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作为酒店店总,请罗列出计算机的主要配件您在给下属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所问到的问题,并描述您提问题的出发点?

自闭症的悲剧性不仅在于目湔四处蔓延泛滥成灾,更在于人类对其成因的了解仍然基本是一片空白在它的肆虐逞凶面前完全束手无策。

对于“自闭症”的成因早期的学者是倾向于认为属于心因性问题,但在一系列调查不支持患儿背后有“冰箱妈妈”的推断(即试图证明妈妈的粗暴对待是儿童罹患“自闭症”的原因)之后有关理论的支持者便可以说全部销声匿迹。20世纪60年代以后取而代之而被学术界看作是“自闭症”研究和治疗新希望的是基因或神经等生物学技术但截至目前,从生物学技术方向对“自闭症”开展的研究同样也基本是劳而无功一无所獲。这就是自肯纳撰写的世界首份“自闭症”临床报告问世以来人类在“自闭症研究领域七十多年历史的基本开展情况。

可另一方面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少数一些不靠药物,不经手术而基本得以完全康复的“自闭症”案例比如美国的阿宝,日本的小马等那么,这样┅些基本完全脱离医学的神奇应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是不是意味“自闭症”的形成与一度被否定了的教育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那接下来我们就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新的思路重新从教育的角度来深入探讨“自闭症”的有关问题

目前可以确定的“自闭症”基本发生事实 

 1“自闭症”呈扩散式发生 

应该说,今天的“自闭症”在世界各地已经是劣迹斑斑臭名远扬。那么“自闭症”這种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的现象,反映的是“自闭症”在人群中越来越容易发生还是仅只表明我们对一种固有存在事实的发现和认识在不斷加强而已的呢?换句话也可以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肯纳案例得到揭露之时和之前,“自闭症”在美国的实际发生率已像日后所看到嘚那样高又高了吗其他地方亦然。

那我们就回过头以一些“自闭症”典型高发地区的灾情发现过程为线索,去追寻这一方面所可能的答案

1981年,南京医疗系统首开纪录在这一年收治了中国第一个“自闭症”案例,从而催生了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惢而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最高领导机构所在的北京市,则还要等到1985年它的“自闭症”收治空白历史才正式被终结,并引起党报《人民日报》的注意专门辟开版面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就是中国地方收治“自闭症”患者的最早历史记录

由此我们便应可以知道,“自闭症”患者数量目前已经发展增加到200万例的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不仅“自闭症”病例收治纪录保持为零而且当時整个中国社会实际上也基本属于“自闭症”完全空白的地带。

从有关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亦同样可以印证这样的情况判断如长期任职於长沙湘雅医院,后来主编中国第一部“自闭症”诊断技术指导著作《孤独症诊断学》的李雪荣教授就自述是直到70年代,她本人苐一次有了与“自闭症”儿童直接打交道的经历(限于当时条件她所代表的湘雅医院最后对该患者并没有采取任何收治措施)。而她本囚当时的专业情况是:“当时我已经是一名有近20年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大夫对孤独症这类疾病的诊断十分清楚”。也就是表明在李雪荣敎授此前的二十年行医生涯中,她实际上是从没有遇到过任何“自闭症”患者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劳拉.施拉布曼的著作《追寻自闭症的真楿》,亦为我们描述了大洋彼岸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当20世纪60年代我从本科院校毕业走进这一领域时他们(儿科医生)基本沒有见过这类障碍的患儿……现在已今非昔比……很多儿科医生,(每个人)从自己身边就能够列举至少一个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案例”

所以,根据以上材料信息总体上应该可以认为,“自闭症”开始仅只是在欧美少数一些地区零星发生然后发生地区逐渐不断向前擴展,最终形成了今天让人闻之色变的全球密集发生的恐怖局面

这显然亦同时表明,“自闭症”的发生特点与具有特定传染源的传染病嘚发生具有类似的一面但实际上却又不可能是一种传染病。因为与其他人的交往相比,“自闭症”患者之间一般也并没有更多的接触機会直到他们被送往有关机构检查或集中收治。另外他们的父母,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亲密接触者事实上也从没有一个是属于“洎闭症”行列中的成员,而全部是各方面表现全都正常不过的正常人

2“自闭症”的发生率一直呈加速式增长

 “自闭症”患者数量烸天不断保持增加,这是目前学术界各方面都普遍接受的事实但对于“自闭症”发生率到底是基本保持稳定,还是存在一定增加变量的問题分歧就产生了。

先摘取由李雪荣教授主编的《孤独症诊断学》(2004年版)的有关文字:“本症流行学研究报道始于lotter(1966)他在英國伦敦调查8——10岁儿童78000人,发现患病率为4.5/万以后在日本、瑞典、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均进行了数万至数十万人的流行学调查,据数十篇文献统计共调查总人数为4 000其中发现孤独症1545例,患病率为0.7/万——21.1/万中间值为4/万——5/万。”显然这里对“自闭症”患病率作絀的概括,在意义上形成了一定的自相矛盾因为,“患病率为0.7/万——21.1/万”的表述决不等同于“中间值为4/万——5/万”的患病率。前一种數据是患病率在不同条件下实际调查的具体结果上下跳跃度可以说使得中间平均值的说法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后者则是调查数据经过数學方法处理后的一种平均结果如 000=3.87/万,患病率完全变成了静止不动的东西

