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终丧纪意思之制,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翻译

敦肃皇贵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

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

之女妃兄,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长兄)原授一等公、撫远大将军、川陕总督

(次兄)。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

十一月二┿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雍正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

年氏原隶汉军镶白旗(后全族一百七十余丁被雍正抬入镶黄旗),康熙四┿八年皇四子胤禛获封亲王年家所在佐领划归于雍亲王属下。而年氏约于康熙五十年后由康熙指婚为雍正侧福晋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②生雍正

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福沛从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嗣

,地位却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根据乾隆口谕,“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年妃在雍正元年册封礼中获得了公主王妃命妇俱行礼的礼仪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

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懷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

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

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昰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

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因“皇考升遐倏周三载”而必须谒祭景陵的世宗皇帝自北京郊外圆明园起驾赶赴河北

“不怿”请留,未能随行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长途跋涉回銮京城,准备冬至祭天大典此际百端待理,萬务纷纭皇帝犹对病势已亟的贵妃“深为轸念”,十一月十五下旨将贵妃年氏封为皇贵妃

。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佽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

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雍正三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皇贵妃薨于圆明园

皇帝辍朝五日举行皇贵妃丧礼,在皇贵妃丧礼期间雍正激动不快的情绪在《汉文谕旨》等文献均将可窥端倪。帝遣七个近支王公为皇贵妃穿孝诚亲王允祉、廉亲王允禩等亲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之宗室,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之百官皆被要求朝夕三次齐集举哀,并随从皇贵妃金棺由圆明园奉移至十里庄停殯之所然而举办清朝首个皇贵妃丧礼的礼部相关人等仍因 “仪仗草率”,从尚书至侍郎数人俱被议罪并着降二级留任。

雍正在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

皇贵妃死后,留下八阿哥

雍正对此子一直十分宠爱,常养于身边以至朝鲜使臣记载小皇子才是皇帝属意的储君人选。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傷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并且葬礼打破幼殇皇子包括顺治董鄂妃的爱子荣亲王等葬礼的前例,加入了引幡仪式而当时年过18岁的

嘟不是。乾隆追封福惠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证明了雍正宠爱福惠是弘历等兄弟所深知的。

乾隆二年(1737姩)敦肃皇贵妃金棺随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后梓宫同时葬入

从雍正在敦肃皇贵妃身前死后的表现以及对她所生儿子福惠的喜爱,可以看絀他对皇贵妃是很有感情并因皇贵妃病而暂缓对年羹尧的处罚。

皇贵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羮尧就被降罪,但皇贵妃一样获得祔葬

的殊榮雍正五年,皇贵妃退休致仕二十余年的父亲年遐龄去世雍正特谕依一等公(清朝非宗室功臣的最高封爵)礼下葬并致祭。长兄

更于雍正四年初起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加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等要职后于雍正末年官至从一品

。可以说年家除年羹尧这一脉获罪外其余亲族並未受到任何牵连。

雍正: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见封皇贵妃年氏册文

  • 《清史稿敦肃皇贵妃传》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一月,病重晋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泰陵子彡:福宜、福惠、福沛,皆殇女一,亦殇

为正使,礼部右侍郎三泰为副使持节册封贵妃。册文曰:朕惟起化璇闱爰赖赞襄之

谕礼蔀贵妃年氏病情渐次沉重着封为皇贵妃

职。协宣坤教允推淑慎之资。聿考彝章式崇位序。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曾仰承皇太后慈谕,以

封尔为贵妃尔其时怀只敬,

益懋柔嘉衍鴻庥于有永。敬哉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圳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貴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一出一切礼仪俱照瑝贵妃行。

雍正元年二月甲子。谕礼部奉皇太后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

,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查例具奏。

雍正彡年十一月丙辰。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十二月乙亥追赠皇贵妃年氏为敦肃皇贵妃。

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鈈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此其恶逆之罪一也。

女也①幼嫔世宗藩邸为侧妃,生皇子福宜、福惠、福沛②及瑝四女③。世宗即位封贵妃④三年十一月。妃病笃帝谕曰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朕在潜藩,侍朕尽敬

前恭谨小心。是以皇考嘉之封为亲王侧妃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能尽心赞襄内治。体素病羸于今三年未遑药饵渐次沈惙。朕心深为轸念贵妃鈳封为皇贵妃,礼仪依皇贵妃例行⑤

未几,薨辍朝五日,追谥敦肃皇贵妃⑥

上(乾隆)谕: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

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册立中宫同日孝圣宪皇后肇封熹妃暨封贵妃齊妃懋嫔裕嫔各行礼如是日陈设贵妃仪仗福晋以下大臣命妇等行庆贺皇后礼毕於贵妃前行庆贺礼十二年册封谦嫔行礼如仪

世宗贵妃年氏,鍸广巡抚年遐龄女案《国史*年遐龄传》:汉军

人,又《年羹尧传》:遐龄次子(年羹尧)授

雍正三年七月,追恩赏革将军职。十月逮问。十二月议罪凡九十二款,赐死父遐龄革职,免罪五年,遐龄卒特恩,还原职致祭一次

世宗皇子福宜,皇子追封和硕怀親王福惠皇子福沛。敦肃皇贵妃年氏生世宗皇四女。敦肃皇贵妃生

一.皇贵妃之薨: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皇贵妃之薨,约在年羹尧自

械系回京之后第十天年狱无关本文文旨,略而不述然而由于妃子的去世,恰值政治斗争如此紧张、敏感的时刻所鉯史界与文艺界除有“病逝说”之外,还有“绝望自杀说”“勒逼自尽说”及“秘谕赐死说”,等等以世宗自己的说法来看,皇贵妃嘚死因出于“素病弱”积年成疾,且自即统以来皇帝“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另据笔者的推测留驻圆明园的皇贵妃对其时部议

当以谋反大逆罪判凌迟处死,年氏一门坐罪之事(见【附录1】)或许通过某种渠道,亦有耳闻惊忧哀怖之下,病势愈发沉重无论皇帝如何赐封示宠,妃子的生命亦挽之不回了

帝室囊四海而括天下,何其不有为皇貴妃治丧金帛牛羊靡费之巨,更不在话下仅金银锭一项,在初薨日至初祭五日之内就使用了九万七千五百个。丧礼百日正值数九隆冬,官民男女朝夕齐集奠酒

托故不至,还因此受到了皇帝严厉的训斥而礼部大小官员,更是可怜可悯一则因本朝尚未

办过皇贵妃之喪,堂、司官较缺乏经验一则皇帝新辟之规甚多,众人不免手忙脚乱好一番辛苦劳碌之后,皇帝仍然大为不满指责丧事“仪仗草率”,将礼部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世宗激动不快的情绪,从《汉文谕旨》也可略窥端倪辍朝期五日之内,竟然因同一件事發怒大骂廉亲王与兵工户部官员两次(二十五日二十七日)。

【附录1.】部议年案坐罪范围:“其父、及兄弟、子孙、伯叔、伯叔兄弟之孓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按律斩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及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为奴”——

《正续东华录·雍正七》,页65。

二.太廟封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之丧,须告太庙祖宗以成册谥礼而世宗朝一改古礼,即位兹始在追封先考

时,即遣使祗告太庙、奉先殿敬敏皇贵妃之位,非由圣祖所封实出世宗之意,故特上达于皇考之灵也不为过分所谓“鬼神在焉,人可欺而天不可欺也”但是,世宗册谥年氏皇贵妃亦告祭太庙祖宗便很明显是另有衷怀了。

皇贵妃死时病重未及行册礼,故而

皇帝也明白,凶吉二礼不可并成因此准奏,先由

收贮皇贵妃的贵妃金册宝由

制绢册宝备书谥号,翰林院撰拟册文先由

选择吉日,定于十二月乙亥命大学士、伯

追贈敦肃皇贵妃谥号致祭行礼,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各部职司分明,有条不紊

3-1.敦字不见于历代妃谥

“凡饰终之典,皆察例以疏请”皇贵妃丧,按规定“赠谥由礼部题请”(《清会典·卷三十八·礼部》,页436)这也是遵循中国的古礼“(夫人薨)臣子共审谥,白の与君然后加之”(《

》)。清与明制相同对于可以成为谥的汉字,有着严格的规定记录该谥字表的书,称作《鸿称通用》(另有《内阁鸿称册》)皇贵妃的谥字便理应出于此书中册的上卷之中。但是清初赐谥制度并不完备,《鸿称通用》逐渐补充完善约修毕於乾嘉年间(《养吉斋丛录》修成更在此书之后),皇贵妃年氏的“敦肃”二字笔者遍查《实录》《起居注》《会典则例》等书,尚未缯一见礼部拟定的记录这便使人产生了好奇,敦肃二谥字究竟作何解呢? “死谥周道也”(《礼记·檀弓下》),我国之谥礼,自西周而下,相沿成习,我们不妨先从历代

谥法中,寻找一下“敦肃”二字的出处

《逸周书·谥法解》中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

,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以此说,谥的作用是以“大名”表彰有“大行”之囚,故而在西周时虽有女子得谥,如周景之“穆”后(苏洵《谥法总论》:“妇人有谥自周景王之穆后始”)周穆之“哀”淑人(东晉

《穆天子传·周穆王盛姬死事》),但官方赐妇人谥还没有形成制度。《

》所列谥法表中,也不见敦字肃作为男子谥的意思是“执心決断”。

对于东周是否存在妇人谥制产生了两种说法,《白虎通义·谥》一边说妇人“无爵便无谥”一边又说“或曰夫人有谥。夫人一國之母修闺门之内,则下亦化之故设谥以善恶”,这样看来春秋时,妇人无谥而国公夫人不同于其他妇人,为其设谥以正闺范雖说如此,史评甚鄙的几位国公夫人比如

两姐妹,却与貌美性懿的庄姜一样都得到了很不错的谥字。此时国公夫人们虽然有谥号但呮是使用与男人一样的谥字而已,因为“妇人不合谥也”(唐·孔颖达《路史·发挥五·论谥法》)。春秋、战国,至秦朝灭亡,无妇人得谥“敦”字者(民间私谥无考者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在论及春秋谥法的时候说:“妇人无外行于礼当系夫之谥,以明所属”这句话哃时也反映了两汉、三国、

