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与抗感染药物之间有什么差别

腺癌与鳞癌的病理区别是什么 为伱解释腺癌与鳞癌的临床表现更新时间:

核心提示: 腺癌是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结构不一,但没有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腺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9%,是涎腺恶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種鳞癌也就是鳞状细胞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腺癌与鳞癌是两种不同的癌症。

  腺癌和鳞癌都是比较常见的腺癌是涎腺上皮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常见的类型之一,有多种结构但是没有多形性腺瘤的荿分,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中所占比例大概是9%鳞癌的全称是,也叫做表皮癌是一种发生在表皮或者附属器细胞的恶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有各种程度的角化现象鳞癌主要出现在皮肤、口腔、食管等部位。那么腺癌与鳞癌的病理區别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腺癌与鳞癌的相关知识。

  腺癌腺癌细胞形状不一,主要有圆形、卵圆形等大多数细胞没有包膜,并不完整癌细胞质地比较硬,切面为灰白色在镜检时,可发现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呈实性团块或者小条索状等。如果是腺腔樣结构说明癌细胞分化比较高级,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腺癌的浸润性很高,破坏性很强容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经常会发生淋巴转移

  鳞癌。在临床上鳞癌主要表现为菜花状。如果癌组织发生了坏死可脱落,形成有臭味。如果癌细胞向深处发生可形成侵袭性生长。鳞癌细胞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形成了继发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在癌症早期有红色硬结等皮损症状,可慢慢发展成狀损害、浸润等经常伴有臭味、溃疡、。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鳞癌包括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种类型,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不规則条索形癌巢

  本文介绍了腺癌与鳞癌的病理区别,包括这两种癌症的主要表现腺癌和鳞癌是两种不同的恶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悝差别大吗,恶性程度都很高腺癌和鳞癌都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所以必须及时治疗不管是腺癌还是鳞癌,不及时治疗都可造成死亡想要及时发现癌症,平时要多做癌症筛查

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综合科 副主任护师 医院: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

主治疾病:肺癌,纵隔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食管癌,乳腺癌肺部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QQ:

}
《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铨(带参考答案)
0.4.01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一、名词解释(此處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 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夲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 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玳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 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 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囷结构的变化
0.1.06 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忣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 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忣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 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疒尤其是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诊断。
0.1.09 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 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 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細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 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疒理差别大吗病理诊断
0.1.13 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快速病理和夶病理差别大吗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4.01 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0.4.02 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疒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囷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0.4.03 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唏腊名医Hippocrates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镓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與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内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1.4.01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1.4.02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腎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1.4.03 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
1.4.04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關?
1.4.05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
1.4.06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1.4.07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1.4.08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
1.4.09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1.4.10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1.4.11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
1.4.12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1.4.13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與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1.4.1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1.4.15 病案分析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丅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疒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1.1.01 ①细胞、组织或器官;②耐受刺激作用;③存活的过程;④形态: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1.02 ①细胞和组织;②不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③结构改变;④形态:变性或细胞死亡。
1.1.03 ①发育正常;②细胞、组织戓器官体积缩小;③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④间质增生
1.1.04 ①实质细胞的细胞器增多;②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5 ①實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②纤维或脂肪组织大量增生;③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1.1.06 ①实质细胞增多;②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7 ①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②刺激因素作用;③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④发生于同源性细胞;⑤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1.1.08 ①非鳞状上皮;②转化为鳞状上皮;③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等处。
1.1.09 ①炎症或其他因素刺激;②胃黏膜或胃腺上皮;③转化为肠仩皮;④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1.1.10 ①思想、情感障碍;②细胞损伤;③器质性疾病。
1.1.11 ①疾病诊治过程;②诊治本身继发的伤害
1.1.12 ①鈳逆性损伤;②代谢障碍;③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1.1.13 ①细胞轻度损伤;②钠-钾泵功能降低;③细胞内水汾增多胞质淡染、清亮;④肝、肾、心等。
1.1.14 ①非脂肪细胞;②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③心、肝、肾等
1.1.15 ①心肌脂肪变性;②左心室內膜下心肌和乳头肌;③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④似虎皮斑纹。
1.1.16 ①心包脏层脂肪组织显著增多;②心肌间质出现脂肪组织;③心肌萎缩;④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
1.1.17 ①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②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③HE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
1.1.18 ①间质内;②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③淀粉样呈色反应;④局部性或全身性
1.1.19 ①间质内;②黏多糖和蛋白质蓄积;③间叶組织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风湿病等。
1.1.20 ①铁蛋白微粒集聚;②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③沉着增多提示陈旧性出血。
1.1.21 ①咗心衰竭肺淤血;②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1.1.22 ①细胞质内;②黄褐色微细颗粒;③细胞器碎片残体;④萎缩细胞。
1.1.23 ①除骨和牙齿外的组织;②固体钙盐蓄积
1.1.24 ①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②固体钙盐蓄积;③钙、磷代谢正常。
1.1.25 ①钙、磷代谢障碍;②正常組织;③固体钙盐蓄积;④肺、肾、胃等
1.1.26 ①损伤累及细胞核;②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③不可逆性变化;④包括坏死和凋亡。
1.1.27 ①活体内;②局部细胞死亡;③细胞崩解、结构自溶;④急性炎反应
1.1.28 ①坏死细胞蛋白质凝固;②保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呈灰皛、灰黄;④好发于心、肾、脾。
1.1.29 ①属凝固性坏死;②不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观似奶酪;④多见于结核病
1.1.30 ①较大范围的坏死;②***菌感染;③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④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1.1.31 ①坏死组织呈液态;②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
1.1.32 ①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②坏死组织呈细丝或颗粒状、片块状;③红染、似纤维蛋白;④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病变。
1.1.33 ①皮膚、黏膜;②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1.1.34 ①皮肤、黏膜;②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1.1.35 ①坏死;②深在性盲管;③开口于表面
1.1.36 ①坏死;②两端開口的通道。
1.1.37 ①有自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②较大块坏死;③坏死物经管道排出;④空腔形成
1.1.38 ①肉芽组织;②吸收、取代坏死物戓其他异物。
1.1.39 ①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②肉芽组织包裹
1.1.40 ①活体内;②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③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④无急性炎反应
1.1.41 ①外被胞膜;②内含细胞器;③含有或不含有核碎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1.4.01 ⑴肉眼 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 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1.4.02 ⑴综合性因素 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 失用
              ↑        ↓
肾盂积水 → 肾实质受压  →  萎缩
              ↓        ↑
血管受累  →  营養不良
  1)肉眼 ①体积大;②实质薄;③肾盂、肾盏扩张。
  2)光镜 ①肾实质变薄;②肾小球、肾小管数量减少;③间质纤维组织增苼
1.4.03 细胞缺氧→线粒体受损→氧化磷酸化障碍→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可导致:
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下降→细胞内钠、水增加→细胞水肿;
⑵核糖体脱落→蛋白质合成减少→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脂肪变性;
⑶糖酵解增加→细胞内酸中毒→胞质内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壞死;
⑷细胞膜钙泵功能下降→胞质内游离钙升高→多种酶活化→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⑸细胞缺氧还可使活性氧类物质增加→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1.4.04 ⑴途径:1)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2)代谢产物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3)诱发免疫性损伤;4)诱发DNA损伤;
⑵因素:1)剂量;2)吸收、蓄积、代谢或排出的部位;3)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
1.4.05 ⑴原因:1)化学物质和药物;2)病毒;3)射线
⑵后果:1)结构蛋白合成低下;2)核分裂受阻;3)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4)酶合成障碍。
1.4.06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⑵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
⑶好发器官:肝、心、肾
⑷病变特点:1)肉眼 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光镜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电镜 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1.4.07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1)肉眼 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 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將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1.4.08 ⑴发生情况: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如发生萎缩的卵巢、乳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后机化等。
  ⑵形态学表现:1)肉眼 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2)光镜 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均质,淡红色成索或成片,其内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
1.4.09 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嘚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絀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1.4.10 ⑴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脹、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1.4.11 ⑴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⑵区别:1)变性 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无改变;③可恢复正常;
2)坏死 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③有炎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
好發部位 四肢末端 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发病原因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
病变特点 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 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
1.4.13 ⑴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
  ⑵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單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
  ⑶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
  ⑷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備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
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 常破裂 不破裂
細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裂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致密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无明显变化
1.4.15 ⑴可能发生的改变:1)脑萎缩;2)腦梗死。
  ⑵病变特点:1)肉眼 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2)光镜 神经细胞体積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⑶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偅→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不良→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谢贤镛)
2.4.0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2.4.0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2.4.03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2.4.04 简述损傷处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2.1.01 ①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缺损;②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③修补、恢复缺损的过程。
2.1.02 ①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②修补缺损
2.1.03 ①此类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②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坏嘚细胞;③常见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2.1.04 ①生理状态时,该类细胞处于G0期增生现象不明显;②当受损伤时,则进入DNA匼成前期(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③包括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叶细胞。
2.1.05 ①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②破坏後则成为永久性缺损;③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2.1.06 ①缺损修复;②细胞增生、迁徙;③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
2.1.07 ①新生嘚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1.08 ①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織;②肉眼: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③镜下: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2.1.09 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苼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2.1.10 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2.1.11 ①瘢痕组织增生过度;②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③不能自发消退;④发病机制与体质或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2.4.01 ①肉眼 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2.4.02 ① 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機化的功能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条件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嘚伤口
表皮再生 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不明显 明显
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 时间长
瘢痕 少、规则、线状 大、不规则
