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如何有效防控农信社智e互联网支付是什么操作风险论文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点及其在农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导致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危害性逐步增加,风险占比不断加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贷款操作风险,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贷款操作风险的成因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和贷款操作上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贷款管理不强。一是担保手续不严。由于农村有效抵押物品有限,导致保证贷款余额占比过大,而部分信贷员对保证人资信和担保能力调查不实,造成一人多保、超实力保证、多头交叉担保(关联客户、夫妻互保)的现象多有发生,致使担保流于形式;二是信贷员不足。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员普遍缺少,尤以基层社更为严重,一名信贷员要管理十多个村的信贷业务,贷款户数多且小额分散;三是受信贷员自身素质和外界因素干扰而发放的借冒名、跨区域、交叉、化整为零、超权限、虚假手续等“三违”贷款时有发生。
2、制度执行不严。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重在口头、书面上,实际操作执行少。一是贷前调查不细。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论证,信贷员单凭借款人口头陈述和印象就草率做出决定,造成贷款投向不准,客户进入和贷款发放把握不严;二是贷时审查不严。只看书面材料,不深入审查借款人、担保人的真实情况;三是贷后检查不力。贷款发放后,除贷款交息或到期电话催收外,基本上不再过问,致使信息掌握不及时,贷后管理出现“真空”。
3、风险认定不实。一是贷款统计失真,贷款真实形态、风险分类还未真正划分到位。许多信贷员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上仍按时间矩阵划分标准“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借款人的实际清偿能力和风险因素,未做到具体情况区别划分;二是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清利息(有的利息都未收清),就为其办理转贷或延期手续,有的贷款甚至多次转贷十几年,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真实风险。
4、营销策略不当。前几年,信贷资金充足,各金融机构为开拓信贷市场,纷纷降低门槛抢占客户。信用社也开展了岗位责任贷款营销业务和考核,为完成任务或受利益驱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一些不良客户,这些贷款有些是到期还息转贷,还有少数营销的贷款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来掩盖,形成了事实风险。
5、责任追究不力。虽然各信用社都制定了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但是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是对放款责任的有关规定未进行细化和落实,因信贷人员调动频繁,以“是前任责任,与己无关”、“新官不理旧帐”为借口,导致责任不清,从而弱化了贷款管理;二是近年来,一些农村信用社贷款违规操作,甚至造成重大风险的屡有发生,但大多数仅对责任人进行罚款或停职收贷处理,如何盘活贷款,措施乏力,成效甚微,造成负面影响大。
二、贷款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和审慎、稳健经营理念,强化贷款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1、以人本管理为理念,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选聘一些思想品德好、职业操守过硬、业务素质高的人员;二是要强化操作风险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三是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认真组织其学习、培训和考核。
2、以风险、创新为核心,处理好经营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一是要树立风险理念。二是树立创新理念。
3、以把好“三关”为抓手,切实规范贷款操作。一是严把贷款客户选择关,实事求是进行调查分析,独立、明确的提出贷前调查结论;二是严把贷款审查关,要规范贷款发放操作流程,审查人和审批人要真正各负其责;三是严把贷款发放关。不断强化贷款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变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的现象。
4、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真实反映贷款形态。一是加强建章立制,明确各级、各岗位职责,加强依法合规性经营监督,并切实加强稽核建设;二是坚持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小额、分散原则,贷前要将风险锁定在借款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严控贷款的延期和转贷,对没有正当理由要求转贷或延期的,要采取降低或取消信用等级、压贷、加罚息、上浮贷款利率直至贷款收清、退出等措施加以抑制;三是要经常性地对所有贷款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落实清收不良贷款的责任和任务。
5、以加大处罚为手段,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是明确放贷责任划分、考核的具体规定;二是加大贷款违规违纪的查处力度。作者单位:阳城县信用联社 田秋社 吕书萍
(责任编辑:)
调控显效应|
专题 视觉志/&微信公众号:Asxsjz
视频/&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及预防管理策略
  【摘要】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缺少商业银行的农村市场的情况下,为我国的“三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其本身的运作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往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政府供给、控制以及管理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化改革也是必走之路。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成为了重难点 中国论文网 /3/view-4229362.htm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资金清算 操作风险 预防管理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立足农村,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巩固和发展“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并努力成为支持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尽管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清算业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资金清算业务中仍然存在有待提高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出现的问题,探讨资金清算业务策略,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资金清算业务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对于的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总体来讲,我国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业务系统分散,整体风险防控难度大。由于农村信用社现阶段是以县级法人组织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虽然初步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业务系统,全国仍缺乏一个统一的现代化业务平台,各省农村信用社业务系统都自成体系,资金清算环节较多,数据需要通过多家联社的设备进行传递,如果数据传输失败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容易导致业务清算失败。第二,业务系统的防范水平有待提高。尽管计算机联网技术给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带来了便利,但是计算机联网技术自身就存在技术风险,如果没有严密的防范机制或防范措施不到位,给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也会带来风险。虽然各省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系统研发上投入很大,但现在仍然处于各自为战、重复投入、照猫画虎的阶段,资金清算业务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三,服务对象和地区发展欠发达造成的资金清算业务风险。