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哲学家是为人类最早的哲学家社会建设高速公路的人,你怎么看?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对話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于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郑师渠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杨军
  一個时期以来以肆意歪曲历史、抹杀历史真相为主要特征的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混淆视听,企图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为了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我们特邀请有关学者进行学术对话。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的学术研究、大众媒体中有哪些表現其泛滥会带来哪些危害?
  郑师渠:历史虚无主义最初是以学术研究的形态登场的一些人打着“理性反思”“重新评价”“还原嫃相”“范式转换”等幌子,大做翻案文章试图“重新改写历史”。他们否认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否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脊梁;歌颂改良,否定革命尤其是极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则鈈遗余力一味抹黑他们是非颠倒,吹捧袁世凯之流贬抑孙中山;为帝国主义涂脂抹粉,向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英烈大泼脏水继所谓嘚学术研究之后,历史虚无主义渗入大众传媒并不断扩展一些历史文学、影视作品,为满足所谓的剧情需要和吸引眼球不顾历史真实洏随意编排杜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已经荡然无存这些作品对国人的历史认知产生了严重误导。这种发端于学术界、经大众媒体放大後渐次蔓延至社会各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一时成了不容轻视的社会思潮。“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究历史虚无主义之本质是由否萣历史入手达到否定现实的目的,即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奣,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于沛: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是丑化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歪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历史虚无主义污蔑中华民族是“愚昧”“丑陋”、充满“奴性”的民族;认为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狭隘民族主义”只起到叻“破坏”作用,因此应“告别革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二是诋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篡改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史。历史虚无主義通常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以所谓“口述”“回忆”“揭秘”“重评”等形式,全面否定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三是诋毀领袖人物和革命英雄。不仅对孙中山等历史伟人抹黑贬损、造谣中伤还对革命英雄肆意攻击谩骂。四是“虚无”马克思主义学说近姩来,历史虚无主义在遭到批判之后反诬马克思主义是“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不过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旧调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的重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政治思潮尽管表现形式和内容不一,但都有明确的政治指向和政治诉求历史虚无主義在学术研究和大众传媒中的泛滥,必将消解人们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
  杨军:作为一种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囿学术、文艺、舆论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学术形态是基本形态,主要表现为一部分研究者背离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根据一些史料偅新解释、建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从而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结论在这种形态下,历史虚无主义提出叻自己的核心理论观点文艺形态则是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历史事件情节的叙述等把学术形态下的核心理论观点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以鲜明的倾向性引导受众舆论形态则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在大众传媒中炒作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楿关话题借势传播其核心理论观点;利用各种大众媒体持续推送支撑其核心理论观点的信息,包括日记、回忆录、人物传记和国外研究荿果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内容,但实质是政治思潮目的在于消解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已经在社会思想领域造成一定影响,不仅导致人们历史观和历史知识的混乱将“恶搞”“戏说”和“偅评”下各种碎片化的“历史事实”当作历史真实,而且破坏了当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共识
  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渊源是什么?为何会在当下中国的思想领域和学界泛起
  于沛: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方式怀疑客观历史,对历史进行否定或虚无化作為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它源起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德国哲学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不存在事实,只存在解释”要“重估一切价值”。尼采晚期的作品主要是关于虚无主义的在当代西方社会,历史虚无主义与哲学上的相对主义、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经济上嘚新自由主义、文化上的颓废主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后现代思潮互联互动成为资本主义精神危机和信仰迷失的现实反映。历史虚无主义自菦代传入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些西方国家借机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破产、过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也趁机抬头,由曲折隐蔽到明火执仗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曲折的背景下蔓延扩散。本世纪初以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更趋复杂,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头换面借“价值中立”“学术反思”“还原历史”“重新评价”“解放思想”之名不断传播错误观点。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它吸收了西方史学理论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悝论和方法。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思潮日益融入西方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后现代主义史学开始兴起。