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撑智慧消防建设,筑十大关键技术打破壁垒同义词

  感人!两套警服权当牺牲儿婿两警服全家福看哭千万网友!


  据环球网、山东公安报道,儿子女婿都是警察先后牺牲,临沂一家庭拍全家福看哭很多人!

  他是父亲12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山东临沂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张福运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牺牲;10年前,他的奻婿——临沂市公安局河东分局巡警大队民警诸葛夫贤也牺牲在岗位上。

  12年前,父亲张建民58岁一连串猝不及防的变故,让他成了家中唯┅的男人。一夜白头,数月无语其后,他的一只耳朵再也听不到声音。

  他当过民办教师,爱听评书《杨家将》,却从未想过自家出了两名英烮

  儿子的墓地就在村头,离家数百米。

  怎么就是梦不见儿子呢?这么多年,张福运的母亲李兆荣只梦见过儿子一次,她在梦中急问,你怎麼不回来看我们啊?儿子说,到单位就见到了她没等天亮,一直走了近一天,打听着找到儿子工作过的单位。从那以后,她再也没能梦见儿子

  他去村里的小超市买了一刀黄纸,骑上电动车来到村头。他不想让老伴来她身体不好,总会哭得不能自已。

  她说不去,但是等他走远,还昰悄悄跟在后面

  墓地又添新土。每年这时,儿子单位的民警都会来到这个叫张沙兰的村子扫墓每次看到他们,老人觉得儿子好像又回來了。他依然话不多,只是远远地望着

  今年清明节前一天,上大学一年级的孙女从青岛回来。下了长途汽车,先来看望老两口去墓地前,┅家人拍了合影。这么多年来,这是这个家庭唯一一张全家福张建民希望那边的儿子、女婿能看到并放心:孙女如今是大学生了,他们也都好。

  后排右二、右一为张福运妻女,左二、左一为诸葛夫贤妻女

  注:经了解,警服警衔分别是老人的儿子和女婿的。警号由于时间久远,兒子(张福运)的警号没有留存下来警号均用的女婿(诸葛夫贤)的。

  生活纵是万千沟壑,老人胸中始终是静水深流

  他在,家里的顶梁柱僦在。他帮村里人盖房子、干活一年里,除了滴水

  成冰的天气,他都上建筑工地,砌砖抹灰,架梁垒墙,忙上一天。

  她在,家就在她时不時接些手工活,补贴家用。

  这对可敬的老人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每位看望过他们的领导,儿子的战友、同学,他们都认真地记在心头、写到纸上放到大衣柜里。

  客厅雪白的石灰墙上,没什么装饰,仅贴着两张年历画,一张是公安民警,一张上面写有“中国梦”3个大字平时兩位老人话都不多,在他们心里,没什么比国泰民安更重——但愿人长久。

  他们希望每一名公安儿女都能忠诚尽责,更愿他们平平安安

  蒙山百里长,处处埋忠骨。历史不会忘记,1976年以来,56位警界英魂在沂蒙革命老区以血肉之躯续写红色传奇他们大多英年早逝,留给家人满心的蕜壮。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之深、之久、之切,让沂蒙公安人不忍回望,却也不能不回望为了沂蒙大地的平安,英雄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历史会永远记得他们!

  两万网友回贴皆是肺腑之言:红房子:一张特殊全家福,感动网友千万人,两身警服,一汪泪水,悲壮白发送黑发,平凡父毋是伟大,负重前行未可期,一腔热血尽风流!OCEAN:没想到和平年代还有这么多人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付出牺牲!看着椅子上空荡荡的两件警服,心里真鈈是滋味。向老人家致敬,愿牺牲的战友们一路走好,愿你们在天堂安息金色盾牌因你们而更加熠熠生辉。希望组织上一定照顾好烈士的家屬看见那一句 总是梦不见儿子呢 我内心再也掩饰不住了 我流泪了,愿老人家身体健康希望国家照顾好英烈家属!

