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迷茫、焦虑、无助、绝望迷茫的图片、这种痛苦算是压抑吗?

原标题:来信 | 找不到很想做的事情,内心特别迷茫特别焦虑

致两位超帅超机智的大人:

背景是国内Top5大学建筑狗,刚本科毕业开始工作未满一年。选专业的时候怀着“这就是我的梦想啦我好热爱建筑啊”的心情选的建筑,到了大三发现热爱个什么玩意,开始谋求转行,大四觉得UI好有意思,于是做了一小段时间UI之后告诉自己技术实在比不过美院出身的啦还是不要做了,大五觉得码代码好有意思,于是做了一小段时间前端之后告诉自己基础连普通学校的计院学生都比不过啦好吃亏啊还是不要做了。

于是校招进了一家地产公司,现在的工作说起来是管控项目进度,以及和其他各部门之前沟通协调。觉得很无聊,就是组织乙方苦逼画图狗们画图,催他们改图,组织他们给我领导汇报,汇报完再根据我领导的意思催他们改图,中间有各种杂七杂八跑腿传话讨价还价。

乙方小姐妹说,看看她们每天画图到十点十一点下班,我只是每天催她们画图让她们改图,还有什么不满呢。

男朋友分析说,现在这份工作比较稳定,节奏也没有很快,工资不高但也能养活我和我的神仙水,长远的看建筑这行是人越老越值钱没有什么青春饭的问题,虽然行业是夕阳行业但看房价还是只涨不跌总是有口饭吃的……

但是就是不想干,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专业技术上和项目管控上要学习的,就是不想去做,每天下班回去练一下板绘,围观大触的画,一天就结束了。日复一日,都已经工作快九个月了。对自己这样对工作不上心实在感到焦虑,但是一边焦虑一边又不作为。

有时候甚至盼着男朋友快点发家致富快点养我让我做家庭主妇。

想给你们写信是因为有天被领导凶完,对男朋友说不想干了不想干了,男朋友回复说觉得我每样事情都干不久,做一会就厌倦了。很平常的话在某个特殊的角度就打击到了我的玻璃心……很想矫情的怼回去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但是摸摸自己的良心觉得有点心虚,虽然确实努力过,但确实说放弃就放弃了。

有时候很被一些同学感染,觉得他们爱好和工作能结合在一起,很热爱工作,但是想了想自己,真的找不到很想做很想做的事情。

求两位大人温油的指出我的问题。

好啦,那我就温油一点好啦。

我来总结一下,你的大问题,就在于,你无法持续地、稳定地对同一件事情产生兴趣。

我推荐你看一下这个TED演讲:《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找不到命中注定的职业》。

仔细看完,你就会发现,你和这个演讲者描述的状况很像。从建筑、到UI、再到写代码,最后变成了项目经理,你对这些职业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不是你的错啊,小宝贝!!!

你是一个通才!也就是视频中这个演讲者说的“多重潜力者(multipotentialite)”。

也许很多人都说,哎呀,做某一份工作,你要持久一点啊,坚持一下啦什么的,但是,告诉他们:去你妈的,老娘是个“多重潜力者”!

这种人有些不适应大环境,比如看到你的简历的时候,很多面试官都会觉得你没有韧性没有坚持力,但是,同理:

我能给你的建议,也就是以下这么两点:

一、在你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的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取该领域的知识,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工作学习的方法论出来。

你就是你,不一样的烟火!

