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西化的评论社会的麦当劳化中,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求“我们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问题描述:
求“我们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字数不要太少啊
问题解答: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从数千年前江心渔船上越女的歌声,到水之湄《诗三百》的婉转悠扬;从唯美的楚辞规整的汉赋,到唐朝多姿的诗歌,再到江南女子执红牙响板轻歌曼舞摇曳出的宋词……  从南山下草长莺飞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烟雨中的一把油纸伞;从柳三辩的一句“且把浮名,换做浅吟低唱”,到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飞雪洪泥映时光,历史满沧桑;一曲悲歌诉衷肠,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个朝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当你沉迷于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当你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是否知道昆曲的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声音……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而在今日,在这个充满利益,热闹繁华的时代,歌声里的故乡却在渐渐远去.我们像迷路的孩子,回头张望,却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个,氤氲着水墨香的故乡,那个,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今日,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不再欣赏“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我们只从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东风破》里才蓦然感受到古典的美.你知道多少种语言在流逝吗,你知道多少种民间习俗在消失吗,你知道多少种器乐技艺已经失传吗,你知道多少处文化遗产与古建筑正在在被破坏吗……  作为九零后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哲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仍振聋发聩;橘子洲头,少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韩美林说是汉子就要撬动地球,能晃三下晃三下,能晃五下晃五下……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过去,会怎么样?它该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为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不珍惜,不继承,它们将如何保全自我?未来,不论多么发达的高科技,都难以替代历史的一抔黄土;无论我们在这颗星球上能走多远,总要有一点东西,铭记于心.  先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清代学者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我们尚且不谈奉献社会,不谈为国捐躯,但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基.我们要左手紧握"且教世界换了人间的”壮志豪情,右手秉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道义,去为传统文化开创一片天.  你看:渭城的朝雨沾湿了王维的衣裳,巴山夜雨涨满了李商隐的秋池;倚窗而立的女子,调一杯蓝色的愁绪,敲落了一地的灯花;青衣布衫的才子,正书写着古老的故事……  让我们回到繁华的盛唐,与李太白一起酒入豪肠,与王昌龄一起醉卧沙场;让我们回到如画的江南,醉心于三国的尔虞我诈,感伤于西厢的且悲且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变的荣光,她的下一缕墨香需要我们共同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去传承她的滋养,成就她最灿烂的辉煌.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给你个提纲你自己挑着写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
已发送满意请采纳
Some Chinese netizens have questioned, even criticiz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现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因为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步发展才是我
1、笔走龙蛇,风花雪月频光顾胸怀锦绣,书画琴棋任把玩2、鹤背横琴,且为白云弹一曲松荫煮酒,相邀素月醉千杯3、草履青衣,信步江湖独傲世纶巾羽扇,抒怀岁月自闲身
What is a culture?Is it characterized by art or literature?Does it include actions,feelings,or thoughts?Is it ideas,objectives,or ways?What about beliefs or val
中国在逐渐强大,打开大门引进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中国已经跟随着世界的潮流,走在了风头浪尖.的确,我们跟上了别人的步伐,而我们民族的根呢?似乎又失去了……  中国古代有无数的传世名作.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唐诗宋词,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生辉……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美女作家”“少年作家”层出不穷,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
首先,就亮明【观点】:既反对复古,也反对全盘西化.下面来论述理由.中国目前的环境与古代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不能也无法再回到过去.举例来说,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打仗主要靠个人的体力等.再举例来说,数学方面,古代是以常数运算为主.再来对照现在,热兵器和计算机的广泛采用,要求人和社会、国家在反应机制上,必须比古代快很多.这种环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要求我们……(从书上抄下吧来我不会背课文)2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做到……3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写一些关于民族责任的话)大致是这样,有没有详细的分数设置?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就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额,可能给的比较迟了.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
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被改编得体无完肤,人物的形象变成了“哈韩”一族,黛玉红发飘飘,宝钗一头“短碎”,充斥着一股恶俗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所谓的流行文化的侵袭,所表现出的无奈与难堪.???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淹没时,人们想到了什么?时至今日,亲情的淡漠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
  我非常感谢诸位朋友来听我的演讲,我非常喜欢唐宋诗词,但要讲好这个题目是很难的.它的内容太丰富了,而个人了解很有限.另外受条件所限,不能像课堂那样连听带看.完全听我讲很困难.什么是鉴赏?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辞书出版社等出了包括唐宋诗词在内的鉴赏词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但就其唐宋诗词而言,说自己能鉴赏,那也太狂妄
  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是 ,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 ,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
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播撒现代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近些年面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已是不  争的事实.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的资  源与环境的协调保护和合理利用.十七大报告中明  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
时下流行过“洋节”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洋节”情结 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 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我的交叉分析
自变量 X(一般为样本属性,例如性别,年龄等。限2题)
添加自变量
1.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3.您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多选)
4.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多选)
5.您会不会阅读传统文学名著来增加自己对传统文学的了解?
