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本古中医医书古籍大全想出手,希望专家老师懂行的师傅鉴定一下。

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621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7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8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发表于 19:14
作者:王教授“无 疾 而 终” [原创
“无疾而终”是中国人的一句吉祥成语,多用于老年人。“无”是指没有的意思,“疾”指疾病,“终”即是指死亡了、走了、没了。所以其意就是没有疾病而死亡,引申为无意外的死亡,或者死得十分安详。总之,是没病就死了,比喻未受任何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其实,稍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古代中国人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认识到而已!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句吉祥如意、祝福老人的俗话。按现代医学的方式方法,总得找出个究竟,只要做个认真检查,做个病理解剖什么的,人体各个系统的代谢功能,不是这衰竭,就是那衰竭,那有无疾没病的可能?中国古人历来好面子,即使临终时有那么一点痛苦,喊了那么一声,或者爭扎了那么一下,也不会张扬出去,都说死得安详,没有任何痛苦。否则就是今世不仁,前世造孽,或者后人不尽孝道,所以不得个好死,乃至来世不能好生。不是个“现世报”,就是个“来世报”。人既已去,何需探个究竟,给后人留下诸多疑问和遗憾,实属中国人不求甚解,难得糊涂的德性。中国古人更囿于“女七男八”的生命周期,满足于“七十古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辞。不愿认真去探讨生、老、病、死的真实性、本质性,并努力想方设法去延年益寿,只是顺其自然而乐于颐养天年。所以直至解放初期人均寿命还不到35岁,不到现代人的一半。按中国人传统的“精气神”说法,人死了就是“断气”了,于是精竭神去。按传统中医“阴阳理论”的说法就是“阴阳失调”了,从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无法再继续保持阴阳两者能动的相互关系,乃至出现“亡阴”、“亡阳”等情况,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阴阳离决”的严重恶果,故《素问·生气通天论 》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用以表达死亡的病理变化。虽说只是“阴阳两可”的诡辩说辞,但也是疾是病哦!怎么能说不是疾病?如果不是疾病又是什么?中医的理论又有何用!由此看来,“无疾而终”只是中国人的一相情愿,美好的愿景,中医不求甚解的托词。所谓中医理论也只不过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抚摸”和“籍慰”着人们的一种“人文关怀”而已。所以人死了,只能告慰其家属,那人身上之“阴阳失调”、“阴阳不合”,因而“魄消魂散”了,不可药救矣!即便有个“魂魄收拢”、“阴阳协调”而向愈的时候,也只是其“命不该绝”。可见中医的事儿多是在催生“人的本能”,唤醒“患者的自愈力”。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到底何为“阴平”?何为“阳秘”?一片茫然不解,毫无头绪,笼统一句“以平为期”是也。缺少西方人寻根究底、深入探索的科学精神。那诸多的医案、验案多是捡好的说,拿名人来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虽使人欢欣鼓舞,感激不尽,名利双收,愽大精深。但其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尚未没写出来的令人悲伤欲绝、惨不忍睹的人间故事。〔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7:23
作者:王教授“血 见 黒 而 止” [原创
早年曾在十万山区某县医院工作,邻居O医师是个年轻的西医外科大夫。他经常跟我唠叨,说最脑火的是给外伤病人清创缝合时,病人之前用过什么中草药之类的止血药。尤其是那炭类颗粒状黑色的所谓止血药更难清理,搞得有时清创比缝合更困难更费时。其实压迫一下或扎个止血带就行了,何苦敷那么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可能会弄出个什么感染、破伤风的来。一次,他笑着问我中医经典理论是否有“血见黒而止”一说,我说有哦!不过经典的说法源自“阴阳五行”理论的“水克火”,“血见黒而止”只是它的通俗普及版本,应是“于无字之处读有字”。他问怎么个说法?我说,中医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五色相配分别为白、青、黒、红、黄,水属黒,火属红,血为红色故属火,由是从“水克火”引申出“黒克红”的“色克”来,故“血见黒而止”!道理就这么简单。所以有锅底灰,还有血余炭、地楡炭等等焙成炭类黒色的中药都可用于止血。r炭类药止血虽源于中医经典的“阴阳五行”理论。但明确提出并在临床大量使用炭类药治疗出血的却是元代名医葛可久〔年〕。据传其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通儒、道、医、律,以医济世,著有《十药神书》行世。《十药神书》中仅一字之差,称之为“血见黑则止”,又称“红黑则止”,意为“水克火”引申出“黒克红”,故“红黑则止”。所以药物炒炭变黑后有止血之效,并列出以炭类药为主之止血名方“十灰散”,被后世奉为治疗出血之圭臬,医家莫不从之。r我调侃说道,其实,O大夫你那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不都是压下去,不见了阳光被“黒”了吗,不就止血了!rO医师斥说我纯粹是在诡辩。笑着说道,还是学中医简单容易哦。不用担什么风险,也没西医那么难,冲冲洗洗,脓脓血血、缝缝补补,辛辛苦苦不说,还经常受气挨骂啊,早知当年我学中医就好了。他冲我狡黠地笑了笑,接着又问说,腹腔里面不是漆黒一片吗!怎么内脏还会出血呢?我无以复对,有点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好照直说中药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我们也是这么学的,末了一笑置之。r事后,我跟他讲了我们毕业之前在某县医院实习时到山上釆草药的事。翻过两座大山,一路上山,中医老师和县医院的草药医师指着山边的一草一木说,这也可止血,那也可止血,还可活血补血,行血消肿,消炎止痛什么的。突然,后面传来,某女生走累了,走在山边的水沟旁,一不小心一脚踏空顿坐沟边,让那沟旁兀突起的尖石头插伤了会阴部,大流血不止,痛哭流涕。一时大家忙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几位老师也慌了手脚,可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到要用刚才所说的那路边的草药止血!大家只好轮翻背着她下山往县医院方向跑,女同学们在旁扶着一面叫她紧挾着双腿,既有“压迫止血”之意,又有“血见黒而止”之想,同时派人先跑步回医院通知院方派出救护车。r翻过了两座大山,赶了十多里路才下到山下,坐上县医院闻讯赶来的救护车回到医院。该女生整条裤子都浸透了血,背的同学们身上也留下血渍,送进手术室时已淹淹一息了。同学M君、C君都十分气愤地说,这也止血,那也止血,真正要止血时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后来据陪同进手术室的女同学说,是大、小阴唇横断撕裂挫伤,里里外外缝了四十多针。O医师听了说道,真危险!这中医中药止血的事,小伤小病尚可,人本身就有凝血止血机制,不必用什么药也可以。真要是个大动脉破损的大出血,别说中医的“血见黒而止”,就是西医外科止血手术治疗有时也很困难,尤其是失血过多,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说,按中医经典理论则是火反侮水了,水不能克火,火多了反克水。老师们解释为红反克黒了,所以大出血不止。O医师讪笑着说,反正,说嘴的事没法比得上你们这帮家伙,“墨索里尼总是有理”!你们那女同学若不进手术室,可能早已乌乎哀哉了!三十多年之后,回到省城一家大中医院工作,几位同事在议论某中医教授“草药白什么叶止血”的科研课题,我说,应改成“黒什么叶”更具中医特色。有人插话说,其实,这样更具中医特色,白生黒,黒多了更能克红。是哦,金生水,水多了不是更能克火吗?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当年曾背过那女生下山的另一位同学后来的同事也会意地笑了笑说,吃进肚子里不就黒了吗!几乎跟O医师所说一模一样,又是个另类版的“血见黒而止”。r可如今现代医学的止血药早已进入第四、五代了,什么直接作用于血管的安特诺新、脑垂体后叶素;改善和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维生素K1、止血敏;抗纤溶的6-氨基己酸、抗血纤溶芳酸〔氨甲苯酸〕;象消化道溃疡出血还可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制剂等等,还有外科的急诊手术止血,失血过多还可输血,什么高分子、低分子、代血浆,应有尽有。真不知这“水克火”、“黒克红”、“血见黒而止”、“血见黒则止”、“红黑则止”的经典理论,如今还管不管用?或者早就成了“火反克水”、“红反克黑”了!〔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08:01
作者:王教授河 东 河 西 ? [原创
由于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季羡林先生先前所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论说大行其道。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西方文明已经走下坡路。中国的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取而代之,东方文明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甚至有人据此而认为上个世纪未以来的科学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东西方“交会期”,什么未来的科学将是“东方科学”,是中国人的“自然国学”。西方不亮东方亮,就连现代医学也将由传统中医来领航了!众所周知,虽然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无处不感受到东西方人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及所造成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活习俗、民族心理、行为方式等种种明显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但就现代社会的民主与科学诸多方面而言,各民族有着趋同性、普适性、普世性。否则世界就不会有如同人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地球村”的出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一个地方有个什么动作,其他地方很快就会知道,就会学习了。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人类社会的进步,靠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最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105岁的学者周有光老先生的《朝闻道集》一书,封面上具名:“周有光先生在一百零五岁之前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封底还有三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在,老骥千里。忧天下,仁人奋起”。书中共辑录了周老的39篇文章,是这位105岁的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近年来对世事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其中包括作者百岁之后所写的23篇新作。全书共分五部分:华夏思古、读史纪实、文化演进、语文探新、笔尖畅想。涵盖了经济学、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真知卓见。总体上偏重于对世界历史与文化的思考,特别将中国文化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进行纵横比较,阐明了东西文化的优劣长短。