?,这才是有趣的人生啊。

既然谋大人对你温柔了,那我就不客气了。别听我的蠢合伙人瞎JB扯淡,什么“多重潜力者”,什么“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要我说,你就是从小在温室长大太多呵护,心比天高却没有实际能力,进入社会不知所措的典型90后花朵。

我还在光华路美丽旗舰店的时候,手下就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小姑娘。

小姑娘当时也大学刚毕业,学校还不错,看打扮谈吐也应该是优渥家庭出身,似乎见过点世面。原本这种应届毕业生应该从编辑助理做起,倒水打杂先干着,当时杂志人手短缺,主编就大手一挥,让她做个助理编辑,让我带着她,给她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然后,故事就开始了。我手里当时握着几个版面,其中家居比较不太重要也不太需要经验的版面,大概就是整理整理公关文图资料,盯着美编排排版就行了,小姑娘的专业也算对口,于是就让她先从家具板块做起,她也兴冲冲的答应了。

没想到做了一期,小姑娘跑过来说:“哎呀,家居好枯燥好无聊啊,我看美食美酒版块挺有趣的,都是出去吃吃喝喝,我能不能试试呀?”

我想也行,反正美食美酒每期版面也不太多,安排给她应该也出不了大差错。

做了两期,小姑娘又说:“每天吃吃喝喝,感觉自己都学不到什么东西,一本杂志里面最重要的还是人物专题,我想试试,这样进步也大。”

当时我们每期都要采访艺术家,正好有一个采访我临时出差无法完成,就让她去试了一把。结果回来她就诉苦:“领导啊,艺术好专业,我不行,艺术家说什么我都听不懂,要不我还是跟着你盯封面拍摄吧。”

虽然这么来回折腾,我心里对这位小姑娘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但一来也没别的人可用,二来也是主编介绍来的人,还是让她跟着我进行了一次封面拍摄。

当时拍摄的对象是一位知名的钢琴家,我就让小姑娘跟他的助理对接一下服装要求拍摄细节什么的,没想到刚一个晚上,对方助理投诉电话就打过来了。

我问小姑娘怎么回事,她理直气壮的跟我说助理在她下班时间跟她对拍摄要求,她就没好气的让人家第二天再联系。

可问题是,时尚杂志从来就是不坐班工作时间自由,她每天都中午才姗姗来迟,又何来的七点就成了下班时间?

我跟主编反映了下情况,主编安排了别的编辑带她,也出现类似状况。没过多久,小姑娘便离开了杂志社。

再后来,我在她朋友圈看到,她频频换工作,每份工作坚持不了几个月,就在朋友圈这种原因那种原因抱怨一番。

我想她的情况和问题,与你如出一辙。

因为从小的环境和成长的背景,你们也许一帆风顺,不曾遇到过什么大困难和挫折,所以心气很高,总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值得做更厉害的事情。

却不知道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就像那首老歌里面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哪一种成功,是你说换就换,想得到就得到的。

首先,与其抱怨,不如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积累好基础,而不是成天叫嚣着“迷茫困惑”,却不作为。

其次,“有时候甚至盼着男朋友快点发家致富快点养我让我做家庭主妇”,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我可以打包票告诉你,没有哪一个男人,没有哪一段健全的关系,会喜欢和需要一个成天在家的金丝雀。

你现在整个的观念和想法,完全不像一个新时代独立聪明的女性该有的,既陈旧,又腐朽,充满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再这样下去,不光事业,感情上,生活中,都会出大问题的。

}

原标题:走出焦虑抑郁的第一步:接纳不完美和错误

接纳是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自我觉醒,就是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之中。所以,接纳并不是逆来顺受,停滞不前;它会让变化自然而然地翩然而至。

“伤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在情感上对伤痛的反抗越强烈,由烦扰、自责和内疚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强烈。很多时候,伤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伤痛的过度反应。

实际上,人们常常遭受到两支箭的攻击:

  • 第二只箭是对伤痛产生的抗拒。

比如,工作失败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这支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耿耿于怀,这就是射向我们的第二支箭。

又比如,被女朋友甩掉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但因为被甩掉而心生怨恨,甚至怨恨所有女性,认为女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则是射向我们的第二只箭。

第一支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痛苦,都是第二支箭带来的,也就是抗拒“伤痛”的结果。

如果着手“接纳”这些伤痛,顺其自然,伤痛就会减轻。因为伤痛在接纳时变轻,在抗拒中变重。同时,我们会发现伤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伤痛产生的怨恨。

没有人能伤害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有一道简单的公式清晰地描述了我们对于伤痛的本能反应:

伤痛 × 抗拒 =痛苦

“伤痛”是由生活中那些“不幸”造成的,比如事故、疾病,或者某个我们深爱的人去世,有可能只是我们和周围的人,比如爱人、孩子、父母、同事之间的冲突。

“抗拒”指的是为了击退伤痛而做出的所有努力,比如让身体绷紧,或者想方设法赶走伤痛。

“痛苦”是指我们在自己的伤痛之上增添的肉体或情感上的压力,一层接着一层。在这道公式中,我们如何与“伤痛”相处决定了我们将承受多少“痛苦”。

如果我们对于伤痛的抗拒降低到零,我们承受的痛苦也就降到了最低。

这是不是很难以置信?生活中的伤痛确实在那里,但是我们不需要对它们做多余的发挥,我们不需要到哪里都将它们带在身上。

有许多关于痛苦的例子,比如一连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在后悔股市崩溃之前没有将股票卖出;或者在重要事情来临之前,总是担心是否会生病。

当然,为了早做准备或者避免出现问题,适当的考虑是有必要的,但问题是,我们却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担忧之中而不能自拔。下面我们以很多人会经历的失眠和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为例,来看看对抗和接纳的力量:

与失眠对抗,你就会彻夜难眠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受到失眠的困扰。调查显示,每年都会有多达一半的美国成年人有失眠问题。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失眠,包括一个打鼾的配偶、睡前摄取了咖啡因、白天不小心睡得太多、运动太少、枕头不合适、服用了一些药物等。

不过,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我们发现:与失眠对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努力尝试入睡,反而会让情况变得越糟糕。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夜晚:第二天,你将出席一个重要的会议,你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入睡,好好休息,这样明天就能精力充沛地出现在会场,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由于这个会议对你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你必须睡个好觉。

但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在想,如果自己晚睡一分钟,第二天的精力就会减少一分。于是,你努力控制自己,拼命让自己入睡,结果越想入睡,却越不能入睡。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你变得越来越恼怒。每一次抬眼看闹钟,你都会从心窝里冒出一股无名火,最后使你在这个夜晚彻底失去了正常入睡的能力,只能睁眼躺在床上,沮丧地等待黎明。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原因在于,当你在跟失眠作斗争时,神经系统进入了“战斗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的模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努力进入睡眠反而强迫身体变得更清醒。我们需要通过放弃“战斗”来打破循环。

什么是“战斗或逃跑”的模式呢?大家知道,几千年前,人们为了生存必须面对各种野兽的攻击,在老虎的面前,人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

战斗可以赶走老虎,使自己存活下来;逃跑也可以虎口逃生。在这两种选择中,不管选择其中的哪一种,都需要我们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从而调动出全身的力量去应对威胁。因此,人们的意识只要向身体输入对抗的指令,身体就会立刻进入“战斗或逃跑”的模式,让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紧张起来。

“战斗或逃跑”模式是人类应对外来威胁最有效的举动,但遗憾的是,它并不适用于对待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当做外来威胁,采取“战斗或逃跑”的模式:或与之对抗,或拼命逃避。

那么,在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我们无疑会越陷越深,甚至疯狂。所以,对待内心的痛苦、悲伤、恐惧和焦虑,我们不应该把它们视为老虎,与之对抗,而是应该接纳。任何与自己对抗的行为都会让人陷入无边的苦海。

在老虎的威胁下,我们既不战斗,也不逃避,就会命丧黄泉。但是内心的负面情感却不是老虎,你永远无法战胜它,也永远无法逃避它,只能与之和平共处。这就像失眠一样,你越想控制自己,自己就越不受控制。与失眠对抗,你注定会彻夜不眠。

很多人面对失眠常常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数羊,还有高大上点的,默数呼吸次数!但是,任何失眠者都会告诉你,这些把戏到时候并不怎么管用。为什么?因为你不能欺骗自己的意识,它知道你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入睡。

