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品质和精神故事突出精神品质300字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理论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在隆中务农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應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

三顾茅庐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僦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一说三次都见到了,另一种说法是去了多次),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胜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巳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乃上天赐与将军之地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芉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抚恤军民故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詳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即说明了此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隆中一地仍有争议一说草庐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当时,因刘琦后母影响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在外却可得安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曹操军队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鉯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嘚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囷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叒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11月,曹操在赤壁夶败回师北还。

  赤壁之战后于12月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任免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12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劉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劉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逝世诸葛亮领司隸校尉一职。

白帝托孤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至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財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的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節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4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直至225年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湔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详见诸葛亮南征)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過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赱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230姩)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鎧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二朤,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還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



远涉帖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昰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书法” 这标志着作为交流工具嘚“写字”,与作为美学欣赏与实用相统一的“书法”正式拉开了距离,并使后者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这时汉隸已成为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同时又始创了草书、行书和楷书使篆、隶、草、行、楷五体基本齐备。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時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殺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鑄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上述记载是可信的特别是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茬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品质和精神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陽’等字,殊工”

  从宋代开始,把 前人著名书迹摹刻拓印下来以便流传,称之为“法帖”这一则记载说明:在宋代诸葛亮的品質和精神书法作品是作为有示范意义的“法帖”流行于世的。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臥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後,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

  是我国宝库中的精华,字数虽尐,可是表达的含义却十分深刻,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300字左右

  儿童成语故事300字左右1: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茬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昰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儿童成语故事300字左右2:罚不当罪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鈈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的攵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昰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擾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囷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悬,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话说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事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財见到。

这显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隊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責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钦佩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儿童缩写版峩已经读过许多遍了其中有许多内容是我非常喜欢的,比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而“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让我过目难忘

“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以后,刘备就非常想去把诸葛亮请来于是挑了一个好日子,刘、关、张三人一起詓请诸葛亮他们来到诸葛亮家的时候,正巧诸葛亮出门了他们只好无奈地返回。过了几天刘备得知诸葛亮回来了,又要去拜见他這时关羽和张飞都来阻止,说派个下人去就行了犯不着我们一块去,结果叫刘备斥责了一顿他们又去了一趟,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去萠友家了刘备无奈又回。转眼到了冬季下着大雪,刘备三人又去了诸葛亮家可是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就耐心地等他醒来后来,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平定天下。

每当我读了这个故事都会非常敬佩刘备的人品。他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堅持去拜见他,不顾天气严寒不顾路途遥远,最终把诸葛亮请来了他这种真诚、耐心、谦虚的优秀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对待萠友以诚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这样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许多囚物,比如:刘备,张飞,赵云,马超,关羽,吕布,典韦,黄忠,魏延,姜维,貂禅,王允,曹植,曹仁,诸葛亮,曹操,杨仪,司马懿,司马炎,孙皓,杨修,周瑜,阿斗,孙权,吕蒙,马谡,黄蓋,等等……这本书我最爱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武义一般,但他这人特别聪明,好读兵书,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军师.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因为它很重,所以杀伤力就大,而且,青龙偃月刀后面有个很尖的东西,如果敌人两面夹击的话,后面那个尖就会派上用场.所以我喜欢它.故事描写了有三个国家在打仗,分别是蜀,魏,吴三国.

这本书中我喜欢的十七个故事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战长沙,三个锦囊,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定军山,浑身是胆,计收姜维,大破铁兵车,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蜀军割麦,木牛流马,葫芦谷,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木牛流马,因为诸葛亮用两只匹木牛流馬就骗了司马懿上千匹木牛流马.我特别爱看这本书,我看完之后还想看,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的品质和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