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物表达某种观点的标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他对此一无所知(不知道是哪个哲人说的,请教)

当前位置: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普罗泰格拉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主要考查你对&&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显然,比较的关键在于把握两者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比较的领域大体上包括研究对象、人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上的行为等方面。 “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1)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2)思想主张: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美德来自于知识;& ③主张“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3)意义: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苏格拉底对“人”的探索: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哲学家。这一时期,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在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人们贪图没有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同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也带来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于是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批评颓废的社会风气,在寻找人的价值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苏格拉底对于“人”是什么作了如下回答:(1)人的本质是理性,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就确立了人的理性主体的地位。(2)人的灵魂(理性)是至善,德行即智慧,智与德是合一的。(3)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因此一切使人德行完善的只有知识,因此,“美德即知识”。(4)人之所以要求知,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5)人要在理性的支配下去追求和生活,“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苏格拉底:
1、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早年学过雕刻手艺,后弃而从事探索伦理哲学,坚持“认识自己”是人类的第一要务。关于他的前半生,人们所知不多。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阿里斯托芬的《云》上演(前423),剧中将苏格拉底描写为开“思想店”的诡辩家,据此可知当时他已有名。传说特尔斐阿波罗神托所有言:世间不再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他自奉俭约,招收弟子,但不收学费。常在雅典街头与人辩论诸如正义、勇敢、德性、节制、真善美等课题,旨在寻求和确定其一般的概念。反对智者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每以揭露矛盾、诘问对方将论辩引至他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方法便得名为苏格拉底的讽刺或反诘法。2、他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道合一”。苏格拉底还鼓吹灵魂不死或灵魂轮回。他所说的概念在本质上并非来自具体事物,勿宁说是具体事物来自概念(灵魂中所固有的东西);人的认识即知识的获得,只不过是对此概念的回忆,这是西方早期的一种唯心论先验论。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地加以攻击。被以安尼托为首的民主派控告,罪名有二:一是不信官方宗教、企图另立新神(他的“灵迹”),二是败坏青年。在法庭上虽否认他犯有任何罪行,但终被判处死刑(饮鸩)。他在逻辑学方面的贡献是:首次提出归纳和定义的方法。苏格拉底本人无著作,其事迹主要见于柏拉图、色诺芬等弟子的记述;也是柏拉图大部分“对话”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言行深深地影响了柏拉图等,并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发现相似题
与“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这位哲人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1249132654116889137403122542231783我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很多事都可以用文字清楚的阐明自己的观点,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描述:
我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很多事都可以用文字清楚的阐明自己的观点,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恰当的词形容某些情况.但是,让我用语言表达,我总是会搞得乱七八糟的,要说时脑中一片空白,一点内容都没有,简单点说就是不会表达.为什么我表达不出来?怎么改变?请高人帮助(有一点就是我普通话说得不好)
问题解答:
多一点沟通就可以了,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就不是问题了.与人沟通时首先不要刻意在潜意识里表明自己的缺点,放开心思去讲,去表达.不要怕犯错,就怕不会犯错.一个过来人的忠告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这经常让我觉得很惭愧.写字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活动.就象我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习惯以后,只要觉得今天高兴或者不高兴了,于是就会在长短句里展开自己,另外再塑造一个自我.我完全是在凭借我的激情和原始的冲动在想象文字.而对这之外的东西,我一无所知.哦,天!我是一个多么浅薄无知,或者说是一个多么没有
你的远大志向也许在你家人的眼里只是好高骛远!至于到底是不是你该自己好好的认识一下了~最好的方法是接受家人的规劝,实际的同时,努力为你的志向打基础!