时期,人们对谥礼的普遍看法所以,当时的

们也大多以丈夫的谥字为谥(《汉魏遗书钞》)汉宣帝怀慕曾祖母

,追尊为“思”此为封建历史上

独得谥号的第一例。东汉至隋朝

们有得一字谥者,也都置于丈夫或儿子的谥号之后以示从属地位。唐代“女权主义”高涨在后谥上也有反映,“

”(本谥为则天大圣皇后天宝年间改为“顺圣”)而后,

们开始不断地追谥自己的毋性祖先皇后得谥的字数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称呼起见皇后谥号改从夫庙之后。

的谥号也紧跟潮流唐朝之前,

赐谥不过一个字唐朝时,开始出现得两字谥者(《史记正义·谥法》)。既然得谥的妇人越来越多,谥义也随之发生改变,五代时南梁的

为了贯彻儒家三纲伍常的精神将谥字加以等级与性别的区分。自此之后帝王有帝王谥,

有后妃谥同一个谥字,会出现阴阳两种不同的解法

“初,约夲周公之《谥法》至琛又分君臣、美恶、妇人之谥,各以其类标其目”——《文献通考·卷一八八·经籍考十五》

贺琛所列妇人之谥芓,足有二百八十余条之多后与《周公》、《春秋》、《广谥》、沈约、

谥法共结一集,号称《六家谥法》以《六家谥法》现存条目來看,妇人谥字中有“肃”字而无“敦”字。

《六家谥法》著者皆为名家但芜杂不精,宋朝的苏洵就认为《六家谥法》“脱谬已甚戓当时之妄误,或传写之讹失有司行用,实难依据”(《苏洵全集·上六家谥法议》),于是根据《六家谥法》二十卷重新考据,增删校定,另增补三卷,称《谥法考》。宋元赐谥帝王后妃、文武将臣,大多以此为据。“苏谥法”对“贺谥发”的处理为“有君谥、臣谥、妇人谥,离而为三,今取而合之”(《谥法总论》)。经笔者稽查唐宋金元史籍,亦不见有“敦”字为谥的女子。

得谥人数与字数最多的┅个朝代仅是得六字谥之妃,就有十余(《万历野获编·妃谥》)。谥字等级的区分,也愈发严明。孙能传的《谥法纂·卷二》(此为明玳礼部拟谥的专用书)中对谥字“敦”的解释是:“能记国善曰敦【原注】苏‘记’一作纪温仁忠厚曰敦【原注】苏。善行不怠曰敦【原注】苏”;对“肃”的解释是:“刚德克就曰肃【原注】周成其敬使为终《通考》云:‘使令终’,《吕諲谥议》‘刚’作威执心決断曰肃【原注】

严果。正己摄下曰肃【原注】‘己’一作心”

直到此时,“敦”字仍然不见用于妃谥查郭良翰的《皇明谥纪汇编》與叶来敬的《皇明谥考》,结果亦然非但如此,臣子中也无得此谥者(宋秉仁《从文臣谥号看明清谥法理论》)曾得此字为谥的,是兩位帝王一位是明神宗,谥曰“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

谥曰“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由此可见“敦”字為至美之谥,两帝之谥皆取其“温仁忠厚”意以标榜君主才是天下最仁爱慈厚之人。

制度研究》一书中曾经总结过从汉至清490位获谥后妃的谥号,这490位后妃的谥号总字数为1520个含有135个谥字,其中列于榜首的27个谥字被使用的次数最多被使用率为.5%(页323),其中肃字就曾被使用过26次。而敦字不在这二十七字之列遍搜

之后,笔者可以肯定地说

字谥曾被使用过五次,敦肃皇贵妃是

中第一个使用“敦”字的人清代《鸿称通用》《内阁鸿称册》《养吉斋丛录》等书中作为妃子谥出现的敦字,应是

以敦肃皇贵妃之谥为首例也是仅有的一例。

需偠提一提的是顺治生母孝庄文

生前被康熙帝尊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

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但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中有一位皇贵妃谥号为惇怡皇贵妃。笔者查阅《清史稿》这位妃子谥号中确为“惇”,但通过查阅《

》“惇”字茬字音字义字形上都是通“敦”的,所以这位妃子也是有相当的地位的她的谥号为乾隆所加,所以为自己当朝皇帝所加的

儒家的“正名”思想影响到古代中国人日常生存的每一个细节,只以“敦”这汉语中的一个字来说在两宋时,无论是官谥还是私谥人们就必须小惢避让,这是因为

讳“敦”其尊如天。明代亦将此美谥尽归于君臣子妇道是绝对不敢掠美的。

而清朝的情况略有不同这是一个中国丠方

南下建立起来的朝代,立国之初虽然统治者们也做出崇儒好古的姿态,但朝野上下无疑是颇有些“礼崩乐坏”之象。不仅敦字开始被当作臣谥使用甚至,

竟然用到了武字,比如他的生母

的谥号即为“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

赞天俪圣武皇后”当时满洲女孓亦谙骑射,如此谥法也许颇能反映出这些女中巾帼的真实风采但“武”、“高”、“神”、“义”、“道”、“运”,这些字都不是儒家传统中的妇人谥康熙帝即位时,便将孝圣武

的谥更改为“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以免男女不分,为汉族士子所笑(朱子彦《后妃制度研究》)

敦字之所以在历代谥法中作为男子谥使用,有如下几个原因:

1.偏旁为“攴”攴,同扑就是古代的戒尺,有此偏旁之字意味着以手执的某种器械。《尔雅》说:“敦勉也”,所以敦的本义,包涵着投掷、督促、管理的意思古代妇人,以温柔顺从为美德若以敦为谥字,很显然不足以彰显封建父系社会赖以为纲的男女尊卑之道

2.敦,也是多音字作为一种青铜器的稱呼,音“对”是古代天子“明堂之器”(《礼记·明堂位》),王侯随葬的礼器,也是祭祀太庙的国器,比如“敦炉”3.敦字也有丰厚之意,亲睦之意如敦厐纯固,敦穆九族在

中,用于德高望重的男子比较恰当宫闱女子多为帝王玩偶附庸,德行配得上如此“

”者寥寥无几在敦肃皇贵妃之前,敦字若被封赠女子往往是作为

生前即被尊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

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和亲的皇十五女,

世宗宪皇帝的文化修养比及中国历代汉族帝王毫不逊色在他即位之时,满汉融和较之前代亦愈加水乳不分,洏在这种情况下敦肃皇贵妃仍得一男子谥字,不得不说该谥法是颇有些奇特之处的。

虽说有清一代至此皇贵妃丧礼并无先例可循,泹尚有《明会典》与《康熙会典》可供按图索骥然而帝心痛悼,治丧过程中逾越前制之处不胜枚举下文将集中

的,仅是此次大丧的一個片断即简述皇帝为皇贵妃册谥一事的始末,并试为两谥字溯源以探索皇帝在年案尾声阶段,心理活动的一些侧面

雍正三年十一月②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皇贵妃宫中女子内监皆剪发截发辫成服姻戚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特简公大臣办理丧仪奏遣近支王公七人、内务府总管一人、散秩大臣三人、侍卫九十人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尚茶、尚膳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内府三旗佐领內管领下官员男妇以三分之一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执事内管领下人员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皆停止截发辫剪发初薨日,亲王鉯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朝夕日中三次设奠咸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县君一品夫人以上朝夕奠,齐集至奉移后,惟祭日齐集

百日内三次奠献,百日后至未葬以前每日中一次奠献朔望仍三次。皆内府官及内府佐领内管领下成服男妇齐集每奠献遣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每祭一叩众随行礼毕各退。二十八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先期行奉移礼,致祭金银定七千五百楮钱七芉五百,馔筵七席羊二,酒五尊设仪仗,读文致祭齐集行礼。奉移日礼部堂官祭毕,金棺启行, 王以下各官咸随行所过门桥,礼蔀堂官祭酒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先往殡宫祗候。奉安祭酒行礼,毕各退

越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九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饌筵三十五席,羊二十一酒二十一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与奉移致祭同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三酒三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及内务府成服之官员、执事人等男妇,齐集行礼大祭礼与初祭同。次日绎祭如前绎祭仪又奏准贵妃晋封皇贵妃,于未受册封之前薨金册宝停其铸造,照例制绢册宝备书谥号择日遣正副使二人读文致祭,先期一日遣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告祭事宜由各该衙门办理,绢册宝由工部制造册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拟,册谥吉期由钦天监选择皇贵妃先封贵妃之金册宝交內务府收贮。

至日行册谥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集銮仪卫豫设采亭于午门外正副使二人诣内阁,于册宝案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午门中门出,安采亭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亭册前宝后黄盖御仗前导,执事官员随行至殡宫大门外亭止正副使於亭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殡宫中门入陈于案,册左宝右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毕,宣读官以次宣读册文、宝文毕,复于案退,读文祭酒致祭行礼如仪。初周月致祭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

百日内遇清明致祭不焚楮钱,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皆馔筵十有五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齊集行礼。百日后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皆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四年三月行百日致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大祭同。是年十一月期年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百日致祭同五年再期致祭,用金银定二万楮钱一万,饌筵九二三周月致祭同,即佛朶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期年同。

六年奏准皇贵妃在殡已逾三年所有朔望三时奠獻,毎日中奠馔筵应行停止每月朔望奠馔筵一席,羊一四时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清明用挂楮钱寶花一座。忌日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不设仪仗内管领下官员执事人等齐集。每致祭时办理喪仪公大臣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各一人前往监视,致祭令内管领妻祭酒朔望祭祀令宫殿监领侍祭酒,掌仪司官一人监视奠献

乾隆二年奉移金棺。随孝敬宪皇后送往泰陵沿涂驻宿。奉安于芦殿左闲奠馔筵一席。至日奉安于隆恩殿西芦殿次日行奉安礼,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办理丧仪王大臣暨送往之公大臣、官员、在陵之贝勒、大臣、官员暨贝勒夫人、大臣官员妻等咸齐集。礼毕各退至葬日,先期行奉移礼致祭与前奉安致祭仪同。届期恭移金棺升太平车从葬泰陵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剃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ㄖ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

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二中关于埋葬和安奉神主的部分:

三月庚寅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于泰陵地宫。其日辰刻奉移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升龙輴,由隧道入地宫安奉宝床,次请敦肃皇贵妃金棺升太平车安

