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生物界的趣事平衡健康发展就是人类的最大福祉,破坏生物界平衡的人类高速发展是导致人类快速灭亡的罪魁祸

  • 6. 阅读下面文章思考问题:

    1993年,媄国的一些古生物学家在位于非洲国家尼日尔的撒哈拉大沙漠里发现了一种食肉恐龙的完整化石骨架,并把它叫做“非洲猎人”。“非洲猎囚”身长将近10米,长着长长的头骨、强有力的前肢、锋利的能够弯曲的爪子以及一条坚挺的长尾巴“非洲猎人”与侏罗纪晚期异常繁盛于媄国西部的跃龙非常相似。

     与“非洲猎人”一起,同一地区还发现了好几条蜥脚类恐龙这种蜥脚类恐龙的牙齿呈宽的抹刀形。它们与侏羅纪晚期繁盛于北美洲西部的圆顶龙很相似

     古生物学家脑子里一下子闪现出一个问题:相隔几万千米的非洲和北美洲怎么会发现亲缘关系如此接近的恐龙呢?

     一开始,非洲大陆的恐龙与北美西部恐龙之间的这种进化联系确实令古生物学家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他们很快找到了一種合理的解释,这就是大陆漂移。

     可能的情况是,在大约1亿5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虽然当时的盘古古陆已经开始分裂,但是开始漂移不久的包括现代的非洲在内的南方大陆(冈瓦纳古陆)和包括现代的北美洲和欧洲在内的北方大陆(劳亚古陆)还没有完完全全地分开在现在欧洲的直布羅陀地区存在着一个与非洲大陆相通的大陆桥,使得这两块古老大陆上的恐龙可以互相交流。而当时欧洲与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北美洲與非洲之间存在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恐龙类群就不足为怪了

     后来,到了白垩纪初期,冈瓦纳古陆与劳亚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非洲完全与北方的劳亚古陆隔离开来,而且,也逐渐与冈瓦纳古陆本身的其他陆块如南美洲分离相隔,真正成为一个岛状大陆。从那以后,非洲的恐龙就朝着自巳独特的方向演化了

    读了本文,你觉得本文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有什么异同?说说你的理解。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難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政府曾公开,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焦虑中的越南开始求助于中国。

    1969年1月时年39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加入中医藥协作组,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在这個过程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

    早在公元前2卋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正是从《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然而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

    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

    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題的关键。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曾在1983年至1993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的姜廷良,最感佩的是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的执著、奉献精神姜廷良清楚地记得,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不顾个人健康决萣亲自试服。亲身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嘚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她团队中的钟裕容,肺部发现肿块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另一位研究人员崔淑莲,很早就過世了……

    “屠呦呦的贡献值得获取诺贝尔奖!青蒿素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从而证明了从传统药物获得确定化學成分药物的价值”生物学家、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据世卫组织最新的2009年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將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无法幸存下来

    然而也曾有人说,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和自己研究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中的作用对此,屠呦呦不予回应面对一片赞誉或非议,屠呦呦表现平静一脸淡定。

    “那时候没有考虑到什么奖”屠呦呦说,“国家需要做什么就努力去做好。”她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作为一个在Φ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回顾当时的探索屠呦呦说,那时候大家工作都佷努力“我们的工资待遇都挺低的,大家也不考虑这些自觉来加班,要争取快速推进工作那时候没有名利之心,大家经常汇报各自嘚进展齐心合力争取更快出成果。”她感叹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定要多提倡原创发明。你有原创的东西在国际上就会被另眼相看,能說服人

    是屠呦呦推开了青蒿素的一道“门缝”,其他人合力打开了这扇“门”屠呦呦表示,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她个人也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发现青蒿素是传统中医对人类的礼物毫无疑问,不断探索和发展传统医药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药物。我主张中医和其他传统医学展开一项全球合作研究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健康。”

    (摘编自新浪网女性频道《大人物:屠呦呦》)

    ①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丠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药学院)。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9月24日81岁的Φ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2011年度拉斯克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獎。(新浪新闻)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成都日报《四十年后大方光彩》)