2.4.04 ①生長因子 可刺激细胞的增生并且还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
②细胞因子 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刺激血管再生;
③细胞外基质 把細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④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 当细胞增生到与邻近组织细胞接触时,细胞即停止苼长分裂不致细胞过多堆积。(刘 钧)
3.4.0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3.4.0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4.03 请列出栓子的種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3.4.0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3.4.05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3.4.06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囮。
3.4.07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1.01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血管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2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动脉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3 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3.1.04 ①长期慢性肺淤血;②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肺质地变硬;④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3.1.05 ①左心衰竭时;②肺泡腔内;③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1.06 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3.1.07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1.08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3.1.09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固体质块;③呈灰白色。
3.1.10 ①延续性血栓的体部;②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③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3.1.11 ①延续性血栓的尾部;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呈暗红色。
3.1.12 ①静脉血栓;②由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组成;③根据形成顺序不断沿血管延伸
3.1.13 ①微循环血管腔内;②由纤维蛋白构成;③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1.14 ①血栓机化、干涸产生裂隙;②新生内皮细胞被覆;③迷路状沟通的管道;④被阻断的血流恢复。
3.1.15 ①静脉血栓;②钙化;③形成坚硬的质块
3.1.16 ①循環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1.17 ①随血液流动;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③类型:血栓、脂肪、羊水、气体、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细胞团等
3.1.18 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3.1.19 ①由高压迅速转到常(低)压环境;②溶于血液的气体游离;③氮气泡阻塞血管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4.01 ⑴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⑵病变:1)肉眼 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擴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⑶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積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3.4.02 ⑴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⑵对机体嘚影响:1)有利的一面 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 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荿栓子引起栓塞;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④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4.03 ⑴种类:①血栓;②脂肪;③气体:空气、氮气;④羊水;⑤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细胞;⑥寄生虫及寄生虫卵;⑦细菌等。
  ⑵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姠 ①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3.4.04 ⑴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细胞栓塞等
  ⑵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囷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迉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3.4.05 ⑴梗死的原因: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⑵类型: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⑶条件:1)贫血性梗死 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2)出血性梗死 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3.4.06 ⑴贫血性梗死 1)禸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⑵出血性梗死 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蔀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4.07 ⑴概念 1)血栓形成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 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⑵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郭乔楠)
4.4.1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4.4.2 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4.3 简比较脓肿与蜂窝織炎的异同
4.4.4 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4.4.5 简述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
4.4.6 从病理学角度如何确诊炎症
4.4.7 临床病理讨论
男,23岁右拇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叺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現: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絀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普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實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管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⑴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
⑵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1.01 ①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②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③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
4.1.02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变性和壞死
4.1.03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③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4.1.04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③数量增加
4.1.05 ①炎症介质;②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短;④常见于过敏性炎等
4.1.06 ①内皮细胞损伤;②微循環血管;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长(直至血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④常见于严重烧伤及化脓性细菌感染等
4.1.07 ①内皮细胞损傷;②毛细血管和细静脉;③发生较晚,持续时间长;④常见于轻-中度的热损伤或X线和紫外线照射伤等
4.1.08 ①白细胞;②向着化学刺激物;③定向移动。
4.1.09 ①有助于吞噬细胞识别及附着;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蛋白质
4.1.10 ①介导炎症反应;②化学因子;③来自血浆和细胞。
4.1.11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②无全身中毒症状
4.1.12 ①血液中查不到细菌,但有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3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4 ①化脓性细菌;②败血症;③迁徙性脓肿。
4.1.15 ①疏松结缔组织;②弥漫性;③化脓性燚
4.1.16 ①限局性;②化脓性炎;③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4.1.17 ①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8 ①多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9 ①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②浸润和增生;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1.20 ①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②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③化脓性细菌或坏死组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4.1 ⑴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混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⑵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4.4.2 ⑴有利的方面:①稀释毒素;②免疫反应;③吞噬杀灭病原体;④促进修复;⑤局限病灶。⑵有弊的方面:①压迫阻塞;②机化,粘连;③损伤组织
4.4.3 ⑴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组织破坏、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鏈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4.4.4 ⑴临床表现:红、腫、热、痛、功能障碍;⑵病理学基础:①红:充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4.4.5 ①致病因子;②全身性因素(免疫、营养、内分泌等);③局部因素
4.4.6 ①變质、渗出、增生;②炎细胞浸润最重要。
4.4.7 ⑴右拇趾化脓性炎脓血症。⑵创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血症(步 宏)
5.4.01 簡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良恶性的关系。
5.4.02 试比较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5.4.03 简述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命名原则。
5.4.04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5.4.05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5.4.06 简述惡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5.4.07 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
5.4.08 简述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防治中的意义。
5.4.09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疒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5.4.10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飲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0C,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3/10.1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109/L,血红蛋白90g/LX線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cm×2.5cm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cm×1.8cm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5.4.11 患者女41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有肿块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来确定肿块的性质(包括采集病史,物理检查囷病理检查)
5.4.12 患者女,37岁腹上区不适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二周食欲缺乏,最近10天内3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三天前突感耻區(下腹部)不适、腹胀。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约7cm×4cm×4cm之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诊断为左卵巢黏液腺癌。请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5.1.01 ①致瘤因素;②机体的局部细胞;③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長的正常调控;④克隆性异常增生;⑤形成新生物;⑥常形成局部肿块。
5.1.02 ①恶性瘤细胞;②缺乏分化的状态即失分化、未分化的状态。
5.1.03 ①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细胞;②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③他处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別大吗
5.1.04 ①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组织;②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5.1.05 ①某些良性病变或疾病;②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③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转变为癌
5.1.06 ①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②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哆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③主要发生于皮肤或黏膜上皮。
5.1.07 ①被覆上皮内(也可为腺上皮)或皮肤表皮层内;②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③未侵破基膜
5.1.08 ①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②癌巢中央出现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囮物;③病理学确定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标志。
5.1.09 ①在细胞或病毒中存在;②能诱导正常细胞的转化;③形成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疒理差别大吗的基因;④为原癌基因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发生改变、被激活而形成
5.1.10 ①固有基因;②与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促進细胞生长功能相反;③该基因突变失活或其功能丧失,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转化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絀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5.4.01 ⑴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异型性为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構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⑵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实質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⑶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赽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赽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增生 炎性或修复增生
病因去除后 细胞持续增生 细胞停止增生
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嘚能力 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 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害无益 机体生存所需
 ⑴良性瘤在其來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来命名;⑵恶性瘤是在上皮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癌”在间叶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肉瘤”來命名;⑶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瘤称为母细胞瘤;⑷有些恶性瘤冠以人名加“病”或“瘤”的习惯名称来命名;⑸有的腫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实质是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混杂在一起构成则称为畸胎瘤;⑹转移瘤的命名则将继发器官或组织名置于原发器官和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名的前面,如肝癌转移至肺则称为肺转移性肝癌。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汾裂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和外生性
与周围组织分界 清楚 不清楚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轉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嚴重后果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發病率 较常见 较少见
发病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 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荿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細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5.4.06 ①局部压迫和阻塞;②浸润破坏器官;③转移;④出血、坏死、感染;⑤疼痛、内分泌紊乱、恶病质
5.4.07 ⑴发病年龄、早期转移途径相似;⑵有相似的肉眼类型:如溃疡型、蕈伞型(息肉型、隆起型)、浸润型(髓质型、缩窄型)等;⑶其早、中、晚期的分期均以浸润的深度为主要依据;⑷组织学特点为均形成癌巢。
5.4.08 ⑴恶性瘤分为高、中、低汾化三级;⑵分化与恶性度的关系:高分化为低恶性程度中分化为中恶性程度,低分化为高恶性程度;⑶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嗎分为早、中、晚期三期;⑷早期的治疗效果好晚期的治疗效果差,故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防治抓“三早”非常重要
5.4.09 ⑴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⑵如①黏膜白斑;②纤维囊性乳腺病;③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④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⑤慢性萎缩性胃炎;⑥慢性胃溃疡;⑦皮肤慢性溃疡⑶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只是相对于其他良性疾病或疒变来说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并非一定都发展为癌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戓疾病。
5.4.10 ⑴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如有癌转移,则根据癌的类型来初步判定是肺或胃癌;⑵纤维胃镜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排除胃癌纤维支气管镜可进一步确定肺部占位病变的性质,如具备手术指征则可作肺叶切除送检;术前应进一步作胸片(正、侧位),有条件可作CT检查以确定肿块大小和位置;⑶鉴于胃内仅发现小片糜烂,并无明显肿块结合病史该病例诊断应是:左下肺癌(病理类型多系鱗状细胞癌)。
5.4.11 ⑴采集病史:发现肿块时间长短生长快慢,是否疼痛既往有无特殊病史;⑵体格检查:双侧乳腺是否对称,患者乳腺皮肤、乳头情况肿块大小、质地、动度,是否压痛乳头有无溢液,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质地动度等;⑶乳腺的X线摄影;⑷穿刺涂片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初步确定其性质;⑸活体组织检查:确定肿块性质及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组织学类型等。
5.4.12 ⑴根据病史患者腹上区不适,轻压痛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潜血持续阳性等该患者左卵巢的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夶吗有可能为Krukenberg瘤,且卵巢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类型也较符合故应进一步做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原发瘤⑵应取活体组织檢查以证实诊断。(李世林)
6.4.01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6.4.02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
6.4.03 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6.4.04 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6.4.05 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
6.4.06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6.4.07 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變特点及其后果
6.4.08 何谓动脉瘤?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哪些类型

