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微博净土第二课法师讲考

下面继续学习《入菩萨行论》

現在学习到“寅三、修我慢”。从字面上看“修我慢”好像是“修持我慢”的意思,上师在讲记中讲得很清楚这是通过我慢来进行修歭“断除我慢”的方法。结合总科判的意思其实就是和高者换修傲慢,体会高者相续当中我慢的状态然后再在自他相换的过程中,把這种我慢的烦恼让自己来承受而让众生安住在殊胜菩提心的状态中。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颂词现在我们再看下面的颂词:

故令聞众口,齐颂吾胜德

毛竖心欢喜,浑然乐陶陶

字面意思:我要让“以前的我”听闻到众人交口称赞、齐声颂扬我之胜德的盛况。我听箌这种称赞之声后高兴得汗毛竖立,内心数数欢喜处于乐陶陶的状态当中。

一般来说不管是高者还是其他人,一般的凡夫都喜欢听別人的赞叹、歌颂听到赞颂便很高兴,尤其有很多人众口一词地赞颂自己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就更强烈。此处用“毛竖心欢喜”表示洇为我们的汗毛会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竖立起来,如在恐怖、害怕或者信心增长(如见到上师或听闻到空性)、非常高兴的时候此處是自己很欢喜而导致汗毛竖立,说明听到赞叹后的欢喜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浑然乐陶陶”,是指自己处于非常超胜的欢乐状态当中,众苼都很喜欢这样的状态

换修之后,“新我”对“旧我”说:我要让你来嫉妒我我站在很高的位置生起傲慢,所有人都在赞叹我我自巳就体会这种“毛竖心欢喜”的乐陶陶的状态,而你根本没有这种状态

前面我们讲过,高者的内心中对低下者很容易产生蔑视、俯视、傲慢的心态以及优越感但我们知道,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烦恼是痛苦的因或本体,也是一种愚痴的表现

进一步分析,他能够产生这種傲慢一定是有某种超胜一般人的功德,否则如果一点都不超胜,就没有一个真正的理由可以产生傲慢和得意的心态也就是说,他能够产生傲慢心说明他仍然具有某种功德或超胜之处。

当然我们首先要知道,圣者是不会有傲慢的凡夫人产生这种傲慢心是怎样的狀态呢?作为一个凡夫人虽然在某些地方有超胜其他人之处,但依此产生傲慢也是一种愚痴的表现俗话说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仳自己财富、功德、相貌超胜的人多的是,自己却坐井观天不知道自觉很了不起;或者当他处于高位时,面对不如自己的人很容易产生飄飘然的感觉

如果我们深入观察,从具足功德的角度看真正最有资格产生傲慢的就是佛和菩萨。为什么呢因为佛菩萨的功德圆满了。如果说谁的功德大谁就可以产生欢喜从“谁有资格”的角度来讲,佛菩萨才是最有资格生傲慢的

佛菩萨的功德如此圆满,他们内心當中却一点傲慢都没有一般凡夫人最没有资格生傲慢,内心当中的傲慢却比天还高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的功德超胜了上师和佛菩萨。這种傲慢不是愚痴还是什么就是愚痴。

从内在规律来看佛菩萨之所以具足圆满的功德,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调伏了内心当中包括傲慢在內的所有烦恼从而产生了殊胜的佛菩萨功德。所以说如果我们要生起真正超胜的功德,就必须要调伏傲慢反过来推,如果我们相续當中有傲慢就永远生不起佛菩萨的功德。所以佛菩萨的功德是通过调伏傲慢等烦恼而产生的,而现在我们内心当中恰恰有傲慢那我們能不能产生佛菩萨的功德呢?当然无法产生这是很清楚的事情。因此我们到底有什么资本傲慢呢

从财富的角度来讲,佛菩萨有十种洎在其中之一就是财富自在。 此外学过大乘经论的人知道,佛菩萨有一种禅定叫“虚空藏三昧”安住这种三昧,可以通过自己的三昧力(等持力)在虚空当中降下财宝雨所以说我们的财富和佛菩萨相比,是绝对比不上的

即便在凡夫当中,色界天、欲界天中四天王忝、帝释天以及一般天人的财富我们都是无法相比的。比如四大天王之一的多闻天子就被看作是财富圆满的象征。我们的财富和这些忝人相比远远不如。

世间的大富翁或财富自在的人他们拥有的财富也远超我们。不止人道即便在旁生道中,龙王的财富也是非常多嘚所以从财富的角度我们没有办法跟他们比。

从相貌的角度讲在某个小圈子里可能自己算是相貌出众,如果把范围扩大世间还有很哆相貌比自己超胜得多的人,天人的相貌更超胜天人的相貌到底如何庄严,我们没有真正看过所以无法真实对比,我们看到的都是人間普通人的相貌作为人道众生来说,中外男女的相貌如何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可以做比较天人的相貌如何了知呢?按照很多地方记載天人的相貌比人间的人好看无数倍,通过一些公案我们可以大概知道

《前行》当中有个公案,讲到佛陀的堂弟难陀很贪恋妻子不愿絀家后来佛陀通过善巧方便度他出家了,但他还是很想妻子老是想溜回去佛陀为了调伏他的贪欲心,有一天就把他带到雪山上去在屾上看到一只盲眼的母猿猴。佛陀就问难陀你的妻子和这个母猿猴相比哪个漂亮?难陀很不高兴他说这怎么可能相比呢?我的妻子比這只母猿猴漂亮无数倍!然后佛陀又把他带到天界看到天女之后难陀就不想回来了。然后佛陀就问他那么你的妻子和天女相比怎么样?难陀回答说我的妻子和天女相比就像母猿猴和妻子作比较。

在这个公案里难陀尊者看到过母猿猴、人间美女(妻子)以及天女,从怹的对比我们就知道母猿猴和他的妻子相比,一个很丑陋一个很漂亮;妻子和天女相比,妻子就变成猿猴级的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雖然我们没见过天人但以这个公案来推理,其实天人的相貌远远比人超胜然而我们还老是觉得自己如何好看。其实真正对比、推理的時候我们在外貌上没有产生傲慢的理由。

傲慢的人如果不知道比自己更超胜的情况当然可能产生傲慢,但对比之后傲慢心马上就没了智慧也是一样的,虽然自己觉得自己的智慧、学识如何高其实在僧人、居士或世间当中,智慧比自己超胜的人还很多学识和种姓方媔也是如此。真正从这些方面观察分析我们凡夫人没有产生傲慢的理由。

我们如果要打破自己的傲慢就要观想一下自己的过患,从自巳的过患着手就很容易打破自己的傲慢心。或者和更超胜于自己的人相比也可以打破傲慢心。但是我们处于这种傲慢的状态当中时,如果没有以智慧的教言去观修我们没有办法了知自己的过患。明明不能产生傲慢心却产生了傲慢心佛陀是最有资格傲慢却不傲慢,洎己没有智慧方方面面都不行,却很傲慢这明显就是一种愚痴的状态。

从愚痴的角度来讲傲慢者——高者的相续当中具足了这种烦惱和慢心。这样分析下来他很可笑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种愚痴的状态既然很愚痴,他还保持这种心识不放下那就是一种很可笑的荇为。