他认为,“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简单就是这三样东西:经济从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是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再到民权政治;文化从神学思想到玄学思想再到科学思想”。他还就文化的发展而说道:“神学的特点是依靠‘天命’,玄学重视‘推理’,科学重视‘实证’。举个例子,神学阶段说太阳不会动;后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太阳围绕地球转动,这是玄学,没有实证,但在当时是大大的进步;科学阶段就真正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还在唱‘东方红,太阳升’,这是太阳颂歌,是原始自然崇拜,还是最原始的思想啊。”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洋洋洒洒,敢讲真话,妙趣横生,往往使人读得怦然心动。周老在书中《四种传统文化略述》及《附录:从“河西河东”到“双文化论”》等文中表示了他不同意季羡林先生的“河东河西论”,也不赞同将文化简单分为“东”“西”两种。他说,“改革开放之后季羡林先生提出‘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说世界文化的接力棒要传到中国来了,许多人很高兴。我不参加这些讨论。八十五岁以后人家要我写点文化的东西,我就提出‘双文化论’。首先文化不是东方、西方这么分的,谈文化要拿历史作根据。古代有好多个文化摇篮,后来逐步融合成四个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传到北美称西方文化。这四种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期相互流通,大致从十八世纪开始,不知不觉发展为不分地区的国际现代文化,由世界各国‘共创、 共有、共享。’比如说电灯,今天不能说美国文化了,是世界文化。从西欧传到北美的西方文化,发展民主较早,开创科技较快,是国际现代文化的主流,被称为‘西化’。但其他传统文化对国际现代文化都有重大贡献,不能低估。另外文化流动也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河西河东’论是由‘自卑综错’变为‘自尊综错’,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只是‘夜行高呼’的懦夫壮胆”。他认为,目前流行的所谓“东方文化”应分为三大文化区,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西亚文化”。这三种文化之间区别很大,不相统属;不像“西方文化”,发端于欧洲,兴盛于美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国际文化的主流。他说:“东西这四种文化相互交流,产生了一个国际现代文化,不分国家的,整个人类的,大家都公认的”。他还说,“文化方面我们的问题很大。中国是了不起的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落后了。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前落后,但借助文艺复兴起来,在科学、民主这两件大事情上跑到了前面。我们不敢学民主,只学科学,科学还只引进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除经济学之外没有开放,许多学科非常落后”。 他在《全球化巡礼》、《附录:从人均GDP看世界》、《小国崛起》及《科学的一元性》等文中还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发展的确出现了小国崛起、大国衰落这一现象,但美国却是一个例外,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仍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老人家认为,我国的人均GPD少之甚少,离大国崛起还远着呢!他在《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全球化巡礼》、《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等篇文章中,阐述了这样一种思想:人类历史是不断的聚合运动。城邦聚合成国家,国家聚合成多国联盟,多国联盟聚合成世界组织“联合国〔UN〕”。城乡贸易聚合成全国贸易,一国贸易聚合成地区多国贸易,地区多国贸易聚合成多国文化圈,多国文化圈聚合成国际现代文化。全球化是人类聚合运动的新阶段。他认为,人类各方面的发展,聚合是与时俱进的。周老还跟友人们说,人家问我对中国前途怎么看法,我说我一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中国的前途跟世界前途一样,因为整个世界在进步,中国不可能不进步。现在道路就只有一条了,本来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苏联道路,一条是所谓资本主义道路,现在只剩这一条了。这条道路上,有的走在前面,有的走在后面,后面的可能往前走,大家都走在一条道路上。其实,谁能走在前面,关键是看谁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即谁掌握了先进的现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周老说,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中国要真正取得“三十年河东”的地位,必须在社会保障、贫富悬殊、腐败控制、环境安全等方面,不断改善,赶上发达国家,而关键在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和科学化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周老曾对记者说过:“我向来不刻意说要讲真话,因为我从不讲假话。讲真话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问题。我不会说自己不相信的话,自己相信的话当然是真话”。该书的出版后记名之曰“一本讲真话的书”,这确实是位只讲真话而从不讲假话的老人,深为这位105岁的学者那股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窃以为,虽然世界各民族人民还可能会保留各自有效有用的传统,但随着相互之间的不断交流、学习和融合,无论是社会、精神、物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等等诸多文明方面,世界各国人民最终都会航行到整个人类的、大家都公认的、具有普适、普世价值的大河上来,而不分河东河西!〔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07:21
作者:王教授“五 行” 的 概 念 到 底 是 什 么 [原创
记得,2006年12月份“凤凰卫视”某专栏节目中有一个采访何祚庥院士的镜头,何院士明确指出中医的阴阳五行是伪科学,说肺属金、肝属木之类毫无依据〔大意如此〕。在节目现场做客的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却反驳道:何院士把金、木、水、火、土与自然界五种具体的物质相等同,金就是金属,木就是木头了,是概念上的常识性错误〔大意如此〕。此话一出,结果引来台下无知的观众一片掌声。那么“五行”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任应秋先生所编著的《阴阳五行》一书中就认为:“阴阳五行都是在说明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行《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一书第34页“五行”辞目中这样写道:“五行学说是古代自然哲学之一。医学上的五行学说主要是五行配五脏为中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但中医的五行学说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以五行通套一切,故不免有某些牵强附会,脱离实际的内容。应当在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在中西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批判地继承”。毫无疑问,“五行”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物质和现象的原始认识,连中医业内人士自己都认可了的事实,王鲁湘先生的辩解是反驳不了何祚庥院士的观点的!其实,无论是古代历史上关于五行学说的所谓“五祀说”、“五星说”、“五方说”、“五数说”、“五工说”、“五官说”等等说法,或者是现实中的五种物质说,是具体的也好,抽象的也好,实体也好,属性也好。都是一心想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不仅企图建立自然界各领域之间的所谓联系,还企图建立起人类社会的组成联系;不仅企图用以说明各个领域内过程之间的所谓联系,还企图用以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总的联系乃至人体内部各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其自然哲学的特征,纯粹是中国古代的一门自然哲学。它所想实现的目标可谓辉宏伟大,但它的所谓实践经验的基础却薄弱得十分可怜,更无法揭示出人体组织器官之间真实完整的联系。如果说金、木、水、火、土仅是一种“隐喻”,那么“本体”就必须和“喻体”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所以“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和所谓“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机理,中医必须予以明确回答。如果这种回答无法得到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的证实并拿出证据来,那就是玄想和胡诌,称之为“伪科学”是一点也不会过份。把这样一种虚构的所谓整体观用来指导治病救人,其结果可想而知!近日,何祚庥院士在接受《辽宁日报》记者采访时,一贯关注社会问题的他依旧坚持自己对中西医优劣的判断。他说,“我不是医学专家,但中医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也不仅是中医、西医之间的争论。中医问题其实是科学和不科学或伪科学之间的争论,也涉及到哲学命题的争论,涉及唯心论和唯物论之间的争论。从这个角度讲,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并从“中医治不了大病”;“中医是一种笼统思维”;“中医好吹牛”;“此‘辨证’非彼‘辩证’”;“泥古不化是最大误区”;“中医出路在于科学化改造”等诸多方面的事实论说了中医须接受现代科学改造。其实,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已喊了好几十年了,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也喊了快四分之一个世纪!何祚庥院士还说道,当代中医人士优先要做的事情,是在区分“精华”与“糟粕”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创新”,再传授给学生。“非常遗憾的是,那些中医大学教授们却把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推给学生!请恕我不客气地说,中医学院里教授们太懒,或自己也没有能力读懂这些原著,消化不良,也就没有能力再教给学生 ”。何院士不是不客气而是太客气了!可能,中医教授们再怎么“整理”和“创新”,再怎么勤快,也无法教给学生什么科学的东西,因为其中根本就没有科学的成分,充其量只是中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历史而已。其实,狗屎的精华还是臭狗屎,糟粕的精华不更是糟粕!在谈到“阴阳五行”时,他又说道“虽然有人声称‘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博大精深’;但很遗憾,我们这些能读懂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工作者,就是读不懂玄而又玄的‘阴阳五行’”!“举一个例子,按照阴阳五行理论,肝的部位在左侧。现代解剖学很清楚地说明肝在右侧。某些中医‘理论家’辩解说,西医中的‘肝’和中医所说的‘肝’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将无法通过解剖来验证阴阳五行的理论是否正确。但是,那些力挺中医理论学说的‘理论家’们,却不知道现代科学哲学已出现了一个公认的观点:任何科学的理论,必须具备可证伪性,也就是必须有可检验的实践来辨别理论的真伪 ”。如果说,连能读懂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工作者都读不懂的东西,不淘汰掉,还留着有何用!还能接受何院士所提出的现代科学改造吗?其实,世界上别的民族的传统医学早已被现代医学所取而代之。然而在中华大地上这一历史进程却遭到来自封建卫道士们的强烈抵抗,以至于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官方仍然保留其正统医学的地位,大多数国人居然盲目、糊涂乃至心安理得的承受着。真是荒唐至极。由此看来,“五行”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不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吗!〔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7:49
