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化学式只有sp2杂化轨道数的计算公式,没有sp3,不是有单键吗?

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分享给朋友:
扫描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通过代码可以让这个视频在其它地方上播放!
复制FLASH代码
复制HTML代码
复制页面地址
使用公开课APP下载视频
扫描二维码 手机继续看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还可分享给您的好友。
没有公开课客户端?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有机分子的结构表达:地球人都知道,有机物的名称是很难搞的,但在正式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有机物;怎么看懂有机物;有机物要怎么表达。
简单烷烃的命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些表示的是碳链上碳原子个数。对于简单的烷烃,只要后面在加个“烷”就可以了。至于环烷嘛,就再在前面加个“环”字咯。把这些单字组合起来,就是具体的有机分子了。例如:甲烷、环戊烷。
带烷基的烷烃的命名:在上集的基础上,我们来“画蛇添足”。如果烷烃的碳链上伸出一些支链,那要怎么办?简单啦。第一,找到主链;第二,命名支链烷基;第三,采用取代基次位号最低的编号方案编号;第四,写出来。搞定!
更正:2-丙基庚烷不叫这个名字!说来实在是抱歉。上集给了大家一个分子叫2-丙基庚烷,让大家画出键线式。后来被发现根本是个BUG啊。哪里是2-丙基庚烷,人家叫4-甲基壬烷!
异、仲、叔碳支链的习惯命名和系统命名:假设分子的骨架连着一个丁基。那么,骨架就可以和丁基两端的碳成键,也可以和中间的碳成键,而且丁基还可以自己有支链。如果这全都叫“丁基”,不就分不清了?!系统命名和习惯命名都能区分它们,你们还可以对比两种方法来记忆。
有机物的命名例题1:前面我们讲过了有一条简单的支链的烷烃的命名。现在我们来挑战又两条支链的,然后再来挑战支链本身带着分支的。最后的名字可能会很长很长,可是,又怎么能难倒我们呢?
有机物的命名例题2:这集还是做有机物命名的练习。要学会给环编号,还有熟悉基团哪个应该写在前面,最后还有习惯命名VS系统命名,命名的方式可是会改变基团出现的顺序哦。
有机物的命名例题3:这集的亮点主要是围绕怎么确定骨架。如果有结构里有两个方向碳数一样,哪条才是主链?如果结构里面又有大环又有长链,骨架是环还是链?
有机物的命名例题4:还是一个大环,然后大环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取代基。问题来了,要怎么编号?命名的时候,谁在前面?
有机物的命名例题5:这集我们一反往常,从名字猜结构。有些同学啊,看到那么长一个名字马上就倒吸了一口冷气,但是悄悄告诉大家,由名字猜结构其实反而简单多了。
烯烃的命名:每个碳都有4只手,如果有两个碳同时向对方伸出两只手,这就叫烯烃。但是每个碳都能向同伴伸出两只手啊,所以同一个碳架就会出现很多种不同排列的烯烃。这集的内容就是巧妙地给它们独一无二的名字。
卤代烃的命名:能从主链上分出来的,并不只有碳,卤素也可以。命名很简单,就当它是烷基就行。如果既有卤素,又有双键,双键始终是最大牌的,编号要按它来。P.S.上集出现了一个bug,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第13课]sp3杂化轨道与σ键
sp3杂化轨道与σ键:碳有6个电子,未成对的明明只有2个,却可以成4个键。sp3杂化可以很好解释碳的2s轨道上,两个电子怎么分的手,然后没找到对象的电子迅速增到4个,然后到氢里面找到了对象,形成了甲烷(CH4)。
sp2杂化轨道与π键:上集讲了sp3杂化,类似地,还有sp2杂化和sp杂化。什么意思呢?sp2,就是1个s和2个p变成一模一样的3个轨道,叫sp2轨道。然后剩下一个没有杂化的p轨道,就可以形成π键。π键这种东西,老有意思了,它和σ键非常不同,快来看看吧。
纽曼投影式:纽曼式带来的是一种看分子的全新视角,它方便了解分子的构象,从而知道哪些分子更稳定,能量更低。
纽曼投影式2:这集,我们用丁烷来练习一下画纽曼投影式。
环己烷的椅型构象和船型构象:我们很容易想到环己烷上的碳是sp3杂化成键的,那么,键就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环己烷就不是一个平面,它主要有两个形状,一个像椅子,一个像小船。
甲基环己烷的纽曼式:大家也许会好奇,环要怎么画纽曼式呢?反应快的人可能会马上意识到,画两个纽曼式就可以了!而且,在环己烷上面加了个甲基,从前能量相等的两种椅型构象就会马上有了根本区别。
我们看看自己的左右手,无论右手怎么转放到哪里,它始终和左手不一样,这两只手就像是镜子两边的实物和虚像,长得一模一样,但却始终相反。你能想象同样有这样特征的两个分子吗?
