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自动电子秤秤所称得的质量公式是m=G/g这个吗?

一位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可乐瓶与一只乒乓球做“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
问题描述:
一位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可乐瓶与一只乒乓球做“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如图甲),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是说明了______若用手堵住瓶口(如图乙),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这是说明了____.
问题解答:
压力大于浮力.第二个压力小于浮力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乒乓球上面受水压,大气压强的压力,下面受大气压.有压力差.瓶口的水增大其压力,让乒乓球下部进水,有了水压,不再有压力差.
浮力是物体所受上下压力之差
根据声音的反射现象,应该选择反射效果较好的材料作为反射面,因为这样的材料可以很好地反射声音,使声音的能量损耗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会不断扩散消耗),从而减小误差.如果用海绵等材料的话,声音几乎不会被反射,那就达不到实验目的了. 再问: 声音的能量大小应该并不影响其传播速度(同一介质),在反射后声音传播途径中只要有
(1)测出注射器直径D,先取掉注射器的橡皮帽,把注射器拉到一个位置,测量注射器内空气长度L1,此时注射器内压强为p,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再用弹簧测力计把注射器拉到另一个位置,测量注射器内空气长度L2,此时注射器内压强为p2,弹簧测力读数据F,此时:p1-p2=4F/πD*D,根据:pv1/t1=p2v2/t2,温度不变
(1)实验时,首先要测出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F=p大气S=p大气VL即p大气=FLV由本实验的原理可知:需要测量出注射器带刻度的长度L,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拉力F;(2)由F=pS可知:山顶的大气压强p=FS=FLV.(3)花果山山顶和山脚的压强变化:p′
1、防止空气进入针筒;2、针筒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活塞开始运动时的拉力F;3、P=FL/V解析:P=F/S,S=V/L,得:P=FL/V4、h=10(Po-P)/△P不明追问.
(1)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注射器活塞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山顶的大气压强p=FL/V☆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1)由Q=I2Rt可知,电阻丝R1和R2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不同,因此会导致密封盒内空气的膨胀情况不同,故会导致U形玻璃管中出现液面高度差;因此形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的目的是为了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2)读图可知,两电阻的阻值不同,R2>R1,通电时间、电流等均相同,根据Q=I2Rt可知,电阻越大,电流产
(1)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活塞重力G、活塞直径d ;(2)P=G / S=G / [ π(0.5*d)^2 ]  (S是活塞横截面积)(3)h=(P0-P)/ △p={P0-G / [ π(0.5*d)^2 ] }/ △p 再问: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可是图上看,不是应该是水平方向拉的吗。。 另外致敬什么的,,可以直接说测
(1)看到卡片振动.听到卡片发出声音.(2)看到卡片振动加快.听到声音(音调)变高.(3)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假设金的体积是V,那么铜 的体积是50-V所以金的质量是:ρ金V,铜的质量是ρ铜(50-V)二者质量之和等于600g即:ρ金V+ρ铜(50-V)=600也就是:19.3V+8.9(50-V)=600解得:V=14.904cm3所以,金的质量是:m金=19.3×14.904≈287.647g质量百分比是:287.647/
(1)台灯的铁螺丝钉表面已经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2)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Cu.验证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志从实验室领来氯化铝溶液、
设合金中金的质量为m1,则铜的质量为(600g-m1),金和铜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则合金中金和铜的体积分别为:v1=m1ρ1,v2=600g-m1ρ2;由于合金体积v=v1+v2=m1ρ1+600g-m1ρ2=&50cm3;代入数据,有m119.3g/cm3+600g-m18.9g/cm3=&5
(1) 2.4表示氧化铁中含有的O的质量(2)Fe2O3中,Fe和O的质量比为56*2=112:16*3=48即7:3.现在已知O的质量,铁的还不好算吗?自己算,祝你成功!
地球上的纬度分三个区域: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位高纬度.31°在30°~60°之间属于中纬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北极星是北方天空的标志.根据题意.故选:D.
