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交托名物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什么意思?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说明:试卷共160分,时间150分钟。请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两小题。
孔子作《春秋》,增加了史书中“寓褒贬,别善恶”的内涵,文字虽短,少者只有几个字,但却使史书由史事、史文,又增添了史义。孟子评说道:“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这样,就形成了史学的三要素:即史实、史文和史义。所谓史义,也就是后世所称道的寓褒贬于行文之中的“春秋笔法”。孟子曾说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司马迁在《史记》中,秉春秋笔法,又敢于直言评说。他不但敢于斥责历史上的暴君,而且敢于对当代的帝王评议其所短。如在《留侯世家》中,写了“沛公(即刘邦)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居留之”的贪财好色的恶习;借商山四皓之口批评刘邦“轻士善骂”的不良作风。再如在《萧相国世家》中,记述了刘邦如何猜忌功臣;在《淮阴候列传》中,用韩信之口喊出“狡兔死,走狗烹”,控诉了刘氏对功臣的残害。在《孝景本纪》中,在指出“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的同时,又指责汉文帝“赏太轻、罚太重”,并反衬出景帝无能等问题。在《孝武本纪》中,说他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并通过《封禅书》暗示对汉武帝迷信的讽讥。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所有这些,都是在太岁头上动土,会招致灭顶之灾、杀身之祸的。他为了忠于事实,敢讲别人之不敢说,敢做别人之不敢为,表现出一位史学家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
(材料见黄济《国学十讲》)
1. 对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注音、解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商山四皓hú
即“鹄”,天鹅,这里指代老人
D. 铮铮铁骨ɡ
声音响亮,形容坚贞刚强
2. 根据文意,《史记》对下列人物的分类方式,没用运用“春秋笔法”的一项是(3分)
A. 陈涉写入“世家”之列
B. 孔子写入“世家”之列
C. 项羽写入“本纪”之列
D. 刘邦写入“本纪”之列
3.(3分)
A. 混淆是非
B. 似是而非
C. 似是而非
D. 混淆是非
4.(3分)
①如王夫之就提倡诗应“亦理亦情亦趣”
并由“趣”生出旨趣、情趣、意趣、风趣、兴趣等一系从属范畴
中国古代审美中“趣”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
中国文人历来就很讲情趣
否则,生活就太枯燥、单调、寂寞了
无论诗、书、画、乐都讲究趣味
C. ⑤③⑥②④①
D. ⑤④③⑥②①
5.下列戏曲唱词的内容与人物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汉剧《甘露寺》: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B. 昆曲《长生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C. 秦腔《长坂坡》:“白龙马驮回子龙将,血染战袍粘雕鞍怀抱婴儿泪不干。累得你叔父苦无边。恨不得把儿摔当面
D. 京剧《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只得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项羽)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
6.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叔齐让伯夷 盍往归焉 爰及干戈 义不食周粟-9题。
人境庐诗草自序
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作吏,未遽废也。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①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②,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③,逮于周秦诸子之书。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欢迎来到自考365,请选择您的地域
当前位置: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新派诗”
  来源:    字体:  
  &新派诗&:
  以黄遵宪为代表,特点是:①反拟古,尊独创,要求&我手写我口&,&不失乎为我之诗&;②其所取材,&凡事名物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述事则&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③表现方法上,利用古代艺术传统,力求变化多样,&复古人比兴之体&、&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取《离骚》、乐府之神理&、&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编辑推荐:
专升本报名
网络教育报名
其它学历提升报名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古(丁酉) 短(唐·元稹)道短,我道短长。住,冬夏忙,狂。晴被,月夺。,日亦。天既命,人。有,天不(一)能遣。,刻玉。与,傅说。长,老聃。,莽卓。皆数,梁冀。,事。短,长。留得事,有。留得语,相。殁后千馀载,封作王。留得五千字,称圣唐。谥作帝,坐。二十(一作)卷,有能知。傅说说命纸,有能师者称。天能夭,道。事,谁道短。长,天能种。莸得有,蕣才芳。人能拣得丁沈,。养,喂虎豹。人解糵,充礿(一作礿)祀。无百作(一作年),哺雏。哺,巨蟒寿。充,与。与,与。与,有。真,事。短,长。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 汉 代。 汉
惠帝 时已有乐府令。 武帝 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 李延年 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 魏
晋 至 唐 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
郭茂倩 蒐辑 汉
魏 以迄 唐 、 五代 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 宋 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分类:题诗叙事。 唐
诗:“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神。”分类:(1).为人之道。指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三国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唐
《原人》:“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形……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四围之艰险,将士内讧,则为之调和,以己为楷模,教之人道。”(2).犹言人伦。指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宋 李如篪《东园丛说·瞽瞍底豫》:“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得其所,而人道极矣。”(3).指男女交合。“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汉
郑玄 笺:“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 孔颖达 疏:“谓如人夫妻交接之道。” 元 施惠 《幽闺记·招商谐偶》:“一时见君子,匆匆遽成人道。” 清
卷十四:“黄门,谓天阉不能行人道者。”《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取,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气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4).指男性生殖器。 明
《智囊补·明智·唐六如》:“ 唐六如 知其必反,遂佯狂以处。 宸濠 遣人馈物,则裸形箕踞,以手弄其人道,讥呵使者。”(5).指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苏州河桥头的战争》:“有些先生为了制止屠杀、劫掠、毁坏,进行了很人道的干涉。” 胡适 《读〈北史〉杂记》:“这个制度虽是惨酷不人道,然而其中涵义正是惧怕女后权大。”参见“ 人道主义 ”。(6).佛教语。犹言人界。佛教谓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因果报应,在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等六道中轮回。《业报差别经》:“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意妙行,故生人道。”分类:(1).遭遇忧患。:“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复, 斯立 以启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于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于故人。’”(2).离别的愁思。语本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谏君也。” 唐
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3).牢骚。:“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4).文体之一种。 宋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5).泛指词赋、诗文。 清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6).曲名。 元
:“一曲《离骚》一椀茶,个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分类:此后;从此。:“是后 魏王 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夫人﹞未升尊位,然帝宠礼如后。是后犹欲正位,后谦不当。” 宋
《本朝政要策·屯田》:“是后开 易水 、疏 鸡距 、修 鲍河 之利,边屯以次立矣。”分类: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例如: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分类: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因以“二十四”作为“ 气 ”的歇后语。气,生气。《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莫不道我昨夜去了,大娘有些二十四么?”分类:(1).指的作者。:“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宋
《闻见前录》卷七:“ 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诘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分类:以下。:“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
