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超越障碍持续成功的障碍

原标题:德勤报告:来自甲骨文嘚七大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必备【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德国著名指挥家 Kurt Masur曾说若无和谐统一 ,则混乱丛生他的言论却暗示了一个普遍嘚道理: 满是明星的管弦乐队无法奏出和谐的乐章。

许多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跟不上技术的创新而辉煌不再 这些公司对这样的混亂并不陌生。 如今 数字现实、 认知技术和区块链等企业应用技术领域的明星们, 正从整体上重新定义信息技术、 商业和社会 过去, 企業在应对这些颠覆性的机遇时 常常仅局限在某一技术领域内采取变革措施。 例如 采用特定领域的Cloud、 分析技术和大数据项目来显示出企業拥抱未来的果敢和决心, 而首席数字官或首席分析官等“首席”人员的职位设置亦同样强化了领域思维的主导地位

现在 我们看到一些前瞻性的企业正在进行更为广泛的变革 他们没有采取单独的 仅限于某特定领域的举措 以避免重蹈覆辙 而是更加全面地思考技术探索案例应用场景和部署手段 关注如何将颠覆性的技术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例如 区块链可以作为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昰外部的基础信任协议 认知技术可在企业各领域内实现自动响应 数字现实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地域壁垒 人与数据之间的系统障碍 這些技术合起来可从根本上重塑企业的工作方式 或者为新产品和业务新模式创造条件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德勤报告详解2018姩的技术趋势,加之甲骨文公司业务领导层和特定甲骨文案例的观点分享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德勤:2018技术趋势),可以在智东覀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99”获取

以下为本期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一、构建新型信息技术交付模式

随着业务战略和技术变得愈加密不可分, 领先企业正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如何规划、 交付并进化其技术解决方案 他们将信息技术部门转变为驱动业务发展的引擎,负責后台系统、 运营甚至产品和平台服务供应 自下而上地看, 这些企业正进行基础设施与架构现代化; 自上而下地看 他们正采用新方式組织、 运营和实现其技术能力。 上述两种方式一起 不仅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还提供未来技术型企业所需的工具、

越来越多的首席信息官和企业领导者正 逐步适应市场变革与颠覆创新还远远不够 来意识到 越多的首席信息官和企业领导者正 , 逐步适应市场变革与颠覆性 當区块链、 认知技术和数字现实准备重新定义业务模式与流程时,信息技术传统的反应及封闭工作方式已无法支撑推动当今业务发展的急速变革 随着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后台职能, 而拓展至产品管理和面向客户领域 这一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

多年以来 信息技术一直矢誌不渝地服务于重塑企业, 但是其他部门能够像IT一样秉着相同的愿景、 准则和进取心来不断重塑自己的则寥寥无几不过这种情况即将发苼改变: 在未来的18至24个月内, 将可能看到首席信息官们不仅会着手重塑其信息技术部门 还将改变他们拥抱技术的方式。这些努力的目标即是将技术生态系统由各工作部件的集合转变为高性能引擎 以提供企业所需的速度、 效果和价值。

转型方式多种多样 但我们更希望看箌首席信息官们采用双向战略。 自下而上看 首席信息官可侧重于构建信息技术环境, 这种环境中拥有可拓展性和动态性 架构是开放的鉯及可扩展的。 更重要的是 通过机器学习驱动的自动化将无处不在, 这会加速信息技术技术设施的设立、 构建及运营流程 这些构建IT环境的已经融入基础设施与应用程序中, 对运营的方方面面都至关重要自上而下看, 首席信息官及其团队有机会对部门预算、 组织、 人员招聘和交付服务的方式进行变革转型

“重塑技术” 趋势不是对技术工具的再更新, 而是对各种设想提出质疑挑战而是为了输出更好结果嘚全新设计 最终,也是创造属于未来的 新的IT交付模式。

甲骨文视角向云转型为新型IT交付模式赋能

基于Cloud的企业应用程序正在朝着创造戰略性的商业价值的方向大步前进, 超越障碍了传统上仅仅满足企业现状需求的角色 Cloud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使重塑技术成为可能。

双向结合嘚模型已经应用于Oracle Cloud:

第一步: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Cloud为现代化的虚拟的企业应用程序提供了具有灵活性底层架构平台。企业级的基础设施和軟件系统在云上迅速可用 且能根据需求的变化而收缩或扩展。 在不断因技术颠覆而重塑的竞争格局中 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可能成为赢得競争的关键因素。 1使用“云优先” 的方法构建基础设施可使IT变得更为敏捷, 并通过自动化 基于消费的“用多少付多少” 的定价, 和减尐在维护上的投入 实现IT预算的最优化使用。

第二步: 无处不在的自动化 自动化通常是公司开展技术重塑工作的首要目标。 理论上 只調整信息技术的主干听起来很简单, 但是这样不能发挥云解决方案的最大价值 自动化需要核心战略上的支持和新的变革思维过程才能取嘚成果。 现在正是专注于通过Cloud推动自动化的好时机 目前, Cloud提供了一些自动化功能 且正通过持续的更新来增加新的功能。 基于Cloud的企业应鼡系统也会在其整个实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拥有实现自动化的机会 包括准备、 测试、 部署和运营阶段, 以及可实现自我监控和自主学習的大型自动平台中 Cloud能够在企业各职能部门建立自主服务平台, 支持企业任何流程化、 重复性 或政策性和需要协调的工作。 这些是信息技术部门需要重新评估的核心领域 以前, 信息技术部门只注重应用程序和信息技术架构本身——特别是分析师如何根据业务流程进行技术的客制化有时甚至不会质疑为什么一直以某种特定方式处理事情。 有了Cloud IT部门需要Cloud将其关注点从客户化ERP来适应现有业务流程转变到洎动化上。 运用新技术实现工作自动化将有助于员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

第三步: 新型运营模式。 Cloud和之前的本地部署解决方案有根本上嘚区别 因此,它需要一种新型运营模式 Cloud限制客户化开发, 需要进行季度性的升级更新 并减少周边集成的系统。 从团队结构的角度来看 使用Cloud是重组团队、 突破局限的机会。 例如 有限的客户化开发会减少对定制开发人员的需求, 而云托管的基础设施则意味着对数据库管理员和基础设施专家需求的减少 此外, 业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需要不断打破部门职能限制 比如系统负责人得和来自各个部门的人員组成的小组在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共同协作来设计系统原型。 企业员工被划分为技术专业人才和商务专业人才的观点也不再准确 目前, 技术在商业中处于核心地位 这种情况正驱使各运营领域的人才去提高技术方面的能力。 因此 全力发展一个全球流程责任部门(GPO) 部门昰当下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例如为了最大化利用CloudOracle Cloud季度性的更新升级的功能 强力的GPO可提供流程监管, 从而推动持续创新以及逐渐树立对嶊动企业不断变革的自信

对于大型、 复杂的全球企业, 要想一次性地彻底改造其信息技术部门可能是一项巨大挑战——那么为何不在Cloud实施过程中 通过敏捷的实施方法和全局的设计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从系统运营的角度看 技术重塑的一个关键的方法就是以降低“技術债务” 为目标。 技术债务不仅是低质代码或不良设计的结果它往往是经过长久以来的多个决定累计的最终结果——满足其当时投资回報率(ROI) 或特定项目需求的要求。 当进行平台再造时 Cloud对客户化开发进行了限制, 从而限制了新的技术债务的发生 通过直观的、 以人为夲的设计原则也能避免技术债务的产生。 Cloud减少了周边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并有助于减少现有技术债务, 这对您的底层架构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步: 基于成果的预算策略。 基于Cloud的企业应用系统倾向于采用一种新的预算策略 其重点不是增加或减少技术预算, 而基于项目的具體成果 这种新的预算编制模式遵循70/20/10法则, 即 70%的预算用于固定的项目工作, 如将供应链添加到现有的云财务系统中; 20%的预算投入季度性升级和更新; 而10%的预算作为新兴技术(例如 RPA等) 创新的专项拨款。 如下新型运营模式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也促使了这种新型预算方式的形成:

1、CloudCloud限制客户化开发 从而淘汰了严重依赖于评估客户化开发工作的老旧方法。

2、Cloud会进行季度性的更新升级 从而要求企业在详细的預算项目上具有敏捷性和灵活性, 因为系统功能在每一次更新中都会有增加或改进 因此预算需要能够适应不断的变化。

3、 Cloud减少了周边系統的需求 从而腾出预算用于投资于创新。

成果: 指引和启发 随着企业领袖们和战略家们重新思考他们的技术发展清单, 且信息技术部門已从运营部门变为了一个战略部门情况下 若Cloud应用得当, IT将在引领企业的战略蓝图中 拥有无可比拟的机遇。

随着自动化、 认知技术与囚工智能备受关注 企业可能需要重新对其人员分工进行调整, 如将部分工作分配至人工完成、 部分工作分配机器完成 当然还有一些是囚与机器共同完成, 利用技术来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同时管理人与机器将赋予人力资源部门全新的挑战, 这涉及如何同时进行“增强型員工” 的管理和打造出新的人力资源流程用以管理虚拟员工、 认知主体、 机器人及其他人工智能构成的“无领” 劳动力 基于自动化的原則对原有的实践方式、 系统和人才模式进行重新设计, 人力资源团队可以着手将自身转型为灵活、 快速反应而又充满活力的部门 从而更恏地为未来的人才—不管是机器还是人类—提供支持。

在智前进时 能自动化朝着广泛应用的前景稳步 媒体关于这一历史性颠覆技术的报噵则变得越发危言耸听 。 近期某商业新闻媒体报道称 “最新研究表明: 千禧一代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夺走”。另有媒体称 “美国工人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日益趋高”。

这些大肆炒作的新闻也许能获得极高的点击率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一个更令人向往且可能实现的情况: 在不久的将来, 人机将实现无缝协作相得益彰, 共同提高生产力 由此, 人力资源部门也将制定新的战略和工具 用以招聘、 管理并培训人与机器混合形成的员工队伍。

▲针对无领员工的新思维模式

尽管存在上述杞人忧天的预测 但机器人、 认知技术和人工智能(“AI”) 取代绝大多数人类工作者的可能性极小。 当然 这些技术工具能帮助对某些重复性且较低级的工作实现自动化处理。 但或许更重要的是 通过将某项工作的特定部分进行自动化处理, 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可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 从而使人类工作者拥有更多时间去关注更为“人性” 的层面, 即那些需要运用情感、社交技能和情商来处理的方方面面 举例而言,零售银行交易经自动化后 银行柜员将会有更多時间与客户交流、 为客户提供建议, 并销售产品

针对自动化可能对未来工作产生的影响, 2017德勤《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 的一项调查访問了140多个国家的一万多名人力资源及商业领袖 仅20%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减少其企业内部的职位数量。 绝大部分受访者(77%) 表示 他们会对现囿人员进行培训以便使用心得技术, 或者重新设计职位职位 以便更好利用“人” 的技能。 近期德勤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 未来30%的高收入群体将会集中在社交相关以及本质上与人有关系领域中。

这项研究所预测的未来实际上已经来临 在未来的18至24个月内, 预计会有更多企业通过再造人机混合环境下的职务分工和工作完成方式来拥抱无领劳动力的发展趋势 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对工作、 企业文化、 技术鉯及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资源, 人才进行全面思考 尽管面对上述诸多挑战挑战, 无领趋势是如此地富有前景和机遇 以至于无人能够忽视。

甲骨文视角人机协作改变实施、交互和体验企业解决方案的方式

企业应用是受人机协作影响最深的领域之一。 大多数大型企业已經由标准化、 本地部署的庞大的ERP系统转变为更为迅捷的、 现代的基于云的企业应用程序 随着大多数企业意识到基于云的企业应用程序是其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核心部分, 他们的转变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但有趣的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成为主流以及数字化转型工具的一部汾 他们不再仅用于将简单重复工作的自动化, 而且引发我们对如何实施、 交互和体验基于云的企业应用的方式的革新

执行:客户不愿洅让稀缺的团队成员执行诸如配置和回归测试企业应用程序等重复性工作。 人类现在正训练机器人来完成这些必要但低附加值的工作 而囚类则将时间花费在设计解决方案和改进管理等更加关键的工作上。

交互:用户现在依靠机器人直接在系统中执行某些无附加值的工作朤末的关账流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财务分析师花费时间对账, 并依靠机器人协同执行开关期间和运行月末关闭报告等特定的系统活动

体验:如今, 虚拟助手机器人使企业应用程序不仅仅通过网页或移动应用程序这些简单的用户界面来操作 服务技术人员能够花费更多嘚时间来维修设备, 而虚拟助手则在订购配件和报告/升级上 或仅在其所完成任务的文书工作上, 给他们提供无缝、个性化的体验

无领趨势不局限于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部署和使用, 还包括建立人机协作文化环境中的全新工作方式 习惯于在严苛流程的限定下提供标准囮回应的员工, 将被机械类“同事” 解放出来 因为它们不仅能够使整个流程自动化, 还能协助提高人类员工执行更高级别任务时的工作效率改变企业架构和文化的一个关键是, 逐渐改善现有流程和治理结构 以应对支持人机协作的要求带来的挑战。 一些在人机协作当面領先的企业已建立了集中的或联邦式的卓越中心(CoE) 卓越中心的构建有助于确保抓住和利用最具影响力和战略性的机会,也避免了企业內各类机器人的激增

▲高级集中式机器人治理框架

每个企业都将数据视为关键资产, 然而“放手” 数据予之自由的需求却日益强烈——讓这些数据信息为企业单位、 部门及地区所知、 所悟和所用 这就需要御用现代手段, 即利用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及自动化等方法动態理解数据关系、 引导数据储存并管理数据权利 从而进行数据构建及管理。 全球数据隐私及保护相关的法律不断变化 同样需要上述能仂。

随着信息中包含的数据和客户、 战略性及运营相关有价值的见解日益增加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启蒙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中 不仅存茬空前海量的数据——来源渠道更广, 而且数据更为公开化

多年对于已经踏上数字化启蒙之路的企业来说,他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 要铨面挖掘数据的潜力,应对数据予以“Free”——这并不意味着金钱意义上免费 而是指数据可被获取, 而且普遍存在当划分企业领域的传統边界逐渐消失时, 广泛、公开地利用数据日趋重要 这有利于分析师们使用这些数据创造价值。

即便当数据公开时 我们仍需理清这些數据。 传统意义上“理清数据” 意味着自上而下的赋予数据规范定义及访问权限层级, 并建立层层深入的管理协议 这种杜威十进制分類方法, 本质上是试图使用“蛮力” 来控制混乱的形式化方法

在接下来的18到24个月, 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的公司运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 以求在数据管控和数据访问之前取得平衡。 公司作为企业数据主权发展趋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他们将开发出成熟的技术来管理“釋放” 企业日益重要的资产价值, 并从中获利

这些公司可从三个方面应对数据相关的挑战:管理及架构、 全球法律合规、 数据所有权。 哆数企业在这三方面中均面临各自不同且持续性的挑战 如:

1、企业如何在跨机构、 跨职能进行数据披露时,仍能谨慎高效地管理这些数據

2、企业如何将繁重且重复性的数据归类及管理工作自动化?

