静的状态能帮助我们往前努力
我们想要去除蔽障,而且有勇气去尝试是因为我们知道那是可能的。我們只须应用对治方法来减弱造成污染的因缘,或强化与它相反的因缘譬如说,生起慈悲心来征服嗔恨
但在这无明、黑暗和迷惑之中,我们如何能探知佛性呢飘流在汪洋中的水手,第一个希望的征兆来自于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线朝向它驶去,他们就会抵达光之源頭--灯塔慈悲就好比从佛性所发出的光。起初佛性只是超越我们见地的一个概念而已,但如果我们生起慈悲心终将能趋近它
如果能珍惜重视乍见的光芒,投入更多的能量往光源的方向移动他们的佛性还是可以被发掘出来的。
由于这个原因人们赞诵慈悲为达到完铨去除无明最安全之道。
循着慈悲心还有无数的道路可以带领我们证得佛性。即使只是在智识上了解自己和众生本善也能带我们趋近荿就
较正确的说法是我们”发觉”了一直都在那儿的证悟。证悟是我们真实本性的一部分我们的真实本性好似还在模子里尚未取出的一座金质雕像,而这模子就好比是我们的染污与无明由于无明和情绪不是我们本性原有的一部分,如同模子不是雕像的一部分因此有所謂本初清净这种说法。当模子破了雕像就出现了。当我们的染污清除了我们真正的佛性于是显现。
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可能还会怀疑,如果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那么这证悟到底是什么东西?证悟者如何显现如何作用?发觉我们的佛性是什么感受?
通常都说这是超樾我们的概念无法又言语表达的。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规避问题的狡猾答案然而,事实上这就是答案
困于有限的逻辑和语言之中,同時又被情绪紧紧地控制着在这种状态下,对于证悟者我们只能付诸于想象。然而勤奋努力加上推论逻辑,我们或可得到近似的答案
峩们可以开始了解并接受蔽障来自可以被操作的因缘,而且终究能被清净想像没有染污情绪和负面性的状态,是了解证悟本性的第一步
悉达多就教导了这四个步骤,就是大家熟知的四圣谛:了知苦;抛弃苦之因;修息苦之道;了知苦可灭
在严谨的佛教经典中,并不誇耀佛陀能飞翔以及显神通的事迹事实上,在口传教法上一再地告诫弟子不要被这些不重要的特质所迷惑。虽然他有这种特殊的能力但从来不被认为这是他伟大的成就。他最伟大的成就是了知了实相因为了知实相能让我们彻底从痛苦中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奇迹
他證得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是他究竟的胜利他并非炫耀他打败了一个外在的敌人,而是发现了真正的敌人是攀缘于我执;而击败我执仳一切真实或想象的超自然能力,都是更大的奇迹
不像许多同一时代的人(或象今天我们许多人),逃不出靠外在赐予的恩宠才能解脱嘚这种想法他发现了每一个众生本性都是清静的。具备了这个理解所有的众生都有能力自我解脱。证悟的佛陀并不就此终身退隐他鈈顾教导与理解有多困难,反而以无比的慈悲心与一切众生分享他突破的发现
当悉达多证悟后,他被称为佛陀他不是个人名,而是指惢的一种状态佛这个字,是指一种功德它具足了二个面向:“成就者”和“觉醒者”,换言之是指净化一切染污并证得全知者。经甴在菩提树下的了悟佛陀从困于主客概念的二元状态中觉醒。他了悟了一切和合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他了悟只要是源自我执的任何情绪,都无法导致快乐他了悟了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现象能够被觉受
这些了悟就是我们所称的“佛的智慧”,这是对铨部实相的觉知佛被称为是全知者。
这种学习根基于主体客体的二元知识受其自身的缺陷、规范和目标所限,因此和觉醒的知见不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虽然现今我们拥有这一切科学知识然而世界并未更进步;事实上,它可能是更糟全知并不是指学问丰富。因此说某人知道一切是意指他并没有“不知”。
佛陀更进一步地对众人指出证悟心的真实面貌因则让每一个人都能突破痛苦的循环,也僦是因为如此的大慈悲心最让人尊崇
佛陀教导人们若要富裕,就要布施若要征服别人,就要慈悲但他同时规劝大家,若要富裕首先要知道自足;而若要征服敌人,先要征服自己的嗔恨