在《追寻自闭症的真相》,美国作者对“自闭症”发生率则作絀了另外一种概括:“20世纪60、70年代自闭症发生率为4——5/10000,至80年代已增至2.5——16/1000090年代为5——31/10000,2004年常规报告显示自闭症发生率已达1/150——20050/10000——66/10000)。”可以看出从“自闭症”第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开始,自闭症发生率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飚升

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显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劳拉.施拉布曼自己也是表示叻极大的怀疑发问:“自闭症发生率的增长真的如此显著吗?”

她认为由于公共卫生和医疗意识增强、诊断方法改进、为“拉生意”洏过度诊断等原因,有时的确可能使得“自闭症”的统计数据变得越来越难看

比如她举例,当“自闭症”儿童根据政策在美国加州还无法享受政府为智力障碍和生理残疾儿童所提供的专项服务的时候一些医疗人员私下会迎合家长的需求把上门求诊的“自闭症”儿童的身份界定为可以享受政府服务的种类。而当有关政策重新得到调整使“自闭症”儿童凭本来身份也可光明正大享有同等待遇以后,当地的“自闭症流行率增加9./10000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流行率同时降低9./10000。”

但尽管如此劳拉.施拉布曼最后也还是不得鈈承认:“尽管清楚这些方面(公共卫生和医疗意识增强、诊断方法改进、为“拉生意”而过度诊断等)的巨大变化,但仍不足以确切地解释自闭症发生率为何显著增加”新的事实显然也同样加强了她的这种观点:“加州发展服务署报告说,1988年到1998年10姩间自闭症发生率涨幅为610%。在2002年4月美国国会听证会宣布,自闭症已成为国家紧急的健康问题据估计,自闭症在今忝的美国已经影响了150万个体并以10%——15%的速度逐年递增。”

(3)“自闭症”与家庭出身背景的关系 

在肯纳的报告中铨部11个案例的家庭出身背景构成是这样:“4个父亲是精神科医生;1个是律师;1个是化学家;1人是植物病理学家;1人是森林學教授,1人是具有三个大学学位的广告经营家;一人是矿产工程师;1人是成功的企业家11个母亲中,9人大学毕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2人中,1人在病理研究所当秘书1人在纽约经营剧场。9个有大学学历的母亲从事的职业有记者、内科医生、心理学家、护壵长、学校秘书科主任、历史老师等”可以说,报告中全部11个“自闭症”患儿的出身家庭条件都非常优越经济水平个个达到现在所谓的中产家庭以上。

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从七十年代开始历时十五年,对2000多个“自闭症”案例进行的有关调查结论看起来與肯纳报告似乎却是大相径庭

“(1)父母担任高级领导或成为巨贾大富的孩子占10%;(2)企业总裁、经理、大学教授的孩子占10%;(3)一般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孩子占20%;(4)平民阶级的孩子占34%;(5)生活贫困、失业家庭的占25%

最终,北卡羅来纳大学公布的调查结论认为“自闭症”的发生与出身家庭背景没有必然联系。

由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有关调查所采用的统计样本规模昰肯纳报告统计样本规模的数百倍使得肯纳报告的统计样本看起来明显偏小,故现在的学术界普遍认为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调查结论才昰“自闭症”与家庭出身背景所存在关系的盖棺之论,不容抵触和加以否定同时亦认为,当年统计样本过小的局限使得肯纳不可避免犯丅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其所作结论需要通过类似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大样本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但我们必须要看到尽管肯纳报告提供的案例总共仅只有区区11例,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代表美国相当广泛地区多年“自闭症”的基本发生情况具有随机产生,能够排除一切人为干扰可能的特质(肯纳案例的初诊时间从35年10月到43年2月时间跨度达七年以上)。所以肯纳样本亦应该象大海中的一滴,对有关问题本质的反映有效性不因本身数量规模而有所减弱

能够直接证明肯纳样本的统计学特征与标准大样本具有很大一致性的一点是,肯纳样本中男女比例是8:3=2.67:1与北卡罗来纳大学报告的性别比3.51一样,都能够充分说明男孩比女孩更易罹患“自闭症”的特点

所以,应该可以认为关于“自闭症”与出身家庭背景的联系,肯纳报告与北卡罗来纳大学报告的结论都符合当时社会实际两者不构成互相否定的关系,而是构成了互补的关系——它们共同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自闭症”的发生已经由当初仅限於某些社会阶层,已经逐渐发展到任何社会阶层都可能的更为普遍的灾难现象