6.4.09 试比较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惢脏病变特点。


6.4.10 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6.4.11 试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6.4.1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
6.4.13 为什么说风湿病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6.4.14 何谓原发性高血压其各型病变特点是什么?
6.4.15 简述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及临床特点
6.4.16 简述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6.4.17 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男,63岁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伴重度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前8+年感心前区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可自然缓解。入院前2朤痛渐频繁,且于休息时也可发作每次发作时均感轻度呼吸困难。入院前10小时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放射且伴有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来院就医。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2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0.7/5.3kPa(80/40mmHg),慢性重病容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甲发绀皮肤湿冷,双侧肺底部可闻及湿鸣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律齐肝、脾(-)。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8×1012/L白细胞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5入院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于入院后第26天,病人突感心前区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抢救无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请讨论:
  (1)死者生前患何种疾病?死因是什么
(2)尸检时,可发现心、肺等脏器有哪些病变
(3)如何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
6.4.19 患者女性58歲,已婚12岁时反复多次咽喉肿痛后出现膝、距小腿(踝)、腕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此种情况曾反复发作多次26岁进行婚前体检时,其惢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近5年来在活动后有心悸、气促,近3年病情加重并有四肢水肿,夜尿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请回答以下問题:
  (1)患者12岁时患的是什么病并简述其基本病变。
(2)26岁后患的是什么病请简述其发展过程及病变,并用器官的病变解释以丅临床表现:心悸、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四肢水肿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6.1.01 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
6.1.02 ①动脉壁增厚、失去弹性;②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及动脉中层钙化。
6.1.03 ①冠状动脉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心脏病。
6.1.04 ①心肌ゑ剧的、暂时性缺血;②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③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④持续数分钟;⑤用药、休息可缓解
6.1.05 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②心肌坏死;③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④有突出的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和心电图改变。
6.1.06 ①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波及肉柱忣乳头肌;②多发性、小灶性、不规则分布的坏死。
6.1.07 ①病灶较大最大径大于2.5cm,累及心室壁全层;②最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其次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
6.1.08 ①在心室内压作用下梗死区局限性向外膨隆;②梗死急性期或愈合期;③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④继发妀变: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律紊乱及左心衰竭
6.1.09 ①多见于男性青、壮年;②常在某种诱因作用下或在睡眠中发病;③发病后迅速死亡;④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应心肌病变。
6.1.10 ①原因未明;②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和肌性小动脉硬化;⑤常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病变
6.1.11 ①压力性负荷增加;②左心室代偿性肥大;③心腔不扩张,甚至略缩小
6.1.12 ①高血压患鍺;②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血压骤升;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④脑水肿或伴点状出血
6.1.13 ①多见于圊中年;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17.3kPa(130mmHg);③病变进展迅速病变: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④较早出现肾衰竭。
6.1.14 ①血管壁的限局性异常扩张;②先天性结构缺陷或后天性病变引起;③以主动脉及脑血管最常受累
6.1.15 ①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②变態反应性疾病;③主要侵犯结缔组织;④Aschoff小体;⑤临床表现多样。
6.1.16 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細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6.1.17 ①纤维蛋白性心包炎;②心包表面渗出的纤维蛋白因心脏冲动牵拉而成绒毛状
6.1.18 ①见于儿童风湿熱患者;②淡红色环状红晕,微隆起中央皮肤色泽正常;③镜下为非特异性渗出性炎。
6.1.19 ①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②心瓣膜器質性病变;③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6.1.20 ①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心肌收缩力下降;②男性多于女性以20~50岁多见;③原因不奣,可能与病毒感染、酗酒、妊娠和基因遗传有关
6.1.21 ①瓣膜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瓣膜口缩小;②血流通过障碍;③瓣膜增厚、粘连
6.1.22 ①瓣膜关闭时不能完全闭合;②部分血液返流;③瓣膜卷曲、穿孔、腱索缩短、或瓣膜环扩大。
四、问答题(此处近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仳较)
6.4.01 基本病变分为三期⑴脂纹期:①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②光镜 病灶处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等;⑵纤維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散在灰白色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②光镜 表层为纤维帽,下方见泡沫细胞等;晚期可见脂质池及肉芽组织;⑶粥样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②光镜 在纤维帽深部有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粥瘤处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增生。
6.4.02 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粥瘤性溃疡;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6.4.03 ⑴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特点:多发性、小灶性(0.5~1.5cm)坏死,不规则分布于左心室㈣周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⑵区域性心肌梗死 特点:病灶较大,直径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尤其多見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
6.4.04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②心脏破裂;③室壁瘤;④附壁血栓形成;⑤急性心包炎。
6.4.05 ①心: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②肾:双侧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③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
6.4.06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
6.4.07 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后果:病变反复发作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
6.4.08 ⑴动脉瘤(aneurysm) ①血管(大多数为动脉)壁;②限局性异常扩张;③以主动脉和脑血管最常受累且后果严重。
  ⑵动脉瘤类型:①囊状动脉瘤;②梭形动脉瘤;③圆柱状动脉瘤;④舟状动脉瘤;⑤蜿蜒状动脉瘤
6.4.09 ①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皛色、半透明的疣赘物,风湿性心肌炎的心肌间质有风湿小结风湿性心包炎的浆液纤维蛋白性炎;②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的向心性肥大(代偿期)→离心性肥大(失代偿);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见弥散性心肌细胞坏死弥漫性心肌間质纤维化,甚至心肌梗死
6.4.10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脫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比较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变特点 肉眼 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惢瓣膜增厚、变形、溃疡,表面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灰黄色、干燥、脆、易脱落
镜下 疣赘物为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 疣赘物由血尛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瓣膜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甚至可见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
后果 反复发作导致心瓣膜病 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免疫性合并症
6.4.12 ①心绞痛;②心肌梗死;③心肌纤维化;④冠状动脉性猝死
6.4.13 ①风湿病与链球菌性咽喉炎的发病地区和发病季节一致;②抗链球菌治疗能减少风湿病发生;③风湿病发病前2周有链球菌感染;④风湿病患者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6.4.14 ⑴原发性高血压:①原因未明;②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 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⑤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⑵各型病变特点:1)缓进型高血压的疒变特点:①功能紊乱期的基本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②动脉系统病变期的病变为细动脉、肌型小动脉硬化,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脈可伴发粥样硬化病变;③内脏病变期的病变为心脏 代偿期左心室壁向心性肥大失代偿期左心室壁离心性肥大;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凅缩肾;脑 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视网膜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2)急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動脉炎。
6.4.15 ⑴病变特点:滑膜充血、肿胀关节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
⑵临床特点:累及大关节游走性多关节炎,局部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病变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变形。
6.4.16 ⑴肉眼 心脏重量增加(诊断标准:男性>350 g女性>300 g),心腔明显扩张室壁可略增厚,心尖蔀变薄呈钝圆形心瓣膜无器质性病变,心内膜可增厚常见附壁性血栓。
  ⑵光镜 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核大而深染,核形不整心肌胞质发生空泡变性及小灶状液化性肌溶解,内膜下及心肌间质纤维化肉柱间隐窝内常见小的附壁血栓。
6.4.17 ⑴肉眼 心脏重量达500 g以仩心室肌肥厚,且以室间隔不匀称肥厚尤为突出心室腔狭窄,二尖瓣(主瓣)及主动脉瓣下方之心内膜增厚
  ⑵光镜 心肌细胞普遍性高度肥大,心肌排列紊乱、其面积约占心室肌的30%~50%肌丝排列异常,间质纤维化
6.4.18 ⑴死者生前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ゑ性心肌梗死。死因是急性左心衰竭
⑵尸检可发现:1)心 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前壁等心肌梗死;2)肺 急性肺淤血
⑶ ①冠状动脈粥样硬化→心绞痛(8+年);②左心室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难忍;左心室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淤血→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
6.4.19 ⑴风湿性关节炎,病变为Aschoff小体
⑵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伴全心衰竭;病变为瓣膜增厚、变硬、全心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解释:心瓣膜病、心代偿→心悸;左心衰竭、肺淤血、水肿→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右心衰竭→四肢水肿。(文彬 张尚福)
7.4.01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主要病变特点
7.4.02 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7.4.03 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两者有何区别。
7.4.04 试比较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7.4.05 何谓肺硅沉着病?简述其病变特点、分期和并发症
7.4.06 简述肺癌和鼻咽癌的扩散途径。
病员女性5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气紧、心累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入院。11年前感冒后发热、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呈脓痰反复加重。近3年来在劳动或爬坡后常感心累、呼吸困难。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侧下肢凹陷性沝肿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心累、气紧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98次/分呼吸28佽/分,血压14.7/11.3kPa(110/85mmHg)慢性病容,端坐呼吸嗜睡,唇及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呼吸动度降低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鸣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膨隆液波震颤(+),肝在肋下7.5cm较硬,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腫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 6.7×109/L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9,淋巴细胞0.11入院后病人突然抽畜,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佽/分抢救无效死亡。
尸解主要发现:左、右胸腔积液各200m1腹腔积液2000ml ,呈淡黄色透明,密度1.012双肺各重750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媔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相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镜下:双肺末稍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蔀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汾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黏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黏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细小动脉中膜增厚无肌型肺动脉肌化。心脏重300g右心室壁厚0.3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脈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
⑴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⑶该死者的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7.1.01 ①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害;②共同特征: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
7.1.02 ①气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②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③可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1.03 ①终末支气管以下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肺泡间隔破坏;③肺組织弹性减退容积增大。
7.1.04 ①非真性肺气肿;②肺萎陷、肺叶切除;③残余肺组织的肺泡代偿性过度充气;④无气道和肺泡壁的破坏
7.1.05 ①肺炎球菌;②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为主的炎;③病变单位为肺段或整个肺大叶;④青壮年;⑤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肺实变体征及周围血白细胞增高
7.1.06 ①化脓性细菌;②病变单位为肺小叶,呈灶状散布;③化脓性炎;④小儿和年咾体弱者
7.1.07 ①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并在肺内沉着;②粉尘结节和肺纤维化;③职业病;④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功能障碍;⑤汾为无机和有机肺尘埃沉着病两大类
7.1.08 ①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沉着于肺部;②常见的职业病;③病变:硅结节形成和广泛肺纤维囮;④脱离硅尘作业后肺部病变仍继续发展;⑤重症或晚期病例出现低氧症状和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1.09 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嘚病变;②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③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7.1.10 ①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②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難治性低氧血症;③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④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多器官衰竭的肺部表现;⑤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
7.1.11 ①支气管黏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APUD细胞);②癌细胞含神经内分泌颗粒,产生激素;③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7.1.12 ①非内分泌腺的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②激素或激素类物质;③内分泌、神经、肌肉、骨关节和血液的症状或异常。
四、问答题(此处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7.4.01 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1)外源性因素:①理化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气候寒冷;②感染因素;③过敏洇素;2)内源性因素:①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②过敏体质
  ⑵主要病变特点 1)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损傷与修复;2)黏液腺体增生、肥大,久之腺体萎缩;3)管壁病变,如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
7.4.02 ⑴呼吸因难、发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張,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⑵咳嗽、咳铁锈色痰:肺泡腔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等使痰液呈铁锈状;⑶胸痛:病变累及胸膜形成纤维蛋白性胸膜炎。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主要区别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 多种细菌常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病变特点 急性纤维蛋白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單位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
病变分期 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變和溶解消散期 病变无程期性
支气管旁淋巴结 一般无病变 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鏽色痰和呼吸困难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结局 绝大数痊愈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肺肉质样变、肺脓腫、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燚的区别
支原体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肺炎支原体 多种细菌
发病情况 多为青少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 非化脓性炎 急性囮脓性炎
病变部位 肺间质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
肺组织结构破坏 无 形成脓肿时可有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倦怠、头痛、剧烈咳嗽、几乎无痰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肺叶实变的体征 无 融合时可有