农村信用社不同于国家商业银行,它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村以及农民,而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流畅、基础设施不健全,资金清算业务很容易受到区域、信息、对象的限制,造成账户的分散和资金支付数据不集中,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效率,增加了资金清算业务风险防控难度。   二、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原因分析   对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的现状与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之后,接下来对原因进行分析。总体来讲,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农村信用社现阶段的法人结构是造成现阶段资金清算业务系统整体风险防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农村信用社业务经办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提高业务经办人员业务素质是防范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操作风险工作的重要内容,毕竟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工作主要是由具体的业务经办人员来完成的。由于农村信用社在人员招聘以及培训环节存在着漏洞与问题,导致部分业务经办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第三,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制度仍需不断健全和精细化。资金清算制度是员工做好资金清算的保证,随着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业务系统不断升级改进,资金清算制度会出现空白点或规定与实际业务不匹配的情况,资金清算制度的健全和精细化必须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对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以及原因有了深刻的了解后,进行相应的策制定决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的重要工作。首先,加快基础建设,拓宽服务范围。建立健全现代化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信息系统,成立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支付体系,满足农村农民对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的需求。第二,健全防范机制,降低清算风险。在信用社内部建立健全相应的防范机制,加强对于资金清算业务风险的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建立包括备付金风险控制、联行操作风险控制、差错调整风险控制以及账务处理风险控制在内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第三,提升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手段。经营管理理念是做好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的关键,毕竟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经营管理理念服务,为此加强对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员工服务理念培养,树立顾客至上、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另外,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完善联行业务,加大银行卡的使用范围,加大业务系统的研发力度,切实提高资金清算业务操作风险防控水平。   四、总结   农村信用社一直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金融机构逐渐进入农村市场。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清算业务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人员应该深入研究资金清算业务现状,创新资金清算业务策略,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荣.浅谈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与控制[J].消费导刊,2009(04).   [2]吕亚茹.浅谈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创新途径[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编辑:李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农e金服-互联网金融_中国农村金融_绿色金融
登大雅之堂 寻桃花之源
银行资金存管
为规范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操作,防范风险,提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本操作流程。本操作流程包括采集信息、尽职与评审、签署协议、银行复审、
联调测试、正式上线、动态监管等程序。
版权所有:农e金服 Copyright (C) 2016 www.nongjindata.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部分文章来自转载,不代表网站立场,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授权或标注有问题,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或与您共同协商解决,并表示歉意,谢谢!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 mine52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我的图书馆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 mine52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17:12:22 阅读31 评论 字号:大中小
农村信用社经脱钩农行隶属关系后,由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完善、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几乎具备操作风险发生的一切条件,长期以来不断发生的操作风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2005年开始,按照中国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了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农村信用社发案率接近占50%。可见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严重,潜在操作风险和隐患时时存在,使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防范工作刻不容缓。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特点从全面的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操作风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涉及面广,以信贷为重点区域。从已经查出和暴露的违规操作和各类案件看,涉及到存款、信贷、投资、融资、结算、财务会计、安全保卫、计算机等业务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业务领域均有违规、违章、违纪、以致违法现象。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信贷违规违纪现象多种多样,违规手法五花八门。一是对同一贷款户由多个信用社多次发放贷款,从而达到化整为零、逃避贷款审批的现象较为严重,成为违规发放贷款的主要形式,造成贷款损失严重。二是贷款管理不严,贷款跟踪检查不到位,贷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全面,给贷款安全留下隐患。四是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没有及时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有的信用社还违规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跨地区、垒大户等其它违规贷款也屡见不鲜。(二)危害性大,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由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发生的频率高,而且大部分操作风险是主观性的以侵占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道德因素引起的,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危害性相当大。