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没考到清华和北大有什么区别,只能读南开,怎么办

如今高考刚刚结束,很多人都想考一个好成绩,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同时也为自己12年的寒窗苦读,换取一个结果,但是也有很多人都害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在分数出来之前,都非常的忐忑,当年四川出了一个中国最牛的学霸,他叫张非,参加过4次高考,而且每一次的成绩都非常好。

张飞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母亲都陪着他一起复习,全家人的希望都在他身上,在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就考上了北京大学,但是在上北大之后,张非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不学习,就在寝室打游戏,后来18门学科,他有7门不及格,最后没能毕业就退学了,之后又回到高中复读。

复读的第二年他考上了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都到手了,他因为不满意就没有去读,之后又复读了一年,这一次以606分的成绩,再次考入北京大学,这一次学的是计算机行业,但是后来又是因为很多学科没有通过被破退学,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这样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参加高考容易吗?

两次被北大开除之后,张非改了一个名字,之后又复读了,在第四次参加高考的时候,考了677分,这一次成为了当地的理科状元,最后被清华大学录取,还好现在他没有被清华开除,也放弃了网络游戏,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相信这样的学霸,在毕业之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

原标题:为什么很多中学过去都能考上北大清华,最近几年却不行了

很多学校以前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什么近两年却考不上了?

10月22日,来自南开大学、拥有七年招办经验的徐琳老师在中国教育报直播的《教育公益大讲堂—名师名家谈“自招”》所提出的问题,引发教育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徐琳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北大清华的招生录取规则正在发生变化,高招的趋势正在改变,自主招生已成为选拔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国家人才战略、高校选拔标准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调整。

围绕自主招生,徐老师分享了不少干货。比如,如何能提高自主招生的通过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在学校与专业之间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高考成绩匹配、学科特长匹配、职业生涯匹配、学校近年情况匹配。

在他看来,“自主招生并不只是面向顶尖学生的专属,理论上,只要你的成绩能达到当地的一本线,都可以去规划、去参加自主招生。”

清华北大的招生方式变了,

而不少学校的教育方式没变

在当天的演讲中,徐琳分享的两组数据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2014年,我国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浙江和上海是首批试点省市,他分享的正是2017年清华北大在浙江的录取数据——

2017年,北大在浙江共录取200余人,保送生29人,博雅计划10人,三位一体65人,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等共80余人,仅凭裸分进入北大的有多少人呢?只有12人,占比不足6%;

清华2017年在浙江共招了150人,其中三位一体105人,自主招生、领军计划、自强计划、体育、艺术30人左右,裸分录取的仅15人,占比约10%。

徐琳认为,这些数据代表了大学招生的一个趋势,清华北大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有着最高地位,它们的趋势,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徐老师透露,很多中学的校长、家长、考生经常会问他这样的问题:徐老师,我们学校以前每年都会有一两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什么最近几年都考不上了?

“我总结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清华、北大的招生规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徐琳坦言,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清华北大有70%—80%的名额都放在裸分里面进行招生,但现在裸分占比只有15%—20%。清华北大的招生方式变了,而你的教育方式没变,所以你就没有清华北大的学生了。

裸分上清华北大越来越难,

针对这两组数据,徐琳提出了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裸分上清华北大越来越难,这是为什么?

他举一个例子:高考也是一种选拔,你的语文很好,但数学是0分,你能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吗?肯定是很难的。你进了大学,大学按照什么来培养你?它并不要求你所有的科目都很好,它是按照专业来培养的。同样,如果你考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教授可能不会特别非常关心你的语文成绩。

徐琳提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国家人才战略的问题。他认为,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我们实际上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当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样的体制,它不仅仅是高考能够实现的。回归到高考本身来看,我们这么多年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可能更多的是各科都比较平均。我们需要的是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恰恰是这样的学生,才是我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非常重要的生源;但这样的同学,很多在高考中面临的状况是考不上的,他们进不了优秀大学,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

目前高考选拔的学生往往可能不是高校真正需要的

而表面上大学名校录取规则变化的背后,则是更为深层的国家人才战略、高校选拔标准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变化。在当天演讲中,徐琳详细解读了这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层面,对国家而言,教育战略就是人才战略。国家发展到现在阶段,在世界领域面临着最迫切的人才需求,也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用高考来衡量,我们认为应该是跟学科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人才,比如说他在高中阶段已经表现出显著的数学天赋,他应该被选拔进数学与应用数学或者跟数学相关的专业,那么他被培养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第二个层面,对高校而言,目前高考选拔的往往可能不是它需要的。学生进入高校后,是按照专业培养教育,学科特长很重要,而不是学科特短。

他举了个例子,大学在高招录取的过程当中,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比方说,录取了一个学生,国际会计专业,你看他的高考成绩,他的数学成绩很差,除此之外,英语成绩也差一点,相比而言,他的语文成绩好一点,文综成绩好一些;而会计专业本身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国际会计专业更需要你有一定的英语加数学基础,而他恰恰是数学和英语比较差,被调剂到这样的专业。