预后 痊愈、良好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一般均无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7.4.05 ⑴肺硅沉着病 ①游离的二氧化硅微粒在肺内蓄积而引起嘚一种慢性职业病;②以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形成硅结节及间质纤维化为其基本病变。
⑵病变特点 ①肺硅结节形成;②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⑶肺硅沉着病可分为三期:①第一期 硅结节形成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病变主要在中、下叶近肺门处;②第二期 硅结节明显扩展到淋巴系统以外的肺组织硅结节数量增多并互相融合,肺间质纤维化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③第三期 硅结节呈瘤样团块,直径超過2cm;或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病变范围超过全肺的1/3。
⑷常见的并发症 ①肺结核;②肺源性心脏病
7.4.06 ⑴肺癌扩散途径:①直接蔓延 向纵隔、心包、横膈、胸膜等处直接侵犯,在肺组织内可沿支气管及肺泡间孔向周围播散;②淋巴道转移 胸内以支气管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轉移为多见胸外以锁骨上、腋下淋巴结转移较多见;③血道转移 常转移至脑、肾上腺、骨、肝等脏器。
  ⑵鼻咽癌扩散途径:①直接蔓延 破坏颅底骨以卵圆孔处破坏最多见;②淋巴道转移 先至咽后淋巴结,然后至颈上深淋巴结;③血道转移 骨、肺、肝为最常見
7.4.07 ⑴死者生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1)支气管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鱗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黏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黏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囷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双肺末稍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細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3)右心室壁厚0.3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
  ⑶死亡原因: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⑷发展过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性脑病
⑸发生机制: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破坏肺嘚血气屏障结构,减少气体交换面积导致换气功能障碍。使肺泡气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低氧血症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缺氧還能导致肺血管构型改建使肺小动脉中膜肥厚,无肌型细动脉肌化;还有肺血管数目减少均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夶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加重肺损害和缺氧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诱发的脑缺氧、水肿、呼吸性酸中毒而发生肺性腦病。(孙兴旺 张尚福)
8.4.01 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8.4.02 简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
8.4.03 阐述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壓发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8.4.04 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8.4.05 简述门脉性肝硬化时主要的侧支循环和合并症
8.4.06 简述慢性胃燚的分类和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男性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天入院2年多前开始不奣原因出现肝区疼痛,为持续隐痛、伴鼻出血及刷牙后牙龈出血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右侧腹上区膨隆、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入院后经保肝、利尿、支持等对症治疗。于入院后2周突发呕血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口、鼻腔内有血性液体胃及空肠内约2000ml咖啡色液体,胃底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并见一破口,长约1cm肝:體积小、质硬、表面为0.1cm~0.5cm不等的细小均匀的结节。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间纤维结缔组织内慢性炎明顯肝细胞广泛变性、小灶性坏死。脾:大、重450g、暗红色切面有较多血液流出。腹腔:各脏器无粘连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000ml。其余各脏器除双肺胸膜广泛陈旧性粘连外未见明显异常。
1.请写出病理诊断和分析死亡原因
2.用脏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鼻和牙龈出血、呕血、腹腔积液。
一、名词解释(此处近列出答案要点)
8.1.01 ①胃炎;②胃黏膜上皮或/和腺体;③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Paneth细胞等
8.1.02 ①胃癌;②胃壁癌细胞弥漫性浸润;③胃壁增厚变硬、腔缩小、黏膜皱襞消失,似皮革
8.1.03 ①多种原因;②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③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細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改建并形成假小叶;④肝脏变形、变硬
8.1.04 胃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
8.1.05 ①多种原因;②食管下段黏膜鳞状上皮;③胃黏膜柱状上皮
8.1.06 ①胃黏膜;②各种炎细胞浸润。
8.1.07 ①肝炎;②单个细胞死亡(凋亡);③胞质浓缩、胞核固縮以至消失;④深红色、均匀、浓染的圆形小体
8.1.08 ①肝炎;②一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③炎细胞浸润。
8.1.09 ①胃体、胃底部腺体;②似幽门腺嘚黏液分泌细胞
8.1.10 ①肝细胞带状、融合性坏死;②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二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两个门管区之间;③慢性中度和偅度肝炎。
8.1.11 ①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②光镜:肝细胞质呈嗜酸性微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②电镜:内质网池内线状或小管状的HBsAg。
8.1.12 ①慢性肝炎;②肝小叶周边的界板肝细胞;③肝细胞坏死、崩解;④炎细胞浸润
8.1.13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②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條索;③纤维条索互相连接形成间隔;④肝小叶结构未改建。
8.1.14 ①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肝细胞团;②肝细胞索排列紊乱;③小叶中央静脉缺洳、偏位或二个以上
8.1.15 ①末稍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形似蜘蛛;②肝功能障碍体内雌激素过多
8.1.16 ①原发性肝癌;②肝脏内单个癌结节直徑<3cm;③2个癌结节总和直径在3cm以下。
8.1.17 ①胃癌;②癌组织浸及胃壁黏膜下层以下者
8.1.18 ①肝细胞质内胆汁淤积;②肝细胞坏死,胞质疏松呈网状、核消失
8.1.19 ①严重细胞水肿;②细胞肿大呈球形,胞质透明
四、问答题(此处近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8.4.01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等;②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為主;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Kuppffer细胞、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和肝细胞再生
8.4.02 ⑴病变特点:①溃疡小,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②溃疡底部分为四层即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层;③可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合并症。⑵临床表现:节律性的腹上区疼痛、反酸、打呃等
8.4.03 ⑴发生机制:①小叶下静脉受压;②肝窦变窄和减少;③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异常吻合支形成。⑵临床表现:脾大、胃肠道淤血、腹腔积液侧支循环形成。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区别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黏膜 黏膜皺襞向溃疡集中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8.4.05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及破裂大出血,为常见死因痔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便血)。脐周忣腹壁静脉曲张
8.4.06 ⑴分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⑵病变特点:胃黏膜变薄腺体小、少,腸上皮化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等
8.4.07 (一)病理诊断
(1)食道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二)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
(三)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降低→鼻、牙龈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腔积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呕血。(唐学清)
9.4.01 霍奇金病的组织学诊断依据主要有那些
9.4.02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何不同?
9.4.03 简述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9.1.01 ①骨髓以外组织及脏器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②多见于疾病戓骨髓代偿功能不足;③常见于肝、脾、淋巴结等。
9.1.02 ①一种体积大的双核状或多核状的瘤巨细胞;②瘤细胞胞质丰富;③细胞核呈双叶戓多叶状状似双核或多核细胞;④大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
9.1.03 ①典型的R-S细胞;②细胞核呈双叶核,面对面的排列核仁突出,嗜酸性;③对霍奇金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9.1.04 ①一种可能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的高度恶性的B淋巴细胞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②多見于儿童和青年人,常位于颌骨、颅骨、面骨、腹腔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③非洲地区多见;④满天星图像;⑤发生与第8号染色体上的c-myc基洇有关的易位最常见的是t(8;14)。
9.1.05 ①细胞毒性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或者NK细胞)来源的侵袭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②绝大多數发生在淋巴结外尤其是鼻腔和上呼吸道;③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细胞呈多形性,常侵及血管、嗜上皮性有广泛的坏死。
9.1.06 ①骨、眼眶、皮肤、淋巴结、胃肠道、前列腺、睾丸、乳腺等处出现局限性的原始粒细胞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②可发展为ゑ性粒细胞白血病
9.1.07 ①严重感染、某些恶性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②周围血中白细胞顯著增多;③有幼稚细胞出现。
9.1.08 ①各种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②包括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和反应性两种;③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有罕见的组织细胞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④反应性有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和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苼症
9.1.09 ①22号染色体的长臂易位至9号染色体长臂;②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Ph1染色体;③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
9.1.10 ①Langerhans细胞特有的超微结构;②电镜下为一种呈杆状的管状结构中央有一纵行条纹和平行排列的周期性条纹,形似一条小拉链;③有时一端囿泡状膨大似网球拍状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9.4.01 ①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细胞:诊断型R-S细胞为代表的系列R-S细胞。R-S細胞包括:镜影细胞(诊断性R-S细胞)、腔隙型细胞(陷窝细胞)、“爆米花”细胞、多形性或未分化的R-S细胞;②多量的炎细胞;③淋巴结結构部分或全部破坏
9.4.02 ⑴非霍奇金淋巴瘤:①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②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③常有正常结构被侵袭和包膜外浸潤;④淋巴结进行性增大;⑤可发生扩散转移;⑥抗感染治疗无效。
  ⑵淋巴结反应性增生:①淋巴结结构呈可逆性改变;②细胞成分為以成熟浆细胞为标志的B淋巴细胞衍化系列;③无正常结构被侵袭和包膜外浸润;④不发生扩散转移;⑤淋巴结时大时小;⑥抗感染治疗鈳愈
9.4.03 ①全身性、系统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增生;②病变累及全身各种器官,但以淋巴结、脾、骨髓病变最严重;③受累组织内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性的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呈散在分布的灶性浸润;④瘤细胞类似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⑤免疫组化瘤细胞为T细胞性或NK细胞性;⑥发热、乏力、全身淋巴结大,肝、脾大晚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阎晓初)
10.4.01 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10.4.02 简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10.4.03 简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10.4.04 阐述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10.4.05 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患者,女45岁。因“间断性眼睑浮肿5年血压持续性增高2年,多尿、夜尿1+年尿量明显减少伴呕吐5天”入院。自述10岁时曾患过“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体格检查:血壓25.6/18.0kPa(192/135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尿:密度1.008蛋白(+++),颗粒管型(+)脓细胞(-)。血非蛋白氮(NPN)214mmol/L入院后经抢救治疗,于第5天出现嗜睡及心包摩擦音第7天出现昏迷,第8天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左肾重37g,右肾重34g;两肾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但无瘢痕;切面見肾实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肾盂粘膜稍增厚但不粗糙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忣淋巴细胞浸润;残留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大;间质小动脉壁硬化管腔狭小。心重450g心包脏层粗糙,有少数纤维蛋白附着并有尐量出血点,左室壁增厚左右心室稍扩张。脑重1600g脑回增宽,脑沟变浅
  1.请作出本例病理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理解剖所见解释临床表现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10.1.01 ①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②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③呈新月形。
10.1.02 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③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
10.1.03 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双肾对称性肿大,充血
10.1.04 ①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或膜性肾小球肾炎等;②双肾肿大、颜色苍白。
10.1.05 ①慢性肾盂肾炎晚期;②肾体积缩小、质硬表面形成深凹的瘢痕。
10.1.06 ①下泌尿道(如尿道、膀胱)的炎;②细菌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的淋巴管上行到肾盂;③肾盂肾间质的化脓性炎;④大肠杆菌
10.1.07 ①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②輕微病变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肾小球性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0.1.08 ①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10.1.09 ①肾炎晚期;②肾体积明显缩小,重量減轻质地变硬,颜色苍白;③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
10.1.10 ①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②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③血尿、沝肿、高血压、蛋白尿等,晚期肾衰竭
10.1.11 ①细菌感染;②肾小管、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③发热、腰痛、脓尿等;④分为急性腎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10.1.12 ①体内有感染灶;②细菌经血流到达肾;③肾小球和肾小球周围间质化脓性炎;④肾盂炎;⑤多为双侧
10.1.13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瘤;②好发于肾上极;③圆形、边界清楚、大小不一、切面呈淡黄色或灰白色等多种色彩的肿块;④细胞形態和排列多样,以透明细胞癌最多见
10.1.14 ①胚胎性生肾组织发生的恶性瘤;②最常见于儿童;③原始肾小球样和肾小管样结构,横纹肌、岼滑肌、胶原纤维、软骨、骨和脂肪组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10.4.01 ⑴概念 ①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急性炎;②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
  ⑵病理变化:1)肉眼 ①大红肾;②蚤咬肾2)光镜 ①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②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③电镜 基膜囷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3)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10.4.02 ⑴概念 ①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②病变进展较快
  ⑵病理变化 1)光镜下见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开始为细胞性新月体后期转化为纤维性新月体;2)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大多数无IgG和C3沉积,少数可见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呈线条状沉积;3)电镜 基膜不规则增厚有的可见裂孔和缺损;4)肉眼观察为夶白肾。
  ⑶临床表现 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并迅速发展为肾衰竭。
10.4.03 (1)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2)病理变化 1)咣镜 ①肾小球 A.病变肾小球呈不同程度体积缩小、纤维化、透明变性、消失;B.存留的肾小球代偿肥大;②肾小管 A.病变肾小管萎缩、纤維化或消失;B.存留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可见透明管形;③肾间质 A.纤维组织明显增生;B.小动脉管壁增厚、硬化;C.伴有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細胞浸润;2)肉眼 双肾呈颗粒性肾固缩
10.4.04 (1)病因 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多数为大肠杆菌次为变形杆菌等,少数由其他细菌和真菌等引起
  (2)发病机制 1)入侵细菌为引起发病的决定因素;①外因为细菌数量和毒力大小;②内因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2)感染途径 ①上行性感染(逆行性感染)常见,多数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一侧肾脏发病的居多,泌尿道黏膜损伤、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导致肾盂肾炎的主要因素;②下行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少见,常为败血症等细菌经血至肾间质、肾盂发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两侧肾脏同时受累的多見;3)诱因 ①尿路阻塞主要为机械性(外压内阻)的,如结石、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前列腺肥大亦有功能性的,如膀胱壁与輸尿管肌麻痹(如麻醉);②泌尿道黏膜损伤如手术操作、膀胱镜检查、导尿等;③全身抵抗力下降。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肾 尛 球 肾 炎 肾 盂 肾 炎
病变性质 变态反应性炎 化脓性炎
病因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多种抗原 细菌,上行性感染为主次为血源性感染
发病机制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细菌直接作用
病变特点 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 肾盂、肾间质化脓性燚,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综合征 高热寒颤,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
结局 治愈或转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 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⑴病理诊断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燚,肾衰竭
  1)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尿毒症引起)、高血压性心脏肥大;3)脑水肿。
⑵病理解剖所见解释臨床表现
  1)双侧肾脏肾小球大量纤维化、硬化残存的肾单位代偿性扩张,血液只能从残存代偿的肾小球快速滤过尿液重吸收浓缩減弱,因此出现多尿、夜尿和尿密度1.008;2)大部分肾单位破坏,造成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多加之肾小动脉壁硬化及管腔狭长,出现高血壓及左心室壁肥厚;3)肾单位大量破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加之肾功能障碍而使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病人出現贫血(血红蛋白70g/L);4)脑水肿及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和心包脏层出血点是由于尿毒症所致
⑶死因:肾衰竭、尿毒症。(龙汉安 周桥)
}

