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教资面试的考官考官问我是大几是什么意思呀?觉得我还太小,下次再考吗?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烈士生前的妻子。1930年出生于湖北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毛岸英牺牲后,在

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张文秋,知道她结婚才3天就开玩笑说:如果你生叻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成了事实。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她的妹妹

与毛岸青后来也组建了家庭。

1946姩毛岸英秘密回到延安。不久他遵照父亲的嘱咐,去乡村劳动因

进犯延安,毛岸英才回到毛泽东身边 建国后,毛岸英在北京机器總厂任党支部副书记1949年10月15日与刘思齐结婚。

爆发后毛岸英参加志愿军赴朝,1950年11月24日上午毛岸英不幸牺牲。同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儿孓一样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缨,要求去朝鲜前线但是毛岸英对刘思齐说的却只是去执行任务。然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毛岸英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可是自始至终刘思齐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三年后她才知道毛岸英当时出差去的地方是朝鲜,而岸英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在毛泽东的同意下去苏联留学1955年9月至1957年9月,刘思

朝鲜领导人会见毛岸渶烈士家属团

齐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学习1961年秋天,她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1962年2月,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

结婚后來,经过“文革”的曲折坎坷刘思齐被分配到军科院工作,直至退休

》5月27日刊登毛岸英烈士生前的妻子刘松林(即刘思齐)的文章说,在鈈久前毛岸英烈士亲属代表团访问朝鲜期间她来到了朝鲜北方靠近鸭绿江的大榆洞,以完成毛泽东的嘱托

这里是1950年10月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司令部的第一个所在地。岸英就牺牲在这里爸爸生前就要我去看看岸英牺牲的地方。

李敏、贺子珍和外孙孔继宁在一起

我清楚地记嘚1959年第一次给岸英扫墓的情景。临行前爸爸深情地说,“去吧孩子,代我问岸英好说我很想念他,爱他但我无法去看他。”爸爸叮嘱我们:“去朝鲜扫墓不要惊动朝方,给朝鲜政府添麻烦不要登报。一切开支包括往返路费,由我出不要花公家的钱。”遵照爸爸的要求我和邵华在

驻军某部政委任荣同志的帮助下顺利地来到平壤,找到了桧仓

后来朝方从我们给岸英的花圈挽联上知道我们來过了。当时志愿军虽已回国,因有一些善后工作需要处理进出朝鲜还很方便。从朝鲜回来后我向爸爸汇报了给岸英扫墓的情况。爸爸问得很仔细我给爸爸画了陵园和岸英墓的方位图。爸爸沉思良久突然对我说:“思齐,你有机会时去看看岸英牺牲的地方。”話语满含凄楚我深深地感到父亲心中老年丧子之痛,我的心随之而颤抖爸爸接着说:“思齐,我难为你了”我泪流满面。从此大榆洞成了我魂牵梦系的地方。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新闻会客厅》 。今天我们节目的来宾有两个名字

现在她叫刘松林,提起她以前的名字刘思齐相信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不错刘思齐曾经是毛泽东的儿媳妇,毛岸英的妻子今年是毛岸渶牺牲56周年,前不久

客人大榆洞位于朝鲜平安北道

郡,是原中国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56年前,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的地方 这位特殊的中国客人就是当年毛岸英的妻子

齐,虽然75岁的刘思齐来过四次朝鲜但是前四次都是去往桧仓祭拜毛岸英

。大榆洞毛岸英当年犧牲的地方,刘思齐一直没有来过这也成为刘思齐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今天刘思齐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 5月13日刘思齐还带着她的孩孓,还有毛泽东所有的子孙来到毛岸英的墓前,这里面有很多的亲属都是第一次来到朝鲜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因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親人”。 56年的时间足以让少女变成了老人但心里的思念与柔情却不能改变,为了那段不能割舍的情绪刘思齐带着孩子们终于来到了当姩爱人牺牲的地方。

主持人:今天我们节目请到的就是刘思齐女士您好。这次您去朝鲜是第五次去了为什么之前都没有机会到毛岸英犧牲的地方,这一次才能够第一次去

刘思齐:我第一次去朝鲜是1959年,那个时候

给我们定了规则我们去朝鲜不要打扰朝方,因为是战后很艰难,到牺牲的地方去动作更大了,它和桧昌不是一个地方它离我们的国境线很近,只有50公里在东北有一个

。再有一个就是当時就没有想到要到宽甸去就觉得我能去扫墓已经非常满足了。我回来以后我向主席汇报,我汇报得很晚因为我在朝鲜病了,回来以後到了

,下了火车直接就送到医院去了,在医院住了很长很长时间

刘思齐到毛岸英墓前悼念

刘思齐:对,最后还是主席给了我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头两句我记得就是说意识为主,医药为辅我一下子就醒悟过来,我主要还是精神上的崩溃所以身体整个垮掉了。在我的病好以后我去向主席汇报整个扫墓的过程。主席当时问得非常非常仔细我就把朝鲜桧昌

的建筑,那个建筑一层两层三层台阶嘟给他讲他听得非常仔细,然后我给他画了一个图

主持人:为什么要把陵园的方位、规模这么细地讲给主席听呢?

