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艺考生考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其他专业后,能不能辅修表演并非直接转系?跪求

中国传媒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能否允许外校在读本科生辅修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_百度知道
中国传媒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能否允许外校在读本科生辅修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
我是大学本科2年级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家在北京,渴望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希望找个专业权威的培训或者教育机构,最好是学校,利用业余时间辅修,最终能够修得学分或者取得证明或证书...
我是大学本科2年级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家在北京,渴望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希望找个专业权威的培训或者教育机构,最好是学校,利用业余时间辅修,最终能够修得学分或者取得证明或证书。请详细告知下具体的流程,报考及一系列的问题。谢谢!!!急需!!!若您知道的很多,请详细再详细的告知我!!!谢谢谢谢!!!!!!!!!万分感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童话VS神话
童话VS神话
采纳数:112
获赞数:1018
擅长:暂未定制
那个是成教专升本的,报名需要专科毕业证或者本科毕业证,也就是说最低条件你要专科毕业,你现在虽然本科2年纪,但是你没有毕业证,无法报名。除了广院意外,你不要考虑其他学校。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请问外界公司承认双学位吗?我现在在修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的辅修专业。_百度知道
请问外界公司承认双学位吗?我现在在修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的辅修专业。
我对自己本身的专业不太感兴趣,所以就报了双学位。不知道我将来是否能靠双学位找工作???不知道社会上对双学位是怎么看的??请各位指点指点,谢谢~~...
我对自己本身的专业不太感兴趣,所以就报了双学位。不知道我将来是否能靠双学位找工作???不知道社会上对双学位是怎么看的??请各位指点指点,谢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聪明的小毛
聪明的小毛
采纳数:5938
获赞数:18186
每个单位规定不一样一般而言 外企和国企认可度高一点私营企业 就无所谓了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心动 | 给你一次学习中传王牌专业的机会
在刷手机、玩社媒、看视频的日常里
你或许产生过一丝好奇吗?
“freestyle”、“菊风行动”突然刷屏
—— 爆款新媒体营销内容产生流量红利
背后究竟有怎样的传播规律与心理因素?
俄罗斯世界杯话题性创纪录
从球迷的狂欢走向全民狂欢
—— 国产媒体派出的“世界杯报道团”如何烹制兼具专业度和趣味性的竞技体育大餐?
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口碑飚红
哔哩哔哩出品《人生一串》喜提9分好评
——纪录片市场如何利用融媒体手段突围?
你能用镜头语言讲好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在将至的秋天
如果传传给你们一个机会
从内容受众进阶内容生产者
你们会不会有一种
心动的感觉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辅修/双学位
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双学位
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兼电视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由她带领的团队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教学体系,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学团队,并起草了教育部责成的《全国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设置标准》。
主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社科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所负责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在2005年、2009年、2013年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年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013年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受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等。
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主要开设课程有《电视画面编辑》《融合新闻学》等。学术成果集中体现在广播电视新闻学、视听新媒体传播、影像政治修辞等方面的系列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与相关部委、省市机构开展了多项网络与新媒体相关的科研课题。创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中国网络视频年度高峰论坛、中国网络视频学院奖—“金蜘蛛奖”、知著网(中国网络视听研究中心公众号)等。
韩国东西大学视觉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创意产业短期研修生。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佳百优”理论人才等称号。
主持创设国内纪录片领域五个品牌项目:国家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DES),“中国纪录片学院奖”(CAADF),“中国纪录片论坛”、“纪录片产业数据季度发布”。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及部委项目、委托项目多个。撰写研究报告、论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际国内高端论坛担任主持、发表主题演讲数十次。
担任多家媒体顾问专家、智库成员,以及多个部委专家库成员。
纪录作品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多次担任国内国际影视节评委、评委会主席。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大奖评委。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中国3分钟》栏目专家顾问、中广联合会节目创优创新宣讲会宣讲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广播电视新媒体、国际传播、网络舆情传播。主要著作有《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分众化传播》《电视新闻学》《电视采访》。其中,《电视采访》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发表评论多篇,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中国电视》《电视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任职以来,担任了《电视影像语言》《摄影流派与发展史》《DV创作》10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等。从教的同时,凭借数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荣誉。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1998年至今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任教,讲授《电视节目策划》《比较媒介研究》课程,具有丰富的广播电视业界实践经验。曾担任《今日说法》《非你莫属》《奇葩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多档知名节目的主持人,并参与多档节目的策划。曾荣获全国法制节目主持人评选一等奖,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年度匠心主持人等奖项。主持“互联网形态下的视频生态”横向科研课题、校级研究生创新工程专业学位品牌“节目策划与运营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媒体研究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教研室主任,演播中心主任,中传-京东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新闻传播研究》(CSSCI期刊)责任编辑。
