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co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图的虚线应当怎么连?尤其是异核双原子分子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中的一些问题比如HF 比如CO 这些异核双原子分子中,就拿HF说把,书上说有3σ为成键轨道,4σ为反键轨道,1σ,2σ,1π为非键轨道。我怎么判断,一个异核双原子分子中,他的成键轨道是3还是4?而且,π轨道一定是非键轨道么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以氟化氢为例来说明一下.氟原子中1s和2s轨道能量很低,在与氢原子作用时,因与氢原子的1s轨道能量相差太多(作用可忽略),形成的分子轨道保持F原子中的1s,2s轨道原貌.三个2p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能量相近(不同原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相近,这个规律具有普遍性),满足分子轨道三原则中的能量相近原则,但三个p轨道中只有2px才能满足第二个原则(对称性匹配),即与氢原子1s轨道(头碰头)重叠后,轨道能量发生变化(其中1s与2px波函数角度部分的正端重叠,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这种重叠形成的分子轨道称为成键轨道,1s与2px的负端重叠,电子云密度降低,体系能量升高,这种重叠形成的分子轨道称为反键轨道).而2py,2pz假定和1s重叠,那么重叠的部分一半加强一半减弱,总体电子云密度不变,能量不变,意味着没有有效(实质性)作用,即不能形成分子轨道.这样2py和2pz在形成分子轨道时仍保留原有的能量状态,这种仅由氟原子单方面提供的轨道,称为非键轨道(F的1s,2s原子轨道所形成的分子轨道也是非键轨道).形成的分子轨道按照对称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的波函数的角度部分有对称轴,称为sigma轨道,另一类是中心反对称(对称中心两侧形状相同,符号相反),称为π轨道.这样HF分子轨道按能量升高排序就是1σ(来自于原氟原子的1s轨道),2σ(氟原子的2s轨道),3σ(氢原子的1s和氟原子的2px正端重叠,成键轨道),1π(1π轨道有两个,二者能量相等.来自于氟原子的2py和2pz),4σ(氢原子的1s和氟原子的2px负端重叠,反键轨道).π轨道不一定都是非键轨道.例如,两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py轨道之间可以肩并肩重叠(正正重叠,负负重叠使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升高,为成键轨道.正负、负正重叠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减小,为反键轨道).欢迎继续追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求关于异核双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解答,比如CO(1δ)2(2δ)2(3δ)2(4δ)2(1π)4(5δ)2,首先解释下这嗯,就是我看不懂这个,其次,关于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排布式有固定的能级图,异核双原子的能级图能推导出来没?如果能,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这是结构化学的东东,你说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抱歉,除了专门攻读该专业的人外,其他很难详尽的解释!你若真需要了解,“无机化学”的问题先存着,上结构化学时好好学习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是分子轨道理论里面的东西。δ指的就是δ键,前面的数字是能量级别,括号外的数字是电子数,π类似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21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第四章习题课-徐红亮-2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第四章习题课-徐红亮-2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13:45:5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四章习题课-徐红亮-2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从事会计出纳等工作多年,目前已经退休了。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二周期O 2 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第二周期O 2 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44:1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二周期O 2 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
关注微信公众号2019年华侨大学820综合考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考研初试大纲
www.jilinyunrui.com 2019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招生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目名称: 综合考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无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基础理论(25%)、物质的形态与结构(15%)及元素性质(主要是过渡元素的性质)部分(10%)。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反应(25%)、结构和性质的关系(10%)、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50分),共25道;
2.填空题(30分),共6-8道;
3.简答题(30分),共5道;
4.计算题或合成题(40分),共3道。
二、考查目标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测试考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掌握情况及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学生对有机化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内容应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认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反应及其应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无机化学主要内容
1.物质的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气体分子运动论,液体的蒸气压、沸点和凝固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依数性。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热力学中常用的术语(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中的焓变(&DH),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摩尔反应焓变(&DrHmӨ),标准摩尔生成焓(&DfHmӨ),标准摩尔燃烧焓(&DcHmӨ);盖斯定律;焓变与反应的自发性;吉布斯自由能(G),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DrGmӨ),标准摩尔反应生成吉布斯能(&DfGmӨ);熵(S),标准摩尔熵(SmӨ),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熵变(&DrSmӨ),&DrGmӨ与&DrHmӨ和&DrSmӨ的关系,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从?,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阿伦尼乌斯方程式,碰撞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过渡态理论,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Ө)),多重平衡规则,KӨ与&DrGmӨ的关系。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与化学平衡,平衡移动总规律。
4.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阿伦尼乌斯解离理论,离子氛,活度,活度系数。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盐效应。pH值计算,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pH值计算,缓冲物质选择及缓冲溶液配制。盐类水解反应,水解常数,影响盐类水解反应的因素(浓度,温度,酸度)。近代酸碱理论(水&离子理论,溶剂理论,质子和电子理论)。浓度积常数(KspӨ),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生成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等方法),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分步沉淀,分步沉淀的次序,沉淀转化。