一是大大降低了贷款质量。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实际不良贷款率在50%以上;二是造成直接资金损失。违规拆借资金、携款潜逃、票据诈骗、计算机犯罪、安全保卫事故、柜台操作失误等均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三是留下风险隐患。有的操作风险虽然不直接或立即造成损失,但却留下风险隐患,给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困难。四是引起法律纠纷。由于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存在法律漏洞,容易引起法律纠纷,一旦对簿公堂极有可能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操作风险制造者其主要目的无不是为了侵占资金,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后果是资金损失和风险增加。(三)作案手法低劣,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从各类操作风险事件和案件的实施形式看,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无论是无知或非主观性引起的操作风险,还是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犯罪作案,均是无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或者是寻找制度的漏洞和真空加以实施。作案人大多作案手法低劣,但由于制度形同虚设,相关工作人员明知不对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怕得罪领导不敢纠正和制止,甚至协助办理,有的持续作案时间长达十多年的大案经过很多的稽核和检查却安然无恙,直至展开拉网式排查或专项检查时才暴露。(四)违规代价低,对当事人以教育为主。从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看,普遍处理较轻,只处理基层社不处理管理机构,只追究当事人责任而不追究上级领导责任。有的虽然追究了相关领导人的责任,但多避重就轻,起不到对违法违规人员的惩戒和对其他员工的警示作用,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公信力。这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员工亲缘化现象严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个别领导在对责任人的处理上大多怕得罪人,而不敢或不愿从严查处,降低了违规和犯罪的成本,违规代价低,提高了违规和犯罪的收益率,客观上起到了鼓励违规和犯罪的作用。二、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原因分析从浅层次看,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是发生各类操作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一)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据银监会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80%是有章不循造成的,另有20%的案件是无章可循造成的。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非常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有的制度缺乏持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有些业务领域还存在制度盲区,由于无章可循和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致使大量的违规操作和案件发生。另外,由于执行制度不力,制度效力递减。(二)员工素质偏低,教育和管理不够。由于没有统一的进人标准,农村信用社进了不少低学历、低素质的员工,进入信用社后又得不到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法规、职业操守和思想道德教育,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员工自身免疫力不强,在业务操作中,规章制度观念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信用社人员的任用、考核机制存在缺陷,重要岗位人员使用失察,平时对个人行为缺乏考核和监督,交流、轮岗、强休制度不落实,为少数人利用职务便利作案提供机会。(三)检查监督不到位,稽核工作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许多内部案子在实施时,往往在一连串的几个环节和不同岗位都一路“绿灯”,究其原因是检查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违规行为发生。本来基层网点是实行双人临柜、相互监督的制度,但临柜人员对凭证不认真核对,也没有对同时临柜的同事尽到监督之责。第一道防线就失去了有效监督约束。事后监督本来是第二道防线,但有的农村信用社没有设立事后监督岗,因此作案分子乘虚而入。稽核和检查可以作为第三道防线,但稽核检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使之流于形式,于是使违规问题和案件得以长期隐藏、并连续作案。(四)考核激励不科学,做假现象严重。过去各基层信用社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纷纷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存款、收息、“双降”、贷款营销等指标齐全,并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个人业绩的主要依据。员工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往往不择手段,各种踩线违规现象愈演愈烈,正向激励作用明显走样。在考核中长期处于劣势的一部分人,就会产生各种为个人考虑的不良思想,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利用职务之便以获取资金为目的实施作案。以上导致了各种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从深层次看,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紊乱、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抗风险弱是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深入分析这些深层次原因,有利于对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既治标又治本。(一)系统管理体制紊乱。农村信用社从成立以来,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使农村信用社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很多问题由此滋生开来。在农行、人行、银监局管理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工作实际上委托一个部门来完成,成为其全部工作的一个附属,这个部门在管理时有职无权,监督和执行完全脱节,造成行业管理形同虚设,拾得本来需要行业管理来完成的重大事项,如制定统一的制度体系和行业标准、整体维护行业权利、形成整个行业的信息网络等无法实施,使农村信用社内控体系不健全、不科学或五花八门。在缺乏法人自律、内控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之下,又没有强有力的行业管理,就导致了一些法人社为所欲为的局面。管理体制几经更迭导致行业管理的乏力是长期以来形成操作风险的一大根本原因。(二)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管理职能缺位,内部法人治理机制几乎处于空白,社员大会(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按规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混淆。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导致极少数联社的理事长违规经营,把企业推向崩溃的边缘。(三)有效的外部监管不到位。在行业管理职责归属省社以前,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先后统一履行行业管理和外部监管双重职责,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由于这双重职责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相容性,导致人民银行、银监局都无法充分发挥好职责,尤其是有效的外部监管明显弱化,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更多的是“保护”、“纵容”,对其违规现象基本上是视而不见,致使很多问题不能浮出水面,基本上是内部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基层社负责人不把违规经营当回事的心理,各种违规操作屡查屡犯。(四)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使农村信用社处于弱势地位。