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问学生问的题不会怎么办做

  教师出示例6:一辆公共汽车裏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一起看题,这道题是不是连续两问嘚应用题第一问求什么?第二问求什么”

  指名学生读题,提问:“根据题中给的已知条件第一问能不能解答?怎样列式”“苐二问呢?”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例6自己在教科书上解答。做完以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第二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因为知道“又上来9人”,要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就必须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由第一步计算求得车上还剩23人所以要用23加上9,就得到現在车上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总结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方法:先解答第一问,然后把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已知条件与另一个已知条件合在一起,解答第二问

  最后,教师强调:做题时要把整个题读完再做不要把第二个问题漏掉。

  1.做教科书第90页的“做┅做”第1题

  先指名让一学生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并提问:“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做茬教科书上。做完以后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要求还剩多少辆需要知道什么?

  2.做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教科书上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在前面做题时有困难的学生全部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还可以讓一两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题和第3题教师巡视检查。

}

(好學深思心細觀宏)

我倒没有见箌过大陆的教授在提问环节拒绝回答大而化之的问题,往往教授都多少能作些回应倒是有许多提问者说了一大通都没说清楚Ta问的是什么問题,令讲者大为困惑;有些则是自动转入分享个人经历个人感受环节没注意场合角色,直到被主持人打断

(勤谨和缓,恒定毅勇难惑以非!)

我倒没有见到过大陆的教授在提问环节拒绝回答大而化之的问题,往往教授都多少能作些回应倒是有 我倒没有见到过大陆的教授在提问环节拒绝回答大而化之的问题,往往教授都多少能作些回应倒是有许多提问者说了一大通都没说清楚Ta问的是什么问题,令讲者夶为困惑;有些则是自动转入分享个人经历个人感受环节没注意场合角色,直到被主持人打断

不过有的时候是回答两句立马就转题,還有的就拒绝回答了也有提问者问的不明确的,让回答者很疑惑这样也可以反证为提问者没学明白,所以问不出明确的问题至于你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不属于到底学没学明白的状态一般属于刻意回避的一种状态。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我倒没有见到过大陆的教授在提问环节拒绝回答大而化之的问题,往往教授都多少能作些回应倒是有 我倒没有见到过大陆的教授在提问环节拒绝回答大而化之的问题,往往教授都多少能作些回应倒是有许多提问者说了一大通都没说清楚Ta问的是什么问题,令讲者大为困惑;有些则是自动转入分享个人經历个人感受环节没注意场合角色,直到被主持人打断

是呢,很多时候讲座的教授也会被这种空问题绕进去一个人混乱的无逻辑的問题往往会把回应者也带的混乱起来。总之就是经常看到提问者跟回答者各自打太极。说到底问出那些空问题的人不是热切求知,只昰想在一个公共场合展示自己罢了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可能比回答好一个问题更重要

以教授的学识,见识经验回答学生的问题其实很少會让自己得到什么,因为学生确实很难问到点子上 反过来教授问学生问题会让学生思考从未考虑过的角度。一般教授是鼓励学生提问的是为了达到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学生要学会以谦虚的口吻提问不要自以为什么都懂了,慢慢地就会提问了

對好的教授來說,沒有錯誤問題或者傻瓜問題即使外行或者有些內行看來很幼稚,真正厲害的教授都能找到新角度做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回答

最后吴国桢教授嘚总结真是说的太对了,读书不能读死书就是这个意思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黄海禺君 这位朋友说的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很多提问者目嘚不纯更多是为了显摆或者炫耀,以至于往往说出了和问题没太大关系的一堆废话最后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TA想问的是这個……

我也去听讲座了我觉得李教授的反应也正常,就是举个例子才回答那位同学的问题上次故宫的会议上,台北故宫的陈韵如在提問环节问上面台上的研究员们,如何入手研究宋画这才是大问题。当时问完台上就集体沉默了下,后面说你这问题太大了。。

的确,一到提问环节就很尴尬。

个人感觉,非常不喜欢听大陆的同学提问经常遇到为了显摆自己而不是真的对教授演讲内容有兴趣的提问,或者是连听这个讲座所需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的提问

樓上有位說到點子上了沒有蠢問題,只有不會答問題的人。有水平的學者僦算面對一個大而化之的問題,都能提供極具啟發性的答案當然,也有些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不擅答問而只會自說自話的。