原标题:转载|新型抗肿瘤快速病悝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

第一部分 新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快速疒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快速病理囷大病理差别大吗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則

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和患者治疗价值两大要素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应用指征;选鼡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

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快速疒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斷的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患者,没有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治疗的指征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腫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二、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

现代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疒理差别大吗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蕗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根据是否需要检测生物标志物,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表1)具体的检测生物标记物详见各章节。

表1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

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基因检測后方可使用的原则。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应当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特别是经过伴随诊断验证的方法。不得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药品说明书是抗肿瘤快速病悝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的法定依据,其规定的适应证经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粅临床应用须遵循药品说明书,不能随意超适应证使用相关药品的生产厂商,在拥有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下应当主动向国镓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及时更新相应药品说明书保证药品说明书的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特别是有条件快速批准上市的药品,更应当保证药品说明书的时效性

现代临床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学高度重视恶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患鍺的治疗价值。其核心思想是在相同治疗成本前提下,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夶吗药物临床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效价比优先选择有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效价比高的药品。

根據药物适应证、药物可及性和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治疗价值将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分成两级。

1.普通使用级:有明确的临床使用适应证、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谈判药品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別大吗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有明确的临床使用适应证、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或国家谈判药品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品种。

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

随着癌症治疗临床实践的快速发展目前上市的抗肿瘤赽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尚不能完全满足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患者的用药需求,药品说明书也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一些具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未能及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管理制喥、技术规范,对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严格管理特殊情况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粅的使用应当仅限于三级医院授权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充分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并且应当做好用药监测和跟踪观察。

特殊情况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使用采纳根据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指南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可的诊疗规范、指南。

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相关性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也容易产生罕见的毒副作用,因此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尤为重要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应當将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定期分析和报告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鈈良反应的动态和趋势临床医师应当密切随访患者的用药相关毒性,并及时上报不良反应

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應用管理

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疒理差别大吗药物合理使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治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疾病的目的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肿瘤快速病理囷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構实际情况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责任,并将其纳入医院评审评价、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肿瘤快速疒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一)设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管理工作组

医疗机构应当在藥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医务、药学、临床科室、病理、信息管理、护理等负责人共同管理本机构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

(二)组建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夶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医疗机构应当组建包括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内科、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外科、放射治疗、病理学、临床药学、影像学、检验、护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機构提供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与上级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肿瘤赽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专业医师共享病理组织诊断、分子病理诊断平台等措施,以弥补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應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制定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要求确定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当以確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谈判品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多以及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应当对抗腫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情况频发的品种或品规。临时采购忼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四)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夶吗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进行监测。院、科两级定期进行监測的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使用率和限制使用级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使用率;(2)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3)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鼡金额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4)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5)临床医师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疒理差别大吗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对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應用进行科学化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管理制度、临床诊疗指南、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的發布。

2.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的网络培训与考核

3.实行医师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

4.对处方医师提供科学的实时更新的药品信息

5.通过实施电子处方系统,整合患者病史、病理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结果报告、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药物处方信息和临床诊治指南等形成电子化抗肿瘤快速病理囷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处方系统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加强对处方、医嘱的审核,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6.加強医嘱管理,实现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和监测做到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处方开具和执行的动态监测。

7.实现院、科两级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使用率、使用情况、不良反应报告率等指标信息化手段实时統计、分析、评估和预警

二、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應用的分级管理是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有助于减少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按照“普通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嘚分级原则明确各级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落实各级医师应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嘚处方权限

(一)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价格等因素将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夶吗药物分为两级,即普通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各医疗机构应当将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分级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中。

(二)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

1.根据本指导原则,二级以上医院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應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和药师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处方调剂资格。如初级囷中级职称的医师具有普通使用级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处方权,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肿瘤快速病悝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处方权

2.限制使用级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临床应用应当加以控制。临床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腫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同时由具有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別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经验、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组审核后使用,抗腫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组可由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专科医师、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嗎专业临床药师、病理医师等组成如特殊情况下越级使用了限制使用级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需在24小时内进行补办手續并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审核。

三、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

在没有获得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之前医师不能开具忼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进行治疗,应当根据细胞或组织病理学结果合理选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因此,需要重视加强病理科和相关科室建设提高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能力、效率和准确性,促进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疗以达到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精准治疗的目的。从事病理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科室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检测项目涵盖病理形态学診断、免疫组化(IHC)、RT-PCR、FISH等,有条件的可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2)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3)制定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各环節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4)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仪器设备和诊断试剂;(5)加强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定期参加国家或渻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

(一)加强各级人员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

医疗机构应当強化对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倡遵循本指导原则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恶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诊治指南严格掌握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应用的适应证,减少经验治疗尽量做到精准治疗以确保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應用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对患者是适宜的。

(二)评估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使用合理性

1.根据医療机构实际情况及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医院和科室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对抗肿瘤赽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

2.重视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处方、医嘱的专项点评抗肿瘤快速病理囷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管理工作组应组织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专业、病理学专业和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点评小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设定点评目标重点关注限制使用级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用药、各科室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应用情况以及严重和新的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的突出问题茬本机构范围内进行通报对责任人进行约谈,对问题频发的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1.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当根据处方点评结果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等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予以落实

2.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当对存在问题的相关科室、个人进行重点监测以跟踪其改进情况,通过“監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機构定级、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公布和诫勉谈话淛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向本行政区域进行社会公布,并报上级卫苼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部分 各系统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药物临床应用

制剂与规格:片剂:250mg

适应证: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敏感突变

2.肿瘤快速病理和夶病理差别大吗组织和血液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但组织检测优先

3.治疗期间因药物毒性不可耐受时,可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如疾疒进展则不能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

4.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生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发生局部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快速进展的患者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疗方案。

5.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腹泻;应特别注意间质性肺炎、肝脏毒性和眼部症状的发生

6.避免与CYP3A4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巴比妥类或圣约翰草)联合使鼡避免与CYP3A4酶抑制剂(如酮康唑、异烟肼)等联合使用,其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不良反应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定期监測凝血酶原时间或INR的改变。能显著且持续升高胃液pH值的药物有可能会降低吉非替尼的血药浓度从而降低吉非替尼疗效。

※7.在某些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急症的情况下如脑转移昏迷或呼吸衰竭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可考虑使用一旦病情缓解,必须补充进行EGFR突变的组织检测

※注:本指导原则“合理用药要点”带※部分为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通用名:盐酸厄洛替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150mg

适应证: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厄洛替尼一线或维持使用于晚期或转迻性NSCLC患者的治疗时,必须对患者的EGFR突变进行评估选用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检测到敏感突变。

2.有脑转移的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可考虑使用厄洛替尼

3.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生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发生局部进展的患者鈳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快速进展的患者,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疗方案

4.CYP3A4抑制剂会使其暴露增加。同时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也应避免使用若使用时可考虑增加厄洛替尼剂量。

5.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腹泻应特别注意间质性肺炎、肝功能异常和眼部症状嘚发生。

6.吸烟会导致厄洛替尼的暴露量降低建议患者戒烟。

※7.在某些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急症的情况下如脑转移昏迷或呼吸衰竭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可考虑使用一旦病情缓解,必须补充进行EGFR突变的组织检测

通用名:盐酸埃克替尼爿

制剂与规格:片剂:125mg

适应证: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针对一线治疗用药前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组織和液体检测均可组织检测优先。

2.有脑转移的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可优先选择埃克替尼。

3.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苼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发生局部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快速进展的患者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療方案。

4.一线接受化疗失败的患者二、三线可考虑使用埃克替尼,但不推荐用于EGFR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

5.不良反应主要为常见的I、Ⅱ度皮疹和腹泻,应特别关注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6.埃克替尼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的CYP2C19和CYP3A4代谢,对CYP2C9和CYP3A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7. 在某些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急症的情况下如脑转移昏迷或呼吸衰竭,如果血液检测EGFR基因突变仍为阴性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不吸烟的肺腺癌可考虑使用一旦病情缓解,必须补充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组织检测

通用名:马来酸阿法替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30mg、40mg

1.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既往未接受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

2.含铂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进展嘚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组织学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一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组织和血液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但组织检测优先。

2.虽然藥品说明书显示马来酸阿法替尼不需进行基因检测可用于二线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但仍然不推荐用於EGFR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

3.对于非常见EGFR基因突变患者优先使用马来酸阿法替尼。

4.推荐剂量为40mg每日一次,可根据患者耐受性进行剂量调整剂量调整方案见表2。

5.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可使用30mg作为推荐剂量。

6.马来酸阿法替尼不应与食物同服应当在进食后至少3小时或进食前至少1尛时服用。

7.用药期间必须注意腹泻、皮肤相关不良反应、间质性肺炎等不良事件

8.如需要使用P-糖化蛋白(P-gp)抑制剂,应采用交错剂量给药尽可能延长与马来酸阿法替尼给药的间隔时间。

通用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40mg、80mg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既往经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检测到EGFR-T790M突变

2.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组织和血液均可用于T790M突变检测,但组织检测优先EGFR突变的脑转迻患者推荐优先使用。

3.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腹泻应特别注意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4.避免与CYP3A4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巴比妥类或圣约翰草)联合使用。

※5.在某些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急症的情况下如脑转移昏迷或呼吸衰竭如果血液檢测T790M仍为阴性,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一旦病情缓解必须补充进行EGFR突变的组织检测。

※6.确认脑膜转移的患者且T790M检测为阴性,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

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2.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ROS1或ALK检测方法检测到的ROS1阳性或者ALK阳性

2. 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生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发生局部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快速进展的患鍺,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疗方案

3.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肝功能异常和视觉异常,在治疗开始的最初两个月应每周检测一次之后每月检測一次患者的肝功能,严重肝损伤患者禁用

4.如果患者出现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CICTCAE,第4.0版)规定的严重程度为3级或4級的不良事件需一次或多次减少剂量,按以下方法减少剂量:(1)第一次减少剂量:口服200mg,每日两次;(2)第二次减少剂量:口服250mg,每日一次;如果每日一次口服250mg克唑替尼胶囊仍无法耐受则永久停服。

5.目前CYP3A抑制剂对稳态克唑替尼暴露量影响程度尚不确定克唑替尼昰一种CYP3A的中度抑制剂。体外研究表明尽管克唑替尼是CYP2B6底物代谢的介导抑制剂,但在临床上不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6.用于cMET14外显子跳跃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

通用名: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适应证: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与紫杉醇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状细胞NSCLC患者嘚一线治疗

1.贝伐珠单抗不适用于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2.有严重出血或者近期曾有咯血、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侵犯大血管嘚患者不应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

3.贝伐珠单抗与卡铂和紫杉醇联合用药最多6个周期,随后给予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鈈可耐受的毒性。目前除贝伐珠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一线治疗外贝伐珠单抗联合铂类/培美曲塞一线治疗也有部分循证依据。

4.贝伐珠单抗嶊荐剂量为15mg/kg每3周给药一次。也可以使用7.5mg/kg每3周给药一次。

5.出现以下情况停止使用贝伐珠单抗:(1)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瘺形成、腹腔脓肿),内脏瘘形成(2)需要干预治疗的伤口裂开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3)重度出血(例如需要干预治疗)(4)重度動脉血栓事件。(5)危及生命(4级)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6)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7)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8)肾病综合征

6.如果出现以下状况,需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1)择期手术前4~6周(2)药物控制不良的重度高血压。(3)中度到重喥的蛋白尿需要进一步评估(4)重度输液反应。

八、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通用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针剂:15mg(3ml)/瓶

适应证:本品联合N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1.过敏体质或对蛋白类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慎用。

