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心脏支架有危险吗封堵器有危险吗

置入支架的患者能做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吗?植入的是机械瓣膜呢?这个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处理?给影像科打电话?查书?你确定影像科的大夫就知道吗?书上能找到吗?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是有据可查的。2007年,AHA(美国心脏联合会发布的一项声明[1],就是有关心血管器械与磁共振安全性的。不绕弯子,我们一个一个来辟谣。

这项声明明确指出,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脉支架产品,都经过测试,并且已经注明磁共振(MR)安全。而早期的外周动脉支架(2007年之前)可能存在弱磁性,除此以外,所有的支架产品在≤3T的磁共振检查中都是安全的,而且有研究者证实可以在置入支架的当天进行MR检查。

对于那些弱磁性的外周动脉支架来说,就有必要对安全性进行考量,但通常认为,6周以后的磁场接触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无论是裸金属支架,还是药物涂层支架,都是MR安全的。

根据2007年的AHA声明,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人工心脏瓣膜与瓣环,都是MR安全的,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3T的磁共振检查。

此外,固定胸骨的“铁丝”也被证明的MR安全的,但由于各地区材料的差异性,也许会有局部热效应产生的可能。

所以,机械瓣也是安全的。

大部分的缝合与封堵器材都是MR安全的。其说明书上会标注是否进行了检测。

绝大多数下腔静脉滤器是MR安全的,但有少数弱磁性的器械,比如CookGianturco bird nest,或是Boston

携带Swan-Ganz导管的患者不应进行磁共振检查,虽然在体试验证实可以安全获得MR影像,但仍有因为导管、导丝等带来的可能风险,不推荐进行磁共振检查。

保留在心外膜的临时起搏导线是MR安全的。但无论是黏贴电极的体外起搏,还是经静脉的临时起搏都不推荐其进行MR检查。

据国外研究显示,约50%~75%的起搏器植入患者以后可能需要MRI扫描检查。

然而,为避免由于磁场的干扰而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以往大量的起搏器植入患者是被禁止接受MRI扫描检查。

进行MR检查的最大风险,在于可能的器械移位、程序改变、影响起搏器本身工作,或是电极产生的热效应。

目前已有可以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安全使用的起搏器和导线系统。

虽然并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但2007年的声明明确指出IABPMR的绝对禁忌。

}

原标题:开启治疗心脏病的新时代,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获得成功

2018年2月2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复合技术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本次手术由阜外医院外科病房主任、云南阜外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主刀,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全程采用超声引导,通过仅拇指大小的切口,成功植入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标志着中国在完全可降解封堵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心脏封堵技术迈入新时代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约占先心病的30~50%。正常人的左心室和右心室被室间隔分开,互不相通。如果在胎儿时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遗留孔洞,使左心室与右心室相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的分流,则称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介入封堵术是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虽然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是植入人体的封堵器全部是由金属制成的,将永久存留在患者体内,不但存在远期并发症,而且部分敏感的病人会有慢性炎症,即俗称的“异物反应”。研制可吸收封堵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技术进行研发,但是由于研究难度巨大,而且可吸收材料在放射线下不显影,各国研制的封堵器多带有不可吸收的金属部件,无法完全解决残留问题,目前全球尚没有可吸收封堵器进入市场。

为了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高瞻远瞩组建了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技术团队,并提出了从“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转变”的目标。该复合技术团队联合国家心脏病植介入诊疗器械及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乐普医疗)带着临床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再从材料学成果回到临床应用,终于制造出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填补了世界空白。

该产品主要设计者潘湘斌教授指出:我们通过近四年的艰苦努力,尝试了数十种改性方案才获得了合适的材料及封堵性能,并通过了严格的动物实验及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而且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放射线引导方式,采用更先进的超声引导方式,为植入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创造了条件。与传统封堵器相比,完全可降解心脏封堵器植入人体后可逐渐被自身组织所替代,在治疗缺损的同时,实现了体内无异物残留,杜绝了远期并发症。

此次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对先心病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动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这项新技术不仅能造福室间隔缺损患者,还能造福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瓣膜病、房颤等患者,近期相关产品将逐渐在临床上开展应用,将造福从先天性心脏病到成人心脏病的广大患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门诊三层五诊室。

  •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昆明)
  •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郑州)

1. 成人瓣膜病:“不开刀修复瓣膜”;

2. 先心病:“不开刀、无放射线、不全麻治疗心脏病”;

3. 擅长外科微创手术及经皮介入治疗,将内外科技术取长补短,为不同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4. 擅长疾病: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房颤、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肌炎等。

}

预防性地安装一个心脏起搏器,可以吗?