图哩? 再问: 画不好
(1)由电路图可知,重量表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因此重量表是电压表;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在电路中,电阻R1起保护电路的作用;答:重量表应该用电压表改装,R1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电路.(2)由电路图可知,金属片A上放重物、开关S闭合时,弹簧在重物压力作用下缩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滑动
A、原电池中电流流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流方向为:炭棒→导线→扬声器→导线→铝质易拉罐,故A错误;B、铝做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故B正确;C、负极电极反应Al-3e-=Al3+,正极电极反应O2+2H2O+4e-=4OH-,电子守恒后合并得到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故C正
(1)台灯的铁螺丝钉表面已经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2)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 2 ═2Al 2 O 3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Cu.验证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志从实验室领来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怎样用物理办法,判断一只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
问题描述:
怎样用物理办法,判断一只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请说明理由
问题解答:
1,把鸡蛋放在桌上,用手把鸡蛋迅速扭动,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鸡蛋转动得很顺利,就是熟蛋,如果转动得不顺畅的,则为生蛋.因为熟蛋被扭动时,蛋白蛋黄全部一同被扭动,故转得顺利.反之,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可知,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于是,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2)待鸡蛋转动一段时间之后,突然瞬间按停鸡蛋,并立即缩手.如果缩手后不再转动的,则为熟蛋;反之,缩手后能自动再转几下的,则为生蛋.因为熟蛋被按停时,蛋壳,蛋白和蛋黄都全部停止,缩手后就继续静止.反之,生蛋在按停时,只是蛋壳暂时停止,但蛋白和蛋黄因惯性仍然转动.故缩手后,能带动蛋壳重新再转几下.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7、 那个鸡蛋旋转,如果是生的转几下就停了,如果是熟的能转很长时间,因为生鸡蛋里面有蛋黄重心不稳,而熟鸡蛋固化了,就稳定了.
1 降落伞2 下方有足够大的风力直接吹着3 高科技物品:传送机,直接从几十米高空传送到地面.4 鸡蛋扔下去后,人也跟着跳下去,以身护蛋,英勇殉职4 更进一步,人也跟着跳下去,然后用内功把鸡蛋吸附在手上,然后人用轻功降落.5 鸡蛋扔下去后,人也跟着跳下去,以身护蛋,在空中突变成一大坨果冻,然后包裹着鸡蛋落地.6 用意念力
生鸡蛋因为熟鸡蛋的重心固定,蛋壳内部已经是固态,你已经制动了,所以立刻松手不会转动,至少不会太大的转动~但是如果是生鸡蛋,制动后,外壳不动,内部胶状物还会旋转,所以即可松手后,还是会旋转,因为内部在旋转,带动了外壳旋转~
生鸡蛋的蛋清、蛋黄是液体,和蛋壳不是一个整体,当手制动后,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会立即停止运动,释放后,蛋清和蛋黄又会带动蛋壳转动起来.故答案为:生;用手制动后,随蛋壳转动的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不会马上停下来,立即释放后,蛋清和蛋黄又会带动蛋壳转动起来.
鸡蛋一般一斤8个.水的沸点100摄氏度.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1升=1公斤.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人的两臂长约等于身高.
新鲜鸡蛋陈在水底,那么受到浮力等于水密度乘以g乘以排水体积=0.4N.变质鸡蛋密度比水小,因此漂浮,那么它受的浮力小于0.4N...综合看出...C是正确选型,其余都不对.
一个物理题简单说一下,就是量水,烧杯有容积,加鸡蛋进去,倒到有刻度的地方,水要没过鸡蛋,如果鸡蛋飘起了就用东西摁下去,把鸡蛋拿出来,把水道出了一减,就知道鸡蛋的体积了
像你那样的鸵鸟蛋估计孵化不出鸵鸟i,因为那样的鸵鸟蛋可能是孵化不出鸵鸟的鸵鸟蛋,因为在市面上买到的鸵鸟蛋是没有办法受精的,你还是想办法给吃了吧,
对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不易估计,但对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认识,可根据物体的质量求出其重力;(1)一斤(500g)鸡蛋一般能称8-10个,故每个鸡蛋的质量为50g左右;那么一只鸡蛋的重力约为G=mg=0.05kg×10N/kg=0.5N;(2)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可求出重
A错,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不仅仅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还要看这种液体的密度C对,在盐水中是漂浮,浮力等于蛋的重力,而在水中时,蛋是下沉的,浮力小于蛋的重力,所以两个浮力相比,是在盐水时的浮力较大.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但不要蒸干)要留一定量的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大.还会溶在这些水中,如果要提取硝酸钾就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有那么多答案了,你还是没有采纳,可能你还是没有明白,那我讲下,希望对你有帮助.电压表怎样读数呢?就是读电压表两脚之间的那一段电路的电压.其两脚之间可以是一个电阻,也可以是多个电阻,还可以是一个电源,但就不能是电阻和电源!切记!也就是说电压表是测量电源外部电路的某一段电路的电压.(电路分外电路和内路的,内路是指电源内部的
教你一种方法,看买的菜从电子秤上拿下来的一瞬间,电子秤上的重量读书和价格读数是否归零.归零的话说明菜是足称的,如果没有归零则不足称.
一只鸡大概四五斤,两千克至三千克左.一只鸡蛋50克吧夏天空调开到26℃就可以了一天的温差8、9℃的样子 你太懒了!知识是用来背的吗?!而且现在,你说的是常识.那么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常识?知识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你可以去实际的感受一下、测量一下.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在低速碰撞时(用手把两个鸡蛋碰撞),鸡蛋肯定是碎其中一个.但是在高速碰撞时(例如:鸡蛋在18楼落下,撞击在地面的另一只鸡蛋:两个鸡蛋均为50g,18楼大约54米,不考虑空气阻力,做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两个鸡蛋碰撞持续时间5ms,着力面积约1平方厘米,PS高中物理题),由于碰撞时间极短,作用力瞬间超过了任意一个鸡蛋
A、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不是500g,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重约为G=mg=50kg×10N/kg=500N,1000N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C、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符合实际,故C正确.D、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1s~14s,8s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故选C.
as with 意思是:正如...,后面一律加名词.我从没见过加句子的.要是你不确定介词后面加句子还是词组,只能去看个例句然后背下来,这没有什么规律的.
