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定理悖论什么意思

哇,简直不敢相信知乎小透明能得到两千赞,谢谢各位老爷点赞!也祝各位老爷新年快乐!(文末有答主自己的观点,如有疑问可怼之。)&br&&br&评论区里批评的声音很多,原回答言辞的确过于激烈,不过不打算再修改,我想就让那个答案留在知乎吧,为我那些过于激烈的言辞也给 &a data-hash=&ac2b10ea3a99684dae5bbf8bf18fb4f3& href=&//www.zhihu.com/people/ac2b10ea3a99684dae5bbf8bf18fb4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ac2b10ea3a99684dae5bbf8bf18fb4f3&&@月塔守护者&/a& 说句对不起,以后不再会轻易diss他人。&br&&br&手动分割线——————————————&br&没想到自己也能搞个大新闻,从来没上过50赞的孩子简直受宠若惊,也多谢评论区的各位指出的错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凌晨,行文仓促,言辞激烈,各位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不喜欢,就当图一乐呵。&br&&br&其实一开始本来没想怼他,我的评论被删掉了,气不过来就来怼了一波。&br&&br&原答案分割线————————————————&br&&br&实名反对 &a data-hash=&ac2b10ea3a99684dae5bbf8bf18fb4f3& href=&//www.zhihu.com/people/ac2b10ea3a99684dae5bbf8bf18fb4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ac2b10ea3a99684dae5bbf8bf18fb4f3&&@月塔守护者&/a& 的答案。&br&&br&我们先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14df32f8456cde5c55f8b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14df32f8456cde5c55f8b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863edc8cf58cec2c4211_b.jpg& data-rawwidth=&715& data-rawheight=&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863edc8cf58cec2c4211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bc359daa5a1a55026cbd20_b.jpg& data-rawwidth=&713&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bc359daa5a1a55026cbd20_r.jpg&&&/figure&&br&看完这个回答,请记得如果真的要搞学术,要先学会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br&&br&我只挑几个简单的说一下。&br&&br&第一,他认为宫女可以替代太监,太监没有被宫女取代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监军和搞特务活动。&br&&br&首先你要知道古中国在没有现代机器的帮助下,许多今天看似简单的劳动在当时是十分繁重的,而女性由于身体素质决定女性在体力劳动方面的能力不如男性,更多的体力活无法依靠女性来单独完成。仅此一点,宫女就绝不可能能够完全替代太监的职责。&br&&br&至于监军,监军一职始设于汉武帝时期,最初由正常男性所担任,至唐玄宗时期才开始改为太监监军,太监监军的时间和太监制度的产生时间相去甚远。太监监军并不是太监最初的工作内容。&br&&br&&br&至于特务,他想表达的无非是东厂,其实明朝更早之前还有一个特务部门叫锦衣卫,全部由正常男性司职,而东厂则是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其存在时长不过有明一代,出现时间也仅仅是几百年前而已。他并没有搞清楚基本的逻辑顺序,比如说,你去一家公司应聘打字员,后来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当上了总经理,能够管方方面面的事,有一天,别人问你公司为什么会选你做打字员,你回答:“因为我会做总经理。”&br&&br&如果我们按照他的思路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在唐玄宗之前的古中国,宫女可以完全替代太监的存在,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太监的产生呢??????????&br&&br&第二,不需要避免淫乱,因为西方日本和先秦时代都没有宦官制度,不需要依靠宦官制度来防止淫乱。&br&&br&这个论据并不严谨,首先宦官制度并非中国专利。据考,宦官具有很强的世界普遍性。距今三四千年前,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印度王国,都曾出现过宦官这一特殊群体。&br&&br&在欧洲古希腊时代,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名著《历史》一书中,就记载了当时王宫宦官的一些情况。希罗多德还指出,当时希腊的宦官,来源于西亚的波斯帝国。那时的波斯人认为,被阉割后的宦官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赖。早在公元前6世纪,著名的波斯王大流士,就曾向巴比伦和亚述地区索要阉割男童,仅一批就达500名之多。而且,当时在希腊亦出现了专门贩卖幼儿的商人。他们四处诱拐未成年儿童,把他们阉割后,再转手贩卖给王宫,以牟取暴利。也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贸易了。&br&&br&稍后的古罗马帝国,宦官在王宫就更加常见了。翻阅史籍,我们不难发现,在克劳帝乌斯、尼禄、维特利乌斯当政时,宫廷中都有大批的宦官当差。著名的暴君尼禄甚至还宣布和宠信的太监斯普里斯结婚,同时任命宦官彼拉哥主持特务组织监视权贵和百姓。后来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宫廷中,也有一批宦官先后被委以重任。&br&&br&东罗马帝国时代,宦官更是罗马皇帝不可缺少的政治助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魏特夫先生在其代表作《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指出:“太监掌权在4世纪的拜占庭已经充分形成一种制度。”在东罗马帝国时代,太监占有了大部分部门的职权。在当时的十八等官制中,他们可以担任八级官职,被称作是“皇帝可信任的阶层”,可以充当指挥疆场作战的高级将领。东罗马历史上的名将纳西斯、所罗门,都是宦官出身。而宦官尤斯塔修斯·西米尼努斯和尼西塔斯,也成为名噪一时的海军统帅。宦官还被东罗马皇帝任命为政治军事改革的主事人,宦官出身的主计官尼西福罗斯就是东罗马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最令人称奇的是,在东罗马帝国,有不少宦官还当上了宗教首领。历史学家伦西曼曾考证过,那时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大部分大主教都是宦官”。东罗马帝国的宦官擅权,使得皇帝也成为了宦官们的掌中之物。所以,著名的史学家阿米尼努斯讥讽说,公元4世纪的东罗马君士坦丁乌斯二世“大部分权力”都归宦官尤塞比乌斯“掌握”,皇帝成为傀儡,而东罗马也变成了“太监的天堂”。&br&&br&非洲的宦官也有悠久的历史。&br&日本学者三田村太助在《宦官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在古代埃及,经常有寺庙僧侣们将用低价买来的6岁至10岁的男性小奴隶,用当地的医术阉割,然后用昂贵的高价卖到王宫和贵族府第,以此营生。魏特夫先生从《埃及语字典》等所引用的金字塔文件中,推断可能最早在公元前1500年时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埃及就有阉割的人。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尼罗河流域的宦官现象可能长期延续下来。&br&&br&在古老的亚洲,西亚和阿拉伯世界曾经是宦官现象流行的地区,所以魏特夫曾将“中国和近东”,并列为政治宦官猖獗的两大区域。《东方专制主义》一书曾推测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里所提到的称为“季塞奎姆”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宦官。如果这个推测得到证实的话,那么西亚最早的宦官应当出现在公元前12至15世纪之间。&br&到阿拉伯帝国兴盛时期,西亚、近东的宦官群体更是成为政治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活跃一时。美国学者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到,到8世纪初时,阿拉伯帝国的宦官制度,随同闺房制度一起完善起来。“第一批宦官,大多数是希腊人,而且阿拉伯人是仿效拜占庭人的宦官制度的。”闺房制度相当于中国的后妃制度,阿拉伯后宫佳丽之多,我们从寓言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可以略窥一斑。希提同时推断出,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极盛时代(公元750~847年),首都巴格达王城的三分之一供皇宫内的内眷、太监和特等官吏使用。另外,据有关的史书介绍说,当时的白人太监,称为塞拉里克(Selamlik)。还有大约600~800名黑人太监,掌管着后宫后妃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丧失了性功能,得以和嫔妃们接触。&br&在古代土耳其和古印度,宦官专政也曾盛极一时。有关历史记载表明,土耳其苏丹曾任命白人太监为宫廷学校的校长,专门用来训练国家文武官员,白人太监甚至被任命负责保卫苏丹私人宝库的最高官员,将教育、人事和财政大权全交给宦官。&br&&br&在古印度王国,宦官称为“霍查”。那时南亚次大陆上小国林立,每一国国君都妻妾成群,役使了大量太监在王宫劳作。据说,有的小国宫廷宦官达到两万人之多。从玄奘西行记载中就能大致体察到这一现象。&br&&br&其次西方人之所以不像中国一样不普遍使用太监的原因拿罗马帝国来说,皇帝的继承者不是总讲血缘的,太监之类就不需要了。而中世纪和近现代的欧洲国家情况类似。她们并不反对兄终弟及之类的王位传递方式。既然不一定要直系血脉,远亲之类又不缺,情夫之类的事情也很流行。这种情况下使用太监,纯粹是脱了裤子放屁。&br&&br&扯远点说,欧洲中世纪之后皇室通婚很多,夫妻双方都有背景,所以女皇之类经常有。而太监纯粹就是男方长期强势、女方弱势时才能持续的传统。套用到欧洲的话男方愿意,女方可未必。&br&&br&而且西方国家的国王当年都没有对国家的绝对控制权,搞太监这种妄图集权的标志,各地贵族应该是第一个出头反对的。等到欧洲国家的国王牛气起来的时候,当地却开始发展资本主义了。封建社会的东西自然也没市场。&br&&br&中西方的集权程度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常识,这是常识,这是常识,不要用古西方的社会情况来定调古中国的情况。&br&&br&最后他几千字的锦绣文章写的洋洋洒洒,看似很有道理,很令人信服,却竟然连先秦时代没有宦官制度这种最基本的反常识的错误都会犯,并且能够得到几百赞,可想而知,知乎用户的平均水平已经降到了一个很低的点位了。&br&&br&第三,宦官的存在是为了加强皇权。&br&这个答主的逻辑顺序存在问题。众所周知,之所以设立宦官制度,是为了处理好宫廷内的日常生活安排,服侍和照料皇室的生活起居。有了这个大前提,下面的问题就好解释的多了。&br&&br&宦官后来之所以走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兴,的确是帝王为了加强皇权的结果,但不管后来宦官被皇帝所赋予和期许的任何职责都不是宦官这个工种最初的职责。就好比人进化出了双手用以使用工具,而现代人却用双手玩手机,敲键盘,你就能说人之所以进化出双手是为了玩手机敲键盘么?&br&&br&第四,他认为皇帝不在意被戴绿帽子。&br&&br&能扯出儿子杀老子,老子杀儿子来解释皇帝不介意被戴绿帽子,我只能怀疑这个答主是个外国人。&br&&br&中国和西方不同,因为中国的皇权至高无上,无法超越,独一无二,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来源于权力分配模式的不科学。&br&无论是即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还是懿旨确立制都无法完美解决权力分配的问题,老子杀儿子儿子杀老子也只能算是属于争夺皇权归属权的问题,而他却神奇的扯到了皇帝不在意血统继承的问题上,有点神奇。