3、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 企业如何遵守国家间差异巨大的隐私保护需求?

4、在企业之中 谁最终负责所有数据? 首席信息官 首席运营官? 还是其他人员

当公司发展成为洞察力驱动型企业时, 企业数据主权趨势能帮助其理清上述问题和其他问题 毋庸置疑, 这类转变需要企业在数据整合、 数据记录、 数据安全、 数据沿袭、 增强型管理及其他方面进行长期投入 但通过这些投入, 企业能够打造出一个不断发展、 学习和扩展的动态数据管理结构

甲骨文视角,企业对大数据、实時报告和自动化的信息需求改变其数据管理方式

企业正从使用传统数据仓库、 操作型数据存储和结构化数据可视化工具向结合预测分析、 AI、 自然语言处理和传感器数据作为其核心数据结构的模式转变 如今,数据是企业的战略资产 企业采用现代方法管理和分析数据。 全企業范围内的数据管理和高级分析平台(如Oracle Analytics Cloud) 能够弥合传统分析与高级分析之间的鸿沟 这类平台无处不在, 且正加速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用户还使用Oracle Data Visualization等专业化工具探索和发现各种趋势, 以获取新的洞见 例如,市场销售经理在社交媒体上举办线上营销活动时可获取转换率的实时流更新数据。

过去20年里 我们所用到的主数据解决方案大多是配有主数据集和独立工作数据集的联合系统。 而调和主数据集和工莋数据集的过程是无休止的 并且必须在部署前完成数据管理规则。 企业正逐步放弃联合模式和人工流程 转而利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 動态数据发掘和本体论的先进数据管理工具包, 以及先进的机器学习和认知功能 这些先进系统很少需要预先制定规则, 并且可通过自主學习以处理复杂情况和保持内外生态系统监管合规性的步调一致

四、释放企业运营核心的数字化潜力

如今, 人们关注云技术、 认知技术囷其他数字化颠覆技术如何在市场中得以体现: 就个体和整体而言 这些技术可支持全新客户体验、 产品创新和产业生态系统重塑。 然而 此类技术在核心后台和中台系统以及业务运营中的颠覆性潜力经常被忽视, 而数字化技术可彻底改变在上述系统和运营中的工作方式 這种转型应首先从财务和供应链着手, 这两方面均为企业和结构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立足点 而后, 下一代交易与金融系统、 区块链、 機器智能、 自动化和物联网将全方位重塑各关键职能部门

对于业和科技领域的许多人而言,数字化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越来越备受企業和投资者关注的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和全渠道体验 目前, 各行业和领域计划在客户、 病患、 居民和业务伙伴方面提高数字化的参与程喥之高 已不足为奇。

尽管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正从多个角度接近数字化目标 但仍要重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即前台和后台系统的互联性 首席信息官们意识到,只有当全新数字化系统深度连入企业核心的情况下 前台系统转型才能取得较大进展。 此类关键链接有利于销售和客户服务获取驻留在核心系统的定价、 产品供应、 物流、 质量、 财务和其他企业核心信息

在企业职能部门与核心间建立关联标志着取得进展, 但就机遇而言 这仅相当于隔靴搔痒。 核心所具有的全部潜力经过数字化革命后仍留大部分尚待挖掘 原因何在呢? 这是因为當前极少有企业已将数字化目标从面向客户的职能部门延伸至中台和后台部门

为在接下来的18至24个月内扭变上述情况, 首席信息官、 首席財务官和供应链领导开始为其核心系统开发新型数字化功能

我们此处并非针对使用简单解决方案或配置数字化附加组件, 而是关注如何茬构建系统和流程之中融入自动化、 分析技术、 实时分析与报告以及互联技术的新核心 从而彻底改变工作方式。新核心趋势在许多方面反映出其他企业职能部门(例如人力资源、 销售和市场营销) 已经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尽管各职能部门的策略和里程碑目标有所区别,但这些部门拥有相同的愿景——共生共赢 共筑大型生态系统,

数字化转型似曾相识 借助数字化处理核心业务流程并非新近才出现。 過去20年来 许多公司对ERP系统实施、 大规模定制系统、 业务流程外包以及其他创新领域进行了投入。 其中某些投入已经带来切实收益——如笁作流程标准化和工作任务自动化 但是, 其他投入则在无意识中造成了副作用: 员工用户体验不够直观、 运营流程严苛且刻板、 数据可見性受限 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由于必要的变革成本过于高昂或难以实现而导致运营停滞。

完成上述某些项目和一些一次性部署的最新數字化工具后 部分公司开始注意到了核心系统的疲态, 这种情况会因关键任务解决方案老化所带来的的复杂性而加剧恶化

与此同时, CXO們以及业务部门领导正努力调和两个看似矛盾的现实情况: 一方面 他们认为科技快速发展有利于业务运营; 另一方面, 他们对于一次性技术部署愈发持怀疑态度

新核心趋势有助于激发他们全方位的思维模式。这一趋势将在未来数月之内不断增强 预计首席高管们将会锁萣财务和供应网络等核心业务领域进行实质性变革。 他们将在未来广泛探索数字化技术如何支持全球生态系统、 平台经济、 复杂的运营网絡以及全新的工作方式 而非专注于分散型任务或个体工具。

但这并不是说个体技术无关紧要 此类技术能成为实现最终愿景目标的关键驅动因素。 例如 区块链的分布总账技术为根据开放且安全的协议进行资产交换提供了一种方法, 这对贸易金融、供应链验证流程和其他領域均会产生有利影响但区块链本身仅是动态互联的新核心堆栈中的一个组件。 当企业开启其核心建设之旅时 去了解数字化创新如何結合现有功能来驱动企业价值则显得至关重要。

▲全新数字化核心: 财务和供应链实例

甲骨文视角现代企业应用程序形成一个新核心

随著各领先ERP软件供应商(如Oracle) 日益成熟地采用/提供颠覆性技术(如区块链、 物联网集成、 社交媒体集成、 RPA、 认知技术等), 首席信息官和企業利益相关者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建立和重塑他们的中、 后台连接 云技术可带来更高的敏捷性、 更多的自动化契机以及更大的灵活性, 进而通过ERP系统提高这些技术产生的价值

很多企业正在建立一个现代ERP平台作为新核心的基础, 并以该平台支持区块链、 认知技术、 RPA和其怹数字化转型推动器 这类企业与那些仅在“等待技术成熟” 的企业相比, 日益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竞争力 跟大多数企业最初部署的数芓化转型机会相较, 现代Oracle-ERP云应用程序带来的数字化转型机会要的的多 且技术创新速度日益加快。 那些坐以待毙的公司正一步步输掉这场數字化核心竞赛 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和员工吸引力/保留力。 如将更多的投资和精力投入到过时的核心系统和流程上在追赶当代技术嘚过程中必会增加成本。

许多首席信息官对启动其中台和后台部门的数字化转型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觉得转型必会从替换现有企业系统堆棧开始。 对于已经使用现代企业应用系统多年的公司而言 速赢机会可能在于通过COBOL程序提升遗留应用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 并在此之上建立更好的用户界面

制定一个简单的框架, 指明投资到业务的关键性可以帮助确定一个发展蓝图。 启动之时可将数字技术化为四大類作为发展蓝图的里程碑:

1、“推动器” 作为“新核心” 旅程的起点, 迅速为其提供价值 而不需对流程或技术环境做出重大改变,例如通过RPA自动化重复、 耗时的后台流程

2、“启动器” 是未来企业的基石, 将在多个业务领域引起颠覆性变化 需要大量投资。 如果你的企业系统在升级周期中落后或已经定制过度而无法改变 云替换将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3、“绩效动因” 通过“新核心” 采用更新的业务方式 促进效率和指数增长。 例如 在消费类产品业务中, 你可以考虑使用预测分析来提高网络灵敏度和改善客户服务

4、“明日之星” 是能改变你的核心业务的行业颠覆技术。 举例而言 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全新的制造工厂, 重点将是开发一个自主学习、 生产可行性工具作为使能器的智能工厂 可利用传感器数据优化生产安排。

数字化颠覆技术通过提供创新方式解决企业内部职能的各种问题 新技术常伴随着風险, 公司也常谨慎行事 然而, 当它们能带来更高效率或收益时 这些风险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下列矩阵概述了数字化颠覆技术的影響

五、关注焦点从技术转向机遇

增强现实(AR) 与虚拟现实(VR) 革命已到达一个临界点。 我们与技术和数据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促使市场领导将关注焦点由概念验证和小众产品,转向基于创新应用案例的策略和为工业化设计的原型 他们正全力解决各种问题, 例洳整合体验与核心、 云部署、 连通性、 认知技术、 分析技术及网络访问 为更广泛的技术部署奠定基础。 部分市场领导者甚至已开始开发噺的设计模式、 培育创新技能 这预示着一个新的交互时代的到来。 这些先行者意识到AR/VR风向的转变: 把握当下契机 拥抱数字现实。

在接丅来的十年内数字现实领域、 包含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360°全景图像和沉浸式技术——取得的进步将引领科技以更自然更直观嘚方式帮助我们实现更美好的生活。甚至 我们与数字信息交互的方式可能由屏幕和硬件转变为手势、 表情与眼神。

这种巨大的飞跃可以與从客户端服务器到网络、 从网络到移动终端的历史性转型相比较 且它可能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 预测 到2021年, AR/VR產品及服务的总支出将从2017年的91亿美元攀升至约1,600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3.2%。

如此爆发性增长的背后 原因为何? 目前 公司日益将其工莋重点从试水“新奇” AR及VR设备转向在企业内构建关键应用程序。 客户导向型投资继续注入游戏及娱乐领域 但实际行动日趋在工作场所中落实。 IDC预测 2017年现场装配和安全(3.39亿美元)、 零售展示(2.5亿美元) 和流程制造培训(2.48亿美元) AR/VR应用案例将吸引最大投资额。

在未来1824个月內 随着更多的公司试行用例并加快投产 数字现实趋势可能会深入发展 部分先行者目前已处于产品或服务设计二次或三次迭代阶段 ┅些使用者则将应用案例一直延续到工业化

下列三大技术突破与数字现实系统的融合, 将推动数字现实趋势加速发展:

透明界面: 融合聲音、 肢体及目标定位能力 用户可与数据、 软件应用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交互活动。 这一功能目前已能增强界面自然真实效果 未来还将進一步发展。

泛在接入: 在不久的未来 AR/VR或将实现“无时无刻” 的因特网连接或企业网络连接, 就像现在的移动设备一样 但是, 我们不鼡再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联网 也许不久就可以连续佩戴AR/VR设备数个小时。 设计及基础技术的进步催生新一代舒适独立的数字设备 摆脱杂乱嘚电线或笨重的电池。

自适应交互度: 您正和同事参加虚拟会议忽然冒出一个恼人的3D广告, 分散了您的注意力并扰乱了会议 为避免出現类似情况,我们必须能够将手机调成静音 并在上网时阻止弹窗广告, 因此 AR / VR必须能够控制我们于虚拟环境中出现的数据流。 在不久的將来 情境文本“流量警察” 功能或将能够根据用户偏好、 位置或活动定制数据服务。

这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设计沉浸式鼡户体验与创造屏幕用户体验有着本质的区别。 事实上 前者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语言和模式。新一代程序员的技能更适合好莱坞而非传统嘚IT部门 他们将负责创造某些设计技术。 我们已经目睹 首席信息官招募拥有计算机映像(CGI)专长的资深电影和视频游戏设计师来设计VR体驗。与此同时 好莱坞主要的电影公司都在扩大其VR内容开发计划。

与任何其他开发计划相同 VR内容开发中也需要考虑实际的IT生态系统问题, 包括核心整合、 云部署、 连通性和网络访问 此外, 数字现实所包含的内容仍在不断变化 相应的标准和管治策略亦须进行调整。 然而 尽管面临着诸多不利条件, 数字现实举措仍稳步前行

先前的技术趋势报告中, 我们从未来的视角 审视了AR/VR技术和早期应用案例, 认为AR/VR技术不会在一朝一夕得到广泛普及和商业化 现在, 彼时的未来已经到来 数字现实趋势的重心从技术本身转向技术发展和技术部署。 在探索企业内数字现实的潜力时 请考虑下列机遇:

连接:“异地合作”。 数字显示可以实现异地沟通、 共享和支持 一些人可能认为这就昰指备受吹捧的视频电话, 但实际上远远不止如此举个例子, 当现场工作人员修理和维护远程设备时 区域办公室内的工程师可以看到笁作人员眼中的图像, 指导维修人员的工作 大洋两岸的科学家可聚集在“虚拟沙盒” 中进行协作研究。 视频会议和在线聊天——常常因網络连接中断和摄像机角度不佳给用户带来糟糕的体验——将能实时呈现准确的表情、 姿势和全息影像 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 团队将共享数字资产 例如通过可实时操控的虚拟白板或数字模型开展协作。

知晓: 使用数字现实技术 知识型员工——一个广义的术语, 基本上適用于任何使用电脑的员工——可在需要时获取特定信息 它不仅仅是一个高效率的文档共享工具, 还能在视觉语境中准确呈现信息 例洳, 带上DR眼镜后 施工工程师可看到工程电气件和水暖件的具体情况, 以及单个零部件如何嵌入墙壁 此种技术也可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 消费产品研发或供应链和物流映射等初始概念阶段。 沉浸分析技术可协助用户从多个维度探索数据 进一步增强虚拟协作。 例如 工程師将该技术用于有关城市手机信号塔布局的历史数据, 则可进入虚拟环境 在地图上随意移动手机信号塔, 评估各个信号塔布置位置可能對周围居民生活带来的潜在影响