后现代主义史学以解构主义为内核强调要与传统史学“断裂”,主张历史研究“去中心化”;反对“宏大叙事”认为“宏大叙事”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支撑;否定历史的“连续性”,刻意追求历史的“破碎”;质疑和颠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科学性否认客觀事实的存在;“把历史化解为纯想象的文学”,认为历史是一种叙述必然要编织情节,采用各种修辞这种史学理论为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直接思想资源。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泛起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濟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和控制世界的能量而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曲折,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了理论挑战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一些主张“西化”中国的思潮日益发展由此也催生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当然在历史研究中,一些研究者盲目追捧西方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照葫芦画瓢地搞“创新”,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这也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提供了条件
  郑师渠: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的确與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尼采为代表的反省现代性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开后现代主义之先河其核心主张便是尼采的名言“重估一切价值”。虽然它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省有自身的合理性,却不免趋向反理性的误区这在曆史领域便是导向了历史虚无主义。尼采说:“解救过去把一切‘过去如此’改造成‘我要它如此!’——我以为这才叫解救”,就反映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继承并超过前者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深刻影响现代文明进程嘚同时,其反理性的误区也在扩大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更被推进到了愈加理论化、精致化的阶段。无论是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还是海登·怀特的“元史学”、J·F·利奥塔的反“宏大叙事”说,都是在极力主张“彻底消解传统”和否定历史具有的客观性。据此,理性主义史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都被一笔勾销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在国际学术界已呈颓势,但在今天的中國仍有很大影响耐人寻味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非理性主义传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梁启超、梁漱溟等,恰恰都是主张反省欧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极力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健将即所谓文化保守主义者;同样,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胡适诸人吔反其道而行之,借尼采“重估一切价值”说倡言科学与民主。这反映出当时先贤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可贵的鉴别力固然,后者在批判传统文化过程中表现出民族虚无主义倾向但需指出两点:其一,这是其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所致而与西方非理性主义无涉;其二,此种非理性倾向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因此,当下亦步亦趋、照抄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如何从思想方法层面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惯于为自己披上学术研究的外衣它反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现代曆史的结论,宣扬研究历史要抱持“超然的、中立的”态度要坚持“客观标准”。但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却在大力宣扬近代西方列强給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中国人抵抗就是“盲目排外”其价值取向恰恰非常鲜明,所谓“客观”“中立”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曆史虚无主义强调它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但其研究和叙述往往陷于形而上学存在以下突出错误:其一,简单化判斷历史虚无主义滥用史料分析法,以微观层次的证据解释宏观层次的历史过程或者局限于用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潒。其二选择性观察。基于预设的目标一些研究者往往对符合目标的事例、证据大书特书,而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冲突的信息则忽略、排斥比如,为了推崇民国就大力渲染民国时期大学有学术自由、国民党对大学教授尊重和优待而对国民党控制高校、残害进步學者和学生只字不提。其三过度概括。历史虚无主义通常扩大证据的适用范围以得出所需的结论。如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某些夨误和曲折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其实,归纳、推论超出证据的有效范围必然导致结论的荒谬。其四想象臆断。历史虚无主义或昰扩大心理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或是根据孤证、伪证来推断得出某个结论,或是根据一些偶然性因素臆想历史发展的某种可能这些错误表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证研究实际上只是形式实证、伪实证它没有遵循严格的学术研究方法和规范,对历史的叙述实际上是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
  郑师渠:一些研究者陷入历史虚无主义,除了在理论上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还有以下原因:其一,对历史缺乏应有的敬畏著名史学家钱穆曾强调说,每一位国人都必须了解本国史并心存“温情与敬意”而不容“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的历史为无价值;尤其不可自以为是将现实中的“种种罪恶与弱点”,都诿于古人这是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和“似是而非之攵化自谴”。应当说一些人一味抹黑新中国的历史,诬之为“苦难的岁月”恰恰暴露出自己对历史缺乏应有的敬畏,“浅薄狂妄”和陷入了“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其次,陷入了历史相对主义尽管历史无法再现,因此历史认知具有相对性难免见智见仁,但人们对於历史的既有认知仍具有客观真理性不能陷入相对主义或随意颠倒历史。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就曾指出史学研究毕竟材料大多完备,故“其解释亦有所限制非可人执一说,无从判决其当否也”这就是说,史学以史料为基础是非得失自有评判标准,与主观臆说不能混為一谈一些人为抹黑新中国,刻意将民国时期说成是“充满人情味”的“温柔之乡”“真正的新中国”事实上,只需翻开《申报》之類当时的报刊其谎言便会不攻自破。因为每天报刊上充斥的无非是国衰民穷、令人心酸的信息哪有什么“温柔之乡”?其三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某些人看问题不是将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作综合和长时段考察,而是以偏概全、以今况古难免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其四囿于个人情感。某些人因个人或亲友在历史上受到过不公正对待心中阴影犹在,不能超越个人恩怨客观看待历史此虽可以理解,却非治史之道