例如,在“数你的呼吸次数”和“为了入睡数你的呼吸次数”之间就有很大的区别。在某个很微妙的水平上,当你的计划是要入睡时,一旦你意识到自己还醒着,你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心烦意乱。

流逝的每一分钟都会让你更加绝望和迷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转变自己跟失眠之间的“关系”。一旦你开始真正地、诚实地“接纳”了失眠,最后你的身体就有机会开始休息。

婚姻幸福的秘密:接纳婚姻中的不幸

在14年里,心理学家古德曼跟踪了650对夫妇,来研究能够使婚姻成功的因素。他宣称自己能够以91%的精确率,预测哪对夫妇将会走向离婚。他们是那些互相之间总是充满责备、狡辩、轻视以及妨碍的家庭。

古德曼还观察到,婚姻中69%的纠纷永远不能得到解决,特别是关于核心的个性问题和价值观的分歧。虽然夫妻之间不可能解决他们大部分的个人差异,但成功的夫妇则能够学会以某种方式接受它们。幸福的夫妻“能够深入地了解对方,而且对对方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喜好、厌恶、个性上的怪癖、希望以及梦想”。

心理学家雅各布发明了一套基于“接纳”的夫妻关系疗法:夫妻综合疗法。这种方法利用行为疗法来处理那些可以改变的问题,利用“接纳”来解决那些不可改变的问题。

其中,“接纳”就是为了使夫妻关系更加亲密而接纳彼此存在的问题,并放弃改变对方的打算。他们发现:通过接纳彼此的差异,有三分之二的夫妻摆脱了长期的困扰,获得了幸福的婚姻。

“接纳”覆盖了一系列的经历,包括反感、好奇、容忍、放任和友好。“接纳”的反面是“抗拒”。抗拒会产生痛苦,而接纳会使之舒缓。

接纳并不意味着容忍错误的行为,而是让你在感情上对内心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完全敞开。如果你的婚姻正处于艰难时期,接纳并不是要你对整个痛苦的婚姻说“好”。恰恰相反,它的意思是要你承认自己正在遭受痛苦。

不管是在婚姻中,还是在饮食习惯上,抑或是工作时,我见过许多这样的人,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眼下的境况有多么糟糕时,便毅然做出了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接纳是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谓自我觉醒,就是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之中。所以,接纳并不是逆来顺受,停滞不前;它会让变化自然而然地翩然而至。

但是,我们需要弄明白自己接纳的是什么。如果自我没有觉醒,我们会在接纳中容纳多余的东西,就像是投票选举一位我们知之甚少的候选人。盲目地接纳还可能会滑进情绪化的境地——用糖衣掩饰现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接纳,而且最终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在这里,所谓的“接纳”指的是,有意识地去体验我们的感觉、情绪和想法,时时刻刻,原原本本。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

2017年,陈明投资的分豆教育(831850.OC)业绩大变脸,从盈利六千多万变为亏损一千多万,股价暴跌90%以上。他至今想不通,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公司经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这让他很郁闷。

  2017年,陈明投资的分豆教育(831850.OC)业绩大变脸,从盈利六千多万变为亏损一千多万,股价暴跌90%以上。他至今想不通,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公司经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这让他很郁闷。

  从那天往前推算的12个月里,这个靠炒股实现财务自由的投资者持续遭遇投资生涯的“滑铁卢”。前半段充满着信心和略微的兴奋,后半部分则满是伤感。

  过去一年,在这个新兴市场,像陈明一样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历经焦虑、坚守、绝望、迷茫……。 如今,陈明选择离开。

  这是数万新三板个人投资者们的故事之一。

  一切发生得毫无预兆。

  直到分豆教育年报大变脸前,陈明还在与董秘沟通,反馈是2016年公司业务开展得很顺利。年报发布后,心急如焚的陈明第一时间联系了董秘,“他把责任全推给董事长,董事长病了、想法变了…。。”,这些理由让他很难接受。

