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白鹭》读后感读后感

田园的时光_乡村景色作文字

春季的乡村,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麦苗,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春风轻轻地吹来,田野里泛起一片片麦浪,此时,人的和思绪也随着麦浪的波动,久久地不能平静。

“我们去钓鱼吧!”我呼喊着,大家说:“好啊!”

我们做到小溪边。下了车,映入我眼帘的是五彩缤纷的野花、绿草。我们直接奔向鱼塘,看见蓝蓝的天,太阳照在水面上,清波荡漾,人影绰绰。鱼塘四周栽满了柳树,一阵风儿吹来柳树枝在空中翩翩起舞,倒映在河面上,美丽极了。我和爸爸用蚯蚓做成的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向鱼塘扔去。绿油油的秧苗、清澈见底的鱼塘,真美啊!

钓完鱼后,大人们忙着收拾,我们小孩却搭起“桥”来。我们把石头搬到小溪边,两个人分成一个组,一人负责版,一人负责扔。因为人很多,所以很快就建起了一座“桥”-——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在桥上走来走去,好玩极了!我们也许做了一件好事,帮别人搭了一座桥,会方便很多,爸爸在呼喊我,我们快快乐乐的回家了!

傍晚,一轮明月带着忧愁的玫瑰花香,悬在蓝蓝的天空上,月光在树林里流淌,静谧得只能听到风吹着青草的“沙沙”声。夜深深的睡了,柔美的月光轻轻地抚摸着树丫子,落下细碎菊花般的黑影,给人一种温馨之感。

要走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看着那小溪,又看着那一望无际的菜园,眼中热泪盈眶。可是再看看,尝尝那甜甜的果子,心里快了许多!

乡村风光_乡村景色作文500字

我的小外公,住在宁波乡村。每当炎炎夏日来临时,我们就会去那没有喧闹声的、阴凉的乡村度过一段时间。

那里是那么的美不胜收。

清晨,启明星高挂在天空中,似乎在最后一段时间里耀武扬威。用不了几分钟,启明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一阵子规的叫声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咕咕!”大公鸡也“喔喔”叫了起来——最美的时候——早晨到了,朝阳从山后渐渐升起,河塘里,青蛙“呱呱”地叫着,好像在嘱咐孩子要小心。村庄里的人们已经起床了,有的挤奶,有的喂鸡,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炎热的中午到了,狗吐着舌头热得不愿叫唤,母鸡带着自己的鸡宝宝们纷纷躲到阴凉处打起了盹,劳作的人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休息,我们可没受到影响,因为大自然送了我们独特的“空调间”——葡萄园,我们把椅子架在园中,葡萄藤为我们架起一片阴凉的天地,渴了就伸手摘一串紫得发亮的葡萄,那种快乐不言而喻。

下午的乡村最美,水田里一条条吃饱喝足的小草鱼吸引着满山遍野的白鹭们。它们可真是神速,眨眼间就抓住小鱼从你眼前飞走了。这时候,只要你一跺脚,“几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便会立即出现在你的眼前。

夜晚的乡村是安静的,在路灯照不到的地方,随处可见一团团的小亮点,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些打着灯笼的萤火虫们正在巡逻。