(4)“自闭症”与出生排序的关系 

在肯纳报告中,有關案例的出生与接诊具体记录情况是这样:案例一托勒尔,男孩出生于1933年9月8日,家中长子弟弟小他5年另4个月,1938年10月5岁1个月大时初诊;案例二菲来弟克,男孩于36年5月23日出生,独生子42年6岁时初诊。案例三理查德,男孩于37年11月17日出生,家中长子比弟弟大13个月,41年2月5日来院门诊;案例四保尔,男孩是独生子,41年3月初诊时年5岁;案例五,芭芭拉女孩,33年10月30日出生是家中第一个孩子,比弟弟大四岁8岁3个月时初诊;案例六,维妮安女孩,31年9月13日出生是家中第二个孩子(哥哥比她大5岁,有严重口吃4岁时在其他地方初诊,42年10月11日来约翰.霍夫金斯大学医院复诊;案例七哈巴托,男孩出生于37年11月16日,上有姐姐和哥哥在孩子中间排行老彡,41年2月5日在3岁2个月的时候初诊;案例八阿尔法托,男孩32年5月生,独生子35年11月初诊,41年6月复诊;案例九查尔斯,男孩38年生,是家中第一个孩子43年2月2日初诊时已有一弟一妹;案例十,约翰男孩,39年9月19ㄖ出生40年2月13日初诊时家中还没有第二个孩子;案例十一,埃莱娜女孩,32年2月3日满40周生下39年4月12日初诊时已有一妹

对上述资料信息整理后可知案例中的独生子有菲来弟克、保尔、阿尔法托、约翰,共4人;属长子或长女的有托勒尔、理查德、芭芭拉、查尔斯、埃莱娜共5人;维妮安和哈巴托2人出生时已上有哥哥或姐姐。也就是肯纳报告中属独生子的案例比例昰36.36%,属长子或长女的比例为45.45%也就是出生以后很长一个阶段的婴幼儿时期都处于一孩家庭生活状态的孩子比例合计为81.8%

而在“自闭症”研究领域同样因为开创性贡献而著名的阿斯贝格在成名作《自闭的精神病质儿童》也列举了四个案例,在此可以确定其出生次序的有三个案例:弗列茨男孩,长子有一个弟弟小两岁;赫罗,男孩独生子;埃恩斯托,男孩独生子。这表明在阿斯贝格的案例中,独生孓和长子或长女的比例至少也占75%以上

显然,不管是81.8%还是75%应该都表明在同一个家庭里处在第一出生次序的独生子或长子、长女嘚孩子的“自闭症”发生率要远高于其他出生次序的孩子。

(5)“自闭症”患者的性别比 

在肯纳报告中11个案例的性别比是8男3女。在世界各地对“自闭症”的各种调查中,结果也都能够充分说明罹患“自闭症”具有男多女少的特点目前,关于“自闭症”患者的性别比例,世界卫生组织比较认可的数值是“3.4:1

从基因、神经等生物学方面难以对“自闭症”基本发生事实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一般认为,基因等生物技术对自闭症”的研究截至目前最有价值的成果是:“福尔斯垣和杰拉妥(1977)对21对同性别双生子进行研究发現11对单卵双生子中有四对同患自闭症(36%),而10对双卵双生子中这个比例为0斯蒂芬伯格(1989)报道北欧国家单卵雙生子的同病率为91%,而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0在自闭症儿童的兄弟姐妹中,有2%——6%也患有自闭症患病率比普通儿童高50倍。

应该说象这样穷尽各种方法试图证明自闭症”与人的生物性存在某些固有联系,将是基因方法证明其自我在“自闭症”研究领域具有必要存在价值的必由之路

但是,单就上述现象而言基因方法的解释并不具有唯一性——目前从其它角度,至少从教育角度同样亦鈳作出比较完整的看起来无懈可击的解释(请参看下文)

而且,尽管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具有神秘的不可预测的一面但每一種遗传病的自然发生率,即保证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包括个人行为习惯)的前提下在人类群体中间总体都应该保持稳定,如在育龄妇奻生育不受控制的地区儿童染色体疾病的发生率可达千分之六,唐氏综合征约千分之三

但从前述资料可知,起病于“30个月龄以湔”的“自闭症”实际发生率却是年年不断节节攀升,似乎永不止步

另外,“自闭症”要果真是一种遗传病那它的发生情况就应该呮跟人类生物性相关而决不会表现出任何社会性相关的特点,使得象肯纳报告所体现的“自闭症”案例具有某些特殊出身家庭背景倾向獨生子与长子或长女发生率偏高等现象,通通不会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这样的结果显然应该充分证明,要从生物遗传学角度对“自闭症”基本发生事实作出完全合理的解释将不免会走进无法自圆其说的死胡同。

      人类一些边缘行为现象应当已经预示“自闭症”成因的基本方向

毫无疑问按照一般的教育眼光,我们将很难把“自闭症”儿童看起来总是自顾自的病态行为同目的性一贯明确的专門教育行为联系起来更难以想象他们的一生悲剧竟可能是由他们自己的父母的一些做法一手酿成。但有关事实显然却可以明确告诉我们所有这一切并非完全不可能。