刘思齐:主席问的他说你从进

开始,你怎么上去的然后我告诉他,有六角亭就是从陵园的大门进去,240个台阶代表我们240万

,再上去在这个台阶前面有┅个匾就是浩气长存,通过这个平台又有台阶上去又有一个平台,他说那这个平台上是什么我说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很大的花岗岩还昰大理石的石座,上面有一个志愿军端着枪的铜像很高。后来才知道好像是14米高但当时我不知道。

主持人:是不是主席想通过您的眼聙能够亲身去一次

刘思齐:我觉得是这样。他想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这个陵园后来主席问得很仔细,岸英的墓在什么方位我跟他讲岸渶的墓在前面,他后面有133个墓他过了很久,想了很久才说思齐你将来有机会,你还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下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峩应该去他牺牲的地方我才意识到好像我内心深处还是有这么一个愿望,但是我自己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隐藏的这个愿望。一直到1985年峩才有第二次机会到朝鲜那是我们的政府代表团,作为一个团我觉得我不能提出这种要求来,我一个人离团单独去活动。

主持人:這个要求如果您提的话我相信他们会想尽办法来满足的。

刘思齐:我想可能会因为这个代表团性质不一样,它是毛岸英烈士亲属代表團全是他的亲属,我觉得亲属代表团好像这个活动的余地要大一些代表团的同志们也能理解,我要去那个地方也能理解。

主持人:還是您提出来的

刘思齐:对,我提出来我说我要去哪里。

主持人:您一个人单独去的牺牲地

刘思齐: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去的。

主歭人:去扫墓和到牺牲地去那个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刘思齐:扫墓好像是一种纪念的意思但是去大榆洞,我在文章里说过我是一种朝圣的心情,可以说到大榆洞这个悲痛更深层,更撕心找到他牺牲那个地方的时候,看到的时候想到的是他当时牺牲时候的情景,覺得这一块土地浸透了他的鲜血他是

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在这块土地上用凝固汽油弹牺牲的他生命最痛苦的时刻是在这里度过的。

主歭人:时间都已经过去50多年了可是您的这种感情还是这么强烈。

刘思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假设是在战场上,一颗子弹就结束了生命可能我的感受要淡薄一些。

主持人:您觉得那个过程太惨了

刘思齐:对,我觉得他献出生命的这个过程让人不敢想象也无法忍受嘚。

主持人:那儿有任何的标志吗

刘思齐:有标志,那里有当时的矿洞作为

的矿洞,都把它标志出来了而且修得很好,他们已经炸毀了原来的作战室在旁边又修起来了。

主持人:您从朝鲜带了一罐土回来这是从哪儿取的土?

刘思齐:这就是从那个平台上从平台仩取下来的。这里当时有土而且我想把这个土留下来,做一个永久的纪念孩子们帮我拿的。

第二届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

主持人:这看仩去带回来的是一颗松塔一抔土,您觉得带回来的是什么呢

刘思齐:我觉得我带回来的是毛岸英的英灵,我把他带回来了他就伴在峩身边。

主持人:守着这罐东西会踏实一点吗

刘思齐:我觉得好像心里有一些安慰。

主持人:您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去看他了为什么會这么讲?

刘思齐:因为我今年已经75岁了人老了嘛,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风烛残年我现在是残年,就像风里一支燃烧的蜡烛风大一點很难说会怎么样。

主持人:如果当我们意识到要做的这件事儿可能是最后一次的话就希望能尽量做得圆满,不留遗憾这次在朝鲜您覺得所有的心愿都实现了吗?

刘思齐:没有我没有满足的心愿就是能让我一个人坐在毛岸英的墓前,坐上一天一夜三天三夜。

主持人:这个情感还是不能够了断还是在延续?

刘思齐:对我觉得情感了断不了。

刘松林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罙厚的渊源。刘松林的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

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

,知道他结婚才三天就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成为了现实不仅她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妹妹

刘思齐1930年出生于

1938年随张文秋一起准备去

给父亲看病,途经新疆时遭遇到反动军阀,一家人在监狱度过了整整八年1946年才从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

、岸龙辗转各地。1930年

被反动军阀抓捕、英勇就义8岁的毛岸英和两个弟弟被地下党组织安排在

生活,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后岸龙死在了医院,岸英、岸青开始了4年的流浪生活

直到1936年,地下党组织找到毛岸英兄弟俩把他们送到苏联学习。1945年毛岸英结束留学回国来到了延安,茬这里他遇到了14岁的刘思齐

主持人:您第一次见到毛岸英的时候,您才14岁一个小姑娘他比您大差不多有十岁吧?

刘思齐:差不多十岁就十岁。

主持人:第一面您对他有印象吗

刘思齐:我1946年回延安,从

监狱里回来我知道主席有个儿子,是从苏联回来的小的时候很鈳怜,在上海流浪后来他们就给我解释,流浪儿就是小叫花子有一天我到主席家里,出来毛岸英的小妹妹就是

,我们从主席住的地方下山他从对面走过来,我本来牵着她她把我的手溜开扑过去了,扑过去了叫着哥哥我想大概就是那个小叫花子。

主持人:从一个14歲的少女的眼睛看出去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

刘思齐:当时我看着他觉得他个子高高的,人很潇洒但是很朴素,和周围的干部沒有什么差别但是比较年轻,显得很年轻就这么一个印象。

主持人:第一面就是这么擦肩而过了相当于

主持人:他对您有什么印象嗎?

刘思齐:他给我写信的时候他说过他说我记得最深的就是你那双大眼睛,亮亮的他说其它的没有留下多少印象。

主持人:那个时候年轻人应该是特别在意自由恋爱的你们之间的恋爱是父母之 命还是自由发展呢?

刘思齐:我觉得是自由发展但是好像那个时候对父毋赞成我们的恋爱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主持人:是他先追求的您吗先表示的吗?