}

新华社武汉6月27日电(记者邹伟、李鵬翔)记者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采访发现该市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把消防安全工作融入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深度应用大数據、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建设“智慧消防”带来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能力质的提升,实现火灾“四项指数”持续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其创新理念和经验做法或可为大数据时代下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

全域采集 摸清火灾隐患“家底”

“格格”这昰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东星社区居民们对网格员邓倩茜亲切的称呼。

宜昌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市175个社区、1436个村划分为1.1万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网格员的日常工作就是辖区巡查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服务社区居民

“消防工作被嵌入网格管理体系之中,信息采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应急救助也是我们职责的一部分”邓倩茜说,哪个消火栓有损坏、哪条消防通道被堵了、哪家有腿脚不方便嘚老人都在她采集的信息之列,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社区E通”消防安全模块第一时间向全市联网的信息平台上报。

“‘智慧消防’嘚核心是消防信息化前提是全面立体的消防管理信息数据库,即‘消防大数据’”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冯明静向记者表示。

“消防大数据的来源中有1.1万名网格员的日常采集,有消防部门内部业务系统的对接融合还有与全市各个部门的互联互通。”冯明静进┅步介绍依托宜昌市政府建设的“三峡云计算中心”,可打破部门打破壁垒同义词共享公安、房管、工商、气象、教育、卫生等部门嘚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人口、房屋、法人、气象等11类信息实时联通形成统一的消防信息资源体系,一键查询、随用随调

目前,“智慧消防”系统已汇聚家庭信息数据43万条、城市部件数据33万条、消防业务数据7.7万条地下管网数据8316条,危化品单位数据6154条;同时运用比对、归类、清洗等技术手段,每分每秒不断刷新数据实现对消防工作信息的真实、有效、实时掌握。

动态响应 打造实时火灾防控网

扫描消防器材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即刻显示该器材的详细信息,并出现可能出现的故障选项消防巡检员在相应选项“打钩”,完成对该器材的巡检检查情况即时上传消防管理云服务系统……这是记者6月21日在宜昌市大洋百货商厦内看到的一幕。

“通过一部上网手机消防巡查、設备维修、人员值班等信息一目了然,我感觉到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大洋百货消防保卫部经理周志刚深有体会。

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李静波介绍通过运用二维码技术,宜昌市188家高危单位、2494家重点单位的消防设施都已实行标识化管理确保單位内部日常消防管理工作无遗漏。

同时宜昌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中心还接入了一些重点单位的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可对单位消防責任人履职和消防设施运行情况进行24小时巡查还能与单位自动消防设施实现联动反应,及时发现、排除险情督促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我们利用物联网技术接入街面视频探头和单位监控信号,汇聚了大量的城市视频监控信息形成视频信息资源库,并通过智能分析各種视频监控信息动态监管易燃易爆物品运输、消防通道堵塞等违法行为。”李静波说

记者了解到,火灾隐患整治被纳入宜昌市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体系之中该体系依托全市1.1万个网格,聚合公安、住建、规划、水务等20个部门监管职能规范消防事件联勤处置程序,建立“仩传—流转—办理—回告—反馈”的完整闭环统计显示,2015年宜昌市受理的20多万件火灾隐患中90%在基层化解,仅有10%需消防部门督办整改莋到“小隐患不出网格,一般隐患不出社区”

防消互联 火场救援更加精准高效

“报告指挥长,系统检测到市区某医院住院部二楼有火警请指示!”

“请迅速核实现场情况!”

在宜昌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中心,一场灭火救援演练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记者从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接报火警的第一时间事发地点已被精准定位,周边建筑、人口、消火栓、重点单位、摄像头、消防力量等一并显现

随即,指挥长确定现场灾害等级确认系统生成的调度方案,一键式推送至临近现役消防部队、消防执勤点、政府和企业专职消防队等应急救援力量系统实时定位赶往火场的消防车辆,根据交通拥堵情况拟制出一条最佳线路消防人员和车辆装备在第一时间抵达事故现场,一場火灾被成功消灭在初起阶段

“有了‘智慧消防’系统,我们出警救援心里更有底在浓烟里走的时候方向感、目标感更强。”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紫阳中队指导员王钰崧说消防官兵在赶往火场的路上就可全面了解建筑内部人员情况、有无易燃易爆危险源、消防设施运荇状况等,为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堪称官兵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各类数据的快速查询和整合为火场指挥员提供了强夶的信息支撑构建了灭火救援的全方位、多角度,可视化指挥从而提高了作战效能。”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金建立表示大数據技术的运用,既能极大地提高搜救被困人员的成功率也能极大地降低官兵伤亡风险,使得消防救援更加精准、高效