所以,当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自主招生时,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孩子喜欢什么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从你提交推荐信到初审、笔试、面试,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展现给招生老师是否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预设是否跟专业相符。

第三个层面,对个人而言,大部分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他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考了一所好大学,就等同于有了一个好未来,这个观点起源于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的包分配时期,当时我们国家的大学录取率是4.7%, 100个人有4.7个能上大学,那个时候确实是好大学等同于好未来。到了去年,录取率已经超过80%,对于九零后、零零后这批孩子来说,好大学已经不能等同于好未来,这个时代对你的要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得做到行业里面比较靠前。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你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要选择适合你的,符合你的性格、兴趣、能力特点。对于很多个人而言,很多同学被调剂到不喜欢、不擅长、不适合的专业。所以,每一个同学包括中学,在顺应新高考时,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改革转向“以人为本”、专业导向和能力导向

在他看来,新高考改革带来了三个重要变化

第一点,是教育从“以分为本”转成“以人为本”,原来的时候考什么分上什么学校,现在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特点,让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

第二点,从以高校为导向,转变成以专业为导向,稍微了解些新高考的老师和同学,大家都知道浙江省已经实现了以专业来录取,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第三点,全社会要从以学历为导向转变成以能力为导向,全社会追求一个价值观应该是“适得其所”,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重要的是要找到他适合的地方。

需要从高一甚至初三开始规划

徐老师介绍,虽然自主招生对于名校录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很多学生平时并没有规划和储备,往往到了高三自主招生报名的时候问老师,自己能不能参加自主招生,并常出现以下这样的对话:

你的单科成绩怎么样?有没有统计过。

你想考哪个专业?不知道。

你为什么要报考这所大学?不知道。

在徐琳看来,自主招生需要规划,想通过自主招生这扇门进入名校,需要从高一甚至从初三阶段就开始研究政策。

他给举了一个例子,他接触过两个文科生,他俩的学习成绩差不多,都很爱好写作,作文写的特别好,老师经常把他们的作文拿出来当范文读。其中有一个孩子就比较有心,家长也进行了一些政策学习,对自主招生很了解,只要老师把他的作文当范文读,他就让家长把文章投稿到杂志、报纸上,三年时间下来,这个孩子积累了七篇文章。另一个孩子作文写的也很好,却没有这样的意识,在参加自主招生上就看出来差异了:你仅仅自己讲我作文写的很好,这是不行的,你得有证明材料;你高中三年发表了七篇文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你在写作、语文方面具有学科特长。所以有没有这样的意识非常重要,很多孩子遗憾在于,自己学科特长很突出,创新潜质很突出,但是没有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证明。

四类自主招生类型不要忽视,

今天的考生应怎样参加自主招生?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徐琳介绍,如上图所示,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参加高校的夏令营、冬令营,一般是前一年的暑假、寒假。记住,千万不要等到高三才准备,很多人说自主招生是从高三那一年的二月份开始的,其实并不是,实际上高校的夏冬令营从你上高二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甚至他从你高一的暑假就开始了。

第二类是普通的自主招生。从2017年数据来看,有六十几万人报考,初审通过率大概20%,即12万—13万之间;初审里面拿到降分优惠资格的也是20%多一点,2.5万—3万人之间。

第三类是综合评价。这点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这种类型有很多高校并不在90所名单里面,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很多想学语言的学生,由于不知道有这样的信息而错失机会。另外,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等,包括浙江的三位一体考试,江苏、湖南、山东、广东、辽宁等都有本省的985院校会面向本省考生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还有一些省内强校也有面对本省的综合评价录取,例如山东的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

第四类是高校专项计划。这个主要是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面向贫困地区实行的“特招”,不过对学生的户籍、学籍均有着严格要求。

“自主招生并不只是面向顶尖学生的专属,理论上,只要你的成绩能达到当地的一本线,都可以去规划、去参加自主招生。”徐琳表示,如何能提高自主招生的通过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在学校与专业之间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高考成绩匹配、学科特长匹配、职业生涯匹配、学校近年情况匹配。

三句话帮你读懂自主招生

据介绍,如果用几句话来了解自主招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自主招生从流程上看其实就是在高考前申报,高考后、录取前进行的一次考试,一般来说有笔试和面试,如果通过了可以给予10-60分甚至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的报考流程,见上面这个流程图。

第二,自主招生到底有哪些学校?全国有90所院校有这样的资格。具体的名单,见上面这个表格,其中红色标注的是只在本省内招生,剩余的都是全国招生。

第三,自主招生高校占全国招生计划的5%,比如说某个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的是3000人,那么它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是150人,是不是只给150个同学有降分呢?不会,它也许给300个同学。为什么会高出实际招生名额?会有两种情况:一、比方说,给这个孩子降了20分,他的成绩还是不够,名额被浪费了;二、有的孩子裸分很高,他把名额放弃了。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如果考得上他们现在就不仅仅是高中老师了

不能,我们学的是九门,她们是专注一门,早忘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和北大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