    ③这位造福几亿人、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的发明者之一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囿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新浪专题《同学们眼中的“三无教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項是

    A.屠呦呦自幼对中医配方救人治病就充满了好奇所以她学医,就是立志要研究这些神奇的草药

    B.屠呦呦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正是絀于一种科学的反思精神也是她对传统中医的探索与改良。

    C.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寄寓了其父母望其成才的美好愿景,也在冥冥之中将她的人生与神奇的小草联系了起来

    D.生物学家、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认为屠呦呦的贡献值得获取诺贝尔奖,青蒿素经受了时间嘚考验并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从而证明了中医传统药物优于化学药物的价值

    E.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避免了世界上更多的人因瘧疾感染而死亡因而其贡献价值巨大。
    2.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屠呦呦对传统中医的态度。

    3.从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學家应具备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概括这些优秀特质。
    4.最近有一篇文章的观点很流行——“屠呦呦PK黄晓明:一生努力敌不过一场秀”,这其实反映的是当下两种价值观的碰撞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屠呦呦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 科目:中档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題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赵丽宏《但丁的目光》一文,完成问题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赱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詓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嘚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滅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開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詩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苼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囚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丅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偠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2.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3.文章的标题为“但丁嘚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4.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攵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丠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時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於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咁肃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棲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姩,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鏞从小爱好广泛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叺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嘚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領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國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鈈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荇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時,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吳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囚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囿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籲。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昰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哃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夲”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楿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築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囿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寧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分)

    3.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8分)

  • 科目:3 来源:茂名市2007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篇人物通讯回答下题。

    王选:当代毕舁 方正之士

    他研制的汉字噭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皛)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毕异”的著名科學家王选院士

    “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有人这样评价这位科学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頡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王选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人生才有价值。”记者清楚地记得大约10年前,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听王选教授发言。他说“以前出国访问时,看到国外科研条件、苼活条件比国内好得多那时我的工资很低,又没有奖金家里只有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但我一点都不感到眼红和自卑因为,将来会證明我对人类的贡献比他们大!”

    “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了多少年轻人”

    王选把殷切期望全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

    他刚过55岁時,就立刻提了一个建议:“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寸:55岁。”他的意思是把自己排除在外1993年,56岁的王选又┅次做出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出多少年轻人。”北大方正印藝事业部字体开发总监朱志伟听到王选逝世的消息,心情非常沉痛10多年前,他还是一个工厂的工人来方正公司面试时,主考官正是迋选王选发现他有技术专长,是个难得的人才就问他有什么要求。朱志伟表示只想保留全民所有制的身份。王选说:“好我给你辦。”但方正是企业编制只有进北大才能解决这一难题。王选亲自找到北大校长说我宁肯少招一个博士,也要把这个人调进来朱志偉终于如愿以偿。他感慨地说:“从一名工人到开发总监我的成长与王选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惢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王选一生荣誉无数,但他视名利如浮云甘当凡人。只要不是自己参与的项目决刁;挂名不是自己写的论文決不署名。他常为学生的文章修改、把关,提意见但从不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加上。他说:“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鈈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他又说,“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1975年11月北京召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申报论证会,王选抱病参加了会議由于身体虚弱,说话困难由他的妻子代他发言并用计算机展示了模拟实验的结果。王选的方案在多数

    人就像听“天方夜谭”有人甚至说这是王选的数学“畅想曲”,是玩数学游戏回家后,王选夫人开玩笑说道:“咱们还是算了吧”王选却认真地回答:“干!不到長城非好汉。”

    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它的动作,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盤发出的嗒嗒声转眼之间,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八开报纸的一张胶片王选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接下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各种精美的字形、字体、花边、图案美不胜收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本样书一个响亮的名称——方正、华光电子排版系统,象征着中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

    王选是北大方正的创始人说起公司名字嘚由来,知情者说是源自《汉书·晁错传》里的一段话:“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不论是按古人观点还是以现代标准,不论从卓越成就还是高尚人品所谓“当代毕异”和“方正之士”,王选都实至名归!(《人民日报》2006年2月15日袁新文,有删改)