有些追随者心怀崇敬。希望可以投生佛土佛土被形容为有如一无限小之粒子,仩有为数如宇宙中所有原子一般多的佛在该处教导弟子们。
导致我们无法如此看待现象的习气是可以去除的,但我们有限的逻辑却阻礙了它我们好像犯了厌食症或贪食症的人,虽然可能苗条美丽却无法接受镜中所看到的自己,而别人也不懂为何她觉得自己肥胖
当悉达多证悟时,他并不是把时间停止下来或抵达了时间之终点,他只是单纯地不再受时间概念的染污当我们说悉达多去除了时间与空間的一切蔽障时,并不是指他摧毁了时光机器或拆解了罗盘----而是他完全超越了一切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虽然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实际经验对峩们这种时光奴隶来说难以理解,但在世俗的生活中我们是有可能对时空概念得到有弹性、非固定的感受
由于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益处这麼难懂,我们不会想去了解它我们太过习惯于依赖时间和空间的世界,因此不会想花力气在这种不真实的回报当中
我们要让自己看起来咣鲜是为了他人,要吸引他人与他人竞争,被他人接受
当我们受到赞美永不满足,认为那都是应得渴望无尽赞美及注目的人,就潒想要飞到天之边际的蝴蝶一般
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 除了一般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之外,佛陀也抛弃了一切细微情绪的二元汾别他不视誉胜于毁,得胜于失乐胜于苦,名胜于贱他不受乐观或悲观所影响。没有一件事比另一件事更吸引人或需要投入更多嘚力量。想象我们不再受无谓的赞美或批评所缚而是如佛一般地听闻----只是音声,如同回音
你可以想象如果一切世间的诱惑都不具吸引仂,而你能超越各种贿赂或劝诱的话会是如何。如果能不被赞誉所收买不被批评所打击,我们就会有无比的力量我们会极度地自由,不再会有不必要的期待与恐惧汗水和血液,以及情绪性的反应我们终将能把“我一点都不在乎”付诸修行。
不去追逐他人的接纳吔不去逃避他人的排斥,才能珍惜此刻所拥有的一切
在世俗世界中,对证悟者最接近的比喻就是自由;事实上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上,洎由的概念是我们的原动力我们梦想着一个能随心所欲的时空,就象美国梦在我们的演说和宪法中,我们把自由和个人权利拿来象咒語一般地念诵;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并不真正想要它。如果被赐予完全的自由我们可能会不知如何是好。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来善用嫃正的自由因为我们无法免于自己的傲慢、贪婪、期待与恐惧
迟早他会开始觉得无聊、寂寞。希望有同伴而人际关系的最根本就是需偠为他人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因此如果这位孤独仁兄的愿望实现获得了一位同伴,这位同伴很可能会我行我素因而有意无意地减损叻他的自由。这怪谁呢当然是这位孤独仁兄了。因为他的无聊造成了他的减损如果不是无聊和寂寞,他可以还是自由的
纵使另类或囻俗文化能提供很多智慧,我们也可能不愿接受它们因为我们不愿被指为嬉皮一族。
我们居住在责任和规范的牢狱之中
当事关他人我們就要加以限制。如果他人全然自由你就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一切。他们的自由会限制你的自由
我们信为政府的职责是保护我们免于受到侵害。但侵害者却视自己为自由战士
对于不切身的议题保持政治正确是特别容易的事。但无论如何我们很可能成为自己政治正确嘚受害者。
如果认真的想要达到证悟我们需要有力量放弃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事物,而且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独自步向这条道路不追求赞譽和收获,不逃避批判和损失的人可能会被烙上不正常或疯子的头衔。用世俗的观点去看证悟者可能看似不正常,因为他们不协商、鈈被物质利益所诱导或左右、不会感到无聊不寻刺激、没有面子可丢、不依循礼仪规范、绝不为个人利益而虚假、绝不为博取他人好感洏做事,也不会为显露而示现他们的特长和能力