:“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墙。” 明
《答刘方伯书》:“故愚谓千载而下,虽有 孔子 出而善诱之,亦必不能易其所饥渴以就吾之食饮也。”分类: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孔颖达 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汉 董仲舒 :“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清
:“居数年,每至郊祭时,辄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分类:亦作“ 吉凶 ”。(1).犹祸福。:“与鬼神合其吉凶。”:“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唐 沈佺期 诗:“吉凶恒委 郑 ,年寿会询 唐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长沙 卑湿, 谊 自惧不寿,因作《服赋》以自广……大意谓祸福纠缠,吉凶同域,生不足悦,死不足患。”(2).指吉事和丧事。:“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 郑玄 注:“吉事,四时祭也;凶事,后王丧。” 汉
《白虎通·丧服》:“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 唐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家家始以灯火相会聚,亲戚吉凶通吊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不带钗,带些花,别些吉凶。”分类:(1).乐音;音乐。:“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于诸帅中独然。” 清
:“音声靡靡,风度狎亵。”(2).泛指声音。:“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者,谓之闭听。” 晋
卷十一:“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元
《倩女离魂》第二折:“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音声,好似我 倩女 小姐。”
《红烛·红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分类: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唐
:“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 仇兆鳌 注:“因声,犹云寄语。”分类:依词谱曲、歌唱。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龟年 但能度词,不能制词。”分类:犹句读。:“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 唐
《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傍,高谈 稷
契 ;读书未知句度,下视 服
郑 。”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有韵之文,或以数字成句度,不可增损。”参见“ 句读 ”。分类:(1).短与长;矮与高。:“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 唐
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恨与之谁短长。” 宋
诗:“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亦指丈量物之长度。 唐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上下其石六尺有五寸,短长其石五十七尺有六寸。”(2).长久与短暂。:“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 邾子 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 杨伯峻 注:“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 邾文公 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长短为时也。” 晋
《〈晋纪〉总论》:“故 延陵季子 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3).优劣;是非;短处和长处。:“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陶弘景 注:“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南朝
宋 刘义庆 :“﹝ 服虔 ﹞闻 崔烈 集门生讲传……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宋
《论张颉不可用札子》:“然不知人才各有短长,未必生于其乡必善其事。” 元
《抱妆盒》第三折:“大鹏飞上梧桐树,自有傍人说短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据情节来加推断,亦复互见短长,所以本书也常有依照 德 译本之处。”(4).死与生。:“矧予制乃短长之命。” 孔 传:“况我制汝死生之命。” 宋
《祭雷道矩文》:“呜呼 道矩 !短长有时,不可推移;善恶得失,系人施为。”(5).转指生命有危险之事。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兄弟,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6).短处;弊端。:“始 高陵 令 杨湛 , 栎阳 令 谢游 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 文庆 深喜其事,然惧居外,后执事者持己短长,固进其党 沈客卿 以自代。”:“巨奸宿猾,多谪戍 铜鼓 、 五开 间,阴持官吏短长。”(7).评判;批评。 唐
《李府君墓志铭》:“ 郑玄 至于 孔颖达 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8).长短术, 战国 时策士的纵横游说之术。:“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边通 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 济南 相。”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苏秦 、 张仪 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名长短术也。” 元
《有感》诗:“皎皎白面生,长铗学短长。” 章炳麟 《文学说例》:“纵横出自行人,短长诸策,实多口语,寻理本旨,无过数言,而务为纷葩,期于造次可听。”(9).的别名。 汉
刘向 《〈战国策〉校书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臣 向 以为 战国 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谋策,宜为。” 明
:“ 迁 所取证者,《六经》、 孔
孟 之外,、《短长》、《庄》、《荀》……诸子已尔。” 清
《颜子疏解叙》:“ 汉
高诱 注《短长》、《淮南》。”分类:亦作“ 声韵 ”。亦作“ 声均 ”。(1).指乐调。:“ 夔 令 玉 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考以正律,皆不相应;吹其声均,多不谐合。”:“ 泰始 九年,光禄大夫 荀勖 始作古尺,以调声韵。” 唐
:“听取满城歌舞曲,声韵喜参差。” 宋
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 元 彭芳远 词:“ 江 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2).指诗文的韵律。 南朝
梁 刘协 :“然两韵辄易,则声韵微躁;百句不迁,则唇吻告劳。” 宋
卷五:“ 章楶
质夫 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事,清丽可喜, 东坡 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 明
《孔氏四子字说》:“ 陈白沙 诗极有声韵。” 清
卷三:“曰‘声依永’,言声韵之贵悠长也。” 吴庚舜 《浅谈李贺》:“ 李贺 的作品,声韵和谐。”(3).指文词声律和文字音韵学上的声、韵、调等。:“ 汝南
周颙 ,善识声韵。” 南朝
慧皎 《高僧传·经师·昙迁》:“﹝ 昙迁 ﹞常布施题经,巧于转读,有无穷声韵。”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时 王融 、 刘绘 、 范云 之徒,皆称才子,慕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学,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识字之初,苦于形体之辨别,声韵之异同,惟恃记问。”按,我国 南朝 时文士受转读佛经之启发,创为四声之说,在文学史和语言学史上都有影响。参阅 陈寅恪 《四声三问》。(4).借指诗歌或其他韵文。 元
:“﹝ 发 ﹞工诗,亦当时声韵之伟者。”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自余束发受书,即酷嗜声韵之学,间有拟作,辄稚钝弗能工。”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自壹郁无与语,时假声均以寄悲愤。”(5).指说话或呼喊的声调。:“ 文遥 历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多命宣敕,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光韶 性严毅,声韵抗烈,与人平谈,常若震厉。” 清
《念奴娇·咏玫瑰花》词:“拂晓 谢娘 帘阁畔,忽逗卖花声韵。”(6).泛指和谐动听的声音。 明
:“凡大朝会时,百寮俱朝服佩玉,殿陛之间,声韵甚美。” 清
《玉烛新·咏烛》词:“兰心剪瘦,谁听得,掉却玉钗声韵。”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大街两旁的树在凉风儿里摇动着叶儿,沙沙的有些声韵。”分类:(1).无不;没有一个不。:“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民生敦厖,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 唐
《韩滂墓志铭》:“天固生之邪,偶自生邪,天杀也邪,其偶自死邪,莫不归于死,寿何少多。” 明
《诸暨州重修州学记》:“人伦既明,则为民者莫不知爱其亲,而不敢为不义以自累。”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不欢喜读书的性情从塾师方面,从家庭方面,从亲戚方面,莫不对于我感觉得无多希望。”(2).犹言莫不是,莫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你莫不枉相思,枉受苦,枉烦恼?”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哎,你个馋穷酸徕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我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分类:测量;衡量。:“赤道者为中天,去极俱九十度,非日月道,而以遥准度日月,失其实行故也。”“以绳德厚” 唐
孔颖达 疏:“绳,犹度也。谓准度以道德仁厚也。” 宋
《王氏谈录·晏相观书》:“观书遇事,有可用者,必准度所宜使处,然后默记。”瞄准器。 宋
诗:“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上立准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分类:(1).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晋