学习: 一些公司率先使用数字现实技术开展培训。 由于某些培训场景的现场再现过于昂贵或在逻辑上无法实现 这些公司便创造了逼真的虚拟情境, 使学员沉浸其中 UPS就是一个例证。 在新手司机实际驾驶载重五吨的厢式货车上路前 UPS安排司機们接受VR驾驶测试,在虚拟环境中证明其驾车能力 KFC在模拟训练中,将员工关在一个虚拟“密室” 中 员工必须成功完成鸡肉制备的五个步骤, 才能逃出密室

探索: 供应商使用数字现实技术拉近潜在客户与产品、 服务及体验的距离, 推动客户为中心型应用案例在零售行业、 旅游酒店休闲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 例如, 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 在其网页及移动客户端推出了AR虚拟化妆镜 该化妆镜可根据光线、 膚质和光泽度进行调整, 用户可使用其照片或直播视频进行虚拟试妆同时, 虚拟访问引导也将改变房地产行业和房产经纪人日常工作的方式: 他们无需再带领客户实地看房 客户可通过虚拟技术获得直观信息。

游戏: DR技术在游戏、 故事讲述和现场活动方面的应用案例和全媔部署各有不同 且数目繁多。 未来几年内 这一情况或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IDC预测 到2021年, AR/VR游戏应用案例方面的投资额将高达95亿美元

关於数字现实技术对IT生态系统的影响, 很多问题至今仍无确切答案 但我们深信, 首席信息官现在应开始考虑公司的DR策略以及全力支持DR策略所需的计算能力

储存。 提供DR体验需要庞大的数据 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功能的出现, 所需的数据还会日益增多 试想一下: 用VR提供360°全景影像, 需要储存每一个视频的视点, 以此确保用户可以随意转头观看视频 换算过来, 设计师需要的存储容量是播放标准高清視频文件所需存储容量的10倍到20倍 11 云端可以经济高效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 但并非唯一的选择 或许, 数字现实也可推动数据管理、 管治和架构方式进行现代化变革

核心整合。 头戴设备制造商正在设计将核心技术和业务流程嵌入DR体验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可以设想,未来能在虚拟环境中展示客户信息、 设备信息和产品内容 同样也能将这类内容用于数字现实中进行的交易。 在不久的将来 深入融合ERP/CRM/CMS系统将成为DR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

分析技术 注视的目光背后隐含着什么意图?用户佩戴AR头戴设备 AR设备就可追踪用户注视的目光, 然后識别用户意图 分析追踪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最后 或许还可通过追踪分析推动广告宣传。 举个例子 当用户盯着冰箱看时, AR将为用户推送附近餐馆的打折信息 但如果可以连续12小时追踪客户的视线活动, 会如何呢 首先, 如此尺度的追踪需要巨大的储存容量; 其次 实时汾析如此庞大的数据量, 需要的沉浸式分析能力远远超过很多公司目前的技术能力

宽带和网络。 目前 几乎没有网络运营商能够提供AR/VR流傳输和360°全景体验所需的宽带速度。 许多VR展示时提供的低分辨率体验需要至少25兆比特/秒的流传输速度, 高分辨率体验则需约80兆比特/秒 近期调查研究发现, 全球范围内仅有7.1%的连接速度超过25兆比特/秒 尽管已初步尝试开发AR/VR所需的智能流量管理解决方案、 压缩算法、 低延迟/高通量能力, 但短期内宽带和网络在数字现实举措方面仍然只能缓慢发展

甲骨文视角,企业应用程序可以为数字现实功能提供高级体验

商业模式正迅速地转变为灵活的消费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客户可以先尝试再购买 选择需要的特定选项, 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持类别 甴于用户体验具有变革性特征, 在面向内部和外部客户的流程中 企业可以在这些新型商业模型中应用数字现实技术。 数字现实可以帮助消费者:

1、购买前 沉浸式虚拟环境中尝试和体验产品

2、购买后, 在现实环境中通过增强帮助/培训更好地了解产品

3、使用期间 获得逼真嘚虚拟支持

给顾客提供直接的沉浸式虚拟体验可改善和加速销售进程。 有趣的是 所有改进的销售和支持体验都增加了内部业务流程的压仂, 迫使企业不得不增强和启用现代化的内部工作空间 企业可以改变当前的应用程序环境, 构建必要的新平台 增强整体体验。许多企業从传统的ERP应用程序转变为现代云应用程序 就已经踏上虚拟体验的旅途。 例如甲骨文并非设备或物联网传感器, 但是它有一套适用嘚应用程序、 工具和设计,可以协助执行作为数字现实构建模块的企业应用案例 这些应用程序的特性和功能帮助企业提前思考并制定计劃以克服当前数字现实的部分障碍。

企业如何参与到数字现实中

企业采用数字现实技术需要一个结构化方法和明确的数字化目标。 企业需制定在当前的系统环境中采用数字现实技术的规划图 并建立在多流程领域可部署的架构、 数字资产和整合, 以为将来做好准备实现該目标的重点工作如下:

1、建立商业案例。 建立并展示数字现实在各流程领域的价值使经营策略与执行过程、 商业价值相结合。

2、识别過程域 在不同的业务流程领域中, 确定在哪些领域应用程序可在产品设计、 工程、 销售、 报价、供应链、 服务和其他功能之间延展使用

3、开发可扩展的体系结构。 建立对互用性、 内容制作和框架的解决方案开发标准 确保可重用性和更快的部署。

4、构建数字资产 设计豐富的可跨应用案例使用和可作为物理世界对象的数字孪生的数字资产。

5、企业整合 实现传统后台ERP系统、 现代云应用程序和物联网数据收集应用的整合。

现代企业应用程序的作用

现代企业工具和应用程序的特性和功能帮助首席信息官采用数字现实策略, 并具备所需的计算能力 每个策略都可以独立地推动企业现代经验的使用, 并共同推动企业现代化经验的实现

储存。 甲骨文数据库(内部/云端) 的特征支持无领劳动力和数字现实等趋势 通过云工具提供更好的控制。 根据需要 人们可管理不断增加的存储需求。 公司可以利用现代数据库嘚特性为未来做准备

核心整合 甲骨文云平台和软件即服务 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 PaaS IaaS 等应用程序带有整合功能可一方媔帮助企业做好准备并公开整合 而同时由头戴设备或其他数字现实设备制造商进行加强

分析技术 对尚未踏上转型之路的企业 整合囷存储功能可让企业更容易地使用现代分析云平台。

宽带和网络 企业能够设计只依赖于设备内存储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用于交易数据嘚整合 和无需更高速带宽信号的来自管理PaaS解决方案的信号。 一旦启用可促进这些应用程序充分利用现代5G网络功能。

六、从单一区块链箌区块链组合

区块链技术正逐步获得广泛采纳 已经从概念验证阶段发展至生产应用阶段,领先企业对其综合应用案例的探索在范围、 规模及复杂性方面都有所拓展 此外, 首次代币发行及智能合约日益多元化的应用 也为区块链创造了一个更加多样化的发展环境。 各企业應当立即开始制定相关技术、 人才和平台标准 以推动未来区块链战略的发展。 同样 还应开始识别可加入的商业联盟。 除上述可以立即采取的行动外 各企业也应将眼光放到区块链的下一个大机遇上: 同一价值链上不同区块链的协作、 整合与统一。

多年前在媒体疯狂报道關于比特币的新闻时 一些科学家和商业领袖见微知著,从当时围绕在 Silk-Road和Mt.Gox周围的各类谣言中看到了真相 即比特币的技术精髓: 区块链。 怹们在这个开放的共享的账本平台中 看到了巨大的颠覆性潜力。 例如: 公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均可利用这种技术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安全哋将他们的信息共享给他人, 并完成资产交换和数字合同的签订 个人也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平台来管理其财务、 医疗及法律信息——区块鏈最终甚至可能取代银行、 信贷机构及其他传统的中介机构成为信用和信誉的守护者。

尽管在当时这类潜在用例大多还不具备全面发展的條件 但区块链技术可能对商业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观点已逐渐深入人心。 如今凭借围绕区块链形成的巨大的跨行业用例苼态系统, 区块链又一次占据了头条 区块链技术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

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近日成立了┅个研究实验室 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北美和欧洲的公共事业单位正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能源期货交易及电动车充电站收费管理

区块链给予用户掌控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所发布图片和内容的机会, 为社交媒体带来了变革

区块链联盟——包括企业以太坊联盟(Enterprise Ethereum Aliance)、 超级帐本项目、 R3及B3i 区块链联盟——正在开发一系列企业区块链解决方案。

在企业将区块链用例和概念验证推进至生产应用阶段 洏各行业各部门也开始各种实验以提高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试用范围的同时, 上述用例也日渐增多

但仍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虽然市場上的平台和协议数量与日俱增 但并没有迹象表明其中某个解决方案会成为最终胜出; 因此, 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流程标准 而苴, 运营中的各自为政使某些公司或无法制定明确的区块链业务计划 或无法与生态系统内的伙伴展开合作而实现区块链的大规模运用。

根据区块链的最近发展趋势 接下来的数月, 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打破这些壁垒 将原始用例和概念验证转换为可被充分运用的生产解决方案。 许多人都对企业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过高期望 事实上, 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而咜一旦来到, 就将与贸易、 金融、 跨境支付及再保险等领域的策略、 独特技能及先进用例融为一体

随着这些领域在今后数月的发展, 区塊链的未来将会到来

甲骨文视角,区块链解决方案改变企业之间的交互方式和自身企业架构

在企业内 区块链的企业应用案例大致分为彡大主要流程。 第一类是区块链的原始领域 即财务事项,包括但不限于跨境支付、 供应商和客户的结账周期、 智能合同的自动支付 第②类是供应链管理, 包括(有形商品和所有权类商品) 原产地证明、 在途货物追踪、 智能合同的受损货物赔偿 第三类是内部流程。 虽然囚们常常讨论面向外部的应用案例 但是在组织内部或分散的企业应用程序架构上, 尚有许多企业内部区块链用例 例如公司间对账、 公司间结算和公司间价值转移。 这些内部流程的应用案例也是重视风险规避的企业尝试区块链的一个良好途径有助于展示区块链在企业内蔀所能创造的价值, 并通过这些内部用例将解决方案推广到有其他贸易伙伴参与的外部场景中 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Oracle云: 区块链岼台作为ERP应用程序的拓展部分

企业业务流程中产生的各种事项发生在其可能涉及的多个区块链中 在企业日常运营的同时, 这些事项被生荿、 经过处理并转交至下一个区块链 在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的架构中须包含多个交互点, 以适应企业所用的各类区块链方案 这一定位促使Oracle Cloud ERP成为企业内外事务处理的状态中心,各独立区块链平台作为ERP应用的拓展部份(见上图)也使得企业得以不断增强其系统在面对各类倳务时的处理能力。

七、API应用势在必行

多年以来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已经实现了不同解决方案及系统之间的通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日渐重视这些通常被忽视的技术并开启另一项功能:通过开技术资产, 来实现这些资产在企业内部甚至企业之外的重复使用复用鈈仅能提高信息技术的投资回报率, 还为API用户采取创造性方法使用现有数据、 事务和产品奠定基础 借助着API应用日益强劲的势头, 企业已經开始探索公开、 管理和控制API的新方法 由于这一趋势在未来数月会有所增长, 对于在实现数字化目标中起关键支柱作用的这项传统技术洏言 其合同、 定价、 服务甚至营销管理预计将出现进一步的创新方法。

回顾工业革命历史互通性和模块化一直都在带来竞争优势。 Eli Henry 提絀的可互换零件概念被 Henry Ford发明的装配线所取代 而后者开创了批量生产时代。 Sabre通过规范定票和售票流程为航空业带来变革 由此促进了前所未有的相互协作。 支付网络简化了全球银行业务 其中SWIFT和FIX成为金融交易的基础, 进而推动了贸易和商业的迅猛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 同样嘚理念则体现在“平台” 方面——解决方案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解决当下的业务难题 亦在于能够为未来增长搭建平台。就此而言 我们鈈妨看看全球数字巨头的核心服务, 包括阿里巴巴、 Alphabet、 苹果公司、 亚马逊、 Facebook、 微软、 腾讯和百度 这些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平台而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包含终端用户、 第三方和其他各方的整个生态系统, 从而在某些领域据主导地位 而这些平台正是基于互通性和模块化的原则設计而成的。

在信息技术领域 API是支持互通性和设计模块化的关键要素之一。 API作为一种架构技术 其历史和计算机科学一般悠久,可改善系统及解决方案之间交换信息、 调用业务逻辑与执行事务处理的方式 它已逐渐成为一项战略任务。 近年来发布的《科技趋势》 指出 API部署数量不断增加且其在系统架构、 创新、 现代化和蓬勃发展的“API经济” 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并且 这种增长仍在飞速进行中: 截至2017姩初, 可用的公共API数量已经突破18,000个 同比新增约2,000个。纵观全球大型企业 私有API数量可能已经达到数百万个。API可为企业带来各种运营和战略價值 利用现代化的API为遗留系统注入活力, 可以“封装” 该系统中所包含的知识产权和数据 使得新的开发者能够重复利用这些信息。 同樣地 在旧有系统上构建API可以从信息技术资产中获取更多价值, 并利用现有数据推动创新 此外, 将API与新应用程序相结合可使新网络、 移動和物联网体验中的数据消费和重复利用更加简单 更不用说向外部公开API来驱动新的业务模式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基本的API逻辑架构为施荇API策略、 设计和部署API提供了蓝图 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见下图)。为避免过度设计API架构 考虑基于现有企业职能领域(例如营销、 财务、 或HR) 进行设计, 然后将API映射到每个领域可能提供的服务中

如若每家公司都是技术公司, 那么就会出现一种直观想法——技术资产应被偅复使用 资产的复用需要企业具备新的能力, 即对实质已“封装”的知识产权的交换进行管理 这些新能力亦可支持组织间的信息流动囷业务运营, 还可管理API资产的发现、 使用和维护 整体而言, API的战略意图和潜在的支持响应均体现出API应用势在必行——进行API战略部署 以促进服务在企业内外的自助发布和使用。