  这并不是孤例。2017年,迈奇化学(831325.OC)、分豆教育等多家挂牌公司都出现业绩大变脸,由于众多。“踩雷”也成为2017年新三板投资者们热议话题之一。踩雷的代价是残酷的,年报披露第二天,分豆教育股价暴跌33.9%。

  这一次,陈明真的很生气,立刻把董秘拉黑。

  2012年到2015年,陈明在A股从50万炒到几千万,成为一位职业投资人。一年前,他满怀希望来到新三板,“将来可能放广大散户进来”,割一波韭菜。当时的策略很简单,集邮,前后大概投入600多万。

  一年时间,他经历了一段魔幻的旅程:撤回IPO、股价腰斩、业绩大变脸。迈奇化学、圣迪乐村(832130.OC)、森达电气(831406.OC)。。。,几乎把新三板能踩到的雷都踩了个遍。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集邮浪潮中,大量的投资者涌入。这场豪赌,没有赢家。

  杨宇是新三板最早提出集邮概念的投资者,也曾获利颇丰。半年前,他开始清仓退出新三板,除了停牌和卖不出的,其余割肉清仓。

  三类股东无解,IPO集邮逻辑被证伪,集邮所带来的流动性正在消失。“我发现不对,先跑了 。”他告诉读懂君,流动性变差的转折点是平原智能(830849.OC)。“平原验收时交易很猛,之后的拟IPO公司一个不如一个,直至几乎没人买卖。”

  但流动性消失又何止是拟IPO公司。截至目前,2017年新三板做市公司的换手率之和为21.35%,而去年这一指标高达为36%,一年不如一年。

  有时杨宇恍惚间会产生错觉,以为置身于2013年的新三板,那时候买盘很少,低买不到高卖不出,一年都成交不了。如今,你经常能在新三板你看到类似于这种的盘面。“大家都觉得市场不好,不愿高买。”

  他不喜欢现在的市场,只有热闹才有差价,才有机会。“长线投资三类无解,二级没量也没口袋摸。短线长线都没的搞,暂时回避。”

  陈明看的很开。集邮的票,打回来一个,割一个,即使股价腰斩。投进去600万,如今只剩200多万。“我想过了,就当没有了。反正我是全额计提。”

  如何生存,是每个留下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每次看到新的项目,周平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信息优势和价格优势,我占哪一个?”。“不熟不拿”,几乎成为周平投三板的不二法则。

  这样的投资策略曾帮助周平获利不少。2011年,他开始在新三板投资,四年后赶上牛市,赚了一把大钱。周平周围有个投新三板的小圈子,熟人关系,他总能以较低的价格拿到一些不错的项目。2015年,周平有些股票的成本甚至要比做市商低30%。

  谨慎是个人投资者们的当下普遍态度。现在,周平已经不怎么看新项目了。“拿得越多,雷越多,会影响投资的心态。”

  不久前,新达通(430596.OC)因360借壳暴涨。晚上周平喊了几个投资者开会,讨论这个股票的价值,结论是股价能到3元。而当天收盘,新达通股价仅仅收于1.75元。即使如此,周一开盘,没有人买入。

  某种程度上说,新三板改变了很多人。王洋也终于开始调研公司了。

  过去,他的投资策略是套利,分级、打新、……哪里有套利机会,他都会去。在他看来,套利就是简单的算术题。“我投二级市场就没赚过钱,因为我不懂公司分析,很难为公司定价。”

  2016年,新三板集邮兴起。王洋觉得,这是很硬的套利逻辑。由于之前打新的经历,他对集邮的收益计算非常清楚。

  和大多数集邮党一样,王洋每个拟IPO公司都会买上一点。王洋计算错了一点——集邮的雷太多了,他不得不转为投公司。“仓位重的,我觉得应该去看看。”

  由于不懂财务分析,王洋投公司的方法是调研,前前后后大概有七、八次。有一次,他去秦皇岛的一家企业,老板明确告诉他,公司不想上市,“我宁愿把利润做到零,这样话我还不用交税,去投一些有希望的新技术。”一回来,他把公司股票全卖了。

