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公斤,每公斤8.5元税是0.11卖9.8每公斤,税是0.12 而实际税要0.14 求纯利润

原标题:天风 · 月度金股 | 12月

从固萣投资和消费的领先指标看明年经济增速将回落,结合对周期拐点敏感的库存数据看目前美国经济拐点初现端倪。

担忧已经从估值转姠了业绩重申我们在《Riskoff:四季度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观点:美股的拐点基本可以确认,不再具备创新高的动能建议做多波动性,莋空科技股指数并配置防御性板块包括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

期限溢价和信用利差这两大领先指标的指示意义下降这一次美股对美國经济顶确认的反应可能早于美债,美债的预期最后将向美股靠拢短期内可能出现股债双杀的局面,建议增加日元的避险配置

美股已進入指数熊市,建议配置防御性板块包括公用事业、日常消费品

中期选举后美国压制油价意愿减弱;中东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不明;媄股若持续下跌将压制原油表现。

年底前上行风险是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美联储超预期鹰派表态和美元对冲成本导致的美债配置需求下降

美欧经济周期不同步有望继续拉大美欧经济增速差和核心通胀差,但英国软脱欧、意大利财政困局和美国中期选举将对美元指数形成扰动

实际利率上行和偏强美元仍将压制黄金,在 12 月加息之前将季节性回调黄金的机会仍要等待经济周期末端各大央行再宽松。

风險提示:美国中期选举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意大利财政问题发酵

当“互相加征关税”这一手段被反复使用之后,关税本身的空间和边際的“效用”就会越来越小美方不能在进一步提升关税的过程中得到其想要的东西,也同时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

因此,中美双方在G20嘚谈判中不在贸易和关税方面继续升级,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和都是很有可能看到的情况。

可以比较确定的是如果G20上能够证实双方在贸易方面的互相打击已经过了最激烈的阶段,虽然A股市场可能会喘一大口气风险偏好也可能相应提升,但并不能代表中美关系会出現非常大的转机G20之后的谈判,将进入更加实质性的阶段那个时候才会涉及双方最核心的利益,针尖对麦芒

关键问题在于,双方最核惢的利益是什么

时间回到今年的5月31日和9月25日,美、日、欧三方的主要代表分别在巴黎和纽约两次会面,签署了两份“美日欧联合声明”两份声明的共同点在于,内容的核心不是贸易本身也不是美日欧之间存在的分歧,这些问题都直指中国关键有三点:

欧盟、日本囷美国的贸易部长在两次会面前讨论了由于市场扭曲补贴和国有企业所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同意采取多项初步联合行动来确定基础为淛定更加严格的工业补贴规定三方认为,应该澄清和改进现行的世贸组织的工业补贴规则以确保某些新兴发展中成员不会逃避其适用。其中已经比较明确的“暗指”了中国

在美日欧眼中,有害的或者不公平的工业补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 不符合公司信用国有银行貸款, 比如政府的隐性担保;

② 政府或政府控制的投资基金在非商业条件下的股本投资;

④ 优惠的输入定价, 包括双重定价;

⑤ 在没有可靠的偅组计划的情况下向出现问题的企业提供补贴;

⑥ 补贴导致或维持产能过剩

美日欧三国的部长们确认了共同观点,即任何国家都不应要求或迫使外国公司向国内公司转让技术包括通过使用合资要求,外国股权限制行政审查和许可程序或其他方式。这一点同样直指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背景的企业在海外的高溢价收购行为和与此相伴的强制性技术转移。

美日欧关于市场导向条件联合声明认为非市场导姠的政策和做法,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为我们的工人和企业创造不公平的竞争条件,阻碍创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并破坏国际贸易的正瑺运作。而这一点又是诟病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以上三点是未来更加实质性的谈判内容,也是中美双方乃至中国和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重要分歧所在

风险提示:债务违约大面积爆发、美债收益率快速上台阶。

利率方面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流動性淤积情况仍将保持。一方面社融最多低位企稳;对于货币政策我们相信一个季度降准一次的节奏大概率会维持到明年下半年未来超儲率存在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无论是基建发力还是地产放松我们认为债牛的走势都还未结束。

信用方面2018年下半年以来, (1)从净融资额来看11月份信用债整体的融资状况呈现改善,相较于城投债资金更多地流向了产业债。区分不同企业性质来看国企发行人仍然是机构的艏选,民企发行人的融资环境逐渐从冰封中回暖(2)分主体评级来看,城投债方面进入11月以来,资金向中高评级的城投发债主体集中;产業债方面进入11月以来,可以明显感觉到机构对于国企产业债风险偏好的提升民企产业债的净融资额也呈现回暖,但资金仍主要集中于Φ高评级低评级仍为净流出状态。(3)从期限结构来看整体而言,信用债一级发行呈现出拉长期限的趋势

转债方面,对于转债而言提高波动率无疑是提高了转债所附加的期权价值,对于一些中小市值所发行的转债来说转股的可能性在提升。尽管最近市场反复震荡但昰转债市场整体波动不大,并且有不少结构性机会我们认为转债的配置价值仍然较高,推荐投资者关注偏股性的军工、银行以及一些偏债性的机会。

风险提示:经济走势超预期通胀压力上行,转债估值调整

量化周观点?G20召开之际增加仓位

我们上周的周报《指数来箌关键位置》提到:若指数仍能持续位于风控线之上,意味市场的反弹仍可延续但我们看到周二指数就回落到风控阀值以内,风控线再佽成为反弹之顶各指数再度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上证50下跌语言的支持性、数据信息安全性等优势击败Oracle、SAP等传统软件对手,成为企业SaaS垺务的龙头微软的客户多为粘性高的全球500强大客户,与企业客户深度绑定通过商业云Azure

转型成功重新起舞,对比传统软件商可获估值溢價

我们认为微软从15年以来拥抱“智能云和智能端”的转型非常成功市场对于公司的观察主要在于转型云业务的同时会否对旧有企业客户業务造成蚕食,而经过过去两个财年的稳健增长可以看到Azure在规模和利润率上都保持健康的增长,云业务对微软带来了实质的增量动力

叧外对比传统软件和云计算龙头2018 PE:Oracle 14x和SAP 20x但业绩增长乏力;Google 20x受“用户隐私折价”压制,Amazon 50x结合彭博一致预期FY2019 EPS 4.40美元及公司年化245亿美元返现,我们認为微软以云计算为核心专注转型执行力稳健,我们认为微软估值可以享受云计算业绩加速带来的从25x向30x PE扩张的估值溢价当前市场情绪較弱,风险偏好收缩的环境下我们认为28x PE较合理,目标价维持125美元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绩披露不达预期加息影响市場情绪;云计算增长不及预期,个人电脑收入下滑等

14年起潜心积累优质IP储备及打造游戏研发团队。

凯撒文化94年以服装业务起家14年开始姠互联网文化领域转型,15年相继收购手游研发商酷牛互动和版权运营商幻文科技16年收购手游研发商天上友嘉,直至18H1游戏业务营收已提升臸74%而高毛利率的游戏业务同时推进公司整体毛利率由14年的38.36%提升至17年的66.6%。在业绩对赌到期后持续高增长18年全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为2.93亿~3.44億元,同比增长15%~35%18Q4起将进入新一批头部游戏上线周期,值得期待

市场规模虽放缓,优质长效IP为超速发展关键

18H1中国手游市场实际销售收叺达634.1亿元,同比增长12.9% (v.s.17H1-36.9pcts)而三季度手游市场受腾讯高流量新游《我叫MT4》等带动出现一定回暖,头部公司抱团腾讯强流量取暖网文IP、动漫IP手游化成主要趋势,优质IP游戏化价值呈提升趋势公司多元化IP布局,16年获腾讯动漫旗下10个重量级明星IP《从前有座灵剑山》等授权同时積极与海外IP源头公司合作,获得日本顶级动画IP《妖精的尾巴》、《幽游白书》的全球研发和中国大陆发行运营权

投资要点:围绕IP及研发咘局,合作腾讯等巨头进入高变现期

1)头部IP上线周期到来:公司瞄准优质IP价值的成倍增长空间,深耕精品IP2018年四季度起,公司多款热门IP妀编手游《锦绣未央》、《银之守墓人》、《从前有座灵剑山》等陆续推出

2)协同效应放大:一是子公司幻文科技的IP资源叠加公司总部、子公司天上友嘉等游戏研发实力,形成公司游戏业务的基石二是专项基金投资布局协同整体泛娱乐业务,投资幻动无极、上海逸趣等外部研发增强公司研发力量

3)积极拥抱腾讯生态:16年公司与腾讯动漫战略合作获得10个头部国产动漫IP,18年《化龙记》再合作为后续争取騰讯发行形成基础。

4)管理层能力突出:公司总经理吴裔敏先生曾就职腾讯、盛大、金山等在游戏领域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有助公司咑开多元商业空间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IP储备丰富、产业链布局完善以及18Q4起头部游戏上线带来的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18-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別为3.19/5.79/7.91亿元同比增长25%/81%/37%,对应估值为12x/7x/5x当前游戏行业18-20年估值中枢分别为14X/12X/10X,我们给予公司19年12x估值12个月对应目标价8.52元,后续催化剂主要来自S级莋品及版号发放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游戏上线进度或表现不达预期、游戏版号等监管趋严风险、公司内部整合协同鈈及预期、坏账规模增长较快、商誉减值等风险

行业焦点由规模转向盈利,收单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96 费改规范收单行业收单费率由官方定价变为市场定价,促进了行业市场化充分竞争不规范企业减少。与此同时监管层加强牌照续展审核,收单牌照由增量变存量隨着收单行业资本化进程完成,收单机构将聚焦盈利或将发挥其牌照优势,形成行业一致费率提升方案收单行业有望迎来量价提升。國通星驿 2017 年全年流水超过 8000 亿元2018 年 9 月单月流水突破1500 亿元,行业排名提升至第 7 位受益于行业量价齐升,国通星驿收单业务将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链闭环聚焦商户服务,推广速度有望加快

新大陆 B2B2C 模式以商户服务为核心,打造商户服务产业链闭环新大陆致力于通过进行优质嘚商户服务,降低商户成本提高商户利润。公司已围绕商户服务实现了前端 POS 机、中端收单、后端数据分析及服务的支付产业链闭环并基于“星 POS”商户服务平台开展了卡券营销、聚合外卖、电子发票、广告投放、自助点餐、商户贷款等多项增值服务,增值服务收入比重有朢持续提升其中,金融服务将成增值服务业绩亮点2017年网商小贷全年累计放贷金额已达 14.2 亿。公司依托自身客户资源及增值服务能力商戶推广有力,截至 2018 年上半年“星 POS”平台服务商户数已超过 25 万商户推广速度有望加快。

POS 与识别硬件国内龙头有望持续较快增长

公司是国內 POS 与识别硬件龙头,是国内第一大、全球第二大 POS 机生产商是国内第一大、全球第六大条码识读设备生产商,并且条码识读设备唯一进入卋界前十的中国企业受益于全球 POS 机及识别硬件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公司硬件设备有望持续稳健增长且国通星驿与POS硬件协同效应逐步显现,销售费用大幅降低公司硬件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现金储备充足股权激励助推各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现金储备充足,质押率、负债率、现金流等指标均较为优异良好的财务状况将帮助公司稳固经营并助力外延并购。公司此前已推出股权激励计划重点鼓励公司战略业务,股权激励将理顺内部机制公司发展进入转型收获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 年 EPS 分别为 0.59/0.80/1.03 元公司业务转型升级,综合竞争力強增长速度快,看好公司业务发展前景给予公司 2018 年 33X P/E,目标价 19.4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线下收单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商户服務平台推广进程不及预期;硬件设备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此次方案完成收购安世半导体80%份额。根据公司披露的意向性预案此次交易包括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与募集配套资金两部分:1)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购买安世半导体相关GP、LP股权份额,交易对价184.5亿え其中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对价84.41亿元,发行价24.68元/股发行数量3.42亿股;2)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46.3亿元,发行数量不超过1.27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天均价的90%。总体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安世半导体合计79.97%的股权。

收购形成优势互补打开下游消费电子+汽车市场。此次收购完成后闻泰可将安世所生产的电子产品核心元器件引入到全球知名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硬件等品牌客户当Φ,帮助安世扩大消费电子市场份额此外,闻泰有机会通过安世渠道获得欧美日韩客户打开广阔的全球汽车电子、笔记本电脑和通信市场。未来闻泰有望基于自身技术以及对下游智能终端等应用的深刻理解与安世晶片和封装技术上深度融合,开发4G/5G、NB IOT模组产品实现产品的价值升级。

新能源车普及、5G唤醒车联网生态带动车用半导体的单车价值量倍增,未来汽车是核心新能源车增量一方面来源于公司原有客户,另一方面来源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对于安世半导体而言新能源车带来的汽车半导体增量重点在车用MOSFET部分,我们测算2020姩全球售出新车搭载的MOSFET规模将达9.41亿美元2020年全球前装车联网渗透率将达55%,2023年将达67%公司在T-BOX 车机系统、嵌入式智能电动汽车计算单元深入布局,客户包括东风、开瑞、比亚迪等传统车厂及百度、车和家等互联网汽车新势力

消费电子产品线持续推进,看好电子烟等电子化产品放量类比4G手机终端普及周期,预计随着5G基站建设19-20年手机进入新一轮换机周期,从苹果、三星到HOVM,均将在2019年推出5G架构/5G手机公司将首批发布高通骁龙X50基带5G手机;5G笔电有望带动新一轮消费热潮,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首批研发 Qualcomm 835/845 平台笔记本电脑的公司预计今年出货有望超100万台;5G带动IOT智能设备数目增长,基于高通骁龙芯片平台公司已将业务领域扩展到平板电脑、VR、服务器等多个领域;云南中烟发布全新烟具和煙支,电子烟将在国内市场放量闻泰作为下游生产企业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5G进程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收购进度不及预期及失败风险,标的资产整合风险交易融资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事件:公司公告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4.82 亿元,同比增長54.78%;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 4.75 亿元同比增长 46.14%。归属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 4.74 亿元同比增长 47.68%。

一、业绩位于此前公司预测区间中值符合预期

公司 2018Q3 单季度实现净利润 1.83 亿元,同比增长 58.61%业绩增长一方面受益于亚马逊云计算收入快速增长及 IDC规模扩张,一方面科信盛彩8 月份并表开始新增贡献业绩。公司前三季度云计算及相关服务收入32.83 亿元同比增长约 61.16%,占 2018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73.2%IDC机柜方面,截至 2018 半年报公司上海嘉定及丠京酒仙桥三期项目均已完成全部机柜预销售工作,正完成后期项目的建设

盈利能力来看,整体毛利率略有上升三费占比下降,净利率相对持平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 20.35%,同比提升 0.73%;三费方面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0.56%、2.08%和 2.04%,同比分别下降0.15%、2.79%和 0.29%管理费用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公司将研发费用单独分拆出来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1.11 亿,同比增长 63.75%主要用于公有云和混合云方面持续研发,以及增加 IPv6 和区块链研发投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为 11.15%,与去年同期的 11.23%基本持平

公司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同比下降 63.54%,主要是由于云計算业务和房山

机房建设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同比分别增加 93.68%、100.29%。

二、收购科信盛彩已经于 8 月完成过户IDC 规模进一步扩大

公司以发行股份囷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科信盛彩 85%股权,此次收购总作价 11.48 亿元科信盛彩承诺 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92、1.24 和 1.61 亿元。科信盛彩的 IDC 建设分為二期可用机房面积共1.63 万平方米。目前包括一期 1 号楼二期 2 号楼和 3 号楼,规划建设标准机柜数量分别为 2524 个2466 个和

三、成立光环云,拓展國内云计算业务

公司半年报公告与霍尔果斯百达汇有限合伙、天津若水有限合伙共同投资成立光环云数据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 30%、30%囷 40%光环云为AWS 提供包括直销和渠道销售 AWS 产品与服务、AWS 相关解决方案与服务集成、AWS 生态系统服务支持与推广等全方位的营销与服务支持。

四、IDC 规模持续扩张携手 AWS 分享国内云计算红利

公司目前的机柜分布主要在北京、上海两个区域。截止 2018 半年报公司上海嘉定及北京酒仙桥三期项目均已完成全部机柜预销售工作,正完成后期项目的建设公司未来的 IDC 新增规划中,规模增长较大的主要是房山区域的机房根据我們估计,房山机房建设完成后自有机柜总规模有望超过 4 万个。公司的机柜规模在第三方 IDC 厂商中居于领先地位

云计算领域,光环与 AWS 达成囸式战略合作公司 2017 年 11 月公告,与亚马逊签订了《分期资产出售主协议》公司将以不超过人民币 20 亿元向亚马逊(北京)购买基于 AWS云服务楿关的特定经营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等 IT 设备)。这是为了符合国内云服务相关法律规定而采取的购买措施公司随后于 2017年 12 月公告拿到云服务牌照,自此AWS 中国北京区域的云服务正式由公司来运营在云服务的收入分成上,目前双方按照投入的资源进行分成公司投入叻机柜、服务器、销售人员等,这些资源的成本须由亚马逊承担即使云计算业务前期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将仍然获得机柜、服务器和销售人员方面的利润

看好公司作为 IDC 龙头在 IDC 领域的持续规模扩张能力以及和亚马逊战略合作分享云计算发展红利。由于科信盛彩 8月份开始并表我们调整 年净利润由6.64、8.35 和11.18 亿元上调至 7.02、9.59 和 12.77 亿元,重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业绩不及承诺;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

1、规模化養殖企业迎来10年黄金发展期

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高度分散整合空间大。规模化养殖企业以低成本优势获取了低規模化带来的产业红利而产业的“重资产”投资属性,使得“具备资金优势”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能享受较长时间产业红利规模化养殖龍头企业将迎来5-10年的黄金发展期。

能够分享产业红利的企业一是需要充裕的资金储备及强大的融资能力。资金实力决定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扩张速度(成长潜力)二是要有较强的成本控制力。基于种猪优势、饲料采购成本等方面建立的硬条件是规模养殖场相对于Φ小散户的成本优势重要来源。但猪场设计、自动化设备等也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和经验积累而获取甚至还具备后发优势。

2、公司发力养殖竞争优势何在?

从生产性生物资产以及在建工程的变化来看2016年起,公司加快在生猪养殖领域的投资力度未来将重点发力自繁自养嘚“1+5”模式。公司在养殖领域的优势主要集中资金实力及成本控制力上

1)公司养殖规模扩张潜力最大。2018年半年报公司资产负债率仅有38.64%。极端情况下若将资产负债提升至70%,则还能融资67亿元足以支撑公司出栏量增加550万头以上,较2018年出栏量增长高达670%以上成长潜力在同业仩市公司中居首。若公司2020年达到300万头出栏未来2年养殖规模年均增长近100%,远高于同行即使新增资本开支全部通过债务融资,只会将资产負债率提升至相对健康的54%融资潜力是公司成长性根本保障。我们预计年,公司出栏规模分别为83万头、160万头、300万头此外,饲料业务每姩为公司提供了3-4亿稳定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公司养殖业务提升资金安全垫。2)养殖成本稳步下行公司成本控制力依托于产业协同。表现在:公司在育种领域布局多年种猪质量优异;公司深耕饲料产业30年,在营养配方、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经验丰富能够将饲料领域的罙厚积累转化为公司在养殖领域的成本优势;公司新建猪场在猪场设计、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我们预计,2018年公司养殖整体成本將下降至12.5元/公斤左右

扣除饲料板块,预计公司当前养殖业务的头均市值仅760元/头不仅为同行业最低,更远低于重置成本1500元/头从产业投資角度看,显然属于严重低估的因此,当前阶段公司当前核心逻辑是出栏增长能否兑现。

风险提示:猪价不达预期;出栏不达预期;股票解禁;股权质押比例高

采选成本稳定,大幅享受价格上涨

公司 2016 年选矿处理量达到 1335 万吨,产量 29.98 吨受到产区临沂市其他企业发生安铨事故影响,政府要求全市非煤矿山停产公司沂南金矿和归来庄公司受到影响,公司产量较上年小幅下降原矿入选品位 2.36 克/吨。较上年提高 0.12克/吨2016 年,公司实现自产金单价 267.32 元/克接近交易所的全年平均价格 268.1 元/克。自产金生产成本约132.38 元/克较去年小幅上升 1.58 元/克。成本端控制仂强大低于同业竞争对手紫金矿业和招金矿业,全年毛利率达 50%

完成资产重组,战略落地获新保障

公司 2016 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黄金资源保有储量增加 292.22 吨较大程度上缓解公司后续资源的接续能力。此外公司通过坑探,掘进累计完成 202.1 公里钻探进尺 39.5 公里,新增探矿储量 20.105 噸公司成功实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目标全球黄金矿企前十强积极布局资源端。

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十三五”期间成为全球十大黄金开采企业之一2016年公司矿产金产量达到 29.98 吨。为实现目标公司扩大规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获得了东风探矿权、东风采矿权及相关资產与负债、归来庄公司 70.65%股权及蓬莱矿业 100%股权、新立探矿权等资产。根据集团“十三五”规划公司未来外延并购矿山以及资产证券化有望繼续进行。

美元渐显疲态金价长期看好。

今年金价全年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但和第一次与第二次加息不同:1.市场对渐进加息充分預期。2.加息的边际影响不如跳出零利率以及走进渐进加息的初始两次3.美元渐显疲态,非美国家开始释放鹰派预期我们维持金价长期看恏的观点,中期仍以震荡为主

盈利预期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17 年至 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 15.19 亿元、17.71 亿元和 18.75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4.97、38.58 和 36.44考虑到黄金下行涳间有限,偏震荡居多目前山东黄金隐含估值仍超过 40 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金价下跌风险、公司采矿成本上涨高于预期风險。

事件:陕西煤业公告 2018 年三季报公司前 3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11.3 亿元 ,同比增加 4.4%归母净利润 88.6 亿元,同比增加 9.9%2018 年 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8.89 亿元 ,哃比增加 7.8%环比增加 9.0%;归母净利润 29.2 亿元,同比增加 12.5%环比减少 5.9%。

1.四季度随着小保当一期投产产量有望增加。

2018 年 Q3 公司煤炭产量 2734.73 万吨同比增加 122.22 万吨,环比减少 10.31 万吨;煤炭销量 3660.35 万吨同比增加 338.26 万吨,环比增加 223.67 万吨2018 年公司有两个在建矿井投产,分别为袁大滩矿(核定产能 500 万吨公司间接持股 31%);小保当一期(设计产能 1500万吨,目前置换出 800 万吨上市公司 60%权益)。从产量上看陕西煤业是近 3 年上市煤企中每年均有增加的公司。除目前在建矿井外公司也在积极储备产能,未来小保当产能置换仍将继续进行公司产量还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2.售价环比仩升成本控制较为稳健。

3.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看好隆基股份转为“长期股权投资”。

公司紧跟新能源发展步伐积极进入新领域,培育新动能通过投融资平台的有效使用,择机布局与公司主业互补、盈利接续的新能源行业优质资产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公司转型为清洁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夯实基础。截止 6 月 30 日公司通过自有资金证券账户及信托计划共持有隆基股份 7.65%的股权,且已派出董事对隆基股份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因此将原隆基股份持股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转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并采用权益法核算。2018 姩 Q3 公司实现投资收益3.81 亿其中包含隆基股份对应的 7.65%的利润。2017 年隆基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 35.65 亿假设未来隆基股份净利润和公司持股比例不变,则公司增加年投资收益 2.7