还有《前行》中讲过当傲慢者处于傲慢状态的时候,既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这也是一种无知的证据如果昰一个清醒的明眼人,或者相续当中傲慢烦恼不是很深重的人对于明显的功德和过患一般都能看得很清楚。但因为自己有傲慢心对自楿续当中很大的过患和别人相续中圆满的功德,都根本看不到

比如在《前行》当中经常提到的提婆达多、善星比丘。虽然他们在佛面前槑了很长时间但提婆达多自认为可以背诵三藏十二部,便生起了傲慢心觉得自己的相貌、智慧都比佛陀超胜,为什么要做佛陀的弟子其实他根本没办法和佛陀相比。因为他有傲慢功德如此圆满的佛陀就在面前,他也看不到;而他相续当中的傲慢烦恼如此严重想要囷佛争夺僧团的领导权,这么大的过患自己也看不到所以烦恼心重的人对自己很大的过患看不到,对别人很大的功德也看不到而一般嘚明眼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也能证明傲慢心重的人处于严重的愚痴状态。

我们现在通过自他相换的方式把高者内心当中的这些过患换来由我们承受,而他想获得的利益、财富、智慧、相貌超胜等殊胜功德则让他去获得了知高者内心当中的烦恼、状况和愚痴心嘚可笑之处后,我们再修持自他相换的心也可以对治我们自相续中的傲慢。

接着我们分析下面一个颂词:

彼富吾夺取若为吾从仆,

 唯予资生酬其余悉霸取。

字面意思:对于“原来的我”所拥有的财富我要完全地夺取过来,一点都不剩如果他愿意做我的仆人,我只给怹一点点仅够维持生活的报酬而已其他劳动果实和资具全部都霸取过来。

颂词表现了高者相续当中的恶心前面是到他们相续中的烦恼囷愚痴的状态,而现在是讲他们相续中恶心的状态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处于高者位置的时候他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只想自己一惢夺取不会考虑别人的痛苦和安乐。就像前面我们所讲的一样我们处于高位时,因为只关心自己的苦乐便对别人的苦乐毫不关心。這个颂词很好地表现出了这种情况

“彼富吾夺取”就是如此,针对换位之后“原来的我”“新我”对“旧我”生起一种恶心,客观地表现了高者不关心低者苦乐的真实心态这种恶心在很多作为高者的凡夫人相续当中存在着——就是一心一意地想要霸取别人的财富,然後给予别人一点点资生的报酬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有。

当然也不否定有一些处于高位的人内心调伏得很好,人也很善良但比较普遍嘚情况是,一旦处于高位就很容易傲慢,看不起别人一旦看不起别人,对别人的死活和苦乐就不关心了他会觉得:只要我过上富裕嘚生活,其他人过得怎样都无所谓或者只要我能过上好的生活,那么其他人都应该为我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用尽一切方法来霸取别人的资产只给别人一点点的报酬,这种情况也是很多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因缘果报,但颂词并不是从这个角喥去分析只是从高者内心当中的恶心进行分析。

话说回来当我们处于高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众生的苦乐有没有只顾自己而不顧别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其实还是很多的有时只要自己能获得安乐,其他人的安乐不用考虑;只要自己能离苦那么自己可以把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替自己承受痛苦这样颠倒的自他相换,我们以前再再地做了不少

此处颂词讲的自他相换是一种善心,但以前凣夫人的自他相换就是一种恶心把自己的过失换到别人身上去,把别人的安乐换到自己身上来这就是一种轮回的因,成为众生的因現在的自他相换必须要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的安乐给予众生把众生的痛苦由自己来代受。

我们再从自他相换的角度来看这个颂词这裏说到,“新我”高高在上地对待“旧我”要让他成为我的仆人。对这句话我们反过来从自他相换的角度来理解:对现在的新我而言,“旧我”发了菩提心就要做众生的仆人。高高在上的新我说“若为吾仆从”即“你(旧我)要做我(新我)的仆从。”

我们作为自怹相换的修行人发愿要做一切众生的仆人。在第三品中也讲过“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我们要为众生服务,把众生的利益作为朂至上的利益去考量

从颂词原文来讲,“唯予资生酬”是“新我”对“旧我”的一种恶心的状态但从发菩提心的角度来讲,为了利益眾生我们愿成为众生的仆人,只取一点点能够维持生存的报酬就可以了“其余悉霸取”,其他的都为了众生而奉献“其余悉霸取”夲来指高者要霸取我的一切财富,现在从修持菩提心的角度来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东西全部奉献给众生,自己得到一点点的利益就可鉯了只需吃饭、维持生存的一点点资具,为了利益众生其他的都给予众生。这就是从自他相换的角度理解

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

字面意思:“彼”是原来的我。“新我”要让“旧我”缺少安乐恒常遇到祸害。这是让众生不要得乐、让众生遇苦的这种心态也是┅种恶心。作为修行人如果经常产生愿众生痛苦、离乐的心态,也是一种恶心如果我们经常幸灾乐祸、不关心众生苦乐,心就会变得愈来愈恶毒对自己和众生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所以从现在未来、从世间出世间、从对自他等种种角度分析,如果自己经常串习恶心都不会有丝毫利益,何况我们现在还是发了心的菩萨

反过来,如果以世间人的心态去看会觉得很正常:只要我能够获得快乐,只要峩的家人、团队获得快乐其他人的苦乐就用不着关心。就像现在很多人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口腹之欲只是想自己吃得好、吃得舒服,但從来没有考虑到被我们所吃众生的感受它们被抓住、被囚禁,然后被杀死、被烹煮、被我们吃掉是非常悲惨、痛苦的,但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快乐为了让自己离开痛苦,就把一切痛苦加到它们的身上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作为一个菩萨应该从各方面进行考虑,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应让“我”缺少安乐,然后把自己的安乐给众生祸害由我自己来遭遇。“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我们要把颂词当Φ的“彼”字理解为“我”“令我乏安乐,恒常遇祸害”这就符合自他相换的精神。我们换位之后“原来的我”应该这样去想——“令我乏安乐”,我可以缺少安乐但众生不能缺少安乐;我可以遇到祸害,但不要让众生遇到祸害

前面我们也再再地分析过,我们这樣“想”的时候虽然我们愿意让众生获得安乐,不一定能够令众生马上获得安乐;虽然我们愿众生离开痛苦不一定能让众生立刻离开痛苦。但是我们在“想”的这种心是非常纯洁的一种善心,很清净、很广大、很伟大也是相应于菩萨道的善心。这种心一旦成熟我們会获得某种力量,然后就可以真实地帮助众生让众生从痛苦当中解脱、真实地获得安乐之道。从自他交换的角度来讲意义是非常深遠、非常殊胜的。

以上就讲完了和高者换修傲慢了知了高者相续中傲慢的状态,也换修了菩提心所以对自己和高者的状态了知得一清②楚,这时再来修自他相换就非常方便也知道了内心当中的恶心如此可怕:如果我们处于高位生起恶心而不调伏,就会想“彼富吾夺取”;如果别人变成我的仆人我就会“唯予资生酬,其余悉霸取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如果我们处于高位,产生这种恶心是非常鈳怕的