改革前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是实行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加上服务对象的社会弱势地位,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使之无法有效抵制来自外部的干预和各种侵害利益的行为,农村信用社为了生存不得不屈服于行政干预和有权部门不合理的摊派,有时不得不违背经营宗旨,不得不以违背规章制度为代价而违心地按照有权部门的指令去提供各种“服务”。三、防范操作风险的思路及具体措施风险管理能力是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根本。在农村信用社这样一个管理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各项改革尚处起步阶段的金融机构,要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同时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创新防范操作风险思路。(一)必须加快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有机协调、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人治理机制。要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建立社员股东对理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和制衡。第二个层次是内部控制体系。要建立适应农村信用社特点并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接轨的内控体系。第三个层次是有效的行业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层层管住可能产生的风险。第四个层次是党的建设。明确党组织在防范风险中的监督保障作用,按照党组织在作风建设中解决勤政廉政问题的方法,解决防范道德风险的问题。形成上下级之间和党员干部之间的相互制衡与监督。通过党内的民主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的可能。第五个层次是合法的外部监督。积极地引进和欢迎银监部门、审计部门、纪律检查部门和司法部门外部的监督。第六个层次是道德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农村信用社的企业精神,全力推进以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内外兼容的宣传机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有利于防范操作风险的企业价值体系。(二)必须推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1、切实增强操作风险意识。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操作风险自始至终与业务活动相伴而生,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因此防范操作风险必须从每一名员工做起,将每位员工作为防范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训,促使其提高对操作风险危害性的认识,树立和强化“违规就是风险”的观念,养成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从小处着手,力求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和第一道关口。2、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防范操作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在制定制度时要贯彻“把防范农村信用社系统性风险作为加强管理的关键环节”科学理念,秉承“审慎经营,内控优先”的经营方针,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架构使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及时更新、完善、补充各项规章制度。内部规章制度要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监管要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对一些在实际执行中出现操作性不强、或已经过时或不适应业务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废止;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要及时修正和完善。二是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对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是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可以有效地制止风险,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风险管理部门要针对各地风险监测情况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同时监控下级报告的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掌握辖区农信社风险状况。同时为防患未然,必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各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即按预案要求进行快速处置。3、强化岗位监督约束。操作风险主要发生在一线岗位,科学调配岗位,使岗位与岗位之间相互制衡,人与岗位实行互动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有力保证。一是科学设置内部岗位,使之建立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并按制度和内控要求合理配置人员。二是有力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员工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性休假制度,使违规行为及时得到暴露,有效控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重点加强对信贷、储蓄、财会、联行等涉及钱、账等重要岗位及其操作人员的管理。四是建立对违规违纪事项举报奖励制度,实现违规违纪行为的群防群治。五是实施分级监控,形成连环责任监督,使一线员工、信用社、联社三个层次通过相互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强化岗位监督约束,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防范运作机制。4、发挥稽核检查工作事后纠错和警示作用。稽核检查工作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提高稽核检查手段,强化工作力度。一是要建立稽核监察队伍系统。建立系统的稽核队伍体系,完善稽核工作制度和程序,通过培训提高稽核队伍履职水平,通过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树立稽核检查权威。二是要突出稽核检查的重点。注重日常的常规稽核检查,实行防范风险关口前移,变过去事后被动式的核查为事前主动式的预防性检查。对案件高发机构、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要增强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率,彻查所有相关问题及其根源。三是改进稽核方式。要实行内外结合、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对有关业务进行排查,对难以通过一般对账查出的问题,要采取公告的方式与存款人、借款人进行核对。5、增强基层执行能力。基层信用社是整个风险防范的基础,基层员工又是风险防范的真正主体。增强基层的执行能力是建立防范风险长效机制的关键。要从提高执行力出发,切实加强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建设,一是要选好一个靠得住、能干事的信用社主任;二是要打造一个优秀的、有战斗力的团队;三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业务、防范风险的机制;四是要形成一套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和农村金融特点,并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业务、减少风险的工作方法;五是要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农村信用社良性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把各个基层农村信用社都打造成具有完美执行力和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使之成为有效防范风险的牢固堡垒。6、加强内控文化建设。良好的内控文化能够提高全体员工遵章守纪意识、降低内控执行成本,有效防止内部团伙作案,是内控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将良好的内控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文化与农信社经营管理的最佳结合点之一,让“内控优先、审慎经营”的内控文化理念,扎根于员工的思想深处,落实到日常行为上,让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风险要防范,什么事情要监督。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信社风险防控建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