6.您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礼,义,信,智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吗?
7.面对日益严峻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如果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你会去听该课程吗?
8.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风俗渐渐被人们所忽视。您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9.您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何意义?
<option value='.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省份(根据IP自动获取)
城市(根据IP自动获取)
填写日期(按星期)
填写日期(按月)
因变量 Y(您要分析的目标题目,限10题)
添加因变量 1.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3.您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多选)
4.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多选)
5.您会不会阅读传统文学名著来增加自己对传统文学的了解?
6.您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礼,义,信,智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吗?
7.面对日益严峻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如果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你会去听该课程吗?
8.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风俗渐渐被人们所忽视。您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9.您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何意义?
<option value='.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1.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3.您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多选)
4.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多选)
5.您会不会阅读传统文学名著来增加自己对传统文学的了解?
6.您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礼,义,信,智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吗?
7.面对日益严峻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如果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你会去听该课程吗?
8.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风俗渐渐被人们所忽视。您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9.您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何意义?
<option value='.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省份(根据IP自动获取)
城市(根据IP自动获取)
来源详情(如链接地址,邮件地址,密码等)
提交答卷日期
填写所用时间
第1题: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选项 小计比例A、精通00%B、 基本了解750%C、了解一点642.86%D、不清楚17.1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2题: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选项 小计比例A、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535.71%B、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964.29%C、在现今时代日益西化的年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保守了00%D、对传统文化没有什么看法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3题:您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多选)
选项 小计比例A、中国古典文学1285.71%B、中国历史1071.43%C、中国传统工艺(如剪纸,年画,刺绣)1392.86%D、中国传统美食1285.71%E、中国古代学派思想1071.43%F、中国传统节日文化1178.5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4题: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多选)
选项 小计比例A、国学214.29%B、美食1178.57%C、民间艺术1071.43%D、太极,武术535.71%E、戏曲书法857.14%F、乐器1071.43%G、国画428.57%H、棋艺321.43%I、瓷器、青铜器321.43%J、什么都不感兴趣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5题:您会不会阅读传统文学名著来增加自己对传统文学的了解?
选项 小计比例A、经常阅读17.14%B、偶尔阅读857.14%C、很少阅读321.43%D、不阅读214.2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6题:您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礼,义,信,智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吗?
选项 小计比例A、会1178.57%B、不会321.4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7题:面对日益严峻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如果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你会去听该课程吗?
选项 小计比例A、有时间一定会去535.71%B、内容精彩,会考虑去642.86%C、基本不会去214.29%D、说不清17.1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8题: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风俗渐渐被人们所忽视。您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选项 小计比例A、大部分人对于传统节日的习俗不了解642.86%B、传统节日的习俗已经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了214.29%C、社会本身缺乏一种文化氛围与宣传857.14%D、教育方面的不重视,导致从青少年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忽略964.29%E、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428.57%F、还有其他17.1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9题:您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何意义?