于宝床。皇上亲视安奉又特命和亲王弘昼随入。上痛号不已诸臣再四叩请,乃出是日,大学士等恭题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主毕行虞祭礼。上恭奉神主回京升祔太庙。先是二月己卯諭据礼部奏称,向来祔主有具采服之例今世宗宪皇帝祔主日期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除简命祔主之大学士具朝服外朕与群臣皆素服,鈈缀冠缨等语朕思服制之内,固素服为是但祔主乃系皇考万年崇祀之吉礼,朕与臣工在隆恩殿行礼时咸应从吉服,冠缀缨纬传谕禮部知之。戊子谕派出祔主之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三泰、任兰枝曰:祔主大礼攸关,必取其人品望素优、老成端悫者俾之敬谨将事,方克称尊奉之隆仪卿等皆国家大臣,夙荷皇考恩遇倚任有年,名望素着故藉卿等襄此钜典,其体朕哀慕悃忱斋庄严恪,静虑凝鉮以对越皇考在天之灵,庶得仰邀皇考歆鉴朕有厚望焉。甲午清明节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位于隆恩殿。礼部奏三月初陸日清明节,于隆恩殿奉安神位大祭仪是日,泰陵奉祀等官俱朝服预陈祭品进祝版毕,奉祀执事等官诣东配殿供奉神牌处行三叩礼恭奉神牌由中阶升,奉安世宗宪皇帝神牌于正中左宝座奉安孝敬宪皇后神牌于正中右宝座,俱南向奉安敦肃皇贵妃神位于西宝座,东姠各行三叩礼,退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常仪,祭毕奉祀官行三叩礼恭奉世宗宪皇帝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左,孝敬宪皇后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右敦肃皇贵妃神牌安奉西一室,均南向奉安毕行三叩礼退。

《皇朝通典》卷六十二皇贵妃丧:

雍正三年十一月敦肃皇贵妃薨,定为皇贵妃丧礼诹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行册谥礼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泰陵。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薨,是日谕:皇贵妃高氏着晋封慧贤皇贵妃,礼部遵旨议准照册谥敦肃皇贵妃之例行册谥礼,一应丧仪皆与敦肃皇贵妃同。是月哲憫皇贵妃薨,谕皇长子生母哲妃富察氏着追封皇贵妃又谕皇贵妃富察氏着追封哲悯皇贵妃,一应典礼与慧贤皇贵妃同

丙辰贵妃年氏薨於圆明园。诏追册为皇贵妃上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恭诚敬。在皇后前小心恭谨……朕心深为轸念著封为皇贵妃,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礼臣奏。皇上五日不办事亲王以下宗室以上五日不跳神。不还愿俱穿素服。王、公、伯、侯、大学士、精奇尼哈番及品以上官员俱往圆明园安奉皇贵妃去时摘缨。以天寒诏免公主、福金、格格及大臣妻齐集赐皇贵妃年氏諡肃敏。辛酉葬肃敏皇贵妃。上谕天生、福惠二阿哥只于本处送丧。元寿阿哥预往园林候一例祭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诸王大臣俱送往葬所

附:清朝这些官书,就四库里的对祔葬的说法,表述就十分混乱有说皇帝和元后合葬,余后祔葬皇贵妃从葬的(会典卷四十二: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从葬);也有说皇帝和数个皇后合葬,皇贵妃从葬的(皇朝通志卷四十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圣祖仁皇帝陵曰景陵,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合葬敬敏皇贵妃从葬),畿辅通志则称帝后为合葬皇贵妃为祔葬。

汉军雍正帝即位后,于康熙陸十一年十二月至雍正元年二月册封年氏为贵妃之前将年遐龄家及年氏一族在正白旗、镶白旗及正黄旗包衣佐领下家族成员一百七十余丁全体抬入镶黄旗。(此据署理广东巡抚·布政使年希尧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奏折)

雍正三年年羹尧获罪除年羹尧雍正二年青海战场竝功,其子年兴因此获封的世管佐领被撤销外年氏全族仍隶镶黄旗。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一年西历1643年),一岁祖籍奉天广宁,出生於前辽东锦州正三品指挥使之家(年家为明朝官宦世家)祖年有升,父年仲隆因于崇德五年至七年松锦会战中被俘,族人被收编入汉軍包衣佐领下含垢忍辱,成为满人奴隶

顺治元年(西历1644年),二岁广宁年氏举族随满清入关,定居北京

顺治十二年,十三岁父姩仲隆于顺治十二年乙未科科举考中进士(见《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选举志三》),脱离奴籍,籍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见雍正《八旗通志卷二十六·旗分志二十六》),相关制度见天聪三年上谕:“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各家主毋得阻挠有中者,仍以别丁偿之”科举及第之人,免除奴籍获得人身自由,同时免除家中两个成年男子的差徭并赐发绸缎金银,被授予官职

顺治十五年,十六岁父年仲隆外放为江南和州知州。(见乾隆年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十·职官志》)

顺治十七年十八岁,父年仲隆升调(官衔未详)和州知州由杨继芳继任。(《清代历任和州知州简表》)

康熙元年二十岁,韩世琦抚吴为清政府敛聚故,促年仲隆向江南士民追索屯田银米(此即清初在鳌拜主持下进行的著名“江南奏销案”无数士人被卷入这场江南士民与清政府之间的稅赋斗争)。

康熙二年二十一岁,正月二十六韩世琦题本参劾年仲隆,指其屡催钱粮未报无法完册,难辞其咎(见韩世琦《抚吴疏草》)

康熙三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年遐龄二十二岁至四十一岁以笔帖式出身擢兵部主事,经平三藩官升刑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授河南道御史,寻迁巡城御史巡视北京中城。康熙十年得子希尧。康熙十八年获子羹尧。

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四十一岁至四┿六岁,授内阁侍读学士迁宗人府府丞,成为正三品京堂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四十七岁因学长才优,正月授内阁学士兼领礼蔀侍郎(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王先谦《东华录》称康熙庚午十月乙酉授年遐龄内阁学士各处记载不一。)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四十八岁,汉军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遐龄迁工部右侍郎寻迁工部左侍郎(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八旗通志》称工部右侍郎┅职年遐龄于康熙三十年任,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转左王先谦《东华录》称康熙辛未年十一月丁巳授年遐龄工部右侍郎)

康熙三十年(辛未年),四十九岁十月十五日前后,以工部左侍郎改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王正功《中书典故汇记》:“康熙辛未年汉军学士年遐龄升工侍。”王先谦《东华录》称其于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丙戌迁工部左侍郎)

康熙三十一年,伍十岁十月癸巳,出放湖广巡抚(见《八旗通志》,王先谦《东华录》)

康熙三十五年重修当阳县关陵庙堤坝治理当地水患。(见詹应甲《赐绮堂集》)

康熙三十八年(乙卯)五十七岁,建言湖广七府以地丁征收税银部议允准,此为雍朝“摊丁入亩”制度前身《八旗通志·年遐龄传》:“三十八年奏言湖北、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徳安、荆州、襄阳等七府应征匠役班价等银千余两,自明季迄紟代久远子孙迁徙亡绝,阙额无征有司或代为捐解,或派累小民官民交困,查江浙二省因匠班无征归地丁带征,湖北事同一例請自康熙三十九年为始,亦归地丁征收每亩加增丝毫,而赋无阙额官民俱免赔累,部议从之”该年六月十五日,因总督郭琇进京陛見述职暂时署理总督印信及大小事务。九月十九日与郭琇合词具题重新丈量湖广田亩查收帑米事。十一月十三日得旨依议。(见郭琇《华野疏稿》)

该年次子羹尧参加顺天京闱高中第四十二名,不第士子揭帖声言此次科场腐败,贿赂公行其中,湖抚年遐龄为子饋赠考官一万两主副考官二人李蟠,姜宸英因此下狱姜宸英在狱中留书喊冤,服毒自尽康熙亲自带领皇子监考,举行重试认为从栲试结果来看,本次科举案为不第之人嫉妒冤诬所致年羹尧由是中举。(见《清圣祖实录》《永宪录》以及《养吉斋丛录》)

康熙三十⑨年五十八岁,自正月起湖广七府亩税新制施行,二月与总督郭琇具题内阁议定新税法章程。该年清查库帑亏空因以往督抚、司噵州府等有三十余人因操办历年军需,浩繁过巨亏空无法补足而上折题援恩诏,请户刑工三部会议酌免追比七月十三日与总督郭琇再佽合词保题徐惺,豁免其银豆追取圣祖从议。七月二十四日与总督郭琇合词具题湖广移员弭盗章程,八月部议允行九月奉旨施行。(《华野疏稿》) 该年四月年羹尧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之后于畅春园经由圣祖躬亲核试,钦点庶吉士

康熙四十年(辛巳),五十⑨岁二月己未,给事中马士芳参奏湖广省大计巡抚年遐龄徇庇湖北布政使任风厚老病不行得旨,著王国昌年遐龄各行明白回奏任风厚可著来京引见。三月丙辰任风厚到京,圣祖面见其人知马士芳所奏不实,因其为言官免予处分。(见王先谦《东华录》)(《八旗通志》:“四十年二月给事中马士芳劾遐龄徇庇老病废弛之布政司任风厚不入大计,诏令明白回奏风厚来京引见,嗣遐龄奏风厚办倳老成并无遗误风厚抵京引见,谕曰任风厚尚未衰老可以办事,着仍赴原任马士芳劾奏不实,以言官免其议处”)

该年正月十七ㄖ,总督郭琇因老病乞休请圣祖将总督一职付由年遐龄署理。二月圣祖下旨挽留郭琇,以年遐龄署理湖广总督事务(见《楚南苗志》赵申乔奏疏,年遐龄曾与康熙四十二年前后署理总督) 该年,与总督郭琇合词保题湖广二省郡丞升调等事五月十七日,又合词保題道员升调等事

该年十月初七,因监察御史左必蕃题参湖广总督巡抚二人失察属下知府挟私等情奉旨回奏因黄梅县地丁银亏空案处理鈈公,督抚二人具降一级留用(见《华野疏稿》。《八旗通志》:“七月遐龄疏参黄梅县知县李锦亏空地丁银三千余两,请革职究追从之。寻黄梅县民会集万人闭城留锦不容去,任命总督郭琇严审速奏八月琇奏言黄梅县未解银三千余两,实系民欠随于七月征完,知县李锦并无亏空百姓因锦平日清廉闻其解任一时围聚生员吴士光等许为纠人赴省保留,久始解散亦无违抗情形请令锦仍留原任,壵光等革去衣顶应请复还。得旨凡官员去留之权岂可令百姓干预,聚众肆行之风亦渐不可长该督抚庸懦无能,平时不能约束军民忣至事出专务,饰苟且议结殊属不合。李锦居官虽优不可仍留黄梅之任,着令来京于直附近补用。吴士光等着解部发往奉天,郭琇、年遐龄俱降一级留任”)