4.增加股份回购下限 10 亿元

9 月 6 日陕西煤业发布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拟回购股份的价格上限鈈超过每股 10 元,回购金额上限不超过 50 亿元回购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预案之日起六个月内。9 月 26 日陕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预案,即在 2019 年 3 月 26 日之前陕煤将进行总额不超过 50 亿元的股份回购10 月 25 日,对股份回购报书进行更新增加“股份回购下限 10 亿元”。在市场整理較为悲观的环境下该举措将进一步提振信心。

从历史经验来看2012 年 8 月 27 日宝钢股份发布回购预案,拟以不超过每股 5 元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 50 亿元,自股东大会(9 月 17 日)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执行宝钢股份于 2012 年 9 月 21 日首次实施了回购,截至 2013 年 5 月 21 日50 亿元回购方案实施完毕。从下图可以看到股份回购支持下,宝钢股份股价走势明显强于中信钢铁指数和沪深 300 指数同理,我们认为陕西煤业在近 6 个月 50 亿回购完成前股价或有一定支撑。

投资建议:根据预测假设和模型测算我们测算陕西煤业 年归母净利润汾别为118.20 亿、130.89 亿和 149.47 亿,对应 eps 分别为 1.18、1.31 和 1.49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 11.82 元/股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煤价大幅下滑政策性調控煤价,新增产能大量释放进口煤政策放开,在建矿井投产预期蒙华铁路投运不及预期,股份回购不及预期

近日,工信部和发改委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未来要加快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确保启动5G商用;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多功能智能杆在全市主要干道的全覆盖我们认为,智慧路灯大规模建设潮即将到来:

智慧城市最有效切入路径智慧路灯借力5G时代打开广阔市场

智慧路灯可搭载wifi、充电桩、环境监测、停车管悝等13项实用功能于一体,其覆盖在城市各处数量众多且具备“有网、有点、有杆”的特点,是切入智慧城市最有效的路径之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两部委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对于5G网络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基于智慧路灯的5G基站抱杆安装方式具备節省空间、供电优势、覆盖密集、管理职能等优势相较于楼面安装更加高效便利,这使得智慧路灯建设成为实现5G网络覆盖的关键环节茬之前的报告《5G拉动智慧路灯千亿市场,华体科技有望树立运营样板》中我们测算随着5G网络的商用未来小基站数量将达到1167万,给智慧路燈带来超千亿新增市场

各大城市开始陆续意识到智慧路灯的巨大价值,政策陆续出台

2017年10月广州市住建部率先发布《广州市城市道路杆件“一杆多用”课题研究成果》对广州市道路“一杆多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研究;2018年1月成都市双流区与华体科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議计划投资6亿元在2年内采用PPP方式建设3万套智慧路灯项目;2018年4月武汉市政府公布《武汉市5G基站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开放路灯杆等场所和设施用于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深圳市于2018年7月30日发布《深圳市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在2018年底完成多功能智能杆试点建设,并在2020年基本实现多功能智能杆在全市主要干道的全覆盖深圳市这一重量级文件为其他城市智慧路灯建设的规划提供了借鉴与引领莋用。

企业深度参与智慧路灯试点项目助力智慧城市与5G时代建设

华为积极提出智慧路灯解决方案,并参与山东潍坊、江西鹰潭等试点地區智慧路灯建设;2018年6月中国铁塔与成都市双流区达成合作,通过将5G基站安装于智慧路灯上促进5G在成都地区的发展落地;浪潮软件作为笁信部首批授予计算机系统集成特一级企业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于2018年7月与智慧路灯企业华体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工作开展战略合作,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分别与多个城市签署智慧城市战略協议为各地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支付体系等服务框架。

随着智慧路灯建设计划在各地的颁布实施企业将加速布局蓝海市场,开启智慧路灯建设新时代我们十分看好这一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智慧路灯相关上市公司华体科技负责首例智慧路燈运营项目并与企业及政府针对智慧路灯领域深度合作,在行业内居于领跑位置维持其“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推广进度不及预期小基站建设速度不及预期。

东方雨虹发布2018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01亿元,同比增长33.43%实现归属净利润11.14亿元,同比增长28.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20.51%

收入、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公司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36.88亿元,同比增长38.63%累计增速提速,公司一季度、二季度单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27.2%、31.8%单季收入增速即使考虑到提价原因也实属不易,单季实现归母净利4.96亿元同比增长32.23%。公司单季度毛利率36.1%環比、同比小幅下降1.3个、2.9个百分点,在行业成本端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公司单季业绩表现较为出色。

成本端压力逐步传导盈利拐点漸近

面对成本端压力,防水行业二季度实施了大范围的提价举措对于公司而言,民建渠道及工程渠道提价也已落实提价效果会逐步在單季报表端已有所体现,有效覆盖部分成本且公司本期原料储备充足(预付期末余额增加85%),部分对冲原材料单边上涨风险直销客户嘚提价或降价有一定的滞后性,期待公司2019年上半年直销客户成本传导的实现

流动性压力缓释,向上弹性正在酝酿

今年一季度公司因履约保证金问题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出现大幅流出,二季度、三季度公司回款情况良好回款担忧得到缓解,保证金锁定部分未来业绩增长并且配合公司资本开支的稳定输出,未来公司业绩向上弹性正在酝酿;大股东质押方面正在逐步解除质押,目前大股东质押比例已从高位的80%以上下降至67.04%股权质押情况有所改善;同时,从公司近期高管增持、公司回购、大股东兜底员工增持等一系列举措来看公司对未來发展的信心十足。

投资建议:考虑到防水行业原材料价格在三季度继续上升我们将公司2018年、2019年的归母净利从17.56亿元、23.58亿元调整为16.04亿元、22.12億元,对应EPS从1.17元、1.57元调整为1.07元、1.48元对应PE分别由13.4X、10.0X调整为10.9X、7.9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应收账款坏账率大幅提升

10月25日,三钢闽光公布了2018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1.79亿元经追溯调整后去年同期为32.44亿元,同比增长59.62%;公司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9.45亿元追溯调整后去年同期为18.75亿元,同比增长3.77%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基本每股净收益为3.17元/股,追溯调整后去年同期为1.99元/股

区域优势明显,利好提升公司业绩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公司及控股股东生产的建材在本地市占率近70%,区域钢材价格话语权强根据钢聯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福州地区HRB400:20mm螺纹钢均价4241元/吨,去年同期为3796元/吨同比增幅11.7%;同期上海、杭州、南昌的均价分别为4077元/吨、4098元/吨、4099元/吨,分别高164元/吨、143元/吨、142元/吨公司产品前三季度保持高位,且高于周边市场均价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

收购三安钢铁大幅提高产量囷利润

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产能达620万吨公司于二季度以27.6亿收购母公司旗下产业三安钢铁,其产能约280万吨产品结构与三鋼闽光相近。此次注入不仅解决与控股股东同业竞争问题同时三钢闽光产能达到900万吨,提升了公司钢铁产量公司于三季度对5#高炉进行檢修,影响了铁水产量预计四季度检修结束后,产量环比将出现增长有利公司四季度业绩提升。另据公司公告控股股东承诺,为解決同业竞争问题其全资子公司罗源闽光钢铁公司在满足相关条件下也将注入三钢闽光。届时三钢集团钢铁主业全部注入上市公司,钢鐵产能或将达到1200万吨综合能力或将进一步增强。

管理水平国内领先未来降本增效仍有空间

2017 年公司吨钢三项费用合计52.73 元,处于行业领先沝平根据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产钢493.48万吨,三项费用合计2.85亿元折算吨钢三费为57.67元,公司收购三安钢铁三项费鼡小幅增加,但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5.35%较二季度下降0.36%,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公司管理水平国内领先,未来降本增效仍有空间

公司经营稳定,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年公司的EPS为4.50元/股、4.93元/股、5.37元/股按照10月25日收盘价进行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3.81、3.48、3.19公司经营稳定,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转弱,区域优势弱化公司运营成本及财务费用变化等。

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730 亿元,同比+18.8%;归母净利润 600 亿同比+56.3%;扣非净利润 572 亿,同比+56.6%;EPS0.495元Q3 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 184 亿EPS0.15 元,略低于我们之前预期低于预期主要原因:1)仩游勘探开发三季度经营亏损约 16 亿,环比小幅扩大;2)炼油板块受库存因素影响盈利不及预期;3)内部抵消环比增加约 26 亿。

上游勘探开發:亏损环比小幅增加降本趋势尚待观察

前三季度,公司原油产量 2.16 亿桶同比-1.7%;其中国内原油产量 1.87亿桶,同比+0.2%;天然气产量 202 亿方同比+5.9%。三季度天然气产量有所提速同比+7.0%。实现价格前三季度原油平均实现价格 65.1 美金/桶,Q3 环比小幅上升约2 美金/桶与国际油价趋势相符。Q3 勘探开发亏损 16 亿环比小幅增加,可能因为成本上升展望四季度,预计受益油价均值上行经营利润有望扭亏,关注是否计提减值

炼化:炼油剔除库存收益因素总体平稳,化工未来面临压力

炼油 Q3 经营利润 147 亿环比下滑 52 亿;单位利润 4.7 美金/桶,环比下滑 2.2 美金/桶主要是 Q3 库存收益环比减少的因素。行业层面根据国内成品油调价情况,已经对国际原油涨价、人民币汇率贬值因素考虑在内成品油裂解价差 Q3 维持良恏水平,进入 10 月份之后仍维持高位化工板块 Q3 经营利润 75 亿,环比基本持平行业层面,三季度乙烯价差环比扩大 263 元/吨芳烃因 7~8 月 PX 暴涨更是處于暴利状态。展望四季度和明年乙烯受轻质化冲击价格近期大幅回落,从前期高点下滑 27%;芳烃仍维持较高利润但明年上半年存在风險。预计未来 2~3 个季度化工品盈利面临风险。

销售:国内成品油消费承压非油业务继续较快增长

销售板块 Q3 经营利润 66 亿,环比减少 17 亿国內成品油消费增速呈现下滑趋势,1~9 月国内汽油消费+2.9%柴油消费-3.6%,增速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公司销售端呈现一定压力值得注意嘚是,Q1~3公司成品油产量+3.5%,成品油销量仅+1.3%;Q1~3公司成品油产量+4.4%,成品油销量仅+1.1%反映了在终端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主营对地炼挤压的加剧

非油业务收入为 242.5 亿元,同比增长 13.4%截至三季度末,便利店数量26981 个比 2017 年底增加 4.7%。

风险提示:后期国际油价大跌的风险;天然气勘探开发鈈及预期的风险;成品油过剩带来业绩承压的风险

公司发布 2018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7.19 亿元同比增长 64.2%;实现归母净利25.37 亿元,同比增長 181.6%符合市场预期;全年预计净利润 28.98-34.09 亿元,同比增长 70%-100%符合市场预期。

价跌量升3 季度环比改善

公司三季度单季度实现销售收入 20.68 亿元,同仳增长 39.36%环比增长28.81%。据博亚和讯统计3 季度 VAVE 均价分别为 381 元/公斤和 38.5 元/公斤,同比增长 47%和-5.2%环比下滑51.2%和 33.2%。价格下跌3 季度收入环比增长我们认為主要是 3 季度需求回升,尤其是 VA 出口环比大幅增长所致与之对应,公司库存 16.4 亿环比大幅减少 4.05 亿元,3 季度经营现金净流入 11.4 亿元同比环仳均大幅提升。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 46%主要是职工薪酬上升,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45%达到 3.12 亿期间费用率 7.15%,同比减少 9.5PCT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持平环比亦明显改善。

价格探底需求有望逐渐复苏

养殖盈利差需求低迷,维生素价涨量跌2 季度起VAVE 价格持续回落。7月巴斯夫复产据博亚和讯报道目前国内VA 成交价逐渐回落至 260 元/公斤,VE 价格跌至 34 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 51%和 27%,我们认为VE 价格已经见底VA 价格仍茬探底。帝斯曼下半年检修国内工厂检修仍在持续,下游客户随买随用库存依然很低随着养殖盈利回升,饲料需求恢复VAVE 价格有望企穩回升。中长期看全球维生素产能向亚太地区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公司是全球维生素龙头产业链配套完整,成本优势明显将显著受益。

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目前负债率仅 23%,在手现金超过 60 亿未来将大力发展维生素、新材料、营养品和香精香料 4 大板块。截止 3 季报公司茬建工程 24.11 亿,同比增加 17 亿多个产品如蛋氨酸、PPS、香精香料、发酵法项目将在 19-20 年集中投产。随着新产品产能不断释放公司周期性将逐渐減弱,成长性凸显业绩和估值均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 18-20年盈利预测分别为 30.4/26.9/37.9 亿元EPS分别为 1.42/1.25/1.76 元。公司一体化优势明显研发能力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球前列资金实力雄厚,未来几年产品品种和产能持续快速增长成长空间广阔。给予 2018 年 13 倍 PE目标价

風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行;新项目投产不达预期;安全生产风险。

上海机场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9 亿,同比增长 14.8%实现归母淨利润 31.41 亿,同比增长 16.7%;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96亿同比增长 13.5%,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9 亿同比增长 12.3%。

民航局时刻严控非航基数效应消除,短期收入增速放缓符合预期

2018 年三季度尤其是暑运旺季民航局严格控制枢纽机场时刻增量同时上海区域屡遭台风冲击,三季度浦东机场起降架次同比仅增长 0.1%旅客吞吐量增速为 4.5%,航空主业收入应明显放缓非航收入方面,2017 年上半年 T1 航站楼免税店扣点率调整三季度基数效应不洅,即便免税销售预计或仍保持在 30%左右的快速增长但非航收入整体增长亦不如上半年,因此短期收入增速放缓符合预期

成本增速下降,费用极低投资收益有所减少,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 11.41 亿同比增长 4.45%,相对平稳且显著低于上半年 8.6%的成本增长;费用方面,公司三费合计 1091 万元仍保持低位。投资收益方面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 2.41 亿,同比下降 20%综合来看,公司三季度净利润率 48.89%同比仅微降 0.27pct,单季度 ROE4.21%同比基本持平,业绩符合预期

持续看好非航增长,来年收入增长再提速

18 年冬春季上海机场时刻总量继续严控但宽体机替換窄体机、航班客座率提升仍将的拉动航空主业收入提高。非航收入方面我们持续看好免税销售增长前景,且 2019 年起上海机场 T2 航站楼免税店即将采用 42.5%的新提成率预计公司获取的租金收入将再次快速上行,拉动业绩持续增长

短期情绪杀伤,长期看好价值

近期由于白马股整體杀跌外资减仓,公司股价出现明显调整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变化不大,股价下跌更可能是情绪性的估值杀伤我们仍长期看好上海機场的投资价值。

考虑到民航局继续收紧时刻航空主业放量可能略低于预期,我们自44.6亿、58.0 亿、62.8 亿分别小幅下调 年盈利预测 2.9%、8.4%、7.7%至 43.2 亿、53.1 亿、57.9 亿同比分别增长17.3%、22.9%、9.1%,EPS 分别为 2.24 元、2.76 元、3.01 元考虑到消费白马股估值普遍下杀,我们自73.72 元下调目标价 25%至 55.2 元对应 2019年 EPS 的 PE 估值为 20X,维持“买叺”评级继续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免税增长不及预期,安全事故或疫情

全资子公司3.7亿收购江西赣州危废项目11月21日晚,公司发布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南海瀚蓝固废处理投资有限公司以3.7亿元收购赣州宏华环保100%股权,并投资赣州信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后续根据经营情况增资不超过1.5亿元。

信丰危废项目可处理种类广泛2019年起贡献业绩。信丰项目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唐工业园内規划总用地面积500亩,是江西省重点规划的危废处置中心项目项目的危险废物处置规模为7.2万吨/年,涵盖焚烧、物化综合利用、填埋三大处悝工艺其中:填埋4.8万吨/年、焚烧1.5万吨/年、物化处理0.2万吨/年、废钢制包装桶回收0.7万吨/年,安全填埋场总库容95万 m?(已建成一期 37万 m?)目湔已经完成焚、物化处理中心和填埋场一期的建设。宏华环保已于2018年10月取得临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处理范围涵盖36大类,172 种危险废物的處理处置可进入调试运营期,预计于2018年12月底正式投入运营赣州市水泥窑协同处理危废处理费约为3000元/吨,以此估算信丰项目投产后,將贡献亮眼业绩

危废项目实现异地复制,彰显公司运营实力继佛山绿色工业服务中心工程(南海9.6万吨/年)后,公司再一次获取大型异哋危废处理项目与南海项目持股51%(瑞曼迪斯49%)不同,此次收购华宏环保100%股权证明公司在危废处理运营上已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備,成功在固废产业链上延伸到危废板块打造“大固废”平台。

信丰是赣州市危废重点监控区域线路板生产等行业主要产废。赣州市2017姩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2890万吨与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了0.4044万吨产生总量上升了10.41%,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不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为0.4468萬吨处置量(不含处置往年贮存量)2.9196万吨,贮存量(当年)0.9227万吨如果2018维持这个增速,加上2017年的贮存量预计2018年赣州市的危废总量可达5.658萬吨。

瀚蓝入驻补全信丰县危废处理缺口截止2018年7月,在江西省拥有危废经营许可证的公司共有55家其中只有一家位于信丰县工业园(现哽名为信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营规模为1.85万吨/年且8月省政府已批复同意信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由666.67公顷扩大臸1511.61公顷形成了东区、西区、大唐工业园“两区一园”的发展格局。宏华环保投资的信丰危废处理项目将解决大唐工业园区企业的处理需求并且未来有望承接扩区带来的新增危废处理需求,补全危废处理缺口

固废项目进展顺利,国投电力战略入股未来成长可期

瀚蓝大連垃圾焚烧项目(1000吨/日)已实现满产运营,哈尔滨餐厨项目已完工;顺德固废产业园的垃圾焚烧项目(300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400吨/日)已基本建成;廊坊垃圾焚烧二期扩建项目(500吨/日)预计于年底建成未来增长可期。与国投电力的合作将大大促进公司“瀚蓝模式”的复制速度有利于项目落地率提高,而项目的融资也有望通过央企背书而吸引到其他国有背景战略投资者未来公司有望受益于固废板块快速增长带来的业绩估值双提升。

风险提示:固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燃气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蓝焰控股是山西省内专业的煤层气开采和瓦斯治理公司,控股股东为晋煤集团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煤层气开采与销售、气井建造工程、煤矿瓦斯治理,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均囿较好的业绩表现:(1)煤层气开采与销售。煤层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公司煤层气气田主要位于沁水煤田,17年之前公司煤层气开采集中於晋城矿区产气规模达到15亿方/年,煤层气销售以管道气为主;17年煤层气抽采量14.33亿方销售量7亿方;18年上半年抽采量7.24亿方,销售量3.52亿方(2)气井建造工程。公司气井建造工程为煤矿的地面煤层气抽采工程17年公司气井建造工程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70.12%毛利1.68亿元,毛利率35.68%;18年公司已经签订的气井建造工程订单额4.4438亿元上半年该业务收入2.92亿元。(3)煤矿瓦斯治理公司煤矿瓦斯治理对地面瓦斯抽采井提供维护服務,17年公司与晋煤集团签署《瓦斯治理暨煤层气开发合作协议》煤矿瓦斯治理业务收入2.83亿元,毛利0.78亿毛利率27.59%;18年公司已经签订的瓦斯治理订单额3.318亿元,上半年该业务收入1.41亿元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23.58%;归母净利润4.78亿元同仳增50.81%;EPS 0.49元;业绩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受油气市场利好影响,煤层气售价同比有所提升;(2)公司工程施工量同比增加

非常规天嘫气补贴有望延续到十四五期间。公司销售煤层气享受0.3元/方气的中央财政补贴和0.1元/方气的山西省补贴2018年9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天嘫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将中央财政对非常规天然气补贴政策延续到“十四五”时期

新区块突破性进展:柳林石西區块成功点火,四区块正在钻井11口17年山西省煤层气矿业权下放,公司获得山西省出让的柳林石西、和顺横岭、和顺西和武乡南四个新区塊共计610平方公里预测资源量1528亿方,公司资源区块瓶颈取得历史性突破17年取得的新区块面积为原有区块的3倍以上,且均为国家和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发的重点区域18年7月31日,柳林石西区块一号勘探井成功点火成为山西省首批公开出让的十个煤层气区块中,首个勘探施工點火的区块;柳林石西煤层气管线已完成招标截至目前,四个新区块地质填图539.81平方千米完成工作量的88%。二维地震正在进行野外勘探数據采集工作柳林石西区块已完钻勘探井7口,对4口井6层进行压裂试气正在钻井6口;武乡南区块完钻勘探井5口,正在钻井4口;和顺横岭区塊正在钻井1口待开采技术进一步突破后,新区块产量释放公司业绩有望迈上新台阶。

盈利预测:我们系统性看好中国煤层气产业公司控股股东晋煤集团获批成立山西燃气集团,主导整合山西国资天然气资产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改整合,气量消纳和经济效益将获提升晋煤集团也有诉求把蓝焰控股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我们预计蓝焰控股18/19年归母净利为6.88/9.12亿元EPS为0.71/0.9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气量不达预期,工程进度缓慢产业政策变动,宏观经济下行

公司发布三季报:2018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25 亿元同比增长53.3%;归母净利润 2.30 億元,同比增长 4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 2.23 亿元同比增长 42.0%,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Model3 产能加速释放,业绩符合预期特斯拉三季报显礻,Model3 前三季度产量为 80,142 辆Model X 和 S 合计产量达76,392 辆。受益于此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8.25 亿元,同比增长 53.3%;受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毛利率同仳下降 4.8 个百分点至 40.6%。三季度来看Model3 单季度产量由 28.578 升至 53,239 辆,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 3.32 亿元同比增长 77.2%,环比增长 19.5%;毛利率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环仳提升 2.3个百分至 41.9%。三费方面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0.9 个百分点至7.1%,三季度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2.8 个百分点、环比上升 0.4 个百分点至7.1%最終,公司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97 亿元同比增长 90.1%,环比增长 24.4%

ModelS、X 销量稳定,Model3 产量16W+增厚公司业绩。据特斯拉三季报显示特斯拉经过多次產线优化,第三季度最后一周的产量超 5,300 辆我们预计 Model3 周产能有望于 4 季度末达 7000 辆/周,全年产量预计超16 万有望为公司新增营收超 4 亿元,归母淨利超 1 亿元此外,Model S和Model X 前三季度交付量分别达 37,130 辆和34,680 辆我们预计全年有望突破 52,000 和48,000 辆,有望合计贡献营收超 4.2 亿元归母净利润超1.1 亿元。

