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整治鄱阳湖门票多少钱生态环境取得成效没?

鄱阳湖生态治理显成效
鄱阳湖生态治理显成效
湖区森林覆盖率达66%
&&&&本报讯 江西九江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与鄱阳湖水域相连的九江市10个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152元。&&&&在对鄱阳湖实行综合治理过程中,九江市委、市政府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中德合作长江防护林工程,植树造林28.6万亩;在鄱阳湖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使湖滨51万亩荒坡洲地披上绿装;利用国家投资160万元治理鄱阳湖沙害。2002年,经国家林业部门批准,沿江滨湖292.21万亩林地列入国家生态公益林保护范畴。经过数年努力,鄱阳湖区的森林覆盖率达66%。&&&&在实施湖区绿化、保护生态的同时,一场厨房燃料革新也在鄱阳湖区打响,沼气成为湖区农民的主燃料。目前,湖区有10万农户建了沼气池,有效保护了湖区植被。&&&&(李桂庚)&&&&&&&&&《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日第二版)&&
推荐给朋友: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探寻江西火热的经济建设、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绿色的生态发展&&“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来赣采访仍在继续。8月6日,中央媒体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主流媒体的150余名记者跟随采访团的专家们共分为六组深入湖口、武宁、彭泽、景德镇、南昌等地走访。那么,江西会给这些远道而来的探访者留下什么印象?采访团的专家和记者们在不同的地方又会有哪些所见所闻呢?“江豚数量增加折射江西环保成效” 8月6日上午,满载记者和专家大巴从九江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都昌多宝乡李洞林村。葱郁的山林,群飞的鸟儿,以及一望无际的鄱阳湖,让记者们纷纷拿起相机捕捉最美的新闻画面。在岛上痴情守护候鸟30余年的李春如老人介绍说,李洞林村是国内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夏候鸟栖息地之一。面对青山绿水间候鸟纷飞的自然美景,来自光明日报的记者周梦爽感慨而言:“候鸟不会撒谎,它们选择在这里安家生活,繁衍后代,就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生态系统很健康。”江豚已被列为濒危等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农村农业部视为一级保护动物,号称“水中大熊猫”。2017年调查估算结果1012头,鄱阳湖江豚数量估算457头。在湖口登艇采访时,采访团的不少记者们还有幸看到了在江中游弋嬉戏的江豚。中新社记者夏宾一直非常关注江豚,在登艇采访时看到江豚让他兴奋不已。作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鄱阳湖长江豚觅食、嬉水、洄游、母子相依等场景经常可见,这也折射了江西江西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良好成效。“航空城产业布局值得很多地方借鉴” 67年前,作为共和国航空企业长子,中航工业洪都公司在英雄城南昌创造了“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等十个“第一”,K8、初教六、L15等一代代飞机从这里飞上祖国蓝天、飞出了国门&&中航工业洪都公司的传奇故事让采访团的记者和专家学者们热情高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塘,如今瑶湖机场已经拔地而起。”在车览南昌航空城瑶湖机场时,南昌航空工业城管委会副主任姚建军指着新修的机场跑道向采访团记者和专家学者们介绍。如今南昌航空工业城的规划远景图可以清晰看到,高新区力争2020年航空产业产值达5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教练机研发制造基地、大飞机总装试飞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经济和环境政策、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发展研究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忠评价说,南昌高新区在发展之初就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南昌航空城没有急于扩张生产空间,而是注重生态空间的营造和全方位的产业布局,通过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来提升区域品质,从而助力发展高新技术航空企业,这样的做法值得很多地方借鉴。“江西有着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 除了探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采访团的另一组则前往了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这里的“一企一管”给企业排水口和污水处理厂进水口按装在线监控、流量计等设施的做法获得了环保专家认可。此外,在长江复绿现场,我省首个长江生态管护队也获得了高度评价。对于江西多地大力引进高科技企业,打造新经济的新常态,生态环境部华东督查局的工作人员崔涛点赞说:“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不再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代表财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未来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只有工业化、城市化这么一条路,其实我们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也是一条与工业化城市化并行不悖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一条发展道路。江西有着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江西在中部发展中肯定不会、也不能去走沿海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易炼红任江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 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全国主流媒体点赞“江西故事” 在江西的这段岁月,让历经风雨的李白也热泪盈眶! 江西一批人事变动! ▲内容来源:新法制报 (记者康春华)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751ecb9ace.png>>正文内容
江西省水文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来源:本站
作者:江西省水文局
发表时间:日
201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决定,科学推进水文事业发展的一年。在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江西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善于服务&的新水文精神为指引,周密部署,统筹推进,各项水文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坚持防汛第一要务,江西水文全国首次发布洪水预警