陈大爷说自己老伴去世后,子女不在身边,一切饮食起居都靠保姆照料。陈爷爷的身体状况总体还算不错,但“三高”及包括心脏在内的各脏器功能的衰退也是难免的。

作为一位独居老人,他总是会有一个担心,万一睡到半夜心脏突然停跳该怎么办?直到最近,他听说有几个年纪比他轻,身体比他差的老伙伴装了心脏起搏器后还相约出去玩了一趟,把他羡慕得不得了。突然冒出了奇思妙想:超高龄的老人可以装个心脏起搏器以防万一吗?

带着陈爷爷的疑问,记者找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江帆副主任医师,了解到有关心脏起搏的最前沿进展。

“好前卫的老人家,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设想。但我必须很遗憾地告诉他,目前心脏起搏器还只作为治疗之用,并且一定得有心跳过慢、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等手术适应症才行,预防性装心脏起搏器还做不了。”江医生说,她建议陈爷爷定期做好体检,遵医嘱吃药生活,也就不需要担心那些突发状况。

江医生告诉记者,心脏起搏治疗在国内外临床都已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可解决心跳慢的问题,改善心脏功能,防止猝死的发生。

“但心脏起搏其实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并非像大家所想的放个起搏器进心脏就好,究竟要把起搏器装哪个位置就特别有讲究。”江医生说。

据介绍,在需要装心脏起搏器的人群中,有这么一拨人,大约有1/4的样子,他们心跳很慢,有房颤,还合并心衰。

起初,心内科的医生们都是给做普通的双腔起搏手术,但很快就发现,术后心跳的问题是解决了,但会出现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问题,反而会导致心功能下降。

之后,心脏起搏的技术有了进步,医生们又开始尝试给这类病人做三腔起搏手术,但费用从原先的5万元增加到了8万元,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找准心脏“希氏束”位置起搏

所幸,近五六年来,心脏起搏技术又有了新的进展,叫“希氏束起搏”,具体地说,就是在心脏里找一个叫“希氏束”的位置,并将起搏电极导线固定在此,便能很好地解决心跳慢的房颤合并心衰的问题。

家住杭州拱墅区的沈大伯,70多岁,患高血压已经有10多年,从3年多前开始,出现走路会胸闷、气急的症状,然后到了一年前症状明显加重,步行一站路就会心慌、气喘,沈大伯没家人陪伴,无法出门,于是他和家人找到江帆医生,想解决心脏的多种疾病。

“根据前期的检查,沈大伯的心跳慢,有房颤,且心功能也差,当时他自身左右心室同步良好,考虑到传统的心脏起搏手术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同步的新问题,因此最后跟家属商定做了希氏束起搏手术。如今,手术结束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大伯走两站路买个菜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还能到西湖边兜一圈。”江帆医生说。

心脏中心专家致力全方位破解

希氏束起搏手术的费用与传统的双腔起搏手术差不多,但对手术医生的要求非常高,得具备电生理和冠脉造影基础,不然很难找到希氏束这个位点。目前,杭州仅两家医院开展该手术,杭师大附院至今已完成近40例,随访病人情况都还不错。

而且心脏问题往往与脑血管问题相关,会引发中风等意外。据悉,杭师大附院心脏中心成立已有近五年时间,一直致力于心脏疾病治疗的前沿研究,除了希氏束起搏之外,还开展了左心耳封堵、药物球囊等目前临床上比较新的治疗手段。比如,房颤的病人50%会发生中风,通过左心耳封堵可以最大程度防止中风的发生。而药物球囊则可以让冠心病病人不用放支架,并且还能减少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时间。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心脏支架有危险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