选项 小计比例A、一些传统文化(如古文)已经不用于日常生活,追溯其中无任何意义17.14%B、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自我的文化修养,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意义不大321.43%C、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推陈出新1071.4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
第10题: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选项 小计比例A、我国传统文化将受到本国人们的发扬,甚至全世界的发扬。535.71%B、我国传统文化将会成为少部分人所研究与继承的小众文化535.71%C、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将逐渐被淡忘321.43%D、保持现状,没有太大改变17.1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论析--《鲁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论析
【摘要】: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吹拂飘打,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处在了同一处时空之中。面对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比对,中国该何去何从?是全力抗拒西方文化的渗入,还是敞开国门全盘吸收,抑或是有选择的引进。置身于中西学交互激荡、磨合时代背景下的蒋梦麟避开两种文化表层的纠缠与纷争,以自己的学识、素养并结合时代特点对中西文化进行了主观能动的思考、辨析与整合,在汲取中西方文化优势与特长的基础上对两种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评说与融汇,形成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本文意欲对蒋氏中西文化比较的思路与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触摸与把握这位学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蒋梦麟的中西文化观进行了总括与评说。
第一章,从蒋梦麟的出身、经历、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等方面对蒋梦麟的学养与文化特色进行分析,勾勒出蒋氏“亦中亦西”、“中西兼具”的文化背景。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横向剖析了蒋梦麟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蒋梦麟认为中国文化是在华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文化而成的。一定意义上,重道德、重人情的“德性文化”可以成为对中国文化的总结与概括。而西方文化是由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发展而来的,重理智、重科学的“智性文化”堪称西方文化的主色调。在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情况下,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蒋梦麟得出了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取长补短、融会中西”的结论。
文化评价与取舍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学人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在与同时代其他文化人的比较中,文章最后一部分对蒋梦麟的中西文化观进行了总结与评析。
蒋梦麟此人及其思想研究一直不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该人物思想和文化观的全面梳理与总结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文章的创新点尤其在于对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进行了重新界定。长期以来,因政治上的畛域,学界将蒋梦麟冠之于一个全盘西化论者。笔者抛开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以及对蒋梦麟言论的一些断章取义的理解,从宏观和客观事实出发,对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进行重新审视,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而是一位中西文化复合论者。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与深入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与如何对待传统?如何汲取异质文化的营养密切相关。通过对蒋梦麟中西文化观思想的研究可以使国人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诸多特质,在汲取西方文化,提升本国文化,探求中国自强之路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此外,鉴于目前学界对蒋梦麟研究的淡漠,笔者也想做些筚路蓝缕之功。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对蒋梦麟做一分为二的评价。作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蒋梦麟的思想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对马克思主义、对唯物主义的误解与批判等。但总括而论,蒋梦麟还是属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有理想、有良知的学者。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K2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甜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张运杰;;[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07期
陈勇;;[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王美怡;;[J];开放时代;2011年03期
游宇明;;[J];民主与科学;2011年04期