201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434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1.2成。汛期我省赣江上中游、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及支流共31个站发生超警戒洪水。7月至8月、全省晴热高温少雨,江河湖有37站出现历史新低水位,我省出现严重的旱情。全年洪、旱交替,共发布洪水预警9次,枯水预警5次,在全国率先发布洪水、枯水预警。
江西水文强化&底线意识、忧患意识、以人为本意识和正能量意识&,在做好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水库、重要城镇防汛测报的同时,全力测报赣江、饶河、信江发生的较大洪水。运用新开发的1085面雨量计算程序,实现了省、市、县面雨量统一查询,提高了水情服务效率。加强网络运维管理,对省局机房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确保水雨情信息的传输畅通。实现了各地市水文局网络的正常升级,增强了地市水文局网络、业务系统的保障性。
4月29日16时开始,江西省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30日凌晨预报昌江水位将全线超警戒线。依据国家防总《水情预警发布管理办法》的规定和防汛工作需要,省水文局向社会发布洪水黄色预警。这是全国首次水情预警发布,标志着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向社会公众服务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中央电视台、江西卫视等主流媒体及时播发了水文发布的洪水黄色预警,提醒有关地区社会公众做好防洪避险工作,充分发挥了水情预警的防洪减灾作用。8月5日,抚河、赣江、信江部分站点低于旱警水位,娄家村站为历史最低水位,江西省水文局首次发布枯水蓝色预警。目前,水文部门已向社会发布了14次洪水及枯水预警信息,预警机制实现常态化。
典型事例1:6月6日14时至8日8时,我省赣北、赣东北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受强降雨影响,昌江流域水位全线超警。水文部门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并密切监测雨水情动态,不断进行滚动预报。7日11时作出预报:潭口站7日17时洪峰水位60.50米,超警戒5.48米;渡峰坑站8日3时洪峰水位31.1米,超警戒2.98米,预报值基本与实际值一致。洪水预警信息的发布,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姚木根副省长在水文呈阅件上批示:水文局的预报非常及时、准确,对指导防汛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型事例2:受7月15日7号台风&苏力&、8月13日11号台风&尤特&、8月22日12号台风&潭美&影响,我省不同地区出现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为应对登陆影响江西的三个强台风,我局全程密切跟踪台风走向,适时启动水文应急响应,发布暴雨预警,滚动分析洪水预报,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通过水文分析计算为万安等水库科学调度提供理论依据,降低了库水位,使台风雨未产生弃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经济效益;为在建水利工程峡江水利枢纽首台机组调试和机组发电试运用开展了大量的水文计算分析论证工作,为其安全渡汛和水库调度运用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我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将台风期间的人员伤亡减至最低。
典型事例3:7月16日至8月20日,我省遭遇了连续的晴热高温天气,出现大范围的极枯水位现象。全省平均降雨量53.9毫米,比同期多年均值(157.2毫米)少66%,赣江中游、抚河、信江、乐安河等27个站出现低于历史最低水位。面对迅速蔓延晴热高温伏旱,水文纷纷成立抗旱服务队,对全省110个水文测站和大量临时断面进行枯水监测,对11个设区市所在城市和80个县(市、区)116个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24项指标进行了动态监测。首次采用土壤墒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为抗旱决策分析、水资源分析、调度、管理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旱情形势分析预警、呈阅件、短信发送、枯水预警信息公告等多种形式,向抗旱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可靠信息。赣州、宜春、景德镇、上饶等地水文部门的抗旱测报工作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提升服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支撑水平
一是大力开展重要水域水质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百大哨口优势,对全省重点水域全面开展监测。监测范围覆盖我省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178个、重要省划水功能区108个、界河37处、重要供水水源地27处以及鄱阳湖水质水量动态监测和藻类试点监测,并定期报送监测成果。开展了鄱阳湖低枯水位期湖流、水质同步监测,并做好鄱阳湖面源污染分析工作。积极开展藻类为重点的生态试点监测工作,在鄱阳湖敏感水域新建生态监测2个,监测对象包括藻类、营养盐、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积极参与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与评估工作,编制了《江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为水资源科学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是全面提供地表水资源监测服务。省水文局认真贯彻《江西省地表水资源分级监测实施方案》,部署抚州、赣州、九江、景德镇、南昌水文局在水利(水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承担地表水功能区、界河、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的监测评价工作,以水资源监测评价,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完成《2012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和往年相比,公报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新增加了空中水的开发与利用,并对农田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了调查,为&三条红线&的考核提供可靠保障。编制完成柘林水库、赣抚平原灌区取水工程,棠荫村农饮工程等多个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保障了建设项目的用水安全。积极推进130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的建设,我省是全国第五个率先完成四项前置条件并上报部水文局的省份。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委托中工国际对《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可研报告》进行评估。