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 瑶 ”。 唐
:“飞书 白帝 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明
《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 春秋 初年。”(2).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五代
王定保 :“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 元
方回 《仇仁近百诗序》:“琴瑟具而淫哇退舍;衣冠正而强暴拱手。”(3).弹奏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亦借指夫妇、匹配。 宋
《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我年已逼桑榆,尔尚未谐琴瑟。” 清
:“且卿与仆,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4).比喻朋友的融洽情谊。 三国
《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 南朝
《广绝交论》:“心同琴瑟,言郁郁于兰茝;道叶胶漆,志婉娈于埙篪。” 唐
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分类:民众,百姓。:“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氓,悉其士民,军于 长平 之下,以争 韩 之 上党 。”:“田野不修,民氓不安。”《淮南子·修务训》:“轻赋薄敛,以宽民氓。” 汉
王符 :“故能别贤愚而获多士,成教化而安民氓。”分类:(1).歌唱;歌咏。:“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张铣 注:“讴谣,歌也。” 唐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人享于田庐,讴谣于道途。” 明
《〈谖堂永日图〉序》:“板舆迎道,冠履上寿,讴谣达于州邑者,太守之奉其亲也。”(2).歌谣。:“爰及《雅》《郑》,讴谣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 唐
《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讴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这些歌诗原来是‘街陌讴谣’与地方音乐,经乐府加工改造,讴谣上升为高级文学。”分类:歌曲的节拍、音调。:“多聚声乐,曲度比诸郊庙。” 李贤 注:“曲度,谓曲之节度也。” 唐
《霍小玉传》:“生起,请 玉 唱歌。初不肯,母固强之。发声清亮,曲度精奇。” 宋
《杨太真外传》上:“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分类:必须。谓有其必要。 唐
《寄题江外草堂》“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宝应 年” 仇兆鳌 注引《淳化帖》:“ 唐高宗 敕:使至,知元堂己成,不知诸作,总得断手。” 瞿秋白 《“矛盾”的继续》:“高尚的娱乐总得有一些。你怎么呢?”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逃。”分类:(1).诗歌与音乐结合,供人歌唱的作品。:“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 魏 初乃使军谋祭酒 王粲 改创其词。” 唐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 清
《吴同初行状》:“其所为诗多怨声,近《西州》、《子夜》诸歌曲。”(2).唱曲。 明
费信 :“其鹦鹉婴哥驯能言语歌曲。”分类:(1).文词和音调。 唐
《诗式·辩体有一十九字》:“词调悽切曰怨。”:“时又有 汝洲 人 刘希夷 ,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文之是非在理义上见,文之工拙在词调上见。”(2).诗和词的格调。 宋
:“忽闻岧峣间有连声长歌,了不成词调。”(3).专指填词的格调。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这里所收的是一百首名词,一百个普通常用的词调。”分类:犹言一定,必定。《水浒传》第十四回:“我看那厮不是良善君子,以定是醉了,就便睡着。”《水浒传》第二一回:“我猜着你俩个多时不见,以定要早睡,收拾了罢休。”《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以定是 蒋门神 了。’”按以上三例之“以定”,一本均作“一定”。分类:(1).旧谓候补官员等待迁调。 宋
《青箱杂记》卷一:“﹝ 张居业 ﹞滞选调三十馀年,年六十馀,始转京秩。” 明
:“ 孝宗 时,有 王过 者, 蜀 人,著隽声,犹在选调,宰相荐之……诏除翰林院编修。”(2).选拔抽调。《新华月报》1951年第1期:“各单位于选调学员时,须认识工农干部对于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按照规定选送,不得敷衍充数。”分类:诗朗诵、话剧等按照情节的需要配上音乐,以增强艺术效果。如:配乐朗诵。分类:(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协 :“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2).不同意。:“太尉长史 何勖 不同,欲席捲奔 郁洲 ,自海道还都。”:“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3).不和。:“﹝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托病归家。”分类:审辨乐曲。:“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师旷 止能审乐,不能作乐。”(1).常常。:“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诗:“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2).处处。:“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分类:(1).搜集选取;采用。:“故采取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2).采伐;采摘;开采。《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于农隙时……差倩人力验数采取。”《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后被 邬梨 差往 石室山 采取木石。” 清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村人采取之。”(1).采集;收取。:“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开 燕南 、 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2).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 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分类:选用词语。第二九回:“只是这首诗的命意、选词、格调、体裁,也还不丑。”《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作者要使读者接受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选词造句就必须合乎语法,也就是按照正常人的语言习惯来写。”分类:编辑撰述。 唐
《乐府古题》序:“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尽编为《乐录》。” 唐
《严公行状》:“其间亲承讲贯,子孙不得而闻者,往往漏略,恐他人纂撰,益复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分类:十分之七。:“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注:“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 宋
《范景仁墓志铭》:“以今赋入之数十七为经费,而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奏乐。:“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何晏 集解引 王肃 曰:“为,作也。” 皇侃 义疏:“为,犹奏也。”作乐,取乐。:“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 南朝
宋 鲍照 诗之三:“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智通》:“明晨何以为乐?”分类:(1).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 南朝 梁简文帝 :“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 唐
诗:“铙吹喧 京口 ,风波下 洞庭 。” 清
《题闽游草后》诗:“啸咏江湖鬓已霜,忽添铙吹入诗章。”(2).指演奏铙歌。:“ 瑾 ( 尉瑾 )时兼右仆射、鸣驺铙吹。”参见“ 铙歌 ”。(3).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 吴 吹筚篥,横吹各四具,大角十八具。”:“凯乐用铙吹二部,笛、觱篥、箫、笳、铙鼓,皆工二人,歌工二十四人,乘马执乐,陈列如卤簿。”分类:(1).乐器名。即横笛。又名短箫。 唐
诗:“横吹杂繁笳,边风捲塞沙。” 宋
:“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 清
词:“回首望台城,依稀横吹声。”参见“ 横笛 ”。参阅。(2).乐府曲名,用于军中。:“横吹亦军乐,与鼓吹分部而同用,皆属鼓吹令。”参见“ 横吹曲 ”。(3).指演奏横吹乐的乐队。:“ 崇祖 闻 陈显达 、 李安人 皆增给军仪,乃启求鼓吹横吹。”分类:(1).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 南朝
:“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 宋
《乞制置三司条例》:“至遇军国郊祀之大费,则遣使铲刷,殆无馀藏。” 清
:“从此郊祀播乐章,射乌格鹿非寻常。”(2).《郊祀歌》的省称。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乐府,《七略》录为歌诗,上自郊祀,下讫里巷歈趣,皆见罔罗。”分类:(1).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师旷 曰:‘不如清徵。’” 晋
:“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徵,损聪者也。” 唐
诗:“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2).谓秋风。 晋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元
《奉同元学士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诗:“况值杪秋令,清商动凉幕。”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不至书寄用渊明九日闲居韵》:“清商发林际,飒飒动秋声。”分类: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有,、、等有《乐志》,、有《音乐志》,、、则与礼合并为《礼乐志》。愉悦心志。:“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国 ,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 晋
《安石榴赋》:“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可以乐志,可以充虚。”分类:(1).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汉