了解了什么是手性碳之后,我们来练习一下用我们的“火眼金睛”迅速找出手性碳。秘诀就是:那些四只手都连着不同基团的碳就是目标。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哦~
这集要求空间想象力比上集要强,不过跟着Sal老师,一步一步来是不会有问题的!这集还出现了神奇的分子,明明有手性碳,还不止一个,却不是手性分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对映体,虽然长相相似,但是它们有太多不一样了。所以如果它们都叫“手”,从名字上我们就区分不开,这样太委屈它们两个了,它们应该有自己的名字。分子也是。所以一个加上“左(S)”,一个加上“右(R)”。
我们接着上集来做点R-S命名的例题。遥想当年,笔者我刚学这玩意儿的时候可痛苦了,总在脑海里吃力地将一个分子翻过来颠过去,也常常忘记顺时针到底是R还是S。所以说,必要的练习还是要做一下的,而且有Sal老师带着,困难的地方也意外顺利了起来。
结构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傻傻分不清楚。它们的具体区别在哪儿?它们存在包含关系吗?
终于结束了手性的讨论,我们开始关注到烯烃。双键的特征,都源于多了个π键,就因为它,双键就不能自由旋转了,导致了出现了新的立体异构。既然人家都出现了,我们出于尊重,怎么也得给人家安个名字是不是?
前面我们学了烯烃的E-Z命名和顺反命名。这集我们来看两个例子,巩固一下。
这集,我们第一次深入来看看HBr怎么和烯烃加成。这个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又会有哪些产物?产物是均等的,还是有主次之分的呢?为什么?这一大堆的问号,我们快来看看Sal老师怎么解释。
在加成的时候,两个双键碳都为氢留了灯,那么氢该选择谁?Markovnikov先生发现,氢一般都会选择氢本来就多的那个碳,这就叫马氏规则。而这个规则背后的道理,是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听不懂?那还等什么,快看Sal老师。
在酸性条件下,用水加成烯烃,也遵循马氏规则。但是这个过程特别精彩。酸为什么会变成水,水怎么又变成了酸呢?
我们平时用的塑料袋、塑料杯、吸管等等,都是从氯乙烯变过来的。不过当然不是一个个的氯乙烯小分子,而是无数个氯乙烯手牵手连出来的。牵手的过程跟加成有点像,却比它更有趣哦。
这集我们开始来看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是其中的一种。它能一步就到位,而且会将整个分子反转过来!所以手性碳们真是要尤其小心!
上集我们介绍了SN2反应,名字和它失之毫厘的SN1反应,在机理上会不会谬以千里呢?动动我们的大脑,回想这个数字的意义,它表示速率决定步骤只有“1”种反应物参与。那么就肯定不是一步取代了,而是反应物自己就散成两块了。
SN1和SN2都是亲核取代,那么什么时候发生哪个反应?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空间位阻。如果其中一个人块头太大,那么另外一个人要绕到正面和他拥抱就比较难。对,这说的就是SN2。
上集,我们看了反应物的立体化学,这集我们来看产物的。在SN2反应中,亲核试剂和离去基分别在中心碳的两侧,一侧攻击,一侧离去,剩下的基团就顺着翻了个儿。平时翻个儿是不要紧,但如果中心碳是手性的呢?手性会改变吗?