深夜里,蛐蛐唱着不同的小曲儿,伴随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安稳得进入梦乡。

夏日的乡村真是美不胜收,比《乡村四月》里的“绿遍山原白满川”还美。

}

    摘要:唐代三百年,也就是七、八、九这三个世纪,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八世纪中叶,又是黄金时代最耀眼的一章,以李白、杜甫为杰出代表的唐代许多第一流的诗人相继登上诗坛,笼括宇宙,笔削山岳,盛极一时。李白功在承先,将六朝遗风暂告一段落;杜甫功在启后,影响遍及中晚唐,遥导宋诗的先河。
770),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巩县。因郡望京兆杜陵,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困居长安时,曾居住在城南少陵塬,[1]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唐肃宗时曾任左拾遗,又称“杜拾遗”。在成都严武幕府曾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或称“杜工部”。他一生飘零,备尝苦难。临终之际,他曾作《南征》诗云:“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偶题》又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诗人在政治上绝望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杜甫的创作成就,与他的个人遭遇密切相关,更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密切相关。
    杜甫进入文学史,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诗人谢世四十三年后的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杜甫嫡孙杜嗣业迎杜甫灵柩回到偃师,葬于首阳山下,陪伴他的远祖杜预、祖父杜审言,并请元稹作《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推崇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给予极高评价。中唐大诗人韩愈《调张籍》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将李杜并称。晚唐孟棨《本事诗》称杜诗为“诗史”,[2]既反映了唐代曲折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轨迹。宋代江西诗派,推崇一祖三宗,一祖就是杜甫。明代杨慎,首次使用“诗圣”这个概念称赞杜甫。[3]
    杜甫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这缘于四个方面:一是远祖的武功儒术,二是祖父的文学传统,三是皇室的姻亲血脉,四是盛唐的豪迈自信。
    杜甫的十三世祖是杜预,博学通达,明于历代兴废之道,常言:“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他是西晋名将,人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太康元年(280),他率军南下,平定江南,“以功进爵当阳县侯”(以上所引并见《晋书》本传)。杜预又是著名史学家,自称有“左传癖”。所注《左传》至今流传,是研究《左传》的必读著作。所以,他在立功立言方面,可谓功垂青史。《南部新书》载,杜预刻石为二碑,一沉方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他觉得这样做,无论天地发生怎样的变化,名声可以不朽。公元741年,杜甫在杜预坟墓所在地首阳山下居住,作《祭远祖当阳君文》,引以为自豪。晚年漂泊荆楚,他时常想到杜预,曾说:“吾家碑不昧”(《回棹》),指的就是杜预所刻两方碑以及他所创立的赫赫功业。
    杜甫曾祖任巩县令,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诗人,一如杜预,非常自信,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胡璩《谭宾录》)。他的作品较多地抒写了宦游的伤感,有一些比较清新的句子。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句就颇有气势:“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偏”字下得不同凡俗。《文选》载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薛元超墓志》记载薛元超八岁作《咏竹诗》:“别有邻人笛,偏伤怀旧情。”与杜审言诗均有异曲同工之妙。“物候新”,略近陶渊明诗意:“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即感悟到季节的变化,颇有伤逝之感。“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传诵一时的名句,说梅柳一过江就像换了春妆似的,又将愁情轻轻荡开去,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杜甫颇以这样的祖父自豪,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
    据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推断,杜甫的外祖母是唐太宗第十子李慎的次子义阳王李琮与周氏的女儿,外祖父的母亲是高祖第十八子舒王李元名的女儿。[4]说明在杜甫的身上,还流淌着李唐王朝的皇族血脉。他的家国情怀,他的忠君爱国,不仅源于个人的际遇,也与其皇室血缘有着某种关联。他自称“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所谓“素业”,即素王功业,显然是以恪守儒家道统自居的。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常以家国为一体,如“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5]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6]等等,后人说他“一饭未尝忘君”[7],与身世有关。
    诗人出生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为帝,翌年改年号为开元元年。[8]诗人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
    杜甫幼年丧母,寄居在姑母家。不幸的是,他与姑母的儿子同染疾病,姑母的儿子病死,这让他从小就背上比较沉重的思想包袱,不无悲剧色彩。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进《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诗人晚年写下大量诗歌来回忆幼年的生活,为我们提供许多第一手资料。譬如他五十五岁流寓西南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称:“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所谓“童稚”,不过六岁,看过公孙大娘舞剑,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这一方面说明公孙大娘技艺高超,另一方面也说明诗人自孩提时代就有非凡的艺术感受力。他又说自己七岁就会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进鵰赋表》也说:“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9]他成为一代文豪,绝非偶然。
    杜甫十四、五岁即与名人交往,《壮游》:“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颇得时人赏识。从二十岁起,他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开始江南的漫游生活。唐代诗人自来就有一种漫游之风。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远游,不外乎给自己寻找生活的出路,结交名人,扩大声望,然后再去应考,便容易中举。唐代诗人所以如此,自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奉行的是一种门阀制度,不看才能,只凭门荫,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我们读左思与鲍照的诗歌,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鲍照《拟行路难》)等等,不难理解当时下层文人对于这种制度的极度失望。唐太宗恢复科举制度,拆除士族门荫相袭为官的阶梯,为中小地主阶级出身的文人打开仕进的门路,影响极为久远。当时考试科目很多,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科,一是明经科,二是进士科。当时有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明进士考试最难。进士科以诗赋取士,能否及第,主考官的态度至关重要。所以,进士备考,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浪迹南北,投诗献赋,借此积攒声誉。陈子昂初入京城,用演奏世传名琴作宣传,当众摔琴,惊悚四座,然后他拿出自己的诗作,分发听众,一时名声鹊起。朱庆余行卷张籍,作《闺意献张水部》:“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指出,仅就“闺意”而言,此诗已经写得相当动人。然而它的本意还不在此,作者是想通过“闺意”来试探自己能否考中,就像新婚女子一样,如果能得到公婆的喜爱,那就平安无事。作为一个举子,如果能够被主考官欣赏,则前程无限。作为主考官,张籍的答诗也颇为巧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因为朱庆余是绍兴人,故将他比喻成“越女”。朱庆余是幸运的。唐代每年的进士考试中者廖廖,而多数是名落孙山。许多文人为此患得患失,白首考场。贾岛作诗以苦吟出名,他的《送无可上人》有两句得意之作:“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接着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另外一则著名的趣闻是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字与“敲”字的定夺。韩愈取“敲”字,并有一番绝妙别解。这样用功的人,科举路上却不顺利。《下第诗》说:“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裴晋公于兴化里凿池起台榭,贾岛方下第怨愤,题诗亭中云:“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始知。”其对于主考官之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孟郊一生穷愁潦倒,故《赠别崔纯亮》诗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进士考试,多次不第,内心充满苦闷。《下第诗》说:“弃置复弃置,情如刃剑伤。”又《再下第》诗:“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当他年过半百,终于考中进士后,其得意忘形的心情自是难以言表,故作《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郊寒岛瘦”,可以说是唐代大多数诗人科举境遇的一个缩影。
    杜甫也走着和其他诗人相同的道路。他登临山川,结交名士,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最初,他在江南漫游,那里的山光水色,悠久的文化遗存,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金陵看到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像,说“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祖国秀丽的山川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唐代诗人。
    二十四岁这年,诗人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几乎没有悬念而落第。这在当时很正常,杜甫并未在意,又开始北方的漫游生活,“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现存最早最有名的诗便是这时所写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写东岳泰山。岱宗句,即谓群山之首。齐鲁句,总写泰山。“岱宗”二句,总写东岳泰山的高大,古老而充满生机。齐鲁是春秋时古代诸侯国名,以泰山为界分为一南一北。此句既有地理意义,又有历史意义;既有空间含义,又有时间含义。但是,历史的意义和时间的含义是在暗中交待出来的,是暗写;空间的地理位置是明写。“青”既表示颜色,更表示生机,这是给泰山敷色:山岩布满青色,充满生机,由山下望去,一片苍翠,生机勃勃。“未了”,即延伸无尽之意,用在时间与历史方面,说明古往今来泰山永远是青色苍茫。读至此,永恒的感觉产生了。同时庄重的感觉也产生了。这是从大处下笔,十字中,尤以后五字为重要,内容重,分量大,前五字是铺垫,用轻松的散文句式开头。如果无后五字,简直不成诗。“造化钟神秀”,钟,凝聚。这句是说,大自然把天地间一切灵淑之气都凝聚在泰山之中。“阴阳割昏晓”形容泰山高大,竟能把日光挡住,割成南阳北阴。《水经注》写山之高大:“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只写出山阴的一面。杜诗则写出两面。这是用大手笔给泰山赋形。前四句重在写景、述志,后四句抒写诗人自身感受,看山使人心胸开阔,使人眼界高远:“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眼中所见,是浮动的层云,是飞翔的归鸟,但写云写鸟,仍然是在写泰山,给泰山作动态的装点。诗人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似乎高山也可以灵动飞翔。结尾二句跳出看山,翻出新意,由看山想到登山。孟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这两句诗,极富哲理意味,展现盛唐气象。
    天宝三载(744),诗人三十三岁,在洛阳与李白相会,不久又结识高适。三人相善,登高赋诗。《遣怀》:“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翌年在济南又与李邕相识,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一时期,他与众多诗人饮酒射猎,充满了豪迈的气势。江南北国的风景,他饱览无余,这是他一生最为快意的时期。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进入长安之后,他的这种豪迈与自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天宝五载(746),诗人三十五岁,满怀着理想和抱负进入长安。第二年,他便赶上一场特殊考试。《资治通鉴》载,玄宗欲广求天下人才,命通一艺以上诣京师。李林甫担心草野之士在对策时揭露其奸恶,建议各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并委派尚书覆核,试以诗、赋、论,御史中丞监考,暗中却不许一人入选。李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这既夸奖自己,又骗了皇帝,以为贤人尽在朝廷。杜甫就是这次被骗的一个。后来他在《奉赠鲜于仲通二十韵》中说“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按理说,既然已经看透了这里的阴谋,他应当明智地激流勇退,因为这次被骗的还不只是他一人。比如另一著名诗人元结也在受害之列,他此后离开京城,并且不断地作诗写文(如《恶圆》《恶曲》等),抨击时政,怒斥流俗。[10]杜甫则不然,依然坚守长安,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投诗献赋,争取皇帝及显贵的征召和重视。在当时,这可能也是杜甫无奈的选择。