《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 晋
《西征赋》:“门磁石而梁木兰兮,构 阿房 之屈奇。” 明 李时珍 :“木兰枝叶俱疏,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2).指此种植物的花。:“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3).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 北朝 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 花 ,或作 朱 ,也作 木 ,均无确证。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花烛猜谜》:“不是我将伊抛闪,还是你红鸾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兰 。” 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 缇萦
木兰 真可儿, 班昭 我所师。”(4).围场名。约当今 河北
围场县 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 、 雍正 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狝,称其地为 木兰围场 。 雍正 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 咸丰 以后,狝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 围场县 。 清
卷三:“本朝抚绥 蒙古 之典,以木兰秋狝为最盛。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鸣以致鹿曰哨鹿,国语谓之木兰,因以名围场云。”《清通典·礼军一》:“每岁巡幸木兰,大举秋狝之典。”分类:(1).“ 四愁诗 ”的省称。 唐
《乐府古题要解·四愁七哀》:“《四愁》, 汉
张衡 所作,伤时之文也。” 唐
诗:“ 宋玉 怨三秋, 张衡 复‘四愁’。” 清
诗:“天末‘四愁’思莫致,秋来‘九辨’送将归。”(2).泛指愁思。 唐
诗:“四愁连 汉水 ,百口寄随人。” 唐
诗:“智士日千虑,愚夫惟四愁。”参见“ 四愁诗 ”。分类:不一定。:“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 筹策 庞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唐
诗:“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宋
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东施 之貌,未必丑于 西施 ,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分类:亦作“ 管弦 ”。亦作“筦弦”。亦作“筦弦”。 (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 晋
之一:“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三千珠履盈阶陛,十二金钗列管弦。” 清
《村居杂感》诗之五:“长物吾家少,樽罍伴管弦。”(2).指管弦乐。:“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筦弦。” 唐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元
《真定怀古》诗:“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筦弦清。” 宋
词:“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四:“听, 南海 的涛声如号角, 鹭江 的潮音如管弦。”分类:(1).古称先祖之有文德者。:“汝肇刑 文
武 ,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 孔 传:“使追孝于前文德之人。”:“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 郑玄 笺:“告其先祖诸有德美见记者。” 孔颖达 疏:“汝当受之以告祭于汝先祖有文德之人。” 马瑞辰 通释:“文人,犹云文祖、文父、文考耳……文人亦追自称其先祖。此诗‘文人’,传、笺俱指 召穆公 之先人,甚确。”(2).知书能文的人。 汉
《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唐
:“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清
《哭樵川门人杨凌飙》诗之三:“文人命薄将军死,谁赋城南旧战场。” 峻青 《秋色赋·傲霜篇》:“古今往来,有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写下了无数赞美菊花的诗词和图画。”分类:(1).通晓乐理。“声成文谓之音” 毛 传“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 唐
孔颖达 疏:“取彼歌谣,播为音乐,或辞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达乐者晓之。” 南唐
《昭惠周后诔》:“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2).天下通用的乐歌。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风》、《雅》、《颂》谓之达乐,燕、享、祀谓之达礼。”分类:(1).像这样。:“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宋
《送林子柄序》:“材之成者知其必能安于命,不然,不强售也。呜呼!能如是,足矣。”第一二○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绝。”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学生如是,市民们就必更容易撕去脸皮,苟安一时。”(2).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金刚经·善观启请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宋
诗:“心通岂复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分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
:“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分类:(1).匡补君王的缺失。:“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 杜预 注:“阙,犹过也。”:“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于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阙拾遗,随时论救。”(2).引申为弥补缺漏。 吴格 《〈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读本。”(3).官名。 唐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北宋 时改为司谏。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左补阙一人在左,右补阙一人在右。” 宋
:“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监察为合口椒,谏议为大坡、大谏,补阙(今司谏)为中谏,又曰补衮。”分类: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鲁国 人。:“ 颜回 见 仲尼 ,请行。”:“ 纥 与 颜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祷于 尼丘 得 孔子 。 鲁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字 仲尼 。” 南朝
梁 刘协 :“ 周公 慎言于金人, 仲尼 革容于欹器。” 唐
《大唐祀封禅颂》:“ 仲尼 叙帝王之书。” 明 顾绛 《述古》诗:“ 仲尼 贵多闻, 汉 人犹近古。”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掉了一顶帽子,又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严重,实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当了。”分类:乐府琴曲名。传为 周文王 所作。 宋
郭茂倩 题解:“《琴操》曰:‘ 纣 为无道,诸侯皆归 文王 ,其后有凤凰衔书于郊, 文王 乃作此歌。’ 谢希逸 《琴论》:‘《文王操》, 文王 作也。’”卷八四引 汉
桓谭 《新论》:“《文王操》者…… 文王 躬被法度,阴行仁义,援琴作操,故其声纷以扰,骇角震商。”分类:春秋 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 成连 先生,三年不成。后随 成连 至 东海
蓬莱山 ,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见 汉
蔡邕 《琴操·水仙操》。:“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 注:“ 伯牙 ,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诱 注:“ 伯 ,姓; 牙 ,名,或作 雅 。” 唐
诗:“ 伯牙 道丧来,弦绝无人续。” 明
《兰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复生,不能出其右矣。”分类:(1).流水。:“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唐
:“美人在何,夜影流波。” 清
《闲居写怀》诗之八:“习成固难挽,流波日滔滔。”《花城》1981年第1期:“从船舱望去,两岸弥漫在细雨中的房屋、树木,仿佛浮在流波之上,时起时伏地向后退去。”(2).比喻晶莹流转的眼波。:“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李善 注:“流波,目视貌,言举目延视,精若水波,将成澜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歌舞将终,舞人并脱去上衣,袒露半身,回首流波送媚。”分类:亦作“ 水仙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狸。” 宋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堤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于江中,谓之‘水仙’。”(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甘泽谣·陶岘》:“﹝ 陶岘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绝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盏银台。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盏,深黄而金色。” 清
《小园记》:“买瓦盆百馀,以植草花:水仙、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分类:琴曲名。相传 春秋 时 邵王 聘 卫侯 女,未至而王死,太子留之,不听,拘于深宫,思归不得,遂援琴而歌曰:“涓涓流水,流反而淇兮;有怀于 卫 ,靡日不思;执节不移兮,行不诡随;坎坷何辜兮,离厥菑。”曲终,自缢而死。亦名《离物操》。见 汉