在SN1和SN2的胜负大战中,还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它就是溶剂。溶剂怎么看?就看它是不是质子性的。如果它能游离出质子,结合亲核试剂,就能减弱试剂的亲核性。想想,这可是对SN2大大的不利啊。
顾名思义,亲核性就是这个东西有多“亲”原子“核”。那么这要怎么判断呢?从何入手?提示:要看电负性。剩下的,就当译者我卖个关子好了。
还记得SN2反应机理吧?还记得碱性和亲核性的概念嘛?什么?有点乱?好吧,这次课程就专门领大家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同学们注意听啦。
这集开始讲消除反应。卤代烃很容易就能发生消除反应生成π键。今天讲的是E2,说时迟那时快,一步就到位了。快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吧。
有了E2反应,又怎么能没有E1反应呢。既然前面学过SN1,就很容易推断出,这个E1呀,限速的步骤也只有一种反应物。那么这一步,也是反应物自己先散成两块么?
这个消除反应可真是闹心,到底是要和左边的碳反应呢,还是应该和右边的碳反应?札依采夫规则,5秒解决你的烦恼。它是通过实验发现、经过事实论证的经验规则。它说了,谁的氢少就和谁反应。
仔细想想,E1、E2、SN1、SN2四个反应真的很像。遇到反应物的时候,谁看得出来接下来怎么走啊?但是没关系,它们各自都是有特点的。我们来把条件整理一下,逐个击破。看完十多分钟的视频,也就掌握差不多了。
延续上一集的内容,我们把亲核试剂/碱换一换,看会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次还是强碱,却变成了弱亲核试剂,再次表明这两个概念区别。那么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
这集我们来看一个新例子。按照前两集教的分析思路:先看溶剂能不能游离出质子,这就能基本排除两种反应了;再看反应物的亲核性/碱性如何,答案就出来了,有可能是二选一,也有可能并列前行哦。
这是一种打破从前定势思维的全新反应。自由基,是由化学键均裂,两边各自收回自己的电子形成的反应物。它非常非常活泼,一旦出现,不把所有东西反应个遍绝不甘心。想知道它有多淘气,或者说多可怕么?
在之前的反应里,我们和醇有过几面之缘,但到底什么才算醇?其实啊,醇就是烃基连着羟基,R-OH。大概熟悉一下之后,我们来学学醇的命名。
前面我们学过醇就是R-OH,它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它有点像水,能形成氢键。二是,如果这个-R很大的话,这个氢键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为什么呢?都是氧惹的祸。
Resonance有很多有机分子,它们的π轨道都有一种共产主义精神,无私地共享它们的轨道空间和电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例如苯,它的6个π电子,并不是固定在3个双键上的,而是汇成一个大环漂浮在碳环上,电子能随便出现在这个环的任何一个角落。
水的一个氢变成烃基就叫醇,两个氢都变成烃基就叫醚。醚的命名很有意思,有两种:一种正式的,但是我们一般很少用;另一种常用的,却很直接很神奇,只言片语难以概括。总而言之,点开就对了。
上集我们学会了用醚的两个烃基来给它命名。这集我们来打破定势思维,想象一下,如果氧两边的两个烃基变成同一个烃基呢?注意,不是同样的烃基,是同一个。没错,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环。这时,上集教的方法貌似就用不上了,那可怎么办好?