    天宝十载(751)春,诗人四十岁,应诏上《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竟感动皇帝,让他待制集贤院,“委学官试文章”(《进封西岳赋表》)。可是,考试以后并无下文。《述怀》:“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只能流落京城,卖药都市,寄食友朋。《敬赠郑谏议十韵》自叙沦落之苦,希望得到援引。特别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得更为凄苦:“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天宝十三载(754),诗人四十三岁,作《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弟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名义上替郑虔鸣不平,实际上句句说自己。为了得到提携重用,他甚至给张垍、鲜于仲通等人频频献诗,颂扬他们的功德业绩,述说自己的抱负才学,最后说到自己的窘况期冀,说出投诗的本意,可怜又迫切。其实,这两个人在长安虽握有重权,但名声很是不好。鲜于仲通原本是四川的土财主,曾搭救过杨国忠;杨国忠做宰相后,请他来作京兆尹。这是有目共睹的。为了生存,杜甫硬着头皮说了一些违心的奉承话。我们为杜甫的不得已而心酸、难过,其实他自己也很后悔。一个正直的人做错了事,总会是耿耿于怀。在十年后将要离开长安时,诗人回顾这段经历时说,生活的艰辛不足挂齿,最叫他感到不安的是他说过的那些违心的话,做过的那些违心的事。“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长安十年的困顿生活,使他怀有一肚子的心酸。他说:“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甚至他还悲愤地说:“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醉时歌》)但是,喝酒又如何能消愁呢?在《乐游园歌》中说:“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饥寒交迫,穷愁潦倒,对于那些帮助过自己的穷朋友,相濡以沫,感情极为真挚。一次大病三月,穷朋友王倚破费请诗人吃饭,杜甫作长诗表示谢意,读后实在令人心酸:“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长相见”(《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白话句式,饱含辛酸,那是发自肺腑的求生的呼声,是他饥寒交迫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的实践是人类取得认识的基础,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曾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1]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鲁迅又说:“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中。挪威有一文学家,他描写肚子饿,写了一本书,这是依他所经验的写的。对于人生的经验,别的且不说,肚子饿这件事,要是喜欢,便可以试试看,只要两天不吃饭,饭的香味便会是一个特别的诱惑;要是走过街上饭铺子门口,更会觉得这个香味一阵阵冲到鼻子来。我们有钱的时候,用几个钱不算什么;直到没有钱,一个钱都有它的意味。那本描写肚子饿的书里,它说起那人饿得久了,看见路人个个是仇人,即是穿一件单褂子的,在他眼里也见得那是骄傲。”[12]鲁迅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对生活的认识也就较之一般人更加深刻。[13]杜甫也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深度,也更有温度。杜甫的诗歌固然也多有哀怨,只是这种哀怨,与“郊寒岛瘦”那种局限于个人得失不同,杜甫是为黎元的困苦而悲歌,为家国的命运而忧伤。困顿的经历没有让诗情落寞,而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推动他的诗风由过去那种轻松豪迈的情调,转为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这是杜甫的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杜甫《进三大礼赋表》称:“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沉郁,是指诗的内容而言;顿挫,是指诗的形式而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堪称代表。
    杜甫来到长安第九年的秋天,连续六十天秋雨,物价暴涨,生活极其艰辛。诗人只好把妻小送到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寄居。第二年,也就是天宝十四载(755年),获任河西县尉,他未就任。后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看守兵甲器杖,正八品下。他决定受职。这年十一月,诗人离开长安到奉先县看望妻子。夜里出发,寒冷异常。一路上回味着十年来的苦辛,于是诗写下著名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作者用赋笔写诗,铺陈排比,微婉顿挫,把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内在缘由深刻地揭示出来,也把自己对长安的爱恨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
    按照通常的理解,全诗由引言和三个部分组成。“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这几句是引言。稷,后稷,相传为周代始祖。契,殷契,相传为殷商始祖。常觊豁,即希望成为稷契这样的人物,志向可谓高远。以此开端,引出下面三个部分。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至“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为第一部分。诗人刚进入长安时,自比稷契,希望在“生逢尧舜君”的时代,有一番作为。所以,诗歌首先从上辅尧舜的志向说起,说自己就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移(“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可是,太阳所在的朝廷又是如何呢?让诗人失望的是,那里有“蝼蚁辈”,蝇营狗苟,自求其穴。尽管他看不惯,但为生存计,又不得不随波逐流,终愧前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这十个字,写出他长安十年最为痛彻心扉的记忆。
    从“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到“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为第二部分,自述途中所见之事,目光由上转向底层,最终将笔触落到“忧黎元”上。走到骊山下,天已破晓,而唐玄宗等权贵还在骊山华清池歌舞声色。“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难道他们就不懂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孟昶《颁令箴》)的道理吗?在此,诗人并没有讲道理,而是摆事实:“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那些显贵吃的、用的,无一不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得来的。结果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悬殊如此巨大,这让诗人痛苦不堪。“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满腔悲愤,已经无从说起。
    诗人的痛苦还不止于此。从“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诗人离开长安之后,从万年县渡浐水,东至昭应县,去京六十里。又从昭应渡泾渭,北至奉先县,去京二百四十里,沿途备尝艰辛。回到家中才知道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邻居都觉得可怜,作为父亲的哪能不悲哀呢?“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诗人的悲哀由此再一次延伸。他想,自己还享有特权,既不交租税,也不必服役,如今世界上还不知有多少穷苦无归与长年远戍的人,他们的苦比自己多千万倍。想到这里,自己的愁绪就像终南山一样沉重,像滔滔洪水一样难以承受。
    这悲哀,永远留在了长安,也永远沉淀在他的心底。从此,他对长安有了新的体验,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作为当时东方第一大都市,长安本是当时士人心目中的圣地,是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天堂。李白初入长安,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则“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们自视都很高,结果在长安都碰了一鼻子灰,一个被“赐金放还”一个在京城困顿长达十年之久。他们被排挤出长安时,大都有诗歌记录他们在长安的所遇所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样的作品。他写的是“梦游”,反映的是现实。但梦境终究要成为过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由此,诗人感叹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几句包含了诗人对于人生的几多感慨,几多失意,几多忧愁!此时此刻,唯一能慰藉诗人心灵的只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起访名山”。纵情山水,忘怀尘世,正如《庐山谣》所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大自然铸成了诗人的灵魂,鄙视着人间的丑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天外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封建时代中多少怀才不遇的士人的心声!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也是诗人长安十年痛苦经历的总结,是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代表。
    类似这样的创作经历,还有白居易和李贺。白居易十八岁入京城应举,携带卷轴送给当时著名诗人顾况请教。顾况看到姓名说,“时长安米价正贵,居不易也”。当顾况读到《赋得古原草上别》后极为赞赏,说有这样的诗才,“居即易矣。”诗人二十九岁中进士,这比李、杜都要幸运得多。不久,他又与陈鸿分别写下《长恨歌传》,名声鹊起。与此同时,强烈的从政热情又促使他写下大量的讽谕诗,令权贵咬牙切齿。公元815年,也就是元和十年,唐代发生了震惊一时暗杀事件:宰相武元衡被杀。主要的原因是他主张讨平藩镇。诗人当天上书要求捉拿凶手,以雪国耻。很明显,暗杀事件是藩镇割据势力向中央集权和锐意改革的新科进士示威。朝中腐朽势力生怕势态扩大,想调和矛盾,便借机对白居易进行人身攻击,说他不该越职奏事,还说他母亲因看花堕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结果被赶出京城,贬为江州司马。这次贬谪,对于诗人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我们从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的诗歌中就可以推知一二。这年三月,元稹已先贬在四川,听到白居易也被赶出京城,写下著名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正如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分析的那样,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充满悲剧氛围。深夜孤灯,客居不寐,已是凄凉惨淡;何况此灯又因久燃油尽,只剩下昏暗的影子了。在如此凄凉的景物中,忽然又听到这样惊心动魄的消息,已经使人难以忍受了;何况自己又患有虐疾,病得要死呢!“惊坐起”放在“垂死病中”四字之下,具有千钧分量。垂死之病当然难以坐起,而居然坐起,则此消息之惊人,闻者之震动,都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白居易被贬江州,由长安赴任的路上,曾写了好几首诗寄与元稹,如“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而元稹《得乐天书》诗也写极为动人:“远信入门先有泪,妻将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这次之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的心情有多么沉痛!生离死别之情,时时萦绕于怀。所以,元和十一年,他在贬谪江州时,听到琵琶女的演奏,分外伤感,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这首诗的感人之处,不仅在于描绘琵琶女的琴声如何高妙,也不仅在于描写人物的身世和遭遇,更重要的是在热泪和感叹中看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直的人被贬谪偏地,善良的琵琶女沦落江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一点上,士人与歌妓寻找到了共同的话语。“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白居易深深地体验到了此中的滋味。
    与李贺相比,上述几位大诗人又还算是幸运的,毕竟在京城还混了一官半职。而李贺连仕进的机会都未曾获得就被赶出京城。《唐摭言》记载,李贺七岁时在诗歌创作方面已经显示出过人的才能。文坛巨擘韩愈等人开始还不相信,于是当众面试,李贺写下《高轩过》,让韩愈深为信服。可惜他在仕途并不得意,因为父亲名晋肃,有人说他应当为尊者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尽管韩愈专门写了《讳辩》为他抱不平,但还是被剥夺了仕进的机会。就在他离开长安回到故乡之际,写下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创造性地假托历史故事,用浪漫主义手法总结了他在长安的遭遇和苦闷。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前有小序:“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这首诗表面上是写金铜仙人(捧露盘仙人)被迁出京城时的情状,实际处处在写自己离开京城时的悲愤心情。
    杜甫说:“闻道长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秋兴》)白居易说:“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马满长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长安,虽然给这些诗人留下极为痛苦的记忆,但是,从此他真正走向成熟,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的诗歌,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震撼。诗人不知道,与此同时,在北方,安史之乱已经爆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又是一种标志,它标志着诗人长安十年困顿生活的结束,也标志着盛唐时代的结束。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时,诗人四十四岁。面对着如此巨变,盛唐时期许多重要诗人似乎集体沉默,没有很好地反映这场巨大的社会变乱。李白正在江南漫游,王维躲进辋川别墅念起佛经来,高适身居要职,诗却写得越来越远离现实,而岑参呢?“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唯有杜甫,担负起反映安史之乱社会现实的重任。从安史之乱起到元、白、韩、柳登上诗坛,其间二、三十年间,唐代诗坛是被杜甫的光辉所笼罩。
    杜甫反映时代离乱,登上诗坛顶峰,是从离别的痛苦体验中开始的。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长安震动,唐玄宗从杨国忠奔蜀。七月,长安陷落,唐玄宗亡命四川。为避战乱,这年夏天,杜甫携家小离开奉先,向北逃难,经白水、华原、三川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城北羌村。听说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即位,杜甫便只身赴行在所,中途被判军俘获,押到长安。这年秋天,他写《月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寰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思念妻小,这是作诗的本意。而诗人却从对方写起,写家人思念战乱中的杜甫。这已进一层。不仅如此,甚至还推想儿女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思念长安。这又进一层。内心哀怨婉转,不足以表达思念之情,又写到月光。鬟湿臂寒,说明妻子在月下相思已久。结果,月光越是明亮,越衬托出相思的凄苦。最后推想聚首时共同欣赏月光的美好。八句诗,由己推人,由里及外,词旨婉切,情意绵绵。深陷长安时期,他无时不在思念家人。换一句话说,家人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无形,却无处不在,须臾不能离开。《遣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14]其他如《元日寄韦氏妹》《忆幼子》《得家书》《得舍弟消息》二首等诗无不如此。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被困在长安有年,亲人音信杳然,政局动荡不安,春天来临,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想到国家,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人百感交集,这首《春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从大处落笔,“国破山河在”,“山河在”却已“国破”,说明万物凋零。“城春草木深”,“草木深”,说明景色依然,而人迹荒芜。开篇十分凝重,自然界的景物时令与当前国事如此不协调,城市一片荒芜,给人沉重的感觉。一个“在”字,慷慨有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国势虽乱,但山河依旧,这两句诗把诗人全部的心境都表达出来了:满目疮痍,而又充满信念。“感时”一联是著名的句子,有感于战事,赏花时情不自禁地洒下热泪,而又与家人离别,只身一人在战火纷飞的长安,充满愁思,听到鸟声也会使人心惊肉跳。花鸟本来是令人娱悦的,而在国破家亡之际,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悲伤的情感自在不言之中。“烽火连三月”承上句“感时花溅泪”而来。三月,即一个季节,一个春天。连三月,即接连过了两个春天,此时已是757年的第三个春天了。“家书抵万金”紧承“恨别鸟惊心”而来,写出个人忧伤与国家动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悲慨。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唐肃宗将行在所迁至凤翔。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抵达肃宗行在凤翔。《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其二写到:“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肃宗为其忠诚所感动,任命杜甫为左拾遗。《述怀》诗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这个时期,他完全忘记自身的安危,将家国视为一体。房琯因陈陶斜之败而被罢职,杜甫将房琯视为读书人的典范,上疏营救,引起肃宗不满,诏三司推问,幸得宰相张镐营救,得以获免。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可怜、卑微、无奈。这年闰八月,杜甫获准去鄜州看望妻子,作《羌村》三首、《北征》等诗。《羌村》第一首云:
    峥嵘赤云西,日角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漂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三四句用鸟雀的返巢比喻行人归家。这四句,有远景,有近景,有赋,有比。五六句写出种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怪、惊、喜、悲。乱世漂逢,悲欢离合,真是恍若隔世。“惊定”句是喜极而悲,包含有多少辛酸苦楚,担心思念,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世乱”二句,又从大处落笔,写出这种悲惨境遇不仅是个人遭遇,而是人民所共有的遭遇。生还偶然,那么那些死去自是常见的事儿。夜阑人静,秉烛不眠,结尾两句写出夫妻仿佛在做梦一般,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晚唐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宋代晏几道《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陈师道诗:“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都是由杜甫诗脱化而来的。《北征》开篇四句点名时间:“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苍茫,急遽之意,用在此时,特别恰当。描写回家一段,尤其感人: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粉黛亦解苞,衾禂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急剧降临的战乱,给杜甫一家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诗人深陷乱军,早生华发。回到家中,“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想象中曾经美丽的妻子,此时也成“瘦妻”,衣衫虽整,补丁百结;平时娇惯的儿女,大一点的好像不认识他一样,转身哭泣,小女儿看着母亲化妆,也学着随手涂抹,“狼籍画眉阔”。目睹眼前这种令人五味杂陈的场景,诗人感慨万端:“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但在战乱中能活下来,能与家人团圆,就是幸事:“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喜极而泣,悲过而喜,种种复杂的情感,让读者含着眼泪微笑,为杜甫一家的团聚而稍感欣慰。
    在战乱的长安,饱受到这种离别痛苦的,当然不仅仅是杜甫一人。《哀王孙》《哀江头》《悲陈陶》《悲青坂》等名篇,深刻地描绘了那些曾经的显贵所遭遇到的悲惨经历。譬如《哀江头》:
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此诗作于至德二年(757),吟咏杨太真事,半露半含,若悲若讽。江头,实指曲江。这里有紫云楼、笑蓉苑、杏园、慈恩寺等名胜,又有菰蒲葱翠,碧波红蕖。然而此时,尽管春光依旧,而时局巨变。“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二句,表达出春光与时政的对立与不协调。曾经的“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而今呢,“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让人想到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又如《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折断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马满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当时,唐玄宗命陈玄礼整合部分兵马,匆忙离开,那些在外的妃主、王孙等,并不知情。叛军攻入长安,王室贵族,多所杀戮,甚至孩子也在所难免。诗中说“哀哉皇孙慎勿疏”,说明降臣中有人充当叛军耳目,搜捕皇孙妃主。就像赵宋靖康之难,降臣有为金人搜索赵氏遗种,如出一辙。“王孙善保千金躯”,说明一部分逃亡在外。杜甫在陇南,就曾遇到过隐居于此的“幽人”,流落于此的“佳人”。“天高无消息,弃我忽若遗。”(《幽人》)“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佳人》)读到这些诗,我们会想到汉末董卓之乱。[15]
    乾元元年(758)秋天,杜甫从鄜州入京。由于旧怨,作为老臣的房琯、严武等先后被贬。这年六月,杜甫也被赶出京城,出为华州功曹参军。那年冬末,杜甫回到河南洛阳省亲,在往还的路上,杜甫将其所见所感,凝聚成史诗般的作品《三吏》《三别》。
    《新安吏》描写唐朝军队失败后,又征兵役,那些没有达到服役年龄的男子也被征召入伍。“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矛盾心情:既看到人民的苦难,又深知平叛的重要性,不得不如此。
    《石壕吏》展示出另一番惨状:丁男被抓尽,老妪亦不能幸免。“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哪里是点兵,分明是在抓兵。老妇人的形象真令人难忘:三个儿子已经死去两个,到头来自己又挺身而出,豁达而深明大义。其实,更叫感伤的是那位并未正面出场中年妇人。孩子幼年失父,妻子中年丧夫,老人晚年失子,人生的三大悲剧都在这个不幸的家庭中发生了。而现在,老妪又被征走,全家的生活重担都要由这“出入无完裙”的寡妇来承担。夜深人静的抽泣声,饱含着无尽的痛苦和血泪。“夜久语声绝”四句,诗人没有评论,惨然作别。
    《新婚别》的场面叫人伤感:“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从诗中的叙述来看,这位新娘子对于战争的残酷是深知的,她明白这次分别不仅意味着生离,也许就是死别。但这是平叛战争,所以这个新婚女子还是安慰自己的丈夫安心打仗。全诗中“君”字出现了六次,频频呼唤自己的丈夫,一字一句,沉痛感人。
    《垂老别》则表现战乱中老年夫妻的离别:老人主动出征,省得官府逼催。作品深刻地描写了老年人的离别,与新婚夫妻迥然有别:“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最淳朴、最深厚的感情。诗的最后,又扩大到全国:“万国尽争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具有宽广的视野,也有较丰富的内涵。
    《无家别》最为悲惨。本来,告别是与他人话别,但此诗中的主人公更为悲惨,无家可别。家乡一片荒芜,甚至野狐都不怕人:“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怨我啼。”从剩下的“一二老寡妻”,可以看出他们的丈夫已经战死。诗人叙述婉转,惜墨如金,从一个侧面看到两方面内容。这个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又要被征走。此时,他已无家可别。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死去的母亲,她已经埋没在山野整整五年了,“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诗的结尾写到:“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人生到了我这一地步,还称得上是人吗?读到这里,我们是否还可以反问一下,人民遭受如此劫难,那些当权者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用清人的话讲,“何以为民上?”
    这六首诗是完整的史诗般的作品。《垂老别》的结尾扩展开来,是全景式的描写;《无家别》具体到一个村落,是中景细致描写;《新婚别》则仅写俩人的对话,是近景描写,特别是“对君洗红妆”,简直就是特写。写外貌,写心理,写不同人,写不同事,短短六首写出社会面貌,千姿百态。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有憎,有爱,有同情,有苦闷,有摆不脱的矛盾,有说不清的困惑。为了平定叛乱,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娘子,老人,征夫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这年,杜甫四十七岁,常有“老去悲秋强自宽”(《九日蓝田崔氏庄》)的感慨。他不想违背自己心愿,继续这样混下去了。
    乾元二年(759)春夏,关中久旱不雨,出现灾荒。《夏日叹》说:“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生活异常艰辛。这年六月,杜甫出为华州功曹参军。实际上是受房琯等人牵连,被赶出京城,处境非常尴尬。《洗兵马》说“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流露出对当权者玩弄权术憎恨之情。
    立秋次日,杜甫作《立秋后题》:“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拘形役”三字本于《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时42岁,是他告别官场的宣言书。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48岁,比当年辞职的陶渊明还年长六岁,故曰“日月不相饶。”他心灰意冷,决定效仿陶渊明,“云无心而出岫,鸟卷飞而知还”,挂冠远游,寻找生机。
    就这样,在一念之间,他从远游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最后十年。
    此前,侄子杜佐已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驻留,生活可能相对稳定。在杜甫的想象中,那里应是世外桃源。在汉唐时期,中原战乱,很多人会逃亡西北。杜甫也只是想暂时投奔杜佐,避难秦州。“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秦州杂诗》)远游,只是权宜之计,他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乡。杜甫心中的故乡有两个,一是生他养他的河南巩县,这是家;一是理想所寄的关中长安,这是国。从这个时期所写的诗歌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信息:在家与国的天平上,他最初依然倾向后者。所以《秦州杂诗》其二说:“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秦州的自然条件很好,杜甫也希望在此过上平静生活。但不知为什么,他只在这里生活了三个月,就不得不另谋出路。那年十月,同谷县(今甘肃陇南)有位“佳主人”来信相邀。杜甫听说那里物产丰富,便决定前往同谷。这是诗人在半年内所经历的第二次远游。从华州到秦州,他还有目标,还想回到长安去实现政治理想。但是,到同谷,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他似乎已找不到退路。更叫诗人没有想到的是,那位“佳主人”似乎并未出现,至少没有做好相应的安排。杜甫一到同谷,就陷入困境。《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这种苦难生活的生动写照。天寒日暮,手皴脚冻,诗人在荒野中采拾橡栗充饥,家属也随他忍饥挨饿,男呻女吟。面对着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诗人的痛苦可想而知。这时,他举目无亲,自然更多地想到远在他乡异地的亲人。根据杜甫诗歌的自述,他有四个弟弟,其中一个随他流浪,另外三个“生别辗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他又想到妹妹,“十年不见来何时?”由弟妹,自然又会想到家乡,想到长安十年的落拓,想到自己“三年饥走荒山道”,想到“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现实,想到朝廷的腐败无能。流落到生活的最底层,他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作出抉择。他甚至开始怀疑曾经狂热追寻的理想是否真实。
    这年十二月,应友人相邀,杜甫由同谷入蜀。《发同谷》诗说自己“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四行役,是指华州到秦州,到同谷,到成都。
    人的一生,为理想、为生存,绝大多数都曾有过远游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得志,也有很多失意。失意者可能被边缘化,漂泊无定,到处流浪。在心理上,他可能并无彻底改变社会的勇气,只是自认倒霉而已。这是一种流浪者的心态,比较容易理解。而流亡则不然。他可能身处官场,却时时感到格格不入,与主流社会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对现有体制始终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这种心态,可能就是美学意义上的流亡状态。西北逃难的半年,彻底改变了杜甫的生活。从最初的远游,到加入流浪者行列,最终成为“飘泊西南天地间”的流亡者,杜甫的心态发生根本性变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现实的残酷,让他逐渐认清这样一个基本现实:曾经的政治理想,已经离他越来越远,而河南老家才是他可以触摸、可以托身的所在。[16]
    唐代俗语有“扬一益二”之说,益指成都,在当时全国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唐玄宗避难也是到成都。乾元二年(759)年末,诗人到达成都后,住在西郊外浣花溪畔,生活总算是安顿下来。《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诗人自注:“忍饿看花,我友张存真亦尔矣。”可见物质生活依然艰难,但心情相对平和。这时,他写了许多诗,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平静生活的满足。如写花木之美:“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写虫鸟之灵:“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写春雨之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春夜之静:“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写闲暇之乐:“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等等。当然这些纤细之美,还只是杜甫创作的一个方面。此时的杜甫,虽然寄人篱下,但壮心犹在,力度不减当年,只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年轻时往往脱口而出的豪迈,现在变得更加含蓄,柔中有刚。如《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彩鲜艳,动感十足。后两句写窗,可含千秋雪,写门,能泊万里船。在杜甫的笔下,看似没有生命的窗、船,也富有生命的感觉。咫尺千里,极有力度。
    宝应元年(762)四月,唐代宗即位,召严武还朝,蜀中生乱。五十一岁的杜甫寄居梓州。第二年,他在这里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写下平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一生穷愁潦倒,苦不堪言,喜悦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诗人写愁写喜,表达的都是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同样动人心弦。“剑外”是四川梓州,在剑门关南边。“蓟北”指河南河北。头句叙事点题,用的是两地名,相距五千余里,可见这次战乱规模之大,也可见诗人在战乱中流离的状况。“初”和“忽”是相对的。流泪是喜极而悲,是人情的真实流露,这是诗人日夜盼望的消息,他怎能不激动呢?三四句是互文,分写妻子和诗人自己,实际是共同的感受。白日放歌纵酒,是因为可以“还乡”,这是全诗的主脑,所有的喜悦都集中在这两个字上了,青春,是时序,意谓青绿的春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正是回家的好季节,诗人主观感受与自然结合起来,最后又预想出回家线路,尤为精彩。用了几个动词,对仗也是特殊的。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构成天然的对子。原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指洛阳。诗中几个关键词,如“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外加六个地名,勾画出仓卒间欲歌欲哭的情状。千载之下,如在目前。前人评此诗是“其疾如飞”“神来之笔,不可思议”。其实这种感受来源于诗人最深切的体验,没有半点的矫揉造作。
    诗人回乡的愿望并没有达到。他实在过于天真,错误地估计唐王朝。叛军是平定了,但社会并不安定。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杜甫遂返成都,回到草堂。但他此刻已有去意。《五盘》诗说:“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乡?”这种想法其实在他入蜀之初就牢牢地驻留在他心底。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就点明此旨:“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在杜甫心中,成都也只是他寄居之所,他最终还是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已别无选择,遂在这年五月匆匆离开成都,写下《去蜀》诗:“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蜀中是“客”,潇湘是“游”。流亡心态,溢于言表。途中作《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联,气象万千,类似太白壮语(如“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颇见骨力。最后两句,依然可以体会到杜甫的雄心与壮志,尽管除了诗,他什么都没有了。惟其如此,这个时候的杜诗,真正呈现出沉郁顿挫、力挺千钧的壮阔。