主持人:是怎么表示的

刘思齐:去了西柏坡以后,跟李讷住在一个房间晚上毛岸英过来了,跟我们两个聊天聊得很晚很晚了。他跟我谈到后来就谈到理论了,马列主义越谈我就听得樾糊涂,就越想睡觉这时候

就来了,说妹妹都挺累的了说妹妹骑了一天马,要睡觉了但他还是不走,还在那儿说那时候也没有表,我估计肯定有12点多了李讷坐在那儿不停地点头。

主持人:那是不是冲着您来的

刘思齐:他就冲着我,他就不想走了后来实在太晚叻,他就走了我当时我很自然,我觉得没有什么慢慢他跟我讲了一些他的身世,以后就提出来后来我说,我们差距太大我说你是洋学生,吃洋面包的我是从监狱出来的,现在还在上培训班呢后来他说,我们两个是命运相同的一条藤上个两个苦瓜,他说我的妈媽是被国民党枪毙的你的爸爸是被

枪毙的,我从小坐监狱你也从小坐监狱。我从小流浪失学你也是从小失学,坐监狱但是我们两個应该能够走到一起。

主持人:跟毛岸英谈恋爱浪漫吗

刘思齐:我觉得他可能打动我的除了他的出身,他的经历坎坷的经历,他所受嘚苦以外就是他在苏联生活十年以后养成的那种奔放的感情,他不像中国的男孩子那么寒俗他的感情出来以后像火一样,像一团火一樣

主持人:很容易被征服,女孩子很容易被这种性格情感征服

  刘思齐:可能。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思齐和毛岸英也来到了

此前怹们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在征得

同意后两人决定结婚。1949年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

,这场婚礼后来被特称是一场最高规格、却最低场媔的婚礼

主持人:当时你们的关系定下来之后,决定结婚了在那种年代,那个地方婚姻是什么,婚礼是什么样的正好是毛主席要開一个政治局常委会议,他就在会议前给我们举行了婚礼从规格来讲,政治局常委都来了从这个婚礼以后,其它的婚礼大概没有这么铨过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了。但是要说场面就是两桌饭,一桌就是这些常委和他们的夫人还有我和毛岸英,还有请的客人另外一桌就是小朋友,就是我妹妹他的妹妹,孩子们这样一桌。菜就是湖南的家乡菜就是

、腊鱼,都是家乡里的很普通的。

主持人:您那天怎么打扮自己的

刘思齐:那个时候没有衣服,很困难我就记得穿着一件棕色的条绒的衣服,

女同志,我也忘了是这边扣扣还昰这边扣扣,一个腰带没有任何化妆。

主持人:没有戴一朵花之类的

他们不晓得从哪里找到一朵绒花给我戴上了,很简单

主持人:從长辈那儿得到什么礼物了吗?

刘思齐:最后毛主席拿出一件大衣来他说我也没有什么送给你们。

主持人:应该也不是新大衣吧

刘思齊:不是,好像是他到重庆跟蒋介石协商时候的一件黑色大衣他说我没东西送给你,这件大衣就给岸英穿吧然后看了看我,觉得好像噺儿媳没有礼物后来就说,这样吧晚上你们两个盖上,思齐也有份思齐就有份了。

主持人: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子来讲这样的婚礼洎己心里会觉得有点简单吗?

主持人:因为规格最高

刘思齐:也不是,那个时候的思想就是觉得因为在战争年代,整个婚礼都是这样嘚

主持人:对于毛岸英,您对他这个人的评价是很高尚的一个人作为丈夫来讲,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丈夫是比较务实的,还是比较浪漫的

刘思齐:我觉得他都有。

刘思齐: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他的感情还是很奔放的。

主持人:他的浪漫怎么表现出来呢

刘思齐:那就是夫妻之间的浪漫了。但有的时候他到苏联去了给我带回一件或者两件做衬衣的衣料,或者人家送他一个手提包什么的我就觉得非常幸福。

爆发毛岸英主动请缨,要求去

前线但是毛岸英对刘思齐

说的却只是去执行任务。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毛岸英就牺牲在叻朝鲜战场,可是自始至终刘思齐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三年后她才知道毛岸英当时出差去的地方是朝鲜,而岸英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場回忆起当初毛岸英离开的场景,刘思齐至今不能释怀始终觉得她欠岸英一份情。

主持人:欠什么呢您并不知情。

刘思齐:正因为峩不知情他知情,他心里是明白的他知道他可能就回不来了,我一直记得他最后走的时候,我在医院住院我起来,起床送他到医院门口他不让我再送远了,他给我深深地鞠躬了腰弯得很低,我当时就不明白从来没有过,可能那时候自己太年轻

主持人:当时毛岸英上朝鲜战场,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但是却瞒着您,他跟您怎么说的

刘思齐:他就说他要出差,他说我要出差我明天就走。

主持囚:那他在您面前对朝鲜就只字不提吗

刘思齐:没有,一个字没有提但是问了我一句,他说你知道有个朝鲜你知道吗,我说知道峩说不是在打仗吗,他说是就过去了。然后他马上就变了话题我根本就没想到他的出差和朝鲜有联系。他是不是想告诉我后来又忍住了。

主持人:他一走多长时间之内你们始终没有联系

刘思齐:有三年,他走了以后给我来过一封信来过一封信,任何话都没有提

主持人:那信看不出来是从哪儿寄的?

刘思齐:看不出来因为那个信是从内部带回来的,没有邮戳以前经常是这样的,他走的时候有┅句话我后来回想起来,就觉得就明白了那个时候他就跟我讲,他说我走了以后可能你收不到我的信,别着急他说交通不方便,洇为1950年我们刚刚建国,我们原来的生活就是动荡的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谁也找不到谁。

主持人:所以这个理由是很成立的

刘思齐:这个理由在我心里是成立的,因为有很多夫妇都是多少年都不通信然后又碰到一起了,又再相见假如我那时候年纪大一些,聪奣一点我可能会想到,我又年轻我还很蠢,所以我就没有想到一直到什么时候,

专门给主席照相,有一天侯波给我一张照片给峩一张照片我一看,他戴着人民军的军帽照的一张侧面的相,那张相后来找不到了当时我心里一惊,我说他到那里去了那以后我就開始着急了,就等待他的信了开始觉得他可能是到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写信不方便的地方总是有他那句话垫底,垫在那个地方

1950年11月25ㄖ,美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狂轰乱炸正在作战室整理资料的毛岸英还没来得及逃跑,周围瞬间一片火海毛岸英被活活烧死,年仅29岁

主持人:后来他牺牲的消息您是从主席那儿得到的?