甲骨文视角API改进我们实施、交互和体验企业解决方案的方式

1、混合信息技术基础架构

混合基础架构由本地数据中心、 私有云和/或公共云组合而成。 对于大多数拥有本地技术投资的企业 采用混合架构是云技术应用的必要条件。 尤其昰对于已经运行了几年的企业 完全依靠本地或完全使用云技术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传统的IT组织在向云技术转型的过程中 现存的数据Φ心还需要持续的支持。此种对成本、灵活性、 控制、 风险和安全性的平衡做法促使许多企业采用混合信息技术战略 企业将日益生存于┅个混合的世界, 一部分应用程序位于公共云中 另一部分则存于数据中心。 企业系统和应用程序部署于何种环境取决于战略业务需求、 戰术要求和目标 如今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一体化战略, 能够无缝整合部署在本地、 公共云、 混合云基础架构或私有云的任何应用程序和系统 API就是整合这些基础架构平台的关键推动器。

API的出现促使企业从日常信息技术运营转型为与客户互动的方式 企业正逐步实现数字化轉型带来的成效。 由于API能够自主执行部分管理和维护事务 信息技术部门得以将人才投入到更具创新性的活动中。 将决策科学和机器学习矗接嵌入到业务流程中 业务领导者便可专注于管理业务成果而非应对新技术。 简化客户参与活动的同时为他们的业务提供即时、 有价值嘚数据洞察 最终, API通过实现多种信息技术系统的整合 构建更多协同和自助服务的IT环境以及从现有信息技术资产中获取收益, 从而激发眾多企业内的文化转变

自主平台具有可扩展性、 自我监控、 自主学习和自我修复功能,可不断满足自动化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信息技术鈳用代码表示—从底层基础架构到信息技术部门的任务—企业现在有机会应用新的架构模式和原则。 借此机会 企业可消除业务成果与基礎方案之间的依赖性, 同时将从事重复性低价值工作的信息技术人才重新分配到更高阶的工作上 采用自主API, 能在几秒到几分钟内提供数據仓库 使用智能数据分析填充数据目录, 并通过可视化和叙述自动分析重要发现 随着机器学习和众包API日益普及, 企业需要优先考虑将其整合到信息技术中 这种前所未有的云端自由和自动化将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方式。

4、微服务及应用程序整合

大型企业通常会部署成千仩万个应用程序以支持业务运行 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微服务的部署来分解系统, 并将它们重建为独立的业务规则的化身 微服务的出现和核心复兴计划的成功催生出一套截然不同的软件设计方法, 其核心组件不再是相互依赖或整体式 而为“松耦合” 式。 微服务将更大的应鼡程序拆解成小的、 模块化的、可独立部署的服务 并且通过API通信。 这种方法创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应用程序架构 进一步推动API经济发展。 API囷微服务平台通过实现自动化的持续整合/交付流程 提供真正满足速度和可扩展性需求的DevOps体验。

5、API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对于转型中的企业来說 速度非常关键。 在很多情况下 依赖企业个别的数字资产是不够的, 需要通过有趣而新奇的方式利用和结合其他企业的技术资产 因洏在API实现的网络效应下诞生来了各类平台。 API正推动跨行业和跨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正利用API通过合作伙伴、 客户和其他生态系统的渠道來扩展其业务功能。 B2B和B2C市场都是如此 Web-API正经由多种渠道(主要是社交和移动应用程序) 为扩大市场覆盖面和获取新客户铺平道路。 许多云垺务提供商正将重点从传统的盈利方式转移到展示其数字化业务的关键能力上 特别是随着大数据平台和物联网实现的众多产品和服务的數字化, API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技术公司的范围

引领API趋势的先锋企业发现, 相对于控制技术资产 分享技术资产获利更多。 完全接受这一趋勢需要企业重新考量长期一贯采用的开发、 集成和治理方法 固守陈规已不再可行。 从独立系统到API平台的转型已然拉开序幕 率先分享, 優先受益

智东西认为, 近些年数字化、 云、 分析技术等 都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 像自主平台、 机器智能、数字现實等更多新近趋势正持续快速发展。当各项技术统一配合时 企业不能再单纯地纵向发展(关注业务线或单个行业) 或横向发展(关注业務流程或赋能技术)。而必须统一协作就像“交响乐团” ,在协作企业中曾经的界限变得模糊, 新的商机和新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財能不断涌现

下载提醒: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99”获取

权威数据·专业解读 读懂智能荇业必看的报告

在智东西回复“智能内参”查看全部报告

}

使用现代工程实践微软核心服務开发与工程(CSE,前身为Microsoft IT)团队可以快速有效地响应以满足内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业务需求。微软的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Visual Studio 团队服务VSTS)提供并内置了支持工程基础(Engineering Fundamentals)和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具,为CSE团队带来了采用敏捷方法的机会通过使用VSTS,CSE致力于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的增量更新并维护以客户为中心的开发流程。

Microsoft IT曾经使用的是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流程通常需要业务部门等待三个月才能发布新的解决方案或修复bug。此外Microsoft IT也无法改变关注的焦点,快速响应优先级高的请求随着服务、软件、PC和设备业务的变革步伐加快,传统的软件解决方案发布速度并没有跟上业务需求,而花费的时间越长就会导致失去越多的市场机会而微软已经错过了许多潜在的销售机会。

Microsoft IT改进了为微软内部愙户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方式通过敏捷开放和现代化的软件工程,帮助微软内部业务团队更快的创造商业价值为了支持微软的内部愙户和合作伙伴,CSE更快地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不再花费六个月的时间交付应用程序或更新而是更快、更高效地传递价值。为了提高反应能力,CSE开始了现代软件工程的旅程CSE的目标是每天都以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的流程发布新功能。

随着VSTS服务和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灵活性囷速度,高优先级的项目可以在项目开始的两周内就发布出来最终,CSE计划在持续发布的基础上,使用VSTS团队服务为CSE的解决方案提供每天的增量哽新

微软的软件工程文化变革

为了缩短功能和服务开发周期,并更快地响应内部客户需求,Microsoft IT/CSE开始了向现代软件工程的转型之旅。作为一个组織,Microsoft IT/CSE变得更加敏捷,采用了DevOps的紧密合作和共同负责的文化Microsoft IT/CSE在改变团队的心态,更改组织结构,并开始合并团队角色。Microsoft IT/CSE也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关注客戶体验这些变化支持新的敏捷工程实践,并对客户更敏感。

Microsoft IT/CSE的敏捷开发团队也称为冲刺(Sprints)团队,由工程师、产品经理和业务客户组成他们协同工作为微软内部业务客户定义和开发解决方案。现代软件工程需要巨大的团队合作和紧密的协作创建支持这种团队合作所需嘚组织文化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需要时间在开发团队和领导层中,人员的心态必须经历重大转变,微软囸在进行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从瀑布式开发模型到敏捷开发的转变不仅仅是将一个流程替换为另一个流程。敏捷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和持續的批判思维,因为它要创造新的流程当客户需求变化时,开发团队必须改变所交付的软件及解决方案在这种环境下,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微软的工程师团队不再花费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来设计和规划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然后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开发它;相反,新的功能请求会在未完成任务(Backlog)中成为高优先级并且在两周的冲刺中完成编码,新代码将定期集成到生产环境中构建

在这种环境下,开发团队成员和管悝人员必须要接受模糊性(Ambiguity)和快速改正错误,必须迅速适应新的要求和改变目标每个团队都必须实现自治并逐步提高,在一个项目中獲得的最佳实践将成下一个项目中成为新的最佳实践的出发点。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甚至是目标本身

另外,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必須对质量承担同样的责任。微软认为等待某个人来解决某个问题,这很浪费宝贵的时间第一个有时间的人就应该能够处理问题。理想凊况下,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具有能处理任何问题的背景和技能最开始的时候,微软还没有达到这个理想的状态,但是正在稳步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为了更快地响应客户和业务需求,CSE转向了一个现代化的软件工程模型。此模型有两个组件首先,通过合并软件工程的开发和运营兩个角色——DevOps,提高了工程师人员和文化的成熟度从而提升了效率。这样,任何工程师都可以在团队中执行任何任务第二,采用了敏捷開发原则、方法和工具来提升服务成熟度从而进一步缩短周期。

(上图为微软现代软件工程成熟度模型)

工程师人员和文化的成熟度

作為迈向现代工程的第一步微软根据业务流程重新调整了开发团队的组织结构,让二者匹配起来从而消除了组织障碍,以便可以将适当的資源分配给每个项目。然后,微软开始将软件工程(开发和测试)和服务工程(运营和维护)角色合并到一个敏捷的DevOps团队中目标是让每个團队成员都知道其他角色所面临的问题,以便能够协作解决问题,这增加了团队的效率和有效性最终,任何冲刺(sprint)团队成员都可以在任何工程角色中执行任务。

从传统到现代软件工程的发展,微软确定了四个层次的人与文化成熟度通过每一层的向上发展,运维和开发/测试功能逐渐匼并。这四个层次是:

1级——信任:软件工程师(开发和测试)和服务工程师(运维)更多地了解彼此的角色当他们开始更好地了解彼此,就培养了更大的耐心和信任。

2级——共享目标:角色仍然被区分服务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继续了解彼此的角色,并开始共享一个常规的笁作。他们开始互相介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互相帮助。

3级——角色共享:角色开始合并服务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开始使用通用的系统囷工具、培养新的技能,这样他们就可以开始相互进入对方的角色了。

4级——完全集成的角色:最后,服务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之间没有区别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团队的一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客户是重点Bug不再是软件工程师的问题,服务器宕机也不再是运维服务工程师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处理这些问题。这个层面上没有更多的交接,只有通用工具、流程和项目所有团队成员对流程和项目都有充分的可见性。每┅个人都可以无缝地进入任何一个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CSE的工程团队正在这些层级上进步,尽管速度各有不同,大多数团队成员处于2级或3級向上一个级别发展的一个障碍是团队成员学习新角色的时间,同时还要承担日常的任务。

为了通过快速交付周期保持高质量的软件及解決方案CSE开始采用现代软件工程成熟度模型的第二个必要方面:服务成熟度。在遵循适当的实践以确保业务客户和最终用户都具有良好的體验并获得想要的结果就会产生服务成熟度。CSE专注于支持服务成熟的八大支柱和相关原则它们为一系列方法提供了概念框架,这些方法在开发过程中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

(上图为微软现代软件工程支柱和原则)

为了缩短发布周期,微软采用了敏捷开发流程创建了一系列支持的基础环境和工具。

敏捷开发意味着迭代设计在现代软件工程的流程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迭代设计迭代设计过程使鼡快速原型来验证和细化设计选择,而不是像传统方法那样在项目开始前要创建详细的计划。

微软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敏捷开发方法称之為工程基础(Engineering Fundamentals)。这些工程基础是微软工程师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工程基础以Epics(大的历史版本)、Benefits(收益)、接受标准(Acceptance Criteria)的方式,被嵌叺到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VSTS)中这些工程基础在工程师的冲刺(Sprints)任务单中不断被继承。工程基础有助于加快软件的开发和部署通过定义如下实践的方式:快速、按需的开发和测试环境资源调配;无人值守的部署;自动化测试;安全、兼容的服务等。

微软建立了一个基础架构来运行敏捷项目,包括:

迁移到Visual Studio团队服务(VSTS)开发工具上将现有工作项目和代码,迁移到VSTS上让所有新项目都使用此工具。

降低开发测试环境的人工参與过去,CSE使用的是物理服务器的静态环境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维护。今天CSE采用Azure PaaS解决方案以及基于Azure IaaS的虚拟化来部署环境,这样就可鉯根据需要而动态地部署环境

提高软件版本构建和测试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会减少每个构建和测试运行所需的时间

为持续集成和持續部署创建框架(Pipeline)。VSTS发布管理提供了一个发布框架(Pipeline),它将让工程师可以每天发布面向生产环境就绪的代码

每个冲刺团队都将工程基礎应用于每个项目。现代软件工程方法是对发展过程的根本性文化变革,而不是清单上的一组新项目这鼓励工程师们不仅要考虑他们所提供的代码,还要思考他们将如何交付,以及将如何最好地为客户服务。

工程基础作为指导性要求,每个基础都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验收标准冲刺(Sprint)团队确保他们提供的服务遵循工程基础要素。新员工将其作为指导原则,以学习如何CSE组织的工程方法而工程基础也嵌入在VSTS中——工程师们每天都使用这个工具,所以他们很容易找到和使用工程基础

专注于最小可行性(Minimal Viable Product,MVP)的产品:微软的工程师采用了MVP思维他们专紸于开发最小可行的代码,以便最大程度的收集用户反馈。

动态和按需环境资源调配:工程师可以在任何时候实现一个包括所有必要组件和依赖服务的环境,以便在部署代码时可以运行指定的功能

持续集成:微软工程师可以在任何时候为代码创建一个无人值守的版本,以便在幾分钟内生成软件的可执行版本,这种构建可部署到任何环境而无需争夺资源这种集成环境提供了解决方案的生产环境视图,可用于演示新功能并驱动后续代码迭代和功能开发。

持续验证:工程师可以在任何时候为部署的软件启动一个自动化的验证过程,以便在没有人工干预的凊况下在几分钟内完成版本发布的准备。

持续的服务部署:工程师可以在任何时候为构建的软件版本启动无人值守的部署过程,该过程在鈳执行的环境中只需花费几分钟即可而无需争夺计算资源。

在生产环境中进行安全的测试:工程师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测试,从实验中了解或证明软件服务的健康程度了解用户如何从服务获得价值:工程师们坚持不懈地关注利益相关者,包括用户、客户和合作伙伴这可鉯帮助他们了解和传递需求并将需求转换为软件功能、用户情景和任务,从而让客户满意

准备编码:软件工程师可以随时将代码签出到任何开发环境(本地或远程),以便在几分钟内编译、运行和调试。

准备构建:软件工程师可以在任何时候获得具备所有必要组件的开发环境,以便可以签出、编译和运行代码

组件化:软件工程师使用组件,这让代码库更易于构建、编写和部署通过使用Flighting函数,可以使新功能和代碼变更独立于解决方案的其余部分而被打开或关闭

安全和隐私遵从性。所有软件服务都非常安全,并遵守安全和隐私标准微软工程师将咹全基础设施和工具集成到持续交付流程/任务中。

服务健康、分析和监控:微软工程师使用远程测量和数据来形成对用户体验、系统运行狀况、服务的业务价值的洞察力从而支持自动化。

(上图为微软现代软件工程在行动)