im not a person who cares about gossip, so don't you try to break me down with any comments. i am a person who doesn't care about judgements, so people could ha
就是他们被你的想法吸引呗!思想活跃,是赞美的啊 再问: 好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不要交托给上天或者他人.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命运并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 因为你无法决定你是生在富裕之家而不是清贫之家,你无法决定你出生再一个怎样的时代中,你无法决定你是身体健全而不是有残缺的.好吧,即使你真的如愿生在富裕之家,你如愿生你满意的时代中,你如愿四肢健全,但是
为你的翻译如下:1.I am a certain kind of person who can't stand any impact of loneliness.2.I have stayed up(或者over) till next day.3.It's such realistic question that we
新概念很不错,但是楼主只是想在短期内就有所提高,NCE就不太适合了.学"走遍美国"吧,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会话网上有视频下载的
日常生活聊天的话题很广泛,建议LZ可以去看看一些为人处事的书籍咬字不清晰可以在没人的时候自己练习练习,读书(读出声音来的那种)也可以唱歌,多跟人说话,说多了自然就顺了,一开始别人会看不起你,就把那人当透明的,再说跟看不起你的人说话太浪费口水了,不会因为这个介意你的人才是值得你深交的人
那多好啊,那就带她出去旅游啊,这是个开放的女孩子,你快点上手吧!
你跟我蛮像的.我也是遇到了这个问题,常常只能写一个或几个场景,却不能很技巧性很连贯性的串接起来.后来,发现很多写手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其实,还是对于生活的感悟不够客观与全面,有时候作者本身的主观局限性也是很限制文章或小说的大气的.像很多很优秀的写手,他们落笔很踏实,就是一步步地深入,而不是很多新手一开始就华丽丽地情节或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意志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 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
你想太多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情绪多变,就多做事,少说话!为人处事要多考虑,学会换位思考!
I am a very familiar people before very cheerful,and in front of the person not so familiar with very shy,(我是一个在非常熟悉的人面前很开朗,在不怎么熟悉的人面前很害羞的人)She not only sing,da
i'm a very serious and compact person,i'm also work very hard and i'm responsible enough,i can work will others very easily, and teamwork is okay. I can communi
I'm a girl who's a little shiny.It's easy to get on well with me,and I wish to make more friends in this new commodity.
I know little about music,but I like music very much.I think listening to some gentle music helps keep healthy.In good music,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are nece
你好,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大学定量的东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数学去计算.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要想学好物理,应当能够做到不仅是能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一位艺术家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关爱关爱是一种付出,关爱是一种奉献,关爱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爱人”是帆,“爱己”是船,只有彼此的推动和支撑,才能使关爱常存,爱意永驻.看着整日劳累的妈妈回家后,还要给我做饭,我也想帮助妈妈,让妈妈享受一下关爱.于是我自告奋勇的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饭我来做吧!”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今日简史》:2018年最值得阅读的书终于出现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新书《今日简史》中指出,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这些变革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瓦尔·赫拉利提出了关于未来10年的重要判断:一、数据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产;二、我们已成为数据巨头的商品,而不是用户;三、数据所有权,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议题;四、人类寿命显著延长,你可能每10年就得换个职业;五、与其想赢过AI,不如把重点放在与AI的合作上;六、幸福社会的目标是满足人类对意义和社群的追求;七、货币体系面临大变革;八、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后真相”时代;九、家长和老师要教给孩子的是拥抱未知的能力;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会越来越危险……
本文将向你介绍本书中的精华部分。
在消费的同时,
你正在沦为数据平台的商品被它消费
不久前,作为目前世界上最火爆的社交网站,脸谱网非法泄露700万名用户数据给一家名为Cambridge Analytica的政治咨询机构。
在听证会上,面对脸谱网涉嫌垄断的指控,CEO扎克伯格没有给出任何有效解释。
“用户离开平台后数据还会保存多久?”
“是不是得给你钱,才能保住我自己的信息?”
“脸谱网是否太过强大了?”
在各种暧昧模糊的回应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互联网巨头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的霸权地位
作为个体使用者,我们在数字霸主面前太过弱小无力。
个人信息被储存在哪里?
可能被谁拿去做了哪些分析处理?