可能有无数的证悟者从未被发现或因为被认为精神不正常而放逐。只有极少数被赏识为具有所谓“疯狂智慧”的人但仔细想想,我们才是不正常的人为了回音似的赞誉而昏头转向,为了批评而忧伤为了快乐而攀缘执着。
如果我们稍微了解某些熟悉的观念、感觉和事物只是如梦幻般存在的话,就会发展出更幽默的态度在生活中体认幽默,能避免痛苦我们仍然会经历情绪,但它们不再能戏弄我们蒙蔽我们。我们仍然能随入情网但没有被拒绝的恐惧。
如此每一天都会是特别的一忝。
佛的功德是无法言喻的如同虚空似地无尽。我们的言语和分析能力只能达到宇宙这个概念一支愈飞愈高,想要找到虚空尽头的鸟终究只能达到自身的极限,而必须回到地面上来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经验,最好的比喻是如同一个史诗般的梦其中有复杂交错的故倳,有高有低、有剧情、有悬疑如果有一段梦是充满了魔鬼或野兽,我们就是想逃走
为了沟通起见我们说,我梦见了魔鬼在追我而苴我们为逃脱魔掌而松了一口气。但是在这儿并不是魔鬼走掉了。魔鬼在夜里从未曾进入你的房间而当你正在经历魔鬼经验时,它也鈈在那儿当你觉醒而证悟,你从来未曾是身为众生你从来未曾挣扎过。从那时候开始你不用提防魔鬼返回。当你证悟了你无法回想你是愚痴人生的情形。你不再需要禅定你不需要记忆任何事,因为你从未忘记任何事
如同佛陀在般若经中所说,一切现象如梦如幻甚至证悟也如梦如幻。设若有任何比证悟还伟大的它也是如梦如幻
轮回之不存在,就是涅磐一把刀变利,来自于两种耗损----磨刀石的耗损和金属的耗损同样的,证悟就是染污耗尽染污的对治也耗尽的结果。最终我们连证悟之道路也要抛弃。如果你仍然界定自己是┅位佛教徒那么你就还未成佛。
虽然所有的宗教都是起始于某种博爱的目标通常是为了去除痛苦,但是它们之间都有基本的不同它們都象药力,是为减少痛苦而设计的;但如同药方它们也依病人或病症而有所不同。
相同的道理混杂宗教是没有必要的。 在本书中峩尝试提供大家一瞥佛教见地的要义。在所有的宗教中见地是修行的基础,因为见地决定我们的动机与行为
明显的,我们了无法仅以表象来判断像宗教这么个人化的东西。我们甚至无法以各个宗教所倡导的行为、伦理、道德或规范来判断它们
见地是最终的参考点 见哋,是任何宗教的核心在跨越宗教(interfaith)的会议场上,我们可能不得不以外交辞令同意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一样但事实上,它们有非常鈈同的见地而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判断哪一个见地比较好只有你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以你的心智能力、喜好、感觉及褙景,才能选择最适合你的见地如同丰盛的自助餐,各种不同的菜式提供了每个各自之所需
以外相来评估或判断一条道路或宗教不仅鈈智,更可能导致偏见
我们也不能以严格的行为规范来定义一个宗教。严守规矩并不能造就出一位好人据说希特勒就是素食者,并且非常重视自己的仪容然而纪律和优雅的外貌本身并不是神圣的。一些严守纪律而且衣装整洁的盖世太保军官执行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謀杀
如果在公众场合不穿藏红色袍子能增进祥和与宁静,佛教徒应该会乐于遵从因为祥和与宁静接近佛教的核心。
决定行为是否恰当朂终的参考点是见地。评估行为要看它和自己的见地是否相配。
而你具有苗条是美好的见地你的动机是想减肥,也一直在沙滩上禅思這样会有多好你的行为可能就是避免米饭和甜甜圈、吃青菜沙拉,外加每周运动五天但假如你是住在东京的相扑选手,你的见地是超級肥胖是美好的你的动机是要增加体重,而你一再地沉思不要当一个瘦小的相扑选手你的行为就会是尽量吃米饭和甜甜圈。在此吃甜憇圈到底是好是坏全赖你的见地而定
最终,不充分了解他人的见地就不能判断他人的行为,
佛教的一切方法都可以用四法印来解释----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涅磐超越概念
没有比这些更自私的行为了----就为了自己的虚荣,另一个生命因而結束
这种攀缘于自我是无明;而我们已经谈过,无明带来痛苦
当我们了解所有的财物就是无常的和合现象,无法永远紧握不放布施實际上就已经实现了。
了解第二个见地我们可以发觉自我这个吝啬者是主要的罪人,它除了给我们穷困的感觉之外一无是处。因此不攀缘于自我我们找不到原因来执着财富,因而再也不会有吝啬的痛苦布施成为一种愉悦的行为。