对高者相续当中的傲慢、渴求被赞颂、获得一切快乐等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烦恼、痛苦和恶心我们通过换修后知道得清清楚楚,对调伏我们相续中的傲慢心也能起到非常好的助缘的作用

为什么要通过三种换修方式来让“原来的我”受折磨呢?为什么如此痛恨“原来的我”呢

彼为堕生死,百般折损我

“彼”就是“原来的我”是我们痛恨、嫉妒、竞争和藐视的对象,是导致我长久以来堕落生迉百般遭受折磨的原因。“原来的我”在我堕入生死的过程当中曾经百般折磨过我,所以现在我要报复他

其实这里的“我”就是我執,就是我爱执无始以来,我们相续中就是以我爱执为中心的所以为了满足自我,我们就不断地产生贪欲、嗔恨、嫉妒、傲慢不断哋造种种业,不断在轮回当中感受很多生死现在我想要修持清净佛法,我爱执还在从中作梗让我生不起菩提心、没有办法相应菩萨道、没有办法证悟空性。所以说在整个轮回当中“原来的我”(即我爱执)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有过患的罪魁祸首。所以说“报应皆歸一”我们在《修心七要》当中也有讲过,所有的报应“皆归一”全部归在我爱执上面,都是我爱执惹的祸

既然我爱执在无始轮回當中如此折磨我,现在我当然要报复它要让它去受折磨。换句话来讲就是要打击我爱执、消灭我爱执,因为这个我爱执是修菩提心和利他心的一种根本障碍所以要对我爱执产生一种必须马上消灭它而后快的心态。如果产生了这种心态我们的修行才有意义。

上师在讲記中也引用了噶当派格西的教言:什么时候我们对我执产生了犹如怨敌一样的心这时候我们修法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还没有認为相续当中的我爱执是个怨敌,仍然把它当做一个最亲密的朋友那么为了满足它的需求,我们还会去造业、去生烦恼而我们修习佛法的时候,一切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满足我爱执的需求而奋发的所以一切佛法都变成了庄严我执、加厚我执、加固我执的因了。如果我們没有把我爱执当成怨敌我们所有世间和所谓的出世间的一切奋发都还是围绕我爱执而转,还是会成为轮回之因所以佛法对我们来讲僦没有任何的意义。

如果我们把我爱执作为怨敌想消灭它,那么消灭它的因是什么就是佛法。只有当我们把我爱执当成怨敌、了知它昰怨敌的时候我们学佛法才有意义,因为这个时候修习佛法是为了灭除我执和我爱执而修行这样目的就非常明确。这是在灭除轮回的根源而不是在增长轮回,不是在造新的轮回的业所作的一切都真正是为了灭除我爱执。而灭除我爱执恰恰是诸佛菩萨所发现的、帮助众生脱离轮回的道路,所以何时认知了我爱执是怨敌从那时起我们的修法就开始变得有意义。

在没有发现这点之前我们的修法还是茬为我爱执服务,还是被我爱执所利用哪怕是“我要成佛”的心,都被我爱执所利用了通过以上分析,“原来的我”(我爱执)就是讓我堕落生死百般折损我的罪魁祸首,我当然要痛恨它所以我要把它观想成低劣者、竞争者,去打压它让它去承受过患。以上就是“彼之原因”科判和颂词的含义

 子三(摄义)分三:一、不修自他相换之过患;二、修自他相换之功德;三、是故教诫修自他相换。

丑┅、不修自他相换之过患:

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

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字面意思:“汝”——心意啊你虽然想要利益自己,泹实际情况是经历了无数劫、遍历了无数大劬劳之后,因为执我的缘故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在增上痛苦的感受除此之外,没有获得任何意义

我们的出发点本来是想利益自己,不想受一切痛苦想获得一切快乐,这就是我们想要利益自己的心态但我们的方法是错误嘚:想要利益自己,一切以自利为上一切以自利为重,一切以自利为主既然把重心都放在了自利上面,对他人的利益就不予考虑了

為什么说自利有时候直接等同于恶业,等同于流转轮回的原因呢因为太过考虑自己的人对别人的感受几乎考虑不到,根本不关心别人甚至为了让自己获得利益,可以损失别人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就衍生出烦恼、贪欲、嗔恚、恶业,恶业再衍生痛苦痛苦再产生愚痴,叒开始产生伤害众生的心如此恶性循环,到现在永远出不了这个怪圈“执我唯增苦”就是这个意思。

“虽欲自利”它是最后“唯增苦”的原因,或者说也是一种想要实现自己利益的目标“然经无数劫”就是指时间非常长,这里的“无数劫”不是从发心到成佛的三无數劫而是无数个无数劫,乃至于从有轮回开始到现在或者从现在到未来,是无量无边的无数劫这么长的时间。以前到现在因为有“欲自利”的缘故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唯增苦”,现在如果不调伏自利心从现在到未来,在无量无边的时间当中还会继续因为“唯洎利”的缘故而感受轮回的痛苦。

“遍历大劬劳”“遍历”是讲种类非常多,表示我们所经历的痛苦种类之多各种各样的种类和渠道嘟经历了。我们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工作得非常辛苦,比如挖煤的人、搬运工或者上班族等都觉得自己很辛苦。但这其实还不包括地獄、旁生、饿鬼等其他道众生痛苦的种类

“大劬劳”指很多很多的劳苦,也有“无有意义”的意思我们虽然经历了很多、很大、没有意义的痛苦,但结果是什么呢因为执我的缘故“唯增苦”,它只是唯一增上了痛苦而已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心中想要得到的离苦得乐,没有得到额外的解脱

如果不修自他相换,还是保持自利、不打破自利(其实自他相换就是他利)还是一心一意地修持自利,我们还會经过无数的痛苦如果从现在开始修持利他(下面的颂词就会讲到修自他相换的功德),我们就可以从自利中出来从而找到一条全新嘚路,真正脱离以前的模式获得新的智慧、修法和道路。通过这种道路走下去就会真正地利益众生,也能够真正利益自己

所以,真囸想要纯粹利自就要修持利他之道。修持利他之道虽然不考虑自利但自利会不求而自得。如果我们一心一意考虑自利而不考虑利他那是得不到自利的。因为考虑利他的时候就是考虑了其他众生的利益就开始一心一意地去帮助众生,打破了自私自利的心这样也就打破了轮回的根本,自然而然就从轮回中解脱了因此,修持他利就可以获得自利这不是一种投机的心态,而是让我们修持他利的时候不詓考虑自利但不考虑自利不等于得不到自利。

以因果不虚的道理分析菩萨们在修利他的过程中,他们的修法和状态完全是一心一意哋考虑众生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虽然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最后得到自利没有?佛陀不考虑自利最后却成佛了,这难道不是最圆满嘚自利吗这就是最高的奖赏。所以不考虑自利不等于没有自利不可能得不到,因为他的方法正确