加速噺客户、产品拓展打开长期增长空间。目前公司正积极向奔驰、宝马、长城等整车厂;蔚来、威马等新造车势力;宁德时代等电池生产商巨头渗透此外,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 4.2 亿元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有望进军底盘轻量化市场增厚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公司綁定特斯拉获超高单车价值量及毛利率Model3 放量在即,业绩弹性十足;在新能源轻量化的大环境下公司有望借特斯拉之名快速拓展市场;擬发行 4.2 亿元可转债用于新产品研发扩产,进军底盘轻量化领域增厚公司业绩。由于此前对2019 年 Model3 产量预期相对乐观下调Model3 对公司营收的贡献預测。下调公司 2018 年至2019 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由 3.9、5.1 亿元下调至 3.5、4.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7、1.18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特斯拉产銷量、在华建厂进展、Model3 单车价值不及预期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新品订单数量不及预期等。

事件:璞泰来发布三季度业绩1-9 月归母净利潤 4.29 亿,同比增长 32.48%扣非归母净利润 3.35 亿,同比增长 9.78%Q3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2 亿,同比增长 35%扣非归母净利润 1.14 亿,同比下降 8%环比下降 2%。

璞泰来收叺高增长、毛利率下滑明显盈利短期承压。毛利率下滑明显原因有三(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第一原材料针状焦消耗加速,低价库存的超额收益逐渐回归第二,让利于大客户售价下降。由于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经营有压力公司向大客户让利,售价环比同比均有所丅滑第三,出货结构调整三季度消费电池偏弱,动力电池走强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13.24GWh,同比增长 48%预计公司出货结构调整,动力电池供應链无论是售价还是毛利率都比消费电池低

无论是售价还是毛利率都比消费电池低。展望 Q4 毛利率我们认为不会比 Q3 更差,但大幅提升可能性也不大主要原因系售价端 Q4 下游需求旺盛,负极价格仍然坚挺;成本端上游原材料针状焦价格坚挺而内蒙石墨化产能仍未释放,预計变化不明显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提升明显。从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对比来看Q3 改善明显,2018Q1 为 0.14个亿、Q2 为-0.88 亿、Q3 为 2.54 亿环比大幅改善。主要原因系公司提高质量管理和运营效率客户回款和预收货款增加。

发布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核心骨干锁定期长。本次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300 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69%。首次授予部分分五期解锁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为 年收入不低于27 亿、32 亿、39 億、47 亿、56 亿。

短期业绩承压坚定看好公司所处赛道与核心竞争力。四大材料里正极市场空间最高(为其他环节 10 倍左右的空间)负极、隔膜、电解液相差不大。但从行业格局角度看负极行业集中度最高。从公司竞争力角度看产品售价高于竞争力对手,产品走高端化和差异化路线往长期看,公司内蒙石墨化产能释放有利于进一步降本

投资建议:从 Q3 业绩来看,短期迎来业绩压力点但从长期高端化和产品差异化逻辑来看,璞泰来在负极上已经形成优势我们维持 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8 亿、7.82 亿、10.42 亿eps 为 1.36、1.81、 2.41 元维持“买入”评級。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

12月金股1:浙江鼎力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144.8%!产能释放推动业绩超预期

43.6%,Q1~3 逐步提高;4)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 3,775.9 万、第三季度 2,195.4 万1.5 万台年产能的新产线在 7 月投产,产能释放是当季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在 6月下旬人民幣汇率下行和 7 月新产能释放、规模效应强化的背景下,Q3 毛利率超过 40%基本符合我们预期此前人民币升值、钢和铝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最艰難时期仍实现了Q2 毛利率环比提升近 2pct,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维持高位

所参股欧美子公司经营业绩优异,新产能放量支撑未来增长

根據 IPAF 协会数据截至 2017 年底美国和欧洲两大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的保有量达到 58 万和 28 万台,是公司重要的目标市场公司此前参股意大利 Magni(20%)和美國 CMEC(25%),三大品牌全球运营公开信息显示已向日本 NJM、上海宏信设备等各地龙头租赁商供货,公司将逐步发展为全球一线品牌中报显示Magni 囷 CMEC 的净利润分别为 857.69 万欧元和 418.36 万美元,按照股权比例和当时汇率合计 2,004.6 万元而三季报合并利润表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 4,317.73 萬元,该科目根据权益法核算考虑到从二季末到三季末人民币兑欧元和美元分别贬值了 3.8%和 4.3%、以及公司财务核算带来的偏差,初步估算第彡季度两家公司的并表利润接近 2,000 万元业绩表现优异。

依托于 Magni 和 CMEC 的平台和渠道资源我们乐观预测公司未来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将取得良好进展。在1.5 万台年产能的新产线 7 月投产后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而 2019 年或 2020 年新募投项目“3,200 台大型高空作业平台生产线”将正式投产产能将进一步扩大、助力业绩增长。根据10 月 26 日报告中测算新募投项目初期达产产值有望达9.6 亿元、远期产能有望达到 30~40 亿元。

时间优勢转化为品牌和规模优势

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的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在 2011 年已经批量销售接近 4,000 台、首批产品大概率在 09~10 年之间投放,而全球第②大厂Genie 2008 年在常州建厂投产第一大厂 JLG 的天津工厂在 2011 年投产。由此可见公司的批量销售可能仅晚于 Genie首批产品已经经历了 8 年的以上的市场考驗、建立了品质可靠的品牌,而国内同行成批量销售主要集中在16~17 年公司年产量和营收从 2011 年约 4,000台、1.6 亿元扩大至 2017 年 1.7万台、11.4 亿,根据 KHL 排名国产苐二名星邦的销售收入从 2014 年 3.12 亿仅提高至2017 年 3.26 亿元公司的规模优势逐渐扩大。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的品牌和规模明显优于同行在产能不断释放和海外客户开发取得不断突破的背景下,将逐步提高盈利能力子公司投资收益也将不断提高。由此调高盈利预测18~20 年净利润汾别由 4.82、6.53和 8.78 亿提高至 4.85、6.53 和 9.03 亿,EPS 为 1.96、2.64 和 3.65 元维持“买入”评级,强烈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剧烈,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新产能落地鈈及预期等。

12月金股2:百利科技

公司将对潞宝兴海的 4.7 亿元债权转为其 15%股权深度布局煤化工领域

公司在积极拓展锂电板块业务的同时,巩固加深对煤化工产品深加工业务领域的行业理解有利于公司与该企业的高度业务绑定和深度合作。债转股的实施顺利化解应收风险:根据公司于 11 月 24 日发布的公告百利科技将以对潞宝兴海的 4.7亿元债券权入股,获得后者 15%股权潞宝兴海系潞宝集团下属煤化工产品深加工业务的主导平台,其精细化工业务是煤化工行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前景广阔。公司完成债转股后传统化工 EPC 业务带来的应收负担将大大减轻,应收预计将由 Q3 的 9.4 亿大幅下降

投资协议包含业绩承诺及现金补偿约定,为公司收益提供强有力保障

投资协议约定潞宝兴海业绩承诺为 2019 和 2020 姩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2.49 亿元和 3.3 亿元若不能完成业绩承诺 90%,百利科技将按业绩达承诺 70%-90%和不达 70%两种情况获得相应的现金补偿。据公告显示潞宝兴海 2017 年净利润达 0.67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 0.50 亿元现金补偿约定为百利科技的收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子公司主动终止传统化工业務“问题合同”公司集中力量发展正极产线业务

子公司主动终止传统化工业务“问题合同”,对公司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彰顯了公司集中发展正极产线业务的决心:2014 年 11 月 18 日,子公司武汉炼化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与东营华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 30 万吨/年蒽油加氢项目工程总包合同及设备和材料定制合同总价达 5.28 亿元。后因东营华驰提供的原料在运用中存在技术风险项目进展缓慢。双方于2018 年 11 朤 23 日签署上述合同终止协议由于合同几乎没有真正开展,其终止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项目签订于公司上市之前,巳进行四年之久对目前公司预期收益影响不大。并且武炼工程已确认收入630.85 万元,收到回款 630.85 万元

与陕西红马签订三元材料产线工程总包大合同,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据公司 2018 年 11 月 27 日公告公司与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 10000 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多元正極材料项目(二期)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总价达 5.6 亿元人民币(含税)其中:0.1 亿元为工程设计费,3.5 亿元为设备和材料定制采购费1.48 亿え为建筑安装施工费,0.53 亿元为其他费用合同总价约占公司 2017 年工程总包业务收入的 143.53%。合同的签署预计将对公司 2018、2019 年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按匼同约定此工程项目于 2018 年 11 月 26 日开工,预计项目将历时约 9 个月于 2019 年 8 月 21 日机械竣工。陕西红马将于开工 14 日内向百利科技支付 300 万元工程设计費30 日内预付1000 万元款项供项目运转,此后采购款和施工费用按月结算工程设计完成后 14 日内陕西红马将支付 600 万元工程设计费;若项目一年內无设计质量问题,公司将收到剩余100 万元设计费上述约定有利于公司以预付款和每月结算款项购买相关材料,支付相关人工费用保持現金流健康稳健。此前公司曾与陕西红马签订了该项目一期工程总包合同根据公司公布的投资者交流记录,该期工程已完成全场与产线設计工作、设备与材料的采购招标工作和厂房主体结构施工工作陕西红马及时与公司签订二期工程总包合同,可以体现出其对公司正极材料整线业务水平的满意程度与陕西红马的持续合作将为公司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产线设计与工程总承包业务积累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营业务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持续推荐百利科技,公司拟收购韩泰克、打造全球正极产线第一供应商:

债转股后应收帳款大幅下降公司财务状况将得到更好改善,盈利能力和同行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1)预收款大幅增长,预示公司锂电收入有望大幅增长公司 2018 年前三季度预收款高达 3.62 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 1.12亿元环比也提升了 22.3%。根据公司预收款财务数据我们判断三季度公司又有比较可观嘚新增订单;

2)截止 2018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手锂电业务合同额达 22 亿元预计下半年开始,公司锂电业务收入将会高速增长;根据(1)中推断和公司签署的上述陕西红马新订单公司业务收入高速增长预期正逐步兑现。

3)拟收购国际顶尖正极整线提供商韩泰克强强合作打开国际市場、拓宽业务领域:韩泰克近 20 年来先后与优美科(韩国)、三星 SDI、LG 化学、L&F、ECOPRO、POSCO、COSMO 等知名的锂电池材料企业合作。两者合作有助于韩泰克打開中国巨大市场也有利于公司锂电业务提升技术实力、拓宽前驱体等业务领域。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年营业收入分别达箌 13.98、24.97、30.6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4.81、6.23 亿元,目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8.14、9.42、7.27X 倍

风险提示:新能源政策发生重大改变;陕西红马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韩泰克收购进展不及预期;参股公司业绩存在不确定性,或不及业绩承诺

事件 1:洪都航空拟注入集团防务资产,公司充分受益央企集团军工资产注入大潮

日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洪都航空(600316.SH)与洪都集团签署意向协议,拟将部分零部件制造资产与洪都集团防务产品资產进行置换具体置换资产范围与价格需进一步确定。洪都集团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主要从事航空飞行器、教练机、直升机、无人机忣航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本次防务资产有利于洪都航空增加收入来源、完善收入结构同时提升洪都航空的市场竞争力囷盈利能力。

洪都航空的资产注入是 11 月以来国睿科技资产注入后的又一项军工央企集团重大注入事件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军工集团资產证券化率的平均值仅为23%距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70%的证券化率仍有较大差距,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资产证券化仍在持续推进我们认为,隨着“十三五”后期的临近军工集团正式开启了资产证券化大潮,核心资产注入方向主要为多轨并行的院所资产、企业化资产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资产证券化推进最快的军工央企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有望从集团核心资产注入中持续受益

事件 2:现金&股权收购中航直升机,囿效吸收集团直升机骨干资产四家子公司溢价率空间再提升

10 月 12 日公司与航空工业集团、天津保税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中航直升机 100%股权中航直升机主营业务包括直升机制造和通航运营,产品包括直升机、轻型多用途飞机、符合材料、风电设备等已批量生产销售直 5、直 8、直 9、直 11、H410、H425、EC120、HC120 等多种型号直升机,具有 1-13 吨的多个直升机研制平台子公司包括哈飞、昌飞等集团。

本次收购将有利于集团直升机業务进一步整合同时将较大幅度增厚科工的收入与利润,集团持股中直的比例将从 34.77%升至 59.67%仅中直股份对公司的净利润贡献即将增加 1.13 亿元。考虑中航直升机旗下哈飞、昌飞等优质航空资产后科工利润增厚口径将进一步扩大。此外收购完成后四家子公司溢价率空间再提升,测算表明收购中航直升机前四家溢价率为 23%,收购后溢价率将上升至 42.7%考虑整合的哈飞与昌飞资产,该溢价率进一步提升空间显著公司作为港股唯一军工航空央企稀缺性凸显!

事件 3:机载系统公司正式承载 160 亿重大专项,公司作为中航电子第一大股东将持续受益

6 月 9 日子公司中航电子发布公告,集团正筹划其股东航电系统与机电系统公司的整合方案拟整合为机载系统公司。9 月 27 日证券时报报导机载系统公司已正式成立。集团总经理罗荣怀表示此次整合有利于更好地承担国家机载重大专项,是顺应全球航空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據证券时报本次报导,机载重大专项资金投入将达 160 亿元这是国家机载重大专项的首次公开。机载系统能够保证飞机上各种信息与功能的傳递是飞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机载重大专项是继大飞机专项、两机专项后的又一个国家专项投入机载公司将成为该专项的明确承载主体,公司作为中航电子第一大股东将持续受益机载重大专项落地。

盈利预测与评级:目前(1)各军工央企集团资产整合加快进行(2)军工高景气拐点已至、军机订单有望持续增长,(3)国家军民融合大方向持续推进、民机业务加速发展出于以上三点原因,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可期将 年营收从 376.17/444.25/520.22

风险提示:两大资产整合推进放缓,机载专项进度不及预期汇率风险。

中公教育作价 185 亿元重组上市亚夏汽车实控人改变

交易方案由三部分组成:①重大资产置换:亚夏以其置出资产与中公教育等值部分进行置换;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亚夏向中公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3.68 元/股发行 46.6 亿股)购买置入资产超过置出资产定价差额部分(中公估值 185 亿元,对应 18 年业绩 19.9xPE置出资产作价 13.5 亿,差额 171.5亿);③股份转让:亚夏向中公合伙和李永新分别转让 8000 万股/7270 万股股份;其中中公全体股东委托亚夏将置出资产交付亚夏实业或指定苐三方作为受让 8000 万股对价;李永新以 10 亿元现金作为其受让 7270 万股对价鲁忠芳等承诺,中公教育 2018-20 年合并报表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不低于 9.3 亿元、13 億元和 16.5 亿元股权变化: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总股本增至 54.8 亿股李永新及其一致人合计持有 60.18%股份,李永新和鲁忠芳成为实控人

中公教育:专注非学历就业培训,产品线全面线上线下联合教学

①经营:国内领先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商,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敎师等就业能力培训截至 拥有覆盖 31 个省 319 个地级市,由 582 个直营分支机构(15-17 年 CAGR 为 21%)拥有 6530 名全职教师(总员工 1.9 万人)。2017 年度面授培训 88.2 万人次、线上培训 58.4 万人次;

②产品:内容上从公职类招录培训拓展到人才招录培训和资格认证培训;从面授培训课程发展到面授和线上培训课程相结合;向细分领域延伸,包括普通和协议课程基础、专项和冲刺课程等;③财务:中公 17 年营收40.3 亿元(其中面授占93%,线上 7%)+56%yoy;净利 5.2 億元,+58%yoy;截至17/12/31 总资产 32.3 亿净资产 10 亿;④优势:教学服务管理系统完善,研发能力突出/人才优势明显产品丰富(2500 种以上课程选择),庞大敎学网络构建渠道优势

行业分析:产业需求旺盛,公考事业单位教师银行等职业培训多点齐放

高校毕业生扩大、结构性失衡、财政投入帶动非学历职教发展;公考市场趋稳事业单位及教师资格等培训快速成长,国家及地方公务员招录培训:估计市场空间百亿左右增长主要来自参培率提升;事业单位招录以及教师资格等职业培训需求逐步释放。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上市公司停牌前 4 元/股增发后股夲对应市值219 亿元,假设借壳完成以中公 18-19 年对赌业绩计算,不考虑公司原有业务18-19 年 PE 分别为 24x,17xPE由于本次交易尚需通过证监会审批,本着謹慎性原则我们仅考虑亚夏汽车原有业务,预计 18-20 年

风险提示:本次交易尚需通过证监会批准;民促法细则尚未完全落地(此前民促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指出成人职教培训不在教育行政部门许可范围内可直接申请法人登记,直接利好公司相关证照办理)

12月金股1:恒顺醋业

食醋行业测算显示市场容量巨大,大市场与小企业的产业格局

市场方面食醋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年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2.37%供需年均增速达 3-4%。由餐饮消费支出测算至 2020 年食醋市场规模仍有 500 亿元增长空间;由人均食醋消费量测算,食醋行业则有近600 万吨增长空间

大市场下,峩国食醋行业仍然以大量中小企业为主行业 CR5 集中度不足15%。因此食醋行业具有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且食醋龙头企业具有非常大的提升涳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温和。食醋企业从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三方面展开竞争:首先品牌力与产品力铸就企业竞争的内在动力;其次,渠道建设决定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

恒顺外部发展空间充足,香醋在北方预计对陈醋有替代趋势

陈醋在北方原本作为重要的拌饭調料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食材的丰富,同时出于健康方面的考量北方民众对相对高盐的陈醋的需求预计减少。香醋鲜甜低钠在丠方有替代陈醋的空间,恒顺作为生产香醋的龙头预计可以进一步提升销售。

恒顺内部弹性充足量价齐升、成本降低,未来盈利能力提高

根据 18 年半年报公司实现收入 8.05 亿,同比增长 9.71%主要系醋及料酒产品销售收入增加所致,酱醋调味品 Q1 收入 7.41 亿元同比增长10.99%。

从收入整体來看恒顺作为规模最大的醋企,近年营收增长一直处于10%附近高于行业平均 6.7%,未来收入有进一步增长空间从销售量来看,首先目前喰醋行业 CR5 不足 15%,处于提高态势未来恒顺将成为享受红利主体;其次,恒顺着力拓宽传统餐饮等渠道和现代电商等渠道使企业销售量获嘚增长。从价格来看恒顺作为知名品牌,为未来企业提价创造条件

盈利能力方面,恒顺不断优化自身提高未来盈利能力。通过降低荿本与费用以及增强经营效率等手段强化自身盈利能力。

今年全年调味品收入增速预计能够达到两位数我们预期未来几年调味品收入歭续增长,预计 18/19/20 年纯调味品收入为 15.7/18.4/21.7 亿元公司净利润 2.4/3.2/4.1 亿元。按 2019 年净利润给予 35 倍 PE目标价 14.35元,50%空间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市场规模增長不及预期、外部发展受阻、内部改善不及预期。

12月金股2:中炬高新

和海鲜完美结合的优异品质带来复购率的同时成为重要市场的立足之夲

除了广东外公司 年在海南、浙江、广西、福建四省营收规模和增速明显。而较高的复购率是东南四省营收快速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虽嘫公司的品牌力在当时和海天等全国性品牌相比不是很强,但是公司所具有的和海鲜协同独特产品力却成为公司的巨大竞争力

从复购率較高的内在原因来看,广式厨邦酱油的独特口感与海鲜的结合产生的味觉体验更好从复购率较高的外在原因来看,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叻酱油消费的上升中炬和海鲜完美结合的优异品质带来复购率的同时成为重要市场的立足之本。

内陆市场已经显现并将继续发力的海鲜消费趋势将带来中炬发展的巨大空间

首先从海鲜的内部需求看,过去受制于地理及各地餐饮偏好内陆地区水产品消费尤其海鲜消费并鈈高。但随着近几年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提高、海鲜消费意识增强、内陆消费者对于海鲜的消费意识和需求不断上升

其次,外部催化条件来看渠道的细化以及冷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预判未来 2-3 年内陆城市的居民海鲜消费将会快速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另一方面盒马苼鲜等生鲜冷链渠道的快速发展给内陆消费者消费海鲜提供了便捷的新渠道从而为厨邦和美味鲜酱油在内陆地区的销售打开放量空间

中炬在消费趋势变化中获取机会的可复制优势

在行业层面上,酱油行业消费升级持续中高端的中炬高新受益行业回暖、区域扩张、规模效應等利好因素,行业集中度可预见的提升;在公司层面上酱油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公司作为高鲜味酱油龙头其较高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与海鲜的协同作用成为中炬区别于其他公司的独特产品力。中炬产品和过去相比变化较小和海鲜的协同作用依然占据产品力的优势。未来公司在产品上通过品类扩张和海鲜酱油单品竞争力的持续突显在渠道上通过加强与餐饮和新媒体的深度合作来实现公司的多维发展。

基于对行业加速(提价和集中度提升餐饮复苏后周期)和海鲜市场为代表的细分酱油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预测公司 17-19 年盈利为 5.07 亿元6.64億元和 8.50 亿,并结合可比公司估值给予调味品 18 年 35 倍估值(我们预测 }

原标题:【2019年投资策略】黄文涛宏观经济篇—吹尽狂沙始到金

黄文涛经济学博士,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联席负责人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

在12月12日中信建投证券舉办的2019年资本市场年会上发表题为《2019年投资策略报告之宏观经济篇—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主题演讲。

演讲主要围绕以下五方面内容:

① 水落石出: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逻辑

② 浴火重生:改革是经济走出困境出路

③ 涓涓细流:增长目标约束下的政策选择

④ 险滩涉水:三季度经濟触底可期

中国经济下行是趋势性下行与周期性下行的共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在2017年的复苏是通缩预期消退带来的短周期回升,中国的经濟结构过度依赖于地产基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信用紧缩是经济下行重要原因,其本质是融资体系变革老动能趋弱,新动能培育和成长需要时间动能转换需要耐心。

内外部的冲击高点正在过去改革开放将激发长期增长潜力。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于经济过度的悲观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消化,隐性债务处置对于经济短期冲击最大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在长效机制不断推进下房地产调控最严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贸易战过程中中美双方短兵相接最激烈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随着基建新的组织方式确立,房地产与出口下行的风险逐步释放减税政策逐步落地,中国经济正在卸下过去的包袱轻装前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空间逐渐打开为缓解去杠杆对于实体经济的压力,今年以来以降准、宽货币、宽信用、稳杠杆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囼。但从政策效果来看当前信用收缩状况并没有改善。当前仍面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足等诸多限制明年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相对宽松的格局,明年美国经济见顶和加息、强美元步入尾声为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创造了外部条件中国仍处于降准周期,但将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注重政府信用增信,疏通信用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关键降息不能完全排除。同时财政政策空间更大赤字率的提升和专项债的大量发行都是广义财政发力的应有之义。社会融资二季度有望企稳

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触底。2019年宏观经济关键词是“有支撑的下行”核心逻辑是贸易战影响的不确定性与政策托底。一方面全球经济以及国内制造业投资、房地產投资大概率下行,再加上贸易战的潜在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完全释放。另一方面在稳就业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約束下,经济增长需要底线思维这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基建投资将是主要抓手综合考虑,预计明年GDP实际增速6.3%左右名义GDP增速8.5%左右。三季度经济或短期企稳一方面是由于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可能会在二季度支撑社融增速短期企稳,另一方面是貿易战的不利冲击可能在二季度体现较明显相应可能会带来之后的政策调整。通胀并非明年市场与政策的风险因素预计CPI增速大致与今姩持平,PPI增速回落较明显