对于任何一个封建帝王来说,从来都是巩固皇权第一,传承皇权第二,这也丝毫不难理解。&br&&br&中国和西方不同,无论是任何阶层的人都讲究传承有序,家族兴旺,尤其是皇家,后宫佳丽三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皇帝的性欲,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为皇帝绵延更多子嗣,关于继承权问题,中国人还为此设立了独一无二的宗法制度,规范了关于继承权的种种问题。在宗法制下的中国,普通人家的养子尚无资格继承家业,更遑论让隔壁老王生的孩子来继承家业。普通人家尚且如此,何况皇族??这些皇帝都是司马衷么?&br&&br&梦想千世万世的秦始皇,他难道会愿意秦万世是隔壁老王生的么?答主应该去重新温习一下初中历史。&br&&br&恕我直言,谅我话糙,大晚上的一打开知乎就看到这种反基本常识的高票回答赫然出现在我的手机屏幕上,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进了贴吧。&br&&br&由衷希望以后的知乎能够少一点这种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的回答,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甄别这些东西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也同时希望知乎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氛围,成为我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乐园。&br&——————————————————————分割线————————————&br&&br&应评论区各位要求,我说一下自己的观点:&br&&br&首先, 宦官制度的出现的前提,必须是在私有制、阶级社会之中,而且是相当于“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地区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君主专政时代。在中国,人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宦官在中国就已经出现。史书所说:“自书契以来, 不无阍寺。”这里的阍指宫门, 阍寺就是指看守宫门的阉宦奴隶。
&br&其次, 宦官现象出现在男性中心家天下的社会。按男系确立血统和父系的继承权,在这样的社会中,男子“家长”成为政治的权威,掌管着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众多女性成为男性主人泄欲的工具,使得宦官这一群体的出现成为必然。&br&&br&所以说,归根结底,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是宦官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br&&br&在夏时,就当时的婚姻制度而言,群婚制与对偶婚制等婚姻形态已被废除,比较稳定的
一夫一妻制已成为最基本的婚姻形态,人们的家庭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大的变革。
从西周的分封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血统出生的重视。而在更早的商朝,对王是不是高贵的母亲所生已有记载。作为统治者的贵族阶层对于血统更加重视。这时从事这种特殊服务的受过阉割的奴隶应运而生。&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ce4d933d7caa755d9e5a40b_b.jpg& data-rawwidth=&654& data-rawheight=&6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ce4d933d7caa755d9e5a40b_r.jpg&&&/figure&
哇,简直不敢相信知乎小透明能得到两千赞,谢谢各位老爷点赞!也祝各位老爷新年快乐!(文末有答主自己的观点,如有疑问可怼之。) 评论区里批评的声音很多,原回答言辞的确过于激烈,不过不打算再修改,我想就让那个答案留在知乎吧,为我那些过于激烈的言…
&p&挖个坟。&/p&&p&&br&&/p&&p&所谓的“托克维尔悖论”指托克维尔在书中表达的两个观点,一是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见书第16章),二是革命没有发生在还保留中世纪苛政的其他欧洲国家,而是发生在已经减轻了苛政的法国(见书第17章)。然而,托克维尔本人是并没有提出过这个悖论的。有文献认为[1],托克维尔写这本书并无意构建“托克维尔悖论”,这个观点只是希望引导读者去探寻大革命发生的真正原因:旧制度政府取消政治自由的行政集权政策。&/p&&p&&br&&/p&&p&我以“Tocqueville”和“Paradox”作为关键词在谷歌学术、ISI Web of Knowledge和JSTOR等多个学术文章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却发现只有一篇外文文献中提到了Tocqueville Paradox[2],可惜没有找到任何下载的途径,不能看作者所指具体是什么。若用谷歌搜索这两个关键词,所得结果也非常有限,并且出现了多种解读,例如有的指的是“我们越自由就越寻求安全”[3];有的指的是“极权主义潜伏在民主的阴影之中”[4]。&/p&&p&&br&&/p&&p&在中文网络这边,有以下几个线索:&/p&&ul&&li&最早能搜索到的是2004年6月在安徽发展研究网上刊登的一篇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写的《论美国的民主》“序言”导读,其中说道:“所以,民主革命的发展是必然的,不同的国家会选择不同的道路。有些国家没有进行暴烈的革命,却成功地实现了民主;有些国家进行了暴烈的革命,民主的果实却迟迟没有成熟。这一民主革命的悖论,&u&我们不妨称之为‘托克维尔悖论&/u&’[5]”,在这里,毛寿龙所描述的托克维尔悖论也不是网民所理解的意思。&/li&&li&赵磊在2012年发表的《政治与经济:中国改革的可能走向》[6]中写到:“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他提出了‘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到来’这个著名的疑问——&u&笔者把这个疑问称为‘托克维尔悖论&/u&’”。赵磊在此处似乎要表达这个词汇是他原创的。&/li&&li&亦忱在博客[7]中引用裴敏欣观点时提到托克维尔悖论。我去找来了Minxin Pei的这本书,《From Reform to Revolution: the Demise of Communism i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而他本人在书中并没有提出这一观点的来源。他只是说:&u&“历史提供了大量由改革引发的革命的案例。法国政治社会学家阿列克谢·托克维尔是第一个发现这个悖论的人之一&/u&”(“History has offered numerous cases of revolutions triggered by reforms. The French political sociologist Alexis de Tocqueville was among the first to identify this paradox.”)[8],随后便以“托克维尔悖论”(Tocqueville Paradox)简称之。&br&&/li&&li&财新网刊登的普拉纳布·巴丹的一篇文章《透过政治经济的棱镜展望中印的未来》[9]中提到托克维尔悖论,“卡维拉吉(Kaviraj,1995)&u&将他描述为一个奇怪的托克维尔悖论&/u&:‘民主政府在1947年以后的早期阶段运转顺畅,是因为它并不处在一个民主社会中;然而,随着民主社会逐步孕育出来,对政治平等的诉求逐渐高涨,反而使民主政府的运转更加困难。’”我也找来了这篇文章所在的书[10],查到Kaviraj 1995年的文章《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11],在Springer上有全文下载,可惜我校没有买到版权,只得作罢。只是,这一段话要表达的意思,也和国内流行的“托克维尔悖论”有一定的区别。&/li&&/ul&&p&&br&&/p&&p&根据以上情况,依然无法判断所谓“托克维尔悖论”的最早来源,但是这却成为了网民甚至学界许多人的共识。个人认为,在未指出其来源时,以此作为某种规律来进行应用和分析是不恰当的。&/p&&p&&br&&/p&&p&若有哪位有《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恳请借阅。若有哪位知道这个说法的最初来源,亦求告知。先行谢过。&/p&&p&&br&&/p&&p&注释:&/p&&p&[1] 高毅:“托克维尔悖论”评析,《世界历史》,2013年第5期。&/p&&p&[2] PITHOD, A: Social-Mobility and Dissatisfaction - Empirical-Study on the Tocqueville Parado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Page 325, JUN-AUG 1992.&/p&&p&[3] Roskam, John: Alexis de Tocqueville identified a paradox. The greater freedom we have, the more security we seek,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R Sep2008, Vol. 60 Issue 4, p3, September 2008.&/p&&p&[4] ‘The Paradox of Democracy’,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ipe.org/blog//the-paradox-of-democracy/%23.Vzkxndr7Gr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ipe.org/b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1/the-paradox-of-democracy/#.Vzkxndr7Grc&/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p&&p&[5] 毛寿龙:名著导读之一 《论美国的民主》“序言”导读,安徽发展研究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ss.gov.cn/News_wenzhang.asp%3FArticleID%3D9908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dss.gov.cn/News_wenzhan&/span&&span class=&invisible&&g.asp?ArticleID=9908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日。&/p&&p&[6] 赵磊:政治与经济:中国改革的可能走向,共识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21ccom.net/articles/zgyj/xzmj/article_5.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21ccom.net/articles/zgy&/span&&span class=&invisible&&j/xzmj/article_5.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日。&/p&&p&[7] “漫议中国危机的化解之道——从刘亚洲的干政言论说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ifeng.com/article/.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ifeng.com/artic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日。&/p&&p&[8] Minxin Pei: From Reform to Revolution: the Demise of Communism i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printing, 1998, page 45.&/p&&p&[9] “透过政治经济的棱镜展望中印的未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agazine.caixin.com//_all.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agazine.caixin.com/201&/span&&span class=&invisible&&2-10-17/_all.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日。&/p&&p&[10] 普拉纳布·巴丹:觉醒的泥足巨人:中印经济崛起评估,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p&&p&[11] Kaviraj, S. 1995.&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 In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ed. A. K. Bagchi.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p&