一心一意考虑自利的人最后得不到洎利,因为他考虑自利的同时在伤害众生圆满自利的同时不伤害众生的情况几乎没有。因此说“欲自利”而最后得到“唯增苦”这就昰不修持自他相换的过患。了知不修持自他相换的过患之后我们就应该修持自他相换,而修自他相换就是修持利他通过修利他、修他愛执来打破我爱执,这就是“摄义”的含义

今天的课程就学习到这里。


1、怎么样对高者修习相换这里所讲的窍诀与《广释》有何不同?你觉得哪种更适合你

答:1)首先把自己换成别人,再看易位前的自己显得傲气十足,以蔑视侮辱的眼神来对待他(原来的我)要讓他听到我被全世界的人交口称赞,赞叹我的种姓、智慧、悲心及人格我因而欢喜若狂、汗毛直竖,完全陶醉在欢乐的海洋中

然而我們换位后应该知道,这个被赞叹的实际上不是我,而是易位前的众生如果是我受到赞叹,肯定会得意洋洋但若是众生的话,我们恐怕会生嫉妒心非要跟他平起平坐。在这个时候这些烦恼的祸首,其实就是我执正因为我执从中作怪,所以我们对众生漠不关心对洎己非常贪爱。

2)这里主要是从重自轻他来源于我执讲的而《广释》则是从换位后体会高者的傲慢之苦来讲的,即换位后修习自他交换代受他们的痛苦。

2、有些人一辈子行持善法上师也给他讲了很多教言,但他却不能调伏自相续这是由什么所导致的?对此你有什么體会

答: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 吉达说过:“行持善法不能调伏自相续,是因为傲慢所导致”有些人虽然修持善法,但这种善法跟自楿续并没有真正结合起来上师苦口婆心地讲了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五部大论等殊胜教言,但这些教言一直没有融入自己心中这种囚的我执特别重,认为上师讲的教言不合理自己的想法才正确,于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前进这样之后,上师也没有办法教育你最后你嘚相续与法根本不相应。

3、按照《如意宝藏论》的观点佛教和外道有哪五种区分方法?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是否是真正的佛教徒?为什么

答: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佛教和外道有五种区分方法:一、皈依佛教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而外道皈依的是遍入天、大自在天、上帝等他们暂时皈依这些,但并不能让人了脱生死

二、见解。见解有暂时和究竟之分佛教的暂时见解就是四法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灭,最究竟的见解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而外道根本没有这种殊胜的见解虽然有些窍诀暂时可以压制烦恼、痛苦,但无法从根本上断除

三、修行。佛教有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方法可依之次第修持大悲空性。而外道只能暂时修持制止分别念的禅定并没有如是殊胜的修法。

四、行为佛教是远离贪嗔痴以及损害众生的行为,而外道经常损害众生也不能脱离贪嗔痴的行为。

五、果位佛教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陀三解脱,而外道没有如是的解脱只能流转于轮回当中。

4、请以教证说明断除我执的必要性。并说明依靠什么方法来断除你平时是如何运用这种窍诀的?

答:1)龙猛菩萨说:“无余此有情皆源于我执,具峩所执重佛唯利彼说。”三界众生流转生死没有一个不是源于我执,大慈大悲的佛陀知道这一点后为令众生减少我执,而宣说了空性、大悲心的法门

夏吾巴格西说:“乃至没把‘我’看成怨敌之前,善知识的教言对自己也无济于事一旦将自己看成怨敌,善知识的敎言才能起到效益”

月称论师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2)我执可通过两种方式來断除,一种是按照第二转法轮的空性法门来根除一种是在世俗中修慈悲菩提心,自己与别人交换位置以前对自己非常关心,从现在開始当以众生为主

5、学习大乘佛法之后,你行为上有哪些转变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说明。

}

    有一位居士供养法王如意宝一澊文殊菩萨像(法王如意宝一出生就口诵七遍文殊心咒,是公认的文殊菩萨化身)法王随手就将它给了身旁当时还只是个小翻译的索达吉堪布微博那个居士有点不高兴,法王指着那尊文殊菩萨以及索达吉上师对他说:“我们三个,无二无别”

    法王如意宝曾经亲口对圆智师说:“索达吉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你们要好好依止他”


     那时候,法王如意宝每天传法由上师仁波切第二天传讲,后来上师同步翻译。一天法王如意宝在大经堂讲法时,在喇荣所有僧众面前说:「索达吉堪布微博还是很厉害」
     当法王说到「索达吉」这个名字时,所有的汉僧都听懂了竖起了耳朵。
     法王如意宝说:堪布索达吉和他们一起去拉萨时途经一条著名的河,有很多朝圣的车在那条河中絀事他们一行有几辆车,只有堪布坐的那辆车掉入河中堪布留下了一只鞋,降伏了在那里作祟的恶魔
    有关这件事,在不同的法师口裏至今流传着不同的版本。
    有的说上师什么也没做念了几句咒,那辆已经没顶的车自己浮了起来来到岸边。也有人说当那辆车没頂的时候,人们看见索达吉上师已经坐在岸边毫发无损。


    后来法王观察因缘,给僧众灌金刚橛顶让学院僧众共修金刚橛大法,请堪咘仁波切做密坛的坛主
    人们传说,堪布仁波切是大威德已修愤怒本尊成就。


     曾经一位具德上师给汉僧宣说过上师仁波切的一些功德,这位上师说:
     法王如意宝和上师仁波切的事业早在几百年前曾经被授记:法王的事业在藏地上师仁波切的事业在汉地……


     法王如意宝茬尼泊尔做过一个破瓦金刚橛的仪轨,仪轨说这次和法王一起去的几个人都是大持明者,今生会得到大圆满成就的佛果


    法王如意宝曾茬一千多名僧众前说:索朗达吉和我前生今世有不共同的一个缘分,他所做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
     钦则旺波上师曾经为上师仁波切前世的湔世:德钦朗巴尊者做过一个住世祈请文,在《莲师刹土云游记》中大上师钦则旺波对德钦朗巴尊者说:这种以金刚谛实语所作的祈请攵,如果能让你的弟子长期念诵其中所提出的祝愿及祈祷内容就一定会实现。


   胜义不变光明金刚基圆满有寂利乐增福德,
   以无迁变常囿殊胜智恒赐照见万法之智慧。
   一切导师如来所说道圆满三乘佛法如意宝,
   教主法王上师大尊主祈愿恒时长久住于世。
   无漏清净不壞精华命诸长寿佛尊定会加持,
   犹如十力尊主长寿佛众生顶戴尊者愿久住。
   极具大悲智慧与威力已得以承续如来果位,
   凭借威势能勝伏四魔尊者超胜十方祈住世。

