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找工作怎么找工作?

原标题:去年国内最惨烈高空作业事故有结果了。

近日,国务院严肃处理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

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

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该起事故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暴露出参建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3D动画还原江西丰城电厂74人死亡事故现场

对于本次特别重大事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次施工平台的坍塌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这次事故的两个基本信息:

① 事故发生的时间是早晨740分,正是工人交接班的时间;

并不是冷却塔发生了坍塌,而是在建冷却塔时搭建的一个非常大的施工平台发生了坍塌。发生事故的冷却塔设计总高度165米,今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该冷却塔已经施工完成70多米高。

冷却塔是什么?它主要起哪些作用?

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煜炯介绍:

火电厂冷却塔是利用从下往上流动的空气,去冷却从上往下流动的水,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倒塌的设施跟冷却塔本身没什么关系,它是用于施工的一个平台。

对冷却塔的施工,是一个土建的施工。因为它很高,需要搭一个平台一层一层地上去。这个平台上面要施工,所以要站人,底下有一些通道,上面的平台塌了之后,等于直接把通道压塌了,通道下面有作业人员。

施工平台倒塌是罕见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有火电厂建设,火电发展非常快,凡是火电用水冷却的电厂,都有冷却塔,要建冷却塔必然需要施工的设施和平台,这种平台安全设施标准很高。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建设管理系系主任 方东平:

70人作业本身是很正常的情况,并不是交接班导致伤亡人数增加。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施工装备的失效,导致后来一系列事情。

施工方河北亿能丰城项目部工作人员高士超对媒体说,怀疑事故“可能是混凝土强度没达标造成的”为赶工期,施工方依经验,觉得混凝土已经干了,24日早上,工人们便开始拆除冷却塔外围的木质脚手架。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混凝土并没有像所想的那样干透,于是尚未干透的混凝土开始脱落,最后坍塌。不过,这一说法还有待调查。

事故目击者张师傅回忆,事发时他正在倒塌建筑下面进行浇筑,听见响声跑了出来,没有受伤。另一个高塔施工人员说,听到一阵巨响,现场一阵白烟升空。

国务院调查组查明,冷却塔施工单位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未按要求制定拆模作业管理控制措施,对拆模工序管理失控。事发当日,在7号冷却塔第50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除模板,致使筒壁混凝土失去模板支护,不足以承受上部荷载,造成第50节及以上筒壁混凝土和模架体系连续倾塌坠落。

调查组认定,工程总承包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对施工方案审查不严,对分包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管控,未发现和制止施工单位项目部违规拆模等行为。其上级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有效督促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监理单位上海斯耐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按照规定要求细化监理措施,对拆模工序等风险控制点失管失控,未纠正施工单位违规拆模行为。其上级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对其安全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不力。建设单位江西丰城三期发电厂及其上级公司江西赣能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未按规定组织对工期调整的安全影响进行论证和评估;项目建设组织管理混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所属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违规使用建设单位人员组建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压缩合理工期等问题。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华中监管局履行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职责存在薄弱环节,对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问题失察。丰城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违规同意及批复设立混凝土搅拌站,对违法建设、生产和销售预拌混凝土的行为失察。

国务院责成江西省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针对江西省政府副省长李贻煌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中领导不力,未有效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和省属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问题,依法依纪给予通报。由相关地方和部门对其他47名责任人员依法依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教育。另外司法机关已对31名责任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依法吊销施工单位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对工程总承包、监理等单位和相关人员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生之年,第一视角感受58米直臂高空作业平台升降,会是什么体验?

文章所用图文信息部分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告知。

}

在离地四十多米的驾驶室里当桥吊司机,黄华一干就是11年。

2016年,黄华主动报名,到洋山四期参与工作。新老码头的工作差异,一度令他和同事倍感压力。从前全靠人工一双手,每天工作保持12小时,如今只需要在远程操控塔里启动自动化系统,完成监控。

因为洋山四期是国内首个自动化码头,这套远程操作法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作为自动化码头桥吊的“先行者”,黄华与同事自行钻研与摸索,前后花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规范化的操作方法。

在见证上海港跨江入海到世界第一的十多年里,黄华也从青葱小伙成为了父亲,他的梦想始终在航行。

黄华(左一)带父母参观洋山港。采访对象供图

我在老码头开了11年的桥吊。

跟很多男孩子一样,我从小有一个航海梦。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开船、装货,小时候经常去父亲的小货船上,所以我从来不晕船。