作者:王教授钱老的尴尬 中医的顽疾 [原创
近日,在网上看了王世保《清算钱学森误导中医发展言论的意义》以及《发展中医:不要把钱学森的谬论当指导》等愽文之后,颇为钱老感到尴尬,也为中医的“顽疾”而感到无奈!日8时6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以九十八岁高龄与世长辞,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中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诸多的评论。正面的评论多涉及他在美国面对不公正对待而坚持回归祖国以及回国后对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负面的评论则多涉及他五十年代大跃进期间在报刊上就粮食产量发表的言论和八十年代对开展“中医现代化”、“人体科学研究”的倡导。王世保在文章中说:“无论是从二00二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还是从二00六年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二00六~二0二0年〕》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出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方向正是按着钱学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指导的路线进行着,钱学森发表的用现代科技和西医改造中医药理论的言论推动了中医的科学化与异化。然而,近半个世纪的中医改造实践证明:中医理论现代化阐释不是在认识中医药理论,而是在用现代科技和西医的思维与理论对其进行废除性的替代,中医最终被还原成了西医,进入了被边缘化的衰败境地”。并认为“只有在中国,也只有在属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中医文化领域里才出现“外行指导内行”、“教士指导和尚”的极其愚蠢和无知的现象”。提出要“纠正当前还在被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的中医科学化政策,使中医真正回到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发生规律决定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王世保将中医最终被还原成了西医而被边缘化了的现状,归罪于钱老的“外行指导内行”、“教士指导和尚”,连“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的中医科学化政策”也遭到他的质疑,实属不该!其实,早在全国解放之初,贺诚、王斌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卫生部副部长,贺诚主持工作兼卫生部党组书记。两人就根据毛主席的“改造中医”的指示,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以实际行动把主席的指示发展变成了“取消中医”,后世有人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两位部长可谓有胆有识,对人民负责,真的很了不起,不愧是老红军战士。贺诚曾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着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王斌也提出,“中医看病,只不过是给那些贫苦的农民一个精神上的安慰而已”。两位部长后来却遭到主席的严厉批评、撤职批判,深刻检讨,至今仍未获平反昭雪。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后,真正提出要“改造中医”的不是别人,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钱老可是两面不讨好,左右难做人,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反对中医的抵毁他,保卫中医的说他是“误导”,是“谬论”要“清算”他。我以为当年钱老之所以力挺中医,主要还是一种民族情怀和对国家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憧憬,并希冀通过“中医现代化”和“人体科学研究”,实现“医学科学革命”乃至“科学革命”。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不可能不懂科学理性,科学精神和科学范式,否则国家的导弹就不可能准确无误的打出去,卫星、飞船也上不了太空遨游。何况他所提倡的所谓“中医现代化”是百年之后的事情,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他就不会提出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读“中医的经典理论”。百年之后的中医咋样?王世保能说出个道道来吗?钱老当年只不过是为传统的“气功”、“特异功能”等等特异现象所误导,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阴阳术数”思想以为是现代科学的“人天观”、“系统论”的原始雏形,企图以此说明华夏民族的聪明睿智。不了解中医所谓“疗效”背后的真实原因,为其所迷惑。犯了科学家所不该犯的错误,犹如牛顿晚年信奉宗教神学一般。但此事在二十世纪末,早已掩旗息鼓,应该说钱老后来应该是清楚明白了的!其实,中医的不景气,被边缘化,王世保在其另一篇文章《振兴中医:需先治中医先生们的“顽疾”》中说得非常清楚明白:“……由此看来,中医在近代衰败的原因,不在中医理论所谓的‘落后’,而在中医家队伍的日益西化”。“如果当下的中医家队伍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和利用这个工具,那么中医的社会功能就会被拟制,中医必然走向衰败之路。毫无疑问,中医在现代已经衰微至极,不仅医疗队伍日益萎缩,其疗效水平也日趋降低。我们要想再次振兴中医,就必须把工夫用在中医家队伍的拯救上;要想拯救中医家队伍,就必须先明了中医家队伍在西化的文化环境下患了哪些顽疾,只有正确清晰地诊断,才能做到有效地对证施治”。明明是中医自家队伍“日益西化”的事,患了“顽疾”,需要“拯救”。却把祸水泼到钱老先生头上,作为一名学者,王世保也太不地道。作为一名中医家的王世保更应到临床亲自体验,拿出点真本事,提高“日趋降低”的中医“疗效水平”。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不着边际,“拯救”不了中医。 所谓中医的“顽疾”,“中医家队伍的日益西化”,“现代已经衰微至极”,需要“拯救”,连自家都不相信的事儿,倒是应当引起中医业内人士的重视。理应好好“辨证论治”一番了,到底是外因抑或内因?有道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实钱老当年早已给中医这一“顽疾”做过诊断:“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怎么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呢?是科学,那理论就能指导实践,说到做到”〔见钱学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应当说理论不能“指导实践,说到做到”,这才是中医“顽疾”的症结所在,是令当代中医深感忧患的问题。一门自以为是,既有中西医结合保驾护航,又受到国家宪法政策法规保护和支持的所谓传统学术却走到了身患“顽疾”需要“拯救”的地步,还有何存在之意义?如果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又不能坚持固守,势必被改造,被淘汰,该死的终归会死掉,何足以惜!〔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06:09
作者:王教授此时不写 更待何时! [原创
邓铁涛老先生曾经多次抱怨说:“中医临床教科书与临床实践脱了节,教科书讲的理法方药,在药房中找不到,看不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水平较低甚至很低!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的责任”。邓老先生所说的可是一句大实话。其实,何止是临床教科书,基础理论教科书不都是一个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医的老五院一版统编教材就是由西学中班的人主持编写的,以后各版则是其延续和不断增加内容。例如对“气”的解释,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概论》说:“气的意义,广泛而复杂”,对气还没有个统一的认识。6年之后的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北京中医学院的《内经讲义》指出“气的含义有二,一指流通着的微小难见物质……一指人体脏器组织的活动能力”。1978年,又出版了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基础》,这本书在重复了前面的观点之外,又加上了一句,“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如今对中医“气”的解释已经不仅是“炁”而是“场”了。单这“气”到底是什么,就够你去琢磨的了!时下,中医大学的各类本科和各级各类研究生的教材,以及各种各样的专著,为了制造一个似模似样的理论系统,不惜牵强附会。把现代科学的所谓“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什么“老三论”、“新三论”、更新的东西都塞了进来。将什么“黑箱理论”、“模糊数学”、“以太”、“浑沌”等等毫不相干的概念,硬性比附。把古人现代化,把古代的思想现代化,不能不说存有几分攀附心理,也为学界所诟病。这些玩意儿除了可以吹嘘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深莫测之外,连自己也没弄个清楚明白,却要装腔作势来糊弄人,实在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过,那些所谓中医理论大师,如不让他们吹嘘这些东西,又能吹出别的什么东东来能让人信服呢?可以肯定地说,以往绝大多数中医医生源自于民间,原本有着丰厚的实践意识,有一技之长,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理论”。他们是不会去看《内经》、《本草》、《伤寒》、《金匮》、《温病》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只是家传相承、师徒相授,充其量只是看看《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和师傅真传什么的,靠经验来看病。希盼能立马见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而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所谓博大精深的中医“经典理论”,更不知道现代中医的什么“传统科学”。所以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所谓完整独特、博大精深的系统理论,无非是花瓶和摆设罢了,只会对那些想拿文凭和学位、评职称、评大师的“学院派”的人们才会有点用,而对民间中医生来说没有丝毫用处。只能说到不能做到,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哪能不与临床“脱了节”。中医的教科书基础的指导不了临床,临床的又不能指导医疗临床实践,这“脱了节”的事早已是不爭的事实。一位学现代医学的长辈曾说,中医界可以说是乱象丛生。你看那中医医院的中医生所写的病历,那里还有什么中医基础理论,不都是学了现代医学那一套。所谓“阴阳五行”学说,实则是春秋战国时期邓析那“阴阳两可”的诡辩手法,所谓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阴是也。什么民间派、学院派、经典派,还有那荒诞无稽的所谓“各家学说”,简直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伤寒家”说是“寒”,“温病家”说是“温”,“寒凉派”说是“火热”,“滋阴派”说“阴不足”,“补阳派”说是“阳不足”,“补土派”说“脾虚”,其实大家都没看到那件新衣裳,只是凭自己想当然而作出的不同诠释。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爭辩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不象现代医学,一个新的理论产生后,只要大家都认可,并得到临床验证,旧的理论就会被淘汰。