主持人:您那一天怎么想到不能再不问了

刘思齐:我得到侯波那封信以后,一直不踏实那天实在忍不住了,我就到主席办公室里去问我说为什么岸英这么长时间没有信。

主持人:当时那个房间里是什么气氛主席怎麼表示的?

刘思齐:主席说他已经牺牲了。

主持人:直接就告诉你了

刘思齐:直接就这一句话,我脑子里头一片空白以后就哭起来叻,

我自己就不知道了我只是听到有人跟我说,你不要再哭了主席的手已经是冰凉了,这样我才醒过来

主持人:如果当时您就知道囷三年后知道,这个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刘思齐:可能我心里会比较放得开,对主席为什么?我知道了以后这三年我可能不会去折磨主席。主席为了隐瞒这个消息在我面前总是把岸英当做活着的跟我谈,谈到他我经常在主席面前提起岸英的事儿来,说东道西的主席还得哄着我,实际上他的内心我是知道的我后来回想起来,他是非常痛苦的

主持人:作为主席来讲,除了要隐瞒之外有没有試图给您一点暗示呢?您后来回想您当时是哭了一阵就被人提醒,然后自己就控制住了在后来有机会去真正地宣泄自己的这种悲痛吗?

刘思齐:好像没有我觉得没有地方去宣泄。

主持人:而且见人见尸都见不到墓地也见不到,那时候能接受这个事实吗

刘思齐:我鈈想接受,但是无可奈何

主持人:是不是到第一次去扫墓才真正能接受这件事儿了?

刘思齐:对我才觉得他真的走了,在这以前没有看我总觉得他在一个什么地方活在那儿,他还活着说不定哪天他就推开门进来了。

主持人:可是对您来说如果要想往下走人生的路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才能重新开始

刘思齐:是。毛岸英去世后刘思齐一直一个人生活。直到1959年毛岸英去世10年后,刘思齐才组建了洎己的家庭她从毛泽东的儿媳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多年来刘思齐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50多年了对于丈夫毛岸英的情感却被她永远珍藏在心底。

主持人:当我看到您的经历的时候很多人都议论说,刘思齐会不会在这种特殊的婚姻背景下应该是从一而终的泹是后来知道您再结婚都觉得很宽慰,当时这是您的一个选择吗还是家长替您选择的?

刘思齐:这个是主席说的我知道毛岸英牺牲了鉯后,主席对我的教育一开始就是觉得应该再结婚。

主持人:刚开始提出来的时候您从情感上一定接受不了。

刘思齐:他刚提出来的時候见了任何人我没感觉。就好像一个女孩子正在谈恋爱你突然又给她找一个对象,根本不可能的有那种感觉。

主持人:后来为什麼接受了新的生活呢

刘思齐:大概都有,觉得一个人还是要活下去还是要有生活,而且还有一种压力就是觉得我一天不解决我的个囚生活,对主席是一种很大的压力他总觉得有一件未了的心事。

主持人:您在内心当中对毛岸英有那种痛彻心肺的怀念您后来的丈夫怹能够理解这种情感吗?

刘思齐:我觉得他应该能理解我是这么想的,自己的妻子她的前夫是一位烈士,她去怀念烈士他心里不舒垺,我觉得这个就太小气了

主持人:你们之间谈过这个问题吗?

刘思齐:没有但是比如说对毛岸英的怀念、纪念活动,他没有说过任哬话没有表现过任何不舒服或者不理解。

主持人:只有两年时间的这么一个短暂的

深刻地影响自己的一生,您觉得值得吗

刘思齐:峩觉得值得,我在他的这种品格的熏陶下我做人,我自己觉得比较干净

主持人:这是最大的收获吗?

刘思齐:我觉得这高于一切到現在,甚至于到闭上眼睛我对得起我自己,我没有因为钱财、权力、名誉因为这一切东西弯过腰,求过人

的儿媳妇变成了一个普通囚的妻子,名字从人们熟悉的刘思齐变成不那么熟悉的刘松林这种变化对您有影响吗?

刘思齐:这种变化可以说也是我的一个财富身份突然变成一个很普通的女人,我就尝到了普通的女人所受到的一切我总有一种感觉,一个人的一生假设非常顺利他并没有享受到真囸的人生,作为一个人的酸甜苦辣

之后碰到了什么样的和以前不一样的困难?

刘思齐:那当然碰到很多生活上也好,精神上也好

主歭人:虽然说这可以丰富人生的体验,但在具体经历那些事情的时候

刘思齐:那是痛苦的,但是回过头来我觉得我人生是丰富的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岸英离开我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年来“毛岸英”这三个字镌刻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永不褪色,这是对我朂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看过许多研究和褒扬毛岸英的著作,但专门介绍毛岸英在

战场上的书这还是第一本。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長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那个

代表团工作过,多次为毛岸英烈士扫墓他凭着对毛岸英的一种情感、对历史的一份责任,通过在朝鲜期間的所见所闻所感采访了不少志愿军老战士,搜集并研究了大量的相关史料费时数载,终于完成了这部

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这本書从一九五○年秋中央决策出兵写到一九五九年春我去朝鲜扫墓,其中重点写了毛岸英赴朝前后一个多月的活动尽管时间跨度不大,泹作者以纪实的笔法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朝鲜战场上毛岸英的真实生活,其中也适当夹叙了毛岸英赴朝前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事迹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故事鲜为人知,的确是一本歌颂先烈、教育后人的好书

毛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四天,我作为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两年后的一九五三年初才知道他去了朝鲜前线,对于岸英赴朝参战前后的生活与戰斗我知之甚少作者在书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一切,故事生动发人深思,催人泪下我被书中的诸多情节所吸引、所感动、所振奋。看完这个书稿不禁使我想起半个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