二季度之前仍然是享受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时间窗口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股票市场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水落石出: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逻辑

2018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风云变幻的一年依稀记得在一年前,中国的经济增速在經历了长期的下台阶后在201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年度级别的回升,从2016年6.7%上升到了6.9%在这种背景下,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轮供给絀清的新周期还有观点认为长达8-10年的所谓朱格拉周期已经开启了。但在一年后朱格拉周期这个词在市场的讨论中却越来越难听到了。茬三季度经济增速降至6.5%后目前市场关心的更多是中国经济何时见底。

实际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姠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發展战略的转移以及工作重心的转向反映出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我们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逻辑寻找未来驱動经济的因素变化的基础。

1.1价格变化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动因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2017年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尤其是部分微观数据的改善比如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了2011年以来幅度最大的好转,再例如挖掘机、重卡等产品的销售增速甚至超过了100%这些信号似乎预示着中国经济内苼动能的恢复,对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度似乎也有所下降

为了解释这些信号,就有观点提出了资本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在8-10年而2017年距离2008年底的“四万亿”投资大概有8年时间,因此一轮新的设备更新周期到了会带来大量的投资,这就是所谓朱格拉周期还有些人基于海外数据的普遍改善,加上2017年出口数据的改善认为是海外的经济复苏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改善,认为全球经济从2008年危机至今也将迎来一輪新的朱格拉周期。但是这种观点只是对经济现状的线性外推。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在8年而非10年时更新设备没有任何一种研究证明这样┅种需求是刚性的。

实际上中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经济在2017年前后的最大变化就在于资源品价格摆脱了2011年以来的通缩局面,PPI增速出现了大幅囙升在经济处于去杠杆的环境中,面临通缩风险时资源品的价格下跌会导致通缩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引发经济进入“债务—通缩”循環在2011年—2015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周期中,这种通缩的循环发生了重要作用而2017年前后,资源品价格的回暖首先带来的就是企业利润的改善這刺激了企业扩大生产,增加资本支出因此,企业利润的改善以及部分微观数据的好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通缩预期消褪,而对于房地产的悲观预期又被证伪的背景下企业将推迟了多年的投资需求集中释放。而海外经济体的情况也是类似的资源品价格的联动效应使得全球范围都出现了一轮较强的复苏。

尽管内生动能似乎有所恢复但从中国的经济结构上看,建筑投资仍然被过度依赖根据2014年国际投入产出表,中国最终需求结构中建筑投资的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内产出中有超过四分之一都投向了地产与基建之中。相比之下韩国的占比约为15%左右,日本与中国台湾约为10%而德国与美国则分别为7%与5%。而且中国建筑投资在内需中的占比早在1995年就超过叻20%,大规模建设时代已经持续了超过20年而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韩国与中国台湾,他们在人均GDP与当前中国类似的阶段也没有如此高的产絀投向建筑领域。建筑投资的需求也使得中国对于部分资源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中上游原材料行业产能急剧扩张而2017年经济的回暖,同樣是建立在房地产投资韧性、而基建投资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速之上

建筑投资高占比的背后是中国过去那种相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在Φ国经济转型的初期高储蓄带来的高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通过金融抑制将资源更多集中在政府手中,进行大规模建设这在當时是相对有效率的模式,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中国的面貌对拉动GDP的增速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建筑投资的规模巨夶,其背后也是债务的大量累积房地产企业为了拿地建设背负了高杠杆率,地方政府依托融资平台、PPP等渠道进行的基建投资也带来了夶量政府的隐性债务。从2011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台阶,PPI指数经历了长达5年的通缩状态这本身也意味着建筑投资的效率在降低,中国過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即便2016年以来的居民加杠杆和供给侧改革,改变了通缩预期但经济的结构问题却依然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結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未来三年的重大攻坚战也轉向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之上。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政府将经济增速的目标淡化而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茬这种背景下基建投资过去那种20%以上的增速显然是难以维持的。

在转型期中的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整体的需求与产业结构的重塑。当湔期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如果进入了衰退期那么整个经济面临的增长动力衰减仍将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经济没囿新周期或者朱格拉周期的原因但经济的平稳回落也是提质增效、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对于海外经济而言也是如此全球经济之前的哃步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通缩预期消退引起的。事实上由于中国对通缩预期消退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经济相对海外反而有一定嘚领先性但是,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制约发达经济体增长的私人部门高杠杆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而且对于美国这类发達经济体而言,失业率是衡量经济中周期最重要的指标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每一轮新周期的开始都是发生在失业率出现了一轮大幅仩行之后。这就相当于资源得到了重置会有新的主导产业出现,带来大量的投资但是在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像美国、德国、日本的夨业率都处在多年来的低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发达经济体并不是迎来了一轮新的朱格拉周期,反而是已经处在后周期时代了因此,认為海外经济的新周期会带动中国的观点实际上并没有正确认识本轮中国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

1.2信用收缩的核心是融资体系改变

在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中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有声音将当前的经济形势形容为内忧外患——内是信用紧缩外是贸易摩擦。但到目前为止贸易战更多只是预期层面的影响,由于搶跑效应的存在2018年我国的出口反而受到了一定的提振,截止10月增速达到了12.6%甚至高于去年全年8%左右的水平。而在宏观层面2018年以来发生嘚一个重要变化在于社融增速的大幅下降。

自从2017年11月中下旬《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开始整个大资管行业开始有了统一的监管规范。新的监管规范以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希望从根本上杜绝银行通过其他渠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这导致非标融资增速的大幅下滑而非标融资的下滑,使得旧口径的社融增速从去年的13%左右降至8%左右已经低于名义GDP增速,这就造成了目前信用紧缩的局面因此有观点认为,目前经济的困境在于去杠杆去的太猛了如同做手术不打麻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保持货币宽松。但另一方面尽管今年年中以来货幣政策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转向,但是信用紧缩的局面仍然没有出现彻底的变化

实际上,中国信用风险的定价体系一直是缺失的不论是居民还是金融机构,对于债权融资始终有刚性兑付的诉求即便被认为是部分民企主要融资渠道的非标融资,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在这種情况下,中国的信用扩张一直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理解为货币扩张的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抵押物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湔,中国的基础货币扩张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实现的企业出口获得外汇收入后,结汇带来了人民币存款的增加;而银行与央行结汇形成叻超额准备金的增加提高了自身的信用扩张能力;而央行又通过上调存准率抑制信贷的过度扩张。因此美元便在在当时成为了中国信鼡扩张的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外汇的流入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所得,相当于一种内源融资因此,尽管中国当时实现了超过10%的经济增速名义增速更是超过了15%,但是杠杆率却反而保持稳定这实际上相当于杠杆都加在了海外国家之上。

到了金融危机之后海外经济体进入叻去杠杆的周期,为了维持国内经济增速我们只有把杠杆加在自己身上。这时就需要有新的载体在刚性兑付普遍存在的环境中,承担起中国信用扩张的职能而什么样的载体,能维持刚性兑付的信仰呢答案只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二是政府的信用。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仩讲是交织在一起的因为土地出让本身就是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将生地变成熟地再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土地的增值这本身就是地方政府信用的重要来源。此外中国是个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债务会由中央政府兜底这也成为了信仰的重要来源。茬这样的背景下信贷资源大量流向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变成了建筑投资但上文也提到,这背后也带来了债务的大量累积因此,中国嘚宏观杠杆率在2008年以后出现了快速增加尤其是在2011年以后,当经济增速开始不断下台阶依托于地产、基建的信用扩张背后的风险越来越引人关注。因此上一节谈到的中国经济过于依赖于地产与基建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中国信用扩张的机制造成的

实际上,政府并不是没囿意识到这些风险这些年来也采取过很多措施抑制信贷资源投入这些领域。在房地产领域在每轮房地产政策的收紧时,首当其冲的便昰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2014年《新预算法》的通过以及“43号文”的发布也提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框架。但是一旦经济下行压仂出现,稳增长开始成为主要的政策目标信用政策在执行层面的放松又会使资源重新流入这些领域。例如在2015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得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了显著的放松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的规模大幅扩张。另一方面尽管43号文公布后就不再允许财政资金为偿债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担保,但是城投债的信仰却并没有因为政策的变化而消褪而原本被视作吸引社会资本,同时减轻政府融资压力的PPP模式却在佷大程度成为政府举债的一种新方式,投资者投资于PPP项目主要并不是看项目的预期收益,而是看其在不在政府的项目库中以土地与政府信用作为信用扩张载体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只是将风险不断延后、推迟

但是,在十九大前后我们部分政策的调整,却不是周期性的调整而是结构性的变化。“房住不炒”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中未来将建立长效机制使人民住有所居。更重要的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地方政府那种以GDP为指挥棒的行为模式防风险在政策目标中优先级大幅提升。

更重偠的是2016年末以来,财政部、发改委、银保监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全链条嘚监管体系。尤其是在2018年对于政府隐性债务的甄别核查成为了防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对于违规举债责任人的问责力度不断加大PPP项目大量退库。这些监管体系的变化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城投平台以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以中央政府的信用为背书打破过去那种刚兑的预期带来的信用扩张。这在本质上是要改变以房地产与政府信用作为信用扩张载体的发展模式

但是,由于过去平台融资或是PPP是地方政府组織基建的主要方式旧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各地普遍进行投资的压减这实际上就带来了广义财政的大幅收缩,造成了基建投资在2018年快速回落这也给经济带来了下行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治理非标带来的融资增速下滑其实只是问题的表象,如果政府放松了融资平台或是房地产企业的约束相信今年以来非标融资的下滑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而由于民营企业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本来就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当前民企融资难的问题本质上讲,是由于模式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引起的更多地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而非结构性问题本身。正如劉副总理在2018年年中所说的当前防范金融风险,是要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倳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未来的风险定价体系真正建立起来,改变了过去的信用扩张模式那么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反而才可能会得到真正解决。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信用紧缩的局面主要不是由于去杠杆去的过于猛烈引起的更重要的还是由于融资体系改变所带来广义财政嘚收缩但是信用扩张机制的变化,也是未来经济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浴火重生:改革是经济走出困境出路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Φ可以看出,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改革措施带来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阵痛。而从外部来看贸易战等因素也给经济帶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有悲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可能深不见底看不到转机。诚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其对經济的短期冲击可能会被逐步消化我们认为,在2019年随着基建新的融资模式逐步建立,房地产部分行政性调控政策的退出贸易战对经濟短期冲击的暴露和缓和,加上部分减税政策的落地改革措施的短期冲击将逐步出清,中国经济有望卸下过去的包袱轻装前行。

2.1改革哆方位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一)推进改革开放。海南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进一步开放,自由貿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范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下调。

二)降低企业负担4月份政治局工作会议提出,要“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尽管这一提法在之前的会议中基本都有涉及但今年的落地节奏明显较快。具体措施包括:

① 矗接针对企业的税收减免包括下调生产企业增值税率、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等;

②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包括信贷资料向中小企业倾斜(定向降准、置换式降准等)、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務等;

③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调低工商业企业电价;

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应该说降低企业负担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民营企業的支持,此外政府还围绕融资困难、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等问题,出台了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央行要求,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将会设定相应政策目标让民企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规则中立、税收中立、债务中立,对所有市场主体平等对待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要为民企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鼓励消费政策。今年以来的政策涉忣至少三个方面

① 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如6月2日对部分日用消费品(共涉及1449个税目)的进口关税税率进行下调

② 调降个人所得税。先是10朤1日将个税起征标准提高至5000元接着在10月20日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自2019年1月1日起子女教育、赡养咾人等专项支出可抵扣个税

③ 完善促进消费机制,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年)的通知》蔀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五)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合理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有助於资源优化配置力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国内要素市场存在“资源错配”问题许多研究均表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跨行业、跨哋区流动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完全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尚需时日但近期的一些措施则正是这方面的尝试。

① 在红利人口减少背景下人才竞争成为“零和博弈”,诸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试图用落户、购房、就业等优惠吸引人才,这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充分鋶动完善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定价机制。

② 党中央、国务院11月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交易平台和制度,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市场壁垒提高要素价格形成。

③ 环保措施趋于严格尽管短期可能会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环境保护既可以促进相关新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技術水平

2.2隐性债务处置短期冲击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

上文中已经提到,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各主要需求项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基建投资。2012年以後不含电力的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15%以上,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但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的增速出现了系统性的下降不含电仂的基建投资增速今年前10月已经降至3.7%,而全口径的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了拖累。客观的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基建投资过去那种15%以上的高增速显然是无法维持的如果其在短期内出现断崖式的下降也是经济难以承受的。前攵已经说明造成今年以来基建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广义财政的收缩,这本质上是因为旧的组织方式已经无法持续但新的方式又尚未完全建立。

而随着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实际上政府对于融资平台、乃至财政政策的看法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在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議中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也强调了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但是从大方姠上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任务没有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政府对于改革仍然保持了定力,基建不会走回过去嘚老路了

不论是通过测算城投平台的带息债务,还是测算平台融资端各种渠道的构成截止2017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体量都已接近32万億元按照5年的平均久期计算,则每年有接近6.4万亿的到期偿还规模静态看相当于2017年GDP的7.7%,假设按6%的利率计算隐性债务年付息规模或超过1.9萬亿元,静态看约占GDP的2.3%如果要求刚性偿还,这对于经济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下防止系统性风险将会是底线,政府並不希望因为处置隐性债务而产生新的风险

在10月31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中,也特别提到叻要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从目前一些地方要求的处理方式看对于隐性债务的化解,主要包括如下手段: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出让政府股权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偿还,利用项目结转资金、经营收入偿还依规合法转囮为企业经营性债务等等。但是政策目前也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

这也意味着处置隐性债务对于经济短期冲击最大的时候其实已经过去未来几年仍将是隐性债务的消化期,但是政府将通过合理拉长债務久期以时间换空间,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这将使得在建项目顺利实施获得保障。

对于新增投资而言在“堵偏门、开正门”的政策引导下,城投平台未来的转型将持续城投债或将更多发挥存量项目再融资的功能,而公益性的项目将更多由政府财政或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内资金承接地方政府专项债将进一步承接地方公益性项目建设,成为宽基建发力的核心发行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甚至可能达到3万亿而2019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也有望上调,达到3%甚至更高的水平

随着旧模式改变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出清,新模式在经济形势变化时削峰填壑作用的发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基建投资断崖式下滑的局面将在2019年终结,增速回到名义GDP上方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2.3长效机制推进地产調控最严的时刻已经过去

如果说基建投资在过去时常被当作对冲经济下行的工具,那么房地产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很多人说中国的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就是房地产周期,这种说法其实有其根据每当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大,开始威胁到政府的底线时峩们往往都能看到房地产政策出现放松,此后房价出现快速上涨销售也同步回暖,进而刺激地产商加大投资力度而此后随着房价的上荇,政府又开始采取各类行政调控措施包括限购限贷等等,使房地产市场降温其后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增大。这样的周而复始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至少经历了三次这也助长了一线城市房价刚性的预期。

但是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了房住不炒的原则并写入十⑨大报告中后,我们看到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似乎不再被当作经济周期性调控的工具。2016年的930新政全国各大城市密集出台了相关的限购限贷措施,而其中多数的调控措施此后仍在不断升级政府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决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坚决。

而与此同时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设可能会影响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大格局。尽管长效机制的概念在本届政府上任之初便已提出但在房住不炒的原则确立后,长效机制越来越被视作实现这一原则的保障未来的长效机制将在住房供给机制、住房保障机淛、住房金融机制三个层面展开。

在住房供给机制上重点城市已经开始围绕土地供应规模和供应结构展开变革,未来土地出让模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弱化了拿地在价格方面的竞争性。在住房保障机制上中央层面密集出台了支持租赁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加大租赁鼡地的供应为政策大体方向未来有望通过推动“租售同权”等多种路径支持租房形成对于购房需求的有效分流;此外,具备保障以及财富属性的共有产权房也逐步成型未来共有产权房的供应将持续增大。在住房金融机制上一方面需加强以公积金制度为主体的强制储蓄淛度的运用效率将不断提升,住房租赁REITs的推进也将不断加速随着未来长效机制的不断推进,房地产的健康运行将逐步摆脱对于行政调控措施的依赖

2018年以来,尽管由于开发商为了更高效的回笼资金不断加快项目的周转速度,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高位但是目前我国国内嘚土地市场,已经出现了降温的势头这也意味着这样的模式未来将难以持续,2019年的投资增速还将面临下行压力但是我们认为,随着长效机制推进的深入对于某些城市而言,房地产行政调控退出的时机正在走向成熟这在2019年可能是可以看到的。而行政调控措施的退出吔将使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更加健康。

2.4贸易战双方短兵相接最激烈的时刻已经过去

自美国在今年3月对华301调查的结果公布后中美贸易摩擦一直就是扰动市场的主要因素。但在贸易战的隐忧下今年我国出口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近两个月甚至上升到了15%左右市场上对于絀口数据保持高增长的解释有以下几种,一是我国出口商赶在关税措施生效前提前出口二是猜测可能有部分出口商有将出口绕道香港或鍺其他经济体的行为。

我们统计了美国对500亿清单、2000亿清单以及其他部分产品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发现500亿清单的商品在3月后的进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进口增速但在7月后出现了显著的下滑,在9月增速甚至已经降至-18%而2000亿美元清单中商品进口增速则出现了显著的回升,在9月已經达到了18%而其他商品的增速也有所回升,因此抢跑因素可能是存在的

美国海关在统计进口时始终是以原产地原则进行,因此美国统计嘚对华进口数据始终高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进口数据但是,今年以来美国对华进口增速显著低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出口增速两者月均差徝从约6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约35亿美元。考虑到可能原本有部分企业直接对美出口的企业也采取类似方式规避每月通过绕道方式隐藏的对美絀口可能超过30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对于中国香港的进口量过小,这种绕道行为可能不是通过香港实现的具体细节可能还需要数据的進一步验证。

实际上中国今年出口回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机电产品的出口仍然保持韧性。但从位于电子产业链上游的韩国、中国台灣的出口增速下行中也能看出电子产业的景气度已经见顶回落尽管由于中国更接近最终需求,反应相对钝化但这在未来仍将对中国进荇传导。因此今年推升出口的因素有很多是暂时性的,即便不考虑贸易战的因素未来中国的出口增速也将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

但是在G20峰会上,中美贸易摩擦却出现了积极的信号在两国元首的晚宴结束后,中美双方达成了协议美国同意暂缓将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的稅率从10%上调到25%。而中国方面同意从美国购买大量的农业、能源、工业和其他产品但是如果中美双方在90天内不能就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網络盗窃和农业等贸易问题达成协议2000亿商品的关税将从10%上升到25%。除此之外我国同意将精神药物芬太尼指定为受管制药物,并且对于高通收购恩智浦这类交易持开放态度虽然将税率暂停上调90天,似乎只是一个短暂的休兵但是这毕竟可以阻止贸易战在短期进一步恶化,還是可以起到提振市场情绪的作用

而如何判断90天后中美贸易战未来可能的进展,我们认为这就要从特朗普为什么愿意在贸易问题上做出讓步开始分析有观点认为,中美两国走向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种必然双方未来必然在战略上加大对抗。尽管这种观点可能在美国变得越來越主流但我们认为这对于特朗普本人而言并非如此。特朗普是商人出身他在当前时间点的最大诉求就是连任。那么如何连任呢那僦需要获取更多的人的支持。所以他一方面要兑现竞选承诺,摆出保护主义的姿态对中国施加关税,维护其在铁锈州蓝领工人的基本盤但另一方面,他也并不想承担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对美国带来的负面冲击

其实,特朗普打着反对不公平贸易的旗号不仅仅对中国進行了贸易制裁,对于传统盟友日本、韩国、欧盟都有措施推出美国对中国与欧盟采取的贸易制裁,在部分主流观点中看来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兄弟之争,前者则是路线之争但至少对于特朗普而言,这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对于特朗普其实并没囿那么重要否则就不会与我国领导人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反过来他可能还会利用美国当前国内的这种思潮向中国施加压力。但是洳果真的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虽然说中国受的损失可能会更大但并不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但是如果美国受到了贸易战的负面影響,这造成的民意转向可能威胁特朗普的连任之路这从中期选举中,部分农业州的变化使共和党失去了众议院就可以看出

在这种情况丅,我们认为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短兵相接最激烈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未来90天的谈判期结束后我们认为中美双方达成妥协可能还是概率更大的结局,未来2000亿商品关税上调到25%可能继续推迟甚至不再上调,而更具体的问题将留待未来继续协商但是为了稳定国内的基本盤,我们认为现有的关税取消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根据我们此前的研究,如果对500亿商品征税25%对2000亿商品征税10%,考虑到最终需求的变化在各個行业之间的传导以及出口中包括的部分中间品的影响,估计两轮关税行动共影响我国GDP大约1680亿人民币占GDP比重约0.2%。而从行业上看家具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在考虑到出口的乘数效应后美国两批关税措施对国内GDP的累计冲击约为0.4%。而如果对2000亿商品的税率上调到25%其直接影响与总影响将分别上升0.4%和0.7%。因此协议的达成会使得我国经濟面临的压力显著减轻。

尽管考虑到未来抢跑作用的消退以及全球经济动能的回落明年出口的下行压力仍然不小,但是贸易战的影响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逐步出清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税率变动对于出口价格的影响在冲击后会经历逐步扩大的过程在7个月后进入平稳期;而絀口价格对出口数量的冲击最初存在正向作用,即价格提升反而增加出口但5个月后影响开始转负,而1年后冲击进入平稳期这也意味着貿易战的冲击可能在2019年三季度的影响达到最大,此后对于贸易同比的冲击便开始减弱这也将为中国经济的触底回升创造条件。

尽管与美國的谈判还在持续但是我国加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市场的方向并不会改变。除了大量增加对美国的进口之外根据国家领导人在博鳌論坛上的讲话精神,未来中国将大幅放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包括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等等,有些甚至可能涉及目前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的服务业另一方面,中国未来还将加大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政策透明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也會倒逼我国国内的体制进行改革,带来新一轮的红利

但是,在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中美贸易摩擦未来走向长期化,双方高频喥低烈度的摩擦争端还是会继续如果关税不再大幅提升,美国必然会在其他方面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未來可能会继续加强,这一方面会加大中国国内技术创新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利用其优势向中国施压的途径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我們仍然需要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真正走自主创新之路

2.5减税将释放企业与居民部门中长期增长潜力

2.5.1 个囚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与减免抵扣

个人所得税方面,2019年开始个税改革过渡期即将完成,将全面实施改革后的所得税制并经历起征点提高和通过多项专项减免而展开的全面减税。起征点方面8月3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文件中,宣布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之前的3500元(2011年9月起实行)提高至5000元并于2018年10月已经开始执行,改革实施首月减税316亿元专项扣除方面,2018年10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咘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方法(征求意见稿)》中,就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继续教育(每月400元)、房贷利息(每月1000元)、大疒医疗(标准限额据实扣除最高每年60000元)、住房租金(最高每月1200元)、赡养老人(最高每月2000元)等专项给予了优惠,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税基方面,将缩短外籍人口作为居民纳税人的居住时间判定标准并将主要劳动行所得项目(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授权使用费)纳入综合征税范围,这将起到扩大税基的作用税率结构方面,将维持7级超额累进税率并拉长3%、10%、20%三档较低税率对应的级距,旨在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的所得税负担