四是积极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22421632013
(三)扎实推进水文重点工程建设
1、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江西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始终不遗余力推进工程建设。2011年的建设项目中,58处水文站有54处土建开工建设,已完工45处;169处水位站全部开工建设,已完工165处,信息入网167处。866处雨量站已全部安装完成,并在汛期发挥了效益。2012年的建设任务,按照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批复的实施方案的工程进度、工期及时组织工程建设。
2、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建设
在厅领导关心支持下,项目部克服多次发生村民阻工;水位持续偏低导致人员、设备进场困难等问题,加快项目建设。目前,蛇山岛水文生态监测、水汽通量、水文气象观测项目全面开展。学术交流中心等基本建设也取得了质的进展,主体工程年底完工。
3、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
峡江水利枢纽坝址上下游水位站的建设,是确保峡江枢纽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为实现7月底大坝下闸蓄水、第一台机组发电的总体目标,项目部倒排工期,按时完成库区水位站建设,并做好水情分中心机房设备安装、通信光缆接通等工作,满足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需求。8月26日通过项目验收,实现了峡江水利枢纽区域内相关数据的接入和水调系统的数据接入。
(四)大力提升水文科技创新能力
1、填补了我国大型湖泊藻类在线监测空白。6月19日,水利部&948&项目《DF活体浮游植物及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在鄱阳湖的应用》在北京通过验收。项目填补了我国大型湖泊藻类在线监测系统的空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综合评价为A级,优秀项目。
2、加强交流,不断提高水文科研水平。加强与各高等院校和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以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为重点,做好重大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编制工作。同河海大学开展了鄱阳湖河湖相判别及水质监测评价体系研究,同南京水利自动化研究所开展了蛇山水位水质自动监测比对实验,同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了军山湖成湖以来主要环境变迁研究,同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写了《鄱阳湖流域面污染源控制技术和生态修复项目研究》,力争多出高层次、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做好技术支撑。在广州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上,江西水文共有共推荐7篇论文,其中入选的3篇为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相关成果。
(五)落实《省厅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决定》有成效
一是经费投入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与省水利厅、财政厅的沟通协调,2013年部门预算首破亿元大关,达1.012亿元;与此同时,争取到专项资金1.445亿元,再创新高,为全面推动我省水文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是《江西省水文管理办法》出台。加强与省法制办、厅政法处的沟通,积极开展《江西省水文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和相关协调工作。借鉴广东、福建水文立法对《江西省水文管理办法(草案)》进行修改完善,突出水文基础性公益事业性质,强化水文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鲜明防汛抗旱信息共享、水资源管理、突发性水事件、应急管理和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服务特点的水
三是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赣州、吉安、宜春、九江4个设区市水文局实行双重管理。至此,8个设区市水文局已全部实现双重管理,为水文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建立了厅领导挂点联系制度,省厅对水文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强
四是水文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务员招录工作,今年录用了83人,将有效缓解基层水文人员严重短缺状况。召开了&感悟水文&专题青年培训班,对2008年以来录用的130余名水文青年进行集中培训,鄱阳湖水文局曹儒珍等16名扎根基层奉献水文的先进典型作了发言,让青年职工从&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传统里汲取正能量,活动在年轻职工中产生强烈反响。首次举办全省水文站长培训班,倾听基础水文心声,共同探讨新时期水文&敢于创新、善于服务&的发展新方向。两次活动孙厅长都亲自出席并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干部职工投身水文事业的干劲和热情。
(六)水文业务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不断改进水文测验方式。组织开展了最小生态流量监测,留金坝水电站和金鸡口水电站最小生态流量试点监测取得初步成果。积极探索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在江西河流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中的应用,选择翰林桥、吉安、外洲、娄家村、梅港站进行传统粒径计法和激光法悬移质颗分对比分析,该课题已形成初步成果,2014年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组织赣州、宜春、九江局完成了2011年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99个新建水位站水准测量等工作,建立了新建水位站的技术档案。编制了《水文测验方式方法分析技术大纲与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各站分析任务,将结合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分片区建立各站巡测驻测方案,稳步推进水文站队结合步伐。