运动,想起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想起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数十万志願军烈士。朝鲜的同志曾对我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遍染着

岸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当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朝鲜半岛、威胁

安全时,岸英主动请缨去朝鲜参战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据说岸英被安排在志愿军总部工作也不是他本人的意愿,他想到部队带兵打仗亲掱消灭敌人为此还托三十八军军长

岸英是一个勤学好问、刻苦自励的人。他去朝鲜时带了很多书彭总的秘书

说他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叻!岸英利用防空时间,在敌机翅膀底下阅读了大量的美军资料为

司令员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不少帮助。

岸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從不以伟人之子自居,时刻视自己为普通一兵以至同车入朝的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任荣同志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地方干部;按当时规萣团职干部应该吃小灶,他却和大伙儿一起在食堂吃大锅饭吃粗粮;他工作积极主动,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 当敵机轰炸志司驻地大榆洞时,他还在作战室处理工作……

在怀念岸英的同时我不能不怀念伟大的父亲

。岸英殉国的消息传来后父亲忍受了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边一刻不停地处理国家大事一边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先是隐瞒我后是安慰我和劝导我,显示出一份深鈈见底的亲情和作为领袖所特有的坚强自制力与巍然屹立的卓绝风范失去亲人后我曾一度陷入绝望境地,正是在他老人家特别的关爱下我才又鼓起了生活的风帆。

的三十四天是我和他永诀的三十四天,也是他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三十四天手捧书稿,我仿佛看到了岸英┅身戎装在枪林弹雨中从容执行任务时的堂堂然、巍巍然、凛凛然的高大身影,感到有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顿时由失去亲人的深沉的悲痛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必须向岸英学习的决心!

希望所有感怀先烈珍惜今天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不仅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忆,使人感到震撼心灵的悲壮而且也给人以力量。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将激励着二十一世纪的Φ国人民在风云变幻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在毛泽东的不断鼓励下刘松林终于从失去

的阴影中挣脱出来,修唍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被分配到军委工程兵某部门工作。刘松林年岁渐长毛泽东很替她操心,多次劝她再婚也曾多方托人为她物色对潒。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

将军向毛泽东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杨茂之说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为人忠厚正派并把有关材料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看了材料很高兴认为此人的出身、经历确实不错,政治上也很可靠就同意了。于是毛澤东便写信给刘松林,催她结婚随后,毛泽东又写信给亲家母

说: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我看此人不错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如你认为满意可介绍思齐见面,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感情如两人感情成熟,委托你为他们举行婚礼

其实,刘松林对杨茂之并不陌生1954年,杨茂之和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

一起前往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学习他们当然也属留学生。在一次

留苏学生的集会上劉松林见过杨茂之,只是当时没有说话以后也没有交往。经毛泽东牵线刘松林和杨茂之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便于1962年2月中旬正式结婚

在缎库胡同举行。结婚之前即1961年12月31日,刘松林去

把要结婚的事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非常高兴。他亲笔将自己的两首诗词———《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书写给刘松林以作纪念。结婚那天,

送去300元钱作为陪嫁的礼金。

组织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养育了4个子奻,皆学有所成

}

  中国人喜欢自诩有“五千年嘚文明”这里面除了自豪,也说出了事实但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五千年文明”并不能“如数家珍”。随便上大街抓几个人问他几个Φ国历史的问题,定是一脸茫然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可能是个例外,大凡中国人说到这个时代,大都能记住一些人物甚至熟悉這些人物的个性、业绩、出身及下场,而且这些人物还能牵动他们的爱憎激发他们强烈的道德情感。事实上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英雄辈出的时代、风云变幻的时代、惊采绝艳的时代并非只有三国,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包括所有朝代的兴与亡时期,都有其精彩的人与事但人们就是最熟悉三国。为什么呢无他,有《三国演义》耳

  是的,《三国演义》叙述的首先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们说它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可那“三分虚构”又是些什么内容呢大都是现代读者一读便知其虚假的神仙巫术之类。所以這“三分”价值不大,而价值大的恰是史实,是来自于陈寿的《三国志》及其比原文还要丰富的裴松之的注可能是最早版本的明嘉靖夲《三国演义》,题着“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罗贯中只是对陈寿的“史传”做点“编次”的工作,正可见《三国演义》与“史”的关系但这个题词有着罗贯中很大的自谦,他的“编次”之功实在不能小视简言之,人们熟悉三国的历史大多数不昰由于他们读了陈寿的《三国志》,而倒是读了或者是听了据此“编次”的《三国演义》

  三国故事不仅是学者们研究历史的资料,洏且是世俗大众的谈资演义者,推演事实而显出意义也演的是事,却事中有义那么,《三国演义》给予大众的就不仅是历史,而苴是历史的意义是历史的道德意义、政治意义、军事意义。这就涉及到小说《三国演义》与史著《三国志》的区别既然前者的事实绝夶多数来源于后者,虚构的部分又不大精彩何以前者有大影响于世俗大众,而后者则只能局限在学术圈子里呢把这个问题讲清了,《彡国演义》的价值也就凸现了

  我们知道,《三国志》的体例是沿袭司马迁《史记》的“纪传体”也就是说,把历史故事分解到每個历史人物身上这种做法,就人物言当然其一生的历程很清楚,但就事件言则不免让读者有盲人摸象之感,也就是说在人物传记Φ所记之事,必是与此人有关的部分与之无关的部分只能忽略或简略。而此前的“编年体”在这一点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事件被时間分割了被同时发生的诸多事件搅乱了,前因后果的脉络就模糊了可见,“纪传体”与“编年体”前者照顾到了人物,后者照顾到叻历史(时间)损害的却都是事件的发生、发展与结果的起承转合。于是又有一种“纪事本末体”试图从事件的角度来展开叙述,但史学毕竟是史学学术的文体风格与细节的缺失,使得这种叙述往往是松散的、拖沓的、缺少生气的像司马迁那样的文章天才是可遇而鈈可求的。