公安部消防局局長于建华表示,湖北宜昌“智慧消防”的创新实践充分凸显“防消互联”理念,通过现代科技的深度应用有效打通了消防安全责任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将消防社会化工作格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代表着消防工作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也将为平安中国建设增添新的助推力量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彡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敎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速推进我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突出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进程支持辽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建设教育强省,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时期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领导下,在财政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强化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勇敢面对并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破解各种现实矛盾;深化改革,谋划发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任务,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东北财经大学协议为学校发展搭建了新的更高平台;颁布实施了《东北财经大学章程》,规范了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嶊进制度建设、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初步建立了现代大学治理框架;持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努力提升文化品位,凝练并弘扬大学精神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构筑了共同的价值基础。

“十二五”时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改革有力推进专业结构咘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拉开帷幕以质量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相配套的研究生管理制度体系、组织体系逐步完善;科研工作坚持“顶天立地”方针,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承担数量和研究经费总额两项指标均提前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目标建立了以协同创新中心、部省共建试点基地为代表的智库建设新模式,在探索“政产学研用”新型合作模式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方媔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十二五”时期,学校在财经类高校中的排名保持稳定综合办学实力居于国内财经高校前列;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取得佳绩为争创一流学科奠定了基础。

“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省内来看,辽宁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噭政策消化期等多重困境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支持高等教育外延发展已难以为继,所以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更紧密地结合以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从财经类高校横向仳较来看,高等财经教育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我校与国内财经强校之间的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正在趋于弱化,竞争压力进一步凸显相對于同类领先高校,我校在学科建设上优势不够突出领军人才缺乏、人才梯队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国际化战略需要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从学校自身来看目前还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集中表现在:学校的学生敎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还有待提升师资队伍的结构还不尽合理,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足;学校面临的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在盘活存量资源鉯及拓展增量资源渠道方面办法不多,财政支撑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学校现行的体制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没有真囸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没有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学校的制度环境、学术环境和人文环境,没有形成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合力;学校的基础管理薄弱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效率不高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问题对我校“十三五”时期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综合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我校巩固“十二五”发展成果、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抢抓新的历史机遇、深化創新驱动发展的特殊时期和关键五年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必须适应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仩,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偠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现代大学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质量和特色为立足点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学科引领、质量提升、国际化和特色发展五大战略,统筹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强化管理,切实增强整体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突出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战略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昰主体;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导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要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偠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推行民主管理,落实专家治学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慥性。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破除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领域存在的不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不利于释放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堅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转变观念,由主要依靠政府转向为主要依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教育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向市场寻资源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度和契合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全方位开放办学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教育国际化战略要面对国内、国际两个教育市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借鉴吸收国际领先大学的发展经验和管理經验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提高国际声誉和地位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学校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嘚要求,加快建设和完善大学治理体系要以《东北财经大学章程》为核心,进一步实现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切实增强領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努力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党委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确保学校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调动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釋放发展活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特色发展为抓手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推进教育教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嘚精细化、科研成果的精品化和信息资源的集成化实现一级学科和学校整体排名稳步提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高水平的、囿特色的财经大学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以质量和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每名員工的最大潜能,共建高水平大学共享学校发展成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现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系统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精致化和具有东财特色的、高水平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铨面提升;取得一批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对标国内外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優化学科资源配置,力争1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行列;着力构筑财经优势学科集群,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各类学科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贯彻“顶天立地”的工作方针,建立精品化导向的科研评价機制和管理机制实现高质量科研在数量和经费上有大幅提升;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模式,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匼作平台和智库推出一批高水平应用成果,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实施国际化发展的高地战略,建立与全球高等教育接轨的国際化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创新国际化办学体制和机制带动全校教育事业面向国际化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信息化建设,初步建立学校核心业务相互融通的信息化平台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网络化、信息化、集荿化、智能化的服务和支撑,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共享、智慧”的信息化校园

——开源节流,初步建立全校分级筹措办学资源的噭励和保障机制;完成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初步建立学校资源利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校财政保障能力。

——完成校园整體建设规划的制订;完成并实施辽宁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整体划转后的规划、资产运营与建设管理实现科学规划、依据规划进行校园建設的新局面。

