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体检 血小板 白细胞偏高, 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羊口分院

您好,白细胞高考虑是细菌性的炎症引起的白细胞反应性的升高,这个如果身体有感染的情况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可以先抗炎治疗一段时间,待炎症控制后白细胞一般会下降至正常。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范围很大,偏高一点或者是偏高一点都是没有大问题的。

血小板418 不会有什么病吧?这段时间就是肚子经常不舒服,老是要跑厕所,

您好,这个是有点高,不过血小板过高不会引起肚子不舒服,建议过一段时间在复查一下,如果一直非常高的话,需要进一步检查。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病情分析:你好,从你的化验报告看,白细胞计数偏高,血小板计数偏高,淋巴细胞绝对值...

  • 病情分析:你好,这些对于身体没有多大的影响,不需要进行治疗。 意见建议:不过这还要...

  • 病情分析: 您好,一般情况下白细胞升高代表有感染的情况存在的,但是您的检查结果仅...

  • 这个检查结果,轻微的,没有问题的,不放心的话,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 多考虑炎症感染有关,或是血液病可能。建议观察复查,必要时检查治疗。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

我去体检白细胞计数12.8淋巴细胞计数4...

我去体检白细胞计数12.8淋巴细胞计数4.3血小板计数314都偏高,平时没有感觉不舒服,是得什么病了吗?

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危害是什么呢?血小板少的情况下如果受伤就会有致命的危险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

问题分析: 鉴于您所说的情况,考虑可能与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炎症有关。 白细胞计数增高多见于急性感染。 淋巴细胞计数偏高、血小板计数偏高,在临床上意义不大。
意见建议:一般年轻人,免疫力高,所以有症状表现不出来,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用药治疗。 建议多饮水,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你好问一下我的血小板计数是336平均红细胞Hb浓度314这...

病情分析: 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项目,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对于转氨酶轻度升高,首先要注意排除肝脏疾病,需要做乙肝两对半、B超、丙肝抗体等。转氨酶轻度升高还可见于疲劳、饮酒、口服某些药物等,一般在三倍以下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

单位体检发现:血小板计数314,偏高严重吗?与白血病等...

专长:直肠脱垂,肛瘘,肛窦炎,肛周脓肿,溃疡病大出血,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裂,肛乳头炎,肛门失禁,直肠损伤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这种情况不是太严重,不必过度担心。
意见建议:正常值是100-300,没有任何不适,与没有进食喝水血液浓缩有关,另外,有一定化验误差,一般医生不会太在意这种情况。与疾病诊断意义不大。白血病是白细胞过高,不是血小板。不放心可以考虑过一段时间复查一次。

您好,我想问一下血小板计数314,血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

问题分析:你好,我是王医生,血小板的正常计数是100-300,正常情况下,高一点点,都没有临床诊断价值,这是生理情况,病理情况是一般是超过正常值的几倍 ,所以你不用担心,那个血细胞体积更没有什么价值,你不用担心
意见建议:这些高一点点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没有任何临床价植的,你不用担心了

血小板计数(PLT)偏高

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原核细胞过度增生血小板数量有持续性明显的增多功能也不正常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发病率不高以40岁以上多见 发病机理: 病因不明可能由于多能干细胞异常导致原核细胞增殖及血小板增多血小板的寿命大多数正常在血小板的内在缺陷中包括血小板内5-羟色胺减少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等可能是导致出血的原因因血小板过多活化的血小板也产生血栓素引起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可形成微血管内血栓部分病人凝血机制的异常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临床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表现不一轻度头晕、乏力;重者可有出血和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有反复发作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齿龈出血和鼻衄、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肢体血管栓塞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甚至坏疽80%有中度脾肿大但肝较脾肿大多见 诊  断: 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增多、计数持续在80万/立方毫米以上骨髓中原核细胞显著增加结合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考虑此病本症应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鉴别 辅助检验: 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300万/立方毫米之间最高多达200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3万/立方毫米)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骨髓象:有核细胞尤其是巨核细胞可显著增生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凝血象:出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消耗试验不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小板粘膜功能及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均降低 治  疗: 1、骨髓抑制性药物马利兰为常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开始4-6mg/d也可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左旋溶肉瘤素 2、放射性核素磷(32P) 3、干扰素:α-干扰素:3-5mu/d 4、其他:潘生丁、阿司匹林、消炎痛也可采用血小板分离置换术禁忌切脾

淋巴细胞计数3.47--血小板计数394---血小板压积4.3会有...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检查结果分析,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虽有增高,但均未达到诊断血液疾病的标准,通常感染也可以引起这三项指标的增高,所以推测您身体内应该存在感染,但由于您并未描述您的具体症状,所以也不好下判断,请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意见建议:您好,推测您可能患有感染性疾病,请去往正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并咨询医生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祝健康。

血小板计数(360),淋巴细胞计数4.7,中性粒细胞比值39.2...

病情分析: 你好,血小板数常数是100~300,超过400称为血小板增加多。原因有二1: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意见建议:骨髓纤维化早期等。2: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根据你的描述,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诊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祝你早日康复。

}
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

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

  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2、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5、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

  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

  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1、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

  3、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四、白细胞(WBC)计数意义白细胞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包括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引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引起

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

     2、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

  3、数量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

  4、见于急性失血,尤其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引起的内出血。

  5、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4、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

  5、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五、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似。


1、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见于:

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2)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

  3)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

  4)急性传染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呈现增多,提示病情好转。

  5)某些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1)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1)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2)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3、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1)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3)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4)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4、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1)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2)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1)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

  2)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1)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2)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3)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

  4)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

  1)病毒感染性疾病;

  2)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

  3)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七、血小板计数意义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1)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2)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