判断电路串、并联的常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a.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b.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
答: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在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V排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也大;当鸡蛋处于漂浮状态时,V排<V物,当鸡蛋处于下沉状态时,V排′=V物,比较可知,V排>V排′,故F浮>F浮′也就是说鸡蛋在盐水中漂浮时所受的浮力较大.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3000ppm换算成g/kg怎样换算?
问题描述:
3000ppm换算成g/kg怎样换算?50%含量的农药,需要喷淋浓度是3000ppm.我不了解这个单位,想换算成多少倍液或g/kg.
问题解答:
ppm与质量含量换算:1ppm=1mg/kg=1000ug/kg 1ppb=1ug/kg=10-3mg/kg ..3000PPm=3000mg/kg=3g/kg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因为 1克 / 千克=0.001=0.1%所以,2.4%=24*0.1%=24g/kg同理,1毫克 / 千克=10^(-3)克 / 千克=10^(-3) g/kg818mg/kg=818*10^(-3) g/kg=0.818 g/kg 再问: 请问如何将%换算成kg/m2,0.29%咋换算呢,谢谢了 再答: %不能换算
‘怎样将食品酸度单位ml/10g换算成g/kg?’酸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有差异,建议你别用1ml液体相当于1g,所以ml/10g=100g/kg 的公式!还是测量体积比较准确!用100ml/kg准确一些 ,可以用试管,量杯,别用电子秤和天平! 再问: 知道一种方法:就是利用“56.1”氢氧化钠毫克当量来换算,请问56.1-
这个单位具体到不同的物质换算方式不一样的,得看你要换算的物质的分子量啊,根据分子量可以把g换算成cmol
ppm:百万分之几,ppb:十亿分之几;ppt:万亿分之几.表达溶液浓度时,1ppm即为1ug/mL;表达固体中成分含量时,1ppm即为1ug/g或1g/t.1ppb为1ppm的千分之一.1ppb=1ppm/0 ug/g=1ug/kg 回答完毕~~其实我以前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单位- -!,就是刚刚搜索
1kg=00mg1kg=10^3g=10^6mg1mg=10^(-3)g=10^(-6)kg
1μg=1/10^6g=1/10^3mg1l=1kg所以1μg=1/10^3(mg/kg)
浓度单位.1µg = 1/1000 mg = 1/ gµg/g = (1/1000) mg/(1/1000)kg = mg/kg1µg/g = (1/)g/g = 1/ = 1 ppm
光是知道0.2ml/10g桔梗水煎液还不能算出剂量.我这里来重新出个例子:假使给小鼠腹腔注射0.25%的戊巴比妥钠溶液0.2ml/10g,换算成剂量(mg/kg)为多少?首先须知道0.25%戊巴比妥钠溶液的含义,即指(0.25g/100ml)100%.然后只需(0.25g/100ml)*(0.2ml/10g)*(10^
设:题目的溶液密度为yg/ml .换算:分子是1g=10^3mg ;分母是1ml=1ml*yg/ml=yg=y*10^-3kgg/ml=10^3mg/y*10^-3kg=(1/y)*10^6mg/kg . 再问: 只知道是10%的硫酸镁,注射量是10g/0.2ml 再答: 请问:" 只知道是10%的硫酸镁,注射量是10
电导率是溶液体系中综合离子的一个指标,使用g/kg、%等单位是把溶液体系中的各种离子换算成等同于某种物质来计算的.如水的硬度是把溶液中可溶性电解质换算成等当量CaCO3计算,溶液的盐度是把溶液中可溶性电解质换算成等当量NaCl计算.应该说电导率更能反映体系中例子的特性.
kg/m³=0cm³=1g/1000cm³=0.001g/cm³换言之 g/cm³= 1000kg/m³
ppm 或 p.p.m 是 parts per million 的三个词的词头缩写,意义为“百万分之几”或 "百万分率,10^-6 " .无论是质量还是体积均可使用,但是用的不多.题目上,mg/kg =1mg/1kg*1000g/kg*1000mg/g=1mg/mg =1//10
1kg=0mg=ug
1kg=1000g1kg=g=0.001kg1mg=0.000001kg
kg到g的进制是1000m^3到cm^3的进制是100^3=1000000中间有个除号所以换算进率是 =10^(-3)知道了吧
都是1 再问: 为什么 能写详细点么 再答: 1000kg/1m3=1000kg/m³ 1000kg/kg/dm³ 00^2cm3=1g/cm³
1t=1000kg=00 000 000mg
分别换算 kg => g, m³ => cm³1立方米(m³) = 1000000立方厘米(cm³)1千克(kg) = 1000克(g)So, 1 kg/m³ = 0.001 g/cm³学习度量衡单位知识,以及同类单位间的精确换算,可参考搜到的这个实用工具软件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体重秤显示的是重力吗?