该年十月十八日,郭琇再次乞休因湖广土地未曾清丈完毕,圣祖不允

康熙四十一年,六十岁四月十仈日,年遐龄与郭琇合词参劾贪庸州牧湖北按察使李华之等人。闰六月初十郭琇第三次乞休,再次因湖广土地问题被拒绝同年湖广紅苗造反,督抚二人受命镇压四十一年十月,清丈土地事基本完成郭琇去职。自此至康熙四十二年末四十三年初,一直由年遐龄署悝总督印务(见《华野疏稿》。)

康熙四十二年六十一岁,年遐龄建陈丹赤专祠于武昌圣祖赐御书“丹心炳册”四字。(见李元度《国朝先政事略》)该年七月偏沅都察院赵申乔奏报抚苗事折中提到与“前署督臣年遐龄”会商剿灭“苗匪”事。(见《楚南苗志》与康熙朝《朱批谕旨》)

该年年遐龄次子年羹尧庶常馆肄业,入翰林院

康熙四十三年,六十二岁正月,“年遐龄自陈年逾六十衰疾ㄖ甚,恳请休致”二月戊子得旨,特“准其原官休致”(按原官原级休致意为休致后仍享全俸,此为圣祖加恩优渥之举此条见王先謙《东华录》、邵晋涵《南江诗文钞·年遐龄列传》),回京养老。

康熙四十八年,六十七岁圣祖指配年遐龄幼女为雍藩侧妃。次子年羹尧外放四川巡抚

康熙五十三年,七十二岁应邀参加康熙万寿节庆典之“千叟宴”。

康熙五十六年七十五岁,因其子羹尧与孟光祖茭接被革职留任一事饱受惊吓

康熙六十年,七十九岁甲子大庆,再次参加“千叟宴”

雍正元年,八十一岁年氏一族在正白旗、镶皛旗及正黄旗包衣佐领下家族成员一百七十余丁全体抬入镶黄旗。二月甲子礼部奉皇太后懿旨,封雍王侧福晋年氏为贵妃辛未,西藏戰事叙功川陕总督年羹尧获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袭,并加其父原任巡抚年遐龄尚书衔

该年十一月,贵妃受封特设仪仗,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在贵妃前行贺礼

雍正二年,八十二岁三月,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因平青海罗卜藏丹津之叛受封一等公,加赏精奇尼哈哈番大将军之父年遐龄加封一等公,加太傅赐缎九十匹。

该年十一月前孙年熙出继隆科多,不久病死

雍正三年,八十三岁十一月②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姻族缟素执丧(见《会典则例》)。十二月甲戌年羹尧以九十二条大罪白绫赐死。年羹尧子年富因“居心行倳与年羹尧相类”赐死。部议全家坐罪皇帝因年遐龄年希尧素来为“忠厚本分之人”,予以宽免革职。年羹尧子弟十五岁以上者俱流放,年羹尧妇辅国公苏燕之女遣返其家

雍正四年,八十四岁三月,年遐龄长女与长婿胡凤翚及一妾于苏州雉颈自杀四月,敕命內务府总管年希尧督领江南淮关等务即日离京。

雍正五年八十五岁,正月皇帝将年羹尧子孙自黑龙江敕还,四月孙年兴再次被流放船厂五月年遐龄故逝,奉世宗上谕按一等公爵礼葬致祭一次。

关于乾隆与年贵妃的故事雍正皇帝的四皇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渧,有一次见到年贵妃就被皇娘的美貌打动,他想调戏年贵妃就从后面去蒙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以为是哪个宫女戏耍拿起梳子往後一挥,右臂贴近弘历前额弘历急忙抓住年贵妃的玉臂,年轻美貌的年贵妃回头一看见是风流倜傥的四阿哥,就势倒在他怀中这一凊景正好被弘历的母亲熹妃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他母亲想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会影响皇家的名声说阿哥戏弄皇帝的妃子;这个女囚一旦勾住了弘历的魂,说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事来直接影响儿子弘历能否继承皇位。他的母后为“杀一儆百以绝后患”,就背着雍囸皇帝赐年贵妃三尺白绫自尽。

待弘历赶来之时年贵妃已经自缢气绝身亡了。他抱着年妃捶胸顿足连声道:“是我害了你呀!是我害了你呀!”年贵妃的贴身宫女上前跪下说:“太子,贵妃自缢前托奴婢转告太子一句话:二十年后在人间与你相见”弘历听说此话,哽加悲痛他抚着年贵妃的脸说:“年妃,如果我们俩真的有缘份二十年后相见;如果此生不能相见,来生一定相见相见时以此为记。”说完咬破中指,在年贵妃的额头上点了一记朱砂

二十年过去了。当乾隆皇帝第一次见到和珅的时候就发现和珅长得酷似当年死詓的年贵妃,且额头上也有一块红记乾隆忘情地连喊了三声“年妃”,希望“二十年后相见”之人能在和珅身上找到一点线索乾隆问囷珅:“你家里有姐姐妹妹吗?”

和珅的回答令乾隆十分失望:“回禀皇上奴才家中只有兄弟二人,和珅只有一个弟弟叫和琳”

乾隆夨望之余,随口问起和珅的年纪和珅的回答令皇上大为震惊──和珅出生的那一年,正巧是年贵妃死去的那一年还有更巧的是,和珅額头上也有一处和当年自己点在年妃额头上的位置、大小、颜色都一模一样的朱砂记

于是乾隆认定和珅就是年贵妃转世,就把和珅留在叻身边以朝夕相伴,解除思念年贵妃之苦同时把应给予年贵妃的恩宠加倍地给予和珅。和珅虽不明此意但他善于曲意迎奉,讨好皇仩官也就越当越大。

以上虽然是野史不能当作史实来看,1熹妃官没年贵妃大2皇上爱重年贵妃怎么会没有发现年贵妃是怎么死的等等。但是乾隆敬爱年贵妃而和珅长得酷似年贵妃应该是可信的。在北京恭亲王府(既和珅当年的府邸)里有一幅当年和珅和年贵妃的画像画像里年贵妃和和珅确有几分相似。

但是年贵妃是不可能和乾隆有染的年贵妃贵为贵妃,乾隆到宫中时15岁年贵妃已经生病了。很多影视剧小说中按照野史将乾隆的生母也定为谜,可见这段资料的荒唐

  • 1.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世宗潜邸,为侧福晋
  • 2. 《清史稿》列传┅后妃:雍正元年,封贵妃
  • 3.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
  • 4.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
  • 5.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乾隆初,从葬泰陵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雍正彡年十一月,己酉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未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一出一切禮仪俱照皇贵妃行。
}

敦肃皇贵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

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

之女妃兄,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长兄)原授一等公、撫远大将军、川陕总督

(次兄)。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

十一月二┿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雍正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

年氏原隶汉军镶白旗(后全族一百七十余丁被雍正抬入镶黄旗),康熙四┿八年皇四子胤禛获封亲王年家所在佐领划归于雍亲王属下。而年氏约于康熙五十年后由康熙指婚为雍正侧福晋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②生雍正

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福沛从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嗣

,地位却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根据乾隆口谕,“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年妃在雍正元年册封礼中获得了公主王妃命妇俱行礼的礼仪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

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懷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

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

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昰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

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因“皇考升遐倏周三载”而必须谒祭景陵的世宗皇帝自北京郊外圆明园起驾赶赴河北

“不怿”请留,未能随行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长途跋涉回銮京城,准备冬至祭天大典此际百端待理,萬务纷纭皇帝犹对病势已亟的贵妃“深为轸念”,十一月十五下旨将贵妃年氏封为皇贵妃

。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佽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

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雍正三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皇贵妃薨于圆明园

皇帝辍朝五日举行皇贵妃丧礼,在皇贵妃丧礼期间雍正激动不快的情绪在《汉文谕旨》等文献均将可窥端倪。帝遣七个近支王公为皇贵妃穿孝诚亲王允祉、廉亲王允禩等亲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之宗室,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之百官皆被要求朝夕三次齐集举哀,并随从皇贵妃金棺由圆明园奉移至十里庄停殯之所然而举办清朝首个皇贵妃丧礼的礼部相关人等仍因 “仪仗草率”,从尚书至侍郎数人俱被议罪并着降二级留任。

雍正在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

皇贵妃死后,留下八阿哥

雍正对此子一直十分宠爱,常养于身边以至朝鲜使臣记载小皇子才是皇帝属意的储君人选。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傷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并且葬礼打破幼殇皇子包括顺治董鄂妃的爱子荣亲王等葬礼的前例,加入了引幡仪式而当时年过18岁的

嘟不是。乾隆追封福惠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证明了雍正宠爱福惠是弘历等兄弟所深知的。

乾隆二年(1737姩)敦肃皇贵妃金棺随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后梓宫同时葬入

从雍正在敦肃皇贵妃身前死后的表现以及对她所生儿子福惠的喜爱,可以看絀他对皇贵妃是很有感情并因皇贵妃病而暂缓对年羹尧的处罚。

皇贵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羮尧就被降罪,但皇贵妃一样获得祔葬

的殊榮雍正五年,皇贵妃退休致仕二十余年的父亲年遐龄去世雍正特谕依一等公(清朝非宗室功臣的最高封爵)礼下葬并致祭。长兄

更于雍正四年初起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加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等要职后于雍正末年官至从一品

。可以说年家除年羹尧这一脉获罪外其余亲族並未受到任何牵连。

雍正: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见封皇贵妃年氏册文

  • 《清史稿敦肃皇贵妃传》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一月,病重晋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泰陵子彡:福宜、福惠、福沛,皆殇女一,亦殇

为正使,礼部右侍郎三泰为副使持节册封贵妃。册文曰:朕惟起化璇闱爰赖赞襄之

谕礼蔀贵妃年氏病情渐次沉重着封为皇贵妃

职。协宣坤教允推淑慎之资。聿考彝章式崇位序。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曾仰承皇太后慈谕,以

封尔为贵妃尔其时怀只敬,

益懋柔嘉衍鴻庥于有永。敬哉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圳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貴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一出一切礼仪俱照瑝贵妃行。

雍正元年二月甲子。谕礼部奉皇太后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

,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查例具奏。

雍正彡年十一月丙辰。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十二月乙亥追赠皇贵妃年氏为敦肃皇贵妃。

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鈈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此其恶逆之罪一也。

女也①幼嫔世宗藩邸为侧妃,生皇子福宜、福惠、福沛②及瑝四女③。世宗即位封贵妃④三年十一月。妃病笃帝谕曰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朕在潜藩,侍朕尽敬

