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严重的强迫症该怎么办啊,该怎么办?看到一样东西,上有灰尘就会非常难受,非要把它擦掉才可以

RT,键盘由于在粘键盘膜的时候操作不慎,一点点胶弄了上去,粘了尘埃,弄了一个多小时都弄不掉,是笔记本电脑,上万块,感觉很难受。。。。想拿去售后去弄,但是又很麻烦,远看感觉没... RT,键盘由于在粘键盘膜的时候操作不慎,一点点胶弄了上去,粘了尘埃,弄了一个多小时都弄不掉,是笔记本电脑,上万块,感觉很难受。。。。想拿去售后去弄,但是又很麻烦,远看感觉没什么但是近看能看出来一点,心理很堵,怎么办?我知道这样想是很傻,但是总觉得不完美很难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提问者悬赏200(财富值+成长值)

电脑键盘膜都是直接放上去,还需要用粘胶吗?

你这是强迫症,不用想着接受了。想着怎么去掉才是正经。有一种东西叫除胶剂,用棉签沾着点慢慢擦掉。(先找个东西抹上点胶弄点灰尘实验一下,练练手,别弄的更严重了)

}

缺损型,即自体影像不清晰,若有所缺。

自体影像,影像好比电影胶卷上储存的图像,而这个图像是关于自体的,自体是你对你自己整体心理状态的一种感觉,它与你的身体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我们的心理内容中,还有不计其数的其它影像,但这里只探讨非常重要的自体影像。

自体影像形成于早年重要看护人对你的镜映、赞同、鼓励等。具体来说,清晰的且充满生命力的自体影像(或自体感),需要经历镜像化、理想化、夸大、恰当的挫折:

一个善于共情的看护者能够准确地感受到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他会向儿童表现出他可以理解儿童并且以充满感情的、促进发展的适当方式来回应儿童,这被称作镜像化(镜映)。儿童也需要将他们的看护者理想化,即通过感受这种理想化的温暖来感受强大、美好和安全。除了镜像化和理想化,在童年生活中,夸大对于自尊的健康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夸大必须被看护者赞同并且鼓励。夸大包括很多强烈的情况,比如想要变得强壮、与众不同或者美丽。但总活在理想化和夸大中,没有恰当的挫折,会使儿童高估自己的能力,最终,比如大学毕业后,走出象牙塔,要工作了,在不如意的现实面前,承受不住以致精神被压垮。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便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看护者的态度,就是儿童的心理的客观现实。这就好像外在的景物成像于胶卷一样。

当客观现实是无视儿童的存在,儿童的心理内容,就会留下不清晰的没有生气的自体影像。

看护者常常像镜子一样如实回应儿童的积极想法、情感,儿童的内心就会留下积极的我很好的自体影像。

给予的是不认可、否认、指责,儿童的内心就会留下我没有能力的自体影像。下面的例子帮助你体会。

一个5岁的男孩跑进了房间。他叫囔着他是一个超级英雄,刚刚打败了一个捉人游戏中的坏人。他撞到了桌子并将一个装满了花的花瓶打翻在地、飞溅的水、花和陶瓷的碎片到处都是。他的爸爸冲进了房间,冲他怒吼:“你把房间搞得一团糟,为什么你不能小心一点看路呢?你不是超人吗?你不是会超能力吗?让我看看你怎么把花瓶恢复成原样呀!我看你压根就做不到。”

这个例子中的爸爸没有以共情的方式回应孩子对体验快乐、力量和与众不同(做超级英雄)的需要,也没有恰当地回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小心打碎东西这种普通事件。他向儿子大发脾气,羞辱他,还取笑他的超能力。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这位父亲总是以这样的方法对待他的儿子,那么这个男孩将有可能无法感受到自己是足够强壮和有力量的。

虽是形成于儿童期的自体影像,但这个影像会持续影响一生,直到死亡,非经有效的心理咨询或其它重大事件,难以改变。佛法说一切皆空,《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个空,其实很不容易。

可以说,健康的自体影像,是我们能否活下去、能活多精彩的心理能量!

每一个人都需要它,它是我们能够勇往直前的后盾!