问题描述:
体重秤显示的是重力吗?若不是,那是什么力?
问题解答:
显示的当然是质量了.不过不是有G=mg得的.它称的是弹力.再除以g得的.所以当你突然蹲下或站起时.由于超重失重引起对秤压力(即弹力)的变化.所以示数也会变化.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就是制造称的时候在标刻度时按照质量都换算好了的,因为是示数按比例增加的,因此刻度均匀
嗨!请您前往您附近的维修点检测一下.地址和电话查询:http://www.xiaomi.com/c/service/poststation/同时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杭州,西安,深圳和广州9家小米之家有维修能力.小米之家工作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10点到晚上6点.在保修期内,非人为损坏完全免费.如果您附近没有网
站的位置不一样体重计的感应部分受力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样了.电子秤准一点.我买了机械和电子的两种,电子秤同一时间站上去多次示数都一样,机械的可能要看看说明具体站哪跟范围内准确了.
相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
超重,或者没电了,你换个电池,如果不行,那就是超重了,你在购买商那里让他校准一下,如果不行,那就是完蛋了,需要更换传感器,
1b可能是1磅 再问: 能确定吗? 再答: 可能吧因为1b的解释太多能和秤联系的就这个吧
  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不当,弹簧测力计也能显示自重.  当弹簧测力计竖直正放,挂钩在下面,此时弹簧测力计不会显示自重.  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倒放,挂钩在上面,此时弹簧测力计会显示外壳的重力.  另外,摩擦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有影响.
绝对不为0.失重状态时“视重”为0,也就是显示出的“重力”为0 主要是在非惯性参考系中 例如将盛有水的开口杯竖直上抛(无阻力)水处于失重状态 但重力不变再像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 卫星失重但重力不为0
由图乙可知,R1的电阻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甲图中的电流最大时,体体重秤能称量的重力最大,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甲图中的最小总电阻:R=UI0,∵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1的最小阻值:R1=R-R2=UI0-R2,图乙中,R1与F成线性函数,可设R1=kF+b,图象经(0,R0),(F0,0)两点,则R0=b
体重秤的原理是平衡力的作用,要想知道空气重量,必须要把我们日常情况下的托盘下方的空气抽空.他的实验原理是正确的,用塑料袋包好然后抽掉空气,就相当于把托盘下方的空气支持力消掉了,不过表示好奇,抽调空气的时候塑料袋不破?牛逼.因为这实验要准确必须要里面接近真空,但是不能像我们平常一样用塑料袋贴在上面(贴上去空气是没有了,但
也可能是主题bug哦 换主题看看 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自己拿着摆弄摆弄 也许就好了 嘿嘿
错,由于两种情况都是木块处于状态漂浮,推出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又因为木块质量和g都是不变化的,所以浮力1等于浮力2等于木块的重力说白了,就是木头还是那块木头,水要把它浮起,用的浮力不管怎样都一样.就好像你站在体重秤上,不管站着、蹲着、躺着,体重秤显示你的重量都一样.
这两题都是较为基础的题目,楼主必须先自行理解相关概念,画出受力图便可作出回答①:用相对运动解释比较容易理解 可以假设甲同学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物体,同学乙则以15N的力来拉甲同学这个"物体",可得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回答②:弹簧力即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画出受力图可得竖直方向上有三个力,重力向下,弹簧力(拉力)向上
上周,体重秤显示出我们俩达到了同一重量级
刚开始题目看错了 .第二问.先算出接触面积.写出求压强公式,先求出装满水容器重力 在求出装了金属的容器重力 减少的重力 求出质量 也就是水溢出的质量 水的密度你知道吧 这样水溢出的体积 你也知道了 也等于金属的体积 金属放入水后受到的浮力是排除液体的重力 这样加上弹簧的显示数 自身重力就出来了 自己的体积你也知道了 .