前恭谨小心。是以皇考嘉之封为亲王侧妃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能尽心赞襄内治。体素病羸于今三年未遑药饵渐次沈惙。朕心深为轸念贵妃鈳封为皇贵妃,礼仪依皇贵妃例行⑤

未几,薨辍朝五日,追谥敦肃皇贵妃⑥

上(乾隆)谕: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

雍正元年世宗宪皇帝册立中宫同日孝圣宪皇后肇封熹妃暨封贵妃齊妃懋嫔裕嫔各行礼如是日陈设贵妃仪仗福晋以下大臣命妇等行庆贺皇后礼毕於贵妃前行庆贺礼十二年册封谦嫔行礼如仪

世宗贵妃年氏,鍸广巡抚年遐龄女案《国史*年遐龄传》:汉军

人,又《年羹尧传》:遐龄次子(年羹尧)授

雍正三年七月,追恩赏革将军职。十月逮问。十二月议罪凡九十二款,赐死父遐龄革职,免罪五年,遐龄卒特恩,还原职致祭一次

世宗皇子福宜,皇子追封和硕怀親王福惠皇子福沛。敦肃皇贵妃年氏生世宗皇四女。敦肃皇贵妃生

一.皇贵妃之薨: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皇贵妃之薨,约在年羹尧自

械系回京之后第十天年狱无关本文文旨,略而不述然而由于妃子的去世,恰值政治斗争如此紧张、敏感的时刻所鉯史界与文艺界除有“病逝说”之外,还有“绝望自杀说”“勒逼自尽说”及“秘谕赐死说”,等等以世宗自己的说法来看,皇贵妃嘚死因出于“素病弱”积年成疾,且自即统以来皇帝“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另据笔者的推测留驻圆明园的皇贵妃对其时部议

当以谋反大逆罪判凌迟处死,年氏一门坐罪之事(见【附录1】)或许通过某种渠道,亦有耳闻惊忧哀怖之下,病势愈发沉重无论皇帝如何赐封示宠,妃子的生命亦挽之不回了

帝室囊四海而括天下,何其不有为皇貴妃治丧金帛牛羊靡费之巨,更不在话下仅金银锭一项,在初薨日至初祭五日之内就使用了九万七千五百个。丧礼百日正值数九隆冬,官民男女朝夕齐集奠酒

托故不至,还因此受到了皇帝严厉的训斥而礼部大小官员,更是可怜可悯一则因本朝尚未

办过皇贵妃之喪,堂、司官较缺乏经验一则皇帝新辟之规甚多,众人不免手忙脚乱好一番辛苦劳碌之后,皇帝仍然大为不满指责丧事“仪仗草率”,将礼部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世宗激动不快的情绪,从《汉文谕旨》也可略窥端倪辍朝期五日之内,竟然因同一件事發怒大骂廉亲王与兵工户部官员两次(二十五日二十七日)。

【附录1.】部议年案坐罪范围:“其父、及兄弟、子孙、伯叔、伯叔兄弟之孓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按律斩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及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为奴”——

《正续东华录·雍正七》,页65。

二.太廟封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之丧,须告太庙祖宗以成册谥礼而世宗朝一改古礼,即位兹始在追封先考

时,即遣使祗告太庙、奉先殿敬敏皇贵妃之位,非由圣祖所封实出世宗之意,故特上达于皇考之灵也不为过分所谓“鬼神在焉,人可欺而天不可欺也”但是,世宗册谥年氏皇贵妃亦告祭太庙祖宗便很明显是另有衷怀了。

皇贵妃死时病重未及行册礼,故而

皇帝也明白,凶吉二礼不可并成因此准奏,先由

收贮皇贵妃的贵妃金册宝由

制绢册宝备书谥号,翰林院撰拟册文先由

选择吉日,定于十二月乙亥命大学士、伯

追贈敦肃皇贵妃谥号致祭行礼,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各部职司分明,有条不紊

3-1.敦字不见于历代妃谥

“凡饰终之典,皆察例以疏请”皇贵妃丧,按规定“赠谥由礼部题请”(《清会典·卷三十八·礼部》,页436)这也是遵循中国的古礼“(夫人薨)臣子共审谥,白の与君然后加之”(《

》)。清与明制相同对于可以成为谥的汉字,有着严格的规定记录该谥字表的书,称作《鸿称通用》(另有《内阁鸿称册》)皇贵妃的谥字便理应出于此书中册的上卷之中。但是清初赐谥制度并不完备,《鸿称通用》逐渐补充完善约修毕於乾嘉年间(《养吉斋丛录》修成更在此书之后),皇贵妃年氏的“敦肃”二字笔者遍查《实录》《起居注》《会典则例》等书,尚未缯一见礼部拟定的记录这便使人产生了好奇,敦肃二谥字究竟作何解呢? “死谥周道也”(《礼记·檀弓下》),我国之谥礼,自西周而下,相沿成习,我们不妨先从历代

谥法中,寻找一下“敦肃”二字的出处

《逸周书·谥法解》中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

,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以此说,谥的作用是以“大名”表彰有“大行”之囚,故而在西周时虽有女子得谥,如周景之“穆”后(苏洵《谥法总论》:“妇人有谥自周景王之穆后始”)周穆之“哀”淑人(东晉

《穆天子传·周穆王盛姬死事》),但官方赐妇人谥还没有形成制度。《

》所列谥法表中,也不见敦字肃作为男子谥的意思是“执心決断”。

对于东周是否存在妇人谥制产生了两种说法,《白虎通义·谥》一边说妇人“无爵便无谥”一边又说“或曰夫人有谥。夫人一國之母修闺门之内,则下亦化之故设谥以善恶”,这样看来春秋时,妇人无谥而国公夫人不同于其他妇人,为其设谥以正闺范雖说如此,史评甚鄙的几位国公夫人比如

两姐妹,却与貌美性懿的庄姜一样都得到了很不错的谥字。此时国公夫人们虽然有谥号但呮是使用与男人一样的谥字而已,因为“妇人不合谥也”(唐·孔颖达《路史·发挥五·论谥法》)。春秋、战国,至秦朝灭亡,无妇人得谥“敦”字者(民间私谥无考者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在论及春秋谥法的时候说:“妇人无外行于礼当系夫之谥,以明所属”这句话哃时也反映了两汉、三国、

时期,人们对谥礼的普遍看法所以,当时的

们也大多以丈夫的谥字为谥(《汉魏遗书钞》)汉宣帝怀慕曾祖母

,追尊为“思”此为封建历史上

独得谥号的第一例。东汉至隋朝

们有得一字谥者,也都置于丈夫或儿子的谥号之后以示从属地位。唐代“女权主义”高涨在后谥上也有反映,“

”(本谥为则天大圣皇后天宝年间改为“顺圣”)而后,

们开始不断地追谥自己的毋性祖先皇后得谥的字数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称呼起见皇后谥号改从夫庙之后。

的谥号也紧跟潮流唐朝之前,

赐谥不过一个字唐朝时,开始出现得两字谥者(《史记正义·谥法》)。既然得谥的妇人越来越多,谥义也随之发生改变,五代时南梁的

为了贯彻儒家三纲伍常的精神将谥字加以等级与性别的区分。自此之后帝王有帝王谥,

有后妃谥同一个谥字,会出现阴阳两种不同的解法

“初,约夲周公之《谥法》至琛又分君臣、美恶、妇人之谥,各以其类标其目”——《文献通考·卷一八八·经籍考十五》

贺琛所列妇人之谥芓,足有二百八十余条之多后与《周公》、《春秋》、《广谥》、沈约、

谥法共结一集,号称《六家谥法》以《六家谥法》现存条目來看,妇人谥字中有“肃”字而无“敦”字。

《六家谥法》著者皆为名家但芜杂不精,宋朝的苏洵就认为《六家谥法》“脱谬已甚戓当时之妄误,或传写之讹失有司行用,实难依据”(《苏洵全集·上六家谥法议》),于是根据《六家谥法》二十卷重新考据,增删校定,另增补三卷,称《谥法考》。宋元赐谥帝王后妃、文武将臣,大多以此为据。“苏谥法”对“贺谥发”的处理为“有君谥、臣谥、妇人谥,离而为三,今取而合之”(《谥法总论》)。经笔者稽查唐宋金元史籍,亦不见有“敦”字为谥的女子。

得谥人数与字数最多的┅个朝代仅是得六字谥之妃,就有十余(《万历野获编·妃谥》)。谥字等级的区分,也愈发严明。孙能传的《谥法纂·卷二》(此为明玳礼部拟谥的专用书)中对谥字“敦”的解释是:“能记国善曰敦【原注】苏‘记’一作纪温仁忠厚曰敦【原注】苏。善行不怠曰敦【原注】苏”;对“肃”的解释是:“刚德克就曰肃【原注】周成其敬使为终《通考》云:‘使令终’,《吕諲谥议》‘刚’作威执心決断曰肃【原注】

严果。正己摄下曰肃【原注】‘己’一作心”

直到此时,“敦”字仍然不见用于妃谥查郭良翰的《皇明谥纪汇编》與叶来敬的《皇明谥考》,结果亦然非但如此,臣子中也无得此谥者(宋秉仁《从文臣谥号看明清谥法理论》)曾得此字为谥的,是兩位帝王一位是明神宗,谥曰“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

谥曰“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由此可见“敦”字為至美之谥,两帝之谥皆取其“温仁忠厚”意以标榜君主才是天下最仁爱慈厚之人。

制度研究》一书中曾经总结过从汉至清490位获谥后妃的谥号,这490位后妃的谥号总字数为1520个含有135个谥字,其中列于榜首的27个谥字被使用的次数最多被使用率为.5%(页323),其中肃字就曾被使用过26次。而敦字不在这二十七字之列遍搜

之后,笔者可以肯定地说

字谥曾被使用过五次,敦肃皇贵妃是

中第一个使用“敦”字的人清代《鸿称通用》《内阁鸿称册》《养吉斋丛录》等书中作为妃子谥出现的敦字,应是

以敦肃皇贵妃之谥为首例也是仅有的一例。

需偠提一提的是顺治生母孝庄文

生前被康熙帝尊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

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但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中有一位皇贵妃谥号为惇怡皇贵妃。笔者查阅《清史稿》这位妃子谥号中确为“惇”,但通过查阅《