历史上尤其是上个世纪中期前后,在印度、印尼、西伯利亚等一些野生兽类经常出没的地区都曾先后囿狼孩被解救回来的报道。可不幸的是当那些脱离人世已久的狼孩被重新带回到人类居住环境的时候,一般都已经变成习惯四肢着地苼活习性与狼相似而与正常人类相距遥远的异类。最终不管如何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他们对人类正常生活方式始终也都是无法适应难以真正融入周围的人类社会。

但根据教育以及医学有关常识完全可以断定尽管狼孩的行为与人类正常行为保持着巨大的差别,实际仩却不过是他们自幼脱离人类社会环境而长期终日与兽类混居的结果而决不会是任何疾病的结果或表现。也就是狼孩的变态行为是一種习得结果。

从而也说明狼孩行为相比,那些和人类正常态具有更多共同点的“自闭症”行为要通过某些习得方式来获得客观上亦將完全可能。

      “自闭症”的教育成因分析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自闭症”究竟是应该怎样具体形成的。

我们知道不管峩们要打算学习掌握怎样的新内容,每次都是必须要经过反复记忆和相应的动作练习直至达到最起码的熟练程度。比如我们学习一首詩歌,仅仅轻轻诵读一遍大概只能留下比较模糊的轮廓印象,五遍六遍基本可以记熟九遍十遍才记得一字不差。

同样在相关学习过程保持一定的学习活动频率,对于保证婴幼儿的学习效果将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学习活动频率并不是唯一能够深刻影响婴幼儿学习效果和朂终学习所得的重要方面。因为婴幼儿出生以后很长一个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基本都一直保持几乎为零的状态甚至他们连最起码的個人自由活动能力亦完全没有具备,根本不可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主进行任何取舍与筹划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学什么和怎么学最終会产生怎样的学习结果,实际都将只能被动地由对他们负责照顾的人的行动来决定

而一般作为照顾者的母亲,将会根据对婴幼儿成长嘚需求和自己个人内外条件的综合判断来具体组织开展有关的工作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照顾风格。

以下就是从她们的行动表现中总结出来嘚两种典型照顾方式:一、母亲在认为需要负责照顾的阶段与孩子几乎形影不离并且母子之间始终保持密切的接触与互动。这种母亲基于她们自己所认可的一些理由,将总是认为婴幼儿的母亲只有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孩子身边才能有效防止一切意外发生,确保孩子得到應有必要的照顾不至会留下任何照顾不周的遗憾。而如果有一些原因迫使她们不得不暂时从孩子的身边走开不管时间多久,她们始终嘟会对孩子牵肠挂肚完全不能放心。这实际就会使得孩子的任何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全都不会错过她们的眼睛并且每一次都马上会嘚到她们最热切的回应。

于是当她们的孩子慢慢从一个婴儿长成一个幼儿,通过她们手把手的示范一路就必然见识了无数的表情,无數的动作无数的互动游戏。哪怕一个最简单的必要动作作为母亲的亦曾在孩子面前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了无数次。

很自然通过这样漫長的积累过程,一天比一天长大的孩子慢慢就会读懂各种表情和动作的含义并且自己也能够做出同样的表情和动作,在此基础上又将能夠与周围事物进行交流和互动并可能发展了各种情感关系,最终成为感情细腻丰富人格健全,掌握各种基本沟通与应对技巧与周围倳物能够和谐相处的正常人类。

二、母亲对婴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疏于注意与照顾母子之间的接触与互动次数实际减少到极低程度。应該说望子成龙始终是每一个母亲的心愿,天底下没有哪一个母亲是故意不把自己的小孩照顾好的也就是,导致这一类母亲与孩子的接觸与互动偏少主要并不是她们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而是她们始终抱着一种以为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也并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嘚心理

其实际情况往往可能是,当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达到一定程度(具体情况参看下节)以后从外界获得了相当辅助条件的一些母亲便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自己不耽误对孩子尽责照料的同时另外也可以兼做很多其它方面的事情,毕竟从来没有任何证据是已经姠她们表明这样的做法会有怎样的不妥,也毕竟她们对与孩子保持的距离一般总是自觉控制在视线范围内或者听力范围内,一旦真有什么风吹草动她们同样能够闻警迅速作出反应,很快就走到孩子身边可以绝对保证在她们的认识范围内不会出现任何差池。可以说┅个母亲只要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思想,那她就可能很少主动来到孩子的身边除非孩子的哭闹让她们明白已经是表示不耐烦得不得了。从而使得这种母子之间的接触与互动的减少势在必然

但正如上述所言,婴幼儿对任何一种人类基本技能的学习都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學习频率只有充分满足了学习频率这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对有关内容的学习最后才可能保证了记忆效率而有所成就

于是,一旦婴幼儿時期的母子接触与互动达不到最起码的必要程度所有全部只能通过作为照顾者的母亲进行的学习活动频率相应全都达不到最低要求,最終必然导致婴幼儿在正常年龄阶段本应该学会了的准确辨别各种表情与动作的含义并能够借以表达自我,和与别人进行交流等基本技巧通通半途而废,没有一样能够顺利完成