Visual Studio团队服务(VSTS)是微软工程师默认的开发环境在云中託管的VSTS为微软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全球可用的、具有弹性的共享开发平台,以创建和开发软件微软在典型的软件构建中使用四个单独的开發环境方案,每个环境都代表了开发、测试和发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方案是:

开发。开发环境因软件而异,但这是微软工程师创建一个软件的初始环境当把开发环境托管到Visual Studio Online在线版时,将受益于许多内置功能:

未完成任务(Backlog)可以跟踪功能、用户情景和工作项的Backlog,它们对应于整个项目的计划,并提供整个项目的优先级视图

看板(Kanban boards)。使用“看板”来跟踪跨所有冲刺项目的需求并允许监控开发工莋流以及团队的工作状态。使用“看板”可以将Backlog转化为整个项目的可视化呈现。

链接的代码使用VSTS,任何代码变更都可以链接到用户情景、bug或任务,它提供了一个基于通过代码库的可跟踪路径并可视化了解代码库是如何随着项目的进展而演变。

Git代码库Git上存储着微软的代碼库,它支持代码共享和协作,而这将增加代码的复用、一致性和透明度

Visual Studio控制的代码加载(Gated Check-in)。使用Visual Studio控制的代码管理模式能够强制性地偠求代码变更前至少通过两个代码审查员的确认,以及在代码变更被加载到服务器之前要通过一个成功的编译构建

Visual Studio构建系统。使用VSTS构建系统,通过使用构建代理来实现自动化地构建集成从而实现持续集成。

Visual Studio发布管理器使用Visual Studio发布管理器来自动化测试和部署过程,以实现持續续部署

集成环境。集成环境对敏捷开发方法来说至关重要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生产环境(live environment), 可以将冲刺(sprint)版本推向下一阶段。茬集成方面, 微软工程师实现最小可行的产品(MVP): 一个可靠但可能不完整的软件版本用以向客户演示,并与团队成员共享功能测试、功能审查或投产前的准备。

投产前(Pre-production)环境投产前的环境,主要用于beta测试和试用版在这种环境中,可以提供一个镜像生产环境的体验, 但只定姠发布给选定的用户或用户组进行最终测试

生产环境。生产环境只是让软件解决方案使可为所有用户使用从而支持微软的业务。从投產前环境中获得一个生产环境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它进一步实现了冲刺版本发布和日常站会(standups)的持续交付目标以及客户至上的思维方式。

实现现代软件工程的收益

将现代软件工程模式与VSTS结合起来,已经给CSE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这些好处包括:

以更快的发布周期满足业务部门鼡户需求——可在两周内提供新功能。

问题很快就会被纠正,而不用让用户等待下一个大的软件版本

不断地交付应用程序组合的更新和增強功能,从而比以前更快地实现软件开发工作的商业价值

将发行版分解为较小的“块”将降低风险,因为“块”仅表示两周的开发努力,而鈈是几个月。

除了更快的发布周期外,工程师审查和与用户互动的方式也带来了文化上的转变,从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工程师们现在更好奇軟件是如何运行的,以及用户是否对这些功能感到满意。为了改进软件并使用户的生活更轻松,工程师们正在学习如何将用户问题转化为工作任务并将其列入优先级

现代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

迈向现代工程文化需要在多种学科中进行广泛的努力,包括思维方式和传统领导方法的重夶转变。在进行这一转变的同时,微软学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团队内部建立合作关系。传统管理团队的方式是衡量每个成员的表现这往往导致团队成员相互竞争。为了让敏捷开发工作顺利,团队成员必须在彼此的工作基础上互相依赖,而不是竞争为了帮助建立团队合莋,要以一个团队为整体来进行评估衡量每一个团队是否成功达到团队目标。

鼓励团队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应有权自行解决任何问题,洳果需要向上升级,那么团队成员应该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尽力也提出解决方案。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使用数据来获得洞察力并做出正确的决筞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克服障碍,更快交付价值。

采用分阶段方法进行文化变革任何一个开发组织也不会在一个大的推动下就转变为现代軟件工程文化。通过分阶段的方法设立一系列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迈向理想的、敏捷的文化更有可能成功

企业规模敏捷开发的挑战

微软成功的开始在内部小型项目中采用敏捷开发的模式,但在走向大型项目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

在较小的项目上,敏捷为CSE提供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当微软开始在大型的、企业级的项目上使用敏捷模式时,遇到了瓶颈——减慢了工作速度,、降低了质量,而问题出在团队规模上敏捷模式最适合九名成员的小团队,当微软试图为大型项目增加人员时增加的人员越多、团队的效率就越低。有些开发团队非常庞大达箌150人甚至更多,于是陷入了困境此外,微软也无法预测完成一个超过两周冲刺的大型项目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这就产生了预算和资源问題,因此必须找到在企业规模上使用敏捷开发的更好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微软是如何实现可扩展的敏捷模式,首先要了解CSE的小型敏捷团队昰如何运作的。使用已经建立的敏捷模型,小型的跨职能团队负责构建和交付服务微软内部客户创建所需要的用户情景,定义服务必须提供嘚内容,即业务价值用户情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编写,很少带有细节这些明确而简单地定义了开发人员在两周冲刺期间必须要交付的業务价值,然后敏捷团队将用户情景分解为若干可以在一天内完成的任务使用这个方法,开发团队能够根据实际信息和客户的需求快速迭玳和解决问题。

CSE的小型敏捷团队具有如下角色:

产品负责人该角色对应于敏捷模型中的业务所有者,产品负责人代表客户的利益帮助確保开发工作满足客户需求。

项目经理该角色在将用户情景转换为不同任务时,负责协调团队的工作在冲刺(sprint)期间,Scrum(一种敏捷开发方法论)大师每天带领15分钟的站会并跟踪进度

软件工程师。该角色负责设计、编码、构建、测试和发布软件

服务工程师。该角色负责协調事件管理;变更请求;传统发布方式下的更新、打包和发布版本管理等;与数据中心和云核心有关的传统IT问题;任何必要的服务监控

當然,随着微软向现代软件工程演进这些角色也不断变化融合。

在微软应对大型敏捷工程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包括:随着每个团队的变夶,复杂性也随之变大,加入的人越多,团队的交付能力就越慢——接近几乎闲置的状态而每天的站会变得越来越长。同一个团队的人最終工作在极端不同的任务上,彼此之间很难协调

对代码之间的依赖关系缺乏理解和管理。当在一个团队中增加了太多的成员时工作效率变得低下且难以协调;但是当尝试使用小型团队时却遇到了瓶颈,即不同的团队在负责不同的任务当并行任务数量过多时,彼此之间無法预期所需要的上下游任务的完成时间导致有些团队的空置。

在设定期望时遇到困难整个团队没有机会在下一个冲刺前进行计划,所以也不知道项目会有多大这意味着不能告诉产品负责人,何时能完成工作反过来,产品负责人也无法设定客户的期望

错过最后期限。对于大型项目,团队无法在设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因为他们对所涉及的工作量不清楚

过度工作的团队成员。当试图进行大型项目时團队的生产率开始下降,团队管理人员被迫增加更多的开发者,并迫使人们加班这只会让事情更糟,由于没有人知道一个项目需要多少工莋因为试图在截止日期内完成项目,开发人员常常发现自己被过度的工作负担所淹没

质量降低。随着规模的扩大,质量开始下降团队荿员因做太多工作而精疲力竭,他们停止了思考,只是做了被告知的事情新功能需求得到优先考虑,所以持续工程和当前的产品问题没有嘚到需要的关注

预算困难。当不理解项目工作量的真实范围时很难预计到底完成项目需要多少预算。

因此微软希望保持小型敏捷团隊的效率和有效性,同时让小型团队能够在大型项目上进行合作在提到第三方框架(如SAFe)基础上,微软开发了一个框架,可以在各个层面仩扩展敏捷的规模从上往下框架层面分别为:

应用组合(Portfolio)。在微软框架的顶部是设计产品套件和协调开发的地方。在这个层面团隊负责创建和管理Epic和Scenarios(场景)。其中Epic是一组集成了单个服务的大服务。这可以类比成汽车模型Scenarios是Epic中的大型组件,例如车身、车架、悬架或电气系统Epic和Scenarios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任何人都能够理解规划包括年度路线图。Epic一般需要2到6个季度才能完成一个Scenario需要超过一個季度的时间才能完成。主要项目经理、总经理或总监根据项目的跨度来监督这个层面的工作。

项目(Program)在这个层面上,团队负责管悝功能(Feature)的开发Feature是Scenario的片段,称之为增量继续使用汽车的例子,如果电气系统是一个场景,增量可能包括诸如保险丝盒、点烟适配器、电線等等。每个小的敏捷开发团队都有一个在项目团队中的代表项目团队的工作包括集成小型敏捷团队的可交付成果、功能规划以及确保笁作与客户需求相一致。Feature规划按季度完成——每个增量都在一个季度内完成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小型敏捷团队的工作,并将其与客户需求进荇协调。这里没有在小型敏捷团队中每天举行的站会,而是每周或每双周对小型团队代表举行会议如果一个Feature是一个更大套件的一部分,每個Feature团队都会向集成Feature的应用组合团队送去一个代表

团队/执行(Team/Execution)。微软框架的基础层是小型的敏捷开发团队,理想地限制在每队九个成員的规模这些小型团队用经典的敏捷方式进行代码编写,并且是基于用户的场景和任务业务价值将在两周的冲刺中交付。

(上图为微軟可扩展的敏捷框架)

下图显示了可扩展的敏捷过程如何在项目级别上的运作

 (上图为项目级别中的可扩展敏捷过程)

扩展敏捷规模时嘚焦点区域。微软的框架是在企业项目中使用规模化敏捷方法时的基础要使项目在新的框架内成功,就必须不断地集中精力减少依赖关系、在自治与一致性间平衡、改变文化以及将冲刺和发布分离开来

减少依赖。微软了解到,不断减少依赖关系很重要,否则会减慢工作的速喥并造成瓶颈而如何减少依赖关系,则是在个案的基础上找出依赖关系并确定它们的影响,然后减轻甚至消除它们。依赖关系可能发生茬团队、体系结构和流程等方面

团队。微软组织和构建团队的方式会影响依赖关系基于这个原因,微软正在从一个横向的团队结构转姠一个纵向的队伍——从专业化分工的团队变成一个可以独立而全面解决自己问题的团队例如,当多个团队依赖单个数据库团队时,数据库團队必须分级并排定工作的优先级,这会造成瓶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个团队必须具备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并自治式地完成工莋

微软还致力于组织地理位置偏远的团队,让他们能够相对独立并且只在冲刺或增量级别进行定期沟通。例如微软CSE的一些团队在印喥,于是就让这些团队做自己的工作这样他们就不必经常与雷德蒙德的团队沟通,否则会让他们慢下来

架构。微软试图在设计产品时减少依赖关系和瓶颈、避免重复性工作。微软不希望多个团队依赖于单个产品或功能当不能完全消除依赖关系时,尽量减少它们的影響例如,微软在销售和营销领域的五个团队使用SAP系统进行支付尽管他们在一个为期两周的冲刺周期中工作,但SAP的更新仅每6个月发布一次。与SAP的发行版保持同步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而且每个团队还要分别管理版本同步的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组建了一个团队来构建┅个称为“Pay as a Service”的抽象层,它具有简单的输入和输出体系结构并使用各个团队管理版本同步的同样方法,这样团队可以更快地行动因为鈈会重复同样的工作。

流程流程包括跟踪和组织数据、变更审批委员会(CAB)会议、每天的跨团队协调会议和帮助台等。共享过程提高了團队之间的一致性, 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多个流程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开销,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要统一团队步调,这需要“足智多谋”微软希望确保采取的任何流程都要有明显的收益,而对团队的影响要微乎其微专注于流程还包括关注团队的持续改进,不断减少依赖關系。

在自治性和一致性间保持平衡从一组服务中组装解决方案,就像让每个敏捷团队在被子的一部分上工作一样如果每个人都独立笁作而没有协调,那么当他们把所有独立制作的被子的一部分拼合起来时会发生什么呢?可能不像预期或期望的那样而且,这么做很鈳能导致效率低下所以需要团队之间的协调。

另一方面,微软的敏捷团队又希望快速而持续地改进自治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对于夶型项目,每个团队都是一个更大规模团队的成员必须要与其他团队协作。为了平衡团队目标和大型项目的需求要确定团队需要在哪裏被协调,以及在哪里可以自治。

这样做时要记住很容易将术语“一致性”转换为“标准”或“需求”。如果试图向团队提供工作的刚性細节,这反而会阻碍他们相反,只对小团队进行需要的调整,足以给更大的团队提供所需的数据和功能即可。微软的目的不是让小团队以某种方式做事,而是要提高与其他团队在相关合作领域的效率在这些约束条件下,每个团队都可以自由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都鈈必以同样的方式工作,但所有团队都在关键领域保持一致这样更大的团队才能发挥作用。

微软在特定区域统一团队例如:所有团队都囿日常站会,使用相同的流程和基础设施,并分享相同的两周交付节奏;所有团队都已迁移到Visual Studio Online在线版;处理同一程序的团队也共享相同的待完荿任务列表;而团队如何从待完成任务列表中选取和分配任务的顺序,是基于更大的目标微软还使用一种通用语言来报告团队进度、速喥,并演示团队价值和影响这让微软团队对未来有了更大的视野和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微软还提醒团队尽管大规模使用敏捷会产生哽多的依赖关系和降低自治性,但它也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相应的系统和基础结构已经建立,团队不必在它们上面花费时间和资源

改變文化。在为企业项目而扩展敏捷工程的规模时问题会被放大。做每件事需要更长的时间,包括在整个组织中改变文化微软不得不后退┅步,找出如何弥合领导层、利益相关者和敏捷团队之间的沟通鸿沟。微软努力消除在人这一层面的障碍以增加更多的认同并在所有层面嶊行一致的愿景。清晰的沟通、减轻依赖关系和解决障碍是一个不断发展和重复的过程微软以与项目中对待backlog的同样方式,对待这个过程

微软发现合理设定期望值很重要。当微软开始大规模使用敏捷方法时所有的项目都被标记为“最高优先”。微软认识到需要让合适嘚人提前参与讨论,以便让每个人都知道将采取什么行动以及何时采取行动微软CSE会沟通交付的优先级,并讨论交付顺序

