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理由不公布高考造假者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规定

自称高考答题卡调包考生被指自招论文涉抄袭
关键字: 河南考生称高考答题卡调包网传自称高考答题卡调包考生自主招生论文抄袭
据@河南省教育网官方微博8月9日消息,微博网友@荒城半秋透露,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的四位考生之一——郑州一中的苏姓同学据传通过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初审是因为发表过论文。在学术搜索引擎里可查到该同学确实在《数码世界》发表过一篇题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的综述,然而对比下不难看出,该综述系全文抄袭自《科技与创新》2014年22期的《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范习松、张勇)。
截图来自@河南省教育网
郑州一中苏姓同学发表的论文 图片来自@河南省教育网微博
网友发现疑似被苏姓同学抄袭的原论文 图片来自@河南省教育网
另在中国知网CNKI也搜到苏同学的另一篇论文《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刊登在期刊《赢未来》2017年第9期上,该论文以摘抄方式抄袭自中国现代天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先生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写的条目《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
网友在中国知网CNKI搜到苏同学的另一篇论文 图片来自@河南省教育网
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先生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写的条目 图片来自@河南省教育网
此外,@河南省教育网还贴出一份疑似该苏姓考生的中国传媒大学自主招生申请单,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7B、1C。
网传苏姓考生的中国传媒大学自主招生申请表 图片来自@河南省教育网
原标题:网曝郑州考生北师大论文造假 学术不端
责任编辑:朱敏洁
小编最近文章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造假生父母都是“有权”者(图)
我的图书馆
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造假生父母都是“有权”者(图)
  “我跟某局长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从没听说他是土家族,公示栏上他却突然变成了土家族,真是笑话……&#日,湖北省门户网站——荆楚网东湖社区论坛上,一名网友发的帖子引起当地群众广泛关注。帖子称,湖北省招生信息网上的“享受政策性照顾加分投档录取考生公示名单”中,并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石首市,“许多人更改为少数民族”,造假考生的父母都是当地的“局长”、“部长”、“主任”,或是在当地“有权”部门工作。  该公示名单上列有湖北省今年可享受加10分投档的所有少数民族考生。7月中旬,随着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展开,这份名单引起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一些网友留言,质疑名单上有些“少数民族考生”经不起推敲,甚至表示“已经见怪不怪”。  7月22日,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荆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赶往石首市、监利县调查此事。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公示名单中监利县今年考生中有29人造假,石首市由汉族改成其他民族的就有25人之多。  街道社区、公安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及省、县招生办五道关口为何卡不住民族更改造假?
有关部门为石首市考生席某更改为少数民族考生出具的证明。记者 雷宇摄
监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承认“审批不严谨”。记者 雷宇摄
  招生办:我们的章不起作用  “每位少数民族考生的审批都要过5关!&#日,监利县招生办主任李东明向记者介绍了审批流程,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当年的二月通过网上下载优录表后,先由学校盖章,然后分别由考生辖地派出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盖章,最后送交县招生办和省招生办盖章。“一共5个章,层层审核把关”。  李东明介绍,根据湖北省招生办200728号文件,少数民族考生的申报、审核由市县一级招生办统筹安排,考生材料由县市招生办初审,省招生办终审。  作为当地少数民族考生申报审核的组织者,李东明介绍,县招生办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报送材料,5个章中最关键的是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公安部门,“我们的章不起作用,只是表格上要求盖”。  