而且还在不断继续地探索、追求、发展和扬弃着。由此可见中医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可言了的。听到这话,作为中医人心中确实不是滋味,难道人家说得不对!真不知当下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名中医们又有何感受?邓老先生可是中医世家,又有七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功底深厚,如今的“中医泰斗”、“国医大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认认真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来,编出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用价值高水平的中医临床教科书来,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典范。可是,邓老先生却十分谦虚,始终未见其动笔。为什么不肯动笔?此时不写,更待何时!那怕是自己耄耋之年精力有限,只稍动口不动手,弟子们代劳也未尝不可哦,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其实,只要不是少数神人们所具备的那种“也许一个也没有”学到的“内证能力”,而且学了之后,治病灵验,立杆见影,可以重复,经得起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人们自然会努力学习之实践之,不管是民间的抑或科班出身的学院派、经典派乃至现代医学的医生们,都会奉之为圭臬经典,努力认真效法。所以,大家都非常期盼邓老先生能有这样一套与中医临床实践不脱节,能说到做到,大众化的中医临床教科书刊出,以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和能力,而绝不是什么“理论专著”和“邓老凉茶”哦!〔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8:06
作者:王教授实践不是真理 经验不是科学 [原创
乍听这两个否定判断,可能有人不会苟同,尤其是中医业内人士。中华民族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中医是两千多年来华夏民族与疾病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怎么就不科学、不真理了呢!长期以来,由于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是经验科学”的误读,因而产生所谓“实践就是真理”、“经验就是科学”的偏见。其实,真理有真理标准,科学有科学范式。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回到基本概念层面上来,作详细分析和解读。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真理沿着实践的阶梯前进。真理被认为是永恒的、不变的,这也是对真理最通俗的描述。第一次对真理进行哲学思考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世几乎所有真理理论都可以追溯到他。《形而上学》中记述了他的名言:“是什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说是什么,这是假的;是什么说是什么,不是什么则说不是什么,这是真的”。这可能是“实事求是”最早的西方版本。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对,这没错!实践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实践是实践,检验是检验,真理是真理,标准是标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毛公关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以及随后有人提出“人的错误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一直没得到应有的认真讨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检验不能一次完成”、“实践检验的有效性需要评价”、关于“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的关系、以及关于“实践活动与真理的标准是否为同一种东西的问题”等等这些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关的哲学问题,也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当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已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常识。但实践是怎样验验真理的,真理标准又是怎样掌握的,仍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所谓“检验真理”,就是作为检验者应依据既定的真理标准,通过其主体活动,即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来对既有的一定知识进行检核、验证。经过这样的检验,其知识被确认为符合既定真理标准的就被认为是真理,否则就被认为不是真理。所谓“真理标准”,是有多方面的指标的,至少应当包括公理指标、逻辑指标、数据指标等等。这些用于检验真理的指标,不是某个或某些个人私自确定的,而是历史地形成而获得一定同共体普遍认可的。因为实践的效果是多重的,检验判断的标准是多元的。而且实践检验本身,又要通过认识来进行,还有一个对实践标准的认识与把握是否正确的问题。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也是如此,对检验的客观性、标准的全面性,还要作出科学的分析。实际上,人类在社会领域的实践本身都必须接受人类历史所形成的普遍的人类价值标准的规范和评判。小偷盗窃的成功,不能证明他偷东西的方式和技巧的高明和正确。同样的,希特勒在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成功了,也不能证明他的法西斯理论就是正确的!毫无疑问,实践检验活动与真理标准确定不是一回事,人类的实践活动可多着呢!如果实践就是真理,则世界遍地是真理,没人会犯错误,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的。其实,真理的实践检验是多次的、反复的、可重复的,真理是经无数次实践总结和提升而來的。某一次或某一阶段的实践不可能成為真理的判官,某个人某一次实践或某一阶段的实践更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实践检验的情况还需要反复评价。真理的实践检验还要与逻辑检验同时进行,不仅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也要经得起逻辑检验。所以,实践不是真理,离真理还远着呢!所谓经验,就是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的知识,但知识有着任何自觉活动的属性,而并非科学所特有的属性。科学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维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方法,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科学就是讲求证据,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总会有一点报酬,这种报酬就是经验,这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人家抢不去的东西。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从经验中获得益处,并以不同的方式再次尝试,失败者却往往只能从经验中获得坏处,所以经验也有好有坏。经验本身并不是科学,光凭经验证明还不行,而不按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基本范式加以探讨研究,是不可能归纳出科学理论来的。科学真理的检验,也必须运用公理指标、逻辑指标、数据指标等等,它们是不能凭个人私意来确定的,而必须得到一定的科学团体的共同承认。因此应当从科学的更高的原则来理解个案经验没有说服力。所以,经验不是科学,经验只是科学所研究的素材。把中医没有说服力稀里糊涂的个案称之为“经验科学”的说法本身就不科学,按中医个性化的治疗原则,其实治好了一个、一百个、一千个乃至一万个病人都只是经验的累积和罗列,而不是科学理论的总结。科学还有一个独特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始终能够保持批判精神,因而能够不断扬弃过时的经验、知识乃至陈旧的科学理论,并进行自我纠正,永远向前迈进。因此,从根本上否定“实践就是真理”、“经验就是科学”这两个偏颇的判断,并强调“实践不是真理,经验不是科学”两个否定判断和命题,符合真理和科学本质特征的基本要求。对中医学子们,尤其是中医铁杆粉丝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和警示,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常识,免得不断产生诸多毫无意义和永无休止的爭辩!其实,中医的实践只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自我实践,既不是人类实践的总和,也不是亿万人相同的实践。所以,难以迈向真理的门槛;中医的经验也只是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不是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的经验,因此,难以进入科学的殿堂。〔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9:08
作者:王教授“逼 良 为 娼” [原创
之所以给这四个字的题目加上引号是因为这话可不是一般等闲之辈所言,而是出自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某之口。是两年多之前,陆某人在与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栏节目主持人对话时所说。主持人在开场白中曾说道:“……尽管中医被西方人称为‘第五大发明’,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越来越陌生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被边缘化了。那么,什么是中医的传统是什么、它的出路在哪里? 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某某先生。欢迎您,陆先生。”在演讲人作完演讲报告之后,与主持人有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对话。为避断章取义之嫌,笔者特将这段对话原版完整录下:
——主持人:谢谢陆先生今天就《中医的传统和出路》给我们进行的演讲。其实关于中医呢,现在有很多的朋友都特别地关心,所以今天我们也收集到了很多网友的问题,他说他也经常会去中医院看病,这是过去啊,他说但是每次走进中医院呢,却发现这些中医院一样让他去做各种各样西医药做的那些检查,而且呢给他开出来的这些药呢也常常都是西药,所以他就会觉得说这个中医院是不是披着西医院,啊,这个中医院是披着中医院外衣的西医院,说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是我觉得好像也有点道理,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问您,还有什么必要去看中医。   ——陆:在美国在韩国,你是中医,你就是中医,你就是开中药方子,你不能用西药,我们在德国有个中医院,巴伐利亚州,十几年了,那我就开中药,对吧。就是说能不能西医,就不要用中药,中医不要用西药,有人建议过,但是由于西医处在一个主体的地位,中医要被批评,说你不懂病嘛,所以就学了西医了。但是学了西医以后呢,再加上社会上对西医的认可,对中医不理解,所以产生了这个情况,我不能怪这医院,也不能怪这个医生,问题就在于他对自己中医的自信缺乏了。还有一个问题,社会。比如说你发炎了,你不用抗菌素,最后找你算帐的,懂吗?这是一个社会,所以某种意义上逼良为娼,不是他本人的问题。 好个“逼良为娼”,荒谬至极!听完这段对话,心中纳闷,使人不着边际,实在不敢恭维。到底是“逼良为娼”还是“自甘堕落”?抑或“为人民服务”使然?照此说来中医根本就不应该办什么中医医院,不妨顺着陆某人原话的逻辑说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办中医医院就等同于开“妓院”了,院长大人岂不是成了“妓院”的老板娘。必须将这“逼良为娼”的罪魁祸首揪出来,绳之以法,以拯救广大中医!看来,中医只能是走方悬壶济世或是坐堂中药店里的甩手郎中。治得好是福、是命;治不好也是福、是命。没了缘份,拂袖而去,另请高明。真所谓:“死病无药医,药医不死病”,“有命不怕病,有病有药应”。其潜台词恐怕就是“无命就怕病,有病无药应”了。难怪佛门弟子都说,舍得就是福哦!〔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21:30