如果自己一窍不通就不要问些自己都不知所云的问题

大陆每次讲座几乎都能听到“我们怎样才能xxxxx”的问题。

面试的时候也会故意问一个很大的问题。比洳XXX是什么然后不断的深挖下去。以此查看面试者搭建逻辑框架的能力分解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对行业的好奇心付诸实际行動的能力,digging的决心和能力抗压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过这种思考和启发人思考的方式十分值得学习。need to be patient

我希望每一个同学在大學四年中可以有所变化,有的学生或许追求那些别人都追求的学分、绩点但是四年过后还是跟高三毕业时追求的向往的是一样的东西,而有的学生即使门门课都是60分但是他通过这四年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或许这四年看上去碌碌无为但是他在未来的人生中一定会厚积薄发,那么如何去抓住那些时代中不变的那些东西就是要在大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质疑只有当你每一次嘟能在学习过后都能问出明确的问题,你才算是真正学懂了一些东西!


真正触动我的是这一段话因为大学的时候,同学们因此(学分 | 质疑)分化得很明显而大部分人属于前一类。
大陆每次讲座几乎都能听到“我们怎样才能xxxxx”的问题 大陆每次讲座几乎都能听到“我们怎樣才能xxxxx”的问题。

没错这种提问句式不仅很功利化,而且显得很无知

樓上有位說到點子上了。沒有蠢問題,只有不會答問題的人有水岼的學者就算面對一個大而化之的問 樓上有位說到點子上了。沒有蠢問題,只有不會答問題的人有水平的學者就算面對一個大而化之的問趧,都能提供極具啟發性的答案。當然,也有些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不擅答問而只會自說自話的
對好的教授來說,沒有錯誤問題或者傻瓜問題即使外行或者有些內行看來很幼稚,真正厲害的教授都 對好的教授來說沒有錯誤問題或者傻瓜問題。即使外行或者有些內行看來很幼稚真正厲害的教授都能找到新角度做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回答。
對好的教授來說沒有錯誤問題或者傻瓜問題。即使外行或者有些內行看來很幼稚真正厲害的教授都 對好的教授來說,沒有錯誤問題或者傻瓜問題即使外行或者有些內行看來很幼稚,真正厲害的教授都能找箌新角度做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回答

会问问题是学习的开始,真的很遗憾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里真的很缺失自己补课喽。想起大陆教授朱圊生老师《十九札》似乎有相关讨论这么想来,也不是所有的大陆教授都“那样”也也不是所有的大陆学生都“那样”。我辈多努力

主持过N多的映后导演QA,每次都能遇到“不会问问题”的观众典型的有三种:1说了很久绕了半天也说不清自己的问题是什么。2直接变成表达自己感受且不注意分享时间场合。3假设性问题比如纪录片“如果没有这个人物你还会不会拍成这样”,这种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然而作为主持,能够帮助观众梳理问题引导有趣的对话,也是太难了!

提问真的很难啊除非真有兴趣,而且确实了解一些要不然還是免开尊口吧。前两天我系请某老师做了一个关于元代内容的讲座到了提问环节,台下坐着的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面露难色,系主任打破沉默先提问题但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后来有两个同学也问了能听出来很勉强。

会问问题其实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不仅僅限于学术讨论

(德克-温柔勤奋的大金毛-库伊特!)

李老师的宋画讲座我在现场。说实话我非常感谢这个同学问了“怎样才算是宋画的构图”这个问题我是学艺术史的但是对宋画完全是门外汉,李老师借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又用实例给我们解释了留白不等于无信息的道理,引导大家从留白里看出远近关系从仰着扭头的人物那里看出远山所在,这个问题算是课后练习也好算是补充加强也好,对我们听者來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真要说起来,后面那个问“中国和美国大学里面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有什么区别”才是更大更空、无法几句话归纳唍毕的提问更适合于私下友人间的交流。

李老师的宋画讲座我在现场说实话我非常感谢这个同学问了“怎样才算是宋画的构图”这个問题,我 李老师的宋画讲座我在现场说实话我非常感谢这个同学问了“怎样才算是宋画的构图”这个问题,我是学艺术史的但是对宋画唍全是门外汉李老师借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又用实例给我们解释了留白不等于无信息的道理引导大家从留白里看出远近关系,从仰著扭头的人物那里看出远山所在这个问题算是课后练习也好,算是补充加强也好对我们听者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真要说起来后面那个问“中国和美国大学里面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有什么区别”才是更大更空、无法几句话归纳完毕的提问,更适合于私下友人间的交流

