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吃什么药好的危害

特发性震颤严重的危害表现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对患者身体伤害非常大的疾病,但是很多的患者可能在患病初期并没有对此疾病引起重视,所以就很容易耽误了自己的最佳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时间。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特发性震颤的危害有哪些表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特发性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特发性震颤常冠以“良性”,长期或终生处于稳定状态,但部分严重的震颤病人会导致活动困难,减少社会交往活动,最终丧失劳动力,生活自理困难。这种情况一般在起病十余年后发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震颤分级: 0级:无震颤 Ⅰ级:很轻微震颤(不易发现)。 Ⅱ级:易发现的幅度不到2cm无致残性震颤。 Ⅲ级:明显的幅度2~4cm部分致残性震颤。 Ⅳ级:严重的幅度超过4cm致残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老年患者有言语障碍,患者存在肌张力障碍者占6%~47%。姿位性震颤在肌张力障碍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而在肌张力障碍中,有7%~23%伴发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常伴有头部和躯干震颤表现,在特发性震颤家族中少数成员还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确诊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存在典型偏头痛的情况很普遍,另外也有伴恶性高热健康搜索的报道 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 可见,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能在不同的年龄段的患者身上出现,而且这种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会使得病情加重。所以,希望患者朋友一定要在发病的初期就尽早进行治疗,一定不能浪费时间。希望我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疾病咨询电话: 疾病咨询电话: 今日搜狐热点全面了解特发性震颤的健康护理常识 11:22求医网 运动障碍疾病咨询 我是有底线的 微信二维码 安卓客户端 北京德胜门医院特发性震颤的危害有哪些? 特发性震颤多于10余岁或成年早期发病,震颤是唯一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双手或头部,症状刚开始时,不慎明显,后来发展逐渐变得明显。当发病在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 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 特发性震颤也会给患者带来外表和社交尴尬,有的病患者震颤可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等等。有些患者描述少量饮酒可使症状显著缓解,然而次日会加重,不解决实质问题。 特发性震颤也需要正规治疗,药物治疗有普萘洛尔和阿尔马尔,都是一线药物,控制特发性震颤的症状姿势性震颤很有效果,刚开始服药,单一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以最小剂量维持最佳效果。也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通过神经电刺激调控有效控制震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疾病咨询电话: 疾病咨询电话: 今日搜狐热点特发性震的放弃的表现\r\n1、会发展为进展性脑病\r\n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慢性的脑部神经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及突发性是特发性震颤的特点,发病率为0.5―1.0%。自发性或原因行颤抖是最常见的类型,大约占所有新发病例的2/3。在已知病因的患者中,脑血管病占新发病例的10.9%,先天性疾病占8%,外伤病因占5.5%,退行性病变占3.5%,另外还可能有肿瘤或感染等原因。由于特发性震颤可以诱导智力减退,现在一些医学者将特发性震颤好比一种进展性的脑病。\r\n2、产生抗药性,增加后期治疗难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最新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