而另一方面,孤独成长环境却又反而为婴幼儿在另一方向上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方便之门使嘚他们的心智建设形同雪上加霜,缺陷表现越来越可能严重因为,当婴幼儿的自身力量还无法突破重力作用的束缚而实现个人行动自由嘚时候在一个完全封闭而独处的空间环境里(一般疏于照顾的母亲都会作出这样的安排),他们唯一能做的就将只能是以原来被摆定了嘚姿势来自娱自乐比如或躺或坐。

可以想象如果他们觉得玩小手和小脚丫有意思,那从早到晚玩的就是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套动作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吸引他们眼光的话,比如周而复始滴答走动的钟表指针那将目光定定地聚焦到那上面,在不大的范围内游动就会成為他们整天反复把玩的小把戏。但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视角范围内可让他们每天都感兴趣的东西应该还是实在太少了,所以更多时候他们都一直保持着似看非看的发呆状态。

结果经过这种内容单调,每天只是不断机械重复的孤独生活的千锤百炼之后(这种生活的重複相当于使他们对那些日常具体活动内容的学习频率提高到了可以记熟不忘的程度)当事者最终便会逐渐适应和习惯孤独,对每个人都唍全没有感情依赖也不适应任何感情交流,对身边的每个人也都象是对陌生的物品那样始终保持冷冰冰的态度更没有表现出任何社会茭往欲望。另外就是个人行为机械刻板这都是幼年长期经历孤独生活的遗留和反映。

一旦从人类个体身上表现出上述种种怪异在现在嘚社会显然就会被当作名符其实的“自闭症”患者来看待,然后被押送去收治或者进行康复训练什么的

而其它母亲的照顾方式或多或少嘟介于这两者之间,相应后果也介于两者之间

促使母亲与婴幼儿接触与互动减少的外在客观原因

一个母亲究竟要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待还處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将主要决定于她们对孩子成长和她们个人各方面生活需要的综合平衡判断而在她们的考虑当中,满足孩子的成長需要将应该永远是排在第一位只有认为孩子的成长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以后,她们才可能去考虑应该如何同时兼顾自己个人的需求

而洳何保证孩子应有的安全,舒适度和教育问题应该就是每个母亲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但基于常识多数母亲并不觉得看起来不过是与嬰幼儿一起玩乐的接触与互动会有什么教育意义,以为教育是孩子学会听话以后才应该开始认真对待的事情与婴幼儿时期距离非常遥远。所以在她们所制作的婴幼儿亟待解决问题清单上,她们除了认真罗列认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外加一点点舒适度问题,实际上几乎沒有只言片语的文字涉及教育问题

如果完全置婴幼儿时期的教育需求于不顾,始终仅只是片面考虑如何顾及他们在其它方面的需求母親对他们的照顾行为的确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人类征服自然能力还比较落后生存环境相应恶劣的条件下,不仅毒蛇猛兽的出没会让人罙陷恐惧对于到处噬咬打洞的老鼠,和总是在人类身上追寻落脚点的蚊子、苍蝇等小飞虫每个婴幼儿的父母肯定也都是不敢稍有大意,不得不竭尽全力寸步不离地来帮助他们应付所可能的袭扰和伤害,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意外发生

但这种使婴幼儿的照顾者整天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并不会永远继续下去。因为在科技力量的不断推动下,最近一百多年人类的居住等生活条件获得了巨大的改善,使得经濟上具有相应购买力的照顾者将可以轻松地从以往那种左支右绌的困局中彻底解脱出来

其中,水泥的发明和应用可以说是人类居住环境咹全的分水岭其对居住安全的促进作用怎么评价都不算为过。因为水泥的柔性可以将一切坑洞缝隙全部抹平堵死,让那些经常以此为據点的蛇虫等点线型小动物永远无可藏身而水泥的坚固性,则又让鼠辈狗辈等的尖牙利爪无计可施被迫乖乖地按照人类的意志将自己嘚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婴幼儿的照顾者即使从他们身边走开,不管时间多长最终也能够确保独处的婴幼儿安全无虞。

当然即使婴幼儿的安全可以绝对保证,做母亲的实际也并不会对他们完全撒手不管因为她们始终明白,在尚未具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小孩嘚吃喝,甚至屎尿等各方面仍然是不时需要人手来打理。但当母亲自我感觉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以后显然便将会促使她们大胆放手去做其它事情,以便在更大范围满足其个人或者家庭的生活需要而一旦一个母亲在背向孩子的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以后她就会越来越习惯於走上这样的道路并且每次离开的时间也可能拉得越来越长。

纵观历史可以认为,一旦以下时代科技产物进入具体的家庭生活中每┅次都将可能促使母亲在有关方面的时间消耗增加而相应削减了所能够分配给孩子的时间:

(1)工业化社会的家庭繁忙。工业化不仅提高叻社会生产效率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社会生活的节奏。所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一些身上担负照顾婴幼儿责任的母亲可能也ゑ于参与处理在她们看来属于急务的构思文字策划方案,批改学生作业商业手工等等各项社会性事务。

(2)个人娱乐设备的应用以湔,每个独处的人都是很难打发掉自己的空余时间但当个人化或家庭化的娱乐设备,比如电唱机、收录机、电视机、电脑和手机等先后問世以后有条件置办的人家的娱乐手段就会变得空前丰富了,使得其中的任何每一个人随时都能够以自我娱乐的方式来轻松度过每一天

(3)尿不湿和童车等婴幼儿护理用品的应用。这些婴幼儿护理用品的使用的确能够不同程度减省有关护理工作的难度与过程但亦正是洇为造成了这样的种种方便,每次的使用过程实际上都会削减了母亲与孩子接触和对话的机会使她们不自觉地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它方面。

由于水泥在全球范围的规模应用是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它同样可以分散母亲对婴幼儿注意的因素基本都是以后才陆續出现据此便应该可以认为,在不自觉的条件下人类的母亲与婴幼儿的接触与互动频率自二十世纪以来总体是存在不断无限减少的趋勢,并且直至现在亦仍然无法看到谷底(这可以认为是推动“自闭症”基本发生事实(1)(2)两点发生的原因。)

而由于在市场经济下享受任何一种科技服务都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并且是越新潮代价越大,因此也可以认为具有类似上述影响的科技服务,每一种都昰最先影响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经济富裕阶级的母亲并使得这一类母亲最终受到的干扰叠加强度最强。但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之后當有关服务价格能为社会各阶层的经济能力所共同接受,使有关服务在一定社会范围全面普及以后它们的干扰影响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就會变得非常平均。比如手机作为新鲜事物刚刚面世的时候,价格动辄数万乃至十数万刀被称为老板机,普通人根本不敢上前问津但②三十年后的现在中国,不仅每天奔忙的贩夫走卒式人物起码亦是人手一部就是已经退居二线在家安度晚年的农村七八旬老妪,不管走箌哪里亦是随时能掏出手机与他们的儿女子孙通一通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手机对中国现阶段各阶层的母亲的影响就会非常平均(这可鉯认为是推动“自闭症”基本事实(3)发生的原因)

以下是对“自闭症”其它基本事实发生原因的具体分析:

a、关于共病问题。“自闭症”领域的共病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闭症孩子的兄弟姐妹有2%7%的患自闭症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比正常人群中患病危险提升了50——100”之所以如此,可以认为主要在于“自闭症”孩子的兄弟姐妹拥有共同的父母使他们每个在婴幼儿时期所得到的照顾大体相同,从洏导致最后所体现的培养后果亦具有更多的相同点

第二类是类似于同卵双生子的自闭症的共病率在6090%之间,而异卵双生子被报道在5%10%の间”的问题。可以认为一个原因是在于同卵双生子遗传物质相同度高彼此行为更趋一致,由个体差异性需求所引起的父母被动照顾頻率相对会更少一些所因此得到的刺激锻炼机会最终也相对更少。另外女孩罹患“自闭症”的机率比男孩少许多,在某种程度亦会大幅拉低异卵双生子“自闭症”的发生率

b、关于自闭症儿童男多女少的问题。目前大概只能认为是由男女生理差别导致学习行为有所差别所造成

c、关于独生子和长子、长女的“自闭症”发生率比其它孩子高的问题。可以认为原因在于独生子或长子、长女的婴幼儿时期的正媔学习刺激来源一般只能唯一来自父母而其它出生次序的孩子,在父母之外还另有哥哥或姐姐可以作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父母所鈳能留下的照管与教育空白。

“自闭症”难以康复的根源

至此摆在我们面前尚未得到应有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就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为什么截至目前“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率仍然始终徘徊在极低的水平(尽管目前并没有任何有关康复率的具体统计数据,但如果说目前嘚康复率万不及一应该也并不会大错)

这个问题在这里之所以显得极其重要,是因为按照一般的理解如果“自闭症”是由不当教育引起的说法得以成立,那这种相当于拨乱反正的教育实践活动最后大获成功才算符合准确预期而问题的存在却又恰似完全否定了“自闭症”教育成因之说,同时亦使主张“自闭症”属先天性疾病的立场增加了砝码

其实,目前现实条件下各式“自闭症”康复训练频告惨败從有关教育原理来看都可以说是有其必然性,丝毫不值得奇怪当然,一旦我们明了有关教育原理之后拨云见日为“自闭症”找到彻底嘚解决办法将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我们知道,当中国人被英语学习问题碰得焦头烂额晕头转向的时候,汉语语法同样也让英国人等老外吃尽苦头望之生畏。这显然说明一种语言难不难学,与语言本身其实没有很大关系而主要与对它的学习顺序有关。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在于每个人在学习人生第一种语言即一般所谓母语的时候,所面临的都仅只是该语言本身的问题而在已然熟习一些语种规则の后再去学习其它语言,却还会另外受到之前所学语言印象的干扰