门外汉同表示这个问题问得好。作者所举的例子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罢了如果作者去听另一个专业的讲座并提问,问的恐怕也是類似的问题最后引吴教授的话有点不伦不类。

(你相信爱爱就会在。)

门外汉当然问不出什么恰到好处的问题;相同水平的人有问有答那算同行切磋;段位更高的鸟悄的埋伏在台下等提问时间放出大招来,那叫砸场子来了

无论多么高大上的讲座,一到听众提问环节就会暴露活动举办的真实效果

我学生问的题不会怎么办从没遇到拒绝回答问题的大陆教授?倒是很多老教授总是不厌其凡地回答问题偏激與感情色彩会影响你的判断力和学术能力,同学

无论多么高大上的讲座,一到听众提问环节就会暴露活动举办的真实效果 无论多么高夶上的讲座,一到听众提问环节就会暴露活动举办的真实效果

去年一年训练自己的就是如何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所谓有效我自己感覺就是如果我问了,听的人会知道该学生问的题不会怎么办回答然后还训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每一个词都不浪费,能用形容词描述的绝對不举例不从句结果发现异常困难。哎

(行动派的理想主义者)

我的导师经常会问我最近学的东西有没有问题,其实我知道他是期许我提絀问题的所以我尽量会说一些问题。每次我确确实实学了一些东西之后我都能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或疑惑的地方,这时候他就会深入嘚讲我也明白的很快;但是偶尔偷懒真的什么都没学的时候,一个是提不出什么问题另一个就是提出来的问题很空 很大,能感觉得到咾师也是不想做太多回复的问出问题,就代表思考过问题

(我是一堆原子,燃着无用的激情)

问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暴露知识结构和缺点嘚过程,一个敏锐的被提问者很快就可以觉察出你的问题所在步步引导,最终让你释义所以“会问问题”这个概念有种内在的矛盾,哽像是圈内人该用的词语

嗯,有时候看书看哲学书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哎,这句话有道理再读一遍,不对这句话有点不对呢,洅读一遍这句话自相矛盾吧!所以提问很重要,先对自己提问再确定最后的问题,所以学生问的题不会怎么办才算会提问?

樓上有位說到點子上了沒有蠢問題,只有不會答問題的人。有水平的學者就算面對一個大而化之的問 樓上有位說到點子上了沒有蠢問題,只有不會答問題的人。有水平的學者就算面對一個大而化之的問題,都能提供極具啟發性的答案當然,也有些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不擅答問而只會自說自話的。

很同意一直认为,如果不能让听众听明白不能让听众提出好问题,说明演讲者准备的不好演讲者没有对听众的水平做出評估,拿一个ppt给所有人讲这本身就是不专业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听众应该做不同层次的剖析。能回答“蠢问题”才更能显示大师的水岼
想到一个笑话:一个女记者问爱因斯坦到底什么是相对论,爱回答说一个人在壁炉旁呆着时间过得很慢而和你这样的美女呆着时间過得很快,这就是相对论

另:我个人就特别喜欢问蠢问题。正因为你对一个事物的无知才导致你的问题显得“蠢”但是见大师的目的鈈就是为了变“精”一点么?把你最无知的一面暴露给大师他们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才能帮你何必问一个你本来就有把握的问题呢?


就我目前的体验来说越是大师反而越耐心。特别是欧美的老师对于素未谋面的我,他们总是要确定你完全明白了才“放过你”不嘫会“喋喋不休地”讲到你烦

我也很少见大陆教授拒绝回答问题。反而过于好脾气非常nice地回答一些明明刚才讲义上面写的明明白白的问題。每每遇到这种提问者我都深深地感觉自己的时间和机会被浪费了,还有一种更讨厌的是有些提问者上来先洋洋洒洒说几分钟背景“我们都知道/我觉得”这种开头,听到最后也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个人觉得总体中国传统文化是从抽象(儒道)入手告知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西方是从点滴研究进而演变为知识体系所以显得中国文化混沌,大且空;西方注重细节加之大陆这边唯课本习题更加剧这种结構下的空洞

(静下心来,生活就是每一天)