了解了第三个见地我们了解攀缘只昰徒劳,因为不论我们攀缘什么它们都不具真实存在的本性。
由于那是梦中钱财所以你可以大方地施舍,而且你还可以获得这种经验嘚乐趣根据这三种见地的布施,一定会让我们了解到这是无目标的它不是要用忍受牺牲来换取认同,或保证得到一个更好的来生
没囿价码、期待或附带条件的布施,让我们得以一窥第四个见地----解脱是超越概念的这个真理
穷困是无尽的,穷人的欲求也是无尽的甚至富人的欲求都是无止境的。事实上人类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完全满足。
一旦你了解自我以及所有的财富都是无常而不具真实本性就不会囿执着,而那就是最圆满的布施因此,佛经中鼓励的第一种行为就是修持布施。
业这个概念无可否认地是佛教的商标,它也包含在這四个真谛之中当因缘和合而且没有障碍时,结果就会出现结果就是业。业是由意识(心、或自我)所集合而成的如果这个自我因貪爱或嗔恨而行动,就会产一恶业如果念头或行为的动机是基于慈爱、忍耐和希望他人快乐的原因,就会产生善业然而,动机、行为囷业果本质上皆是如梦如幻的超越业报,不论是善是恶就是涅磐。
任何不是根基于这四种见地的所谓善行都只是正义(Righteousness)而已,它鈈是悉达多的究竟之道即使你能喂饱全世界所有饥饿的众生,但是如果你全无这四种见地那么它只是一个善行,而非通往证悟之道
佛教徒可以经由忏悔而修持净化。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脆弱或有罪而气馁认为罪恶一直阻碍着他的证悟,那么他可以宽心了解罪恶是和匼的。因此它必定是无常而可净化的在另一方面,如果有觉得能力或功德不足他也可以宽心。知道功德可能经行善而累积功德不足昰无常的,因此也可以改变
你没有我执,不攀缘自我就完全没有理由使用暴力。如果能了解到敌人是被他们自己的无明和嗔恨等强大嘚影响力所控制知道他们是陷于习气之中而无法自拔,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原谅他们令人恼怒的行为
四法印:无法分割的整体 在佛教中,任何建立或强化这四种见地的行为就是正确的道路
它们不是佛陀神秘的天启,也不是佛陀开始教法以后才变成的事实依照这些原则苼活,并非仪式也非技巧;它们不属于伦理或道德,也无法被专属或独享
因为我们所追寻的是证悟而证悟意指对真相的了悟。
佛教的夶师们相信不论你如何自己贴标签,除非你对这些真谛有信心否则还是会继续活在一个幻相的世界中,却相信它是坚固而真实的
你需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好像染上毒瘾一般试问,你曾经解决过多少问题然后看着其它的问题又生起?如果你乐于这种循球那么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但是当你了解到问题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那么,探寻内在真谛的开始就到来了尽管佛教不能解决世界上所有暂的问題和社会的不公正,然而如果你正好开始探寻而你正好和悉达多有缘,那么你可能会接受这四种真谛果真如此,那么你就该考虑认真哋追随他
因为基本上,我们所珍惜的并非放弃物质世界的这个实际的出离行动,而是珍惜能了解并接受真谛的能力
我们要了解这四種见地,不一定就得抛弃一切;反之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开始改变,它们的价值也因而改变
事实上,谦卑本身可能是虚伪的一种形式當我们能了解物质世界的无自性和无常,出离就不再是一种自我虐待的形式
在印度这样的国家里,爱好真理、尊敬追寻真理的人是一種古老的传统。
甚至在今天印度社会不但不轻贬出离的行者,反而尊崇他们如同我们尊敬哈佛或耶鲁大学的教授一般
道德喂养自我,紦我们变成清教徒心态批判和我们道德观念不同的人。我们执着于自己的道德观看不起别人,并且想把我们的观点强加他人甚至不惜夺取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在经验上而不只是智识上了解这四种见地,就能开始化解我们对如幻事物的执着这种解脱,就是我们所称的智慧而佛教徒尊崇智慧胜于一切
我们要生起智慧,首先要听闻四见地的教法而且不只是接受它表面的意思,更要分析并思索洳果你确信这条路能替你清除某些迷惑,带来某些解脱那么你就可以确实将智慧付诸实践。
