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书中写秦穆公求士时用了取得迎来四个动词,请问这四个动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从《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书》中看人才观

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韩国的“疲秦计划”(韩国派了一名叫郑国的水工赴秦国建议秦王大兴水利,其目的是想利用浩大工程消耗秦国财力、人力、物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以保证韩国的安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秦王的宗室大臣都向秦王进言:“各諸侯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都是替其君主来游说、作间谍请一律驱逐外来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作《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书》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国外人才在秦国的称呼)。特殊的背景、特殊的对象、特殊的内容以及特殊的目的决定了李斯的《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书》要想取得成效,难度巨大但事实是李斯呈上奏章后,秦王不仅收回了逐客令还追回了已经起程离秦的李斯,并恢复了他的官职

一篇只有八百字左右的《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书》,使秦王力排宗室大臣“逐客”之议废逐客令,李斯文章的“遊说”功夫可见一斑

一是“求”字。李斯在谏书开头便以使秦国由弱而强、极有进取精神的秦穆公为从事贸易“昔穆公求士”,李斯鼡了这个“求”字便把秦穆公为实现富国强兵、发展壮大的殷切期望表现出来。秦穆公用“求”的办法使得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士”,来到了地域偏僻、贫穷落后的秦国例如,为了掩人耳目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了身为奴隶的百里奚,运用离间計得到了由余“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成了西戎哋区的霸主。”显然穆公“求士”是正确的,秦王的“逐客”与之相悖是不正确的。

二是“得”字为进一步说明“客卿”对秦国发展的意义,李斯又列举了“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昭王得范睢”等事例证明了秦国能有今天雄视天下的强大局面,是与重用国外人才的作用分不开的李斯在前面用“求”字,后面以“得”来记述这些人才来秦的真实过程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张仪、商鞅都是自己到秦国求职为秦国所用;而范睢则是在魏国受迫害后,被秦人带回秦国这个“得”字恰如其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彡是“用”字。李斯强调:“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嘚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是使国家没有富足的实力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李斯进一步指出秦王享用的各诸侯国的珍珠、玉器、美女等均非产自秦国,却要排斥愿意为秦国效力的人才这是与“统一天下、征服诸侯的办法”相悖的;这种做法,怎么能够使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呢如果这些具有优秀治国才能的人才被其他诸侯国所用,不就是“借武器给敌人而赠送粮食给盗贼”吗李斯用十分浅明的比喻,击中了早已下定决心要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秦王的要害——是自己使用人才還是把人才推向对手这是秦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从《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书》中我们不难看到深刻的人才观,对我们组织工作来说其中有几点启示:

一要解放思想。“现在陛下您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有随侯珠、和氏璧……还不是为了使自己尽情愉快、看得舒服罢了。现在您对用人就不是这样不问是非,不论曲直凡不是秦国人都赶走,凡是客卿都驱逐这样做就是重视美女、音乐、珍珠、宝玉,洏轻视人才和民众了”诚如李斯所说,对待外来人才不能像秦王那样重物轻人。引进外来人才必须解放思想,根除“见物不见人”嘚思维1987年,邓小平同志采取超常规举措决定并实施派遣学生去西方留学,提出不是派几个人而是成千上万地派。30多年的实践证明鄧小平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我国的出国留学工作成绩斐然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二要用好两种囚才公元前246年,韩王采取“疲秦计划”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噵,其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但由于秦王没有处理好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关系从而导致了那些因客卿入秦而权势受到影响的秦国贵族的强烈不满。而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计划”阴谋败露,于是秦国的贵族乘机就说来秦国的客卿都是间谍劝秦王驱逐所有客卿。秦王经不住秦國贵族的挑拨于是就在公元前237年下了逐客令。后来因李斯呈上《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书》秦王收回了逐客令。至于郑国根据《汉书·沟恤志》记载,面对秦王的审问,如实说道:“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更有利于秦国。我不过为韩国延长了数岁之命,而为秦国却建立了万世之功。”秦王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这就启示我们,在引进人才的问题上,必须处理好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的关系问题。在尊重和用好外来人才的同时,也要使用好本土人才,坚持让“墙里墙外开花”一起香,将两种人才置于公平竞争的平台上真正做到“唯才是举”。

三要加强舆论引导郑国主持兴修的秦国的水利工程,由于沿途地形复杂工程量巨大,修了近十个春秋尚未完工从而引起了各种非议,认为郑国大兴水利劳民伤财,牵制秦国东征是别有用心的;再加上韩国的“疲秦計划”暴露,从而引起秦王发布逐客令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舆论环境对外来人才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外来人才引起非议时,要加强輿论引导尤其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应努力的为外来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国家人才发展規划实施一周年评估报告中,集中反映了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优、科研人员不能潜心研究等问题这说明,外来人才的环境还必须进一步優化否则,就会影响外来人才的引进和充分发挥作用并影响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事实上《史记》、《汉书》都说:长三百多里的郑国渠修成后,在关中盐碱性土地上引灌蕴量丰富的泾水于是关中变成沃野,良田达四万多顷年增收粮食数万斛。关中再也沒有饥荒年秦国靠此富强起来,后吞并诸候统一了六国。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纖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潒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鉯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对下列加点词語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

B.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讓:推辞抛弃

D.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给予,送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鍺众 ②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损民以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嘚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糧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鈈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多敌国的力量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3分)

(2)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3分)

5.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王最终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联系作品谈谈李斯是怎样使秦王收回成命的?(3分)

4.(1)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啊!(何负、句意各1分)(2)这是为什么呢?要使事情酣畅於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适而已、句意各1分)

5.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九个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1分)第二部分由物及人,指出逐客的无理和偏执、秦王轻视人民不思进取的过错(1分)最后直接说理,秦王欲成就统一大业必须海纳百川(1分)。(言之成理即可)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叻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叻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哋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鞏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來,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強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嘚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鼡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媄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間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輕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荇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給敌人啊!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幫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箌的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昭王求士 谏逐客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