挖个坟。 所谓的“托克维尔悖论”指托克维尔在书中表达的两个观点,一是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见书第16章),二是革命没有发生在还保留中世纪苛政的其他欧洲国家,而是发生在已经减轻了苛政的法国(见书第17章)。然而,托克维尔本人是并没有提出过…
&p&我觉得这个问题拜占庭学界的大部分学者都不敢答,也没兴趣答。不敢答是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大量的归纳和综合,很难做到每一步推理都论从史出,言之有据,容易为人诟病;同时它还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需要花大精力去了解。而没兴趣答是因为这个问题所预设的一些概念本身存在争议。若预设被否定,所做的便是无用功;加上在已知帝国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谈原因,很难避免被这一已知条件所绑架。如何科学分析这类问题在史学和社会学界仍处于讨论之中。这些不确定性都影响了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学界愿意趟这摊浑水的一般是具有一定地位的学者,不是为了科普,就是希望推动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例如讨论世界范围内帝国得以维系都有哪些共同的原因。我只转发其中的一个答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p&&p&现任国际拜占庭学会(AIEB)主席John Haldon教授早年的研究方向是拜占庭制度史、军事史,后来延伸至社会文化史、环境史。他在2016年出版的专著&i&The Empire That Would Not Die: The Paradox of Eastern Roman Survival, 640-740&/i&讨论的就是题主的这个问题,不过集中考察的是阿拉伯人扩张时期。后来在2017年3月份伯明翰大学的英国拜占庭研究促进会(SPBS)春季研讨会上又做了题为&i&A 'global' empire: The structures of East Roman longevity&/i&的报告,大体基于16年的专著,但是没有限定时期,可以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以下是依据报告内容结合专著(我只浏览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总结出来的,很可能会有遗漏和不准确的地方。&/p&&p&首先是题主问题相关的几个概念:&/p&&p&&b&“帝国”&/b&&/p&&p&在拜占庭廷时期并没有我们现今所认为的帝国的概念,而是使用诸如Βασιλε?α,πολιτε?α,α?τοκρατορ?α等词。所以Haldon教授对帝国的定义仅是象征意义的,即一个文化群体对附属群体的统治;而这些附属群体,至少在征服和同化的语境下,一般来自不同的民族、宗教、语言和文化背景。依据这一定义,他认为拜占庭是帝国。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学者反对用帝国来描述七世纪之后的东罗马政体,认为此时文化和语言都已经具备了高度的同质性(Kaldellis 2012, 2009)同时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国家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更像城邦而非帝国(Magdalino 2007)。&/p&&p&&b&“存在1000年之久”&/b&&/p&&p&Haldon教授认同拜占庭帝国&存在1000年之久&的论断,他对此的定义是在这段时期内帝国统治者不间断地继承,制度和社会文化保有延续性,同时领土范围也具备连贯性。具体时间上,他表述比较模糊,但是他引用了Cyril Mango(2002)的观点,也就是说根据对1204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所带来影响的不同理解,可以认为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九个世纪或是十一个世纪。&/p&&p&&b&“衰亡”(failure/collapse)&/b&&/p&&p&谈存在就必须要理解什么是衰亡。Haldon教授认为现今学界所谈论的国家或社会的衰亡更多的是指它们转型的过程(关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参考李隆国对罗马帝国衰亡/转型讨论的梳理,《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晚期罗马史范式的转变》)。用“衰亡”来表述通常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分析。&/p&&p&&b&国家为什么会衰亡?几个理论来源(无关紧要,可跳过)&/b&&/p&&p&Haldon教授对衰亡原因的理解受以下几个理论的启发:&/p&&p&1.
根据政治学的观点,衰亡是社会/经济/政治系统“故障”(malfunction)的结果。它可能是系统逐渐复杂化增加了失衡的可能性:一旦其中一环断裂就会造成整个系统奔溃的连锁反应,例如商贸和国际政治体系。Haldon教授认为这一解释可以借鉴但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复杂化也可能意味着更强的灵活性和韧性(resilience)。&/p&&p&2. 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就历史研究而言,这一理论强调因果关系是复杂而有很大随机性的,一个原因并不一定会导向一个特定的结果。Haldon教授借用这个理论是为了强调对因果联系的解读需要置于相应的社会文化和物质环境下。例如,拜占庭帝国政府在大量给予地方精英免税特权及丰厚的薪资时,并不一定会因为增加了财政负担而加速其崩溃,相反,通过这一方式,它拉拢了潜在的地方分裂势力,保证了他们的忠诚,对于维系帝国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3. 史前史和史前考古学研究中的韧性理论(resilience theory)。Haldon教授借用这个理论是为了说明拜占庭帝国在危机中维持生存的关键应是其韧性和适应能力。通过解读这种韧性和适应能力如何在拜占庭国家和社会中得以实现,才能理解拜占庭帝国存在千年之久的原因。&/p&&p&4. 现有国家衰亡解释模型之间的共性因素,例如越发冗杂的管理和功能性需求、人口变化、分裂割据势力对资源的争夺、战争的影响等等。但这些因素对特定国家或社会所带来实际影响的大小,与他们的灵活性或韧性直接相关,需要具体分析。&/p&&p&&b&以下是Haldon教授对“拜占庭帝国存在1000年之久”的解释(只是结论,具体例证大家可以结合专著进行理解):&/b&&/p&&ol&&li&政治和文化观念的长期团结。 具体来说,通过末世论(eschatology)来理解帝国及其统治者(即皇帝是上帝的代理人,他最终会战胜所有敌人,建立东正教的世界统治,进而迎来基督再临、时间的终结和末日审判)与东正教会的神学理念相吻合。由此激发的神圣皇权(皇帝是绝对的首脑而非大教长)、神圣帝国的意识形态以及作为东正教徒、“罗马人”的身份认同,通过世俗和教会法、宫廷礼仪仪式、教会网络等具体方式深入到拜占庭社会各阶层之中,极大地消解了后者对帝国系统、军队、教会组织的敌意。&/li&&li&帝国的精英阶层(elites,此处指所有在首都和省区拥有政府或教会职位的人;相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是帝国得以维持的关键),尤其是其中领导军队、供给中央财政的精英,将帝国的利益视为自身的利益,即便二者在具体层面存在矛盾和冲突。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精英阶层和帝国是既得利益的共同体:他们保持对帝国的忠诚,而国家给予他们头衔、特权和薪资来维持这种忠诚。另一方面,帝国在政治和文化观念上的团结(见1),尤其是对神圣皇权、神圣帝国意识形态的认同,激发了精英阶层的作为帝国公职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li&&li&帝国的地理和地缘政治格局使其能够对省区及人口实施相对有效的强制性措施,维持统治。&/li&&li&拜占庭的国家和教会管理体系庞大而深入,在应对危机时具备卓越的稳定性,其中任一环节的断裂都难以对整体的运作造成致命打击。即便在遭遇政权更替时,首都和地方的官僚系统仍能够为继任的统治者提供充足的资源来维系帝国的运作,有效缓冲危机带来的影响。&/li&&/ol&&p&此外,Haldon教授还提及了君士坦丁堡卓越的防御能力、历史人物的远见和才能等因素,但大多仅是为了通过对比来强调以上四点的重要性,并未将它们列入他的答案之中。&/p&&p&仅针对640-740这一时间段,他还在专著里提及了以下几点因素:&/p&&ol&&li&自然灾害、气候转冷、瘟疫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帝国部分地区,如安纳托利亚,的经济模式发生转变:七世纪早期大规模、“国际化”的商贸体系逐渐被高度地方化的商贸体系所取代。这种地方化、带有自给特征但却内部相互连接重合的商贸网络在面对危机时相比此前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韧性。&/li&&li&在外地入侵时,安纳托利亚的地理环境使得对战略要地的永久性占领十分困难,便利了拜占庭帝国的反击。&/li&&li&在涉及人员、补给这类关键性军事资源的分配和调拨方面,帝国拥有有效而灵活的机制。例如,现存这一时期κομμερκι?ριοι的印章表明,帝国政府有能力对紧急情况作出快速反应:κομμερκι?ριοι很可能是负责在有需求的情况下为首都或军队提供谷物或军事装备的官员,并且他们拥有相应的仓库和基础设施网络为其工作提供支持。&/li&&/ol&&p&&br&&/p&&p&&br&&/p&&p&当然,从Haldon教授以往的研究重点能看出来,他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从他所熟悉的方面入手寻找原因。所有这一问题的答案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p&
我觉得这个问题拜占庭学界的大部分学者都不敢答,也没兴趣答。不敢答是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大量的归纳和综合,很难做到每一步推理都论从史出,言之有据,容易为人诟病;同时它还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需要花大精力去了解。而没兴趣答是因为这个问题…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27d6cfbd6c_b.jpg&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27d6cfbd6c_r.jpg&&&/figure&&p&欢迎访问兵棋爱好者的家园:&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oaw.org/forum.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战争艺术-让真实的战争跃然纸上|兵棋·战棋·推演 The Art Of War&/a&&/p&&p&&br&&/p&&p&从今天开始,我将为大家带来Battle from the bulge游戏的系列连载。 以BFTB的剧本为平台,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为轴线,来讲述守望莱茵战役中的每一场经典战役。 在娱乐的同时,将70多年前的那一段历史重新呈现出来。&/p&&p&BFTB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游戏,很有历史的代入感。 也让我不由得在玩每一个剧本的同时,有意识的去了解那场战役的历史。 只有在明了当时的历史情形的条件下,玩游戏才能置身于战场之中,才能体会到那场战役中每一个将领的感受。&/p&&p&但由于水平有限,对历史和游戏的描述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和补充。&/p&&p&闲话不说了,让我们开始突出部战役的回顾之旅吧!