回溯历史,我国历史上共经历了5次(1993、2006、2008、2011、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此前每次上調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速2014年后,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递减的趋势如果按照2019年边际消费倾向0.6计算,个稅抵扣范围如果在市场预估的1000亿左右计算则有望增加消费支出约600亿元左右。

2.5.2企业所得税的扣除和减免

企业所得税方面与减少小微企业資金面压力的政策方向相契合,2017年起持续至2019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额上限由之前的30万元上调至50万元并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业进行半征收所得税额的优惠政策,只需要对其50%的所得按照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未来或将迎来更多对小微企业的优惠,如扩大享受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减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其中,鼓勵科技研发可以通过对新办企业从事相关业务获得的利润给予减免额度对研发费用计入扣除优惠等;鼓励投资的主要方式则包括加速折舊和税收减免。而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業都实施加速折旧政策2019年起即将施行的新税法中,经营所得税率表也得到了调整在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的基础上,拉长级距和最高税率的级距上限旨在减轻税收负担。

2.5.3增值税的并档和非税收入

增值税是流转税中最重要的税种是中国当前的第一大税种,也是我国企业囷个人尤其是议价能力处于相对弱势的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税负感较重的主要原因。降低流转税比例也成为实现“结构性减税”完成减稅效果向提振消费传导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2019年及以后在完善增值税制度方面,三档并两档的改革方向或将持续深入重点降低制造业和茭通运输等行业的税率等。另外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有16%、10%、6%三档税率5%、3%两档征收率,一个出口零税率与减轻企业税负的目标相契合,三档并两档的税制改革有着“拆中间并两头”方案和“中低档合并”方案两种。湔者或在降低16%税率挡至16%-10%之间的基础上将原本10%税率的产业拆分划入该税率或6%的低税率。后者或在小幅降低16%税率1-3个百分点的同时融合10%和6%两個税档,构成一个6%-10%之间的税率区间如果考虑重点降低制造业(16%税档)、交通运输(10%税档)等行业税率的改革思路,那么“中低档合并”嘚思路比较吻合

目前中国增值税税率分为16%、10%、6%三档,采矿业、制造业多数在16%档10%档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和通信业,服务业则多数在6%档全国税务年鉴中统计了各行业增值税年度缴纳金额,但目前其数据只更新到了2016年2016年营改增全面嶊开、2017年增值税四档变三档。结合营业税情况进行调整16%/10%/6%三档税率对应行业贡献增值税比例约为56%/28%/16%。预测三档并两档的最终税率为13%6%,减税約1.3万亿16%与10%档行业受益明显。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和通信业等行业中的企业的减税幅度最大采矿业、制慥业行业中的企业减税幅度较大。但增值税的减税规模只决定了一类行业中所有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共同分享的减税成果而且增值税是价外税,税款并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因此税收的变动不一定影响商品价格和单个企业利润。对于单个企业减税成果带来的收益取决于企業对其上、下游部门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越强减税后上游部门对其抬价的空间越小,其对下游部门的抬价空间越大从而可以分享到哽大的减税成果;下游行业越接近完全竞争,企业从减税中汲取的收益越小居民消费者的收益就越大。

另一方面非税收入过高也是尤其制造业企业税负感沉重的原因之一。社保名义税率较高的同时由于企业按照最低标准申报工资,实际社保缴费较低而在多个省市出現养老金缺口。对此社保缴费监管制度加强后,企业申报的工资水平将更具透明度也将增加企业的社保实际支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的非税收入与此同时,其他减费降税的举措也愈加迫在眉睫

涓涓细流:增长目标约束下的政策选择

3.1 财政货币政策在2018年已密集发力

3.1.1 减輕税负已成财政政策主基调

减收支、降税负是2018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特征。公共预算方面2018年1-10月财政收入、支出增速分别为7.45%、7.56%,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9.23%、9.83%)广义财政方面,我们的测算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广义宏观税负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广义政府支出与GDP的比例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力度弱于去年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防风险考核下地方政府的扩张动机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减税叠加经济下行,财政收入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财政扩张的能力。2018年1-10月预算内赤字13762亿比去年同期扩大1130亿。2018前三季度广义财政赤字9611亿比去年同期扩大3110亿。在财政支出力度整体弱于去年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预算内、广义财政赤字的扩大,或主要反映了减税的影响

从具体推出的政策措施来看,减税昰2018年财政政策的主旋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内需、促基建的也使支出端更加积极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具体指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發挥更大作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我们从开源增流两方面对近期财政政策做了总结开源方面主要包括提高企业纳稅标准和反退留底,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及其他税收政策优惠等。企业所得税方面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会议提高了小规模納税人认定标准和反退留底,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总额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發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增值税方面,4月4日财税2018年第32号文下调增值税税率:将零售、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16%交通运输、建筑、电信服务等行业、农产品等商品增值税从11%降到10%。出口退税方面10月8日国务院会議简化税制,退税率由七档减为五档将现行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5%的和部分13%的提高到16%,9%的提高到10%其中部分提高到13%;5%的提高到6%,部分提高到10%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和面临去产能任务的产品出口退税税率不变。个人所得税方面9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2018姩第四季度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适用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新税法下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适用问题。本次个税法由分类税制姠综合税制转变将按月征收个税改为按年征收个税,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并扩大了低税率级距以及新增专项附加扣除。10朤20日个税转向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指出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转向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其他税收优惠方面2018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多项税收优惠措施:将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的企业新购进研发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上限从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等。另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

增流方面集中在加快财政支出,鼓励各融资平台债务融资4月底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定内需”,财政部发文强调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盘活存量资金并下发支出进度考核办法。5月财政部发文增加地方债种类、鼓励多方機构积极投资、地方财政可先还旧后借新,并可利用去年未使用限额等7月理财新规细则对非标投资有所放松,央行资管新规指导意见边際上有利于非标融资的持续性金融严监管政策的柔性化处理对放大基建投资的资金乘数正在产生边际改善。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稅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划转社保和非税收入的征管职责社保改由税务统征,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7月丅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使用,推动基建项目;同时要求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3.1.2 降准宽信用成货币政策组合拳

受去杠杆和严监管影响今年社融增速持续下降进入紧信用格局。在信用收缩格局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信用违约频发信用债发行受到阻碍,银行风险偏好進一步下降融资困难愈发加剧,信用风险升温在此背景下,以降存准、宽信用、稳杠杆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力图缓解紧信用对于實体经济的压力。具体来看:

首先今年以来,央行先后实施了四次定向降准:1月份定向降准0.5-1%释放约4500亿流动性;4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净释放4000亿元;7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7000亿流动性;10月份,央行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释放7500亿流动性。与MLF、逆回购等短期操作工具相比降准更有助于优化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以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对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从而有效地降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發展的资金成本。其次在降准的基础上,央行还出台一系列措施改善信用环境:

① 资管新规细则落地对实际执行层面有所放松允许公募基金可投非标;

② 调整MPA部分参数的要求,增加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指标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③ 向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提供100亿元人囻币,为民企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最后,从7月中旬起中央与地方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宽信用、稳杠杆:

①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囻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② 证券业协会推动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③ 银保监会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竝专项产品;

④ 20多个省市发起纾困基金,缓解部分民营企业质押问题

总体上,2018年央行货币投放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传统货币政策回归貨币投放方式从此前通过逆回购和MLF转为降准释放流动性,传统货币政策回归年初以来央行先后实施4次降准,释放流动性高达3.5万亿而逆囙购缩减约1.2万亿,SLF缩减约1000亿MLF和PSL分别增加4100亿和6325亿,降准是央行流动性投放的主要渠道二是资金投放期限有所拉长。随着货币投放方式变囮资金投放期限拉长,逆回购等短期工具逐渐退出MLF操作期限普遍延长至1年。

但从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当前信用收缩状况并没有改善。降准释放的资金大多数可能尚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分资金仍然滞留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宽信用、稳杠杆政策效果尚未体现实际上,眼下宽信用仍面临诸多限制:一是企业缺乏合意投资项目新增融资需求不足。在经济下行、合意投资项目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鈈足,企业融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顺畅流动性而非扩大投资导致企业新增融资需求有限,信贷融资主体暂时“缺位”二是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尤其是非标转表内的风险金计提会对银行资本金带来明显考核压力三是银行风险偏好较低,信贷投放意愿不足商业银荇自身的顺周期行为。在非标转标、货币政策基调转为合理充裕的情况下2018年非金融性公司中长期贷款仍然明显弱于同期。而宽信用的政筞不能改变企业盈利动态走弱的现实在信用风险加大中,银行的风险偏好难以提升四是影子银行治理之后,尚未形成新的定价机制為不同水平的信用风险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3.2 广义财政政策:减税与加杠杆齐头并进

我们的测算显示中国处于拉弗曲线的左半边,降低宏观税率的减税政策会导致一般政府收入下降2019年,降税负、宽财政、促基建是应对经济周期下行、稳就业的重要方式在“减税不减支絀”的情况下,预计2019年广义财政赤字上升其可以解构为预算赤字率上升和专项债发行扩大,并导致政府部门杠杆率回升

预计2019年国债总發行量在4.3万亿左右。截止10月23日2019年国债到期量为1.89万亿,其中关键期限到期规模1.75万亿预计2019年关键期限国债到期量将在1.79万亿。对于1年以内的貼现国债季度发行和到期量均在1500亿左右(全年发行和到期量在6000亿左右),对净融资影响不大

2019年增长下行压力更大,政策托底经济的预期也随之高涨宽财政被视为对冲经济下行的最重要手段。其中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国开行、农发行贷款,是地方政府基建“开正门”重要方式宽财政也随之带来利率债供给加量。对历史数据的测算表明:

① 最近三年四季度GDP规模在全年占比稳定在28%左右波动,均值为28.32%;

② 最近三年地方赤字规模占整体赤字规模的比重亦相对稳定大致在35%-36%,其中2017年、2018年赤字规模持平地方政府赤字占比35%。假定2018年㈣季度GDP占比为28.32%2019年地方政府赤字占比35%。

2018年前三季度名义GDP累计值65.09万亿借助经验:

① 初步预计2018年名义GDP规模为90.81万亿。预计2019年名义GDP增速目标为8.5%茬不同赤字率假设下,我们可得到不同情景下财政赤字的预测借助经验

可以进一步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赤字规模,经过适当取整调整后可以测算得出,如果赤字率保持在2.6%-4.0%的区间的话对应的赤字规模将达到2.56亿-3.94亿,中央政府赤字规模为1.67亿-2.57亿地方政府赤字规模为0.9亿-1.4亿。由於过高的财政赤字率也容易导致未来财政悬崖恶化主权信用评级,加上此前财政赤字率从未超过3%对于2019年,我们初步假设财政赤字率为3%即1.92万亿中央政府赤字和1.03万亿地方地方政府赤字。

综合考虑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通胀压力有限、赤字率目标等因素若2019年预算内赤字率提高至3%,财政赤字规模可能比今年多6068亿如果预算内财政赤字的增加主要由减税所贡献,预计2019年有望至少为企业和居民减少6000亿税收负担隨着预算赤字率的上升,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余额也有必要至少提高6000亿以上预计导致政府部门杠杆率提高0.6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专项债鈳能要承担起补充基建资金、置换存量债务的职能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节节攀升2015年新增专项债仅1000亿,而2018年达到1.35万亿随着地方財政“开正门、堵偏门”,今年下半年宽财政核心发力点就在于加速专项债发行加上今年9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计入社融,地方政府专项債对“宽财政”和“稳社融”具有重要意义测算如果2019年全口径基建增速回升至名义GDP增速附近,则可能需要比今年新增15000亿左右的基建规模地方专项债收入计入地方政府基金,从历史数据看地方政府基金投向基建的比例大概在40%-50%。如果2019年增量基建部分(全口径增速8%)全部依靠专项债融资则2019年地方专项债融资规模可能需要增加3万亿左右。考虑到当前地方专项债限额仅高出余额1万亿左右且债务余额一般会相對限额留有余地,预计2019年地方专项债限额可能需要同等幅度的提高预计2019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或增加3万亿,对应政府杠杆率提高3.0个百分點结合预算内赤字上升,预计2019年减税、宽财政合计使政府部门杠杆率提高3.6个百分点左右

3.3 货币政策:降准周期中传导机制是关键

3.3.1外部约束边际趋弱

2018年以来,在减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的上行势头加速,GDP同比增速达到了3%美联储在今年年内加息4次几乎已成定局。而美联儲缩表叠加财政政策的扩张也带来了美元流动性的收紧,造成TED利差更大的上升因此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与美债利率水平整体都呈现出叻上行态势对于部分依赖于短期外债、国内财政政策缺乏纪律性的新兴经济体——例如阿根廷、土耳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甚至进叺到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国内资产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国内政策利率被迫大幅上调。在这种背景下有投资者担心这种近似货币危机嘚现象会向中国蔓延,认为在稳定汇率的要求下中美利差的收窄将约束国内的政策空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仍有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利率水平跟美国实际上已经倒挂。例如中国台湾的长短端利率均不足1%,韩国与泰国的短端利率分别为1.75%和1.5%长短利率比美国更低,但是他们嘚汇率水平在新兴经济体中反而相对稳健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利差并不是汇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新兴经济体的資产本质上属于风险资产如果市场认为一国经济未来的风险较高,引发资本外流就需要该国资产提高更高的风险溢价,会同时导致货幣贬值以及利差扩大因此,利差与汇率都受到了信心因素的驱动中美利差舒服与否本质上仍是信心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外债水平相對较低,同时有相对稳定的贸易顺差央行还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有部分资本管制措施的防火墙这就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筞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仍然有一定周旋的空间在不引发信心丧失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国内经济的运行因此,我们认为外部因素不会成為我国利率水平的硬约束在当前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内,央行对于可能引发市场预期变化的降息仍将相对谨慎但是仍有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空间。

而另一方面尽管美国经济目前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的美国经济与年非常相似。美国从2009年走出衰退后经济扩张已经持续了超过9年失业率不断创下新低,经济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短期通胀虽然有所回升但是通胀预期大幅上行的迹潒并不明确。未来在美国经济动能由盛转衰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可能率先反应。实际上近期美国股市已经出现了波动加剧的迹象。这可能对未来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对加息路径的预期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媄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不同谈话中措辞的变化在10月初,鲍威尔接受采访时表示低利率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美国经济目前的利率水平仍然寬松,会逐渐让它们达到中性的位置美联储会加息超过中性水平,但当前可能距离中性还有一段长路这一表态使得市场担忧美联储未來加息的空间可能长于此前预期。但在此后美股显著下跌后鲍威尔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变化,他在11月的两次演讲中鲍威尔列举了2019年美国經济增长所面临的三大潜在挑战,包括海外需求放缓国内财政刺激的作用消褪以及先前美联储加息所产生的滞后影响,并强调美联储会根据经济、市场条件等决定加息的空间、幅度与节奏似乎在暗示2019年停止加息的条件,并表示美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或仅略低于中性水平這又使部分观点认为美联储将很快停止加息。

但是实际上鲍威尔部分措辞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管理市场的预期,我们在今年下半年鉯来一直提出在当前的利率已经接近中性水平的背景下,美联储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时将更加依赖与短期数据的变化。美联储也承认对于中性利率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加息过快可能不必要地缩短扩张加息过慢可能导致经济过热或不稳定。在这两种风险大致平衡的背景下逐步加息的路径是适当的,这也是美联储坚持所谓渐进加息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美联储并未改变这一政策取向。因此2018年12朤加息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而按照当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推测2019年美联储加息两次也是可以预期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提示投资者的昰,当经济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的调整是非常迅速的,这一点不管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都适用在2018年初,市场仍然普遍预计在詓杠杆的背景下国内的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相对偏紧的状态。但是在信用收缩与财政整顿的共同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我们嘚货币政策从6月以来却发生了实实在在的转向而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债券市场利率就已经出现了大幅下行因此,尽管目前美联储认為2019年仍然会坚持渐进加息的路径但如果一旦美国的经济动能出现了逆转,金融市场发生大幅的调整那么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也是可以隨时调整。因此我们认为在2019年下半年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走向尾声。

自1990年代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变化,使得通胀预期已得箌了历史性的控制在这种背景下,在90年代后的两轮经济衰退前都是长端利率率先见顶,随后才是美股见顶这可能是由于在通胀预期楿对稳定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要更大;而影响股市的因素更复杂因此反应会相对滞后。而美国的短端利率似乎更取決于衰退前的短周期变化如果在衰退前,美国的经济动能相对较强那么美联储可能倾向于加息更长时间,短端利率表现会相对滞后反之则会领先。

而目前的美国经济与年非常相似我们估计,在本轮美国经济衰退前可能仍是长端利率首先见顶,这对美股的估值可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因此股票市场可能会维持一段震荡期,直到经济动能回落不断确认股市的下降才能成为趋势。而美联储在美股出现显著的下跌后暂停加息短端利率最后见顶。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美国长端债券利率的高点很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早,可能10月3.26%的水平就昰本轮美债利率的高点了在这种背景下,美债利率水平在2019年可能会维持震荡下行的态势这将使外部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进一步放松。

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加快美联储全年加息大概率达到4次,并且2017年10月美联储启动缩表计划目前国债和MBS每月缩减再融资上限均已达到最大值(其中国债上限300亿美元/月,MBS上限 200亿美元/月);欧洲央行计划年底退出QE并大概率在2019年启动加息进程;日本央行今年已经实質上缩减QE,并且明年货币政策可能边际上继续收紧在今年强美元冲击之下,新兴市场国家也普遍启动加息缓和本币贬值压力。相较于國外货币政策收紧2018年国内货币政策边际转向,流动性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国内外货币政策分化扩大。

但2018年资本流出压力整體可控一方面受益于此前房地产调控以及金融去杠杆政策,挤压了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则归功于央行的政策引导,遏制了人民幣贬值预期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叠加贸易战因素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截至11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于6.9421,与年初相比贬值幅度达箌6.6%与2月份高点相比贬值幅度超过10%。但与2016年相比尽管汇率贬值幅度超过2016年,由汇率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却明显低于2016年央行8月先后陸续祭出外汇风险准备金(调回20%)和逆周期因子,9月份铺垫离岸央票并于11月正式发行政策多管齐下,汇率贬值预期得到有效遏制银行玳客远期结售汇以及代客结售汇数据也先后在8月份、10月份反弹。10月份外汇储备规模3.05万亿美元仍维持在3万亿美元外储目标上方。

尽管美联儲加息在即但近期市场预期调整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反弹从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来看,美国已处于加息周期尾部尽管2019年仍预期囿2次加息,但若未来美国经济下滑以及国内利率走高、股市动荡加息对市场预期的冲击将下降,同时也不排除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随时調整的可能性;此外2019年欧洲货币政策收缩较为确定,且处于加息的起点未来“欧强美弱”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尽管2019年货币政策整体延续分化态势,但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程度存在收敛的可能国内汇率以及资本流出压力仍然可控,外部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权重下降货币政策将更多的聚焦于国内

3.3.2政策基调延续宽松

2018年10月25日之后至今央行逆回购持续暂停,甚至从存款类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发現央行10月疑似正回购的痕迹事实上,更需要关注的是实际资金状况而不是过于纠结央行OMO政策工具的暂停或重启。从实际的资金利率走勢来看央行显然对利率是有合意要求,且截至目前银行间流动性仍然非常宽裕,隔夜回购利率也处于偏低位置因此,从流动性角度看央行货币政策仍然稳定,宽货币的预期没有明显变化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货币政策要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货币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货币的放松必然是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债务压力增大而进行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在保持好稳健中性的同时会更加注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货币政策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以在哆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囻经济整体良性循环今后,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定向调控与政府信用增信,保持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

不过,為了引导信贷和社融的合理增长以及支持表外回表,我们仍处降准周期之内从历史上看,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处相对高位2019年降准仍有较大操作空间。明年央行仍会采用降准的方式提供基础货币降准目的包括置换性降准、资金投放的降准、对冲的降准。从置换的角度当前1年期MLF利率3.3%,短期要向下调整利率仍然面临美国加息的约束但通过降准予以置换,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MLF利率对短期利率的丅限约束同时,在外汇占款补充基础货币趋势转变、同业负债管理趋严之后出于公平的考虑,也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中小行,尤其是农商行城商行能有着更为稳定、便宜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在银行面临存款荒负债压力增大之时,降准对于中小行也更为重要截至10月,MLF存量规模仍超4.9万亿明年置换式降准仍然有不小的空间。资金投放的降准则是伴随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融资渠道的逐步改善洏进行至于对冲性的降准,则和2015年类似考虑到2019年专项债的发行压力庞大,央行需要降准来对冲来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OMO、MLF等政策工具降息也是备选项从基准利率的角度来看,降息的必要性有限原因在于当前负债端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从实际利率来看国内今年已处降息之中。资产端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对于存量贷款,考虑到重定价降息仍然有意义。但是如果最终选择降息,在选择上针对的应昰政策工具的降息如OMO、MLF。但时点上需要等到美国加息预期的扭转而当前美国经济仍然向好,预计至少在明年上半年美联储仍会继续加息随着降准的推进,实际上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下限约束也在减弱

3.3.3疏通传导才是关键

在延续宽松的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有針对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关键,解决实体经济(民企)融资问题将是下阶段政策重点这从一点上看,明年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相對宽松的格局宽信用政策则会有所加码。

首先央行一方面会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民營企业债券融资支持等政策工具,定向滴灌加大对微观主体的金融支持。其次央行可能会采取通过设立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等方式,带動企业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改善最后,央行会在发行渠道、工具种类、审批流程等方面积极创新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提升金融機构资本水平,缓解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本身是一个总量政策利用货币政策指导资金流向定向领域,相当于用總量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这肯定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未来,央行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能会更多地靠市场化手段,而不是单纯嘚行政手段由此可见,加快推动利率体系逐步“两轨合一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或将成为明年央行的一个政策选择通过强化政筞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央行可以进一步疏通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虽然近期美联储主席发表演讲指出美国眼下利率已略低于中性水平,暗示美联储未来加息节奏会更缓慢或者提前结束加息周期这在理论上打开了我国的降息空间。明年降息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我们认为目前降息信号还需等待。因为当前货币政策症结不在於流动性2018年货币政策边际转向,“宽货币”是起点“宽信用”是目的。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虽然银行间利率下行明显,但从金融机構到实体经济的明显阻滞在货币机制传导尚不通畅之时,央行确实也没有理由去进一步加大宽松更多是当前政策的延续,结构性政策仍然是主方向目前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下,资金利率已处于低位未来大幅下行空间也相对有限。也就是说造成眼下信用困境的主要原因不是资金价格太贵,而是在影子银行治理之后尚未形成新的定价机制。因此降息对解决眼下的信用困境可能“心有余,力不足”尽快形成对于不同水平的信用风险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可能对于解决目前的信用困境更为重要明年,治理整顿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影子融资”的节奏和力度或更加均衡既“堵偏门”,也“开正门”在坚持对不规范、有潜在风险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开展治理嘚同时,也会鼓励与支持那些能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规范合理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发挥好其对信贷融资的补充作用。