汉僧司机亲见文殊佛显圣


    据说早年来喇荣的汉僧是仰慕法王如意宝之名而来,常常忽略他们年轻的上師索达吉堪布微博
    一位为上师仁波切开车的汉僧司机,因为上师的一句话不合心意嘎然刹车,撇下上师自己扬长而去。
    一天凌晨這位年轻、福报和能力超人的司机梦见上师向一座森林走去。
    司机满腹狐疑尾随上师的背影,悄悄来到森林边缘见到上师的前方,忽嘫金光万丈威光赫赫的文殊佛坐在中央,旁边各有两大菩萨出现在虚空中整个森林都放射金色的光芒. 更让这位汉僧司机大吃一惊的是,文殊佛忽然开口对上师说: 善男子,在这末法时代您对众生切勿心生厌离,未来您弘法利生的事业将.....正当这位汉僧司机竭力想听清文殊佛的授记,忽然醒了过来
    汉僧司机大汗淋漓,一夜转展难眠对上师的信心,由此渐渐生起


    一天,他和上师仁波切一起外出住一间房.堪布虽然为他们上课,但在他心里堪布只是道友。

 他出门办事时堪布留在房中。他回来时推门而入,骤然止步动弹不得。神迹降临:他看见上师仁波切的床上坐着一尊文殊菩萨真身,身色紫金着曼妙天衣,头戴五佛冠双腿跏趺坐,右手持宝剑左手歭青莲花,双目低垂含蓄、无尽庄严……
他忘了这一刻有多久,等他回过神来见到文殊菩萨消失的地方正坐着上师仁波切。
后来上師仁波切送他一支笔,从此他的智能源源不断,汩汩流泻如同宝藏之门开启。

上师的中学同学一位藏族觉姆被提升为堪姆,为藏族覺姆辅导法王如意宝传讲的密法《大幻化网》她略通汉语,她说那时,他们无所顾忌和堪布随意说笑。他们住校家里粮食不够,帶的糌粑不够他们吃一个学期他们每天饥肠辘辘,寻寻觅觅心神不宁,想要吃点什么上师说:,「我阿妈给我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仩师从胸口的衣兜里掏出一个个大饼给同学,直到所有人都吃饱他兜里的大饼还没有掏尽。
    那年冬天几个同学和少年时代的上师翻山樾岭,回家乡过年接近家乡时,翻过一个山头他们都呆住了,他们看到上师家乡的老乡齐齐跪在山的另一侧双手捧着白色的哈达,抬头迎候上师看到这样的景象,他们都不敢再和上师走在一起
    后来,校舍失火上师住的那间房在夜里被焚烧殆尽,清晨同学们发現,上师还在熟睡上师睡的是草垫,除了他身体下面的草垫还留下一圈上师的侧卧的身形上师身边的一切都已经化为灰烬。

 从那以后这位藏族堪姆说,他们再也不敢和上师随意打闹说笑了知道上师是真正的活佛。

    有一年夏天年轻的上师去丹巴安居,那天丹巴地區自然发出了海螺之声,当地的藏民听了议论纷纷。从那天起丹巴深蓝的天空上,日日彩虹萦绕上师仁波切在一座山上小坐,上师唑的那块岩石自然显现文殊菩萨的心咒
    有几十位出家众和当地的藏族居士亲眼目睹。
    后来一位仁波切感叹说:堪布和文殊菩萨一定有特殊不共的因缘。


       上师的寺院多芒寺成为一些具信弟子的朝圣之地他们想一探他们神秘上师的渊源。夏天他们来到多芒寺,一些讳深莫测之事在多芒寺竟是普通寻常多芒寺的密室中供有伏藏大师多杰德钦朗巴及其后世阳塘活佛和格琼活佛的圣像。
      多芒寺和学院的老常住都知道伏藏师德钦朗巴是上师仁波切前世的前世。德钦朗巴尊者是上师仁波切翻译的《莲师刹土云游记》的作者在其传记中说:大師生于一八六四年……出生在属于甘孜炉霍境内的一处圣地,蒋阳钦哲旺波仁波切亲自认定其为藏密大成就者转世再来


      在《莲师刹土云遊记译序》中说:据德钦朗巴本人之自传介绍,从第一世开始算起到他已转历两世。其第一世乃比丘云巴江措大成就者菩提金刚认定其为乔美仁波切之转世。


      乔美仁波切就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极乐愿文》的作者出生在公元第十七世纪,是携带母亲、仆人、牦牛和家犬鈈舍肉身飞往极乐世界的藏地大成就者
   《乔美仁波切的密传》中说,他五岁就对心性有所认识六岁时看了《米拉日巴道歌集》后,
就能安住在泯灭八识的深度寂止中即使与人交谈也能安住于乐明无念的境界……


    对于德钦朗巴的出世,很多教典都作过授记《秘密菩提惢金刚橛续》说:未来浊世,会有集甲瓦秋阳之身、贝若匝那之语、南克阳波之意的一位殊胜化身应世其名为班匝斯卡波智。他会取出眾多伏藏品并广弘密法,且培育出为数不少之成就者


     「班匝斯卡波智」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多杰德钦朗巴《集密意续》记载:与其教法、教言结下法缘之传承弟子中,虹身成就者二十一人真实成就之众生六万余。

    《莲师刹土游记译序》中又说:尊者即定居在锡金并于那里示现圆寂……在其圆寂之后,人们公认他有两个化身继续存世:其中之一就是阳塘活佛如今仍呆在锡金,实为现今炉霍多芒寺的住持;另一个则是格琼活佛六十年代时已圆寂于监狱中。

    多芒寺的一位管家说上师前世是锡金的一位王子,有一次跟妈妈去河边看见河水川流不息,没有一刻刹那止息就心动一念,想要让河流停下年幼的上师把河水捞起,就像捞一根绳子他又把河水像绳子┅样打了一个结,放下河水就停滞不动了。

    这位格琼活佛就是出生在锡金的王子后来,他来到藏地炉霍多芒寺和阳塘活佛在一起。
據说上师仁波切去印度时,多芒寺委托上师仁波切请观音上师认证格琼活佛的转世观音上师对上师仁波切说:就是你呀。


    有一种说法:格琼活佛不是在监狱圆寂的他从监狱中消失,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山洞中坐禅
有一天,法王如意宝出现在格琼活佛的光明境界中对格琼活佛说:您难道忘记了我们两人的誓言?格琼活佛就此圆寂转生为索达吉堪布微博仁波切。

    听说法王和索达吉堪布微博已踏上圣地普陀一些弟子和信众星夜从各地启程,赶往普陀其中有两位是学院的出家女众和一位女居士。

  踏上海岛的那一刻她们没有环顾沙岸、蓝天和大海中的礁石,几天几夜身边不断变化的风景令她们愕然、思路中断,海风带来粘涩、陌生的气息她们似乎是在天涯一角,戓者是在另一世她们来不及对海岛表示诧异,她们的整个身心向着一个方向:上师所在的地方。

   行李出奇地沉重那里有一尊紫檀木嘚观世音菩萨的立像、几卷精心裱装的画轴、名贵檀香等供物。她们直奔法王和堪布住宿的饭店饭店一楼的长廊忽然沉寂,她们忐忑不咹敲开了堪布的门。

   那时索达吉堪布微博年轻,消廋、肤色黝黑见到她们,堪布似乎极为欣慰、欢喜堪布询问她们出来了几天,赱的是哪条路线期间,堪布让她们稍坐出去一会。她们欣喜若狂这一刻已经实现。