&/p&&p&【2017年补档说明】:这个系列我其实一直在做,也是当年留下的一个大坑。论坛回复后,我会继续将这个系列的内容进行补充,请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谢谢! ============================================&/p&&p&&b&第一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霍芬-蒙绍之战&/b&&/p&&p&1944年底,纳粹德国苟延残喘的日子愈发的艰难。尽管德军在市场花园行动中,将冒进的盟军击败。 但是局势仍然一天不如一天,盟军和苏军在东西两线不断前进,不断压缩着德国的生存空间。 孤注一掷的希特勒,命令德军一定要在阿登地区,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妄图打到安特卫普,将英美联军切割包围。这注定将成为希特勒的幻想。&/p&&p&日的清晨5点30分,德军的炮火出其不意地倾泻在了美军的防线上,突出部战役就此打响了。&/p&&p&让我们先来到战场的最北端——蒙绍。 驻扎在这里的德军隶属于奥托·希斯菲尔德(Hitzfeld)将军的第67(LXVII)军。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ac7cb6f8fbc362eaef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5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figure&&p&奥托·希斯菲尔德(Hitzfeld)将军&/p&&p&他的部队受命要在进攻开始时,突然向西边的霍芬-蒙绍(Hofen Monschau)地区发动袭击。 以便掩护南侧作为进攻主力的第6装甲集团军的右翼。 打通经过米岑尼希(Mutzenich)到欧本(Eupen ),最后抵达比利时的列日。&/p&&p&在霍芬-蒙绍地区驻扎有两个国民掷弹兵师的兵力。 因为另一支部队:第246国民掷弹兵师在前不久的亚琛战役中,遭到了较大的损失,所以无法参与此次的进攻。 进攻霍芬的任务,就落在了第326国民掷弹兵师的头上。&/p&&p&第326国民掷弹兵师,下辖751,752,753三个团,以及直属火炮支援营的兵力。 师长为Erwin Kaschner上校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6cef4eb3a037db735c89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97& data-rawheight=&5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7&&&/figure&&p&第326国民掷弹兵师参战序列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f1b26f56eb6dceb942936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32& data-rawheight=&4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2&&&/figure&&p&德军为了占领霍芬-蒙绍,出动了一支整装的国民掷弹兵师。 而驻扎在霍芬的美军,又是怎样的情况呢?&/p&&p&驻扎在这里的是美军第99“跳棋”步兵师下属的第395步兵团。&/p&&p&团长为巴特勒中校(McClernand Butler)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2165c0bbdc4c53efa84aa4d6b6cb3d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figure&&p&第395步兵团在12月初,进入了霍芬。就立即在东侧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可以说395团做好了妥善的应对,这也使得该团的战绩成为了突出部战役初期,美军的亮点之一。这个后边再说。&/p&&p&395团的参战序列为: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9ebbc92c6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3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figure&&p&巴特勒中校带领着第3营,驻防在霍芬东南部。 而北部,则由Robert E. O'Brien带领的第38骑兵营(Cavalry Squadron),驻扎于东北部的铁路线附近。 参战双方的初始布置,可以参见BFTB里边的图: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6ef03a0e3e1c163f7bba3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6ef03a0e3e1c163f7bba35_r.jpg&&&/figure&&p&可见,美军已经占据了战线的有利位置。而德军的三个掷弹兵团,则犹如三叉戟,瞄准着位于道路交汇点的小城——霍芬 详细的地形图如下所示: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8a003a649cbbb71f67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79& data-rawheight=&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8a003a649cbbb71f67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0a3f519b18eafa9e0f577ddbdeff52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0a3f519b18eafa9e0f577ddbdeff52d_r.jpg&&&/figure&&p&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蒙绍位于河流和主要公路的交汇处,可谓是四通八达。 如果占据了这里,德军就可以轻松地向西北方进发。 而要占领蒙绍,就不能不注意到,位于蒙绍南方的高地上的城镇——霍芬。 霍芬就犹如蒙绍的一条猎犬,趴伏在山岭上,警惕的俯瞰着下方的这一片河谷。&/p&&p&德军的进攻,由东部的森林中开始。沿着河谷前进,并最终进发到霍芬和蒙绍。 这就是第326国民掷弹兵师的任务所在。&/p&&p&历史的真实情况是,由于巴特勒中校妥善的布置了防御工事,使得德军一个师的兵力竟然在16日至18日的两天内没能拿下霍芬和蒙绍。&/p&&p&而且与德军惊人的伤亡相比,巴特勒中校所辖的两个营兵力的伤亡却微不足道!&/p&&p&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结果,虽然你可以说395团并没有在德军主力的进攻路线上。&/p&&p&但是他们确实打了漂亮的一仗,有效地牵制了德军的侧翼。&/p&&p&战后,395团也得到了Butler's Blue Battlin' Bastards的绰号。&/p&&p&并且获得了总统嘉奖令:&/p&&p&(原文如下)&/p&&p&During the German offensive in the Ardennes, the Third Battalion, 395th Infantry, was assigned the mission of holding the Monschau-Eupen-Liege Road. For four successive days the battalion held this sector against combined German tank and infantry attacks, launched with fanatical determination and supported by heavy artillery. No reserves were available . . . and the situation was desperate. On at least six different occasions the battalion was forced to place artillery concentrations dangerously close to its own positions in order to repulse penetrations and restore its lines . . . &br&&br&The enemy artillery was so intense that communications were generally out. The men carried out missions without orders when their positions were penetrated or infiltrated. They killed Germans coming at them from the front, flanks and rear. Outnumbered five to one, they inflicted casualties in the ratio of 18 to one. With ammunition supplies dwindling rapidly, the men obtained German weapons and utilized ammunition obtained from casualties to drive off the persistent foe. Despite fatigue, constant enemy shelling, and ever-increasing enemy pressure, the Third Battalion guarded a 6,000 yards (5,500 m)-long front and destroyed 75 percent of three German infantry regiments. General Order Number 16, 6 March 1945&/p&&p&&br&&/p&&p&双方的兵力分析: 附件是我从游戏编辑器中导出的参战单位的详细信息。 感兴趣的可以仔细看一下。&/p&&p&我大致说明一下: 通过分析,德军下辖的三个团中,751团战斗力相对较强,752最差。 而美军基本上都是新兵,但是建制满员。士气要比德军好些。北部的骑兵营相对经验要高些。 &/p&&p&好了,第一个剧本的背景介绍就到这里。&/p&&p&接下来我们进入游戏中的第一个剧本——&b&Hofen Ho-Down!&/b&&/p&&p&&b&=======================================&/b&&/p&&p&【战前准备】&/p&&p&地形: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2a778b8cffae3fee7a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52&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2a778b8cffae3fee7a6_r.jpg&&&/figure&&p&可以看出蒙绍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占领了蒙绍,就能继续向西推进。 位于蒙绍南侧有一个高地,那里就是霍芬。 霍芬村在山顶的布局狭长,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域。&/p&&p&美军阵地东侧是一片农田,视野比较好。 东北方是河谷地带,东南方是森林区。 德军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进攻。&/p&&p&作战计划: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a778a41da239cab6cd57daad3c311e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52& data-rawheight=&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a778a41da239cab6cd57daad3c311ef_r.jpg&&&/figure&&p&这是我用MILSKETCH绘制的作战态势图。 可以看到,美军的第38骑兵营驻扎于蒙绍,保卫交通要道和南北向的铁路沿线。 而巴特勒中校(当时还不是395团团长,而是第3营营长)的第3营,驻扎于霍芬,俯视着蒙绍和东侧的开阔地。&/p&&p&而德军在进攻开始时,能够投入的兵力并不多。 只有3个掷弹兵营,和一个师直属炮兵营。&/p&&p&752团只有1营参战,位于北侧的伊根布罗伊希村。目标是攻击蒙绍。&/p&&p&753团的1营则位于南侧的罗尔村。目标是进攻霍芬北部。 注意到1营前方有一片树林,能够为进攻发起提供一定的掩护。&/p&&p&753团2营将于稍晚时候进入战区。出现在最北侧。此时有两种选择 第一:从北侧以最快速度支援752团,攻击蒙绍。 第二:绕路跟上753团1营,增援对霍芬的进攻。&/p&&p&751团的1营位于南侧森林中,他们将穿越开阔地,进攻霍芬南部。 