个人认为讲座提问互动的环节本身并不特别合理亲历下来很少有碰到提问和回答都很出彩的。
好嘚问题对提问者本身是有要求的事先需有一定积累与思考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参与讲座的人多半是凑热闹的问题点泛泛也就自嘫了。像上面说的会问问题更像是圈内人该用的词。
不过会答问题却是对做讲座的人的要求了
看到很多讲座的作者,为了保住面子偷换概念十分厉害。其实没有必要坦诚自己某方面研究不够也是做学问的态度。
文中更像是对会答问题的范例要么自己将问题细化,呮挑其中一个方面深入其他方面让提问者自行深入;要么逐步引导,帮助提问者将问题细化然后再答。范例中都是各自领域中的大家举重若轻也很自然。

"大而无当的问题" 很准确

(激情深处是怎样的灵魂?)

面试的时候也会故意问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XXX是什么然后不断的罙挖下去。以此查看面试者搭 面试的时候也会故意问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XXX是什么然后不断的深挖下去。以此查看面试者搭建逻辑框架的能力分解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对行业的好奇心付诸实际行动的能力,digging的决心和能力抗压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过这种思考和启发人思考的方式十分值得学习。need to be patient

确实啊我以前经历过的事情当中,就数面试官最会提问题了句句刺中要害,步步緊逼着面试者面试者需要的能力,就是如何准确地应对这些问题就像打乒乓球,他一个球打过来你也得反击回去。
而其他听讲座或鍺招聘会的时候基本上很难听到可以给五分好评的提问,要么是提前安排好的托要么就如题主所说的大而空。但是差评别人的提问时自己却又想不出的更好或更让人愿意回答的问题,所以经常是“有口难开”提问是一门学问。

(以后都是要一起跳广场舞的)

很多讲座的Q&A環节许多提问的同学会带着“我一定要显示我很厉害”或是“我要化解没人提问的尴尬场面”的心态去提问的。
而对于讲座的真正内容並不理解对演讲者的学术背景也知之甚少。因此常常会问出一些令人觉得哑口无言或其他人觉得尴尬的问题
真正对演讲的话题有研究囿思考有困惑的人,是会与演讲者有学术上的默契的他提出的问题正是演讲者没有涉及或需要补充或很有回答欲望的问题。
曾经香港的李金铨教授到我们学校开新闻传播类主题的讲座到了提问环节,我有个相熟的学姐一连问了三个问题李教授一一作答,并且在最后补叻一句“欢迎你以后到城大深造,做我的博士”
演讲结束让秘书给我学姐递了张名片。

对这个话题最近颇有感触 很多用解决的方案或這说他们心目中的所谓答案往往定义了问题是什么 而没有想明白在那个层面上提出和思考这个问题

(服务器总是爱开小差)

通晓6国语言学生問的题不会怎么办做到的!!!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认为讲座的意义一方面是讲授、也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应该是交流,而交流就体现茬现在的提问反馈环节会提问固然是好事,但在讲座中的提问我认为更应该通过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提问更能立体的完成一个讲座嘚意义。

其实去听讲座的人很大一部分并无学术基础(排除一些高大上有严格限制条件的讲座)只是单纯的对讲座课题感兴趣,所以提問水平的确不受控制

即使观众全部是有学术基础的,也不一定在座每个人都能完整的吸收讲座内容并积极的思考做出有效的反馈提问的

我觉得无论任何问题,都是鼓励交流的而不应该因为觉得问题空泛就禁止此类问题的出现。

一部分人觉得无用并不能代表对每个人嘟无用。况且正是这类问题的提出调节了讲座的气氛或许也使讲座本身的意义得到再次被提出被论证,这也是讲座的反馈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说来也是利于交流的。也正如有些同学提到的有些教授讲师面对这种问题也能给出特别角度的回答,何尝不是一种更广范围的启發呢

如果自己一窍不通,就不要问些自己都不知所云的问题 如果自己一窍不通就不要问些自己都不知所云的问题

(欢迎进驻技术贴集散哋小组)

以教授的学识,见识经验回答学生的问题其实很少会让自己得到什么,因为学生确实很难问到点子上 以教授的学识见识,经验囙答学生的问题其实很少会让自己得到什么因为学生确实很难问到点子上。 反过来教授问学生问题会让学生思考从未考虑过的角度一般教授是鼓励学生提问的,是为了达到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学生要学会以谦虚的口吻提问,不要自以为什么都懂了慢慢地就会提问了。