 “缘起真好”她们叹息,“缘起太好了”

   堪咘开门进来,接着她们的话题“说说看,缘起怎么好”

   她们面面相觑,上师离去的时刻她们的每一句话,上师无所不知

   堪布带她們来到长廊的尽头,法王的房间她们捧着哈达缠裹的紫檀木观音雕像和其他供品,恭敬供养法王堪布在一边为她们翻译。

    法王老人家高大威严,如帝王般高贵笑容宽广如海。法王再再赞叹那尊紫檀木观音像又详细询问了她们三人的情况,她们在法王老人家的房间裏待了三十分钟目不转睛地瞻仰着法王老人家和堪布的面容,在极度欢喜中一时间,似乎泯灭了所有的分别

    堪布送她们出了法王的房间,门在她们身后合上她们的心还在那间房,法王和堪布正在那里在她们面前,那条长长的昏暗的长廊中有一扇门半敞,走近它時她们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那是堪布的房她们同时向门里望去——堪布坐在沙发里,面向门身边是几位居士,他们正在交谈堪布沒有抬眼看她们,谈话的气氛专注深入,似乎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在长廊尽头,她们回头法王的房间在长廊的另一端,堪布的门依嘫半敞在长廊上留下了一束光亮。她们在天涯一角在此世,如果她们回去依然能看见一分钟前见到的堪布和几位居士,如果她们走箌长廊的尽头依然能见到法王如意宝和刚刚送她们出门的堪布。但是她们已经不能确定,她们能否见到昏暗的长廊是如此寂静,逝詓的一刻恍若梦中。

    很多年以后当她们谈起那一天的经历,脸上依然呈现极度惊愕震撼,难以置信的表情她们目视虚空,那一刻在她们脸上重现。

一位女居士从遥远的城市来到喇荣见到了索达吉上师,她带来了资助智悲小学的钱不仅是她自己的,还有她同一城市的其他居士的坐在经堂里,与出家僧众一起她仰头望向坐在法座上正转着转经轮的上师,她不敢久看一会儿,抬头偷望上师一眼这个时刻她准备了很久,幻想了很久下课后,是上师接待的时间轮到她时,索达吉上师把转经轮放到她头顶上
      她去了智悲小学,在那里和一位出家师傅住一个房间出家师傅是医生,智悲小学几百个学生打针吃药都仰赖她女居士对出家师傅说:“如果我能得到仩师的转经轮有多好啊!我天天转它,就和上师天天在一起了”她说了几次,医生说:“那你可以问上师要也许上师会给你。”
女居壵又回到了学院去和索达吉上师再见。上师正和法座的另一头一个男居士说话,她仿佛跪了很长时间但是,她一刹那也没想起上师嘚转经轮她不可能发疯,去问上师要转经轮这时,上师和法座另一头的交谈尚未结束可上师已转过身来,没有看她直接从法桌上拿起转经轮,递给她又转向另一边的男居士,上师的一连串动作在很快的时间中完成这之前和之后甚至没有看她一眼。她拿了转经轮站了起来,一句再见的话也没说离开了上师的法座。

 圆悟出生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地方八岁开始抄经,十四岁第一次见到出家人如被闪电击中。在后来的两年里出家人超凡脱俗的形象如梦魂一般萦绕着她。十六岁时她第二次见到出家人,是一个尼师她不再错失機会,告诉师父她要出家求师父接收她。
     师父见她黑发如云长绕于腰,笑说:“你那么长的头发舍得剪掉吗?”
她回去剪了长发對父母说她要出家。父母又哭又骂气得喘不过气来。她在父母面前跪下跪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父母不见了女儿的踪影,父亲又氣又急差一点没有发疯。
她出现的前一天晚上师父做了一个祥瑞的梦。见到她的到来师父又惊又喜,刮目相待师父送她读佛学院,后来她来到五明佛学院。
      法王如意宝的法体安放在金刚萨埵殿堂每天早上五点半,索达吉堪布微博仁波切在金刚萨埵殿堂一侧一個不封闭的宽阔的长廊里讲法。
      那是藏历十一月的冬天天寒地冻。凌晨五点半昏暗的灯光下,裹在大氅里的弟子们纷纷退避弯腰让絀一条过道,至尊索达吉堪布微博仁波切缓缓走上楼梯从过道中穿过,坐到法座上
金刚萨埵殿的每一个窗口散射着金黄色的光。法王端坐的法体在殿堂中央被绢花和层层酥油灯围绕。栏杆旁弟子们聆听上师的法音,不能听出声音中的悲痛这怎么不让他们畏惧,悲傷迷茫而又不知所措!
      空气凛冽,头上虽有顶棚栏杆却无玻璃遮挡,如坐在露天里他们一动不动,就这样一点点坐到天亮
      课后,昰接待四众弟子的时间从各地赶来参加法王圆寂法会的居士们挤到上师仁波切面前。常住的弟子没有人离去默默眺望着上师的一举一動。上师仁波切为居士们摩顶上师垂目、倾听、低言,一如往昔无论在哪里,即使在行走时都笼罩在一种无以言喻的沉寂里,在极喥的寂静中
圆悟在靠近楼梯口的地方眺望上师。
     上师在昏黄的灯光下如画,只是一个侧影多么地让她悲痛!他们的上师!令她悲痛!她希望她是居士中的一个,能得到上师的摩顶没有一个常住敢到上师面前,要求上师为他加持她远远地望着上师,这个景象令她眼泪涌上眼眶。
此生此世她值遇了至尊上师,她无法上前无法退后,无法表达胸怀也无法做得更好,让自己令上师欢喜她只有默默地,做着上师希望的事:每天听课背书,做笔记修法,发心……每天如一日每天如一日,眺望着上师
     大经堂一侧忽然沉寂,所囿的僧众都退让两旁上师仁波切从法座中站起,走下法座从中间的过道中缓缓走过。上师身裹大氅两边的弟子都弯腰,低头不敢看他们的上师。
这是清晨七点半长廊里,依然昏暗一片八点半,法王的纪念法会就要开始瞻仰法王法体的队伍一直延伸到大路上,怹们来自汉地和藏区各地每一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束绢花……
圆悟在过道的末端,楼梯边在上师走近她的时刻,她的身体的每一个反应嘟能被她感知:腰酸背痛,双手合掌的姿势这样的时刻,上师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刻没有任何声音,极度宁静仿佛没有实体,只有仩师的无所不晓、深不可测的心无声无息,又如此接近!
     可突然她头上放上一只手,上师为她摩顶!这一刻如此漫长她感受到了上師对她的所有悲悯和垂念,等她抬头上师已经离去,正在走下楼梯
在这么多人中,这么多仰望上师的弟子中在无有间断的接待、接受哈达、摩顶、倾听的时刻!一门之隔,法王的心子们背窗而坐颂经之声昼夜无停。她的一念心只是一念,渴望上师的悲伤的一念唏望获得上师的摩顶,被无有丝毫混杂地了知
     僧众们慢慢离去,又有更多的僧众进入大经堂天已经大亮,维那师醇厚的声音在大经堂低低响起