这个问题有点麻烦 ,因为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力无处不在,但是计算题目却从不考虑,为什么呢?比如计算一块铁对地面的压力,实际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铁的压力和铁上方大气的压力,约十米高的水货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作用在相应面积上的压力.但是,如果我们用测力计提起铁块,会发现测力计只显示铁块的重力而没有大气压力,这是因为铁块受到的
月球背面与正面存在很大差异.月球背面,高地和环形山多,地势地伏悬殊,月海比正面少得多,只有莫斯科海,智海和东海,而东海的一部分还留在月球正面的边缘上.月球背面有许多巨大的,很具特征的同心圆结构,最典型的是东海,直径约900千米.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年代在什么时候,具有哪些地质特性等等,目前仍无定论.月球的平均半径是
星系的旋转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的多,这也限制了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物质数量.我们长久以来所给出的一个可能性的就是,在星系间存在着某种尚未能解释的物质,这些物质产生了额外的引力效应.但也有另外一个可能性,即我们所观察到的可见物质产生了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多的引力.这就是‘以太’的由来.”以太气流“以太”这一术语最先由亚里斯多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把一块铁放到水上会下沉,那把铁做成船为什么不会沉?
问题描述:
把一块铁放到水上会下沉,那把铁做成船为什么不会沉?
问题解答:
因为铁做成船受到浮力大于同质量铁块.下面资料很有用:编辑本段浮力的概念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漂浮于流体表面或浸没于流体之中的物体,受到各方向流体静压力的向上合力.其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流体的重力.例如石块的重力大于其同体积水的重量,则下沉到水底.浮木或船体的重力等于其浸入水中部分所排开的水重,所以浮于水面.气球的重量比它同体积空气的重力小,即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会上升.这种浸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水或空气将物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例如,从井里提一桶水,在未离开水面之前比离开水面之后要轻些,这是因为桶受到水的浮力.不仅是水,例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等所有的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编辑本段产生浮力的原因 产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没在液体内的正立方体的物体来分析.该物体系全浸之物体,受到四面八方液体的压力,而且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所以这个正立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因为作用在左右两个侧面上的力由于两侧面相对应,而且面积大小相等,又处于液体中相同的深度,所以两侧面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彼此平衡.同理,作用在前后两个侧面上的压力也彼此平衡.但是上下两个面因为在液体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压强也不相等.上面的压强小,下面受到的压强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液体对物体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这个力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当一个浮体的顶部界面接触不到液体时,则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压力才会产生浮力.至于一个位于容器底面上的物体,并和容器底面密切接触,那它就只能受到向下作用于物体表面的液体压力下,所以这个物体不受浮力作用,这种现象并不多,因为只要其间有一层很薄的液膜,就能传递压强,底面就有向上的压力,物体上下表面有了压力差,物体就会受到浮力.编辑本段浮力公式的推算 浮力公式的推算 假设有一正方体沉于水中,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ρgh2*S-ρgh1*S
=G排液 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上时(当未受外力时),F 浮=G物 稍加说明:
(1)h2为正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1为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距离,Δh为正方体之高. (2)“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
(3)给出沉浮条件(实心物体) ρ物>ρ液, 下沉 ,G物>F浮
ρ物=ρ液, 悬浮 ,G物=F浮 (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液, 上浮,(静止后漂浮)G物<F浮
ρ物<ρ液, 漂浮,G物<F浮(因为是上浮的最后境界,所以ρ物<ρ液) ρ物>ρ液, 沉底 ,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阿基米德 (4)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 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1. (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 ρ物∶(ρ液-ρ物)=V排∶V露
…………………………………………
证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另外液体还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浮力 但是液体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排液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排开的液体是当液体凝固时,将固体拿出,用同种液体将空档填满,用来填充的液体量就是排开的液体量 所以产生十牛的浮力不一定需要十牛重的液体,液体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 例如:一个底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容器中有50牛重的水,将一个底面积为25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柱体(密度大于水)放入水中 沉入水底(主体下方有少量水,忽略不计).水上升至10厘米高.排水量为250立方厘米,浮力为250牛,而水只有50牛,产生的浮力是液体本身重力的5倍. 当物体在水中完全和地接触是就没有浮力了,因为底部没水就不存在浮力了.编辑本段浮力之惑 质疑篇
一、压力差的局限性
一个底面积为12.56平方米,高2米的木质圆锥体,锥尖向下浸没于水下20米处.因为压力等于压强乘以面积,所以它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大于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根据压力差推论,它会沉没水底.但阿基米德定律认为,它的物重小于它排出的水重,木锥会浮出水面.何况圆锥体是木头做的,而木头会浮出水面,这是自然现象的常识.
1、为什么压力差的推论与自然现象相反呢?
2、圆锥体锥尖向下或向上,根据压力差计算的结果,它们受到的浮力是不相同的.但它们排出的水都一样重,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它们受到的浮力应相等.为什么压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3、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水中的形状、形态有关吗?
4、压力差能不能解释各种形状(包括不规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及其产生的原因.
5、如果压力差的适用只局限在个别、少数形状的物体.那么这个片面的推论能说明产生浮力的真正原因吗?