我们常常一头雾水,一无所知。
《未来简史》作者、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新作《今日简史》中讨论了当前数字霸权的问题。尤瓦尔讲到:
当掌控大数据算法的权利集中在一小群人受众时,我们面临着数字的独裁。我们正在与算法绑定,被看透,被掌控。数据在未来应该由谁掌握,目前我们对此的关注和讨论还远远不够。
以下内容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8月新书《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尤瓦尔·赫拉利 著。
我们尚未意识到数据的真正价值
很多人一直没有弄清楚数字霸权是如何出现的;为何数据在这批强大的科技公司手中,能转化为难以置信的财富和统摄力。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数据的价值。
在这个数字时代,数据的价值就好比农耕和工业时代的土地和机械,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古代,土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产,一旦太多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贵族和平民。
到了现代,机器和工厂的重要性超过土地,各种利益集团转为争夺这些重要生产工具的控制权。
等到太多机器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资本家和无产阶级。
但到21 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又超越土地和机器,于是新的斗争就是要争夺数据流的控制权。
等到大多数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部分群体将一跃成为新的“统治阶层”,成为世界的新霸主。
当下人类可能已经完全和计算机融合,一旦与网络断开便无法生存。
在接入数字设备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监控,被记录,被分析。
这些数字巨头完全可以通过算法摸清你的脑子在想什么,甚至更进一步与你的意识同步,预测并干涉你的思维和选择。
我们已经沦为数据巨头的商品,而不是用户
数据和算法的威力超乎人的想象。
争夺数据的比赛已经开始,目前是以谷歌、脸谱网、百度和腾讯等数据巨头为首。到目前为止,这些巨头多半采用“注意力商人”(attentionmerchant)的商业模式:
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
然而,这些数据巨头掌握的数据远比任何广告收入更有价值。
我们不是他们的顾客,而是产品。
DeepTech深科技曾经发布过一篇报道,讲述为何像苹果、微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能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原因就在于:
它们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
“这些数据的详尽程度是过去其他公司难以想象的,它们可以帮助巨头公司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反过来又为它们增添了新的用户,获得更多数据——又是一个良性循环。谷歌通过用户点击习惯,不断地改进搜索结果和广告服务。亚马逊、Netflix和苹果通过挖掘用户数据来优化个性推荐算法,让自己提供的产品对用户更具吸引力。
举个例子,也许你很久前看过一部片子,早就忘记了大半情节。
但你的观看数据会被Netflix、亚马逊或任何拥有这套电视算法的人记录并分析,它们将会知道你的性格类型,也知道怎样能触动你的情绪。
有了这些数据,Netflix、亚马逊会帮我们挑片挑得精准无比。
你对这些完全一无所知。
但算法对这一切却了如指掌,而且这些信息可以卖几十亿美元。
该由谁拥有数据?
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
越来越多的数据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流向企业和政府的数据接收器,而一般人会发现很难抗拒这种过程。
至少在目前,人们都还很乐于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他们的个人信息),以换取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和可爱的猫咪影片。
这有点儿像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部落。
不经意间就把整个国家卖给了欧洲某国,换来各种颜色的珠子和廉价饰品。
如果大众未来想要阻止数据外流,可能会发现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几乎所有决定都得依赖网络,甚至医疗保健和生命延续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想要阻止一小群精英分子垄断这种神一般的权力,关键的问题就是:
该由谁拥有数据?
关于我的DNA、我的大脑和我的生命,这些数据到底是属于我、属于政府、属于企业,还是属于全体人类?