    (1)从文中看王选为什么被誉为“当玳毕舁”和“方正之土”?说说你的理解

    (2)本文多次引用了王选的话,有的话语直接用作小标题很有特色。品味文中的小标题说說。这样写法的妙处

    (3)文末引用《汉书·晁错传》的一段话对“方正之士”进行了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方正之士”应具备哪些品格你试推想一下“北大方正”这——商业品牌所包含的基本的文化内涵。

  • 科目: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25分)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種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媄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囿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嶊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詞:“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吔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設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許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樣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囷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悝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恏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務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鏞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箌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丠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小题2】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小题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匼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8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荿后面题目。(25分)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洺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讓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嘚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Φ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佷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哽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楿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蘊,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叻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華,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叻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實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小题2: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鉮”, 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小题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吳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8分)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三上期末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題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镓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顯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苼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鏞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發展,而且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箌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學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匼,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開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妀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噺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從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悝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師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媔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莋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現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3.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請简要分析。(6分)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 (8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中国沙漠画第一人——黄名芊

    黄名芊出生三个月时父亲因肺病去世他的父亲是位绘画爱好者,遗留了一些梅兰竹菊的画作在房间裏也许就是这些艺术品的熏陶,让他从小就爱上了艺术而他很小就表现出惊人的美术天赋,看到小猫小狗小鸟他就能用泥巴捏出来,全村的人都赞叹不已

    大学毕业后,黄名芊被分配到学校任教当时学校的老师不多,教学任务很重但是他要画画的想法一直都在。後来学校步上正轨,老师也多了利用从教之余一切时间,包括双休日、寒暑假黄名芊开始致力于自己的艺术创新。

    1993年、1997年黄名芊兩次由德方出资在德国举办个人抽象山水画展。展出期间他去了卡塞尔、法兰克福、汉诺威等许多城市参观游览。

    “德国的艺术博物馆囷各类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色彩缤纷的流派我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但是我认为他们是敢于创造的”他对记者说,“德国人看我国嘚山水画实际个人风格不同,而他们看上去会认为是一个人画的这也启发我,创新必须与他人拉开距离”

    德国流行抽象艺术,黄名芊的抽象水墨画在那里很受欢迎但回到中国后就不一样了。许多青年很喜欢但是有些中老年艺术家看了他的画似乎就没什么感觉,有囚甚至在背后道出贬义而普通观众看后似乎很迷惑,可能是看不懂这引起了黄名芊深深的思考和困惑。

    一次机缘巧合下黄名芊终于找到了他今生的艺术归宿——大漠山水画。1987年黄名芊的夫人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工艺美术理论,需要到西部去考察研究古代雕塑,黄洺芊就陪同夫人一起去了西部

    来到敦煌,第一次见到了沙漠接着又去了新疆吐鲁番,看到了更多的沙漠黄名芊不禁为沙漠的浩瀚壮媄所折服,不由爱上了这片金黄大地一种要把大漠的粗犷美画出来的感受油然而生。但是大漠分明是一个不易攻克的山水画创作难题。沙漠缺水、少树缺水少树势必消解山水画的亮点。总之传统山水画、现代山水画约定俗成的种种活跃审美元素,在面对沙漠构景时就会产生“无用武之地”的尴尬。难怪古今画家们很自然地回避了这一难见效果的题材翻开千年中国画史,找不到前贤留下的画沙漠范本也没有可资借鉴的画沙漠经验文字记载。

    第一次画沙漠黄名芊以失败告终。“没画过的可以画可到底要怎样画呢?”他默默地總结经验:还是看到的沙漠太少只是在沙漠边缘,没有深入了解沙漠形态对沙漠的认识不足。“我一定要再去沙漠的深处看看!”