二、压力差的矛盾性
把一个底面光滑的木块放进装有底阀的玻璃缸内.用手把木块按住,然后往水里放水,淹没木块后,又打开阀门把水放尽.这时候拿起木块,如果检查它的底面与缸接触部位没有水.就又重新放进缸里,再用手按住,放满水.松手后,我们惊牙地发现:木块会自动浮起.(也可以用一些辅助办法让木块的底面无水.比如在木块与缸底接触的四周糊上浆糊,防止进水.但不能增加木块上浮的外来阻力.因为气体的浮力性质与液体相同,所以也可以在空气里作类似实验)根据压力差推论:如果浸没在缸里的木块底面没有水,那么它就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只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也就是说木块没有受到浮力.即使我们松手后,木块也不能浮起.
1、为什么实验结果与压力差结论自相矛盾?
2、实验中的木块在缸里排出了与它体积相等的水,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它受到了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出的水重.为什么压力差却认为木块没有受到浮力呢?它们之间孰对孰错?
3、如果浸没在水里的木块底面没有水,而它依然受到了浮力.那么,这个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三、阿基米德定律的矛盾
有甲、乙、丙三只同样大小的模型铁船,用手给甲船施加压力,使之沉入水底.把乙船斜放入水,让其自然沉入水底,而丙船则浮在水面上.
1、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甲船排出的水最多,乙船排出的水最少.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甲船受到的浮力最大,丙船次之,而乙船受到的浮力最小.虽然甲船和乙船排出的水重各异,但由于甲船和乙船都沉入水底,它们相同部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强相同.根据压力差计算,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应相等.
①压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应该是什么关系?
②它们之间为什么矛盾重重?这些矛盾该如何解释?
2、根据书中浮力章节研究物体浮沉的实验得知:当物体排出的水重大于它的物重时,物体浮起.可甲船排出的水重也大于它的船重,为什么甲船却没有上浮呢?
3、丙船排出的水重大于乙船,受到的浮力也应比乙船大.但乙船和甲船同沉水底,根据压力差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而甲船排出的水重又大于丙,甲、乙、丙三船究竟谁受到的浮力最大?
四、物体是怎样浮上来的
沉没在水底的物体,当它的重量小于排出的液重时,物体就会浮上来.物体浮上来,自然是因为受到了浮力,但浮力是怎样作用于物体而使它上浮的呢?压力差认为 :物体四侧受到的压力平衡而相互抵消,只有底面受到向上的压力,上浮的动能理应由此获得.但我们要注意,这个向上的压力是由水的压强产生,而在同一水面,水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等.向上的压力如同支持力一样只对物体起支撑作用.并不能对物体作功而促使物体上浮.既然物体底面的压力不能产生物体上浮的动能,那浮力是怎样作用于物体而让它上浮的呢? 释疑篇 一、无论是浮在液体表面还是沉没在液中,一切浸在液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产生的向上的托力,我们把这个向上的托力就叫着浮力. 液体为什么会产生浮力呢?
二、我们知道水能浮起皮球、树木、救生圈、橡皮艇等许多物体,但当水凝结成冰后,却对这些物体失去了浮力.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当它从液体变成固体时就没有了浮力?
1、这是因为浮力是液体的一种特殊性质.
2、浮力的产生是由液体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①流动性:液体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或压强大的一方向压强小的一方流动. 如果没有流动性,物体就不会浮起或沉下,也不会有海洋暖流. ②压强的特殊性: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等. 由于这个性质,液体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当它任何一点压强的改变,都能引起相邻液压的改变. 3、压强是产生浮力的主要原因.
(讨论:如果液体之间没有压强,还会不会产生浮力.)
三、物体是怎样浮上来的
把一个吸满水的塑胶瓶,瓶口向上.然后挤出压瓶壁的两端,水就会从瓶口向上喷射而出.在这个过程中,手指和瓶子都未向上移动位置,但为什么水却往上运动了呢?这是因为我们挤压瓶壁时,瓶中水的压强小于周围瓶壁、瓶底的压强,这些压强下面大、上面小,而水会向压强小的一方流动.所以,当我们用手指挤压时,在瓶壁、瓶底合力的作用下,水就会向上运动.
水中的木块向上运动的原理与之相似.只不过前者是液体装在固体里,后者是固体浸在液体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运动物体的压强小于周围的压强,而且压强从下到上逐渐减小.物体运动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浸没在水中的木块之所以会浮上来,就是因为自身的压强小于同部位水的压强,这样就出现了压强差.木块便受到四周水的挤压,在底面和四周水压的共同作用下,木块就会向压强小的一方流动而浮出水面.
①物体上浮是在底面、四周侧面水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②浮力是由合力形成的,并不单单是物体底面向上的压力.
四、浮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的作用,便向容器壁、容器底流动而产生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容器底和容器壁也对液体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液体之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压强.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与深度成正比,同一水平面上,液体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同.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液体保持静止状态.因为液体具有压强,它们之间才会相互支持,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液体中任何一点液压的改变,都会形成压强差,从而引起相邻液压的改变.液体就会打破平衡状态产生流动.