2营目前还未抵达战场,到达后将立即增援进攻。&/p&&p&由于751团实力较强,作为主攻。753团实力稍弱,作为牵制兵力。&/p&&p&直属的炮兵位于东北方的埃谢尔沙伊德村的高地,可以为进攻部队提供炮火支援。&/p&&p&[测试战1] 选择默认设定,真实命令延迟。 选择德军,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动进攻。&/p&&p&果然如历史情况,第一天的作战非常不顺利。 三个营都陷入了苦战。 德军强大的火炮群没有弹药,无法支援。&/p&&p&到了D2 凌晨,南侧的751团2营抵达战场,顺利的占领了霍芬。 但是蒙绍地区还是没能拿下。 D2中午11点,752团2营也抵达了战场,迅速从北侧穿插至395团部所在的西北侧城镇。 战至傍晚,终于冲了进去。&/p&&p&到了第三天的上午9点,美军发动了反击。 我军丢失了两个本来稳拿的胜利点。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64ea68e2c1a5f7344a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64ea68e2c1a5f7344a6_r.jpg&&&/figure&&p&因此仅仅取得了险胜。 双方各自伤亡700人。 与历史的结果相比较,还算稍好。&/p&&p&分析:没能取得重大胜利,我认为是由于炮兵的协同做得还不够好。 其次是兵力有些分散。每个营都有独立的目标,没有预备队可用。没有能够集中力量发动决定形式的进攻。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df4b7e589b94cedbc115aa5a678c81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67& data-rawheight=&8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df4b7e589b94cedbc115aa5a678c81d_r.jpg&&&/figure&&p&这个剧本虽然短小,只有50多个小时。但是德军并非占有优势。 投入的兵力十分有限,而且美军也占据了优势地形。 不过多加练习,应该能击败美军。&/p&&p&待有空我会带来第二次测试战的战果报告。 下一次会更加详细。&/p&&p&=======================================&/p&&p&&br&&/p&&p&【第二战】——完胜之战&/p&&p&德军吸取了上一回战斗失利的教训。经过了总结,决定今天再来一次。 这一次对作战计划做了微调,同时整个战斗环节,都一丝不苟的进行了微操。&/p&&p&下面就带来最终战的成果,并把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p&&p&首战失利的原因,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参战部队不能全面出击,结果处处碰壁。 而要重点突破,把握主动权。但重点突破并不是说有的部队原地放假,而是参加佯攻,牵制美军。 同时将炮兵进行了一下改进,将阵地提前,以便更好的进行炮火覆盖。&/p&&p&首先来看南侧的751团1营,上一次该营直奔主题而去,结果遭到了南北侧的双重夹击。 这一次则换个打法,从南侧的山岭后方绕过去。 因为该营实力较强,作为主攻。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7d032bca39a6a7d670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40& data-rawheight=&6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7d032bca39a6a7d6702_r.jpg&&&/figure&&p&753团1营因为实力稍弱,就不强攻霍芬北部。 而是采取了折中的态势。 先前进至北霍芬东侧的树林中隐蔽,牵制美军火力。 而且德军在此地只是防御,不主动挑事。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4a6fea74ac3d0cfb9a34c5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4a6fea74ac3d0cfb9a34c56_r.jpg&&&/figure&&p&蒙绍的打法就更变化了。 752团1营并不攻打蒙绍,而是先径直向西,突击过河。 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我的目的就是伺机行事。 如果美军强力防守蒙绍,则后方一定空虚 届时就能突入后方。 如果蒙绍防御不强,也可以牵制美军骑兵营北上。 让我的其他部队乘虚而入。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c019b07faf70a4eabd21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99& data-rawheight=&5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c019b07faf70a4eabd21b_r.jpg&&&/figure&&p&战前计划大致如此。 到了进攻发起时,各个部队开始展开前进。 附带一提,为了减轻725团的压力,我安排了一支骑兵。 仅仅是佯攻一下蒙绍,牵制美军而已。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0cbdcdb1da2c0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55&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0cbdcdb1da2c04_r.jpg&&&/figure&&p&后方的炮兵也开始选择性的前移阵地。 力图覆盖蒙绍和霍芬两个战略重点。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18c72b6ac6b4573ceffa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33& data-rawheight=&8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18c72b6ac6b4573ceffa4_r.jpg&&&/figure&&p&天亮了,南北侧的战斗按照计划开打。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bb8cfdb6ad03a87e7f1f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81& data-rawheight=&3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1&&&/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eba70f6c3c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eba70f6c3cf_r.jpg&&&/figure&&p&752团刚刚过河,就遭遇了美军的夹击。无法前进。 不过由于美军防御阵地的暴露,德军的炮火立即跟进覆盖射击。 进行压制。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4f0aef1de0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55&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4f0aef1de00_r.jpg&&&/figure&&p&此时三条战线,北侧已经开打。 中部埋伏,南侧仍在行军(毕竟绕路了嘛)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30bb8aaa26f9afbd5ea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42&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30bb8aaa26f9afbd5eab_r.jpg&&&/figure&&p&752团甚至几乎攻破美军防线。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935efceedfccf4faf900ccc5b60205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49& data-rawheight=&8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935efceedfccf4faf900ccc5b602051_r.jpg&&&/figure&&p&美军骑兵营的阵地在我方的佯攻下,彻底暴露目标。 而且受到了炮火牵制,无法有效地增援蒙绍。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0f5ae3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3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figure&&p&到了第一天中午,752团实力确实不济,开始后撤。 重整实力,恢复战斗力。 北线的战斗陷入了停滞。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ed1e07be413cb5ccd76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21& data-rawheight=&8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ed1e07be413cb5ccd76f_r.jpg&&&/figure&&p&而南线发展还算顺利,751团已经攻入了霍芬南部。 此时为了牵制美军,我于中午1点整,命令753团立即进攻霍芬北部。 缓解南北两线的压力。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b8c4f87ed22bb9d9ac348c78ba47cf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8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b8c4f87ed22bb9d9ac348c78ba47cf1_r.jpg&&&/figure&&p&截至下午3点,南部霍芬已经被751团1营占领。 但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1个连被打废了。 在炮兵的支援下(这次炮兵部署的位置很合适) 北部霍芬争夺战也开打了。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8bbc62f4bffbbcc2cf6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7& data-rawheight=&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8bbc62f4bffbbcc2cf69_r.jpg&&&/figure&&p&到了第1天傍晚,北部也被占领。 第395团3营指挥部被困在了霍芬中部。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ecb3ddac2e970b5949b7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76&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ecb3ddac2e970b5949b7e_r.jpg&&&/figure&&p&突然,情况有了转机。 我负责佯攻蒙绍的部队突然发现美军不明原因后撤了。 于是立即占领蒙绍。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d37dd0e2ee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74& data-rawheight=&7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d37dd0e2ee4_r.jpg&&&/figure&&p&随后,752团也立即跟进,进入蒙绍固守。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5c9fbf449bd1481c80c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5c9fbf449bd1481c80ce_r.jpg&&&/figure&&p&果然是得霍芬者,得蒙绍。 当晚九点,我军防御阵地已经部署到位了。