他出示的一份鄂招委20081号文件显示,“加分投档考生的优录证明材料和有关原始证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核盖章,并对其证件的真实性负责。”  该文件还对这一条款予以专门解释:少数民族考生须经县(市、区)公安和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审核盖章。  据此,李认为对真实性负责的应是公安部门和民宗局。李还介绍,在考生资料报往省招办审批时,还需提供考生及父母登记在一起的户口簿原件,而且考生名单还要层层公示,先在学校内公示,然后县招办在网上和教育局门前也要作公示。“公示从5月23日起至7月10日止。其间,3名造假家长自己要求进行了更正;公示期后,又有4名考生考分不够,提出申请改回了本民族。”  李东明说,自己虽然是本地人,但平时没什么交际活动,对于此次参与造假的县部分机关领导的家庭情况并不熟悉。但自己的孩子在2006年高考就没办过民族更改,今年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高考,曾经找人想办,但被拒绝了。  对于五道关口层层防守仍然出现造假,李东明认为,公示有利于加强透明度,但还需在细节上有所加强。农村家庭上网的不多,很少有人会关注招生网站,对于考生家庭是否为少数民族,只有乡邻知根知底的能监督,目前公示牌在社区和乡下还没有。  “这类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石首市招生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去年的审查中,他就发现一个“明明是汉族”的熟人和小孩双双摇身变成少数民族,当即将其“砍掉”。事后这位熟人还责怪他:前几个部门审查都通过了,你还卡什么?  民族宗教事务局:我们工作有失误  7月28日上午,记者辗转找到监利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该局办公室门口一张落款日期为2007年10月的告示称:“遵照省、市通知精神,停止办理少数民族身份确认手续。”一位自称刚刚借调来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因为当时来办民族变更手续的人很多,“很烦,就在门口贴了这张公告。”  “当时给予办理主要是相信考生的户口簿不可能作假。”监利县民宗局局长彭柳介绍该局审批流程时说,很多考生在高考前变更民族成分,多是父母一方先由汉族改为少数民族。按规定,未满18岁的考生,只要父母一方是少数民族,就可同时变更为少数民族。  对于父母一方要求变更为少数民族的,彭柳说,民宗局也仅是履行审批手续。按照《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凡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彭说,家长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由社区或乡镇政府或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民宗局主要是审批。  然而按照规定,父母变更民族成分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规定》标明:“年满20周岁不再更改民族成分。”  彭柳解释,在地方换发新户口本时,的确遇到过有民族填错的情况要求更改,不改就会扯皮。民宗局只能依据规定,只要乡镇或居委会开具了证明,他们就盖章。  彭柳承认,“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确存在审批不严谨。”  “至于他们到底是不是少数民族,调查核实的责任不在我们。”民宗局一位负责人称,民宗局的主要职能是审批,并不像外界认为的是认定部门。“我们只是履行一个程序,包括有些考生家长高考前变更民族成分,我们也只能是看证明材料,没有复核的义务。”  石首市民宗局局长余刚说他是2007年才上任的。他反复强调:我们工作中是有失误,今后一定改正。  公安局:民宗局才是唯一认定部门  7月中旬,石首市公安局对照今年56名少数民族高考生名单进行了查询。由于该局网络系统只能查核2005年11月以后的变更,结果显示:自2005年11月份以来曾由汉族变更为少数民族的考生有20名。  公安局一位负责人强调,这20名考生的民族成分变更,在程序上并无不当,是严格依照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的规定程序审批办理的。“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民族宗教事务局出具证明,并持有户口和身份证,填写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申请表,由派出所报局治安大队,经分管局长审批并办理。”  该负责人同时强调,市民宗局是管理认定民族成分的唯一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机关必须在上述材料齐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程序变更审批。  对于这样的解释,当地群众质疑:名单里有不少公安系统的考生家长,管户籍的会不清楚吗?况且公安局是可以调取2000年人口普查详细数据的,就不能查一查?  社区居委会:人情加权力冲破“第一关”  记者调查发现,更改民族成分虽流程复杂,手续繁多,但很多关键部门的审批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开具证明的最前端——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恰恰是一个“人情化”的薄弱环节。  方某是今年石首市一名少数民族考生的家长,根据公示,她和儿子都是少数民族。而石首市公安机关提供的材料却表明,方和其子是在2006年作了民族成分变更的,其变更申请竟是居委会出具的一份证明。该证明称:兹有我绣林办事处槐树堤社区居委会方某、其子席某属于少数民族……并提出变更民族的申请。变更理由是登记填写疏忽大意。