  如今,尽管大部分资金都在新三板,但王洋仍然觉得比较心安。“我更喜欢新三板这种投资,预期明确,投的公司也还算满意。”但他也不想再开新仓。

  与其他人不同,李阳觉得三板远比主板好做。“三板靠谱,风险小,主板太扯淡了。”

  由于流动性的原因,在没有特殊消息的情况下,大多数新三板公司每天的股价相对稳定,这也为做T提供很好的土壤。选择协议转让、流动性好的股票,低了买,高了卖,每天保持仓位不变,是李阳现在主要的投资策略。

  在李阳看来,这样做最大的风险在于断崖式下跌,但对做T的人来说,他们太熟悉这些股票的价格区间了,“一旦出现异常,我们一定是第一个跑的。”当然,还需要承受T飞的可能。

  最近,李阳开始有了些烦恼。软件党的出现,他做T的收益越来越少。

  他告诉读懂君,专业做T,一年收益能在20%以上。这是无风险收益。软件党的出现,自动化下单,使他们总能买到最低的价格,卖在最高的价格。

  即使如此,人工做T的年化收益依然能有10%左右,但这需要天天盯盘,是个苦活。现在,他有时间就撮一笔,赚点小红包。

  在当下新三板市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市场生存。

  又一家公司董秘拒绝黄勇了。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打董秘电话,希望入股被拒绝了。“好公司根本买不到,定增机会轮不到我,公司也没有转让老股的需求。”

  黄勇做一级出身的。2016年4、5月份,他进入新三板,“当时,新三板真是满地机会,比现在便宜多了。”去年以来,他一直在加仓,仓位大概在80%左右。

  投资新三板,他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收益。买的股票很多都涨了,有几个项目甚至被A股公司并购,最少一个收益也有20%左右。期间,做市指数从1100多点左右,跌至千点之下。

  尽管行情在往下走,但他能看上的公司越来越少。“好公司贵了,差的公司更便宜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调研公司一直是黄勇最感兴趣的事情,他很享受发现问题的感觉。去年,他每个月大概能调研4、5家。如今,每个月只能调研1、2家,新的挂牌公司也没有看得上的。

  新三板的印象也并非全是消极的。“风险充分暴露后,这个市场其实有机会的”,张强说。最近他的调研节奏加快不少,有些时候两天就能跑两家,仅上周他就跑了三家公司。

  风险,仍然是他最担心的东西。有一次,朋友给他推荐一家公司,只是因为市盈率30倍左右,他不愿意再看,连了解也不想了解。“不知道风险在哪里,真的很怕风险。”

  两年的新三板投资经历,让张强对股权投资有了新的理解:穷尽你能够用的所有方式去了解企业。

  “如果说流动性变好,你还会来吗?”,读懂君问陈明。

  “估计不会来了。像是场闹剧,我觉得自己很傻,明明很擅长主板,却跑到三板来浪费精力和钱。”

  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在选择新三板,新三板也在选择投资者。

  对于回不回来,杨宇不纠结。“如果三板流动性好转,我再回来。我们不是大资金,不需要提前埋伏。真热时候一天就可以满仓。”

  有些迷茫的黄勇仍然希望寻找一些别的机会。不久前,黄勇去A股做了一些投资。“亏死,被套住了。”听上去,他很懊恼。“可能我一级市场思维比较重,在一级市场,短期内大部分公司估值不会发生变化,二级可能情绪的东西更多些?”

  他买的股票都是之前调研熟悉的。在他看来,成长性、估值都不错,但还是套住了。“我也没办法判断,A股到底是怎么估值的。”

  说起未来,黄勇希望往早期转,大部分机构都在往后期转,“后期太贵了”。

  “如果没有新的好公司,可能等这些公司逐步撤出新三板,也就不买新的了。”即使在私募市场,作为个人的他也并不好投。

  最近,股转领导又讲话了,离新三板的春天好像又近了…

(原标题:焦虑、迷茫、失望、离开,时代下新三板投资人们的冒险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说20岁的迷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