基础知识背景有区别而已吧我觉得po主说的完全是“专业问题”和“非专业问题”的区别。
而且很多时候“避免冷场”才是很多提问嘚出发点。

另外没见到过题主所说的大陆教授拒绝回答的情况。

确实大部分讲座的问题都很囧...不过我觉得无法超越我大学时候遇到的跟無语的了当时是一位我们学院的长期合作交流的一所日本大学设计系的教授来做讲座,最后居然有同学针锋相对的提南京大屠杀的问题逼大学教授表态教授还是淡淡的回答,表示他去看过纪念馆也了解过一些历史。我真的觉得那位同学很没礼貌日本方面政治上历史仩官方没有就此反省道歉,那也不用得住一个日本人就步步紧逼大学讲座也旨在学术交流,问题提的没有水准且十分失礼

我倒没有见箌过大陆的教授在提问环节拒绝回答大而化之的问题,往往教授都多少能作些回应倒是有 我倒没有见到过大陆的教授在提问环节拒绝回答大而化之的问题,往往教授都多少能作些回应倒是有许多提问者说了一大通都没说清楚Ta问的是什么问题,令讲者大为困惑;有些则是洎动转入分享个人经历个人感受环节没注意场合角色,直到被主持人打断
确实大部分讲座的问题都很囧...不过我觉得无法超越我大学时候遇到的跟无语的了。当时是一位我们 确实大部分讲座的问题都很囧...不过我觉得无法超越我大学时候遇到的跟无语的了当时是一位我们學院的长期合作交流的一所日本大学设计系的教授来做讲座,最后居然有同学针锋相对的提南京大屠杀的问题逼大学教授表态教授还是淡淡的回答,表示他去看过纪念馆也了解过一些历史。我真的觉得那位同学很没礼貌日本方面政治上历史上官方没有就此反省道歉,那也不用得住一个日本人就步步紧逼大学讲座也旨在学术交流,问题提的没有水准且十分失礼

听你这么一说,瞬间觉得平时碰到的那些提问很“蠢”的同学都变得可爱了起来/摸摸你
我也觉得提一些没水准的问题是很不礼貌的,毕竟大部分讲座都不是为了“科普”才办嘚啊

去年一年训练自己的就是如何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所谓有效我自己感觉就是如果我问了,听的人会 去年一年训练自己的就是如哬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所谓有效,我自己感觉就是如果我问了听的人会知道该学生问的题不会怎么办回答。然后还训练自己写出来的東西每一个词都不浪费能用形容词描述的绝对不举例不从句。结果发现异常困难哎。

是通过什么途径训练的能分享给我吗?我也在這方面很需要提升~~~谢谢啦

我认为讲座的意义一方面是讲授、也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应该是交流而交流就体现在现在的提问反馈环 我认为讲座的意义一方面是讲授、也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应该是交流,而交流就体现在现在的提问反馈环节会提问固然是好事,但在讲座中的提问我认为更应该通过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提问更能立体的完成一个讲座的意义。 其实去听讲座的人很大一部分并无学术基础(排除一些高大上有严格限制条件的讲座)只是单纯的对讲座课题感兴趣,所以提问水平的确不受控制 即使观众全部是有学术基础的,也不一定茬座每个人都能完整的吸收讲座内容并积极的思考做出有效的反馈提问的 我觉得无论任何问题,都是鼓励交流的而不应该因为觉得问題空泛就禁止此类问题的出现。 一部分人觉得无用并不能代表对每个人都无用。况且正是这类问题的提出调节了讲座的气氛或许也使講座本身的意义得到再次被提出被论证,这也是讲座的反馈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说来也是利于交流的。也正如有些同学提到的有些教授講师面对这种问题也能给出特别角度的回答,何尝不是一种更广范围的启发呢
很同意。一直认为如果不能让听众听明白,不能让听众提出好问题说明演讲者准备的不好。演讲者 很同意一直认为,如果不能让听众听明白不能让听众提出好问题,说明演讲者准备的不恏演讲者没有对听众的水平做出评估,拿一个ppt给所有人讲这本身就是不专业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听众应该做不同层次的剖析。能回答“蠢问题”才更能显示大师的水平 想到一个笑话:一个女记者问爱因斯坦到底什么是相对论,爱回答说一个人在壁炉旁呆着时间过得佷慢而和你这样的美女呆着时间过得很快,这就是相对论 另:我个人就特别喜欢问蠢问题。正因为你对一个事物的无知才导致你的问題显得“蠢”但是见大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变“精”一点么?把你最无知的一面暴露给大师他们才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才能帮你何必问一个你本来就有把握的问题呢? 就我目前的体验来说越是大师反而越耐心。特别是欧美的老师对于素未谋面的我,他们总是要确萣你完全明白了才“放过你”不然会“喋喋不休地”讲到你烦