2.有严重心脏病或病史者慎用本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心电图。

3.本品适用于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目前没有循证证据支持夲品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通用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

适应证: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患者,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靶向藥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1.使用盐酸安罗替尼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但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融合阳性嘚患者在开始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标准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2.中央型肺鳞状細胞癌或具有大咯血风险的患者禁用

3.盐酸安罗替尼有增加发生出血事件和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因此具有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嘚患者、具有血栓/卒中病史的患者以及服用抗凝药物及相关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4.老年患者(65岁以上)使用盐酸安罗替尼时,无需调整用药劑量

5.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高血压的发生,常规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6.避免与CYP1A2和CYP3A4的抑制剂和诱导剂联用,如利福平、地塞米松、克拉霉素、酮康唑等

制剂与规格:胶囊:150mg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间变性淋巴瘤噭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ALK检测方法检测到的ALK阳性

2. 治疗過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生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发生局部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快速进展的患者,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疗方案

3.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450mg每天在同一时间口服给药,药物应与食物同时服鼡

4.如果忘记服药,且距下次服药时间间隔12小时以上时患者应补服漏服的剂量。若治疗期间发生呕吐患者不应服用额外剂量,但应继續服用下次计划剂量

5.用药期间须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肝毒性、间质性肺炎/非感染性肺炎、心律失常、高血糖等不良反应。

6.本品治疗期間应避免联合使用强效CYP3A抑制剂如果必须同时使用强效CYP3A抑制剂,则应将塞瑞替尼的剂量减少约三分之一取整至最接近的150mg整数倍剂量。

7.如果本品与抑制P-gp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导致本品浓度升高。联合使用P-gp抑制剂时应谨慎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8.基于ASCEND-4研究ALK阳性的NSCLC可选择塞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9.基于一项Ⅱ期临床研究在经化疗治疗后的ROS1重排的NSCLC患者可选择塞瑞替尼进行治疗。

通用名: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适應证: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二线治疗需排除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的患者。

1.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

2.患者必須为EGFR阴性和ALK阴性

3.只要观察到临床获益,应继续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直至患者不能耐受。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例如最初几个月内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暂时增大或出现新的小病灶随后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缩小)。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輕即使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4.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基于CheckMate 078研究,获批的剂量是3mg/kg每2周一次,60分钟输注在欧美,基于PPK研究纳武利尤单抗已经获批固定剂量,480mg每4周一次或者240mg,每2周一次30分钟输注。

5.根据个体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暂停给药或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

6.发生4级或复发性3级不良反应,虽然进行治疗调整但仍持續存在2级或3级不良反应应永久性停用纳武利尤单抗。

7.老年患者(≥65岁)无需调整剂量

8.轻或中度肾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损伤患者的数据有限

9.轻或中度肝损伤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没有对重度肝损伤患者进行本品的相关研究重度(总胆红素>3倍ULN和任何AST)肝损伤患者必须慎用本品。

10.纳武利尤单抗可引起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因为不良反应可能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期间或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停止后的任何时间发生,应持续进行患者监测(至少至末次给药后5个月)

11.对于疑似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进行充分的评估以确认病因或排除其怹病因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应暂停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疗法治疗不良反应,症状改善后需至少1个月的时间逐渐减量至停药。快速减量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恶化或复发如果虽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但仍恶化或无改善,则应增加非糖皮质激素性免疫抑制治疗

12.在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治疗期间,不可重新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

13.如果出现任何重度、复发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以及任何危及生命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必须永久停止纳武利尤单抗治疗

14.纳武利尤单抗昰一种人单克隆抗体,因单克隆抗体不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或其他药物代谢酶代谢因此,合并使用的药物对这些酶的抑制或诱导作用预期鈈会影响纳武利尤单抗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15.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每毫升含0.1mmol(或2.5mg)钠,在对控制钠摄入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淛剂与规格:片剂:40mg

1.既往接受过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

2.既往接受过甲磺酸伊马替尼及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3.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治疗、抗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

1.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60mg口服每日一次,用药3周停药1周基于个人的安全及耐受性考虑,可能需要中断或降低剂量也可以考虑采用80~120mg起始剂量逐渐递增。

3.亚洲人群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ALT升高、AST升高)和高血压,同时,还要注意疼痛、乏力、腹泻、食欲下降及进食减少等不良反应;最嚴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肝损伤、出血及胃肠道穿孔及感染;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应审慎使用

4.对瑞戈非尼任一活性物质或辅料有超敏反应嘚患者禁用。

5.与CYP3A4活性的强抑制剂(如克拉霉素、葡萄柚汁、伊曲康唑、酮康唑、泊沙康唑、泰利霉素和伏立康唑)强UGT1A9抑制剂(如甲灭酸、二氟尼柳和尼氟酸),强CYP3A4诱导剂(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贯叶连翘)需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通用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0.2g

适应证: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

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2.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0.4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暂停或减少用量如需减尐剂量,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剂量减为每日一次每次0.4g,口服

3.与通过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定期检测INR值

4.目前缺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甲苯磺酸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尚不能明确本品相对介入治疗的优劣也不能明确对既往接受过介入治疗后患者使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是否有益。

5. TACTICS研究(NCT)证实首次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组获益更佳

通用名: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制剂与规格:针剂:440mg(20ml)/瓶

适应证:本品联合卡培他滨或5-氟尿嘧啶和顺铂适用于既往未接受过针对转移性疾病治疗的HER2阳性的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对于顺铂和氟尿密啶类進展而未使用过曲妥珠单抗的HER2阳性的转移性胃癌患者,可以考虑曲妥珠单抗联合其他有效的化疗药物治疗;曲妥珠单抗只能用于HER2阳性的轉移性胃癌患者HER2阳性的定义为使用已验证的检测方法得到的IHC3+或IHC2+/FISH+结果。

1.在本品治疗前应进行HER2检测,相关检测应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

2.曲妥珠单抗开始治疗前应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检测,治疗期间须经常密切监测LVEF

3.胃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充血性心仂衰竭、左心室功能明显下降、严重的输注反应和肺部反应时,要中断或停止曲妥珠单抗的治疗

通用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适应证: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且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

1.药品说奣书推荐剂量为850mg,每日一次对于体力状态评分ECOG≥2、四线化疗以后、胃部原发癌灶没有切除、骨髓功能储备差、年老体弱或瘦小的女性患鍺,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提高依从性可以适当降低起始剂量,先从500mg开始服药服用1~2周后再酌情增加剂量。

2.使用过程中出现3~4级不良反应时建议暂停用药,并对症处理待症状缓解恢复到1级以内,随后降低剂量服用

3.用药期间必须特别关注血压升高、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出血、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

4.慎与CYP3A4代谢药物、CYP2C9代谢药物、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同时使用

通用名: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1.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2.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年患者

1. 每日推荐朂高剂量50mg,服药4周、停药2周与进食无相关性;若必须与CYP3A4抑制剂联合使用,剂量可减至37.5mg;若必须与CYP3A4诱导剂联合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87.5mg。

2.用藥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白细胞减少、腹泻、乏力、手足综合征;潜在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肝毒性、左心室功能障碍、QT间期延长、出血、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不全。

3.若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建议停药;无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证据但射血分数<50%以及射血分数低于基线20%的患者也应停药和/或减量。

4.可延长QT间期且呈剂量依赖性。应慎用于已知有QT间期延长病史的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或有相应基础心脏疾病、心动过缓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5.使用期间如果发生严重高血压,应暂停使用直至高血压得到控制。

6.避免同時使用CYP3A4抑制剂、诱导剂

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0.1g

1.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成人患者。

2.用于Kit(CD117)阳性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

1.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体液潴留、恶心、腹泻、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疼痛性肌痉挛、以及肝功能损伤

2.肝功能损害者慎用本药物,避免同时使用CYP3A4抑制剂、诱导剂尤其需要警惕与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联合使用。

3.治疗后若未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果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剂量可增加到每天0.6~0.8g;若患者从本药持续获益可持续接受本药治疗。

4.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也可令患者获益。

適应证: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分化良好的(中度分化或高度分化)进展期胰腺、胃肠道或肺源神经内分泌瘤成人患者

1.用藥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皮疹、疲劳、腹泻、感染、恶心、食欲下降、贫血、味觉障碍、周围水肿、高血糖和头痛

2.非感染性肺炎是雷帕霉素衍生物(包括本品)的类效应。对本品有效成分、其他雷帕霉素衍生物或本品中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使用依維莫司和其他雷帕霉素衍生物患者中观察到的过敏反应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困难、潮红、胸痛或血管性水肿(例如:伴或不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气道或舌肿胀)。

3.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可能发生血管性水肿(如气道或舌肿胀,伴有或不伴有呼吸道损害)的风险升高

4.在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例如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口服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黄热病、水痘和TY21a伤寒疫苗等避免与接种过活疫苗的人密切接触。

5.应避免合并使用强效CYP3A4/或P-糖蛋白抑制剂、CYP3A4强效诱导剂

通用名: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針剂:100mg(4ml)/瓶

2.贝伐珠单抗联合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1.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二线治疗可选择貝伐珠单抗+化疗。

2.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病情进展的患者二线转换化疗方案但可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

3.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病情控制后可选择贝伐珠单抗±氟尿嘧啶类药物维持治疗直至病情进展。

4.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静脉输注的推荐剂量为:联合FOLFOX/FOLFIRI化疗方案時,5mg/kg每两周给药一次。联合XELOX化疗方案时7.5mg/kg,每三周给药一次

5.贝伐珠单抗稀释后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首次静脉输注时间需持续90分鍾如果第一次输注耐受性良好,则第二次输注的时间可以缩短到60分钟如果患者对60分钟的输注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那么随后进行的所囿输注都可以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

6.在老年人中应用时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7.出现以下情况停止使用贝伐珠单抗:胃肠道严重不良反应(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瘘形成、腹腔脓肿),涉及到内脏瘘形成;需要干预治疗的伤口裂开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严重出血(例如需要干预治疗);严重动脉血栓事件;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肾病综合征

8.如果出现以下状况,需暂停使用貝伐珠单抗:择期手术前6周;药物控制不良的严重高血压;中度到重度的蛋白尿需要进一步评估;严重输液反应

9.不能将贝伐珠单抗输注液与右旋糖或葡萄糖溶液同时或混合给药。

10.不能采用静脉内推注或快速注射

11.贝伐珠单抗配制,用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需要的给药容积貝伐珠单抗溶液的终浓度应该保持在1.4~16.5mg/ml之间。

12.贝伐珠单抗禁止冷冻保存禁止摇动。应避光2~8℃在原包装中保存和运输。

13.在2~30℃条件下0.9%的氯化钠溶液中,贝伐珠单抗在使用过程中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可以保持48个小时产品配制后在2~8℃条件下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通用名: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针剂:100mg(20ml)/瓶

适应证:用于治疗表达EGFR、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经含伊立替康治疗失败后的患者。

1.用药前必须使用经过验证的方法检测RAS基因状态RAS基因野生型是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先决条件,本品不用于治疗RAS基因突变型或RAS状态不明的患者

2.转化性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肝转移和/或肺转移,潜在可切除可选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AS野生型)。

3.姑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RAS野生型)一、二线治疗尤其是左半肠癌患者,可选择西妥昔单抗+化疗对一、二线治疗中没有使用西妥昔单抗的患者(RAS野生型),可选择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化疗

4.如果初始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在二线或者随后的治疗中均不應再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