蔡邕 《琴操·思归引》。分类:不但,不止。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 封家姨 也,则不俺思凡。”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便这富的每也争。”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则不俺哥哥一个人,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分类:亦作“ 而后 ”。
(1).以后;后来。:“其妻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不易牲。妻卒而后夫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以大夫牲。”:“客初有荐士于 丹 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 丹 坐以免。” 明
《与焦漪园太史书》:“至 阳明 而后,其学大明。”(2).连词。然后。:“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南朝
梁 刘协 :“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 唐
《送孟东野序》:“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得好好爱护他们,应该嘱咐他们几句话,便又简单扼要谈了些军事常识,做了次政治动员,而后上了桥。”分类:1.指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亦用以指代。 汉
班固 《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唐
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清 王晫 :“ 曹秋岳 称 李天才 长律诗云:《风》《雅》以来,仅有斯制。”2.指诗文之事。 南朝
《〈文选〉序》:“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五代
诗:“且寻风雅主,细看 乐天 真。” 清 薛福成 :“ 黔中 某孝廉以博学高才,主持风雅。”3.风流儒雅。 晋
《辩亡论上》:“风雅则 诸葛瑾 、 张承 、 步骘 ,以名声光国。” 宋
《侯鲭录》卷一:“ 坡 云:‘这汉病中瘦则瘦,俨然风雅。’”:“﹝ 宏道 ﹞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忆儿时》:“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4.教化规范。:“至于 战国 ,王道陵迟,风雅寝顿。” 李善 注:“曰: 春秋 之后, 周 道寝坏,而贤人失志。” 唐
诗:“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 宋
《言张田第二状》:“ 唐太宗 见进士等第,怪其无 张昌龄 、 王公谨 名。 王师旦 曰:‘二人有文无行,恐变陛下风雅。’”分类:亦作“ 至于 ”。(1).到;达到。于,助词,无义。:“王命众,悉至于庭。”:“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宋
《表忠观碑》:“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 宋
《本朝政要策·添兵》:“ 五代 之际,四方割裂,以区区中州之地, 晋
汉 之兵尝至于数十万人。”(2).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注意于大众的艺术家,来注意于这些东西,大约也未必错,至于仍要加以提炼,那也是无须赘说的。”(3).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竟至于,甚至于。:“自 孝文 不豫, 协 常居中,亲侍医药,夙夜不离左右,至于衣不解带,乱首垢面。”(4).连词。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犹以致于。:“ 窦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群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断,至于殄败。” 鲁迅 《书信集·致翟永坤》:“我因居处不大,所以书籍稿件,无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实为困难。”(5).连词。犹即使是,即便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唐
诗:“还似平宁徵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6).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犹竟然。:“今子故 平王 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宋
《能改斋漫录·方物》:“少年饮之,至于口鼻出血,盖性极暖也。”分类:(1).没有一个不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 李善 注:“言衣冠之族,皆居二品之中。”(2).副词,表示揣测或反问。或许;难道。也常跟“不成”呼应。 元
《伊尹耕莘》第二折:“可早来到也,左右接了马者,莫非是 伊尹 贤士么?”《水浒传》第一回:“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心中暗想,这等人如何会偷东西,莫非错疑了人么?” 老舍 《女店员》第二幕第二场:“莫非我看错了人?不能啊!”《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你若肯时,他还等我回话去,典田卖地,你两家愿意,我莫非说谎不成?”第十回:“你只说在云端里住,如今这词儿里又是什么‘云中相见’,莫非你真个在云端里不成?”分类:借物起兴以讽喻。 唐
《授张籍秘书郎制》:“《传》云:‘王泽竭而诗不作。’又曰:‘采诗以观人风。’斯亦警予之一事也。以尔 籍 雅尚古文,不从流俗,切磨讽兴,有助政经。”分类:(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词:“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2).指当时的人们。:“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 晋 与 齐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诏在镇修《宪宗实录》,当时荣之。”(3).指在位的皇帝。:“ 永元 初, 窦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谏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于朋友,流声于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桧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妒杀九重飞。”(4).正当青春之时。 唐
《对镜吟》:“妆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窦料也开了。”(5).官名。:“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1).适时。:“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分类:(1).后裔;子孙。:“又恐后代迷于一时之事,常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御也。” 吕向 注:“又恐后代子孙迷惑不知,反以国之大务,荒淫畋猎,遂至陵夷而不能禁御。” 唐
《毛颖传》:“世传当 殷 时居 中山 ,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 恒娥 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曹禺 《原野》第二幕:“ 阎王 死了,他有后代。”(2).泛指后世的人。:“前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 清
《延令书怀二十二韵》:“作者千秋事,伤心后代看。”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第二节:“返工!不能让儿孙后代骂我们无能。”(3).后世。 汉
《白虎通·爵》:“ 汉 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称代子,后代咸因之。” 唐
《诲侄等书》:“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后代谀墓盛行,又误以碑志为纪传,而纪事之文废矣。”(4).专指后一朝代。:“自以曾祖 晋 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 高祖 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分类:依照旧例行事。语出:“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若此数事,未闻于古,后相沿袭,至 梁 行之。”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分类:(1).歌唱时此唱彼和。语出:“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陆德明 释文:“本又作‘唱’。”:“唱和有应,善恶相象。” 晋
《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铿耾,有殷坻颓于前,曲度难胜,皆与谣俗汁协,律吕相应。”:“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2).指音律相合。:“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 晋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时 德裕 自 浙西 召,欲以相,而 宗闵 中助多,先得进,即引 僧孺 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德裕 所善皆逐之。”(4).以诗词相酬答。 唐
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卷十七:“妾虽不敏,颇解吟咏。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崔宗之 ﹞继又移官 金陵 ,与 李白 相遇,诗酒唱和。”(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南朝
宋 谢灵运 :“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北齐
:“唱和之礼,或尔汝之。”唱,一本作“ 倡 ”。分类:亦作“ 重复 ”。
(1).谓相同的事物又一次出现。:“至 元始 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 扬雄 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 唐
:“夫上书其字,而下复曰字,岂是事从简易,文去重复者邪?”《元典章·兵部三·站户》:“诚恐其馀路分亦有似此,重复差役,骚扰站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先不要回来……’她低声重复着。”(2).谓山重水复。 南朝
宋 颜延之 诗:“水国周地崄,河山信重复。”一本作“ 重复 ”。 唐
洛 何悠漫,川原信重复。”(3).引申为遥远。 宋
诗:“左丞镇 京亳 ,相去路重复,数遣令子来,千里吊荼毒。”参见“ 山重水复 ”。(4).重新恢复。 明
《垂虹桥新涨歌》:“今年闻说鸠僝功,重复故道浚 吴松 。”见“ 重复 ”。分类:多馀;剩馀。 唐
《〈乐府古题〉序》:“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 宋
《答胡广仲书》:“凡天下之理势,一切畸零赘剩、侧峻尖斜,更无整齐平正之处。” 清
:“必如所云,则乐府之文,所谓床上安床,屋上架屋,古人已具,何烦赘剩耶?”(1).比不上。:“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2).不象;不符。:“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于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于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分类: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唐