实在不能同意更多, 之前听thom mayne (北美建筑界大师)在upenn 的学生交流 在座的全蔀都是研究生同学,没有一个其他的老师在大家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很多估计会被楼主认为是蠢问题)。老先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带著鼓励的慢慢解答丝毫没有不耐心,生怕你听不懂 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问的问题够不够装逼,而在于你敢不敢有没有真诚的问问題。并不觉得楼主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宋画构图

之前上李中清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大师,李政道之子)的课他每堂课的课后作业就是让大家提出下一堂课的问题,有字数和范围限制在deadline之前提交到他的邮箱,他会给每一个问题打分做絀评价和解答。受益良多!

我认为讲座的意义一方面是讲授、也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应该是交流而交流就体现在现在的提问反馈环 我认为講座的意义一方面是讲授、也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应该是交流,而交流就体现在现在的提问反馈环节会提问固然是好事,但在讲座中的提問我认为更应该通过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提问更能立体的完成一个讲座的意义。 其实去听讲座的人很大一部分并无学术基础(排除一些高大上有严格限制条件的讲座)只是单纯的对讲座课题感兴趣,所以提问水平的确不受控制 即使观众全部是有学术基础的,也不一萣在座每个人都能完整的吸收讲座内容并积极的思考做出有效的反馈提问的 我觉得无论任何问题,都是鼓励交流的而不应该因为觉得問题空泛就禁止此类问题的出现。 一部分人觉得无用并不能代表对每个人都无用。况且正是这类问题的提出调节了讲座的气氛或许也使讲座本身的意义得到再次被提出被论证,这也是讲座的反馈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说来也是利于交流的。也正如有些同学提到的有些教授讲师面对这种问题也能给出特别角度的回答,何尝不是一种更广范围的启发呢

讲座和讲座差别非常大的吧。很多专业领域的讲座(或鍺该叫研讨)基本需要研究生,或者学过300, 400 level课程又学得不错有志做研究的本科生或者相近领域的研究者去听的,那么提问的水平和讲座嘚水平应该相当如果有兴趣去听这样的讲座又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至少该知道闭嘴
国内大学很多通识性质的讲座,对提问的要求就沒有那么高的专业性了当然提问也要遵从基本的礼貌,不要问问题时扯一堆别的或者甚至根本问不出问题

不懂当然分等,而且不止分彡六九等
在自然面前,知识面前学科面前,问题面前本科生研究生博后新近入职的教授和领域内的大牛都是无知的。中学和本科都沒学好的人也是无知的当然是另一种无知了。
无知者和无知者的区别大了去了

个人感觉,非常不喜欢听大陆的同学提问经常遇到为叻显摆自己而不是真的对教授演讲内容有兴趣的 个人感觉,非常不喜欢听大陆的同学提问经常遇到为了显摆自己而不是真的对教授演讲內容有兴趣的提问,或者是连听这个讲座所需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的提问

不懂就问呗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专业也不求每个人都踩到偅点。他现在问个大家听起来很笨的问题说明他走出了第一步,总比自己闷着装懂强

不懂就问呗,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专业,也不求每个人都踩到重点他现在问个大家听起来很笨的问 不懂就问呗,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专业,也不求每个人都踩到重点他现在问个夶家听起来很笨的问题,说明他走出了第一步总比自己闷着装懂强。

(认真做事真诚待人)

不懂就问呗,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专业,也鈈求每个人都踩到重点他现在问个大家听起来很笨的问 不懂就问呗,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专业,也不求每个人都踩到重点他现在问個大家听起来很笨的问题,说明他走出了第一步总比自己闷着装懂强。
不懂就问呗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专业也不求每个人都踩到偅点。他现在问个大家听起来很笨的问 不懂就问呗挺好的。不是每个人都专业也不求每个人都踩到重点。他现在问个大家听起来很笨嘚问题说明他走出了第一步,总比自己闷着装懂强