前面我们说了,小三角形因为键角太小,电子太靠近了,所以非常不稳定。它们很不情愿这么挤在一起,所以想赶快挣脱环的束缚,于是就发生了开环反应。并且,扮演救世主角色的,正是熟悉的SN2反应。
难道说解救环醚的就只能是SN2反应么?难道SN1反应一点扮演英雄的机会都没有么?非也,非也。适当时候,SN1也有用武之地的。而这个“用武之地”的划分,就值得好好斟酌一番了。
芳香族化合物,这个名字给人一种好感。但其实它跟“芳香”真的没什么关系,所以这种好感完全是莫名的。休克尔定律,就是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芳香族的根据。它说,有4n+2个π电子的才算,才能彼此共享,构建和谐社会,例如:6个、10个、14个。否则,就都是不安定的捣蛋鬼,例如:8个的、4个的。真奇怪啊。
我们知道苯已经挺稳定的,我们来看看如果在苯上面嫁接一些基团,会是锦上添花还是落井下石。同时,它们还有很特别的名字哦。
上集我们讲了苯加一些取代基,名字就完全变了。所以这集我们来看看,这些取代基是怎么嫁接上去的。这个过程,是芳香烃专属的亲电取代反应。
上集,Sal老师像肉丝答应杰克那样答应了大家,会给出一个关于芳香烃亲电取代的例子。兑现来了,它就是苯的溴化。要怎么在一个光溜溜的苯环上插上一个溴呢?这个“亲电”具体又是什么意思呢?杰克们,快点开视频吧!
很多人读到了硕士博士,还是“氨”、“胺”、“铵”傻傻分不清楚,这一集主要讲了“胺”的命名。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关注一下英文的区别。有了这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遇到N的命名了。
看了上集的同学,上集的内容和难度还满意吗?现在可汗学院诚意推出“胺的命名2”。作为上集的续集,这集的难度更大,分子更加迂回曲折,甚至还有其它官能团的华丽加盟,欢迎大家继续收看。
前面,我们花了足足两集介绍胺的命名,由此可见,胺在有机届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集,我们终于可以见识到它绝杀之一——亲核攻击。在Sn2反应中,胺是一种亲核试剂,能对相应的碳放出攻击,使其失去一个离去基团。因此,你又怎么能随便忽略它呢?
上集,我们把伯胺变成了仲胺,那么接下来,仲胺还可以继续反应变成叔胺吗?如果这真的可以实现,那么生成的叔胺呢?叔胺能不能继续烷基化得到季铵?答案,全都在这十分钟里。
我们学过了胺对碳进行亲核攻击发生Sn2反应。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么个问题:胺能不能发生Sn1反应呢?如果可以,这两个反应的条件又有什么不同?是胺需要变化,还是被攻击的碳需要变化?到底是谁,要做出什么样的让步,才能达到“两情相悦”,擦出Sn1的火花?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福尔马林”,有些人甚至还知道它其实就是甲醛的水溶液。这很可能就是一部分人对“醛”的最原始的认识。这集,我们就来一探“醛”的真面目,破解它永远在碳链最末端这个谜团,看看它在复杂的碳链中何去何从。
上集讲了醛,这集我们来看看酮。它们两个啊,就像是亲兄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那“基因”上细微的一个小区别,却造成了它们有着大不相同的品性。其一就是,酮还有着有别于以往的称呼方式,它犹如心脏一般的羰基不在端点,而是在中间。
虽然我们现在是认识了醛和酮这两兄弟,但是我们只是能认出它们的面容,对它们本身,知之甚少。这集,活力四射的Sal老师就领大家去看看醛酮的诞生。
上集我们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弗氏酰基化反应,可是最后却遗漏了一直默默奉献的氢,秉承着科学严谨的精神,我们当然要还氢一个名分,反应的结果,一个都不能少。
酮的对称性结构总能给人稳定安心的感觉。但是,其实它还可以通过共振,转身变成活泼的烯醇,进攻别的碳哦。同一个分子的酮式和烯醇式,就像是一个人时闷时骚的两面,随时准备吓你一跳。
没错,就是盐酸硫酸的那种酸,就是能电离出质子变成离子的那种酸,就是能改变pH的那种酸。只不过是有机物,只不过是弱那么一点罢了。我们快来看看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分子吧。
又讲到了新东西的命名,很多人就一脸鄙视:唉,不就是先找最长的碳链,然后blabla嘛。但是真正做起来往往又错漏百出,面对着同时又几个官能团的分子无从下手,或者看着一个很长的化合物名字开始走神。命名虽然是很简单,确实最基础最繁杂的知识。与其画五分钟找一局你妹,真的还不如做这个小练习来得划算。真的。
酸失羟基醇失氢,在浓硫酸的催化下,酯就华丽丽诞生了!这是在每个基础实验室里面不断上演的经典,但是能理清整个反应机理的人却不多。然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必然是有它的理由的,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的智慧吧。