《乐府古题序》:“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长短,于义咸有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 宋
:“《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分类:识别事势。:“吾闻 穰侯 智士也,其见事迟。”:“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宋
:“ 崔日知 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分类:引证古代的史实或文献。 汉
:“太傅 叔孙通 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 唐
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分类:这样。:“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唐
诗:“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也。表示同样。:“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德操 曰” 南朝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复佳。” 清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复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2).又。“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复何恨!”分类:很少;不多。:“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 唐
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七:“静的街市,清冷的路灯,稀少的行人。”分类:(1).指过去不远之时代。 晋
:“历览前载,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剧 汉 末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查谈》:“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者为查。”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这部书虽写于1912年,但所引的例,是古代多而近代少。”(2).在史学上通常指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历史时期,一般以1640年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终于1917年 俄国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 近代历史时期一般认为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分类:(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分类:江边,江岸。 隋炀帝 :“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采还。” 元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1).战车。:“ 子产 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 爽 闻,即使所善 白嬴 之 长安 上书,言 衡山王 与子谋逆,言 孝 作兵车锻矢。” 清
:“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2).泛指军用车。 巴金 《发的故事·窗下》:“一入了夜,一切都似乎进了睡乡。只偶尔有一辆载重的兵车隆隆地驶过。”(3).借指兵威,武力。:“ 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 之力也。”分类:美人;佳人。 三国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唐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 水边多丽人。” 戴望舒 《单恋者》诗:“是一支在静默中零落的花吗?是一位我记不起的陌路丽人吗?”分类: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宋
《白石诗话》:“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 明 胡震亨 :“﹝乐府﹞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 汉 , 唐 人因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乐府》:“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近体歌行》:“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分类:犹言都是。:“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 晋
:“凡彼轻薄之徒,虽便辟偶俗,广结伴流……然率皆皮肤狡泽,而怀空抱虚。” 清
:“一日有狐仙延请赴宴,所设猪羊鸡鸭等肉,率皆淡食,不下盐酱。”(1).任事;作事。:“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饥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2).面对眼前事物。 晋
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分类:著名的诗文。 南朝
《酬德赋》:“登 金华 以问道,得 石室 之名篇。” 南朝
《〈玉台新咏〉序》:“往世名篇,当今巧制,分诸麟阁,散在鸿都。”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这种文字游戏,不只有玷名篇,也略见君臣之间日常相处的风格面貌。”分类:(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复得利也。”:“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复忧矣。’” 唐
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2).指不再有,没有。 晋
:“不死之事已定,无复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复首尾,或失名,凡百馀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3).没有履行。 汉
:“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绝世无复,残类灭宗亡国是也。”分类:(1).取法;因袭。:“是时 温 ( 桓温 )将废 海西公 …… 彪之 既知 温 不臣迹已著,理不可夺,乃谓 温 曰:‘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傍先代耳。’” 唐
《乐府古题序》:“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惟倚傍前人,莫能自出机杼。”(2).扶持,照顾。卷十引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 汝 坟贫家女,行哭音悽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持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倚傍。”今本《梅尧臣集》作“依傍”。(3).依靠;依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要,顶戴着先人积攒下来的钱财,不知稼穑,又无甚事业。”(4).谓依附,投靠。参见“ 倚傍门户 ”。 谢觉哉 《学会想、问和做》:“先谈‘想’吧!‘想’要有倚傍、有路数,凭空是想不出什么的。”(5).旧时女子谓托身,许嫁。 清
《蜃中楼·双订》:“投胎误,悔落水中央。怕没个才人相倚傍。”分类:不久;一会儿。 唐
诗:“今日把手笑,少时各他乡。”第二九回:“少时 贾母 等出来。”年轻时;年幼时。:“ 管仲
夷吾 者, 颍上 人也,少时常与 鲍叔牙 游。”《孔子家语·致思》:“吾少时好学。” 清
:“此 桑姥 ,妾少时受其露覆,故不与婢辈同。”分类:朋友。:“见亲所亲,勿与深谋,命友人疑。” 唐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 李愿 居之。” 明
《震泽长语·仙释》:“ 谦 有友人,贫不能自存,求济于 谦 。”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分类:(1).谓乐于顺应天命。:“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郑玄 注:“不能乐天,不知己过而怨天也。”:“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 汤 事 葛 , 文王 事 昆夷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赵岐 注:“圣人乐行天道,如天无不覆也。”(2).引申为安于处境而无忧虑。 晋
《自祭文》:“勤靡馀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明
:“随所处而安,曰‘安士’;随所事而安,曰‘乐天’。” 茅盾 《创造》:“第二件事使 君实 极感困难的,是 娴娴 的乐天达观的性格。”分类:犹抑或;还是。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但迁徙之日,为当使人,为当使鬼?”《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汝当游学,元期三周,何为去今九载?为当命化零落?为当身化黄泉……为当逐乐不归?”:“ 董侯 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 史侯 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复何如?为当且尔。”分类:(1).古九州之一。:“ 华 阳 黑水 惟 梁州 。” 孔 传:“东据 华山 之南,西距 黑水 。”(2). 唐 教坊曲名。后改编为小令。 唐
:“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 秦 隔。” 宋
诗:“腰鼓百面红臂韝,先打《六么》后《梁州》。”参阅 唐
《幽闲鼓吹·元载》。参见“ 梁州令 ”。分类:(1).古代指贡举的人才。:“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郑玄 注:“进士,可进受爵禄也。”(2).荐举贤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3).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 明
清 时,举人经会试及格后即可称为进士。 唐
诗:“名在进士场,笔毫争等伦。”第三回:“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属。”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多久以来,文人只出了个翰林即 熊希龄 ,两个进士,四个拔贡。”分类:指 汉
魏 、两 晋 、 南北朝 的乐府诗。对新乐府而言。后人袭用旧题,有时也称“古乐府”。 宋
《临汉隐居诗话》:“古乐府中,《木兰诗》、《焦仲卿诗》皆有高致。” 明