授权让政府把这些数据国有化,或许能够对大企业发挥抑制作用,但也可能导致更多的舆论管控。
而把数据交给如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可能最终又会转手变卖给第三方公司。
“把数据所有权握在自己手上”听起来更有吸引力。
当前,我们普遍的经验通过各种网站和服务商的授权协议,允许这些组织收集使用我们的信息。
比如注册淘宝时,我们被要求同意《淘宝平台服务协议》及补充协议《法律声明及隐私权政策》。
但实际上许多用户对数据授权协议只是一扫而过,甚至忽略《服务协议》或《隐私声明》的具体内容,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被共享或转卖。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用手机安装、打开第三方应用程序时:
仅28.9%的受访者会仔细查看授权列表
52.4%的受访者会大概看一眼
17.1%的受访者基本不看。
而即使认真查看细则的人,后续也极少追踪组织对自己数据的使用情况。
这反映出我们对保护个人数据严重缺乏经验。
从思想意识到技术操作还远远没有跟上现实的要求。
讲到要拥有土地,我们已经有几千年的经验。
知道怎么在边界上筑起围篱、在大门口设置警卫、控制人员进出。
讲到要拥有企业,我们在过去两个世纪发展出一套先进的规范方式。
可以通过股票的买卖,拥有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的一部分。
但讲到要拥有数据,我们就没有太多经验了。
这是一项更为艰难的任务,因为不像土地或机器,数据无所不在但又不具真实形态,可以光速移动,还能随意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副本。
举例来说,能不能用算法形成网络,支持全球人类社群,让所有人共同拥有所有数据,一同监督未来的生活发展?
这种建议是否可行?
尤瓦尔在《今日简史》断言,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将是整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他呼吁所有政治家、企业、科学家、律师,甚至哲学家,加快脚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今日简史》赫拉利:
稳定已是奢侈品,50岁算年轻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新书《今日简史》中指出,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这些变革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稳定”将成为大部分人无福消受的奢侈品。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就需要不断学习,不停地重塑自身。
尤瓦尔·赫拉利
以色列历史学家、《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作者
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所有旧故事分崩离析,至今也还没有新故事足以接续。那么,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下一代,到底该做哪些准备,才能面对各种前所未见的转变,应付种种极端的不确定性?
2050年的教育,将会有哪些不同?
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 年刚30 出头。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婴儿可能到2100 年还活着,甚至到22 世纪还是个积极公民。
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才能帮助他在2050 年或者22 世纪的世界里存活,甚至大展身手?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围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宫?
不是灌输信息,而是教他判断信息
目前有太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然在于灌输信息。这在过去说得通,因为过去信息量本来就不大,而且就连那一点信息,也不断受到各种审查制度的阻隔。
比如,如果你住在1800 年墨西哥的某个偏僻小镇,就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毕竟,那时既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也没有报纸或公共图书馆。就算你识字,也能进入某家私人图书馆,书架上多半也只有小说和传道小册子,因为西班牙帝国严格审查当地印刷的所有文本,而且也只允许极少数通过审查的出版作品由外界输入。
如果你当时住在俄国、印度、土耳其的偏僻小镇,情况大致也是如此。现代学校出现,所有孩子都能学到读写技能,了解地理、历史和生物的基本事实,这其实是个极大的进步。
但是,在21 世纪,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而审查机构甚至都没有去阻挡信息的打算,反而忙于散布错误的信息,或是用不重要的事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如果你现在住在墨西哥的一个偏僻小镇,有一部智能手机,光是看维基百科、TED 演讲、免费在线课程,就可以花掉大把的时间。一方面,现在没有任何政府有能力隐藏它们不喜欢的所有信息;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想用各种互相矛盾的报道、无关紧要的话题来影响大众,完全是轻而易举。
比如,全球民众现在如果想知道叙利亚的阿勒颇(Aleppo)遭轰炸的情况,或是南极冰盖融化的最新情形,只要上网点一下就能得到信息。然而网络上众说纷纭,实在难以判断哪些内容可信。正是因为只要点一下就能得到无数其他信息,也就令人难以专注。
如果政治或科学看起来太复杂,我们很容易就会想转去看些可爱的猫猫狗狗、名人八卦。在这样的世界里,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不应该看重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除了太强调提供信息,大多数学校也过于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例如解微积分方程式、用C++ 语言写计算机程序、识别试管中的化学物质或是要外国人学着讲中文。然而,我们并不知道2050 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我们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 语言编程、学说中文,但可能到了2050 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