大学学的是船舶驾驶,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在船上实习三副。

“80后”多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出海时间长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希望我的工作离家近一点。正好那时候外高桥开港招人,就有了我和上港的这段缘分,直到如今。

2005年,我到了洋山一期参与筹建工作。

在洋山一期,我的工作是开桥吊,每天的工作是在驾驶室里,这个驾驶室距离地面40米高左右,面积大小四五个平方米。整天弯着腰、前倾,工作时间保持12个小时,手不能离开操控柄。整个装卸过程中,人的精神要高度集中,整个过程都是一个人完成,没有人沟通,没有人商量。其实,12个小时做下来,是相当疲劳的。中途除了吃饭,基本不休息。

工作大致分为两种:一个是大型船舶,我们说干线船舶的装卸;一个是内河支线,小的船舶。装和卸是同时完成的,根据中控发出的指令,让你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重量没算过,以前在老码头,每天平均要吊四五百个集装箱。意味着,每一分多钟就要吊一个(集装箱)。

一开始我吊得很慢,高空四十几米看下去,集装箱像火柴盒那么小,因为有视差,对位置的判断不太准确。但是公司的生产效率必须要保证,所以时常干到一半,会被老师傅换下来,这种滋味不好受。

后来,我就去吊得好的老师傅那儿偷学,勤能补拙。

听说洋山四期要建设成完全自动化的码头时,我起初是不敢相信的。看到自己还年轻,有很多想学的东西,所以主动报名。

2016年,我到洋山四期参与工作,到现在快两年了。

现在看,新老码头的差异非常大。以前我在传统码头,纯粹人工操作,整个过程人的手不能离开。但是现在四期,我们在远程操控塔,面朝大海,不光要有过硬的操控技能,还需要学习自动化相关系统的使用,6个屏幕的监控,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

但这套远程操作法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全中国都没有,因为洋山四期是首创,所以要靠我们自己摸索出来。前后花了8个月的时间。

那时候除非家里有事,不然就待在单位。单位还没有办公大楼,当时在山上搭建了指挥部,房间里面一个大通铺,每天就是早出晚归。那时候人还比较少,像我们这样的桥吊司机,只有10个人。

其实那段时间真的是感同身受的,大家的目标和方向都非常一致,都非常努力,可以说是“苦中作乐”。

桥吊的操作法和设备监控,还有轨道吊,这两个操作方式完全不一样,当时我们一起研究这么多机器,10个人分机种、分方式,各自研究各自的项目。没想到压力会有那么大,什么都没有,机器单单就是一个机器,系统还没有集成,操作法也没有规范的版本,一下子觉得信息量很大。

2016年到2017年,我们时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从早上七点练习到晚上一两点,周一到周五每天如此。

发现问题就找设备厂方来修改,到最终形成规范的操作法,应该找了厂方几千次,每天要找好几次,可以说是大家来“找茬”。

目前我们桥吊司机有63个。现在码头已形成13台桥吊、70台轨道吊的生产规模,根据规划,洋山四期最终将配置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

除了规模上的变化,吞吐量的变化也惊人。前不久(2018年7月18日),洋山四期昼夜集装箱吞吐量首破万箱,桥吊昼夜单机平均产量突破900标准箱,实现昼夜吞吐量和单机产量的双突破。

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准箱。这个数字,是我刚来洋山港想都不敢想的。

2005年我过来的时候,小洋山岛还是一个小渔村,还有渔民住在这里。时间过得很快,我和同事见证了洋山港的发展,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船舶往来,以前突突冒黑烟,现在船只都在大型化,原来集装箱船最多13个(箱)宽,现在20几个宽。我经常会带新人去老码头的驾驶室走走,让他们感受高空的感觉。

伴随着洋山港慢慢走过来,我感觉很自豪。责任心一定要加强,这是我始终坚持的。

这些年,洋山港也见证了我个人的变化。

我老家在崇明岛,父母都是种地为生。2007年,我将自己的小家安在了浦东川沙。2008年,孩子出生。

每每回到老家,崇明的变化非常大。小时候,家旁边就是河,环境很好,一放暑假,就和伙伴们跑到河里捞鱼摸虾,这是属于我们的童趣。

到了高中,环境开始变差,如今,老家的环境又重新变好了,现在有污染的企业都搬走了。并且,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有了环保的意识,以前家里的冬瓜烂了,可能是往河里、地里一扔,现在整个村里,我再回去,很多老人都知道了垃圾分类。家乡正在朝一个美好的生态岛发展。

作者:澎湃新闻 何颖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空作业找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