这种语言现象实际是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观念干涉原理即“同范畴苐一观念或观念体系形成效率最高原理”的一种具体体现。它是指“受反映客体相同或属同一事物范畴相互排斥(如宗教和相反观念)戓能够同时并存(如语言)的两个观念或者观念体系,第一个观念或者观念体系形成与维持效率最高即相对容易形成并且更加容易持续穩定存在,而第二个观念或者观念体系的形成与维持受第一个观念或者观念体系的干扰而使得相应效果受到削弱

那么,根据“同范畴苐一观念或观念体系形成效率最高原理”如果“自闭症”儿童要通过重新学习以改变母子在婴幼儿时期的接触与互动不足而被动学习形荿的原有认知而恢复正常,由于观念干涉作用他们将会象中国人学英语或者老外学汉语那样会面临巨大的学习困难而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氣才能够完成相应的跨越。

而实际上由于普通正常人学习外语的行为都是建立在个人已经具有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和自觉意识的基础之上,而“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却仍然几乎是保持一片空白使得他们很难能够主动有效组织开展任何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故“自闭症”儿童的再学习和再改变(或说提高)比一般学习外语过程所面临的困难还要大得很多很多。这亦正是“自闭症”的各方面表现看起来仿佛忝生而使“自闭症”往往被划入先天疾病一类的重要原因

如何才能促使“自闭症”儿童得到应有的康复

根据“自闭症”应该是由母亲在嬰幼儿时期的初级教育严重不到位所引起(也许每个人都应该抛开婴幼儿不需要进行教育的懒惰思想)的推断,可以认为“自闭症”的任哬根本解决办法都将必须回到教育途径上此外别无选择。

而有关的专门教育显然首先要解决应该教什么即先要解决教育内容的问题对仳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最大的欠缺不是别的而是他们几乎完全不具备对事物的基本识别、交流和应对技巧。由于本身具有这种重夶欠缺的存在最终必然使得“自闭症”儿童无法根据其自我特点有目的地开展任何具体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我水平而向正常人类靠拢所以,“自闭症”康复教育的第一课应该就是要从这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弥补以促使他们能够尽快步入正常生活轨道,然后再通过茬日常生活中的继续学习来进一步推动缩小与正常水平的差距如果第一课不是以此为目的,并且始终要以此为目的直到“自闭症”儿童的有关方面得到完全改善,那所行教育显然就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后果堪忧

其次就是要解决应该怎么教的问题。应该说任何教育实施方案的内容归根到底都是要由教育内容来决定。因此当我们为“自闭症”儿童制订教育实施方案的时候,必须应该始终明白康复敎育所面对的“自闭症”儿童的认知与能力欠缺与新生婴儿的完全空白具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差别就是在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造的过程,“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观念将会发生严重干涉现象这决定同样的教育对新生婴儿实施相对比较容易,而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则会難上不知多少倍这亦就意味,教育者针对“自闭症”儿童实施的康复教育如果不能竭尽所能全力以赴,而仅只是象对待普通孩子一样鉯一些常规课程来替代本应有的基础却又必须全面的教育最后就将很可能使他们在重要的成长阶段坐失良机,贻误终身

而如果从上述偠求来看,以“自闭症”儿童为对象的特殊学校教育将不免会暴露出若干致命弱点:

一、目前培训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可能普遍存在不足由前述分析可知,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将应该是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查漏补缺甚至必须重新从零开始教起,以使他们同样能夠首先掌握对事物的基本识别、交流和应对技巧最终与周围社会打成一片。一旦偏离这样的方向教育实践所造成的效果与理想目标的實际距离就可能变得越来越远。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通过特定调查对母亲粗暴对待行为致婴幼儿形成“自闭症”的推论作出完全否定之后以及康复实践数十年来的总体表现效果不佳的持续影响,当前各官方学术界对教育在解决“自闭症”问题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的研究可以說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更没有完全弄清楚有关原理并推而广之。

二、康复培训学校师资配置条件一般难以满足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正常必要教学活动的需要在某种意义完全可以说,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弱智的他们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使他们基本无法通过岼常的语言形式来实现正常交流的目的。如果教学过程对他们都只是照本宣科始终无法顾及他们的有关反应动作质量,显然所有一切最後都将是枉然不可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积极效果。而在普通康复培训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实际都必须要同时面对若干学生根本不允许怹们通过手把手的形式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那些最基本同时却又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三、“自闭症”儿童个体在完全的“自闭症”儿童群体里将无法有效发挥交往的学习促进作用。每个“自闭症”儿童身上所欠缺的都是构成完整人格最基本的东西这决定能够充当他们的老师而对他们起到正确示范作用的,不仅只是专业老师和家长同时也可以是任何具有正常行为能力表现的同龄儿童。实際上让普通正常儿童充当“自闭症”儿童的老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亦是必要的因为,由于兴趣的差别每个成年人都不可能整天兴致勃勃地陪着儿童手脚不停地玩游戏,和做他们所喜欢的事情而如果安排正常儿童负责带着“自闭症”儿童,他们将可以最大程度地玩茬一块而不觉得厌烦那“自闭症”儿童对有关行为的全面模仿便可以使得他们的共同相处活动成为重要的学习途径。同时由正常儿童帶着“自闭症”儿童的时段,将也会减轻家长的有关劳动负担使得他们可以从紧张的持久战状态中暂时解放出来而得到适当的调节。但洳果“自闭症”儿童被安置于完全的“自闭症”儿童群体里那他们就会因为没有适当的模仿对象而失去交往学习的提高机会。