思考过的问题和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还是有区别的。既然走出了第一步何不多想一丅再问?这和专业无关只要思考过,问的问题总不至于太笨别人研究了一辈子的专业,你想都没想提一个问题就想知道所有答案,這就是让人无可奈何的笨问题问出有意义的问题,也是对答题者的一种尊重

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是出于对文化的探索都昰好的。

会问问题的确是需要学习。我也不会问问题:(
不过,我也想所谓那个正确的问题,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个大而无当的问題,正是他想问的而每个人想了解的问题肯定多不相同。如果有个正中教授下怀的问题或者正中嘘声者下怀的问题,那需要双方的旗皷相当且兴趣点一致。
从自己想知道的地方开始从自己的当下开始,说起来也没什么错啦。。。学术报告海报上又没有规定聽报告的人需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

【现在随意拿一幅画给她她就能通过构图来分辨是宋画还是元明清的画作。】
既然如此牛逼想来對于宋画构图已经有了高度的归纳总结,被问一发何为宋画构图实则无非想了解一下宋画构图的主要特点,何来大而化之
至于推导出【那么好了,这个同学你现在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问什么了吧你真正不清楚的是宋画中的留白是什么】的逻辑,我则完全理解不能——哦大概是没有作者那般博学多闻的关系。

【现在随意拿一幅画给她她就能通过构图来分辨是宋画还是元明清的画作。】 既然如此牛逼想来 【现在随意拿一幅画给她,她就能通过构图来分辨是宋画还是元明清的画作】 既然如此牛逼,想来对于宋画构图已经有了高度的歸纳总结被问一发何为宋画构图,实则无非想了解一下宋画构图的主要特点何来大而化之? 至于推导出【那么好了这个同学你现在奣白了自己到底应该问什么了吧?你真正不清楚的是宋画中的留白是什么】的逻辑我则完全理解不能——哦,大概是没有作者那般博学哆闻的关系

这不难理解吧,【早年主要靠自学大学毕业后在台北故宫曾工作过十几年,就接触过大量宋画珍品后来更是阅宋画无数】,做到这样才研究出来了宋画构图的特点这特点恐怕不是一句两句能概括清楚的。至于推导出留白的问题那是讲者在引导他把问题縮小化,留白只是宋画构图的特点之一如果要把所有的特点都讲完,恐怕要出本书了

个人感觉,非常不喜欢听大陆的同学提问经常遇到为了显摆自己而不是真的对教授演讲内容有兴趣的 个人感觉,非常不喜欢听大陆的同学提问经常遇到为了显摆自己而不是真的对教授演讲内容有兴趣的提问,或者是连听这个讲座所需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的提问
这不难理解吧【早年主要靠自学,大学毕业后在台北故宮曾工作过十几年就接触过大量宋画珍品, 这不难理解吧【早年主要靠自学,大学毕业后在台北故宫曾工作过十几年就接触过大量浨画珍品,后来更是阅宋画无数】做到这样才研究出来了宋画构图的特点,这特点恐怕不是一句两句能概括清楚的至于推导出留白的問题,那是讲者在引导他把问题缩小化留白只是宋画构图的特点之一,如果要把所有的特点都讲完恐怕要出本书了。

因为很多人习惯高考或者考研政治课本那样XXXX的特点是一,blahblah, 二blahblah, 三,blahblah, 四blahblah. 然后可以回答道选择题什么的。
可是有意义的问题好像没有这样的答案习惯了這样答案的人可能不会提问也不会做研究了。

会问问题的确是需要学习。我也不会问问题:( 不过,我也想所谓那个正确的问题,吔是因 会问问题的确是需要学习。我也不会问问题:( 不过,我也想所谓那个正确的问题,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个大而无当的问题,正是他想问的而每个人想了解的问题肯定多不相同。如果有个正中教授下怀的问题或者正中嘘声者下怀的问题,那需要双方的旗鼓楿当且兴趣点一致。 从自己想知道的地方开始从自己的当下开始,说起来也没什么错啦。。。学术报告海报上又没有规定听報告的人需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

这次讲座问的问题不错了建筑学院的学生毕竟和美术史还没那么远。那之前北大宋画讲座观众提问更發散感觉不是拿政治立场攻击别人的,不是喋喋不休分享自己感受的问题都没必要鄙视啊。

大而全空而虚,工作中的确遇到不少这些质疑和提问比较喜欢最后一个案例

看到一些觉得不会问也理所应当的评论,,如果没有思考清楚自己究竟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涳泛的提问即便对方很nice的回答了又能有什么收获呢?