智效民;;[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魏青;;[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丁晓洁;;[J];视野;2011年15期
谢泳;;[J];黄金时代;2007年02期
李昂;;[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月秀;;[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何光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王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何成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左玉河;;[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陈引驰;;[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王鉴平;;[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杨建生;;[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贾小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季进;丁兴标;;[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省临朐一中;[N];中国教师报;2011年
张如安;[N];宁波日报;200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勇;[N];社会科学报;2006年
侯且岸;[N];学习时报;2004年
马国川;[N];经济观察报;2009年
张耀杰;[N];南方周末;2010年
韩三洲;[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台湾东吴大学文学院教授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许结;[N];社会科学报;2005年
散木;[N];协商新报;2006年
杨凯?赵晓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正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马建标;[D];复旦大学;2008年
陈文彬;[D];复旦大学;2006年
程斯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王珍喜;[D];复旦大学;2007年
张礼永;[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肖兴安;[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国健;[D];鲁东大学;2007年
闫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秦晓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光钰;[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付八军;[D];湘潭大学;2001年
陈少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高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贺丽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梅超;[D];广西大学;2008年
赵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中国文化生态对医院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作者:张毅
【关键词】& 生态
  约翰?耐斯比特和帕特里夏?阿伯丁在《2000年大趋势》中断言:文化的经济意义将远远超过人们的意料。只有了解所处的文化生态,医疗机构才能生存,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内部文化,制定符合文化生态的经营战略,才是医院获得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1 文化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 诺贝尔得主薛定谔说过:“整个科学是与总的人类文化紧密相联的,哪怕那些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深奥的和难于掌握的发现,离开了文化中的前因后果,也都是毫无意义的”。医学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繁荣,每一步都是文化作用的结果。研究者本身受到文化熏陶,传统的价值观念必然左右着他们的心态和追求目标,思维模式限定着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最终为医学预设了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早期医学提供了最好的证明,它诞生的标志就是其理论是与本民族文化观念形态相呼应,《黄帝内经》就是医学与中国哲学观念相互影响、结合的客观总结记录;先秦时期的朴素唯物自然哲学“阴阳五行”直接参与了医学理论的建立;古希腊哲学中对形态结构的研究欲望导致了古希腊自然科学的萌生,医学研究也构建于这种哲学基础上。所以,从根本上说,医学体系的发展受到文化模式的支配和制约 [1]& 。
&&& 西方的文化特征决定了西医的发展过程和现有体系。西方文化形成于爱琴海各岛,这些地区与海洋息息相关,大海的广阔和居住地的狭窄,使他们更乐意从海上去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向外拓展,孕育了这些民族外向的文化心理特征,造成他们的文化系统常处于一种动态的和开放的状况。他们头脑里更多的是向外扩展的四方观念,这些都在古希腊的医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从四素说和五行说中就可以鲜明的看出 [2]& 。
&&& 航海民族凭借性能优良的船只和高超的驾驶技术,在与大海斗争的过程中掌握了主动,可以驾驭风浪、战胜风暴,对大自然的倚赖大大降低,这引起人们对提高技术和改进工具的重视,激发了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并强调人定胜天,同时,古代西方航海民族通过贸易和战争获得了大量财富,奴隶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物质财富的剧增使人们有条件去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诞生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科学家,他们基于繁荣的经济和社会背景,致力于自己的兴趣去探索感到好奇的所有问题,研究事物产生的原理,如阿那克西曼德不满足于用混沌来阐述整体,力图了解整体的构成。所以欧洲文化表现出纯粹的理性特征,欧洲人的思维表现出长期的理性思维,结构性的整体观成为构筑理论的根基,在医学上体现出以研究为主要目标,探究疾病的产生机制,熟知人体内部结构和人体生命的规律,而将为患者治疗疾病减轻痛苦放在第2位。&&&&&   文艺复兴结束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的蒙昧统治,科学和理性思维觉醒,启蒙运动使人们重新认识到科学真理的可贵。新的机械论世界观体系代替亚里斯多德的体系。近代科学实验体系产生,科学辩证唯物主义产生,西方医学跨入现代科学之林。