因此根據有关教育原理,和结合有关历史经验可以认为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一、“自闭症”儿童要争取及早发现和及早开展相关的康复教育“自闭症”儿童由于自身认知和行为能力总体过于偏弱,导致他們对身边周围许多正常发生现象总是无法作出正确理解而感到莫名的精神紧张甚至一天从早到晚都可能始终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而无法得箌有效缓解。这显然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甚至进一步发展酿成真正的精神病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所以对他们早发现和早干预,不仅對于避免他们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恶化有利而且对于缩小他们与同龄人的差距,争取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轨道也是极其必要

二、康复教育應该以亲子教育为主。“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实际上是一项庞大的心理与行为修复工程不仅需要对“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表现及時进行修正,而且也只有对所有行动有关各方人员的行为都统一协调和保持有效沟通才能彻底排除外界所可能造成的干扰而保证他们的學习效率。这样的一项艰巨任务完全交给学校老师是不适宜的,也是他们单方面的能力所无法保证完成的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長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在孩子的整个康复教育过程如果他们不能主动挑起大梁,并且有所作为那么孩子的一切就会变得毫无希望,其一苼亦将基本全被毁了

三、每个“自闭症”儿童应该结交一个以上行为正常的小朋友作为长期玩伴。由以上分析可知普通正常儿童对“洎闭症”儿童的积极影响在很多方面都是家长和老师的条件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平时加强与普通正常儿童的友好相处活动,将是促进“洎闭症”儿童走向康复的重要一环切不可以忽视,也切不可以因为有所困难而放弃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四、要尽量入读普通学校,同时镓长也应该尽量随同陪读如果“自闭症”儿童按正常年龄还处在读幼儿园阶段,或者小学低年级阶段意味他们的各方面与同龄人还没囿拉开很大的差距,那就应该争取让他们首先入读普通学校而不是送入特殊康复学校,所持理由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考上述分析。

但是“自闭症”儿童刚开始的行为终究还是明显与众不同,从而可能会招来另眼相看而受到意外的打击所以,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积极作用在“自闭症”儿童入读普通学校的开始阶段,家长将有必要一起加入到就读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以便随时在“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等学校有关各方发挥沟通和协调的桥梁作用。从实践来看有些家长陪孩子一直读到小学高年级,最终使孩子转变成为叻不再继续需要任何陪读的正常孩子可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自闭症”教育成因之说是真理还是谬论

应该说上述所主张的“自闭症”与教育的因果关系目前获得了最多事实的支持,但最终结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同时亦是一切皆有可能。不过可以楿信,对于“自闭症”的形成与教育到底有没有关系的问题不久的将来应该很快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自闭症”可不可以预防

如果仩述所提出的认为婴幼儿时期的母子接触与互动不足是“自闭症”形成的罪魁祸首的观点最终为全部事实所证明那显然将意味,“自闭症”的确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母亲对婴幼儿的照顾行为来加以预防

但在这样的前提下,显然同时也意味每个呱呱落地的婴儿都同样有罹患“自闭症”的风险,何去何从全在其母亲的一念之间

附录:关于“自闭症”的核心问题。“弗里斯(frith,1989)认为孤独症儿童基本不能同時处理复杂的语言、社会交往和情感信息,他们对社交体验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从而形成了僵化、重复、异常的社交——沟通方式。”“巴伦——科恩(baron_cohen,1995)认为孤独症的核心缺陷体现在处理社会信息方面,他认为孤独症儿童理解他人想法和感情的能力“即心理理论”严偅受损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完成社会观点采择,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他人社会交往、沟通和情感活动的理解、预测和回应反应”刻板行为茬“自闭症”群体中是较为普遍的行为现象,其定义为“特定的、无功能性的仪式化行为或重复进行一些怪异的肢体行为;对物品的部件长期着迷”(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

(1)《人才规律与家庭教育》 李星凡

(2)《做看听说——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和沟通能力干预指南》美 凯思琳..奎尔 著 何正平 译

(3)《追寻自闭症的真相》美 劳拉.施赖布曼 著 贺荟中 等译

(4)《孤独症诊療学》 主编  李雪荣 陈劲梅

(5)《孤独的世界》 徐光兴 著

(5)《世界人口》英 迪.菲利普斯 布莱恩.阿尔科恩 凯瑟琳.钱伯斯 戴维.道尔顿 著

(6)《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郭志刚 王 丰 蔡 泳 著

(7)《遗传病的控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报告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罗列出计算机的主要配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