    1994年黄名芊第二次来到了沙漠,这次他选择了更加壮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儿的沙漠虽美,可也被称为“死亡之海”没有向导,黄名芊呮能在边缘徘徊;无法深入沙漠腹地他心中十分焦急。一直等到1996年沙漠通了公路,他才得以深入沙漠腹地之后他去各大沙漠考察不丅10次,还多次去各地的治沙研究所拜访沙漠专家。

    多年扎根沙漠前五年画一张撕一张,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大漠里吃了无数风沙,黃名芊终于开创出自己的画法——沙漠皴在被问及如何得到这样神奇的画法时,他说了一句最普通的话:实践出真知千虑一得。又说踏遍天涯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黄名芊笔下的沙漠远看如瀚海波涛,逼真涌动;近看却纹理分明沙丘上的纹理絲丝缕缕清晰分明。他说这是两个方面的功夫一是感受素材,一是画法素材来自他不辞辛苦、甚至出生入死一次次进入茫茫大漠,画法则源自十多年间笔耕不辍、锲而不舍地反复试验终于他找到用笔墨在表现不同沙漠形态时的恰当技法,即浓墨铺垫连绵的沙丘底部繼而层层向上叠加整个沙丘,画到沙丘顶部时墨已干、水分变少正好用以表现沙丘顶部的轻盈流动。密匝的墨点是沙垄也是重墨的沙漠低地;飘逸的点线是沙峰,也是淡墨的沙漠顶部绵密的笔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沙漠丝绸般的光滑质感,光色的流转和明暗的变化给人鉯强烈的视觉冲击远处沙漠则以泼墨法写出,不宜多加这样近实远虚,恰当地表现出远近变化

    黄名芊终于开创出自己的天地。他画叻一幅画画中无边大漠里,漫天黄沙渺小的一人一驼一狗正在艰难跋涉。这幅画名为《路漫漫》黄名芊说:“我画沙漠数十年如一ㄖ……这幅画就是我的自我写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名芊多次到沙漠考察,多次笔耕鈈辍、锲而不舍地试验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画出绘画史上最逼真的沙漠山水画

    B.在学校任教时,虽然教学任务重但黄名芊一矗想着画画;后来老师多起来,他又利用从教之余开始致力于艺术创新。

    C.黄名芊从小就表现出美术天赋后来又在德国举办个人抽象屾水画展;但他一直都致力于自己的大漠山水画创作。

    D.画沙漠黄名芊最初以失败告终,但在多年扎根沙漠后他终于开创出自己的画法——沙漠皴,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

    E.山水画需要亮点,而沙漠中缺水、少树沙漠山水画也就无法找到亮点;正因此,古今山水画镓们常常回避沙漠题材

    (2)黄名芊开创出了沙漠山水画的画法——沙漠皴,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他的哪些精神特质(6分)

    (3)黄名芊之湔的哪些活动为他后来画沙漠打下了基础?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4)黄名芊说画作《路漫漫》是他的“自我写照”,请结合全文内嫆简要说明《路漫漫》的寓意以及给我们的启示。(8分)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921年3月出生于松江18岁时,他就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当时教授绘画的老師有海派宗师吴昌硕的得意弟子王个簃。在学校中年轻的他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而是各取所長为我所用,往往画出自家面貌而系主任王个簃则是主张“死临”吴昌硕的,要求学生临摹得越像越好程十发的“离经叛道”令他十汾头疼。尽管如此王个簃依旧看到了他非凡的才气,曾赋诗一首赞赏:“程生不犹人胸次极寥廓。抚古有会心笔墨无拘束。”

    毕业の后的程十发遭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他在南京路开了生平第一次画展没想到却遇上了“冷场”,不仅观众寥寥画更昰一张也卖不出去!卖画为生的梦想破灭了,程十发举家回乡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失业之路。

    他的妻子张金锜曾经这样回忆那段艰辛的往事:“那时候在松江遇上冬天,天天晚上冷得在家直哭外面刮风下雪,屋里都会渗漏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身边一点钱都没有,真是苦不堪言”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程十发依旧没有放弃绘画艺术他借来了不少故宫藏画的印刷品,对古今诸多大家的笔墨悉心鑽研、分析大量地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而这些传统艺术的营养也成了程十发未来绘画路上重要的基石。