获“北京市青年英才”、“《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第三届‘希望英才’青年学者”、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等荣誉。主讲《融合新闻学》、《融合新闻报道与制作》、《电视导播》和《New Media Editing》(双语课程)等课程。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深造,2011年任教至今。出版专著《摄影技术》《光的美学》等,现开设《摄影技术基础》《创作训练--照相基础》等专业课程。作为技术总监参与大型纪录片《走进和田》创作,该片于2014年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作为导演获得中国十优纪录片奖。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曾任凤凰卫视欧洲台、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编导。2011年至今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教授。
主讲本科层次《新媒体编辑》《媒介融合》,研究生层次《新媒体理论与实务》。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网络传播。著有《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融合》《新媒体实务》、译著《互联网改变你的思维了吗?》,发表各类论文三十余篇。
教学团队还包括很多其他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
张雅欣、吴炜华、郭艳民、秦瑜明
田维钢、曹培鑫、李智、张龙、
叶明睿、刘羽、陈欣钢、涂凌波……
老师们都是在学界和业界
有着多年从业、执教经验的学者
将会在秋季课程中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
在这样的课程中
你可以摆弄前沿设备
成为技术富人
你可以接触媒介内容
理论学习方方面面
并实践完成自己的专业作品
你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携手成为大佬
乃至以后同行的伙伴
但是做好心理准备
课程是辛苦的,结局是圆满的
期待在秋季学期的双休日看到你们
扛机器,写稿子,编成片,出节目
背理论,做pre,学案例,挣学分
的动人身影
(详细招生简章如下)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辅修/双学位
培养目标:
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领域界限,以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各级政府宣传部门、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媒介机构为就业走向,培养拥有多重学科视野,能够胜任各种媒介形态下的节目策划与运营,同时具备采访、写作、导演、编排、拍摄、编辑等多种实践操作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招生对象:
校内:本校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校外:在校学生,须是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招生条件:
校内: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
校外:学生要求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已工作人员请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能坚持学习,慎重考虑报名事宜。对符合条件者,采取面试的形式择优录取。
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双学位
培养目标:
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满足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为适应各级各类媒体逐渐向全媒体方向转型,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新闻网站、手机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传播样态发展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招生对象:
校内:本校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校外:在校学生,须是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招生条件:
校内: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
校外:学生要求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已工作人员请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能坚持学习,慎重考虑报名事宜。对符合条件者,择优录取。校内外同学均需参加面试。
网上报名(7月25日—9月5日)
报名网址http://fxtvs.cuc.edu.cn,网报结束后将对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的同学须至现场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现场提交纸质版报名材料(9月10日-9月11日)
所有通过系统审核的同学须提交以下材料:
1、通过系统审核的同学须登录系统,打印《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辅修/双学位2018年秋季报名申请表》并签完相关意见后交至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115办公室。
2、本科在读同学要求附本科成绩单一份。
非本校在读本科同学还须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彩色证件照蓝底一寸1张(制作听课证所用,请务必提交,并在照片背后用铅笔或圆珠笔标明姓名、学校)
3、本科未毕业同学请提交由在读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盖章的在读证明一份(如所在学校无固定模板,可下载附件中的在读证明模板填写后盖章。如所在学校有固定模板,证明内容中需说明系全日制本科在读);已毕业同学请提交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所有网报同学以现场提交纸质材料为确认报名意向,现场不接收没有进行网络预报名同学的纸质材料,请务必提前网上报名。)
面试及录取
1、面试安排:9月15日(周六)(广播电视编导)/ 9月16日(周日)(网络与新媒体)
2、公布录取名单:9月19日(周三)
缴纳学费(9月20日—9月30日)
已确定录取的同学可按届时通知登录相应交费系统进行网络交费。
领取听课证及开课(10月13日)
开始上课,已缴纳学费的同学于开课前至教务处领取听课证,并持听课证根据课表按时上课。(听课证领取及开课时间请见届时具体通知)
&温馨提示&
访问报名平台哦~
或咨询如下联系方式:
?010-(电视学院)
? (宋老师)
微信 cmdx201577 (宋老师)
教务处 010- (刘老师)
你对双学位有什么期待?