居委会盖了公章,市民宗局据此签字“情况属实”并加盖公章,此后这个变更申请一路顺利通过了层层审查。  石首市绣林办事处槐树堤居委会办公室张会计称,日,一名妇女曾找到她,请居委会开具一份证明,这名妇女还找来一位熟人,以证明她的身份。由于有熟人介绍,她便盖了公章。  颇有意味的是,作为国家规定重要审核一环的街道办却在此间缺位。7月29日,记者找到本次多名考生涉假的辖区所在地——石首市绣林街道办事处,主管统战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成本桂告诉记者,“我们根本没有接到过家长因更改民族要求审查盖章的,也从来没有过上级部门要求协助调查审核的情况。”随后成本桂还专门拨通具体操作此类事项的办事处工作人员电话,亦被告知没有。  更多  石首政协委员:三年前纠假提案至今未见答复  “在高考中,更改民族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日,石首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告诉记者:“如果当时重视我们的提案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  早在2005年元月,石首市6名政协委员联名写了一份《随意更改户口本上民族的情况》的提案。这份编号为“第10号”的提案中写道:近两年来,有许多汉族学生在高考时,为得到10分少数民族照顾,将户口本上汉族改为少数民族。仅2004年就有几百名汉族学生通过找关系将户口改为某少数民族,只要在派出所将户口改了,宗教局就签字盖章证明,就可以得到加分照顾。  这份提案呼吁,当地领导应加强户口管理,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然而,我们至今未见到反馈”。  对今年石首市出现的56名少数民族考生名单,石首市政协常委水红国介绍,他已通过一个由14人组成的某民族管理委员会首次查核发现有29个是假的,为慎重起见,又进行了仔细辨认,发现其中两人为电脑重名,一名张姓家长,本族年轻者都不认识,随后又专门请来当地长者查到其父辈,最终确认的确是本民族,“也就是说最少有25人以上作假”。  7月18日晚,水红国接到有关方面电话,说湖北省有关部门已责成石首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并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监利县政府:纪委调查组已展开调查  监利县副县长胥金普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县纪委调查组已成立并展开调查,考生家长属于党员干部的,将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并对造假涉及部门追究相关责任。  据了解,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省纠风办相关规定,“在公示期间,发现考生享受加分投档政策的身份与事实不符的,经核实后取消不符合加分投档政策考生的加分投档资格。公示期满后,再发现考生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当年参加普通高校录取资格。”  监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呈彦表示,此次湖北省民宗委和荆州市的联合调查组在监利的调查已经结束,主要是核实考生更改民族成分情况,对于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将建议教育部门取消其优录待遇;针对公示后查出的考生,目前了解到的处理意见是取消优录资格,但不会取消高考录取。  胥金普介绍,涉及造假的家长身份已经全部查明,其中没有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但的确有部分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县纪委调查组已经成立并展开调查,对于造假过程中涉及大宗金钱交易的,一经核实,严肃处理;考生家长属于党员干部的,将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并对造假涉及部门追究相关责任。  此外,监利县将对全县所有涉及民族更改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全面调查,调取人事档案和老户口档案,实地核实情况要在高考之前从几个方面堵漏洞,今后这类问题将绝不会再出现。  “人情背后是特权”  为什么高考考生要在民族成分上造假,加分何以成为腐败通道?  “关键是造假者为造假失败付出的成本太低廉!”针对湖北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这样评述。  在别敦荣看来,湖北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是整个社会不良风气在高校招生中的反映,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  别敦荣教授分析,在我国,对这样的造假行为,司法的介入不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予以约束和制裁,只有党纪政纪处分。这是很可笑的事情,高考成绩一分的差距有时候是上万人的争夺,很明显,造假成功的获益要比造假失败的代价大得多。  别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政府机构的集体不作为。别敦荣说,这一造假行为涉及招生办、社区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和学校等,所有部门和单位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如果没有人揭发,根本不可能有人来追究其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责任。