作者:王教授“格 物 致 知” [原创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中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文中仅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见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等人的“宋明理学”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近两千年,至今仍无定论。明末刘宗周曾说:“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而由刘宗周至今,又经历了三百多年,更增加了许多不同见解。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格物致知”的观念一直争议不休,说法各异。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成为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所以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就把后来从西方传来的“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学》,即“格物致知”的简称。古代中医理论的形成,吸纳融合了历史上道家与阴阳家的“心性修为”的自然哲学思想,在中医看来既需要“诚意正心”的修持,也需要“心性修为”的根本,才能成就中医的传统。所以现在有中医学家认为:宋明人将“格物”作为细微的分析讲,作穷究讲,仅此一途,已见他们不明“内证”,已见他们没有“实验”了,所以,只能在理上,在思辩上绕圈子,理学的产生究竟是不是由于“内证”的失传,这可以从宋明人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来作出判断。于是乎便提出所谓“内证实验”来。其实,将“宋明理学”与现代的物理学,化学等学科混为一谈,宋明人兴许尚未达到这种水准。将现代中医学家所提出的所谓“内证实验”等同或超越现代的“科学实验”,现代科学也不会同意。“宋明理学”应当说是国人认识史上的进步,其所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比如,对本体与现象、理与气、心与物、动静观、知行论、人性论以及道德修养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格物致知”的探讨和研究。两宋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较前有所发展,指南针、火药、活版印刷等世界三大技术发明都先后在这个时段完成。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它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产物,也是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其对儒学传统中的“天命论”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对佛、道有神论的宗教迷信或神不灭论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是,宋明人乃至中国古圣先贤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缺乏现代科学实验的技术检测手段,靠“诚意正心”和“心性修为”的主观冥想,要穷究事物的原理,毫无疑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对科学实验精神的全然无知,必然会导致抽象思辩的产生,“格物致知”就是这种抽象思辩的产物。所以宋明人最终还是通过“修心养性”、“静坐内省”等方式方法,来达到存天理、去人欲、明心见性的目的,实质上就是晦庵先生所谓的“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也就是梁任公所谓的“心明便是天理”。于是心明就可以内视,心明就可以返观,经络隧道、五脏六腑就可一目了然,天下大事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将由此而悟出的所谓自然事物的本质、形态乃至所谓规律来类比于社会、人类的一切现象,以为实现社会的功利所服务。所以朱熹说:“所谓格物云者,或读书,讲明义理;或尚论古人,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格物事也”。“格物是穷得这是当如此,那事当如彼,如为人君便当止于仁,为人臣便当止于敬”。可见,“格物致知”的指导思想是所谓“直觉感悟”,最终还是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科学实验与研究方面转移到适应当时封建统治的精神需求上去,不去考查、研究自然界的真实。这就必然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作为同时代的李时珍都懂得所谓“内证实验”的“内景返观”,宋明人不可能不知不明,更不可能失传。只是“西学东渐”之后,“宋明理学”逐渐发展为“明清实学”,人们开始质疑所谓“内证实验”是否客观存在?修持“内证实验”还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连当下提出“内证实验”的中医业内人士也认为:“我想在我们许多人里,也许会有人具备这样一种‘内证’能力,也许一个也没有”。说明这中医学的事儿只不过是少数人的医学,而不是凡夫俗子们所能学得到做得到的大众医学。自命圣贤,自设神坛,未免太“形而上”、“形而内”了。众多辛勤苦读的中医学子,不是让人给耍了、骗了,实在令人无法理喻!其实,梁任公除了上面所谓“心明便是天理”之句外,他在看到中国近三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时,还曾指出:“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此外还有一个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见《梁启超诗文选》第418~419页〕爱因斯坦虽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是一个直觉的信奉者”,但他逝世前的两个星期,日在同美国科学史家贝纳德·科恩的谈话中也曾说过,使用直觉的方法虽然比较有趣,但他还认为,使用直觉是十分危险的!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引入了“原理法则”、“理性知识”的概念,似乎是推陈出新,赋予了“格物致知”新时代的新含意。〔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06:19
现 代 医 学 缺 时 间 [原创
作者:王教授 在写愽文《中医缺什么?》时,就寻思着现代医学缺什么?既然中医缺科学的理性,那么现代医学缺不缺?还缺些什么?仔细琢磨,现代医学所缺的东西可多着呢!但归根结底缺的是时间。纵观历史,人类试图认识和解释疾病现象、创造疗治疾病的医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此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传统医学或各个民族的民族医学。发端于中国的中医学,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则是欧美的传统医学。它们都历经了漫长的蒙昧和幼稚阶段。在公元1000年~2000年的千年中,尤其是1500年之后,以医学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群星灿烂: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比利时医生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和血液循环的发现者英国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发起了生理学的革命;发明显微镜的荷兰博物学家安东·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 );发明听诊器的法国医生让·雷奈克〔Rene Laennec 〕;首创乙醚进行麻醉的美国外科医生克劳福德·朗〔Crawford Long 〕;最先证明产褥热是接触传染的匈牙利产科医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 〕;创新医院护理的英国护士弗劳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发明消毒术的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 〕;化学治疗感染的开创者德国医生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 〕;奠定心电图应用基础的荷兰生理学家威廉·艾因托文〔Willem Einthoven 〕;发现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时代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 〕;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美国科学家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 〕等等,还有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立体化学创立者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德国医生、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 ,或译作微耳和,新译作菲尔绍〕;奥地利植物学家,因提出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的格里戈·孟德尔〔Gregor Mendel 〕;20世纪医学和科学上最重要的发现,生物遗传化学基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 〕和詹姆士·华生〔James Watson 1928-〕因此名垂青史,并与毛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 1916-〕共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出生于波兰的物理化学家,因发现放射性和镭而闻名于世的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英国医生、发明种痘预防天花,提示人类可以用免疫接种预防疾病的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 ,或译作詹纳〕;奥地利病理学家、免疫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Karl Landsteiner 〕;德国物理学家、发现X射线的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Roentgen 〕;奥地利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等等。都是医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特别是在最后100年里,医学科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0世纪以前的西方医学与东方传统医学一样,在所谓临床医学教科书中仍然充斥着从偶然观察到的假象得出的不可靠的经验。就拿在东、西方传统医学中都有的“放血疗法”来说,日卸任后的美国开国元勋G·华盛顿,在暴风雪中劳累受寒后患上化脓性扁桃体周围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他进行了四次放血,这相当于他全部血液的三分之一。随即于12月14日就病逝。对这种有害无益的治疗方法,也有人曾表示过怀疑,如1835年法国P·C·A·路易对上百名肺炎、丹毒、咽喉炎的病人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放血疗法毫无作用。这个结论引起其他医生的批评与责难,认为他玷污了公认有效的传统疗法,路易本人也不敢为自己的研究结果辩护,仍继续用放血疗法治疗病人。直到1953年斯大林患脑出血昏迷,原苏联的医生们还用水蛭放到他的头上放血。这些事实都说明在临床工作中,人们更多地是采用直观经验的积累。