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概率密度,电子云。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象,鲍林近似能级图,屏蔽效应,Cotton原子轨道能级图,电子填充顺序,核外电子排布原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式(电子排布式,轨道图,四个量子数的表示方法)。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周期表中5个区的划分。有效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及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6.分子结构:共价键的本质、特征(饱和性,方向性)、类型(&、&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杂化轨道理论要点,s和p原子轨道的三种杂化方式,等性和不等性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要点,分子轨道的形成,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键类型。分子的极性,偶极矩,分子的变形性,极化率,诱导偶极,固有偶极,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氢键的形成及特点,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晶体结构:晶格,晶胞,7大晶系,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及金属晶体的结构及性质特点。三种典型的离子晶体(CsCl、NaCl、ZnS),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的关系,半径比规则。晶格能,影响晶格能的因素。离子极化力和变形性,离子极化对化学键型的影响,离子极化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8.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貉趸乖从Ψ匠淌降呐淦?氧化值法,离子电子法)。原电池及原电池符号、电极及电极反应式的写法(包括含氧的物质在酸、碱性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的写法)。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影响电极电势因素(浓度、压强、pH值等)及能斯物方程的应用。&DrGmӨ 与EӨ 的关系。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电势~pH图。
9.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体,配位数,配离子电荷),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价键理论:配位键、杂化轨道与配合物的磁性及空间构型、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晶体场理论:基本要点、中心离子d轨道的分裂和分裂能、分裂后中心离子的d电子排布与配合物的磁性、晶体场稳定化能、晶体场理论的应用,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KdӨ),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配离子之间的平衡,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配位取代反应。
10.d区元素&过渡元素(一):过渡元素的通性(原子半径、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活泼性、氧化值、离子颜色、配合性、磁性和催化性),钛、钒、铬、锰、铁、钴、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1.ds区元素&过渡元素(二):铜族元素的通性、单质及其化合物,Cu(I)和Cu(II)的互相转化,IB族与IA族元素性质对比;锌族元素的通性、单质及其化合物, Hg(I)和Hg(II)的相互转化,IIB族与IIA族元素性质对比,惰性电子对效应。
(二)有机化学主要内容
1、 饱和烃(烷烃)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命名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烷烃的构象;卤代反应历程和游离基反应历程。(1)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命名方法、烷烃的构象。(2)掌握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卤代反应历程、游离基反应的历程。(4)掌握脂环烃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和异构现象。
2、 不饱和烃 烯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炔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丁二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亲电加成;氧化反应;聚合反应。(1)掌握不饱和烃的分子结构。(2)掌握不饱和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构型异构,顺反异构,Z、E命名法。(3)掌握不饱和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亲电加成反应及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诱导效应。
3、 芳烃 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单环芳烃的性质;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和定位规律;多环芳烃。(1)掌握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2)掌握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以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3)了解多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4、 旋光异构 物质的旋光性;对映异构现象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构型R,S的命名规则;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1)了解物质产生旋光的原因。(2)掌握手性、不对称碳原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的概念。
5、 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卤代烷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和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SN1和SN2的立体化学。(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2)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熟悉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历程。(3)掌握卤代烃的制法,了解其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6、 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1)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2) 掌握应用四种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并能认识和分析典型的图谱。
7、 醇、酚、醚 醇结构和性质;酚结构和性质;醚结构和性质;消除反应 (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2)掌握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光谱性质、化学性质。(3)掌握消除反应及消除反应的历程。
8、 醛、酮、醌 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醌的命名、结构和性质。(1)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命名。(2)掌握醛、酮、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9、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取代酸结构、化学性质。(1)掌握羧酸的结构、化学性质。 (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主要类型:酯、酰卤、酸酐、酰胺。(3)了解羧酸各类衍生物的制法、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10、 含氮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胺;偶氮化合物及染料。(1)熟悉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和重要的代表物。(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立体化学。(3)掌握胺的性质和重要的胺。
11、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含硫有机化合物;含磷有机化合物。(1)掌握含硫有机化合物和含磷有机化合物的类型、结构和命名。(2)掌握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2、 碳水化合物 单糖;双糖(还原性双糖、非还原性双糖);多糖(纤维素及其应用、淀粉的结构和性质)。(1)掌握单糖的结构、分类、性质和命名。(2)掌握单糖的环状结构、对映异构和构象等立体化学知识。(3)掌握双糖的结构和性质。
13、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1)掌握&-氨基酸的结构、性质。(2)了解多肽的结构、命名、结构测定和合成。
14、 类脂化合物 油脂;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1)了解油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熟悉萜的分类、命名和组成。 (3)掌握甾的基本结构、命名和分类。
15、 杂环化合物 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糠醛、噻唑、咪唑、吲哚;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和性质,嘧啶;稠环杂环化合物:喹啉、嘌呤。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掌握重要的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法。
四、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一)无机化学主要参考书:
1.《工科无机化》苏小云 臧祥生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无机化学学习指导》苏小云 臧祥生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有机化学主要参考书: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本类最新资讯
权威高配师资亲授技巧,教研千锤百炼科学提分。直录播课相结合精讲互动二合一,专业团队精细化作文批改。讲练结合,随学随练稳步提升。不过重读!一科不过全科重读~可以免费试听~
主讲老师:王江涛、唐静、李旭、唐迟、田静等
你可能想看
研究生招生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o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