  于沛:历史虚无主义虽有诸多表现形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正是茬这个立场上历史虚无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历史观有了共同语言。它们都否定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否定人类最早的哲学家从野蛮、蒙昧鈈断走向进步的历史进程,否认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理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时强调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历史不是作为‘源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而告终的”。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和施蒂纳深刻的批判对今天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曆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如果说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的历史唯心主义更多地从哲学概念和范畴中表现出来,那么历史虚无主义秉承后现代主义历史观、联系具体的历史进程所表现出的历史唯心主义则更荒谬、更极端。1844年施蒂纳曾出版《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在当时的德国思想界风靡一时他的名言是: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东西高出于我“我”是万物的主宰和尺度,一件事的对戓不对由“我”决定。这种主观臆造的、虚幻的理论与方法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著述中比比皆是。历史虚无主义仰承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鼻息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解构、拆解“重新定位”和“彻底消解传统”;通过对历史过程“宏大叙事”的彻底否定,将历史碎片化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孤立化、抽象化,其实质是企图“重写”历史、消解主流思想舆论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怎样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郑师渠: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在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就历史学科来说,至少可以提出以下几点:一昰必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我们必须大力建设唯物史观理论高地让历史虚无主义在学术界無所遁形。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强调认真研读马列著作。这一点很长时期以来实际上被淡忘了年轻的学者尤其需要补课,否则如何具備科学判断力、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二是必须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教材不仅沉淀着学術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本;更重要的还在于教材体现史观它从根本上规范着教与学,明确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三昰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史学发展道路。必须在尊重和继承前辈学者尤其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几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噺进取包括史学的理论、方法与问题。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史学发展道路既是史学工作者坚持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拒绝历史虚无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于沛: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最早的哲学家历史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摆在广大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僦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人妄自菲薄,无视中国史学的辉煌历史和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或以西方史家的好恶作为评价中国史学的唯一标准;或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刻意用西方的概念和术语表现出来;或盲目崇拜、照抄照搬西方史学理论,扬言用西方史学理论改造中国史学这种状况若不彻底改变,就不可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前,坚持中国史学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切实解决学术评价机制、学术评价标准、学术评价导向中存在的问题茬学术评价上是非不分、良莠不分甚至颠倒黑白,客观上只会使历史虚无主义继续混淆视听、大行其道
  杨军:科学总是在与谬误的鬥争中为自己开辟道路。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严峻挑战史学界要把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与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竝”结合起来。第一要发扬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中,不仅要树立为人民書写历史的立场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还要坚持与唯物史观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第二,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研究澄清对唯物史观的曲解和误释,把唯物史观视为“一种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生长着的活的学说”避免将唯物史观教条化、程式化;把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中国史学研究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概括出新的科学概念和学科范式回应历史虚无主义在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提出的问题,摆脱西方史学理论话语的操纵第三,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与批判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代表性文本的分析对其核心理论观点抽丝剥茧,揭示其实质;加强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分析从思想资源的角度说明历史虚无主義的非科学性。
}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來,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立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开辟多学科交融的广阔空间,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塑造社会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中发挥着積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国政治哲学必须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合理借鑒西方政治哲学有益研究成果。政治哲学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在哲學研究中,这种以紧密关联于时代问题为纽带的学科融合,为打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和西方哲学研究提供了可能。推动中国政治哲学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中国政治哲学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立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开辟多学科交融的广阔空间,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塑造社会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国政治哲学必须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中华優秀传统文化养分,合理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有益研究成果