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09d2e732bc13f81911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50&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09d2e732bc13f81911c_r.jpg&&&/figure&&p&第一天就这样熬了过去。 同第一战相比,进展快了很多!&/p&&p&第二天,注定成为血腥的一天。 美军一大早,就发动了对蒙绍的总攻。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9dcc9e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9dcc9e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94c2c9e636b1a7acae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44&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94c2c9e636b1a7acaed_r.jpg&&&/figure&&p&昨晚,德军的一支小部队还绕过了南部霍芬,前往了卡尔特尔贝格。 可惜那里也有美军。没能顺利占领。 德军的炮兵站位给大家看一下。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d198dc905f1dc7e531d48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45&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d198dc905f1dc7e531d48e_r.jpg&&&/figure&&p&上午8点半,蒙绍的战斗还在进行。752团又陷入了苦战!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9ced5d49dd70dc6df16e0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3& data-rawheight=&7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9ced5d49dd70dc6df16e0b_r.jpg&&&/figure&&p&不过还是有好消息的。 中午12点,751团的2营已经抵达了南部霍芬,开始向北推进,消灭美军295团3营。 彻底的巩固霍芬的两个阵地!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4b2dd8bf51de5e5520ad4ffb5fc5ec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86& data-rawheight=&8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4b2dd8bf51de5e5520ad4ffb5fc5ec4_r.jpg&&&/figure&&p&中午1点左右,另外一支重要的增援部队——753团2营 也抵达了战场。 同上一战摸索出的打法相同。 立即命令2营突击米岑尼希。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aeb314a6d6202d35eeca85ee72f4c4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68& data-rawheight=&8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aeb314a6d6202d35eeca85ee72f4c42_r.jpg&&&/figure&&p&由于霍芬已经彻底占领,蒙绍也在752团的努力下得到了保全。 753团2营此时气势如虹,直接冲向了美军的最后的据点。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cbaf89d44e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5&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cbaf89d44e4_r.jpg&&&/figure&&p&395团3营也在南北的夹击下动弹不得。 美军的防御被我彻底分割消灭了。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c6d03c9b3cfea84f3c711b8f863351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c6d03c9b3cfea84f3c711b8f8633512_r.jpg&&&/figure&&p&可惜西南部的城镇始终没有兵力拿下。 不过也只有10点VP,算了吧。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ac0c0453fda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18&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ac0c0453fda3_r.jpg&&&/figure&&p&第二天晚上9点,2营已经突破!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f311f7ed1bbd8748854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43&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f311f7ed1bbd8748854a_r.jpg&&&/figure&&p&胜利点情况也十分喜人,经过判定。美军已经丧失了60%的兵力。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30d8ae8ddedffe3e5e4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4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figure&&p&第三天上午,美军仍在做最后一搏。 试图突击霍芬北部和蒙绍 可惜在我强有力的炮火覆盖下,没能有所作为。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d4fd79f5e9a246b7d1bb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7&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d4fd79f5e9a246b7d1bbb_r.jpg&&&/figure&&p&战至11点多,情势已经非常明朗。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3c26db90602ead424b1fe4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29&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3c26db90602ead424b1fe42_r.jpg&&&/figure&&p&&br&&/p&&p&======================= 战斗结束了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6fe4c5bbacd1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6fe4c5bbacd17_r.jpg&&&/figure&&p&我以伤亡581人的代价,击毙了2027名美军! 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得到了莫德尔的嘉奖令!&/p&&p&这是战役结束后的双方态势: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e2c54f44fdaecfe3bdad1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8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e2c54f44fdaecfe3bdad1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a9afe4cf4f3356eaf4e31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81& data-rawheight=&8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a9afe4cf4f3356eaf4e31b_r.jpg&&&/figure&&p&===================================&/p&&p&总结:&/p&&p&&br&&/p&&p&1. 炮兵的布置很重要,不能太靠前。以免被敌方攻击。但又要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以达到较好的火力覆盖效果。
我觉得将炮兵布置在制高点的城镇,或者树林前沿可能比较好一些。这个还要看具体情况。
炮兵的使用,可以划归给作战部队,令其进行火力支援。
如果情势紧急,也可手动进行火力支援,效果很好。&/p&&p&2. 不要到处出击,而要找到重点攻击的方向。其他部队也不要闲着,发动一下适当的佯攻。
佯攻这一点BFTB设计的还不错,进攻时选择最小损失,采用打带跑的战术。 &/p&&p&3. 这一点目前没有用到,那就是弹性防御。防守是除了极为重要的据点,可以让己方部队作为诱饵,边打边退。
目的就是一个,尽可能拖延敌军的前进,令其改变作战计划。
由于命令延迟的滞后性,可以实现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战术,非常管用。&/p&&p&4. 注意天气,这个很重要。气候不好,机动力大减,直瞄火力的观察和射程都受到限制。&/p&&p&5. 集中优势兵力确保胜利点。这个大家都懂,不细说了。&/p&&p&6. 保持合理的距离,不要让指挥部距离部队太远。
不要光顾着操作一线作战部队,而忽略了后方的高级指挥部和炮火支援。
要让上级单位适当的跟进,缩短距离。可以降低命令延迟,避免被切断补给线。 &/p&&p&7. 补给很重要,一定要确保补给线通畅。否则断水断电,没有弹药。仗也没法打。
同理,切断敌人的补给线也是个非常好的方法。&/p&&p&暂时先想到这么多,今后慢慢补充吧。&/p&&p&第一集就到这里吧!&/p&&p&接下来我会带来第二集,突击艾森波恩。&/p&&p&欢迎大家关注!&/p&
欢迎访问兵棋爱好者的家园: 从今天开始,我将为大家带来Battle from the bulge游戏的系列连载。 以BFTB的剧本为平台,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为轴线,来讲述守望莱茵战役中的每一场经典战役。 …
&p&很正常,59枚“战斧”导弹对一个机场来说,最多就是中等程度的攻击。“战斧”的战斗部只有 1000磅。&/p&&p&美军手册