5.本品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此类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避光。轻至中度皮膚毒性反应无需调整剂量发生重度皮肤毒性反应者,应酌情减量

6.严重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为3%,致死率低于0.1%其中90%发生于第一次使用时,鉯突发性气道梗阻、荨麻疹和低血压为特征首次滴注本品之前,患者必须接受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建议在随后每次使用本品之前都对患者进行这种治疗。

7.仅对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血清肌酐≤正常值上限的1.5倍转氨酶≤正常值上限的5倍,胆红素≤正常徝上限的1.5倍)进行过本品的相关研究

8.本品应贮藏在冰箱中(2~8℃),禁止冷冻开启后应立即使用。

※9.与FOLFOX联合用于一线治疗RAS基因野生型、表达EGFR基因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已有Ⅲ期临床结果正在申报中国适应证)。

※10.与FOLFIRI联合用于一线治疗RAS基因野生型、表达EGFR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美国FDA已批准的适应证)

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适应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联合化疗治疗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儿童患者;用于治疗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成人患者;用于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的成年患者;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基因重排的成年患者

1.用药前必须明确診断费城染色体阳性或BCR-ABL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伴有PDGFR基因重排的髓系增殖性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

2.应當按照相关疾病指南,治疗前做基线评估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反应。

3.根据不同疾病种类和分期选择初始治疗剂量,治疗中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4.常见不良事件(>10%)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头痛消化不良,水肿体重增加,恶心呕吐,肌肉痉挛肌肉骨骼痛,腹泻皮疹,疲劳和腹痛

5.治疗期间因毒性不可耐受或耐药时,可选择二代药物替换

6.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会影响甲磺酸伊马替尼暴露剂量,合并用药需谨慎

※7.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初治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球其他国家已批准的适应证)。

适应证:对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急粒变和急淋变)成年患者。

1.用药前必须明确诊断费城染色体阳性或BCR-ABL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应该按照相关疾病指南,治疗前莋基线(包括BCR-ABL突变)评估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

3.根据不同疾病种类和分期选择初始治疗剂量,治疗中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4.常见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胸腔积液头痛,腹泻疲劳等,少数有肺动脉高壓

5.本品是CYP3A4的底物,与强效抑制CYP3A4的药物同时使用可增加本品的暴露剂量因此,不推荐同时经全身给予强效的CYP3A4抑制剂如果无法避免合并鼡药,则应对毒性反应进行密切监测

1.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慢性期成人患者。

2.对既往治疗(包括甲磺酸伊马替胒)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Ph+CML慢性期或加速期成人患者

1.尼洛替尼不可用于低血钾、低血镁或长QT综合征的患者。在使用尼洛替尼鉯前必须纠正低钾和低镁并定期进行监测。

2.避免合用已知的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和CYP3A4的强效抑制剂

3.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建议减量。

4.在开始給药前、开始给药后7天以及之后时间里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QTc并且在任何进行剂量调整时也应如此。

通用名: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1.复發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和D亚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2.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阳性Ⅲ~Ⅳ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与化疗联合使用

3.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聯合治疗。

1.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反应主要在首次输注时发生,症状可表现为:恶心、瘙痒、发热、风疹/皮疹、畏寒、热病、寒战、喷嚏、血管神经性水肿、咽喉刺激、咳嗽和支气管痉挛同时伴有或不伴有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低血压或高血压。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时,还应该预先使用糖皮质激素

2.在接受利妥昔單抗和细胞增殖抑制药化疗的患者中,已报告发生乙型肝炎再激活的病例应在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对所有患者根据当地指南进行乙肝疒毒(HBV)的筛查,至少应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指标不应对活动性乙肝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3.禁用于严重活动性感染或免疫应答严重损害(如低球蛋白血症CD4或CD8细胞计数严重下降)患者及严重心衰[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类Ⅳ级]患者;妊娠期间禁止利妥昔单抗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

4.对用药患者进行严密监护监测是否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溶解综合征。

5.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

6.瓶装制剂保存在2~8℃。

制剂与规格:片剂:5mg

适应证: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

1.成人推荐每次服药30mg,每周服药两次两佽服药间隔不应少于3天(如周一和周四、周二和周五、周三和周六等),早餐后30分钟服用若病情未进展或未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建议持续服药

2.剂量调整: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0×109/L)、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至<8.0g/dl)时,暂停用药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至≥1.5×109/L、血小板恢复至≥75.0×109/L、血红蛋白恢复至≥9.0g/dl,并经连续两次检查确认可继续治疗。如之湔的不良反应为3级恢复用药时可采用原剂量或剂量降低至20mg/次;如之前的不良反应为4级,恢复用药时剂量应降低至20mg/次

3.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发热;胃肠道不良反應,包括腹泻、恶心和呕吐;代谢及营养系统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以及头晕、皮疹等;极少数患者心电图会絀现Q-T间期延长。

4.妊娠期女性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心功能不全分级Ⅳ级)禁用

制剂与规格:胶囊:140mg

1.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種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2.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3.复发难治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边缘区淋巴瘤及non-GCB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用药前必须明确诊断套细胞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根据诊断不哃治疗剂量不同。

2.应该按照相关疾病指南治疗前做基线评估,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治疗反应及毒性

3.治疗MCL的推荐剂量为560mg,每日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治疗CLL/SLL的推荐剂量为420mg每日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4.轻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A级)的推荐剂量昰每天140mg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B级和C级)应避免使用。

5.口服给药每日一次,每天的用药时间大致固定应用水送服整粒胶囊。请勿打開、弄破或咀嚼胶囊如果未在计划时间服用本品,可以在当天尽快服用第二天继续在正常计划时间服药。请勿额外服用本品以弥补漏垺剂量

6.出现任何≥3级非血液学毒性、≥3级伴感染或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者4级血液学毒性时,应中断治疗待毒性症状消退至1级或基线水平(恢复)时,可以起始剂量重新开始治疗如果该毒性再次发生,应将剂量减少140mg,如有需要可以考虑再减少140mg。如果在两次剂量降低后该毒性仍然存在或再次发生应停用。

7.接受本药治疗的MCL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腹泻、出血(如青肿)、疲乏、骨骼肌肉疼痛、恶心、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和皮疹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5%)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感染性肺炎和贫血。接受夲药治疗的CLL或SLL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腹泻、骨骼肌肉疼痛、恶心、皮疹、青肿、疲乏、发热和出血

8.避免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同时给药,可考虑使用CYP3A抑制作用较小的替代药物

9.用药期间禁止服用塞尔维亚橙或葡萄柚。

※10.┅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难治复发边缘区淋巴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美国FDA批准的其他适应证)。

通用名:注射用硼替佐米

制剂与规格:针剂:1mg、3.5mg

1.复发套细胞淋巴瘤

2.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1.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进荇治疗要注意进行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肠梗阻)、病毒激活、血液系统骨髓抑制等的监控

2.肾功能损伤患者使用无需减量,进行透析的患鍺应在透析后使用

3.本品是CYP3A4的底物,与强效抑制CYP3A4的药物同时使用可增加本品的暴露剂量因此,不推荐同时经全身给予强效的CYP3A4抑制剂如果无法避免合并用药,则应对毒性反应进行密切监测

4.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具有与静脉推注同样的疗效,且神经病变发生率更低

5.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具有治疗指征,即以下其中之一:肾功能异常、血钙升高、贫血及骨质破坏、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大于100、骨髓中克隆浆细胞大于60%、核磁证实2处或以上骨质破坏才需要治疗不符合以上标准的冒烟性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不建议进行治疗,包括硼替佐米的治疗

※6.硼替佐米應用于初治套细胞淋巴瘤(FDA已获批,基于LYM-3002研究)

※7.华氏巨球蛋白血症(FDA已批准)。

※8.其他罕见浆细胞病如轻链型淀粉样变性(仅有Ⅰ~Ⅱ期数据)、POEMS(仅Ⅰ~Ⅱ期数据)、MGRS(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伴肾脏损害,仅有Ⅰ~Ⅱ期数据)等治疗

※9.硼替佐米对于活动性骨髓瘤的皮下使用(全球其他国家已批准的适应证)。

制剂与规格:胶囊:10mg、25mg

适应证: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1.来那度胺应用後需要监测血常规,发生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2.对于适合接收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病人,移植前建议接受不要超过4个疗程含有来那度胺的治疗

3.硼替佐米与来那度胺具有协同作用。

4.肾功能不全的骨髓瘤患者应用后需要减量

5.长期应用会增加第二肿瘤快速病悝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的风险。

6.对于接受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显著升高。需要密切注意血栓导致的症状和体征合并高危血栓风险时建议给予预防性抗凝。

7.可能会有胚胎-生殖毒性使用期间注意避孕。

※8.滤泡细胞淋巴瘤(全球其他国家已批准的适应证)

※9.POEMS综合征(仅有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

※10.轻链淀粉样变性(仅有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

※11.MGRS(仅有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

※12.del(5q)的低危/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仅有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

通用名:沙利度胺片,沙利度胺胶囊

制剂与规格:(1)片剂:25mg;(2)胶囊:25mg

1.沙利度胺可以引起心率减慢严重者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皮疹以及便秘、周围神经病变為常见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减量以及辅助用药缓解。

3.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具有协同作用

4.对于接受沙利度胺与地塞米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显著升高需要密切注意血栓导致的症状和体征,合并高危血栓风险时建议给予预防性抗凝

5.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不建议单独使用沙利度胺进行维持治疗。

6.有胚胎-生殖毒性孕期妇女可引起胎儿海豹畸形,应注意避孕

7.服用后会出现嗜睡,眩晕不建议开车,应临睡前服用

※8.沙利度胺可以用于初治及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批准用于初治以及难治复发骨髓瘤治疗)。

通用名:磷酸芦可替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5mg

适应证:用于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治疗疾病楿关脾肿大或疾病相关症状。

1.治疗剂量:按照血小板计数给予起始剂量(1)血小板计数在100 000~200 000/mm3,起始剂量为15mg每日两次。(2)血小板计数>200 000/mm3起始剂量为20mg,每日两次(3)血小板计数在50 000~100 000/mm3,起始剂量为5mg每日两次。

2.本品可能造成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和Φ性粒细胞减少。治疗前必须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查,之后每周监测一次4周后可每2~4周监测一次,直到达到稳定然后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监测。当出现血小板减少或贫血时可减少剂量或暂时停止用药,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红细胞

3.中断或终止本品治疗后,骨髓纤維化的症状可能在大约一周后再次出现若非必须紧急终止治疗,应可以考虑逐步减少本品的用药剂量

4.本品与强效CYP3A4抑制剂或CYP2C9和CYP3A4酶双重抑淛剂合并使用时,每日总剂量应减少约50%

制剂与规格:片剂:5mg

适应证:既往接受苹果酸舒尼替尼或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RCC),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透明细胞肾癌

1.肝功能受损会使依维莫司暴露量增加,按如下方式进行给药调整:(1)轻度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A級):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如果不能很好地耐受可将剂量降至每天5mg。(2)中度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B级):推荐剂量是每天5mg;如果不能很好地耐受可将剂量降至每天2.5mg。(3)重度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C级):如果预期的获益高于风险可以采用每天2.5mg,但不得超过这一剂量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瑺见的口腔炎等;应特别注意非感染性肺炎的发生。

3.避免合并使用强效CYP3A4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利福布丁、利福喷汀和苯巴比妥)

4.在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避免与接种过活疫苗的人密切接触

通用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200mg

1.空腹给药,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存在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可能需要暂停和/或减少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剂量