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羧酸衍生物,它和羧酸的区别又微小又巨大,仅仅是一个羟基和一个氯的不同,两者的转换却是兜兜转转。如果我们是参与其中的电子,那么这肯定能算上小电子的奇幻漂流了。
讲了好几集羧酸和它的衍生物了,是不是有点傻傻分不清楚?这集我们来个大汇总,还会介绍一个新角色哦。看完这集,大家以后就不要再认混它们了,不然某老师可是会伤心的呢。
这几种相似的羧酸衍生物,它们彼此能不能实现转化?转化又有没有方向呢?这是上集最后留给大家的疑问。问题看似繁复,解题的关键却惊人地简单——稳定性。废话少说了,快打开这个答案吧。
化学的世界非常残酷又现实,谁能更稳定存在,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努力成为它。既然在稳定性的排行中,酰胺是TOP1,而酰氯是拖后腿分子,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酰氯可以轻而易举地变成最稳定的酰胺咧?
“羟醛”两个字的由来是生成物既有羟基又有醛基。这样说,大家自然会想到是像酯化那样把两个分子连起来就好。没错,但是它没有酯化敷衍,而是确实把两条碳链接到了一起,是增长碳链的首选!
学校:可汗学院
讲师:Salman Khan
授课语言:英文
类型:化学 国际名校公开课 可汗学院
课程简介:与国内一般大学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相比起来更简介一些。首先,重点突出,非重点的繁杂内容很多都省去了,其次是讲法更为简单好理解,并非是一打开就让人头晕目眩的复杂。另外,讲课的顺序和很多国内的教材略有不同。本课程是先讲机理,再运用机理理解有机物的反应,而不是将化合物分类中间掺插机理,笔者认为本课程的讲法更有利理解记忆。视频由可汗学院免费提供,详见:(All Khan Academy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or free at )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第 16 周, 第 1 次课 章节 62 价键理论 63 构型 授课 实践课第,章,构型,价键理论,键理论,第1章,授课16周,价键理论,授课章节,实践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 16 周, 第 1 次课 章节 62 价键理论 63 构型 授课 实践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六氟化硫(SF6)是不是d2sp3杂化
已有 4818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化学键,分子轨道|
六氟化硫(SF6)分子中,硫原子周围有六个共价单键,最外层电子有12个电子,不满足“八电子”规则。传统的解释是硫的第三电子层的轨道杂化,形成六个d2sp3杂化轨道【注:很多英文资料不区分sp3d2和d2sp3】;分子形状是正八面体。很多普通化学教材采用这种解释。国内高中教材八十年代早期还教这类杂化,但后期就只教s和p电子亚层的杂化,而不再涉及d轨道的内容。 我2004年春季学期在波鸿大学学习高等无机化学基础课(主讲是Roland Fischer),这门课的内容是分子轨道简介、硼烷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第一次的作业就是写出SF6的分子轨道。助教讲习题的时候,写出的分子轨道完全不同于杂化轨道,而且说明,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是,六个S-F键里面几乎没有硫原子3d轨道的贡献,所以d2sp3杂化不是正确的解释。这门课颠覆了原来学过的杂化轨道、晶体场和配位场的一些知识,但是学习分子轨道还是超出了当时的基础。简单的分子轨道直到学完高等有机化学(芳香性和杂环化合物)、以及搞了几年一氧化碳吸附才逐渐清楚。 重新涉及六氟化硫分子轨道这个问题,是因为一本美国高中AP化学的教材。教材介绍了分子轨道的简单概念(键能图、成键、反键、键级、结点),并且列举了一些简单的双原子分子的电子轨道(包括O2+,O2-,NO,CN-)。不过,之前的一节依然用dsp3和d2sp3轨道杂化来解释PCl5、SF6、XeF2和XeF4等分子的共价键和形状。所以让人奇怪,六氟化硫的杂化轨道解释在多大程度上被否认了。 为此查了一下资料,分子轨道的分析确实表明3d轨道没什么贡献:或者后者进一步说明,NF5之所以至今未合成出来,原因不在于没有2d轨道,而在于N原子太小,周围排不下五个氟原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夏新宇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2007-为什么NH3中只有3个σ键却是sp3杂化而不是sp2杂化?