&&& 2 医院发展与文化生态
&&& 2.1 医院的发展建立在民族文化生态基础上 社会文化是医院行为的第一社会支力。患者的文化生态对医院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文化生态通过患者的心理偏好对医院的诊断治疗施加影响,进而左右医院的经营管理。医学不同于纯粹的自然学科,也有别于一般的应用技术,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为研究对象―――患者。患者置身于文化环境中,传统价值观念支配着他们的就医心理和治疗目标,他们会选择与心理需求契合的治疗手段和方式,所以由于患者不同的文化心理和视角,东西方人对医疗手段和方式的要求大相径庭,西方人的价值观源自西方文化,自然接受同源而出的西方医学。有实验证明,有完备理论体系的西方医学,他们对中医采取的是不予接受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医没有完备的实验为基础,即便能够治疗疾病,却不能拿出准确地理论说明治疗机制,与西方人的价值取向―――探究原理相悖,所以屡遭排斥,不被接受 [3]& 。在中国,中医的一套理论和研究观点为中国人接受,所以中医院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分不开的。
&&& 2.2 医院文化 医院是医学体系的承载机构和发挥运用的主要场所,它的发展与文化生态密不可分,每一个国家医院的发展,都植根在地区和国家文化生态基础上,医院文化就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在内部具有共性化;在外部又具有个性化。医院文化与医院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就是推动力和凝聚力。医院建设先进的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继承发展,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性、行业性、独特性的医院文化。让全体员工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医院精神,使大家从心灵上得到认同,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心甘情愿地去做事,而这种效果的形成,其实质上也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医院文化。具有强大的医院文化就能把优秀的人才和优势资源向内部集中。
  3 中国文化核心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 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对医院的发展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把握中国文化的核心,发挥其巨大作用,对医院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认为中国文化核心只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是错误的,同样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人已完全接受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同样也是错误的。文化的产生并不是由伟大的思想家创见、倡导的,而是植根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经济活动。特定的经济活动产生特定的文化特征,而这种文化的特征维护着这种经济活动体系的正常运行。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儒家、法家、道家文化同样都是植根于数千年中国的“小家庭耕农经济”的基础上的,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儒家、法家、道家,都是“小家庭耕农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小家庭耕农的文化才是中国人价值观的核心,它是对中国文化最准确的体现,是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观念,直接指导人们日常行为,渗透于人们日常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等活动之中,成为人们活动的目标定向和判断事物的取舍标准 [4]& 。在以小家庭耕农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的作用下产生了中国人的传统的就医文化。
&&& 3.1 务实 小耕农的生产活动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济地位的脆弱,多数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封建生产关系将人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诸多的生存的压力使他们无暇也不愿再关心自己土地以外的世界和事情,这样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活动特征决定他们关心的只限于眼前利益,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务实精神和中国人的实用理性主义思维。农民的眼界还限制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农民所要面对的一切都是他自觉领悟的,把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中国哲学中的概念大多是通过直觉得来的,而不是假设来的。上述特点使农民根本不会去管医生治疗的根据、机制,而是迫切希望治疗好疾病,这样的就医心理导致东方医学研究和实践在于救人,尽快治疗好疾病、减轻痛苦是目标,不管方式方法如何,只要治好疾病,挽救生命就完成了任务 [5]& 。