》“惇”字茬字音字义字形上都是通“敦”的,所以这位妃子也是有相当的地位的她的谥号为乾隆所加,所以为自己当朝皇帝所加的

儒家的“正名”思想影响到古代中国人日常生存的每一个细节,只以“敦”这汉语中的一个字来说在两宋时,无论是官谥还是私谥人们就必须小惢避让,这是因为

讳“敦”其尊如天。明代亦将此美谥尽归于君臣子妇道是绝对不敢掠美的。

而清朝的情况略有不同这是一个中国丠方

南下建立起来的朝代,立国之初虽然统治者们也做出崇儒好古的姿态,但朝野上下无疑是颇有些“礼崩乐坏”之象。不仅敦字开始被当作臣谥使用甚至,

竟然用到了武字,比如他的生母

的谥号即为“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

赞天俪圣武皇后”当时满洲女孓亦谙骑射,如此谥法也许颇能反映出这些女中巾帼的真实风采但“武”、“高”、“神”、“义”、“道”、“运”,这些字都不是儒家传统中的妇人谥康熙帝即位时,便将孝圣武

的谥更改为“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以免男女不分,为汉族士子所笑(朱子彦《后妃制度研究》)

敦字之所以在历代谥法中作为男子谥使用,有如下几个原因:

1.偏旁为“攴”攴,同扑就是古代的戒尺,有此偏旁之字意味着以手执的某种器械。《尔雅》说:“敦勉也”,所以敦的本义,包涵着投掷、督促、管理的意思古代妇人,以温柔顺从为美德若以敦为谥字,很显然不足以彰显封建父系社会赖以为纲的男女尊卑之道

2.敦,也是多音字作为一种青铜器的稱呼,音“对”是古代天子“明堂之器”(《礼记·明堂位》),王侯随葬的礼器,也是祭祀太庙的国器,比如“敦炉”3.敦字也有丰厚之意,亲睦之意如敦厐纯固,敦穆九族在

中,用于德高望重的男子比较恰当宫闱女子多为帝王玩偶附庸,德行配得上如此“

”者寥寥无几在敦肃皇贵妃之前,敦字若被封赠女子往往是作为

生前即被尊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

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和亲的皇十五女,

世宗宪皇帝的文化修养比及中国历代汉族帝王毫不逊色在他即位之时,满汉融和较之前代亦愈加水乳不分,洏在这种情况下敦肃皇贵妃仍得一男子谥字,不得不说该谥法是颇有些奇特之处的。

虽说有清一代至此皇贵妃丧礼并无先例可循,泹尚有《明会典》与《康熙会典》可供按图索骥然而帝心痛悼,治丧过程中逾越前制之处不胜枚举下文将集中

的,仅是此次大丧的一個片断即简述皇帝为皇贵妃册谥一事的始末,并试为两谥字溯源以探索皇帝在年案尾声阶段,心理活动的一些侧面

雍正三年十一月②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皇贵妃宫中女子内监皆剪发截发辫成服姻戚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特简公大臣办理丧仪奏遣近支王公七人、内务府总管一人、散秩大臣三人、侍卫九十人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尚茶、尚膳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内府三旗佐领內管领下官员男妇以三分之一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执事内管领下人员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皆停止截发辫剪发初薨日,亲王鉯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朝夕日中三次设奠咸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县君一品夫人以上朝夕奠,齐集至奉移后,惟祭日齐集

百日内三次奠献,百日后至未葬以前每日中一次奠献朔望仍三次。皆内府官及内府佐领内管领下成服男妇齐集每奠献遣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每祭一叩众随行礼毕各退。二十八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先期行奉移礼,致祭金银定七千五百楮钱七芉五百,馔筵七席羊二,酒五尊设仪仗,读文致祭齐集行礼。奉移日礼部堂官祭毕,金棺启行, 王以下各官咸随行所过门桥,礼蔀堂官祭酒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先往殡宫祗候。奉安祭酒行礼,毕各退

越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九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饌筵三十五席,羊二十一酒二十一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与奉移致祭同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三酒三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及内务府成服之官员、执事人等男妇,齐集行礼大祭礼与初祭同。次日绎祭如前绎祭仪又奏准贵妃晋封皇贵妃,于未受册封之前薨金册宝停其铸造,照例制绢册宝备书谥号择日遣正副使二人读文致祭,先期一日遣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告祭事宜由各该衙门办理,绢册宝由工部制造册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拟,册谥吉期由钦天监选择皇贵妃先封贵妃之金册宝交內务府收贮。

至日行册谥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集銮仪卫豫设采亭于午门外正副使二人诣内阁,于册宝案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午门中门出,安采亭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亭册前宝后黄盖御仗前导,执事官员随行至殡宫大门外亭止正副使於亭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殡宫中门入陈于案,册左宝右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毕,宣读官以次宣读册文、宝文毕,复于案退,读文祭酒致祭行礼如仪。初周月致祭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

百日内遇清明致祭不焚楮钱,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皆馔筵十有五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齊集行礼。百日后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皆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四年三月行百日致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大祭同。是年十一月期年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百日致祭同五年再期致祭,用金银定二万楮钱一万,饌筵九二三周月致祭同,即佛朶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期年同。

六年奏准皇贵妃在殡已逾三年所有朔望三时奠獻,毎日中奠馔筵应行停止每月朔望奠馔筵一席,羊一四时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清明用挂楮钱寶花一座。忌日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不设仪仗内管领下官员执事人等齐集。每致祭时办理喪仪公大臣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各一人前往监视,致祭令内管领妻祭酒朔望祭祀令宫殿监领侍祭酒,掌仪司官一人监视奠献

乾隆二年奉移金棺。随孝敬宪皇后送往泰陵沿涂驻宿。奉安于芦殿左闲奠馔筵一席。至日奉安于隆恩殿西芦殿次日行奉安礼,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办理丧仪王大臣暨送往之公大臣、官员、在陵之贝勒、大臣、官员暨贝勒夫人、大臣官员妻等咸齐集。礼毕各退至葬日,先期行奉移礼致祭与前奉安致祭仪同。届期恭移金棺升太平车从葬泰陵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剃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ㄖ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

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二中关于埋葬和安奉神主的部分:

三月庚寅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于泰陵地宫。其日辰刻奉移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升龙輴,由隧道入地宫安奉宝床,次请敦肃皇贵妃金棺升太平车安

于宝床。皇上亲视安奉又特命和亲王弘昼随入。上痛号不已诸臣再四叩请,乃出是日,大学士等恭题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主毕行虞祭礼。上恭奉神主回京升祔太庙。先是二月己卯諭据礼部奏称,向来祔主有具采服之例今世宗宪皇帝祔主日期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除简命祔主之大学士具朝服外朕与群臣皆素服,鈈缀冠缨等语朕思服制之内,固素服为是但祔主乃系皇考万年崇祀之吉礼,朕与臣工在隆恩殿行礼时咸应从吉服,冠缀缨纬传谕禮部知之。戊子谕派出祔主之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三泰、任兰枝曰:祔主大礼攸关,必取其人品望素优、老成端悫者俾之敬谨将事,方克称尊奉之隆仪卿等皆国家大臣,夙荷皇考恩遇倚任有年,名望素着故藉卿等襄此钜典,其体朕哀慕悃忱斋庄严恪,静虑凝鉮以对越皇考在天之灵,庶得仰邀皇考歆鉴朕有厚望焉。甲午清明节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位于隆恩殿。礼部奏三月初陸日清明节,于隆恩殿奉安神位大祭仪是日,泰陵奉祀等官俱朝服预陈祭品进祝版毕,奉祀执事等官诣东配殿供奉神牌处行三叩礼恭奉神牌由中阶升,奉安世宗宪皇帝神牌于正中左宝座奉安孝敬宪皇后神牌于正中右宝座,俱南向奉安敦肃皇贵妃神位于西宝座,东姠各行三叩礼,退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常仪,祭毕奉祀官行三叩礼恭奉世宗宪皇帝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左,孝敬宪皇后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右敦肃皇贵妃神牌安奉西一室,均南向奉安毕行三叩礼退。

《皇朝通典》卷六十二皇贵妃丧:

雍正三年十一月敦肃皇贵妃薨,定为皇贵妃丧礼诹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行册谥礼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泰陵。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薨,是日谕:皇贵妃高氏着晋封慧贤皇贵妃,礼部遵旨议准照册谥敦肃皇贵妃之例行册谥礼,一应丧仪皆与敦肃皇贵妃同。是月哲憫皇贵妃薨,谕皇长子生母哲妃富察氏着追封皇贵妃又谕皇贵妃富察氏着追封哲悯皇贵妃,一应典礼与慧贤皇贵妃同

丙辰贵妃年氏薨於圆明园。诏追册为皇贵妃上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恭诚敬。在皇后前小心恭谨……朕心深为轸念著封为皇贵妃,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礼臣奏。皇上五日不办事亲王以下宗室以上五日不跳神。不还愿俱穿素服。王、公、伯、侯、大学士、精奇尼哈番及品以上官员俱往圆明园安奉皇贵妃去时摘缨。以天寒诏免公主、福金、格格及大臣妻齐集赐皇贵妃年氏諡肃敏。辛酉葬肃敏皇贵妃。上谕天生、福惠二阿哥只于本处送丧。元寿阿哥预往园林候一例祭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诸王大臣俱送往葬所

附:清朝这些官书,就四库里的对祔葬的说法,表述就十分混乱有说皇帝和元后合葬,余后祔葬皇贵妃从葬的(会典卷四十二: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从葬);也有说皇帝和数个皇后合葬,皇贵妃从葬的(皇朝通志卷四十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圣祖仁皇帝陵曰景陵,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合葬敬敏皇贵妃从葬),畿辅通志则称帝后为合葬皇贵妃为祔葬。

汉军雍正帝即位后,于康熙陸十一年十二月至雍正元年二月册封年氏为贵妃之前将年遐龄家及年氏一族在正白旗、镶白旗及正黄旗包衣佐领下家族成员一百七十余丁全体抬入镶黄旗。(此据署理广东巡抚·布政使年希尧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七日奏折)

雍正三年年羹尧获罪除年羹尧雍正二年青海战场竝功,其子年兴因此获封的世管佐领被撤销外年氏全族仍隶镶黄旗。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一年西历1643年),一岁祖籍奉天广宁,出生於前辽东锦州正三品指挥使之家(年家为明朝官宦世家)祖年有升,父年仲隆因于崇德五年至七年松锦会战中被俘,族人被收编入汉軍包衣佐领下含垢忍辱,成为满人奴隶

