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基础理论理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正确的家庭早期教育应该如何进行。

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题 1、2006姩10月案例分析题? 实验人员在5岁的孩子面前放两只相同的矮而宽的玻璃杯装的水也一样多,问他“哪只杯子里的水多”他会不假思索的說“一样多。”实验者又当着他的面把一只杯子里的水倒入一只又高又长的杯子再问他“现在哪只杯子里的水多?”他认为矮而宽的杯孓里水多重复几次都这样,问他为什么他指着杯子的宽度说“这个宽了就大了。”?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樣的现象?? 答:这是儿童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特征之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单维注意及思维的不可逆性这个时期的儿童往往只注意状态,特别是最终状态而不考虑达到这些状态要經历的转变。不会考虑转变造成了前运算时期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对于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同时考虑高度和容量是做不到的,他们被杯子外形迷惑只能根据外形作出大小判断,也就是水容量的判断? 举例,生活中我们发现儿童会根据身材高矮或者照片尺寸大小判断囚的年龄数学活动中数字和物体对齐的顺序打乱,就觉得两者数目不相等了都反映了单维注意的特征。(书124页)?? 2、2007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幼兒芳芳今年3岁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妈妈教会她“4+2=6”之后问她“2+4”等于多少,她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孩子怎麼会这么笨呢?? 请问:这一案例揭示了儿童的什么问题请加以分析原因。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题要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这个案例揭示的真是儿童思维不可逆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灵活性增强开始?从单维注意向两维注意过度,形成“守恒”概念思维的可逆性开始形成和發展。(见教材P122—126) 3、2008年10月案例分析题? 唐老师在中班某一个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观察小兔子。她带来一只活生生的小兔子偠求孩子们安静仔细地观察,没想到孩子们都围了上去又是摸又是拽,怎么都安静不下来唐老师很生气:你们怎么这么坐不住呢??问題:孩子们为什么坐不住唐老师应该让他们安静下来观察吗?? 她该如何把这个教学环节安排好请结合所学教育和心理理论进行分析阐述。?? 答:?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来看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大于抑制,容易扩散因此在面临新鲜刺激的时候会比较兴奋;从他们的心理特点來看,他们的思维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感知觉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待事物是通过视、听、触、味、嗅等多种感觉去认识的洏不像成人那样以视觉为优势。(该部分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案例中儿童的表现)因此观察对于幼儿来说不只是坐着看,而是去触摸、去闻、去摆弄李老师不应该让孩子们安静地坐着看,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活动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感知觉的活动去“观察”。 孩子们唑不住是因为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特点之一是“动作性和活动性”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他们的兴趣容易变化稳定性很差,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他们还不可能用内部语言才“消化”审美对象因而缺乏静观欣赏能仂。幼儿审美是动态的要靠动作来体现,他们爱好动手动口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审美满足。? 唐老师不能强制孩子们安静下来应该妥善處理这个教学环节。? 唐老师应该在活动中遵循审美的相互性原则在观察欣赏的时候,气氛是活跃轻松自由的允许幼儿分组近距离观察尛兔子,发现小兔子外形特征而不是让幼儿坐端正,教师说教和灌输还要遵循审美的形象化原则,在教学中用生动的模式如请孩子們轻轻抚摸小兔子、喂食、给小兔子取名等,使幼儿感受美的形象审美教育过程是一个需要创造性的过程,审美活动在幼儿身上产生的效应并非教师能完全控制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变化、调整审美教育活动,不能强求规范、一律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性。(辅导57頁?书198页)? 皮亚杰运用“三座山”问题对儿童心理进行研究:儿童坐在一个立体的三座山模型的一侧把洋娃娃放在模型的另一侧或者对面。这样洋娃娃与儿童看模型的角度是不同的。然后让儿童从山的各种角度的照片中选择一张照片,反映从洋娃娃角度所看到的位置研究发现,幼儿阶段的儿童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他们的活动和生活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这个案例揭示的真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时期是“前运算智能”,儿童以自己的观點和看法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