fm3-09.32 JFire(联合火力支援):“战斧”导弹对人员造成 10%伤亡 的危险距离仅仅是 80米。&/p&&p&空军的 2000lb JDAM 笑而不语。&/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9ad50979fca15c781a7a194cfad0f90_b.jpg& data-rawwidth=&664& data-rawheight=&1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9ad50979fca15c781a7a194cfad0f90_r.jpg&&&/figure&&p&兰德报告 P7837《&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and.org/pubs/papers/P783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Winning of Air Supremacy in Operation Desert Storm&/a&》説&/p&&p&海湾战争中&b&一次典型的机场打击任务,要出动 20架F-111,投下 80枚 2000磅激光制导炸弹&/b&。&/p&&p&A typical massed airfield attack featured 20 F-111s, each carrying four 2000-lb Mk 84 laser-guided bombs&/p&&p&另一份兰德报告 MR1028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and.org/pubs/monograph_reports/MR102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irbase Vulnerability to Conventional Cruise-Missile and Ballistic-Missile Attacks&/a&》&/p&&p&以中东地区的 Al Kharj 机场为例(Prince Sultan Air Base),&b&把两个停机坪洗一次,就需要&/b& 东风-15 弹道导弹 &b&284枚&/b&(单一弹头,杀伤半径63米&/p&&p&如果换用&b&集束战斗部&/b&,假设每枚导弹都均匀投下 &b&825个1磅 的子炸弹,那么只需 14枚&/b&。(杀伤半径是 263米。&/p&&p&以上都只是理论计算,实际上肯定需要更多。&/p&&p&而且除了停机坪,一个机场还有机库,跑道,滑行道,雷达通信导航,弹药库,燃料库,防空阵地。。。等等其他目标。&/p&&p&可见,靠&b&导弹去洗机场,是非常低效的做法&/b&,只能选择其中的重点目标打。&/p&&p&机场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当然是飞机。&/p&&p&如果敌方起飞的飞机有威胁,那么可以同时压制跑道,降低敌机的出动率,如果敌方的飞机没有威胁,那么就不需要打跑道,只需要打飞机。&/p&&p&下图是 Al Kharj 机场,小红圈是单弹头的杀伤圆,最多也就覆盖 4架飞机,大红圈是 825枚子弹药的杀伤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5a5d0a58acdf_b.jpg& data-rawwidth=&913& data-rawheight=&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5a5d0a58acdf_r.jpg&&&/figure&&br&&p&兰德报告中的导弹估算表,如果提高 CEP 精度,那么可以降低导弹的需要数量。&/p&&p&Unit 为单高爆弹头,Sub 为集束弹药(假设了 M9/M18 有 825枚子弹药,CM-1 有 132枚子弹药,CM-2 有 50枚子弹药。&/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bb20f77d53886cfde5bfc5_b.jpg& data-rawwidth=&973&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bb20f77d53886cfde5bfc5_r.jpg&&&/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henational.ae/world/middle-east/why-didnt-the-us-crater-syrias-runway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didn’t the US crater Syria’s runways? | The National&/a& 这个网页解释了为什么不炸跑道。&/p&&p&美国国务卿 Rex Tillerson 説:&b&战斧导弹威力太弱,炸跑道纯属抓痒&/b&&/p&&p&川普总统发推解释:&b&修跑道简单快捷不费钱,一般都不爱炸它&/b&。&/p&&p&US secretary of state Rex Tillerson said the runways’ tarmac was too thick to sustain serious damage from Tomahawk cruise missiles. &/p&&p&And on Saturday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ook to Twitter to defend the decision, saying: &The reason &b&you don’t generally hit runways&/b& is that &b&they are easy and inexpensive to quickly fix&/b& (fill in and top)!& &/p&&p&在卫星图看机场,觉得跑道又细又长很脆弱,貌似一指头就能掐断。&/p&&p&但事实上。。。”战斧“导弹命中跑道的话,也就只能在卫星图上炸出一个麻点。&/p&&p&下图是叙利亚 Shayrat 机场被“战斧”袭击之后的局部图,最宽的那条就是跑道,看上去,一枚战斧都炸不了一半的跑道宽度,这跑道仅仅是 &b&45米宽度&/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dd63276faff01e0cc0ad7c7a0d8735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dd63276faff01e0cc0ad7c7a0d87355_r.jpg&&&/figure&&br&&p&下图显示&b&只打击了机场的部分区域&/b&,主要是机库(上方的大圆和左下小圆),右侧三个小圆从上到下是 燃料储存点,防空阵地,燃料储存点。&/p&&p&59枚“战斧”都是单一弹头,没有打击跑道和滑行道。&/p&&p&我在 Google地图数出 21个机库共38个停机位(大多是并联的双机库),显然这次导弹袭击并没有给每个机库都来一发。上方大圆的右侧,也是好几个机库,没有遭受打击&/p&&p&美国声称击毁至少 20架飞机,机场遭受严重损失。&/p&&p&俄国声称只有 23枚导弹击中机场,其余 36枚不知飞哪里去了,损失是: 6架米格-23,一些燃油,一台雷达,包括食堂在内的一些建筑物。&/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00468fadbcfa4e9726f56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00468fadbcfa4e9726f56_r.jpg&&&/figure&&p&下图可以说明,依靠强化机库抵御空袭的战术,在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下,一点都不靠谱。&/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e281c5863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e281c5863_r.jpg&&&/figure&&p&下面的叙利亚视频更详尽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youtube.com/watch%3Fv%3DLfWcXkgyzi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youtube.com/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LfWcXkgyzi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俄罗斯説只有 6架米格机被击毁,但各种视频里面看到的加起来,都不止 6架了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475e28edab807f4aab6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5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475e28edab807f4aab6_r.jpg&&&/figure&
很正常,59枚“战斧”导弹对一个机场来说,最多就是中等程度的攻击。“战斧”的战斗部只有 1000磅。美军手册 fm3-09.32 JFire(联合火力支援):“战斧”导弹对人员造成 10%伤亡 的危险距离仅仅是 80米。空军的 2000lb JDAM 笑而不语。兰德报告 P7837《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bac742b529094abc5e5fd03ae4641ce_b.jpg& data-rawwidth=&765&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bac742b529094abc5e5fd03ae4641ce_r.jpg&&&/figure&谢&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b2fe24ab197cd& data-hash=&b2fe24ab197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Gerald& data-hovercard=&p$b$b2fe24ab197cd&&@Gerald&/a&邀请,由于平时工作较忙,所以已经很长时间无暇写回答和文章了。正好春节有空,抓紧时间来写篇文章。&p&朝鲜(韩)半岛各个事件层出不穷,但是纵观半岛数十年发生的事件,可以非常清楚地肯定,将来能影响整个半岛甚至东北亚局势的事件非朝鲜核武莫属,因为也只有朝鲜核武能够牵动中美日俄韩以及联合国的神经。正是因为朝鲜核武问题复杂,所以必须系统地整理相关各个国家的利益冲突以及各国采取的策略和底线,才能清楚地知道朝核问题的可能结局。&/p&&h2&一)中国在朝鲜(韩)半岛的安全利益是什么?&/h2&&p&要回答这个问题,&b&就必须通过梳理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才能正确理解中国在朝鲜(韩)半岛的安全利益,以及现今中国采取的对朝政策。&/b&&/p&&p&1) 壬辰战争 -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朝鲜不得不向明朝求援,明朝万历皇帝前后两次调集4万余人,最高至7万人奔赴朝鲜作战。这场战争历时6年之久,史称万历朝鲜战争,朝鲜韩国称之为壬辰战争。&/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bf7e258deda1cc_b.jp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bf7e258deda1c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99cb011d25eeae4d87fa5_b.jp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99cb011d25eeae4d87fa5_r.jpg&&&/figure&2) 日本吞并朝鲜 -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在此策略下,经过数年的政治和军事准备,&b&日,日军突然占领朝鲜王宫,推翻闵妃集团,扶植大院君政权。25日,在日本的授意下,大院君宣布废除与清政府的一切条约。同一天,日本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b&。清王朝战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从此退出朝鲜。日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与大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签订&b&《日韩并合条约》,标志着朝鲜半岛正式被日本吞并。然后,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进军大陆的立足点,进而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b&&/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7ff6df8cb1e5dc35a34fe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7ff6df8cb1e5dc35a34fe7_r.jpg&&&/figure&3) 朝鲜战争 - 这场始于1950年的朝鲜战争不用我多复述了。中国在朝鲜半岛投入兵力78万人,朝鲜投入兵力约26万人,美国投入兵力约48万人,韩国投入兵力约59万人(统计数字取自网络)。最终这场战争以《朝鲜停战协定》为句号,收于三八线。&/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77dbb2d6b_b.jp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77dbb2d6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d5e23ad25d119febcc5f8a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d5e23ad25d119febcc5f8a_r.jpg&&&/figure&&b&如此血与火的历史,早已清楚地告诉我们:只要朝鲜(韩)半岛发生战争,或发生剧烈的政治动荡,而且不管战争或动荡是否针对中国,中国都将不可避免的会被卷入其中。&/b&所以毛时代打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的“保家卫国”四个字是不无道理的。&b&中国在朝鲜(韩)半岛的安全利益就是“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反对生战生乱”。