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带领留守家庭妇女手工活做手工活有补贴吗?

祝全市妇女姐妹“三八”节快乐!

“三八”节期间,市妇联抓住宣传妇女工作的契机,加强与市新闻传媒中心、市广播电视台的沟通和合作,大力宣传我市优秀妇女集体和优秀妇女典型,展示我市巾帼风采。

下涯镇妇联:服务大局 服务妇女 服务基层

下涯镇妇联在近一年半的工作中紧贴治水拆违,注重宣传发动和骨干引导,将妇女同志引导到中心工作中来,在服务发展中发挥镇村妇联的作用。在市委、市政府布置相关工作后,以汪晓娟为领头雁的下涯镇妇联第一时间拟定并发出《倡议书》和《致姐妹们的一封信》,宣传这两项工作。镇妇联又组织春秋村的文体队,自编自演“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节目,在人口比较集聚的集镇和村委会,通过文化走亲的形式巡回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治水拆违,取得较好效果,并被我市其他乡镇引用。

在宣传发动的同时,下涯镇妇联还着力抓好巾帼志愿者和巾帼调解队两支队伍,发挥骨干引导作用。治水初期,镇妇联组织了巾帼志愿者“五水共治”活动,号召每个村的巾帼志愿者,拿起扫把和垃圾袋,清理村里的垃圾死角,清理河道,带动村里其他群众;组织金洲村、春秋村开展“植绿护绿”和“送绿进庭院”活动,倡导环保护绿,保护环境。在境内大洲溪的水质由原来的劣五类水变为三类水后,下涯镇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鱼苗放养”活动,号召群众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在农村“三改一拆”出现阻挠时,下涯镇妇联发挥镇、村两级巾帼调解队的作用,加强上下联系,第一时间上前,协助确保施工。

下涯镇妇联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百姓收入,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妇女方面发挥镇村妇联作用。下涯是我市草莓种植大镇,目前在外种草莓的有1700多户,留守儿童217名。为此,下涯镇妇联在留守儿童较集中的5个村组建了留守儿童俱乐部,还建立了由退休镇干部、在职教师、大学生村官等17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长期做好服务工作。截至2014年10月,各儿童俱乐部举办了少儿艺术剪纸、少儿舞蹈等兴趣爱好类课程,开展了“我爱家乡,五水共治”清理河道、“爷爷奶奶看我的”端午节敬老院献爱心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留守儿童亲子运动会和“打拼在他乡,我给妈妈写封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也让广大莓农安心地在外地创业。

在2014年畜禽养殖治理期间,下涯镇有200余户养殖户被关停。经了解,这些养殖户和在家的妇女同志,一般都在50岁以上,而且没有出门打过工,家中有小孩老人要照顾,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为此,下涯镇妇联将情况形成汇报材料上报给市委、市政府,推动了来料加工扶持政策的出台。在政策激励引导下,下涯镇当年新增来料加工经纪人7人,新增从事来料加工人员100余名。镇妇联会同农办,举办了铁皮石斛、蓝莓、三叶青、草莓的种植培训,引导妇女转型到高效益种植业上来。下涯镇铁皮石斛、蓝莓和三叶青的大型种植基地,共吸收200余名妇女同志就业。

下涯镇妇联还十分重视抓好妇女干部的自身建设,通过抓培训、开例会、学先进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农村基层妇联的服务能力。镇妇联给村妇代会主任开办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简单的word和excel操作技能。没想到村妇代会主任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学会了简单的基本操作,还学会了用QQ传表格资料,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送到镇里来。此外,镇妇联每月要开一次例会,例会上学习的主题由各村妇代会主任自己选自己讲,几次下来效果比较好。为推动“美丽庭院”工作,镇妇联还带领各村妇代会主任去桐庐实地考察学习。