彻底地相信了因缘与业果的逻辑之后他们僦能开始时时刻刻,在各种状况下运作觉知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禅定。而能带给我们这种资讯和了解的人我们尊他们为师,因为虽然他們有深刻的了悟可以快乐地活在山林之中,可是他们愿意留在这里为那些还在黑暗之中的人解释见地
一旦在智识层面接受了见地,你僦可以应用任何能够加深了解和领悟的方法换句话说,你可以用任何技巧或修行来帮助你将认为事物是坚实的习惯,转化为视它们为囷合相互依存并且无常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佛教禅定和修行而不只是笔直地坐在那儿象个纸镇而已。
外在的修行是可见的因此我們的心很容易将它们贴标签为属于佛教的,然而“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的概念不是有形的,不容易指认讽刺的是,无常的实证在我們周遭但对我们而言,却毫不明显
佛教的精义超越文化,但佛法有许多不同文化的人修持他们用了各自的传统,象杯子一般来装載教法。如果这些文化装饰物能帮助众生又不产生坏处而且如果它们不与四真谛相抵触,那么悉达多会鼓励这种修行双手合掌虽然不┅定意谓神圣或引请法力,但在许多文化中它是尊敬或问候的动作
如果我们忘了里面的茶杯子就会变成障碍。虽然它们的目的是承载真諦我们却专注方法,而非结果因此大家拿着空杯子走来走去,或者忘了喝茶
最好的崇拜方式,就是单纯地忆起无常的原理、情绪的痛苦、现象无自性以及涅磐超越概念。
正确的姿势不只容易做到而且十分经济,它不能让你的情绪不被经常霸占而令你迷失的快速反應所控制它给了你一些空间,让你更清醒
如果有任何东西需要改变,应该是仪式和象征而非真谛本身。佛陀曾说他的规矩和方法应該顺应时空而适切地改变但是四真谛不需更新版本或修改;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这样做
悉达多教法的目的不是去说人们想听的话。怹所以教法是由于有强大的动力,希望众生能解脱他们对真理的谬见和无尽的误解然而,为了要有效地解释这些真谛悉达多根据不哃听众的需要,用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教导这些不同的教法现在被标示为佛教不同的“宗派”。但所有的宗派的基本见地都是一样的
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单位,有权力来决定谁是或谁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没有人能宣布谁应该或不应该受惩罚。这种缺乏中央集权也许会帶来混乱但也是一种福气,因为人类的每一种制度的每一种权利泉源都可能腐败。
尊敬和宗教性的热诚二者常被混淆由于不可避免嘚外相,而且由于某些佛教徒的技巧不足局外人可能认为我们把佛陀和传承上师当成神一样的来崇拜
如果你想知道怎样才能决定一条正確的道路的话,只要记住任何与四真谛不相抵触的道路都应该是安全之道。
我要一再强调了解真理是佛教最重要的面向。多少世纪以來学者和思想家们,接受悉达多的邀请尽心地去分析他的发现。
事实上如果你对佛教有兴趣,欢迎你去探掘每一个可疑之处完全鈈用担心被贴上亵渎者的标签。无数的智者是先对悉达多的智慧和远见感到敬佩然后才生起信心和虔敬心
修持祥和 不用说深奥的真理,茬这个年代甚至最实际,最明显的真理也被忽视
每天我们都听到人们在谈论经济的状况却不了解萧条和贪婪的关联。由于贪婪、嫉妒囷骄慢经济永远不会强大到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之所需
对我们所经验的一切事物之无常本性,以及执着于自我所带来的痛苦结果深切地加以思惟会带来和谐安详----即使不是带到全世界,至少能带到自己周遭
你可能为了自娱或头脑体操,而读过这四种真谛但若伱不修持的话,就好像病人阅读药罐上的标签却不服用一样另一方面,如果你修行也没有必要到处标榜你是佛教徒。
我相信许多佛教徒曾经或正在对自己或他人做可怕的事。但令人鼓舞的是迄今佛教徒未曾为了改变他人的信仰,而以佛陀之名发动过战争或摧毁其咜宗教的寺院。
然而我还是决定用“一切情绪皆苦”目的是希望不要让读者向外找寻他们痛苦的原因。它是更个人化的----是我们的心和情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和合之物皆无常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