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航空专业服务专业如何

民航专业简介:民航服务与管理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外民航服务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鉴于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采取理论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为民航培养更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民航专业就业形势:从国际国内现有薪资水平看,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10万人民币以上,同时因其专业性和供应不足,其职业稳定性得到保证。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一个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地面服务,流程签派,航空营销,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由此预测到2010年中国至少需要新增加40000多名空乘服务人员岗位,民航空乘服务人员队伍将超过25万,规模将扩大5倍。

}

空中乘务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姐、空哥、空少",主要是指在航空飞机上从事为空中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求有一定英语的听说能力,具备一定社交礼仪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防与安全、气象知识、医疗常识与急救、客舱服务、民航旅客运输等知识。

1、年龄在16-19周岁之间的初、高中毕业生;

2、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志于从事航空服务事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

5、视力:矫正视力不低于0.4,无色盲、色弱、斜视;

6、五官端正,肤色好,面部和手臂等裸露部位无明显的疤痕;

7、身体健康、体形匀称,无明显的“O”型、“X”型腿;

8、无肝炎或肝脾肿大、HbsAg 阴性;

9、无精神病史,无各类慢性疾病,无肺结核等传染病;

10、无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如头癣、湿疹、牛皮癣、慢性荨麻疹等。

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中国航空运输业在全球的排名已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运输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10%左右,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机场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都将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航空市场。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对民航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未来20年中国将由民航大国发展为民航强国。据权威预测,年中国至少新增20万名空服人员的工作岗位,民航空乘人员的队伍将超过40万人,规模将是目前的5倍。但考虑到对行业人员高素养、技术专等行业要求,航空服务人员必将供不应求。

随着国内外航空公司、机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际旅游、商务事务增多,国际航线、国外航空公司进入国内业务增多,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人才的需求规模也开始同步扩大。北京2017年2月18日电中国民航局近日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简称“《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民航产业发展蓝图,并提出系列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续建、新建机场项目74个,每年引进飞机300架以上。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特长的综合性人才,其中民航服务类人才奇缺,特别是能拥有国际航协IATA证书懂英文国际航空服务人才更是难能可贵,成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最抢手的专业人才。

名校+名企! 校企合作

所有课程均由具备多年经验乘务人员教学

北京民用联航公司是北京首都经国家主管部门正规备案注册的航空公司。公司与东北大学(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大连)、青岛大学(青岛)、吉林农业大学(长春)、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校企合作强强联合,成立空中乘务员职业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的空乘人员主要培训基地。基地采用名校加名企2+1培训模式,培训符合新时期航空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其中2+1培训模式即学生在前两年在当地高校(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青岛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郑州科技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完成前期的航空培训课程,在完成相应考试成绩合格后第三年即可赴京,由北京民用联航公司安排实习。

根据国家对航空人员工作时间的规定,国际国内航线以及职务来计算工资,空姐的年平均收入大约在9万元以上,空保的年平均收入大约在11万元以上,并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保险待遇。

空中乘务员是青春饭吗?

社会上很多人可能都会有此担忧,认为空乘服务是“青春饭”,不能长久,其实不然。培养一名空乘人员,从一开始的面试、初试、复试、体检、政审、培训、带飞,成本是比较高的,经过严格考核通过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乘务员。而长时间的飞行经验的积累,如何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这些都是老空乘人员独有的优势。

空乘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非常高,又接受过特殊的职业礼仪培训和英语培训,所以即使日后不想作为空乘服务人员,转为地勤工作或者直接退役,找一个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收入也较高的工作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会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水平大学,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重点大学,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University),简称“青大”(QDU),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简称广外,坐落于有“花城”美称的广州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入选“2011计划”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东北财经大学(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东财”,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

学校是辽宁省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发改委干部教育基地、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学校共建的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卓越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与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基地。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8年,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吉林省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高校;2011年成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大学,并成功获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占地近1400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02公顷,总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逾22亿元,图书馆藏书246.68万册。教学、科研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南京体育学院(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简称“南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省属体育类本科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南京体育学校,1958年与江苏省体育干部训练班和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合并,成立南京体育学院。

截至2016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600余亩,下设8个教学单位,拥有教职工 657 人,其中专任教师 256 人;全日制在校生 3762 人。设置10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

浙江外国语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较好地实现了由成人教育向普通高校,由师范教育为主向以外语为主的多科性应用型院校的转型。

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55年的浙江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7月,改建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文教学院;1960年3月,更名为浙江教育学院;2010年4月,升格更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

截至2018年5月,校园坐落于小和山高教园区内,总占地面积556亩,建筑面积17万2千平方米。建有11个学院(部),开设32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4个,语种12种,6个高职专科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91人,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7966人。

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诞生于1941年,前身是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黑龙江省与教育部、国防科工局重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高校。“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大学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大学(KHP)”主要成员、“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所在高校之一。

郑州科技学院创办于198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国民办高校20强学校和教育部表彰的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学校前身是郑州中原职业大学,以自学考试辅导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1997年实施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先后经历了郑州科技专修学院、郑州科技职业学院等时期,于200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郑州科技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02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20-

声明:本文系广告发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11月3日下午,在成都“第十六届西博会”现场,成都航空ARJ21国产飞机首飞元年活动暨成都航空跨业合作签约仪式于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应邀参加此次活动,并与成都航空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校长丁任重、校党委副书记王万民、副校长杜伟出席签约仪式,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发展规划与对外合作处负责人陪同参加。

在活动现场,成都航空董事长庄浩刚介绍了成都航空近年的发展情况。成都航空立足西部,扎根四川,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航行网络不断优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都航空将以ARJ21国产飞机首飞元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产民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开展相关工作,确保ARJ21飞机示范运行取得成功,共建“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

在丁任重、庄浩、王万民的共同见证下,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杜伟与成都航空副总经理王凌云代表双方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科技文化、干部及员工培训、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建立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据悉,成都航空还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琪达服饰、成都环娱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宝伦有限公司等其他6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成都航空新闻发言人朱皓宇介绍,本次活动旨在寻求更加广泛地支持和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ARJ21国产飞机,共同开拓国产飞机和国内支线航空的新时代。由于ARJ21是一款新型飞机,部分高校尚未开展为ARJ国产飞机服务的专业培训,成都航空与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利于双方在教育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成果。(通讯员:张果 王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师范大学航空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