问题描述:
为什么NH3中只有3个σ键却是sp3杂化而不是sp2杂化?
问题解答:
进行sp3杂化后,形成4个杂化轨道,其中有一对孤对电子占据一个杂化轨道,剩余三个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3个sigma键,这样形成的分子成三角锥形,孤对电子占据的轨道与sigma键之间的夹角较大,相互的排斥力较小,分子内能较小.如果采用sp2杂化,形成三个杂化轨道,孤对电子占据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分子构型就会接近于平面型,这样孤对电子与形成sigma键的电子夹角比sp3杂化时夹角较小,相互的排斥力较大,分子内能较大. 再问: 那怎么判断它的杂化轨道数呢?为什么会形成4个杂化轨道?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因为N的电子排布是【He】2S22P3,sp3是X轴y轴z轴三方向的空间杂化,Sp2是两个数轴共平面的杂化,由于N原子s轨道全满p轨道半满,共五个电子,与三个氢形成三个N—H键,余两个电子,组成孤对电子,由于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使三个N-H键不可能共平面.所以应该是sp3杂化.空间构型三角锥型.这和硝酸的中N原子的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所以不考虑.上面回答3NA的是正确的. 再问: 这个其实是一道选择题,这是C选项,我不知道CD中那个对: D项:100ml 1mol/L Al2(SO4)3溶液,铝离子数为0.2 * 6.02 *10^23【*为乘号】 如果你能告诉我D的错误,我就信服。谢谢! 再答: D中的铝离子水解生
错 氨气的式量为17 3.4/17=0.2mol一个NH3有3个N--HN--H=3X0.3=0.9Na
D,氧原子的结构是1s2 2s2 2p4 ,也就是说,氧的3个p层轨道中一个是全满,两个是半满,于是这两个轨道被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所填满.因此总共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参与杂化,所以是sp3杂化.又因为,氧原子的2s轨道和2p中的一个轨道中共有两对孤对电子,所以是不等性杂化.
其实C60更多的是sp3杂化,而且在杂化中形成的电子对为了整个原子的稳定性在空间分布上也会表现出一点点的差异,简单的说你可以理解为为了C60分子的稳定性,sp2杂化的碳原子让其杂化形成的西格玛键在空间上出现了一点微妙的差异
双键是有pi键和σ键,价键理论认为杂化轨道是不能有效形成pi键的,或者你可以认为是杂化轨道和原轨道方向不同,成键会减弱,所以只有3条轨道参与杂化SP2 再问: 那我怎么才能知道杂化轨道和原轨道方向不同? 再答: .....这个是事实,看图SP3是空间四面体,每个轨道都不相互垂直,而甲醛的C=O其中pi和σ键是垂直的
你说反了,硼酸中有离域π键,硼酸根中反而不一定了.硼酸中,B就是sp2杂化,B和3个O共面,一定有离域π键的.事实上,硼酸中B-O键比一般单键键能高得多,键长也比理论单键键长短,这都是离域π键存在的证据.至于硼酸根,简单硼酸根的结构是 [B(OH)4]-,基本结构单元是 BO4,此时B是sp3杂化,没有离域π键.只有复