快来留言区告诉传传吧!
来源 |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编辑 | 陈思齐
责编 |刘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双学位专业
2018年秋季招生简章-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双学位专业
&2018年秋季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满足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为适应各级各类媒体逐渐向全媒体方向转型,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新闻网站、手机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传播样态发展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
1.招生对象:
校内:本校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校外:在校学生,须是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2.招生条件:
校内: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
校外:学生要求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已工作人员请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能坚持学习,慎重考虑报名事宜。
对符合条件者,择优录取。
校内外同学均需参加面试。
三、修业年限:
两年(本科校外同学的辅修/双学位学制统一为两年,不再予以申请一年辅修毕业)
四、免修公共选修课
本校学生所学辅修/双学位学分可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
五、授予证书
两年学习完毕,成绩合格,在主修专业获得相应学士学位时,授予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六、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第一阶段 网上报名:
7月25日—9月5日,报名网址,网报结束后将对报名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的同学须至现场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第二阶段 现场提交纸质版报名材料:
9月10日-9月11日,所有通过系统审核的同学须提交以下材料:
1、通过系统审核的同学须登录系统,打印《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辅修/双学位2018年秋季报名申请表》并签完相关意见后交至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115办公室。
2、本科在读同学要求附本科成绩单一份。
非本校在读本科同学还须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彩色证件照蓝底一寸1张(制作听课证所用,请务必提交,并在照片背后用铅笔或圆珠笔标明姓名、学校)
3、本科未毕业同学请提交由在读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盖章的在读证明一份(如所在学校无固定模板,可下载附件中的在读证明模板填写后盖章。如所在学校有固定模板,证明内容中需说明系全日制本科在读);已毕业同学请提交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所有网报同学以现场提交纸质材料为确认报名意向,现场不接收没有进行网络预报名同学的纸质材料,请务必提前网上报名。)
第三阶段 面试及录取:
1、面试安排:9月16日(周日)
2、公布录取名单:9月19日(周三)
第四阶段 缴纳学费:
9月20日—9月30日为缴费时间,已确定录取的同学可按届时通知登录相应交费系统进行网络交费。
第五阶段 领取听课证及开课:
10月13日开始上课,已缴纳学费的同学至教务处领取听课证,并持听课证根据课表按时上课
七、咨询电话
电视学院微信:宋老师
教务处刘老师
八、食宿安排
统一为学生办理临时餐卡,可在学校食堂用餐,住宿自理。
九、辅修学费:
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课程元学分,论文元学分,总计元,第一学期开设学分课程,收费元。(具体将根据课程安排进行调整)
十、开设课程及简介(见附表)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
附表1&&&网络与新媒体 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计划表
课 程 名 称
第一年暑假
第二年暑假
第二年秋季学期
摄影技术与艺术
创作作业+开卷笔试
画面构图学
新媒体编辑
非线性编辑
其它:上机考试
电视节目策划
新媒体用户导论
融合新闻学
节目类型学
网络文化传播
融合新闻报道
分组完成一个短消息
媒介与社会
直播与现场报道
闭卷笔试+创作作业
创作作业+编导阐述论文
优秀作品评析
媒介融合与创新
新媒体前沿
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学期选开21学分,详见课程表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传媒大学东配楼
电话:010-
邮编:100024周末上课!中国传媒大学7大辅修/双学位专业面向校内外招生-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周末上课!中国传媒大学7大辅修/双学位专业面向校内外招生
来源:SOHU &责任编辑:小易 &
应广大校内外学子的强烈求学需求,进一步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中国传媒大学将于2018年9月开设7个辅修/双学位专业,7月25日起开始招生,欢迎各位同学咨询报名。招生时间:日-9月5日。
详细报名方式及流程安排请进入官网查询:http://www.cuc.edu.cn/tongzhi/11087.html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辅修/双学位
本校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学生及社会人员(详见简章)
网络与新媒体
辅修/双学位