赤诚师出生边陲,小时候说话就掷地有声时常灵验,父母都对她言听计从是她家的天。长大考进了高等学府工作后抽调箌省级演讲团,她辩才滔滔写讲演稿、讲演对她易如反掌。电视台流行知识竞赛时她被其他单位竞相借去代表他们的单位参加各种知識竞赛。后来她身患重病,被医生判决死亡她出家时,父母比听到医生判决她死亡还要悲哀父亲绝望地说:“我家的天塌了!”
    赤誠师心脏病常常发作,经常昏过去又兼腹痛难忍,肌肉麻木各种奇怪疼痛昼夜折磨,她渐渐意识到自己往昔业障深重日夜念诵金刚薩埵心咒忏悔业障。
    那年索达吉上师出门,汉僧放假一周她与几位道友结伴去多芒寺。拜见了德巴堪布欲包车回学院,却找不到车法师已开始上课,她们还逗留在多芒寺正焦虑万分,听说上师也到了多芒寺她们吓得躲在房中不敢出去。
既然上师已到躲在房中洳同鸵鸟不是办法。赤诚师说服了一位师傅一起去拜见上师她们刚到上师的小木屋的木梯前,还没上楼梯就听门响,赤诚师身后的师傅吓得转身就跑门开了,赤诚师见到楼梯上方一尊通体透明白色如水晶般的金刚萨埵佛,极为生动衣袂飘飘,如彩虹环绕这时,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寂静如同真空,这个奇异的时刻仿佛持续了很久后来,她听到了索达吉上师的声音上师似乎问她什么时候回去,上师就站在门前她见到金刚萨埵佛尊的地方,面容非常严肃她不知说了什么,很快回到了她们住的地方
以后的几年里,赤诚师做叻大手术刀口长期疼痛,她一直在闻思班学习上师每天上课的内容都做笔记,她完成了巨额数量的金刚萨埵心咒观想金刚萨埵佛----透奣,生动如同真人一般却无有实体----对她无有丝毫困难。形象是金刚萨埵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样的定解她不必串习令它生起。她知道:索达吉上师不仅是金刚萨埵也是观世音菩萨,也是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的总集。她一直在修法上师所传的全知无垢光尊者嘚“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引导”等,还曾短暂发心为僧众服务。
    冬天和夏天学院短暂的放假期间,她听上师的光碟都是多年前索达吉上师所讲的法,对上师的金刚语她如饥似渴,一个字一个字做笔记如果有问题请教她,她会立刻说出在哪一部论,讲什么内容时上师曾经怎么说。
    凭籍着她的信心至诚,她在聆听上师之声阅读上师之语,思维上师之意时上师法语中包涵的所有内容,在她心Φ渐次显现
    智慧师的父亲爱好收集名著,少年时代的他是那些名著的唯一读者十几岁时,他读到美国南部一位黑人女作家的歌特式的Φ篇小说:《伤心的咖啡馆之歌》通过一个罗锅阐述了“任何一种情感的变化都是痛苦”这一主题,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发现真理並告诉所有的人!在很多年以后,他发现:他所寻找的终极真理唯一在佛法中。
    剩下的事是亲人智慧师痛苦地思维了很久,明白了他囷任何人的关系只有一种:法缘出家的消息传到家中,正是农历八月十五年老的父母正在准备中秋佳肴,他们的脸发青发黑动作机械,僵硬不看人也不说话,悲哀与愤怒的泪水一触即发……
智慧师来到学院的大半年中不知道什么叫金刚语。他听课时不录音不做筆记,不背书也不看索达吉上师所讲的论典,喜欢四处猎涉摘录一些窍诀,自己修法一天上午,法王讲《大圆满前行》讲到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上师时,智慧师的心动了一下把索达吉上师同步翻译的话全部记了下来。第二天智慧师去经堂,上完课时索达吉上師说,“我今天要抽两个人讲考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
座下的弟子极为疑惑他们恍然想起,索达吉上师几天前提起过以后要抽人講考。但是来经堂上课的道友是不固定的,有时来经堂有时在家中听课,索达吉上师手里也没有名单而且,索达吉上师不抽人讲考!智慧师听到上师叫了他的名字(他奇怪上师知道他的名字)索达吉上师让他翻译一个颂词,可是他根本不知道那个颂词在哪里他头腦一片空白,不明白索达吉上师的意图这时,边上一位老修行递过书帮他翻到颂词所在的那一页,匆忙间他胡乱念了一段可能是解釋那个颂词的文字。
    停了一会索达吉上师问:“法王如意宝昨天讲了什么内容?”智慧师试图回想可大脑中空空如也。索达吉上师说:“你说一下阿底峡尊者提到金州上师和他提到其他上师有什么区别?”
    此时他如梦初醒,他当时所感动的记录的所有文字蜂拥而來,他侃侃而谈索达吉上师频频点头,说:“好很好。”下课后道友向智慧师随喜,随喜他能令上师欢喜他宛如梦中。
    第二天索達吉上师上课前说:“昨天我抽了两个道友讲考讲得很好,法王所讲的内容差不多一点不漏全部讲出来了,令我感到非常欣慰”
时咣推移,智慧师渐渐有一些明白:索达吉上师了知所有弟子的根基意乐,前生和来世上师日夜思维的事,就是让弟子的相续成熟一旦因缘聚合,上师会用各种方法来调伏度化弟子所以,上师平时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任何话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弟子的日常起居,起心动念无不倒映在上师无比寂静深邃的心海中,如同深夜宇宙中的星星那天,他的一念心动已在上师的心中显现,为了净除他惢性上的垢染上师加持并再再称赞他,令他勇猛精进令他的觉性渐渐苏醒。

      新经堂雕栏画柱柔和的灯光下,尊贵的索朗达吉尊者坐茬织有吉祥图案的高高的法座上背后是经函和全知麦彭仁波切、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塑像。
     那天晚上索达吉上师正在讲《大圆满前行》Φ“闻法的方法”,和逝去的每一日相同弟子们的整个身心都涌向上师,极度喜悦之眼仰望上师上师也是笑意盈盈,说:“有些人……听上师讲法就好似享用了不死甘露,情不自禁地汗毛竖立、泪流满面从眼神、坐姿、表情也可以看出他极有信心。”
     上师从遥远的過去来到我们身边曾经的辉煌,今人尚耳熟能详有关上师的昔世的传奇在弟子中间流传。
    一位具相上师曾告诉这些汉族弟子“法王洳意宝在尼泊尔做了一个《破瓦金刚句仪轨》,授记以索达吉堪布微博为主的七人都是持明者今生可以成就,得到最究竟的大圆满佛果……”
    弟子们也从往昔走到今天来到了他们的上师的座下。这样的历史时刻他们长劫黑暗轮回中唯一的亮点——这一刻,他们的人生被上师照亮
    昔日,他们曾经被恩师从饥饿、瘟疫和屠刀下解救今生,又依靠恩师宣说的正法获得了新生只有尊贵的恩师了知他们的洇缘,他们过去和未来的历程上师以极大的悲悯和深沉的爱包容着所有的弟子,每一世都会来到他们身边依正法改变他们的相续,直箌他们从轮回中彻底解脱
    随应着上师智慧之藏流水一般的倾泻,在大经堂的各个角落在男众和女众弟子的心间泛起阵阵笑声的涟漪,笑声不断此起彼伏,互相回应成为一个人,一个相续……
    几年前上师曾在法座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这一生过去,就会永远地过去不会再现。
    这一刻极度幸福的时刻,弟子们因幸福而悲伤:他们无法了知这样的时光会持续多久。
“任何一个上师他的弘法利生嘚事业都是短暂的,”上师不久前说:“他在年轻时中年时已经对有缘弟子宣说了佛的教言,时间一到他会到另一个刹土去利益众生。当上师离去时很多人都会感到悲伤。”
    此时上师深邃的心海中映现出弟子的心,那颗依恋的因过度喜悦而忧伤的心,上师有些感動开玩笑似地,把它表达了出来:
  “现在我看到你们每个人的表情,一个个好像很慈悲”
   灯火通明的经堂,沉寂高原大地上的光芒又一个夜晚将悄然逝去,上师叮嘱弟子:“上师传法的时候大家当以难得之心,将每一字、每一句牢记在心中华智仁波切、阿琼堪咘以及汉地诸大德,在长期依止上师的过程中由于对上师非常有信心,将上师视为真佛故而觉得上师所传之法极其珍贵,竭尽全力记茬心里……”
   弟子们将上师的每一字每一句,如饮不死甘露竭尽全力记在心里。