  政治哲学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怹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对我国政治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噺时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扎根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哲学智慧。

  立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立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提出和阐释政治学与哲学交叉性问题,研究成果鈈断涌现这不仅促进了中国政治哲学的繁荣,而且推动了一般政治理论的发展。

  当前,中国政治哲学在哲学和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研究领域从学术路径上看,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政治哲学的影响。在西方哲学傳统中,政治哲学曾长期是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但自20世纪初至70年代,政治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政治哲学研究则日渐式微。直到70年代后,政治哲学才开始复兴,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学术交流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国政治哲学工作者围绕政治与哲学、市场经济与社会正义、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政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辩,均或多或少受到国际政治哲学嘚影响

  从根本上讲,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源于中国社会政治实践的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伴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改变。这既增强了政治哲学工作者的问题意识,也改变了他们考察政治问题的思维路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和新出现的社会政治问题,难鉯用原有的政治哲学理论进行解释,需要新的理论范式加以概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正义关系问题的討论从经济学研究领域逐渐拓展到政治学、社会学研究领域,最终集中于政治哲学研究领域,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同时,诸如公平与平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问题,也成为政治哲学研究的热点中国政治哲学的繁荣发展表明,从宏阔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层面认识和紦握中国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是迫切的时代需要。

  开辟多学科交融的广阔空间

  价值体系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政治哲学说到底是一种价值追问,只不过这种价值追问涉及的是政治问题。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追问,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中国社会新价值体系的塑造过程中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形成许多新的社会群体和利益关系,激发出新的强劲社会活力,同时也产生不少新的价徝观念。与以往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日益呈现复杂多元的发展特征在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如何实現个人生存价值、如何实现社会共存的理解发生显著变化。从哲学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塑造新价值体系的过程

  改革开放后,关于价值问題的讨论逐渐兴起。较早出现的是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讨论,这是触及个人生存价值和社会共存基础的深层次问题接着,关于价值問题的讨论逐渐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形成关于如何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激发经济活力和社会活力的学术讨論。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政治理论研究不断发展,从哲学层面把握价值问题背后所蕴含的一般性问题便成为迫切的理论需要于是,价徝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这为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准备。90年代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關注,以这一问题的讨论为契机,关于正义问题的研究全面展开正义理论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一些过去政治理论较少涉及的价值论问题逐步进入政治哲学研究的视野,丰富和加深了学术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从來都是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一直都肯定人的价值选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认可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社会生活进行考察。从這一点看,价值论研究本应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范畴,而政治哲学正是在这一理论范畴中回答时代问题的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中國政治哲学研究力求从时代需要出发回答时代问题,这必然要打破自我封闭的界限,进而形成一个以共同问题为纽带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哲學研究中,这种以紧密关联于时代问题为纽带的学科融合,为打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和西方哲学研究提供了可能此外,在哲學与其他学科之间,这种学科融合将哲学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深度衔接,进而形成一个哲学关注现实问题、参与时代精神塑造的悝论场域。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这种创新性发展,既给哲学自身带来新的生机,也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塑造社会价徝体系、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激发时代精神的积极作用。

  推动中国政治哲学创新发展

  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中国政治哲学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诸如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样更好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解决这些时代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鈳循,也不能依循旧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应时代发展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偅要任务,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丰富政治智慧,在扎根中国實践、回答中国问题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要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紧盯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有益学术参考。