本校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学生及社会人员(详见简章)
辅修/双学位
本校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学生及社会人员(详见简章)
文化产业管理
辅修/双学位
本校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学生及社会人员(详见简章)
数字媒体艺术
辅修/双学位
本校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学生及社会人员(详见简章)
辅修/双学位
本校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学生及社会人员(详见简章)
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
辅修/双学位
本校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校外学生及社会人员(详见简章)
招生对象及条件
校内:本校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2015级学生仅允许修读一年辅修)、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校外:在校学生,须是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周六、日授课(寒暑假除外)。原则上国家法定假日放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不上课(详见开学后发的课表)。
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具体专业根据课程安排进行规定)
两年学习完毕,成绩合格,在主修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时,授予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免修公共选修课
本校本科学生所学辅修/双学位学分可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
2018年秋季招生时间安排表
日--9月5日
辅修招生咨询以及网络预报名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采取系统报名形式,报名地址http://fxtvs.cuc.edu.cn/,报名成功后通过系统打印报名申请表(即附件9)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艺术、摄影、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采取邮件报名形式,请将《附件8: 2018年秋季辅修报名数据表》按照示例填写完毕后于日之前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所报专业报名邮箱,邮件主题及附件标题请以姓名+本科所在院校名称+手机号命名。新闻学报名邮箱:文化产业管理报名邮箱:wenguan@cuc.edu.cn数字媒体艺术报名邮箱:zyjsk@cuc.edu.cn摄影报名邮箱: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报名邮箱:
日--9月11日
提交纸质申请表进行报名确认及资格审核
所有辅修/双学位专业:请将《附件9:2018年秋季辅修/双学位专业报名表》完整填写、贴照片,并签完相关意见后,于工作日时间交至各专业审核,具体地点见各专业招生简章。非本校本科在读同学在提交申请表的同时必须:1、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2、提交一寸彩色证件照1张(制作听课证所用,并在照片背后用铅笔或圆珠笔标明姓名、本科学校)3、未毕业同学请提交由在读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盖章的在读证明一份(如学校无固定要求模板,请使用附件11模板;已毕业同学请提交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日至9月16日之间(具体请见届时通知)
各专业校外学生面试
届时将通过网站公告面试时间地点,请在该时间段内关注教务处网站主页公告通知。
确定各专业录取名单
将在学校教务处主页公布确定录取名单(包括校内外同学)
日―9月30日期间(具体安排请见届时通知)
本学期辅修/双学位交费将采取网络缴费形式,已确定录取的同学可按届时通知登录相应交费系统进行网络交费,注意:费用一旦缴纳无法退还,故请一定慎重确定交费及学习意向。
2018年10月初 领听课证及开课(具体时间请关注届时网站通知)
请已缴纳学费的同学按时领取听课证,并持听课证根据课表按时上课。课表将在领听课证时发放。
教务处:月10日以后)
各专业咨询电话:(7月26日――9月10日)
1、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宋老师010- 微信:cmdx201577
2、新闻学:谢老师
3、文化产业管理:010-,韩老师:,孙老师:
4、数字媒体艺术: 微信号:juliewan 王老师
5、摄影:陈老师
6、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邹老师
9月10、11日现场确认及提交材料地点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东配楼电视学院115办公室
新闻学专业:东配楼504室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2号楼1202办公室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西配楼111办公室
摄影专业:戏剧影视学院西配楼一层教学办公室
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文法学部212办公室,程老师
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 辅修/双学位2018招生简章
详细招生简章及报名流程请到官网(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附件查看。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
编辑微信:cuc
责任编辑: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媒大学辅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