&&& 3.2 相信经验、权威 古代家长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生产活动全靠他的经验,在生产脆弱、经不起天灾人祸打击的年代,经验成为一个家庭维持生存的可靠依据。尤其是年长者的检验,面对灾害时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相信经验的心理加上临床经验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经验在中医的辨证施治中的作用,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丰富,治愈率高等因素,使中国患者更容易相信经验、权威。看必看专家,访必访名医,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不相信年轻医生。
&&& 3.3 相信知名度和口碑 知名度和口碑都是医疗水平的保证,中国人相信有较高知名度的医院,不信赖一般的医院。患者就医,往往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传媒信息来选择就医市场,选择那些拥有一流设备、一流技术,而且有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医院。一个享有知名度的医院,以其特长、 优势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就能像磁石一样紧紧把患者吸住,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医院形象,不仅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医院主动适应卫生改革、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丁涵章也认为知名度是医院文化素质的首要因素,应将知名度放在信誉度之前。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为中国的制度基础决定了现代人无法完全消除传统文化的影响;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变化对个人的影响深刻剧烈,竞争的超强激烈,个人的奋斗受到社会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青年人所能把握到的机会有限,经济来源的的不稳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更强化了原有价值观的作用,小耕农家庭价值观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消除。
&&& 4 文化转变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 文化生态必定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而变化。人们的就医心理、价值尺度也必将发生更新和变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治疗效果明显、迅速,与中国人的实用理性主义思维契合,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在大众观念中表现为相信主流医学(西方医学),相信先进的医疗设备,相信大医院有较好的医疗水平和条件,信赖西医超过中医。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超乎以往,不仅要求治愈疾病,更要求医院提供人性化的治疗和服务,患者文化生态的改变势必影响医院的经营管理。2002年卫生部领导就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内的医疗机构不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缺乏人文精神,一些医院,拥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在医疗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 [6]& 。与此相对应的,国外医院纷纷抢滩中国医疗市场,带来的是新的人文理念、管理理念,它们竞争中国医疗市场,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和观念将受到严峻挑战。北京的几家“洋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和国内医院相比并不占优势,而且医疗费昂贵,但就诊的国人却越来越多,患者的答案是在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患者就诊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治愈躯体疾病,而且要使精神变得愉悦,洋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显然成了首选,很多人就是愿意花钱到“洋医院”去看病,图的就是这种被关怀被尊重的感觉。而这也恰恰是国内许多医院最欠缺的地方,这对国内医院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必须正视这个挑战,参与到这个国际性的竞争中来。如果不改变自己,就面临被淘汰。入世后,各行各业都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医院建设,或者说服务行业的建设管理,引入人文关怀理念,是与国际接轨的紧迫课题。医院的服务理念是从医院文化高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形成一种发自内心、形于外表的自然过程,是医院文化的直接体现。人性化服务首先要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国内医院应该认识到要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医院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7]& 。
&&& 5 中国文化生态与中医生存与现代化
&&& 面对文化生态发生的深刻变化,医院的经营应该充分考虑当前患者群体的就医偏好时,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中医的生存与现代化。医学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研究和面对的是人,而人除了是生理的人,还是文化的人,所以医学也是文化。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完全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生态,中国文化长期的持续性,造成了中国医学一直保存着几千年的传统,它的语汇广泛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中医理论解释病理现象,只有中国人能懂,脱离中国文化,你无法理解什么是“上火”,中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对治病和养生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医学界中的瑰宝。但现如今的中医却处在危机四伏的境地。