即使被查出,也是各个部门间互相踢皮球,责任认定分摊两难,这说明这样的审核制度至少在当前是无效的。  别敦荣认为,在这一事件中,了解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人是少数,而够能利用政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从披露的情况来看,可能这次事件中像高考移民、海外移民、特长生那样涉及大宗金钱交易的不多,表面看来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和面子作祟,但是,毫无疑问,平头百姓是没有这种面子的,只有有头有脸的人物才能在五道关节中“过关斩将”,这是建立在特权基础上的人情。  “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影响是恶劣的。”别敦荣说,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招生录取的社会不公;同时,这也是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一种亵渎,走到了制定政策初衷的反面,帮助了不该帮助的人。别敦荣担心,加分所滋生的腐败不仅损害了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破坏了高考的权威性,甚至可能直接沦为权势群体的腐败通道。  别敦荣说,纵观事件全过程,充分暴露出社会的特权阶层和权力部门的公信力的严重缺失。各级政府部门、权力部门本身应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每一个签字、每一个公章都应当反映社会公平正义,但是,在这一事件中,恰恰相反,每一道程序都被滥用了;而每个造假者都有着常人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他们应当是社会的道德楷模,公信力的代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将权力用于为自身谋取私利。他们何以取信于民?  对于社会上将“民族成分造假”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认为类似事件是应试教育痼疾的观点,别敦荣并不认同。别敦荣说,腐败产生的根源还在于制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正是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而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又形同虚设,再加上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才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严重异化了,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而这些在任何教育形态里都可能产生。  别敦荣说,这样的事件也提醒我们,相关环节的漏洞很多,单纯依靠政府和追究制度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同时实行阳光招生,要让政策的执行在阳光下进行,让社会公众来参与监督。      
来源: 新华网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教育部:自主招生作假,取消高考资格
原标题:自主招生作假,取消高考资格(教育眼)
始于200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独木桥”的重要补充,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如果过关,就能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正因其诱人,个别人动起了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歪脑筋”,论文、专利等利益链也悄然形成。
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斩断“利益链条”。
弄虚作假,背后暗藏“利益链”
“孩子明年参加自主招生,需要一项专利。署孩子自己的名字,能做吗?”记者以高中生家长的身份,在某宝网站上咨询。没想到,表示能“接单”的店家不少,更有人主动表示,“我们做过上百个这样的案子”。
“得看着像孩子自己做出来的,现在学校面试时还会考察,不能让孩子穿帮。”记者进一步咨询。“可以申请生活用品领域的专利,到时候会把详细的技术方案发您。”一个店家“很有经验”地建议。
看记者有点犹豫,对方马上发来《高中学生申请专利选题方向》,请记者和孩子“参考”。文件题头写着“自主招生”,分物理类、工具类、环保类等7个方面,比如物理止血绷带、教学用黑板、自动收纳铅笔盒……只要付款,指定一项“专利”并提供考生信息,对方就能“一条龙服务”,直到专利证书交到顾客手上。
“证书保真吗?现在被查出造假不得了。”记者问。“肯定是真的,我们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所有信息都能在网上查到,您可以放心。”对方胸有成竹。
据了解,用作交易的专利主要有转让专利、申请专利两种。前者是将已有专利转让到考生名下,后者则是直接用考生姓名来申请,更加“安全”。一位专利代理公司员工介绍,“即使是转让,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这不违法,都是正常商业行为。”
与专利类似,买版面、发文章也成了自主招生引发的“商机”。“高中生要发表文章,怎么操作?”记者咨询一个从事论文刊发的商家。“文学类省级刊物,2000字符900元;财经类省级刊物,2500字符1100元。代笔服务费另算。”这位工作人员还颇为“内行”地建议,“文章关键得看着真实,不然一看就是别人代写的,有什么用呢?”