王钦钦:华丽转身,用传媒人的眼光做企业

王钦钦是从传媒学院毕业的记者,因为家庭需要,她放弃了记者的职业,接过父辈的企业,开始了创业之路。她用传媒人的眼光做企业,创新开拓发展。

当年王钦钦当记者时,做过一档《品牌浙江》栏目,采访了许多企业家,后来和我市有名的杭州胜奇纺塑有限公司老总王胜奇的儿子相识结婚,成了家族企业的创二代,担任总经理。一位优秀的记者,必须有敏锐独特的眼光,善于发现,善于与人交流,揭示事物本质。王钦钦将记者的素质运用到办企业中,她认为,企业离不开员工的付出,企业主要关心员工,善于和他们沟通。

王钦钦说:“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采用平等的方式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员工最需要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从中更好地解决问题,让员工更有效也更有信心在我们企业,为企业效力,为企业付出。”有一次,她发现一位业务员上个月的业绩明显下降,她马上和他以朋友的身份聊天沟通,了解到他是家庭矛盾引起心情不好。通过沟通,这位业务员解开了疙瘩,轻装上阵,业绩上去了。

王钦钦深知,好的记者不仅是一问一答,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达成共识,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事物发展。她是2009年接过父辈企业的,5年下来,在父辈的培养下,她学到了许多,也改变了很多。

她说父辈把家业创下来,必定有它的道理在,她觉得,好的东西必须传承下去,包括现有的家族企业的项目和好的资源,不好的东西要坚决摈弃掉,比如不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她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公司的团队精神,这是她最大的一个创新点,团队建设好了,企业就有生命力,所以她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第二个创新点是企业文化建设,但她认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创新上。

王钦钦每年都要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和开展户外拓展活动,而且从今年起,在企业工作满三年就能免费体检一次,企业有党、团组织和工会,通过这三个组织为员工提供丰富的活动,增进员工的情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依靠产品创新促进转型发展,设计了印有球队名字的宠物衣服,卡通形象的野餐垫,各式抱枕等产品,今年通过多年研发,企业又上了一条新生产线,原料进去,产品出来,直接出口,实现了机器换人,增加了效益。王钦钦凭借记者特有的敏锐眼光,投资已涉及旅游、广告和金融等方面。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王钦钦不忘回馈社会,每年去福利院看望老人,走访困难家庭,爱心助学。

孝敬公婆、照顾女儿、乐于奉献的潘巧仙

在莲花镇戴家村洋溪岭麻车坞有一位妇女榜样,她叫潘巧仙,家里一共6口人,却已是四代同堂。

她孝敬公婆,友爱家人。与丈夫结婚48年来,夫妻和睦,从无口角。潘巧仙对公婆敬如父母,对丈夫的弟妹亲如兄妹。婆婆患病期间,端茶送水,变着花样做婆婆喜爱的饭菜,调理婆婆身体,陪老人聊天散心,锻炼身体,晚上陪婆婆一起睡。经过细心照料,婆婆身体有了很好的恢复,使婆婆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她甘心付出,母爱胜天。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不会计较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女儿现年47岁,出嫁多年,2010年因患脑瘤住院开刀,生活不能自理。在心疼女儿的同时,潘巧仙又挑起了照顾女儿的重担,直接从杭州将女儿接回家悉心陪护照料女儿,使女儿身体有了很好的恢复。然而,女儿去年脑瘤复发,她在无人之处流眼泪,却仍然坚强地挑起一家的重担。

她和睦邻里,乐于奉献。潘巧仙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乐与助人。与邻居和睦相处,常怀爱心,邻居有困难积极帮助解决,谁家的红白事都会去热心帮助,主动调解四邻矛盾,使街坊邻居关系融洽,和谐共处。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潘巧仙肩负着家庭的重担,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她处理家庭关系协调有序,与邻里相处和睦友善,不愧为贤妻良母,敬老爱幼,团结四邻的楷模。