《存馀堂诗话》:“古乐府命题,俱有主意。”参见“ 乐府 ”。分类:这里面;那里面。:“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关于语言,我前次写信给你,其中有一段,可以重新写出。”分类:(1).一两个。表示少数。:“﹝ 文王 ﹞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景德传灯录·泰钦禅师》:“此山先代一二尊宿曾说法来,此坐高广,不才何升?”第三四回:“小弟遍览诸儒之说,也有一二私见请教。”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我也略知一二。”(2).一一;逐一。:“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汉 扬雄 《长杨赋》:“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唐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词学之英,所在麻列,儒宗文师,磊落相望,外之则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内之则翰林禁密游谈侍从之臣,不可一二遽数。”(3).犹次第。:“计有一二者难悖,听无失本末者难惑。”(4).少许。《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可常 之罪,僧辈不敢替他分辩,但求恩王念平日错爱之情,可以饶恕一二。” 元
《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 冰心 《庄鸿的姊姊》:“起先她还能指教我一二,以后我的程度又深了些,她便不能帮助我了。”(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三折:“那厮却有一二,咱家无三思,将那谎局段则向俺跟前使。”分类:(1).新的意义、见解、想法。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然亦有史不书,即以为义者,此盖新意。” 宋
卷八:“ 洪文敏 著,积三十二编,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复重,昔人所无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媚梨小传》:“尤擅长于算学,时出新意。”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二)》:“如果没有新意,可以去发掘别的地方,寻找新的矿藏。”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这时她脑空里充满了新意,只觉得感激和痛苦都怒潮似的,奔涌在一起。”(2).新意境。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分类:(1).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 孔颖达 疏:“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宋
:“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2).古书的义理。:“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补廷尉史,亭疑法。”:“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清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都君臣借天象傅古义,以交相儆也。”(3).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 宽 至 雒阳 ,复从 周王孙 受古义,号《周氏传》。”(4).文字词汇的古代意义。 杨树达 《〈古声韵讨论集〉序》:“读书必求其义,而古义寓于古音;以今音求古义,犹适 燕
代 而南其辕也。”分类:(1).外出;走出门外。:“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哙 等为伍。’” 唐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明
《与杨凤里书》:“我痢尚未止,其势必至十月初间方敢出门。”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当天政工组就通知我,下午市里有首长要来,你不要出门。”(2).离开家乡远行。 唐
:“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母亲见我年纪小,不肯放心叫我出门。”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 常州 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 丁玲 《母亲》:“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3).出嫁。 唐
《玉泉子》:“吾有女弟未出门,子能婚乎?” 姚时晓 《别的苦女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人总要出门的。”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四:“如今你要出门去了,也没有什么填箱的。”(4).旧谓男妓出外应酬客人。第四七回:“我那里还有两个绝好的孩子,从没出门的。”分类:(1).不说。:“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 唐
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3).不料。 唐
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分类: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分类:汉 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 宋
郭茂倩 解题:“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 宋
《碧鸡漫志》卷一:“又 汉 代短箫铙歌乐曲, 三国 时存者有《朱鹭》、《艾如张》、《上之回》、《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之类,凡二十二曲。”分类:特别书写;突出记述。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青布帘大写着‘员梦如神’,纸招子特书个‘听声揣骨’。” 明
《春秋明经·齐侯袭莒》:“大国用兵以掩人之不备,特书以著其罪也。”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由于 詹大悲 熟人多,各处奔走,加上第二天的《商务日报》大书而特书,这就不能不引起……那班 清 吏的注意。”参见“ 大书特书 ”。分类:犹烈女。谓重义轻生、有节操的女子。:“非独 政 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常以列女图画置于左右,以自监戒。” 李贤 注:“ 刘向 撰八篇,图画其象。”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诗:“志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 汉 朝人在宫殿和墓前的石室里,多喜欢绘画或雕刻古来的帝王、 孔子 弟子、列士、列女、孝子之类的图。”分类:(1).新作的诗词。 唐
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宋
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清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恨杀 南朝
阮司马 ,累侬夫婿病愁多。”
诗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2).新产生的词语。如:近些年产生的科技新词如激光、航天飞机、超导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3).没有学过的词语。如:为了校正发音和多学些新词,她天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讲座。分类:擒拿;捕捉。 唐
:“捉捕复捉捕,莫捉狐与兔。狐兔藏窟穴,豺狼妨道路。”《水浒传》第四九回:“ 登州 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捉捕 登州 山上大虫。”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五:“一只手在空中起劲地挥动着,如像在捉捕着她那高洁的理想。”分类:亦作“ 蝼蚁 ”。 (1).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堤,以缕蚁之穴漏。” 宋
:“况夫蝼蚁至微,微而有知。” 明
《浣纱记·被围》:“巨鱼失水,反遭蝼蚁之欺。” 许地山 《缀网劳蛛》:“我不管人家怎样批评我,也不管他怎样疑惑我,我只求自己无愧,对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蝼蚁便了。”一说蝼蚁即蚂蚁。参阅 元 李冶 卷二。(2).比喻力量微弱或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 固 ( 班固 )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蝼蚁,窃观国政。”:“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计重而蝼蚁命轻。” 明
词:“蝼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 清
《和邵君墓志铭》:“悯东南之大戾,仁圣与蝼蚁而同捐。”分类:(1).将要;正要。:“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三国
《诣蒋公》:“猥见采擢,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唐
《大猎赋》:“方将延荣光于后昆,轶玄风于邃古。” 清
《〈庆历文读本〉序》:“方将理其旧业,而与世之学者左提右挈,共维挽风气于日盛也。”(2).将来;未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汉武帝
徐乐 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大同 初, 新喻侯
萧映 为 吴兴 太守,甚重 高祖 ,尝目 高祖 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 唐
《擢英集述》:“荣虽著于方将,恨皆缠于既往。”分类:(1).尽意;尽心。:“放弃,极意声色, 祖伊 所以惧也。” 唐
《〈乐府古题〉序》:“ 刘
李 二子方将极意于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 明
《盛孺人墓志铭》:“孺人既以童而妇,婉婉自属于其姑 钱孺人 ,姑亦极意拊育之如其女。” 清 龚炜 :“ 麓台先生 以画妙天下,一时受业者多极意临摹,惟恐不似。”(2).犹恣意。 三国
《家诫》:“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耀,无结秀之勋。”:“昔 赵高 极意, 秦 是以亡; 吕霍 早断, 汉 祚永延。”分类:同“ 于此 ”。
:“ 屈原 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晋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于斯为贵。” 南朝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元
《锁魔镜》第四折:“因为 二郎 与 那吒 神,在 玉结连环寨 饮酒,射破锁魔宝镜,走了两洞妖魔。”《水浒传》第六三回:“因为此人性急,人皆呼他为‘急先锋’。”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转移》:“因为我正闹病,需要息休,只好晚些出发。”分类:古代和现今。:“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唐