    诗人离开成都后,沿岷江至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泸州至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云安(今重庆云阳),寓居夔州(今奉节),作《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十二首等名篇。如《秋兴》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因秋托兴,触景伤情。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巫山巫峡阴晦萧森之状。金圣叹批:“才是真才,法是真法,哭是真哭,笑是真笑。道他是连,却每首断。道他是断,却每首连。”翌年九九重阳节,诗人又作《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句写山,哀猿长啸,重在写声;次句写水,渚清沙白,重在色彩;三句承山,写山中落木,重在声音;四句承水,写万里长江,重在色彩。四个画面,前两句是近景,后两句是远景。秋景写得悲壮开阔,不再是低沉愁苦。“作客”与“登台”是全诗的主旨。诗人不是一般作客,而是万里悲秋常作客;同样,登台也不是一般登台,而是百年多病独登台。在写作上,八句都是对仗,音律铿锵,正可以看出诗人晚年苍凉的心境。
    五十七岁这年,诗人离开夔州出峡东下,至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年末再至湖南岳州(今湖南岳阳),写下著名的《登岳阳楼》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也有一首描写洞庭湖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都写洞庭湖,两诗可以媲美。从“昔闻”到“今上”,写出作者的期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洞庭湖仿佛吞吐天宇,水天相连,托起天地。孟浩然的诗也是如此,“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用云梦泽和岳阳城作衬托来实写,仿佛整个洞庭湖远近都在水气的笼罩之中。这里的“蒸”字和“撼”字,准确、生动,气象阔大,成为传神之笔。但后四句便见高低。孟诗显得无力衬托,仿佛一下子从高峰跌下。杜甫诗则更进一步,不仅充满身世之感,而且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后来,范仲淹写岳阳楼,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慨。由此可见,同一题材,由于作者思想感情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不同的艺术效果。
    五十八岁,诗人来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作开篇提到的《南征》诗,抒发其孤独寂寞、同时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充满自信的思绪。为避战乱,杜甫在湖南一带辗转流离。[17]大历五年(770),杜甫客死湖南,最后一首诗是《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依然关注时局。而他“青春做伴好还乡”的理想也最终破灭在回家的路上。
    这一年,诗人五十九岁。如前所述,他的遗骨由后人移葬家乡,最终完成他回家的愿望。这时,离他辞世,已经四十三年过去。
    一个作家的创作,总是在一定的文学思想引导下完成的。杜甫的文学理想,集中体现在《戏为六绝句》这组诗中。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第一,凌云健笔,思绪纵横,这是杜甫对庾信的高度赞誉,也是杜甫心目中的文学理想。我们知道,庾信和他的父亲庾肩吾曾享誉江南。庾信十五岁,就为昭明太子萧统侍读。萧纲立为太子,庾信与徐陵俱为东宫抄撰学士。公元552年,萧绎自立于江陵,任命庾信为御史中丞,与颜之推等共校典籍。可以说,庾信的青壮年时期,饱读诗书,志得意满。承圣三年(554),庾信奉命出使于西魏。适逢西魏大军进陷江陵,庾信遂羁留长安,直至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死,他再也没有回到江南。庾氏家族自八世祖庾滔以来,已成为江南望族。到他这里,“七叶而始落”(《哀江南赋》)。他的晚年是在北方度过的,尽管文学地位很高,却倍感压抑。形诸文字,便由清新转化老成。杜甫《咏怀古迹》说:“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种独特的经历和深邃的感慨,让杜甫颇为感动,引为异代知己。《南征》说:“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在杜甫看来,作者的人生阅历,决定了文学的深度和感人的力度。好的文学,如“龙文虎脊”,似“历块过都。”自有一种开阖顿挫、沉郁动荡的气象。
    第二,与老成相辅而成的是清新与俊逸之风。论诗绝句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清词丽句,就是清新壮丽之风。清新,是指天然去雕饰。俊逸,是指飘逸有力度。李白、鲍照、庾信堪称典范。《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孟浩然也多清新之句,所以杜甫《解闷》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庾信的创作,绮艳、清新、老成,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阅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相扶,情文兼至。”
    第三,在杜甫的心目中,屈原和宋玉是文人创作的最高典范。他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论诗绝句用“窃攀”屈宋来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屈宋创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往情深。杜甫又何尝不是如此。袁枚《随园诗话》说:“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相比较而言,齐梁创作更注重雕琢。在情感与雕琢之间,杜甫以屈宋为榜样,更强调情感因素。所以,下一句用“恐与齐梁作后尘”划出文学高低的界限。当然,他并非一概否定齐梁文风。《解闷》说:“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二谢,指谢灵运和谢朓。阴何,指阴铿和何逊,都是齐梁诗歌的代表人物。这是杜甫的通达之处。
    第四,齐梁文学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对诗歌形式的探索。从永明体到近体诗,这是古典诗歌形式发展最重要的历史阶段。杨炯为王勃集作序时说:“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可见当时,古风犹存,近体诗尚未最后定型。所以人们还在嘲笑“当时体”。但是杜甫看到他们所开创的近体诗风,奠定了唐诗的基本格局,给予崇高评价。不仅如此,他本人身体力行,“晚节渐于诗律细”。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他对于文学形式非常重视。
    第五,杜甫最重要的文学思想,是坚守文学传统,开创崭新局面。“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段论述,看似平实,却最深刻。翻看历代杜甫详注,可以说杜甫的诗,几乎无一字无来历。他实际上集古今诗人之大成,而又推陈出新,创造了自己的文学天地。
    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有些文学家,还有他们的作品,如燕许大手笔之类,地位高耸,名声显赫,但是,经过历史的筛选,他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能只剩下文学史意义。还有一些文人,生前名气不大,甚至默默无闻,但在大浪淘沙中逐渐彰显出不可磨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由此看来,文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并无完全等同。相比较而言,文学的价值是永恒性的。所以杜甫把文章视为千古事业,并不在意一时的虚名。杜甫的创作经历给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中国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时代发展结下不解之缘。文学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又通过艺术形象反映时代主流,反映现实生活。因此,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及时正确地反映时代精神,就成为评价其文学价值的重要尺度。杜甫小李白十一岁,在盛唐诗人中属于年辈较晚的诗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并通过诗歌反映时代变迁。李白的诗反映了盛唐气象,杜甫的诗则反映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过程。譬如天宝十一载(752),杜甫与高适、岑参等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同题赋诗,寄托感慨。其他诗人创作有一个相近的模式:登高升空,遁入虚远,与世隔绝。唯有杜甫充满苦闷:“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在诗人眼中,“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而那些达官显贵,却如随阳雁一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各有稻粱谋。”他强烈地预感到歌舞升平背后所隐伏的危机。这样的诗句,在杜甫的创作中随处可见,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动荡政局。果然在三年后,正如诗人所预见的那样,山河破碎。深入社会、贴近百姓,杜甫总是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变化,深刻地洞察出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深邃的历史感。
    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天是最高的境界。天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从自然层面来说,日月运行,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有其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从社会层面来说,天就是老百姓。杜甫沦落社会底层,他最清楚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他写自己的悲痛,总是要写到别人的痛苦。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到幼子饿死,他非常感慨,“吾宁舍一哀,里巷犹乌咽”。他由此想到那些毫无依靠的贫苦民众。毕竟,自己“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而那些“失业徒”和“远戍卒”怎么办呢?《羌村》三首写自己回到羌村看望妻小,历尽艰辛,“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为诗人死里逃生一家团圆感慨不已。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穷人的遭遇,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的《兵车行》以饱蘸激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憾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留恋、悲怆、愤恨、绝望等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接着,诗人又用设问的方式,通过征夫的口作了直接的控诉,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从心底迸发出最强烈的抗议。从“君不见”这句起,诗人引导读者把视野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到内地上来;从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全国,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杜甫对人民大众的感情,真挚而感人。前人说他每饭不忘君主,其实,无论在庙堂之上,还是在江湖之远,杜甫更关心的是那些普通民众的甘苦,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近年来,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以丑为美,二是解构经典。我们知道,随着自然科学的高度发达,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出现了种种畸形和矛盾,上帝创世的神话被打破了,理性万能的说法也被质疑。中心没有了,主流没有了,剩下一地碎片。于是,审丑成为时髦,甚至为迎合世俗口味,用滑稽戏谑庄重,用丑陋消解崇高。作为美的对立面,丑,自有其积极意义。问题不在于写什么,而是站在什么立场来写,要表达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杜甫写美,不是那种纤细之美。他常常从细微处描写,却体现出崇高的美感。他常常写到悲惨生活,很多作品也表现了社会的离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希望,依然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战争年代,死,也许是一种常态,而活着,哪怕苟且偷安,也不容易。前引《羌村三首》中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一个“怪”字,生动地表现出战火纷飞年代一介平民所遭遇的苦难,但同时,诗人不会忘记邻人的关切,“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这又传达出普通百姓间无处不在的温情。孙犁小说《嘱咐》也有类似描写。一个士兵征战多时,终于有机会回家省亲。他日夜兼程往回赶,但到了村口,却不敢再往前走了,只坐下来,抽了一袋烟,抚平一下心情。多年的战乱,他不知道家里的境况如何。待心情略微安定一些,才慢慢走到他熟悉的家门口,刚一推门,他的妻子正往外走。俩人猛一对视,都愣住了。过了片刻,妻子才说“你”,便转过身去,眼泪下来了。孙犁笔下的平凡男女,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天崩地裂。千言万语,就浓缩为一个“你”字,就像杜诗“妻孥怪我在”的“怪”字一样,这是传统中国人的情感表达。这样美好的心灵与崇高的情感,体现在平凡的细节中。杜甫和孙犁都擅长于描写战争中的人情、人性、人格,让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饱受苦难,但从来没有失去真情,从来没有失去信心。古往今来,像杜甫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而他们的苦干实干,他们的朴素平凡,他们的勇敢顽强,还有他们的深明大义,都在生动地诠释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家国情怀和不屈品格。杜甫的创作,集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坚强乐观,充满理想。由此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杜甫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诗魂,这是历史的选择。
    [1]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结束了关中的生活。明代嘉靖五年(1526),长安人张治道有感于诗人杜甫无祠可供祭祀,在少陵塬畔修建此祠,面对樊川水,北临长安城,南望终南山。
    [2]《本事诗·高逸》:“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3]《词品序》称:“诗圣如杜子美,而填词若太白之《忆秦娥》《菩萨蛮》者,集中绝无。”
    [8]《闻天传信记》:“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故杜甫《忆昔》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9]骆宾王七岁能诗,至今流传:“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可见早熟的儿童在唐代并不少见。
    [13]《致王冶秋》:“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而中国的读书人,又是不注意世事的居多,所以真是无法可想。”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13册,第350页。
    [15]《后汉书·孝献帝纪》:“(洛阳)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梠,或饥死墙壁间。”曹植的《送应氏》就反映了洛阳的这种荒漠景致。
    [17]《明皇杂录》载:“杜甫后漂寓湘潭间,旅于衡州耒阳县,颇为令长所厌。”一个“厌”字,生动地反映出杜甫晚年流落他乡的凄苦。
    作者简介: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原标题:教科语文之家学生习作展示:

在今后的习作展示活动中,将以每个学生留言中点赞数的多少作为获得读者认可的标准。每个孩子某一条留言点赞数超100个的,可以颁发电子证书哦。(达到要求的截图找我)

教科语文之家,每日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关注,再投稿,每天早上七点,到微信订阅号中找到教科语文之家,查看当天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有你的作品哦!

关注后,打开历史消息可以查看更多的精彩文章!

学校:佳木斯市第六小学二校区

终于放暑假了,所有的特长课也都结束了,我开心极了。因为我可以上爷爷家好好的玩了。

放假第一天,我就来到了爷爷家,爷爷看到我开心极了。爷爷说要带我去他的“百宝箱”看一看。我就想:爷爷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呢?好吃的?好玩的?于是带着疑问就跟爷爷一起去了。

爷爷打开了房子后面的门,我看到了满园的蔬菜,有紫色的茄子,绿色的豆角,黄色的黄花菜,还有辣椒、秋葵、土豆、黄瓜、西红柿,还有我最爱吃的玉米。原来这就是爷爷的“百宝箱”啊!

有一天我和“麻启源”下楼去玩,发现 “蒋露媛”乱扔香蕉皮,于是我就劝告她不要在院子里乱扔垃圾,可是她不听,结果有一个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滑到了,膝盖都磕破了,“蒋露媛”看到后觉得很愧疚,去给小朋友道了歉,希望看到的小朋友也要吸取教训,吃完东西的包装袋一定要放到垃圾桶里,因为环卫工人也是很辛苦的!

一天,妈妈在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虫子。但被我家里来的客人。他们坐在三号桌。那个小孩子给捅死了。本来好好的虫子,可以给我吐丝,可是还没有吐丝就死了。我太难过了。那个小孩太坏了。我要为那只小虫子报酬,我好生气。他太坏了。我要爆炸了 ,我要崩溃了……

八月五日,天气晴朗,我们去三江口旅游。

到了三江口看到了大塔的造型十分壮观。我们坐船看到松花江的水是黄色的,黑龙江的水是黑色的,两个江交汇的地方水很明显,黑的黑,黄的黄。往前方一看就像蓝蓝的天空和江水连在一起十分宽阔,上了岸,走到十二生肖前,我和小兔子照相,又和三江口石雕留影。

我们又到了赫哲族博物馆,看到烤鱼,打鱼和那些野生狼、虎、兔…… 赫哲族人过去用鱼皮做衣服,过去生活真不容易。

今天我玩得十分开心,看到了江水不同,看到少数民族过去的生活,真让我大开眼界。

暑假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在我的脑海里记的最清楚的事就是上补习班的期间。每天上午学书法,下午学英语,还得抓紧时间写暑假作业,一天忙得不亦乐乎。

在一个月的补习期间,我很快乐,能和不认识的同学们在一起补习,我真的很开心,虽然只有一个月,但是在这一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要谢谢你们。再见啦!我的暑假小伙伴们。

我最喜欢的书是《我会保护自己》,这本书里一共有15篇文章,这本书告诉我们:电源插座不能碰、不给陌生人开门、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走丢了要找警察帮忙、不玩危险物品等等。

有一次,跳跳兔跟着妈妈去丛林里采果子,看见地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蘑菇,漂亮极了!她想采一些回去煮着吃,妈妈看见了,告诉她说:“漂亮的蘑菇是有毒的,不能乱吃,有的吃了会全身发痒,有的吃了会肚子疼。”跳跳兔说:“太可怕了!我再也不乱采蘑菇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生活常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妹妹放暑假了,大姑带着妹妹来到了我的家,我和妹妹已经有一年没见过面了。

我的妹妹长得很可爱,她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小小的嘴。

我的妹妹很懂事,有一天,我们去孙吴广场玩儿,我到了广场就撒腿往前跑,而妹妹却乖乖的站在妈妈的身边没有离开。她和妈妈走到我身边后,妹妹说:“姐姐你怎么不等舅妈呢?这么多人要是你走丢了怎么办呢?那就再也找不到妈妈了。”我听后很后悔,妹妹这么小就懂事而我却不听话,我慢慢地低下了头。

你们说我的妹妹是不是很懂事啊?

今天爸爸和我要做一个小纸壳房子。

爸爸先去买了胶水和一把刀,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刀?”爸爸说:“是美工刀。”然后爸爸又找了一个大纸壳箱和一把尺子,所有的工具都找齐了,然后我跟爸爸就开始做小房子。

爸爸先把纸壳箱用尺子都画好尺寸,然后用美工刀把多余的东西全割掉了。所有的这个都拍件完毕,我们就开始往上粘房子。

我们先用一个纸壳放到最底下,然后把墙壁立起来,我用手把着,爸爸往上涂抹胶水儿,然后再把房子的房盖粘上。然后爸爸又把烟囱粘在房盖上面,之后爸爸又把剪好的一颗树粘房子前面了。最后爸爸又把房子的前面粘上了院墙,这样我们的小纸壳房子就做好了。

看着我和爸爸一起做的小房子,心里开心极了!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它们像一个个大型的巧可力味的冰激凌,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有的像棉花,摸上去软绵绵的,有的像一个完整无暇的爱心,令人想摘下来美美地欣赏一番并把它收藏起来。有的薄如轻纱,犹如仙子的在空中,有的像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云的那千姿百态的形状,让我心情好,我爱云。

周三我就要回家了,离开大连,跟大海告别了。

妈妈说今天再带我跟姐姐去洗海澡,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我开心极了!我最爱在大海里玩儿了,骑着我的小白马泳圈,妈妈看着我们,让我俩在岸边玩儿,不许去里面,里面水深不安全。

在海里有海浪才好玩儿呢,海浪会把你推到岸边,那感觉就像是要飞起来了,特别刺激。不过海浪来的时候你可得有心里准备,不然就会被拍到海里喝几口海水。我还在大海边捡到了小海螺、小海虹,还有小螃蟹。大海有一样不好,就是把我晒得太黑了,真是黑呀,姐姐说我跟非洲人一样了,分不出来了。

我要走了,心里舍不得大海。大海,以后我们还会见面的,大海,再见!

阿姨给了我三只小鸡,我跟着爸爸提着笼子去取的。我早就想养小鸡了,这次爸爸终于同意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了家里,爸爸叫我找个纸盒子,在里面垫上纸,爸爸把小鸡从笼子里抓出来,放到了盒子里,爸爸抓的时候,我赶紧蒙住了眼睛,千万不要把我的小鸡抓坏了啊!我小心翼翼地把盒子端到了我的小床上,小鸡毛绒绒的,红红的小脚丫,黄色的绒毛,黄色的小嘴,圆圆的小眼睛,象三个小绒线团子,在盒子里滚来滚去,超级可爱。我抓了一小把小米撒了进去。小鸡高兴地啄了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叽叽叽”的叫声,爸爸说这就是小鸡开心高兴的叫声。天黑了,小鸡要睡觉了,爸爸又拿来了一个大一些的盒子,把小鸡扣在了里面,爸爸说小鸡晚上怕冷怕光,必须盖起来,才能睡觉。小鸡在盒子里一会儿就睡着了,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我变成了一只小鸡,和三只小鸡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在草地上快乐地玩了起来。

明天,我就要去哈尔滨参加钢琴考级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润发准备第二天火车上吃的食物,我选了几样我非常爱吃的食物,爸爸、妈妈看了我选的东西,爸爸说我很懂事,不乱买东西,我心里想:当然了,我都长大了。

第二天,我们坐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一路上,路两边的景色令我目不暇接,高高的大树,绿油油的农田,宽阔的大河,层层叠叠的高山,真是美极了!很快我们就到了哈尔滨,在去往宾馆的路上,爸爸开启了手机导航,让我给他们做向导,我拿着手机,按着导航的语音提示,带着我的爸爸、妈妈顺利地找到了我们订好的宾馆,我们吃好晚饭,美美地入睡了。

一觉醒来,爸爸、妈妈早就起来了,把考级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我很快也准备好了。我们先去吃的早饭,早饭吃的是馄饨,馄饨好香,但是我没有太好的胃口,我在想着考级的事儿呢。

到了考场,轮到我开始考级了,我很紧张,我一进屋就看见了评委老师,我把手里的准考证交给评委老师,并说:“评委老师好”评委老师点了点头后,我就开始弹钢琴了。评委老师先考了我《F大调音阶》和《d和声小调》,考了一会儿之后,我就不紧张了,接下来又考了《快乐的小天使》、《对话》、《戈帕克舞曲》。终于考完了,我特别开心,因为我觉得我能考出优秀的成绩。

我出了考场,爸爸、妈妈都在外面等着我。天好晴啊,就象我的心情一样,我让爸爸、妈妈带着我在哈尔滨尽情地游玩,我要把哈尔滨的景色、美味都带回家!