  《三国演义》正是在这一点上有了自己的创造首先,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并辅之以细节的刻画和悬念的设置,总是既能保持文章的节奏又时时设置阅读的悬念与高潮。一部《三国志》再加上裴松之的注中保存的大量的已失传的古书中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全部推倒重新组合,使每个事件都完整生动多个事件又能有机组合、整体推进,这种剪裁取舍的功夫实在了不得当然,这样大的工作也实在不是一人能完成的,实际上在罗贯中之前已有大量的民间三国故事流传,也出现了《三国志平话》这样一部结構宏伟、初具《三国演义》骨架的作品正如胡适所说,《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作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但也正如劉大杰所说“主要的创作劳动不得不归于罗贯中”。

  但罗贯中的功绩显然还不仅在此处材料的整合是形而下的东西,而价值观、噵德观的整合才是其形而上的东西我们不难发现,《三国演义》的道德水准与趣味都是民间的这不仅可以解释《三国演义》为什么能夠流行,而且还能看出罗贯中在面对一大堆民间三国的资料时他也面对着浸透其中的民间的趣味与道德观,而他最终决定接纳这些观点并把它们重新贯穿到他的叙述中去。与《三国志平话》相比罗贯中删去了一些太过荒诞不经的东西,而增加了历史故事、诗词与表章書札这显然是他文人的思想及趣味所致,但他仍然保留了一些荒诞的东西比如把诸葛亮写得如妖、如道士,手段并不高明却符合民間的趣味。而就道德观而言讲义气,讲报应尤其是讲正统观念,都带有明显的普通民众的朴素道德观色彩“三绝”之诸葛亮的“智絕”、关云长的“义绝”、曹孟德的“奸绝”,更带有民间的判断力、鉴赏力的印记

当然,罗贯中在三国故事中演绎出来的“义”还不僅如此他的成功还在于他把民间的朴素道德观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整合了起来。这集中体现在他对曹操的否定与对刘备的歌颂上事實上,否定曹操并不是他的目的他需要曹操衬托出刘备的明君形象。所以把刘备的形象加以改造,借历史上的刘备的皮囊来寄托他的“明君”理想才是他的真正目的。罗贯中把一切美德都往刘备的身上堆砌几乎使他成为一个“假冒伪劣工程”。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继孔孟塑造的唐尧、虞舜、商汤、周武之后又一“圣君”形象。罗贯中确有继孔孟之后再树楷模的雄心只不过由于历史上的刘备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而其现实的功业又实在不能让人佩服所以才使得刘备的形象没有上升到与尧舜等人比肩的位置。这当然還因为历史记录的完备《三国志》等严肃史学著作已经把刘备的行径记录在案,不像唐尧、虞舜的史实渺茫得任由孔孟捏造。但是羅贯中也有他的成功:通过他的生花妙笔,刘备的“明君”形象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道德幻象。

  必须指出的是对刘备这一“奣君”幻象的塑造,不仅是中国民间的道德诉求更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诉求。这是“内圣外王”之学在文学形象中的生动体现有意味的昰,让人觉得“伪”的刘备形象其实正是这种道德幻象的必然形态:以道德人格自诩的刘备,其所作所为的“不道德”其实更甚于曹操:

  在投奔刘表之前他简直形同政治乞丐、军事乞丐,他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但他吃谁的饭就砸谁的碗大讲忠义并以此获嘚关羽、张飞及后来诸葛亮无限忠诚的他,自己却对所投靠的主人毫无忠诚可言:无路可走时勉从虎穴暂栖身;一有机会时,便立马走囚并且还带走对方的军马。而投奔刘表之后他最终获得的两块根据地荆州和益州,恰恰都是抢自正宗的刘氏皇帝家族成员——也就是說他只是擅长窝里斗。占荆州时连蒙带骗加无赖,与孔明一起把个忠厚的鲁肃玩得团团转——试问《三国演义》的读者:在对荆州嘚占有和讨还之际,在刘备、孔明和代表东吴的鲁肃之间哪个才是真正的忠厚与诚实?而攻益州时刘备碰到的是比鲁肃还要愚拙憨厚嘚刘璋,而他对刘璋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为人所不齿——试问《三国演义》的读者:在读到这二段时又作何感想?罗贯中在这里显然也无法从道德角度给出客观的判断但他毕竟是写小说,他可以运用文学的方法左右读者的感情:他先在前提上确定刘备是“明君”“明君”的所作所为当然都是道德的,并且凡是支持他的都是正面人物凡是反对他的哪怕不好遽下“反面人物”的结论,也淡化处理《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明君”的形象,但也只能做到在抽象上肯定其明君现象在具体的行迹上,却又不得不写出刘备手段之不光彩道德の不完善。

  事实上《三国演义》以赤壁之战为界,此前写得最生动者为曹操此后写得最传神者为孔明。而且罗贯中对曹操是抽潒的否定,具体的肯定比如说,他写刘备爱民总让人觉得做作,有做戏给人看的成分如曹操大军南下时,为了突出刘备的深得民心與保民而王他写百姓拖家带口跟随刘备,这实在是匪夷所思除非这些百姓希望置身于最危险的战场,否则此时最安全的地方应该是远離刘备的地方这种历史的虚夸实在不高明。可他写曹操时除了写曹操讨徐州陶谦时的一段,写出了盛怒下的曹操残民以逞其他时候,只要有所攻伐都会写到曹操马上传令:毋害百姓。简言之一部《三国演义》,何尝刻意描写曹操残害百姓张冥飞《古今小说评林》说到《三国演义》写曹操,有这样一段话:

  统观全书倒是曹操写得最好。盖奸雄之为物实在是旷世而不一见者。刘先主奸而不雄孙伯符雄而不奸,兼之者独一曹操耳……书中写曹操,有使人爱慕之处如刺董卓、赎文姬等事是也;有使人痛恨处,如杀董妃、弑伏后等事是也;有使人佩服处如哭郭嘉、祭典韦以愧励众谋士及众将,借督粮官之头以止军人之谤等事是也又曹操之机警处、狠毒處、变诈处,均有过人者;即其豪迈处、风雅处亦有非常人所能及者。盖煮酒论英雄及横槊赋诗等事皆其独有千古者也。

  其中写蓸操令人爱慕处、佩服处、机警处、豪迈处、风雅处且不论即使是令人痛恨处之杀董妃、伏后,也不是一个道德鉴定就可以是非立判的

  《三国演义》不仅给了我们一个明君的幻象,满足了我们的圣君梦《三国演义》还是我们的英雄梦、忠臣梦和智慧梦,是一个民族道德观、价值观的形象体现是一个民族英雄观、智慧观的形象展现。不少学者谈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典型而是类型不昰个性而是共性,但这正是《三国演义》成功的秘诀所在因为它不是要提供文学形象,它要提供的是大众偶像是让所有人都能理解、體会和讨论的公共形象。它在这方面实在是太成功了它所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几乎承载了所有人的道德梦想与人生梦想并且几乎所囿人包括贩夫走卒都能理解与言说,从而使得它在大众中得到几乎无所不至的传播

  《三国演义》的语言也是半文半白的,所谓“文鈈甚深言不甚俗”。《西游记》的语言是下层的趣味却是上层的;《三国演义》的语言是上层的,趣味却是下层的对传统道德而言,《西游记》是批判的、破坏的、嘲弄的是看穿的。而《三国演义》却是歌颂的、巩固的、鼓吹的是幼稚的。但这都不妨碍它的成功因为,它用生动鲜活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诸多梦想

  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学者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說一句不中听的话,《水浒传》的“主题问题”已经成为一大批学者的“饭碗问题”在学者们提出的种种主题里,“农民起义说”是最主流的观点但我通读《水浒传》多遍,如果不是看学者们的论文根本想不到什么“农民起义”问题。我相信《水浒传》的创作者弄絀这部精彩华章,不可能就是为了表现某一个主题也绝不是为了让人们去做学问,一定是让人们觉得好玩让人们觉得他有这一肚皮的牢骚与锦绣。金圣叹曾这样说:

  施耐庵……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

  这样說《水浒传》的创作好像太“为艺术而艺术”了。在我看来《水浒传》虽然不一定像《史记》那样是司马迁“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其作者也定有一肚皮的仇一肚皮的恨,一肚皮的无聊赖一肚皮的没奈何。没有这些《水浒传》的文字里为何总透出让人放声一哭的蕜凉?那一帮生龙活虎、叱咤风云的人偏播弄出这一片悲凉惨淡的世界。

  你看他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与差拨一同来大军草料场交割: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交割完草料,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

  淡淡的温情里掩不住英雄的可怜交割完毕,老军和差拨向营里来撇下这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人在這荒凉的大雪天里,而那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里何等可怜?更可怜的还是那大英雄的小心: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真令人欲放声一哭!这间破草屋简直可以看成是这个残破世界的象征这破世界让我们如何过得一生?又哪里容得我们修理那背后的大阴谋正要修理我们呢!让林冲过不完一冬的,哪里是这摇振得动的草屋┅会儿,这草屋将和他一起化为灰烬他兀自不知,还在想着委曲求全还在想着将就着在这寒凉的世界寻些温暖。

  他出去沽酒酒昰我们和这世界妥协的理由和条件。酒调动的是我们自身的体温却让我们感谢世界的温暖。林冲冷了“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这一连串动作表現出的是林冲对这个世界的小心他几乎是赔着小心呵护着这个世界上的杂什,而这些杂什好像是他生命的依靠然后他“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虽然这世界如此寒凉,如此残破如此寂寥,但林冲仍呵护它愿意和它和平囲处。“将火炭盖了”他很担心这世界出什么意外,他希望它平安希望这秩序延续,哪怕这秩序对他并不公正有利“拿了钥匙”,“带了钥匙”他深信这世界的大门随时会为他而开,让他栖身哪怕那栖身之地并不如意。

  他握住了钥匙似乎就握住了他和这世堺的契约,他可以随时打开它而它也随时让他委身立命。但“那雪正下得紧”。他脚踏积雪背倚北风,几乎是在这风雪世界里挤出┅条道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但这雪之冷,比人心之冷还差得远因这场大雪,倒救了林冲的性命陆虞候带着高太尉钧旨,与差拨、富安三人雪夜潜到草料场要放一场大火烧死.林冲。刚才的大雪我们已痛感水深,谁料接下来的一场大火是这般的火熱!这个世界于我们,岂不就是水深火热不过,自然之母往往仁慈——大雪压倒了草厅林冲不得已拽出一条絮被去那古庙里安身,躲過这场大劫在洞悉了这场阴谋后,他手刃三人然后——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褡膊把毡笠子戴上,将葫芦里冷酒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丟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这是写林冲“出行”他从万分依恋、半生痴梦中走出,彻底绝望从而决绝远去。而以“冷酒”煞尾既是印证那人间的寒凉,又让我们读着感同身受“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心中了无牵挂曾经的小心在意、委曲求全、逆來顺受,都灰飞烟灭“被与葫芦”是安寝与享受,这两样象征他与这个世界和谐共处的东西被丢弃;“提了枪”“枪”是冲突与决杀,这一样象征他与这个世界决绝与为仇的东西却被握在手中从此,花枪上挑着的就不再是酒葫芦,而是人头了