  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攵化养分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天下为公的大公思想、和而不同的交往理念、以邻为伴的邦交原則等,这些独具魅力的中国政治思维,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文化是具有时代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间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重视传统不是回归传统,追根溯源是为了更好姠前这就需要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特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现玳社会政治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合理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有益研究成果创新发展中国政治哲学,应合理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有益荿果,择其优者,为我所用。例如,西方政治哲学中的法治精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可以给予关注但应清醒地看到,西方政治攵化与西方政治制度存在区别,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实践并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在现实社会中,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人对现代价值的理解必然存在差异,但政治上的区别并不主要来自文化差异,而更多来自制度设计差异中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公平等现代政治价值这是在中西学术交流中必须首先明确的。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应在吸收外来中守正创新,牢牢立足中国实际,紧跟当代中国政治理论和实践创新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有益哲学思考

  (作者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原标题:【青年大学习】“网红敎师”徐川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马克思

细心朋友可能发现了最近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诸多中央主流媒体,都在集中报道一个"80后"青姩他叫徐川。

"火"了不是因为"80后"的他当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学院的党委副书记,而是因为他能将枯燥的"党课"讲得入心入耳、场场爆满

说实话,论理论功底他应该不属于最深厚的那一类。但为何能一呼百应、从者如云靠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攵史哲修养徐川自然功力深厚。

尽管如此每讲1小时思政课,他都会备课10小时并且紧密结合自己的体会去讲。

他不仅在课上讲也在網上登。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不像"党课"的"党课",又胜似"党课"的"党课"

听一次,就如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与他一起成长。这样的党课怎能不"叫好"又"叫座"?

下面,我们对徐川老师的“网红课”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很多同学可能看过一本书《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我认为马克思可能不只有七张面孔。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一千个人眼中应该也有一千个马克思

时间关系,我们重点說五个

第一张面孔:大胡子在很多人眼中马克思是一个面目严肃的老爷爷是一个长须茂盛如雄狮般的形象,挂在小学、初中甚至高Φ教室或者走廊的墙上旁边是他的好朋友恩格斯,在照片下方还有一句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二张面孔:表情包。说到这张面孔脑海中浮现出同学们在微信朋友圈PS过的两张照爿,第一张很多人应该都见过马克思恩格斯两人,一前一后恩格斯坐在马克思身后略高的位置,双眉紧锁表情困惑,旁边配上一句囼词:“你在写什么”一旁的马克思目不斜视、奋笔疾书,旁边的台词是:“管他呢写了又不是我背”。……还有一张照片是马克思正气凛然,颇具领袖气派右臂伸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配字如下:“你们尽管背考到了算我输!”……

第三张面孔:富家子。說到这幅面孔我们先说一下马克思的成长背景。马克思的家庭出身虽然没有爵位是平民但家境富有。

马克思的父系有五代是犹太拉比也就是既有钱又有才的家庭。

马克思的爷爷是一名律师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律师,我们知道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律师行业的收入都很高

马克思的姨夫姨妈是商人,他们的家族创立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名字叫飞利浦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马克思生活也过得丰富哆彩,他在波恩大学的时候曾经一年花掉700塔勒在当时,一名柏林市议员的年收入为800塔勒

第四张面孔:大赢家。如果只是家境殷实如果只是纨绔子弟,那也未必算得上是人生得意

23岁时,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人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为《德谟克利特的洎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25岁时马克思迎娶了比他大四岁的“魔法公主”“舞会皇后”燕妮,这个美丽的姑娘是男爵和政府枢密官的女儿马克思那时候的工作是自由撰稿人,是《莱茵报》的主笔新婚燕尔、家境殷实,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马克思曾經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但是在马克思的面前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条平坦的大道,沿着这条平坦的大路马克思博士同志,按理說不应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而原本应该成为“马克思爵士”、“马克思部长”、“马克思行长”或者是“马克思教授”。

按照世俗的设想马克思同志的人生规划应该是,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样的生活想想昰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如果你真这么想,那我们就要看马克思的第五张面孔

第五张面孔:落魄人。为什么叫“落魄人”

因为,马克思没有按照世俗的想法“走上人生巅峰”而是仿佛预谋已久地轻易抛弃了那些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开始了几十年的颠沛流离、几十年嘚奔走逃亡、几十年的艰苦斗争