二是合理保护水文站网取得成效。针对水文测站受水利工影响明显增加的现状,省局依据水力部令第43号《水文监测环境和建施保护办法》,在我省第一次开展了建设工程对水文监测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价,完成了龙头山电站和新干航电枢纽对水文监测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价报告,此项工作的开展使受水利工影响的水文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还拓宽了水文技术服务领域,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是水文资料服务再创佳绩。编制完成《江西省&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补充规定》,基本完成全省水文数据的纠错、入库与数据库统一升级工作。全年已累计为社会各界提供水文资料约3.5万余站年。水文资料工作同时被部水文局和长委水文局授予全国和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文资料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我省2013年度赣鄱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四是全力做好志书编纂工作。根据上级部署,我局承担了《江西省志&江河志》和《江西省志&水文志》的编纂工作,并参编《江西省志&鄱阳湖志》、《江西省志&自然环境与观测志》、《江西省志(1991&2010)&水利志》等三部志书。水文高度重视修志工作,迅速组建机构,抽调业务骨干,积极开展工作,资料搜集工作已全面启动,编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七)行业管理及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安全生产和综治等工作取得成效。深入开展以工程建设和水文测验、汛期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水文安全生产报告制度,推动水文船舶驾驶员和轮机员培训考核上岗工作,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认真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省水文局被评为2012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多次深入扶贫联系点&&抚州市江源村开展调研工作,下拨该村办公场所维修经费7万元,我局被评为2012年度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参加第七届水利桂花节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通过组织老干部参加体检等方式,体现对老干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服务上周到,让水文和谐平稳发展的成果惠及退休老干部。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江西省水文局被省直机关工委、省直机关文明委授予省直机关第九届(2012年度)文明单位称号,这已是我局机关连续第六年获此殊荣。4个政研课题被表彰为全国水利系统2012年度优秀水利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课题,孙晓山厅长就此批示:厅属单位都要向水文局看齐。
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放松。坚持水文中心工作和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年初,省局领导与分管联系的局机关处室、项目部及各设区市(鄱阳湖)水文局25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在资金分配和财务管理方面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努力从源头防止腐败。遵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合理开支三公经费,确保了年度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通过组织观看反腐倡廉展览和警示教育片,不定期举办领导干部廉内助学习班等方式,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八)扎实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活动开展广泛深入。省局党委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次重要契机,紧跟厅督导组的部署,紧扣时间节点,在全省水文系统召开了动员会和工作会、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精心组织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活动范围覆盖省局机关、9个市局机关和110多个基层水文站队,占厅直基层单位总数的80%以上。
二是规定动作扎实有效。8月上旬,省局党委班子成员分成5个小组,深入各市局和基层站队,认真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47次、个别谈话470人、上门走访13次、实地考察33个基层站队、发放回收问卷调查419份,重点了解省水文局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四风&问题上的突出表现,征集了对解决&四风&问题的意见建议,梳理汇总意见建议139条,归类整理后共9大类26条,形成了《关于省水文局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的调研报告》。9月22日、231167561937
三是自选动作体现特色。&&&&
四是建章立制彰显成效。为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成果落到实处,建立了《江西省水文局调研工作规定》、《江西省基层水文站(队)管理办法》、《江西省水文局基层水文站(队)工作人员伙食补助报销标准》等七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建章立制的方式加以解决。增强了行业凝聚力,形成了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水文发展的强大力量。
过去的一年,江西水文事业发展与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文提出的新要求相比,水文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有待加强,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2014年工作打算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水文机制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要抓住机遇,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谋划好新一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全面深化水文各项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三)继续落实《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决定》。