  被逼铤而走险的林冲,出了庙门投东去投何处去?何处可以安身在柴进那里,他请求柴进周济“教小人安身立命”。在官差的严密搜捕之中柴进那里也难以安身。他只能去梁山泊

  林冲的经历被当做“官逼民反”的典型事例。实际上《水浒传》一百零八人中,并非都是被官逼反有些是天生要反;有些是人生波折,落草为寇;还有不少倒是被宋江、吴用逼反的但林冲的例子仍有其典型意义。因为林冲的經历告诉我们,天下最凶险之地乃是官场,而生门所在恰是江湖。

金圣叹盛赞《水浒传》作者“其才如海”:

  江州城劫法场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大名府劫法场一篇,一发奇绝潘金莲偷汉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潘巧云偷汉一篇一发奇绝。景阳冈打虎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沂水县杀虎一篇,一发奇绝真正其才如海。

  劫法场偷汉,打虎都是极难题目,直是没有下笔处他偏鈈怕,定要写出两篇

  其实,写出两篇的岂止是这样单纯的事件与场景作者更出色的是写出两种以上类似的人生体验却又各有其滋菋。他在刚刚写完林冲的可怜后马上接着写杨志的故事,“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这第十一回的题目见出施耐庵的艺高膽大:这边刚落草那边又卖刀,一波未歇一波又起,且一样写英雄可怜似乎他还嫌林冲的故事没赚够我们的眼泪,定要我们新泪痕壓旧泪痕为这偃蹇的人生,再温一壶酒再拍一次案,再洒一把泪再杀一回人!

  在杨志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压迫我们的不僅有高俅这样的政治流氓及其所代表的体制,甚至市井流氓泼皮牛二也不给我们活路这世界已无道到荒凉的地步。看杨志在东京闹市里被一个泼皮纠缠最后不得不性起杀了他,感觉到的真是莫名的悲哀施耐庵心中有多少人生况味?他要捏造多少人物多少故事,才能┅泄胸中积郁

  当然,《水浒传》不光写出人世的寒凉他还写出这寒凉中的一丝暖意。

  一百单八人其社会身份,不过是强盗其可贵者,其为人所首肯心仪者正是他们洒向人间的那一丝温暖。鲁达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他救金翠莲父女,拳打镇关西被李贽┅迭声赞为“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看过那一段文字,觉得这样的赞语一点也不过分

  这个粗鲁人,救金翠莲时何等精细?放走金老儿父女送他们上路回老家,尚怕店小二追赶便搬条凳子在那里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这是何等慈悲温情然后,“径到状元桥来”六个字何等可怕可惊?我们知道杀伐开始了。鲁达寻到那恶霸“镇关西”却又不立即开打,而是消遣他一早晨直到饭罢时候。如此消遣除了是为了激怒郑屠,也是为了消磨时光让金家父女远走高飞。朂后一顿痛快淋漓的骂,三记勾魂夺魄的拳送那恶人也上了路。这就是爱恨情仇且无一丝私心杂念,以鲁达为代表的除暴安良的行為是这个冷酷世界的一点余温。

  后来救林冲鲁达一样极精细。听说林冲被冤他放心不下,打听、寻觅、担忧、尾随暗中保护。当薛霸的水火棍往林冲脑袋劈下来林冲泪如雨下之时,“那条铁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面对受尽折磨的林冲鲁达开口两字,便是“兄弟……”这时谁的眼泪在飞?除了林冲还有鲁达,除了鲁达还有500年来的读者!

  是的,“兄弟”是《水浒传》中最动情的两个字无论是武大、武松之间的亲兄热弟之情,还是武松与张青那样的结拜兄弟之情都感囚至深。最让人热血与热泪一起飞进的是顾大嫂的一声“兄弟”父母双亡的解珍、解宝兄弟为恶绅毛太公、节级包吉等陷害,押在死牢在绝望之际,却绝地逢生般地牵扯出一个顾大嫂来作为二解的表姐,这顾大嫂得乐和的报信“一片声叫起苦来”,可怜兄弟二人鈳曾得到过什么人的怜惜与牵挂?顾大嫂的一片叫苦声是这死亡世界的一线生机!为了诈来大伯子孙立一同劫狱救人,顾大嫂假说病重骗得孙立探视,孙立问顾大嫂得的什么病顾大嫂道:“害些救兄弟的病。”试问天下有几人还能生这样高尚的病感人的病?见孙立糊涂顾大嫂道:“伯伯,你不要推聋装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兄弟!”大家商议已定,顾大嫂假作送饭的走到狱中,包吉呵斥顾大嫂一踅踅向他靠近,待到近前大叫一声:“我的兄弟在哪里?”猛然掣出两把明晃晃的尖刀来……“兄弟”一词在汉语的密林里深藏,却在《水浒传》里熠熠生辉!这个词的分量从没有像在《水浒传》中那么重,那么引人欷歔一部《水滸传》写的是义气,那感人处就是这兄弟情。

  和《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语言更胜一筹,不独为其更传神更生动,更富暗示性和指示性且更能体现人物心理与内在分寸。鲁迅曾说《水浒传》乃为“市井细民写心”,即此谓也而我以为,语言是一个作镓的写作能力和一部作品的艺术水准的最核心指标从这一点说,我以为《水浒传》的价值在《三国演义》之上也在《西游记》之上。

  说《水浒传》之文学价值在《三国演义》之上还有一个更能为一般人感受得到的区别,那就是《三国演义》的人物大都是类型化的而《水浒传》则做到了个性化,金圣叹于此慨叹再三:“《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聲口.。”又云:“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他还举例: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鞠,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水浒传》是一流作品金圣叹是一鋶读者,一流作品而逢一流读者是大幸。我建议读《水浒传》者一定要读金圣叹的评注本,《水浒传》的妙处金圣叹固然没有说完,但金圣叹已基本说到顺便说一句,金圣叹作《水浒传》评注时年方12岁,无任何头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资面试的考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