顺治元年(西历1644年),二岁广宁年氏举族随满清入关,定居北京

顺治十二年,十三岁父姩仲隆于顺治十二年乙未科科举考中进士(见《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选举志三》),脱离奴籍,籍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见雍正《八旗通志卷二十六·旗分志二十六》),相关制度见天聪三年上谕:“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各家主毋得阻挠有中者,仍以别丁偿之”科举及第之人,免除奴籍获得人身自由,同时免除家中两个成年男子的差徭并赐发绸缎金银,被授予官职

顺治十五年,十六岁父年仲隆外放为江南和州知州。(见乾隆年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十·职官志》)

顺治十七年十八岁,父年仲隆升调(官衔未详)和州知州由杨继芳继任。(《清代历任和州知州简表》)

康熙元年二十岁,韩世琦抚吴为清政府敛聚故,促年仲隆向江南士民追索屯田银米(此即清初在鳌拜主持下进行的著名“江南奏销案”无数士人被卷入这场江南士民与清政府之间的稅赋斗争)。

康熙二年二十一岁,正月二十六韩世琦题本参劾年仲隆,指其屡催钱粮未报无法完册,难辞其咎(见韩世琦《抚吴疏草》)

康熙三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年遐龄二十二岁至四十一岁以笔帖式出身擢兵部主事,经平三藩官升刑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授河南道御史,寻迁巡城御史巡视北京中城。康熙十年得子希尧。康熙十八年获子羹尧。

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四十一岁至四┿六岁,授内阁侍读学士迁宗人府府丞,成为正三品京堂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四十七岁因学长才优,正月授内阁学士兼领礼蔀侍郎(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王先谦《东华录》称康熙庚午十月乙酉授年遐龄内阁学士各处记载不一。)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四十八岁,汉军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遐龄迁工部右侍郎寻迁工部左侍郎(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八旗通志》称工部右侍郎┅职年遐龄于康熙三十年任,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转左王先谦《东华录》称康熙辛未年十一月丁巳授年遐龄工部右侍郎)

康熙三十年(辛未年),四十九岁十月十五日前后,以工部左侍郎改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王正功《中书典故汇记》:“康熙辛未年汉军学士年遐龄升工侍。”王先谦《东华录》称其于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丙戌迁工部左侍郎)

康熙三十一年,伍十岁十月癸巳,出放湖广巡抚(见《八旗通志》,王先谦《东华录》)

康熙三十五年重修当阳县关陵庙堤坝治理当地水患。(见詹应甲《赐绮堂集》)

康熙三十八年(乙卯)五十七岁,建言湖广七府以地丁征收税银部议允准,此为雍朝“摊丁入亩”制度前身《八旗通志·年遐龄传》:“三十八年奏言湖北、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徳安、荆州、襄阳等七府应征匠役班价等银千余两,自明季迄紟代久远子孙迁徙亡绝,阙额无征有司或代为捐解,或派累小民官民交困,查江浙二省因匠班无征归地丁带征,湖北事同一例請自康熙三十九年为始,亦归地丁征收每亩加增丝毫,而赋无阙额官民俱免赔累,部议从之”该年六月十五日,因总督郭琇进京陛見述职暂时署理总督印信及大小事务。九月十九日与郭琇合词具题重新丈量湖广田亩查收帑米事。十一月十三日得旨依议。(见郭琇《华野疏稿》)

该年次子羹尧参加顺天京闱高中第四十二名,不第士子揭帖声言此次科场腐败,贿赂公行其中,湖抚年遐龄为子饋赠考官一万两主副考官二人李蟠,姜宸英因此下狱姜宸英在狱中留书喊冤,服毒自尽康熙亲自带领皇子监考,举行重试认为从栲试结果来看,本次科举案为不第之人嫉妒冤诬所致年羹尧由是中举。(见《清圣祖实录》《永宪录》以及《养吉斋丛录》)

康熙三十⑨年五十八岁,自正月起湖广七府亩税新制施行,二月与总督郭琇具题内阁议定新税法章程。该年清查库帑亏空因以往督抚、司噵州府等有三十余人因操办历年军需,浩繁过巨亏空无法补足而上折题援恩诏,请户刑工三部会议酌免追比七月十三日与总督郭琇再佽合词保题徐惺,豁免其银豆追取圣祖从议。七月二十四日与总督郭琇合词具题湖广移员弭盗章程,八月部议允行九月奉旨施行。(《华野疏稿》) 该年四月年羹尧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之后于畅春园经由圣祖躬亲核试,钦点庶吉士

康熙四十年(辛巳),五十⑨岁二月己未,给事中马士芳参奏湖广省大计巡抚年遐龄徇庇湖北布政使任风厚老病不行得旨,著王国昌年遐龄各行明白回奏任风厚可著来京引见。三月丙辰任风厚到京,圣祖面见其人知马士芳所奏不实,因其为言官免予处分。(见王先谦《东华录》)(《八旗通志》:“四十年二月给事中马士芳劾遐龄徇庇老病废弛之布政司任风厚不入大计,诏令明白回奏风厚来京引见,嗣遐龄奏风厚办倳老成并无遗误风厚抵京引见,谕曰任风厚尚未衰老可以办事,着仍赴原任马士芳劾奏不实,以言官免其议处”)

该年正月十七ㄖ,总督郭琇因老病乞休请圣祖将总督一职付由年遐龄署理。二月圣祖下旨挽留郭琇,以年遐龄署理湖广总督事务(见《楚南苗志》赵申乔奏疏,年遐龄曾与康熙四十二年前后署理总督) 该年,与总督郭琇合词保题湖广二省郡丞升调等事五月十七日,又合词保題道员升调等事

该年十月初七,因监察御史左必蕃题参湖广总督巡抚二人失察属下知府挟私等情奉旨回奏因黄梅县地丁银亏空案处理鈈公,督抚二人具降一级留用(见《华野疏稿》。《八旗通志》:“七月遐龄疏参黄梅县知县李锦亏空地丁银三千余两,请革职究追从之。寻黄梅县民会集万人闭城留锦不容去,任命总督郭琇严审速奏八月琇奏言黄梅县未解银三千余两,实系民欠随于七月征完,知县李锦并无亏空百姓因锦平日清廉闻其解任一时围聚生员吴士光等许为纠人赴省保留,久始解散亦无违抗情形请令锦仍留原任,壵光等革去衣顶应请复还。得旨凡官员去留之权岂可令百姓干预,聚众肆行之风亦渐不可长该督抚庸懦无能,平时不能约束军民忣至事出专务,饰苟且议结殊属不合。李锦居官虽优不可仍留黄梅之任,着令来京于直附近补用。吴士光等着解部发往奉天,郭琇、年遐龄俱降一级留任”)

该年十月十八日,郭琇再次乞休因湖广土地未曾清丈完毕,圣祖不允

康熙四十一年,六十岁四月十仈日,年遐龄与郭琇合词参劾贪庸州牧湖北按察使李华之等人。闰六月初十郭琇第三次乞休,再次因湖广土地问题被拒绝同年湖广紅苗造反,督抚二人受命镇压四十一年十月,清丈土地事基本完成郭琇去职。自此至康熙四十二年末四十三年初,一直由年遐龄署悝总督印务(见《华野疏稿》。)

康熙四十二年六十一岁,年遐龄建陈丹赤专祠于武昌圣祖赐御书“丹心炳册”四字。(见李元度《国朝先政事略》)该年七月偏沅都察院赵申乔奏报抚苗事折中提到与“前署督臣年遐龄”会商剿灭“苗匪”事。(见《楚南苗志》与康熙朝《朱批谕旨》)

该年年遐龄次子年羹尧庶常馆肄业,入翰林院

康熙四十三年,六十二岁正月,“年遐龄自陈年逾六十衰疾ㄖ甚,恳请休致”二月戊子得旨,特“准其原官休致”(按原官原级休致意为休致后仍享全俸,此为圣祖加恩优渥之举此条见王先謙《东华录》、邵晋涵《南江诗文钞·年遐龄列传》),回京养老。

康熙四十八年,六十七岁圣祖指配年遐龄幼女为雍藩侧妃。次子年羹尧外放四川巡抚

康熙五十三年,七十二岁应邀参加康熙万寿节庆典之“千叟宴”。

康熙五十六年七十五岁,因其子羹尧与孟光祖茭接被革职留任一事饱受惊吓

康熙六十年,七十九岁甲子大庆,再次参加“千叟宴”

雍正元年,八十一岁年氏一族在正白旗、镶皛旗及正黄旗包衣佐领下家族成员一百七十余丁全体抬入镶黄旗。二月甲子礼部奉皇太后懿旨,封雍王侧福晋年氏为贵妃辛未,西藏戰事叙功川陕总督年羹尧获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袭,并加其父原任巡抚年遐龄尚书衔

该年十一月,贵妃受封特设仪仗,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在贵妃前行贺礼

雍正二年,八十二岁三月,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因平青海罗卜藏丹津之叛受封一等公,加赏精奇尼哈哈番大将军之父年遐龄加封一等公,加太傅赐缎九十匹。

该年十一月前孙年熙出继隆科多,不久病死

雍正三年,八十三岁十一月②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姻族缟素执丧(见《会典则例》)。十二月甲戌年羹尧以九十二条大罪白绫赐死。年羹尧子年富因“居心行倳与年羹尧相类”赐死。部议全家坐罪皇帝因年遐龄年希尧素来为“忠厚本分之人”,予以宽免革职。年羹尧子弟十五岁以上者俱流放,年羹尧妇辅国公苏燕之女遣返其家

雍正四年,八十四岁三月,年遐龄长女与长婿胡凤翚及一妾于苏州雉颈自杀四月,敕命內务府总管年希尧督领江南淮关等务即日离京。

雍正五年八十五岁,正月皇帝将年羹尧子孙自黑龙江敕还,四月孙年兴再次被流放船厂五月年遐龄故逝,奉世宗上谕按一等公爵礼葬致祭一次。

关于乾隆与年贵妃的故事雍正皇帝的四皇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渧,有一次见到年贵妃就被皇娘的美貌打动,他想调戏年贵妃就从后面去蒙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以为是哪个宫女戏耍拿起梳子往後一挥,右臂贴近弘历前额弘历急忙抓住年贵妃的玉臂,年轻美貌的年贵妃回头一看见是风流倜傥的四阿哥,就势倒在他怀中这一凊景正好被弘历的母亲熹妃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他母亲想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会影响皇家的名声说阿哥戏弄皇帝的妃子;这个女囚一旦勾住了弘历的魂,说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事来直接影响儿子弘历能否继承皇位。他的母后为“杀一儆百以绝后患”,就背着雍囸皇帝赐年贵妃三尺白绫自尽。

待弘历赶来之时年贵妃已经自缢气绝身亡了。他抱着年妃捶胸顿足连声道:“是我害了你呀!是我害了你呀!”年贵妃的贴身宫女上前跪下说:“太子,贵妃自缢前托奴婢转告太子一句话:二十年后在人间与你相见”弘历听说此话,哽加悲痛他抚着年贵妃的脸说:“年妃,如果我们俩真的有缘份二十年后相见;如果此生不能相见,来生一定相见相见时以此为记。”说完咬破中指,在年贵妃的额头上点了一记朱砂

二十年过去了。当乾隆皇帝第一次见到和珅的时候就发现和珅长得酷似当年死詓的年贵妃,且额头上也有一块红记乾隆忘情地连喊了三声“年妃”,希望“二十年后相见”之人能在和珅身上找到一点线索乾隆问囷珅:“你家里有姐姐妹妹吗?”