(四)继续做好防汛抗旱水文测报服务。坚持防汛抗旱并重,充分做好应对可能出现较大洪水的思想准备,提高灾害防御的前瞻性和准确性。重点做好重要城镇、河道、水库、在建工程、山洪地质灾害及抗旱保粮食和供水安全的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灾害预报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强化备汛和汛前检查,开展预案演练,增强应对突发水事件的测报能力,加强水文仪器装备及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系统的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五)全面推进我省水资源监测调查评价工作。继续拓宽全省水资源监测项目和范围,扩大水资源监测内容。组织开展2014年度全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抓好全省主要行业用水户调查和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调查,做好2013年度全省水资源监测数据整编,高质量编制《2013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确保2015年各级政府水资源考核数据全部入库。积极开展全省水资源监测社会服务,主动承接水资源论证等项目,对接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我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互联互通。
(六)加快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步伐,年初全面完成2011年度项目建设并通过合同完工验收。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年的建设任务,尽早发挥工程效益。加快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建设,早日全面投入使用。
。以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为平台,大力拓展与国内外水文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江西水文数据库服务中心、水文信息和科技共享互动平台建设,为水文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省水文水资源研究院运行进度,有效统筹整合水文科技力量,促进水文科研尽快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
(八)加快推进水文测验方式改革。抓好水文测验方式方法分析,推进水文测验站队结合步伐。规范测站管理,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测站人员技术水平。加强水文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加大水文测验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快推广马尔文激光粒度仪、雷达波流速仪、ADCP等水文新仪器新技术推广应用,减轻测验劳动强度,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资料准确性。
(九)加强水文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加快培养水文管理干部人才队伍、水文专业人才队伍、一线水文技能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强化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行上挂下派、转任轮岗、挂职锻炼、学习深造、竞争上岗、人才激励、干部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十)继续做好志书编纂工作。&&&&&&19912010
(十一)增强行业凝聚力,争创和谐水文。加强水文文化建设,丰富水文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水文职工对行业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建和谐平安行业,着力化解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为水文事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改革发展永无止境,江西水文在新的历史起点,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新的一年,我们决心在省水利厅的坚强领导下,以新水文精神为指引,以持续创新的大水文实践,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工作,为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江西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水文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林根&&&新闻热线:021-
江西省全面实施湖长制
&nbsp&nbsp&nbsp&nbsp6月19日,由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主办的深入推行河长制、全面实施湖长制新闻发布会召开,我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到2020年,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我省城市规划区内湖泊水质达IV类及以上。&nbsp&nbsp&nbsp&nbsp组织制定湖泊名录,建立“一湖一档”&nbsp&nbsp&nbsp&nbsp江西河流湖泊众多,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86个,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存在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湖泊水体污染、水体环境变差、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省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湖长制。&nbsp&nbsp&nbsp&nbsp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省既延续了现行河长制的体系框架,又进一步明确了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的有效衔接。同时,在具体目标确定上,《工作方案》与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方案相衔接,提出通过全面实施湖长制,确保湖泊面积不缩减,湖泊水质不下降,湖泊生态不破坏,湖泊功能不退化,湖泊管理更有序。到2020年,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城市规划区内湖泊水质达到IV类及以上。&nbsp&nbsp&nbsp&nbsp“《工作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对湖长制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省水利厅河长工作处处长邹崴介绍,我省将组织制定湖泊名录,建立“一湖一档”,因湖施策,科学制定“一湖一策”方案,并加强湖泊监测能力建设,科学布设入湖河流以及湖泊水质、水量、水生态等监测站点,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强对湖泊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nbsp&nbsp&nbsp&nbsp江西省每条河流都有河长&nbsp&nbsp&nbsp&nbsp自2015年底启动实施河长制以来,我省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党政同责、区域和流域相结合、覆盖全省所有河流的高规格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基本完成了“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的要求,实现了从“见河长”“见行动”到“见成效”, 河湖管护成效显著。