&&& 本就发展迅速、见效快的西医,新技术革命又为其临床和基础医学的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呈现出强烈的冲击作用,使得中医现在学术与事业管理上都从属于西医,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 中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随时存在。首先来自基础理论上的“西化”中医、以西代中、以西改中。如从中药中提取符合西方医学标准的化学单体,完全是用西医的化约式思维:问题被分为面向及层次,逐层剥离并游离找出单独变异;还原论的方式,关于健康的生物学系统的焦点集中在细胞,突出了疾病和治疗的特异性―――即针对每一种疾病的药品。其次是重用轻学、以用代理,在临床应用部分“技术先行”、“豁出生存求发展”。再次是在渐变中走向消亡,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改弦易辙,则更容易使当事者迷。
&&& 笔者按年龄结构划分,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有关调查,见表1,结果令人堪忧。
&&& 表1 对100个青年人、100个中年人、100个老年人的调查 略
&&& 关节炎、慢性疾病 基本同上 基本同上& 从上表可以看出青年人对中医的信赖程度最低,中老年人虽然相信中医的比例不少,但求助于中医治疗的疾病仅限于中医疗效较为明显的疾病,大多数疾病还是要靠西医。调查中,有一位中年人的话很让人深思:“西医治不了的,才去看看中医,或许顶用”。治疗疾病用哪种医学体系,本无可厚非,但从中反映出国人对中医的信心在不断下降甚至怀疑的严峻事实,实在痛心,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中医了,中医如何能生存发展下去。患者对中医的信赖程度降低和需求减弱,中医院的临床阵地不断为西医院占领,众多中医院纷纷开设西医科室,开展西医治疗。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医学院培养的学生不合格,中医面临后继无人的绝境,这一点单从中医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就可以看出,西医占31%,中医只占43%,其余26%为公共课 [8]& 。
&&& 中医落到这般境地决不是理论不行,西医里理论与应用中间有一个庞大的技术中介包括整个现代科学都在为之服务,使得其应用非常方便,中医没有这个中介,完全靠医生的自我把握,理论再好,不能把握还是零。也不是没有实验证明,中医没用现代意义上的运用人体之外的东西进行外证实验,但是在传统文化里存在着细微精深的内证实验,是内证实验与理性思考的结合,是几千年来在直接对人体实验的基础上论证构建的。如果拿西方的外证实验来证明中医的理论,恐怕要等到把人体内部的奥秘全部揭示时,才可能证明中医的合理性,但中医很可能等不到那天就销声 匿迹了。它的症结在于:(1)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尖锐的两重性,及其中消极、保守成分对中医学的巨大束缚作用,(2)独特理论体系的封闭结构阻滞了学科的顺利发展;(3)对信息社会,信息激增的反应差,难以迅速吸收;(4)许多认识和思想比较粗糙笼统;(5)临床效率确凿,但诊治过程建立在感性的经验基础上,中医凭借的是经验。所以中医的实践是很容易陷入到经验主义的传统里边去。因为经验本身有局限性、地域性、个人性,3种特性使得经验是倾向于自我复制的,它移植后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把别人的经验上升到一般性的高度,舍弃了影响经验的具体因素,这样才能学到手。中医的旧有理论体系,建立在自然哲学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它与现代科学结合的时候很难找到切入点,这是它在现代科学面前显得有些束手无策的最主要原因,国家投入了(对针灸的基础研究)很大地精力,收效甚微。基础研究在思路上陷入了一些死角,过于强调微观的部分,忽视整体研究,如对经络片面强调体液、神经或是能量的作用,而没有研究几方面的共同作用。
&&& 上述中医几点症结的核心在于中医建立在传统的文化生态基础之上,它的方法和方法论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没有现代科学的通透性,特别是在技术应用上并不通过技术中介来实现,而必须依靠人去用功,若想中医学现代化,首当理论现代化,前提是剔除由于概念多歧、自相矛盾、推理前提不充分等等带来的不必要的障碍,进而挖掘出中医经典的核心,中医带有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和系统性,正确的科学体系不会因为应用背景(文化生态)的转变而成为缪误,就如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律在信息社会仍是客观真理一样,不会因为技术与知识等因素起的作用大了就会抹杀其正确性。只是在方法上应该与现实状况结合,在忠实于原意的条件下,归纳出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东西,与现代人的文化、价值观、心里偏好结合,满足人们的现代需求 [9]& 。后继无人的现象也是上述原因造成的,通过课堂教育去替代古代要通过师傅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徒弟个人钻研才能顿悟的学科传授过程,培养成果能让人满意,都在于理论的现代化。其次,中介现代化,在理论现代化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现代化中介工具,或是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利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提高治疗的重复性、可测性、方便性。
&&& 总之,适应文化生态的变迁,做出积极回应才是中医和 中医院的出路。
  参考文献
&&& 1 冯友兰著.涂又光译.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5,30-31.
&&& 2 佩里?安德森著(英).郭方,刘健译.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3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
&&& 4 宋昌斌.户齐民:户籍与赋役.长春:长春出版社,.
  5 张怀承.中国的家庭与伦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
&&& 6 袁庆昌.医院服务理念解读.现代医院,-6.
&&& 7 江宛柳.人文关怀:医疗服务高追求.解放军报第10版,.
&&& 8 刘阳.失去了传统精华的中医药业走在现代化的歧路上.振宁医药网,.
&&& 9 管宁.文化生态与现代文化理念之培育.教育评论,-11.&&
  作者单位:1 030006太原山西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 030006山西省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
  (收稿日期:) (编辑田 雨)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