我很想用一幅画来描述自体影像是一个独立的客观存在。但画技不好,只有写道:

有的人,外有熊样身材,内有虚弱小孩。

而有的人,外有虚弱身体,内有猛虎样人格。

3、自体影像不清晰带给我们的影响。

明明你在有些方面做的不错,却仍然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用力紧紧抓住自己的所长,好像脚下无立足之地,发不出力量。

当你某些方面做的不好时,你很容易受不住。

甚至,你怀疑你本来就会的自然就会发生的能力,比如咽口水、夹菜、记忆、阅读等等。

4、自体影像缺失、不清晰引发了强迫症症状。


如镜照物,如实映现客观世界,是很高的境界,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看事物,都是透过“电影胶卷”看,电影胶卷上有什么剧本,就容易看到什么内容,并因此带给我们正面的或负面的情绪感受与心理能量。当电影胶卷上关于自体的影像不清晰,不强壮,不美丽,我们在看事物时,易有不确定、不可控的感觉,这种感觉与“生的欲望”——我要好好活下去,我要活的有荣耀——相冲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感由此而生。为了消除或不关注负面情感,或为负面情感所逼迫,有了种种强迫症。

上面阐述了自体影像缺失或不清晰与强迫症症状之间的联系,那么具体引发了哪些症状呢?举例如下:

A、总觉得自己鼻子塌塌的或有点歪、无法忍受眼角有一颗小痣等与身体外貌相关的苦恼。

B、学习障碍,一学知识,就会冒出成千上万个问题,看似想通了,觉得自己从此痊愈了, 不出一会又有新的问题冒出来。

C、不确定自己刚才走路是否撞车了或自己开车是否撞人了。

D、(部分)反复关门。

E、恐艾、恐狂犬病(一旦患上艾滋或狂犬病,有走投无路感、自我消失感)

①焦虑恐惧与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的关系,参见一宁撰写的“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①不十分不信任自己的能力或价值,即使自己事实上还不错。

②低价值感、自卑感、无力感、蒙羞感、懦弱感常常来袭!

③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有过经常被评判、指责、羞辱的经历。

④有始终低人一等的劣等感。

⑤他人的赞美对你犹如小孩的糖果,十分让你动心。但你不怎么赞美他人。

⑥容易嫉妒、自大、或自我贬低。

⑦常有我已功成名就、十分厉害的空想,甚至是难以停下来的想入非非。


单纯的缺损型,实施常规的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要么多此一举,要么恐惧感更重。

单纯的弱小型:不适合精神分析式治疗,有越分析越严重的可能。

合并两者,支持性暴露疗法比较好,见下文。

找一个自己敬佩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师的镜映、理解、支持下,重建自体影像。无条件系统心理咨询的自我治疗办法:

①对自责保持警惕,尽量理解与接纳自己。

②多多感受自己的成功之处。

③如果现实允许,暂时避开哪些爱挑剔、指责、否定自己的人,待自信心与承受力增强后,再不回避。

④试试内在小孩冥想,安抚、陪伴、支持内在小孩。

⑤重要人物(如爸爸妈妈、亲戚、长辈、朋友、上司)对你的肯定十分重要,感恩、感谢、常常回忆他们给予自己的重视与肯定。当然,重要人物的否定也十分伤人,如不幸遭遇,排解不了时,可以寻求适合你的心理咨询(按次咨询救急)。

⑥如果自救无力,总是容易陷入情绪旋窝,对自我安抚感到力不从心,还得寻求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此时的心理咨询就如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必要。

一强迫症困扰者,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产生种种强迫思维,想要认真做作业,但总是受强迫症干扰,曾接受精神分析式心理咨询一年,没有多少效果。首次咨询时,采用自体心理学思路,给予共情、理解、赞美,以求帮助他连接到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去“强迫症”的标签来减负,本质上你没有强迫症,而是适应不良,无力面对你的学业和工作。

第二天一早,来访者便给心理咨询师发来语音消息,说这是有史以来,做过的最好的心理咨询,因为自己能正常做计划、写作业了。

本案是单纯的缺损型,做过非自体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一年,没有效果。因为许多精神分析,是在挖根,找原因,谈过去。而没有在充实自体影像上做功夫。

如果进行暴露与反应阻断治疗,也不适合,因为他需要的不是承担做不好的后果,而是给她活下去的力量。

通过正念培养安住当下的能力,不是重点,当一个人内心有强烈的不安,没有正常生活下去的信心,此时的正念,是对负面情感的忽视与压抑。

}

您好,强迫症是一种强制性观念主导的神经障碍疾病,您平时可以制定有系统逐渐暴漏的计划,将对您可能引起焦虑的动作或仪式记录下来,列出一个清单,强制自己在没有这些动作的情况下。当出现类似动作时,就转移注意力。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症该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