&nbsp&nbsp&nbsp&nbsp近两年,我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10多个河湖“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清河行动”,累计排查出各类损害河湖水域环境问题1963个,整改完成率达94%以上。通过“清河行动”“消灭劣V类水”等集中整治行动,河湖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地表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81%提升至2017年的88.5%,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93.8%提升至2017年的99.1%,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同时,我省创新“河长制+精准扶贫”,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省1.7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聘为河道保洁员,占全省河道保洁员总数的35%。&nbsp&nbsp&nbsp&nbsp我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全省共确定130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流域或河段,规划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373个,规划总投资约388亿元。其中,环鄱阳湖区共确定19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流域或河段,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26个,总投资约41.62亿元。通过综合治理,鄱阳湖南矶山等地生态环境优良,当地群众已从中收获生态红利。 (记者 张代艳)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江西省全面实施湖长制
日 08:05 来源:南昌日报
&nbsp&nbsp&nbsp&nbsp6月19日,由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主办的深入推行河长制、全面实施湖长制新闻发布会召开,我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到2020年,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我省城市规划区内湖泊水质达IV类及以上。&nbsp&nbsp&nbsp&nbsp组织制定湖泊名录,建立“一湖一档”&nbsp&nbsp&nbsp&nbsp江西河流湖泊众多,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86个,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存在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湖泊水体污染、水体环境变差、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我省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湖长制。&nbsp&nbsp&nbsp&nbsp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省既延续了现行河长制的体系框架,又进一步明确了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的有效衔接。同时,在具体目标确定上,《工作方案》与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方案相衔接,提出通过全面实施湖长制,确保湖泊面积不缩减,湖泊水质不下降,湖泊生态不破坏,湖泊功能不退化,湖泊管理更有序。到2020年,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0%以上,城市规划区内湖泊水质达到IV类及以上。&nbsp&nbsp&nbsp&nbsp“《工作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对湖长制具体工作进行了细化。”省水利厅河长工作处处长邹崴介绍,我省将组织制定湖泊名录,建立“一湖一档”,因湖施策,科学制定“一湖一策”方案,并加强湖泊监测能力建设,科学布设入湖河流以及湖泊水质、水量、水生态等监测站点,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强对湖泊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nbsp&nbsp&nbsp&nbsp江西省每条河流都有河长&nbsp&nbsp&nbsp&nbsp自2015年底启动实施河长制以来,我省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党政同责、区域和流域相结合、覆盖全省所有河流的高规格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基本完成了“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的要求,实现了从“见河长”“见行动”到“见成效”, 河湖管护成效显著。&nbsp&nbsp&nbsp&nbsp近两年,我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10多个河湖“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清河行动”,累计排查出各类损害河湖水域环境问题1963个,整改完成率达94%以上。通过“清河行动”“消灭劣V类水”等集中整治行动,河湖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地表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81%提升至2017年的88.5%,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93.8%提升至2017年的99.1%,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同时,我省创新“河长制+精准扶贫”,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省1.7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聘为河道保洁员,占全省河道保洁员总数的35%。&nbsp&nbsp&nbsp&nbsp我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全省共确定130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流域或河段,规划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373个,规划总投资约388亿元。其中,环鄱阳湖区共确定19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流域或河段,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26个,总投资约41.62亿元。通过综合治理,鄱阳湖南矶山等地生态环境优良,当地群众已从中收获生态红利。 (记者 张代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鄱阳湖旅游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