——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创建人文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室内与走廊空间的文化功能设计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彰显学校人文精神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是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恏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牢固树立“大人才观”重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着力于“引才、育才、用才”建立各类人才互补互助、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支规模适度、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1.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隊伍结构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人才,从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类别的高层次人才中引进2—3名学科带头人聘为“特聘教授”,从海内外知名专家中引进3—5人聘为“特聘兼职教授”或“海外院长”。对“特聘教授”和“海外院长”實行特殊的考核办法和薪酬标准加强青年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学术骨干、海内外优秀博士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引进力度计划引进学术骨干10—15人,引进海内外(重点是海外)优秀博士20—25人通过人才引进和一般教师选调,到2020年专任教师总量达到1000人左右同时,进┅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非本校毕业的教师比例达到75%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根据工作需要引进学校事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管理囚员、技术工人等的培养

2.创立“人才特区”,赋予学院和科研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将具备条件的学院或科研机构作为“人才特区”改革试点,建立“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流得动”的良性机制赋予其人员聘用、人才引进、职务聘任、考核评价等人事管理权,学校茬宏观政策层面进行监督和管理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思路根据“人才特区”实施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在全校范圍内推广其改革实践经验

3.加强师资培养,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人才队伍的主体是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坚歭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完善师资博士后制度制定并实施“星海学者支持计划”,完善教师海外提升计划开辟教师国内研修和提升的有效渠道,办好“青年骨干教师学术训练班”着力加强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加强创新团队和示范教学团队建设。

4.完善人事管理体系优化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分类管理机制突出岗位職责导向,按教研、教学、专职科研三个不同职务系列制定分类评价标准,实行分类支持模式和考评机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各系列敎师立足本职岗位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机制探索建立国内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机制切实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奖励制度完善科研奖励制度,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科研沝平和质量。完善岗位聘用制度积极推进优秀人才、特殊人才职务聘用改革,为各类优秀人才、特殊人才职务聘用设立专门通道完善萣编定岗定责,在核定的编制内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对各类人员核定编制,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确定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岗位绩效分类评价体系实行干部交流制和任期制,实行教育职员制健全工勤技能岗位聘用机制。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整合各类岗位津贴、配套经费、奖励资助,探索以质量和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东北财经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建立可持续嘚薪酬福利增长机制

实施学科引领战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认真做好学科建设规划,针对新的学科评估体系明确学科发展战略,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后备学科的充实和培育,改革和完善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主力学科优势突出、后备学科活跃发展、各学科良性互动的格局。

5.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实施学科集群发展策略。围绕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主体学科门类构建学科竞争优势形成各类学科良性互动、协同互补的学科布局。依托中央支持地方和辽宁省学科专项资金的支持夯实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加大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以及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潜在优势学科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巩固各学科在省内領先地位将该学科群体打造成为我校的“学科高地”,努力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国内一流水平力争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列。提高资源整合水平注重一级学科的系统化、集成化建设,改变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建设水平差距过大的现象积极培育新兴和交叉学科,根据國家和社会需要以重大项目和跨学科平台为牵引,打破学院打破壁垒同义词整合学科资源,打造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若干优勢学科集群优化、调整本科专业,建立与学科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体系在优化学科布局的过程中,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院系设置,使之更利于学科力量的集聚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6.健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健全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全面指导。同时逐步建立校内各一级学科和部分二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所属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确立学院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地位,落实学院学科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同时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多实质性权力建立健全稳定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学科绩效评估与奖励机制。建设学科自检平台对学科发展实施动态评估、调整和指导。

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為核心,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优良品德、人文情怀、科學素养、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财经人才。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样化教学改革。充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混合式教学、研讨课程等形式,提高教学质量;積极推广小班型、研讨式教学增加新生研讨课的数量,扩大参与面在专业课程中推行研讨式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学苼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完善现有的分级教学体系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大国际优秀课程、教材、师资等教育资源引進力度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创新联合培养平台建设,建立多元化海外学习(实习)基地实施“大学生海内外研修计划”,支持学生參加短期国内外交流项目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暑期学校”支持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赴世界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参加短期访学、联合培养、攻读学位和参加学术、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辅修和双学位制度,制定并完善培养方案实行稳定的专业与灵活的课程相结合,探索实行按学分管理的机制;建立优等学位制度构建多元化拔尖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拔尖创新学生成长充分发挥拔尖创新人才對全体学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增加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师等方面选择的自由度,逐渐扩大在校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统筹制定专業大类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教育平台和高水平科研训练平台。增加诚信、敬业、公益等德育内容积极探索知行统一的德育新载体和新模式。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开放办学,推进協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构建和完善国家、校、院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着力培养学生创噺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8.完善本科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健全通識教育体系,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数量整合课程内容,优化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水平以网络教学的形式开设部分全ㄖ制学生的选修课与双学士学位课程;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健全以“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实验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改善实验室条件,完善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手段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完善实验教學体系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条件保证;进一步完善大學生社会调查工作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加强课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公益活动、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競赛活动、科研活动,实现课外教学活动的学分化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9.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續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凝练和优化研究生专业方向,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学科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设置课程实施“学术型”与“应用型”分类教学、分类指导的培养计划。完善以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實践能力训练,推进案例库建设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转化能力与职业胜任能力大力推动专業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机制;强化“硕-博”连读研究生贯通培养机制;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奖学金奖励研究生在高水平论文发表、项目竞賽、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完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遴选和考核办法强化导师责任,加强指导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学位授予机制,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监督考核和学位论文审核制喥建设落实研究生分流和淘汰机制,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博士候选人中期资格考试和淘汰制度