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宋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于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 朱自清 《论老实话》:“天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分类:(1).咏唱诗篇。:“ 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 ,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孙诒让 间诂:“注云:歌,依咏诗也。”(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3).泛指诗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 前蜀
:“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 宋
诗:“ 白傅 歌诗传海外, 晋公 桃李满人间。” 清
《〈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分类:(1). 战国 时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 惠施 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参见“ 坚白同异 ”。(2).相同与不同。:“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北齐
:“后有 扬雄 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宋
诗:“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清
:“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4).谓差异,不同。:“尝侍宴,帝语 山东 及 关中 人,意有同异。 行成 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 宋
卷三:“盖 晋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书又出于二十一人之手,岂无同异耶?”(5).异议。亦指立异议。“父 滂 ,为 汉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晋
《汉纪》:“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 滂 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致疑隙”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 江州 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孝嗣 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 谢晦 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时军旅之际,人情未安…… 张炽 从绛衫左右三十馀人,入 千秋门 ,城内惊恐,疑有同异。”(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 李宪 等本章句家,见 元感 诋先儒同异,不怿,数沮诘其言。 元感 缘罅申释,竟不诎。”分类:(1).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 汉 桓宽 :“夫重怀古道,枕籍,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唐
《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宋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清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国朝八旗妇女皆不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2).古老的道路。 唐
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元
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明
《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 清
《留别吴锦雯》诗:“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分类:(1).犹天理,天意。:“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 夏 。” 晋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只除是没天道。”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为也。” 汉 桓宽 :“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天道然,殆非独有司之罪也。” 唐
诗之六:“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 明
:“盖天道无端,惟数可以推其机;天道至妙,因数可以明其理。”(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吾非瞽史,焉知天道?”(4).气候,天气。 元
《窦娥冤》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水浒传》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 清
:“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梁斌 《红旗谱》十六:“天道热,不想吃个瓜?”(5).时光,时候。 元
《杀狗劝夫》第三折:“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天道晚了,咱歇息了罢。” 梁斌 《红旗谱》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6).局势,形势。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因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们,要是天道一变,人们往哪里跑是好?”(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分类:(1).身材高的人。:“长人之异,短人之同,其貌同者也。” 孙诒让 间诂引 俞樾 曰:“‘长人之异,短人之同’,当作‘长人之与短人也同’。”:“ 孔子 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宋
诗:“长人执兵立,小竖插花嬉。” 茅盾 《你往哪里跑》:“她在女人中可说是长人,但是比起那男子来,还矮了半个头光景。”(2).古代传说中 长人国 的人。(3). 唐
诗:“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后以“长人”指鹤。 宋
诗之二:“丑石寒松未易亲,聊将短曲调长人。”(1).为人君长,指统治者。:“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唐
《种树郭橐驼传》:“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宋
《亳州谒夫子庙文》:“ 巩 长人于此,敢不严事。”(2).指居上位者、官长。:“有长人,有谋士。”:“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长人不可轻授亟易。” 宋
《邠州谢上表》:“假禁廷之要职,居郡国之长人。”分类:(1).白日和黑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
诗:“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 老舍 《二马》第四段九:“ 伊牧师 脸上瘦了一点,因为昼夜的念 中国 书,把字典已掀破了两本,还是念不明白。”(2).指代一切事物的两种相互对立、消长的力量,或阴阳两个方面。:“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高亨 注:“此云昼夜者,盖以昼夜代表阴阳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高亨 注:“ 焦循 曰:‘昼夜之道即一阴一阳之道也。’知读为智。此言《易经》贯通阴阳对立转化之规律而有智慧,能预知吉凶。”分类:(1).回环往复;运转。:“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宋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又须常节晚食,令腹中宽虚,气得回转。”(2).掉转。 南朝
刘义庆 :“ 王 ( 王子敬 )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听得后面脚步响,回转头来,只见 王庆 ……抢上前来。”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 王先生 说到这里,回转身去,拿起粉笔来在黑板上写字。”(3).返回。《四游记·祖师收五雷五音》:“天尊叫过 田乖 随师行法,别师回转天曹。” 萧三 《敌后催眠曲》:“你听,枪声响得远了,你爸爸快能回转了。”(4).辗转。 南朝
刘义庆 :“﹝ 许侍中 、 顾司空 ﹞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 顾 至晓回转,不得快熟; 许 上床便咍台大鼾。”(5).挽回;好转。第六十回:“倘或说些话驳了,那时候老了,倒难再回转。”第九八回:“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6).曲折环绕。 宋
《老翁井铭》:“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为两股,回转环抱。”(1).回旋;旋转。 三国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回转,有似客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清
《九日荔轩招汎虎丘观穫》诗:“拥楫数回转,松柽变寒燠。”(2).循环变化;运转。 晋 杨泉 《物理论》:“地发黄泉,周伏回转,以生万物。” 唐
诗:“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3).犹辗转。 唐
诗:“鲜明临晓日,回转度春宵。”分类:未曾,没有。 南朝
宋 刘义庆 :“﹝ 习凿齿 ﹞后至都见 简文 返命, 宣武 问:‘见 相王 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 元
《窦娥冤》第四折:“小的认便认得,慌忙之际可不曾问的他名姓。” 杨朔 《木棉花》:“这里有一座桥昨天炸坏,还不曾修理完好。”分类:(1).春季与秋季。:“春秋教以《乐》,冬夏教以。” 晋
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3).泛指祭祀。:“春秋窀穸之事。”(4).泛指四时。:“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5).光阴;岁月。:“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6).年纪;年数。:“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 孔子 惧,作。” 宋
《近名论》:“ 孔子 作,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 燕 之等。 汉 以后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凡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