杂化,是一种妥协.如果不需要杂化也能形成稳定的键,自然就不杂化.所有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稳定的键,如果杂化一个就可以,那就杂化一个,如果不行,那就杂化两个,如果还不行,再来第三个.不是说,一定要剩一个. 再问: 那么,为什么NH3分子中N原子是SP3杂化而不是SP2杂化?还有H2O分子中的O原子也是SP3杂化?没有必要啊
O2和O3分子中都没有三电子π键的,臭氧O3分子倒有个3中心4电子的大π键.O3分子中的中心氧原子sp2杂化,3个sp2杂化轨道中1个填充孤电子对,另外2个都只有1个电子,分别和另外两个氧原子的1个p轨道中的成单电子配对,头碰头形成σ键;中心氧原子还有1个未杂化的p轨道,填充有1对电子,与sp2杂化轨道平面垂直,与另外
我杂记得水中氧原子杂化了呢?跃不跃迁都是杂化轨道理论里的,当用它分析与实际情况相同时,他就跃迁了
1.杂化的原因是它可以使体系的能量降得更低,更容易成键.简单来说,因为甲烷中碳与4个原子成键,所以需要4个杂化轨道,因此是sp3杂化;乙烯中碳与3个原子成键,需要3个杂化轨道,所以就是sp2杂化.2.sp3杂化轨道互相成109度38分角,哪里有垂直的sp3轨道? 再问: 额 高手又来这里帮我啦 , π键不是两个电子云“
碳原子sp2杂化,并不是像你所说的,而是三个sp2杂化轨道中各有一个电子,p轨道中也有电子.氧原子同样发生杂化,一个sp2轨道和碳原子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另一个p轨道和碳原子形成π键.具体参见杂化轨道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667594.htm 再问: 形成π键的p轨道可以是空轨
COCl2里面的C碳原子是SP2杂化,这个分子的结构是C和O以双键相连,然后C和两个Cl以单键相连.如果是以双键相连,一定要有一个空的p轨道留出来形成pi键,也只有p轨道可以形成pi键.因此中心原子碳原子用掉了一个做pi键的p轨道,剩下的两个p轨道再和s轨道进行杂化,就是碳sp2杂化,形成平面结构,近乎120度的键角.
关于杂化有一点切记,杂化轨道不会形成π键(关于这一点大学会深入学习,中学记住就好). 乙烯分子中有一个π键,就不可能是sp3杂化,只有进行sp2杂化,保留一个未杂化的2p轨道,才能形成π键 再问: 就是说形成的双键中必须有一个是派键是不是 再答: 是的。双键中必有一个是π键再问: 那乙炔中的三键是不是有两个西格马键和一
C2H2、CS2:sp杂化CH3Cl、CCl4:sp3杂化CH2O:sp2杂化 对于C而言,形成1个双键的是sp2杂化,形成2个双键或1个三键的是sp杂化,只有单键的是sp3杂化
硝酸根离子的结构,用共振解释比较清晰,见上图.要是从大π键的角度考虑,就是3个σ键、1个四中心六电子大π键要是从经典共价键角度考虑,就有配位键.大π键、配位键.这是不同的理论,不要混在一起用
sp2杂化 谁说V型就是 SP2的!绝对是SP3 其中有两对孤对电子占领两个轨道.被杂化处理以后的s和p是简并轨.你说不好意思啊,还得问一下,如果
化学式的书写问题是习惯问题;在氨气分子中,由于N,H电负性的差异,导致形成的键具有极性,氮原子电负性为3.1,氢原子2.2,所以N上带δ-的电荷,而H上带δ+的电荷,所以说N显负三价,氢显正一价.
除了金属氢化物中的氢为-1价,其他化合物中均为+1.所以氨里面的N是-3 在分子中,N与H以3个极性共价键相结合.经实验测定,氨分子的结构呈三角锥形,氮原子位于锥顶,3个氢原子位于锥底,N——H键之间的夹角为107°18′.所以,氨分子是极性分子.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psp2sp3杂化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