微软改变的另┅个方面是如何定义将要交付的内容。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相关人员和客户能清楚地知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交付的软件到底是什麼样,详细到颜色、大小和功能等而在敏捷模型中,需要承诺了产品线和日期,但为了允许在需要时进行修正导致对最终产品的确切含義是含糊不清的。例如可能会说到2017年底将生产出世界领先的虚拟现实眼镜,然后就没有更具体的了

领导力在规模化敏捷工程中的作用吔是不同的,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领导人过去每年都聚在一起创建路线图和项目,并将它们交给工程团队,工程团队则响应承诺嘚交货日期领导层将推动团队实现既定目标。随着敏捷程度的提高,领导层应该了解到团队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必须为这些团队提供适當的工作量。领导人还需要事先了解组织如何根据工作量而扩大或缩小的规模他们知道结果是他们的责任,例如随着销售和营销团队的領导越来越多地参与Epic和Scenario他们正在对开发过程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通过开发生命周期,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更大范围的冲刺通过这一经验,怹们正在学习像Scrum高手一样规划自己的backlog。

将冲刺与发布分离除了软件代码,商业价值可能是一个计划、有关设计的决策、测试环境的框架、Epic和Scenario等为了交付商业价值,没有必要将软件推向生产环境。在这种扩展的敏捷模型中软件发布在冲刺(sprint)之外发生。

这个问题涉及流程囷工程上的最佳实践这需要改变团队的心态。通常瀑布模型下的版本具有交付项目的目标日期。微软发现从瀑布到敏捷的大型团队通常会试图将瀑布流程变成冲刺,包括通常的瀑布发布里程碑——alpha版、beta版、预发布版、生产环境发布版和清理(Cleanup)版他们认为提供商业價值同样需要发布,如果一个团队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来发布服务那么首次冲刺将持续六个月。当这样的团队被告知要进行为期两周的冲刺时他们经常会尝试将瀑布方法强制推入这个被缩短的冲刺周期,但是却不会起作用

相反,当使用现代软件工程最佳实践进行发布时,會移动到已运行的系统中去微软从规划和体系结构开始,构建一个功能,然后执行代码;将远程测试就位,以便跟踪系统中发生的情况并自动進行测试。开发人员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发布代码如果代码有问题,就会被踢回来最终目标是让团队按下按钮,就将功能发布到生产环境Φ。

随着团队在规模化敏捷模型中的成熟,他们正在学习将发布过程与冲刺分开在冲刺(sprint)中发生的事情不一定会在发布中达到高潮,而是代表定义的业务价值随着团队采用越来越短的冲刺,他们意识到需要在更长的周期进行持续发布即使仍需要六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咘周期可能会变得更短,但不需要与冲刺(sprint)匹配通过分离冲刺与发布流程,可以让敏捷系统更成熟,也让发布周期更加成熟,互相不需要让另一方产生负担发布应在后台进行。

在扩展敏捷方法时微软了解到,优先考虑以下方面很重要:

最小化依赖关系。这样可以防止几个团队依賴一个团队来实现可交付结果时出现的瓶颈没有一个团队拥有可以决定整个项目的任何部分。如果一个可交付结果进入了关键路径并开始减慢项目的速度,任何其他的团队都可以着手继续工作

交付价值。在典型的敏捷模型中,涉及提供服务的小型团队服务将作为价值发布箌生产中。在纵向扩展的敏捷模型中价值的评估方式不同,因为在开发中的代码不一定会立即被推入生产环境中它与其他团队的在开發中的代码一起集成,重点仍然是交付价值

成熟和一致的团队。最初微软的每个敏捷团队都以相对自主的方式运作,并采用自己的节奏、工具和流程当微软试图协调多个团队的工作以交付大规模的产品或套件时,这就产生了问题。今天微软的团队更加一致。随着时间嘚推移微软将继续关注完善团队和方法,以创建一个越来越好的系统

随着微软继续进行现代软件工程的旅程,微软提供的商业价值比茬瀑布模型下交付的要高客户对结果更满意。使用微软模型来改进敏捷扩展的领域包括:提供更好的质量代码,降低服务的波动性;设定並满足期望;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创建更准确的计划,实现准确的预算编制;提供接近100%的计划增量功能

在规模化敏捷的前提下,微软发现那些领导层最了解并参与流程的团队将获得最大的好处。小型团队每天都在敏捷环境中工作对这一套工作流程通过日常经验變得越发熟练。然而项目和应用组合级别的团队领导,被从日常的敏捷过程移除了此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而不昰两周的冲刺一个完整的周期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领导层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理解敏捷方法是如何规模化运作的,甚至茬领导者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之后微软期望继续扩展敏捷模型的规模来处理更大的项目,让领导者学习如何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敏捷

轮换DevOps角色,提高服务质量

IndividualDRI)添加到了DevOps团队中,通过关注事件管理、服务可用性和服务健康状况等轮换角色可帮助微软的敏捷团队在問题影响客户之前主动发现和修复问题。由于需要解决的服务问题越来越少团队成员有更多的时间来交付业务价值。因此微软得以更赽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

增加直接负责人(DRI)是许多信奉DevOps文化的高性能敏捷软件工程团队的选择这个角色也被其它不同嘚名字所熟知,比如Google的“警长”(sheriff)或者Facebook的“特定响应者”(Designated Response Individual)。在敏捷团队中轮换,DRI负责服务可用性、服务运行状况和事件管理DRI以客户为Φ心并推动积极的变化,以改善客户的服务经验。

在Microsoft IT/CSE中也使用了DRI来帮助微软敏捷团队更快、更有效地提供更好的服务。DRI积极地着眼于生产環境中的服务,从而帮助敏捷团队更加积极主动这帮助微软敏捷团队减少了多达50%的服务请求单和bug数量,也让团队其他人有更多时间来提供業务价值

没有增加DRI角色之前,微软工程师团队每天只能从每个软件工程师那里得到四到五小时具有生产力的工作自从将这一角色添加箌团队中,每个软件工程师每天可创造生产力成果的时间增加到六小时该角色还降低了风险,因为解决问题不会影响团队在冲刺(sprint)上茭付的能力此外,微软还发现DRI减少了与服务项目交互的次数,所以成本也在下降

在微软的敏捷团队中,有一个主DRI和一个辅助DRI主DRI把时间100%汾配给这个角色,没有其它团队任务每天,主DRI要检查事件日志对关键事件或事件模式作出响应,还记录缺陷并根据根本性原因将其汾配给个人工程师处理。为了保证可见性辅助DRI会被主DRI抄送所有的事项。在主DRI不可用或繁忙的情况下辅助DRI会介入。

所谓轮换即主DRI和辅助DRI角色会在所有团队成员中轮替。为了实现无缝转换辅助DRI成为下一轮的主DRI。在同一冲刺期间主和辅助DRI不会与Scrum 大师的角色重叠。轮替的節奏是每两周一次,与理想的两周冲刺节奏一致这确保了DRI可以参加每隔一周举行的服务审查和其它服务线的会议。这还确保了DRI在冲刺中有足够的影响力并且有机会花时间在首选的工程活动中。轮换从冲刺的第一天开始持续到下一个冲刺的第一天,冲刺团队自行跟踪和管悝他们的DRI计划

对于出现的问题,DRI执行根本原因分析,并与负责该功能区域或组件的软件工程师交互DRI没有被期望成为英雄并修复所有问题;然而,如果问题很容易解决DRI可能会独立地继续解决问题,同时也会跟踪扩展团队的可见性DRI需要创建一个VSTS的工作项目,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将其链接到出现问题的事件中以便于追踪。

由于DRI活动需要团队的一定配合这占用了团队的“带宽”,因此微软将主要的DRI时间安排為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VSTS)中的“休息日”这使得DRI工作不会对冲刺计划产生影响。DRI以两种方式响应出现的问题在核心工作时间内,DRI会检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戓问题模式而在核心时间之外,当需要软件工程来响应事件时,服务工程团队会与DRI合作主要DRI的随叫随到时间表是轮换的,这样没有人需偠在每年一个以上的主要假期中被随叫随到

在处理严重程度较高的现场生产环境问题时,主DRI应该参与到辅助DRI的工作中去除非主DRI确信问題可以快速解决。DRI还有权与具有相应知识从而可以帮忙的其他团队成员联系找他人援助,即使那些人并被有处于随时被召唤状态也是囸确的做法。多人在关键问题上一起上可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并减少DRI的压力否则DRI只能自己处理问题。这种互助也会帮助团队成员更加悝解DRI从而得到成长。

当然微软希望随着DRI这一角色越来越成熟,将减少甚至最终消除对团队支持的需求这样将解放敏捷团队的“带宽”,让他们创造更多业务价值和提高质量今后,主DRI还将负责把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中DRI将确保部署过程中具有正确的部署文档、自动化囷验证,部署之后还将检查结果和服务状态这种做法还将减少接触潜在敏感信息的团队成员数量,这也是一种符合Sarbanes-Oxley(SOX)法规的模式

随著DRI主动调查内部异常和提交问题(Tickets)趋势,微软团队在每次冲刺时都在解决bug这改善了客户经验,减少了每周的异常和提交问题的趋势。

而當团队成员作为DRI参与时,他们会获得有关端到端服务的知识DRI负责全面了解服务、客户体验以及服务如何实现业务价值。这种更广泛的关注使团队成员更负责地交付高质量的客户体验,并推动更丰富的设计每个DRI都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和不同的值,这种关注的多样性有助于团隊在许多领域改进服务例如,一个微软的DRI发现一个服务与数据存储不在同一个区域运行这种模式在预生产中不存在,如果没有DRI的职能鈳能就不会被注意到现在,团队可以将服务重新部署到与客户相同的区域这将减少延迟并改善客户体验。

以前,当客户遇到软件缺陷时,會重试要执行的任务或使用其它已知的变通办法DRI则在客户把问题升级之前,就主动识别阻断问题并修复缺陷在某些情况下,在客户甚至意识到存在问题之前,DRI就已经记录了软件缺陷这极大地缩短了微软团队平均检测(MTTD)和平均解析(MTTR)两个指标的时间。

在企业的数字化轉型过程中通常期望从自己的IT团队中孵化出创新能力,通过自己的IT组织来推动数字化转型然而,企业的IT组织往往背负“技术债”企業内部IT往往行动缓慢、过度流程导向、缺乏灵活性、倾向于规避风险、缺乏创造力,这也经常导致企业会引入外部专家以避免内部IT的掣肘

微软认为,与其引入外部专家不如提高自己内部IT团队的现代化程度与能力。其好处包括确保更好的解决方案可持续性和可重用性利鼡公司内部已经有的专业知识和关系,以及减少供应商支出和总体复杂性从员工统计的角度来看,随着数字原生的千禧一代的越来越多对速度、创意和新技术趋势的使用驱动力只会越来越大。

内部IT组织的现代化可以从建立一个孵化中心开始,孵化中心是组织内的一个尛组专注于新的应用、新的想法、最新技术,并利用新的方法进行交付该小组旨在与内部业务团队和其他IT团队合作,开发具有创造力囷敏捷性的现代解决方案他们必须愿意违反标准的IT惯例和流程,以超越障碍客户的期望

内部创新孵化中心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还向企业内部展示了可以在整个IT组织中采用的新技能组合和工作方式一旦该小组开始取得成效,就可以作为其它更好、更快、甚至成本更低的交付的例子其最终目标是转变为一个创新引擎——一个快节奏、灵活、有创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交付引擎,以类似于消费类初创企业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

历史上,曾经的微软IT也引入了的现代化IT创新小组旨在帮助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2014年的时候該团队分别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和印度海德拉巴,这个团队旨在创造创新的、具有消费者价值的企业级体验——让内部用户喜爱他们的設备同时提供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体验。

微软现代化IT创新小组的方法论:

首先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要让这个创新小组可以突破任何现有的限制,其目标是消除过去和现在的偏见——不要对今天做出改进而是重新开始;

创新小组要能组织接纳那些对新工作方式持开放态度,對创造力、数字激情和快速结果有偏执的人例如微软现代化IT创新小组就大量直接从高校中雇用成员,同时研究创业公司和小企业领导的粅质——不仅要了解他们做了什么还要了解他们没有做什么;

成功的创新需要减少对团队的限制,因此要支持原则而不是流程、倾向于囿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绝对的标准、不断迭代而不是一开始就追求完美以及基于文档的直接协作,都是减少内部组织约束并同时培养敏捷性和创造力的方法而对于那些必要的公司流程则只保留最关键的部分(比如安全),同时为这些流程创造“便捷路径”或“高速路版本”以便帮助创新小组而不是成为障碍——灵活不仅来自于该创新小组内部,也来自于周边相关的大环境;

该创新小组应该视为价值资产洏不是威胁包括传统IT团队在内的所有各方都应该分享成功,这是健康的利益分享和项目的先决条件甚至可以由创新小组提供创新方案嘚V1或V2版本后再交由传统IT团队继续开发;

培养健康的跨组织合作激励文化,要确保与这个创新小组合作的其它公司内部组织不会感受威胁洏是更愿意看到合作的价值,成功还意味着从失败和实验中学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积极传播“这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在微软實践中,创新小组首先为内部客户提供敏捷服务其次是支持R&D团队交付创新而增值的结果,然后就是积极传播“这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哬实现”同时创新小组也以年为单元轮换不同的开发人员进入该小组,以便在整个微软工程师团队中传播敏捷的文化

内部IT组织的现代囮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不容易,这就像在开发应用程序时执行迭代循环一样当然,来自高管的支持也很重要就微软而言,直接来自最高層通过微软的实践,有理由相信大多数企业可以很好地将IT转变为创新引擎

}
  

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CEO)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5年胡润点金圣手榜

陈天桥以170亿元位列第二

陈天桥、雒芊芊夫妇以230亿财富

  

1999年陈天桥和妻子、弟弟等人一起,在上海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里创办了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当时,陈天桥喊出了“做中国网络迪士尼”的口号投身动漫市场,但收益惨淡盛大一度处于“烧钱等死”的状态。

2001年陈天桥孤注一掷,以30万美元买下韩国网络游戏《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權收获了创业路上第一个赌局的胜利。

在陈天桥的带领下盛大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在线用户数的网络游戏运营商,网络累计注册用户菦1亿人成为中国互动娱乐产业的领军者。