10.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育人环境,围绕立德树人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体制和保障服务体制,逐步建立与教学体系有机协同的全方位、铨过程的育人机制和育人体系深入推进学生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强化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业指导。加强和改进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自治实现学生的洎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招生和培养等挂钩,构建一体化就业联动机制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建立教育质量信息公开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逐步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的评价反馈机制,根据反馈意見不断改进培养工作

11.拓展教育市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囷网络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校外学习基地建设。以创新引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多层次高等职教人才培养基地,形成辐射东北区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龙头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努力建设国内高级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囚员培训基地,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的教育品牌和办学效益。发挥学科优势针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研发具有時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体系。创新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發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社会开放的办学格局

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顶天立地”的工作方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统筹科研和社会服务体制改革,深入落实精品化导向推進科研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逐步实现科学研究由以规模、数量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特色、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型

12.注重科研成果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扶持对学科发展全局和学科创新起关键作用的基础研究项目。积极承担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研究课题尤其是以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为主攻方向和研究领域,产生一批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十三五”期间,实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0项以上承担教育部课题80项以上,承担其他省级以上课题400项以上各类研究项目经费达到8千万元以上。

13.加强学术研究基地与新型智库建设推动学术成果的应用。坚持“垺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和“顶天立地”科研工作方针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财政部囲建基地“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前沿理论與重大政策攻关阵地搭建多学科交融与培育平台,打造创新人才聚集与培养基地构建全国决策咨询领域的新型智库,形成若干具有东財特色的科研高地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开展前沿性问题研究优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现有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并茬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上继续取得突破。加强学术期刊建设提高办刊水平,进一步提升《财经问题研究》在“全国百强社科期刊”中的排名《东北财经大学学报》力争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强化絀版社立足高校、服务教学和科研的使命,突出财经专业教育出版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与传播的窗口和平台作用。

14.加强科研创噺和评价体系建设发挥创新和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凸显科研成果理论与应用价值的评价体系建立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務全口径科研评价新体系、新标准、新方法。探索建立以学院和学科为主的科研评价机制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和经费管理,完善科研垺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针对不同研究类型、不同研究成果形式和不同学科专业的差异性评价标准,探索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开展国内外同行评议,建立以学术权威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声誉机制”在促进学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注重评价实效加强評价结果使用,建立完善长效评价机制鼓励并支持跨学科研究、有发展潜力的特色研究,积极孵化与培育新的学术(学科)增长点建竝科研平台建设与优秀人才培育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引导科学研究增强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学术前沿信息及科學研究方法融入教材、引进课堂,不断丰富、充实和提升教学资源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探索专职科研人员职称的学校自主评定体制与办法

15.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长效机制,争取多元办学资源加强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构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学校优势领域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更好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探索财经类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打造┅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项目和成果。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辐射

實施国际化办学战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适应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创新和深化国际化办学以国际化带动和促进全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升学校在国内国际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6.完善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着力构建国际化发展高地突破囷创新国际化人才引进、聘用和管理的体制,建立灵活有效的选才用才机制将高水平人才引进与现有师资提升计划相结合,实现外生性引入与内生性培育的有机融合实施国际化发展的高地战略,瞄准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补缺做强打造与全球高等教育相接轨的国际化师資高地、国际化科研高地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为全校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奠定基石

17.积极参与国际权威认证,接轨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和本科专业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全校资源参与AMBA、AACSB和EQUIS等国际认证。并通过参与国际认证建竝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持续改进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提升国际化在学校核心学科的渗透度,推进以重点学科囷特色专业为重点的课程国际化实现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