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50 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早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就声称“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只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讲的主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而到2048 年,物理和认知结构或许也会烟消云散,或是散成大量数字信息。
1848 年,几百万人失去了乡间农场的工作,迁移到大城市去工厂里上班。但他们到了大城市之后,性别并不会改变,也不会忽然多个第六感。而且只要在某间纺织厂找到了工作,就能在这个行业待上一辈子。
但到2048 年,人类可能要面临的就是迁移到网络空间、流动的性别认同,以及计算机植入装置所带来的新感官体验。就算他们找到了一份有意义的新工作,如为3D 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最新的流行趋势,但可能短短10 年内,不仅是这个职业,甚至是所有需要类似艺术创意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所以,你在25 岁的时候,交友网站上的自我介绍可能是“25 岁的异性恋女生,住在伦敦,从事时尚业的工作”。但到了35 岁,就变成“年龄调整中,非特定性别,新大脑皮层活动主要发生在‘新宇宙’虚拟世界,人生的使命是要前往其他时尚设计师未曾踏足的领域”。
到了45 岁,就连“约会”和“自我定义”都成了过时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帮你找到(或创造)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还想要从时尚设计中找到人生意义吗?
现在算法的作品已经比你的作品强太多了,如果再去回顾你在10 年前最满意的作品,只会让你无地自容,再也没有半点自豪的感受。而且,你也才45 岁,后面还有好几个10 年,等着你发生巨变。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只是个假设。没有人真正知道未来将如何变化,而且任何假设都可能与真正的未来相去甚远。
“不连续性”时代,需要不断“重塑”自己
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 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像是一部科幻小说,那么他很可能是错的。但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 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一点儿都没有科幻小说的意思,那他肯定是错的。虽然我们无法确定细节,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未来的重大改变,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
你先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就算在15 岁的时候没去上学,而是在自家田地里工作,你仍然是在“学习”:学习怎样让水稻长得更好,怎么和大城市贪婪的米商谈判,以及怎样解决和其他稻农之间抢水抢地的问题。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当然,就算到了50 岁,你还是会在种稻、谈判、处理冲突这些事情上学到新知,但都只是对已然千锤百炼的能力做点微调而已。
但到21 世纪中叶,由于改变的速度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
这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因为改变总是会造成压力,所以在一定年龄过后,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变。15 岁的时候,人生充满变化,你的身体在成长,心智在发展,关系也在深化。
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如此新奇。你忙着自我重塑。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这有点儿吓人,但也令人兴奋。新的愿景在你面前展开,整个世界等着你去征服。
但到了50 岁的时候,你不想改变了,大多数人也都放弃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这辈子能看的、能做的、能买的,好像也就那样。这时的你更喜欢稳定。
为了手上的这些技能、职业生涯、身份和世界观,你已经投入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并不想重新来过。为某件事费的心力越多,放下它、为新的事物挪出空间也就越困难。
你虽然还是可能喜欢有些新的体验、做些小的调整,但对大多数50 多岁的人而言,并没有准备好彻底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及性格的深层架构。
这件事可以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解释。虽然成年人的大脑并不像我们过去以为的那么僵化,但和青少年的大脑相比,可塑性还是差了一截儿。要让神经元重新连接、突触重新排列,实在是难如登天。
然而在21 世纪,“稳定”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因为人类的预期寿命应该会更长,有可能你有几十年的时间,只能活得像一个无知的化石。
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不只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而且到时候,50 岁可能还算年轻。
等到改变成为新常态,个体或人类整体过去经历的参考标准都只会慢慢降低。无论是作为个体或整体,人类都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事物,比如超高智能机器、基因工程改造的身体、能够精确操控自己情绪的神奇精妙的算法、急速袭来的人工气候灾难,以及每10 年就得换个职业的需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到底该怎么做才正确?现在被大量信息淹没,绝无可能全部吸收和分析,该如何应对?如果“不确定性”已经不再是例外,而是常态,又要怎么过下去?