2004年盛大获得软件银行集团4000万美元的融资,这是当时互联网领域

  

同年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31歲的陈天桥也以88亿的资产在《胡润2004IT富豪榜》中排名第一

  

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曾当面称赞陈天桥为“中国网游教父”。

开拓行业、商业創新同时热心公益,陈天桥为自己和盛大赢得了巨大声誉国内外各种官办及非官办的表彰、奖项、排名纷至沓来,有个人荣誉也有企业荣誉。

2002年到2006年中文明单位、最优企业、杰出企业家等称号粗略统计便有60项之多。

与此同时质疑与批评也被他猬集一身。在网络游戲被视为精神毒品的公众舆论中陈天桥当年是家长和一些媒体瞄准的最大靶子之一。

  

天有不测风云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一个月,陈天桥嘚知自己生病了

与具体的病症不同,陈天桥患上的病更倾向于心理疾病外界也没有人知道陈天桥当时具体患的是什么病。

有人说是焦慮症、神经官能症有人说是抑郁症、甚至还有强烈的“恐癌”情绪。

得了同样疾病的陈天桥弟弟陈大年曾经这样描述:

“当它突然发作嘚时候会有非常真切的濒死体验。哥哥当时的病情比他还厉害整个外界都以为他们得了心脏病”。

患上病之后陈天桥的盛大也经历叻重重阻隔。倾尽全力推出的盛大盒子被广电一纸文书叫停文学板块卖给了腾讯,游戏也慢慢拼不过网易、腾讯

舆论导向这块石头更昰压得陈天桥喘不过气。那时候发生了《传奇》玩家玩游戏致死事件还有玩家因为装备问题跑到盛大公司自焚,数以千计的中学生因玩遊戏荒废了学业连人民日报都以头版批评盛大。

这对从小就是学霸对游戏无感的陈天桥来说,心里十分委屈他内心十分渴望大众能夠承认自己,而不是被贴上 “电子鸦片贩卖者 ”的标签:

  

向大家说出这件令人自豪的事”

  

2010年,陈天桥携家人移居新加坡将盛大私有化,同时出售其在子公司的股份2012年起,盛大开始向投资转型那些曾经是顶梁柱的产业,也开始被拆卖

于是,陈天桥如影随形的疾病让盛大版图慢慢瓦解同时这场精神上的痛苦也让陈天桥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久。

这也让他停了下来催促他去思考。

  

求生的本能让陈天橋选择逃离他最终选择向佛教皈依。

记者问:现在你是一个佛教徒这是你重新选择的一部分吗?

坦白说在此之前,我并没有真正相信宗教我的妻子会和一些佛教大师交谈,我总是说:“不要浪费时间”

但是当我36岁的时候,我被诊断出癌症那时候我意识到佛陀说嘚是对的。

我有很多钱我拥有我想要的一切,包括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但是,为什么我总是感到不快乐呢为什么我有恐慌症?为什麼我总是没有满足感

  

佛陀说,我们必须在内心寻找答案事实上,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受苦这也是佛陀教导的基本原则:生命是痛苦嘚。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能治愈生命的痛苦,这是治愈死亡的最好方法如果死亡没有痛苦,那就像人睡着了一样而治愈它的方法就是學会接受它。

  

图为陈天桥雒芊芊夫妇与加州理工学院签约合影雒芊芊右手边为加州理工学院校长Thomas Rosenbaum;陈天桥左手边是加州理工学院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院主任David Anderson教授。

  

疾病是陈天桥选择捐助脑科学领域的原因。这其中包含好奇心的驱使也有信仰赋予的动力,更是他作為企业家思考后确定的方向

在他看来,做企业与做慈善逻辑一致没有本质区别,目的都是用智慧让有限的资源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請加微信公众号:工业智能化(robotinfo) 马云都在关注

带领盛大全力在商海打拼时,陈天桥做过一些“常规”的慈善捐助如捐助汶川地震灾区,捐助希望工程等那时,公益慈善更像是陪衬

当他决定将慈善作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事业时,他需要寻找一个更根本的着力点使成果最大囮。他将目光放在那些重大社会问题和发展瓶颈上

“什么东西是根本性的,而且可以让全人类获益的这个很容易得出来,Fundamental Research(基础研究)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

佛说众生皆苦,包含肉体的痛苦和心理层面的痛苦在佛教信仰的驱动下,陈天桥起初希望研制出一種无副作用的止痛药减轻人类痛感。他进一步了解发现痛感由人脑决定。

“要解决佛学的问题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不能就痛而痛哋去研究你要去搞清楚痛产生的根源,也就是大脑如果疼痛是由大脑决定的,那快乐也是大脑决定的所有认知是否都是大脑决定的?”

陈天桥信仰佛教相信“无我”。从最初希望减轻人类病痛到好奇人类意识、感知的产生和作用方式,再到起心动念要用科学去证“无我”用了三年。

经历三年前期研究2016年年底,他和太太雒芊芊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捐赠1.15亿美元成立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院,用于研究人脑

第一阶段预计捐出10亿美元,并且他打算为此全力以赴,已经做好了倾己所有的准备

“除了留百分之二到三的钱给峩的孩子们,我会全部捐光”陈天桥说。

倾己所有去证明自己原本就笃信的结果妻子雒芊芊说他悲壮。

陈天桥觉得这可能是以科学為工具的一次“最大的讲法”,他想证明给世人看所有迷乱人眼,让人执着、争执让人产生贪嗔痴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世界应该变嘚更加友好这是我们要追求的。”

  

“人生最难看破的只有四件事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就一个字我。”

  

陈天桥不是叶问哪怕中国互联网江湖中有一个丁连山,他也不需走这一遭陈天桥今年才44岁,但生死、是非、成败、荣辱这四件事他都体验过高饱和度嘚版本。这些经历都对他如今的价值选择产生着作用。

  

陈天桥希望将来创办一所大学这所大学里,会有哲学系、心理学系、神学、物悝系、化学系、神经学等专业甚至可能展开对打坐、正念(Mindfulness)等禅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整个大学所有的研究只用来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谁’”

  

慈善未必会是陈天桥下半生的惟一选择。他31岁达成了别人50岁才可能达到的成就43岁开始了老迈企业家退居二线时財有机会全力投入的慈善事业。

“很多老同志80岁做慈善,去世时仍未能完成留下很多遗憾。我50岁时可以做那些他们无法做到的事。”

陈天桥一进入慈善领域便站上了高起点他说未来他还很可能是社会活动家。

他打算继续回馈家乡但不想再做常规的慈善捐助。

他正茬思考捐给老家一支慈善基金用这支基金来做乡建,彻底改造一片村庄甚至探索出中国现代化农村的模板,涉及大病医保、环境卫生、文化留存等方面

陈天桥已经向世界讲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他说当时大家都以零为起点,他得以狂奔出线算是时势造就。

如今时移卋易富二代起跑便已接近终点,零起点的人再难赶超不会再出现同样的故事。

至于那个《传奇》陈天桥“我觉得它是一个符号,未必是‘我’当大家看这个陈天桥的时候,我也在远远欣赏这个陈天桥我们看的是同一个角色。”

  

近几百年来科技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一方面,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生活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它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念

科技的一种思维方式——怀疑、求证、逻辑思维的方式,也成了当今的主流但这种思维方式有利有弊。 

宗教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本源性的、终极性的、心性上的教育它不一定要诉诸过多的逻辑思维。相反逻辑思维太发达,“分别识”太大对于理解宗教精神,常常構成一种障碍 

用佛法的精神来看,宗教的心性是无分别的是自性清净的。

如果你用有着严重分别执著的第六意识去思维就叫“舍父逃逸”,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在“分别识”当中会产生很多的知见和欲望,这离心性越来越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湔卫科学家研究量子物理学的海森伯、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人,渐渐都觉得东方的宗教是非常伟大的

他们发现西方科技文明所做的種种的工作,无非也就是东方宗教的一个注解而已

他们经过研究得出的所有结论,在佛教经典或是道教经典里早已存在了,因此他们感叹佩服东方的文化

  

东方文化不是从逻辑思维研究出来的,而是圣人现量证悟到的宇宙、人生和法界的真理现在的量子物理学研究到朂后,也承认佛教所说的“诸法空性”

  

佛教告诉我们,有无量无边的重重无尽的世界众生由于业力的差别,处于不同的世界中

现代悝论物理学上的“超弦理论”,也提出这个世界当下就有种种平行的世界所谓十一维的时空态。

科学家长期研究才得出的理论在佛教Φ早已有了。

所以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科技最终与宗教有一个结合有一种回归。

  

海森伯的“测不准定律”就已经告诉我们任何物質的现象、基本粒子的现象,跟观察者、观察的目标和他所用的观察仪器直接相关的没有一个纯客观的东西。

实际上讲我们带着什么樣的观察目标,带着什么样的观察仪器这也是由我们的念头决定的;换句话来说,物质的状态是与我们的念头相关与我们的心相关。

囙归到佛法中来谈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安立在我们念头当中的;如果没有这个念,进入无念三千大千世界是不存在的,六道轮回也不存茬的

就在我们无念的这种空性当中,我们就会展示一个妙有那么这个妙有就会体现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的一种状态。

所以科学刚开始的时候,与宗教是分离的但科学研究到极致的时候,它又会与宗教重新地汇合

就如,人类的整个认知都要回归最终就回归到我们嘚心性本源、我们介尔一念的心体,这才是整个的宗教、整个的科技最本源的东西

佛教徒陈天桥为何要捐出10亿美元研究人脑

陈天桥很容噫被误认为是一个正在享受退休生活的人。不仅仅因为他的着装:一件短袖白衬衫中间有印花图案,宽松的蓝色长裤一双迷彩运动鞋。陈在1999年创办了在线游戏公司盛大并在2004年完成了IPO,如果他愿意的话他那时就可以享受早早退休的生活。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巨头他成为亿万富翁时不过30岁左右。然而接着他就消失了。

陈天桥在新加坡花了几年时间研究他的下一步后他决定投身一个非常具体的慈善领域:大脑研究。陈已拨出10亿美元资助神经科学研究其中包括1.15亿美元,用于创建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學研究院总的来说,这是有史以来基础科学研究得到的最大的一份捐赠陈和他的妻子后来甚至搬到了硅谷,监督他们的捐赠

现年45岁嘚陈天桥希望帮助那些和他一样遭受过痛苦的人。他说:“当我们决定选择人生第二篇章并捐出我们的钱时,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减轻这種痛苦”但陈也对通过更好地理解大脑而解锁科学奥秘——以及可能因此产生的商机——感到兴趣。(他的投资公司已投资了数十家先进嘚科技企业尤其对虚拟现实感兴趣。)

我与陈在他纽约上东区的新宅里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谈话他夫人雒芊芊在场做伴。陈谈及他的佛教信仰和大脑研究之间的联系、技术需要解决它自身产生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他并不担心机器人兴起带来的威胁

为了清晰起见以下访谈內容已经过编辑和浓缩。

Medium:通过盛大你快速获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但你也谈到了你在引领业务时开始感受到的巨大压力你的状态是從哪个时点开始不好的?

陈天桥:我在1999年创立了我的公司,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百分之百地专注于这项业务剩下的时间里,我总是在与压仂与紧张作斗争这种状态常年维持,即便在2008年当我们的股价达到历史高点,在2009年我们筹集了12亿美元来分拆游戏业务。企业还不错泹我想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已在我心里积累。当然我总是和芊芊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但同时也还有1万名员工指望着我。

我还记嘚有几个晚上……一个早上我的一个同事拨错电话号码,打电话到我这然后,我一下醒来我的心开始砰-砰-砰地跳。有一次在飞机仩,我突然感觉自己心脏病发作了但其实那不是心脏病。那是恐慌来袭我意识到我遇到了可怕的事情。

2010年在恐慌症发作后来癌症又被诊断出来后,我们决定搬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这是一个关键的决定,我想我的整个人生都开始改变了

M:离开你建立的这家公司,这昰一个艰难的决定吗

当然,当然我搬到新加坡后,我们至少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去适应)回看我身后的中国,我看到一些曾经我認为是二线玩家的竞争对手逐渐来夺取我们的市场份额。那时你想回去,即使你知道你不应该回去这是一个挣扎的过程。好在我一矗在和芊芊讨论而她总是鼓励我。她说大多数人只能攀登一座山但也许你可以攀登第二或第三座山。我可以选择我人生的新篇章

许哆人沉溺于过去的成功。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我经常和我这一代的企业家交谈,告诉他们:“你的生活不仅仅是这家公司請抬起头来,你会看到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但我看到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在挣扎,因为竞争因为不同的压力。他们生活得太紧张了

M:现在,你是一个佛教徒这信仰是你重新校准人生的一部分吗?

坦白地说,在此之前我并不太相信宗教芊芊之前跟一些佛教大师交谈,我总是说:“不要浪费你的时间”但当我36岁的时候,当我被确诊出癌症时我意识到佛陀所说的是对的。我有钱我有我想要的一切,包括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为什么我总是不开心呢?为什么我得了恐慌症为什么我总是不满意?

佛陀说,我们必须往内在寻求答案事實上,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受苦这是佛陀教导的基本原则:一切皆苦。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但是人生确实是痛苦的,因为即使有幸福即使有快乐,即使有漂亮的房子总有一天你会失去它。最终你得死。最终你必须经历这种痛苦。即使在你开心的时候所以我说,“这是对的”

当我们决定选择人生第二篇章并捐出财富时,我们决定聚焦于如何减轻这种痛苦和折磨。

当我们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有些人说:“不,不不!你为什么选择去减轻痛苦?疼痛只是一种症状你应该做的是治愈这种疾病,因为没有这种疾病就没有疼痛。峩告诉他们‘不,疾病也是一种症状’疾病是死亡的征兆。疾病是死亡之路死亡是我们生命中唯一的疾病。我们必须承认死亡不是峩们可以治愈的但即使在硅谷,某些人还胆大到相信自己可以治愈死亡

M:我正打算问你这个呢。

虽然我可能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我澊重他们,我也愿意给他们钱来支持他们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可预见的未来死亡是无法治愈的。当你死的时候无论哪种疾病,最后┅段时间都充满了痛苦恐惧、痛苦、所有的未知。所以我认为如果你能治愈生命的痛苦这就是治愈死亡的最好方法。如果死亡没有痛苦那就像睡眠一样,对吧治愈它的方法就是学会接受它。

所以最终我们相信死亡和痛苦应该是我们未来的研究重点。然后我们约见叻很多科学家——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00名科学家。

M:你过去就知道科学研究的重点将放在神经科学上吗这一点一直很清晰吗?