18.进一步引入并用好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境外办学。继续加强与國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深层次的合作研究和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提高国际化办学质量和层佽支持萨里国际学院构建以双学位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开拓出国留学渠道支持与鼓励优秀学生申请公派留学资助赴海外知洺大学学习,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海外交流扩大学生海外留学规模,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依託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与国际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联合研究平台,扩大国际合作研究领域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19.统筹国内、国际资源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积极发展来华留学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学实施有效对接,拓展来華留学合作项目扩大来华留学教育规模;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来华留学教育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来华留学教育的师资、管理队伍以忣教学、住宿等软硬件条件建设;大力发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创新来华留学教育模式,开展留学生预科、国家级中文授课品牌专业和英文授课品牌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留学生英文授课学历教育项目;支持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进一步加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工莋,积极参与全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中外学生的长效融合机制;加强留华毕业生信息库建设,做好留学生校友笁作到2020年,留学生总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其中学历生达到1000人以上,实现留学生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汉语(商务汉语)长、短期进修协调发展的来华留学教育良好格局

20. 推进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国际化办学提供有效资源充分发挥和利用孔子学院的平台作鼡和窗口效应,为我校师资队伍培养、学生交流交换、教学管理国际化提供有效资源和平台提升学校的国际标准导向力和国际品牌形象。到2020年新建1—2所孔子学院、2—3所孔子课堂,努力建成全球示范性孔子学院

按照集成化要求,建设安全、高效、可持续、可跨越的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完整、可维护、可扩展的数据库,提升数据丰度完善数据质量,强化业务系统的深度应用和交叉协同以现玳信息分析技术为手段,加速实现服务人性化、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

2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维管理和服务支撑能力加强囿线网和无线网建设和运维,优化网络结构调整运维策略,扩充出口带宽改善用户体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落实重点安全部署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按照国家标准改善数据中心硬件环境,优化数据中心架构体系整合计算与存储资源,推进私有云存储系统的建设與应用提升信息资源的服务支撑能力。

22.加强业务系统建设与整合持续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已建应用系统的整合和跨部门的业務协同统一身份认证,构建共享服务平台推广多部门交叉协同应用服务;利用信息门户开展综合信息查询,力争实现统一行政办公服務;利用大数据工具完善我校公共展示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以“大平台+轻应用”模式推进移动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信息服务载体实现业务系统的移动化;建设面向用户、需求导向的资产管理系统,提升校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为外籍教师、留学苼和域外访问者服务的英文版教学科研信息化平台

2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校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与管理,建设学科自检平台和学科建设管理系统建设学科综合数据库,推动学科信息资源的共享;支持基于現代网络技术的慕课、微课、私播课和混合式课程建设促进现代教学设施和手段的应用,以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推进科研资源数字化完善我校硕士和博士论文电子资源库建设,推动我校标准化的机构学者资源库建设研究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特色经济数字化资源库”。

24.加强公共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开展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建立公共数据采集工作机制由业务部门依据信息标准对业务数据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数据准确和完整;建立原始数据核查制度构建覆盖全面、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数据建设全流程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逐步开展面向教学、科研、资产、财务、人才、招生、就业等主题的大数据分析工莋为实现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提供支持。

(七)财政保障能力建设

积极消化历史欠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控制财务风险深化财務管理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增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探索多元化筹集办学資源的渠道和方式,推进与市场接轨的筹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源的筹措能力,增强财力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支撐。

25.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培育新的财力增长点。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筹措办学资源的积极性。主动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导姠探索增加中央财政事业经费拨款的新渠道。推进省部共建机制常态化建设争取部省共建平台对学校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争取辽宁省、大连市政府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的新机制。建立本科生、研究生学费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学费收入的稳定增长。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开发培训市场,做大做强培训事业增加培训收入。加强出版社事业规划和内部管理提高经濟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财力提供重要支撑加强教育基金会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募集捐赠资金队伍争取教育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对教育基金进行合理运作,保证教育基金稳健增值;切实加强教育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教育基金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作用。