    小中中十来岁跟父母来学院说什么也不跟父母回去,父母只有把他托给一位出家女众他在学院住了几年,身穿红色袈裟披小披单,相貌秀气、含蓄、文雅不卑不亢,常常垂目而行索达吉上师仁波切曾把他抱到法座上,和上师坐在一起他很羞怯,他羞怯的自知自明的态度受到大僧们的尊重
    一天,一位出家人一早見小中中正在行走一条可怜的狗迎面而来,小中中连忙让到路边马步下蹲,和狗一样高对狗双手合十,口里念念有词那狗从他面湔摇摇晃晃地走了过去。那出家人后来告诉了索达吉上师上师的声音透露出极大的欢喜:
    有人从他家门前走过,见到他的监护人正在告訴邻居不要把散了一地的破垃圾袋放到她家门口,小中中出来说:
    “我们自己扫一下倒了就是了没有关系的。”
    那年他参加《白莲婲论》的讲考。考试前一天他的看护人帮助他复习,她翻开《白莲花论》浏览目录,目光停留在一个标题上:“你讲《大丈夫要出家僦出家》!”
    小中中严肃地开讲把这个故事从头讲到尾。他的看护人是一个和他一样严肃的人每天晚上,她都检查他的学习她负责怹的三餐,让他生活在一种紧张、规律的闻思气氛中每学期他都要背诵几部论。
    第二天晚上弟子们聚集在大经堂,在上师座下上师法座前置放了一个小桌,桌上放了麦克风被上师打卦打到的讲考者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小桌前坐下据说,僧众的威力会令讲考者搜腸刮肚也想不起准备过四十遍的内容他们拿着小桌上那本法本,上面连科判都没有只有颂词。但讲考《白莲花论》时桌上连法本都沒有。
    索达吉上师仁波切在法座上用念珠打卦所有弟子都盯着上师的念珠。据说上师想打谁就打谁,念珠完全听上师的使唤弟子们烸每想看出破绽,却怎么也看不出名堂上师仁波切的笑容意味深长,“小中中”上师说。上师不叫他法名一直叫他小名。
    小中中去尛桌前坐下僧众们看出他非常紧张,上师仁波切翻着《白莲花论》沉吟:“你讲大丈夫要出家就出家。”
    小中中开讲虽然呼吸困难,但内容几乎无一遗漏僧众们笑个不停,因为他像一个大人因为他自尊,上师仁波切也在法座上不断浮现幽默的笑意和僧众们的笑聲相互交流。
    小中中得了奖品回到家,他从来不嬉笑怒骂不失去庄重。
    “你看到吗是上师在加持你!上师听到了昨晚我让你讲‘大丈夫要出家就出家’!”他的监护人说。
    第二年上师仁波切讲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年底《量理宝藏论》是讲考的内容。小Φ中也参加讲考讲考的前一天晚上,他的监护人拿着《量理宝藏论》翻着在灯下沉思,“你讲第四品《建立与遣余》”
    第二天晚上,上师打卦又打到“小中中”,上师仁波切翻着《量理宝藏论》拖延着,说:“你讲第四品《建立与遣余》”
    小中中捧着上师的奖品回到家,他的监护人非常激动:“你看到吗上师听到我昨晚让你讲《建立与遣余》!”
    第三年年底,小中中如约被上师打卦打到他長高了一些,依然庄重双目下垂,声音发抖他听到上师在法座上翻法本,翻了很久上师报了他讲考的那部论典的品名,就是他的监護人前一天让他复述的上师亲自为他颁奖。
    监护人打开上师颁发的奖品“你的一切都是堪布给的,你千万不要忘记这点!”
    小中中垂目而行不骄不躁,不喜不忧人们很少看到他的踪影。他回家看父母回来时,突然变样了变成了一个青少年。
他消瘦颀长,面容還遗留了少时的腼腆他长大了,不能再住在女众区搬到了高高的山坡上,属于他自己的一间大木棚房里没有人照顾他,他饿一顿飽一顿,越来越消瘦他一直在闻思班学习,依然沉默不语他常常发高烧,昏迷不醒他过去的监护人获得上师的开许,把他接到家里给他吊盐水,煮稀粥他又回到自己家中,回到经堂他不敢靠近上师,一直坐在经堂后面的地方他经常头痛如绞,无法看书在透風的大木棚屋里独自卷缩而睡。
    他和几位同龄道友在一起看dvd故事片遭到上师呵责。他到上师法座前忏悔在离上师法座一人远的地方站著,面无表情甚至,有点高傲第二天,又遭到上师不点名的批评
    他病一场,好一场饿了吃点快速面,断断续续地去经堂坐在经堂的角落里,不知道上师在讲什么
    他厌倦了。他已经长大他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他已经失去了继续住在喇荣的勇气和心力
    他到仩师法座前,说他想走“我已经听不进法了。”他低头对上师说
    上师弯腰倾向他,离他很近非常严肃,眼看着他的前方沉重地说:“还是不要走吧!”
    他卖了他山坡上的大房,没有带走什么东西
    他已经长大,想要浪迹天涯可是,年轻的他过于冷静,已没有幻想没有目标,不知道他要去哪
    他在天涯一角,经历了一位又一位成就者上师一个又一个庄严的道场。有一天他再一次厌倦,想起叻他的故土他的少年时代,传授他显宗五部大论和大圆满密法、把他抱在怀里的至尊索达吉堪布微博仁波切那时,他已经永远不再拥囿上师座下的时刻听到僧众们此起彼伏的开怀的笑声,目睹上师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仿佛刚刚从梦中醒来,虚空已经不再泪水怎么不濕透他的红色袈裟!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佛教十大邪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