我的强强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龟,是去年在秦皇岛买的。刚到我家因为不熟悉它不怎么吃饭,过了几天它就开始吃龟粮了。我的妈妈每天给他换水喂食,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它也会伸出脖子看电视,特别有意思!它陪伴我一天天的长大,我喜欢我的强强。

我坐过手推车、自行车、火车、客车、大巴、地铁、轮船,但是坐飞机对我来说是盼望已久的事了,就在今年寒假,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一月十日,爷爷、奶奶带着我坐哈市的火车来到机场,到了机场,真让我眼花缭乱呀!啊,好大的机场呀!我们问了服务员,开往三亚的飞机在哪里登机。我们找到了登机口,这时我迫不及待地从玻璃窗向外望,一架架飞机在机场停着,有大有小,还有直升飞机。运输车不停地跑。爷爷说:“运输车是往飞机上运行李的”这时,广播传来:“前往三亚的旅客准备登机了”我的心像装只小兔一样怦怦直跳,奶奶握着我的手,也很紧张,我们随着人群,登上了飞机,找到了座位。一会,我觉得飞机在移动中,奶奶说:“飞机要起飞了。”话音刚落,飞机加快了速度,广播里传来空姐的声音:“旅客们注意了,系好安全带,不要走动,把身上的包放在脚下,飞机要起飞了。”说着,飞机以极快的速度冲向万米高空,这时,我的耳朵有点不舒服,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口香糖嚼了起来。飞机渐渐平稳下来。我往外看去,这时,一座座楼像鸽子笼,公路像一条条带子,大山像绿色的小土堆,看着看着,眼前白茫茫一片。我看电脑屏幕上,飞机的高度是一万多米,我再次从机窗向外看,一堆堆白云像雪山似的从我脚下飞过,蓝蓝的天空像海洋,非常的壮观,我们坐着飞机在云海里飞行了六个多小时就到了三亚。

第一次坐飞机,就像在梦幻中一样,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三月份开学,老师布置任务,每天同学们要练长跑,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四月中旬比赛要开始了,老师在班里选出5个男生,5个女生准备长跑接力赛。

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比赛开始了,第一棒是男生,一声枪响,我们班的同学象箭一样冲出去了,遥遥领先,第二棒女生,第三棒男生,这时三年六班的同学就要超过我们班了,先是赶上、平齐、超过,最后竟然超过我们班20多米,但是我们班级穷追不舍,这时该到我接棒了,我接过棒拼命地往前跑,跑到一圈半的时候,鞋带开了,我想,要系好鞋带会耽误时间,不系鞋带不跟脚,速度会慢,我看到后面的同学和我只差一步了,来不及多想,一用劲反那只鞋甩掉,光着一只脚飞快地往前跑,直到把棒交给下一个女生,才穿上鞋,女同学接过棒飞快地向前跑去,竟然把三年六班落了一圈,当听到我们班是第三名时,我们班同学都高兴地跳起来了。

但是,我在心里说:下次再有比赛,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我无数次在电视和照片里看见过大海,但是确没有真正见识过大海的广阔和浩瀚,在今年暑假我有了一次真正见识大海的体验。

我的第一眼海边体验是在北戴河的鸽子窝公园,这里有一片海边湿地,有很多的鸟类在此栖息,但是我们是八月份来的,只看到了鸽子和白鹭,白鹭的腿很长,浑身雪白,在海边觅食,再找一些小虾小蟹吃,湿地里的小螃蟹特别小,我和妈妈拿着筷子和塑料小盒,和很多游客一起也在海边找起了小螃蟹,湿地里面的土地上有很多的小孔,我们找到冒水泡的小孔,迅速的用筷子挖起这块泥土来,就会在小孔下发现小螃蟹,小螃蟹露出地面会迅速逃跑,我们赶紧用筷子夹起,收入盒中,当抓到第一只小螃蟹我高兴的想要飞起来!我们一共抓了六只小螃蟹,带回了宾馆,但是第二天早上我把他们都放回了大海。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的这次旅行,我的第一次赶海!

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抚远游玩。抚远位于我国东北边界,也是中俄边界,自然就有许多俄罗斯人和俄罗斯的特产。

我乘半夜0点的火车,兴奋得我半宿没睡,恐怕错过了上车的时间。终于到了上车的时间,上了车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醒来已经是早上了,6点钟多我们下了车。我们去了东极广场,又叫太阳广场,这里是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所以哪里叫做太阳广场。我们到那时,是太阳最耀眼的时候,加上塔的光亮,使人睁不开眼睛。接下来我们看了乌苏镇,这个镇子曾有过一场大火,已经把村子烧光了,只有一个证明乌苏镇的石碑,乌苏镇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小的镇。然后是东方第一哨,那还有军人呢。他们守护着祖国的最东方。

接下来我们去了鱼博馆,这里分两层:第一层是活鱼,有中华鲟,鲈鱼,鲤鱼等,大多数中华鲟都是好几百岁的大鱼。二楼是鱼标本和赫哲族人打猎捕鱼雕像,这些雕塑活灵活现的,好像一个真人在看我。出了鱼博馆我们又等到了日落,看过日落,结束了我们一天的旅程。

第二天,我们起早爬上西山,累得呼哧带喘爬上了山顶。在大雾里,看到了发红的太阳,由于雾大,太阳就被大雾遮掩了。大雾笼罩宛如仙境一般。下了山,我们去了大力加湖,我们看到了好多钓鱼的渔夫,我还看见湖里有好多小鱼小虾。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小村庄,那真是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啊。

抚远真是一个鱼米之乡,美不胜收的地方啊!抚远,我还会再来的。

我的爸爸长得又瘦又高,性格有一点古怪,有一点幽默,所以我和爸爸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儿。

今天上午,我在草丛中拔起一根狗尾巴草,然后对爸爸说:“爸爸,这是一条很大的毛毛虫,您敢摸吗?”爸爸说:“当然敢摸了,因为这条毛毛虫没有毒啊!”我又捡起了一个绿色的松果,对爸爸说:“爸爸,这是一条胖胖的青虫,您敢摸吗?”爸爸说:“当然敢摸啦,因为这条青虫不会动啊!”我被爸爸逗的哈哈大笑,我们在一起充满了乐趣。

虽然有时我做错事时,爸爸会严厉的批评我,不过我知道其实爸爸还是很爱我的,我也很爱爸爸。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沿江公园,妈妈还带我坐船去了公园对岸的柳树岛,柳树岛上很美丽,各种高大的树笔直插上天空,为人们遮荫挡雨。柳树岛上有很多玩的东西,有钓鱼、和孔雀拍照、套圈等很多游乐项目,而我和妈妈选择了乘坐马车游玩的项目,我们一起坐在了宽敞漂亮的马车上,为我们拉车的是一匹高大健壮的大马,在大马的身后还有一匹可爱的小马一直跟在马车后面跑。听马车的主人说那匹小马是大马的孩子,我恍然大悟原来小马一直跟在后面跑是在找妈妈啊!我和妈妈坐在马车上看着沿途的美景,有翠绿的玉米田,茂密的树林等,伴着马啼发出的嗒嗒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坐完马车我和妈妈一起坐船返回了岸边,然后一起去了姥姥家,这是多么快乐的一天啊!

前几天,我在草丛里捉到了一只黑色的雌蟋蟀,我用鸡肉和胡萝卜把它喂养的十分强壮,后来,我又捉到了一只棕色的雄蟋蟀,我把他们两个放在了一起,想看他们如何打斗。

在这两只蟋蟀相处的前三天,一切都平安无事,但是在第四天早上醒来时,我发现那只雌蟋蟀居然把雄蟋蟀吃掉了,只剩下了腿,那场面真是太残忍了!不过通过看书学习,我知道其实雌蟋蟀也有她自己的苦衷,在那天晚上这只雌蟋蟀和雄蟋蟀结成了夫妻,而且雌蟋蟀马上就要作妈妈了,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雌蟋蟀此时需要大量的营养使体内的卵发育成熟,所以她就只好把雄蟋蟀吃掉了。

我多么希望这只雌蟋蟀能尽快地孵化出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啊!

有时,你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小鱼从你身边游过;

有时,你又很脏,海带飘在你胸前。

你清澈时,我可以在里面游泳,捉螃蟹;

你脏时,我不能陪伴你,我只能乖乖回到家里。

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你,我都爱你!

只要有时间,我无时无刻都想陪在你身边。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兴城。

听说那里有一座古城——兴城古城,很著名。我很期待去古城看看,玩玩,但我最想去的还是海边。

于是,我和爸爸妈妈放下行李直奔海边。

这里的沙滩坡缓沙细,不过这里的海水有点脏。但是我们正赶上退潮,我们在石头的夹缝里捉到了小螃蟹。

我们开心地回到了宾馆。

学校: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校

下课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自己怎么过生日的。有的人说:“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 有的人说:“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堆玩具。”这时,小明却躲在了角落里。小宁看出了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于是,她趁他不在时赶紧把同学们召集起来,对同学们说:“过两天小明就过生日了,我们给他开个生日聚会吧?”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太好了。”

经过几天精心的准备,同学们终于准备好了。在周五的下午,小宁给小明打了个电话说:“小明,你现在来一趟学校,我有急事找你。”小明走进教室,看到了教室里挂满了气球,黑板上写有“祝小明生日快乐”这七个大字。小明还看到了桌子上放了一个大蛋糕。小明非常高兴、兴奋。这时,同学们出来了。他们对小明说:“小明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小明高兴的说:“谢谢你们。”同学们一起为小明唱生日歌,一起吹了生日蜡烛。小明非常愉快的度过了这个下午。

虽然毕业后,同学们都会各奔东西,但是小明永远不会忘了这一天,因为小明觉得这是一个快乐又难忘的一天。

秋天很美,有许多人都说秋天很美。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

秋天在果园里: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彤彤的苹果像小朋友的脸颊。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的葡萄像一颗颗紫水晶。

秋天在花园里:有红色的杜鹃,黄色的菊花,紫色的蝴蝶花……。一阵风过后,花儿们都笑弯了腰。

秋天在田野里:有雪白的棉花,金黄的稻谷,红红的高粱……。农民伯伯露出了满意得笑脸,这里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