研究方法的落后是临床医学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一些有害无益的治疗方法,例如放血、导泻、发疱、拔火罐、药草煎剂等等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疗法,流传上千年而得不到纠正,也是致使许多疾病不容易找到有效疗法的主要原因。 欧美的传统医学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肩上逐渐成长发展,最后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科学的医学,也称之为西方医学或西医,即后来的近、现代医学。虽然近、现代医学建筑在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但其早期的医疗实践仍然存在相当的技艺成分。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医疗主要还是一种技艺。当时医生能够做的只是诊断、向病人解释预后和安慰作用,以及不要把极少数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漏诊了。1937年当最早的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在临床应用上产生奇迹之后才是医学革命的开始,其后青霉素和抗结核病等等药物相继问世,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才真正改变了医学科学的面貌。随后,由于其他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对医学科学产生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因此有人认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才是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期。从此以后,现代相信科学的西医医生们再也不会从传统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去寻找灵丹妙药或灵感了。因而人们认为现代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充其量不足百年的历史,但其所取得的成效却非同小可。 现代医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其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实践上的可检验性,能够自我验证、证伪和自我改正,不断弃旧创新,向前发展,永无止境。所指称的科学实验包括对疾病的认定、病因的确立和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价等等,其中尤其是强调对照、随机、双盲、大样本统计的临床试验是评定疗效的试金石,它的应用大大地推动了治疗方法的革新和进步。一切声称有效的医术都必须接受它的检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或者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在医学科学技术里就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这是客观事实,也是普遍规律。不仅中西医之间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西医和中医内部也存在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地创新。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错误的。有人认为,WHO说现代医疗只能解决8%的疾病,但这应当是指病种而言,而病人数则是绝对的多数,是日常所见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有人据此而应对失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认为“现代医疗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只占8%”。更有一位叫胡一呜的台湾风水师认为,现代医学没有科学,他们讲的是日新月异,他们一直推翻已有的错误结论才取得进步。“他们不断在推翻,他们天天都是错的嘛”,而像中国所发明的中医、风水等等一经确立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变动,因此“所有的癌症在风水师来讲,〔解决〕也是易如反掌”的了。其实,医学发展史上所出现过的重要事件,始终都贯穿着否定之否定规律,医学发展是在不断否定错误、模糊和空白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有这样医学才能不断向前发展进步。可以说各国有各国、各民族有各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但世界上却只有一种四海皆同的自然科学、医学科学,正是这种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给人们的思想插上翅膀,使之在宇宙的神秘王国里到处翱翔,探隐索微,解开人类生、老、病、死之谜。科学为世界打开了通向民主、自由和美好的道路,因为,照亮地球的,除了天上的太阳,就是人间的科学技术!尽管现代医学在许多专科范畴内,还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例如癌症、慢性病、精神类疾病及不断产生的新生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等等问题。但是人们只要回顾一下现代医学不足百年来的发展进程和历史、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科学的实验方法,就知道其功不可没、令人鼓舞,满怀信心、前途无量。时间是现代医学所最缺少的,时间将站在现代医学一边,时间将证明一切。后来居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时代在进步,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新时代的医学将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崭新的天地,只是吾侪耄耋之徒已无缘见到和享受到了!〔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2:06
“五 行 无 常 胜” [引用
作者:王教授 这话出自《墨经·经上》:“五行无常胜,说在多。”“五行常胜”是古代阴阳五行家的形而上学公式。其意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之间有一个固定战胜的顺序,实际上就是五行家平常所说的“相克”的固定关系。流行的公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循环“相克”,顺序列凝固化。然后用这公式来附会国家的盛衰,人事的祸福,战争的胜负,农业的歉丰乃至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疾病的发生。等等都按这个序列循环,形成种种迷信和偏见,存在神秘主义、形而上学的倾向。《墨经》不同意这种固定公式的观点,针锋相对地提出“五行无常胜”的光辉命题,与这一公式完全相反的认识。即认为五行之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相胜次序。在一个组合系统之中,究竟谁胜谁,谁负谁要作具体考察分析,其原则应当是哪个占优势哪个就胜,哪个处劣势哪个就负。这就是说,某两行之间的胜负关系,不仅要注意它们的质,还要注意它们的量。如《墨经·经说下》所说:“火铄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若识麋与鱼之数惟所利”。即火能熔化金属,是从质的角度看,火一般胜金,所以火占优势。但从量的角度来看却不尽然,金多则可胜少量之火,即反过来金属也能压灭炭火,即所谓“火铄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这是由于金属占了优势,隐含着量变可以引发质变的思想萌芽。并接着说“若识麋与鱼之数惟所利”,犹如某山麋鹿多,某渊鱼鳖盛,完全取决于环境条件对其是否有利。这里《墨经》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其实,可以泛指其他几行。不仅金多,而且土多、木多、都可能“靡炭”,水多则更不用说了,其他各行亦可类推。《墨经》反对把“五行”之间的关系绝对化,而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变化无穷的。可阴阳五行家们却只来个“反侮”了事,逆循环而已,所谓“反克”是也。与《墨经》之意大有出入。《墨经》的议论颇具辩证意味,墨者所用推论形式为演绎、归纳、和类比相结合。其所用演绎推论形式如是:一、所有占优势者都是胜者;二、火〔金、土、木、水〕是占优势者;三、所以火〔金、土、木、水〕是胜者。而不拘于只谈火、金二行,其他各行亦在其中。这是典型的演绎推理。由讨论“火铄金”和“金靡炭”两个个别事例,概括出“五行无常胜”的一般原则,属于典型分析式的归纳推理。而讨论麋鹿和鱼两事,则是为了类比推论“火铄金,火多也”和“金靡炭,金多也”二例,或者可以类比推论更多之例。墨者是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充分论证之中,广泛运用各种推理手段,因而使其言简意赅,显示出其逻辑的说服力和语言的感染力。可见,早在《墨经》时代就有古圣先贤们对阴阳五行家的形而上学固定模式持质疑和反对态度。只是阴阳五行家们不愿改变一己之见而已,以至于贻误至今。“五行理论”虽说是华夏民族祖先们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难能可贵的原始创造发明。问题是,随着元素的逐步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确立,“五行理论”显然就被证明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了,应该被废弃。时至今日“五行理论”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古老原始过时而错误的世界观和物质观,所以任何以其为依据的理论都只能是一个神话。如今,不可能有“阴阳五行天文学”、也不可能有“阴阳五行地质学”、更不可能有“阴阳五行生物学”,同样 “阴阳五行医学” 也是不可能的。真要动摇了“五行理论”,则中医前前后后的所谓理论都会动摇!〔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7:57
侯宝林论说“阴阳五行” [原创
作者:王教授 记得,那年学院电教室与中医基础教研室合作,拍了个中医电教片,到湘雅参加“中南地区高等医科院校电化教学工作会议”的评奖活动。对我们Z主任的制作水平,大家没得说,我原以为评个“制作奖”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几位西医院校的学会理事都对那片子内容的科学性表示质疑,尤其是对人体阴阳五行的生尅乘侮关系。有人问“金生水,金怎么会生水呢?” 我随口说:“金是铁器,铁器做成锄头,在地上可以挖出泉眼来,当然能生水了。”又有人问:“火生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说“火烧木成灰,灰凝结不就成了土了吗?火山也是喷灰土的……”。总之,大家对中医能拿奖项似乎心有不服,评委会整整吵了三个晚上,没个结论。最后只好由与会领队们开会决定。Z主任是制作者之一,只好迴避换由我参加。我说中医本来就是这样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门自然哲学,要它怎么个科学法?何况国家教委、卫生部所颁布的教学大纲上都是这样写的,只要符合大纲要求,应该没有错吧!广西医的T主任、右江医的P主任都是广西老乡,自然不会找麻烦,老乡帮老乡嘛,而且之前是由广西电教学会评选过,才送来参评的。担心的可是外省的院校,而且参加的中医院校在整个中南大区之中,仅仅我们一家。最后极力争取,免强才定了下来,总算拿了个奖项,回去也好有个交待。会议结束时,学会理事长、同济的M主任在闭幕式聚餐会上笑着问我,听过侯宝林的相声“阴阳五行”吗?其实我是听过的,当时的情况只好装糊涂说没听说过。心想,无外乎是要说“阴阳五行”的不是,说我是在诡辩。他还说,小W!不妨回去好好听听,我说好的,谢谢理事长的关照。的确得好好感谢人家,没他点头,确实拿不到这个奖项嘀。二军大的S主任和中山医的W主任在一旁则讪笑着说,这中医的理论确实得好好研究!并问道人体就这么简单吗?那大脑、神经、精囊、卵巢、子宫又都算什么?谁来生,谁来克? 那淋巴腺、甲状腺、乳腺、肾上腺、胸腺、扁桃腺、胰腺、前列腺都算什么?谁来克,谁来生?我只好笑而不答,不予理睬了。近日从网上又看到侯宝林的相声《阴阳五行》的文字稿,二十多年前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可如今“阴阳五行”还是遭到越来越多的人们质疑,相信的人照样在信着用着,不相信的却贬之一钱不值。不过,中医界已将其作为“非物质文明遗产”申报,仅是“遗产”而已,不知还有无现实意义,现在的“动漫”制作水平也较过去可先进得多了,简直是无以伦比。只是那语言文字依然如故,特将其下载,以供大家参考、学习、欣赏,蛮有意思的哦。  