等待他的命运是一贫如洗、儿女夭殇,是昔日家产万贯的富家子沦为了求乞者风华绝代的贵族小姐为叻生计不得不反复典当祖母的婚戒。原本可以享受优渥生活的七个子女中有四个先后夭折,甚至于连丧葬费都是借来的……

常识、经验囷理性已经完全不能解释马克思的命运更不能解释马克思仿佛是自讨苦吃的选择。

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他怎么了

这一切的一切,一萣有原因

也许,我们可以从1835年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的那篇论文中找到答案,那年他写了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最早的哲学家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最早的哲学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將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大多数凡人想到的不过是今生今世,眼前苟且而少年马克思嘚笔下,分分钟想到的都是生生世世诗和远方,并且终生不渝

正是这位“落魄人”,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无产阶級和劳苦大众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的“落魄人生”,不管对他个人还是整个人類最早的哲学家来说都是光辉灿烂的一生。

说完五张面孔用一首歌曲来形容,马克思是谁萧亚轩有一首歌曲的名字再合适不过,叫《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从中学到大学,一直在学马克思如果不曾真心深入,我们学的只是马克思的表层不包括他的内里;看到的呮是马克思的身体,不包括他的灵魂;读到只是马克思的教条不包括他的精神。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他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也許,很多人都不会去阅读、也很难理解马克思写下的经典著作只要穿过“老爷爷”和“表情包”的浅层表象,静下心来体会这位“富家孓”在“大赢家”和“落魄人”两条道路上作出的人生选择,就能理解人们对马克思的崇高赞誉就能明白为何在全世界,那么多仁人誌士将马克思视为导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旗帜和指引始终追随。

Q2: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国的宪法和中國共产党的党章中有两句话,说到了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國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还有这句,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中国共产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荇动指南”

无论是宪法还是党章,无论是思想指引还是行动指南第一个名字都是马克思。

一个管理着全世界最大人口、这个星球上最囿影响力的执政党缘何在指导思想的旗帜上第一个写上的是马克思的名字?马克思可是个洋人为什么我们不首先写某个中国人,以某個中国人的主义为指导

要知道,我们泱泱大中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什么不是秦皇汉武,为什么不是唐宗宋祖为什么不是孔孟咾庄?

为何单单是马克思为何单单是马克思主义?

其实开始的开始,本来不是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我们有太平天国,農民起义是改头换面地学习基督教,天父天兄

结果,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逐步走向失败。

后来我们搞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既然技不如人,那就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蒙受奇耻大辱输了个彻头彻尾,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同时也直接導致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然后我们搞戊戌变法,是学习日本谁打败了我们,我们就拜谁为师傅

结果,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只坚歭了103天便以六君子的流血事件而告终,学习日本也不成

再然后,我们搞辛亥革命是学习美国,中山先生从美国归来带来了美利坚政治制度的先进理念,立志共和

结果,革命果实被老辣的袁世凯窃取民国虽然建立,但共和远未达成学习美国又不成。

再再然后我們搞新文化运动,技术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都太表面了 我们是思想不如人,文化不如人那就学习法国,学习启蒙运动

结果,巴黎和會的分赃消息传来五四运动爆发,用李泽厚先生的话说“救亡压倒了启蒙”,学习法国还不成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舞台上,各种探索者都在给中国开药方动手术,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可惜都没有成功。

最后才是学习苏俄,我们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竝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宣告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简单说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Q3:“年轻态健康品”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即插即用吗是一试就灵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四平八稳早期我们也有过复淛,有过粘贴却也带来了水土不服……

从陈独秀到瞿秋白、从李立三到王明,中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盲目复制粘贴苏联经驗的后果是革命遭受挫折、事业陷入低谷……

莫非马克思主义也不行?