秋天真美!谢谢你,秋姑娘。是你把大地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听说,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柴河小九寨玩。我十分兴奋。晚上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我们早上四点起的床。吃完饭,我迫不及待的跑了出来。仿佛已经到了柴河,到了柴河第一天,我们在水上乐园玩 玩的惊心动魄的海盗船,刺激的水滑梯,还玩了波涛汹涌的浪花,它让我感觉现在就在海上,十分好玩。

爸爸妈妈能带我去柴河小九寨水上乐园玩,还能吃到丰盛的晚餐,我十分开心。

今天早晨天气晴朗,我和姥姥一起去了离家不远的大早市。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聊着天往早市的方向走去。

来逛早市的人可真多啊!新鲜的蔬菜应有尽有,美味的小吃各式各样。姥姥买了一些青菜,还有一条大鲤鱼。我们在早市吃完早餐后,我拿着青菜,姥姥提着鲤鱼回家了。

当我和姥姥刚走到小区门口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是特别疼爱我的小姥姥回来了。我好意外,又好惊喜啊!姥姥赶紧上前帮着小姥拿了一些行李,我也提了一个比较轻的,我们三人一起回家了。我心里美滋滋的想,今晚一定有我最爱吃的一道菜红烧鲤鱼。

fu和Tofu。说实话,这四个英语还真的挺好理解的——你看,sofa的中文意思就是沙发,sofa,(sōfǎ)沙发,是不是还有点儿像,对吧?第二个cola,(cōlě)中文名字是可乐,是不是也是有点儿像,你看看!其实呀,这四个英语都是由汉语音译来的——那帮英国人没啥出息,造不出来这几个单词,就像日文似的,“偷”了我们的一部分文字,英国只是借了一下我们的文字造了几个单词,日文却是拿出一个繁体字或者是汉字就随便往他们的日文句子套,还挺高兴,所以日文比英文差的很多。

第三个,大家可能没听说过,是Kung fu(kōng fǔ)。它的中文名是功夫。第四个,跟kong fu差不多,是tofu。它的中文名就是豆腐。好想把这个四个字的单词一口吃掉!唉,我先去吃口豆腐解解馋了啊,待会儿回来再讲!

今天是我们出游的第二天,我们决定去伪皇宫游玩。在这里,我知道了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居住的地方。

我先看了溥仪各个时期的照片,了解了溥仪三岁登基,从皇帝到平民跌宕起伏的一生。

之后,我又参观了书画楼、中和门、怀远楼等许多溥仪生活和办公的地方。这里还有跑马场、游泳池、花园等休闲场所,这里设施齐全、应有尽有。

参观伪皇宫,让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同时,也让我感到了生活在这个时代比当时的皇帝都幸福。

第十一小学二年七班林家墨投稿 指导老师孟德佳

今天我们来到了长影世纪城,这是以电影为主题的游乐园。

我们先来到了非常实验室,在这里播放了3D电影,非常逼真,我很喜欢。

我们还玩了银河宫、火山爆发、斗转星移等许多项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银河宫,银河宫讲了电影是如何配音的,我的爸爸还上台配音了,我以为爸爸会很紧张,但是没想到爸爸竟然落落大方,一点也没紧张。

长影世纪城不仅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还让我知道了许多电影知识,有机会你也来看看吧!

今天,我早早起来心情特别好,整理好要带的学习用品,因为我要回家了。

我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终于妈妈说可以走了。我急忙往楼下跑,上车就催爸爸快走。哥哥的女儿也就是我的侄女儿在街里修牙,正好也坐我家车一起回家。到市场妈妈给我买了些水果之后我们就出发了。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哼着小曲欣赏着路边的美景,只见路旁的大树“嗖嗖”地往后跑。大约一小时我们到家了。

我的家不是多么漂亮,但是很温馨。我非常爱我的家。

今天妈妈带我去吃饭,我在地上发现一组气球。

它是由一个大大的黄色气球,两个红红的小气球和一个黑色气球组成的。我觉得它像一个打拳击的小人儿。

我在它大大的黄色的头上画上了愤怒的表情,又在它两个红色的小拳头上画上了手指。一个愤怒的拳击手就这样诞生了。

我想带它去打拳,虽然它是气球组成的,但是不要小瞧它哦。

今天晚上我们在姥姥家吃饭,吃完饭后妈妈说咱们回家吧!我们刚到姥姥家楼下,天空就下起了小雨,我和爸爸妈妈赶紧上车,向家的方向开去。

开到半路上,有一家小吃店。妈妈忽然说:“停车,我要去买份臭豆腐。”话音刚落,爸爸就把车开到了小吃店的旁边停下了,妈妈匆匆忙忙地跑进小吃店,不一会儿又匆匆忙忙地跑了回来,我一看妈妈身上的许多地方都被雨淋湿了。我一闻这份臭豆腐,真是太臭了,现在车里面都是臭豆腐的味道。到了家,妈妈说:“儿子,你吃吗?”我嫌弃地说:“太臭了,我还是不吃了。”妈妈又说:“你就吃一个尝尝味道,老好吃了。”我说:“好吧!”我尝了尝真美味。

原来,臭豆腐闻起来非常臭,吃起来却非常美味,我爱上了臭豆腐。

今天,我和妈妈爸爸去大连的动物园玩。

我们进入动物园后拿了一张地图,我一打开地图,看见地图上标示着很多动物,我们先来到了熊猫馆,进去一看胖乎乎的熊猫躺在那里,白白的身体,黑黑的眼睛,短短的尾巴。妈妈告诉我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去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动物,看见了狮子,老虎、黑熊、大象……

动物园可真好,要是天天能来那有多好呀!

紧张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快乐的暑假。回到家后,我听妈妈说要带我去哈尔滨的水上乐园玩,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三天后,我们真的来到了哈尔滨,这是我第二次来。这次旅行我们住的闫召阿姨家,闫召阿姨热情地招待我们,我和阿姨家的弟弟玩得很开心!

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哈尔滨有名“波塞冬”水上世界,这的游客特别多。换完泳衣我们来到游乐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沙滩再向里望去就是一片人工海洋,四周都是各种游乐设施还有餐厅。光是看到水我就已经兴奋的不得了,带好我的游泳圈拽着妈妈就往水里下,在水里泡够了我就央求妈妈带我去玩其他的游乐设施,比如漂流,过独木桥,水上滑梯等等,这些项目都比较适合小孩玩,我还看了可爱水中精灵——海豚。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我还没玩够就要回去了,看到我意犹未尽的样子妈妈说下次还带我来。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由儿童文学家,冰心奶奶写的《繁星.春水》这本书。

《繁星.春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冰心奶奶在书中对母亲的赞美,在她的眼里母亲比什么东西都重要,同时她也很喜欢小孩,因为小孩的心灵是天真无瑕的。

我在《繁星.春水》这本书中非常喜欢两句话,那就是书中一百六十七页写的《纪事》写到,右手握着弹弓,左手弄着泥丸,背倚着柱子,两足平直的坐着。这两句话表现出了小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无邪。

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爱是不经意间的,却是照亮心灵的灯光,作者心中有爱,我心中也有爱,我们人人心中都要有爱。

冰心奶奶这本《繁星.春水》写的生动而有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今天,妈妈带我去蛋糕店买了一个奶油蛋糕。这个蛋糕是巧克力味的,上面有火龙果、猕猴桃、菠萝、草莓这四种水果。买完蛋糕,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回到家里,打开盒子就闻到了蛋糕的香味,吃上一口特别香甜,我非常喜欢这个味道。

因为蛋糕上面的奶油非常容易使人变胖,所以蛋糕一定要少吃哦!

来大连五天了,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圣亚海洋世界,这里最有趣的是海底世界、极地世界。

我们先去海底世界看海底隧道,听说这是亚洲最长得海底观光隧道,透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小鱼、大鱼在水里欢快的遨游,不一会儿,还有一只大海龟慢悠悠的游着。还有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珊瑚,特别好看。看到眼前的美丽景象,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美丽的海底。

经过海底隧道,我们来看《海豚之恋》的表演,一个外国女孩扮成人鱼公主,在水里游来游去,不一会儿,一个海豚出来了,它动作娴熟,和人鱼公主互动。真是太美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极地世界,最难忘的是海象功夫表演,海象做了好几个仰卧起坐,非常有趣。然后它模仿跳着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真是动感十足,它肥硕的身体,随着音乐不停地舞动,样子可爱极了。这时,它又跳下水,用鼻子向观众喷了一个大大的水花,给前排观众来个措手不及,弄得一身水,全场观众哈哈大笑。

我在圣亚海洋世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爸爸,妈妈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在他们的爱护下我茁壮的成长。

清晨,爸妈要带我去公园打羽毛球,我兴高采烈的跟他们来到公园。到了以后,网子两边,爸妈各站一边,拿出球拍,做示范如何发球,他们以前教过我,可我忘记了,还得从头学,今天我目不转睛的望着他们,生怕错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看了一会,我说“试一试吧!”我把球向空中抛起打了出去,硬是没打着,我又试了一次,这次把球发了出去,总结了一下,第一次是因为我球拍拿的不对,球拍的面是朝前的,我拿的是立着的,所以没打着球,在试一次也成功了,妈妈在边上喊宝贝真棒加油!

我对爸妈说:“我懂得了做每件事要专心、努力,就会有收获。”感谢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童年丰富多彩,你们用无私的爱包容我。

《世界著名童话》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世界著名童话。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叫“渔夫和他的妻子”。故事里讲述了渔夫钓到了一条比目鱼,比目鱼对渔夫说,如果渔夫放了它,它愿意满足渔夫的愿望。于是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先要了一座小茅舍,然后又要了一座石头砌成的房子,后来又要做大官,最后渔夫的妻子还是不满足,要做教皇,还想控制太阳和月亮的升起。这时比目鱼已经满足不了她的野心了,于是它让渔夫和她的妻子又回到了原来的破船里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太贪心,贪心不会有好结果,可能连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都会失去。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满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与白鹭》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