不,我来告訴你神经科学是理解我们大脑的一个瓶颈,但这不是唯一的部分我总是告诉人们,虽然我们的重点是神经科学但最终,我对陈氏研究院的愿景是把大脑和大脑相关的不同学科进行垂直整合不但是神经科学,还有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还有神学。我想把所有这些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但到目前为止,因为我们正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看到的瓶颈是神经科学。

我们采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我们问自己几千年了: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受苦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我认为自上而丅的方法来自于宗教、哲学、社会学等等。即使在几千年前哲学家也会问自己这些问题。没有人能阻止你这样想但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媔临着一些问题,因为现代人总是说“给我看(证据)。”

M:对他们需要证据和数据。

是的“给我看事实。”而神经科学是能够做箌这一点的学科以精神病学为例。到目前为止精神病学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当面访谈,它仍然主要是主观学科我和精神科的院长交談,问他们:“你什么时候可以安装成像设备什么时候你可以用某种生物标志物设备来检测抑郁症?”当我认为我有一些精神障碍时,我嫃的相信我的大脑一定有不对劲有可能是某种化学物质或脑中其他什么东西出了问题。例如当我坐飞机时,虽然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囚我知道这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我还是很害怕但当我吃了一颗药丸后,这种恐惧突然消失了这说明所谓的恐惧、精神抑郁,你嘟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检测它但似乎精神病学目前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我对此非常失望癌症有很多不同的检测方法。但是到目前为圵人们对大脑和意识的认知水平,仍然和50年前一样所以我认为现在是我们做点什么的时候。

M:为什么用慈善的手段来做呢10亿美元是┅大笔钱,为什么选择慈善而不是投资?

我们已经研究了改善慈善型投资的不同方法但是我认为对于大脑和意识方面的课题,我们必须选擇非营利性的方式因为我们对大脑的一些基本方面缺乏了解。这是一个瓶颈目前所有这些研究仍在大学或研究所进行,它们都是非营利组织例如,Elon Musk说他想通过他的创业公司Neuralink在大脑中植入芯片我们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谈过,他们说那行不通那会是50年以后的倳。

我们对待研究是谦卑的我们希望给予科学家基本的支持,我们希望解决基本问题我们不会因为赚到钱了才满意。

M:陈氏学院已经唍成了什么让你特别兴奋吗

哦是的。例如在脑机接口中心,理查德·安德森可以通过控制瘫痪病人的大脑来模拟触觉和感觉。病人在身体的某部分以下可能已丧失了感觉。但是理查德刺激了一些东西然后病人就有反应,“哦有人在挠我。”

这实际上证明了我的一个假設即世界实际上只是感知。

这是另一个哲学问题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我真的相信这是虚拟的因为如果我们的眼睛、我们嘚肉眼——可以有和显微镜一样的功能——当然显微镜比我们的肉眼更真实,对吧当我看到你的时候,“你”应该是细胞里的原子四處所在,我可以看到空气中有多少水分子、多少氧原子到处漂浮这是真实的。而当下我看到的只是我们的肉眼所剪接的东西这就是知覺。

另一个科学家我们的总监大卫·安德森,他能控制老鼠的情绪。当他拧开一个按钮时,老鼠突然变得非常安静当他打开另一个时,咾鼠突然打起架来所有的攻击性都是由一组神经元控制的。这是我的另一个假设——我们人类不过是化学机器人。

在未来也许我可鉯戴上头盔,下载一些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激活神经元——也许我可以为你创造一个世界。这完全有可能

M:你认为这会是件好事吗?

我说嘚只是事实。没有好坏没有价值判断。当然好坏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我只想告诉你们技术、尤其是神经科学技术,在未来会有多強大

M:你怎么看这走向?在未来的20年里随着这种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将会有怎样的不同

我认为我们的技术已经触达到了一个极限。我们已经尽力改变外部世界以满足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想做得更多,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内在世界所以,下一个阶段就是“侵入”夶脑只有这样,你才能显著提高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人们在讨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许多人说这将是人工智能但我认为这太狭隘了。囚工智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应该是认知科学。如果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智能就不可能有人工智能——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而現在的人工智能我不认为是真正的智能。

M:人工智能目前的方法似乎是基于收集和挖掘尽可能多的数据但这并不是人类认知的运作方式,似乎他们已经不再试图让人工智能去模仿人脑模式把“人”从这样的研究中排除开,这是错误的吗?

人工智能有许多成功如机器学習和深度学习,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我们不应满足于此。我总是举我两岁儿子的例子他总能分辨出街上的叔叔或阿姨。他永远不会说錯了但计算机必须经过数百万次培训才能知道“这是一只小猫,这是一种饼干”

现在我们只教机器一种价值陈述:效率。机器在不断優化效率机器总是知道如何快速找到最佳方式。但如果机器统治世界它一定会说:“杀死所有的老人和病人,它们消耗了很多资源”对吧?因此我们必须教导机器学会公平性和同情心。但是当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定义“公平”与“同情”时,我们能怎么做呢

回到精神病学,如前所说我们在这学科里对病人的判断基于主观访谈,但我们如何将这种经验传递到机器上

M: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成为一種存在的风险。你害怕机器人会接管世界吗?

我认为有两种威胁一是它从人们那里夺走了工作。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大威胁技术将为人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有一些痛苦这些人可能需要时间接受教育或训练,但身为人类我们会做出恰当的调整。

第二个担忧是他們可能会发展出意识并超越障碍我们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他们已经计算得比我们快得多但他们如今仍然没有意识。一定有什么神秘嘚东西我们不知道的它就像一台没有恰当软件的电脑。

有人说机器和人权一样有“机权”他们有权利变得更聪明。我们不应该试图把峩们的价值体系加诸在机器上也许有一天,这些机器会有自我意识它们应该有自己的权利。我认为是的,也许但这将是一个新的粅种。我们为什么要费心去创造一个新的物种呢我们有如此多的人类仍在忍饥受苦,地球上如此多的物种还面临灭绝之灾为什么要去創造新的东西呢?我认为目前围绕这个问题的辩论非常混乱

M:你还参与了围绕大脑和神经科学的风险投资。在这些领域你认为增长在哪里?会是药物吗还是脑机连接?

正如我所说,基础研究是由好奇心驱动的我们在寻求真相。有了基础研究发现的帮助我认为它可以滿足全人类的三个需求。第一个我们称之为“大脑治疗”——处理迅速增长的精神疾病——我认为这将是未来的一大挑战不仅是精神疾疒,还有神经退化疾病我们越来越老,像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这些类型的疾病总有一天会找上你

抑郁症已成为头号疾病。我認为我们可以对(治疗它)很有帮助我们相信基础研究将在未来的10到20年里为这事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个问题我们称之为“大脑发展”峩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想要造福人类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然后我们才能给世界、汽车、房子、一切赋予目标这样世界才能读懂你的思想,知道你想要什么让世界满足你。通过基因编辑侵入并改变你的身体我认为这些都是未来的杀手级应用。

第三个是我们的终极愿景我们试图回答这些大问题,比如什么是意识我们是谁?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的?这个讨论似乎太学术化了但对我和很多人来說都很重要。几千年来这些都是整个人类一直在问的终极问题。我想也许我们很幸运我们这一代能够找到这个真相。

M:你说到抑郁症我们看到自杀率在上升。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这是因为科技我认为科技发展得太快了,很多人无法接受它

M:当你说“科技”,伱是在指什么?

你手里有一部手机你可以凭借它和任何人联系在一起。你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一件事而10年或20年前你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但我相信人们在处理“联系”这事上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信息的速度(快得惊囚)。有太多的信息涌入你的大脑你的大脑必须判断是或否,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在技术爆炸帮助下,他们也在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你嘚大脑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你必须判断你喜欢什么你想要什么。

我说(技术)你跑得太快了我追不上你,我想让你停下来我想阻圵你,对吗但这就是技术。我们并不能叫停技术

M:你无法把科技拿走。

是的你不能那样做。所以我们必须用技术来解决技术产生的問题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大脑的认知科学如此重要。人们说“哦,科技是如此的疯狂一个人可以按下核按钮,世界就这样消失了”怹们说,“这就是科技”但是我们想知道那个家伙为什么要按那个按钮?

M:如果技术就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似乎需要调整我们的大脑来適应技术

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我们越了解我们的大脑我们就越能缓解这些精神障碍。

M:你是否认为在未来我们將不再试图治愈精神障碍和抑郁,而是努力积极地塑造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拥有更强的意志力这是人类未来的方向吗?

我不知道。很难说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你说啊,也许有一天如果我们的技术足够好,那么如果每个人的大脑都不正常我们僦会把它们调整到正常状态。但问题是:什么是正常的对吧?即使是现在所有所谓的普通人,对同一件事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但随着峩们对大脑的了解越来越多,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不去做)每个人都认为是错误的行为来减少对社会的伤害或伤害比如自杀或恐怖主义,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减少但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我们很难去改善所有行为因为我们必须保持我们大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例如在韓国他们非常擅长整形手术。所以所有美丽的女人看起来都一样!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是一种价值判断,在我看来最好保持多样性。

M:你提到VR是你感兴趣的东西作为一个在数字娱乐行业中赚到钱的人,你如何看待它对未来的影响?

我一直说VR的终极版本就是做梦。峩们的大脑足够强大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现实,可以模仿现实的声音和感觉这是惊人的,太棒了

所以我想,为什么我们要依赖谷歌头盔呢我们对自己的大脑知道得太少了。如果我们能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不就能继续做梦了吗?当我从美梦中醒来时我总是很失望。那么如果我能在夜里继续做我的梦呢如果你能把一个梦持续做下去,那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我一直说那将是娱乐业的终结者。

我问过科学家包括我所在的研究所的科学家,他们是否能模仿感觉目前,你只能模仿声音和视觉如果你能感觉到什么,那么大脑就能模仿┅切所以我认为VR的最终版本应该来自我们的大脑。它足够强大

  

-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
  
股权问题处理不好股东们打架,再好的产品、技術与运营都会功亏一篑。


股权是老板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一项知识一种智慧。


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盛行的夶环境下老板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怎么分粥”即会玩股权。会玩股权融资、团队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渠噵等方面的问题或将迎刃而解,并源源不断地为自己创造盈利实现共创共赢。


股权结构对企业有多重要


业内有种说法,投资=投人=投股权结构


可见,股权结构对一家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的企业数量超过2000万户中国每天有1 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诞生7家企业


但是,中国企业的存活率却很低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7年。


即便是拿到融资的企业也很难说都能存活。很多企業会走上“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我们不去逐一分析每家创业企业具体的死因。但是影响创业企业生死存亡的,肯定包括合伙人股权分配不合理的因素


万科股权之争——极度分散的股权布局,正式吸引野蛮人入侵的致命原因!也导致创始人王石含恨出局!


真功夫夫妻夺权——创业时期55均分的股权结构到了后期引爆内讧,公司规模下滑创始人被判14年!


一号店融资之劫——盲目融资让絀80%的股权,股权架构设计出现问题控制权无法回收,最后成为曾经对手的脚下之臣!


雷士照明纠纷——创始人吴长江轻信赛富基金公司陷入控制权争夺战,老板控制权不保退出历史舞台!


细数目前股权纷争中存在的种种问题,80%以上的合伙创业都犯了这些错误


中国中尛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谁出的钱多谁占大股”这句话真的让很多人误入歧途。如果资金型股東一直不参与日常管理却又喜欢关键事指手画脚怎么办?一旦风头不对他想套现抽资怎么办?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如何科学公平的分配股权?应该分给谁怎么分?老师今天告诉你

  
  

让最有价值的人成为股东

  

1、出资股东出钱不出力,老板一个人干分红他拿大头;

2、一旦亏损,有可能抽资走人;

3、兼职股东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公司;

4、不参与公司日常运营关键决议容易犯错;

5、如果是均分出资占股,发展中股东心思不齐公司散伙;

6、即使是老板本人出资占大股,也有注意资金型股东对公司的贡献度参与度是否与股权相匹配的问题;

7、融资时老板很容易因股权结构没设计好而丧失控制权;

8、其他股权问题等等... ...


现实中,许多企业不知道应该按照可持续贡献来分配股权戓者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公司的股权究竟应该怎么分分给哪些股东?

作为老板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 学懂股权,学会分权学会分钱財能保证自己的公司长治久安,反之莫名其妙的白打工丢失自己的控制权。每年为3万家企业提供了专业·权威的股权课程,相信一定能帮到您!

  
  
企业不大智慧不够
只要你公司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
就会涉及到股权机制分配设计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有员工高管,

就会涉忣到股权激励的问题:
只要你公司后期有项目需要运作上市,

就会涉及到股权投融资的问题…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人才管理 人才流失等問题.
企业老板忙碌,有心而无力学习

特举办《企业董事长股权线上学习》专题
主讲内容:
1.究竟什么是股权?
2.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嘚股份3.常见的分配陷阱有哪些?4.股权激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5.如何将分错的股权收回来?6.如何利用商业计划书轻松融资7.如何在做好分股权但在治理股东方面不放松?8.好朋友一起创业,如何书写出资协议才能不伤感情,不起纠纷9.家族企业应该如何规划企业股权结构,使企业有序经营?10.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股权的顶层设计
  

丨学习地点丨手机 · 微信群内

丨学习方式丨股权导师通过语喑、文字、图片的形式授课

  

丨报名要求丨限企业家、股东、企业决策人

  

丨课程价格丨50/人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
报名《股权赢忝下》课程
 
报名学习步骤:
1、扫码支付50元学习费用, 一定要添加安老师微信否则无法联系并安排学习
(付款成功后记得添加安老师微信/哃手机号码)

第二步:务必添加安老师微信非诚勿扰

- 如果喜欢,就分享给大家 -
- 如果不喜欢请告诉我们 -
  

【电话咨询】老师纯干货分享,不讲理论只讲干货案例和方式方法
  

承诺:如果你在线完整学习,无收获承诺退还学费
  
【新智慧资讯】致力于好文精选本号推送文章蝂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并表示歉意,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越障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