寿昌河南里村来料加工经纪人翁小玲

翁小玲来料加工点成立于2013年6月,面积为90平方米,主要加工电容笔之类的电子附件,因其工价高、占地小广受农村留守妇女欢迎。目前已有500多名妇女在翁小玲处领取手工活,不仅有寿昌镇上的、周边农村的,还有部分其他乡镇的留守妇女看中该类手工活的性价比,特地跑到翁小零的来料加工点来领取手工活,并分发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做。

2104年,翁小玲在原有的加工项目基础上,增加了手机自拍架加工项目,吸收的员工达到了300多人,现每月能发放加工费13万元左右。

翁小玲自己做过十年的来料加工,所以常常站在员工的角度想问题,替员工图便利。她把加工电容笔分成打结、勾线、敲笔杆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比较简单,易操作。因此,翁晓玲的来料加工基地吸收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和农村空闲的妇女。她还适当照顾腿脚不方便的老年妇女,有时自己上门去收货,好让她们有点收入补贴家用。一位跟着翁晓玲做来料加工的中年妇女说,在她这儿做来料加工不存在赶货的情况,月初发工资,从不拖欠。面对年纪大点的老人,她就直接给现金,免得老人家去银行。

在安徽、江西,也有像翁小玲一样做电容笔来料加工的,由于其他地方的加工点把三道工序都集中起来让一个人完成,没有实现分工,因此效率偏低,而且成品质量上存在问题。桐庐厂家决定把业务都放到翁小玲的来料加工基地,这使得翁小玲的来料加工基地发展迅速。

在新的一年里,翁小玲已经明显感觉到现有的地方不够用了。于是,她计划增加200平方米作为新的加工点。她说等房子大了,就可以实现流水线作业,然后再把加工的产品多样化,这样做的人也会多一些。(见习记者 何彦峰)

}

  在山东省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皓敏缝纫加工厂车间里,30多名库区村的妇女正在为临沂批发市场赶制一批文具袋。“来料加工让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一天收入在80块左右,补贴家用足够了,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做饭,上哪儿找这样的好活啊。”李艳秋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从去年开始,常年生活在云蒙湖水库边的她不用再因为外出打工而发愁了。

  位于沂蒙老区的蒙阴县是工业相对落后的山区县,这里有65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和40个库区村,共12589个贫困户、26384名贫困人口,妇女占比近半。

  “解决好农村妇女脱贫问题,就是成功了一半。”蒙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广宝说。

  由于贫困户分布以山区为主,又有水库居民,这个县采取了灵活的来料加工发展模式,在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郊或村镇,引进小微企业创办来料加工厂,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

  蒙阴县欧尚玩具加工厂是返乡创业青年刘端存创办的加工企业,在周围5个村设立了加工点。“仅我们一家来料加工厂就带动6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月工资约2000元。”刘端存说。

  53岁的常路镇常路村村民刘宗英就在这家加工厂打工。“每天我可以缝制500多个小熊玩具,拿计件工资,每月有一两千的工钱,生活就可以保底了。”

  44岁的张学莲家在常路镇北围子村,家中有10亩田种植小麦,农活不忙时她就来玩具厂车间做工,较为灵活的打工方式让她有了补贴家用的副业。

  常路镇宣传委员薛新玉表示,很多登记在册的农村贫困户以前毫无收入。而来料加工这种比较轻松的工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又能解决吃饭问题。

  来料加工产业不仅促进沂蒙老区精准脱贫,还改善了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在常路镇西三庄村,81岁的杨怀荣正在自家小院里与78岁的罗纪兰边闲聊边制作玩具小熊。老年人虽然手慢,一天加工200个玩具熊也可以挣到近20元的生活费。

  蒙阴县妇联主席赵圣华介绍,蒙阴县引导贫困妇女根据各村实际,宜编则编、宜织则织,探索建立了“公司+协会+基地+妇女”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订单、加工车间、加工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这是双赢的局面”。(记者王阳)据新华社济南5月16日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妇女手工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