&/b&现在大家应该都能明白,为什么每次朝鲜(韩)半岛发生紧张事件,外交部的措辞都是“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p&&h2&二)中国对朝鲜(韩)半岛策略经历了两个阶段&/h2&&p&自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维护中国在朝鲜(韩)半岛的安全利益“维持半岛和平稳定”,中国根据时代背景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p&&p&1) 毛时代,由于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冷战高度对持,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一方。在此时代背景下,日中国和朝鲜双方签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此条约确定了中朝之间准军事同盟关系。从政治角度来讲,等同于把朝鲜定位为中国的战略缓冲地。条约在1981年、2001年两次自动续期,现在有效期至2021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条约全文,细细品味一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7435fcaef848a85ca146c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7435fcaef848a85ca146c_r.jpg&&&/figure&&p&2) 日邓公访美,中国开始逐步和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政治经济交往开始越来越多,从客观上使中国对朝鲜(韩)半岛策略再思考。&u&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继的俄罗斯深陷衰退泥潭,半岛南北对持力量发生明显变化。更逼迫中国必须改变过去毛时代的半岛旧策略来维护中国在半岛的安全利益。&/u&经过辛苦的外交斡旋和严格的保密建交谈判,日中国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达40余年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此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在半岛事务处理上,中国不可能只与美国打交道而不与韩国打交道,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中韩建交或中韩断交,中国在处理半岛事务时(包括安全事务维护自己在半岛的安全利益)方面会遇到什么样的局面?&b&很多人可能体会不到国家正式建交关系对一国开展对外事务的重要性,其实只要想想台湾岛为什么苦心守护26个小国建交关系,就能清楚明白了。&/b&另一方面,&b&从此中国的半岛策略不再只局限于朝鲜,而是扩展至整个朝鲜(韩)半岛&/b&,中国开始通过政治、经济合作、民间交流各个领域对朝鲜和韩国实施不同的影响。&/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caf0abafea3ca3b40cb2adedbfa117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h2&三)中国为什么反对朝鲜核武,坚持半岛无核化&/h2&&p&&b&出于中国在朝鲜(韩)半岛的“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反对生战生乱”的安全利益,中国必须反对朝鲜核武。&/b&其实不光是朝鲜核武,只要是半岛出现紧张事件,无论是天安号事件,延坪岛交火,中国外交部的措辞一贯都是“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一下每当朝鲜半岛发生紧张事件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声明)。各个事件中,以朝鲜核武最为突出,纵观过去二十年全球发生的各个事件,都比不上朝鲜核武能够同时牵住五大流氓中三个流氓的神经,也只有朝鲜核武,最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冲突的导火索。&/p&&p&&u&美国政治家曾一语道破中国的忧虑,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国务院的首长,主要负责外交)曾在2007年2月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韩国或日本认为,美国慑于朝鲜核武而不能很好地对韩国日本提供安全保证,那么它们会对美国失去信心,并将决定自身寻求发展核武器。韩国日本这一决定势必将引起中国的高度警觉,大大增强中国的不安全感,为在这块世界人口最多的区域,带来严重的危机和冲突。&/u&&/p&&p&&b&结合前文,就不难理解当前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了,1) 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客观决定了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超出一般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和朝鲜相合的一面。2) 由于朝鲜核武带来严重的地区冲突,大大损害了中国在朝鲜(韩)半岛的安全利益,这个中国和朝鲜相冲突的一面。这是中国和朝鲜关系10多年来不断起起伏伏的根本原因。&/b&&/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508fef6e532f22dfefc6c6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508fef6e532f22dfefc6c6b_r.jpg&&&/figure&(图为日朝鲜牡丹峰乐团取消北京演出,突然回国,个中原因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一下在牡丹峰乐团访问中国期间,金正恩的言论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做的声明)&/p&&p&日,中国首次就亚太安全合作政策发表白皮书《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其中对朝鲜核问题提出了再清楚不过的立场和主张:中国在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一贯而明确,&u&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u&。长期以来,中国为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大局、推动尽早重启六方会谈作出不懈努力。朝鲜2016年1月和9月两次核试并多次试射各种类型弹道导弹,违反安理会决议,与国际社会的期待背道而驰。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并支持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以阻遏朝鲜在核武开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推进半岛无核化、实现半岛及东北亚长治久安作出不懈努力。同时,&u&其他各方不能放弃复谈的努力&/u&,不能放弃对半岛和平稳定承担的责任。&/p&&h2&四)朝鲜在半岛政治的局限&/h2&&p&&b&朝鲜(韩)半岛的长期严重对持,其实质就是雅尔塔会议体系在朝鲜(韩)半岛的历史残留。&/b&&u&雅尔塔体系的特点&/u&: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u&4.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u&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虽然瓦解了雅尔塔体系,&u&但是它依然残留在朝鲜(韩)半岛,冷战依旧在半岛持续。&/u&&/p&&p&&b&冷战旧体系在朝鲜(韩)半岛历时70余年,根本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或改变它,尤其以朝鲜之弱小,更不可能以其一己之力来改变如此根深蒂固的旧体系。&/b&&/p&&p&朝鲜几次想以核武作为交换条件和美国签订和平协议。日,朝鲜外务省发声明说,如果能够跟美国达成和约,以及美国停止跟韩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就会停止核试。朝鲜电视台主播:“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所有提案仍然有效,包括缔结和平条约。我们要美国停止联合军事演习,以换取我们停止核试验。”&/p&&p&但这是完全mission impossible,这说明朝鲜不光对半岛中的大国博弈、小国算计认识不清,更认识不到残留在半岛的雅尔塔体系。我曾在一个回答(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朝鲜有没有可能与美国建交?如果有可能,中国会阻止吗? - 戴眼镜的Peter 的回答 - 知乎&/a& )中分析过,这里再补充一些,1) 如果朝鲜和美国签订和平协议,一旦将来朝韩之间动武,美国只能两不相帮。2) 这宣告了以朝鲜为共同防御目标作为政治基础的美韩军事同盟名存实亡。3) 深感美国背叛的韩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得不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安全合作(到那时萨德问题就可以谈了)。4) 美国领导东北亚的两大基石 - 美韩军事同盟和美日军事同盟,从此少了一块,而且会重挫日本对美国的信心,并进而严重影响美国在东北亚的领导力。5) 中国将会得到一个富有的韩国,失去一个贫弱的朝鲜。&/p&&p&PS: 1953年美国和韩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宣告结成美韩军事同盟。条约规定任何一方认为一方的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外来的武装进攻的威胁时,应进行共同磋商,并将单独或联合地以自助和互助的办法,保持并发展适当方法以制止武装进攻。从政治意义上来说,等同于把朝鲜作为共同防御目标。所以一旦朝鲜和美国签订和平协议,美韩军事同盟的政治基础将不复存在,美韩军事同盟要么名存实亡,要么解体。&/p&&p&&b&核武器本质是战争的手段之一。而且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先例告诉我们,核武器能够起到缓和国家关系的作用,相反核武器会加剧国家冲突。如果核武器真的能缓和国家关系,苏联和美国早就握手言和了。&/b&&/p&&p&&b&其实不光是朝鲜不可能一己之力来改变半岛冷战旧体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u&单凭自己的力量&/u&来改变半岛冷战旧体系。&/b&1) 韩国金大中、卢武铉曾经尝试过,但是阳光政策最终失败。2) 2016年2月中国外长王毅提出过新的思路,即朝鲜弃核与签订和平协议同时推进。这既满足了朝鲜签订和平协议的要求,也满足了美韩等国要朝鲜弃核的要求。但这一主张也未得到响应。美韩认为,因为朝鲜已把核武当作国策,这一提议不具现实性,而朝鲜外务省则在日正式表态,斥之为“连三尺孩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呓”。&/p&&h2&五)古巴和朝鲜是个相反的典型&/h2&&p&朝鲜之想,也无非就是想和美国签订和平协定,给朝鲜带来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但是值得玩味的是,拥有核武的朝鲜想和美国签订和平协议不可得,而没有核武的古巴于日实现了恢复和美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54年的敌对状态。&/p&&p&这个世界上除了古巴,没有和朝鲜特点更接近的国家了: 1) 古巴和朝鲜都长期和美国处于敌对状态,都受到过美国长期封锁 2) 两个国家都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3) &u&都是家族成员继承最高领导人大位。&/u&4) 两国的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为国有制,实行计划经济。5) 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6) 都实行一党专政。&/p&&p&两国在国际环境上唯一不同点,就是围绕朝鲜半岛政治和朝核问题,6个国家各有各的利益诉求。而古巴相对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克维尔定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