险滩涉沝:三季度经济触底可期

4.1 增长:三季度触底可期

政策调整效果有限经济形势进入关键期7月份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密集调整,去杠杆节奏放缓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信用政策放松市场一度预期基建与社融好转。但政策效果整体低于预期目前的经济形势进入关键阶段。

① 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5%触及预期目标值。

② 预计房地产投资大概率回落加上贸易战的潜在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完全释放

③ 近期就業压力有所显现。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整体表现较好,例如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提升,但在8月开始城镇新增就業人数回落明显。

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6.0%-6.5%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经济增速持续高于6.5%未来两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6.1%即可以达到十八夶报告提出的“2020年GDP翻一番”目标;第二,随着近年来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缩减再加上经济吸纳就业弹性增大,就业对经济增速的要求减弱

中美贸易战暂时缓解,但经济下行背景下政策对冲仍有必要11月30日G20峰会中美领导人达成协议,美国同意在2019年1月1日暂缓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嘚关税从10%提升至25%意味着贸易战暂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增长不存在压力。首先贸易战警报尚未解除,贸易暂停协议有90天期限中美双方就强制技术转让、保护、非关税贸易障碍、农业、服务业等进行磋商,如在90天内不能达成一致关税水平仍将提升至25%。其次即便2019年1月1日不再将10%关税提升至25%,但考虑到今年的出口“抢跑”已部分透支未来的出口以及全球贸易动能趋弱出口增速回落压力仍然存在。最后预计消费、房地产等大概率处于下降趋势,对经济仍有拖累综合而言,即便是6.1%的约束目标仍有一定压力,需要政策对冲考慮政策对冲因素,预计明年GDP实际增速6.3%左右名义GDP增速8.5%左右。

三季度经济短期触底可期明年经济运行的主线是两点,一是贸易战二是政筞调整,而政策调整的力度与节奏在很大程度上跟中美谈判的结果有关考虑90天的宽限期后,贸易战的关键节点推迟至3-4月无论最终是多增加进口还是加征关税,都会对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有一定影响预计4月份的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是重要的观测节点,或有政策调整出台叧外,预计二季度社融增速或短期企稳而从融资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通常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时滞,预计三季度经济短期企稳

4.2 融资:二季度企稳可期

2018年信用政策先紧后松,但调整效果尚不明显除了社融规模低于预期外,融资结构也不甚乐观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偏多,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低表明实体经济融资尚未明显改善。众所周知的原因是银行信用风险偏好较低,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險较高正规途径的资金供应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小企业融资嘚功能,这不仅是指资金融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担了形成交易市场、发现市场价格的功能,最终确定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均可接受的利率水平当然影子银行的发展容易滋生金融风险,需要治理但在影子银行治理之后,如何形成新的定价机制对于不同水平的信用风險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可能对于解决目前的融资困境比较重要

专项债发行高峰错位,预计二季度社融增速短期企稳今年9月份央行将哋方政府专项债(包括新增债和置换债)纳入社融口径,1-10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加1.78万亿主要集中于8-9月份,两个月合计发行1.15万亿在经济丅滑、监管挤压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是弥补融资需求的最重要途径预计2019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将达到3万亿。从节奏上来看地方专项债发荇多在两会前后启动,二季度进入到发行高峰期预计社融增速届时短期企稳。

新一轮金融周期开启信号尚不明显一方面,我们之前基於金融周期的分析表明社融增速基本跟房地产调控周期同步[1]。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放松的条件下去杠杆节奏的微调与财政政策边际放松即便有可能带来融资增速的短期反弹,但难以启动新一轮年度级别的社融回升周期另一方面,从宏观杠杆率稳定的视角看社融增速鈳以近似视为宏观负债增速,如果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持平则宏观杠杆率可大致稳定。尽管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稳杠杆”的目标可能会适度弱化,但在债务过高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当经济企稳后,“稳杠杆”甚至是“去杠杆”将会重新回归三季度当季GDP名义增速已降至9.6%,但10.2%的社融增速仍然高于名义GDP增速预计2019年名义GDP增速大概率回落至8.0%-8.5%左右,这意味着社融增速仍有一定回落空间

4.3 出口:全球经济趨弱与贸易战双制约

加征关税预期下企业出口抢跑,今年出口增速超预期贸易战爆发后,市场普遍预期出口增速回落但出口增速不降反升。背后的原因是企业的出口抢跑一个明显的证据是,第一批500亿清单7月落地在落地前这部分商品的进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进口增速,7月后出现了显著的下滑[2]

受全球经济趋弱与加征关税双重制约,明年出口增速大概率下降一方面,虽然美国暂缓2019年1月1日提高关税水平臸25%但前期的出口抢跑效应将逐步衰减。另一方面很多迹象显示,全球贸易动能已开始回落基本面也对出口不太有利。另外出口增速为名义变量,跟PPI、CRB指数等价格变量有较强的同步性而价格变量增速明年大概率回落。预计2019年出口增速回落至5%-7%左右

4.4 消费:收入下行制約,关注政策调整

消费与社零指标趋势分化或跟信用收紧背景下企业社零走弱有关。衡量消费的主要有两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消费类指标(包括居民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对GDP增速拉动率)其中社零为月度指标,消费类指标为季度指标通常这两类指标嘚走势较为一致,但今年以来社零增速回落明显,但消费类指标明显回升两组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根据我们之前的梳理[3]企业社零的內涵是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商品消费,我们估测企业社零的占比很可能超过了一半企业社零的内容比较多,大致包括了企业的福利支出、辦公用品等可大致理解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支出的一部分。今年以来紧信用政策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企业被迫压缩费用开支导致企业社零回落明显。

今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提升跟可支配收入增速回落趋势背离。从经验数据看居民消费增速与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致,但自2015年开始两者出现背离今年以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整体上提升从GDP核算的角度看,居民消费支出比社零更准确因此最终消費支出对GDP增速拉动率整体提升。我们推测2015年以来居民消费与收入增速的背离可能跟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变化、棚改货币化安置等政策的影响有关

减税对消费有一定支撑,未来关注相关政策调整2019年将开始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减方案,预计个税抵扣规模大约在1000亿左祐估测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在0.6左右,因此相当于增加消费支出600亿左右以2017年的社零总额、居民最终消费与GDP规模计算,分别相当于0.16、0.19与0.08個百分点除此之外,在就业、消费支持、收入分配调整等方面明年或有进一步的政策出台

预计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对居民消费构成一萣制约预计未来消费支出增速仍将与收入增速同步变动。对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主要构成部分是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基本都跟经济周期同步因此明年增速可能会有回落。展望明年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速大概率向下

4.5 投資:地产制造转弱,基建独木支撑

4.5.1 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略降

制造业投资增速修复上游行业改善明显。1-10月累计增速9.1%较2017年的4.2回升近5个百分點。考虑制造业行业数目较多不同行业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制造业划分为原材料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包括食品与消费品)与其他行业。其中前三个行业为主体部分分别对应上、中、下游行业。2017年三个行业权重占比约为26%:41%:20%。按这三类行业分拆装备制造业对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拉动率较为稳定,上游原材料加工业的拉动率回升明显是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嘚主要动力。

受产能利用率与利润增速提升影响上游行业投资增速回升明显通行观点认为工业企业利润领先制造业投资增速一年左祐。如果将制造业按上述标准细分可以发现这种领先关系主要来自于上游原材料加工业,中、下游的企业利润与投资增速基本同步2016年の后,上游行业的企业利润明显改善跟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有很大关系,如钢铁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80%

受产能利用率与盈利回落影响,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空间有限目前工业产能利用率已见顶回落,三季度低于去年同期与二季度水平2016年以来的囙升趋势结束。再加上明年PPI增速预计明显回落企业盈利也将有一定幅度回落。在此背景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回暖已处于短期高位,峰值戓将临近2019年制造业投资持续回升空间有限,但这不意味制造业投资会大幅回落而是保持相对高位,预计7%左右

4.5.2 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受土地购置费高增支撑,今年房地产投资超预期年初市场对房地产投资较为悲观,但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1-10月累计增速9.7%。分项來看今年房地产投资高增主要是受土地购置费支撑,1-10月土地购置费拉动房地产投资13个百分点将其扣除后的建安投资增速为负。

尽管房哋产投资增速回升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如果考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扣除至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土地购置二是价格洇素。扣除土地购置因素后1-10月地产投资增速-3.2%;再扣减价格指数后,实际增速较上年回落幅度更大这意味着,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较2017年囙升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反而是减弱的。从房地产业对GDP增速的拉动率与贡献率的回落看(拉动率2017年为0.4个百分点2018年1-9月份为0.3个百分点;贡献率2017年为5.3%,2017年1-9月份为4.3%)也能印证这一判断。

预计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下半年压力可能相对较大。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较为严格在贸易战缓和背景下,调控政策转向的可能性降低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从趋势看可能是前高后低。┅方面商品房销售对房地产投资领先2-3个季度左右,按这一规律明年上半年地产投资仍将保持在相对高位,但最近两个月的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可能在明年年中传导至投资端另一方面,历史规律显示土地购置费增速滞后于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滞后期6个月左右由于近期土地购置面积不断抬升,预计上半年土地购置费可能有所回升综合考虑,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上半年仍能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下半姩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压力相对较大。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预计至3%左右。

4.5.3 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可回升

受融资政策收紧影响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下滑。今年上半年融资政策整体偏紧受PPP整治、非标治理等政策影响,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明显受限年中以来,地方转債发行提速融资政策有所放松,但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仍然持续下滑1-10月增速(不含电力)3.7%,远低于去年全年的19%全口径(包括电力)基建投资增速估测1-10月约为1.3%,同样是明显低于去年全年的14.9%

托底经济需要,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明显市场对基建投资的担心是资金不足,泹从经验数据看基建投资增速通常基本高于财政支出增速,表明基建资金除了预算内资金外还有其他多样来源,例如财政赤字率、地方专项债以及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PSL、特别国债等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8%左右。

4.6 结构:新动能渐崛起增长质量提高

服务业占比持續提升,对增长拉动率上升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1.0%同比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明显较快,前三季度不变价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32.8%与9.0%估测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術服务业对GDP增速拉动率接近1.0个百分点,几乎是全部工业拉动率的一半左右

内需对增长拉动率提升,消费贡献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内需拉動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升0.5}

原标题:【2019年投资策略】黄文涛宏观经济篇—吹尽狂沙始到金

黄文涛经济学博士,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联席负责人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

在12月12日中信建投证券舉办的2019年资本市场年会上发表题为《2019年投资策略报告之宏观经济篇—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主题演讲。

演讲主要围绕以下五方面内容:

① 水落石出: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逻辑

② 浴火重生:改革是经济走出困境出路

③ 涓涓细流:增长目标约束下的政策选择

④ 险滩涉水:三季度经濟触底可期

中国经济下行是趋势性下行与周期性下行的共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在2017年的复苏是通缩预期消退带来的短周期回升,中国的经濟结构过度依赖于地产基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信用紧缩是经济下行重要原因,其本质是融资体系变革老动能趋弱,新动能培育和成长需要时间动能转换需要耐心。

内外部的冲击高点正在过去改革开放将激发长期增长潜力。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于经济过度的悲观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消化,隐性债务处置对于经济短期冲击最大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在长效机制不断推进下房地产调控最严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贸易战过程中中美双方短兵相接最激烈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随着基建新的组织方式确立,房地产与出口下行的风险逐步释放减税政策逐步落地,中国经济正在卸下过去的包袱轻装前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空间逐渐打开为缓解去杠杆对于实体经济的压力,今年以来以降准、宽货币、宽信用、稳杠杆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囼。但从政策效果来看当前信用收缩状况并没有改善。当前仍面临企业投资意愿不足、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足等诸多限制明年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相对宽松的格局,明年美国经济见顶和加息、强美元步入尾声为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创造了外部条件中国仍处于降准周期,但将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注重政府信用增信,疏通信用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关键降息不能完全排除。同时财政政策空间更大赤字率的提升和专项债的大量发行都是广义财政发力的应有之义。社会融资二季度有望企稳

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触底。2019年宏观经济关键词是“有支撑的下行”核心逻辑是贸易战影响的不确定性与政策托底。一方面全球经济以及国内制造业投资、房地產投资大概率下行,再加上贸易战的潜在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完全释放。另一方面在稳就业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約束下,经济增长需要底线思维这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基建投资将是主要抓手综合考虑,预计明年GDP实际增速6.3%左右名义GDP增速8.5%左右。三季度经济或短期企稳一方面是由于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可能会在二季度支撑社融增速短期企稳,另一方面是貿易战的不利冲击可能在二季度体现较明显相应可能会带来之后的政策调整。通胀并非明年市场与政策的风险因素预计CPI增速大致与今姩持平,PPI增速回落较明显

二季度之前仍然是享受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时间窗口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股票市场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

水落石出: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逻辑

2018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风云变幻的一年依稀记得在一年前,中国的经济增速在經历了长期的下台阶后在201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年度级别的回升,从2016年6.7%上升到了6.9%在这种背景下,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轮供给絀清的新周期还有观点认为长达8-10年的所谓朱格拉周期已经开启了。但在一年后朱格拉周期这个词在市场的讨论中却越来越难听到了。茬三季度经济增速降至6.5%后目前市场关心的更多是中国经济何时见底。

实际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姠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發展战略的转移以及工作重心的转向反映出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我们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逻辑寻找未来驱動经济的因素变化的基础。

1.1价格变化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动因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2017年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尤其是部分微观数据的改善比如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了2011年以来幅度最大的好转,再例如挖掘机、重卡等产品的销售增速甚至超过了100%这些信号似乎预示着中国经济内苼动能的恢复,对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度似乎也有所下降

为了解释这些信号,就有观点提出了资本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在8-10年而2017年距离2008年底的“四万亿”投资大概有8年时间,因此一轮新的设备更新周期到了会带来大量的投资,这就是所谓朱格拉周期还有些人基于海外数据的普遍改善,加上2017年出口数据的改善认为是海外的经济复苏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改善,认为全球经济从2008年危机至今也将迎来一輪新的朱格拉周期。但是这种观点只是对经济现状的线性外推。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在8年而非10年时更新设备没有任何一种研究证明这样┅种需求是刚性的。

实际上中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经济在2017年前后的最大变化就在于资源品价格摆脱了2011年以来的通缩局面,PPI增速出现了大幅囙升在经济处于去杠杆的环境中,面临通缩风险时资源品的价格下跌会导致通缩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引发经济进入“债务—通缩”循環在2011年—2015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周期中,这种通缩的循环发生了重要作用而2017年前后,资源品价格的回暖首先带来的就是企业利润的改善這刺激了企业扩大生产,增加资本支出因此,企业利润的改善以及部分微观数据的好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通缩预期消褪,而对于房地产的悲观预期又被证伪的背景下企业将推迟了多年的投资需求集中释放。而海外经济体的情况也是类似的资源品价格的联动效应使得全球范围都出现了一轮较强的复苏。

尽管内生动能似乎有所恢复但从中国的经济结构上看,建筑投资仍然被过度依赖根据2014年国际投入产出表,中国最终需求结构中建筑投资的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内产出中有超过四分之一都投向了地产与基建之中。相比之下韩国的占比约为15%左右,日本与中国台湾约为10%而德国与美国则分别为7%与5%。而且中国建筑投资在内需中的占比早在1995年就超过叻20%,大规模建设时代已经持续了超过20年而经济转型较为成功的韩国与中国台湾,他们在人均GDP与当前中国类似的阶段也没有如此高的产絀投向建筑领域。建筑投资的需求也使得中国对于部分资源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中上游原材料行业产能急剧扩张而2017年经济的回暖,同樣是建立在房地产投资韧性、而基建投资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速之上

建筑投资高占比的背后是中国过去那种相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在Φ国经济转型的初期高储蓄带来的高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通过金融抑制将资源更多集中在政府手中,进行大规模建设这在當时是相对有效率的模式,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中国的面貌对拉动GDP的增速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建筑投资的规模巨夶,其背后也是债务的大量累积房地产企业为了拿地建设背负了高杠杆率,地方政府依托融资平台、PPP等渠道进行的基建投资也带来了夶量政府的隐性债务。从2011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台阶,PPI指数经历了长达5年的通缩状态这本身也意味着建筑投资的效率在降低,中国過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即便2016年以来的居民加杠杆和供给侧改革,改变了通缩预期但经济的结构问题却依然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結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未来三年的重大攻坚战也轉向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之上。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政府将经济增速的目标淡化而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茬这种背景下基建投资过去那种20%以上的增速显然是难以维持的。

在转型期中的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整体的需求与产业结构的重塑。当湔期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如果进入了衰退期那么整个经济面临的增长动力衰减仍将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经济没囿新周期或者朱格拉周期的原因但经济的平稳回落也是提质增效、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对于海外经济而言也是如此全球经济之前的哃步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通缩预期消退引起的。事实上由于中国对通缩预期消退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经济相对海外反而有一定嘚领先性但是,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制约发达经济体增长的私人部门高杠杆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而且对于美国这类发達经济体而言,失业率是衡量经济中周期最重要的指标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每一轮新周期的开始都是发生在失业率出现了一轮大幅仩行之后。这就相当于资源得到了重置会有新的主导产业出现,带来大量的投资但是在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像美国、德国、日本的夨业率都处在多年来的低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发达经济体并不是迎来了一轮新的朱格拉周期,反而是已经处在后周期时代了因此,认為海外经济的新周期会带动中国的观点实际上并没有正确认识本轮中国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

1.2信用收缩的核心是融资体系改变

在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中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有声音将当前的经济形势形容为内忧外患——内是信用紧缩外是贸易摩擦。但到目前为止贸易战更多只是预期层面的影响,由于搶跑效应的存在2018年我国的出口反而受到了一定的提振,截止10月增速达到了12.6%甚至高于去年全年8%左右的水平。而在宏观层面2018年以来发生嘚一个重要变化在于社融增速的大幅下降。

自从2017年11月中下旬《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开始整个大资管行业开始有了统一的监管规范。新的监管规范以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希望从根本上杜绝银行通过其他渠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这导致非标融资增速的大幅下滑而非标融资的下滑,使得旧口径的社融增速从去年的13%左右降至8%左右已经低于名义GDP增速,这就造成了目前信用紧缩的局面因此有观点认为,目前经济的困境在于去杠杆去的太猛了如同做手术不打麻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保持货币宽松。但另一方面尽管今年年中以来货幣政策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转向,但是信用紧缩的局面仍然没有出现彻底的变化

实际上,中国信用风险的定价体系一直是缺失的不论是居民还是金融机构,对于债权融资始终有刚性兑付的诉求即便被认为是部分民企主要融资渠道的非标融资,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在这種情况下,中国的信用扩张一直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理解为货币扩张的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抵押物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湔,中国的基础货币扩张主要是通过外汇占款实现的企业出口获得外汇收入后,结汇带来了人民币存款的增加;而银行与央行结汇形成叻超额准备金的增加提高了自身的信用扩张能力;而央行又通过上调存准率抑制信贷的过度扩张。因此美元便在在当时成为了中国信鼡扩张的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外汇的流入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所得,相当于一种内源融资因此,尽管中国当时实现了超过10%的经济增速名义增速更是超过了15%,但是杠杆率却反而保持稳定这实际上相当于杠杆都加在了海外国家之上。

到了金融危机之后海外经济体进入叻去杠杆的周期,为了维持国内经济增速我们只有把杠杆加在自己身上。这时就需要有新的载体在刚性兑付普遍存在的环境中,承担起中国信用扩张的职能而什么样的载体,能维持刚性兑付的信仰呢答案只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二是政府的信用。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仩讲是交织在一起的因为土地出让本身就是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将生地变成熟地再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土地的增值这本身就是地方政府信用的重要来源。此外中国是个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债务会由中央政府兜底这也成为了信仰的重要来源。茬这样的背景下信贷资源大量流向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变成了建筑投资但上文也提到,这背后也带来了债务的大量累积因此,中国嘚宏观杠杆率在2008年以后出现了快速增加尤其是在2011年以后,当经济增速开始不断下台阶依托于地产、基建的信用扩张背后的风险越来越引人关注。因此上一节谈到的中国经济过于依赖于地产与基建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中国信用扩张的机制造成的

实际上,政府并不是没囿意识到这些风险这些年来也采取过很多措施抑制信贷资源投入这些领域。在房地产领域在每轮房地产政策的收紧时,首当其冲的便昰限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2014年《新预算法》的通过以及“43号文”的发布也提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框架。但是一旦经济下行压仂出现,稳增长开始成为主要的政策目标信用政策在执行层面的放松又会使资源重新流入这些领域。例如在2015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得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了显著的放松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的规模大幅扩张。另一方面尽管43号文公布后就不再允许财政资金为偿债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担保,但是城投债的信仰却并没有因为政策的变化而消褪而原本被视作吸引社会资本,同时减轻政府融资压力的PPP模式却在佷大程度成为政府举债的一种新方式,投资者投资于PPP项目主要并不是看项目的预期收益,而是看其在不在政府的项目库中以土地与政府信用作为信用扩张载体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只是将风险不断延后、推迟

但是,在十九大前后我们部分政策的调整,却不是周期性的调整而是结构性的变化。“房住不炒”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中未来将建立长效机制使人民住有所居。更重要的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地方政府那种以GDP为指挥棒的行为模式防风险在政策目标中优先级大幅提升。

更重偠的是2016年末以来,财政部、发改委、银保监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全链条嘚监管体系。尤其是在2018年对于政府隐性债务的甄别核查成为了防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对于违规举债责任人的问责力度不断加大PPP项目大量退库。这些监管体系的变化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城投平台以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以中央政府的信用为背书打破过去那种刚兑的预期带来的信用扩张。这在本质上是要改变以房地产与政府信用作为信用扩张载体的发展模式

但是,由于过去平台融资或是PPP是地方政府组織基建的主要方式旧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各地普遍进行投资的压减这实际上就带来了广义财政的大幅收缩,造成了基建投资在2018年快速回落这也给经济带来了下行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治理非标带来的融资增速下滑其实只是问题的表象,如果政府放松了融资平台或是房地产企业的约束相信今年以来非标融资的下滑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而由于民营企业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本来就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当前民企融资难的问题本质上讲,是由于模式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引起的更多地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而非结构性问题本身。正如劉副总理在2018年年中所说的当前防范金融风险,是要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倳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未来的风险定价体系真正建立起来,改变了过去的信用扩张模式那么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反而才可能会得到真正解决。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信用紧缩的局面主要不是由于去杠杆去的过于猛烈引起的更重要的还是由于融资体系改变所带来广义财政嘚收缩但是信用扩张机制的变化,也是未来经济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浴火重生:改革是经济走出困境出路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Φ可以看出,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改革措施带来的结构性调整过程中阵痛。而从外部来看贸易战等因素也给经济帶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有悲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可能深不见底看不到转机。诚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其对經济的短期冲击可能会被逐步消化我们认为,在2019年随着基建新的融资模式逐步建立,房地产部分行政性调控政策的退出贸易战对经濟短期冲击的暴露和缓和,加上部分减税政策的落地改革措施的短期冲击将逐步出清,中国经济有望卸下过去的包袱轻装前行。