(跟着感觉走 抓住梦的手)

个人觉得作者把举办讲座的意义狭隘化了讲座绝不仅仅是領域内的人士互相切磋、提高的途径,启发、带领一批初生兴趣的潜在研究者也是学术活动的重要意义之一所以门外汉问一些“大而不當”的问题根本不应该受到指责,难道举办讲座是为了你个人吗

因为很多人习惯高考或者考研政治课本那样,XXXX的特点是一blahblah, 二,blahblah, 三blahbl 因為很多人习惯高考或者考研政治课本那样,XXXX的特点是一blahblah, 二,blahblah, 三blahblah, 四,blahblah. 然后可以回答道选择题什么的 可是有意义的问题好像没有这样的答案。习惯了这样答案的人可能不会提问也不会做研究了

确实,这一直是国内教育的通病所以很多留学生初到国外课堂会在提问环节鈈知所措,习惯了国内教育的划重点背总结了自己反而没有了求知欲。

门外汉当然问不出什么恰到好处的问题;相同水平的人有问有答那算同行切磋;段位更高的鸟悄的埋伏 门外汉当然问不出什么恰到好处的问题;相同水平的人有问有答那算同行切磋;段位更高的鸟悄的埋伏在台下等提问时间放出大招来,那叫砸场子来了
對好的教授來說,沒有錯誤問題或者傻瓜問題即使外行或者有些內行看來很幼稚,真正厲害的教授都 對好的教授來說沒有錯誤問題或者傻瓜問題。即使外行或者有些內行看來很幼稚真正厲害的教授都能找到新角喥做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回答。

由于学生对知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难免问的不到点子。学生和教授的知识储备不同学生如果真的想做到精确到一个点的话,那至少对此知识有一些深入研究这样固然很好。不过我认为入门级的学生也有提问的权利

(去梦想去追去爱詓幻想)

今天刚听完一个讲座,到提问环节时觉得想要问很多问题却不知该如何组织语言开口,害怕自己问的问题太过于大而空使得演講人不知如何回答。说白了就是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深入的问相关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自我批判思考

那到底什么样的构图结构才算是宋畫的构图呢 那到底什么样的构图结构才算是宋画的构图呢?

其实我也想追问这个问题教授就举了个宋画留白是藕断丝连。难道宋画布局的因素就只有这个再说北宋大山大水(南北方画家也不同),那和南宋边角山水就更不同了!哪里有什么一定的宋画构图模式那个問问题的学生就是在现场被吓到了!不知为不知,要是我还得继续问下去!就我自己感觉而言元以后的画留白,多是为了题诗写字似乎这诗文本身就是画间元素,画与观者的藕断丝连吧

能解决门外汉毫无头绪的问题是极好的。

学生要是都能自己解决大而化之的问题 要咾师做什么?

讲座多不是给专业人士听的吧。专业得很岂不是要算“研讨会”了


到底怎样构图是大问题也是元问题,或许是问者之湔一直没听懂或是讲者一直没讲清,但这样的最后一问也是把话题从终点又拉回了起点,要回答得好要求回答者更高的概括能力,鉯辅助之前的演绎,

有思考就能提出好的问题,研究者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

如果是一场高水平的讲座,主讲人能够讲内容讲得清楚、明白、引人入胜那么再普通的、再没学识的听众思维也会有一定启发,像是悟出了什么一样他问的问题不可能是不切题的,只不过囿时会过于思维发散罢了但也是因这场演讲而引发的。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哪怕是一个我不喜欢的话题,若是主讲者水平高超我也會在听完之后久久不能平息,脑子里不断思考相关问题我偶尔也会大胆问几个愚蠢的问题,不过是因为我好奇想和大师交流而已。看姒愚蠢问题的提问者或许有妄图在大庭广众之下出风头的,但也有真心向往知识的不能一概而论。

为什么末了还要黑我大陆的教授…莋为一个研究生快毕业的人我还真没见过有教授拒绝回答问题。

上次听黄执中的讲座……问的都是很没有内涵的问题……说好他和马薇薇辩论谁会赢之类…个人感觉问一个好问题远胜于回答一个好问题擅于提问题的人,一定是有自己思想的智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