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简介用签名怎么写好看,,,跪求,急急急

23:36:02 来源:随便吧趣名网 责任编辑:趣名网

  想必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杨开慧”这位女共产党的名字吧!她不仅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毛泽东妻子。那么,你知道杨开慧的故事是怎样的吗?下面就请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杨开慧的故事是怎样的

  1920年冬天,杨开慧与毛泽东成婚。他们一不置嫁妆,二不坐花轿,三不布新房,四不办酒席,也没有送亲客。杨开慧独自一人提着一个装着衣服的小箱子,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处第一师范教员宿舍,以同居来表示结婚,用他们的话来讲叫“不做俗人之举”。过了一段时间,才请来一些挚友吃饭,这顿饭总共用了6块大洋,吃到最后他俩向各位客人宣布:“我们结婚了!”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当晚凌晨80余人团团包围了杨开慧的家。她被逮捕时,连同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她先被关在国民党的“清乡司令部”,怕有人劫狱,又转移到长沙陆军监狱。转移时,押签上注明:“最严重的政治犯,女共党杨开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她带着长子毛岸英坐牢,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中共地下党和杨开慧的亲属们也四处营救,许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释。何健迫于压力,对下属交代: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交保释放,其他问题都可不再追问。杨开慧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零8天。

  别名:号霞,字云锦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板仓

  出生日期:1901年11月6日

  逝世日期:1930年11月14日

  代表作品:《偶感》

  饰演:刘丛丹、李沁、赵韩樱子、周冬雨

  子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1922年成为中共党员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倡导、实践者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编后语:通过以上小编为大家解释了“杨开慧的故事”的内容后,大家对此是不是有所了解了呢?如果想知道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哦!

}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马列著作优秀俄文翻译家毛岸青同志的遗体,4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3月23日4点20分,毛岸青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3月29日,毛岸青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于4月2日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为毛岸青同志送别。

  4月2日一大早,前来送别毛岸青的数千名各界人士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外排起了长龙。人们手捧白菊,静静等候。层层叠叠的花圈、挽联,则一直从礼堂里延伸到院落外。

  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杨开慧烈士最后一个幸存的儿子,毛岸青逝世的消息牵动了社会各界的心。3月23日凌晨,他过世不过20分钟,就陆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亲朋好友到医院看望、打电话致哀。为此,亲属们曾专门在西山摆设了灵堂,接受各界人士吊唁。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里庄严肃穆,“沉痛悼念毛岸青同志”的黑底白字横幅悬挂在正厅上方,横幅下方是毛岸青身着军装的半身遗像。毛岸青的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妹妹李敏、李讷等亲属敬献的花圈摆放在遗像前。毛岸青身着已经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头上戴着缀着五角星的军帽,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安卧鲜花翠柏丛中。

  毛岸青的一生充满坎坷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于1923年11月23日生于湖南长沙,1930年母亲杨开慧被反动军阀残酷杀害后,流落上海。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青被地下党组织找到,送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他积极参加挖战壕、运伤员等支前活动。1947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改试点。1949年,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相继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晚年的毛岸青虽然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热心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与夫人邵华和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路,到革命老区、工厂、农村调研,并用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支持创办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低沉、凄婉的哀乐声中,社会各界人士,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向毛岸青的遗体深深鞠躬。来自俄罗斯、日本、古巴、越南、坦桑尼亚等国的国际友人,也走在长长的送别人流中。

  送别的队伍中,有很多人早在几天前就曾专程到西山对毛岸青进行了吊唁。3月29日晚21时,记者走进设在西山的毛岸青同志灵堂。简朴肃穆的吊唁大厅内摆满了鲜花和挽联。

  在4月2日的告别仪式上,毛岸青夫人邵华眼含泪水,默默地与前来送别毛岸青的人握手。

  长期以来,毛岸青和邵华怀着对父亲毛泽东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忠诚,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策划摄制了《杨开慧》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纪念文章。

  “毛岸青是一个平凡中见伟大的人、一名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战士,他不愧为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好儿子。”3月29日晚,在北京西山邵华住所,面对记者,这位女将军对伴侣的挚爱溢于言表,“岸青是我无比亲近的人,我和他共同生活了47年,他不光是我的丈夫,更是我的战友和知己,失去他我感到无比悲痛。”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最想你的时候……你总是告诉我/意志如铁壮志不言愁/坚定信仰百折不回头/无论走多远啊无论走多久/身后总有你陪我默默一起走!”这是毛岸青和邵华为纪念父亲毛泽东写下的歌词。邵华谈起这首歌词时眼里泪花闪烁,悲痛难当。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内哀乐低回,人流不息。“这么多人深情悼念毛岸青,不仅因为毛岸青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杨开慧烈士惟一留下的儿子,重要的是毛岸青一生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国家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而他又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前来送别的人们这样对记者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开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