不同于买卖双方的“心领神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教师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有点文采”,饱受自主招生之苦。“朋友的孩子想拿作文竞赛名次,从而取得自主招生资格,请我代写作文,还有的让我以孩子之名发表文章。”这位老师颇为痛心地感慨道:“好好的自主招生政策,为什么总有人想钻空子?”
一旦查实,取消其高考资格
“招生对象:高中阶段获得专利或者其他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特殊才能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考生……”这摘自江苏省某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放眼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这样的要求再常见不过。不少高校还提出,“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者优先,并对刊物级别、论文数量、是否第一作者等作出规定。
怎样判断一位学生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口说无凭。在学校要求提供的证明材料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大赛,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再加上获奖证书真伪一查便知,很难钻空子。于是,不少人就瞄上了有“操作余地”的发明专利、论文和文学作品。
一个“优秀学生”看起来“高大上”的证明材料,也许仅是金钱交易的结果。本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因为个别人的“歪脑筋”,败坏了自主招生的风气,更给其他考生带来严重的不公平。
4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报名条件、材料审查、学校考核、监督制约、惩处造假等5个方面提出“五严格”,并在自主招生历史上首次提出“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
根据《通知》,对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须要求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赛事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普及性进行认真评估。
针对证书、发明、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通知》要求,坚决斩断“利益链条”。如果考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经查实,不仅要被“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更会被取消自主招生乃至高考资格;如果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将被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如果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中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现象,将被暂停或取消自主招生资格。
“严厉的惩处机制,是‘打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如果造假,就让这个考生付出惨重代价,这样才能维护风清气正的自主招生环境。”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肃清考纪,要炼就“火眼金睛”
“我入围了一所‘985’大学的自主招生名单,当初脑子一热自己造了几张‘奖状’,现在学校让提交奖状原件,我还有救吗?”去年,高三学生小吴在网上仓皇“求助”。
要求出具证明材料原件,就是高校自主招生应对“作假”的一招。要想肃清招考环境,光靠考生自觉,显然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健全报名材料审查制度,完善考核办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通知》要求,针对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以及有关学校、单位或专家提供的推荐材料,试点高校要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严格审核,仔细甄别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考生参与度;在考核环节,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开展科学、规范的深度考核,重点考核考生是否具备申请材料呈现的学科能力、创新潜能、学术潜质,实际水平是否达到应有的程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灰色地带”,今年,西安交通大学出了“狠招”,其报名条件只开了3个“口子”: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创类竞赛决赛,高中阶段以第一原始产权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者。“前两项以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名单为准,第三项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查验。”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訾艳阳告诉记者。
“现在的问题是,专利证书经鉴别是真的,论文经鉴别也是真的,关键是这个真的‘成果’,是不是考生本人做出来的?这个难度非常大。”郑庆华一针见血。针对这个问题,西安交大今年专门制定审查办法和评价标准,严查发明专利,300余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库、上千道面试题组成的题库严阵以待。学校要求学生提供专利产生过程中的材料,并在笔试、面试环节,请专业教授对其发明专利进行专门考核,仔细甄别学生本人是否真的是原创者。据了解,去年用发明专利当“敲门砖”的考生,没有一个通过西安交大的自主招生测试。因为严格把关,走过15个年头的西安交大自主招生成绩值得肯定,“就拿2016年本科学生标兵来说,10个当选者有7个是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訾艳阳自豪地说。
在北京交通大学,也有严格的甄选程序。“我校每位自主招生考生都要接受2到3位教授的审查,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程序,分析学生在原创中到底占多大部分,没有说明清楚部分内容评价时不予考虑,确实‘可疑’,一律不过关。”北京交通大学招办主任史贞军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特别要求,不宜简单以赛事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作为报名条件,而要突出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能力要求。“证书能反映出一定潜质,但并不是只有证书才能反映,而应是更全面、更深入地考查学生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回归教育本质和人才选拔初衷。”史贞军表示。
(责编:徐前、朱红霞)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的位置:
& 要闻区 & 正文
周东飞:维护高考公平必须严惩造假状元
日08:23  
长城在线 
既然这样的规定并无不公正之嫌,那么无论是谁,只要他违反了规定就必须受到处罚。高考状元、官员子女都不能成为例外,否则这样的规定岂不又成了一纸空文?