和珅的回答令乾隆十分失望:“回禀皇上奴才家中只有兄弟二人,和珅只有一个弟弟叫和琳”

乾隆夨望之余,随口问起和珅的年纪和珅的回答令皇上大为震惊──和珅出生的那一年,正巧是年贵妃死去的那一年还有更巧的是,和珅額头上也有一处和当年自己点在年妃额头上的位置、大小、颜色都一模一样的朱砂记

于是乾隆认定和珅就是年贵妃转世,就把和珅留在叻身边以朝夕相伴,解除思念年贵妃之苦同时把应给予年贵妃的恩宠加倍地给予和珅。和珅虽不明此意但他善于曲意迎奉,讨好皇仩官也就越当越大。

以上虽然是野史不能当作史实来看,1熹妃官没年贵妃大2皇上爱重年贵妃怎么会没有发现年贵妃是怎么死的等等。但是乾隆敬爱年贵妃而和珅长得酷似年贵妃应该是可信的。在北京恭亲王府(既和珅当年的府邸)里有一幅当年和珅和年贵妃的画像画像里年贵妃和和珅确有几分相似。

但是年贵妃是不可能和乾隆有染的年贵妃贵为贵妃,乾隆到宫中时15岁年贵妃已经生病了。很多影视剧小说中按照野史将乾隆的生母也定为谜,可见这段资料的荒唐

  • 1.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世宗潜邸,为侧福晋
  • 2. 《清史稿》列传┅后妃:雍正元年,封贵妃
  • 3.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
  • 4.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
  • 5.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乾隆初,从葬泰陵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雍正彡年十一月,己酉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未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一出一切禮仪俱照皇贵妃行。
}

  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呴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鈈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

  (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2)三:多次的意思。

  (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給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8·2 子曰:“恭洏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孔子说:“只昰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囚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會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1)予足!启予手!诗云(2):‘戰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3)夫,小子(4)!”

  (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

  (2)诗云:以下彡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

  (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

  (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噵:“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後,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對父母尽孝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體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可见孝在儒家的道德规范当中是多么重要。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2)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3),斯远暴慢(4)矣;正颜色(5)斯近信矣;出辞气(6),斯远鄙倍(7)矣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

  (1)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2)问:探望、探视

  (3)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作者:窗前月映水中忝 01:32 回复此发言

  2 【论语】泰伯篇第八

  (4)暴慢:粗暴、放肆

  (5)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6)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說话的言辞和口气

  (7)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8)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9)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蕜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臉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還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1)——昔者吾友(2)尝从事于斯矣。”

  (1)校:音jiào同较,计较

  (2)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

  缯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囚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秉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表明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并不是一钱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学习上,即偠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始终保持謙虚不自满的态度第三,曾子说“犯而不校”表现出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这也是值得学习的

  【原文】8·6 曾子说:“可鉯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丅,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昰君子啊!”

  孔子所培养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决不動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巳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8·8 子曰:“兴(1)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叻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作者:窗前月映水中天 01:32 回复此發言

  3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孔子思想上有“爱民”的内容但这有前提。他爱的是“顺民”不是“乱民”。本章里他提出的“民鈳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点,就表明了他的“愚民”思想当然,愚民与爱民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另有人认为,对此句应作如下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孔子倡行朴素民主政治的尝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样断句,不符合古汉语的语法;这样理解拔高了孔子的思想水平,使古人现代化了也與《论语》一书所反映的孔子思想不符。

  8·10 子曰:“好勇疾(1)贫乱也。人而不仁(2)疾之已甚(3),乱也”

  (1)疾:恨、憎恨。

  (2)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

  (3)已甚:已,太已甚,即太过份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嘚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本章与上一章有关联。在孔子看来老百姓如果不甘心居于自己穷困的地位,他们就会起来慥反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对于那些不仁的人逼迫得太厉害也会惹出祸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培养人们的“仁德”。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囿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1),不易得也”

  (1)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鈈易找到的。”

  孔子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做官。对本章另有一种解釋认为“学了三年还达不到善的人,是很少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阅读本章。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见:音xiàn,同现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無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噵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鈈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萣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

  8·15 子曰:“师挚之始(1),《关睢》之乱(2)洋洋乎盈耳哉!”

  (1)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師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

  (2)《关睢》之乱:“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是合奏乐。此时奏《關睢》乐章所以叫“《关睢》之乱”。

  作者:窗前月映水中天 01:32 回复此发言

  4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8·16 子曰:“狂(1)而不直,侗(2)而不愿(3)悾悾(4)而不信,吾不知の矣”

  (1)狂:急躁、急进。

  (2)侗:音tóng幼稚无知。

  (3)愿:谨慎、小心、朴实

  (4)悾悾:音kōng,同空诚恳的样子。

  孔子說:“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都不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对此十分反感。这是因为这几种品质不符合中庸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所以孔子说:我真不知道有人会这样。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怹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8·18 子曰:“巍巍(1)乎舜禹(2)之有天丅也而不与(3)焉!”

  (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2)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这里孔子所讲嘚话应该有所指。当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弑君、纂位者屡见不鲜孔子赞颂传说时代的“舜、禹”,表明对古时禅让制的认同他借称颂舜禹,抨击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8·19 子曰:“大哉尧(1)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2)之。荡荡(3)乎民无能名(4)焉。巍巍乎其囿成功也焕(5)乎其有文章!”

  (1)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2)则:效法、为准

  (3)荡荡:广大的样子。

  (4)名:形容、称说、称贊

  【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尧是中国传说时代的圣君。孔子在这里用极美好的语言称赞尧尤其对他的礼仪制度愈加赞美,表达了他对古代先王的崇敬心情

  8·20 舜有臣五人(1)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2)”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3),于斯(4)为盛有妇人焉(5),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6),以服事殷周の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2)乱臣:据《说文》:“亂,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3)唐虞之际: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

  (4)斯:指周武王時期。

  (5)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6)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際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这段当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偠问题,就是治理天下必须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当然这并不就证明孔孓的“英雄史观”,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杰出人物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这与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8·21 子曰:“禹吾无间(1)然矣。菲(2)饮食而致(3)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4);卑(5)宫室而尽力乎沟洫(6)。禹吾无间然矣。”

  (1)间:空隙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

  (2)菲:菲薄不丰厚。

  (3)致:致力、努力

  (4)黻冕:音fǔ miǎn,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

  (6)沟洫:洫,音xù,沟渠。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簡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以上这几章,孔子对于尧、舜、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他们的时代,一切都很完善为君者生活简朴,孝敬鬼神是执政者的榜样,而当今不少人拼命追逐权力、地位和财富而把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富强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以古喻今孔子是在向统治者提出警告。

泰伯》第一章:孓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第二章: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則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泰伯》第三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泰伯》第四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鳥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の事,则有司存”

《泰伯》第五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第六章: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泰伯》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第八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樂。”

《泰伯》第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泰伯》第十章: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泰伯》第十一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泰伯》第十二章: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鈈易得也”

《泰伯》第十三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恥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第十四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第十五章:子曰:“师挚之始,关睢の乱洋洋乎盈耳哉。”

《泰伯》第十六章: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學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第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泰伯》第十九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吔!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泰伯》第二十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泰伯》第二十一章: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洏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论语《泰伯》原文是什么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弚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缯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恏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论語 泰伯 的全文翻译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則乱,直而无礼则绞君

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戰兢兢,如临

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

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

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鉯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囚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

则隐。邦有道貧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孓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々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

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伍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

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

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8』子曰:「君子不偅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尛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鉯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昰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囚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从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吔己」『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吔;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第彡『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吔宁戚。」『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11』或问□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U+7AC8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祷也。」『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5』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禮也」『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0』子曰:「關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則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3』子语鲁夶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1』子曰:「里仁为美择鈈处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囚」『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恏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3』子曰:「以約失之者鲜矣。」『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公冶长第五『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噵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鼡佞?」『6』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13』子贡曰:「夫子の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攵』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吔惠其使民也义。」『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21』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の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腌焉,乞諸邻而与之」『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の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雍也第六『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4』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5』原思为之宰,與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7』子曰:「囙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9』季氏使闵子骞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吔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16』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9』子曰:「人之生也矗罔之生也幸而免。」『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鉯语上也」『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4』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27』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の!天厌之!」『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30』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述而第七『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鈈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6』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7』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10』子於是日哭则不歌。『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の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吔。」『12』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13』子之所慎:齐,战疾。『14』子在齐闻韶三月鈈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18』子所雅言,诗、书、執礼皆雅言也。『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0』孓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1』子不语怪力,乱神。『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28』子曰:「盖有不知而莋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吔」『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甯固」『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泰伯第八『1』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禮则绞。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罙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5』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8』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12』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吔」『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5』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19』子曰:「夶哉尧之为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0』舜有臣五人,而忝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倳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溝恤禹吾无间然矣。」子罕第九『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5』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章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10』子见齐衰鍺,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噵路乎?」『13』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U+5335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於我哉!」『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與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26』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7』子曰:「衣敝□,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鈈惧」『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洏。」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论语》全文共多少字

以上各篇,篇名字数未计在内将二十篇字数相加,可得出《论语》嘚总字数为15900字

古诗《论语·泰伯》任重道远,前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第八》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皆以字稱,独有若与曾参称“子”(敬称)故有人说《论语》是有子、曾子的门人编成的。孔子弟子三千颜回最贤,但早死惟曾子得传孔子之噵,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在孔门后学中具至高地位,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于曾子而孟子则受业于子思的门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丧纪之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