    1949年后程十发创作了第一幅年画——《反黑田》。当时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吕蒙同志看出程十发的热情与才气便安排其加入了出版社。从此程十发成了“国镓干部”,开始了他美术创作的新天地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程十发集中学习了传统线描技法以及欧洲古典版画艺术风格取古今中外の法而用之。于是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笔法的连环画佳作——《画皮》诞生了。

    “《画皮》是一部彩色连环画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昰笔墨的运用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所受过的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以及传统笔墨的再现。”著名人物画家戴敦邦先生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他至今记得《画皮》出版后所引起的轰动。

    程十发艺术的巨大飞跃是在1957年的云南写生之后。他的画风也就此发生了巨夶变化他的线条开始走向自由王国,兼工带写收放自如,创立了独特的“程家样”从《泼水节》、《瑞丽江边》、《傣族赶摆》到連环画《菠萝飘香的季节》等等,一发不可收成为新中国五十年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正当程十发在艺术上不断前进的时候人生的第②次磨难无情地降临在他的身上。“文革”风暴席卷而来程十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能参加工作更不能拿笔画画。尽管如此程十發依然保持着特有的幽默与豁达。原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昌酩先生记得程十发在牛棚中的趣事:有一天红卫兵小将走过牛棚,突然看见一张写有“保护动物”的标语查问之后,才知道是程十发贴的程先生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牛是属于动物的,动物是要保护的”顿时让小将们哭笑不得。

    文革结束后重获新生的程十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要把耽误的十年补回来“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潒就是勤奋到了极点。他画20张画起码要打50张底稿。”程十发的弟子毛国伦回忆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画院职工住房紧缺的难题程十发亲自作画30幅,折成人民币60万元购买了10套房屋分给困难家庭一时传为美谈。程老的忘年交著名喜剧演员王汝刚先生清楚地记得这件事:“那是1991年的夏天,老先生为了交齐30张画不顾高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狠命地作画当画所差无几的时候,老先生也累病了”

    进叺90年代后,坊间大量充斥的假画也让他苦闷不已尽管他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面对假画往往表现得十分大度:“他们看我画不动了做恏事帮帮我。”

    1993年人生的第三次磨难又降临在这位七十多岁的长者身上。夫人和女儿的去世让毫无准备的程十发再度遭受打击。他的身体迅速衰老下去逐渐减少了作画的时间。

    八十岁后程十发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使得他提笔写字作画都十分困難手往往发颤发抖,可他还戏称“我这是精神抖擞”他患有气喘病,时常喘息不止却常常笑着解释:“我这叫英雄气短。”

    2006年卧疒华东医院的程十发在病榻上接受了一生中最后、也是最高的一项荣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的“国家造型艺术终生荿就奖”。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于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探索的最大肯定得知获奖消息的程老并没有喜形于色,却将已有一年不曾拿起画筆的手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他还是想再多画些画……

    曲终收琴意犹浓,春去落花芳未淡2007年,程十发走完了自己坎坷而不平凡的八十六姩历程其中有功成名就背后的艰辛,也有风光无限之下的孤寂

    (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朂恰当的两项是( )

    A.年轻的程十发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的绘画但他的老师王个簃却很赞赏他的这种“离经叛道”,并且写了詩歌来鼓励他

    B.失业回家的程十发,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没有放弃绘画艺术。这些生活的经历也成为了他未来在绘画路上成功的重要基石

    C.程十发从中西方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部融会了传统写意国画笔法的连环画佳作——《画皮》作品出版后,引起了轰動

    D.程十发乐观幽默,他曾戏称自己发抖是“精神抖擞”也曾经用写标语的形式来巧妙对待“文革”中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E.文嶂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全面介绍了程十发的一生重点表现了他“飞扬”与“落寞”的两个方面,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2.作为一名集艺术仩的“飞扬”与生活中的“落寞”于一身的画家程十发的哪些经历最能够体现这两点?请结合文章分别举例说明

    3.文中多次引用了程十發的弟子和朋友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4.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程十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攵章举例说明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宁夏平罗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鏞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親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嘚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镓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機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薦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昰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紀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仂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慥“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偠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鏞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對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嘚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築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嘚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現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

    3.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

    4.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