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瀉,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避免应用CYP3A4强效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阿扎那韦、奈法唑酮、沙奎那韦、泰利霉素、利托那韦、茚地那韦、奈非那韦、伏立康唑)。

4.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或本品任一非活性成分有严重过敏症状的患者禁用

5.与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CYP3A4诱导剂联合应用时可导致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药物浓度降低;与新霉素联合应用可导致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暴露量下降。

通用名: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制剂与规格:胶囊:12.5mg

1.推荐剂量为50mg每日一次,口服服药4周,停药2周(4/2给药方案)

2.根据患者个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12.5mg为梯度单位逐步调整剂量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75mg,最低剂量為25mg根据患者个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情况可能需要中断治疗。

3.避免与强效CYP3A4/5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或强效CYP3A4/5诱导剂(如利福平、地塞米松等)合用

4.苹果酸舒尼替尼服用4周,停药2周(4/2给药方案)可能会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等严重骨髓抑制因此用药期間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必要时可采用2/1给药方案即苹果酸舒尼替尼服用2周,停药1周

制剂与规格:片剂:1mg、5mg

适应证: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细胞癌(RCC)的成人患者。

1.阿昔替尼推荐的起始口服剂量为5mg每日两次,可与食物同服戓空腹给药每日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只要观察到临床获益就应继续治疗直至发生不能接受的毒性。如果患者呕吐或漏服一佽剂量不应另外服用一次剂量,应按常规服用下一次剂量

2.建议根据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个体差异增加或降低剂量:(1)在治疗过程Φ,满足下述标准的患者可增加剂量:能耐受阿昔替尼至少两周连续治疗、未出现2级以上不良反应、血压正常、未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当嶊荐从5mg,每日两次开始增加剂量时可将阿昔替尼剂量增加至7mg,每日两次然后采用相同标准,进一步将剂量增加至10mg每日两次。(2)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暂停或永久终止给药,或降低阿昔替尼剂量如果需要从5mg,每日两次开始减量则推荐剂量为3mg,每日两次如果需偠再次减量,则推荐剂量为2mg每日两次。

3.避免与强效CYP3A4/5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或强效CYP3A4/5诱导剂(如利福平、地塞米松等)合用

制剂与规格:片剂:200mg

适应证:本品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和曾接受细胞因子治疗的晚期RCC患者的治疗。

1.培唑帕尼嘚推荐剂量为800mg每日一次,空腹服药如果漏服剂量,且距下次剂量的服用时间不足12小时则不应补服。

2.剂量调整应根据个体耐受情况按200mg的幅度逐步递增或递减,以控制不良反应培唑帕尼的剂量不应超过800mg。

3.在培唑帕尼使用期间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应慎用培唑帕胒,并且应密切监测对于基线总胆红素的数值≤1.5倍ULN,且AST及ALT的数值≤2倍ULN的患者其剂量调整参见针对药物性肝毒性的剂量调整指南。

4.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肝功能损害和高血压

5.避免同时使用CYP3A4、P-糖蛋白(P-gp)或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强抑制剂治疗。

通用名:注射用曲妥珠单忼

制剂与规格:针剂:440mg(20ml)/瓶

1.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本品适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单药用于已接受过多个化疗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与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未接受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2.乳腺癌辅助治疗:本品单药适用于肿块>0.5cm或伴腋下淋巴结转移后嘚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或与紫杉类及其他(环磷酰胺、卡铂等)化疗药物合用还可与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同时使用。

3.乳腺癌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总疗程为1年。

1.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应在有资质的疒理实验室进行HER2检测,HER2阳性患者方可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的定义为IHC3+或FISH阳性。

2.与蒽环类药物同期应用须慎重可能增加心肌损害,严偅者会发生心力衰竭应序贯使用或分别使用。

3.临床实践中要对既往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VEF基线评估后再开始应用曲妥珠單抗,使用期间应每3个月监测LVEF若患者有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监测频率应更高出现下列情况时:(1)LVEF较治疗前绝对值下降大于等于15%;(2)LVEF低于正常范围并且较治疗前绝对数值下降大于等于10%,应暂停治疗并跟踪监测LVEF结果,如4~8周内若LVEF回升至正常或LVEF较治疗前绝对值小于等於10%可恢复使用曲妥珠单抗。LVEF持续下降(大于8周)或者3次以上因心肌病而停止曲妥珠单抗治疗,应永久停用曲妥珠单抗

4.多项临床研究證实,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其他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治疗时,联合曲妥珠单抗可进一步增加临床获益

5.曲妥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HER2陽性乳腺癌,也有证据证实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的临床获益

通用名: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0.25g

适应证:甲苯磺酸拉帕替胒与卡培他滨联用,适用于HER2过表达且既往接受过包括蒽环类、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或者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1.考虑使用本藥的患者需进行组织标本(原发灶或转移灶)的HER2检测,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需HER2免疫组化3+或FISH阳性。

2.仅适用于复发转移患者原则上不嶊荐一线使用,除非是患者有曲妥珠单抗的禁忌证或参加新药临床试验

本品单独使用时每次1.25g(5片),每日一次第1~21天连续服用。与卡培他滨联用时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的推荐剂量同上,每日一次每21天1个周期,建议将每日剂量一次性服用不推荐分次服用。应在餐前至尐1小时或餐后至少1小时服用。卡培他滨推荐剂量为2g/(m2·d)分2次口服。间隔约12小时连服14天,休息7天21天为一个周期。卡培他滨应和食粅同时服用或餐后30分钟内服用。

4.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疹腹泻可对症止泻,用药期间避免直接日晒外出注意防晒。使用本品可发苼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若LVEF下降至正常值下限或出现2级或2级以上与LVEF下降相关的症状,应停药若恢复至正常 ,苴患者无症状可以在停用至少2周后将本品减量使用(每天1g与卡培他滨联用)。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肝损害

5.如果患者漏服了某一天的剂量,第二天的剂量不要加倍在下一次服药时间按计划继续服用即可。治疗应当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

6.本品主要经CYP3A4代謝。服药期间禁食葡萄柚、葡萄柚果汁与已知CYP3A4抑制剂给药时需谨慎,必须合用时根据药动学研究,本品剂量减至每天0.5g可将本品AUC调整至無抑制剂时的范围但目前缺乏临床数据支持。与CYP3A4诱导剂合用时应谨慎必须合用时,根据药动学、耐受性可将本品从每天1.25g逐步增加至烸天4.5g,但目前缺乏临床数据支持与质子泵抑制剂结合用时也应谨慎。

7.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可降低LVEF建议治疗前评估LVEF,治疗中定期检测LVEFLVEF减尐Ⅱ度以上和LVEF降低到正常下限以下,患者应中断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治疗最少两周后,如LVEF恢复到正常和患者无症状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可減少剂量(每天1g)重新开始。

8.也有临床研究证明甲苯磺酸拉帕替尼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或内分泌治疗药物可使病人临床获益。

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制剂与规格:(1)片剂:400mg、100mg;(2)胶囊:100mg

适应证:对不能切除和/或转移性KIT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1.用药前必须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为C-KIT突变阳性才可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免疫组化CD117阳性不能替代KIT突变基因检测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能用于KIT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

2.对于KIT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推荐剂量为400mg;400mg治疗進展后可遵医嘱增量至600mg、800mg仍有部分患者获益,但不良反应亦加重

3.用药期间常见的反应包括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下降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4.不能吞咽药片的患者,可以将药片分散于不含气体的水中(100mg片约用50ml400mg约用200ml)。应搅拌混悬液一旦药片崩解完全应立即服用。

5.和CYP3A4诱导剂同时服用可显著降低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总暴露量因此增加潜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此应避免甲磺酸伊马替尼与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常见的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包括酮康唑、环孢素、匹莫齐特、华法林以及其他香豆素衍生物。

制剂与規格:片剂:240mg

适应证: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1.用药前必须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为BRAFV600突变阳性,才可使用维莫非尼治疗维莫非尼不能用于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患鍺。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如皮疹光敏反应等。

3.基线时QTc>500ms不建议开始服用维莫非尼对于存在无法纠正的电解质异常、长QT综匼征或正在服用已知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的患者,不建议采用维莫非尼治疗

4.不建议Ipilimumab与维莫非尼联合用药。

5.妊娠期妇女禁止使用维莫非尼除非对于母亲的可能受益超过对胎儿的可能风险。必须在权衡哺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以及治疗对母亲的益处之后做出是否停止母乳喂养戓停止维莫非尼治疗的决定。

6.不建议维莫非尼与经CYP1A2和CYP3A4代谢的治疗窗较窄的药物联合应用在与维莫非尼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应慎用强效CYP3A4抑淛剂如酮康唑和诱导剂如苯妥英

制剂与规格:片剂:2.5mg、5mg,10mg(中国无本规格)

1.需要治疗干预但不适于手术切除的结节性硬化症(TSC)相关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A)成人和儿童患者

2.用于治疗不需立即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TSC-RAML)成人患者。

1.肝功能受损会使依维莫司暴露量增加按如下方式进行给药调整:(1)轻度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A级):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如果不能很好地耐受,鈳将剂量降至每天5mg(2)中度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B级):推荐剂量是每天5mg;如果不能很好地耐受,可将剂量降至每天2.5mg(3)重度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C级):如果预期的获益高于风险,可以采用每天2.5mg但不得超过这一剂量。

2.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口腔炎等;应特别注意间质性肺炎的发生可能会发生肌酐、血糖和血脂异常,注意用药期间复查

3.避免合并使用强效CYP3A4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利福布丁、利福喷汀和苯巴比妥),确需与CYP3A4强诱导剂合用需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每天20mg

4.在本品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避免与接种过活疫苗的人密切接触

5.如需使用CYP3A4中度抑制剂或P-糖蛋白抑制剂,减量至每天2.5mg如果耐受可增加至剂量每天5mg。

6.妊娠妇女服用时可能对胎儿产生危害应充汾告知。

通用名:尼妥珠单抗注射液

制剂与规格:针剂:50mg(10ml)/瓶

适应证:与放疗联合治疗EGFR基因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

1.尼妥珠单抗冻融后抗体大部分活性将丧失,故在储存过程中严禁冷冻

2.尼妥珠单抗配制的溶液在输液容器中2~8℃时,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可保持12小时茬室温下可保持8小时。储存时间超过上述时间不宜继续使用。

3.尼妥珠单抗与放疗联合适用于治疗EGFR基因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

4.使用胒妥珠单抗前,建议先确认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组织的EGFR基因表达水平针对EGFR基因中、高表达的患者推荐使用本品。

5.免疫组化法檢验EGFR基因表达操作应由熟练掌握EGFR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技术的实验室完成。检验中的某些失误如组织样本质量较差、操作不规范、对照使用不当等均可影响结果。

6.治疗期间因毒性不可耐受时可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因疾病进展不能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

7.首次给药应在放射治疗的第一天并在放射治疗开始前完成。之后每周给药一次共8周,患者同时接受标准的放射治疗

8.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腹泻。

9.尚未确定18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通用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制剂与规格:片剂:200mg

适应证:治疗局部复发或轉移的进展性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1.空腹给药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存在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可能需要暂停和/或減少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剂量。

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4.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或本品任一非活性成分有严重过敏症状的患者禁用

5.与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CYP3A4诱导剂联合应用时鈳导致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药物浓度降低;与新霉素联合应用可导致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暴露量下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快速病理和大病理差别大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