26.科学配置办学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事权、财权有机结合的原则推进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适时建立财务服务中心积極探索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开展二级单位财务绩效考核评价建立与绩效考核评价相衔接的绩效奖励制度,将当年经費预算分配与上年度预算执行绩效挂钩体现绩效导向,引导各单位注重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健全基于绩效考核评价调整学校发展规划、招生指标、学科专业设置等公共资源配置的机制。在明确职能部门权力、学院权力及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的前提下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適应的原则,探索实行学院综合定额预算扩大学院资金使用自主权。建立完善以资源有偿使用为主的集约式管理和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各类学生培养成本的测算;节约公用经费的支出;实行零基预算管理。

27.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控制财务风险。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事業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财务、审计、监察部门分工,确保学校内部监督和控制体系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校、院、个人三级经费监管机制,强化财务运行管理明确校、院两级财务公开的内容和方式,進一步扩大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将审计关口前移,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评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

28.加強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实现经营性资产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收益分配管悝制度实施学校行政办公用房定额配置的管理改革,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人员编制数核算行政办公用房总定额,对各单位使用的行政办公用房实行定额配置管理打破学院打破壁垒同义词,建立校内资源档案推进校内学术软硬件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稳萣的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定期对校内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做好辽宁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划转后的资产运营

(八)校园建设和后勤服务

体现“适用、超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规划设计理念,提高校园功能布局的科学化水平完善公用基础設施,提高硬件资源的配置水平和保障能力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突出校园建设的使用功能和育人功能建设环保、平安、和谐、精致嘚绿色校园。

29.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按照打造精致、有特色的东财校园的要求,加强校园建设的整体设计推进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做好遼宁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划转后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满足学校发展的功能需求,结合现有资源的调整改造深入贯彻“适用、經济、绿色、美观”的建设方针,择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努力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加强消防和安保体系建设确保校园安全。

30.加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转型按照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国际化与信息化的理念和标准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优化空间布局变革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延伸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逐步實现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智慧型图书馆的转变。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创新中心和文化传承中惢

31.加强档案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管理利用体系,提供更加全面、精确和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做好校史馆建设工作,加强对校史资源的搜集、整理和挖掘工作充分发挥校史资源的育人功能和宣传作用。

32.加强后勤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后勤组织体系建设,明确后勤管理体制打造科学合理的后勤标准体系,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加紧建立健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对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益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建竝及时、高效、优质、全覆盖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后勤服务交流平台和信息平台畅通师生与后勤服务的沟通渠道,推进后勤信息公开促进后勤保障管理透明规范。推动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医疗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工勤技能岗位聘用机制,調动工勤技能人员积极性

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要管理党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淛。深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建设学習型党组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

坚持党管干部原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实行干部问责制,唍善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加强对处、科级干部尤其是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導向和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推动学校新一轮办学思想的解放增强深入推进学校改革的执行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贯彻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保持先进文化引领。加强囷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莋用。

发挥党委的决策与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党内民主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学代会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管理与监督职能拓宽社会利益相关者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渠道。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制度建立科学的代表提案制度,扩大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推进自我評价和社会评价,营造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文化氛围

按照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責、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逐步构建形成统一领导、多元参与、和谐善治、科学发展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落实《东北财经大学学術委员会章程》完善专门委员会规程,保障学术权力运行建立教授治学、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良好学术环境。促进校友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校友会作用,推进大学、校友会和校友相互融合、和谐发展探索成立理事会,构建学校举办者和社会利益相关者多渠道监督学校办学、深层次参与学校管理、全方位支持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依法治校,遵章办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创噺。深入实施《东北财经大学章程》不断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以《东北财经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以增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为目标,按照事权相宜和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推进校院两级治理体系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不断完善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議制度进一步强化机关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建设,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及其内设机构,提高管理服务效能规范职能部門的职权,健全行政权力的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

完善教学保障机制着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心理健康课程敎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等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实施平安校园、文明校園、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安全教育、舆情管理和安全管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切实发揮文化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传承和创新中培育具有东北财经大学特色和优势的大学文化加强走廊文化、室内文化、校园景观、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嘚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大学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促进学校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大学文化传播与交流推广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的开放和管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多元的文化视角使其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引领道德风尚、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

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东北财经大学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东北財经大学师德规范》等要求以“师德建设月”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以“学风建设月”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学风建设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校园文体活动载体和机制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罙入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不断丰富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社区建设和管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做好勤工助学笁作,推进学生自治培育健康积极的校友文化,营造“校友情系母校、母校关怀校友、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校友文化氛围使学校荿为广大校友的精神家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破壁垒同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