重庆高考文科状元郎———考了659分的何川洋,涉及少数民族加分造假,被由重庆市纪委、民宗委、公安局、教委、招办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查出的违规学生之一。这则新闻被超过两百家网站转载,数万名网友就何川洋到底该受到何种处理、该不该被录取,展开激辩。(本报27日13版、本报今日9版)
高考状元民族身份造假该不该受到处理,这本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4月22日,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曾联合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身份有关规定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对于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将汉族身份变更为少数民族身份的考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其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有关责任人员也将受到处理。既然行政机关已经有如此具体的规范性文件,那么民族身份造假考生何去何从已经很清楚了,只要何川洋民族身份造假的事实得到相关部门认定,那么他唯一将要面对的就是被取消录取资格。
或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处罚太严酷了一些。任何处罚措施只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头上,总是会让人心生怜悯。当我们屈从于内心的无原则怜悯之前,我们需要自问的是,上述惩罚性规定是不是不合理、不公平的?恐怕我们只能作出否定的回答,不,这样的规定恰恰是为了维护业已遭受戕害的高考公平,对于愈演愈烈的高考民族身份作假乱相而言,取消考试资格和录取资格的处罚是必须的。否则,那些利用权力和金钱弄虚作假者,在他们悠然获得加分的同时,千千万万的孩子将因此丧失他们本应得到的公平。
既然这样的规定并无不公正之嫌,那么无论是谁,只要他违反了规定就必须受到处罚。高考状元、官员子女都不能成为例外,否则这样的规定岂不又成了一纸空文?
有人说,这是父母犯错,孩子无辜。父母犯错自是不假,尽管这位状元的官员父亲在事后一再将责任推到孩子的姑姑身上,但是谁会相信这样的作假父母会不知情呢,推托无非是为了逃避即将到来的责任追究。孩子在这个问题上的无辜,同样是站不住脚的。在“罗彩霞事件”中,这样的论调已经表演过一次,说什么冒名顶替者也只是个孩子。可是,心安理得地冒用自己同学的姓名去上大学,4年一点儿都不觉得内疚,这样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怕。同样,这位造假的状元也貌似“单纯”地对外界说,看到爷爷奶奶背背篓就以为自己是土家族了。这样说谎不眨眼的孩子,其实已经是成年人了,如果连自己真正的民族都搞不清楚,状元也算是白考了。
既然有处罚规定,那就必须得到执行。而且责任的追究应当是足够到位的,除了考生本人之外,相关责任人员也必须受到惩处。在这个问题上,孩子本身的能量有限,真正能够呼风唤雨的恰恰是他们身后那些自恃有权有钱的大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确是这些目无法纪的大人们的牺牲品。但是,仅仅让孩子来承担作恶的后果是不够的,斩断幕后的黑手才能真正还高考以公平公正。而这一点尤其考验相关部门执法的力度和决心,目前重庆高考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已经有两名官员被媒体曝光,他们无一例外地将责任推向他人。事实和真相到底如何,不是这些官员自说自话就能掩盖过去,他们到底该为造假付出怎样的后果,公众正在期待一个答案。
相关专题:
( 10:03:22)
( 10:13:53)
( 09:23:38)
( 09:07:27)
( 08:28:04)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评论排行(周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院被执行失信人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