  甲:说相声的没有有学问的。      乙:差不离都是从小儿做艺,过去那时侯没有念书的机会。      甲:唉,即便是有有学问的也少,相声界比较学问最大的——还就得说是我啦。      乙:啊?有这么说话的吗?您的口气太大啦!      甲:我说我有学问您不信?      乙:本来就不信嘛。      甲:那我说说您听听:我仰面知天文,俯察知地理。过去有人说“天文地理人所测不透的。”      乙:那好哇!您说说天文吧。      甲:行。我先别讲深的,恐怕您听不明白,咱先说最基本的吧。      乙;好哇。      甲:先叫您知道知道天上都有些什么。      乙:对,说说吧。      甲:其实不用我说您也能知道。      乙:那我怎么能知道?      甲:有这么一句话您知道不知道?      乙:什么话?      甲:“人同天地。”      乙:什么叫“人同天地?”      甲:就是人跟天地一样。“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你看人身上有什么,天上准有什么;天上有什么,人身上准有什么。      乙:〔不信地〕那我问问您。      甲:您问吧。      乙:天有无数的星斗,人身上有吗?      甲:人有无数的毛孔。      乙:天有四时。      甲:人有四肢。      乙:天有五方:东、西、南、北、中。      甲: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      乙:天有一道天河。      甲:人有……一条大肠。      乙:天有日月:太阳和月亮。      甲:人有二目:两个眼睛。      乙:天有月底。      甲:月底是什么?      乙:光有太阳没有月亮。      甲:人有……一只眼。      乙:天有火烧云。      甲:人有……烂眼边儿。火烧云不是红的吗,烂眼边儿也是红的。      乙;天有下小雨儿。      甲:人有……迎风流泪。      乙:哎,人有时侯烂眼边儿又迎风流泪,天呢?      甲:这个……天有时侯火烧云,火烧云过去又下点儿小雨儿……有这么个天吗?      乙;那您问谁呀?      甲:别往下问啦,我问问您吧。天地何为阴?何为阳?      乙:这谁不知道:天为阳,地为阴。      甲:有什么考察?      乙:啊……不知道。你说呢?      甲:天为阴,地为阳。      乙:这有考察吗?      甲:有考察。天为阴:要下雨啦,叫什么天?      乙:阴天。      甲:对呀,“阴”天。你怎么不说“阳”天?      乙:有那么说的吗!      甲:所以说天为阴。      乙;地怎么为阳?      甲;春起了,什么气上升?      乙:阳气上升。      甲:“阳”气上升。您怎么不说“阴”气上升!      乙;没有那么说的!      甲:所以说地为阳。天地分阴阳,阴阳生五行嘛。      乙:五行是什么?      甲:就是:金、木、水、火、土。天地万物都离不开阴、阳、金、木、水、火、土。      乙:天地万物都离不开这七样?      甲:对了,离开这七样它不成形。      乙:〔更不信地〕那我问问您。      甲:您问吧。      乙:桌子有阴阳吗?      甲:有哇。桌子面为阳,底为阴。      乙:怎么呢?      甲:太阳出来晒面晒不着底。      乙:金、木、水、火、土呢?      甲:先说金。谁做的桌子?      乙:木匠。      甲:拿什么工具?      乙:锛、凿、斧、锯。      甲:那锯条是什么的?      乙:钢的。      甲:“钢”字怎么写?  乙:“金”字边儿……      甲:这不有金了吗?      乙:金字边儿就算哪!木呢?      甲:桌子是木头的。      乙:水呢?      甲:桌子的木头当初是树哇,得浇水。      乙:火呢?      甲:你把桌子劈了烧火。      乙:啊?好好的桌子烧火!      甲:在上古时代人们钻木取火。      乙:土呢?      甲:树在土里生长。      乙:噢!我再问问您,戴的毡帽有阴阳吗?      甲:有哇。帽子面儿为阳,里儿为阴。      乙:怎么呢?      甲:太阳出来晒面儿晒不着里儿。      乙:金呢?      甲:毡帽沿儿很齐,是拿什么剪的?      乙:拿剪子。      甲:那剪子是什么的?      乙:铁的。      甲:“铁”字怎么写?      乙:“金”字边儿……      甲:这不是金吗?      乙:木呢?      甲:得拿木棍擀毡。      乙:水呢?      甲:清水毡最好。      乙:火呢?      甲:戴帽为什么?      乙:为暖火〔和〕。     甲:暖“火”。      乙:暖“火”也算哪?土呢?      甲:多新的毡帽你一拍它也有土。      乙:我再说一个:鲜货中的苹果有阴阳吗?      甲:有哇。苹果有半面红半面青,红的那面为阳,青的那面为阴。      乙:怎么呢?      甲:红的那面是太阳给晒红了的,青的那面没晒着。      乙:红的是太阳给晒的?      甲:对喽。      乙:金呢?      甲:苹果在哪儿长着?      乙:在苹果树上。      甲:它怎么下来的。      乙:那小刀拉下来的。      甲:那小刀是什么的?      乙:铁的……“铁”字是“金”字边儿,有金啦。这一动铁器就得有“金”字边儿。木呢?      甲:苹果树不是木头的吗?      乙:水呢?      甲:苹果你一咬它就出水。      乙:火呢?      甲:要是煮苹果吃得用火。      乙:我没听说过煮苹果,有煮梨的。      甲:啊,煮梨得用火呀?      乙:你不是找苹果的“火”吗?      甲:是啊……你口干舌燥吃个苹果为什么?      乙:为败火。      甲:啊!败“火”。      乙:噢!败“火”也算哪!      甲:有火就得了嘛。      乙:土呢?      甲:苹果树底下不是土吗?      乙:是啊!还有红果儿又叫山楂,这有阴阳吗?苹果半面青半面红,红是晒红的,这红果儿全是红的,哪为阴,哪为阳啊?难道说太阳出来围着红果儿转圈儿晒?      甲:是啊……红果儿全是红的,要是掰开看里边什么色啊?      乙:里边是白的。      甲:对了!红果儿外边为阳,里边为阴。      乙:外边没辙又跑里边去啦!金呢?      甲:红果儿在哪儿长着?      乙;红果儿在树上。      甲:它怎么下来的?      乙:拿……〔留神地〕拿竹竿儿棒下来的!      甲:“铁”字怎么写?      乙:啊,哪有“铁”字?拿竹竿儿棒下来的。      甲:“铁”竹竿儿啊。      乙:有“铁”竹竿儿吗?我不动铁器啦,你找吧。金在哪儿呢?      甲:街上有卖大串儿红果儿的?      乙:有哇。一串儿一串儿的,都拿线穿着。      甲:对了,你说那线很软的,怎么穿过去?      乙:拿……拿竹签儿带过去的。      甲:竹签儿头里得有尖啊?      乙:是啊。      甲:那尖是拿什么修的。      乙:拿……玻璃碴刮的。      甲:街上有卖糖葫芦儿的?      乙;有哇。      甲:糖葫芦儿的红果儿外边儿有糖。      乙:糖葫芦儿嘛!      甲:你说那糖是拿什么锅熬的!      乙:拿……“沙”锅熬的!      甲:那“锅”字怎么写!      乙;“金字边……儿”      甲:这不金吗?      乙:又找着啦!
……。 侯宝林先生虽说是在说相声,但其中亦有一定的道理,寓教于乐也。说,到处都有,人人都会说。有娱乐性之戏说;有导喻性之劝说;争论性之辩说;说明性之解说;责备性之数说;陈情性之诉说;灌输性之论说。但说之在理,使听者动心,受者诚服,并非易事。前人有云:“说不可不善,辞不可不修”,“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实在是经验的总结。 哈哈!不就是个“五行”循环论证,五行是什么?五行是神转不回嘛。侯先生可是用艺术的形式来调侃、挑战中医基础理论哦。先生似乎未得“阴阳五行家”邹衍、董仲舒的真传,更象是颇具“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和“纵横家”鬼谷子的遗风了!〔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8:05
这 壳 到 底 卡 在 哪 里 ? [原创
作者:王教授 据《健康报》报道,3月7日上午北京国际饭店会议室,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医卫界联组讨论会议正在进行。两鬓斑白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姚乃礼委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委员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意见相似。都说深化医改,中医药可以大有所为,医改配套文件中也有一系列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但是,许多中医药从业人员都感觉“有劲没处使”。有关部门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壳到底卡在哪里?为什么“大有所为”的事,为之者却“有劲没处使”呢?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委员回应说道:“我既是委员,也是局长,这个问题我来说说吧”,他说,中医药自身的经济学优势,决定了其在医改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特色优势淡化,“中医院不姓中”。中医药发展不在于量的增长,而在于疗效、专科专病特色。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希望中医药界人士能够解放思想,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同时,也希望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把中医院纳入当地的医疗卫生资源大盘子中,与西医院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这问题,问也问得玄,答也答得够妙!为什么中医“有劲没处使”?“这壳到底卡在哪里”?王部长答曰: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特色优势淡化,“中医院不姓中”,中医药发展不在于量的增长,而在于疗效、专科专病特色。“疗效”、“特色”可是中医的关键,这可能才是真正卡壳的地方。中医院明明姓“中”怎么会“不姓中”呢?部长、局长、委员可是睜着眼睛说瞎话。“特色优势”又哪去了?王部长、王局长、王委员说,“特色优势淡化”了!到底是谁淡化了?是问者抑或答者?既然淡化了,大家就得让它浓化起来哦!该怎么浓化呢?可王部长又说了一句王局长不该说的话,“希望中医药界人士能够解放思想,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照此办理,则中医只能淡化难以浓化了。所以,即使再怎么有劲也会“有劲没处使”哦!王局长可没说如何“解放思想,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到底如何“解放思想”如何“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我想姚乃礼原院长、委员和杨金生副所长、委员乃至王部长、王局长、王委员心中自然都会明白,听者也都会清楚,只是大家口中都不好说白是了。真是“官”字两只口,一只口说其有“自身的经济学优势,决定了其在医改中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只口又说中医要“解放思想”。一只口说中医特色好;一只口又说中医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言下之意,不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反正,院长、所长有院长、所长的想法,委员也有委员的问法,部长、局长有部长、局长的看法,委员也有委员的答法。身份、职务不同,观点、立场各异,话说虽可不同,可委员们无论是“问”是“答”,都得讲真话为人民的啊!部长、局长、委员的发言,绕来转去,其本意则是“大有所为”的中医药只有“自身的‘经济学’优势”,决定了其在医改中“广阔的发展前〔钱〕景”,千万不要“有劲没处使”,要“解放思想,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无论“疗效”、“特色”如何,中医院都“要在当地的医疗卫生资源大盘子中,与西医院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中、西医联合起来好赚大钱!后面这句话部长、局长虽没说,但虽不说,言亦在其中了。颈不是颈.椎不是椎,可他们所支撑的都是大脑啊。如此解读,大抵不会有错。总之,其论旨不明,有故意遮遮掩掩之嫌,让人琢磨不透。其实,这壳到底卡在哪里?问者、答者心中都清楚明白。问者明知故问,答者含糊其辞。这壳卡就卡在院长、所长、部长、局长、委员们的心中和嘴边。只要大家都讲真话不说假话,就不至于话说两可,矛盾至极,没个准儿。如果大家都讲真话,不说假话,这委员可就好当得多了。有人说,让此等人当委员简直就是糟蹋了这个名额,辜负了百姓大众,浪费了国家的资源!看来,还真得让敢讲真话而不说假话的人来当委员!〔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18:29