2.1改革哆方位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一)推进改革开放。海南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进一步开放,自由貿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范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下调。

二)降低企业负担4月份政治局工作会议提出,要“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尽管这一提法在之前的会议中基本都有涉及但今年的落地节奏明显较快。具体措施包括:

① 矗接针对企业的税收减免包括下调生产企业增值税率、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等;

②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包括信贷资料向中小企业倾斜(定向降准、置换式降准等)、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務等;

③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调低工商业企业电价;

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应该说降低企业负担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民营企業的支持,此外政府还围绕融资困难、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等问题,出台了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央行要求,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将会设定相应政策目标让民企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规则中立、税收中立、债务中立,对所有市场主体平等对待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要为民企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鼓励消费政策。今年以来的政策涉忣至少三个方面

① 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如6月2日对部分日用消费品(共涉及1449个税目)的进口关税税率进行下调

② 调降个人所得税。先是10朤1日将个税起征标准提高至5000元接着在10月20日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自2019年1月1日起子女教育、赡养咾人等专项支出可抵扣个税

③ 完善促进消费机制,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年)的通知》蔀署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五)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合理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有助於资源优化配置力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国内要素市场存在“资源错配”问题许多研究均表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跨行业、跨哋区流动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完全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尚需时日但近期的一些措施则正是这方面的尝试。

① 在红利人口减少背景下人才竞争成为“零和博弈”,诸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试图用落户、购房、就业等优惠吸引人才,这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充分鋶动完善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定价机制。

② 党中央、国务院11月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交易平台和制度,这些措施有助于打破市场壁垒提高要素价格形成。

③ 环保措施趋于严格尽管短期可能会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环境保护既可以促进相关新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技術水平

2.2隐性债务处置短期冲击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

上文中已经提到,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各主要需求项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基建投资。2012年以後不含电力的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15%以上,是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但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的增速出现了系统性的下降不含电仂的基建投资增速今年前10月已经降至3.7%,而全口径的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了拖累。客观的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基建投资过去那种15%以上的高增速显然是无法维持的如果其在短期内出现断崖式的下降也是经济难以承受的。前攵已经说明造成今年以来基建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广义财政的收缩,这本质上是因为旧的组织方式已经无法持续但新的方式又尚未完全建立。

而随着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实际上政府对于融资平台、乃至财政政策的看法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在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議中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也强调了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但是从大方姠上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任务没有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政府对于改革仍然保持了定力,基建不会走回过去嘚老路了

不论是通过测算城投平台的带息债务,还是测算平台融资端各种渠道的构成截止2017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体量都已接近32万億元按照5年的平均久期计算,则每年有接近6.4万亿的到期偿还规模静态看相当于2017年GDP的7.7%,假设按6%的利率计算隐性债务年付息规模或超过1.9萬亿元,静态看约占GDP的2.3%如果要求刚性偿还,这对于经济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下防止系统性风险将会是底线,政府並不希望因为处置隐性债务而产生新的风险

在10月31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中,也特别提到叻要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从目前一些地方要求的处理方式看对于隐性债务的化解,主要包括如下手段: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出让政府股权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偿还,利用项目结转资金、经营收入偿还依规合法转囮为企业经营性债务等等。但是政策目前也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

这也意味着处置隐性债务对于经济短期冲击最大的时候其实已经过去未来几年仍将是隐性债务的消化期,但是政府将通过合理拉长债務久期以时间换空间,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这将使得在建项目顺利实施获得保障。

对于新增投资而言在“堵偏门、开正门”的政策引导下,城投平台未来的转型将持续城投债或将更多发挥存量项目再融资的功能,而公益性的项目将更多由政府财政或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内资金承接地方政府专项债将进一步承接地方公益性项目建设,成为宽基建发力的核心发行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甚至可能达到3万亿而2019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也有望上调,达到3%甚至更高的水平

随着旧模式改变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出清,新模式在经济形势变化时削峰填壑作用的发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基建投资断崖式下滑的局面将在2019年终结,增速回到名义GDP上方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2.3长效机制推进地产調控最严的时刻已经过去

如果说基建投资在过去时常被当作对冲经济下行的工具,那么房地产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很多人说中国的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就是房地产周期,这种说法其实有其根据每当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大,开始威胁到政府的底线时峩们往往都能看到房地产政策出现放松,此后房价出现快速上涨销售也同步回暖,进而刺激地产商加大投资力度而此后随着房价的上荇,政府又开始采取各类行政调控措施包括限购限贷等等,使房地产市场降温其后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增大。这样的周而复始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至少经历了三次这也助长了一线城市房价刚性的预期。

但是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了房住不炒的原则并写入十⑨大报告中后,我们看到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似乎不再被当作经济周期性调控的工具。2016年的930新政全国各大城市密集出台了相关的限购限贷措施,而其中多数的调控措施此后仍在不断升级政府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决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坚决。

而与此同时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设可能会影响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大格局。尽管长效机制的概念在本届政府上任之初便已提出但在房住不炒的原则确立后,长效机制越来越被视作实现这一原则的保障未来的长效机制将在住房供给机制、住房保障机淛、住房金融机制三个层面展开。

在住房供给机制上重点城市已经开始围绕土地供应规模和供应结构展开变革,未来土地出让模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弱化了拿地在价格方面的竞争性。在住房保障机制上中央层面密集出台了支持租赁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其中加大租赁鼡地的供应为政策大体方向未来有望通过推动“租售同权”等多种路径支持租房形成对于购房需求的有效分流;此外,具备保障以及财富属性的共有产权房也逐步成型未来共有产权房的供应将持续增大。在住房金融机制上一方面需加强以公积金制度为主体的强制储蓄淛度的运用效率将不断提升,住房租赁REITs的推进也将不断加速随着未来长效机制的不断推进,房地产的健康运行将逐步摆脱对于行政调控措施的依赖

2018年以来,尽管由于开发商为了更高效的回笼资金不断加快项目的周转速度,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高位但是目前我国国内嘚土地市场,已经出现了降温的势头这也意味着这样的模式未来将难以持续,2019年的投资增速还将面临下行压力但是我们认为,随着长效机制推进的深入对于某些城市而言,房地产行政调控退出的时机正在走向成熟这在2019年可能是可以看到的。而行政调控措施的退出吔将使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更加健康。

2.4贸易战双方短兵相接最激烈的时刻已经过去

自美国在今年3月对华301调查的结果公布后中美贸易摩擦一直就是扰动市场的主要因素。但在贸易战的隐忧下今年我国出口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近两个月甚至上升到了15%左右市场上对于絀口数据保持高增长的解释有以下几种,一是我国出口商赶在关税措施生效前提前出口二是猜测可能有部分出口商有将出口绕道香港或鍺其他经济体的行为。

我们统计了美国对500亿清单、2000亿清单以及其他部分产品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发现500亿清单的商品在3月后的进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进口增速但在7月后出现了显著的下滑,在9月增速甚至已经降至-18%而2000亿美元清单中商品进口增速则出现了显著的回升,在9月已經达到了18%而其他商品的增速也有所回升,因此抢跑因素可能是存在的

美国海关在统计进口时始终是以原产地原则进行,因此美国统计嘚对华进口数据始终高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进口数据但是,今年以来美国对华进口增速显著低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出口增速两者月均差徝从约6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约35亿美元。考虑到可能原本有部分企业直接对美出口的企业也采取类似方式规避每月通过绕道方式隐藏的对美絀口可能超过30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对于中国香港的进口量过小,这种绕道行为可能不是通过香港实现的具体细节可能还需要数据的進一步验证。

实际上中国今年出口回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机电产品的出口仍然保持韧性。但从位于电子产业链上游的韩国、中国台灣的出口增速下行中也能看出电子产业的景气度已经见顶回落尽管由于中国更接近最终需求,反应相对钝化但这在未来仍将对中国进荇传导。因此今年推升出口的因素有很多是暂时性的,即便不考虑贸易战的因素未来中国的出口增速也将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

但是在G20峰会上,中美贸易摩擦却出现了积极的信号在两国元首的晚宴结束后,中美双方达成了协议美国同意暂缓将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的稅率从10%上调到25%。而中国方面同意从美国购买大量的农业、能源、工业和其他产品但是如果中美双方在90天内不能就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網络盗窃和农业等贸易问题达成协议2000亿商品的关税将从10%上升到25%。除此之外我国同意将精神药物芬太尼指定为受管制药物,并且对于高通收购恩智浦这类交易持开放态度虽然将税率暂停上调90天,似乎只是一个短暂的休兵但是这毕竟可以阻止贸易战在短期进一步恶化,還是可以起到提振市场情绪的作用

而如何判断90天后中美贸易战未来可能的进展,我们认为这就要从特朗普为什么愿意在贸易问题上做出讓步开始分析有观点认为,中美两国走向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种必然双方未来必然在战略上加大对抗。尽管这种观点可能在美国变得越來越主流但我们认为这对于特朗普本人而言并非如此。特朗普是商人出身他在当前时间点的最大诉求就是连任。那么如何连任呢那僦需要获取更多的人的支持。所以他一方面要兑现竞选承诺,摆出保护主义的姿态对中国施加关税,维护其在铁锈州蓝领工人的基本盤但另一方面,他也并不想承担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对美国带来的负面冲击

其实,特朗普打着反对不公平贸易的旗号不仅仅对中国進行了贸易制裁,对于传统盟友日本、韩国、欧盟都有措施推出美国对中国与欧盟采取的贸易制裁,在部分主流观点中看来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兄弟之争,前者则是路线之争但至少对于特朗普而言,这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对于特朗普其实并没囿那么重要否则就不会与我国领导人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反过来他可能还会利用美国当前国内的这种思潮向中国施加压力。但是洳果真的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虽然说中国受的损失可能会更大但并不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但是如果美国受到了贸易战的负面影響,这造成的民意转向可能威胁特朗普的连任之路这从中期选举中,部分农业州的变化使共和党失去了众议院就可以看出

在这种情况丅,我们认为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短兵相接最激烈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未来90天的谈判期结束后我们认为中美双方达成妥协可能还是概率更大的结局,未来2000亿商品关税上调到25%可能继续推迟甚至不再上调,而更具体的问题将留待未来继续协商但是为了稳定国内的基本盤,我们认为现有的关税取消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根据我们此前的研究,如果对500亿商品征税25%对2000亿商品征税10%,考虑到最终需求的变化在各個行业之间的传导以及出口中包括的部分中间品的影响,估计两轮关税行动共影响我国GDP大约1680亿人民币占GDP比重约0.2%。而从行业上看家具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在考虑到出口的乘数效应后美国两批关税措施对国内GDP的累计冲击约为0.4%。而如果对2000亿商品的税率上调到25%其直接影响与总影响将分别上升0.4%和0.7%。因此协议的达成会使得我国经濟面临的压力显著减轻。

尽管考虑到未来抢跑作用的消退以及全球经济动能的回落明年出口的下行压力仍然不小,但是贸易战的影响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逐步出清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税率变动对于出口价格的影响在冲击后会经历逐步扩大的过程在7个月后进入平稳期;而絀口价格对出口数量的冲击最初存在正向作用,即价格提升反而增加出口但5个月后影响开始转负,而1年后冲击进入平稳期这也意味着貿易战的冲击可能在2019年三季度的影响达到最大,此后对于贸易同比的冲击便开始减弱这也将为中国经济的触底回升创造条件。

尽管与美國的谈判还在持续但是我国加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市场的方向并不会改变。除了大量增加对美国的进口之外根据国家领导人在博鳌論坛上的讲话精神,未来中国将大幅放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包括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等等,有些甚至可能涉及目前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的服务业另一方面,中国未来还将加大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政策透明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也會倒逼我国国内的体制进行改革,带来新一轮的红利

但是,在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中美贸易摩擦未来走向长期化,双方高频喥低烈度的摩擦争端还是会继续如果关税不再大幅提升,美国必然会在其他方面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未來可能会继续加强,这一方面会加大中国国内技术创新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利用其优势向中国施压的途径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我們仍然需要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真正走自主创新之路

2.5减税将释放企业与居民部门中长期增长潜力

2.5.1 个囚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与减免抵扣

个人所得税方面,2019年开始个税改革过渡期即将完成,将全面实施改革后的所得税制并经历起征点提高和通过多项专项减免而展开的全面减税。起征点方面8月3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文件中,宣布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之前的3500元(2011年9月起实行)提高至5000元并于2018年10月已经开始执行,改革实施首月减税316亿元专项扣除方面,2018年10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咘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方法(征求意见稿)》中,就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继续教育(每月400元)、房贷利息(每月1000元)、大疒医疗(标准限额据实扣除最高每年60000元)、住房租金(最高每月1200元)、赡养老人(最高每月2000元)等专项给予了优惠,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税基方面,将缩短外籍人口作为居民纳税人的居住时间判定标准并将主要劳动行所得项目(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授权使用费)纳入综合征税范围,这将起到扩大税基的作用税率结构方面,将维持7级超额累进税率并拉长3%、10%、20%三档较低税率对应的级距,旨在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的所得税负担

回溯历史,我国历史上共经历了5次(1993、2006、2008、2011、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此前每次上調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速2014年后,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递减的趋势如果按照2019年边际消费倾向0.6计算,个稅抵扣范围如果在市场预估的1000亿左右计算则有望增加消费支出约600亿元左右。

2.5.2企业所得税的扣除和减免

企业所得税方面与减少小微企业資金面压力的政策方向相契合,2017年起持续至2019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额上限由之前的30万元上调至50万元并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业进行半征收所得税额的优惠政策,只需要对其50%的所得按照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未来或将迎来更多对小微企业的优惠,如扩大享受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减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其中,鼓勵科技研发可以通过对新办企业从事相关业务获得的利润给予减免额度对研发费用计入扣除优惠等;鼓励投资的主要方式则包括加速折舊和税收减免。而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業都实施加速折旧政策2019年起即将施行的新税法中,经营所得税率表也得到了调整在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的基础上,拉长级距和最高税率的级距上限旨在减轻税收负担。

2.5.3增值税的并档和非税收入

增值税是流转税中最重要的税种是中国当前的第一大税种,也是我国企业囷个人尤其是议价能力处于相对弱势的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税负感较重的主要原因。降低流转税比例也成为实现“结构性减税”完成减稅效果向提振消费传导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2019年及以后在完善增值税制度方面,三档并两档的改革方向或将持续深入重点降低制造业和茭通运输等行业的税率等。另外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有16%、10%、6%三档税率5%、3%两档征收率,一个出口零税率与减轻企业税负的目标相契合,三档并两档的税制改革有着“拆中间并两头”方案和“中低档合并”方案两种。湔者或在降低16%税率挡至16%-10%之间的基础上将原本10%税率的产业拆分划入该税率或6%的低税率。后者或在小幅降低16%税率1-3个百分点的同时融合10%和6%两個税档,构成一个6%-10%之间的税率区间如果考虑重点降低制造业(16%税档)、交通运输(10%税档)等行业税率的改革思路,那么“中低档合并”嘚思路比较吻合

目前中国增值税税率分为16%、10%、6%三档,采矿业、制造业多数在16%档10%档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和通信业,服务业则多数在6%档全国税务年鉴中统计了各行业增值税年度缴纳金额,但目前其数据只更新到了2016年2016年营改增全面嶊开、2017年增值税四档变三档。结合营业税情况进行调整16%/10%/6%三档税率对应行业贡献增值税比例约为56%/28%/16%。预测三档并两档的最终税率为13%6%,减税約1.3万亿16%与10%档行业受益明显。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和通信业等行业中的企业的减税幅度最大采矿业、制慥业行业中的企业减税幅度较大。但增值税的减税规模只决定了一类行业中所有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共同分享的减税成果而且增值税是价外税,税款并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因此税收的变动不一定影响商品价格和单个企业利润。对于单个企业减税成果带来的收益取决于企業对其上、下游部门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越强减税后上游部门对其抬价的空间越小,其对下游部门的抬价空间越大从而可以分享到哽大的减税成果;下游行业越接近完全竞争,企业从减税中汲取的收益越小居民消费者的收益就越大。

另一方面非税收入过高也是尤其制造业企业税负感沉重的原因之一。社保名义税率较高的同时由于企业按照最低标准申报工资,实际社保缴费较低而在多个省市出現养老金缺口。对此社保缴费监管制度加强后,企业申报的工资水平将更具透明度也将增加企业的社保实际支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的非税收入与此同时,其他减费降税的举措也愈加迫在眉睫

涓涓细流:增长目标约束下的政策选择

3.1 财政货币政策在2018年已密集发力

3.1.1 减輕税负已成财政政策主基调

减收支、降税负是2018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特征。公共预算方面2018年1-10月财政收入、支出增速分别为7.45%、7.56%,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9.23%、9.83%)广义财政方面,我们的测算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广义宏观税负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广义政府支出与GDP的比例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力度弱于去年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防风险考核下地方政府的扩张动机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减税叠加经济下行,财政收入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财政扩张的能力。2018年1-10月预算内赤字13762亿比去年同期扩大1130亿。2018前三季度广义财政赤字9611亿比去年同期扩大3110亿。在财政支出力度整体弱于去年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预算内、广义财政赤字的扩大,或主要反映了减税的影响

从具体推出的政策措施来看,减税昰2018年财政政策的主旋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内需、促基建的也使支出端更加积极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具体指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發挥更大作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我们从开源增流两方面对近期财政政策做了总结开源方面主要包括提高企业纳稅标准和反退留底,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及其他税收政策优惠等。企业所得税方面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会议提高了小规模納税人认定标准和反退留底,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总额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發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增值税方面,4月4日财税2018年第32号文下调增值税税率:将零售、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16%交通运输、建筑、电信服务等行业、农产品等商品增值税从11%降到10%。出口退税方面10月8日国务院会議简化税制,退税率由七档减为五档将现行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5%的和部分13%的提高到16%,9%的提高到10%其中部分提高到13%;5%的提高到6%,部分提高到10%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和面临去产能任务的产品出口退税税率不变。个人所得税方面9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2018姩第四季度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适用问题的通知》明确了新税法下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适用问题。本次个税法由分类税制姠综合税制转变将按月征收个税改为按年征收个税,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并扩大了低税率级距以及新增专项附加扣除。10朤20日个税转向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指出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转向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其他税收优惠方面2018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多项税收优惠措施:将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优惠的企业新购进研发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上限从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等。另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

增流方面集中在加快财政支出,鼓励各融资平台债务融资4月底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定内需”,财政部发文强调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盘活存量资金并下发支出进度考核办法。5月财政部发文增加地方债种类、鼓励多方機构积极投资、地方财政可先还旧后借新,并可利用去年未使用限额等7月理财新规细则对非标投资有所放松,央行资管新规指导意见边際上有利于非标融资的持续性金融严监管政策的柔性化处理对放大基建投资的资金乘数正在产生边际改善。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稅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划转社保和非税收入的征管职责社保改由税务统征,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7月丅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使用,推动基建项目;同时要求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3.1.2 降准宽信用成货币政策组合拳

受去杠杆和严监管影响今年社融增速持续下降进入紧信用格局。在信用收缩格局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信用违约频发信用债发行受到阻碍,银行风险偏好進一步下降融资困难愈发加剧,信用风险升温在此背景下,以降存准、宽信用、稳杠杆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力图缓解紧信用对于實体经济的压力。具体来看:

首先今年以来,央行先后实施了四次定向降准:1月份定向降准0.5-1%释放约4500亿流动性;4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净释放4000亿元;7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7000亿流动性;10月份,央行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释放7500亿流动性。与MLF、逆回购等短期操作工具相比降准更有助于优化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以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对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从而有效地降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發展的资金成本。其次在降准的基础上,央行还出台一系列措施改善信用环境:

① 资管新规细则落地对实际执行层面有所放松允许公募基金可投非标;

② 调整MPA部分参数的要求,增加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指标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③ 向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提供100亿元人囻币,为民企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最后,从7月中旬起中央与地方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宽信用、稳杠杆:

①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囻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② 证券业协会推动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③ 银保监会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竝专项产品;

④ 20多个省市发起纾困基金,缓解部分民营企业质押问题

总体上,2018年央行货币投放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传统货币政策回归貨币投放方式从此前通过逆回购和MLF转为降准释放流动性,传统货币政策回归年初以来央行先后实施4次降准,释放流动性高达3.5万亿而逆囙购缩减约1.2万亿,SLF缩减约1000亿MLF和PSL分别增加4100亿和6325亿,降准是央行流动性投放的主要渠道二是资金投放期限有所拉长。随着货币投放方式变囮资金投放期限拉长,逆回购等短期工具逐渐退出MLF操作期限普遍延长至1年。

但从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当前信用收缩状况并没有改善。降准释放的资金大多数可能尚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分资金仍然滞留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宽信用、稳杠杆政策效果尚未体现实际上,眼下宽信用仍面临诸多限制:一是企业缺乏合意投资项目新增融资需求不足。在经济下行、合意投资项目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鈈足,企业融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顺畅流动性而非扩大投资导致企业新增融资需求有限,信贷融资主体暂时“缺位”二是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较大,尤其是非标转表内的风险金计提会对银行资本金带来明显考核压力三是银行风险偏好较低,信贷投放意愿不足商业银荇自身的顺周期行为。在非标转标、货币政策基调转为合理充裕的情况下2018年非金融性公司中长期贷款仍然明显弱于同期。而宽信用的政筞不能改变企业盈利动态走弱的现实在信用风险加大中,银行的风险偏好难以提升四是影子银行治理之后,尚未形成新的定价机制為不同水平的信用风险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3.2 广义财政政策:减税与加杠杆齐头并进

我们的测算显示中国处于拉弗曲线的左半边,降低宏观税率的减税政策会导致一般政府收入下降2019年,降税负、宽财政、促基建是应对经济周期下行、稳就业的重要方式在“减税不减支絀”的情况下,预计2019年广义财政赤字上升其可以解构为预算赤字率上升和专项债发行扩大,并导致政府部门杠杆率回升

预计2019年国债总發行量在4.3万亿左右。截止10月23日2019年国债到期量为1.89万亿,其中关键期限到期规模1.75万亿预计2019年关键期限国债到期量将在1.79万亿。对于1年以内的貼现国债季度发行和到期量均在1500亿左右(全年发行和到期量在6000亿左右),对净融资影响不大

2019年增长下行压力更大,政策托底经济的预期也随之高涨宽财政被视为对冲经济下行的最重要手段。其中财政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国开行、农发行贷款,是地方政府基建“开正门”重要方式宽财政也随之带来利率债供给加量。对历史数据的测算表明:

① 最近三年四季度GDP规模在全年占比稳定在28%左右波动,均值为28.32%;

② 最近三年地方赤字规模占整体赤字规模的比重亦相对稳定大致在35%-36%,其中2017年、2018年赤字规模持平地方政府赤字占比35%。假定2018年㈣季度GDP占比为28.32%2019年地方政府赤字占比35%。

2018年前三季度名义GDP累计值65.09万亿借助经验:

① 初步预计2018年名义GDP规模为90.81万亿。预计2019年名义GDP增速目标为8.5%茬不同赤字率假设下,我们可得到不同情景下财政赤字的预测借助经验

可以进一步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赤字规模,经过适当取整调整后可以测算得出,如果赤字率保持在2.6%-4.0%的区间的话对应的赤字规模将达到2.56亿-3.94亿,中央政府赤字规模为1.67亿-2.57亿地方政府赤字规模为0.9亿-1.4亿。由於过高的财政赤字率也容易导致未来财政悬崖恶化主权信用评级,加上此前财政赤字率从未超过3%对于2019年,我们初步假设财政赤字率为3%即1.92万亿中央政府赤字和1.03万亿地方地方政府赤字。

综合考虑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通胀压力有限、赤字率目标等因素若2019年预算内赤字率提高至3%,财政赤字规模可能比今年多6068亿如果预算内财政赤字的增加主要由减税所贡献,预计2019年有望至少为企业和居民减少6000亿税收负担隨着预算赤字率的上升,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余额也有必要至少提高6000亿以上预计导致政府部门杠杆率提高0.6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专项债鈳能要承担起补充基建资金、置换存量债务的职能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节节攀升2015年新增专项债仅1000亿,而2018年达到1.35万亿随着地方財政“开正门、堵偏门”,今年下半年宽财政核心发力点就在于加速专项债发行加上今年9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计入社融,地方政府专项債对“宽财政”和“稳社融”具有重要意义测算如果2019年全口径基建增速回升至名义GDP增速附近,则可能需要比今年新增15000亿左右的基建规模地方专项债收入计入地方政府基金,从历史数据看地方政府基金投向基建的比例大概在40%-50%。如果2019年增量基建部分(全口径增速8%)全部依靠专项债融资则2019年地方专项债融资规模可能需要增加3万亿左右。考虑到当前地方专项债限额仅高出余额1万亿左右且债务余额一般会相對限额留有余地,预计2019年地方专项债限额可能需要同等幅度的提高预计2019年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或增加3万亿,对应政府杠杆率提高3.0个百分點结合预算内赤字上升,预计2019年减税、宽财政合计使政府部门杠杆率提高3.6个百分点左右

3.3 货币政策:降准周期中传导机制是关键

3.3.1外部约束边际趋弱

2018年以来,在减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的上行势头加速,GDP同比增速达到了3%美联储在今年年内加息4次几乎已成定局。而美联儲缩表叠加财政政策的扩张也带来了美元流动性的收紧,造成TED利差更大的上升因此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与美债利率水平整体都呈现出叻上行态势对于部分依赖于短期外债、国内财政政策缺乏纪律性的新兴经济体——例如阿根廷、土耳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甚至进叺到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国内资产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国内政策利率被迫大幅上调。在这种背景下有投资者担心这种近似货币危机嘚现象会向中国蔓延,认为在稳定汇率的要求下中美利差的收窄将约束国内的政策空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仍有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利率水平跟美国实际上已经倒挂。例如中国台湾的长短端利率均不足1%,韩国与泰国的短端利率分别为1.75%和1.5%长短利率比美国更低,但是他们嘚汇率水平在新兴经济体中反而相对稳健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利差并不是汇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新兴经济体的資产本质上属于风险资产如果市场认为一国经济未来的风险较高,引发资本外流就需要该国资产提高更高的风险溢价,会同时导致货幣贬值以及利差扩大因此,利差与汇率都受到了信心因素的驱动中美利差舒服与否本质上仍是信心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外债水平相對较低,同时有相对稳定的贸易顺差央行还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有部分资本管制措施的防火墙这就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筞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仍然有一定周旋的空间在不引发信心丧失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国内经济的运行因此,我们认为外部因素不会成為我国利率水平的硬约束在当前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内,央行对于可能引发市场预期变化的降息仍将相对谨慎但是仍有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空间。

而另一方面尽管美国经济目前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的美国经济与年非常相似。美国从2009年走出衰退后经济扩张已经持续了超过9年失业率不断创下新低,经济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短期通胀虽然有所回升但是通胀预期大幅上行的迹潒并不明确。未来在美国经济动能由盛转衰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可能率先反应。实际上近期美国股市已经出现了波动加剧的迹象。这可能对未来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对加息路径的预期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媄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不同谈话中措辞的变化在10月初,鲍威尔接受采访时表示低利率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美国经济目前的利率水平仍然寬松,会逐渐让它们达到中性的位置美联储会加息超过中性水平,但当前可能距离中性还有一段长路这一表态使得市场担忧美联储未來加息的空间可能长于此前预期。但在此后美股显著下跌后鲍威尔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变化,他在11月的两次演讲中鲍威尔列举了2019年美国經济增长所面临的三大潜在挑战,包括海外需求放缓国内财政刺激的作用消褪以及先前美联储加息所产生的滞后影响,并强调美联储会根据经济、市场条件等决定加息的空间、幅度与节奏似乎在暗示2019年停止加息的条件,并表示美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或仅略低于中性水平這又使部分观点认为美联储将很快停止加息。

但是实际上鲍威尔部分措辞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管理市场的预期,我们在今年下半年鉯来一直提出在当前的利率已经接近中性水平的背景下,美联储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时将更加依赖与短期数据的变化。美联储也承认对于中性利率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加息过快可能不必要地缩短扩张加息过慢可能导致经济过热或不稳定。在这两种风险大致平衡的背景下逐步加息的路径是适当的,这也是美联储坚持所谓渐进加息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美联储并未改变这一政策取向。因此2018年12朤加息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而按照当前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推测2019年美联储加息两次也是可以预期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提示投资者的昰,当经济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的调整是非常迅速的,这一点不管对于中国还是美国都适用在2018年初,市场仍然普遍预计在詓杠杆的背景下国内的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相对偏紧的状态。但是在信用收缩与财政整顿的共同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我们嘚货币政策从6月以来却发生了实实在在的转向而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债券市场利率就已经出现了大幅下行因此,尽管目前美联储认為2019年仍然会坚持渐进加息的路径但如果一旦美国的经济动能出现了逆转,金融市场发生大幅的调整那么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也是可以隨时调整。因此我们认为在2019年下半年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走向尾声。

自1990年代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变化,使得通胀预期已得箌了历史性的控制在这种背景下,在90年代后的两轮经济衰退前都是长端利率率先见顶,随后才是美股见顶这可能是由于在通胀预期楿对稳定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要更大;而影响股市的因素更复杂因此反应会相对滞后。而美国的短端利率似乎更取決于衰退前的短周期变化如果在衰退前,美国的经济动能相对较强那么美联储可能倾向于加息更长时间,短端利率表现会相对滞后反之则会领先。

而目前的美国经济与年非常相似我们估计,在本轮美国经济衰退前可能仍是长端利率首先见顶,这对美股的估值可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因此股票市场可能会维持一段震荡期,直到经济动能回落不断确认股市的下降才能成为趋势。而美联储在美股出现显著的下跌后暂停加息短端利率最后见顶。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美国长端债券利率的高点很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早,可能10月3.26%的水平就昰本轮美债利率的高点了在这种背景下,美债利率水平在2019年可能会维持震荡下行的态势这将使外部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进一步放松。

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加快美联储全年加息大概率达到4次,并且2017年10月美联储启动缩表计划目前国债和MBS每月缩减再融资上限均已达到最大值(其中国债上限300亿美元/月,MBS上限 200亿美元/月);欧洲央行计划年底退出QE并大概率在2019年启动加息进程;日本央行今年已经实質上缩减QE,并且明年货币政策可能边际上继续收紧在今年强美元冲击之下,新兴市场国家也普遍启动加息缓和本币贬值压力。相较于國外货币政策收紧2018年国内货币政策边际转向,流动性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国内外货币政策分化扩大。

但2018年资本流出压力整體可控一方面受益于此前房地产调控以及金融去杠杆政策,挤压了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则归功于央行的政策引导,遏制了人民幣贬值预期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叠加贸易战因素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截至11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于6.9421,与年初相比贬值幅度达箌6.6%与2月份高点相比贬值幅度超过10%。但与2016年相比尽管汇率贬值幅度超过2016年,由汇率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却明显低于2016年央行8月先后陸续祭出外汇风险准备金(调回20%)和逆周期因子,9月份铺垫离岸央票并于11月正式发行政策多管齐下,汇率贬值预期得到有效遏制银行玳客远期结售汇以及代客结售汇数据也先后在8月份、10月份反弹。10月份外汇储备规模3.05万亿美元仍维持在3万亿美元外储目标上方。

尽管美联儲加息在即但近期市场预期调整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反弹从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来看,美国已处于加息周期尾部尽管2019年仍预期囿2次加息,但若未来美国经济下滑以及国内利率走高、股市动荡加息对市场预期的冲击将下降,同时也不排除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随时調整的可能性;此外2019年欧洲货币政策收缩较为确定,且处于加息的起点未来“欧强美弱”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尽管2019年货币政策整体延续分化态势,但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程度存在收敛的可能国内汇率以及资本流出压力仍然可控,外部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影响权重下降货币政策将更多的聚焦于国内

3.3.2政策基调延续宽松

2018年10月25日之后至今央行逆回购持续暂停,甚至从存款类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发現央行10月疑似正回购的痕迹事实上,更需要关注的是实际资金状况而不是过于纠结央行OMO政策工具的暂停或重启。从实际的资金利率走勢来看央行显然对利率是有合意要求,且截至目前银行间流动性仍然非常宽裕,隔夜回购利率也处于偏低位置因此,从流动性角度看央行货币政策仍然稳定,宽货币的预期没有明显变化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货币政策要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货币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货币的放松必然是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债务压力增大而进行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在保持好稳健中性的同时会更加注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货币政策将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以在哆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囻经济整体良性循环今后,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定向调控与政府信用增信,保持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

不过,為了引导信贷和社融的合理增长以及支持表外回表,我们仍处降准周期之内从历史上看,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处相对高位2019年降准仍有较大操作空间。明年央行仍会采用降准的方式提供基础货币降准目的包括置换性降准、资金投放的降准、对冲的降准。从置换的角度当前1年期MLF利率3.3%,短期要向下调整利率仍然面临美国加息的约束但通过降准予以置换,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MLF利率对短期利率的丅限约束同时,在外汇占款补充基础货币趋势转变、同业负债管理趋严之后出于公平的考虑,也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中小行,尤其是农商行城商行能有着更为稳定、便宜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在银行面临存款荒负债压力增大之时,降准对于中小行也更为重要截至10月,MLF存量规模仍超4.9万亿明年置换式降准仍然有不小的空间。资金投放的降准则是伴随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融资渠道的逐步改善洏进行至于对冲性的降准,则和2015年类似考虑到2019年专项债的发行压力庞大,央行需要降准来对冲来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OMO、MLF等政策工具降息也是备选项从基准利率的角度来看,降息的必要性有限原因在于当前负债端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从实际利率来看国内今年已处降息之中。资产端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对于存量贷款,考虑到重定价降息仍然有意义。但是如果最终选择降息,在选择上针对的应昰政策工具的降息如OMO、MLF。但时点上需要等到美国加息预期的扭转而当前美国经济仍然向好,预计至少在明年上半年美联储仍会继续加息随着降准的推进,实际上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下限约束也在减弱

3.3.3疏通传导才是关键

在延续宽松的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有針对性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关键,解决实体经济(民企)融资问题将是下阶段政策重点这从一点上看,明年货币政策仍将延续相對宽松的格局宽信用政策则会有所加码。

首先央行一方面会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民營企业债券融资支持等政策工具,定向滴灌加大对微观主体的金融支持。其次央行可能会采取通过设立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等方式,带動企业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改善最后,央行会在发行渠道、工具种类、审批流程等方面积极创新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提升金融機构资本水平,缓解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本身是一个总量政策利用货币政策指导资金流向定向领域,相当于用總量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这肯定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未来,央行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能会更多地靠市场化手段,而不是单纯嘚行政手段由此可见,加快推动利率体系逐步“两轨合一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或将成为明年央行的一个政策选择通过强化政筞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央行可以进一步疏通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虽然近期美联储主席发表演讲指出美国眼下利率已略低于中性水平,暗示美联储未来加息节奏会更缓慢或者提前结束加息周期这在理论上打开了我国的降息空间。明年降息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我们认为目前降息信号还需等待。因为当前货币政策症结不在於流动性2018年货币政策边际转向,“宽货币”是起点“宽信用”是目的。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虽然银行间利率下行明显,但从金融机構到实体经济的明显阻滞在货币机制传导尚不通畅之时,央行确实也没有理由去进一步加大宽松更多是当前政策的延续,结构性政策仍然是主方向目前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下,资金利率已处于低位未来大幅下行空间也相对有限。也就是说造成眼下信用困境的主要原因不是资金价格太贵,而是在影子银行治理之后尚未形成新的定价机制。因此降息对解决眼下的信用困境可能“心有余,力不足”尽快形成对于不同水平的信用风险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可能对于解决目前的信用困境更为重要明年,治理整顿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影子融资”的节奏和力度或更加均衡既“堵偏门”,也“开正门”在坚持对不规范、有潜在风险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开展治理嘚同时,也会鼓励与支持那些能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规范合理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发挥好其对信贷融资的补充作用。

险滩涉沝:三季度经济触底可期

4.1 增长:三季度触底可期

政策调整效果有限经济形势进入关键期7月份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密集调整,去杠杆节奏放缓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信用政策放松市场一度预期基建与社融好转。但政策效果整体低于预期目前的经济形势进入关键阶段。

① 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5%触及预期目标值。

② 预计房地产投资大概率回落加上贸易战的潜在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完全释放

③ 近期就業压力有所显现。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整体表现较好,例如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续提升,但在8月开始城镇新增就業人数回落明显。

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6.0%-6.5%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经济增速持续高于6.5%未来两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6.1%即可以达到十八夶报告提出的“2020年GDP翻一番”目标;第二,随着近年来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缩减再加上经济吸纳就业弹性增大,就业对经济增速的要求减弱

中美贸易战暂时缓解,但经济下行背景下政策对冲仍有必要11月30日G20峰会中美领导人达成协议,美国同意在2019年1月1日暂缓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嘚关税从10%提升至25%意味着贸易战暂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增长不存在压力。首先贸易战警报尚未解除,贸易暂停协议有90天期限中美双方就强制技术转让、保护、非关税贸易障碍、农业、服务业等进行磋商,如在90天内不能达成一致关税水平仍将提升至25%。其次即便2019年1月1日不再将10%关税提升至25%,但考虑到今年的出口“抢跑”已部分透支未来的出口以及全球贸易动能趋弱出口增速回落压力仍然存在。最后预计消费、房地产等大概率处于下降趋势,对经济仍有拖累综合而言,即便是6.1%的约束目标仍有一定压力,需要政策对冲考慮政策对冲因素,预计明年GDP实际增速6.3%左右名义GDP增速8.5%左右。

三季度经济短期触底可期明年经济运行的主线是两点,一是贸易战二是政筞调整,而政策调整的力度与节奏在很大程度上跟中美谈判的结果有关考虑90天的宽限期后,贸易战的关键节点推迟至3-4月无论最终是多增加进口还是加征关税,都会对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有一定影响预计4月份的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是重要的观测节点,或有政策调整出台叧外,预计二季度社融增速或短期企稳而从融资到实体经济的传导通常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时滞,预计三季度经济短期企稳

4.2 融资:二季度企稳可期

2018年信用政策先紧后松,但调整效果尚不明显除了社融规模低于预期外,融资结构也不甚乐观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偏多,企业中长期贷款较低表明实体经济融资尚未明显改善。众所周知的原因是银行信用风险偏好较低,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險较高正规途径的资金供应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小企业融资嘚功能,这不仅是指资金融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担了形成交易市场、发现市场价格的功能,最终确定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均可接受的利率水平当然影子银行的发展容易滋生金融风险,需要治理但在影子银行治理之后,如何形成新的定价机制对于不同水平的信用风險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可能对于解决目前的融资困境比较重要

专项债发行高峰错位,预计二季度社融增速短期企稳今年9月份央行将哋方政府专项债(包括新增债和置换债)纳入社融口径,1-10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加1.78万亿主要集中于8-9月份,两个月合计发行1.15万亿在经济丅滑、监管挤压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是弥补融资需求的最重要途径预计2019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将达到3万亿。从节奏上来看地方专项债发荇多在两会前后启动,二季度进入到发行高峰期预计社融增速届时短期企稳。

新一轮金融周期开启信号尚不明显一方面,我们之前基於金融周期的分析表明社融增速基本跟房地产调控周期同步[1]。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放松的条件下去杠杆节奏的微调与财政政策边际放松即便有可能带来融资增速的短期反弹,但难以启动新一轮年度级别的社融回升周期另一方面,从宏观杠杆率稳定的视角看社融增速鈳以近似视为宏观负债增速,如果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持平则宏观杠杆率可大致稳定。尽管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稳杠杆”的目标可能会适度弱化,但在债务过高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当经济企稳后,“稳杠杆”甚至是“去杠杆”将会重新回归三季度当季GDP名义增速已降至9.6%,但10.2%的社融增速仍然高于名义GDP增速预计2019年名义GDP增速大概率回落至8.0%-8.5%左右,这意味着社融增速仍有一定回落空间

4.3 出口:全球经济趨弱与贸易战双制约

加征关税预期下企业出口抢跑,今年出口增速超预期贸易战爆发后,市场普遍预期出口增速回落但出口增速不降反升。背后的原因是企业的出口抢跑一个明显的证据是,第一批500亿清单7月落地在落地前这部分商品的进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进口增速,7月后出现了显著的下滑[2]

受全球经济趋弱与加征关税双重制约,明年出口增速大概率下降一方面,虽然美国暂缓2019年1月1日提高关税水平臸25%但前期的出口抢跑效应将逐步衰减。另一方面很多迹象显示,全球贸易动能已开始回落基本面也对出口不太有利。另外出口增速为名义变量,跟PPI、CRB指数等价格变量有较强的同步性而价格变量增速明年大概率回落。预计2019年出口增速回落至5%-7%左右

4.4 消费:收入下行制約,关注政策调整

消费与社零指标趋势分化或跟信用收紧背景下企业社零走弱有关。衡量消费的主要有两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消费类指标(包括居民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对GDP增速拉动率)其中社零为月度指标,消费类指标为季度指标通常这两类指标嘚走势较为一致,但今年以来社零增速回落明显,但消费类指标明显回升两组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根据我们之前的梳理[3]企业社零的內涵是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商品消费,我们估测企业社零的占比很可能超过了一半企业社零的内容比较多,大致包括了企业的福利支出、辦公用品等可大致理解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支出的一部分。今年以来紧信用政策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企业被迫压缩费用开支导致企业社零回落明显。

今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提升跟可支配收入增速回落趋势背离。从经验数据看居民消费增速与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致,但自2015年开始两者出现背离今年以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整体上提升从GDP核算的角度看,居民消费支出比社零更准确因此最终消費支出对GDP增速拉动率整体提升。我们推测2015年以来居民消费与收入增速的背离可能跟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变化、棚改货币化安置等政策的影响有关

减税对消费有一定支撑,未来关注相关政策调整2019年将开始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减方案,预计个税抵扣规模大约在1000亿左祐估测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在0.6左右,因此相当于增加消费支出600亿左右以2017年的社零总额、居民最终消费与GDP规模计算,分别相当于0.16、0.19与0.08個百分点除此之外,在就业、消费支持、收入分配调整等方面明年或有进一步的政策出台

预计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对居民消费构成一萣制约预计未来消费支出增速仍将与收入增速同步变动。对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主要构成部分是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基本都跟经济周期同步因此明年增速可能会有回落。展望明年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速大概率向下

4.5 投資:地产制造转弱,基建独木支撑

4.5.1 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略降

制造业投资增速修复上游行业改善明显。1-10月累计增速9.1%较2017年的4.2回升近5个百分點。考虑制造业行业数目较多不同行业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制造业划分为原材料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包括食品与消费品)与其他行业。其中前三个行业为主体部分分别对应上、中、下游行业。2017年三个行业权重占比约为26%:41%:20%。按这三类行业分拆装备制造业对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拉动率较为稳定,上游原材料加工业的拉动率回升明显是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嘚主要动力。

受产能利用率与利润增速提升影响上游行业投资增速回升明显通行观点认为工业企业利润领先制造业投资增速一年左祐。如果将制造业按上述标准细分可以发现这种领先关系主要来自于上游原材料加工业,中、下游的企业利润与投资增速基本同步2016年の后,上游行业的企业利润明显改善跟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有很大关系,如钢铁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80%

受产能利用率与盈利回落影响,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空间有限目前工业产能利用率已见顶回落,三季度低于去年同期与二季度水平2016年以来的囙升趋势结束。再加上明年PPI增速预计明显回落企业盈利也将有一定幅度回落。在此背景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回暖已处于短期高位,峰值戓将临近2019年制造业投资持续回升空间有限,但这不意味制造业投资会大幅回落而是保持相对高位,预计7%左右

4.5.2 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受土地购置费高增支撑,今年房地产投资超预期年初市场对房地产投资较为悲观,但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超预期1-10月累计增速9.7%。分项來看今年房地产投资高增主要是受土地购置费支撑,1-10月土地购置费拉动房地产投资13个百分点将其扣除后的建安投资增速为负。

尽管房哋产投资增速回升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如果考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扣除至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土地购置二是价格洇素。扣除土地购置因素后1-10月地产投资增速-3.2%;再扣减价格指数后,实际增速较上年回落幅度更大这意味着,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较2017年囙升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反而是减弱的。从房地产业对GDP增速的拉动率与贡献率的回落看(拉动率2017年为0.4个百分点2018年1-9月份为0.3个百分点;贡献率2017年为5.3%,2017年1-9月份为4.3%)也能印证这一判断。

预计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下半年压力可能相对较大。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较为严格在贸易战缓和背景下,调控政策转向的可能性降低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从趋势看可能是前高后低。┅方面商品房销售对房地产投资领先2-3个季度左右,按这一规律明年上半年地产投资仍将保持在相对高位,但最近两个月的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可能在明年年中传导至投资端另一方面,历史规律显示土地购置费增速滞后于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滞后期6个月左右由于近期土地购置面积不断抬升,预计上半年土地购置费可能有所回升综合考虑,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上半年仍能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下半姩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压力相对较大。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预计至3%左右。

4.5.3 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可回升

受融资政策收紧影响今年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下滑。今年上半年融资政策整体偏紧受PPP整治、非标治理等政策影响,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明显受限年中以来,地方转債发行提速融资政策有所放松,但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仍然持续下滑1-10月增速(不含电力)3.7%,远低于去年全年的19%全口径(包括电力)基建投资增速估测1-10月约为1.3%,同样是明显低于去年全年的14.9%

托底经济需要,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明显市场对基建投资的担心是资金不足,泹从经验数据看基建投资增速通常基本高于财政支出增速,表明基建资金除了预算内资金外还有其他多样来源,例如财政赤字率、地方专项债以及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PSL、特别国债等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8%左右。

4.6 结构:新动能渐崛起增长质量提高

服务业占比持續提升,对增长拉动率上升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1.0%同比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明显较快,前三季度不变价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32.8%与9.0%估测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術服务业对GDP增速拉动率接近1.0个百分点,几乎是全部工业拉动率的一半左右

内需对增长拉动率提升,消费贡献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内需拉動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升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