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人类将不得不一再放弃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要学会与未知和平相处。但麻烦的是,教孩子拥抱未知、保持心态平衡,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要困难许多。
人的韧性光靠读书听课是培养不出来的。现在的教师多半也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
工业革命让我们对教育的想法就像一条生产线。城镇的中心有一座大型混凝土建筑,里面分成许多大小相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配有几排桌椅。铃声响起,你就和另外30 个一般大的孩子一起走进某个房间。
每个小时都会有一个大人走进来说话,而且政府付钱叫他们这么做。有一个人会告诉你地球是什么形状,另一个人告诉你人类的过去如何,还有一个人告诉你人体是什么样的。我们很容易对这种模式嗤之以鼻,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就算这种教育模式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就,现在也已经破产。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至少,这种替代方案不能只适用于加州市郊富人区,而是要能够扩大规模,即使在墨西哥乡村也可以施行。
认识你自己:不要让被算法操控
如果有个15 岁的孩子被困在墨西哥、印度或亚拉巴马州某所观念过时的学校,我能给他的最好建议就是:不要太依赖大人。多数大人都是一片好意,但他们不太懂现在这个世界。
过去,听大人的话会是个相对安全的选项,因为在当时,他们确实懂那个世界,而且世界的变化并不快。但21 世纪不一样。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所以,到底你可以依赖什么呢?也许是技术?这个选项更冒险。技术可以带来许多帮助,但如果技术在你的生活里掌握太多权力,它就可能把你当作人质,走向它想达到的目标。
几千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技术,但这只让一小群精英富了起来,大多数人反而沦为奴隶。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得顶着炎炎烈日拔草、浇水和收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也可能是你的命运。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
特别是随着技术越来越了解人类,你可能会发现,好像是自己在为技术服务,而不是技术在服务你。有没有看过街上的行人像僵尸一样在游荡,脸几乎贴在手机屏幕上?你觉得是他们控制了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了他们呢?
那么,你该依赖自己吗?在《芝麻街》或是迪士尼以前的电影里,这听起来可能是个好主意,但这个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成效并不大。就连迪士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大多数人就像《头脑特工队》里的莱莉,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打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很容易遭到外部的操控。我们大脑中的那些声音绝不值得信赖,因为这些声音反映的总是国家的政治宣传、意识形态的洗脑手段和商业广告的殷殷召唤,更别提人体生化机制本来就有缺陷。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于是“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等到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或政府知道怎样触动你的心弦,按下你大脑的开关,营销专家和你内心之间的区别是否还那么容易看清?
面对这项令人生畏的任务,你必须下定决心,了解自己这套操作系统,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希望在人生中达到什么目标。本书中所提出的诸多建议里,这绝对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认识你自己。
几千年来,先知和哲人言者谆谆,要人们认识自己。而到了21 世纪,这个建议的迫切性更是前所未见,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老子或苏格拉底的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和政府争先恐后,都想非法侵入你。不是侵入你的手机、你的计算机,也不是侵入你的银行账户,它们想黑进的就是“你”,以及你的生物操作系统。你可能听过,有人说这是个非法攻击计算机的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现在已经是非法攻击人类的时代。
算法现在正看着你,看着你去了哪里、买了什么、遇见了谁。再过不久,算法就会监视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越来越深。而等到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纵你,而且你无力抵抗。你会住在母体里,或是活在楚门的世界里。到头来,这就是个简单的经验问题:如果算法确实比你更了解你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决定权就会转到它们手上。
当然,也有可能你很高兴能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如果真是这样,你只要轻轻松松享受安排好的旅程,什么事都不用做,交给算法就好。
但是,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儿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亚马逊和政府快,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如果要跑得更快,就要轻装上阵,把过去的所有幻想都放下吧,它们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本文摘选自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一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