1、液体和液体之间相互产生浮力,压强是产生浮力的原因.
2、浮力和它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液体保持平衡状态.
3、浮力的性质、大小并不会因外来物体浸入而改变.
五、浮力定律
压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在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大小时,都必须要有物体浸在液体里.
液体没有任何外来物体浸入时,它还会不会有浮力?如果有,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解释产生浮力的原因和大小呢?
其实,浮力是液体的一种属性,由液体自身的特点形成的,它不会因外来物体的浸入而增大或减小、存在或消亡.物体在液中的沉浮是物体在浮力作用下反应出的一种自然现象.而我们该如何透过这些现象,去探寻浮力的本质呢?
1、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人潜入水里,会感到发闷,是因为受到了水的压强.而水的压强又与深度成正比,所以人要潜入到更深的水里,必须要穿潜水服,而我们到达深海则需要乘坐特制的潜水艇.
2、浮力与压强(深度)的关系
我们常常说的船只搁浅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枯水季节有些河道不能通航?浅水港为何不能停靠万吨轮船?其实,所有问题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当船运载货物时,它的载重量越大,吃水就越深;载重量越小,吃水就越浅.而载重量大需要的浮力也会大,载重量小,需要的浮力也小.因此看来,浮力的大小与船只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又正为水的压强也与它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船只产生的最大压强与它同深度的水压是一样的,载重量大的船吃水深就是因为它压强大的缘故.
既然浮力会随着液体的深度增加,为什么我们做实验时,弹簧称的读数并不会随物体在液中位置的深浅而变化呢?
其实,弹簧称称量的物体在液中不但要受到浮力,还同时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压力.物体在液中的位置加深时,它受到的浮力增大,而它受到的压力也在同等的增大;当物体在液中的位置变浅,它受到的浮力减小,但它受到的压力也会同等的减小.正是因为浮力和压力同等的增加或减小,弹簧称的读数才不会随物体在液中位置的深浅而变化.
3、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水和植物油都属于液体,但它们的浮力是否相同呢?让我们先把植物油渗进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很快,我们会发现植物油全部浮在水面上,并不与水相溶共存,这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原来,植物油的密度比水小,产生的压强各不相同,质量重的水便会下沉,质量轻的油便会上升.轮船从谈水河驶入海里,船身会浮起来一些,就是因为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它的浮力也相应增大的缘故.
总结以上规律,得出如下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压强(深度)成正比,与它的密度成正比,与它受到的压力相等,方向相反.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液体保持静止状态.
六、物体的浮沉
铁和石块在水中下沉,乒乓球、木头、救生圈浮在水面上.同样的物体也会因为液体密度的不同而或沉或浮.
是什么原因决定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呢?是物体的质量和重量么?
我们知道,无论质量多大,多重的木头,它都会浮在水面上,而无论质量多小,多轻的石头,它都会沉入水底,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木头的密度比水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的缘故.
在没有任何外因时,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沉下,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浮在液体表面.
为什么物体的沉浮与密度有关呢?
在同一水平面上,液体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同.而木头的密度小于水,它产生的压强也小于同体积水的压强;石头的密度大于水,它产生的压强也就大于同体积水的压强.当木头或石头沉没水中替换同体积水时,因为木头的压强小于周围水的压强会浮出水面,而石头的压强大于周围水的压强会沉入水底.
压强是决定物体浮沉的重要条件.
当物重大于同体积液重时,在液中的任何深度它产生的压强都大于该位置的液压,物体沉下.
当物重小于同体积液重时,在液中的任何深度,它产生的压强都小于该位置的液压,物体浮起.
当物重等于同体积液重时,在液中的任何深度,它产生的压强都和该位置的液压相同.物体悬浮.
我们把密度大于空气的气球升上天,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造成轮船浮于水,都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压强来实现的.
七、浮力的利用
从漂浮在河流上的树林得到启示,古人把木头挖成空心的独木舟,承载人或货物,这是对浮力的最早利用.
但空心的铁球并不一定浮起,实心的木块它也不会沉下.所以,物体是否空心并不能决定物体的浮沉.
空心只是利用浮力的一种方法.
人们运用这个道理,不但把密度轻于水的树木制造成船只,也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造成军舰、轮船.
为什么空心的物体能够利用浮力呢?
这是因为空心的物体在水中增大了体积,增加了高度,并减小了物体的压强.而压强就是决定物体浮沉的重要条件.
空心的牙膏皮和卷成团的牙膏皮它们的重量虽然相同,但前者产生的压强却小于后者当空心牙膏皮产生的压强小于同高度水深的压强时,它就会浮起.而卷成团的牙膏皮产生的压强大于同体积水产生的压强,所以会在水中沉下.