“针 灸 万 岁!” [原创
作者:王教授中医的疗效如何?中医专家们总爱拿伟人、名人来说事,似乎只有他们认可了的就是科学的。近日所发行的《毛泽东品国学》一书中第十四章“毛泽东与国医”中就有“针灸万岁!”一节。针灸万岁!确是当年主席接见针灸专家朱琏时所喊出来的口号。可如今主席没万岁,朱琏也没万岁。其实,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凡是被喊万岁的或不被喊万岁的都不会万岁!针灸至今也只不过两千多年而已,离万岁还远着呢。据传,一九五五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在杭州邀请著名针灸专家、卫生部副部长朱琏一起吃晚饭。在跟朱琏谈天的时候,主席说起了她的《新针灸学》一书。这本书是朱琏三月二十三日送呈主席的。主席不但全看了,而且颇为赞同其中说到的针灸与现代医学理论发展的关系。主席对朱琏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理论,对针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释的钥匙。反过来针灸又能够给它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如进一步研究,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丰富与充实现代的医学,研究针灸,对医学理论的改革将发生极大的作用,是吗?”他征询朱琏的看法,朱琏肯定地回答说是的。主席也频频点头:“很好,医学理论的确要改革。”开饭了,大家都举起面前的酒杯。主席也站起来,举杯沉吟着说:今天,该说什么祝酒词呢?叶子龙接过话说:“今天祝各界大团结万岁。”主席说:“不是。今天是祝针灸万岁!”他环顾几位在座的大夫,自己先喝了一口酒,接着说:“你们不要以为针灸是土东西。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的,将来各国都要用它。”他让大家都坐下,自己也放下了酒杯,接着说道:“中医的经验,需要有西医参加整理,单靠中医本身是很难整理的啊。”主席熟读史书,对历史上针灸的治疗作用不可能不了解。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约在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用针刺法使昏迷不省人事的“尸蹶”病人苏醒过来,经过其他综合治疗,使病人完全康复,被誉为“起死回生”的妙术。《后汉书·华佗传》里,也曾记载有华佗用针灸治曹操顽固的“头风”病。《旧唐书》有名医甄权的传记,当时鲁州刺史库狄苦于“风痛”,两手无法拉弓射箭,虽经不少医生治疗均未奏效,后请甄权诊视。甄权认为只需针刺一次即能痊愈。果然在针刺“肩髁”穴后,两手即能引弓而射。《宋史·许希传》里也讲到宋仁宗的病被许希用针刺医好。这些史书所述,都会给主席留下神秘而深刻的印象。令人奇怪的是主席在这里没有谈到针灸疗效是通过所谓“经络学说”原理而起作用,反而只是提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理论,对针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释的钥匙。反过来针灸又能够给它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并说“中医的经验,需要有西医参加整理,单靠中医本身是很难整理的啊”。“医学理论的确要改革”。可见,主席关于“针灸是科学的”的结论完全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神经学说”的基础上的。朱琏的《新针灸学》于一九五五年年由人民出版社初版发行,随后经历多次修改再版,深受读者欢迎。作者在书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针灸治病的原理,是通过激发和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书中还强调了针灸治病的适用范畴以及独特的朱氏针灸手法操作要点,并在古人治病心得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种针灸治疗时出现的“针感”,描述具体生动形象;同时引入现代医学临床操作规范,在实践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书中收录的临证治验的部分医案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从朱琏的《新针灸学》中不难看出她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学理论,积极探寻针灸治病强身之科学原理,率先提出了针灸的“神经学说”解释理论,她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完善这一理论,并著成《新针灸学》一书,为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为弘扬祖国医学精华并造福全人类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效卓著。1960年冬天,因其丈夫著名法学家、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陶希晋同志由于在工作上追求真理、坚持法治而得罪了某位中央大领导,夫妻俩即被从北京下放到广西工作,陶希晋同志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委副主任、五塘实验区主任,朱琏同志任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但她仍坚持在南宁市针灸研究所上班工作并带有一批学生。笔者曾有幸与之打过交道,并请教过她老人家。其实她自己也认为针灸的疗效也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针灸治病有其一定的适用范畴,因为她同样有针不好的中风后遗症病人。我相信她是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治不好的道理。五十多年前,就有一位中医针灸专家认为针灸的原理是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学说”为基础的,而不是所谓“神秘”的“经络学说”,并得到主席的认可,实属不易。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科学理性的张扬。较之后来所谓的针灸专家们为了要证明“经络学说”、证明“经络”的实质和存在,几十年来耗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不知要明智多少!如今,已经有了不少更方便、更实用、更现代,而又不必介入人体的治疗方法,将逐渐替代针灸疗法,并起到了相同的或者更好的作用和效果。针灸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朱琏老人家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欢欣鼓舞。〔京且〕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发表于 07:08
堪 舆 之 术 [原创
作者:王教授 前不久,从网上看到一名叫胡一鸣的风水师却大大方方地进了北大,走上讲台,作了题为“从科学视角解读风水学”的演讲。胡一鸣是谁?其搜狐博客的介绍是:国际建筑风水研究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易学社专家顾问。同时博客备注文字写道,“网络上说:胡一鸣老师是许多命理学家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命理专家,最精准的台湾八字命理大师。” 网上同时也有人称,胡“根本就是一个穷光蛋,其实是在台湾混不下去才来大陆的”骗子。果不其然,不论在胡一鸣当天的报告中,还是在其博客上,从SARS的原因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从“害羞宅男易死于心脏疾病”到台湾首富郭台铭的家庭命运,从中国国家队跳水事业到央视大楼着火,胡的理论差不多可以解释这个世界的所有人事物理。胡一鸣还告诉北大学子,现在的教育是错误的,现在崇尚西方, 完全被西方牵着鼻子走,认为西方科学非常先进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的科学是最先进的,西方毫无科学可言”。胡一鸣进一步解释说,因为西方是科技很发达,但他们没有科学,他们讲的是日新月异,他们一直推翻已有的错误的结论才取得进步。“他们不断在推翻,他们天天都是错的嘛”。胡一鸣宣称,中国的科学是发明以后就不用再有任何的变动,像中医、风水。“所有的癌症在风水师来讲,解决也是易如反掌”。有学生竟然当场请他帮北大看看风水!据说跟北大许多著名教授的讲座一样,胡一鸣的讲座尚未开始就已座无虚席,后来者只能坐在地板上,或者挤在角落里。这一现象倒是在告诉人们,中国的改革从“五四”开始,本来就是有理想的,那时的北大师生是把“科学”与“民主”看得很重,而现在看来似乎是失落了。真可谓风水轮流转。从有关史实看,堪舆之术在汉代甚为流行,占卜日辰吉凶是其主要内容,多属无稽迷信。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曾予非议或批判。昔日连孔夫子都“子不语乱神怪力”;司马迁也曾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尝窈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王充、吕才就曾尖锐批判说,事属无稽拘忌,纯系迷信之事;明人罗虞臣也在其《辨惑论下》中指出“风水之说”乃“邪术惑世以愚民也”。可如今却沉渣泛起,现代人又开始迷信了起来,这看风水的事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糟粕。据传北大、武科大等等高等院校现在都“兼容并包”的开设了“风水课”,连中央党校的学员都开“易经课”了。官员、富豪们都迷信风水,香港的风水师还可骗色骗财。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其实,老百姓所说的看风水就是中国古代“术数”中的一种,是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所论说的六种“术数”中的第六种“形法”,其中包括看相术以及后来叫做“风水”的方术,又叫做“堪舆术”、“风水术”。风水的基本思想是:人是宇宙的产物。因此,人的住宅和葬地即所谓“阳宅”与“阴宅”必须安排得与自然力即风水协调一致。风水师根据所掌握的日月星辰变化,了解天地之气运行的原理,从而布局阳宅、阴宅所处地势方位,使人居其中而能趋吉避凶,所谓天地之间交互感应以定人之吉凶祸福、生老病死,如人死之后若能葬块风水宝地,就可荫庇后代子孙,而福、禄、寿齐全。所以人的一切都在风水预测掌控之中。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刚到教务处工作,一天,处里来了个中年人,说是姓黄,本地人,介绍其看风水如何灵验,择地,看阳宅、阴宅以及择时,选良辰、吉日的决窍。并出示国家某著名大科学家的秘书代科学家给其复信的复印件。信中将这门所谓学问命名为“古择地学”和“古择时学”。他说曾在广州某中医院校讲过三天课,很受欢迎。曾到该校某中层领导干部家中看其房间、床铺布局,按河图、洛书、九宫数一算,说此人花心好色,惹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都点头称是。还说如果能按照他的择地方案来设计房子则最少可减少一半以上的医疗费用。按他的择时方法,选择吉日良时则不但可福禄双全,还可消灾避邪,逢凶化吉。我因文革中曾见过类似的情况,校领导因选送教师到桂林花桥边找仙姑桂兰英拜师学咒语、画符治病,而遭批判的事,始终不敢遽信!因而没有答应他来开讲的请求。其实早在1982年,中央下发的红头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就指出:“对于一切以看相、算命、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员,应当教育、规劝和帮助他们劳动谋生、自食其力,不要再从事这类利用迷信骗人的活动,如不遵守,也应当依法取缔。”我之所以不信,还因为那年我中学同学的丈夫,市里某局刚提拔的副局长,得了骨癌后期,医院宣告已无法治疗,只好将垂死之人当活人医了。请到我去,看了所有检查报告,只好实话实说,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后来据他们的同事我那夜大的学生介绍,请来了也是夜大学生的所谓风水师来,说是床铺、厨房、灶台的方位不对,因而东挪西移,故弄玄虚地弄作了一番,但人最终还是没了!还有一位夜大的学生通晓周易八卦,笃信此术,连其所睡的床铺都装上滑轮,每天按时辰转动,罗盘以定方位,说是犹如《伤寒论》中东、南、西、北、中,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理中也,以求消灾避邪。我曾问过他,按六壬课计算,好日子有坏时辰,坏日子有好时辰,时辰之后有刻,刻之后有分,分之后有秒,秒之后又有毫秒……,你来得急吗?孰好孰坏、孰是孰非如何能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中医书籍大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