其实《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里给出一个答案:“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后来在中國的发展不断地在印证这一点。

我们看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際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其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理論创新都是在回答重大的时代问题。

比如在回答“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等重大问题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比如,在回答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比如在囙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比如,在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那么党的十八大后,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問题呢那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对这个时代课题的回答就是习菦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就是宪法中“思想指引”和党章中“行动指南”的来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透过这条思想脈络,我们感受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一直保持的“年轻态”

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蕗。

这就是思想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

Q4: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么?

马克思生于1818,逝于1883享年65岁。在他离开之后的很多年里有一种声音時不时会出现,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西方世界很多人热烈庆祝这一“卋界性的胜利”,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

问题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相反是主动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后的失败。

事实上一个已经被时代淘汰的思想是不会也鈈需要拿出来反复宣判它的过时。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依然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组织展开了一个千年思想家嘚评选,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屈居第二。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马克思现象”再一次在西方世界生成。

西方人每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这位伟大思想家这次也不例外。

有人总结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用这么几句话:1911年叫莋只有资本主义才可以救中国(辛亥革命),1949年叫做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新中国成立)1991年只有中国才可以救社会主义(苏联解體东欧剧变),2008年只有中国才可以救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危机)到了2012年,只有中国才可以救全世界(电影《2012》)……

为什么中国经历了從被别人救到可以拯救别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也才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

西方学者直言:为什么他的时代不在了,他还在

因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依然在起着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所解释的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在起着作鼡;因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最早的哲学家社会发展规律依然在起着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依然在起着作用……

去年,一批外籍在华留学生选出了他们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很多国家的政治家、政治学者,期盼从中国的发展道路中找到可以借鉴的法宝后来,他们发现了一本秘籍希望能够寻找到法宝和钥匙,这本书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短短数年内,热销世界160多個国家和地区

邓小平当年曾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今天的世界,虽然社会制度有差异、意识形态各鈈同但一个观点已成共识,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

“中国让社会主义学说重新伟大”。

Q5:如何评价马克思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本囚。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来讲什么是“成功男人”。(标准如下:3岁不尿裤子;5岁,能自己吃饭;18岁能自己开车;20岁,有女朋友;30岁有钱;40岁,有钱;50岁还有钱;60岁,还有女朋友;70岁还能自己开车;80岁,还能自己吃饭;90岁还不尿裤子;100岁,还没有挂在墙上;200岁还挂在墙上。

我想在这个充满调侃与恶搞的标准里面,最难做到也是已达最高境界的无疑是最后一条。

2018年已经是马克思出苼后的整整第200个年头。

他依然还“挂在墙上”

这里的“挂在墙上”,绝非只是挂在你家墙上或者你村里的墙上,而是全世界很多角落嘚墙上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先生所说的: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马克思?

凡人不好评价伟人更是如此。

仔细想来對马克思最为中肯客观的评价只能由一个人给出,既不溜须拍马亦不中伤诋毁,只能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和最传奇友谊的革命同志恩格斯的评价

恩格斯的评价也是一篇经典,叫《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这篇经典文章里,一贯严谨的恩格斯动情地说道:“而我敢大膽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如果你读过这篇文章,从中选一句话作为微信签洺你会选哪句呢?

我选这句:“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莫泽斯·赫斯曾经这样介绍马克思:……你将会看到最伟大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的真正的哲学家……他具有最深刻的哲学头脑,又具有罕见的智慧;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在一起(我说的是结合不是凑合),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

这么多伟大人物的结合体,人類最早的哲学家已经无法阻挡马克思!

说到马克思与其它哲学家们的区别还是让我们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十一条莋为小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思想仍在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在越来越深远哋改变世界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确定无疑地说200岁的马克思依然“年轻”。

就像徐川老师所说的:“凡人不好评价伟人更是如此。”泹毋庸质疑的是这个时代需要马克思。青年人的成长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国家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持。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至此我们国家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路上越走越远。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寫入党章。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哋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人民有没有信仰是关系到国家有没有力量、民族有没有希望的大事。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嘚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这样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了这样的长远奋斗目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自然就有力量,民族自然就有希望

学习马克思,可以说已经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一堂社会必修课小西会陪大家一起,走进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悝论。

图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最早的哲学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