军事上用的潜水艇就是用进排水的方法,增加或减轻潜水艇的重量,从而改变压强,以此来控制潜水艇的沉浮 沈朝斌 日编辑本段浮力原理的发现 公元前245年,赫农王命令阿基米德(Archimedes)鉴定金匠是否欺骗了他.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顶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先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他命令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皇冠. 这看起来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内,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到水面.他的大脑中闪现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进水中,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浮到水面. 他从浴盆中站起来,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时,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 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则变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觉到自己变轻了.他站起来后,水位下降,他则感觉到自己重了.一定是水对身体产生向上的浮力才使得他感到自己轻了. 他把差不多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感觉到石块变轻.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它的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 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 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 更为重要的是,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即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水的重量.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排水量呀由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排水量成正比.钢板做成船后,排水量明显增加呀.重力不变,而浮力增加,增加到大于重力后,当然就会浮在水面上
会被土埋住看不到. 再问: 处果亿万年呢再问: 还用说
A 都是铁块所以密度相等设大铁块质量为小铁块X倍则体积也为X倍,即所受浮力为X倍设杠杆距两铁块长度比为1:X设大铁块所受浮力为XY.重力为MX.小铁块为Y.重力为M即大铁块合力为X(M-Y),小木块为(m-y)它们分别与杠杆据他们的距离相乘,值相等所以仍平衡. 再问: 体积之比就等于力臂之比吗 再答: 这一题是等于力臂
GA*OA=GB*OB 得GA/GB=OB/OAGA=P铁(铁的密度)*VA*gGB=P铁*VB*gFA(A 的浮力)=P水(水的密度)*VA*gFB=P水*VB*gGA'=GA-FA=(P铁-P水)*VA*gGB'=GB-FB=(P铁-P水)*VB*gGA'/GB'=VA/VB=GA/GB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你要考虑,浮力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的,F浮=ρ液gV排 =Mg如果纸船的质量忽略不计在第一次,水的总体积 等于水的原体积V 加上 橡皮泥的质量所换算来的水体积V1第二次,水的总体积就等于水的原体积V 加上 橡皮泥的 体积V2V1=M/ρ水,V2=M/ρ橡皮泥由于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V2,
1.B 原因就是选项写的2. h=20cm-8cm=12cm V排=20cm×20cm×12cm=4800cm³=4.8×10的-3 F浮=ρ水gV排=1000㎏/m³×10N/㎏×4.8×10的-3=48N 求的是立方体物块受到的浮力
会的!你可以这样想:即使铁和硝酸铜反应了生成了铜单质,那么铜单质不是还会和硝酸银中的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吗?因此从结果上看,铁只与硝酸银反应
1是根据分子的自由扩散,2,本来细胞内的水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壁会阻止外界的水进入细胞,外界加压,就可以克服细胞壁的阻障,水就可以被压入细胞.
先和硝酸银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离的越远越先反应,不过Na,Ca,K三个除外Fe+2AgNO3→Fe(NO3)2+2Al
(1)压强=密度*g*深度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p=0.15m*1000kg/m^3*10N/kg=1500Pa(2)浮力=体积*密度*g冰块受到的浮力F=((1*10^-6)*9)m^3*1000kg/m^3*10N/kg=0.09N(3)由密度计原理得冰块密度是水的9/10900kg/m^3
ρ(平均)=185/30=6.17v(Fe)/v(Al)=(6.17-2.7)/(7.9-6.17)=2/1铁的质量是7.9×30×2/3=158克铝的质量是2.7×30×1/3=27克
1,杯中水的深度为0.15m.所以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5m=1.5*103Pa 2,冰漂浮在水面上,F浮=G=ρ冰gV冰=0.9*103kg/m3*10N/kg*1.0*10^(-5)m3=9*10^(-2)N 3,ρ冰=M/V=0.9*103kg/m3
要是水里没氧气就不会,有氧气溶与水中就会.
你这题有问题这应该是一物体在空气中 所受重量为50克 在水中重量为35克(质量是物体本身的性质,)然后我们再来解决:(g取10N/kg此物质空气中重量为50克,则所受重力为50/.5N水中为35/.35N所以浮力为0.5N-0.35N=0.15N浮力0.15N<重力0.5N所以下沉
侵在水里的体积:(1.0x10^-6)/0.1=1.0x10^-5.浮力=水的密度x重力加速度x排开水的体积=.0x10^-5=0.1n
A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H2,实际上进去了56,出来了2,所以增加了54B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H2, 实际上进去了56,出来了2,所以增加了54D 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C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进去了56,出来了64,所以减少了8(都是分子量,不是实际的质量)
如果你弹纸板的速度足够快 鸡蛋就不会出去如果速度慢就可能被弹出去这是因为在弹的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越快鸡蛋受到的冲力越小 获得的动能越少 出不去反之获得动能大 出去
你这样说感觉有点不全所以我的答案是:水面上升的高度=物体浸入液体体积除以容器横截面积 再问: 不用(容器横截面积-木块的横截面积)吗 再答: 用阿基米德的变形公式求也行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型电子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